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基础护理的标准范文

基础护理的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础护理的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基础护理的标准

第1篇

[摘要]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中有关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内涵和意义,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科研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证护理专业通过认证,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

[关键词] 专业认证;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44-03

Study on the reform of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ZHAO Wanhong ZHU Ming'an YAN Hongchun ZHU Kegang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guarantee of higher education external quality.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emand for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unde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summarizes the five following aspect of reforms: taking the content of recombinant education, making education reform by selecting organs as the center; reducing the time of classroom lecture, improving the time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 outstanding heuristic teaching;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basic medicine; enhanc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ll these reforms can make nursing be through the authentication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nursing talent.

[Key words] 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andards (Nursing);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ternationla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医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015)。

[作者简介] 赵万红(1970-),男,陕西宝鸡人,医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理学及医学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高校内部的自我质量保障是核心,外部的质量保障也不可或缺。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20世纪末,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以及人才国际化的重要保障被引入我国[1-2]。

医学类专业认证最早开始于2006年。其中,《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于2009年初步制定,并于2010年首先在吉林大学进行护理专业认证。截至目前,有6所高校的护理学专业通过认证。普遍认为,专业认证很好地促进了现代护理学教育观念的传播与更新,促进了内外结合、多元主体参与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了护理学院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整体的发展[3-4]。鉴于此,本文对《标准》的有关内涵进行剖析,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进行探讨。

1 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标准》提出,“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注意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对医学基础课程,鼓励开设包括基础各学科内容的创新性、整合性课程”[5]。

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少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同一系统的不同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学科,教授时间相距较远,前期知识容易遗忘,需要重复讲授的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过多,教师、学生负担较重,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很少;前期教学不是以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为主要目的,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的课程模式之一。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按照“形态功能疾病药物治疗(药理)”的认知规律,将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内容按系统重组为若干个模块,采用模块式教学,如呼吸系统模块:呼吸系统的正常结构(宏观和微观结构,包括解剖学和组织学)正常功能(生理)异常结构(病理)异常功能的形成(病理生理)治疗(药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按照系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授课学时,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需要克服的困难是:缺乏合适的优秀教材;需要打破现有以学科划分的教学单元——教研室,增加了教学准备和组织管理的难度;需要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6-8]。

2 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5]。

现行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周学时在25~30之间,平均每天5~6学时,再加上学生的业余活动,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居于较次要地位。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力求涵盖书本的全部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很少留给学生自学时间,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显然,这与当前医疗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标准》的要求、与人才国际化的要求都是不适应的。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提是要给学生学习时间。因此,必须修改课程计划,减少讲授学习,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结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进行,减少不同学科间重复内容的讲授。修改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主要由教师讲授。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放任不管,学生自由的可学可不学,而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定学习目标和灵活的考核方式,教师做好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启发式教学

《标准》要求,护理学院(系)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关注沟通协调能力的养成,注重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关于教学方法,鼓励应用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5]。2009年,教育部、原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有一致的要求。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千百年来,在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也不例外。然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只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还要有创新思维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护理人员也不是简单的分发药品、换药和打针,还要指导患者就医治疗全过程,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良好的护理在患者身心恢复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当前,主要的教学改革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以资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esources-based learning)、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 learning)、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等[9-10]。这些模式各有特点,但共同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院校、不同学科可根据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 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学是否适合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要求和期望,是否符合该专业资格证书或执照的申请条件。《标准》课程计划要求具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课程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在主要课程中对护理专业实践做了具体的要求。对医学基础课的要求是“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必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5]。

在以往的课程计划中,对基础医学实践课的要求与临床专业相似,安排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学时也相似或略少,都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等。笔者认为,按照《标准》的要求,基础医学主要是为护理学专业课程打基础,对实践要求不高;护理专业毕业人员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科研的人员几乎没有;在护理工作中,也很难用到与基础医学实践有关的技能。所以,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要求相比临床专业应大幅降低。当然,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基础医学知识角度来说,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也是必要的。但应该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同时兼顾学生的能力培养。减少实践教学时数,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或增加专业课的教学时数。

5 加强学生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准》要求,护理学院(系)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提倡教师将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研究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必须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或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师团队开展具有护理特色,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科学研究活动[5]。这说明,《标准》主要要求学生多参加和护理专业课程有关的科研活动,而对于与基础医学有关的科研活动,主要是提倡,而非必须。所以,应该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申请有关基础医学的学生科研项目,或参加基础医学教师的科研活动,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和道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护理专业人才。但在参加科研活动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科研过程,关注科研能力的训练,而不是结果,毕竟学生的精力、基础有限,而且学习重点并不在于此。当然,对于学生的科研也应该有激励机制,否则,学生缺乏兴趣,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总之,专业认证是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经之路。现行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吸收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采用启发式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护理学教育发展道路,通过常规化的护理专业认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国际化护理人才[11]。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2] 袁东敏.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发展之路径选择—基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 12(4):86-89.

[3] 吴云,付丽.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207-209,220.

[4] 陈敏,邱伟华.美英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13,11(1):92-96.

[5]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试行)[S].2009.

[6] 沈杭丽,卢丹,罗东晓,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61-1062.

[7] 张萍,解玲.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2,18(4):381-382,384.

[8] 何云,周晓帆,郝嘉.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浅谈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57-1059.

[9] 赵万红,龚应霞,蓝星莲,等.药理学PBL教学实践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97-1000.

[10] 蓝星莲,潘龙瑞,于龙顺,等.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7-29.

第2篇

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 又称模拟患者,就是经过培训,能够稳定、逼真地模拟临床情况的人,具有模拟患者、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患者[1]。SP教学自 20世纪 70 年代在在国外医学教学中早已开展应用, 国内也开始有多数院校将SP运用于医学教学和考核中[2、3]。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连接临床的桥梁课程。我校在本科护理学生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中开展以学生作为标准化患者(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 )教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14级护理本科学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学号将学生编号,根据随机字母表,将70名学生按学号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 35 名,男3名,女32名;对照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使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备用铺床和无菌技术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 2 次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2.1.1标准化患者选取和培训 从13级护理本科学生(已经学习护理学基础)中选取7人,他们愿意参加SP培训,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和理论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研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实验内容编制剧本,包括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和修改。在开课前这7名SSP与授课老师在一起接受SP的培训,让学生接触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w。培训内容包括5个方面:SP的概述、剧本的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实习演练。

1.2.1.2 SSP教学的实施 每个项目实训教学前1w, 组织讲课教师与SSP共同备课,授课教师与SSP根据实训项目教学剧本演示该实验项目,其他指导老师和SSP对其演示进行纠正和补充。上课前把实验组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授课教师与1名SSP配合演示实训内容并进行讲解,然后每组分配1名SSP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学生和SSP一起总结点评。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老师示教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3评价

1.3.1实训技能考核 实训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监考老师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标准,并统一使用《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2标准化患者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并由专家审阅。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有赞成和不赞成2 项。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检查核对后,将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35名实验组学生对SSP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3 讨论

3.1 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表2)。这与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医学院校生源增多,临床资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技能教学是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学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护士应该怎样调节滴速;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应该给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学生面对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操作。SP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能表现出患者的一些症状体征,学生能与SP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思考,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加深记忆。传统教学操作练习时,老师是主要的指导与纠正者,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很难纠正每个同学的操作。SSP作为指导者,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更准确。

3.2 SSP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娴熟的技能时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88.57%的学生认为SSP教学可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与闻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进行SP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沟通,如核对患者,静脉穿刺没有一针见血,口腔有溃疡的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护理等临床问题出现,学生要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向患者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做操作增加爱伤的观念,提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SSP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与患者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88.57%学生认为SSP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80%的学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SSP教学让学生和患者有交流,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临床中,避免了枯燥的练习,促进主动学生的学习。

第3篇

关键词:简易标准化病人 护理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06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以复制方式准确表现同真实病人近似情形的健康人,发挥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3种功能,具有一致性、反复使用性和良好依从性等特点[1]。在国外,将SP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已接近半个世纪,主要应用于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中[2]。1991年,StillChinman PL 把该方法引入我国[3]。但是,由于规范化培训及采用SP 教学对于普通医学院校来说无疑是较大的难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吸取SP教学的精髓,采用培训过的医学生作为SP,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将其定义为简易标准化病人(simple simulation patient,SSP)[4]。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情感,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传统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多为演示性教学,操作教学对象往往是没有情感,没有反应的模型人,这使得护生的思维、职业素质及临床实验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局限[5]。鉴于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特点及社会对护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探讨简易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笔者将SSP引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并与传统实验教学法相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择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三年制统招护理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护理8班55人作为对照组,12班护理57人作为实验组,共计112人,均为女性,年龄17~ 20 岁,已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两组学生在年龄、入校成绩、基础理论课成绩、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安排、授课教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研究方法

2.1 准备阶段

2.1.1 SSP的选择

从我校2010级3年制护理专业中选取12名学生进行SSP培训,选取要求:①自愿参加;②已完成护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具备一定护理专业技能;③具有一定表演能力;④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及应对能力;⑤工作认真、守时。

2.1.2 编写SSP模拟病例

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护理操作中的重难点,在附属医院选择临床典型病例,并经基础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形成SSP模拟病例。

2.1.3 SSP的培训

教学前2周向SSP志愿者发放模拟病例,并组织观摩临床典型病例1-2次,了解病人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感受病人语言、肢体、情感。教师指导被培训者扮演模拟病例中的病人角色,还可强化模拟某些特殊病人如恐惧、忧虑、愤怒、不合作等。

2.1.4 教学前准备

教学前1周向学生发放模拟病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并熟悉所涉及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2 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模型人示范操作,学生在实验室练习。实验组采用SSP辅助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简短讲解后,1名SSP模拟病人角色,教师演示护理人员示范正规的操作流程。学生分组,每组配备1名SSP,完成模拟病例的相关护理,最后由教师、学生共同总结。

2.3 评价方法

2.3.1 技能考核成绩

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应用传统实验考核方法进行统一操作考核。监考老师经过培训,统一使用我校《护理学基础操作考试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按百分制计分,各项操作成绩相加取平均分即为操作考核成绩。

2.3.2 学生教学评价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自制问卷,了解学生对两种方法的满意程度。问卷设计8个条目,设“是”、“一般”、“否”3项。共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100%。

2.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3 结果

3.1 2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

表1 2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人数\&成绩\&实验组\&57\& 86.52±3.87\&对照组\&55\&82.04±5.11\&t值\&\&6.14\&P\&\&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2 2组学生教学评价调查问卷比较(表2)

表2 2组学生教学评价调查问卷比较(人,%)

[[项目\&实验组(n=57)\&对照组(n=55)\&χ2 值\&P\&是 \&一般\&否\&是\&一般\&否\&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7(82.46)\&10(17.54)\&0\&14(25.45)\&38(69.09)\&3(5.45)\&37.15\&

4 讨论

4.1 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传统护理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性模仿操作,学生往往缺乏兴趣。SSP辅助教学法接近临床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具体操作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将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4.2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现代社会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传统实验教学教师偏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忽视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SSP辅助教学法课前发放模拟病例,课中模拟真实的临床护理过程,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SSP不仅可模拟真实病人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还能表现出病人的各种情绪变化。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认真组织语言,与SSP交流沟通,评估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取得理解、配合。从而提高了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与真实患者接触的信心,培养了爱心、耐心,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临床护理工作。

4.3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应用SSP辅助教学,授课前,教师需根据实验内容及教学计划收集、整理大量资料,并依据临床真实病例,编写满足教学需要的模拟病例,授课过程中,教师须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因而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4.4 应用SSP辅助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选择本校2年级护生接受SSP培训,成本低,易于组织管理,且2年级护生已进行了护理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医学基础,容易理解病情,易于培训。但学生标准化病人均为正常人,不能完全模拟真实病人的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且选用的病例往往比较典型、单一并经过标准化处理,学生对于临床疾病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其次,某些侵入性的操作无法在SSP身上进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将传统实验教学法与SSP辅助教学法综合应用,利用模型人结合床边教学及有关多媒体教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综上所述,将SSP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璐姣,朱丹.标准化病人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1A):18-20.

[2]Parish SJ, Weber CM, Milan FB, et al. Teaching clinical skills through videotape review. a randomized trial of group versus individual reviews [J]. Teach Learn Med, 2006,18(2):92-98.

[3]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4]张莉芳,蔡益民.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9,6(6):270-271.

[5]施月仙,田金徽,杨克虎,赵岳.标准化病人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91-95.

作者简介:李沛霖(1986-),女,湖南邵阳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与护理研究,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湖南邵阳 422000

邓翠珍,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邵阳 422000

第4篇

关键词 基础护理 实验研究 心理练习 标准化病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42

Abstract Basic nursing operative skill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nursing work in, with the progress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gradually strengthen the emphasi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nursing work have been varying degrees of expansion, nursing specialty has becom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and safety professional.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nursing skill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patients and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picture of these three.

Key words basic nurs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practice; standardized patient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其核心是鼓励和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其将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学习者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及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习者的综合学习素质,非常适用于基础医学的教育。本文中所提到的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以及操作流程图片法都很好地体现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理念,不论是心理学练习,还是标准化病人、操作流程图片法都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激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1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心理练习的实验研究

心理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的过程中,根据所学技术的动作要领、顺序、方法和时间,作系统的回忆,即在头脑内反复思考身体动作的进行过程。

对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心理练习的实验主要采用的是“教学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某校护理专业14级的本科学生134人进行随机分组,从中任意抽取68人作为实验组,并将剩下的66人归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基本都保持在18岁左右,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男生分别为五人和四人,女生分别为六十三人和六十二人。实验主要是刘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常用技术》一课中的“铺无菌盘”。对于该实验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客观题理论评价试卷,该试卷涉及无菌盘的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其他事项等等,一共23道选择题,答对一题得一分,总共23分,对于铺无菌盘的操作考核主要参照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考试的评分标准,实行百分制。对照组按照常规的老师讲授―学生操作―老师纠正指导―学生操作―试卷测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实验组要求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中加入心理练习,即老师讲授―学生心理练习―学生操作―老师纠正指导―心理练习―学生操作―试卷测试。心理练习环节老师讲授心理练习的目的、方法以及任务,并安排一定的心理练习作业,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冥想,是身体处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对刚刚学习的操作技能进行暗示性的表达,促进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每次心理练习的时间要保持在15分钟左右。实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为19.37左右,操作考核成绩为84.20左右;对照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为18.03左右,操作考核成绩为81.25左右。该项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理论测试中还是在操作考核中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劣于实验组的平均成绩。

根据实验的相关资料显示,在实验期间,对照组对于基础护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如实验组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组技能操作环节之前的心理练习,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两者之间的差距。心理练习教学环节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设计,能够让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掌握基础护理的操作技能,等到了实际操作的教学环节,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在心理练习环节中学到的操作技能应用到具体操作中,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且他们会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解决,从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2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标准化病人的实验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文社会观念的改变,多年来延续的从病人身上学习医疗护理知识的医学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临床见习对象问题成为见习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标准化病人是通过对正常人或者病人训练(主要来源于本校教师、本专业学生、志愿者等),使他们能够逼真地复制和再现临床真实情况。模拟情景教学其实很早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已经得到过应用,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采用的是高仿真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是对高仿真病人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和发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的使用突破了高仿真病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

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的实验研究选取的是某专科学校13级护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将任意选取的95名同学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选取48人作为对照组,剩下的学生为实验组,两个组的学生年龄基本保持在21岁左右,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男生都是六人,女生分别是四十二人和四十一人,考核标准和考核形式参照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分别为75.29和74.87,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考核成绩。实验结果表明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根据相关的实验资料显示,实验组85.8%的学生认为标准化病人有利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巩固,实验组75.3%的学生反映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相关数据显示,在标准化病人基础护理操作的过程当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礼仪、病人病情评估以及人文沟通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标准化病人情景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得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临床操作的平台,对于解决当前难实习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操作流程图片法的实验研究

图片是一种教学媒体。加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可通过提供编码表象而用于指导学习,并认为在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图片往往描绘出操作的顺序及操作所包含的动作,可以为要记住的操作步骤顺序的呈现提供一个有效的媒介。

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关于操作流程图片法的实验研究采用“教学对比实验法”,通过对某专科学校14级学生进行研究,将录取学生随机分成4个班,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五班和六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五班总人数为69人,平均年龄在17.8左右,其中女生58人,男生8人;实验组六班总人数为60人,平均年龄在17.9左右,女生50人,男生10人。实验组六班和对照组五班的老师选用的是相同的专业老师,实验项目也是刘晓松主编的《基础护理常用技术》中的铺无菌盘。对于该实验项目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客观题理论评价试卷,该试卷涉及无菌盘的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和有关事项等,一共23道选择题,答对一题得一分,总分二十三分,该实验研究考核的标准与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及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考核标准相同,分制采用的同样是百分制。首先制作操作流程图片(用相机将操作流程标准拍成照片按顺序打印),然后把打印出来的照片贴在实验组六班实验室的教室黑板或者墙上。对照组五班按照常规的老师授课―学生练习―老师纠正指导―学生练习―理论测试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活动;实验组六班按照操作流程图授课模式进行实验活动,即老师授课―操作流程图展示―学生练习―理论测试。实验结果:对照组五班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18.2,操作考核成绩为81.24;实验组六班的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18.9,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为88.34。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铺无菌盘操作技能训练中的理论测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操作流程图片作为基础护理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对于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操作流程图片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操作流程图片形象直观,能够用具象化的手段将基础护理操作流程以图片的方式展示,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或者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提供便捷的方式。通过对操作流程图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操作流程图片法在护理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操作流程图片凭借着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以及简单易操作等优势,逐渐成为现今培养专业化实用性高素质基础护理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也为基础护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小结

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和疾病治疗与康复需要的护理,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

心理练习、标准化病人以及操作流程图片法等方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中的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效果,使得基础护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这些方法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以及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工作在现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护理的支持和鼓励,相关学者也应该继续探索和研究提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 苏晗.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

[2] 田莉,张国栋,魏莉.心理练习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

[3] 张莉芳,蔡益民.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09(6).

第5篇

[关键词] 临床基础护理; 护理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9-01

临床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护理的优劣与护士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整体的医疗环境是重医疗、轻护理,加上护士待遇不足、值班人员不足、社会人员对护士的轻视等原因,造成了护士在专业工作上的散漫,无法调动为病人积极服务的热情,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不足造成了病人病情发现不及时、特殊病人针对性护理不足等问题,如何更好的做好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是目前护士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

1 临床基础护理工作问题

1.1 护理不足 近年来,基层医院越来越轻视基础护理工作,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已经由家属代劳,导致现在大多数的护士都不知道基础护理的工作内容,更无从谈起好的护理工作。护士对于基础护理意识淡薄,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意识不足,做不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多数愿意完成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而对为病人服务的基础护理缺乏主动性。

1.2 护理意识淡薄 基础护理需要护士有极高的护士职业道德做基础。护士对基础护理敷衍了事或对护理工作怕脏、怕累是做好基础护理的首要解决问题。

2 临床基础护理服务实施对策

2.1 基础护理工作是患者对医院感受的第一步,是医院医护工作良好形象的体现,却被大多数的护理人员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基础护理工作脏、累,基础护理人员不足导致的。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要从管理入手,由护士长明确指定护理的工作范围,护理工作责任制,强调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工作的培训以及考核。针对基础护理工作的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执行方案,以组为单位建立基础护理工作检查小组,每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指导。护士长要起到引导、贯彻、组织、示范等的带头作用,从根本上解除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偏见,使患者对医院的医护工作有一个整体的改观[1]。

2.2 重视临床基础护理、开展临床基础护理管理办法、建立医院独特的临床基础护理模式,整体提高医院医护文化。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也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根本。建立国际化的临床基础护理概念需要医院各科室的相互配合,加强护理人员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形象是保证护理人员做好临床基础护理的根本。医院人事部、医务科、护理部应该根据各科室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护理工作的不同,积极调整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分配、集中、调整。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处理。护理排版要灵活,调动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到临床,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调整待遇,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3 《基础护理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是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握的,这三部规定也是我国将临床基础护理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首次。明确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护理内容、工作方向、新的基础护理概念,目前医院招录的非在编护理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需要系统的培训,才能达到基础护理工作规范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举办多期加强工作责任感、医德感、和患者的亲密感及良好沟通的技巧和适宜方式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2.4 要建立基础护理服务的情景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选择了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较多的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作为第一批示范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员协助配合,护理员工作为护理人力不足的补充,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2.5 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是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都要重视标准化工作[3]。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的要求的标准,制定“入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归纳“ 调查表”新反馈的患者的建议,修订医院的基础护理细则,改进护理工作[4]。

3 总结 做好基础护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强基层医院,抓基础护理,做基础护理的实践者,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护士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窦文建.浅谈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10-12.

[2] 滕志香,兰迎春.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3):156-160.

第6篇

组织准备

(一)成立领导小组

(二)召开小组会议,传达精神,转发文件

1、卫生部关于《xx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

2、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

3、《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

4、《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5、《住院患者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

6、《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7、《天津市xx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8、《关于申报天津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的通知》

9、《天津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考评细则》

(三)召开动员大会

1、传达卫生部xx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

2、传达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3、解读我院xx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题、目标及临床护理工作重点

4、护士长代表和一名年轻护士宣读倡议书。

完善护理管理

(一)护理部实地调研。

(二) 护士长及护士座谈会,确定工作目标:

1、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保障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

3、保证病人各项诊疗措施切实有效地落实

4、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三)统一标准和考核内容。

(四)选拔3个试点病房。

1、护士长例会病区自荐

2、护士长无记名投票

3、护理部择优

(五)公示护理和服务内容。

1、完善护患沟通的双向渠道

2、建立试点病房护患沟通本

3、《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上墙

三、争取各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一)分管院长组织财务部门协调支持,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待遇,延长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

(二)给予人力支持

1、补充护理人力资源:计划今年新招聘20名护士,招聘18名助理护士。

2、参加护士岗位工作护士均持证上岗。

3、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人数95%;病房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5;合同护士待遇能达到同工同酬。

2、制定限制护士转至非护理岗位的人事管理制度。

3、弹性排班,人力配置投向一线岗位。

4、让护士回到临床一线。

(三)给予时间支持

1、药物进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种药物送至病房;晚夜间急救药品送至病房。将临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护士到病人床边做好基础护理;

2、加快对中心供氧的建设,减少护士搬运氧气筒的时间。

3、组建运送中心,负责全院各病区住院患者的陪检、化验送检、物资(消耗性医材、物品、常用办公用品、无菌物品)下送。

(四)护理用具支持

让护士在病人床边快速得到各种护理器具,把时间还给病人,如洗头车,多功能治疗车。

四、实施阶段

(一)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1、制定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

晨晚间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会阴护理、鼻饲技术、导尿技术、灌肠技术

2、优化服务流程

入院接诊流程、手术前工作流程(术前一日、术日晨)、协助进餐流程、检查前后流程。

3、制定人性化服务措施。

完善饮食细节照顾、建立可靠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形式多样。

4、营造护理团队氛围

专业能力培养和护理文化建设。

5、依据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工作规范务》增加服务内容:

面部清洁和梳头、足部清洁、协助患者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失禁护理、床上使用便器、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安全管理。

6、依据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增加服务内容:患者入院出院护理、血糖监测、静脉注射、物理降温。

7、依据国际医院管理认证标准补充完善管理制度,如药品管理(自备药使用规定)、安全管理(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服务流程(患者转运制度)、院内感染控制。

8、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制定低年资护士培训考核手册。

9、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制定表格式护理记录(产科试点)。

10、依据天津市护理质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制定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0项质量考核标准)。

11、加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1)加强护士长夜查监管:护理部每天安排两名护士长,根据临床危重患者情况及护理工作重点,临时安排重点检查工作(通过监控录像抽查)。

2)通过基础护理质控组现场检查、询问护士、访视患者等形式加强督导。

(二)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

1、科主任的沟通及配合。

2、竞聘选拔责任护士,明确护士职责,分组分区,相对固定护士床位护士,全员参与护理基础工作。

3、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根据责任护士所管辖的患者数量、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部垂直管理

发挥了护理管理者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避免了护士绩效工资分配间的差异,避免了科室经济分配中的矛盾。

1、院领导的强力支持、科室主任的理解支持、多部门的协作。

2、广大护士的积极参与

1)护理部各项制度、管理规定、分配方案公示透明。

2)公布护理部电子邮箱和电话。

3)为护士谋求利益。

4)护理部具有人事、经济管理权力。

5)工作质量、护理服务、专业考核等方面与绩效工资、评优、转正定级、晋升相结合。

(四)护士绩效工资分配

1、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分配依据:工作岗位性质(临床一线、辅助科室)、工作技术难度、工作风险难度、护理工作质量。

(五)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1、完善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标准能够围绕病人。

2、建立围绕病人的质量控制评价标准(有效落实护理常规链接所有的病人护理质量标准)。

3、建立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各科护士长每日自查。

4、护理部建立临床护理服务调查档案:

1)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住院患者每月调查一次,问调率40%;出院患者每季度一次,问调率15%;患者满意度均95%

2)每一季度组织患者及家属座谈会,并有评价记录。

3)护理部每一季度以科室为单位开展评优活动,有患者、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三方综合评选优质服务个人,并有记录。

五、阶段性评价

(一)定期研讨

1、召开护理临床研讨会。

2、责任护士定期汇报基础护理的进展与感想。

3、及时发现临床基础护理的不足与缺陷。

(二)中期评价指导

1、专家来院检查,指导。

2、组织护理人员到优秀示范医院参观临摹。

3、参观市内示范医院。

(三)评优 制定评优标准和评价方式

1、护士节评优:树楷模、建立激励典型。

基础护理服务明星

温馨天使护理奖

试点先进科室和个人

2、年终评优

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六、总结阶段

1、召开护理大会

第7篇

卫生部在2010年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1],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为了落实上级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要求,我院作为区属二级基层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启动优质护理试点病房,具体探究了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实践的工作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2011年5月,本院选择综合外科病房做为第一个优质护理试点病房,试点病房共开放床位27张,共有注册护士11人,护士与病房床位比为1:0.4,其中本科毕业5人,大专毕业6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7人,平均年龄27岁。患者住院时间为4-7天,平均5.5天,病房使用率达60%,主要收治普外科、骨科的患者,90%的患者需要手术,并且很多年老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内科系统疾病,以致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士给予完全的帮助或者部分协助,使基础护理工作量明显加大。同时要求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康复功能指导。

2 方法

2.1 组织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1.1 全院动员:护理部通过组织召开护士长会议和全体护士大会的方式,在不同层面人员中进行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动员,介绍开展示范工程活动的背景、意义,强调开展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进行工作开展前的动员[3]。

组织全院学习有关文件: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4]、《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活动方案规范》,并将配套文件分发给每位护士长,同时要求以病房为单位组织学习。在全院范围积极动员,营造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氛围。

2.1.2 参加相关培训:为了更好地落实卫生部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与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活动方案,我院护理部主任和外科护士长参加了丰台医院组织的护理管理班,认真听取了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郑一宁讲授的《护理安全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实施培训班》、《全国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思维模式创新与实践高级研讨班》,拓展了我们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提高了思想认识和管理技能,并为今后的示范病房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2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2.2.1 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根据护理岗位工作职责的要求与护士分层管理的要求,护理部要求外科护理人员实行按职称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分层次上岗,重新制定护士岗位责任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实现护理管理模式的跨越。

2.2.2 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基础护理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临床护士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由于我院基础设施不全,病房没有配备卫生间,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院领导为其配备了洗头桶、洗浴盆、理发工具等等,每天早上、晚间有夜班护士和责任护士为患者实施晨晚间护理,每天下午三点增加一次生活护理,要求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参加基础护理。

2.2.3 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护理部根据北京市的相关文件制定了住院患者分级护理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护理级别,根据所规定的护理要求为患者实施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护理部要求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制定护士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切实落实患者的各项护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2.3 加强岗位培训:加强全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有关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的继续教育讲座;开展全院护理业务大查房;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4 贯彻实施

2.4.1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护理表格书写,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长认真学习文件内容,同时将现使用的护理表格与北京市下发的护理表格进行对比,结合医院的工作实际,修订了我院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并且修改了部分表格,护理文件规范化、表格化,把重点放在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记录上,减少护士书写时间。

2.4.2 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督查:护理质控小组设基础护理质量督查小组,加强医院自查。在全院护理人力安排、基础护理落实、陪护率等方面逐项梳理,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制定基础护理量化考核标准,根据标准每月进行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并进行量化评价。制定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服务等。护理部定期征求病人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及时有效地评估与反馈护理工作质量,及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保证基础护理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情感的距离[5]。

另外,护理部制订了优质护理试点病房的危重病人检查表,核实责任护士执行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护士能否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术前的详细指导、术后护理、术后活动指导、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出院前的宣教等, 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部将强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促进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

2.4.3 完善后勤支持系统:护理部定期到试点病房进行查房,建立与试点病房间的重点联系征求一线护理人员意见、帮助临床查找问题并切实解决临床的实际困难。

护理部在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上给予大力支持,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并取得了院领导及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优质护理试点病房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解决。

后勤支持系统逐步完善,由运送中心承担了带领住院病人外出检查以及各种化验标本的送检工作,同时还承担了输液液体的送收工作。供应室对各种消毒物品、一次性物品以及医疗垃圾也做到了下收下送。努力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使病人接受到高质量,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3 体会

通过上述措施,笔者总结了在基层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的体会:

首先,护理部要制定不同级别的患者的基础护理的内容及标准,责任护士要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措施,并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

其次,更加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重视基础护理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并且能保证质量。

最后,护士作为基础护理的实施者,要抓好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使护士积极主动去做,同时也要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提高基础和专科知识,以及临床技术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启动优质护理试点病房后,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对外科住院患者随机调查,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提高到实施后的98%。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模式产生了极为有益的影响,这些改变正是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6]。

参考文献

[1] 吴欣娟,曹晶.以夯实基础护理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8-309

[2] 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S].2010

[3] 王彩云,贾金秀.实施护理垂直管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32-33

[4]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2010

第8篇

施秀玲

(德保县中医院 广西 德保 533700)

【摘 要】目的:为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需求,促进患者健康,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方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注重夯实基础护理。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8%,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1]。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质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具体措施及体会如下:

1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实行临床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依旧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规范护士的服务语言及行为,引导护士进行新的服务变革,以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护士所做的最基础的护理,并不是如许多人认为的那么低下,而是满足了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护士不再只是重视打针、发药,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 完善护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修订陪视管理制度,增加护理员工作流程,

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分解到各班次工作流程,将人性化护理服务、专业化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和谐的护患沟通渗透到每天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2]。

3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多个专项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吸痰、超声雾化、皮肤护理、导尿、灌肠、洗胃、护理文件书写、“三基”理论等,各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领导和骨干护士组成,负责全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订修改,督查总结反馈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小组长组成,各专项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质量指导,培训考核,各质控组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活动,并记载活动情况和考核成绩。

4 重视护理业务学习与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

4.1实践“三基”,夯实护理理论基础 以理论指导临床,理论测试全院组织每年测试一次,参与率 100%,各个科室每周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每周晨会 10 min,口头提问护理理论,专科知识,全院每月组织 1 次护理业务学习学习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学科发展等,入院三年之内的新职工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理论测试,不定期对高年资护理进行理论测试。

4.2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 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全院护士包括护士长每年都参加护理部规定的操作考核并达标,护理部每月从各科室抽查人员进行操作考核并达标,科室考核由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

4.3 重视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减小水平差距 随着我院的发展,3年来我院所招聘的新职工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对新护士安排1个月的岗前培训,重点以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沟通技巧和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培训为主,培训完毕统一组织测试并达标。

5 主要体会

5.1 政府支持,制度改革,增加收费项目,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 基础护理的落实需要政府对医疗制度改革,推行医院无陪护制度,实行护理三级等级管理,注重医院床位与护士配备,注重护士分层次使用,加大护士准入制度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卫生主管部门在确立医疗服务物价、收费项目上应尽可能使开展的医疗服务都有收费项目体现,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逐步调整医疗收费标准,要考虑到护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制订服务价格,同时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控,使护理劳务费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5.2 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病情观察水平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桥梁,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故应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的道德水平,做好基础护理。

5.3 深化基础护理内涵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的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的每个护士,无论学历,职称如何,基础护理的技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基础护理是其他护理的基础,与其他治疗一样重要,并可以成为其他治疗的基础,对于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5.4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意识,护理结果标准化 有的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做好了,只是外观上好看,做不好,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检查时做得好,不检查时能敷衍则敷衍,基础护理流于形式,临床上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以判断基础护理的好坏,在日常工作中总结每一项基础护理的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水平。

5.5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道德情操 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患者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质量评价 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73-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与原理。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现状

首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尽管近年来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得到完善,但是操作步骤还是过于烦琐,并不能完全适合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能做到与临床的操作“零距离”接轨。此外,长期以来,护理教师多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护患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解释过于机械化、程式化。

其次,实训方法陈旧。教学主要沿用传统的方法,即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学生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也提出了“边教边学边做”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模式,但实施中却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最后,实训教学评价标准落后,实训成绩评定方式单一。一方面,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落后,教学中一直沿用教科书上的评价标准,与临床护理发展不相适应,不能做到护理教学中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零距离”。另一方面,实训课的成绩评定方式单一,通常是在实训结束后从十几项操作中抽签选出一项或几项进行实训考核,考核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实训能力的高低,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可能因为一次失误取得较差的成绩,因而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不易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的积极性。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把评估、沟通、交流和操作都列入评价当中,可降低成绩评定的误差。

二、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既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机制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方式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学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相接轨、相一致才能使学校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和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其次,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一直以来是护理质量控制的瓶颈,只有提高护士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瓶颈。把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入护理实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临床护理评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在严要求、严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慎独的精神,为环节质量控制提供基础和保障。

最后,现行医院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实行分病人到护士,病人从入院开始,他的责任护士就对他住院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全面负责,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过去那种“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三段式的传统教学法和落后的评价体系很难培养出适应现在临床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所以,改变现行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临床先进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培养适应临床护理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由上述可知,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和临床护理“零距离”接轨,既可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护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有效地提高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的质量,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首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操作的兴趣,使实训教学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改新思路迈进。先进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有一个完整的评判,学生可以一出校门就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也契合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其次,将4~5人分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护理操作项目,让小组学生扮演临床工作场景,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与扮演护士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依据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让小组成员对组内同学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较为权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作为护理质量评价的评分标准。通过实训小组组内护理质量相互评价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评”的乐趣,既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评判、应变能力,又可集中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实训学习中的注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让教、学、做、评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为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让学生在操作后马上得到反馈,了解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教师则根据组员相互评定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教和学不仅有标准可依,而且和临床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

从实践中可知,在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教学法,具有如下成效:一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了以往的实训教学方法,提高了实训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培养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为学校制定、调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依据;对积极探索护生教、学、做相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二是实现了学院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零距离”接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我国“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和林. 注重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6(2)

[2]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3]潘如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做法与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03(2)

第10篇

一、优质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活动开展以来,我科大力倡导细节服务,护理工作呈现出崭新面貌,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更加贴近病人。肛肠科定编床位为38张床位,开放41张床位,3个月床位使用率占100%。为了支持“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护理部为我病区新增派护士8名,活动期间科室共有16名护理人员,使床护比1:0.4。为了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我科将护理人员分为2个责任组,每个责任组的组长为高年资护师,并配有护士。根据我的特点,实行小组责任制,且弹性排班,保证每班至少有两名护理人员在班全程服务,每天在对晨晚间护理,肛肠术后病人伤口熏洗、生活照料上又增加了人力。各班岗位职责明确,责任组长对患者住院期间各个阶段进行评估,根据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及心理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并督促责任护士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二、护理内容多样化

3个月来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各项学习和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责任组长定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强化训练。基础护理工作明显比活动前更到位、更精细、更贴切。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肛肠科加强了各项基础护理,如:为所有病人打好开水、为术后病人协助进水、喂饭、洗漱、入厕、活动、护送检查等;加强了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各时期、各环节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简单治疗过程、各种检查目的、各种功能训练以及饮食与活动的意义等等,使基础护理的内涵达到进一步提升。落实了病房全面巡视,及时满足病人的所需,解决病人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了护理安全工作,对手术病人以及病房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标识、张贴、口头宣传、交待各种注意事项,从而防范了护理意外差错的发生,及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三、护患关系和谐

短短3个月来,在院部、护理部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护士不懈努力及护理部主任的精心指导,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基础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表扬信从上半年20封上升至80封,入院及出院病人满意度逐月提高,从患者的反馈意见中,对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关心照顾表示满意,有的患者甚至说:“亲生儿女又如何!”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病房护士的整体年龄偏低,他们本质上喜欢做技术操作性强的工作,虽没有直接表示不原意作基础护理,然而,一旦遇到个别患者或家属语言或者行为使护士受到心理伤害时,他们就难以应对。护士的辛勤工作使患者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向社会传递着和谐的音符,但他们也需要心理支持和社会认同。作为护理管理者要让护士在提供其语言沟通能力,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和尊重护士,让患者及家属真正感受到护士在帮助患者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二2016年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活动中,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以“基础护理”为立足点,以“试点病房”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通过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从根本上改善了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此期间,我们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克服困难,不断探索。

一、加强领导,开展宣传

1、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

2、护理部分两批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分别召开全体护士动员大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

3、护理部深入科室与护士座谈,将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进行解读,然后针对如何落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等内容进行专题讨论,护士长及护士结合本院实际,提出自己对开展护理示范病房的想法和好的建议。达到全院统一思想,转变护理服务理念的目的。

4、组织示范病房护士长及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兄弟医院好的做法,拓宽思路,为创建工作奠定基础。组织全院临床病区护士长及护士院内交叉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二、确定示范病房

1、通过各科申报,选取了护理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病区:内一科、内二科、普外科病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

2、各病区护士长通过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的工作模式,达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发挥试点病房的带动作用。

三、加强管理,强化措施

1、护理部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并考核,制定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细则。

2、试点病房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及具体工作计划。

3、制定优质护理服务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开展调查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积极进行整改。

4、完善基础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护理质量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及护士的业绩挂钩。

5、护理部开展自评自查工作,找出不足,及时按照评审标准的要求逐一完善我院护理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我院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6、积极招聘护士,优先满足“护理示范病房”人力资源配置,保障基础护理有效落实。

四、突出重点,拓展内涵

1、创新模式,学习先进做法。动态调整绩效考核制度及分配方案,将护士完成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及住院患者满意度等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2、明确工作职责,实施责任护理。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制,人人都是责任护士,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3、改革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实行无缝隙、全程责任护理。

4、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量及护理人力配置情况将护士责任分组,设置责任组长、责任护士。

5、简化护理文书,缩短书写时间。制定各种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统一制定书写模板,规范全院护理文件书写,使护理文件书写更加简洁,最大限度缩短了书写时间,护士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护理服务中。

6、更新工作流程,实现责任追究。修订护理人员分层管理职责、护理工作流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明确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

7、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将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及广大患者的监督。购置基础护理服务工具,每周确定基础护理日,保障基础护理的落实。通过落实基础护理,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细心照顾和关怀,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五、协调职能部门,实施垂直管理

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临床支持中心。护理部积极协调总务科、药剂科、物资供应中心、检验科、器械科等护理支持系统,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提供有力保障。

六、依法执业,保障安全

1、为贯彻落实《护士条例》,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士条例》的培训及考核,进一步规范护士的执业行为,切实落实护士执业注册和持证上岗等相关规定。

2、进一步完善重点科室(内一、内二、外科、中医科)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及护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技术准入制度,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七、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1、每月开展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使基础护理操作更加规范、专业。

2、每月开展全院护理业务讲课,鼓励年轻护士担任主讲,提高护士主动学习能动性,培养护士自信心。

3、认真实施护士的岗前培训及岗位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核心制度、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

护理部对全院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分层考核,稳步提高各级护理人员技术能力。内科、儿科、外科、骨科分别进行专科理论和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及考核,达到人人过关,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最大限度保障护理安全。

八、加强监控,保障质量

1、护理部自制护理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及患者规避风险。完善毒、剧、麻、高危药品及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2、加强护理质量的环节监控。对护理人员环节监控,新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对病人环节进行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3、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有效解决,并从护理流程、护理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九、制定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1、制定了“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应对病人骤增或突发公共事件,全院合理调配护士,确保护理安全。

2、护理部重新修订并形成了25项风险事件的护理应急管理预案。预案贯穿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对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急诊室、进行急救演练及停电、火灾演练。临床病区开展了突然发生猝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输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之后,护理部现场点评,分别提出存在问题,共同讨论改进措施。通过演练,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应急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处理程序,从而在护理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能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和有效办法,熟练使用各种急救技术和装备,做到规范处置,及时化解危机。

十、初步取得的成绩

1、护理人员理念改变: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求。

2、工作模式改变:实行责任分组,所有护理工作落实到人,增加了责任意识。

3、护理内容改变:治疗和基础护理逐渐等同化。

4、护理排班模式改变: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

5、护患关系改变:和谐了护患关系,形成良好的了护理工作氛围。

6、病房环境改变:陪护减少了,病区环境安静、整洁有序。

7、满意度的改变:护士关心病人,病人理解护士,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十一、存在问题

1、医院部分职工转变观念不到位,缺乏对优质服务示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医院的支持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3、护理垂直管理不到位。

4、护士还承担着部分护理工作以外的事情。

第11篇

1 医院基础护理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护理人才易流失 由于社会、医院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或者医院的本身级别所限,护理人员的待遇偏低,缺乏基本的保障,护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许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因此流失。当下,很多医院在岗的护士大多为非专业院校毕业或者为临时聘用护士,医院给予的工作待遇并不是很高,很多护理人员选择调换工作,造成了护理人员的流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不能形成稳定的护理队伍,护理管理水平较差。

1.2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有的医院处于基层,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较差。有的医院虽然硬件设施较好,但是由于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给日常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荷,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导致护理质量不断降低。此外,由于护理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也造成护理水平难以提高,护理队伍中,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才太少,不能有效地实施以老带新的工作机制,使得医院护理质量整体偏低。

1.3 医院的护理管理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没有严格的标准限制,也是造成护理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不完善,缺乏管理标准,医院护理质量的指标流于形式,而并没有贯彻于实际工作中。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质量的标准存在不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执行的标准,许多护士只能应对护理的简单工作,对于工作的目标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护理质量偏低。

1.4 缺乏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的等级不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经费有限,医院更倾向于将经费用于医生的技术培训,而护理人员也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受教育机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护理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2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的建议

对以上护理管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可知,要想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2.1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管理理念已经不适用速发展的医疗行业,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不断地更新基础护理管理理念,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从根本上明确护理工作在医患沟通以及日常医疗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加强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护理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效益。

2.2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故管理者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将护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对护理人员进行选拔时,要优先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者,保证护理队伍的基础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为护理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建立教育体系和培训岗位,使更多的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2.3 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护理管理中 现代化管理同样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掌握现代化护理管理手段有助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能,促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标准,提高护理水平,促进医患之间和谐相处。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随机选择白血病患者220例,男98例女122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5岁学历,本科46例,专科92例,中专42例,中专及以下40例,所选患者均能准确清楚表达自己意见和感受。调查他们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护理对策,在实施护理对策后重新选择患者220例进行调查,实施护理对策前后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基础护理学》高等专科教材及分级护理制度设计的基础护理评分标准,护理部组织现场检查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见表1。

2结果

实施新护理对策前满意率和基护合格率分别为66.4%和64.8%实施新护理对策后,满意率和基护合格率分别为95%和96.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患者认识不足 患者觉得基础护理是生活护理的一部分,依赖于陪护和护工去完成,基础护理按物价标准要收取一定费用,患者觉得没必要甚至浪费。患者不配合甚至拒绝基础护理。而陪护和护工难以达到护理质量要求,比如口腔护理根据PH值药物的选择,清洁度,肛周护理PP粉浓度,坐浴时间,创面干燥,防褥护理按压的手法,力度,骨骼隆突处皮肤,受压皮肤的保护等。

3.1.2护理评估不到位 患者进院时口腔肛周粘膜皮肤完整,觉得没什么大碍,放松警惕。化疗时患者进食量少,抵抗力下降,对患者基础护理未进行相应干预,化疗后几天患者进入骨髓抑制期,如果还不注意保护隔离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一旦出现感染灶加之患者抵抗力差,会加速感染,甚至难以控制。所以及时评估,提前干预做好基础护理并落实到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3.1.3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工作强度大 实施优质护理,责任制护理以来,责任护士对分管床位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事项如治疗,评估,护理,检查,宣教等,专人护理,责任到人,护士工作繁忙,现在医疗环境紧张,举证倒置使临床护理文书书写更多更繁琐,使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锐减。

3.1.4护士积极性不高 现在从事护理行业的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父母宠爱,对吃苦耐劳,没有深刻体会,加上学历较高,觉得基础护理脏,累,从事基础护理主动性低。领导不够重视,对基础护理落实没有相应奖惩,热情度不高。

3.2对策

3.2.1加强宣教 向患者讲解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发生感染的严重性,对比经济效益,耐心疏导,取得患者配合。加强医护患沟通,使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

3.2.2提高护士工作热情 发扬南丁格尔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身处地为患者解决一些问题,尽量使患者舒适。高年资护士要树立榜样,起带动作用。取得医生,领导支持,基础护理与奖金直接挂钩,提高护士待遇,调动大家积极性。

3.2.3科学合理排班 实行分组排班,2人一组管16张床位,由高年资带低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参与基础护理如饮食,床单位,导管,皮肤,指甲,胡须口腔,肛周粘膜护理。接待新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等日常护理工作,高年资护士负责处理医嘱,治疗,观察病情,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检查护理质量落实。如晚班工作忙,基础护理多,排帮班协助,提高护士与床位比。

3.2.4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规范操作流程 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借鉴好的护理方法,群策群力,发挥头脑风暴,制定合理可行,规范的作业流程,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制定基础护理评价标准。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第14篇

为落实国卫办医函[2015]105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精神;医政发[2011]23号《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卫生部[2012]《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总结我院2019~2020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2021年,我院护理工作主题定位“从心服务”,围绕患者满意的需求,打造最温暖服务的团队。从服务意识、服务技巧、服务流程、服务创新四个方面,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1.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从心护理”品牌塑造活动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目标:在塑造“从心护理”品牌的基础上,2021年初重启全面开展以患者满意、社

会满意及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15个护理单元逐步开展、完成“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工作。到2022年5月,创建6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全面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水平,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及社会满意,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3、活动主题:夯实基础,“从心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二、活动重点内容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广东省护理事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 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及奖惩相结合。

2. 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开展《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学习培训,以及“基础护理该不该做?该谁做?如何做?”全员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护士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临床护士必须履行的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3. 制定院、科两级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医院公共区域悬挂“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宣传栏,营造浓厚的创优氛围。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及家属公示,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4. 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推行实施小组责任制,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5.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环境、治疗、用药、膳食营养、康复、心理干预、手术、检查等),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

6.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7.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8. 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缩短护士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

9. 进一步完善护理支持系统,理顺各部门工作职责,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

四、实施方法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21年3月)

1. 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明确活动领导小组、监督评价小组及职能部门的职责,提高认识;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

2. 召开全体护理人员会议,传达市护理学会“从心护理”精神,借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解读“方案”内容,动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3. 根据2020年年终评估检查方向,调整临床质控管理“本”专科“六大本”临床风险管理“六大本”内容,制定“控基础”和“控高危”的质控检查实施细则下发临床各护理单元;

4. 制定《护理人员优质服务实施细则》内容,启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社交礼仪和和护士仪表仪容规范》培训;

5. 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计划,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奖惩办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3月-11月)

1. 2021年3月~11月,全院范围内启动建立“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15个护理单元: 血透科、新宝兴血透、门诊导医、急诊科、体检科、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妇产科病区、产房、妇科治疗区(含医助)、手术室、康康复三区、康复一区、康复二区、供应室、口腔科

2. 每季度在全院范围内评“星级护士”和“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医院显眼的公共区域设“优质护理服务宣传栏”,图文并茂的形式公示本院“从心护理” 的点点滴滴; 让全院职工、患者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及监督。其中,2021年3月~5月中旬的表彰

①全院范围内,每季度公开评定5名“星级护士”和1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星级护士”予以300元/人奖励,“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予以500元/人奖励 ;

②2021年上半年,启动阶段合并到“5.12护士节”活动项目中,共同表彰和奖励;

(三)总结交流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5月)

1. 对15个临床护理单元的工作,特别是基础护理服务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同时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指导。

2. 2022年“5.12护士节”进行阶段性总结, 评选2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 医院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信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 为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成立以院长陈晓峰为组长、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周明英为组长,各临床护长为副组长的监督评价小组。

(二)认真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同时认真、全面地开展自查自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

(三)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工作分析、总结,避免“走过场”。通过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检查,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我科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二甲复审”为契机,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努力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性、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以病人的要求为工作起点,以病人满意度为工作终点,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三、工作措施

1、修订各种制度、标准 继续完善修订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疾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标准。继续完善修订质控检查标准与方法,完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督查制度,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管理。

2、全面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

(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从“三基三严”入手,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西医基础理论、专科护理、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护理及分级护理的落实并保证质量。

(2)提高临床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专科护理骨干。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牢固掌握护理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功底,同时组织开展护士技能操作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训练,提升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护理服务。

(4)加强护士礼仪规范学习。

(5)采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落实护理措施、记录护理文书的能力。

3、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1)加强病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病人转运、交接、圧疮等,建立并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评价程序。抓住护士交接班、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等关键环节,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

(2)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科室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差错、护理投数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3)加强科室管理。每周对科室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指出并限期反馈,在每月的护士工作例会上进行总结;对优质护理病区进行质量控制

4、夯实基础护理

(1)切实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