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节约能源的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电力电子变流装置;可再生能源;能量回收期;内含能量
作者简介:杨云虎(1973-),男,安徽蚌埠人,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讲师;费湘(1979-),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中图分类号:TM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204-02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稳步增长以及化石能源储备逐渐的减少,人们逐渐意识到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变换效率的重要性。[1]目前,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已成为全人类的公共课题。绿色能源具有无污染性、可再生性等特点,因此,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作为电力网的主要接口装置,电力电子变流器是一种电能处理和利用的变换装置,其在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变换效率上扮演着重要角色。[3]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量回收期是评价和量化电力电子变流装置对可再生能源系统贡献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试对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量回收期作详细的阐述。
一、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量回收期
1.能量回收期(Energy Payback Time,EPT)
一个最重要且易理解的评价能源系统的品质因数是能量回收期。其定义如下:一个能源生产系统或设备在几年内能产出与建造、安装系统时所消耗的等同能量。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对此概念理解透彻,笔者用一个类似的术语作比较,即经济学中的经济回收期概念,其定义就是一个经济体多久能收回投资成本。对照来说,EPT可理解为能源生产系统或设备需要多久才能产出与能源系统在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的等同价值。
2.内含能量或固化能量(Embodied Energy)
其定义是一个能源系统在制造、安装、以及工作中所消耗的能量之和。
3.能源系统的输出能量(Energy Deliver)
其定义是能源系统在寿命周期内输出的能量总和,通常以年输出能量作为评价指标。
4.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量回收期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量回收期的定义为需要多久能收回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内含能量。数学表示为:
由于系统能耗大为减少,节约的能量则远大于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内含能量。因此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量平衡周期将会缩短,并且在能源系统中节约的能量还能用于满足其他电气负载设备运行。
四、结论
通过与经济回收期的对比,本文讲解了能量回收期的概念;与生物系统能量平衡的对比,讲解了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量平衡;以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回收期为铺垫,透彻讲解了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量回收期。教学实践表明,笔者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N].新华网,2008-04-09.
关键词:绿色变电站;环保节能;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1 绿色变电站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电能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变电站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变电站建设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变电站在提供给我们电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环境污染。那么,为了解决这个污染的问题,为了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走绿色产业道路,建设绿色变电站就显得极为重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日益的更加需要绿色变电站。为此,我们对于绿色变电站的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1绿色变电站的概念
绿色变电站是指在变电站工作的全部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能源、水、材料等资源,环保、污染少,并且能够提供安全、合适、稳定的工作环境,能耗少效率高、保护环境、能够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变电站。绿色变电站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对环境的少污染无污染,做到高效稳定的供电,绿色变电站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变电站的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不仅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和环境的不断进步,而且能够推动我国电力产业技术的突飞猛进。
1.2绿色变电站的评价指标
绿色变电站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在我国并没有出台一个绿色变电站的评价指标,虽然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但是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目前的情况就是,虽然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指标。在我国对于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指标,也只能参考绿色建筑的建设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外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从而尽可能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我国从几年前开始颁布了关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等,与此同时部分省份也因地制宜的颁布了自己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出台和实践操作为我们进行绿色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的主要评价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节约用地和土地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能源利用;节约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节约材料和材料的利用;环境质量评价;运行管理评价等。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和绿色变电站的评价标准,重点都是走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以上指标也是绿色变电站的设计标准,绿色变电站的设计要围绕这些相关指标展开,并力求充实完备。
2 绿色变电站设计探讨
针对以上几个参考标准,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笔者对绿色变电站的设计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2.1节约用地和土地资源利用
在变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怎么规划,最终变电站都是要跟旁边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绿色变电站的选址方面要做到人文和生态的绿色建设,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气候以及地形条件进行变电站的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根据变电站的功能作用,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和人们使用的方便,进行合理选址,避免引起群众抵制事件。
绿色变电站的选址规划要跟当地的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等的规划建设保持和谐统一,要留出一定的预留用地,方便后期的建设使用。绿色变电站的建设不能占用耕地和道路,不能破坏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和水流源泉。要尽量避开文物古迹和古墓葬地区。要积极努力的进行废弃场地和污染区域的改造处理,让这些废弃的土地成为能够建设绿色变电站的新型土地。另一方面,绿色变电站要确保稳定的、长期的供电,必须要选址在地壳稳定的区域,避开不稳定的区域。
2.2节约用水和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十分珍贵,我们在建设绿色变电站的时候也应该更加关注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用水。在变电站的设计中,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定额用水,做到合理的使用水资源,避免生活用水的浪费和污染。要积极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生活用水的控制和节约,同时要做到水资源的充分和循环使用。
绿色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等,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排放,必须对排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把关,做到入口和出口的无一纰漏。
2.3节约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现代社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突出,能源问题也日益严峻,从出现能源危机至今,世界范围内都在呼吁节约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特别是在建筑方面的能耗不断增加,变电站的建设也是其中的一个很大部分。因此,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树立节约能源资源的观念,合理的节约和使用能源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绿色变电站建设中节约能源和能源利用的建议。
首先,绿色变电站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太阳辐射情况、建筑物的方位、以及风向和湿度问题等。要根据建筑物的热量得失,来进行最终的设计规划,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方案。
其次,要通过使用节能技术来节约能源。绿色变电站在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使用光伏发电技术,做到对太阳光的充分利用,为照明等辅用电提供电能。虽然光伏发电节能环保,但是造价较高,在经济情况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该技术。
最后,绿色变电站应该采取自动控制装置。应该在变电站的排风系统上设置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装置,利用该装置根据室内的温度自动打开和关闭风机。并且要尽可能的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避免能源的浪费和过度损耗。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益进步的今天社会,绿色变电站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绿色变电站的发展进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需要更加先进的科技和设备的投入,绿色变电站应该做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琛.绿色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12).
关键词:结构设计;艺术;概念设计;能源;环境
引言
由于受传统的观念的束缚和经济的制约,结构设计存在两大误区,其一,认为结构设计就是为建筑物设计空间骨架,使所设计的房屋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即可。其二,认为只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题下,越经济越好。
以上两种观点,只考虑安全、经济,束缚了结构工程师创造性思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构设计应该不仅仅是满足建筑物结构的功能要求了,还需要满足建筑的艺术要求,实现建筑师的构想;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结构设计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随着全球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结构设计也应该重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问题。
所以,结构设计艺术是结构工程师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结构设计的艺术性
在建筑设计领域,人们通常认为,结构工程师只能被动地配合建筑师进行工作。 加之我国现行的传统设计体制造成结构工程与建筑专业之间一直存在着技术共识上的制约,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往往都毋需结构工程师的参与(或结构工程师就根本不参加),这就进一步限制了结构工程师和筑师之间创造性合作的可能性。这种制约会导致建筑空间形式和结构设计理念之间的整个关系不协调,并给后续的设计阶段埋下了种种障碍和矛盾,来回返工,以致最后反过头来限制和约束了业主最想要的空间形式及其功能。
习惯性的传统设计往往会给结构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结构设计就是“规范+计算。另外一种更为错误的观点就是将结构设计理解为“规范十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充当一个计算机程序的操作者。
实际上,要创造一个令业主满意、有效的建筑物,建筑设计人员和结构设计人员的能力发挥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应该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共同成果。因此,对一个结构工程师来讲,结构设计人员绝对不能仅仅是“规范+计算”,更不是“规范十一体化计算机结构设计程序”,而应具有结构设计概念、经验、悟性、判断力和创造力。
在现实中,往往因结构工程师不重视结构概念设计,对结构设计方案不进行优化,而导致不能满足业主需求的实例比比皆是。例如某些大楼中的会议厅中间立数个直径一米多的大柱、某些教学楼教室中墙边突出较大的柱子等,严重影响到使用功能的要求。
真正的结构设计不仅是一门专业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没有惟一解。结构工程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去寻求相对的最优,才能更好的帮助建筑师开拓空间形式与功能。
一个结构工程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每一项工程设计的开始,即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用概念设计去帮助建筑师开拓或实现该建筑物业主所想要的,或已初步构思的空间形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并以此为统一目标,与建筑师一起构思总结构体系,并能明确结构总体系和主要分体系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要求。实践证明,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工程实例若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没有结构工程师凭借自身拥有的结构设计概念、悟性、判断力和创造力去参与构思、开拓,是根本无法充分地去实现业主的理想的。
结构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结构概念设计方面。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形式、功能和地理环境条件下,以结构工程师自身确定的理想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用整体构思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与协调关系。
同样一个工程项目,可以有着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因而可以人为的造成工程造价上的悬殊,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凡能够科学地运用概念设计,使各项设计技术指标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是结构设计的艺术之处。
二、结构设计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影响
目前,建筑能耗占全社会商品能耗近30%,并将持续上升,建筑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结构设计问题,是这个时代赋予结构设计的新内涵。选择不同的结构类型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有着的明显的影响。例如,混凝土结构,需要耗用大量自来水、大量模板,耗能大。施工时产生噪音,拆除时混凝土不可再生利用,造成大量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与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承载力高,能耗少,大量钢材可再生利用,施工方便省去模板和支模工序,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虽然造价超过混凝土结构,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此外,采用蜂巢空腹楼盖砼结构体系新技术,可减少热量的传递,隔热、保温性能显著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尤为显著。同时还大大减少了楼层噪音的传递,克服了上下楼层间的撞击噪音干扰,对于图书馆、教学楼、住宅、医院、娱乐场所、疗养院等建筑,应用蜂巢空腹楼盖砼结构体系新技术,能有效解决噪音问题,特别是撞击噪音问题。
结语
能源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能效是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基石。未来20年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优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已经提升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我国建筑能耗由于长期快速增长的趋势和增量在能源需求增长中的主导地位确定了其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所以,结构工程师应该和建筑师及其他设备工程师共同努力,善于与业主沟通,多宣传国家建筑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在今后的设计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选择有利于建筑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建筑结构形式。造福于子孙后代,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高立人等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1.低碳经济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空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专门为低碳经济发展而立法。从已有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来看,执行力度低下,有效性不足,实施效率较差,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规章制度并未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因此,即使已经制定了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也难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加快低碳经济立法是当务之急,是促进我国建设低碳型社会的有利保障。
2.现有低碳法律的操作性不强。现有的低碳法律内容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国内法律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我国立法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相关的法律条文不够明确具体,表述不够严谨或者过于原则和抽象,配套的法规衔接也不够紧密,只是宣示性的,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进行具体的量化,无法保证法律目标的具体化,因此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例如2002年我国制定的《政府采购法》明确提到政府采购要注意环保,但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缺乏一定的操作性。
3.现有低碳法律的激励较弱。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部法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其中相关的激励机制内容概括,虽然指导性强,但规制性欠缺。例如:《节约能源法》第四章第62条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税收政策,健全能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及其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第27条第3款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减免或者减征企业所得税”,因此可以对符合规定的企业减免所得税,但如何减免,此法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大部分有关激励性措施的条文常用“具体办法由…制定”结尾,具体办法牵引的法律文件大多立法层次较低,内容不够具体、权威性也不足,激励力度不够,这些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构成了障碍。
4.现有低碳法律的监管机制落后。法律的监督机制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虽然我国已形成了一些相应的监督机制,但是我国低碳法律的监督制度仍滞后于现实需要。一方面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没有“以身作则”,而且相应的低碳法律也没有给予政府严格的约束,最终形成政府在其中的权利多,义务少。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局面。另一方面公民个人环境行为监管不到位。我国自1979年制定《环境保护法(试行)》开始,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以事业单位为基本规制对象的环境监管法制体系,然而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究其原因,除了环境监管法制的定位与立法决策不尽科学之外,没有将个人环境行为的监管有意识地,明确地,全面地纳入到法律监管的视野中。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法律的监督机制也应相应的对上述主体做出适当的监管。
二、完善低碳经济法律的若干建议
1.制定有效的低碳经济基本立法。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了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专门法律,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全面推动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例如美国通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设定了美国的碳减排目标;日本的《新国家能源战略》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6个方面推行新能源战略。反观我国,虽然已经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制定出专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或专门法,这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尽快制定出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立法。
2.加强现有法律和配套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在一项法律颁布后,国家要根据时间监管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关配套行政文件,弥补其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据此情况,应适时制定《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的配套实施文件,同时及时修订《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相关法律的实施。
3.利用金融税收等政策加强低碳法律的激励作用。低碳经济相关法律的出台,对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能源消耗型企业,重污染型企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为了保证这些企业能够自觉自愿的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政府应该保证低碳法律的激励作用,例如出台激励性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并对其适当补贴,或向低碳经济行业投资。完善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法规政策,设立碳金融、碳税收、碳交易等促进各行业经济低碳发展的专门性立法等,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
关键字:碳中和理念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猛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引起了全球重视,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潮而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不仅涉及工业行业,而且更涉及到建筑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建筑中的能耗主要来自于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设施,这些设施运转的能量在产生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建筑成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使建筑物有效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标准,是中国建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碳中和理论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同,碳中和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强调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即对包括方案设计、建材选择、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建筑维护及维修、建筑解体、废弃物处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的最小化。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针对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使用阶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研究。减少建筑使用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潮汐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1]和减少能源利用,提高建筑舒适度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下案例分别从“开源”和“节流”[2]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三、案例分析与比较
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建成了许多这方面的优秀的建筑项目,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按照碳中和理念设计的建筑。
1、丹麦碳中和生态住宅——生命之家
生命之家是丹麦第一个按照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住宅建筑,见图1。该项目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太阳能的利用,产生的能源不仅可以满足一家四口的使用,还能产生多余的能源提供给公共电网[3]。
图1 “生命之家”节能示范住宅
(一)新能源的运用
生命之家使用的新能源有:1)太阳能集热板,在两个屋顶窗之间,安装了6个同样规格的太阳能集热板,这些集热板能够满足建筑整体65%的能源需求,包括取暖和热水供应,并且同时为建筑热力泵提供动力,此6块集热板每年产生的电能约为2000千瓦时,预计该项目投入使用30年以后所生产的剩余能量累计总额,将与生产所使用的所有建材所耗费的能量相等。2)太阳能电池,屋顶窗配备了太阳能电池驱动的电控室外防护遮阳卷帘,它可以降低90%的太阳照射热量,提高窗体的隔热性能。
(二)节约能源的措施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体型系数,尽量提高外墙、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设置活动的木质幕墙,来提高大面积玻璃的保温能力。整座建筑使用了极具保温隔热性能的节能窗、智能电控窗、电控遮阳产品,以及太阳能动力系统,使建筑整体热量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该建筑综合了世界先进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成果使得楼宇能耗最小化,基本实现整个大楼能源的自给自足[4]。
(一)新能源的运用
该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及浅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实现建筑的能源需求不依赖或基本不依赖于电网,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二)节约能源的措施
被动式节能设计通过建筑体型、覆土设计、围护结构设计、热质材料设置、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组织等措施,减少建筑采暖、制冷、通风和照明的电力消耗,达到建筑节能大于65% 的设计目标。
四、启示
综上所述,碳中和理念运用于建筑设计后,建筑的节能途径更加广泛,在开源方面,新能源的类型由之前的太阳能扩展到了风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的模式由之前的太阳能集热器扩展到了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沼气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在节流方面,也由之前的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扩展到了节约能源与高效使用能源并重。
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作为当代建筑师,不应该只追求建筑造型上的新颖独特而忽视了能源的浪费。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碳中和理念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低能耗的建筑作品,使建筑设计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基春,新能源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应用的思考[J].应用能源技术,2008(3)
[2]刘加平,武六元.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能源工程,2001(1)。
[3]吴韬、郭晓晖等.能源自给自足的绿色办公楼——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J].建筑学报,2008(10)
[4]郭成林、赵金彦.丹麦的绿色建筑实践[J].建筑学报,2010年(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oday's world is widespread concern.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Modern buildings of the "green" concept quietly and health, how to ecological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modern people's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uilding is our current industry to explore the key issue. This paper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nd hope to have certain inspiration meaning.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
建筑行业中的绿色概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绿颜色,绿色建筑至今虽没有很严格的明确界定,但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可以视为人们对环保节能和健康的一种设计建筑。虽然绿色设计一些时候会与生态建筑相互概念混淆,但是他们都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相辅相成的设计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于高科技的建设手段,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的可持续性,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原则就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现代的建筑设计的自然性已经离城市生活人们越来越远,大自然中的高然站绿色建筑时间上就是生态观点的持续和能源利用的结合。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1)节能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5)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绿色设计建筑原则。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3.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
(1)概念区别不清楚。目前理论界和许多一线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概念的区别认识不清,在许多场合将二者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在一些标榜“绿色设计”的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似乎只需搞好绿化就万事大吉,毋需在费心思琢磨其它的构景要素。(2)实际操作的矛盾。绿色设计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而言的,因此只有从大地环境整体上实现才能称是真正的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宏观的绿色规划常常在微观开发中被肢解,反之一些局部地段或单项建筑对绿色设计的精心追求,却又被周围恶劣环境所消蚀。另外,图纸设计与实际操作也存在矛盾,一方面甲方出于造价的原因或是对图纸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忽略和草率理解,蓄意削掉了这一部分而代之以随意的绿化。另一方面也有些设计师为了美化图纸而在纸面上做了不符合实际的夸张的、难以实现的配景。总而言之,绿色设计在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间的矛盾难分难解。由此可以印证大力发展以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学为主干,多学科交叉共融的人居环境,在混沌中创造整体的协调美,这是建筑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3)利益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因一时的利益驱动一味地吸引投资,引起土地利用的无序化;重要的敏感项目缺乏环境影响论证,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市场经济体系下,强制性的手段和道德上的约束在转换成市场价格信息方面总是功能极为脆弱,可以说,利益驱动的问题是阻碍绿色设计事业上的一个显在的制约因素。
四、绿色建筑的前景
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目前来看,绿色建筑的前途依然很曲折,主要体现着三个内在矛盾:其一,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其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其三,持续性利益与一时性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要尽量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形而上的将要设计的项目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割裂开来。通过前瞻性的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将会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伦理;绿色设计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天气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环境伦理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也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崭新的学问,研究环境伦理学,可以是我们的设计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将来打算。
人类与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的一员,并不是自然的主宰,人与自然主客体难以分清,人对自然的索取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接受了天地的恩赐。人类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与大自然和平相处,虽说不是风平浪静,但是较大规模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是比较不频繁的。一直到人类开始进入工业革命,大量的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温室化、酸雨、热导效应随之而来。
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垃圾发展史。人们所追求的方便生活是建立在大量浪费的基础上,在以前货物的运输主要是靠火车铁路,而现在则大多数用卡车和公路;以前我们穿的都是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而现在合成纤维已在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以前的大学食堂使用的餐具和容器都可以洗了再用,而现在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过一次就成为垃圾。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及影响环境卫生,处理垃圾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为什么我们不尽量减少它们的出现呢?
如果说,消费社会中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尚属于传统伦理学的范畴,那么,人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则对传统伦理学进行了挑战。正如日本环境伦理学家岩佐茂所指出的:“环境伦理并不是维系共同体的存在、在人类相互的社会关系中直接发挥作用的伦理,而是人与自然环境发生关系时的伦理。环境伦理学就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时的伦理。因此,从以往伦理学的界定来看,环境伦理学已超出了伦理学的框架,是一种新伦理学。”
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有机体和生物相联系,我们完全依赖于地球上那些尚未开发的景观区域的生产力。假设它们维持生命的功能丧失,或衰竭到不可收拾。那么我们也将不存在。
自然系统保障着人类的幸福和健康,对它的理解和维护是明智的土地和资源合理规划的基础。绿色设计应运而生,在狭义上它是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绿色技术为方法、以仿生学和自然主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工业产品设计及建筑设计。而在广义上它指的是从保护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到拯救地球的环境保护观。虽说可持续发展和保护都是全球性的战略决策,但通过设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则是这一战略决策中较易见效的方针。从上述两方面看,与之相应的设计应该分为两类。一是节约型设计,即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的设计;二是常说的“绿色设计”,即无污染、无害于大气环境和人体的设计,两种设计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
绿色设计是概念宽泛却定性不严格的,所谓“宽泛”是指所有设计都可能涉及,尤其在材料、工艺、使用过程和对人对环境的影响等;”定性不严格则指的是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或法律界限,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时候“绿色”只能成为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
为了解决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不给子孙后代留下资源枯竭的惨状。节约能源和资源消耗的课题,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设计观念的转变。如最近兴起的潮汐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等。除了节约能源外,节约自然资源也是与设计有关的课题。打比方说,节水型马桶的设计,可以积少成多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节电型的冰箱、空调机,不但可以节约生活开销,也可节约电能。还有废物再利用也是节约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再生利用既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所以得到大力提倡。如废纸、废布生产的再生纸,是目前印刷业使用较多的纸,印刷质量同原浆纸没有任何区别。再生纸浆也可代替许多商品中的衬垫物,减少泡沫塑料对环境的白色污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设计师们的功劳。
所以说设计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伦理的概念,因为设计师比一般大众有更多的能力为环保做什么。如果在最初设计时就在设计或产品中注入了这样的理念,那么在生产、销售和以后的使用中都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
增加对环境伦理的思想的了解可以使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多一份责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之必报之”。 我们更愿意相信:如果没有改变,最终毁灭的终将是人类自己,而不是地球。
参考文献:
[1]黄厚石 孙海燕 《设计原理》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2] [美]约翰・O・西蒙兹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关键字: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3-0056-02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得到有效控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引导。
1 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并无相对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定散见于相关的资源能源立法及环境保护法律之中。
1.1 能源法律方面
能源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节约能源。我国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
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上述法律尤其是《节约能源法》对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效。
1.2 环境保护法律方面
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此项法律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战略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1.3 政策规章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制订节能减排的各项规划及实施方案。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7年6月,政府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 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概况
2.1 英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又因低碳经济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宣布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到2050年要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已经抢占了“全球制高点”。
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财政部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同年7月,英国政府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战略白皮书,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计划》。
2.2 美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居全球前列。为降低能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包括立法在内的多项举措。
2005年美国出台了《能源政策法》,这是美国第一部综合性的能源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该法案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9年2月,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同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法案以立法的形
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
度(cap-and-trade)” 。
2.3 日本低碳经济法律发展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结合本国能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协同效应,形成了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为核心,以《能源政策基本法》、《节约能源法》、《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内容的一整套较为完整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1979年6月,日本颁布了《能源利用合理化
法》(又称《节约能源法》)。1997年4月颁布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地热、垃圾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002年6月由日本国会制定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正式颁布并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进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大致有这样几种:①以防控“气候变化”为主导的法律模式,英国属于此种立法模式;②污染预防型法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低碳经济型,以日本为典型。
3 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模式对中国启示
3.1 低碳经济立法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 “高碳”特征极其明显,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低碳经济立法不应该采取“一刀切”原则,要考虑既给原有的支柱产业留下生存的空间,又要为新兴的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规制秩序[3]。
3.2 低碳经济立法要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相契合
任何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建设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必须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既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也不能不考虑现有法律体系特点,特立独行,一味创新。应该立足于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立法,改进与现代经济发展体制要求不符的条款,增加“森林碳汇制度”、“绿色碳基金制度”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及制度。
3.3 低碳经济立法要突出政府主导及全民参与作用
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绝不仅仅依靠少数立法者努力,其中政府主导地位及全民法律意识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是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然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得益于日本健全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更关键的是日本政府在低碳经济领域发挥的主导地位及全国民众节约环保意识的普及。
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通过法治手段,继承传统的精华,借鉴国外经验,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会日益完善,也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愈加重要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崔霞.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要先行[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52-52.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得到有效控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引导。
1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并无相对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定散见于相关的资源能源立法及环境保护法律之中。
1.1能源法律方面能源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节约能源。我国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上述法律尤其是《节约能源法》对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效。
1.2环境保护法律方面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此项法律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战略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1.3政策规章方面近些年来,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制订节能减排的各项规划及实施方案。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7年6月,政府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概况
2.1英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又因低碳经济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宣布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到2050年要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已经抢占了“全球制高点”。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财政部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同年7月,英国政府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战略白皮书,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计划》。
2.2美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居全球前列。为降低能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包括立法在内的多项举措。2005年美国出台了《能源政策法》,这是美国第一部综合性的能源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该法案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9年2月,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同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
2.3日本低碳经济法律发展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结合本国能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协同效应,形成了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为核心,以《能源政策基本法》、《节约能源法》、《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内容的一整套较为完整低碳经济法律体系。1979年6月,日本颁布了《能源利用合理化法》(又称《节约能源法》)。1997年4月颁布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地热、垃圾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002年6月由日本国会制定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正式颁布并实施。综上所述,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进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大致有这样几种:①以防控“气候变化”为主导的法律模式,英国属于此种立法模式;②污染预防型法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低碳经济型,以日本为典型。
3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模式对中国启示
3.1低碳经济立法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高碳”特征极其明显,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低碳经济立法不应该采取“一刀切”原则,要考虑既给原有的支柱产业留下生存的空间,又要为新兴的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规制秩序[3]。
[关键词]管理节能 技术节能 制度节能 修理企业 船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当前,以低碳为标志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船舶维修企业如何开展节能减排展开论述。
一、节能减排的概念
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二、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三、船舶维修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船舶维修领域涉及面广,减排潜力很大。加快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机制,突出工作重点,通过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等手段,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一)管理节能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船舶维修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离不开管理。管理节能是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企业的节能工作要有专人来管。船舶维修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地作业,企业的主要领导要掌握本企业购能和用能的真实家底,同时要掌握国内外同类型企业先进节能指标情况,进而才能科学地制订出本企业的节能发展规划。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预测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对能源故障进行技术分析,绘制企业能源平衡表。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要从只秋后收割、算账转变为生产在线管理,并且要开展预案制能源管理工作。
可以说,船舶维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两个轮子的支撑和前进。两个轮子同步运转,企业行走会是直线。那一个轮子运转慢,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大多数船舶维修企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的动力较足,认识水平也较高,促进了企业进步。一部份船舶维修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技术节能
节能工作要见成效,必须有另一条腿,那就是技术节能这条硬腿。技术节能要求对现有的设备或系统进行改造,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改造原有的系统还存在一定风险。船舶维修企业在重点进行管理节能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技术节能,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做一些技术改造。
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一时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此外,技术节能又能推动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的发展。
对当前大多数船舶维修企业而言,由于大多数节能项目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加上节能技术引入的成本及其投资风险,多数企业领导往往把主要注力放在扩大生产和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上,通常并不把“节能”放在主要地位,从而使大量的节能项目难以实施。
(三)制度节能
制度节能,就是企业要通过完善制度,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节能,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一是船舶维修企业要通过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打破原来节能节水多部门管理、分散的格局,成立了节能节能领导小组,由技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管理,形成了完整的节能管理体系。
二是船舶维修企业要完善制度,实现节能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使节能管理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节能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内容尽量涵盖到能源的收、发、用各个环节以及重点用能设备。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节能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三是船舶维修企业要建立节能节水监控与技措督办机制。以装置、生产运行为主体,依托MES系统,使水、电、汽、风等消耗处于实时监测受控状态。以生产碰头会、生产调度大会,节能例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为载体,建立了日检查督促、周通报讲评、月总结布置,季分析改进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些工作制度的建立,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时时都能看到、听到节能工作的开展,将节能工作真正的融入了各部门、员工的工作之中,调动了全员节能的积极性,强有力地推进节能工作的开展。
四是船舶维修企业要严格定额管理,完善考核体系。船舶维修企业要要实行严格的定额管理,每年末都要对接下一年消耗指标。定额指标覆盖船舶维修企业要每个用能环节,涉及每位员工,实现处处有指标。对起过能源规定和节能的能源,实施能源计量计价,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奖惩。
参考文献:
[1]叶青. 低碳、零碳与负碳[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1:29
【关键词】暖通空调;绿色建筑;作用
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首要印象更多的可能是外观的美化,但是其本质是更加的环保节能,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需求,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以及浪费,通过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对暖通空调进行资源供应,让人们享受到环保节能带来的身心享受,与此同时,更为人们提供质量极高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愉悦。
1.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意义
在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说法,并且通过环保理念快速的在建筑行业中兴起,对当前的建筑行业以及建筑设计发起冲击,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的概念丰富了建筑行业的内容,更是建筑行业的巨大进步,其不仅使建筑行业增大了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质加以改善。
1.1绿色建筑的特征
在当前的建设工程中,绿色建筑之所以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与青睐,主要由于其本身具备传统建筑无与伦比的优点,绿色建筑一般使用天然无污染的施工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并且保护环境,避免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从而促使人与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内涵不仅减少了资源的高负荷,节约资源利用,而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环保低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1.1.1新型概念
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的兴起,其不仅是一个发展机遇,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与传统建筑不同,绿色建筑与其材料和技术均有较大差别,而且在环保、品质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如此,在面向全社会群体时,更是一种全新的住宅办公理念,绿色建筑是一个新奇的概念,对于那些想要提高生活品质的人群来说,可谓是“爱不释手”,其不仅将绿色生活发挥的淋漓尽致,更是高品质生活的具体表现。
1.1.2环保自然
绿色建筑在进行室内布局的时候,将会十分合理的进行设计,从而使人们感受到一种自然的魅力,将人与自然的因素完美的融入到建筑中来,并且降低了合成材料的使用率,充分利用无污染的环保资源,比如空气阳光等。
1.1.3节约资源
自从绿色建筑新概念兴起之后,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青睐,促进城乡发展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的转变模式,提高对资源的合理运用,并且实现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全球变暖奉献一份力量,环境友好型建筑环境,切实的提升环境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品质。
1.2在暖通空调应用中的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暖通空调基本符合中央空调的基本概念,不过其并不等同于中央空调,仅仅延续其分户空调的概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中央空调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均衡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和分户空调有所不同,传统的空调仅仅能够简单进行空气的制热制冷,无法像暖通空调一样,能够净化空气,并且能够将自然空气进行处理过滤,然后进行冷却,暖通空调可以过滤非常细微的灰尘颗粒,加强细菌的过滤和净化,进而提高人们生活的空气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当前的暖通空调具有通风、供暖和空气调节三个主要功能,并在合理的运行过程中,极大程度上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暖通空调的通风功能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渗透,确保室内外压力的均衡,而且在绿色建筑中使用暖通空调,更是大大加强了绿色环保概念的贯彻,与绿色建筑和普通建筑的区别一样,暖通空调和普通空调的区别也在于新颖环保,并且为人们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可以说,暖通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无异于画龙点睛,相辅相成,对绿色建筑的整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暖通工程在绿色建筑中的设计特点
2.1节约能源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即为节约能源,而暖通空调无疑扮演着节约能源的重要角色。暖通空调包含储冷低温送风系统、趋势空调系统以及置换式新风系统等,新型系统的应用,不仅将节能环保的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切合实际的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与传统空调相比,暖通工程提高了其蓄冷蓄热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耗能更低,在需要冷温的时候,通过释放蓄冷以满足空调负荷。当前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三种,既晶盐蓄冷、冰蓄冷以及水蓄冷。以冰蓄冷的优势为例,首先节约的运行费用,每年可以高达三十万元,与此同时,降低冷水机容量超过百分之三十,空调功率降低超过百分之二十五,节约能源能力十分强大,不仅如此,使用暖通空调过程中,应用的冰蓄冷技术,可以有效的缓解高峰电力,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对于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节能环保
一般来说,太阳能制冷通常利用太阳集热器,对吸收式制冷剂提供所需要的热媒水进行供应,如果热媒水温度提高,相应的制冷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也会提高,比如,如果热媒水60℃,那么制冷机的COP会达到0-40,如果热媒水90℃,那么制冷机的COP会达到0-70,如果热媒水120℃,那么制冷机的COP会达到110以上。在任何的自然环境下,都会受到阳光的照射,这种大自然赠与的无偿资源,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洁净能源,通过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从而促进暖通空调的运转,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避免产生环境污染破坏,与此同时,暖通空调还能够及时均衡室内的氧气,减少因人们日常呼吸导致的氧气消耗。
2.3自然通风
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自然通风应用,规避了传统空调的在使用过程中的弊病,比如头晕胸闷的现象。因其良好的自然通风性能,能够有效的将污浊空气进行排除,进行空气的换气,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质量,给人们一种身处自然的感觉,呼吸顺畅自如,没有不适的感觉。
2.4持续回收
与传统空调不同,暖通空调可以将其各部分的零件及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确保分类的顺序及规则,绝非笼统的回收,从而确保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
2.5独特设计
暖通空调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特别设置,与传统空调不同,可以将其看作是为自家量身打造的空调,能够根据自家需求设置室内的空气温湿度等,更加人性化,方便快捷,突出科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适应人们的更高标准的生活需求。
2.6防排烟技术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的排烟设置十分独具匠心,别具一格,通常来说普通的空调是不会加入排烟技术的,但是在当前的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消防排烟技术是其关键的环节,暖通空调中应用排烟技术时,通常会设置自动切换阀门以及安全电动密闭门。在暖通空调中应用排烟技术时必须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绿色建筑的合理有效,同时也为居民的生活品质保驾护航。
3.在绿色建筑中应用暖通空调相关设计
在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的合理运用不仅将节能环保的概念充分落实贯彻,与此同时,因其不同于传统空调的陈旧内容,显得更为新颖独特,为绿色建筑的高质量环境锦上添花,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品质,将绿色建筑更为普遍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来。
3.1太阳能
在当前的绿色能源选择过程中,太阳能无疑是首要选择,因其能源取之不尽,而且没有地域要求以及污染,受到广泛的青睐,在当前的太阳能功能系统中,通常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即为循环控制系统以及集热器,循环控制系统主要由生活热水、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以及温度控制器构成,而集热器只需要热水箱等设备。太阳能的供暖原理主要是通过设备对太阳光进行采集,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经由循环系统进行换热,进而对水进行加热,最后导入室内地板供暖。在进行收集太阳能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阴雨天气对其造成阻碍,这时就需要转换系统,通过相关设备进行加热,从而保证室内温度均衡,即便是冬天也能够更好的享受温暖,在阳光较为充足的夏季还可以提供热水,方便人们生活热水的使用。总之,使用太阳能,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运行费用,还能够节约资源,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体现绿色建筑的价值与优势。
3.2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
与空气热源泵相比,地源热泵技术具有非常大的节能优势,尤其是供热制冷方面尤为突出,比如,地源热泵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破坏土层,仅仅是改变土壤温度,与此同时,更是当前最具实用性的散热方式。一般情况下,换热器的埋置通常处于地下30m-100m范围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温度影响,尽管如此,只要能够更好的平衡冬季低温及夏季高温,就不会影响换热器的性能,所以地源热泵通常应用于冬夏温差较高的地区,或者在高温地区建设冷却塔,在低温地区设置辅助供热。
3.3冰蓄冷系统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冰蓄冷系统的经济效益更为良好,因为其耗电量相对较小,从而促进电力节省,与此同时,其在低能耗的时候,仍然可以进行低温送风,极大的节省了能源。冰蓄冷系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比如在白天用电高峰期进行供冷,从而节约费用,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冰蓄冷比水蓄冷的蓄冷量明显提高, 而且蓄冷池容积相对而言十分小,从而降低了热损失,对能源进行节约,与此同时,当冷水的温度在1-4℃的时候,方可开始低温送风,而且,空调风量的输送能耗也会相应降低,加强节能效果,与此同时,冰蓄冷的COP值相对较高,所以在制冷效率低下的时候也无需懊恼。在夜间的时候,冰蓄冷的效果更为明显。
3.4自然通风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自然风永远都是最为原始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更有效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而且不必消耗能源,高效环保。当前自然通风主要有风压及热压两种方式:
3.1.压
绿色建筑在选择建设地点的时候,通常要对朝向及格局进行充分考虑,并考虑建筑的平面等细节,总之,尽可能的减少空气阻力,扩大受风的面积。受天气因素影响,室内的风速也会相应发生改变,此时可以人为进行控制,比如百叶窗等。
3.4.2热风压
根据室内外温度差异,从而导致空气密度差异而出现的空气流动,热空气从上方流出,冷空气从下方流进,从而实现污浊热空气和新鲜冷空气的置换。
4.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设计原则及其要求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确保居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其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应有的原则,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4.1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必须依靠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相关的零部件及其材料进行回收,而且通过利用无污染的环保能源对暖通空调提供动力支持,从而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4.2暖通空调的设计要求
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求,在尽可能的减少能耗及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多考虑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室内环境的舒适程度,实现绿色建筑的高品质生活方式。
5.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的绿色建筑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使建筑行业的革新换代,自此过程中,暖通空调的使用更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环节,通过将建筑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环保低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收获更高的生活品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势必成为日后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 康智.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4,7(3) :90-91.
[2] 刘勇.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3,8(11) :30-31.
[3] 刘俊跃,卜增文.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技术的设计措施[J].制冷与空调.2014,1(9) :30-31.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行业;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建筑市场
绿色建筑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应运而生的,主要特征是节能、环保、节水、节电和节省建筑材料。诚然,很多人都把绿色建筑与建筑的绿化、美化结合起来,但是从本质意义上看,绿色建筑更多是一种未来建筑的发展样式,是一种科学概念。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环境生态观念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人把绿色建筑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目标,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思想的升华。总体来看,研讨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趋势做出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就我国来说,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理解存在相当的偏差,集中表现为绿色建筑的本质诉求没有充分得以传播,绿色建筑的实现路径和形式没有得到科学的推广。同时,很多建筑企业和单位虽然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只是“徒有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普及存在误读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建筑概念,也可以归类为生态建筑和自然建筑的范畴。将绿色建筑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的版图,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对于大自然、美好环境与和谐生态的需求,也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状况下建筑升级的必要性。无论是生产类建筑,亦或是生活用的建筑,都具有固定的样式和外观。传统的建筑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一般都是方方正正、严密紧实的,而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采光、通风、透气等功能,根据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生态的和谐,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忽略建筑的外在形式。当前,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误读,错误的将绿色建筑与绿化、美化等结合起来,这是亟需破解的。
1.2 绿色建筑的推广区域存在差异
以我国为例,南北方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设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由于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暖、供暖设施的设计、开发;南方往往因为气候条件而注重防潮、通风设施的设计。这就是地域不同带来的绿色建筑推广的差异,同时也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同时,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或者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其实这也是严重的误区。真正的优化级别的绿色建筑,并非只能在城市中推广,在农村地区同样可以适用。例如,我国很多传统农村地区的建筑样式,都是绿色建筑的雏形和范例,体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基本绿色诉求。最为典型包括大草原的蒙古包、福建的传统民居、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竹楼等。这充分的证明,绿色建筑与所在区域、地域关系不大,凡是体现绿色建筑本质的建筑样式,都是值得推广和普及的。
1.3 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定体系不完善
绿色建筑是否符合标准和要求,是否与建筑市场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一致,这是很大的问题。当前的建筑市场,可谓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很多唯利是图的建筑商为利益而严重牺牲建筑质量,往往打着绿色建筑的名号,但是建筑物跟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相差甚远。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由于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完善绿色建筑的认定、审查与评价的机制、体系。要知道,只有符合认定标准的绿色建材,才能发挥出建筑物节能减排、包含环境的基本功效,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的诉求。同时,绿色建筑的一个现状就是,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发展职责全在政府或建筑主管部门,这其实也是错误的思维。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一点必须区分清楚。
2 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导
前面已经提到,绿色建筑当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绿色建筑的概念、形式和实体仍然处于起步时期。但是,绿色建筑具备的优势,与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不谋而合的,其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比较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将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要样式,其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生产生活的基本诉求。
2.2 绿色建筑将根据低碳环保,节约能源
虽然现在很多建筑都打着绿色建筑的旗号,但是往往都是徒有其表,很难真正满足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展望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加符合低碳环境、节约能源和生态平衡的要求,更加体现“绿色”的概念。比如,随着绿化配置技术、绿色环保材料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准也必然得以提高。
2.3 绿色建筑的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建筑行业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诸多的经济利益与之密切相关。就未来的趋势看,绿色建筑引发的建筑市场变革是指日可待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绿色建筑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成熟,必将为建筑市场的繁荣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可以断言,绿色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光明的,绿色建筑带来的产业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 2010(14)
[2] 高升,艾军艳.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的国外经验借鉴[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3] 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 2010(14)
[4] 贺建邦.浅谈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方向[J].山西建筑.2010(23)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低碳 生态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低碳、生态的理念,试问低碳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低碳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1.1 国内现状。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低碳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1.2 国外现状。国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
2 城市环境景观低碳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低碳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低碳景观的重要元素,查阅资料,整理出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方面的作用,作为佐证材料。
2.1 景观建筑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
2.1.1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不仅在建筑材料的性能上有所提升,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筑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绿色建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倡导施工材料的低毒性、无害性、经济性和绿色性,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基础上,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绿色建筑设计越来越引起广大建筑师的重视。本文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概念
绿色建筑顺应时展的趋势和当今社会民生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一致的概念,这样有前景,值得推广。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很少有设计师已经集成了这个功能,开发人员也良好的融资环境和缺乏政策支持,结合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普及和推广绿色建筑需要进一步加强。然而,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政府职能建筑节能,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肯定会更广泛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1、全寿命周期理念
建筑物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到拆除,这是建筑物的一个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就是立足于这一周期,通过对建筑物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设计,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健康、绿色、高效和环保。要在建筑设计建设的初始阶段加大投入,这虽然会增加建筑的初始成本,但是随着建筑的使用会从各方面的节约和环保的角度来收回成本。
2、节约资源的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对各类资源的节约,绿色建筑设计主要靠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建材等各种资源的节约达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目标,因此,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以污染的降低和资源的节约为关键,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在节约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环保的发展目标。
3、经济健康性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要有舒适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在设计方案的成本等问题上,要有可操作性。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4、绿色建筑设计的自然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中要以对自然的保护为基础,不能为了建筑物的功能而多耗能源消耗及增加污染,在优化传统建筑设计形式的基础上,适应新时期生态和绿色的建设需要,达到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5、绿色建筑设计的功能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的主旨在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此,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不能以环境污染、使用者健康侵害和自然环境改变为代价,要突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功能,要提倡绿色建筑的适度功能,做到节约和效率,使绿色建筑更好地发挥功能和系统价值,达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有利因素
自然界的风能、光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照明用电,还提供更健康、高效、自然的光环境,从卫生的角度看,充分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目的。良好合理的自然通风能有效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还可有效降低过渡季节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自然通风和采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增加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进而实现优化室内环境、节约能源的目标。
2、保证居住者的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居住的环境,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同时还要低毒、低危害。近些年来,由于使用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危害到人体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人们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着的健康,比如室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的调节以及产生的辐射等。所以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选择对人体伤害少的材料。比如涂料要选择无甲醛的,灯具要选择能耗小的,地板以及天花板要耐用的。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不要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偷工减料,一定要保证材料的健康指标,为居住着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3、改善建筑物的门窗系统
建筑物门窗系统和玻璃幕墙都是维护结构中的能耗大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窗及玻璃幕墙的性能已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新型高性能玻璃给窗及玻璃幕墙的保温及防辐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新的结构形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新型型材及断桥技术的应用对窗和幕墙的整体热工性能及气密性都有很大的提升,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滤装置,幕墙设计属多功能的,除基本的防护功能外,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品质的调节,提高建筑节能效率。
4、做好绿色建筑的绿化
绿化可以满足人们与自然界接触的渴望,同时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新鲜的空气,同时植物还可以起到遮挡太阳直射光,降低环境温度,减少空调的消耗,从而起到环保的作用。
5、改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采用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实现围护结构的改善,进而降低建筑物总能耗,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6、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传统的建筑行业中往往只为了求得建筑本身的安全性能或是建筑本身的整体美观,无限制的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工原料,所以对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伤害,如今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渐渐被人提起,为了使环境不再受到巨大损害,降低环境负荷,绿色建筑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同时在材料运输上的节约资源等也应该受到重视。
(2)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不仅仅是施工者的任务,更是设计者需要设计出的一个环节,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影响着材料的利用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筑垃圾的分类、减少污水排放量等来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7、合理利用资源
(1)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在建筑达到使用寿命时,就会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建筑垃圾中还会有很多可再次利用的材料,所以为了减少建筑材料的成本支出,可以对废旧的建筑材料分类整理,然后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建筑的成本投入,而且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清洁能源的利用
在全球的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环境污染也变得更加严重,所以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阶段,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大,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尽量的使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源等,这是绿色设计中的重要手段。风能建筑比如在广州天河CBD中心区域,缺少一种叫做天然空调的东西,它是一些长得很茂盛的热带植物,但在天河体育中心这里有一些,它们至少笼罩在了那个小小的中央球场的上方。可能恒大队在主场比赛的时候,人们难以感受到它,恒大队的热度已经足以把所有凉爽的东西都摧毁,但恒大队散去之后,它又呈现了,至少在WTA女网公开赛的时候,它是完整地呈现着,抵抗一些从周边写字楼玻璃幕墙上反射的强光。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减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在过去的传统建筑工业发展中,人们往往对材料的利用概念十分模糊,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可再生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可再生意味着材料的多级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也可以在对环境损害较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节省材料。但是不能无限时的索取,需要在环境承载量可以接受的同时使用可再生材料。
【关键词】绿色建筑;内涵;设计;研究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持续发展。
1.1 绿色循环
循环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首先必须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居所拥有者和周围居民及环境,便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使建筑与生态环境间建立良性循环系统。
1.2 绿色布局
土地乃人类生存之母,绿色建筑必须合理规划,节省土地资源。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避免或禁止采用粘土砖,采用环保砖,有利于节省耕地资源。
1.3 绿色水源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环境保护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绿色建筑所应具有的特性之一。绿色建筑在整体规划中应该制定有关建筑节水的技术政策,推广节水技术与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如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把污水变成中水,把中水应用于浇灌花草、洗车、清洁等,甚至通过建立循环系统回送到建筑来冲洗卫生洁具,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生活质量。
1.4 绿色能源
节约能源、使用自然资源势在必行,一个好的绿色建筑应十分重视能源的节约。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利用。可以利用自然阳光照明和采暖,减少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用电浪费。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采用共用供热系统。
1.5 绿色回收
作为绿色建筑,应该合理有效地处理好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生活垃圾应当按照有害类、有机类、无机类三类分类收集,合理的进行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从而达到垃圾与废料处理的环保无公害目标。
1.6 绿色环境
在居住区中做好绿化,提供满足居民需要的绿地和园林,净化空气;提高居住区的硬件水平,减少由于玻璃折射、路灯所带来的光污染;加强物业管理水平,做好居住区的清洁、降噪工作。
1.7 绿色居所
绿色建筑作为新时代人类的居住所,室内环境自然也应该成为衡量“绿色”与否的重要标准。建筑装修应符合“住健康、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原则。建筑装修设计要使房间拥有充分的空间来容纳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使用尽可能多的自然材料和高科技人工饰材如铁、竹、藤、石等无污染材质,抛弃有毒、有害、含污染物的化学材料创造质朴、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间。整体设计不以夸富、攀比为基调,不搞名贵材料的堆砌、装修,而用自然光源,减少电耗等等。
2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2.1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2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2.3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4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3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3.1 节地设计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有关文件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用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是建房活动中最大限度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少损失、不损失。节约建筑用地,并不是不用地,不搞建设项目,而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城市中节地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建造多层、高层建筑,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同时降低建筑密度;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居住区,提高住宅用地的集约度,为今后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在城镇、乡村建设中,提倡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多利用零散地、坡地建房,充分利用地方材料,保护自然环境,使建筑与自然环境互生共融,增加绿化面积;开发利用节地建筑材料。
3.2 节约能源设计
绿色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按照内容可分为建筑护结构节能技术、采暖节能技术、空调通风节能技术、绿化节能技术、建筑的体型、朝向及平面布置等几个方面。以民用建筑为例,冬季热负荷包括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和加热由门窗缝隙涌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因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是降低采暖能耗的最重要途径。我国建筑节能规划目标中,建筑围护结构承担其中47.2%的节能任务。冬季采暖是中国北方地区住宅必不可少的,主要采用集中供暖。热源供给主体是热力公司或小区锅炉房。分户采暖方式的特点在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同时用热也可以单独计量。随着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选择成为可能,集中供暖方式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采暖、热水一体化的独立分户采暖等方式纷纷出现。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能源条件和建筑情况,发展采用适宜的节能采暖方式,如辐射采暖,主要依靠供热部件与结构内表面间的辐射换热为各房间供热(冷),热舒适增加,减少房间上部温度升高增加的无效热损失,因此可节省采暖能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