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历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1世纪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它不仅需要传授技能、技术和理论,其目的也不仅在于增强体质,而是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作为目标,促使学校体育教学向学校健身教育发展。本文从素质教育出发,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找出素质教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1.素质教育及公共体育教学
1.1素质教育的含义及作用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1.2公共体育教学的含义
公共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体育是指社会体育,狭义的公共体育特指高校中的公共体育课程。公共课程是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考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公共体育课程就是高校公共课程的一种形式。
目前,公共体育课程尚未明确的概念。众所周知,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针对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因此,在此把它理解为,它是指高校针对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体育场地设施跟不上学生的需求
近几年,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高校体育设施更显短缺。由于资金的限制,各高校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教学楼、办公楼与学生宿舍的建设上,使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现状是体育场地少、器材种类少、数量不足、设施陈旧,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2.2体育教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体育教师长期在室外教学,风吹日晒,特别辛苦,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其地位却相对较低,即使在大学,情况也同样如此。在职称的评聘上,公共课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主要靠文章发表的多少为主要硬件,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水平不能在职称评聘中得到有效体现。由于重视不足与职称评聘的不合理,导致许多教师情绪低落,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仅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的甚至还产生了懈怠情绪。
2.3教学理论上存在缺陷
第一,教学观念滞后。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仍奉行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即以运动技术为中心,过分强调竞技技术、技能的掌握,偏面追求课的负荷强度来增强学生体质,只重视学校体育近期效果,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与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锻炼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仍坚持锻炼呈下降趋势,而现代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以及终身体育。
第二,教学内容重技术,轻人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高校体育课每学期应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但实际执行的高校并不多。体育教学仍以练习为主,注重传授学生各种运动技能,而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生扩大体育知识面,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育运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理论指导。
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在教学形式上仍未打破单一的行政班授课制,教学缺乏针对性,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4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机械
体育评价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甄别和选优,二是反馈和激励。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应该主要发挥反馈和激励功能,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上,主要是采用评定运动竞技水平的办法,注重结果评价、生理评价,忽视了心理素质及体育过程和能力评价,用一种尺度去衡量不同体质、不同起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发挥的是甄别和选优功能,缺乏激励机制,不仅无法正确评价学生体育成绩以及实际能力,同时还给学生思想上带来一定的压力,有损学生身心健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5学生对上体育课缺乏兴趣。
在体育教学上有个不幸的奇怪现象: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学生甚至为了逃避上体育课去医院开假证明办理体育免修手续,但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许多男生能够在烈日和雨天等恶劣天气中打篮球、踢足球,但就是不愿意上体育课。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懒惰、不重视,而另一方面也与项目设置有关,体育教学在设置教学项目时往往一个班级所学项目都一样,不符合《纲要》的精神,并且这些项目往往具有重复性和枯燥性,像跑步、推铅球等是从小学一直学习的,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教学方法也是“大一统”,导致出现学生大规模“厌课”的现象,学生对教师安排的项目缺乏兴趣而常常怠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需求,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注入式”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素质教育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体育历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1世纪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它不仅需要传授技能、技术和理论,其目的也不仅在于增强体质,而是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作为目标,促使学校体育教学向学校健身教育发展。
3.1转变指导思想
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指导思想由技术中心向健身中心的转变。一是教育主管部门主要
以健身效益来衡量高校的体育工作,创造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社会环境,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以正确的政策导向积极引导高校转变体育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高校自身要着眼健身目标,统筹规划学校体育工作,而不要仅仅围绕赛事抓体育工作;三是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要以健身为中心全面推进改革,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落实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3.2培养师资力量
指导思想的转变首先要落实到师资的培养上,国家应建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师资培训中心,负责全国或某一地区高校现有师资的转型培训工作;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部门自身也应该根据改革的总体设想,一边工作一边培训,使每个教师从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多方面实现与适应转变;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应具备以健康为中心的体育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精心制定最佳的体育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使之能多方面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新培养的高校体育教师要专业对口,不要把专攻某项运动技巧的专业教练型人才安排到公共体育教学岗位上来,以防止造成新的不适应;无论新老教师都应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对不积极参加培训或培训不符合健身中心教学体系要求的不予聘任。
3.3优化课程设置
体育课程的设置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及实施过程的特点,以健康第一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首先应适当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乡土体育等文化内涵丰富、健身效果明显、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其次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课的内容,增加综合性、针对性、趣味性的“运动处方”课程内容,以提高公共体育教学的文化品位和现实针对性。总之,不管哪种课程类型,选用什么内容,一定要重视教育与教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相结合,严肃的纪律和活泼的气氛相结合。应当突破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代之以健康体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3.4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改革课程内容的需要,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我们认为目前改革的重点应该是:优化语言法、完善直观法、强化练习法。在语言法的运用上,突出一个“精”字、把握一个“准”字、形成一个“特”字、注意一个“美”字。要以最精炼、生动的语言,传递最准确的信息,善于运用术语、口令等体育教学特长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内容介绍、技术分析和动作要领讲解。
4.结束语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要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作为目标。第二,高校公共体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三,理论研究是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加强学习、研究,深化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规律的认识,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最后,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健身体系的建成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成果。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胡睿哲.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中素质教育深化之策略[J].知识经济,2012(10).
[3]王晓瑭.以阳光体育为背景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规范性和灵活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首先,规范性是基础和根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要遵守思政教学的大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保持一致;教材大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不改变。只有在规范性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灵活性的操作。其次,灵活性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规范性的要求,即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宗旨。概言之,没有规范性,灵活性便会失去方向;没有灵活性,规范性也很难具体落到实处。如何把握两者在具体教学的尺寸和力度,这就根据不同院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了。
笔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虽然不长,但深感教学过程中规范性和灵活性两者结合的重要性,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积累,就它们二者在具体教学中的结合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方家善士。
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规范性的根本,要贯穿五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根本上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对他们进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应用的基本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目的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始终遵循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来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来进行法制教育和国史国情教育等方面。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各门课程皆有其特色,比如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这门课当中,我们可充分地让学生参与课堂,进行各种关于理想信念的主题演讲;在培养职业精神教育中,我们模拟具体的招聘情景,或者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模拟各种企业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在法制观念教育中,我们组织和开展模拟法庭,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把灵活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二,严格按照“05方案”精神,落实五门课程的学分和课时,在这两个方面,绝不打折扣。遵循中央指定教材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于五门课程所规定的章节,在具体的教学中绝不删减,真正意义上做到规范性管理和规范性教学。在具体落实学分和课时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一定的适当调整,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一共有6个学分,在具体的教学中即可分为4个理论学分和2个实践学分;在五门课程的内容和章节上,亦可作详略得当的调整,比如《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第六、七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下篇相关章节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相似或相同的内容,笔者认为,为了避免教学内容上的重复,可把“原理课”、“纲要课”的相关章节略讲,重点放在“概论课”上来进行讲述。这样的灵活性处理,既可以在“概论课”中把相关内容讲实讲透,又可以让其他课程腾出更多时间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关键词】篮球教学;技战术;训练 初中
一、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早在2002年8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学科的指导思想。《纲要》中还规定了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然后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由此可见,在初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在校时期,还要放眼于初中生的未来、直至终身。初中阶段是他们养成良好体育锻炼方式的关键时期,校园又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初中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体育意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是对初中体育教学的一个根本性要求。因此,在初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首先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稳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大力加强比赛教学, 培养初中生篮球兴趣
笔者认为,要想使初中生对篮球运动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必须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加强比赛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指导思想一是在比赛中学会打球,锻炼身心;二是掌握方法,终身受益;三是积极参与,体会乐趣。比赛是篮球运动的最终目的。它具有强烈的竞赛性和对抗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机智灵活的意志和作风。还可以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激励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加强比赛教学,比赛的方法要多样化,有全场和半场、有单项技术个人赛、有三对三、五对五、班与班的教学比赛,甚至可以男女混赛等。在分组比赛时人员的搭配要合理,让初中生感到有学习和奋斗的目标。要适当放宽规则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打球,锻炼身心,积极参与,体会乐趣,并给学生以临场裁判知识的指导,营造一种宽松而愉快的学习气氛。在比赛中,应以初中生自身的进步和提高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统一标准,使体育课实践部分形成规范的、标准化的考核制度。
三、要注重初中生“球感”训练
“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它和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射击运动员的“枪感”、体操运动员的“时间感”、“空间感”等一样,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成绩的发挥,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术提高,也无时不困扰着教练员的教学与训练。它在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篮球“球感”看不见,摸不着,给人以抽象感,但它却影响着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运用的准确程度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球感”的好坏是控制球和支配球的基础,是现代篮球比赛中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优秀篮球运动员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一个球队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运动员能够通过训练形成高度发展的“球感”,就能增强自己在比赛中的信心和力量,使自己的动作灵活自如,随心所欲;运动员的注意力便可集中于临场所需的迫切解决任务的技术和战术动作上,做到既快又准的完成投篮、运球、突破等技术。因此,要注重初中生“球感”训练。
四、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选择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存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但教学过程并非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累积,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非是无限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必须有个限度,以免使教学变成不断变换活动方式的万花筒,分散了学生对教材实质内容的注意力。所有这一切还要求教师针对每一种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它们最恰当地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地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还应具体地判断每一种教学方法实际运用的可能性。教学方法的优选要从教学效果最优化着眼,选择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方案,要将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和运用。系统的优势在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系统中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就能获得单个要素不具备的新质和功能。根据技术的相关性,把技战术教学作为一个总系统进行设计和运用,以实现篮球技战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五、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激发初中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安排初中生观看并模仿各阶段篮球技术动作及完整技术动作的教学影像资料,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其反复重播、回放、慢放等功能,摆脱时空因素对教师的影响,使瞬间的动作过程在时间,空间上定位,并对关键的动作进行提示,这样初中生在练习中就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理解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多媒体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可充分地调动初中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促进他们观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分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