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渝北中学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遵循“同华同实,卓尔不群”的校训,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育人为本,不断培育师生“同花同实、卓而不群”的精神,以传承和弘扬“莲华精神”,形成了“师为先、生为本、德为首、行为知”的育德理念和确立了“讲文明、塑理想、明三观、求卓越”的育德目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正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思路下展开,在实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了一些积极思考和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1、班级文化的内涵。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行为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形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3、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2、整体性原则――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达到育人的功效。3、自主性原则――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
4、实践性原则――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1、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每月进行“文明教室”评选。我校每间教室都标准化配置了一流设施,如宽敞明亮、空气畅通的教室、多媒体视听设备等,学校还为每间教室统一制作了张贴栏、班级文化展板。全校每个班主任认真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高质量的板报、醒目的班级奋斗目标、激励性标语、图书角等,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教室里生机盎然,教室里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班主任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班级文体友谊赛、兴趣小组、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在新生年级时,根据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情况,组织班上全体同学设定班级目标、制定班级制度、形成班训。并通过反复引导和修正、实践,逐渐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塑造班风和学风
(1)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重身教,勤言教,共同引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2)班主任树立了“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并践行“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3)班主任注重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4)通过开家长会、校讯通、家长联系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404-02
1 班级文化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顶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的价值取向。教师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
2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策略
教师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能显示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了优美环境陶冶。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显示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习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发奋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个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如盆景,花草,让教室冲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地方。
3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来进行,要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家以注意: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如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学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订班级的规章制度。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他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
4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是把你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活动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文化。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列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生命,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累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学生参与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在艺术节期间,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5 塑造班级文化灵魂策略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塑造班级文化灵魂。班主任既是整个班级的管理者,更应成为班级学生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值得学生信赖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怀着对他的学生浓浓的关爱之情的。比如:用宽容的心对待犯错的同学,弯下腰来同他们对话,讲道理、提要求;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同学在学校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医生等;有了这些基础,他们就会把我们当成亲人。这样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得以顺利进行了。
6 班级文化氛围策略
加强家校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营造良好班级文化。学生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特殊的影响作用,因此班主任应注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一与沟通。可以通过亲白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家长会等各种途径加强一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介绍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及时把学生在校表现向家长说明。
参考文献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
这句关于文化的精辟描述或许可以用于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就是能够把散落的师生个体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 它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二、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1、明确适当的班级精神 2、向上向善的班级风气 3、积极文明的班级舆论 4、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5、丰富有益的班级活动 6、清晰具体的班级制度 7、高效可行的运行机制 8、富有特色的教室文化 9、温馨整洁的教室环境 三者之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内容,是灵魂和统帅,它既可以以班风班貌直接呈现,也可以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间接呈现。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精神文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九项内容,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带领同学开展了以“班级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并系统地将其归纳为:班训、班名、班徽、班歌、班网、班报、班貌、班规等八个方面的创建。在一系列的创建活动中,师生们群策群力,成果显著。更为可喜的是“班级”的种子被播种在了每个同学的心中,相信不久就会生根、发芽!1、班训的创建。 成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同学们都是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因此我们班的口号与理念被定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爱因斯坦曾对成功的秘诀做了概括:A=X+Y+Z,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我与我的学生们把它修改成我们班级的成功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健康的身心。 成功公式确立后,我们把它具体概括成:勤奋+思考+激情=成功!这个公式成为我们做事成功的指南,也成为了我们班训的一部分。考虑到做人的准则,我们最终把真诚也写进了班训。这样我们的班训实际上就成了我们班同学做人与做事的方法与准则。 班训确立后,我们又搜集细化出许多名言警句,诸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道酬勤不酬怨;我思故我在”;“学而不思则惘”;“所有的激情都是有益的,只要我们是它们的主人,所有的激情都是有害的,如果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点燃激情,成就梦想”;“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真诚到永远”……对于这些精辟的名言警句,我们利用班报、板报、墙报、班会等进行张贴与宣传,让班训真正走进每一位同学的头脑并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做人与做事。
2、班名、班徽、班歌、班报、班网的创建。
让每一位同学感觉到班级的存在,感觉到自己的班级与众不同,这是热爱班级的第一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后策划、组织了班名、班徽、班歌、班报、班网的创建。如果把程式化的班级命名成有特色、有寓意的个性化班级该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于是,我发动全班同学,从探索交流自己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开始,每个人给班级起几个富有寓意的名字,然后由小组进行讨论、筛选、推荐出10个候选班名,最终由全班同学投票确定了“飞越班”这个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名字。 飞越班的名字确定之后,我们就结合假期、美术课、音乐课发动全班的师生甚至家长开动脑筋,发挥特长,创作飞越班班徽与班歌。经过一轮一轮的展示、讨论、筛选,在美术老师与音乐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班级“班徽、班歌创作小组”的努力下,我们飞越班的原创班徽与班歌最终面世了!看到那动感十足、色彩丰富的班徽,听到那积极向上、激情四射的班歌,同学们与我都为我们是飞越班的一员而骄傲!接下来,我班成立了由6名文字记者与4名摄影记者组成的“班报小组”,筹划飞越班的班报创建。与此同时,我利用班主任远程研修网给提供的平台,创建了飞越班班级网络,里面包含:班级互动(班级论坛、今日作业、每周小结、班级书架、节日生日、荣誉墙)、班级相册、班级日历、班级网盘、班级公告等栏目。班级网络为每一位班级成员提供了撰写日志、发帖、跟帖、上传资料与图片的空间,非常实用。利用这个平台,家长、老师与同学们就可以进行更多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班级宣传、资料共享、交流互动,可以说班网把我们的班级文化创建延伸到了家中,成为了我们班级文化创建的主阵地!
3、班貌的创建。窗明净几、文明高雅、实用简洁、富有特色是我班班容班貌创建的总原则。班训、班歌、班徽、黑板报、学习园地、名言警句、才艺展示、班务公开、评比栏等都成为了我们班貌的组成。飞越班的每位同学都在为拥有一个良好的班貌而努力!
一、打造班级共同愿景,明确班级奋斗的目标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认真研究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层次,提出一个基于现有水平又高于现有水平的班级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朝目标行进。2013年春季学期,因学校人动的原因,我新接一个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上都不怎么被科任教师看好的班级,教师感慨学生难教,学生自感前途黯淡,整个班级死气沉沉。此前我一直上该班的数学课,对班级的学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在班主任交接仪式上,我当着学校领导的面一口气表扬了班级的十二个优点,全班同学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有的认为我故意讨好他们,有的认为我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有的认为我是发自内心的赞美……领导走出教室后,我立刻抓住这一难得的教育时机,让学生把想对我说的话写出来。不出我所料,学生还挺有自知之明,从做人做事、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写出了班上同学存在的许多不足。我顺势加以引导:“看得出来,同学们不是不懂得是非对错,不思进取,而是不知道怎样改正错误,走向成功,老师倒有个办法,不知道大家是否愿意试一试”。话音未落,学生们就乐开了。“什么办法?说出来让我们听一听、试一试”。“个人进步一点点,班级前进一大步”,我一字一顿地说出来,这下全班同学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接下来我让他们就课堂纪律、卫生习惯、学习态度等几个突出方面为班级管理出谋献策,让他们说说怎样做才能确保班级、个人每一天都有所进步。课后,我把他们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纳出班级的短、中、长三期目标。两年多来,尽管班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一路起起伏伏,但同学们都没有放弃过奋斗――与班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与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力争每迈出一步都有一点进步,尤其是错误的那一步。
班级目标的制定,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具体、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责任。三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疏导。
二、建立健全目标保障机制
一、以服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班级文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里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在服务为主题的“幸福动车”实践活动中,突出在过程中创设和生成班级文化。
笔者在班级开展“幸福动车”实践活动,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更多的同学承担服务工作,积累生活经验,提升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使每个参与者相应的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幸福动车”组建了各种活动团队,似公司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负责人及组成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幸福动车”各项活动。活动开展的深入,引出了班级的幸福招聘会。
“幸福动车”的组建,学期初就张贴了“幸福招聘会公告”,宣布需要招聘各部门负责人。“幸福动车”设置部门有行政部、学习部、安全部、纪律部、文娱部、宣传部、生活部、后勤部;各部都附有招聘人数,报名参加招聘会,并举办“幸福招聘会”,经过演说、民意测评,“列车长”及各部门负责人正式上岗。各部门负责人根据需要招聘自己部门的人员。招聘会模拟正式公司进行,他们自己设置招聘平台,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前去应聘。每一个部门都拟定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根据活动需要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幸福动车”的列车长,要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培训。列车员们要进行自评和互评,如不合格,要对他进行警告或者免职,进行重招。
这样一个班级服务团队的成立,就是一个综合实践的过程,志趣相同的孩子走在一起,以团队的形式呈现,有组织、有分工、有职责,还有计划,并及时反馈。在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孩子们还能够及时自主地召开会议,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成立了班级的组织机构,也形成了服务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这项实践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工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态度,还使得班级的文化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班级的学生做到人人能做事,人人能管理,这必将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缩短社会的适应期。笔者认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是要有内容,二是要有形式,三是要落到实处。
二、以从业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构建班级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开展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班级中活动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班主任只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不干涉学生的工作。
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建立公司并进行操作管理。如成立班级演艺公司,让有特长的孩子成为这家公司的各种组合,如“歌唱家”、“相声”、“小品”组合,并设立公司的组织架构:有董事长、总经理、业务开发部、技术部、后勤工作部等。公司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详尽的考核制度和考核表,还制作了非常有吸引力的聘书。像模像样的一个公司成立了,还举办了成立大会,会上有节目、有游戏、有奖品,让大家对他们的公司充满了期待。
这个公司承办了自己少先队活动课的演出任务,还在校级的各种演出中担起了大梁,并策划校外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去到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演出。演出的剧本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个公司的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增进学生的创新及参与精神,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出自己或学生心理的困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演艺公司节目的创作是集体的创作。在创作中,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互助合作,从而增强合作精神。在“演艺”公司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如设计板画、制作头饰、修改剧本、当导演、后勤服务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每次演出前,同学们就会自主写上,分工合作,充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本着展现自我、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发展到了有组织、有制度的演艺公司,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
三、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班级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行动”、“学习”、“实验”、“创设”、“创作”、“设计”、“反思”、“想象”和“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发展他们社会性活动力。
建立班级有传统的环保项目:在校园内护绿,到社区你丢我捡,在社会上“弯弯腰”行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孩子对环保公益非常感兴趣。笔者就势推出“水的秘密”系列假日综合实践活动。
让社会的“五水共治”形成有特色的“让每一滴水成为生命之光”社会实践活动,让对环保热心同学组成的小队完成的实践活动。由他们设计问卷调查、走进社区采访居民、走进污水处理中心实地调查、邀请专家指导等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环保小队走进污水处理厂、水文站、气象站、社区等,看有关水与人类生活相关影视作品。在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亲身经历了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在“做”、“考察”、“实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实践能力,也对环保出了一份力。从环保小分队的小活动到环保实践活动,形成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四、以亲子活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为了更好地做好班集体的建设,家长是活动的生力军,其实亲子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爱父母”为亲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起缘于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亲子小活动,既承接了家校互联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实践活动开展的继续,更是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班级文化的创建。
班级文化是构成班集体的重要成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是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表征,它具有导向、晓知、陶情、育美、健全人格、渗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育人功能。因此,搞好班级文化的构建,是抓好班风建设、组建优秀班集体的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近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针对班级情况,加强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着又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二、个案描述
去年九月,我走马上任,成为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怎样的一个班集体呢?眼见为实,看看他们在开学第一周中的表现吧:
有迟到的、不带红领巾的、不及时打扫卫生或打扫卫生不彻底的、不带课本的、打骂同学的,特别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并上交作业……经过一暑假的休息,没有了校规、校纪的约束,相当一部分孩子又“回归”了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状态……
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呢?我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并决定从了解学情和班情入手。
(一)、学生来源。全班29个学生,有一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中17名学生长期寄养在亲戚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特困和贫困家庭,其中,有两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二)、学生身体素质。有两个学生患有钙缺乏症,一个学生有左耳听力受损,另有四名学生偏瘦,其余学生身体状况尚可。
(三)、因我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指定学校之一,班内学生数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转来或转走学生。第一学期开学后,就先后转来两个女学生,均来自外来务工之家。
(四)、因学校师资紧缺问题,而我就“荣幸”地成为了他们小学阶段的“第六任”班主任。
三、个案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班,真的令我有点望而却步了。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也意识到:不管学生来自什么家庭、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是这个班的学生,我就要对他们或她们的成长负责。
因此,我分析了班情,发现:这个班集体的学生,有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有的是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口就有脏话,不文明,距文明小学生的要求远着呢;有的集体观念差,不守纪律;有的是非观念差,盲目跟随而犯错;有的学习习惯差,不完成作业或不及时改错;有的学习基础差,意志力也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有共性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满足于吃饱穿暖……
四、指导对策及得出的启示
(一)、以建设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确立了加强班级管理,以建积极向上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的目标后,我先和班委成员及部分表现稍积极的学生一起讨论,初步制定行动计划,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做了动员,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修定、充实了建设班级文化的计划。
(二)、实施计划
1、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壁都和学生对话。
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和同学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和同学们对话。
(1)、我们在教室前黑板正上方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同学们感到犹如坐在祖国的怀抱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在左侧的墙壁上,一是张贴上班主任寄语: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伙伴,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张贴同学们搜集并用彩色塑料纸剪成的劝学、励志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等。
2、制定班风与班训
除了张贴名言,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制定本班班风、班训,我们的班风是:“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我们的班训是:“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团结奋进、报效祖国!”
同学们走进教室,耳濡目染这些中外励志名言以及激人团结奋进的班风班训,自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渐渐变得团结互助,刻苦好学了。
3、建立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区,弘扬认真学习的正气
第一期学习园地就以“孝”为主题,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歌谣,制定自已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等,做成手抄报,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共享。
在完成这期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爱国主义是放大了的孝心”……
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人等给予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思、蒙生敬爱父母之情和爱国之情,进而树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雄心。
4、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收获与启示
1、收获
在三年级这个特殊的班集体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从了解学情、班情入手,针对班情,及时制定出以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切入点,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并认真实施,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收获着一系列“沉甸甸的果实”。
同学们身处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大受裨益,日渐一日,逐渐形成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优良班风。
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提高着综合素质;讲究文明、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日益增加着。
在我接任班主任一个月后,三年级在学校于九月底举办的“诵读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中以“祖国明天会更好”喜获一等奖。
学生孔繁龙的作品《我爱家乡的山水景色》发表在了《金门源》杂志上。
2、启示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班级文化并不是与班级的成立同时产生的。班级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班级成员能够在某一价值取向获得一致的表现。
关键词 班级文化 文明礼仪 主题班会 实践活动
许志强从文化纵向的三个层面出发,认为“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物质层面——文化的表层,制度层面——文化中层,心理层面——文化的深层”这三个方面去建设。
一、首先是物质层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中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来体现,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走近我班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纯真而充满期望的笑脸,听到的也是一声声诚挚的问候,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踏进窗没有纸屑的教室,看着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的学生,一切都说明班上的师生是有文化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的。而数年如一日地这样一个教育过程,就是创造一个文明素养的过程”。在我班教育的左侧墙壁上有摘自《论语》“不学礼,无以立”和摘自《礼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两句名言。右侧墙壁上还有一句爱默生所说的“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二、其次是制度层面
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我班在制度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基础之上,开学之初我在班上举行一次“我的班规,我做主”的主题班会。首先由每一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为新班级精心设计的班规。然后让大家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学会感恩”、“学会为他人考虑、学会为别人喝彩”、“记住父母的生日”、“每天自觉地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帮父母干一小时的家务活”、“营造干净、安静、竞争的学习环境”、“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等十条大家认为最适合我们班的个性化文明礼仪班规。最后在班长别出心裁的提议下,大家还一本正经地进行严守我们自己的《班级文明公约》的宣誓。我们还参照《美国中学生55条细则》制定我班50条文明礼仪细则,如:(1)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是的,妈妈:是的,阿姨……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方式表达“是”或“不是”,那是不可取的;(2)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3)若知道其他老师的名字,遇到他们时要称呼他们的名字并打招呼。要迅速记住全校老师的名字,在路上碰面时要主动问候他们,说些诸如“早上好,张老师”或者“下午好,王老师,你的衣服真漂亮!”之类的话。(注意:你和全班同学在一起排队时,不能和老师讲话,因为不许讲话的纪律依旧生效。在你刚进学校或要离开学校的时候遇见老师,都应该和他们打招呼。)等。这些切实可行, 易遵循、好检测的文明礼仪规定,最终落实为同学们自觉的行动。
三、再次是心理层面
班级的心理文化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与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我班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特别注意“不学礼,无以立”和我班50条礼仪细则作为我们言行的规范。通过无数次核实实践而培养和形成起来。我班充分发挥了主题班会在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形成集体的道德情操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规范学生行为,我们召开了“文明礼仪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的叛逆,尊师重教,尊敬父母,在家长会上还上演一系列自我批评数的短剧、小品,获得家长一致好评,也融洽了家庭关系;为树立榜样,提升信心,我们又开展了“向身边的文明礼仪人学习”的主题班会。班上部分同学还自发利用假期或周末参加了大量文化礼仪之类的志愿者活动,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师生外出参观学习活动中,我们的同学在交通车晚点近半个小时的情况下,没有焦躁,大家自觉一直排好队,唱着班歌。班长则主动和旅游公司联系,当得知是因为路政改造而导致的塞车,他就立即通知了其他班的学生这一消息并安慰他们。交通车终于来了之后,我班学生也没有任何一人抱怨,而是问候了司机和导游。在车上也是和积极配合导游很好的活跃了气氛。到达目的地以后同学们的活动也是按照我班平时的要求有序的进行着。这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获得其他师生和旅游公司一致肯定和好评。每一年的“文明班集体”荣誉称号也是对我们文明礼仪班级文化建设的极大肯定和极好的注解。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而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出生点和归宿是培养人,尤其是要培养育人的最宝贵的,取之不尽的再生性资源精神。而按国家的人才标准培养人就是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和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关键词:技工院校;艺术专业;班级文化;内涵建设
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着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水平,不仅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能对形成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一些技工院校先后开设了动画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艺术类专业,由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技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传承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结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因此,加强艺术类专业的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各种教育方式,开展立体化、综合化的班级管理显得十分紧迫。
一、艺术类专业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技校生的行为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出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脱节等特征。
1.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
艺术专业学生喜欢追求自我、张扬个性,逐渐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其自我认识和评价脱离客观现实。由于处于生理青春期、心理断乳期、思想行为危险期,他们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偏激或极端的行为,理智性差,自制能力差,往往经不起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其言行一旦不被外界接受则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表现出行为散漫,缺乏自律性,不服从集体,不融入团队等消极现象。
2.家庭条件优越,过于注重外表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形象气质一般比较出众,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受市场经济诱发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少数学生不能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与社会公德,产生了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过于关注自身的容貌和着装,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染发烫发,潮妆潮服,无心向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当道德观念和个人欲望产生矛盾时,正确的道德观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欲望,抵制社会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较弱,不能抵抗诱惑因素,自控能力差,欲罢不能,越陷越深。
3.思想行为活跃,喜欢标新立异
艺术类专业具有创造性属性,尤其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本身特有活泼特质,思想行为活跃,喜欢与众不同,但是非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又相对较弱,大多缺少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家长因忙碌而疏于引导,加之外界的诱惑,使得一些学生沉溺于早恋、网聊、游戏,乃至引发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往往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标异”当“时尚”,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分不清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做错了事,却不知道错在哪里。
二、艺术类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尝试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对班级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1.健全班级规章,制度育人
抓班级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为班级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提供有力保障。针对一些学生行为散漫、漠视规章纪律的现状,通过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准则规范,促使学生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朝着符合班级集体利益、符合班级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一是以制度建设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二是将制度建设融入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创新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三是通过制度建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珍惜学习时间、讲究学习方法,形成“轻松愉快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2.品行量化考核,管理育人
为实现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笔者参照《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江苏省技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了比较系统可行的《学生品行量化考核办法》,涵盖了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的良性循环,处处有章可循,避免了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制订考核办法中,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使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二是明确具体,宽严恰当,利于执行,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注重鼓励引导,避免消极防范。每月定期检查,结果以学生自编的班报反馈,对优秀学生或有所进步的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对存在不足者要求及时整改。实践证明,通过公正公平的量化考核,使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意识得到加强,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建立了良好的班风,班级管理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
3.优化班级文化,人文育人
通过多种艺术文化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是创新文化活动模式,朝着政治化、规范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如,组织了学生设计和创作班徽、班旗、班服、班歌,建立班级网站和班级QQ交流群,以班级文化去影响班级的每位成员。二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立足实际,彰显特色,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与方法。如,组织参观工艺美术馆、艺术中心、画展、设计展,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三是按照“显性文化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营造了班级“竞争、合作、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班级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4.丰富课余生活,活动育人
充分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有效地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向心力,激发其进取心。一是班级课外生活呈现出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景象,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其获得知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稳健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本着“学以致用、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活动的前期策划,为校运动会、音乐节、摄影节等活动绘制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彼此间的尊重理解和团结协作,进而升华为集体主义精神。
5.融入社会生活,体验育人
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选择接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接受大量的感性材料及社会、学校、家庭的一体化教育,更好地树立起为社会发展而奋斗的信念。一是通过社会实践、重大节日、纪念日、宣传日、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文娱会演等活动的介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际动手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美化教室、出黑板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上升到艺术设计的专业层面。二是拓展班会课主题表现形式,将班会的主体交给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小组辩论和漫画创作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三是加强学生与社会、家庭的联系,促使学生接触社会,促进人际交往。如,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院教残疾儿童画画,在本市“五城同创”活动中组织学生为社区制作宣传标语,参与社区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娱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情趣,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6.重视习惯养成,感化育人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侧重于术类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当前艺术类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究加强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艺术专业;班级文化;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29-02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态度观的复合体,并可将其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1]。高校作为大学生储备知识、增长才干和技术能力的摇篮,是思想文化的聚集地,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实现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现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和学生工作的重要的表现形式。
一、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艺术人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创新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学校和教师紧紧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规章管理制度、班级学习计划等,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和约束,科学地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活动,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德,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道德情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增强团队意识、如何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弱点、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超越自我,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进强烈的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坚强意志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艺术类高校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班级管理盲目和随意。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对学生具有调节和约束作用,它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共同学习目标、班规、班风、班训、班级制度、班歌等,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在班级管理上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而且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班级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生全面发展。但因艺术类学生多以特长为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而且艺术类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在班级制度建设中,没有很好地结合班级各成员的特点制定积极进取的目标,全面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怀和团结奋斗的凝聚力。
2.集体观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观念比较强。 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多以艺术成绩优异而取得高校入学资格,艺术专业学生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现自我个性特征,追求自我价值,过分的彰显自我特色,对待事物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严重脱离客观事物本身和现实世界。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对待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等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不够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偏激行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业很弱,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于社会的不良恶习极易受到诱惑和感染。在班级中,艺术类大学生多以自我或小团体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薄,自我意识观念比较强,行为涣散,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3.过分注重形象气质,缺乏内涵修养的塑造。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多为表演、音乐、舞蹈、戏曲、播音主持等专业为主,形象、气质佳,而且家庭条件也较好,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对待事物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意识淡化,急功近利、不思进取思想泛滥,花费大量的时间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气质,过分注重自己的容颜和穿着打扮,同学之间攀比心理严重,把主要精力放在iPhone手机、LV手包等奢侈品和衣着打扮上,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获得美女帅哥的美誉,却没有心思来刻苦学习,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自身内涵修养的塑造和培养上。
4.喜欢个性化标新立异,缺乏独立价值判断。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思想行为都比较活跃、亢奋,而且特别喜欢表现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一面。尤其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特点,艺术类高校的大学生就特别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个性特征,性格活泼、客观积极、思想活跃、与众不同,但是对于事物的认识严重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加强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和完善。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高校教师应该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坚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原则,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教学管理工作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坚持立足眼前、眺望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发展目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使班集体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同时,班级成员根据班级近期和远期目标,奋发图强、不懈地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与班集体同舟共济。良好的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具有规范学生言行的作用[2]。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集体主义、大局意识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长优势,组织学生设计班徽、班服、班旗等,不断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班集体命运与每个人的利益密不可分,使大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与班集体密切相连,荣辱与共,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3.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班级文化发展新模式。在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管理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发展的新模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坚持班级制度管理人才,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规范其具体的行为准则,思想品德量化管理,做好学籍管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强化和管理。
4.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班级文化、凝聚人心的最好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3]。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结合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质和情感喜好等,不断拓宽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和方法。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通过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不断培养集体主义情操,热爱班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班级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在班级活动中,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挖掘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着德育育人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有效促进班级制度建设和完善、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使班级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滔,卫润丰,于晓佳.浅谈艺术类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前沿,2016,(11).
一、用爱心营造班级精神文化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班级文化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它是班主任和各代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关键,是班级整体面貌的灵魂,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看到最美的生命的花朵,就不能忽视那些深植在土壤中的细小的根须,没有这些根须,生命就会凋谢。所以,班主任和各代课老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以微笑面对孩子,用爱心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流思想,畅想未来。在课间活动时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如跳跳绳、转转呼啦圈,等等。“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可见,爱对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爱学生,还要时时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与生活需要,及时给学生心理、精神及生活上的帮助与引导,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做朋友。当然,在观察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缺点和性格,夸一句“你真行”“你真棒”“有进步”,等等,老师的这些语言,会让受冷落的后进生得到一丝温暖与鼓励。老师只有真正用爱心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文化,也才会使处于班级不同层面的每个学生都感到温暖,因而能自由地、快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用爱心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精神文化建设,还要结合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我们可以通过板报的编排、学习园地的建设、名人名言的剪贴等来丰富我们班级的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因此,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教室的墙上设计“图书角”“手工角”“卫生角”“英语角”“个性展示角”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和特长,去学习和更新那些内容。为了让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不但要结合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要求,而且还要结合班级的精神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班训管理的目标,把班集体奋斗目标提到一个高度,激励起班级同学的潜能,净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用爱心凝聚同学之间的情谊
一个班级的德育,除了以上的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显得很重要。学生有了爱心,美德才会被激发出来,善良与爱心也才会被激发出来。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给学生发现美的机会与契机。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利院给孤儿献爱心,我们也可以在班级组织给贫困儿童捐书、捐物的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看电影,比如《一个都不能少》《一诺千金》《幸福时光》《我的兄弟姐妹》等等,这些优秀的影片,除了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责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以及面对恨的宽恕。这些不但会让学生之间的友情无形中得到影片故事的感染与熏陶,使友谊得到升化,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一个台阶,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全面而不偏执。
总之,小学生德育首先是从班级文化建设开始的,有了班级德育方面的引导,学生才能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可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多么重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环境改变一切,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努力让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服务,从而把学生培养成阳光快乐的健康少年,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化管理 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4-02
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大普及,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很强的职业素质,应是一个很快适应社会的“职业人”;但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不高,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并不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较多,具体分析起来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入学门槛的降低,使在校学生越来越多,文化素质大大下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学生在校难于管理;另一方面,有些院校还沿袭着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枯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再就是,在学生日常管理上,缺少职业化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未摆脱制度化管理模式,大多采用保姆式管理,以管理者为主体,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化理念的输送,没有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职业性,学生缺少一种常态化、持续化和系统化的职业理念的教育,没有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
2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为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上加大了教学力度的改革与投入,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于工作过程,实现学岗直通、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点已在各高职院校引起普遍重视,并且已开始实施。但高职院校职业化学生管理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班级文化建设更应重视学生职业化的教育。班级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舞台,在贯彻学校教育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学生职业化素质和职业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型研究。
所谓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向职业化管理方向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注意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融合,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对接;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创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激励和奖惩,借鉴企业团队管理方法,加强班级管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把企业所崇尚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诚信观念、服务理念、质量意识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从而使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
3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实施
3.1 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要下企业锻炼和实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不仅要求专业课老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求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具备较好的企业文化知识。学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走出校门,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深入到相关企业,了解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的行业标准等相关知识,培养辅导员老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在辅导员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同时在企业还可学到本专业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辅导员老师通过在企业学习和锻炼,不仅管理上更贴近于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有利于学生管理上更“职业化”,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企业管理;还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专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克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不懂专业的缺陷,辅导员老师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2 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提倡“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非常重视学生日常职业化教育的培养。班级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对接,是实现班级“职业化”管理的核心。
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披上了“企业”的嫁衣,拥有了企业的气息,有些班级被“冠”上了某企业的名称。班级管理引入了企业的文化和制度,使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和学生职业化教育有了很大突破,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管理体制上,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相通性,在部门和职能上有较好的相融性,按照企业部门的职能,重组班委会,实现两者的对接。班级部分部门对应到企业各部门职责分配表(见表1)。
我院机电工程系2010级机电一班,是山东省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订单班,实行了企业化管理运作,教室里张贴企业章程、企业岗位操作流程和企业发展历程等宣传材料,班级的文化渗透了企业的色彩;管理上采用企业的“5S”管理,对教室和宿舍卫生进行检查与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室地面按车间模式进行划区,如生产区,放料区,成品摆放区等,桌椅按划分区域定位摆放,地标、标签、指示牌随处可见,标志明显;日常管理由各部门负责,作为厂长的班长每周召开部门负责人例会,商议布置本周工作任务和相关学习内容。
通过将企业管理体制和文化引入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穿上了工作服,身份变成了“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学生干部成了企业负责人,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和责任,只有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新的体制和文化的融入,灌输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发展艰难历程,领悟企业精神的内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主人翁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促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种渴望。
3.3 创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搭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企业文化进班级,开设企业课程,举办专家讲座。
企业文化进课堂,为真正体现“文化融入”,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管理人才到校讲课和做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进教室和宿舍,设计体现企业特色和文化元素。如5s的管理口号、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制度、发展历程、员工语录等在班级教室的设计中均有体现;经常办展板、黑板报与海报,用于宣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贯穿教育的整过程。
(2)举办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并运作虚拟公司,学生在公司中担当不同的角色,按照公司的实际运作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学生可轮流交换不同职位,体验不同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公司的业务往来,承担起公司义务和责任。通过模拟公司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调动了学生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意识的养成,帮助学生实现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角色转换。
4 结语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是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新趋势,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推动效应,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了学校班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俊茹.企业文化进校园的实施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110-111.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 基本原则 逻辑路径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实际上是将文化看成一个综合体,按照这个逻辑,班级文化的涵义即在班级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对班级所有学生具有普遍影响力和约束力的文化综合体[1]。班级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凸显了自身的特点。按照班级文化的所属对象,包括幼儿园班级文化、小学班级文化、中学班级文化、高校班级文化等。
目前,学界对高校班级文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例如,对高校班级文化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高校班级的全体大学生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工作中形成的,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并被大多数学生认同的思维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心理态度、行为方式等文化综合体。它的外延内容丰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班级物质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基石,班级精神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灵魂,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保障,班级行为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外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本化原则是“以生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劳伦斯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中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了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也就是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本化原则”,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充满人性化和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级的一切活动或工作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目的,又要适应现代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与教师的合力引导。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扎实的专业积累,主动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或思想困惑,合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治理思路的具体延伸。高校作为承载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因此,民主化原则必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化原则,在班级形成一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学生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活力。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这就要求以符合现代管理需要的民主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主角。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有别于中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它的性质决定了在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参与实践,使自我成长需要与学校管理制度保持和谐统一,形成符合班级大多数成员的班级文化。
(三)创新化原则
创新化原则是“改革创新”的时展动力的客观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迟滞不前的事物,都将湮没在充满变化与活力的当今社会。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顺应时展要求,坚持创新化原则,以创新的态度和思维超越已有成果。换句话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建设创新意识浓、创新能力强的班集体,打造有利于培育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班级文化[3]。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顶层设计,借鉴高校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加强班级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鼓励班级以开拓创新的思维进行班级个性培育,充分展现班级独特的班风学风和价值取向,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另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外,还要根据理念思路开展好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径
(一)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是衡量一个班级及其成员精神风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学风是班风的核心,一个班级的学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水平,也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4].因此,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班风学风建设。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精华,对于人类的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也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优秀的高校班级文化从根本上讲,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驱力,在高校班级所有成员中宣传和弘扬诸如明礼诚信、团结互助、甘于奉献、乐观拼搏等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从而增强班级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其次,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意味着学无止境,在高校班级范围内营造爱学习、擅学习、懂学习的文化氛围,鼓励班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和积累优秀的中国文化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大学生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将积极实践与敢于质疑相结合,与时俱进,从实践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从而形成班级优良的学风和班风。最后,要凝聚班级成员的正能量。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阳光的正能量,诸如快乐豁达的心态、坚定专注的精神、团结有爱的氛围等,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加强“精神家园”建设
精神家园对于个体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都极其重要。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班级及其成员的“精神家园”建设,共同塑造大学生在校期间共同的“家”。“精神家园”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及组织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寄托地。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从心理知识辅导、心理环境营造、受挫能力锻造三个方面合力共建“精神家园”。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知识辅导。“精神家园”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的个体或组织因为各种差异,它的层次和等级也存在着差异[5]。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及其成员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辅导,使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他人,科学地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们自主克服各种不利于“精神家园”建设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要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是高校班级精神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精神家园的完整度。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通过心理班会、寝室装扮、心理活动等途径从班级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潜在环境等方面,积极营造和谐的、充满责任感与荣誉感的班级氛围,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最后,通过心理知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等,要努力锻造班级大学生的受挫能力。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心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90后”大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但感情和心理脆弱,受挫能力较差,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和人文精神关怀,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三)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凝聚力是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不断兴起,传递先进文化的同时伴随一些负面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对高校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凝聚班级力量的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或许丰富多样,但概括地讲,高校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促进班级大学生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在班级成员内树立团结一致、共同促进自身健康而全面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主动参加班级、院系等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其次要发挥大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虽然由师生共同建设,但班级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综合体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体系。因此要充分调动班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内在需要,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在集体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最后,要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由班级中有威信和能力的大学生人群组成,在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和动力作用。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导班级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指导他们在班级事务处理与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本,经常关心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网络,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此外,还要以班级学生骨干培训为基础,不断提高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打造和谐、团结、服务、创新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林运清.关于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4]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1(18).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班级文化
知识管理是提高组织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可将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管理概念,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对于以知识为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学校而言,如何促进知识的吸收、创造、蓄积和维持,无疑是重要的管理活动。然而知识本身具有无形性,故知识管理活动应着重在人力资源方面,因为人力资源为组织核心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班级文化的建立和重塑,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建成共享型的适合于知识管理的班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大学班级作为影响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相对于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班级主流文化而言的,它以班内的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体现出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班级凝聚力问题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是其鲜明的特点。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缺失。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15%的同学对班级不满意,对班级内同学的团结情况满意度也不高。
1.2以宿舍代替班级,忽视整体沟通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行政班级将逐步被课程班所代替,“班级”的概念将逐渐被淡化。课程班具有流动性大、人员组成不固定、在一起相互交流少等特点,而学生宿舍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具有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的特征。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其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以宿舍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
1.3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引导
新生入学之后就要进行班委的民主选举,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选择自己宿舍的人或者是一开始辅导员委派的临时负责人。而一个班级开始建立的班委会对整个班级氛围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开始时仅仅依靠同学们的民主选举,就会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深深感受到一个新的班级班委会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给予指导。
班级干部因为处于学生干部的最基层,他们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培养上也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有些班级干部只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传声筒;有些不能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同学的关系,导致缺乏工作威信;有些因未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引导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班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直接导致班级建设难以顺利开展,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动摇。
1.4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
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工作的有效载体。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甚至跨专业、跨校区听课,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课堂”中学习同样的课程,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班级成员聚在一起的机会较少,班级集体成员的生活拥有了更大的可自主支配的自由空间,班级概念淡化。
2构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模型
我们所倡导的大学班级文化模式,是从班级自我管理的角度,以班级为平台,以班级愿景、目标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文化渗透为目的,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通过班委会的领导,充分利用班级内部协调机制,而开展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大学班级文化模式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大学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对班级价值的最大限度挖掘、对班级内涵的积极拓展和对班级功能的充分发挥。班委会是班级自我管理的组织者,其作用在于通过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协调班级各方关系,调动班级各种资源来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倡导的是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班级文化是有效地进行大学班级管理的软环境,要求班级以先进文化为共同追求,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强烈的感情投入,形成管理模式中各个要素良性互动的氛围,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班级文化为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班级活动为班级文化的塑造提供了载体。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3.1构建班集体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班级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班级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级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班级成员,提升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班级凝聚力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班级价值观氛围,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的,任何班级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者指出,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认同,其实就是班级成员对其认为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文化进行选择,从而获得归属感。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3.2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班风建设一个突出中心就是在班级里面要建立学习氛围,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班风;而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则是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实现的。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转贴于
3.3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特别是对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思维敏捷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高校班集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在于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
4实施效果
笔者以我校能源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此项研究,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班主任与班委会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有余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班级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4.1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1) 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创造全班同学接触与彼此了解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提高同学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培养集体意识奠定基础。以工业工程2009级3班为例,2010年具体活动项目包括: ① 举办中秋节晚会,元宵节煮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温暖活动,每逢节假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② 组织班级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鼓励大家都有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 ③ 郊游活动,天气好的周末,大家集体到缝针山、神农山等地进行春游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开始逐步了解并体验到班级团队活动的快乐,从开始的强制参加逐步过渡到自愿参加,集体意识在同学中开始得到强化。
(2) 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能源学院2010年12月份的班级文化建设大赛,以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为主题,即班旗、班歌、班徽、班训、班风和班委会管理制度、学习文化管理制度、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宿舍文化管理制度。让各个班级的同学选出自己班级的班歌,设计出代表自己班级风格的班风,制定出班训和班风。每个班级派出代表,制作PPT,进行比赛,选择出最佳的组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积极性。
(3) 寝室文化管理取得成果。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载体。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为了迎接学校百年校庆,丰富同学们宿舍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源学院特举办了“迎百年校庆,创和谐宿舍”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一度的寝室文化节也是同学们展现自己宿舍氛围的一个机会,同时给宿舍评定相应的星级,激发学生建设宿舍文化的热情。
4.2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以工业工程2009级2班为例,针对原来班级中存在散漫、集体意识淡薄、缺乏明确的努力目标,但渴望改变现状的意识比较强烈的特点,在过去的一年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班委和班级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改造和重塑。
(1) 班委选聘和工作配置。通过对班级管理岗位进行职责和能力分析,将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具体表现在通过班级管理组织架构重建、工作分析,明确界定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对每个岗位所需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责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同时制定明确的选聘程序,采用科学的招聘方法。包括: ① 通过对应聘同学申请表的分析,关注同学个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②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参加应聘者进行面试,根据班级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基于胜任力的面试题目; ③ 采用情境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最后选聘合适的人选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2) 对班委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班委的管理能力。开发与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升和积累人力资本、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和班主任负有培养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责任。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班委的工作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为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承担起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需的:一是放权,让同学们去组织各种活动并负责相应的管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加强与班委和同学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与总结,让他们在总结经验与教训中成长。通过以上工作,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班委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3) 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班级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在短时间内用以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在组织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分析是权责明晰的具体体现,工作分析是组织成员绩效考评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做好工作分析是每个岗位设置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为了避免班干部职责不清给班级干部带来的诸多不便,应明确班级干部工作职责,为每个班干部制定工作岗位说明书。2009级工业工程2班班长职位说明书见表1。
(4) 对班干部的考核实行360度考核的办法。对于班委会成员来说,对其主要的考核目标是衡量这一学期对自己职责的履行程度,是否完成了岗位工作说明书中所要求的任务,是否实现了为同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工作目的。工业2007级3班为了全方位对干部考核,采用了360度考核法对班委会成员进行考核。取得了显著效果。
4.3创建学习型班级
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可以熟练获取、创造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处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建立学习型班级并非易事,但是一些班级通过努力,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以工业工程2009级1班为例,采取的措施及结果如下。
(1) 组成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包括体育小组,主要负责组队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比赛和运动会以及日常体育锻炼;英语兴趣小组,负责四六级考试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专业兴趣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讨论等;文娱兴趣小组,负责班级各种文艺活动与院系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等;计算机兴趣小组,负责提高成员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能力,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计算机类的活动,同时负责督促大家参加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兴趣小组成立后,先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体育比赛、开展各种讲座、小组讨论等。
结果如下:① 充分发挥班级中具有一定特长与兴趣的同学作用,引导每一个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本类型,有利于同学毕业后的职业选择;② 对活跃班级氛围,引导同学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强化。
(2) 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与专业兴趣,班主任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时间履行导师的职责,有计划地逐步推进专业指导工作。包括介绍专业市场需求情况、专业学习内容基本构架、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等;为了教会同学进行假期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班主任专门收集了相关资料,组织编写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报告的范文等。
(3) 建立多种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了符合同学们年龄特点的同学录网页、QQ群以及飞信群等。通过QQ传输信息,为班委会和学生之间提供了有效的网上信息交流渠道,同时所有同学又可以在此沟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同学生活,雅到文学历史,俗到明星八卦,这些都加强了班级成员间的沟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5结束语
经过以上实践,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应该在社会组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虽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管理实践中,依然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明. 简析大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2] 赵小剑. 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费导刊,2007(4).
[3] 于音,许勤周.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4] 温恒福. 大学教学质量的概念、问题与改进策略[J]. 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8(2).
[5] 赵雁,龚尤圣,等. 依托柔性开放式动态管理,进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6).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班级文化
知识管理是提高组织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可将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管理概念,而是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对于以知识为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学校而言,如何促进知识的吸收、创造、蓄积和维持,无疑是重要的管理活动。然而知识本身具有无形性,故知识管理活动应着重在人力资源方面,因为人力资源为组织核心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班级文化的建立和重塑,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建成共享型的适合于知识管理的班级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大学班级作为影响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相对于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班级主流文化而言的,它以班内的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为主要特征,体现出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班级凝聚力问题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是其鲜明的特点。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团队协作意识缺失。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遇到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利益。对班级事务不感兴趣,不积极参加班级各项集体活动。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15%的同学对班级不满意,对班级内同学的团结情况满意度也不高。
1.2以宿舍代替班级,忽视整体沟通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的都是学分制,行政班级将逐步被课程班所代替,“班级”的概念将逐渐被淡化。课程班具有流动性大、人员组成不固定、在一起相互交流少等特点,而学生宿舍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具有人员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的特征。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其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以宿舍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
1.3班级干部的选拔、培养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引导
新生入学之后就要进行班委的民主选举,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选择自己宿舍的人或者是一开始辅导员委派的临时负责人。而一个班级开始建立的班委会对整个班级氛围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在开始时仅仅依靠同学们的民主选举,就会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深深感受到一个新的班级班委会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干部的选拔过程中给予指导。
班级干部因为处于学生干部的最基层,他们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在培养上也往往缺乏适当的方式。有些班级干部只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传声筒;有些不能正确处理好与班级同学的关系,导致缺乏工作威信;有些因未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如果不能及时适当地引导和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班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直接导致班级建设难以顺利开展,使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动摇。
1.4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
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学管理、学风建设等工作的有效载体。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甚至跨专业、跨校区听课,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课堂”中学习同样的课程,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班级成员聚在一起的机会较少,班级集体成员的生活拥有了更大的可自主支配的自由空间,班级概念淡化。
2构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模型
我们所倡导的大学班级文化模式,是从班级自我管理的角度,以班级为平台,以班级愿景、目标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高质量文化渗透为目的,以班级活动为载体,通过班委会的领导,充分利用班级内部协调机制,而开展的一系列班级管理活动。大学班级文化模式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大学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对班级价值的最大限度挖掘、对班级内涵的积极拓展和对班级功能的充分发挥。班委会是班级自我管理的组织者,其作用在于通过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协调班级各方关系,调动班级各种资源来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倡导的是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班级文化是有效地进行大学班级管理的软环境,要求班级以先进文化为共同追求,激发班级成员对班级强烈的感情投入,形成管理模式中各个要素良性互动的氛围,为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班级文化为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班级活动为班级文化的塑造提供了载体。
3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3.1构建班集体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班级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其实质是班级成员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班级凝聚力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班级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级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班级成员,提升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班级凝聚力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班级价值观氛围,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的,任何班级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心理学者指出,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认同,其实就是班级成员对其认为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文化进行选择,从而获得归属感。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3.2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班风建设一个突出中心就是在班级里面要建立学习氛围,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就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班风;而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则是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实现的。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
3.3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机制
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特别是对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思维敏捷活跃的当代大学生,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因此,高校班集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在于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
4实施效果
笔者以我校能源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进行了此项研究,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班主任与班委会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有余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班级管理工作已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4.1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1) 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创造全班同学接触与彼此了解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提高同学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培养集体意识奠定基础。以工业工程2009级3班为例,2010年具体活动项目包括: ① 举办中秋节晚会,元宵节煮元宵,端午节吃粽子等温暖活动,每逢节假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② 组织班级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鼓励大家都有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 ③ 郊游活动,天气好的周末,大家集体到缝针山、神农山等地进行春游活动和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开始逐步了解并体验到班级团队活动的快乐,从开始的强制参加逐步过渡到自愿参加,集体意识在同学中开始得到强化。
(2) 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能源学院2010年12月份的班级文化建设大赛,以班级“五班四制”文化建设为主题,即班旗、班歌、班徽、班训、班风和班委会管理制度、学习文化管理制度、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宿舍文化管理制度。让各个班级的同学选出自己班级的班歌,设计出代表自己班级风格的班风,制定出班训和班风。每个班级派出代表,制作ppt,进行比赛,选择出最佳的组合,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积极性。
(3) 寝室文化管理取得成果。寝室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载体。2009年河南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为了迎接学校百年校庆,丰富同学们宿舍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源学院特举办了“迎百年校庆,创和谐宿舍”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年一度的寝室文化节也是同学们展现自己宿舍氛围的一个机会,同时给宿舍评定相应的星级,激发学生建设宿舍文化的热情。
4.2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指导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以工业工程2009级2班为例,针对原来班级中存在散漫、集体意识淡薄、缺乏明确的努力目标,但渴望改变现状的意识比较强烈的特点,在过去的一年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对班委和班级管理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改造和重塑。
(1) 班委选聘和工作配置。通过对班级管理岗位进行职责和能力分析,将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具体表现在通过班级管理组织架构重建、工作分析,明确界定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以及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关系,对每个岗位所需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责进行明确清晰的描述,同时制定明确的选聘程序,采用科学的招聘方法。包括: ① 通过对应聘同学申请表的分析,关注同学个人的兴趣、态度、价值观、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②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参加应聘者进行面试,根据班级工作实际情况编写基于胜任力的面试题目; ③ 采用情境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评价。最后选聘合适的人选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2) 对班委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班委的管理能力。开发与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升和积累人力资本、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和班主任负有培养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责任。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班委的工作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为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承担起班级管理的主要职责,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必需的:一是放权,让同学们去组织各种活动并负责相应的管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加强与班委和同学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与总结,让他们在总结经验与教训中成长。通过以上工作,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班委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班级管理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3) 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到班级干部选拔的过程中。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在短时间内用以了解有关工作信息与情况的一种科学手段,在组织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分析是权责明晰的具体体现,工作分析是组织成员绩效考评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做好工作分析是每个岗位设置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为了避免班干部职责不清给班级干部带来的诸多不便,应明确班级干部工作职责,为每个班干部制定工作岗位说明书。2009级工业工程2班班长职位说明书见表1。
(4) 对班干部的考核实行360度考核的办法。对于班委会成员来说,对其主要的考核目标是衡量这一学期对自己职责的履行程度,是否完成了岗位工作说明书中所要求的任务,是否实现了为同学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工作目的。工业2007级3班为了全方位对干部考核,采用了360度考核法对班委会成员进行考核。取得了显著效果。
4.3创建学习型班级
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可以熟练获取、创造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处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建立学习型班级并非易事,但是一些班级通过努力,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以工业工程2009级1班为例,采取的措施及结果如下。
(1) 组成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包括体育小组,主要负责组队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比赛和运动会以及日常体育锻炼;英语兴趣小组,负责四六级考试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专业兴趣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收集、整理、讨论等;文娱兴趣小组,负责班级各种文艺活动与院系文娱活动的组织工作等;计算机兴趣小组,负责提高成员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能力,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计算机类的活动,同时负责督促大家参加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兴趣小组成立后,先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体育比赛、开展各种讲座、小组讨论等。
结果如下:① 充分发挥班级中具有一定特长与兴趣的同学作用,引导每一个同学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本类型,有利于同学毕业后的职业选择;② 对活跃班级氛围,引导同学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学习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客观上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强化。
(2) 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与专业兴趣,班主任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时间履行导师的职责,有计划地逐步推进专业指导工作。包括介绍专业市场需求情况、专业学习内容基本构架、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等;为了教会同学进行假期调查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班主任专门收集了相关资料,组织编写了统一的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报告的范文等。
(3) 建立多种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了符合同学们年龄特点的同学录网页、qq群以及飞信群等。通过qq传输信息,为班委会和学生之间提供了有效的网上信息交流渠道,同时所有同学又可以在此沟通,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同学生活,雅到文学历史,俗到明星八卦,这些都加强了班级成员间的沟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5结束语
经过以上实践,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应该在社会组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虽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管理实践中,依然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明. 简析大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2] 赵小剑. 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费导刊,2007(4).
[3] 于音,许勤周.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4] 温恒福. 大学教学质量的概念、问题与改进策略[j]. 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8(2).
[5] 赵雁,龚尤圣,等. 依托柔性开放式动态管理,进行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j].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6).
一、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成因
(一)经济条件的限制,是班级文化建设有力难使。
1.基础设施落后,硬件建设的薄弱。据了解,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校舍源于“普九重建”,然后就很少再翻修重建。走进教室只见斑驳的墙面,油漆脱落的课桌,许多教室内仅有的现代化设施仅仅是一个录音机或校园广播;同时,许多学校的教室中摆设简单,黑板报、学习园地、队角等教育宣传阵地不齐全,教室体现出无规划状态。硬件建设的不足,限制了不少班级活动的开展,深深制约着班级文化的形成。
2.活动经费的不足。文化应在活动中循序而形,但是农村初中经费紧张,不少班级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有在单调乏味中度过。能够开展的活动,项目单调,内容贫乏,覆盖面窄,难以激起学生的热情,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农村地区文化意识淡薄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多余”。
在当今农村,不少家长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缺乏对学校教育作用的全面认识,他们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同时家长大多把考上大学当成孩子唯一的出路。因此,一个学校的升学率如何,就成了家长、社会对学校和教师唯一的评价标准。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农村初中把提高升学率当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余时间全被文化课的学习占领,教师无暇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
二、有效改进农村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注重教室的卫生,使教室变得洁、净、美,营造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整洁、明丽、温馨的心灵家园,为教育教学的健康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视教室的布置,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书画角、小名士挂像、图书角等来补充学生的文化内涵,渲染教室的文化艺术气息,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终身受益。
3.利用农村优势,开发有效的班级观念文化载体。在班级观念文化建设中,离不开文化载体,如,节日文化活动、小电视台展播、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采访团活动、小旅游团的采风游、主题中队会等。但以上载体中,农村学生相对缺少参与公益文化活动和家庭文化活动的机会,所以可以结合农村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活动载体。
(二)大力开发有效的班级制度文化,使班级稳健发展。
1.健全班委会制度。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出色的班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要精心挑选并培养班委,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核心骨架、教师的好助手。
2.制定合理可行的班规和公约。一个班级除了学校的各种制度外,总要有自己的班规等一些制度。因此学生要依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富有特色个性的班名、班风、班训、班歌等,班级成员应共同遵守的班内的规定,让学生自理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