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免疫学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131-02
免疫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学科。随着对免疫学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免疫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免疫学已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是指同时用母语和另一种外国语(通常指英语)作为课堂教学语言授课的教学活动[1]。由于免疫学涉及内容广泛,且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和词汇不断涌现,一些词汇用英语更能展示其本义,使用双语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我们通过对生物学专业学生进行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发掘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英语和口语的学习贯穿于免疫学教学的整个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都具备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在听力和英语交际方面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2]。当我们在课堂上采用英语进行授课时,学生直呼听不懂。此外,免疫学专业词汇丰富,知识体系抽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3]。因此,要实施免疫学双语教学,必须与高校英语教学相关老师一起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尤其加强学生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和英汉搭配的原则。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先采用英文PPT和英语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免疫学概念和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在辅以中文的解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该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以中文学习和理解知识为主、英文为辅转变成为以英文学习和理解为主、中文为辅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的转变也为将免疫学等其它生物专业学科的教学转化成为全方位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2. 联合使用英文和中文备课
免疫学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主角,而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进行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双语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同时准备英文和中文两方面的备课内容。在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运用熟练及正确的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同时能辅以中文的解释准确传授免疫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既能同时运用英文理解授课内容,又能通过中文解释深化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对教师来说,课堂双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充满挑战。免疫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学习的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富含丰富的专业词汇。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免疫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按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课时和授课计划。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认真阅读和领会英文教材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简明正确的英文表达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对于复杂难懂的概念或理论,教师在英文讲解的过程中辅以中文解释,使学生较易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再用英文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发挥网络、多媒体和案例在免疫学教学中的作用
免疫学的知识体系复杂而抽象,许多知识的理解需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其中,将网络、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很好的应用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原本难懂或用语言文字表述很难理解的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更好的吸收并理解免疫学知识[4]。目前,关于免疫学教学的网站相对较多,其中"免疫学信息网"及国内优秀大学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多数能够在网络上搜索获得,同时,国外各大学的免疫学教学的相关材料也比较丰富,包括众多的教学图片和视频。免疫学双语教学离不开多媒体,集合教材、网络材料等各方面信息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联合应用英文和中文描述及各种图片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用英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对于某些较难用以上方法讲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列举案例来阐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析,更加深入领会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4、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坚持循序渐进授课的原则[5]。首先:针对学生初次接触免疫学的知识,采取举例、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们对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其次,教师应把握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采用动画、图片、线路图和举例等多样化的方式解读这些内容。同时,教师应具备采用精辟语言总结免疫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将丰富的内容总结成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并使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丰富所学内容。再次,教师应能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辅以研究性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作为教师如何准备授课内容及采用双语教学进行讲课,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而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免疫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积极温习所学内容,而温习需要学生和教师同时来完成。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课后积极复习所学内容,并在下一次课时抽取一定时间和学生一起回顾以前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更有效的接受新知识和新内容。
总之,双语教学依赖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的共同协作,教师的英文水平和教学水平、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学校的支持和辅助决定了双语教学的发展程度。我们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听力和口语上仍然存在明显的欠缺,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引导者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应该在英语和中文两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加强自身训练和学习,因为最终的教学成果是通过学生的掌握程度反映出来。免疫学双语教学是大学教学发展趋势所向,同时,越来越多的课程需要双语教学的加入,这是提高我国大学教育水平及和世界大学教育接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阳雨君. 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 2006, 2(1): 79~81
[2] 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 (5): 90~92
[3] 韩德平, 田野苹. 提高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10(1): 88~90
[4] 席俊, 免疫学双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整合模式的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12): 70~71
[关键词] 免疫学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学科交叉 合作性学习
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生命科学三大前沿学科的免疫学,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大大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目前,免疫学研究已经深人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使过去许多悬而未决的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问题得以阐明,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免疫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理论抽象,对学生而言,难学、难懂、难记。此外,其各章节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学起来更是枯燥乏味、困难重重。为此,如何使其内容由难变易、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是免疫学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不断探求,不断改革的宗旨。如何适应当代免疫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关键。笔者将免疫学教学改革设想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备课、授课及实践。
一、备课方式改革――集体备课,合理制定授课计划
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集思广益,通过研讨促教学,最终形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久已通行,对全国中小学教师而言已经是教学活动的常规。而大学中集体备课活动经验较少。免疫学是一门与其他生物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深奥抽象,通过免疫学教学实践“教”与“学”皆不易便是教师和学生最深的体会。由于教学课时少,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给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学带来不小的困扰。通过集体备课,正确分析教材,针对各部分特点制定授课计划,便于集思广益解决教师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使教师向备课的“互补创新型”转换,形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能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二、授课方式改革
现代教育理念是把发掘人的潜力,开发人的聪明才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就必须积极探索,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
1.“温故知新”,注重引导学生
针对免疫学理论抽象性强的特点,还要在每次讲新内容之前.采用回顾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温习上次授课内容,俗话说“温故知新”。在温故的同时,将当天要学习的内容串联起来,甚至是串联多个内容。如学习抗体时,要与抗原联系在一起;学习免疫分子时可以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联系起来。抓住重点内容,重点阐述,甚至是多次重复、重现所学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2.以人为本,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正常与疾病状态下免疫现象与机制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以影音、图片、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多媒体技术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通过声、光、电技术将医学免疫学中的大量的信息具体化,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如:
⑴图解法。通过一个图解启示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使其更加容易掌握。例如,我们在讲解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概念以及区别时,如果只是讲解内源性抗原由自身细胞合成,而外源性抗原则是外界物质入侵,就会显得有些抽象。这时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上的图1来讲解,这样就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⑵箭头示意法。很多免疫学术语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比较陌生,抽象深奥,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将难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转化成易于讲解和理解的内容,我们采用了箭头示意法来对其进行讲解。如,我们举例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我们就采用了如图2的箭头示意法。
在讲课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多次介绍本系统的框架,从整体去阐述部分,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这样,每一次上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路沿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同学反映容易理解、易于接受。
⑶临床思维法。免疫学理论知识繁多,如果不能与临床相联系,就会导致教师教之枯燥,学之乏味。为消除这种弊端,我们在进行免疫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础免疫联系临床免疫,密切结合临床讲解免疫学知识,这样就会更加凝聚学生的好奇感。例如,讲到淋巴细胞中的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m alignantlymphomas)原发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中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引起。根据病理学特点的不同,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HD又分为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耗竭型(此型预后最差)等4种类型。而NHL尚无统一的分型,多按形态学、免疫学标志和恶性程度相结合分为低、中、高恶性3组,每组又分若干型。临床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4期,一般说Ⅰ~Ⅱ期低度恶性者疗效和预后较好。本病在中国并不少见,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11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以NHL居多,HD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与日本相似。发热、盗汗、消瘦和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本病主要表现,确诊要靠淋巴结病理检查,胸片、B超和CT等检查可判明深部淋巴结肿大,有助于临床分期,诊断时有全身症状者为B,否则为A。一般治疗原则是:HD的Ⅰ、Ⅱ期和部分Ⅲ期A及NHL的Ⅰ、Ⅱ期病人以放射治疗为主,适当加联合化疗;HD的Ⅲ期B和Ⅳ期及NHL的Ⅲ、Ⅳ期病人应以联合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有条件者可做自体骨髓移植加强烈化疗,可望治愈。
总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某种教学方法,而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对象,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的内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3.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消化免疫学理论
生物学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立体网络。如果将任何一门学科孤立看待,学生在理解上就会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免疫学课同样如此,它的许多理论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才能充分理解,同样其他学科肯定也要用到免疫学知识。比如,在讲解MHC分子这一章时,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我们分析了症结所在,就是这一章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生物学及遗传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但学生大约是在一年前学的这两门课,对知识的记忆已比较模糊,上课时对一些概念反应不过来,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前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在讲解这一与基因密切相关的难点课程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一章与临床医学有密切的关系,而临床知识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器官移植是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医学话题,而MHC与器官移植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重点讲解MHC与器官移植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4.与时俱进,加强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
免疫学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各章节内容相互交叉和渗透较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前半部分主要是免疫学基础理论,它是后面临床免疫的根基。我们在教学中了解到学生爱好听临床方面的实例,在教学中讲述相对抽象的基础理论时可以举相关病。利用生活素材,掌握知识本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后面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5.科研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根据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要尝试着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或方法来解决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宰地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从属地位,这样的教学形式死板,学生思考空间狭窄,结合各章节内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现今流行的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合作互动中通过质疑、实验、讨论、想象,产生顿悟,进而有所发现。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进行探素,主要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自己得到未知的结果,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6.对应素质教学目标,丰富考核及评价标准
考核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有序教学的有力“杠杆”。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利用考试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考核,进而弥补单一考试评价的缺陷。我们免疫学考核方案为:平时成绩(20%),期未成绩(70%),实验成绩(10%)。这样的比例在过去看来足比较合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存在局限性.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相应的考核分数比例应提高至少占到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等比例至少为20%,期未成绩为30%。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手动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在学校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适应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深人研究,争取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三、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可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实验内容的整体安排,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认识,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必须先从实验入手。为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不断努力。比如: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思想与策略根据医学免疫学学科特点,对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不同成分参与免疫应答的复杂过程,采用合作性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最后以“话剧”表演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团队精神,使其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选择由教室商议选择一个有意义的合作主题,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就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和了解的资料,如相关教材、期刊、网站等。其次,教师来确定学术目标和合作目标。通过分组方式,组员角色的分配,给学生提供课后交流的主题和机会,让学生承担起个人责任并相互依赖,不至于使很多学生在课后觉得孤单,无所事事,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目标。再次,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师介入与监督下,随时给予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这其实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体现。最后,进行信息反馈。以话剧方式分组汇报学习成果,并可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然后由评委点评并做自我总结。
综上所述,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上的多交叉、深度上的多层次、发展上的高速度成为沟通生物学和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学科。当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和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生、发展等诸多环节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进,希望能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免疫学教学方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良中,马爱新.免疫学教学法初探[J].工作初探,2008,5(20):140-143.
[2]靳静.医学免疫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3):655-656.
[3]宋春霞.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原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55-58.
[4]刘雪兰等.抓住动物免疫学知识特点,探讨其教学模式[J].畜牧与饲养科学,2009,30(3):102-103.
[5]余慧倩.多样化培养目标下的教育考核方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28):44-45.
[6]黄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0(5):340-342.
[7]孙凤娥,于春涛.初探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6):335.
[8]杨惠军,张冉.合作性学习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09(1):107-108.
[9]李玉红.合作学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6-118.
但是,我们认为以上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虽然提问和启发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限于课堂上知识资源和时间有限,加上学生自身免疫学知识匮乏,学生很难对提出的问题和启发有深刻的回答。教学互动模式能使学生在上课前积极准备备课笔记,提前备好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可成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讲课时,其他组学生由于缺乏课前学习,难于引起思维上的共鸣,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有限。虽然教师们注意到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关注教学中的问题与生活中平常事之间的联系,但没有推动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和联系,是老师将这种有机联系带入课堂,因此对提高食品免疫学的教学质量有限。“三环教学法”是从教师出发,以讲清概念为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限。以上方法针对免疫学中概念众多,联系复杂、内容晦涩难懂等问题,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想方设法使教学内容简明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探究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探究式教学的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首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知识的形成与意义的建构都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自主选择的认知操作独立完成。这种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自我探索过程内在的求知快乐。经过“探究”的知识更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学习能够促进“有效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学,它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进程:态度情感—技能—知识—价值观,即以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为开端,在探究活动中形成技能,以课堂讨论为知识建构和生成的工厂,促使学生个人知识的形成和价值观的重塑。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由最初面对问题时的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期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思考过程,当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将大大缩短思维进程,做出敏捷而有效的反应。因此,探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使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变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三大教学法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信息技术”甚至“生产实习”等课程中得到应用。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
目前在食品免疫学课程方面还没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报道,因此在食品免疫学课程中有必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研究应包括三个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包括问题设计、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四个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问题设计为重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探究方法、收集信息资料、设计探究方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探究结果等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以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定性评价为主,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认知水平的定量评价为辅。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从学生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促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连续的反馈,以便做出适当的学习活动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改,需要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学习方法成功的关键。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是保障探究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探究性选题很肤浅,缺乏新意,则探究式教学就只剩下形式,学生也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这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而又有一定难度和新意的选题,使选题发生的情景和现实问题类似,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才能激发出联想思维和学习兴趣,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知识,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