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肺部护理诊断范文

肺部护理诊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肺部护理诊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肺部护理诊断

第1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2009年1~10月,我们对我院52例脑卒中患者,对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6例,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龄50~81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67例,出血性脑卒中39例,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在72小时以内,发病2天内死亡者未列入,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受损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医院内肺部感染:首先排除既往有咳嗽病史发病前肺部感染者,凡属脑卒中急性期出现下述项目中3 项以上者即可确立诊断: 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②双肺闻及干湿性音,呼吸音减弱和/ 或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③体温升高≥37。5 ℃,伴有白细胞计数≥10 ×109/L;④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1.3方法

2组患者均在配合脑卒中内科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经常改变促进咳痰。防止误吸。超声雾化吸入和气管切开护理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同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收集资料:患者入院时建立一份信息卡,包括年龄、吸烟、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抗生素耐药性、基础疾病、意识障碍等信息。②制定措施: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信息卡,通过经验及专业知识,制定出预案进行护理干预,与各班护士、家属共同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比较(例)

3护理干预

3.1呼吸道干预

病情允许将头部适当抬高,头部偏向一侧或采取侧卧位,及时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神志清者应鼓励其主动咳嗽[1],意识不清、咳嗽无力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及呼吸情况,经常更换,避免痰液淤积于肺底及背部[2]必要时予以吸痰,吸痰时选择适宜的 吸痰管,压力均匀。深度适宜。动作轻柔迅速,尽量减少呼吸道损伤[3]。

3.2饮食干预

脑卒中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资料4表明,脑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33%,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而危机生命,因此对于吞咽困难的 患者,加强鼓腮、嗑牙训练[4],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困难的预后。吞咽困难及不能进食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鼻饲,喂食前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少量多餐,进食后30分钟内避免改变。不能进食者每天口腔护理2次。

3.3心理干预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病情、病程及预后,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配合治疗及护理。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3.4环境干预

严格各项无菌操作,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感染,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时消毒通风,严格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制度,输氧管专人专用每日更换。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及医务人员避免接触。

4讨论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常常影响病情及预后。针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罗燕芬.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排痰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3.

[2] 王保平、何玉萍.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病感染108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2.1(2):83.

第2篇

【关键词】老年;感染;观察;护理;剖析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92-01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可以占到老年感染性疾病的57%[1]。据统计国内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致死率可达41.8%~49.6%。国外老年人肺部感染病死率约为30%,而年轻人肺部感染致死率约为7%[2]。对于80岁以上老人而言,肺部感染是其首要致死原因。老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脓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诊断肺部感染并不困难,然而老年肺部感染常常表现不典型,严重感染时只有低热,甚至不发热,出现高热者很少见。要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往往容易延误诊断、治疗。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观察,老年患者咳痰乏力和反应迟钝,使痰液不易咳出,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我们对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护理干预,避免错诊漏诊,收集了2009年~2011年来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及护理剖析,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采集2009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人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年龄60~92岁。其中80岁以上患者37例,平均76岁。临床症状咳嗽咯痰患者86例占87.8%,胸闷气促患者56例占57.1%,发热患者45例占45.9%,意识障碍、嗜睡、淡漠患者12例占12.2%。

1.2治疗方式:对老年肺部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除抗生素外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进行静脉内滴注,消瘦免疫功能较差者鼻饲滴注肠道营养液;对于激发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联合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

1.3疗效:其中51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主要症状及病状体征消失;29例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主要症状及病状体征有明显改善;16例无效,患者主要症状及病状体征较治疗前无变化或有所恶化。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肺感染患者,由于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为尽可能避免或减轻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维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清除积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首先采取最有利于呼吸通畅的。鼓励患者用力咳嗽排痰,对咳嗽无力者,帮助定时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除[3]。若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辅以超声雾化吸入或静脉推注化痰消炎药物,以利排痰,保持室内空气通畅或定时空气消毒避免二次感染。对于急、重症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可根据情况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吸痰工作。

2.1.2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老年肺部感染病人容易发生多系统并发症,导致病情的加重、恶化。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有无咳嗽、咳痰,能否有效排痰,同时还要注意脉搏、血压、心率、心律、摄入量、尿量、痰量及其颜色,大便性状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系统的观察及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4]。

2.1.3合理用氧:

合理用氧对老年患者是肺部感染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好吸氧量与吸氧时间。对于一般轻症患者来说,低流量给氧即可以满足需求;对于呼吸衰竭严重、血氧分压降低严重的患者,则需要给予短期高流量给氧,但必须避免长时段高流量给氧,否则患者易出现氧中毒,进而抑制呼吸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吸氧治疗过程应经常检查动脉血气,并对供氧量实时调整。

2.2用药护理

2.2.1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护理,首先注意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做好过敏试验,用药过程注意观察有无皮疹、胸闷、心悸及其他变化情况出现,第一时间向医生反馈,以便做出及时有效地处理。再者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应特别注意经常会发生的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还要注意观察抗生素可能造成的脏器病变和功能减退。

2.2.2指导老年患者按医嘱坚持服药,并注意心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若精神、食欲欠佳,有感冒征兆时要及时服药。同时注意观察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观察抗生素疗效及副作用,注意肝肾功能变化。

2.3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脏器功能减退[5],心理上必然产生郁闷、烦躁、沮丧、无望的情绪,再加上医院环境较为封闭,环境与接触人群均为陌生环境,无疑加重了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态度上要体现出真挚的关怀与尊重,使老年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满足,产生乐观、自信的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结果

通过几年来采集96例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治疗结果剖析,其中51例患者得以痊愈,占53.1%;好转患者29例,占30.2%;死亡患者16例,占16.7%。患者死亡原因:2例由于多功能脏器突然衰竭(1.3%),3例呼吸衰竭导致(1.9%),4例心衰导致(2.5%),其他为免疫极度衰竭治疗无效。

对老年患者有肺部感染者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评估,即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病情的进展及恶化。

参考文献

[1]殷凯生.冯渊.老年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3):133-135.

[2]刘晓联,靳晓玉,刘燕玲等.预防老年吸人性肺炎的护理与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0―141.

[3]李玉琢,梁英等.振动排痰机促进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护理[J].河北医药,2009,32(17):2459

第3篇

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 呼吸内科共收治艾滋病40例,80%的患者肺部表现是毛玻璃样病变和III型肺结核改变(含肺部块影和胸腔积液),其他表现有肺部炎症和COPD。主要伴随症状有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及消化道症状、神经症状和感染等症状。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的病房内HIV/AIDS的主要危险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必须杜绝病房内的血液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与普通病人分开护理。必须从多方面加强临床护理,包括及时做好疑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在内的各种肺部机会感染的医疗护理及其各种伴随症状的临床护理,指导艾滋病患者配合接受肺部感染、纠正缺氧及抗病毒治疗以提高临床对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目前,我国总体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状态,但特定人群和部分地区呈高流行趋势, 2007年以来,四川、广西病例报告数增加速度较快,部分地区的全人群艾滋病发生率超过1%,达到甚至超过了艾滋病高流行的标准[1]。四川累计已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万多例,艾滋病疫情逐步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2009年我国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40%是医疗机构在接诊时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因各种不同疾病或病症到综合性医院就医的情况已不可避免。我院从2006年至2009年12月期间先后收治HIV/艾滋病患者133例,其中呼吸内科40例。前2年我们曾报道过综合性医院对艾滋病的护理管理体会及艾滋病的肺部表现[3,4],现将我科对收治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和护理要点讨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病人: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底收治的HIV/艾滋病患者133例,其中诊断艾滋病105例,均系因症就医入住我院临床各科,经临床各科医师根据病史、体征及各种检查确定各专科疾病;疑诊艾滋病的诊断均系临床各科采血首先经由本院输血科作输血前快速法检查及酶联免疫法筛选检出的HIV抗体(+)者,对我院初筛HIV阳性的病例然后再次采血送市级和省CDC作HIV(+)确诊试验,均确诊为HIV-I型病毒,其艾滋病的临床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5],其中有呼吸道症状及/或经胸部X线或CT检查有肺部病变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者40例,男29例,女11例,男、女比为2.64∶1,年龄范围21-65岁,平均年龄40.83岁。

2 临床资料分析

2.1 40例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疾病表现见表1。

由表1可见,80%的患者肺部表现是毛玻璃样病变和III型肺结核改变(含肺部块影和胸腔积液)。其他表现有肺部炎症和COPD。

2.2 40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见表2。

由表2可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最常见。

2.3 40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伴随症状见表3。

表3 40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的主要伴随症状

由表3可见,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

3 讨论

根据我们过去4年对综合性医院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的临床观察中,呼吸内科收治艾滋病患者40例,占全院病例的30.08%,是全院各临床科室中收治艾滋病病例最多的科室;也是综合性医院防治艾滋病的重点科室;同时,我们也发现综合性医院肺疾病作为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的患者合计占全部病例的四分之三(75.24%)。因此,对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疾病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

HIV入侵人体,主要是使人体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损,肺部是一个开放的器官,易受各种外源性病菌的侵袭而发生肺部和呼吸道感染。为积极防治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必须从多方面加强临床护理。

3.1由于艾滋病是我国二类传染病,必须严格加强防控。但是,在临床上,由于发热、咳嗽、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被怀疑HIV感染的患者,而又未被CDC确诊实验室确诊前,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必须将此类患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如居留在单间隔离病房或进行床头隔离。从艾滋病的危险传播途径出发,在综合性医院的病房内最主要的危险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为避免病房内的血液交叉感染的发生,凡是拟诊艾滋病的患者其输液穿刺操作除了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外,还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进行,不得混同。

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十分低下,容易受环境其他病菌的影响而并发感染,特别是须避免与结核病人接触,注意病房通风与交叉感染。对于床头设施的消毒,可用75%的酒精擦拭,因为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弱,对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因此,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和灭活方法均适用于HIV。除此之外,75%的酒精也可灭活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HIV对热很敏感,对低温耐受性强于高温。56℃处理30分钟可使HIV在体外对人的T淋巴细胞失去感染性,但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的HIV;100℃20分钟可将HIV完全灭活。

3.2及时做好疑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不容忽视。由于到综合性医院就医的患者,一般无感染HIV的思想准备,有的甚至在初筛结果出来后,仍否认被感染,而且认为患艾滋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病人会产生恐惧、忧虑等心情,积极地开导,提高患者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府的“四免一关怀”的认知,关心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和生活防护,及时让患者配偶采血筛查感染情况,必要时提供艾滋病防护的医疗咨询,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以提高其依从性和对诊疗的配合,有利于对艾滋病的人群防治。

3.3艾滋病患者的肺部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有肺孢子虫感染、肺结核和肺部细菌性感染。肺孢子虫感染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常有中度以上缺氧表现,也是患者到呼吸内科就医的主要原因。及时帮助患者改善缺氧症状是患者的第一需求,因此,及时的完成血气分析和给氧十分重要,一般的血气改变是I型呼吸衰竭,中度以上低氧血症,需中等浓度给氧。肺孢子虫感染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从痰标本中找到肺孢子虫包囊,但临床上能开展此检查医院并不普遍,需要做肺泡灌洗或作雾化吸入髙渗盐水诱导气道内的深部痰液检查,需要护理人员仔细指导和取得患者的配合。目前临床上多依据胸部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诊断性治疗,在患者做影像学检查时,可提供氧气袋帮助。肺孢子虫感染的常见X线胸片或胸部CT表现为肺部毛玻璃样改变。当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改变呈毛玻璃样改变、临床有活动后气促或呼吸困难,加上临床有低氧血症者即可拟诊为肺孢子虫感染。对于这类患者应指导患者口服复方甲基异恶唑,每日4次,每次1.0克,连续半月,并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减少复方甲基异恶唑在泌尿道的磺胺结晶,少数有肝功能受损,由于口服剂量较大,时间较长,专科护理十分重要;及时地治疗肺孢子虫感染可以纠正呼吸衰竭,使病情得以临床痊愈,否则会增加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会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6]。艾滋病患者是否合并肺结核主要依靠胸部影像学改变和痰菌检查;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下降,PPD皮肤试验多不能反应病情,因此,对艾滋病患者的胸片提示有肺结核的影像改变者,应指导患者接受正规抗痨治疗。一旦艾滋病确诊实验结果证实HIV阳性,也应积极引导患者完成抗病毒治疗。由于抗痨治疗和高效抗病毒治疗疗程均较长,且对肝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指导患者保肝治疗,定时观察血象、了解高效抗病毒治疗对骨髓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的肺部感染者还应积极进行痰培养,积极应对艾滋病患者的肺部细菌感染,常见的格兰阴性杆菌感染较常见,及时地抗生素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

由表3可见,艾滋病患者的其他较常见的机会感染还有口腔霉菌感染和其他消化道真菌感染,如腹泻等,及时地采集口腔霉菌标本或留取大便作细菌及霉菌培养,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和抗真菌治疗及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可有效地防止消化道真菌感染。对于其他部位的机会感染,如神经系统症状和妇科疾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可积极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健康报讯:国务院防艾委赴川桂宣讲艾滋病防治政策.健康报,2010年6月28日1版.

[2]刘春梅.四川艾滋病感染者3万余例 疫情向一般人扩散.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2009年11月30日.

[3]王平飞,王廷杰,周兴荣,等.综合性医院艾滋病患者肺部病变26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2):205.

[4]周兴荣.综合性医院对艾滋病人的护理管理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4:27-29.

第4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神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49-02

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而神经外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留置各种管道多等特点,是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手术使机体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引起病理改变,呼吸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下降,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1],术后感染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高度重视患者的综合护理,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已成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3月~2010年12月80例手术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匹配未采取强化综合护理前8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33~79岁,平均56.8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脑肿瘤3例,脑血管疾病6例。观察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30~78岁,平均55.9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肿瘤4例,脑血管疾病7例。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基础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除具有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外,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炎性改变。诊断符合1997年9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确定诊断。

1.3 治愈标准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 d;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音;X线胸片正常,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正常[2]。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护理措施

3.1对照组护理方法

采用神经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未规范实施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等工作。

3.2 观察组护理方法

3.2.1 术后病情观察保持室内安静,湿度在50%~60%之间。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24 h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吸氧,重视胸部听诊和胸部X线检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呼吸频率、节律有无改变,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咳痰的能力及效果。当患者出现发热、咳痰、痰液黏稠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按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3.2.2 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患者,每次放入内导管前用3%双氧水及0.9%灭菌生理盐水洗净,导管周围和切口周围用复合碘消毒,每日更换敷料,套管外口覆盖生理盐水双层湿纱布。给予充分呼吸道湿化,防止管内干痂阻塞呼吸道,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呼吸机湿化器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呼吸机管路不宜频繁更换,一周更换1~2 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内[3],每天评估,尽早撤机。

3.2.3 重视口腔护理0.01 ml口咽分泌物中有1×106~1×108个细菌,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口腔内细菌下移到呼吸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按操作程序做好口腔护理[4]。一般患者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含漱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对有口腔炎的患者用1.5%过氧化氢溶液或2%~4%硼酸溶液含漱,并用棉球蘸含漱液擦拭牙齿、舌及口腔黏膜,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肺部感染。

3.2.4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45°,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增加更换的次数,定时翻身拍背,用手掌拍打患者背部,通过振动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以利痰排除,一般每2小时1次;如痰液粘稠不能自主排痰时给予辅助吸痰,吸痰时由浅而深,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动作做到轻、准、稳、快,吸引时负压成人控制在20~40 kPa,避免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损伤[5-6]。吸痰时应保持吸痰管远端的无菌,使用后及时更换。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应卫生洗手或手消毒。

3.2.5 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 ml加入糜蛋白酶一支,庆大霉素8万U、盐酸氨溴索30 mg,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吸20 min,也可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吸入前说明雾化吸入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怎样配合,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流量。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引起肺部感染的各种因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救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团序,倪淑芬.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4-1075.

[2]Shiba H, Ishii Y, Ishida Y, et al.Assessment of blood-products use as predictor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9,16(1):69-74.

[3]陆海燕,刘薇群.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J].上海护理,2010,10(5):81-82.

[4]张莉红.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2010,48(29):69-70.

[5]段程琴,鲜继淑,李翠红,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29-30.

[6]董春.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45-1746.

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82-02

糖尿病并发率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世界性公共问题[1],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功能低下,易并发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2]。认识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积极治疗,尽早、尽快地控制病情,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延长其生存期。现将本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53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均为因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57~81岁,糖尿病病程1~23年。

1.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的诊断标准,肺部感染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和痰菌检查确定。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以发热、乏力、纳差、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胸闷为主要症状,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

2.2 实验室检查

餐前血糖为(12.50±2.75) mmol/L,餐后血糖为(17.50±4.5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43±2.85)%,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血常规以白细胞及中性细胞增高明显。

2.3 治疗与转归

①控制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粒细胞功能下降,当血糖恢复正常时,其吞噬作用逐渐恢复[3],对肺部感染较重者,首选胰岛素治疗,在短时间内快速控制血糖使粒细胞功能恢复,以减少高血糖引起的易感因素,注意防止药物性低血糖的发生。②控制感染。尽早选用敏感抗生素,是积极控制感染的关键之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可经验性选择抗G-杆菌为主的药物,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再选择敏感抗菌素。给予祛痰、吸氧、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③支持疗法。加强营养支持,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必要时静脉滴注营养液,纠正负氮平衡,改善细胞代谢,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有利于肺部感染的尽快控制。④加强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长期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状态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疗程10~23 d,除3例患者因年龄较大、多器官衰竭死亡外,余均治愈。

3 讨论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为尽可能避免或减轻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清除积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环节:①应采取最有利于呼吸道通畅的。对痰多的患者,最好取半卧位或坐卧位,同时将手空心握拳,由下至上,由两侧至中间适度拍打,使痰液松动并向气管移动,通过有效咳嗽,将肺部的痰液咳出。②若患者的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辅以超声雾化吸入化痰抗感染药物,通过调节雾量,使药物随着深而慢的呼吸,达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以利排出。③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为60%,空气新鲜,流通。④保证足够的饮水量,当不足1 500 ml时可给予静脉补液,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黏膜湿润,利于排痰。⑤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正确采取痰培养的标本。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血糖变化,如有嗜睡、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体温不升或过高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有效地救治,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痰量,检查血糖、血气及电解质,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3 用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①对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降糖药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要告知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和防范方法,如出现饥饿、头昏、四肢无力、全身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时,可给予口服糖水,必要时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同时,在发降糖药时要询问患者的进食情况,如食欲差、进食量少,则要减少药物用量。②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时,应经常观察患者变态反应的有关征象,速发型变态反应一般较易发现,而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较隐蔽,故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疹、胸闷、心悸及其他变化情况。长期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光谱抗生素时,常会发生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应经常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有无伪膜出现,若出现腹泻,需检查其大便内有无白色片状物,并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处理。

3.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本身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并发肺部感染出现的高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易产生消极、悲观、绝望等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护士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不满和不安,谅解其情绪产生的原因,安慰、关心、爱护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精神压力,使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3.5 健康教育

生活要有规律,严格执行饮食计划,戒烟、限酒,讲究个人卫生。避免受凉,过度劳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要让患者理解人的精神活动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当精神长期紧张或突然过度紧张,盲目乐观或悲观失望,均可影响身体器官的功能。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4]。

总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虽十分常见,但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降低,同时,血糖升高可以影响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导致感染或使原有慢性炎症播散、加重,肺部炎症诱发或加重,增加了控制糖尿病的难度[5]。故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在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根据病原学检测选用抗生素,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正确治疗及积极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09-310.

[2]吴海霞.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182例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12):32-33.

[3]缪文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治[J].临床荟萃,1992,7(4):145.

[4]霍秀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0-121.

第6篇

【关键词】昏迷;肺部感染,护理

Related Factor Analysis and Nursing Care of Coma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ANG Li,ping.

Shandong Aluminum Lndustry company Hospital,Zibo,Shandong Province 25506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coma patients the related factors cause lung infection, for clinical nursing provides the basis. Methods long,term coma in 95 patients with lung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nerve medicine from 2009 June to 2011 June in the hospital. Results Coma patient lung infection was a common cause of aspiration, catheter time was long, row phlegm, flawed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etc.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reasons, take different nursing strategy, strengthen management,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Key words】Coma; Lung infection; nursing care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的65例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来自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均经相关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56岁;重度颅脑损伤18例,高血压脑出血31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10例;颅内肿瘤6例;其中气管切开患者25例;肺部感染发生在入院后10 d~1月内,住院时间2~152 d;经治疗和诊断15例治愈,41例好转,9例死亡;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细菌学检查,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38.0℃,血WBC>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x线胸片呈片状阴影,气道分泌物培养阳性病原菌[1]。

1.2 方法

通过查阅患者住院期间的住院病历,包括实验室辅助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和医院感染登记表等,回顾性分析昏迷患者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 护理

回顾性分析65例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诊治情况,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误吸。②排痰不畅。③医源性操作。④置管时间过长。⑤营养支持不到位。⑥抗生素滥用等。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1 预防误吸

昏迷患者,常伴有吞咽,容易将 鼻饲饮食食物反流误吸到气管,昏迷患者常高颅压,常出现呕吐,增大了误吸的几率[2], 鼻饲时,头部抬高30°~45°。当胃内容物多或腹部听诊闻不到肠鸣音时应停止鼻饲,防止误吸,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由于口腔内的分泌物很容易流迸气管引起起感染,因此还要做好口腔护理,一般2次/d。

2.2 呼吸道管理

昏迷患者应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用手叩击前胸及后背;取半卧位及侧卧位,使膈肌下降,利于气体交换,拍背的要领是:五指并拢,拇指靠于示指的第一及第二关节之间,手心向内凹陷,放松手腕、肘及肩部肌肉,有节奏的自下而上、自周围向中心叩击[3]。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道的湿化功能丧失以及吸氧等原因,分泌物容易干结,充分湿化气道,可以使痰液稀释,并能使坏死组织脱落,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采取的方法有,超声雾化吸入,一般间隔4~6 h一次,每次20 min,常用生理盐水20 ml+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氨溴索20 mg)+庆大霉素8万U。对于气管切开者,可每间隔15 min自气管套管处滴入滴液2~3滴,滴液一般为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最少滴入250 ml;或者上述溶液用静脉输液的方法及静脉输液泵持续24 h滴入。

2.3 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如有吸氧,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无菌蒸馏水以及每周更换两次吸氧管。吸痰贮液瓶也在每日更换放入含氯消毒剂,吸痰连接管每周更换2次,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该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常用的各种管道留置时间过长,也容易诱发感染,如中心静脉置管、尿管、胃管及气管套管等,如果病情稳定,应及时拔除。

2.4 加强营养支持

对于患者早期不能进食者,按照生理需要,进行养外静脉营养,如果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以后,应早期留置鼻饲管,要全面的营养,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4]。

2.5 合理应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容易诱发菌群失调,根据痰液培养指导用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停就停,不能无指征乱用,尽量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总结,我们探讨了昏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了分析,对于昏迷患者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重视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尽量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核心和重心。

参 考 文 献

[1] 陈颖.48例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152,153.

第7篇

关键词:风湿免疫疾病;肺;并发症;预防治疗;护理干预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中,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比较常见,其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1]。若不采取积极的治疗,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会导致肺部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积极治疗意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分析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的作用与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8年8月~2013年8月的87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为对象,男38例,女49例,年龄26~75岁,平均 (43.17±6.78)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明确诊断,87例患者有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1例,干燥综合征46例,并且入院时患者无明显的肺部疾病症状。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 (42.29±8.62)岁,其中男19例,女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2例,干燥综合征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73岁,平均 (44.18±6.91)岁,男19例,女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9例,干燥综合征患者2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行针对性肺部并发症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

2.1病房管理 很大程度上,患者肺部并发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而致,因此加起病房管理十分重要。首先保持病房基本清洁卫生,控制病房室内温度与湿度。其次要定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要求患者注意个人生理卫生,定期换衣服及床单。

2.2超声雾化吸入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和肺部化痰等药物进行超声雾化治疗,使用超声雾化治疗可以使药物充分缓慢的接触肺泡,更好的进行抗炎、抗菌治疗,肺部化痰治疗可以稀释痰液作用[2]。

2.3口腔护理 合理的口腔护理能使常寄菌减少到最低限度, 提高黏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特别是意识障碍的患者的口腔护理是预防、控制感染的基础操作之一[3]。

2.4咳痰护理 在进行叩击或者震动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状况以及呼吸情况,并嘱咐患者要进行深呼吸, 必要时故意咳嗽,将咽喉里的痰咳出。所谓叩击法,是指用杯形手掌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叩击,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反复叩击。所谓震动法,是指利用手力在患者的胸背部作来回滚动、按摩或者震颤,叩击与震动的时间一般各控制在5min之内,具体时间视患者病情而定[4]。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47例患者接受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2例,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肺部并发症共计8例,发生率为20.0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

3 讨论

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是多系统的损伤,其中肺部损伤尤为严重,加之患者入院治疗时存在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几率相当大。其中肺部损伤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肺泡上皮和下皮损伤,肺泡以及周围组织的自身免疫能力明显下降,出现肺纤维化,导致肺泡残气量显著增多,出现末梢阻力的增大以及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障碍。

因此,对风湿免疫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程度。在本组观察分析中,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进行病房管理,超声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咳痰护理及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4.26%,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0.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24

综上,对风湿免疫患者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群慧,倪丽.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74-4875.

[2]张波.免疫力功能低下患者肺部并发症的诊断思路[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10):723-725.

第8篇

【关键词】 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4-02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昏迷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约50%以上的脑卒中昏迷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肺部感染不仅加重病人的病情,还可诱发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加强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昏迷病人94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过CT或MRI扫描。脑出血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在33-82岁之间。大面积脑梗死58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在42-85岁之间。脑出血组有8个病人发生肺部感染,脑梗死组有17个病人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约为26%。病人临床表现为体温增高,大于38.5℃,痰液多、粘稠,肺部听诊有干、湿性音或呼吸音低,X线胸片或肺部CT显示有炎性病变,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痰培养可找到致病菌。根据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出现上述三项症状以上即可诊断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

2 护理方法

2.1 评估病情 护士详细评估病人病情及潜在的风险,针对性找出该病人可能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原因,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1.1 病人意识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极易导致病人误吸入呼吸道,而误吸是脑卒中病人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2]另外病人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肺泡及气管的分泌物、误吸的液体不能及时排出,滞留于呼吸道和肺泡内,引起肺部感染。

2.1.2 脑卒中昏迷病人脑水肿严重,需要应用大量脱水降颅压药物,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

2.1.3 营养、水分供给不足,脑卒中昏迷病人鼻饲饮食,营养成分和饮食量易出现供给不足,加上脑卒中病人本身易出现消化功能减弱、胃贮留、应激性溃疡等,影响机体对营养和水分的摄入,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1.4 急性脑卒中病人还可并发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于病人意识障碍,大量的分泌物留滞在呼吸道内,易出现肺部感染。

2.1.5 大量的侵入行操作如吸痰、留置胃管、雾化吸入等,也会把细菌带入病人体内,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2.1.6 昏迷病人鼻饲饮食,不经口腔进食、饮水,再加上咽喉部分泌物滞留,细菌易大量繁殖,病人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2.1.7 昏迷病人留置鼻饲管时选择的鼻饲管管径粗细对发生误吸的几率有一定的相关性[3],管径越粗越容易引起食物反流,导致病人误吸,发生肺部感染。胃管插入的长度不足、鼻饲时速度过快、鼻饲时病人头部位置低,也会引起鼻饲液反流,导致肺部感染。

2.2 护理措施

2.2.1 卧位护理 协助病人平卧或侧卧位,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肢体良肢位摆放,每两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护士五只并拢,掌指关节弯曲120℃,利用腕关节的力量,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叩击背部[4],每侧背部叩击不少于200次,拍背时可将床头略放低,以利于痰液引流。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人病情给予适当的,预防舌后坠,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道。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尤其在翻身叩背前,预防翻身时病人误吸。叩背后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吸痰,一方面清除呼吸道引流出的痰液,另一方面也可刺激病人咳嗽,协助病人将呼吸道深部滞留的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2.3 防止误吸,及时清除口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脑卒中昏迷病人高颅压,常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清除口咽部呕吐物。鼻饲时应根据病人病情抬高床头30°-50°,鼻饲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l,鼻饲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翻动病人,除非必要时尽量不做吸痰,以免刺激病人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选择鼻饲管时注意,在能满足鼻饲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细的胃管。置入长度为发际到剑突再延长15cm,固定要牢固,有明显的标志。每次鼻饲前要认真检查胃管置入的长度。推注鼻饲液时速度宜慢,200ml应保持10分钟以上。

2.2.4 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给 请营养师根据病人的体重、病情及脑卒中营养管理的建议等,对卒中后处于营养风险的患者,详细计算营养的供给量,制订个体化食谱,保证病人营养供给。脱水现象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在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从消化道内按24小时2400毫升的补水量补充足够的水分。

2.2.5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3次,根据病情采用生理盐水、3%双氧水、4%碳酸氢钠棉球等仔细擦洗口腔,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繁殖,预防肺部感染。

2.2.6 护士在为病人做各项护理、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手卫生制度,避免各种医源性感染,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2.7 保持病人大便通畅,病人便秘时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吸收差、恶心、呕吐、呃逆、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等,胃内张力高,极易反流,导致病人误吸。以手掌从肚脐始,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每日上下午为病人按摩腹部一次,促进肠蠕动。鼻饲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动力药。效果仍不好时遵医嘱给与灌肠,预防因便秘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病人误吸。

2.2.8 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每日至少两次通风换气,减少探视、陪护。通风时避免病人受凉。每日用500g/L的8-4液消毒床头柜及床头、床尾、床栏,避免交叉感染。

2.2.9 严格遵医嘱按时、准确的应用抗菌素,现用现配,保证药物能发挥最好的疗效。

3 讨 论

脑卒中病人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而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针对性采取及时清除口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病人营养,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减少误吸机会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降低了脑卒中昏迷病人肺部感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于永发,等.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09.

[2] 吴红,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

第9篇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预防;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2-0113-02

doi:10.14033/ki.cfmr.2015.12.056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多为颅脑损伤,部分患者需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辅助呼吸 [1]。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死亡的原因之一 [2]。需要给予护理干预,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3]。本文对65例患者实施了集束化护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神经系统疾病且均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30例,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26~68岁,平均(47.2±19.7)岁。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颅内肿瘤患者14例。将上述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别、气管切开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Ⅱ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传统人工气道管理,具体护理措施:氨溴索+生理盐水间断气管内给药,每2小时一次,每日给予2次口腔护理,并按时吸痰。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之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人工气道管理。(1)护理人员培训:对肺部感染相关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强化培训,结合文献[4-5]及相关总结评价作为循证医学依据,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使全体护理人员均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流程。(2)患者管理:气管切开后24~48 h内平卧,无禁忌证者,在机械通气时将床头抬高30°~45°,每2~3小时给予翻身拍背一次,为患者翻身采用轴线翻身,并保持器官套管位于正中,防止气道损伤。(3)口腔护理:呕吐患者,及时清理口腔内滞留物,取侧卧或半侧卧位,防止误吸,采用氯己定进行口腔冲洗。清醒患者可用棉棒擦拭口腔,昏迷患者则采用负压吸引式牙刷进行刷牙。每3~4小时给予一次(3~5 min/次)拍背,促进排痰。(4)气道湿化及吸痰: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且痰液较为稀薄患者,采用人工鼻或湿热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肺部有阳性体征且痰液较为黏稠患者,则采用MR850湿化系统进行气道湿化,减少痰痂形成及肺不张,掌握吸痰指征,按需吸痰。(5)气囊护理:气囊压力检测每4小时一次,将气囊内压力维持在20~25 cm H2O,气囊上方分泌物尽可能清理干净。(6)呼吸管路管理:呼吸机管路做到一人一管,并于进气端与出气端连接一次性细菌过滤器以减轻对周围空气污染,将积水罐置于最低位置,避免冷凝水的导流,维持呼吸管路的通畅及密闭。(7)病房环境管理:病房内定时通风,室温维持在20 ℃~22 ℃,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8)营养支持:早期给予肠内营养,间歇性使用喂养泵。密切关注胃潴留情况,避免误吸。(9)宣教指导:所有患者均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6],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及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并争取良好合作。

1.3 肺部感染诊断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诊断[7]。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3%(8/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1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近年来重症监护专业内的一个新名词,是循证实践指南在临床护理中的一种有效措施,该护理方法将目前已被临床证实的一系列有效护理措施集中实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更好的护理[8]。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维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生命的有效呼吸支持措施,但人工气道的管理情况将直接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造成影响。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多相对较重,且昏迷患者较多,机体抵抗力相对更差,各种侵入性操作较为频繁,同时由于病室相对较为封闭,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可能性较大。

本研究通过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使得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同时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但在该护理方法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包括气道的湿化、空气的温化、气囊的管理、气囊以上声门以下的分泌物的引流;其次所有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防止交叉感染及医源性感染;再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机管路,尤其将集水瓶置于最低位置,同时及时放空集水瓶;最后应注意患者的管理,床头高45°对于该类患者极其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卿,张涛,连烨,等.机械辅助呼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65-66.

[2]林小锋.开颅手术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9-61.

[3]李会玲,宋晔,李敏玲,等.集束化护理管理在急救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30):3876-3878.

[4]叶世武.脑卒中患者GCS昏迷评分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9):38-40.

[5]刘凤鸣,谢逢春,易文枫,等.血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对ICU危重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内科,2014,9(3):261-263.

[6]陈祥燕,陈祥莺.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生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9):128-1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第10篇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采取加强病室环境及空气消毒、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征象、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原发及基础疾病、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部感染的治愈。结论: 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护理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肺部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1],也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导致肺淤血,其将直接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全身缺氧,更易合并肺部感染[2]。因此,如何在临床上及早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 月~ 2011年12 月共收冶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7 例,其中男56 例,女21 例,年龄57 ~ 90 岁,平均77. 4 岁。脑卒中诊断按照1996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程度出现发热、咳嗽、咯多量白痰或脓痰、气短、呼吸困难、缺氧、发绀等症状。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 ①有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症状; ②两肺有干湿性啰音或其他不同程度的肺部体征; ③体温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超过正常; ④全胸片显示炎性改变; ⑤痰培养查到致病菌[3]。满足其中3 项即可确诊。

2.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室环境及空气消毒:①患者所居住的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20℃左右,湿度在65%左右。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及紫外线消毒,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月及时做好空气、物体表面、手的监测。②严格控制室内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接触患者及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前后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并向患者及探视者宣传洗手的重要性, 家属接触患者前后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2 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征象: 将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首先观察体温热型, 并做好记录, 要密切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发热特点, 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过后出现的发热,应首先考虑感染的可能。对伴有呼吸道症状者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相应的检查, 包括胸X 线片检查、血常规、血及痰的病原学检查等。当SaO2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是消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与呼吸道分泌物,抵御肺部感染的一种保护,因此应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吸气和咳嗽,有痰尽早排出。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可采取侧卧位, 头稍向后仰, 以防舌后坠, 也利于咽部口腔分泌物引流,有活动假牙应取下。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 以加大肺部通气量, 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必要时予以气管内吸痰, 可行插管或切开,及时清除气管内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长短适中的吸痰管,最好是选择多侧有孔或者前开口的刺激性较小的一次性硅胶吸痰管。吸痰过程中,吸痰管要求负压进入,插入至差气管导管末端大约1cm 时,关闭负压,再插入大约1cm 时,再放开负压,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痰稠者及气管切开者可应用糜蛋白酶,有效抗生素及0.9%氯化钠溶液,常规雾化吸入, 2~3次/d,气管切开患者每隔30~60 min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 ml,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预防感染。

2.4 营养支持: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加上病后长期卧床, 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极易引起营养不良,早期进食可满足机体组织营养的需要, 加速脑组织的重建,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适当静脉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白蛋白等营养物质, 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满足机体能量代谢需要, 有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 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对吞咽困难者应尽早鼻饲插管,输入食物前,应先抽出胃内残留液,如胃内残留液大于100ml,应适当延长饲喂的间隔时间,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食。要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适当调整鼻饲营养液的数量和温度,以及鼻饲的间隔时间,每次鼻饲量在200 ~ 300ml 左右,温度维持在40C0比较合适,鼻饲后给予半卧位30~60min,以利于胃排空。鼻饲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鼻饲,并及时进行吸引。

2.5 积极治疗原发及基础疾病: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根据病情的需要对脑梗死患者要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脑出血患者提倡早期血肿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出血及时进行脑室外引流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置换,可使患者意识得到改善和减少长期使用脱水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有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病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几率明显大于既往无糖尿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特别是急性脑卒中后应激状态下空腹血糖大于9 mmol/L,应静点胰岛素控制血糖。已明确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合理的运动、饮食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2.6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常表现为悲观和抑郁,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拒绝治疗。在护理活动中,要热情接待患者,善于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采取因人施护,通过解释、说理、暗示、移情、宣泄等调护方法,对患者循循善诱,关心体贴,置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感到温暖、关怀、受尊重。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思想波动,与家属一起抚慰患者,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过后,生命体征平稳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使之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除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应加强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细小的肺部感染信号,积极采取综合的预防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还要认真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及时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 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胡维铭,王维治,于永发,等.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 问〔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509.

[2]熊 刚,谭世碧.脑梗死病发肺部感染10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8):906.

[3]叶莜红,周晓红.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2) : 3229.理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2) : 32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第11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54-02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卧床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影响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以至治疗过程复杂化,延长治疗疗程,使病人错过有效治疗时间窗,导致患者致残率风险增加。同时并发肺部感染也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资料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2%[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现将近两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脑卒中患者233例,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197例,男132例,女101例,年龄48~89岁,平均63.2岁。合并肺部感染者48例,其中脑出血17例,脑梗死31例,平均感染率为25.9%,其中脑出血为47.2%;脑梗死为15.7%。其中男49例,女34例,平均68.3岁。脑卒中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明确诊断[2];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1990年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3]。

2 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从本组患者发病特点和有关资料显示分析:[4]①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以老年人居多,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②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③脑卒中病情越重,并发肺部感染的机会越高;④并发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高于无肺部感染者。其相关因素可能是:a.发病重,脑干或下丘脑功能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部对细菌等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减弱;b.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c.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颅内高压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如合并意识障碍时,呕吐物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d.意识障碍,咳嗽反射迟钝,口咽部及气管的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e.因病情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肺活量减少,肺底部肺疱膨胀不全,分泌物不易排除易致坠入性肺炎;f.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如:鼻导管吸氧、插胃管、气管插管使细菌带入体内的机会增多。

3 护理对策

①护士必须了解该病的特点和发展过程,全方位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并且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观察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因此,临床护士必须随时处于高度警觉状态;②高度重视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因,早期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定时拍背,肺部叩打,清醒患者,嘱其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无力咳出者,应及早气管切开排痰;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滥用脱水利尿、激素等药物;③及时有效解除脑水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压迫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促使患者的意识早日恢复[5]。

3.1 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控视,每日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

3.1.1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及呕吐物,饮食上以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宜,少食多餐,使胃及时排空。对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为防止鼻饲物返流,鼻饲前应先床头抬高15°~30°后翻身,拍背,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后方可注入食物。进食速度宜慢,少食多餐,每次进食量约200ml,间隔不低于2h,鼻饲后短时间尽量不翻身、吸痰,以免引起呕吐。鼻饲高热量、高

蛋白、高维生素的有效营养支持,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十分重要。对昏迷及不能经口进食者,应将患者安置为避免误吸的,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肺部通气。

3.1.2 定时翻身叩背:患者每2~3h翻身1次,注意翻身宜缓慢进行,将患者逐步翻至所需,翻身时配合叩背,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操作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防止窒息。

3.1.3 湿化呼吸道,促进排痰:通过湿化增强呼吸道纤毛活动能力,稀释痰液,防止分泌物干涸结痂,使痰液排出。可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0ml,а-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4万u。患者取侧位,床头抬高30°,15min/次,每天早晚各1次。做雾化吸入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如痰多不能咳出时要及时吸出。气管切开的患者每日用蒸馏水500ml,а-糜蛋白酶5mg,庆大霉素4万u,行气道湿化,稀释痰液,使痰液能及时吸出。

第12篇

【关键词】 老年; 真菌感染; 因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01-01

真菌是肺部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肺部真菌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其中大多数为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存在较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当中,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引发各种难治性感染,进而发展成深部真菌感染,尤以肺部真菌感染多见,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增长,预后差。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3年来收治的43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讨论病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老年肺部真菌患者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69~86岁,平均76.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3例的感染相关因素、转归及护理措施。

2 结果

本组43例患者中,基础疾病感染23例,药物因素感染15例,医疗操作感染5例,治疗后40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预后不详,1例死亡。护理主要为病情观察、环境护理、加强营养及心理护理。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分析

3.1.1 基础疾病 肺部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炎和肺结核等,肺外疾病如循环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老年患者肺外疾病多以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常见。

3.1.2 药物因素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引发肺部真菌感染。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频繁更换抗生素能打破正常菌群平衡,使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受损。某些抗生素甚至有促进真菌生长作用,使一些常规不致病的真菌出现内源性大量增殖或外源性感染,引发真菌二重感染。

3.1.3 医疗操作 如气管插管、静脉留置管、留置尿管、器官移植、导管技术及外科介入性治疗,都可能在相应部位出现真菌感染,经淋巴及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其导致各类因真菌而引发的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日益增多[1]。

3.2 护理

3.2.1 病情观察及处理 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表现不同:细菌感染多表现为高热、胸痛、咳脓痰等;真菌感染则表现为高热、寒战、咳白色粘痰或白色丝痰、呼吸急促等[2]。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怀疑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应立即采集清晨深咳的第一口痰,盛入无菌容器,迅速送检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以免延误治疗[3]。加强呼吸道症状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重要内容。给予患者持续吸氧(2~4 L/min),鼓励有效咳嗽、咳痰及缩唇深呼吸,定时拍背,协助患者咳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补充水分,每次30~50 ml,30 min饮水1次,防止气道干燥及痰液粘稠加重感染[4]。痰多、咳痰无力患者及时行雾化吸入。加强口腔黏膜观察,注意有无白斑、溃疡等出现[5]。

3.2.2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行空气培养,监测空气中的菌落数及空气湿度。医务人员严格遵照七步洗手法,卫生手消毒。每4 h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气道相关护理,观察气道切开处有无分泌物。鼻饲患者,防止误吸及反流,清洁消毒护理对侧鼻孔,并防止鼻饲管压迫鼻黏膜或粘连引发溃疡;加强吸痰器、雾化吸入器等的消毒灭菌。

3.2.3 加强营养 指导患者家属合理搭配营养,选用富含维生素C、A、E及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可抑制真菌的毒素毒性。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鼻饲患者根据能量消耗,补充肠内营养液或者静脉营养液。

3.2.4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合并症较多,治疗时间漫长,且部分患者需长期卧床,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护理时,应多与患者交流,增强患者信心,能够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参考文献

[1]程佳,刘建,龙武彬,等.结缔组织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1):98-99.

[2]赵璧,阎成美,王爱民,等.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护理杂志,2003,20(11):36-38.

[3]叶桂荣,王静新,张玉兰,等.肾移植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救护[J].护理研究,2002,16(2):80-81.

[4]刘晓联,靳晓玉,赵风琴.肺部感染病人的排痰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697-698.

第13篇

[关键词] 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01-02

昏迷患者由于呼吸中枢改变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因多种原因发生气道梗阻的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后,大多数病情危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减弱,甚至消失。自行排痰障碍,细菌极易通过气管切口侵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系医院内获得感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1-2]。为了探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笔者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收集的96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探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气管切开患者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11~76岁,平均47岁。机械通气时间4~33 d,平均17.5 d。本组96例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者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肺部感染的诊断符合2001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标准。

1.2方法

1.2.1 临床观察

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呼吸道通畅与否,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的情况,观察肺部有无干湿音、痰鸣音等。

1.2.2 主要护理措施

包括严密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适时应用抗生素和人工气道的更换等[3-4]。

1.2.3 病原学检测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肺部感染发生率

96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者75例,诊断肺部感染实际上多数与气管、支气管感染并存,感染发生率为78.13%,气管切开的时间愈长,感染率愈高。在75例肺部感染患者中,3例因严重的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2例因严重的不易控制的肺部感染而死亡,年龄均大于65岁,并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2.2 肺部感染病原菌

经临床观察分析,致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最多的是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3 相关因素分析

气管切开患者通常具有1种以上致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本组临床资料显示,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与下列因素相关:年龄≥60岁的体质较差者,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时间为7 d,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者;不注意定时翻身,长时间仰卧位;湿化次数减少者,雾化吸入每日少于2次,频繁吸痰每日多于8次者。

3 护理对策

3.1 强化消毒隔离

严格控制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做好严密的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病区管理,做到操作时要洗手,戴口罩,减少非医务人员流动;加强病区清洁,消毒,定期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物体表面,地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消毒液每天擦拭2~3次,使病房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拖把固定使用,用后洗净悬挂,患者出院后做最终末消毒处理。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气管切开患者的医疗操作应严格无菌。气管切开后,每日消毒更换,湿化液每日新鲜配制使用,吸痰管使用无菌的一次性吸痰管,正确掌握吸痰技术[3-4]。吸痰时先吸气管套管内痰液,再吸口鼻,冲洗吸痰管的无菌生理盐水应分别放置并及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吸痰管不得重复使用。加强雾化吸入药液的无菌配制,并对雾化器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3 加强基础护理

根据病情常变换体,采取半卧位、低半卧位、侧卧位等。加强翻身拍背每1~2 小时1次,口腔护理每日不少于2次。

3.4 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

肺部感染的危险性随吸痰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适时吸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吸痰达到一定深度,应一边轻轻旋转,一边慢慢地退出进行吸引,切忌上下抽吸,每次吸痰过程中时间不宜超过15 s。雾化吸入也要适时进行,如分泌物黏稠,黄绿色,不易咳出时。在治疗时加用相应抗生素和支气管解痉剂,无特殊情况下每天不超过2次,还应尽早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为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留痰时无菌操作、准、快。

3.5加强气道湿化

我们常规用生理盐水50 ml加庆大霉素针40万U加α-糜蛋白酶25 mg,气道湿化方法:吸痰前冲洗,用湿化液5 ml注入气管内,数秒后,进行常规吸痰,吸痰后,用湿化液2 ml滴入气管内,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生理盐水浸湿以保持湿润[5-6]。

3.6抗生素的应用

有些患者除了全身应用抗生素,也可采取气管内注药来控制感染。气管内给药一般在吸痰后进行,且每次药量不宜超过2 ml,注药也可根据肺炎等不同感染部位采取适宜的,这样药物一般容易达到肺内,起到更好地控制肺部感染的作用。

3.7 人工气道的更换

临床证明,一次性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5~7 d。也有研究认为在气管切开窦口无感染、无梗阻,且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无需更换,若出现部分梗阻,应立即更换。

4 讨论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存在多方面和易患因素:①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在易患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菌很容易进入并留存在下呼吸道引起感染;②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解剖功能,声门与气囊之间形成一死腔,常有大量的分泌物潴留于此,形成隐匿病灶;③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内水分从气管切开口处不断大量丧失。从而使呼吸道分泌物水分丢失增加,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而使呼吸道感染的防御功能低下,还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和局部痰症,可见对于应用人工气道的患者有效的气道湿化极其重要;④频繁吸痰则增加了导管对局部气管的刺激和损伤,增加细菌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⑤雾化吸入过频增加肺部感染则因雾化器装置本身可能带菌,或者过频使用,消毒不严格,易引起交叉感染,或治疗过程中受到室内污染,口腔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可见,对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护理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编委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呼吸与结核杂志,1990,13(6):3.

[2]单红卫,景炳文,李萍,等.ICU中气管切开后继发肺部感染[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2,2(3):79-80.

[3]陈钦,朱光发,郭海英,等.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J].世界感染杂志,2001,1(4):338-340.

[4]解海霞,王辉.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的对策[J].世界感染杂志,2002,2(5):377-379.

[5]陈立前.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如何预防肺部感染[J].当代护士:综合版,1995,10(6):41-42.

第1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主要是由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引发,其主要症状包括咳痰、咳嗽、发热等[1]。术后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和卧床等原因,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我院对2011年11月~2013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了手术室护理干预,现报道其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3月的择期全麻且手术时间超过2h的上腹部手术,排除术前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共200例入组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的咳痰情况以及患者的呼吸情况,关注患者的肺部体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让患者进食高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协助患者进行适度日常锻炼,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并加强患者体质。

干预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该干预措施包括麻醉前用0.05%的碘伏漱口2次、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手术过程中的保暖、辅以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呼吸道管理措施有:及时吸尽痰液。保暖措施包括:手术床上铺电热毯,温度控制在37℃~40℃;手术过程中将室温控制在22℃~25℃,尽量降低患者身体的暴露范围;手臂保暖棉垫来加强保温效果。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自身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患者所存在的焦虑感、恐惧感以及心理障碍,从而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术后第3d,由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的护士询问患者对本次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从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选择其一。计算满意率时将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合并为满意。患者是否合并术后肺部感染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结合医生病情记录进行回顾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5软件系统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1~78岁,平均(48.57±7.3)岁;干预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32~79岁,平均(51.62±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术后有4例合并肺部感染(4%),而对照组有12例发生肺部感染(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

3 讨论

肺部感染是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状,对患者的正常治疗会带来很大影响。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咳痰、咳嗽、发热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有可能恶化为肺炎,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3]。

针对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在麻醉前进行碘伏漱口,及时吸尽痰液,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并加强患者手术中低体温控制。此外,加强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从而协助患者克服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并稳固护患关系,让患者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对某些吸烟患者进行劝导,劝其戒烟[4],也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预防肺部感染措施。

综上,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莉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24):127-1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第15篇

人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主动防御功能,而防御又分为免疫和非免疫两种且密切相关,在这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免疫机制中细胞免疫力和体液免疫力的高低,是决定感染是否发病的的主要因素。由于慢性病和营养不良等病症使得人体免疫力不断降低,在已经得肺病的情形下极易肺部感染,严重的甚至扩散为全身性感染最终使得病情无法控制。而中医治疗已经证实具有较好的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应用于肺病治疗有较好的趋势。为探讨中医治疗肺病过程中对于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提高肺部感染的诊治水平,现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139例肺部感染住院病人进行调查,分针对相关因素制订相应护理对策,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统计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139例,均为我院临床确诊的肺部感染的病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5例,发病年龄60岁以下的18例,60岁~80岁107例,80岁以上14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本组患者发病无季节性差异,主要跟吸烟、环境污染、感染及机体遗传因素有关,中西医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头晕、胸憋、胸痛等。肺部感染护理结果:在中医治疗肺病过程中的肺部感染患者经过住院护理治疗,119例康复出院;15例肺部感染较重,病情已明显好转,继续留院观察;3例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在重症监护病房由医护人员看护;2由于入院治疗较晚,感染已扩散至全身,抢救无效死亡。

2肺部感染的护理要点

2.1心理护理

在中医治疗肺病过程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常伴有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有很大的影响,此时对肺部感染患者的心理护理更为重要。由于在不同的治疗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略有不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阶段性、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精神负担有效减轻且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专业的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相互理解。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使患者不安的想法及感觉可以主动说出来,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找到原因,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和自我心理疏导,与此同时,也要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因为听力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清洁

对于肺部感染患者,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不能及时呼出,可采用面罩、鼻塞或鼻导管法持续给氧(氧流量一般为1~3L/min,浓度为25%~31%),目前这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护理期间注意安全,保持输氧管道的通畅,注意控制输氧的温度和湿度,可避免以及减轻呼吸道痉挛。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换鼻氧管和湿化瓶要每日/1次,叮嘱患者两侧鼻孔更换吸氧。

2.3患者肺功能锻炼

可以在医护人员的辅导下做呼吸操,以此来协助体内二氧化碳的呼出,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双手平放在小腹,吸气从鼻孔进,呼气从口出,呼气速度要慢,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在呼气同时双手配合轻轻压迫小腹协助体内二氧化碳呼出,6次~8次后患者作短暂休息,每日2次~3次。经过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以及呼吸功能。

2.4防止并发症

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感染病情严重,T、R、P、BP的变化要特别注意。对于高热肺部感染患者要按照高热护理常规,细致观察感染患者的呼吸深浅、频率、节律等。同时还应注意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因为患者的病情转归痰液量、色、性状变化是主要的诊断依据。若肺部感染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发热或全身症状加重等生命体征,需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抢救。

2.5预防患者住院期间重复感染

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以及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力降低,极易于引起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对感染患者所住病房也要严格管理,比如定时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等,避免患者交叉感染。

3结论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