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商管理读研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深入了解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工作后对专业建设的反思,本课题组对2004~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相关问卷制作、发放及数据分析主要借助网络来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1.调研方式及总体情况说明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也并不集中,通过传统的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其时间、金钱成本都太高。因而需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问卷调研。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现有工作情况,包括单位性质、行业类型、工作内容等;第二部分:对专业优势的反思,包括读专业的收获、专业优势的判断等;第三部分:对专业改革的建议,包括封闭式问题选择和开放式问题填写两类。本研究主要借助问卷星网站()进行问卷设计及工作,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给学生发QQ消息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联络。问卷发放及回收周期为2013年7月22日到8月10日(含起止日),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其中2004级学生占5.41%,2005级学生占20.27%,2006级学生占31.08%,2007级学生为16.22%,2008级学生占27.03%;男生比例为46%,女生为54%。
2.调研发现
在毕业生现有工作情况方面,此次调研发现:有32.43%的学生在民营企业工作,有22.97%的学生在国有企业工作,而在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4.86%,还有12.16%的毕业生选择读研究生进行深造。值得关注的是有5.41%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雇佣于别人(注:此处列举的相关调研数据为各个问题的主要回答部分,相关不太重要的选项并没有进行描述,因而每个问题回答人数的累计百分比可能不为100%,下同)。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33.78%在非金融企业工作,其次有17.57%的学生在工业企业工作,而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有14.86%的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20.27%的人从事市场及销售工作,有13.51%的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9.46%的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有相同比例的学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毕业生对专业优势反思方面,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读工商管理专业的最大收获是有自由的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占59.46%),其次为专业就业面广(占35.14%),再者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占33.78%),而认为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教学形式新颖的学生分别占24.32%。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的只占17.57%,而认为课程新颖的比例更好,只有9.46%(注:此题为多选题)。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优势的判断,认为完全有优势的仅有4.05%,认为比较有优势的占22.97%,认为有一些优势的占47.3%,而认为几乎没有优势的被调查者占16.22%,而认为基本有优势的有9.46%的学生。在反思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优势方面,有四项内容学生选择的比例都超过40%,分别是:表达沟通能力强(占52.7%),知识面广(占50%),团队合作能力强(占41.89%),而再学习能力强(占40.54%)。在毕业生选择比例低于40%的内容中认为创新能力强的比例只有20.27%(注:此题为多选题)。
在毕业生对专业改革的建议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最为重要,比例为64.86%;增加课程实用性,比例为54.05%;引入职业(就业)指导课程比例也较高,占40.54%;而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为35.14%,重要性处于第四位置上(说明:此题为封闭式多选题)。本研究还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填空题,希望毕业生们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再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这些意见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有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内涵以及企业家精神,该专业特别适合有家族企业和打算自己创业的学生学习。但依然有学生反对此做法,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一定要创业,太多的创业讲座及相关活动容易误导大家。有许多同学认识到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的知识体系过于庞杂,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存在许多迷茫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让理论知识落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毕业生们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推动学生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在营造企业模拟环境时不仅要关注少数大公司的情况,也要关注广大中小企业的情况,毕竟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是去中小企业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毕业生们主要建议应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和就业指导类课程,有学生建议应重视假期实习活动,可以尝试把其课程化,借此推动学生重视假期实习,努力提升人际关系技能和沟通能力。还有学生建议围绕就业、出国、考研三个方向增加相应课程。有少数学生建议引入更多关于量化分析和管理科学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案例教学,结合课堂成果展示、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管理思维方式。课堂教学应关注理论应用,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训练现实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而不只单单运用于对付考试。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有部分同学提及在校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价值;大部分同学认为应加强去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习结束后,加强分享和交流也非常重要。工商管理专业应多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有部分同学建议应较早让专业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习。
二、讨论及结论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被作为一级学科对待。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会遇到“工商管理无专业课,工商管理学生毕业无岗位”的尴尬局面。国内一些工科院校仅仅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等少数专业,因而它们可以在此专业下设置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方向。而工商管理学科建立比较早,该学科下相关专业均都设立,因而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遇到了巨大挑战。结合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来看,增加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明确求职的方向是毕业生们的共识。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遵循两条路径来进行改革:
第一条路径是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应用型人才,关注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提升,通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与相关行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来实现。第二条路径是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创业型人才,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有层次的系列创业教育活动来实现。第一条路径主要遵循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能管理知识和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等管理技能。从本研究对毕业生的调查来看,全面的知识教育在缺乏明确职业指导的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充满迷惑,从而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劣势之一,但与此同时全面的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具有宽广的就业空间,这也被学生们视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之一。对于这个悖论,毕业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即应鼓励学生去实践和实习,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应加强职业指导,结合某些行业背景加以重点引导。从调查来看,有超过30%的学生在非金融企业工作,从事市场营销方面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了10%,因而未来可以据此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表达沟通能力也被毕业生们视为工商管理专业最有优势的地方,显然这与工商管理专业最需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条路径主要遵循培养创业家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知识与开拓创新的技能。在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对相关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某些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认知误区,不太赞同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创业的鼓励。当然,仍有许多学生认为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只有20%的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这也说明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的管理教育相比,创业教育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期学员在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其企业家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路径和创业型人才的发展路径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会交叉在一起。
关键词:企业 工商管理 发展方向
企业工商管理即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时代化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领导层的必修课,包含着对企业形象的营造、帮扶着企业各项制度、理念的改进,塑造着鲜明独特的企业文化等,在企业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企业工商管理是对企业组织活动的日常工作、人力资源、财务筹资、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获得经济效益,帮助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
1、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1.1、企业管理定位不清
当前随着国际大环境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思想方面。企业不仅仅以营利为主要目标,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及对员工的人性责任。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要转粗放型为集约型,要把创新及以人为本放在重要位置,以人的功效及创新思想、创新方法来提高企业效率。就针对集团煤矿产业的当前形势,定位就是现在我们煤矿企业的最好延续方法。
1.2、企业管理制度缺乏
好的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能使企业政令通畅、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并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条件。缺乏有效的企业制度能让企业陷入瘫痪、造成信息封闭、人员懒散,难以做到对市场、销售、产品的有效配合。
1.3、企业管理应用落后
由于我国当前企业制度尚不健全,企业管理者素质及管理理念不高,致使企业工商管理对企业经营贡献有限。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发挥出巨大功效,也就停留在人员工资及社保福利等管理工作方面,真正起到人力挖掘及如何提升人的效率方面成效显微。
1.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企业只有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才能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企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但当前多数企业文化建设形虚设,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理解片面,难以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导向、推动作用。
总之,要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5、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很多企业只管生产,不关心市场调查研究,不把市场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做为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企业产品销售不出;而且,企业不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明白质量来源于管理、效益来源于管理的道理,造成企业只收获短期利益,做不到效益收入长效化、规范化。
1.6、企业管理脱节环境
目前的经济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性市场概念正在慢慢淡化,资金与产品流动性加强,国家与城市的界限已经逐步模糊,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产品系列化、资本运作国际化、技术更新和人力资源可持续性化等等,可现如今很多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环境变化不相适应,没能通过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来强化企业能力和提高员工价值,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作用、资本运用等方面效用没能最大化,阻碍企业更好的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2.1、大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条件,只有企业诚信才能让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才能建立正常、规范化的经济秩序,才能形成良性、健康的市场环境及社会氛围。因此,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必须要积极创建企业的信用体系,以诚信生产商品、以诚信销售、以诚信售后。
2.2、重视对人的管理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如因为今天的人才地位大大地提升了。优秀的人才到哪里都不缺少自己的位置。如果老板舍不得在人力资源方面投资,那么你就招不到优秀的人才。
2.3、走国际化道路
企业要做大做强,要以核心竞争力冲破阻碍,要让企业持续发展,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尤其是对于那些竞争激烈产业尤其如此。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多数产业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要留守国内市场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而且利润还微乎其微,只有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才能继续壮大发展,只有走国际化道路,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才能让企业走得更加深远。
2.4、培育核心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及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指标,实现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能有优化资源配置,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为目标,以面向产业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和软件评测体系为保证,产学研用相结合,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核心技术是企业独有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属性,因此企业应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分析现状,立足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对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行改革,实现竞争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的企业工商管理需要立足时代背景,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制定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并通过技术创新及理念创新,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文化才能占据市场,才能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解读,结合不断发展的时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做到经久不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木.浅论新经济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科技博览,2011.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省略,2009.1.23
陈小姐家境优越,高考后,虽然成绩还算理想,但是看到当时国内大学生满街跑的情形,为了陈小姐未来的前途着想,家里给她选了出国留学这条路。
在国外读预科班一年,大学四年,总共五年的时间,花费了陈小姐家里几十万的存款,今年终于学成毕业回国了。本来以为回国后,凭借国外留学的经历和国外大学的文凭找一份好工作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但是,回来快两个月了,一直找不到好工作,自己看中的大公司没录取她,而小公司给的待遇比国内一般大学毕业生高不了多少,她觉得实在太低。“早知这样,还不如在国内读大学了。”陈小姐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便一直待业在家,成了“海待”中的一份子。
这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学热”越来越热,上完小学的出国读中学,上完中学的出国读大学,国内大学毕业的出国读研,甚至工作几年的职场人士也都打算出国镀金,希望回国后能高人一等,事业能发展得更好。
事与愿违,不是所有的海归都受到国内市场的欢迎。根据某机构对1500名海归生的调查,回国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的占35%以上。而在我们身边,海归变“海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那么到底原因何在呢?
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其实前面所说的“找不到工作”并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好工作”,简单的概括就一句话:高不成低不就。
在对陈小姐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陈小姐和家人思想一致,当初认为只要出国读书,回来找份好工作肯定没有问题,国外大学文凭就是敲门砖,对自己毕业回国以后国内市场的就业环境,包括专业需求和工作经验等都没有考虑过,而是随意跟风,选择了当时国内比较热门的工商管理专业。那么,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国内热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这个专业的国内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市场上岗位的需要数量,再加上国外学子的回归,岗位竞争是异常激烈。第二,陈小姐因为自己当初出国留学成本高昂,自然想把这个成本加到自己以后工作的报酬上赚回,所以,找工作时心理预期比较高,一般企业难以满足。第三,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理性,文凭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员工的“洋文凭”竞争力不大。现在,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更关注的是应聘者应该具备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才能,不是单单一张文凭就足够的。
近年来,不少职场人士热衷“职场充电”,相关培训市场十分火热。然而“混文凭”、“升职加薪”的功利心态,让不少上班族的“充电”之旅变成了求学逋尽
九成职场人士“充电”为加薪
9年前,大学毕业后的王守忠入职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几年来,随着大批硕士毕业生的涌入,王守忠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告诉记者,身为部门经理的他与新入职员工相比,在学历上明显存在短板。
“学历是硬伤,升职、涨薪空间可能会被后来者挤占。”于是,王守忠在3年前攻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由于平时工作量本就很大,他只能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上课,“现在想来有些不值,耗费这么大精力,除了一纸文凭,其他收获很小,”王守忠说,和自己当初的设想不同,“一纸文凭并未给我带来涨薪和升职”。
杭州某教育机构对当地院校近千名成人教育学院在读学生进行的调研中,9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提高薪资水平”,7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拿文凭升职”,只有40%的学生表示攻读学位为“提高职业技能”。该项调查还显示,34%的学生在攻读学位后薪资没有任何提升,53%的学生薪资提升在10%以下。
除了加薪,“交际”也是部分职场人士“充电”的目的,这一现象在高管群体中尤为明显。中国海洋大学EMBA总裁班招生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流行‘圈层营销’,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毕业周年活动,之前的同学都会来赞助,赞助的过程也是推荐企业和产品的过程。”王守忠对记者说,攻读MBA期间确实认识了不少各行各业的管理人才,“开学初,互换名片几乎成了习惯动作”。
记者搜索多家教育机构,其官方网站首页大多将“晋升”、“评级”、“涨薪”和“积累人脉”作为成人教育、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宣传噱头。现实中,“文凭,,在一些公司依然是升职、评级绕不过的“门槛”,受访者普遍表示“职场充电”也是迫于“评职称”等外在压力。
学生不听,老师应付
记者通过王守忠,联系到多名曾在不同院校攻读MBA和MPA(行政管理硕士)的职场人士,他们普遍反映课堂上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应付了事的现象。
“MBA课程安排还算贴心,与工作时间不冲突”,一位曾攻读MBA的白领告V记者,“同学们学习兴趣并不高。”他坦言,课堂上真正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玩手机、看闲书甚至聊天的是大多数。还有的学生根本不来上课,或者签到后就溜走。“说实话,一开始还有些热情,后来就疲于应付了。”另一名攻读MPA的白领告诉记者,印象中,开始时老师还都比较认真负责,但是随着课程进行,部分老师就开始应付了事。此前一项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调查显示,58.8%的受访者表示读在职研究生为了“混学历”,55.6%的受访者认为在职研究生教学质量差。
为规范在职学历教育,3月22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过程中存在“部分院校办学定位不准、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行为有失规范”等问题。3月26日,教育部取消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资格,其中包括5个MBA和5个MPA授权点。《意见》提出,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自今年12月1日起,各培养院校不再自行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此前针对在职研究生的调查中,51.8%的受访者并不赞成对在职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录取。教学。拿证标准。
“充电”与否先选对方向
“大家都去‘混文凭’了,别人有,你也得有。”王守忠说。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职场充电”人士都存在盲目跟风的倾向。
“关键在于做决定之前要想清楚。”王梦瑶听到王守忠的经历后对记者说。王梦瑶大学毕业后进入烟台一所中学担任语文教师。但不久后她就发现,自己与拥有硕士学历的同事相比,水平有差距。“授课过程中越发意识到自己只是一味传授,而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同事则能够旁征博引,介绍更多背景知识,将知识串成体系,”她强调,自己读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确实在教学上遇到了瓶颈”。
1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历史悠久的“万金油”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历史悠久,由于原先各大院校都在中文系下开设该类专业,所以又被简称为“中文专业”,为方便行文,以下将这类专业简称为中文类专业。中文类专业主要分为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等几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得最为普遍,毕业生也最多,在这里着重介绍。
中文类专业只需三两间教学楼,五六位任课教师即可办学,但开设容易教学难,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一本院校以通识教育为主,重在学术能力和文化修养、审美价值观念和精神趣味的培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悠久,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文科的中国文学门,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北大中文学子的特色是责任感和破旧意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落实到实践层面,便是在文学写作和文艺批评上的责任感。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北大中文人总有一种破旧、创新意识,引领了当代的文流。现当代大师级的学者、作家大多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复旦大学:地处经济中心上海,学生思维活跃,在吸收前辈学术成果的同时,关注现当代学者的研究,且广泛关注国外前沿理论和观点。如今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四维并举”的格局,教学、科研成就均居全国前列。艺术硕士戏剧专业(MFA)硕士点的设立也是一个创举,是中国内地首家培养文学写作人才的专业学位项目,由著名作家王安忆等人担任教学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来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之一。几代人薪火相传,既坚守学术家园,又保持现实关怀;既传承文化传统,又融汇西学新知,积极担当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大任,最终奠定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本科教育设汉语言文学和传播学两个专业。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在国际上学术交流频繁,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
南京大学:文学院可追溯至1888成立的基督教汇文书院与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史底蕴可见一斑,现有汉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文学两个专业。
四川大学:科研能力很强,中文系下设汉语史研究所、汉语言文学研究所等。同时本科成立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是川大文科类招生分数最高的专业,保研率极高。
除此之外,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中文院系都非常有名,历史悠久。
重点高校中文系的教学体系一般侧重于文学基础和通识教育,普通高校或行业类高校则更多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下足了工夫。如运城学院设置了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东北财经大学设置了汉语言文学(公关文秘方向)等。师范类大学一般都招收汉语言文学的师范类学生,如辽宁师范大学。
三本高校很多具有校企联办性质,所以会针对企业需要来开设专业,如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的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
2新闻类专业
大众传媒的主力军
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和传媒行业的急速发展,新闻专业可以说是最热门的文史类专业。如今已有超过500所高校开设新闻专业,每年有超过3万学子报考新闻类专业。
在这类高校中,以传媒命名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前者校友遍及大江南北,央视绝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出自该校。后者许多毕业生留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南方传媒机构,广受业界好评。这两所学校硬件条件非常好,如中国传媒大学建有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
除此之外,一些综合大学的新闻专业在业内也久负盛名,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汕头大学、暨南大学等。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可以说是国内的新闻学领军者,人大毕业生遍布各大媒体,还有不少进入国家机关从事宣传工作。
开设新闻类专业的理工科学校,往往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少向新媒体及网络新闻方向倾斜,如华中科技大学、河海大学等。据河海大学老师介绍,学校常会提供一定的经费,供新闻专业的本科生去拍片子,并自己完成后期制作。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得以增强,可以满足传媒行业要求采编播全能的人才标准。
此外,很多高校的新闻专业带有明确的行业属性,如吉林大学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新闻方向)、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法制新闻方向)等,这些专业旨在培养既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又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普通二本批次开设新闻学专业的院校,如鞍山师范学院、渤海大学等,主要为地方的企业单位输送宣传人员。二本院校的软硬件虽然比不上名牌院校,但其在教学案例上广泛运用当地媒体的事例,跟当地媒体合作紧密,因此比较有针对性,当地媒体在录用人才时也会适当考虑此类人才。同时该类院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能独立采编新闻,完成短片的后期制作,故也有不少毕业生供职于当地影视公司或选择自主创业。
新闻学专业也是各大独立学院的宠儿。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新闻学专业独具特色,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南广学院设备先进,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优秀师资,经常邀请行业名师到校开讲座。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大学生影像节。在专业设置方面,它是中国第一家拥有新闻学(葡萄牙语新闻、法语新闻、西班牙语新闻)专业的院校。其他外语类院校,如西安外国语大学也开设了双语新闻。此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等,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实践,如视频剪辑、短片拍摄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到报社、电视台实习。
3法律专业
做个时尚的法律人
几乎所有的文科类院校和综合院校都开设有法律专业,其中以“政法”命名的学校有: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还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在更多被归为财经类大学),它们是“五院四系”中的“五院”。另外的“四系”是指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这些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同时热衷于开展各类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会议等。由于名声在外,国际的学术交流也非常多。
在其他高校中,清华大学的法学专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此外,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老牌院校的法学专业也实力不俗。这类院校往往拥有大批优秀师资,其中有不少是海归学者,硬件设备好,建有法学教学综合实训中心等,也会有专门的模拟法庭供同学们进行实战演练。
行业类高校如今也纷纷开设法学类专业,且与就业紧密结合,独具特色。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的经济法、金融法、民商法、国际经济法专业,充分利用财经类学校的学科优势,这类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财经和法学双重知识结构,往往可以到对口领域就业。医学类院校的法学专业,往往与卫生法、医事法有关,如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辽宁医学院等。时下医疗纠纷频发,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必然抢手。此外,大连海事大学开设海商法专业,也是独树一帜。
对于独立学院的法学本科生来说,就业的确要相对困难一些,不过可以通过读研究生来弥补第一学历的短板。时下各大高校都在大规模招收法学硕士、法律硕士,读研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毕业前通过堪称“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那么就业也不在话下。如果你报考独立学院,又痴爱法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经济类专业
“钱”途无量的复合型专业
经济类专业是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很多学科,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开设经济类专业的学校琳琅满目,专业设置也各有特色。
财经类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往往是强势专业,这些财经类大学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贸学院、天津财经大学、杭州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兰州商学院、广东商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这些学校不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师资力量雄厚,并且得到财政部的支持,是地方性的财政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该类高校硬件优越,对外交流密切,学生去国外做交换生的机会较多,毕业生前景看好。
很多综合性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同样实力雄厚,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始终在各种排名中名列前茅。在金融学方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暨南大学优势明显。而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对外经济与贸易专业前景十分看好。这些综合性大学学科发展完善,为经济类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空间。不少高校建立了经济学基地班,部分课程用英文授课,学生保研率非常高,综合素质好,也有很多出国的机会。
如果你对某一领域(如医药、体育、传媒方面)非常感兴趣,也可以选择一些小众的特色经济类专业,很多院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了这类专业,因为招生规模小,且形成精英教育模式,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光明。如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农业生产中的生存力运动规律和生产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的经济学(传媒经济管理方向),将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以经济学为核心,跨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三个学科,既懂经济管理又懂传媒,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广州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体育类高校开设的经济学(体育经济方向),迎合了如今体育行业领域发展的需求,是不错的新兴专业。
5工商管理类专业
知行合一的调度哲学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中的一个大类(即一级学科),这个大类所包含的专业(即二级学科)很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劳动关系等。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以“工商管理大类”招生,入学一年后(一般是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再根据成绩和兴趣分流到具体的专业。大家可根据个人爱好,再选择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投资等方向。在校期间,不要只学一个学科,可以再辅修一个其他专业,如计算机、法学、物流管理等。此外,应该尽可能地学好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只要学得“精”和“专”,不愁没有好的发展。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毕业生,才是行业里的佼佼者。
目前全国已有近千所公办院校、独立院校、民办院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那么,在这么多院校中,我们应该怎样来选择自己的报考院校呢?根据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求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一级学科,其下的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为工商管理类下的二级学科):
开学第一天,我从第一节课就开始不断地走神。一是惰性渐长,二是实在提不起兴趣,我于是慢慢地放弃了挣扎,开始混日子。我对计算机专业实在找不到归属感,又是一个恋家的人,只要一有假期我就会逃回家。
一个学期过去,期末考试,我看着全新又陌生的课本发呆,才发现自己一个学期以来什么都没有学。考前的一周,我不停地预习着别人在复习的东西。我心里一遍遍嘀咕:早知道,上课时就多用点心思听重点。可是千金难买早知道。放假时我拿到糟心的绩点,追悔莫及。
我不是没有想过转专业,我详细了解过学校关于转专业的规章要求。但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我没有选择转专业,毕竟计算机专业性强,所以我忍着,得读下去。
我跟自己说,要改变这种状态,至少学点什么,高中努力了三年,读了大学就会玩乐,怎么说得过去?学校开始报读辅修,我和妈妈商量读什么科目,妈妈说:“工商管理,以后好找工作。”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又是为了找工作!只为了找工作,我大可好好念计算机,出来就是程序员,不愁生活。我不想为了找工作而读辅修,我对英语有兴趣,我想学英语。我开始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背大量单词,睡前下载CNN的英文听。现在回想起来,把自己的兴趣培养成一种能力,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去做一些事情完成它,是正解。
后来和朋友聊天,聊到“有英语优势出国容易些”,我想我那么喜欢学英语,那就出国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期末,我报了6月份的GRE,希望能在GRE改革前考一次。既然要出国,保持专业课绩点是很重要的。情感在说:“不,我讨厌计算机,不想看书,这些混蛋的代码!”理智在说:“不学好专业课保持绩点就不能出国读研,必须对自己狠一点!”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我逼着自己学专业课。
大二整整一年我在准备GRE,那段日子很难捱。我不是大神,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要好的成绩只能靠勤奋。我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上依旧讨厌的专业课就是自习,半年来没有出过校门,就过着自习室、寝室、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试过一个月在教学楼睡觉。没有把自己逼迫到一个境地,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意志力。还记得考完GRE的那天,我在北京逛街逛到店铺都关门,就是为了补偿自己过去半年的痛苦。
出国读研并不是只有GRE成绩就可以,美国的大学重视研究成果或者实习经历。我再不喜欢计算机专业,也必须努力。我找学院的老师,加入计算机实验室开放计划,老老实实做实验。暑假,我找了一家跨国公司做计算机类的实习。我整个大三就马不停蹄地做试验、做实习,慢慢的,本来反感的计算机好像也变得没那么讨厌了。
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我如愿到美国读研。
我读研原本是选英语专业的,但是我感觉如果把语言作为工具不适宜作为专业学习。因为不喜欢计算机,我不想读工科,我想我关注儿童教育问题,应该会喜欢教育学,所以我现在读研究生的专业是教育学。美国老师不会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地讲,而是给一个reading list(读书清单),让你自己看书,回答问题,讨论,写paper(文章)。你给出自己的观点,不管对错,有理就能拿A,这种辩论型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必须要看很多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运用英语这一工具,我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逼迫自己和美国人多交往,有意识地多去听,多去说。慢慢的,我发现我需要尝试不同的东西,接触不同的领域。
过去一年我在soup kitchen(救济厨房),nursing home(老人院),hope place(避难所)都做过义工,发现自己对人道主义精神很感兴趣。我推掉了一份每小时薪酬8.25美元的工作,现在在一个非营利机构无偿实习。这是一个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机构,我被指派到负责犯和性暴力的领域。我每天要看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心理评估、受害者个案,要和社区中心、警察局、医疗中心、受害者、学生等沟通,和各种各样的美国人交流,让我的英语有了成倍的增长,除了使我对各行各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外,还使我更明白――我喜欢这个领域!
身着统一工衣,站在专柜前吆喝卖肉,向穿行于超市的顾客推介猪肉,使用剔骨刀、割刀熟练地将猪肉一层层切割,从早忙到晚,这就是海洋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2009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州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读书,2012年取得工商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的海洋,归国后选择卖猪肉,不仅家人吃惊,同学、朋友们也颇为诧异。不过,海洋却表现得非常淡然,他向《留学生》记者表示,只是想以平常心坚持体验底层,为创业夯实基础。
已感觉不到痛楚
生于1988年的海洋,初中毕业后就前往新加坡公立学校(Yishun Junior College)读高中。因从小受老师的熏陶及周围人的影响,海洋一直认为出国留学是人生必经之路,自然而然,海洋也一直以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海洋是从留学新加坡的发小那听闻新加坡得天独厚的教育条件,全英文授课,在很大程度上能督促海洋补拙英语。英语虽是新加坡母语,但70%华人会说汉语,当地又重视中国汉语文化教育,双语环境能让海洋快速融入当地生活。“即使离开中国,也不用担心思想、文化会有太大冲突,可以避免去欧美以后的不适应,或因接触不到中国元素而摒弃了母语文化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从小未离开过父母的他,留学新加坡也是学会自理、锻炼自立的好机会。
初到新加坡,需在语言学校进行3个月的英语强化课程,通过公立学校的入学考试后方可就读。学习的最后一个月,海洋每天翻查Yellow Book,给每一所觉得有希望录取的学校打电话,用生疏的英文向校方询问入学考试的时间及所需材料,没少吃过闭门羹。海洋便转变方式,搭乘公交、地铁,直接前往各所学校咨询。“因为我深知,如果不能被政府学校录取,只能去私立学校,学费高昂得无法接受,那样就无法继续留在新加坡读书。”就这样,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如愿留在新加坡学习。
2009年9月,海洋前往美国威斯康辛州州立大学攻读工商管理。
海洋告诉《留学生》记者,在国外8年,回家过年却只有1次;租房搬家23次,无处可住,寄人篱下7次,甚至露宿过街头;生病自己独自去医院有6次;被骗钱(1000RMB以上)有3次;感情同样不顺,2次因异地而分手……跌倒对于今天的他来说感觉不到痛楚。
“我们很多人,把留学生活想得太美好,把国外的月亮想得太圆满,把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得到的东西,想得太美妙了。只有尝试过,才会发现曾经向往的一切还是那么的平凡无奇。反倒是最平凡的事,才是最打动人的。”
“大家对这个行业有偏见”
2012年12月,海洋本科毕业,面临着是回是留的选择,美国当地就业机会的缺失是促使他选择回国的直接原因。“美国整个就业环境不景气,对中国人来说,更加不乐观,机会少、成功率低。一同毕业的同学,几乎都没有找到与专业相符的工作,有也只是暂时性留在美国,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回国或者继续读研深造。”海洋不甘心在美国当一个职业的白领或金领,似乎有股热血在驱动他前行。经过短期的考察,综合自身条件考虑,最终还是选择回国。
好奇心和挑战性是海洋选择猪肉专柜员的原因之一,“好奇心让我想去了解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更是自我的挑战。初中就出国留学的人不多,又苦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国卖猪肉的留学生也没有,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另一方面,基层经验也能为创业积淀基础。“我从最基础的市场开始,为日后员工管理、实战创业积累经验。不管卖什么,在我眼中手机、电脑和猪肉都一样是商品。或许大家对这个行业不了解,有所偏见,把猪肉买卖当成低端行业,只有五大三粗的人适合。大家得正视这个行业,它也只是市场上流通商品的行业之一而已。”
第一次叫卖没有难为情
2013年5月,海洋只身前往广州,参加公司培训。学习基本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技巧,其间,每天天未亮就得起身学习分割猪肉,短暂休息后,再去专柜学习运营的实践知识。广州的培训结束后,再去上海实习,学习实际操作分割猪肉,转站市场。第一次叫卖没有丝毫难为情,“只是把它当做一个工作需要,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在场的七八成人都行,只有少部分女生及年纪稍大者喊不出。”
对于市场人员来说,试用期是3个月,海洋于2013年6月20日正式入职,9月20日转正,现已工作5个多月。试用期时,拿着2500元底薪加提成,转正后是3000元底薪加提成,提成是以整个店月销售量为基准,要想提成高,只有多卖肉。入不敷出的工资让海洋更懂得生活。
2013年10月23日起,海洋被调往北京物美超市玉蜓桥店,任专柜负责人,一个人既要管理员工,又要负责销售、宣传。问及公司是否因“海归”的缘故而更重视其个人发展,“能力决定一切”是他给《留学生》记者的答案。“学历可能是存在的客观因素,但这毕竟是市场的一线工作,如果真的做得不好,让公司赔钱,也不可能让你继续干下去的,还是销售能力决定一切。
《留学生》记者问其是否有所后悔时,海洋笑笑:“很苦很累的时候会有点后悔从事这个行业,但也只是想想就罢了,只要摆正心态,没有什么看不开。这条路虽然长,看不见终点,但是走回头路不是我做事的风格,既然做了就要坚持下去。记得我16岁去新加坡读书的时候,那时候也挺累、挺辛苦,但是都坚持下来了,后来又去美国,有彷徨、有碰壁,也都走了下去。当初抱着好奇心去公司(壹号土猪),带着挑战心想试试,我会觉得挺有成就感,这段经历是对我个人的锻炼,更是今后创业买不来的财富。”
创业是不变的目标
任何一个公司都有相应的业绩指标,海洋的专柜也不例外,让海洋最头疼的事就是完成不了上级规定的任务量。刮大风、员工生病无一不影响着整体的销售量,但这些原因都不能作为理由报告上级,只有自己想办法去处理,尽量协商。
除了销售还要负责管理员工,分配工作,从早忙到晚,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海洋的做事方法、生活态度。“最明显的是个人意志,每天早起,忙碌一天,常常是挑战自己的极限。如果没有选择这个行业,我可以过着悠闲的日子,至少是白领生活,加班还有加班费,再忙也能有时间维持业余爱好。现在是全身心投入工作,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也没时间谈恋爱、锻炼身体,去干别的感兴趣的事儿。放下那些生活,从悠然自得转变为具有责任感、紧张感的一个人。”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跨专业出国读研一般在院校申请方面会有更多的限制和要求,通常需要学生阐述选择这门专业的理由,而平时的兴趣或以往的工作经历,都将会成为学校是否录取的考量因素。对于计划跨专业出国读研的学生来说,提前了解这些限制和要求将有助于顺利申请院校。
美国:准备专项考试
美国跨专业出国读研申请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文科或理工学士去读MBA、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Law的硕士课程,这类情况跨度比较小,因为这些硕士课程接受任何专业的申请:另一种情况是文科学士去读理工科硕士课程,如语言学的毕业生去读电子工程,或理学士、工学士读文科硕士课程,如土木工程学生去读比较文学,这都是所学和将学的课程扯不上关系,专业跨度比较大的情况。
跨专业申请之所以比较困难,根本原因是所学的专业课程有很大差别,对于对方的领域没有很深入的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那些想换专业读研究生的学生做好长久打算,在修本专业的同时,旁听一下相关课程,对其有个基本认知,这样对申请大有帮助。
如果学生只是自学了相关专业的课程而没有学分,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参加该专业的专项考试,如果有个专项成绩,无疑会对申请起到一些正面作用。
加拿大:跨专业申请难度很大
加拿大是一个提倡持续性专业学习的国家。申请加拿大的研究生一般需要申请人具有相关本科背景,也就是说对于有学士学位的申请人来说,不是什么研究生专业都可以申请的,除了工商管理硕士(不会受专业背景的限制,前提是要有三年的工作经验,而且还需要考取GMAT成绩)外,几乎所有的加拿大硕士专业均不鼓励申请者跨专业申请,所以也就不存在文科跨申理工科,理工跨申文科这种情况。对于一些特殊专业,如法律、会计、医学等,即使申请人具有本科专业背景,也不容易被录取。
英国:两轮面试才过关
英国大学教育选择很自由,理论上说任何学生都可以选择任何专业。但是英国人选择专业更多地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而选的,一般很难接受学生同时申请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所以,对于转专业申请,一般需要学生在个人陈述和申请中充分地说明理由,有些院校也会安排所申请专业的老师进行两轮面试。此外,在录取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求有相关课程的学分,相关工作经验,甚至有些跨度较大的专业还需要学生先读一年的预科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前所学专业和现在所选专业跨度过大,如园林设计要跨到机械制造,这样的跨学科读研就有可能被拒绝。所以,在此需要提醒学生们的是所跨专业应有所关联,或有所承继,只要跨度不太大,一般都是可以被接受和批准的。
日本:提前与导师联络
因为日本大学院在申请和录取过程中没有对本科专业的限制,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所以只要学生们的研究计划方向书和自荐信等文书类文件确实言之有物,在和教授进行联络特别是面试时能向教授证明自己有在新专业继续深造的知识基础和学术能力,转换专业申请是完全有可能的。
就专业背景而言,文科生转专业相对容易一些,基础知识相对容易补充。理工科如果放弃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想要跨科申请的话,一般选择余地较窄,只能选择跨度不太大的学科方向或者转成文科类。艺术设计类如平面设计,转专业申请其他的设计类专业时就需要有相应的基础。
准备赴日跨专业读研的学生,除了日语方面要具备相应的水平外,最好可以提前与导师取得联络,进入学部做半年到一年的旁听生,补充相关的基础课程,这样才有能力顺利通过大学院的专业课考试,正式读修士课程。既想节省时间,又想轻而易举地拿到含金量高的名校文凭,一般可行性都不高。
韩国:补修本科必修课
在韩国申请研究生是没有专业限制的,但是专业的跨度最好不要太大。一般而言,文科生跨专业的选择会多一些,理科则相对较小。毕竟理工类的科目专业性比较强,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就算申请上也很难顺利毕业。
韩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较少,一周可能只有2-3天的课,大部分时间要准备(教授会安排课题给学生)。如果本科的专业和研究生的专业跨度很大的话,学生除了日常研究所的课程外,还要补修一些本科的必修课,相对会辛苦一些。韩国硕士课程学制两年,大部分学生可以在两年内毕业,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会因为准备论文而延长毕业时间。
澳大利亚:同一院系的申请较易通过
澳大利亚教育机构的教育宗旨之一是尊重学生选择专业的权利,只要学生满足澳大利亚各大学的基本录取标准,所有申请人都是有机会实现跨专业申请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商务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孙淑慧(1976- ),女,河南鄢陵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80-02
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商务英语在广泛深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类中小型企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活动中越来越活跃,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各层次大学及学院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课程,其教学内容是将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商务知识、技能相结合。据统计,目前有超过700所大学和学院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商务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然而,高素质商务英语教师的匮乏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忽视,导致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学生实践能力较欠缺、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较差等问题,同时也阻碍了商务英语专业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素质。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英语的使用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其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据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通晓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基本流程,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从事外经贸行业中单证、跟单、业务、货代等工作。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一个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专业素质。商务英语除了涵盖英语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商务管理技能和商务文化背景等核心内容。一位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和娴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其次应具有系统的商务知识;再者是要具备相关的国际商务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及现场商务话语经验等具体的商务实践能力。
2.职业素质。第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不仅必须熟知普通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理论等,还应该了解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第二,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对外语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一个外语工作者不仅要能熟练地使用自己专长的语言,更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汉语水平。就商务英语教师而言,渊博的知识包括必备的专业知识,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与外经贸行业相关的外事、礼仪、金融、贸易、保险、法律、科技等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第三,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课堂理论教学技能及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他们应具备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能力、答疑解惑能力及教学测评能力。第四,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型网络课程及网络教学空间建设也要求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为迎接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各项挑战,教师应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第一,教师要有知识更新能力。知识的更新是教师发展的前提,就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及时地把握高职教育和商务英语领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第二,教师要有科研能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学与科研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科学的态度、理论和方法,在研究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现象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揭示其规律,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上,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商务英语教师应确立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第三,教师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必备能力之一,具备创新教育的理论,并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有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
4.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应注重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批判性地吸收多元的世界文化。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健康的体魄是努力工作的前提。教师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Lange提出专业发展就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专业素质及教学技能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获得提升的过程。从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差及实际操作能力低下等现状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教育理念欠缺。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聘用的教授普通英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二是高职院校聘用教授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的本科生、研究生;三是来自于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兼职教师。从教师的来源分析,有的教师有丰富的英语语言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商务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具备商务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多数未经过高职教育的专门学习,没有深刻领会高职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偏重学科体系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认识模糊,从而难以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要求来改革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2.对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足。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从教授普通英语课程转型过来的老教师、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英语教师和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足之处在于知识老化、缺乏国际视野、创新性较差;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英语教师在校期间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英语学科知识,但其掌握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国际贸易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职前未接受教育科学知识训练,岗前的短期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较少进行教学研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师普遍缺乏科研经验;教学任务较重,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因此,在主观上,教师科研意识普遍不强;客观上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经验积累及外部条件的支持,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从而限制了教师自身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1.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水平及应用能力。商务英语教学本质上是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其核心仍是英语语言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了解英美文化及英汉文化的差异,并使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显示,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英语知识文化水平及应用能力。
2.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教师熟练地运用英语语言为工具进行专业课程讲授及指导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理想状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经常出现英语知识技能与商务知识技能讲授割裂开来的现象。而且大部分教师缺乏国际商贸实践操作经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强实践能力。
3.更新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基础。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互动式教学理念和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积极引导、积极实践、有效互动。高职商务英语学科是英语语言与商务的结合,是对传统语言教学的新突破,所以其教学思路、方法及手段也应做出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发展。
4.提高科研意识及水平。加强商务英语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教师通过对商务英语学科实际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商务英语学科教学及商务英语学科发展方向及趋势等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四、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受到高职商务英语教师的素质的影响,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并不断促进其专业发展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根据商务英语教师素质要求及专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可以将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专业实践和实施行业合作教学作为发展策略。
1.加大培训力度。Freeman指出教师可以获取知识和技巧。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来讲,培训的内容应包括英语语言培训、商务知识培训、高职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培训、商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职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形式可以为参加国内专门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或长期的英语师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会议和研讨会及国内外研修学习等,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还可以大力开展校本培训。
2.开展行动研究。目前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培训比较匮乏,同时商务英语培训又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就主要体现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自我发展。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为改善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研究行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课堂观察、反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按“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反思及撰写研究报告”步骤开展行动研究。
3.进行专业实践。合格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是能够胜任英语语言教授及研究的语言教师,另一方面又是精通外贸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外贸事务的外贸领域的专家。后者就要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使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首先可以与各类外贸单位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切实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工作,通过教师在生产一线了解外贸企业的实际运作机制、外贸领域的实际业务操作,从而积累第一手的案例和资源,以便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其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促进教师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转化。
4.实施合作教学。对商务专业英语教学而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缺乏专业知识或英语技能,而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Dudley Evans提出,以专业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学习者三方最大程度合作为基础的模式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可以通过共同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及教学目标、共同研究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学材料、共同开展讲座和研讨会、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等形式展开。
五、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专业发展道路,通过不同发展策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学生需要,促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推动专业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对外语工作者的希望――外语作者百科知词典》序[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
[4]Dudley Evans T & St.John M J.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喜欢跨专业学生
虽说术业有专攻,但还是有些专业在培养“杂家”,比如新闻、管理等,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把专业做好。电影学也是一个“杂家”,而且是其中最文艺的一个。很多专业的导师不喜欢跨专业的学生,因为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但电影学专业非常欢迎跨专业的学生,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多元的知识背景非常重要。
笔者本科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学习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大二时学校开了DV课和剪辑课,一向对纯理论比较反感的我终于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疯狂地热爱上了拍片和剪辑,并希望日后可以读个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艺术类专业,于是打算报考数字电影技术方面的研究生。经过仔细地查询与对比,最终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数字电影技术方向,并如愿以偿。和其他专业一样,电影学的专业方向里有的侧重实践,有的侧重理论,这些都在学术型的项目中有所体现,而非专业硕士(艺术硕士MFA)。
电影学相当大的一部分方向重视理论,这些重理论的方向其实也是交叉学科的“杂家”专业,非常适合跨专业的有复合知识背景的考生报考。如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等,与历史学有所交叉;电影批评、视听文化研究等,与文艺学有所交叉;国际电影文化传播、电影文化研究,与传播学有所交叉;影视制片、电影市场营销,与工商管理学有所交叉……从理论方面看电影学,这也是个“大杂烩”。
如果你想做演员,读电影学专业也是非常合适的。即使是从事理论方面,多角度的知识积累能让你更深刻地了解电影,能让你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电影,通过学习和解析优秀的作品,能知道哪种风格更适合你,该如何去表演。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年研院生活一定会让你更有气质,更懂得表演的内涵。而在艺术学院的大环境里,你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导演、制片人等,进入这个圈子的概率更大。
如果你喜欢动手,选择实践类的方向一定非常适合,因为你的读研生活绝不是只坐在屋子里埋头苦读,更多的是通过实践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成就感。这类方向包括电影摄影创作及理论、电影声音创作及理论、影像视觉效果研究、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等,如果你有音乐乐理知识、摄像基础等,学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如果你喜欢在片场跑,喜欢背着摄影机在大街小巷穿梭,那这类专业对于你来说最适合不过,将专业和爱好结合起来,是件幸福的事情。
说电影学是最文艺的“杂家”专业,一点也不为过。笔者的读研生活无比文艺:上午有时候会去上一节课,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导师、同学真正走进片场实践。下午常常与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一人一杯咖啡或奶茶,一起看电影,边拉片子边说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常常会引起争论,甚至吵到面红耳赤。导师会在这个时候奇迹般地出现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们争执,然后缓缓地说:“思想要碰撞才能有火花啊!”然后和我们围坐在一圈,一起谈电影。而最激动的时刻,就是从片场回来,带着满满的素材坐在电脑前剪辑了。从零零散散的片段,到连贯流畅的小短片,也许要耗费几个小时甚至一个通宵,可当那些美好的瞬间呈现在眼前时,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如果你觉得这类专业只是不务正业地整天跑场子,剪片子,而不需要看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虽然这类专业非常重视实训,但是没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审美素养,即使技术方面再精湛,也很难做出好片子。
无论你选择电影学的哪个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都会涵盖以下这些内容:中国电影史论、影视学基础理论、世界电影史论、经典影片解读、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影视造型艺术、影视评论写作、影视营销策划、影视文学创作、影视编导与制作、视听语言、DV实践、纪录片剪辑等。从创作到理论,都有所涉及。
就业:痛并快乐着
经历完2到5年文艺的唯美的研院生活,大家都要直接面临一个问题――就业。电影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五花八门,也很有文艺特色。笔者将以五位师兄师姐的真实就业情况为例,来分析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
大师兄在电影制片厂的拍摄室工作,每天都扛着摄影机实操,笑称自己是“片场民工”,过得非常充实,自得其乐。电影制片厂一般包括总编室、导演室、拍摄室、美术室、音乐创作室、制片室、编刊室以及美工、照明、录音、化装、服装、道具、剪辑、特技等车间,甚至还有自己的洗印厂和电影乐团,吸引了很多电影学专业学生,专业既对口,又有挑战性。但是这份工作的获得往往需要过五关斩六将,非常不易。因为更偏实操技能,所以研究生学历未必是个加分项,甚至因为年龄原因受到限制。很多制片厂喜欢年纪偏小的求职者,因为精力旺盛,体力也更好,学习新技术上手快。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大专院校等开始开设影视制作相关专业,学生毕业时年龄小,动手能力非常强,是研究生在职场上的有力竞争者。此外,这份工作对体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有时候需要彻夜的拍片或剪辑,作息极不规律,常常会黑白颠倒,不太适合女孩或者体质不太好的人从业。
二师兄在影视公司工作,同时做剧本的筛选和后期剪辑,收入颇丰,而且如愿泡在了剧本堆里,感觉良好。但与之相随的是常常会头痛,视力也每况愈下,因为要长期对着电脑工作,从写作到剪辑,都很耗费视力。这类工作和销售的性质有一点相似,就是底薪不高,多劳多得,一般承接电视台一期节目就能赚一万元左右。所以二师兄偶尔会感慨:虽然现在拿了高级白领的工资,但都是拼命赚来的!当然,找到这份工作也不容易,一般公司不太喜欢应届毕业生,也不是很看重硕士学历。这是个纯技术活,只懂理论的人很难胜任。
三位师姐的工作时间和性质相对稳定,也比较符合大部分女孩的理想。
大师姐在市艺术创作研究所从事文艺理论工作,专业也非常对口。这类研究所一般有创作研究室、理论研究室等。工作往往比较清闲,甚至实行弹性工作制,不用天天坐班,但是因为是普通的事业单位,收入并不高,一般毕业时的工资在两千元左右(三线城市),在一线城市会相对高一点。因为是事业编,招聘的人数非常少,很多三线城市的艺术研究所都出现过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参加应聘而未能如愿的现象。
二师姐在艺术学院做行政。即使是行政,应聘时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因为即便是艺术学院的行政人员也对专业没有硬性的要求,所以相当于你在与所有专业的本硕博毕业生竞争。在高校工作的最大优点就是工作稳定,而且有两个假期,相对悠闲,但收入不高。二师姐正在努力考博,希望可以做老师。有电影学博士点的高校和研究院并不多,如果读到博士,不太挑城市和学校的话,到高校任教还是不难的。主要的问题在于,每年各大高校委培博士的指标少之又少,往往要论资排辈,何时可以读博难以预料。所以如果想以做行政为跳板,转行到教学岗,难度非常大。
另一位师姐在杂志社做编辑,做影视评论方向,多年的积累使她工作得如鱼得水,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很惬意。各类与电影相关的杂志社、报社每年吸纳不少硕士生。编辑的工作时间还算稳定。收入方面,在北京刚入行的硕士薪资在4000-5000,但每年增幅很小。尤其是娱乐记者,要经常在各种会和片场之间奔波,生活极度不规律,有时还要看明星和助理的脸色行事,不过收入较高。
此外,电影学这类专业也可以选择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有一部分人在机关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上手也非常快。或者到各类企业从事文秘、行政等工作的也非常多,通过几年的专业训练,本专业学生往往领悟力极强,文笔也不错,能胜任很多岗位,竞争力一点不比行政管理和中文、新闻的学生弱。
院校推荐
1.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优秀电影人的摇篮,也承载着太多文艺青年的梦想,如果你有志做电影这一行,那么能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便是最大幸事。该校电影学专业开设国际电影传播、影像视觉效果研究、数字电影技术等14个方向,分设在文学系、表演学院、摄影系、录音系、管理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动画学院、基础部等。近年来日本动画火爆,动画学院的日本动画理论研究方向吸引了大量考生。而随着越来越多优秀国外影片的引进,基础部的电影文化传播(电影翻译)方向也将成为报考热门。
2.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机构,是文化部部属科研单位。如果你向往科研单位的学术氛围,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个不错的选择。2013年招收全日制艺术学学位硕士研究生81名,全日制艺术硕士(实践类)专业学位研究生43名,有明确的参考书目供大家复习。需要注意的是,考取该单位的硕士生应交纳研究生培养费,每人每年18000元(不含食宿费),艺术硕士每人每年20000元(不含食宿费)。
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的电影学专业隶属于文学院,这也是其特色。南大电影学分为戏剧影视理论与批评、戏剧影视文学、电影理论与批评、电影史等方向,招生人数很少,所以含金量非常高,毕业生广受好评。本校也有该专业的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所以外校考生竞争非常激烈。
4.上海大学
在上海的众多院校中,上海大学并非一流名校,却以文科专业见长,有自己的特色,是“211工程”大学。该专业分为电影理论与批评、中外电影史、电影制片管理、电影导演研究4个方向,2013年招生12人,特别欢迎有实践经验的考生报考。
5.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虽然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其报考热度不是很大,这一点值得考研人注意。电影学专业隶属于美视电影学院,是重庆大学和香港美视电力集团合作办学。不要被公司冠名所误导,它是重庆大学26个学院之一,和其他二级学院没有任何区别。招收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研究、导演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影视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电影编剧理论及研究硕士研究生。
2012年、2013年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
全国各院校排名及分数线
分区: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来自各省市区的文理科高考第一名频频登上热搜,这群自带光环的群体接下来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也将备受关注,因为他们的选择基本上是社会公认的竞争力、也是最热门的专业。
今天起,我市考生开填高考志愿。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调查了近11年来重庆高考“第一名”的专业选择,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7年,重庆24个高考第一名,选择经济金融方向的就有11人。比如2007年的理科第一名何宇佳,选择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最后还攻读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2008年的文科头名刘超然,也是选择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之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硕士毕业,现居伦敦从事数据咨询工作。
案例
2013文科第一名张毅
金融行业竞争激烈
一个实习岗位3000人竞争
6月24日是星期天,23岁的张毅并没有休息,而是在北京的办公室加班。
2013年,张毅是重庆高考文科第一名,当时她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本科时她选择了会计方向。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张毅坦言,自己念高中时,所了解的文科类填报志愿有几个比较热门的方向——经济、法律和新闻传播,“我的很多同学都比较倾向经济类专业,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方向未来的就业风险较小。”张毅说,自己高中时确实对经济方向也比较感兴趣。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之后,张毅考入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念硕士,主攻公司金融方向。在读研究生的第一个暑假,她进入一家证券公司投行部实习。
张毅给记者讲了件事,之前她也曾争取过另一个金融机构的一个实习岗位,当时这家机构在4个主要城市招实习生,进入第一轮面试的就有3000人,竞争对手几乎都来自于北大、清华以及上海的知名高校。她说,每一年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00多人,研究生也近百人,这些优秀校友最后也会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除此之外,很多本科学习数学或者物理等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方向也会选择金融类。
对于即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张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特别感兴趣,可以提前去深入了解一下,包括去看看这个专业的大学课程有哪些。”她还说,具体到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甚至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看看相关职位具体在做什么。
2008年文科第一名刘超然
大四才决定换专业
“刘小面”在伦敦颇有人气
6月25日,记者联系上刘超然,她是2008年重庆文科第一名,目前在伦敦从事数据咨询工作。
“我觉得选择什么专业的重要性没有想象那么大。不管选什么专业,努力做到就可以了。”这是刘超然给学弟学妹们的诚恳建议。她告诉记者,本科时自己选择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金融,“后来我上了很多很多营销相关的课,大四的时候就决定换专业了。”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刘超然研究生考进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市场营销,目前在英国从事的工作也是关于营销数据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刘超然还在尝试创业,每个周末和朋友在伦敦当地的美食市场卖重庆小面。现在,“刘小面”在当地颇有人气,“副业卖小面,成就感更大哦!”这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如此说道。据悉,在创业卖小面的时候,她主要负责的就是营销工作。
“所以一开始会有迷茫的阶段,我要做什么才是对的?其实最后会发现,不是光做某件事情,走某个路径才是对的。有很多条路,也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都可以去回答同一个问题。这就跟高考不一样了。”刘超然回忆一路走来颇有感触,在她看来,很多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每种选择都会很精彩。
近11年重庆高考分去向
2007
理科
陈竞:700分,南开中学,入学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本校读研。
何宇佳:(加分后)703分,巴蜀中学,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
文科
黄文帝:654分,重庆一外,就读北京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
2008
理科
刘薇:706分,重庆一中,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生活。
文科
刘超然:666分,重庆一中,后入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现居伦敦从事数据咨询工作。
李茂林:666分,万州二中,大学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
理科
夏诗耀:693分,南开中学,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科
陈富春:655分,重庆十一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和国家发展研究学院,后于北京师范大学读研。
2010
理科
刘子源:696分,重庆一中,选择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文科
阮秋剑:688分,重庆八中,入学北京大学。
2011
理科
石啸天:699分,重庆八中,入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上海交大读研。
文科
罗诗语:687分,巴蜀中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后同校读研。
2012
理科
李智:709分,涪陵五中,入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
文科
李翔:681分,南开中学,选择北京大学法学院就读。
2013
理科
冯寒野:694分,南开中学,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
文科
张毅:685分,重庆一中,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
2014
理科
王棋明:689分,巴蜀中学,入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文科
胡嘉:685分,南开中学,选择北京大学中文专业。
2015
理科
张瑞珈:719分,巴蜀南开中学,入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专业。
文科
刘楠枫:704分,巴蜀中学,选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6
理科
郑雅文:720分,重庆一中,被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录取。
文科
唐何文嘉:661,重庆一中,入学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2017
理科
杨馥伟:716分,巴蜀中学,就读清华大学。
文科
刘之铭:677分,巴蜀中学,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数据
我国过去7年436个第一名选经管
事实上,从全国来看,不仅是高校,在专业选择上,“学霸”们的选择都相对比较集中。
记者从2017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看到,2005~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第一名就读大学高度集中,他们选择就读的大学仅有10多所,其中清华大学以吸引402位各省市高考分获得者入学居首,北京大学以400位高考第一名入学排名第二。另外,凭借高额奖学金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香港高校方面,香港大学以50位高考第一名入学人数排名第三。
在专业选择上,记者在调查数据中发现,经管类专业是这群“学霸”的最爱。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第一名们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的最多。具体来看,他们中有236人选择工商管理专业,200人选择经济学。
智联招聘曾对经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做了一次分析报告。记者看到,在所有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同学中,经过智联招聘的数据分析得知,其月平均工资约8414元,最低工资约2874元,工资为83000元以上,其中22.7%的同学选择在北京发展。另外,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所在的行业也分布不均,包括耐消品、快消品、基金证券、汽摩等。
应届生:我是一名大四学生,学的是机械专业,与中石油下属企业签了就业协议,可我也报了考研,考研成功,我该去读研,还是就业?违一方约该怎么办?
祁金利:至于读研还是就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的岗位很符合你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而且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你的学历和水平能够适应工作需要,今后也还可能在职学习,就业不失为一个稳妥选择。相反,如果你对这个工作很不满意,不符合长远发展,而读研能够增加你的就业能力,更有利于你的长远发展,则读研更为有利。此外,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从维护双方权利的角度讲,建议你将这个情况事先同用人单位沟通,早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对方允许你考研通过之后中止协议,则上研,否则履约;如果对方不允许这样,就要考虑解除协议的问题了。不论结果如何,都要把事实告诉对方,这样比较妥当。
个性分析该不该信?
静悦:我做过相关的测评,我的性格类型是内向感觉情感判断型。而我对“对于细节则有很强的记忆力”有点怀疑。例如,在报刊阅览室看杂志,一本杂志看完后,却全然记不清有哪些内容,别人的名字我也很难记住。但在餐桌上吃饭,我会发现一个陌生的人是用左手吃饭的,而别人却没发现。于是,对“他左手吃饭”我印象深刻。
祁金利:对于测评工具和技术。我的看法是:认认真真做测评,平平淡淡看结果。任何测评手段和技术都有其相对性的一面,也就是“相对真理性”,本身都有一个需要完善的问题,因而,如果有一些测评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相符,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测评的标准是建立在统计意义的基础上的,因而从来就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如果你的测评结果和实际情况不一致,也不能说明测评标准不正确。就你描述的情况来说,很多人都遇到过。除了测评的问题外,可能与人的选择性记忆有关,由于人们不同的观察角度和阅历、兴趣,对于事物的记忆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东西很容易记住,有的东西则很困难。
专业与兴趣不对口怎么办?
牛娃: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三学生,我在大学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但我最近很喜欢金融,想以后在金融行业里打拼。我爱好的职业是金融讲师和金融理财师,这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我也准备马上考证券从业资格证或银行从业资格证,但我不知道考哪个更适合?还有就是进证券公司和银行相比哪个更接近我所热爱的职业或更容易一点?我现在应该怎么准备?谢谢老师的指导!
祁金利:你好!三年级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应该是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逐步缩小选择范围,确定发展方向的时期。建议你进一步进行职业探索,通过网络、老师、业内资深人士、职场实习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职业,从而确定自己的方向。按照既定的方向,进一步安排自己的学习、实践等环节。
辅修能否为自己的资本加码?
然儿:您好!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学的是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了在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多一点筹码,想多辅修一个专业,请问你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至于兴趣爱好方面我倾向于外企白领的工作吧!谢谢!
祁金利:非常赞同你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准备才有未来,今天积极的准备一定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在辅修专业前,建议先做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在认识行业和职业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多学习了专业,才能够给你的就业加分。其次,把时间规划好,辅修专业意味着你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精力,这就有一个统筹兼顾的问题,为此要确定学习重点。如果拿到学位很困难,也不要勉强,优先保证核心课程的学习就可以了。
怎样才能成功转行?
fly:你好,我本科学的是软件开发。毕业后也从事了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可是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工作,它让我对生活没有热情,对未来没有向往,所以我打算从事销售或者其他金融贸易相关行业,可是制作简历时却无从下手,觉得自己换了行业后没有竞争能力,不知道该怎么办。
祁金利:你好!这里涉及几个问题:第一,你觉得软件行业不适合自己,实质问题是什么?建议认真清理一下,找出原因所在。是兴趣不在这里?还是专业素质欠缺?或者是人格、性格使然?第二,对于销售和金融贸易,你是否了解?是人云亦云还是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更符合?因此,建议你认真盘点一下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也认真探索销售和金融贸易行业的情况,在确定自己长远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要向销售和金融贸易行业发展。至于简历问题,实际上不单单是一个简历问题,首先是对自己和对职业的认识还不清楚的问题。认清楚了自己目前的出发点,确定了自己的目的地,才好设计最佳的实现途径和方案。你以往的工作经历当中,一定存在一些可迁移技能,这些技能将继续对你未来做好工作发挥作用。如果新的职业方向需要一些新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建议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弥补,或者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积累经验,提升竞争力。
如何找准自己的角色?
“橙”:老师您好!我专科学的是会计专业,即将毕业。认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对什么样的工作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好,但我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可以让自己发光的那个职位。因为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对本专业的工作也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我可不可以先在会计岗位做一两年,能不能在那期间发现自己真正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呢?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发现呢?
祁金利:你好!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踏上职场的第一步很关键。最好的办法是,先认真盘点一下自己,找出自己真正的能力和兴趣所在,这方面有很多专业的测评工具和技术,也可以借助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的帮助,进一步认清自己。其次,对于职业,看来你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建议通过走访典型职业人物、查阅网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一下会计岗位的实际情况,有可能的话可以通过实习、兼职工作等方式了解职业。同样是会计岗位,处于不同的行业,发展出路也不一样。对此,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你的心态很积极,很自信,祝愿你成功!
文凭能耐我何?
小马:我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现在在天津上学,我是南方人,想留在北方,由于自己很注重实践,在计算机专业上下了很多功夫,自己也常参加比赛和相关的实习,而且现在在自学日语,很想找一个对日外包之类的工作,但是文凭不好会不会影响我将来的就业,我也一直想考研究生,计算机的研究生是否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呢?
祁金利:你好!学校不好也许会影响一时的择业,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看自己的水平。据说学校的名气只能管你两到三年,素质过硬才是硬道理。并不是所有名校的毕业生素质都过硬,也并不是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就没有出类拔萃的。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针对一些用人单位“以貌取人”的误区,建议你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行动,自己要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别人就不好相信咱们了。其次,找准定位,选择力所能及的岗位;再次,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研究一下如何能够打动人家。目前看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是不错的,未来几年内趋势也不会改变。是不是读研,要综合考虑,一是取决于你长远的职业打算,如果读研对于你心仪的行业和岗位很必要,读研是很好的选择。二是目前的经验、能力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其实,读研是人进步的一种方式,不是所有的方式。在职进修、在职读研,工作以后读研,都是可以选择的。这是要认真分析你自己的情况才能决定的。
艺术生又何妨?
粉红色颜:都说学艺术的不好找工作,那我们怎么去适应这个社会呢?
祁金利:你好!说学艺术的不好找工作,也仅仅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据我了解,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国家企事业单位的不是太多,但是创办自己的工作室,或者作为自由职业者的比较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从业者的需要应该会出现新的,这就像由于制造业的发展一定会引起对机械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增加一样,所不同的是需要实现的途径不一样。对此,建议你做一番调查研究,对艺术行业、老师、师兄师姐、艺术名人等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艺术毕业生的就业特点、素质要求、发展趋势等,为今后走入职场做好准备。
有准备才有未来
Tick:您好!我是一名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几年后工学博士毕业,可能会选择出国读博士后继续做科研。可是我内心比较希望毕业以后能转做一些更有激情的工作,比如咨询行业的管理咨询等。请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该如何准备呢?
祁金利:你好!赞同你未雨绸缪的意识。目前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建议首先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喜欢、适合做咨询业。这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进行探索,比如:看看咨询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有什么样的工作要求,行业发展前景如何等;看看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是否与此相符。有时候,人们对于一个职业或者岗位没有认真做了解和分析,似是而非地感觉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真正深入到工作后才发现,决策草率了。其次,如果发现自己很适合做咨询行业,就盘点一下自己的准备是否充分,统筹考虑自己未来生活、事业的发展,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定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从现在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做准备。比如,知识结构上如何准备,工作经验上如何积累,个人素质上如何培养,行业的探索方面如何加强,将来入职的路径是什么等等。有准备才有未来,相信你的努力会得到积极的回报。
谁都会有机会
随着高考录取率的逐年攀升,能否考上大学已经越来越不是问题,而上什么大学、选哪个专业才是困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大问题。笔者在大学工作,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指导,也兼职从事多年的招生咨询工作,接待过无数的家长和学生。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学校什么专业最好?这个问题的回答既易也难。易的是,任何一所大学肯定有强的学科专业,也有弱的学科专业,孰强孰弱还是容易比较的。但孩子读大学一定要读强的学科专业吗?你读的专业就是你今后从事的职业吗?这个专业适合你吗?要回答这些问题,又是不那么容易的了。
专业重要吗?笔者认为专业既重要又不重要。说专业重要,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学自己没兴趣的专业,会感到枯燥无味,学得累不说,取得好成绩更难。说专业不重要,那也是很显然的。大学学习的专业未必是你今后的职业,专业与职业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200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人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或者只是擦点边。麦可思公司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0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第~份工作的专业对口率不到70%。另外,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聘人时,不仅考虑专业背景,而且更看重综合素质。一些知名外企,包括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快速消费品类生产企业,招聘员工时多数是不限专业的。专业不那么重要的最后一个理由是:当今终生学习已是潮流,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本科或专科学习不是你的最后学历,在进入职场前或在工作期间还将根据工作需要或自身发展的需要修读高阶课程或学位。这时,你完全可以选择与大学期间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
依据生涯规划,理性选择专业
填报志愿时,应该如何选择专业呢?下面,笔者从生涯规划的角度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借鉴参考。
首先,可以根据中学的学习情况选择专业。中学有多门课程,但学生对每门课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喜欢数学,不仅成绩好,学起来也很轻松;有的学生喜欢语文,写作文时思如泉涌,行文流畅。中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作为选择大学专业的参考。对文科生来说,是否喜欢数学可以作为选专业的分水岭。喜欢数学、数学成绩好的文科生,选择经济学、金融学、财会、工商管理等社会科学类的专业比较合适,因为这些学科对数学工具的要求比较高。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选读历史、文学、哲学等文史哲类专业。对理科学生来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的学习情况可以作为选专业的参考。数学成绩出色的学生可以选力学、航空航天、应用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对数学基础要求很高;喜欢物理的学生选择应用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通信、机械、自动化、土木工程类专业比较合适;喜欢化学的学生选择化学、生命科学、化工、材料、高分子、制药、环境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较合适;喜欢生物的学生选择生命科学、农学、动物科学、临床医学类的专业比较合适。
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专业。也就是说先确定你今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再根据这个职业的要求去选专业。如何确定自己未来适合什么职业?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根据心理学家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进行简化处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一个人平时的行为特点。
对于一个平时喜欢用手或工具制造、装配、修理一些东西的人,今后比较适合从事工程师、军事、体育等方面的职业;对于一个聪明、充满好奇心、喜欢分析思考抽象问题的人,属于研究型的人才,比较适合从事科学家、研究人员、教授、设计师等方面的职业;对于一个善于表达、想象力丰富、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人,显然今后最适合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类的职业;对于一个喜欢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今后从事教学、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教育服务类职业最合适;对于一个喜欢说服、控制、领导他人,非常关注自己的地位和成就的人,今后从商、从政者较多,创业者、管理人员、律师、推销员等可以是未来职业的首选;喜欢整洁有序、有人给自己安排或下达明确任务的人,适合从事会计、图书管理、秘书等职业。未来的职业方向确定后,大学的专业选择也就基本有数了。
走出专业选择误区
常欣扬(1990―),女,河北秦皇岛人,本科生,经济学
摘要:大学近年来的“考证热”现象高烧不退。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而调查分析出大学生在考证中所投入的费用,考证对大学生在学业、就业以及深造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考证热”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作者希望为大学生科学管理规划自身发展,给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考证热;大学生;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1.考证热现象的基本状况
1.1考证的人数
考证热现状在高校里较为普遍,一份来自培训机构的抽样调查显示,参加考证培训的,专科生占50%,本科生占40%,研究生占10%。考证热的普遍性可用大学生考证人数占高校全部人数的比例来衡量。
1.2考证的类型
针对未来的方向,例如就业和出国,大学生会选取几类主要的证书。可将大学生主要考取的证书根据性质分为三类:通用型证书、能力型证书和职业型证书,以此来衡量大学生考取的证书类型。
1.3考证热的原因
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决策和信号理论是大学生选择考证的主要原因。大学生选择考证,是在教育方面的投资,而投资依据是将来的收益是否可以弥补当期的成本。同时,拥有资格证书可以传递给出自身在某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人力资本投资可用考证是否能够增强自身竞争力来解释,信号理论可用大学生考证是否仅是为了获取资格证书来解释。
1.4考证的投入
一般来说,大学生考证会涉及报名费、培训费用以及购买书籍的费用等。从投资与收益角度考虑,考证投入可理解为一项投资成本,可用大学生考证所投入的总费用来衡量。
2.考证对大学生的影响
考证热对大学生的当期行为和未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考证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对学业的影响
一般来说,考证热对学业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考取资格证书,会重新计划分配他们现有的资源。为了考取资格证书,他们可能会缩短在本专业上的学习时间。具体到投资与收益问题,考证对学业的影响可理解为一项投资成本,可用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证书考取上的时间来衡量。
2.2对就业的影响
考证通常对大学生就业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在寻找工作岗位的时候,拥有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证明的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可能更具有竞争优势。这样会给用人单位方提供一个较好的信号,使拥有证书的大学生更有获取较好工作的可能。具体到投资与收益问题,考证对就业的影响可理解为一项投资收益,可用资格证书对未来就业的帮助程度来衡量。
2.3对未来深造的影响
对要读研或者出国的大学生,考证热有积极的作用。拥有资格证书证明,可以提升个人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给对方提供必要的能力证明。具体到投资与收益问题,考证对深造的影响可理解为一项投资收益,可用资格证书对未来深造的帮助程度来衡量。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首先选择出四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其次,进行四所学校的专业选择与划分,分为文理两大类。依照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不同权重,分别向四所学校的各个专业发放问卷。本次调查数据的样本分别涵盖了不同类型的高校,且涵盖了每所高校里的大多数不同类型的专业。
本次问卷所涵盖的信息包括:所考取的资格证书类型、专业类别、参加培训机构情况、考证的原因、考证对学业的影响程度、考证对就业的帮助程度、考证对未来深造的帮助程度、参加考证所花的费用、考证平均每天所花的时间。
本次问卷调查的情况如下:共向北京大学投放200份问卷,收回150份,参加证书考取的问卷111份;共向北京师范大学投放200份问卷,收回167份,参加证书考取的问卷127份;共向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投放150份问卷,收回94份,参加证书考取的问卷25份;共向北京城市学院投放150份,收回96份,参加证书考取的问卷77份。可用于数据分析的样本共507份,其中考证样本共340份,样本量较大,数据分析结果具有无偏性和一致性。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是将有效数据录入EXCEL表格,根据表格数据内容制成图表,用以文字分析。分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考证现象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为考证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二、考证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考证现象的基本状况
1.样本主体基本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都参加过资格证书的考取。下表为样本主体的具体情况:
2.考取证书类型
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1%参加了英语类的考证,20%参与了经济金融类考证,参与小语种、教师资格证与公务员考试的样本分别占据8%、6%和5%。
这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对大学生技能的高要求程度。由于我国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英语的熟练掌握成为了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对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小语种的需求也日渐增多。经济金融类、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证类的热门也反映了全社会对这几类职业的热捧。
3.大学生的考证动机
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有48%的大学生选择考证是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对自己将来有帮助。这说明了绝大部分人是出于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的考虑。31%的大学生选择考证是为了获取资格证书。这说明一部分比例的人是出于信号传递的考虑。仅有10%的是纯粹出于兴趣。这说明大学生考证的功利性较强。另外,有9%的大学生选择考证是随大流;有2%的则是受培训机构的宣传引导。这说明考证热存在有盲目性。
4.考证费用投入
受访大学中,大学生考证费用平均为2166元,其中超过1/3的受访者平均花费在1000―2000元之间,考证花费在1000元以下者占28.37%,花费2000―3000者占到25%,而考证费用超过5000元者也占到11.54%。这一方面显示了考证成本的高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考证市场存在着巨大商机。大学生考证尽管花费不菲,但仍然热度不减,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压力。
(二)考证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在研究“考证热”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时,可对调查结果做以下具体分析:
1.学业层面上的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可将考证热在学业层面的影响程度分为了四个层次,并统计出了每一个层次的人数比例。第一层次为“考证没有负面影响且对学业有帮助”,有16%的大学生选择了这项。他们认为所考取的证书与自身所学专业较契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上的漏洞。第二个层次为“考证对学业没有影响”,有31%的大学生选择了这项。这说明考证并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及精力,对自身学业不造成影响。第三个层次为“考证有一定负面影响”,有50%的大学生选择了这项。他们认为在考证期间无暇专心顾及本专业学习,造成本专业学习情况的下降,但是由于考证培训时间较短,还是可以在考证结束后,迅速赶上进度。仅有3%的大学生认为考证影响很大,他们认为考证和学业是无法兼顾的。
在考证热当中,学习时间是最为直接的受冲击对象。作者调查了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在考证上的学习时间,将之分为了四段,并统计出了每段考证学习时间的人数比例:每天花费3h―4h的受访大学生比例最高,为49.28%,达到了近乎受访大学生的一半。据分析,每天将1―2h小时的学习时间用于考证准备,对大学生自身的专业课学习影响甚微。这一部分的人数比例达到了15.94%。每天花2―3h的考证时间,对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会造成较小的负面影响,这一部分的人数比例达到了32.37%。而每天将3―4h的时间用于考证准备的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有2.41%的大学生选择了考证时间为4h以上,这已经给自身专业课学习造成了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2.就业层面上的分析
有53%的大学生认为考证对就业有一定帮助,30%的认为帮助很大。仅有17%的认为无帮助,然而这一部分的大学生可能是因为所考取的证书并非直接针对于就业,而更多的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证明,持证找工作时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3.深造(读研或出国)层面上的分析
根据证书分类,有一类证书为能力型证书。这类证书的获取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与竞争力,并非某种特定职位的必备证书。大学生考取此类证书主要是为了将来的深造,例如出国。英语类证书和第二外语证书就属于此类证书。有71%的大学生认为考证对深造无帮助。仅有6%的人数比例认为考证对未来深造有一定帮助,还有23%认为帮助很大,也就是说有29%的的人持肯定态度。
大学生普遍认为考证主要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证书的信号作用较强。但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语言类证书的考取并非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而是作为一种信号来传递给招聘者能够胜任某职位的证明。这就再度反映了当今就业市场就业难的现状。
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考证热”对大学生存在诸多影响。大学生考证花费不菲,且占用大量专业课学习时间和精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证书在就业市场上有一种信号作用,能够赋予持有证书的大学生一种竞争优势。然而,证书在对大学生深造方面的作用不大。研究表明,当期的考证投入与未来的就业收益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未来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可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的基础上,专业于证书的考取,已取得在未来就业上的收益。对于未来以深造为导向的大学生,应对考证持有理性态度。
(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北京;100875)
参考文献
[1] 康中伟.大学生“考证热”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
[2] 葳蔓.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J].职业技术―特别关注,2007,总第81期.
[3] 胡碧琴.从人力资本投资看大学生“考证热”的合理性与盲目性[J].时代人物,2008-09.[4]张赛斌.大学校园“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