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设计;优化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都有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相关研究甚多,如何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阅读教学设计展开全面优化,这是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的热情。故事引导、哲言介入、生活案例展示、媒体信息展示、课堂演绎活动设置、悬疑问题比拼等,都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初中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心理,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学习情境,以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我的母亲》是先生的回忆录,文章情感丰富而真实,具有感染力。为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并请会唱的学生一起演唱。在演唱结束后,笔者给出问题:歌曲是如何歌颂母亲的?你还知道哪些歌颂母亲的作品?今天要学习的《我的母亲》有哪些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我们的母亲具有哪些共性特征?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自主讨论学习,有学生说:“《烛光里的妈妈》唱出了子女的心声,妈妈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子女,我们当然要歌颂妈妈。歌颂母亲的歌曲、诗歌、小说还有很多,高尔基就以母亲为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我的母亲》中,作者将母亲形象刻画得生动真实,让人油然生出亲切感。”也有学生说:“我们的母亲具有勤劳、善良、和蔼、富有爱心、慈祥等共性特征,唯有母亲,能够为我们付出一切。”由此可见,学生已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逐渐走进了文本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歌曲,起到了渲染气氛的目的。《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歌颂母爱是老话题,但学生还是想知道名人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从这个角度展开问题设计,学生的学习思维迅速启动,充满热情地跟随问题展开了文本学习。

二、优化引导方法,凸显学生主体意识

阅读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明智选择。朗读法、提问法、想象法、体验法等都是教师常用教法。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解析,对学生的阅读基础进行全面调查,对常见阅读引导方法展开深度优化,以提升阅读教学效度。提问法是阅读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教师在问题设计时,需要观照不同学生的学力实际;朗读法强调学生朗读的重要性,而如何科学设计朗读策略,还需要教师多重比对,而不是追求朗读的数量;体验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感知,以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阅读教学的引导方式有很多,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情实际进行选择。在学习《雪》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清文本基本内容和结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提问设计活动。按规定,每个小组要设计10个思考问题。学生上交思考题后,笔者综合考量,最终选定8个思考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的雪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的雪的?你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情感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目的是什么?本文主旨是什么?学习之后,你有什么新感触?笔者将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阅读教学问题进行展示应用,凡是被选中的问题,负责出题的小组具有免答权利。评选结果公布时,学生都兴奋异常,其成就感非常强烈。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思考问题,这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重要措施,对学生形成的正面鼓励和影响非常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对全面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

三、调整学习顺序,遵循先学后教原则

当前,新《课标》推崇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能够率先学习,对文本形成一定认知之后,再由教师给出点拨和解惑,以完善其阅读认知。先学后教体现现代教学的崭新理念,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值得大力推广。教师要在具体落实上有所探究,促使学生真正建立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体现的是学习主体客体转变的问题,其顺序颠倒之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正式确立。如阅读《敬畏自然》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提出质疑问题,课堂教学集中解决学生自主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学生提出:“敬畏自然是不是要求人们无所作为?”教师先征求其他学生意见。有学生说:“敬畏自然不是要求人们在自然面前不求进步,开山铺路架桥,这些都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行动,能够让天堑变通途,这就是人们主观努力的结果。”教师给出积极评价:“敬畏自然是一种态度,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但并不是要束缚人们的手脚,在自然面前无所事事。”教师让学生先学文本,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典型的先学后教,符合现代阅读教学的基本精神。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让教师来回答,这也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

四、延伸训练维度,创设独立阅读时空

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阅读学习的时空,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学习活动,并同学生一起展开讨论探究。此外,还要在阅读延伸方面有所创新,让学生多多阅读课文材料,拓宽阅读视野,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有重要帮助。教师在设计阅读训练时,要摆脱“大一统”思想,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梯度性训练内容,给学生一定选择权。如《吆喝》阅读训练设计:①简答题:课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②搜索题: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③拓展题:吆喝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广告形式逐渐消失。如今各地大街小巷的吆喝声虽然不是很多,但吆喝声还是会在我们耳畔响起,收集平时生活中听到的吆喝声,并描绘一些吆喝人的动作和神态。三个题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两个进行训练。教师给学生一定选择权,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教学引导方法,调整阅读学习顺序,延伸阅读训练域度,提升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能力,全面塑造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3).

[2]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

第2篇

关键词:言语实践;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设计;课标精神

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语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提升言语实践意识,还原阅读教学言语活动交流、言语情感互动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理论实践双提升。

一、设置基于课标精神的阅读教学目标

言语实践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遵循课标精神,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要切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言语实践渗透于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要结合“语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目标要渗透自主构建精神,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提升相结合。情感目标要贴近生活、符合文本,杜绝大而空的说教。二是以生为本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个性特征等优化教学设计。

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言语实践符合汉语学习融会贯通的规律,言语的圆融美(如形式、意义等)、学习过程的体验美,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言、形、意的深刻领悟和圆融体验,继而加深阅读体验,促进“意”的内化。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过程,弱化了学生的言语感知与情感领悟,没有实现言语实践,是不明智的做法。此外,言语实践还符合汉语“学以致用”的规律。言语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将内在情感成功转化为外在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三、基于言语实践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利用条件,通过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生成的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高效提升的有价值信息。在言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这些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呈献给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言语阅读与内容甄别能力。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整合教师、文本、学生等各类教学资源。单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未免显得干瘪、淡薄,需要充分挖掘多方教学资源,做到师、生、文本的巧妙融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科学的教学内容。二是将生活体验有选择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放任,而需要技巧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迁移,以生活思维、情感、技能,生命体验、生命意义等活化文本思想,达到文本语言、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经过美化、处理的选择性的生活体验更容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言语实践观下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语文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生机活力,引领学生走出语言困境,由陌生到熟识,由无情到有情,让读与写的语言艺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言语学习与阅读体验。

基于言语实践观的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背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首先要做到引领学生自主贴近文本,朗读文本,认真触摸文本语言的每一根神经,透彻文本朗读基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探究文本内涵。于是,教师可以运用活动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被调动,知、情、意、行提升的终极目标也得以实现。

五、重视言语实践观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阅读言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完善师生教与学,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知、情、意、行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做好言语实践观下的教学评价,教师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理解与表达,在对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阐述作系统评价之外,还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评价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课文增加美女蛇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这一言语实践活动激励着学生深入研究文本语言内涵,通过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感知,促使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93-01

情感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认知和情感的过程,其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认知基础上,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还原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以通过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合理选择,但不要选择过多的曲目,以免学生感受到的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围,数量大致定在一首到两首,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师渲染的课堂气氛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情境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切身体验知识,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是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手段。如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相关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豪气冲天、侠肝义胆的气氛中去,便于后续的学习。

2、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其在教育行业也有所渗透,在这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多种优点,其能够将知识化静为动、能够将声音、视频等融入教学,让原本只有书本教材的课堂一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适当插入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也可以将文章清晰分解,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新颖的元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内容和背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对文章加以思考,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是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在讲解《蒹葭》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配以芦苇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芦苇丛中畅游的感觉,将其带入其中,以便学生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以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亲身体验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也是体验式教学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使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进行讲课时,教师要注意一般都是用在涉及到的人物较多的文章中,至少是在三个以上,否则将不利于教学正常的进行,在角色扮演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们分组,然后组内自己决定谁扮演哪个角色,不要硬性地去规定哪个学生演哪个角色,这样学生才会卸下心理负担,进而更加自由地发挥自身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知识,进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组进行表演,其它小组仔细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感染力非常强,学生们能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去,在古代的唇枪舌战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其古文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4、扩读性体验

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带入课堂,扩充学生们阅读的知识面,或是将学生们带出课堂,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进而亲身体验文章。对于这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教师经常性地将课外相关知识带入课堂,但是第二种方式却不是经常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师要肩负起学生的安全责任,对于调皮捣蛋学生较多的班级,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体会自然。如在讲解《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读《水浒传》,从其中节选作为阅读的开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门;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申请,组织并带领学生到有莲藕或是荷花的公园中走一走,让学生亲身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知识,达到很好地情感体验式学习。

5、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将其平时学习中的评价收录到其中,便于在期末总结时进行有效的评价依据,也是作为后续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对阅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身语言的感染性,针对于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出具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如针对学生分析的文章,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更有信心将文章分析透彻,这样学生能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内容以所学习的文章内容为主,在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建议,进而以更加正确的态度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情感体验式教学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正确引导其展开阅读,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56-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一种基本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获取信息、预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不少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当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与问题设计单一、问题内容不够深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艺术。

1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的,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板块,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课时紧的特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很重要。问题设计的得体、巧妙,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不重视问题设计艺术,致使问题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1.1无效设问

从问题质量上来看,设计的问题多但能力训练目标不具体,有的甚至是无效提问。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旨、脉络、目的的比较少,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1.2问题形式单调

一些教师为了方便,问题设计时常采用对或错的形式,学生的听觉、视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艺术

2.1读前设问,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熟悉的图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Who is it?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It is Po,a hero panda。师:Yes.In the film,which is his favourite food?生:Noodles.师:In the film,what can he do?生:Play Kungfu.师:Good!What dou you think of Po?生:Lovely,brave…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Today,we will meet another lovely giant panda named Xi Wang.Let's see wether the two giant pandas are different or not.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有了初步的印象,为有效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读中巧问,逐层推进

2.2.1读中设问,层层递进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条理性,深化学生思维。如教学8A Unit 5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时,可以先设计一级问题:where is ZhaLong?What makes ZhaLong special?What problem does ZhaLong have?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再设计二级问题:Why are there so many birds and wildlife there?这个问题是在前面一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最后再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protect wetlands?要问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回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2.2读中追问,开启思维

阅读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即时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追问,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并根据the growth of Xi Wang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部分细节。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when she was ten days old?What did she start to do at four months old?这样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学生会透彻了解“希望”的成长过程。然后教师追问: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the giant panda the name Xi Wang?这个问题稍带有深度,能引起学生深思,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2.3读后设问,注重应用

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并且学生的答案基本上趋同,虽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问题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容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比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语言输出,使师生课堂互动更具有交际性。如教学7B Reading A ghost in the zoo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thing unusual?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给出答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会给出很多答案如call 110 for help;shout loudly for help等。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能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阅读的交际化。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一、阅读教学以及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概述

为了深入研究初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需首先明确何为"阅读教学"、何为"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因此,从"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入手。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教学材料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成对学生授课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材料中的文字形式的内容,并真正做到理解和领会。在采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科方面的基础情况以及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阅读,掌握材料中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践环节,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内容的阅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理论、人生寓意等,当学生读懂材料中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时,又能从中发现并探索出材料所含范围以外的内容,进而提出自己独有的想法,并为其寻求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因而,阅读教学的宗旨并不单单局限于使学生被动的接受什么,而在于从所获得的只是当中发现什么、创造出什么。

2、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阅读教学模式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问题设计环节,即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阅读,进而理解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和创造。在阅读教学模式中,通过设计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内心的好奇,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教学材料,因此,问题设计的优劣,对于阅读教学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重几点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整体规划性,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意,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帮助的问题;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身能力等实际条件,从而与实际教学有效融合;

再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充分开阔思维,并能在此基础上有足够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及问题设计策略分析

1、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当前,阅读教学方法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问题设计环节,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依据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的调查和了解,将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总结如下:

(1)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

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注重所设计问题的数量,人多越多越好,而常常忽略了设计的问题的实际应用性和教学实用性,使得设计的问题对于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材料知识、发挥创造能力并没产生太大的作用。

(2)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1]

有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常常缺乏创造性,一直采用经常使用的问题设计法,使得提出的问题缺乏新颖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没有起到足够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策略分析

(1)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2]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原动力,因此,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提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问题,可以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教学模式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先进科技--计算机电子技术、投影仪器、幻灯片等,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几段贝多芬创作的曲子(变奏进行曲、欢乐颂、命运交响曲等),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教材中所描述的贝多芬,并融入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相关教学资料,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分享,音乐中的那一部分能体现出教材中所说的贝多芬的特性,以及通过音乐,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哪些其他故事是教材中所为提及的,通过如此的提问与思考的过程,完成阅读教学的内容。

(2)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的第二点原则应为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由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经历不同,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设计问题,满足阅读教学的需求,需从学生的自身能力出发进行设计。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教师可以依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的了解,将学生归类,并分组,要求每一组要包含每一类的学生,而具体的分组情况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自身条件上的互补。在分组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的论题,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由讨论,讨论要围绕"事物的正确答只有一个"展开,看这个论题是否正确,在讨论结束后,请两组意见不同的同学进行观点阐述,进而推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3)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在我国汉语的内涵十分深远,因此,在采用阅读教学模式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重点。如在上述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节,当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活动,邀请两组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一次课堂内的辩论,通过辩论既可以阐明小组内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观点支持、观点反驳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提高知识的使用技能。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是国民教育的重点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采用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设问题设计环节产生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问题设计实际应用意义不大;问题设计缺乏多元化"两方面阐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策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学生的自身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角度出发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提问艺术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46-01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艺术地设计问题呢??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

三、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四、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2.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的过程事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

第7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占主导地位。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手段,而有效的问题设计是促成这一教学手段的根本保证。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这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作用。

提问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心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具,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浅、忌滥。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会不作出处理,不会不作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六、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多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再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善于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触类旁通。即使某些提问是低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以便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阅读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35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阅读学习的内容,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如何设计合理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提问,值得教师深入地钻研。下面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根据学生兴趣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参与阅读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还是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手段。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密切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围绕着学生关注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灵活地运用有趣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阅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英语阅读任务。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1 《I like dogs》这一单元时,在学生阅读新课之前,教师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对于“养宠物”非常感兴趣,于是让学生围绕着“What animals do you like?”这个问题自由发言。首先,教师为学生做了示范,“As we all know,animals are our friends.I like every animal.But I like dogs best.Dogs are not only very lovely,but also very helpful.”学生一听教师最喜欢的动物是狗,很多学生也表示自己喜欢狗,“I like dogs too, because it is very lovely and friendly.”学生想要表达“狗是最忠诚的动物”时,教师提示学生用“loyal”来表达。学生顺利地说出“The dogs is very loyal to people, so i like it.”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变得有很多话可说,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了准备。

可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积极的心态下参与英语阅读学习活动,提升英语阅读的效果。

二、结合阅读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在学生开展英语阅读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通过各种问题来辅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锻炼语言表达技能,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英语阅读的基本任务。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一单元时,教师结合阅读内容,设计问题如下: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足球”用英语怎么说?有学生学过英语,顺利地说出了“basketball、football”,教师继续问“打篮球”“踢足球”怎么用英语表达呢?学生有些根据汉语的表达,说“play basketball”“kick football”,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在英语中,与球类相关的运动都用‘play’这个动词表达“打”“玩”的意思,在这样一步步讲解的基础上,学生既丰富了语法、词汇知识,也对教材上的阅读内容准确地理解了大意。

由此看来,教师选好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点,巧妙地提出合理的问题,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阅读材料中涉及的语言知识,在问题的帮助下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从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三、围绕拓展目的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为目标,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更加广泛的阅读,拓展英语阅读的空间,积极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理解阅读材料,不断完善英语阅读技能,增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上册英语的Unit 7 《How much?》之后,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复习巩固英语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了几幅生活中常见的购物的图片,让学生模仿教材上的story time部分,应用句型How much进行对话练习。这些图片场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如学生针对购买书籍的情景给出的对话有:A:Can i help you?B:Yes, i’d like this book. How much is it?A:Twelve yuan, please.B:well, i’ll take it,thanks!A:Here you are.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设计原则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41-01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提问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语言的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其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参与到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1 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1 激发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够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的提问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我们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我们要从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将阅读的材料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然后我们运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设计出的问题,才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启发思维的原则

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能够给予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且恰如其分的提问,往往能够将学生带入大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英语的系统学习,同时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1.3 难易适中的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用,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课堂提出的问题。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假如我们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思考,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使学生的内心急躁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反之,我们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或者稍加思索就能找到答案,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轻视的心理,从而不能正视英语知识的学习,影响英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要确保课堂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适中,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能够正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

1.4 因材设问的原则

提问不仅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生变化,还要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才能完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这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能够抓住内容的中心思想,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且能够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智力和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采取分层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在其基础上都能够取得进步,不丧失学生的兴趣。

1.5 灵活多样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教师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上,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优化课堂的结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提问往往可以分为判断式、描述式、分析式和评论式;从认识的目标来看,提问往往可以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的形式来讲,提问往往可以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选用合理的提问方式,灵活的运用各种提问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使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 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2.1 提问的艺术

在英语阅读课堂提问中,我们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给予每位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的照顾大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练习的机会,这不仅能够提高差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二是,尽可能的采用直观形象的提问方法。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提问,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三是,引导学生大胆设问,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换角色,引导学生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使英语真正成为交流的语言。

2.2 提问的启发策略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准确的抓住机会,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找寻到正确的答案。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是按照以下的步骤和策略进行的:一是,提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肯定不能够全部回答正确或者回答的不完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提示,使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的答案,最终完全解答问题。二是,重新组织问题。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都遇到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着手,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状况,重新组织语言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明白问的什么,着手思考分析,最终解决问题。三是,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不清或者不够全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澄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得出全面的答案。四是,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或者不敢贸然回答,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信。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者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总之,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一种有效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部分教师的提问并不是十分有效,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问题设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讲究策略,会使课堂回答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富金.高中英语阅读课课堂提问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英语教师,2011(2):60-64.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提问设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设计了以三个问题

1.why was the writer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2.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o do in every class?

3.how is the teacher?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where does leo come from?

2.how long has h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3.when did the first jews probably come to kaifeng?

4.who welcomed them?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 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

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65-02

什么是“教学主问题”?余映潮先生认为,所谓教学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在教学中显现一以当十的力量。

在阅读教学中,精巧有力的主问题能直指文章要害部位、简化教学程序,能让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真意。要达到如此效果,“主问题设计”必不可少。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实在又灵活的问题来激活课堂,贯穿教学过程,精练教学内容,直指教学重难点,对于构建高效课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撑起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片蓝天。事实上,初中语文课堂主问题的设置是应具备一定技巧的。

在讨论设计技巧前,笔者以为应首先弄清楚主问题设计的三大立足点。

一要倾听文本。倾听文本,深研教材是精心设计主问题的基础。因为设计主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化繁为简地安排课堂环节,使教学内容更易让学生参与和接受。这个过程,是教师逻辑性、创造性、艺术性的体现,也是一个对教材是否深研的考验。教师浅读文本,必然导致浅问题。教师只有深读文本,吃透教材,审透了文本的精神内核,才能设计出符合文本精髓的主问题来开展教学,引导体验,组织交流活动,使阅读教学有深度,有充沛的活力。美国教学方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设置主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能否恰当地提出文章主问题,也是教师专业素养高低的反映。

二要倾听学生声音。教学主问题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去设置,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过程。阅读课堂的主问题本身就是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支撑学生学习语文的擎天柱,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殿堂的阶梯。所以,设置主问题必须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文本学习有怎样的渴望程度,了解这些后再设置的文章主问题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名言:“只要不是我想自己学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我了我也拿不到――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才是我”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点。教师要想唤醒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只有放下身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这才是设置主问题的关键着力点。

三要富有启发性。《礼记・学记》中提出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学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他。这段话正是我们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启发性原则。课堂教学是否有启发性不在于提很多问题,而在于既能精准的把学生引人“愤”、“悱”的状态,又能使学生走出“愤”、“悱”的教学方式,这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弄清设置阅读主问题的基本原则后,我们继续探讨设置阅读主问题的技巧。

首先,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来设置主问题。文章的关键词句也可称为“文眼”,它们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这些精彩的词句在文章内容上和结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文章的主问题就可以设计为分析这些关键词句的含义或作用,因为弄清关键词句直接有助于把握文章要旨,探索作者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8年级上册)这篇散文时,该如何设置这篇文章的主问题?笔者认为此文虽长但它是自读课文,学习难度适中,所以不能设计太多零散切入口,但浮光掠影式浅尝辄止的一带而过也不好,因为孩子们对人生第一本书这个话题感兴趣,本文对于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有教育意义。因此,笔者采取的是较高效的一种学习方法,找到本文最重要的一个词句,只为学生撕开一个可以深入的切入口。但这个切入口必须反映出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目标,才会有实效性。本文着重表现对儿时浓浓亲情和深厚友情的怀念,启发人们要珍惜生活的幸福。因此,学习本文应抓住文末总结句:“人不能忘本”,把理解它的含义及作用作为本文的主问题。因为从“本”的含义上深究,就能让学生了解“本”的含义有根本,人生中最有奠基作用的东西,再引到文中“本”也指父亲亲手为我和乔元贞修补的国语课本,引伸到作者在当年的苦难生活中对温暖亲情、友情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联想在生活中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对现在幸福生活的珍惜。而且,这个关键句在结构上也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还照应了文章标题,也映衬课文首段“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思索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层层深入分析下来,一个课时就能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探究课文的重难点,避免了满盘皆问,师生疲于奔命却如隔靴搔痒、效果不佳的局面。所以,抓文章要害处词句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教学这类有文眼的文章,只要老师慧眼识窗,破窗而入,设计好主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就像庖丁解牛,轻松自如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设置主问题不仅可找现成的关键词句,也可自己谋取,但应注意体现文体特点。如学习诗歌《泊秦淮》时,我们先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诗歌学习的要求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体会感悟我国诗歌深邃的意蕴、文辞和风格……那么,应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其深远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呢?曾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而学生对本诗的积累和认知都不充足,理解这首诗感情的那个小小的切入口在哪里?思来想去,笔者找到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恨”字,围绕“恨”,“遗憾之意”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一谁恨?(是商女还是作者?)二恨什么?(南朝陈后主亡国的旧事、唱花的商女还是晚唐听唱歌的那些统治阶层?)三为什么恨?这样层层追问诗歌内在的逻辑和原因,就能体会到作者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腐朽堕落的封建统治者的强烈批判和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再如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笔者以为可从生动的情节入手,像学习小说一样,先让学生拟出“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议新装”,然后再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全文中心思想,即对虚伪、愚蠢昏庸、自欺欺人的丑恶人性的批判及对真诚善良美德的呼唤。这样讲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对童话体裁会止于老师给的概念即儿童文学的一种,善用夸张修辞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赞美,对童话的主要写作特点“夸张”缺乏充分的感知。所以,笔者觉得本文设置的主问题应是: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用了夸张的写法?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寻也能轻松地弄清故事情节,还能深入地理解统治阶级的丑陋嘴脸,体会小孩纯真的童心,洞悉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笔者以为文体不同,教学要求不同,设置主问题也要随之而变。当然,抓住文体特点设置主问题也易于让学生形成解读这类文章的能力。

第三,主问题应体现课文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作家深邃思想的光辉更灿烂。如学习《最后一课》,对于这篇小说的人物性格,反映的爱国主题,学生并不难理解,但涉及文中法国语言时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齑竺诺脑砍住保对这个关键句子的深刻内涵,有学生能够理解到它反映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也有学生能理解到这句话阐述了学习法语就能摆脱普鲁士统治的道理,但大多数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需不需要再深入推进呢?这时我认为,此句包含了法国语言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还是法国人民归属感的载体,更是团结法国人民的纽带,打击普鲁士的致命武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深邃思想的闪光点。于是,笔者继续引领学生探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追问了一个主问题:语言不就是一个交流工具吗?既然巳经占领了土地,为什么普鲁士一定要强迫被占领地的学校必须教德语呢?这一问题马上激起了学生研讨的兴趣,深入挖掘,最后引北大著名国学大师袁行霈教授的话作结:“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土地的沦丧、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衰亡”。都德其实在借韩麦尔之口告诉我们:延续本民族的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而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这是作家用真理光辉在照亮我们的心灵。毫不夸张地说,优秀的作家都是擎着真理火炬的天使!老师能让孩子们在感受经典名篇的同时,还能触摸到伟人思想的光辉,让名人的风采在心中闪耀,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结语:阅读教学教无定法,设置阅读课主问题的技巧也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目的只有一个,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如果通过对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能有效简化教学头绪,使教学内容单纯而又丰富,明析而又细腻,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发掘潜能的空间,而不是在层出不穷的问题中乱转,丧失对语文阅读课的信心则于愿足矣。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三级设问;评判性阅读思维

评判性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种新型的阅读课教学方式,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使用预览、预测、分析、评注、质疑、推断、评价等阅读策略,并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质疑或评价,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

对比评判性阅读,在传统初中阅读教学模式下对文本设问存在诸多不足。在评判性阅读视角下,设问不能仅围绕文本基本信息和语言点学习展开,还要对文本结构、作者意图、情感态度、内容质疑、行文逻辑方面进行设问,以辨析、质疑文本内容和写作意图。本文探讨分析如何通过“三级设问”策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思维含量,培养学生高级阅读能力和评判性思维。

一、阅读教学“三级设问”策略类型分析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分级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五级阅读目标要求,笔者将阅读课教学设问分为三个级别,简称“三级设问”:感知获得型设问、分析应用型设问、迁移创造型设问。

1.感知获得型设问策略

感知获得型设问策略主要发生在对文本内容及信息的基本处理阶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信息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的理解或者为了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基本信息的识记和理解程度。教师的设问侧重点在于对文本的字、词、句、细节信息和篇章结构方面。学生通过快速查找、识记和分析能够准确找到原文中存在的答案。

设问时注意:第一,问题设计要从宏观到具体,从整体到细节;第二,设问之间要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第三,问题设计时配套设计多样化回答形式。

2.分析应用型设问策略

分析应用型设问策略针对文本信息处理的中级阶段及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阶段。设问目的是深层次解读文本的外延内涵、隐含信息、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疑点内容。此类问题,学生不能从文本直接找到现成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结合文本前后文、上下文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常用设问方式有:

关于外延内涵及隐含信息:(1)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2) How do you think...?(3) How do you Know...?(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riter, what/which...?(5) Why does the writer say...? 关于文本结构:(1)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and how do you know?(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3) How does the passage organize? 关于写作意图:(1)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2) What kind of people would like to read the passage most?(3) 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

3.迁移创造型设问策略

迁移创造型设问策略主要发生在文本解读和学生阅读思维的高级阶段。学生现已经准确地获得了文本的内容与信息,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等多方面信息,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观点和价值评判。那么,教师就要通过迁移创造性设问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话题、文本主题、文本内容、作者观点、文本影响进行辨析和判断。

迁移创造型设问常见形式:(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writer's idea?(2)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3)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Why/ Why not?(4) What should we do if...?(5) If you were..., what ...?(6) How can we..., if...?

二、有效实施“三级设问”策略,培养评判性阅读思维

评判性阅读教学依旧沿用传统初中阅读理解教学,主要通过读前――读中――读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并在过程中有机渗透“三级设问”策略,系统化、循序渐进式推进学生评判性阅读思维的产生、维持、发展与强化。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初中)《英语》七下,Module 5 Shopping Unit 2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 为实例来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三级设问”策略,培养学生评判性阅读思维。本课的评判性阅读教学目标是能通过比较不同事物和同一事件的优缺点来辨析事物的两面性。

1.读前阶段

读前,通过感知获得型设问为主体结合分析综合型及迁移创造型为辅助,激活先行知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读前阶段是教师激活学生与目标文本相关知识及启动阅读思维的破冰阶段。该阶段设问内容经常涉及分享经历、讨论主题、预测内容和呈现背景知识几方面。

本课话题为网络购物,主题是通过与传统购物进行比较学习网络购物的优缺点。为了激活先行知识、启动思维、引起比较,笔者在读前阶段设置了两个任务,并在这两个任务中渗透了“三级设问”策略,实现阶段性目标。下面选择任务二为例。

读前,分享购物的经历、比较购物方式,通过“三级设问”,有效唤起了学生关于购物的相关知识,亲身经历体验;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差异的设问,启动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两个任务的设问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照顾全体。

2.读中阶段

读中,通过感知获得型与分析综合型设问为主结合迁移创造型为辅助,教师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深度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价值判断。读中阶段的设问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要注意围绕文本主题、主线和事实,避免杂乱无章和毫不相干的信息无效堆积,导致学生对信息的处理零碎化、片段化,致使阅读效果打折扣。

本课读中环节,笔者围绕网络购物的话题,围绕网络购物优缺点对比的主线进行设问。笔者设置了五个环节的不同任务来处理文本信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此处选择第3、4、5三项典型任务来展现“三级设问”策略在读中环节的具体实施。

通过该任务问答,学生从细节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识记、理解与评价。感知获得型设问按序提出,逐步引导学生理清网上购物的概念和流程,然后设置分析应用型问题,结合前后文学生可以得知为何网上购物得以流行,最后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网上购物经历设置一个迁移创造型问题,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本阶段设问之间,内容上层层递进,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上层层拔高。

该任务通过问答,从具体角度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对文本结构进行分析、概括。本任务通过感知获得型设问让学生理解网上购物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应用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作者是如何将相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观点在段落和文本里面整体、有机、符合逻辑地呈现出来的。设问与设问之间完成了从内容到结构的自然过渡。

3.读后阶段

通过迁移创造型设问,让学生建立与文本及作者深层联系,产生思辨与判断、升华认知与思想、发展心智与思维。读后主要关注文本语言赏析、内容挖掘、内容延伸、作者情感态度及文本内容与现实差距的比较。

本课读后任务设计了一个分析应用型和一个迁移创造型问题。通过阅读让学生预测网络购物对未来的生活影响;分析判断作者的观点,并且结合自身的网络购物经验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判断和评价。

该任务通过问答,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态度进行综合辨析与评价。通过最后一个任务的实施,学生在理解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与价值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在本次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贯彻实施了“三级设问”阅读策略,笔者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设问围绕文本主题与主线,设问逐层递进,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自然,学生很好地在本课课堂上完成了文本信息与内容的理解,体验了分层设问对阅读思维带来的一种新挑战,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能在评判性阅读思维的指导下开展文本阅读。

三、总结与探讨

精准有效的设问决定了一节阅读课教学能否达成习得语言、获得知识、训练阅读技巧、发展阅读思维、陶冶个人情操等方面技能,影响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评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要能设定合理可操作的包括语言、技能、思维、价值、情感等多维度阅读教学目标。另外,能熟练应用阅读课教学设问技能。笔者在多次的课堂实践中,通过对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三级设问”策略,已经实现让大部分学生感知评判性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评判性阅读。故“三级设问”策略为阅读课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行的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Flynn, L. L. Developing critical reading skills through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 [J]. Reading teacher,1989(9): 664-668.

2.Lewin, L. Teaching critical reading with questioning strategies [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0 (6): 23-26.

3.[美]安德森等著(Anderson, L. W.).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陈琳,[英]格里诺尔(Greenal, S.). 英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0-173.

6.[美]多尔(Doll, W. E. Jr). 后现代课程观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9-188.

7.贵丽萍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5-25.

8.[英]哈默(Harmer, J.).英语语言教学的实践[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10-227.

第13篇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还要有相应的对策,即要从多渠道、多角度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迈进文学殿堂、领略文学领域无限风光的开端,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文质兼美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是学生感悟人生、学会生活、完善人格的重要的素材。我们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然而我们还是能听到这样的“声音”,他来自学生的内心,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状况还是值得进行研究和改进的。虽然我们的阅读创新教学不断改进,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水平的策略

本文认为,从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必须要从创新思维入手,围绕灵感思维、直觉思维、聚敛思维、发散思维和问题意识这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培养

直觉和灵感思维具有明锐性的特点,是一种敏锐和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前苏联哲学家凯德洛夫说,“过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直觉”。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真正可贵的是直觉,我相信灵感和直觉”。浮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都与人的直觉、灵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直觉、灵感在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上起着重要作用。

2.创设情境是条件

直觉和灵感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老师们应该多为学生们提供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条件,多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去设想。创设情境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标题入手、从情节入手、从名人点评入手、从某一人物入手、从某一写作技巧入手、从结尾入手、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入手。魏书生老师擅长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换位,或与作品中的人物换位。于漪老师擅长用优美入时的语言感染学生,或朗读、或分析、或引导学生背诵与课文有关的诗文,拓展文意。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创设情境,并且创设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巴金《短文两篇》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1.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语文课上成功的创设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造成一种悬念,这种悬念就是灵感和直觉的诱发因素。

3.通过自主探究阅读培养创新思维

探究性阅读指的是,读书一定要深入的探讨,仔细的研究,不要盲目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和作者的用意,要多从几个方面去理解,探究其根本,这样才能理解其精髓。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和创设问题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分组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问题情景创设的针对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4.阅读中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的培养路径

在创新活动中,发散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是决定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多向性,一个是新颖性。但是聚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又相辅相成,都是创新思维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用想象联想和评价性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思维的新颖性是指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它代表着发散思维的本质。

5.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阅读内容中有大量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素材。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参加阅读,只有让他们主动的去参加阅读才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发展潜力,才能绽放出创新思维之火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达到师生共鸣的效果。为此,我们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良好互动的学习空间。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针对初中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如何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文将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良好的师生互动现象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更是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双向互动的空间,是进行师生间交流共进,协调完成任务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务必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现状,充分的发挥民主教学,保证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地位,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精神。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应当化被动为主动,真正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人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梯度性教学设计

在初中语文阅读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阅读的对象是课文,而进行阅读的目标是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到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梯度进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认读以及解读两方面。其一,认读环节虽然较为简单,但是仍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同一个焦点上,然后再将问题层次提升,并使得学生共同进行解决,而解读环节则需要学生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涵以及写作的表达方法,这样有层次的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进行初中教学中极为重要一个环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以及阅读教学梯度设计,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进一步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甘其勋.运用文章科技引领学生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

第15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其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够掌握相关语文基础知识,还能通过阅读不断的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其语文学习内容。因此各级初中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各个方面的教学的开展都相对比较落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往往处于被动受听的状态,而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也相对较弱,容易产生教学倦怠。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群体,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都相对较强。而语文阅读方面的教学是学生增加语文能力,拓宽自我视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更愿意以自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探索,而教师在传统模式下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安排往往是根据教学参考书的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中教师自己加入的元素相对较少。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主动追求与课堂的被动受听相冲突,课堂教学效果不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向了各级中小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变化。

1.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主人的身份,不断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积极的促进学生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篇阅读材料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的模仿《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对于新装的反应,让学生通过模仿感知到课文的主旨内容,通过不断的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让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谈谈对这篇课文的认识,该课文能反映出什么问题。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提问回答、演示来不断的加强对于课文的理解,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教师在阅读材料讲解之前,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教学参考中的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由于版本比较老等缘故使课堂教学设计无法适应学生的要求,教师在这种课堂教学的设计下进行课堂教学常常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在原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其进行丰富。首先,教师要注重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所谓分层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的对象是文章,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各有各的侧重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设定不同的课堂学生设计形式,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胃口。对于不同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比如,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能够进行评价和创新;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按照要求让他们能够进行理解和通读。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满足了不同能力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很多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电脑等,这些设备不仅能够使教师有了更多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式和工具,还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文《荷塘月色》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和投影还原整个荷塘月色的场景。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动画效果,结合课文的文字,体会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传统的板书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动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被大大的调动起来,学习的参与度也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的理想。

3.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体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另一个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课堂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下各个学科都十分重视教学反思,而提供教学反思主要依据的就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标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定上科学化、民主化,不仅要让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体系来,还需要结合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科学的评测。在得到相关评价体系参数时,教师要通过这些参数主动的去自我反思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优缺点。对于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要不断的去巩固保持;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细心的去分析,找出解决的方式。只有这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才会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也会不断的提升。

三、结语

总的来讲,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谓机遇指的是新课改的各种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促进了教学的不断前行。所谓挑战,指的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教学能力,要改变传统的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不断的面对新课改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各级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努力迎接挑战,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13-15.

[2]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