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们意识到了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市场对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企业拥有相对完善且规范的管理方法,能够对建筑施工工程进行整体性的度量分析,进而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相关学者提出了清单计价管理的概念,从工程报价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两个方面入手,要求建筑企业遵循主动报价,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工程造价数额透明化的原则,从相对全面的角度预防建筑施工风险,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地位不对等的问题,让建筑企业变成合同签订的主动方,弥补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内容漏洞,继而让工程造价相关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从工程造价应用流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工程造价实质上是对建筑施工工程风险情况的评估,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按照既定的标准流程执行相应的任务,同时还要明确每个阶段任务的主要内容,进而从根本上发挥工程造价工作的实际作用。
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问题原因
2.1缺乏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
从建筑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内容认识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在没有确定工程实际施工的情况下,根据整体的工程报价判断工程施工风险系数,致使建筑施工工程风险系数与实际情况发生偏颇。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会超出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控制,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资金上的压力,对建筑施工工程后续结算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疏忽,直接表现在合同内容上,通过大量的经验表明,在合同签订阶段,建筑施工工程风险主要由施工单位承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风险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直接提升了建筑企业施工基础成本支出,进而减少了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效益。
2.2风险管理市场发展不够完善
我国建筑施工工程风险管理市场还不够完善,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针对建筑施工工程风险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所以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仍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机制,无法取得相关建筑企业的信任。除此之外与建筑施工工程有关的风险担保作业内容不够明确,风险担保资金来源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普通的担保企业不能参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建筑企业一般会选择银行作为唯一的担保机构,然而这样的担保体制从根本上抑制了风险市场的发展,风险管理担保市场内部没有竞争力,也不能遇见风险担保管理的实际效力。
3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3.1提升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
为了有效的解决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问题,就应该肯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据不完全数据显示,美国建筑工程企业的风险意识非常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投保率高达93.4%,与此相对的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投保率总体上不超过30%,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过于形式,没有达到风险转移和消除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力度,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开展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措施的推进活动,建立健全的风险担保机构,并协调担保机构与建筑企业之间的关系,确保相应的担保制度能够提供良好风险管理环境的同时,维持数据信息交流与行业平等关系,继而从根本上保证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制度内容的应用有效性。
3.2明确工程造价风险担保内容
要想保证工程造价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让建筑施工工程投入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就应该针对目前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工程造价风险担保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工程施工的类型细化风险管理方向,其次在建筑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制定科学的风险承担范围,比如施工单位要承担10%的设施进价风险,最后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建筑施工工程带来的损失。目前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任务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三部分,为了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在不同的阶段就要依据不同的原则,展开工程造价工作,比如在风险识别阶段,就应该以工程计划为主要的研究目标,判断工程施工的周期和施工种类,进而对施工单位设定相应的期望值,达到有效控制建筑施工风险的要求。
4结束语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包括细则、实施指南和实施导则三个层级。
2、答案参考《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200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孙华山。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概念、内容、过程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模式、内容和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评价,危机预警与风险干预,应急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总承包;设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055-02
工程承包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工程承包行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因为具有规模大、投资大、工期长等特点,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更多,风险也就更多。
近年来,国际工程总承包模式已成为当今国际工程承包的重要方式之一。工程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优势是设计、施工、采购等各环节有机结合,其中设计对项目的总投资影响最大。因此,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工作实施前或者实施初期,就应该提前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等风险管理工作。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做到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在客观上无法避免时可以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的目的。
2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随时都会出现,这些风险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进而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效益和业主的利益。为预防和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减少项目损失,工程总承包项目必须从始至终进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3 风险管理规划
一般在项目实施前制定风险管理规划,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管理规划,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风险管理规划一般包括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活动、风险管理职责和角色分配、基本风险因素及其优先级、风险可能的结果和应对计划、风险监控及应对计划的执行等六个主要方面。
为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及时有效的控制风险,首先需要确定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项目的风险管理主要活动是: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规划风险、跟踪和控制风险。
其中识别风险是指当发现风险时,对其进行不间断的识别,并及时记录;分析风险是指估计风险的出现概率、时间和影响,并将其归类到相关的风险集合中,并按风险优先级进行排序;规划风险是指决策如何应对风险,针对一些重大风险还需拟定缓解计划;跟踪和控制风险是指收集并报告风险及其缓解计划的状态,并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
总承包商的主要职责为:审查各分包商推荐的风险控制的方法和行动计划;确保对风险出现的概率、影响、时间结构的估计和风险分类的正确性;汇总风险状态后,制定项目总体的风险行动计划,包括决定方法、定义风险范围和制定风险控制行动;针对前30%的项目风险的控制问题做出决策;收集并报告一般风险管理的方法。
设计分包商的主要风险管理职责为:识别新风险;估计风险可能性、影响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的类别和影响推荐控制风险的方法和行动计划;跟踪风险状态,随时确定风险缓解计划的执行状态;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报告风险控制状态等。
在一般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基本风险因素中涉及设计方面的有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故意拖延审批时间、工程设计出现重大错误、总包和分包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机电部分各系统间接口不匹配和语言障碍影响沟通等,上述风险可能的结果和应对计划如表2所示。
风险监控就是要求各成员按照自己的职责跟踪已经识别的风险,监视残余风险,发现并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并评估风险减轻的效果。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
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风险管理体系的概念
1.1 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政府部门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分析,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综合处置,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其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连串排好优先次序的过程,使其中的可能导致最大损失及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优先处理、而相对风险较低的事情则延后处理。同时风险管理亦要面对有效资源运用的难题。
1.2 风险管理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风险管理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按风险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人、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风险管理;
(2) 按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技术、意外事故、震、洪灾、火灾等风险管理;
(3) 按事故发生时受损失的形态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人地身、利润等风险管理。
2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
风险管理需要按一定的流程进行,它的主要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3个关键环节。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主要内容包括:防范事故的种类、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日常监控主要内容、现场风险控制重点措施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生产流程分析法,生产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对其中各个环节逐项分析可能遭遇的风险,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2)财务表格分析法,财务表格分析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业报告书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和发现企业现有的财产、责任等面临的风险。
(3)保险调查法,采用保险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可以利用两种形式: 通过保险险种一览表,企业可以根据保险公司或者专门保险刊物的保险险种一览表,选择适合本企业需要的险种。这种方法仅仅对可保风险进行识别,对不可保风险则无能为力。委托保险人或者保险咨询服务机构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设计,找出各种财产和责任存在的风险。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各专业各单位风险内容的风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产生风险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过程和控制结果进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等。评估方法可采取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如设备评估、安全性评价、三标一体认证等,也可进行专项调查、现场核查等定期或非定期检查。评估的结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并根据具体的评估结论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风险评估主要分为三类。a基准风险评估;b基于问题风险;c续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的方法。在进行作业风险评估时,我们通常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即风险=后果×暴露×可能性,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3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由2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对反馈的响应。评估结果的反馈内容包括:对综合风险的评定以半年度的目标管理排序和点评意见的形式进行反馈;对制定建设管理行为的评估结果以各种简报、通报的形式进行反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的评估结果以隐患通知书、安全预警或其他专项整改通知的方式进行反馈;对控制措施的评估结果结合各种检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形式反馈等。对反馈的响应是个互动环节:各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作出响应,根据意见的重要程度布置立即整改或逐步改进,并按照要求及时报告整改过程和效果,接受评估部门的随时复查;主管部门对于以书面反馈意见形式的响应,在要求的整改期限内要进行相应的跟踪复查,掌握改进情况;在有效期后根据复查评估结论,作出是否予以撤销的正式意见。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电网中存在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选择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有计划地处理各种风险,以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理,以消除各种风险对生产经营造成的损失,使电力生产能够安全持续进行,以保证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可见,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是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
3电力安全生产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点
3.1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相结合
对电力行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既满足体系要求,又能体现电力行业特点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体系应用中,继续延用 ;同时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更新的,体系带来的新的、有效的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风险管理也要适应安全生产发展和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主动接受安全生产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方法。风险管理是统筹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员工素质能力、全面把握安全局面、改进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从传统安全生产“关注事后分析与控制”转变为“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创新。
3.2安全生产管理的全员参与
全员的参与从而达到了全面、系统风险管理贯穿于管理的各个领域,如果没有全面、系统风险管理,就可能出现漏洞,就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同时风险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要避免应付敷衍、流于形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所代表的专业、行业、阶层要全,切忌少部分人甚至个人去评价;风险管理的手段要求全面,不同级别风险应有不同的管理手段。风险管理要注意系统性,所有领域、环节的所有风险管理均应执行评估、管理、再评估、责任落实、检查、改进等环节,系统还体现在风险管理和生产管理的有效结合、互相作用上,将各管理部门在科学分类的前提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使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最终让每个岗位做到:“写你所做,做你所写,记你所做,全面参与,不断回顾,不断改进”的状态。
3.3 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只有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安全目标考核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将安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与经验教训相结合,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取自身及兄弟单位事故案例提供的宝贵经验教训,着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以保证安全生产的过程控制。
3.4注重持续性风险管理
即当危险得到控制,风险得到降低后不能固步自封,要根据生产实际随时随地开展不断评估。一旦出现隐患、未遂、事件、事故后要及时检查管理制度的漏洞,就要及时补充风险管理系统,使风险管理得到持续改进。对现行管理工作已开展的,但与体系要求尚有差距的,应持续应用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完善。
3.5坚持制度约束与文化引导相结合
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强调事前的分析与控制;以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强调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风险管理与规范化建设相结合,流程化管理、标准化工作的科学管理,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0、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见图1。
2、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3、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 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 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
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 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引言
电力作为高风险产业,不仅源于其公用事业属性,以及技术资金密集、供求瞬时平衡、生产运行连续等特征,同时电力项目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沉没成本高,而且,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进程的深入,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电力交易关系复杂,不同主体之间协调困难,电力行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大、电力市场风险增加。根据“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面对我国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现状,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将是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流程及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及方法,以期推动电力系统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人们考察研究风险时,要从决策角度认识到风险与人们有目的活动、行动方案选择及事物的未来变化有关。风险的形成过程和风险的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特征共同构成风险形成机制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人们一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都想减小风险损失,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风险管理的提出与发展与企业发展状况、社会背景密不可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之后传到西欧、亚洲、拉丁美洲。美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都开设风险管理课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估计;既要求理性,又要求人性;不但需要多学科理论指导,还需要多种方法支持。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根据风险形成的过程,风险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估计需要进行频率分析与后果分析,而后果分析又包括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通过风险分析,可得到特定系统所有风险的风险估计,对此再参照相应的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接受,是否采取安全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价。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总称为风险评估。为进行风险定量化估算,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RiskAssessment—QRA)。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方案,以控制、抑制、降低风险,即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不仅要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状况,而且要尽可能基于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价。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也希望将风险损失价值化并给出货币衡量标准。风险管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者密切相联的动态过程。
二、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为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企业应由专门的组织及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工作。据《幸福》杂志对美国5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知,84%的公司由中层以上的经理人员负责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趋势是董事会下属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三、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QRA)
电力企业QRA的建立与发展从内部来看,不仅已有可靠性分析、安全分析、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各专业分析作基础,从外部而言有电力用户、政府与社会公众、咨询机构等众多相关主体的关注。电力企业QRA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QRA有利于企业将风险水平控制在规定标准的风险水平之内,并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通过开展QRA可帮助企业全面识别风险,并按轻重缓急排序,以有助于管理者将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于风险控制的重要紧急领域,使风险管理决策更为合理、效果更好、成本最小;通过对各种风险控制方案或安全改进措施进行QRA,使决策者对方案措施进行优劣选择,为公司提出决策支持。电力企业的风险将对其它企业和主体带来连带影响,并产生放大效应,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优质是各行各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共同的愿望。电力企业实施QRA具有现实意义。
3.1电力企业QHA的基本框架模式
电力企业QRA是指在工业系统QRA的基础上,考虑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特点及运行规律,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及电力市场化进程而以概率模型表征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为便于实施风险管理,保证风险评估质量,满足风险评估过程各阶段的不同要求,构建如图3所示的适用于电力企业QRA的基本框架模式。在具体实施时,允许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
3.2电力企业QRA的主要工作内容
(1)确定目标及范围。包括风险管理的目的与意义,待分析系统的设备配置、工作流程、资金、人员、管理、信息、地区、人文环境等,即确定QRA实现目标和实施条件等。
(2)风险辨识。即找出待评价系统中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安全检查看系统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风险辩识的基本途径有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ZOPS)、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急分析(FMECA)、故障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TA)、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检视表、资产风险暴露分析表、财务报表、流程图、现场检查表、风险趋势估计表等。为配合保险公司对出险事项的处理,可采用从下至上的归纳法、从上至下的演绎法及两者综合运用。针对特定风险,可选用基于系统平面布置的区域分析、隐含事件分析、德尔菲法及基于事故树分析的风险事故网络法等。风险辩识不只局限于系统硬件,还应考虑人为因素、组织制度等系统软件。风险综合集成是指对所有风险按其特性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汇总整理。因电力工业特点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特点,把电力系统风险按厂网分开的行业结构进行分类。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主要有电源规划风险、报价竞价上网风险、供求平衡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备用容量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项目风险、中介机构风险等。对于电网企业而言,主要有电网规划风险、电网融资风险、购电电价风险、电力交易转移风险、辅助服务风险、成本分摊风险、输电阻塞风险、输电能力风险、备用率风险、电力监管风险等。另外,电力企业还将面临电力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及电能质量风险等。
风险综合集成后的初步风险分析是对已辩识出的风险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或水平。风险水平低的可忽略不计或仅作定性评估,风险水平高的要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估。
(3)频率分析。即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频率,其方法主要有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故障树分析与失效理论模型分析。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是根据有关事故的历史数据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频率。因此要建立
风险数据库,既作为QRA的基础,又作为风险决策的依据。故障树分析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分析法,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系统失效(顶事件)与基本部件的失效联系起来,根据基本部件的失效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失效理论模型分析是在历史数据与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失效理论模型来计算风险发生频率。
(4)风险测定估计。根据风险特性及类型,运用一定的数学工具测定或估计风险大小。常用方法主要有主观估计法、客观估计法、期望值法、数学模型法、随机模拟法和马尔可夫模型法等。
(5)后果分析。即分析特定风险在某种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及损失。其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与损失分析。情景分析通过事件树模型分析特定风险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导致的各种事故后果。损失分析是分析特定后果对其它事物的影响及利益损失并归结为某种风险指标。
(6)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风险标准及可接受性应遵循最低合理可行(ALARP)原则。ALARP原则是指任何系统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水平越低,即风险程度越小要进一步减少风险越困难,其成本会呈指数曲线上升。也就是说,风险改进措施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最终趋于零,甚至为负值。因此,必须在风险水平与成本间折衷考虑。如果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所得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之上,则该风险被拒绝,如果风险水平在可接受线之下,则该风险可接受,无需采取风险改进措施;如风险水平在不可接受线与可接受线之间,即落人ALARP区(可容忍区),这时要进行风险改进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或风险成本收益分析。
分析结果如果证明进一步增加风险改进投资对电力企业的风险水平减小贡献不大,则该风险是可接受的,即允许该风险存在,以节省投资成本。ALARP原则的经济学解释类似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样,风险与风险措施投入间的风险曲线也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3电力企业QRA常用方法
根据电力企业QRA的工作内容和实现要求,结合电力企业本身特点,电力企业QRA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即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明细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技术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与致命度分析(FMEACA)技术;风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技术;事件树分析技术;基于概率影响图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靠性工程技术期望值法、风险主观、客观估计法、模糊评估法等。
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经过体系建立和体系认证审核两个基本程序。电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程序如下。
1.1管理承诺
电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承诺:自愿接受并带头学习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遵守法律、法规;保证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和运作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使决策付诸实践。
1.2宣贯与培训
学习与培训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培训工作分为2个阶段:内审员培训。是以体系建立、文件编写和内部审核等为主要内容,由外部咨询单位对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班子进行培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宣传贯彻。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背景知识和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要求全员培训,由企业自己完成。
1.3制定贯标计划
制定工作计划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与此同时,制定计划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落实资源需求。
1.4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主要包括调查企业现有的安全健康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制度、适用的法律法规、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关键是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制定。评审的信息将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包括:确定危险源(哪些因素会导致事故);判断谁会受到伤害、严重程度如何;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这些风险如何消除或降低(通过对设施、作业方法、设备或培训的改进是否能够消除或降低这些风险)。以电厂为例,电厂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处作业、高温环境作业、起重作业、压力容器与管道检修、设备动火作业、电气倒闸操作、锅炉炉膛内检修和升压站维护、油系统作业、金属探伤、化学危险品管理与使用、车辆运输等。根据以上作业活动风险的大小、所覆盖人员的数量等,制订完善的控制措施,以便在作业过程中让员工遵守或督促员工执行。
1.5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企业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管理方案,确定机构和职能分配,确定体系文件层次结构,提出体系文件清单,体系文件的编写、审定与批准。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为企业规定了明确的承诺、目标、职责和程序,它是整个体系的灵魂。
1.6文件编写
结合组织初始评审的结果和现有的管理制度,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文件编写。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套文侯新文中电投集团南方电力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130件化、程序化的管理机制,因此,文件编写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一般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分为3个层次:管理手册(包含17个要素)、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编写的文件将作为体系运作的依据。
1.7试运行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试运行是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文件予以实施,检验其适用性、充分性和符合性。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应进行协调、监督、考核和信息反馈,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对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达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初步完善。内部审核是企业对其自身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是对体系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等所做的系统性的验证过程,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内部审核一般1年1次。管理评审则是企业领导亲自对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地适应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方针要求,以及体系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是否合适等所作的综合评价。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1次。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并非抛开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而独创,它只是把企业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
2、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认证程序
在建立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之后,就可以开始策划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1体系认证的基本条件
凡申请认证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认真贯彻执行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已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并运行达3个月以上;在过去2年中,每个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千人死亡率低于同行业水平。
2.2认证申请
符合上述认证条件的企业才能以书面形式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书面材料包括:申请认证的范围;申请人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企业的一般情况:如名称、地址、性质、法律地位以及有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等;企业安全健康工作情况简介,包括近2年的事故发生情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认证机构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未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会通知申请方进行补充、纠正或重新申请;对通过审查的企业,认证机构确认受理后,将向申请方发放《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登记表》,并编制一份审核计划提交给申请方。
2.3认证审核
属于外部审核,它是由国家认可的专门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如国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中心)来进行。根据审核的层次和深度,认证审核又分为初始审核和正式审核。对审核组织推荐通过的企业,认证机构的管理(或技术)委员会在1个月内要专门组织有关成员进行讨论,对其是否能够注册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企业,则批准注册并签发认证证书;如果审定时不能通过,认证机构向其发放《审核结果通知书》,将审定结果通知受审核的受审核企业。认证机构将每年对获证企业进行1次年度监督审核,获证后的第一年监督审核为2次。此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一般为3年,3年后将进行复评,复评程序与正式审核认证相同。
3、结语
赵志坚
谈到天津海关的风险管理工作,我想可以用“务虚”和“务实”来反映我们工作推进的一个过程:最初,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可以借鉴的东西,天津话讲叫“没根”,谁也不知道怎么干;还有就是很多人还没有概念,认为这是个太“阳春白雪”的东西,离中国海关的工作实际太遥远,对这个有抵触情绪。然后通过组织推动、提高认识,通过制定硬指标、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来保障,几年下来,如果说天津海关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想应该是说我们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关员都在思想上、认识上对风险管理工作有了足够的重视,在风险管理与海关工作相结合的道路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接下来我想应该考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天津海关关长黄胜强同志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什么东西制度化了,才能有效地开展。”我想大家对此也深有体会。机制是什么?机制就是一种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设就是由虚变实的一个过程。所以我想,应该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由虚向实转变的抓手,从全局的高度来抓紧、抓实。
有了长效机制建设这个抓手,第二个我想是要提高风险管理手段的智能化与科技含量,实现与监管工作的紧密结合有机对接,以保持风险管理工作的生命力。要走风险管理与海关监管工作相结合的道路,加快风险管理的成果转化,让大家看到风险管理的效果。风险管理工作与海关监管工作的结合,与海关人力资源调配,与廉政建设、督察内审工作的有机结合,是促进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保持风险管理工作旺盛生命力的必然途径。
第三个,我想是要拓展风险管理工作的视野,将风险管理从传统的重视货物监管,向货物与企业并重转变。通过风险管理,支持贸易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时,要将海关工作职能的拓展与风险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更多地关注比如缉毒、反恐、贸易安全与便利等非传统职能,确保全面覆盖、综合掌控风险。
第四个,我想还是要区分风险管理的层次,确保风险管理手段在各个层面的有效使用。牟新生署长在2006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上提到风险管理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尽快开发供总署机关和领导干部使用的风险管理平台,……努力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当好参谋,为职能部门开展风险分析提供支持,为现场作业提供风险信息和操作指令”。
最后,我想还是回到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来,这个天津海关也是在探索之中。我们目前正推动的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开发、专家咨询制度建设、异动商品监控制度建设,以及继续完善风险管理考评机制、探讨建立区域海关信息联动机制,都是围绕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所做的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与兄弟海关分享。
天津海关风险管理处处长
师国旺
海关风险管理工作搞了很多年,我个人理解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形成一个理念、打造一个平台和建立若干机制。
理念,是总署领导和关领导最近一再强调的将风险管理作为海关管理哲学和改革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整合优化资源,改革和创新海关管理模式、运作机制、作业流程,逐步建立涵盖海关各工作领域、各层级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达到全面提升海关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的目的。
平台,是在对海关管理环境、管理要素、管理对象和管理动态正确判断基础上,通过把握整体管理,找出并优化管理海关事务的最佳思路、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机制,是利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手段和技术,结合海关现行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综合运用前、中、后期管理手段以及客户管理、通道管理、重点审单、实货监管、守法验证、风险评估、情报分析等多种风险防控手段建立的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海关风险防控体系。我认为目前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科学、高效、便捷、统一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便捷和统一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应该包括整合优化后的风险管理大平台、遴选甄别后的风险管理基础数据库、统一规范的风险管理应用标准等三个方面,这是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资源共享、成果共显、工作共赢的区域联动机制。在进行现代海关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中,目前这种封闭的、单一的海关业务监管结构肯定会被一种全国海关范围内,关与关、各监管区域之间,以及海关与行业之间的风险资源整合与共享所取代,这也为我们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规模监管效益成为可能。
三是以考核奖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提高层次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指标、扩大覆盖范围、实施有效奖惩,对风险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是以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要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就必须集中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权威人士,整合资源,要在风险管理的决策机制上体现科学民主的制度要求,使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功能渗透到各监管环节并充分体现它的作用。
五是以异动预警制度的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风险管理监测机制。在海关业务监管上,实施风险管理的对象一个是商品,另一个是企业。建立异动监控机制,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商品、企业信息,采用综合评估、统计分析等方法,监测进出口动态、趋势,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变化、开展深入分析,综合调动监管资源采取处置措施,以提高风险预警、防范能力。
新港海关副关长
胡丛华
新港海关作为天津海关最大的隶属海关,辖区内工作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海关业务,近年来业务量持续大幅度增长。2006年1-9月份,共接核进出口报关单101.2万份,与去年同期相比(以下简称“同比”)增长15.9%;监管进出口货物8694.1万吨,进出口货物总值56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26.7%;征收税款323.18亿元(实际入库额),同比增长67.37%,占天津关区税收总额78.03%。而我们的人员总数,仅比2002年5月机构重组时增加了4.7%。实践证明,风险管理在监管现场的应用,确实对化解业务量增长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提高监管效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个是以风险信息为龙头,在普及风险管理理念的同时锻炼了队伍。风险信息作为领导参谋、工作指导、处置源头,为业务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使许多宝贵经验得以总结和共享,使业务人员在教学相长中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批一线的业务尖兵。
二是以风险分析为工具,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充分发挥各现场风险分析小组里专家人才的作用,对风险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数据收集、逻辑判断等工作,充分利用风险管理平台等工具对风险点进行深入分析,使监管重点得以明确,使预警、预定式布控有的放矢,本年度先后发现了进口铁矿砂低报价格、进口金枪鱼伪报成“自捕鱼”等大案。
三是以风险处置为手段,防范化解内外部风险。根据处置工作办法,分关形成了以直属风险科为枢纽,针对风险特点协调相关部门发挥各自作用进行实时响应的机制,通过前期查控和后续稽查有效化解风险。按照风险分析不忘“眼睛向内”的思路,我们同时开展了业务现场的日常运行监控分析,不断查找、堵塞监管漏洞,改进业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现场的廉政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以硬指标为基准,督促、考核各项工作。根据关区的部署,分关结合各现场的特点对风险补税、信息报送、布控有效率、案件移交数量等硬指标进行了划分,并通过认真细致的统计和评估工作实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对现场基础工作的加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切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税收等轴心工作的完成。1―9月,我们通过风险管理实现补税1.76亿元,工作日日均补税达到93万元。
天津海关归类分中心主任
孙革志
风险管理作为现代海关制度建设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始终也是归类分中心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3月以来,我们就风险管理与归类工作的有机结合进行了不断探索,并依托现有风险管理资源,建立了“四个系统,三套办法,两个平台,一支队伍”的归类风险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个系统”,即依托风险管理平台,将《关税监控分析系统》、《归类差异监控系统》、《归类纠错统计系统》加以整合,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专家分析相结合,提高归类风险分析的能力与水平。
“三套办法”,即依托《风险信息》,通过建立我们与现场的联系配合办法、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处置办法、归类差异监控报告公布办法等,将归类风险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有关现场联系落实加以解决,从而将归类风险监控的成果落在实处。目前不仅完成了对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口的组合开关、某摄像设备生产企业进口的数字硬盘录像机等多种商品的补税工作,同时通过归类差异监控进一步提高了天津海关的整体归类水平和通关质量。
“两个平台”,即依托风险刊物,将风险理念贯穿到《归类风险指南》、《商品归类研究》两本刊物的编纂过程中,介绍归类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两本刊物为全国海关归类风险管理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一支队伍”,即依托风险队伍,我们仿照总署归类技术委员会的模式,成立了天津海关归类技术分委会,通过分委会的活动带动了全体关员学习归类理论、研究商品知识、发掘归类风险的热情,形成了一支风险分析意识极强的归类风险分析专家队伍。这些专家,不仅参与到天津海关风险管理专家咨询中,而且在归类工作岗位上取得骄人的成绩,为天津海关归类补税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继续发挥职能优势巩固现有成果,我们有以下设想:
一是不断探索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归类风险的自动分析、自动判别、自动处置的实现方式,将归类风险管理程式化、标准化、规范化。结合《中国海关商品归类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开发与运行,在稳定、完整的商品数据库支持下,尝试开发计算机自动归类风险判断系统。
二是进一步完善归类风险信息共享系统。继续扩大《归类风险指南》杂志的影响力和稿件涉及的商品范围,提高刊物的风险指导意义。
——确定风险防范方案的基本原则为风险控制收益大于风险控制成本。风险控制收益包括避免或降低风险发生带来的财产损失和对企业规范经营的提升。确定解决方案时,应根据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分析判断其在不同方案下的风险控制成本和风险控制收益,进行衡量比较,选择其中收益成本比最大的一种方案。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落实情况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风险防范方案落实的及时性,即各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方案的落实工作;二是风险防范方案的落实质量,即各部门完成的风险防范方案从措施内容看,是否完整、准确,是否能够实现具体风险防范目的等,包括哪些风险预防方案实施完成较好,哪些风险防范的措施尚未完成,或已完成但完成质量有缺陷;对各部门的实施情况做出评价,督促各部门积极、认真地落实方案。
同时,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更新提供信息,如风险测评、风险防范现状评估的基本信息,保证体系良性循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落实与提高,实现风险管理的现代化和制度化,必须做到:
(1)法律风险管理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要实时采集和处理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对风险信息输入、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风控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更新、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2)法律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绩效考核是企业监督管理,业绩评价的有效手段,将法律风险管理的成效与绩效挂钩,将大大提高法律风险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快速稳定性持续发展,以及各类型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展,企业内部税务风险要素的逐渐增多,我国现有企业实际具备的税务风险要素管理,以及税务风险要素控制工作的具体组织开展路径造成了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现有企业针对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展开适当程度的改善优化。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调查研究数据信息分析资料。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企业现有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工作构成内容和工作任务体系层面均存在着显著局限性,给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企业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持续组织开展,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展开分析,我国企业想要在具体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展开使得程度的改善优化,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展开简要阐释。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发展演进历史背景之下,一切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基础性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本身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表现形式的涉税经济行为,因而势必也会不可避免地面对一系列表现状态鲜明的涉税风险,给我国现有的各类型企业组织的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状态造成深刻影响。遵照目前获取的调查研究报告资料,涉税风险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均具备不可避免性。从具体的引致原因角度展开系统分析,我国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引致原因,通常可以被具体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我国企业出于对利益最大化经营业务实践目标的片面追逐,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过程中盲目启动运用税收筹划业务实践流程,在不断做出类型多样的盲目性“节税行为”条件下,给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过程中,引致和造成了较大数量规模的税务风险要素。第二,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本身存在着基于业务活动开展流程,以及业务活动构成内容层面的显著缺陷,给我国企业具体获取的生产经营活动综合收益获取水平,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遵照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涉税性经营业务环节角度展开分析,通常可以将现阶段我国企业实际面对的税务风险要素类型,具体划分如下六个方面:其一,因企业内部性因素引致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展现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内部基础业务流程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其二,因对企业内部现有涉税政策要素理解失当而导致的税务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展现在优惠性税率政策的使用等环节。其三,因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监督工作的业务处理方式而引致的税务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展现在对收入要素、成本要素、费用要素,以及特殊项目要素的财务会计确认环节。第四,因企业内部关联易活动引致的税务风险因素,主要集中展现在企业内部融资业务环节。第五,因企业内部发票管理工作环节,以及税务处理工作环节而引致的税务风险要素,其中具体涉及了增值税发票文本的保管运用,以及营业税的财务处理等具体方面。第六,因企业内部纳税申报业务环节,以及税款缴纳业务环节而引致的税务风险因素,其中具体涉及了纳税申报业务环节及时性,以及税款缴纳业务环节及时性等具体方面。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第一,切实把握和优化我国企业在开展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理论基础。我国企业想要在建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背景之下,实现对我国企业内部各类税务风险要素、稳定充分处置,应当优先完成针对基础性税务管理理论的分析理解。通过学习和吸纳基础性的企业税务管理指导理论,能够保证和促进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实现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任务体系的全面清晰认识,从而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平稳有序组织开展,创造和提供稳定且有效的理论指导支持条件。第二,切实建构形成指向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业务环节的法律法规条文体系。我国企业想要在具体组织开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获取到基础业务组织开展流程的充分规范性,应当切实建构和执行指向我国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条文体系,并且在具体的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过程中,充分实现对相关性法律法规条文内部的充分贯彻,从而有效改善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
三、结束语
针对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本文择取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以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06:176-177.
[2]杨堃,付灵.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刍议[J].邢台学院学报,2014,02:62-64.
[3]张瑜.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商,2014,24:168.
[4]金翔.浅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5,09:223-224.
关键词:企业 风险管理 审计 开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内部经济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诸多变化因素将导致国内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不断增加。目前,国内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规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对风险管理工作监督、评价职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审、帮、促”的工作方法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帮助企业收集风险信息、识别判断风险、研究防控措施、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以国有企业为例,自2006年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后,极大地推动了风险管理工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应用,但是对标国外先进企业,大部分国企的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一些企业风险管理职能不明确,未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二是风险管理制度及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等风险管理基本制度尚未完全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三是风险管理专业程度不高,量化评估工具应用较少,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四是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与改进机制尚未健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尚未全面开展,没有构筑起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
二、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收集初始信息,识别风险
围绕公司战略经营目标,收集与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信息、行业相关风险信息、典型风险案例、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等。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描述和定义。
(二)运用技术模板,评估风险
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方法评估风险等级。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按极低、低、中、高、极高五个级次进行计算(以1、2、3、4、5分值表示),确定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
(三)检查评价风险管理策略的否适当性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检查企业所选择的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管理策略是否适当。检查企业在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企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事件是否制定了各种解决预案,实施是否有效。
(四)确定剩余风险等级
对固有风险控制结果评价为有效的,认定剩余风险等级“一般”;对固有风险控制评价为基本有效的,审计人员视具体风险情况评估剩余风险等级;对固有风险控制为无效的,固有风险等级即为剩余风险等级。
(五)检查评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立建设情况
检查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情况,现有机构设置是否适应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能是否有效履行。检查评价企业是否把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是否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是否建立了员工上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
(六)检查风险监控报告和考核问责制度的落实情况
一是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重大风险预警制度,是否实现对重大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二是检查企业是否建立风险管理报告制度,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否顺畅。三是检查企业是否建立风险事故的考核问责制度,对形成损失的风险事件,有无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风险管理责任落实是否到位。
三、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法
(一)立足于“审”,履行监督职能
在风险管理审计程序中,首先需要企业以“审”为基点,紧扣住风险所涉及的重点工作领域,将查找企业存在的风险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识别组织内外所面临的各项风险,结合风险管理各项环境和内控要素,如组织目标、经营情况、管理薄弱环节及问题进行访谈、查阅资料、记录、历史案例,评价其充分性,并进行分析性复核,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对企业目标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确认,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对剩余风险的等级进行认定。
(二)突出“帮扶”,帮助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鉴于大部分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客观情况,审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采取“以审促建”的工作方式,帮助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在项目实施初期,应对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将审计人员所掌握的分析识别风险的方法传授给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可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一起收集分析风险信息,进行分析识别,判断风险等级,研究应对措施,在审计的过程中教会被审计单位人员如何识别防范风险。同时在开展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还应向被审计单位宣传贯彻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针对检查情况,给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其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进而初进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力量即能完成,需要各企业上下共同努力,统筹规划,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实施。广大企业内审部门,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三道防线,应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为促进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一、复习应试综述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并不很难,只要考生能够弄清原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和脉络,把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做到记忆理论与联系实际思考相结合,一般是能顺利通过这门考试的。从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的考试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越来越重视学习能力的考察,这一点从题型来看,就是案例题(包括大型案例题和以选择题为代表的小型案例题)的比重的不断加大和难度的加深。
各位考生在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从感知(学习)――概括(复结)――应用(应试)”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从应试来看,本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关,即考试中的“灵活自如”,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用”。尽管“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从掌握某种考试技巧来说,还是可以帮助考生掌握一些技能以应付考试的。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这个过程就是要努力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两大模块的运用掌握同考试结合起来,大家要尽快适应这个过程。要发挥广大考生学习应试的主体积极性,动态学习,包括知识、应试技巧、答题规范和自我判断、校正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复习中各位考生要关注一些企业的成长和扩展过程中的案例,特别是食品行业、汽车制造、饮料、服装等,要在品牌、商誉、知识产权等方面多分析和重视。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分析这些企业的成长,特别是要注意细化战略管理,并以企业成长、扩展、风险等分析为主线,注意企业在捕获市场机会过程中的问题和能力等复习主线。
笔者寄语各位考生在复习和应试中要努力培养自己“顶天立地、中西融合”,所谓“顶天”就是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和教材,不要太大的范围;所谓“立地”就是要注意把大纲、教材上的东西最终转化到考试试题的回答上来;“中西融合”就是要注意国内外案例和企业发展扩张的战略等相关问题。尽管教材中有关国外企业和管理学者的论述较多,但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有关国内企业的题型和题目数量、份量和难度都在逐渐增加,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要能够从试卷中充分反应出自己的水平,某种程度上说,考生水平的高低就是从试卷或答题能力上体现。当然,单纯从考试来衡量考生的能力是非常片面的,但在现行考试制度的安排下,各位考生又不得不如此。因此,考生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努力学习、复习和有必要的毅力外,要想在考试中能够“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必需具备一定的考试实力和应试技巧。
简言之,面对考试,不但要有精神和激情,更要有实力和技巧,此外还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图1的等式能说明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获得成功的因素。
二、课程特点与应试技巧
其一,课程特点。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新增科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中的专业阶段之所以要增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一科目很大程度上是要触及考生的能力,而从注会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真正选拔或拉开考试差距,必须要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应试难度,显然就是要从案例题目来强化,这是笔者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辅导以来一直所坚持的理念和辅导重点。笔者的很多讲座和模拟题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1)从历史渊源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是对原《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拆和补充形成的,目前该课程主要包括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两大块主要内容,在这两大主要内容之下又包括若干小的子内容。本课程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321”,即三大知识支持(数学、经济金融学和管理学)、两大核心内容(战略与风险)和一个重点题型(案例题)。
(2)从知识体系上看,以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为核心,是跨多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应试背后的技能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还需要有三个基础课程的支撑,这三个相关课程体系是:数学、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和管理学(重点是组织行为或行为心理学、市场营销等)。从数学来看,各位考生不需要从特别的准备,在各种类型的讲座或是相关培训网站上都有类似的辅导;从经济学及金融学来看,重点体现是风险管理中的经济金融知识,如利率、汇率等;从管理学来看,《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教材主要包括战略与战略管理总论、战略的整体实施过程等。教材虽然只有12章,但涉及到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虽然该科目的内容较为繁杂、脉络很多,但重点还是较为突出的,建议考生一定要掌握管理学中的重点。比如战略管理、战略分析的基本理论,公司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财务职能战略及其各种战略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有关COSO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等相关内容也是重点,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3)从历年的考试题型来看,基本稳定下来,主要是选择题(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一般说来,围绕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阐述而出的题目,其难度相对适宜,多数考生能够掌握,得分也较容易。2009年、2010年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两年的考试趋势分析看,单纯地针对知识性内容进行考核的题目减少,而一定难度的原理分析、案例分析和适量计算的题目在逐步增加,且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不过,从风险管理的许多内容来看,难度并不大,甚至有上升的空间。不过,以笔者分析,这个难度目前几年内不可能太增大。换言之,命题人员宁愿在战略管理上增大案例分析的量和难度,也不会在风险管理上增加难度。比如风险衡量、套期保值策略、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等,这些问题从考试角度都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两年的教材尚停留在知识介绍层面,没有深入到实务操作层面。因而,从考试命题来看,也相对简单一些。
(4)《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一科目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四大类。从2009年和2010年度考试命题分析,题量和分数值做了一定的调整,但基本题型还是出入不大。可见,对于这一科目的考试,不仅要求考生具有记忆与理解知识点、掌握计算公式的技巧,而且需要考生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案例分析中。
其二,应试技巧。具体而言:
(1)要全面认真地通读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考生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上,并注意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教材涵盖的内容很广,且以文字性的内容为主,考生应边看边记,读完一章,要回忆其主要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在阅读中一定注意强化重点内容,在阅读与练习中记忆知识要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的考试内容虽然覆盖面广,但考试的重点尤其是主观题的考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希望大家要重点掌握这些内容。如波特的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企业战略选择、战略控制的方法、财务战略的选择、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风险管理框架等。对这些内容,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复习备考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练习,尤其是案例分析题,但不能搞题海战术,阅读与理解教材才是通过考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