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诚信的案例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案例教学;审计案例;案例教学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社会生产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来完成这项任务责无旁贷。
《企业审计》课程是我院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企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源于英文“Case”,指具体事件,来自于现实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故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审计》教学,其优势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案例的研究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其实践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许多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识及感悟水平。
(三)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既有案情又有场景,尤如身临其境,通过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由单纯的理论叙述转向将理论融入具体审计案例方式讲授,形成大视野、大容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跟踪与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审计案例的选取方法
选用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从审计实务资料中进行概括、总结、提炼,形成实用性强的案例。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案例:一是选择国外经典案例。尽管中外司法体制不同,中外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不同,中外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不同,但国外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其审计事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研究国外审计经典案例可以以他人之石,攻吾之玉。二是选择对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典型案例。目的是在沉痛的教训中切实反思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三是设计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审计实践的过程,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企业审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入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一)将案例引入理论教学
审计发展历程当中,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发生都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每一个重大审计案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审计理论问题。通过对真实审计案例的介绍,引导学生寻找其理论根源与应对策略,并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审计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推动了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个案,将审计问题置于某一情景或某种条件之中,使问题、答案以及课堂知识与审计理论之间建立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发现线索、逻辑推理的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审计职业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职业洞察力。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并设计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结构,使之能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审计案例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同一个审计案例,分析的思路、方法可以是多样的,这就促进了学生不断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引导学生跟踪和研究学科热点及前沿问题。
(二) 实践教学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
如果说使用案例进行理论教学是通过案例总结出审计理论,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就是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涉及的问题的过程,即完成通过案例总结理论,再将理论用于案例的分析。在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合适的审计案例和所学的理论内容匹配。审计理论比较抽象,对于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讲非常不容易掌握。虽然在理论讲授中是引用案例来总结审计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审计案例设计内容的片面性,很难使学生在进行理论总结中完全掌握要求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案例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到案例和对应的审计理论的匹配。
2.选取的案例能够涉及到对应理论内容的绝大部分。选取的案例和对应的理论部分不仅要匹配,还要注意案例设计的理论内容是否全面。如果选取的案例只涉及到对应理论的部分内容,会使学生忽视未涉及部分,从而导致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应用程度掌握不够。因此,选取的案例要充足,以使学生能够对案例对应的理论部分进行完整的运用。
3.进行讨论的案例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在完成习一个理论学后能够马上运用得比较充分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讨论之前要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怎样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对案例中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理论应用部分独立完成;学生讨论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逐步深入挖掘案例中涉及到的较隐蔽问题。
4.课上讨论要促使学生充分表达各组的讨论结果。安排课前讨论能够使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讨论结果,避免直接在课上讨论互相影响思路。进行课堂讨论时以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对于大家已经达到的共识,教师可以在最后的分析时不再重复,只针对学生通过讨论还不能够认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节省上课时间,提高效率。
四、改革考试模式,课程考核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滞后性、不全面的弊端。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建立一种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态考核。
(一)在理论授课阶段引用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总结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对于不同程度的回答给与学生一定的分数,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怠于思考而导致的发言不积极现象。
(二)在案例讨论阶段,要分成三个部分。
1.课前进行的小组讨论结果要分组总结成书面形式,在讨论开始前上交,并给出一定比例的成绩。教师根据课前的讨论结果来判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充分认真的课前讨论的一种强制措施。
2.课上各组分别进行发言,教师可以在各组代表发言时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再进一步提示,对于根据提示能够作出积极反应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与加分。
3.课堂讨论结束后,各组要在课前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根据课后总结的情况给与一定比例的得分。
课堂讨论部分的得分按照小组得分加个人课堂表现得分综合给定每位同学的成绩。
(三)综合考核部分
在全部的课程进行后,教师还要以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全面程度给出最后部分的考核分数。
这样每位同学的最终成绩有三部分组成,即理论+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分别为:20%、40%、40%。通过这种全程考核方式,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并使得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客观性。
五、在审计课堂教学中纳入职业道德教育
审计作为审查会计合法性、公允性的职业,诚信正是其首要的职业道德。审计人才是一种智能型人才,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作用的发挥。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审计诚信缺失导致的审计失败屡见不鲜。检验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在于检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创造性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业安身立命的基本,事关审计职业的存亡。因此审计入门时就应当加强诚信为本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多审计案例都可以运用于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明星电力事件、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从业前就能够养成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为今后的诚信执业、诚信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案例教学注意问题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审计的理论知识和组织审计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点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将案例用于审计课堂,根据实际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合理的案例教学方式。
(一)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案例的安排应与课程体系保持一致,其内容和程序与课堂教学同步。
(二)由于授课进度不同,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知识面由窄到宽,案例也可相应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
(三)案例教学的形式也应更人性化、多样化,有时,可先讲授审计基本理论再结合相关典型案例,给枯燥的理论加一些鲜活的背景和情节,强调理论知识在案例中的运用,使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有时,则可以先给出具体的案例,再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加以分析,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
(四)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实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加入课堂引导案例目的是教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加入课堂讨论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可以课前先布置,课堂中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剖析案例。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相应的点评和归纳总结,把讨论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五)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并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布置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使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和总结。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企业审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审计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处理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高职审计教学的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予苏. 浅析案例教学[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诉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 教材分析
教材是本科与专科通用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3年修订版。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按照课程教学标准为学生选择了视频案例与文本案例分析作为教材补充。“诚信是做人之本”微课内容主要讲解诚信的重要性、高职生诚信危机,诚信培养的路径和方法。本次课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的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中即“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与“大学生与诚信道德”,前续课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中的第二条内容,后续课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中即“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做人之本”微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 学情分析
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论证,选取教学的知识点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的下降,2年来北京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由300多分下滑到100多分,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采取登记入学形式,生源素质进一步下降。有些高职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差、而且社会责任感差,如:学习松懈、违纪违规、得过且过、醉心玩乐、沉溺于网络游戏。一些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甚至对自己未来漠不关心。一些学生意志消沉,缺乏斗志,纪律松散,表现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一些学生不仅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而且合作观念较差。一些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重视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缺乏诚信品质。一是日常言行诚信危机。他们经常承诺好好学习、遵守纪律,经常背信弃义,上课迟到、吃东西、玩手机。二是信贷诚信危机:恶意拖欠贷款、学费。三是考试诚信危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四是学术危机。抄袭作业、毕业论文成风,瞒天过海。五是求职危机。就业签约后无故悔约。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兑现应聘时的承诺,一些高职学生无限放大自由,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辞退实习岗位,经常由于松散被退回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高职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缺乏对“诚信”准确的心理定位,诚信认知和实践能力较差、自我观念较强,多数高职生对诚信深层知识知之甚少,有诚信意识与愿望,但是,对培养诚信的方法和途径不是十分清楚。
4 企业对高职生诚信诉求
对北京市企业进行了诚信诉求与高职学历员工诚信状况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道德品质和遵规守纪比较重视,尤其是诚实守信放到了第一位,因此,道德教育重点应该以“诚信做人提高修养”为重点。同时,调研掌握了高职毕业生的诚信状况,为课程的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教学过程设计等奠定了基础,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诚信的重要性。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所学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远离背信弃义之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兑现自己承诺。情感态度目标是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失信行为,崇尚兑现承诺行为。价值观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诚信做事、诚信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6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对诚实守信正确认知和实践,正确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难点是持久地践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信行为。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7.1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引导设计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任务引导设计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企业需求的诚信素质,确立任务名称为“诚信是做人之本”。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创设情境。在任务的引导下,确立能力目标,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所以,创设情境选取2段视频案例――韩信报恩(正面视频)与小明的故事。(反面视频)进行播放,引发学生进行比较思考。第二步,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探究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给出的问题为:1.结合视频谈谈诚信的重要性。2.高职学生怎样培养诚信意识和行为?分配给小组进行讨论。第三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者2个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整个班级划分成4个小组,以小为单位讨论教师给出的问题,根据教材查找理论知识、网上收集的资料、网络课程资料和学习任务书的要求等进行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分析过程。第四步,展示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是与其它小组沟通交流经验的机会。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并说明分析过程。第五步,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第六步,教师进行理论提升。教师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理论进行讲解,对学生认识错误的理论进行纠偏。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得到强化,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2个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促进知行合一。达到“知、情、信、意、行”转化的目的。
7.2 教学手段
第一,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给出典型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分配给小组的前提下,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避免了高职学生由于底子比较薄,影响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现象。通过“网络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的教案、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法以及教案、习题集、案例集、任务书和学生的拓展阅读资料等在网络课程中进行学习。第二,课程引导案例以视频为主视,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兴趣和引发思考。第三,利用媒体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讨论问题需要一定的资料基础。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一部分学生没有准备资料的习惯,另部分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条件困难,在无线网络环境上课,便于学生收集和丰富资料。第四,利用课堂实践提高对理论的认知能力和理论在实践中应用能力。
8 课程设计的思路
第一步,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需求,了解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需求。第二步,任务引导设计。根据调研与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概括出任务名称――诚信是人生之本,以及任务目标、重点和难点。第三步,设计学习情境。选取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视频。第四步,教学与学习文本设计。PPT、学习活动方案、学习任务方案设计。第五步,教学实践设计。选取朗诵的诗歌――我们呼唤诚信。选取的配乐――相信未来,激发学生诚信的情感,准备诚信签字的画面。第六步,思考与导行。结合讲授的理论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诚信意识与行为?”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实践中践行诚信理论。
9 教学反思
“诚信是做人之本”教学设计的理念落实是以学生为主体,贯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教育,增强诚信意识。注重引导学生的诚信行为,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初步掌握判断自己行为后果的基本方法,学会做到:做事讲诚信、做人讲诚信,不仅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而且一个人一生不仅在认知上讲诚信、在行为上也要讲诚信。在选材视角上采用了大多学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甚至是经历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教学设计的环节上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交流共享,课堂互助、情感共鸣环环相扣,清晰流畅,易于操作、易于学生接受。
会计教学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行为人的信用和声誉,丧失诚信的企业最终将被社会抛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市场交易双方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使竞争作用正常发挥,维持一切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会计工作是向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的工作,因此其“诚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诚信教育
丰富教学内容一些会计教材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使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例如有些企业因本期的费用支出较大,为了不影响期末预计利润,采用“压缩”费用的方法,对按规定应进行预提的费用不预提,以降低过高的成本费用,虚增或虚保当期利润。假设某企业从木材厂拉入圆木5吨,其他木料5吨,运杂费共计3 000元,全部由圆木负担,这样购入圆木的采购成本多计1 500元,其他材料的采购成本则少计1 500元,从而造成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不实,以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改革教学方式
1)聘请会计人员进行实地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显得说服力不够。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不仅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更要做一个懂法的职业者。
2)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就企业的广告费开展辩论。一般原则要求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传统上将广告费归入收益性支出,作为费用列示在利润表内。然而,广告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广告费无疑会与企业未来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关,为什么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学生通过激烈辩论,不仅深刻理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应该引以为戒的东西。
3)在考试中加大职业判断、案例分析的比重,强化学生诚信意识。除传统的考试题型外,考试中可以适当增加职业判断和案例分析题型的比重,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财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一般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例如,某公司2001年1月1日借入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1 000万元,借款期限2年,年利率为3.6%,合同规定到期一次还本付息。2001年12月31日前共发生支出1 000万元,且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2003年12月31日还本付息。要求:根据所学的“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原则”判断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其中在2001年底计息时公司作以下账务处理:借,财务费用360 000;贷,长期借款360 000。该案例是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借款费用准则”的具体应用。根据准则的要求,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按规定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而公司在2001年末计息时,却计入“财务费用”,将资本性支出误作为收益性支出,则低估了资产和当期收益,减少了企业所得税,造成偷税漏税。
如果会计人员都能视职业道德为行动准则,那么无论其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都不会做出造假违规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事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必须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针对一般原则的题目,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企业账务核算的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一般原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