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

风险规避的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风险规避的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风险规避的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审计风险 特征 成因 对策

所谓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审计实务中,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有时可能会错误地估计和判断审计事项,以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提示出来,从而受到有关人的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所以,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审计风险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等。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审计风险的性质总表现为某些特质或特征。我们在探讨了审计风险的内涵之后,应继续阐述审计风险的特征,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特有表现。

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既然审计分析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够被消除的,那么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下面将从主客观方面来分析它的成因,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审计风险的形成。

1.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1)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特别是行业和环境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和业务性质;(3)审计对象十分复杂,审计内容特别广泛。

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能力的相对有限,使审计结果的准确性难以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不一致,这种状况常常使人们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这种认识从另一个方面表明,审计人员对审计结论承担一定的风险。(2)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难以使所有审计人员都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质量。(3)管理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变动:如果一个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或者领导层更换十分频繁,那么当中存在的错漏报可能就会变大,注册会计师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4)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的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

二、规避审计风险的措施

1.完善效益审计法律规范体系。首先,要在《审计法》和相关法律中确立效益审计的地位,把效益审计作为各级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效益审计制度化;其次,要在现有审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在以往审计中取得的效益评价的经验,吸取当前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制定系统、全面的效益审计准则;再次,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即从理念层面规避审计风险。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以便能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效益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素质应该是综合素质,包括“德”与“才”两个方面。

3.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方法,在约束机制上来规避审计风险。约束机制主要是利益约束机制。只要一个人的工作与其利益及前途挂钩,其责任心自然就增强了,风险意识自然就浓了。合伙制是一种较好的利益约束机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方向。合伙制可以让每一个执业者真正地成为风险主体,真正地珍惜自己的执业资格。

4.从实施层面来规避审计风险,加强效益审计风险评估与控制的研究。实施层面主要是对业务承接、审计、报告签发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扫除风险。在业务承接时,任何业务的承接,都应该由出资人把关。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做,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报告签发权一定要集中在事务所出资人手中。在程序上,一定要完善,包括起草、打印、加盖印章等。

基本审计风险点就是会计中容易出现舞弊而导致注册会计师风险增加的地方,审计人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将这些风险点存入风险库,并且在审计计划中单独列出一个“风险关注计划”,将这些风险点作为重要的关注对象。当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的对象不能仅局限于风险库中列出的现有的风险点。审计案例则应主要作为培训使用,这些案例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

总之,风险是一个人人都必须面对而无法回避的永恒话题,当然审计活动过程中也不除外。但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了风险,并设法控制、减少风险的发生,那我们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参考文献:

[1]吕先锫:《审计》[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

第2篇

【关键词】企业 国际贸易 风险

在经历了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后,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的总体态势较为平稳,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所具有的拉动作用也变得愈加明显。但是,在看到我国国际贸易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还应看到一些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我国企业面临国际贸易风险的内容

(一)政策上的风险

主要来自于全球各国贸易磨擦的不断加剧、反倾销案件持续增加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普遍存在。如今,全球贸易关系越来越复杂。一方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则是世贸组织框架之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各类排他性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尽管关税壁垒这一保护本国市场的手段越来越透明,然而,依然有一些发达国家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来制订产品标准,将他国竞争企业排挤出本国市场。

(二)操作上的风险

在国际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之中,价格条款也被称之为贸易术语。不但如此,贸易术语作为一种国际贸易的惯例,还将明确国际贸易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所以,怎样合理地操作贸易术语显得十分重要。假如我国的各外贸企业并不熟悉国际通用的贸易术语,那些就会在国际贸易中出现操作上的不恰当,这样也就很容易为国外的不法商人所利用,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贸易纠纷,甚至还会导致相当惨重的经济损失。

(三)汇率上的风险

和国内贸易主要是以本币为清算对象有所不同的是,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贸易之结算具有本币和外币间的折算比率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比率由于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波动而有所浮动,造成企业的实际收入随之有所波动,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贸易风险。因此,切实防范外汇风险已成为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认真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旦出现外汇汇率波动,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外币支出以及外币收入等业务,进而导致外贸型企业净利润有所减少。

二、我国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严查贸易伙伴企业资信状况

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业务中,贸易伙伴企业的资信状况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能够找到资信较好的贸易合作伙伴,应当在合作之前对对方的资信状况实施严格调查。资信调查既包括进出口双方之间的资信调查。在签订合同以前,进出口双方要慎重地选择好贸易合作伙伴,运用一定的措施来调查对方的资信情况。调查途径主要是通过委托专业咨询企业或者是借助于银行行对该贸易伙伴实施资信状况调查。

(二)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力度

中国的货币与汇率政策是依据本国国情加以制定的,要考虑到具体国情和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人民币汇率应当在合理和均衡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对于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元无论是升还是贬,强势的经济体均可运用国际货币体系以转嫁危机,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却不承担相应责任。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反对使用强制性办法以迫使他国提升汇率。

(三)运用技术手段切实转移风险

在实施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外贸企业可运用以下技术手段,有效转移风险。国际贸易主体要依据贸易具体状况来选择合理的转移技术措施:一是合理投保货物运输险。因为国际货运的路途一般都十分遥远,运输所需时间较长,有大量风险隐患出现在货物流转之中。为转嫁货物在运输中所产生的风险性损失,企业很有必要办理货运险,从而有利于企业强化经济核算,有利于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二是妥善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这是一种由国家提供基金,由专门保险机构向出口商所提供的一种政策性保险业务,其承保对象主要是一般商业保险企业并不愿承保的信用风险,能够有效弥补货运险所无法覆盖到的保险内容。三是积极引入国际保理业务。保理商能够提供各种综合性的财务服务,外贸企业可通过该业务以保障货款所具有的安全性,规避收汇过程中的风险。四是合理运用银行保函。保函可以十分广泛地在外贸业务中运用。我国外贸企业应当善于依据外贸业务的具体状况,合理选用合适的保函以保障本企业的利益。五是合理运用备用信用证。该证还被称之为担保信用证或者履约信用证,可以用在投标、还款保证、货款预付以及赊销等各项业务之中。对于一部分在法律上禁止银行办理保函业务的国家,就可用备用信用证来替代保函对受益人实施担保。

(四)遵循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的通例主要是指由某个国际性组织或者商业性团体制定出来的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通则、准则与规矩,目前已为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贸易工作者所掌握,并被广泛运用。企业在签定合同、交付货物、结算货款等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据进出口贸易操作程序来办事,确保使用银行信用以完成货款结算工作,妥善处理好合同、信用证、单据和货物相互间关系,特别是信用证和单据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做到单证和单单一致,确保货款能够及时清偿。

第3篇

摘 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速,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复杂起来,特别指出的是涉及外汇使用或者大宗产品购销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必须的。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效果最后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得到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存在形式,及探讨了套期保值的风险规避方式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 套期保值 财务会计 风险规避 应对措施

一、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存在形式

企业在期贷市场中运用套期保值的方法,可以转移出去价格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可以达到减小或者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企业能正确认识套期保值中存在的风险,会更好地利用期贷市场。企业套期保值的风险形式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基差风险

从理论上讲,基差风险具有一定的收敛性,由于到期日的接近,指数期贷价格和现贷指数逐渐趋向于一致,反之,如果期贷合约与保值期到期日不一样的话,就会存在基差风险。

2.逐日结算风险

根据期贷交易实行逐日结算和保证金交易制度,如果出现不利的变动,投资者可以将保证金补足到规定的标准。

3.投机风险

在交易上,套期保值与商品投机没有根本的区别,而商品投机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会使企业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可能会带来损失。

4.市场交易规则差异的风险

其实,股指期贷市场采用的是T+0交易制度,但当前股市采用的却是T+1交易制度。由于投资者的指数套利中会出现现贷头寸不能当日对冲的问题,所以可能会导致套利交易的失效。

5.交叉套期保值风险

存在交叉套期保值风险的情况,就是套期工具与要保值的资产的市场不同或者股指期贷标的指数走势不完全相同。

二、套期保值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式

1.企业应定期对套期保值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的动态监督管理,并且对套期保值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来体现坚持规范运作的理念。在发生交易时,企业要认真检查自己每笔交易的资金情况和具体情况。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协调好期贷和现贷以及其他资金的配比,并安排好企业的资金预算。

2.企业应加强对套期保值的信息披露

对此,第一步可以先改进传统会计报表的编报方式和结构;第二步可以一步步通过扩大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来实现防范风险;最后一步可以从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外进行披露。在套期保值会计中,会要求企业动态反映期贷头寸的情况,因此相关负责人可以根据及时了解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3.企业应建立专业的套期保值团队

由于企业缺乏内部期贷专家,所以容易被误导参与场外的的交易。财务会计人员、熟悉现贷市场的业务人员和熟悉国内外期贷市场的投资专家组成了套期保值的专业团队,可以让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套期保值的可行性研究之前,对资金需求量和成本上进行预测,在套期保值过程中可以跟踪了解和监控盈亏与保证金的问题,在套期保值之后可以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核算,并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4.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体系

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及时发现交易员建立的远远超过了企业自身交易和生产能力的头寸,又或者是企业管理员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保值方案,导致国内许多套期保值失败了。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由主管部门干预,防止因为内部的管理不善而产生损失。

三、完善套期保值风险规避的应对措施

1.准确地评价套期保值的效果

评价达到套期保值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股票风险或者现贷经营风险的对冲和风险,即评价套期保值的效果。可以从期贷与现贷两个市场的盈亏相抵后的净值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个方面,来看套期保值的效果。在新会计制度规定下,企业统一采用了的允许价值计量属性:1.在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分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两部分,有效部门计入所有者权益,无效部分直接计入损益;2.在公允价值套期中,套期工具不管是基础工具还是衍生工具,都会因公允价值产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而且被套项目也会因被套风险形成的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被套项目的账面价值。对于原来计入所有权益的有关损失或利得和原来确认的损失或利得,作为可以预期交易的被套项目,可以在负债或者金融资产影响企业损益的同期间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使因市场因素变动引起的价值变化能够在同期实现得到了保证,并且能够实现同期相抵,及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体现出套期保值的经济效果,更能够动态的反映期贷寸头的套期保值经济效果。

2.根据需要建立套期保值的应急处理机制

由于市场形势的逐渐变化,会时时刻刻影响到企业套期保值的效果。根据套期保值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收益大于风险,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常见的事情就是出现风险,所以如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及时有效地应付套期保值头寸的不利变化,企业必须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为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首先为了在遇到风险时做好必要的准备,要建立判断标准,并做好调查情况和准备;其次根据普通的投资者不容易把握套期保值的交易价格什么时候达到极点,还要确定止损与止盈点,假如行情较大时,期贷价格就会严重脱离现贷市场价格,所以不管是向有利或者不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能够帮助你赚取之间的差价,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或者锁定利润,企业要确定止损和止盈点,并平仓止损或者止盈。风险控制人员应实时盯市,如果发现达到了止损止盈点,就应该严格监督操作人员平仓。

参考文献:

[1]姜昌武,卢赣平.套期保值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9.

[2]中国期贷业协会.套期保值与套利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

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支付风险,这种风险是由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与债务的到期日之间的矛盾引起的。许多企业正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最终破产。所以如何减小财务风险、回避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财务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风险

理论认为,在两权分离的体制下,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经营他们的财产,形成委托-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人目标是不一致的,而这种目标不一致加上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信息迟缓等使得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可能利用权限恶意、无责任,造成风险,或者说道德风险。而两权分离使得委托人对人监控比较困难,从而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成本。

(二)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用户、从生产至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这种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带来诸多单个企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效应。但由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目标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由此带来了合作风险。同时由于信息在不同企业与部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并沿着供应链流程逐级放大,导致了信息获得、理解和处置的风险。

资金运动风险的根本来源是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财务关系。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在正确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的前提下进行。

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二)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针对上述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规避措施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等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三)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财务风险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是用来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潜在事件,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一个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态度、选择最优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方案的执行、风险管理的反馈与控制等内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谷良.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

2、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交通财会,2006(6).

第5篇

【关键词】房产测绘;风险来源;规避风险

一、房产测绘项目的风险来源

1、政策性风险

房产测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政策的掌握占了主导地位。目前我们执行的测绘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房产测量规范》和《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也很大,《房产测量规范》又跟不上建筑形态的千变万化,使得有些问题无据可查,虽然建住房【2002】74号文对房产测绘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2005年建设部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其中面积计算的一些细节与《房产测量规范》相去甚远,这就使开发商的售楼面积与房屋登记的产权面积产生了争议,从而给房产测绘带来了风险。

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测绘工作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房屋面积计算错误、房屋的用途表示错误等。它包括单纯的将房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或共有建筑面积计算错误,也包括由于工作者不熟悉相关的房产测绘政策、法规,房产测绘知识欠缺,工作程序不严密,质量意识淡薄,造成的认定错误。例如在房产预测绘的面积计算时对共有部位认定及分摊出现明显问题:共有特征不明显、分摊关系不正确、把应分摊到住宅的共有部分均分到商业与住宅中等等,存在明显的人为因素。在房屋要素调查中房屋的用途在测绘报告中不仅要体现规划用途还要体现实际用途。

3、综合性楼房的测绘风险

综合性楼房的特点是房屋功能多样,一般含有裙楼和塔楼。这就对房屋的实际测量和面积测算要求很高。

在实地勘测就应该要针对划好各个功能区分别进行测量,并对共有面积确认好。在实地测量前,要对要测量的楼房进行功能区划分,确定好共有部位,实地测量时要重点勘测。如果共有部位界定模糊,就会对后面的面积测算分摊时造成障碍或者分摊方法错误,引致面积测算错误。面积测算过程中,引起测绘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房产测绘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共有面积的界定错误、分摊方法不正确等。

4、预测面积与实际测量面积的差异风险

房屋预测面积主要根据开发企业提供的有规划设计部门认可的施工图纸进行的“纸上谈兵”,所以对于数据的采集、共有部位及面积确认、分摊方法等方面就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认识,造成预测绘房屋面积的失真;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规划设计的变更、不按图纸施工、施工放样误差过大、竣工后改变房屋部分公用面积的功能、施工误差与实际测量误差产生的差异、不同测绘单位计算面积采用的方法标准不同引起的差异。

5、合同风险

根据房产测绘合同的基本要求设计出适合自己单位的房产测绘合同。合同要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测绘所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发商的营业执照、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筑总平面图和全套的施工平面图(包括图纸和电子数据)、房屋共有部位使用说明、规划审批意见以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合同中应明确标明风险产生时双方的责任及赔偿措施,把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房产预测绘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1、《规范》方面,最好是各个省市、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细则。如何界定房屋的共有面积一直是房产测绘的重点和难点。建设部建住房(2000)166号文,“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房产测量规范》,加强房产测绘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建委)、直辖市房地产管理局,遵循《房产测量规范》的基本原则,制定本地、本城市的实施细则或技术规定。

2、房产测绘成果的精度

按《规范》 “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精度等级分为三级,按照我单位的情况,精度只要在三级标准以上即可。根据《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测绘资质单位进行测绘所用的仪器必须在仪器检定有效期限内,仪器未经过检定单位检定或者超出期限,即使精度达到要求,测绘结果也不予采用。

3、共有部位的认定

某一部位是否属于共有部位?是否应该进行分摊?向哪些单元内分摊?分摊依据是否充分?共有部位的位置及面积等因素,这是房屋面积测绘的关键所在。在房屋预测绘阶段,我们仅根据的是设计图纸,所以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设计意图来定房屋的共有部位,这就可能与房屋建成后有分歧,因此,要与开发企业的施工工程师共同探讨早确定共有部位,避免该风险发生。

4、测绘结果的公示

测绘成果的公示最焦点时期是客户购房时和房屋拆迁时。这里着重对商品房的测绘成果公示说明一下个人的见解。测绘成果交付后,开发商在商品房销售前应将测绘单位提供的房屋预测绘成果报告在售楼处公示,并标明结果的计算方法,让购房户了解购买的房屋面积是怎么来的,杜绝了房子的“短斤缺两”现象发生。我个人建议,测绘结果应该进行公示。不仅对房屋套内建筑面积、共有公摊面积、房屋产权面积的结果进行公示,还要把共有公摊区以及这些公摊区如何的公摊进行公示。

5、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出具房产测绘的成果,建立严密的检查验收制度,通过质量检查去有效地发现错误(判图、输入数据、计算、认定共有部位等),确保作出的测绘结果正确无误。对于有不同认识的共有部位,必须提交一定层次的会议研究,并作记录。对人为因素容易出问题的内容,必须进行严格的、多环节的检查,任何一份测绘结果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建立确保不出差错的机制。

第6篇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也是一种资产,而且信息这种资产的价值也会随着信息重要程度的提升而升高,因此,在信息系统中,资产所有者需要对信息资产进行保护,通过分析信息资产的脆弱性来确定威胁可能利用哪些弱点来破坏其安全性,这一过程就是风险评估。

对于风险评估来说,需要识别资产相关要素的关系,从而判断资产面临的安全风险的大小。安全风险的等级可以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五个级别,级别越高,表明由此诱发安全事件后所造成的损失越大。如果再对同一级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赋值,则安全风险的重要程度就变得一目了然。

如何识别安全风险十分关键,一般来说,可以参考实际运行过程中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以及系统运行报告,或者根据各类检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已知的问题或漏洞进行分析,找到可能诱发安全事件的脆弱环节。

有了识别安全风险等级的方法,还需要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详细地分析,判断什么样的资产价值较高,什么样的资产价值较低。同样地,资产价值也可以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五个级别,也可以通过赋值进行量化。

这样,将资产价值和安全风险通过某种方法(如相乘法和矩阵法)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各资产的风险值。识别了安全风险,还需要针对其进行修复,使得残余安全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限于篇幅,接下来仅简单列举系统内常见的高价值资产与高级别安全风险以及修复或者规避措施。

数据是无价的,对于这一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该深有体会,所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都应参照数据安全最优先的原则。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备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数据安全也因此变得越发重要。虽然是一种无形资产,但是因关键数据丢失而造成企业损失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必须加以重视。

一、数据库系统运行方面的安全风险

当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业务方面的需要会驱动企业建立应用系统,而应用系统一般都需要数据库系统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功能,因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数据资产的安全,必须高度关注。常见的安全风险有:

1.1未采用集群方式运行带来的安全风险

对于大型数据库系统来说,如果只采取单节点方式运行,一旦该节点宕机,将会导致应用系统不可访问,直接影响主营业务。规避措施为,以集群方式运行数据库系统,这样,即使出现一个节点宕机的情况,实例也可以迅速自动漂移至另一节点上,从而保证应用系统不受影响,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1.2缺少测试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

应用系统的开发上线需要高频率的代码更新,一般更新前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测试,但是,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来看,再详尽的测试也难以避免影响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出现,特别是在上线后的功能调整过程中,一旦数据一致性出现问题,后果会很严重。

为了将应用系统开发带来的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一般需要搭建一套与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在其上进行代码测试,尤其是涉及到改动较大的版本更新,更需要认真对待,关注更新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确实没有数据安全问题,才能在生产环境上进行更新。

1.3缺少数据库例行巡检带来的安全风险

大型数据库系统都有专门的告警机制,其上记录了数据库系统运行以来产生的告警日志信息,从中可以分析出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状态,已经出现的问题等信息。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来看,一些小问题完全可以在发现后及时解决,但如果置之不理,小问题积少成多,演变成严重问题之后,解决的难度与所花费的时间将会成倍增加。

及时发现告警信息需要行之有效的数据库巡检制度来支撑,由经验丰富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数据库巡检,以便降低由此诱发安全事件的可能性。

二、数据备份与恢复方面的安全风险

当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主营业务与应用系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数据量会呈梯度爆炸式增长,对于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来说,如何高效地进行备份以保证数据安全以及如何确保备份介质的可用性成为摆在其面前的一道课题。

2.1无备份策略或备份策略不合理带来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需要按照一定的备份策略来实施,换言之,就是备份哪些内容以及备份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例如,某企业数据库系统的备份内容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归档日志文件、闪回区文件等,备份方式是每周日对需要备份的内容进行完整备份,每周一至周六进行增量备份。通过这些信息,数据库备份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这些信息就是该企业数据库系统的备份策略。备份的内容不仅包括数据库系统,还应包括重要的文件系统,防止因重要文件在计算机终端零散存储发生意外情况而造成数据丢失等情况出现。

对于信息系统来说,没有进行数据备份绝对是管理人员的噩梦,在出现数据误删除或数据库崩溃等极端情况时,管理人员将失去最后的、但往往却是最有效的手段。

规避此项安全风险的办法就是制定合理有效的备份策略,同时,制定保证该策略能够被有效执行的制度,充分保护数据安全。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定期检查备份作业完成的情况,确保备份作业成功完成。

2.2未进行系统恢复演练带来的安全风险

很多系统管理人员认为数据备份工作做好就万事大吉了,很容易忽视系统恢复演练的重要性,殊不知,一旦遭遇突发事件,没有经过系统恢复演练的洗礼,常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甚至出现空有备份介质却无法快速恢复系统的情况,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规避该安全风险的方法就是定期进行系统恢复演练,形成操作规程,同时,将遇到的问题汇总,形成解决方案,为真正遇到恢复需求时积累足够的经验。为了降低安全风险,可以设置系统恢复演练专用服务器,将需要恢复的数据恢复至该服务器上,然后通过应用系统测试数据恢复情况。

三、系统权限方面的安全风险

由于属于软件范畴,应用系统一般都存在漏洞,而最容易诱发安全事件的就是权限方面的漏洞。如果有人超越自身的权限访问了本来无权访问的重要资源,甚至恶意地做出破坏性操作,后果会十分严重。

解决方法是建立相互独立、制约的权限分配制度,使得管理员的权限分散开来,所有权限按需开放,满足最小化原则。同时,严格做好系统测试工作,防止出现越权访问或者权限滥用的情况,并做好日志审计工作。

四、计算机端口方面的安全风险

如果计算机终端的端口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操作系统难免会被病毒与木马程序攻击,管理员将疲于应付操作系统方面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系统内的重要信息将处于不受控的状态。解决办法是实施端口控制的安全策略,只保留部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端口作为信息的出入口,将信息传递交由应用系统来完成,确保信息流向留有痕迹。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可以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来进行。实际实施时,还可以将安全风险出现的频率因素一并考虑进去,以便增加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风险评估还需要上层建筑的大力支持,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也需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思考信息系统所存在的脆弱环节与应对方案,保证残余安全风险在可承受的范围以内,并关注遗留问题的解决工作,切实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只有做好这些,管理人员才能从琐碎的日常运维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转移至更需要的地方去。

第7篇

[关键词] 工程审计风险博弈

军队工程审计风险,即审计主体在对一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时,因无意得出有误差的审计结论以及建设项目风险转化为现实时,需要承担责任的可能性。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具有风险,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建设的长期性,以及涉及单位的多样性,都不可避免地涵盖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审计过程中,项目风险一方面转嫁给审计去承担,另一方面又往往因审计风险的出现被进一步延伸,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时的审计风险加以研究,进行控制。

一、军队工程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

对绝大多数工程建设任务而言,由于军方没有力量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当实施某项军队工程建设任务时,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承包商)去达成目标。这样,军队工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且日益复杂。在审计中,承包商有其私人信息,因而并非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可以监督的。整个审计过程充满着成本风险或不确定性,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面临着复杂的激励问题。由此可见,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军方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企业承建,其承包建设的真实成本往往只有企业知道,而军方无法获知,这种委托――关系中存在的信息差距,对工程审计结果产生着本质的影响。

2.审计环境复杂

在当今的技术经济潮流下,军队工程不同阶段的审计包括工程技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技术经济审计、建设管理审计等多项内容,涉及军事经济的各个部门。而在军队工程建设领域呈现的是,招投标没有步入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化轨道,制度不健全,缺乏全程监督。审计范围就如一个圆周,要降低风险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全面具体地了解情况意味着扩大圆周,圆周扩大就会增大与外界的接触而面向新的不确定领域,或者缩小接触面提高审计质量,但是片面性又将带来新的风险,因为对象的复杂性增大了审计风险。而且,军队工程审计由于需要了解掌握的资料很多,需要应用凭借的依据很杂,加上过滤、取样、计算的基本过程,工作量大,不易操作。完成对一个工程整个阶段的审计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甚至不固定的周期,时间的拉长必然导致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增大风险存在的系数。

3.审计人员素质不过硬

工程审计工作体现了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特征,因而,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否则无法保证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等技术性工作的审计。但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无法完成与施工技术内容有关的审计工作,致使军队工程审计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增强了潜在的审计风险。

二、建立审计风险模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腐败与贪污是军队工程控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实情况中,人的收入和利润与合同密切相关,在非对称信息存在的情况下,人在报告工程项目成本时,往往会夸大成本,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为了避免审计人员测得其真实成本,行为不轨的人还会采取行贿或提供好处“俘虏”军队建设单位主管。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军队工程审计,降低工程审计风险,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就成为一种必须的手段,下面通过建立军方与承包商之间的博弈审计模型来说明。

设A为工程建设成本,B(a)为承包商从军队建设单位处获得的工程经费(预算),人谎报的成本类型为a’,真实成本类型为a (其中a’>a),被核实的概率为p,军队建设单位实施审计需开支的费用预算为C,处罚为D,我们可以构造军方与承包商之间的审计博弈,见下表。

通过公式得出军队建设单位选择审计与不审计的概率:

得出

从上式可以看出,当承包商谎报被核实的概率大于等于时,为了避免工程审计风险,军队建设单位的最优选择是审计;否则,最优选择为不审计。

三、控制军队工程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搞好审计风险评估

把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必须的工作环节引入审计计划,按照风险大小确定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明确审计要点,确定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与方法,以便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审计风险。要明确不是对一切预计会发生审计风险的行为一律回避,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是否通过审计分担风险,能够使项目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控制,从而在更高的利益驱使下,审计风险变成一种可承担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讲,承担是对审计风险的一种更有效的控制。

2.定期评价审计质量

经常严格考核和评价审计质量,可以有效督促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这样既可以督促审计人员在初审时就能引起高度重视,又可以在两次审计中弥补各自的疏漏,如同双保险一般层层化解风险,降低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工程项目日趋复杂,由于其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要经过多个环节等特点,各种人为因素、自然条件及建筑市场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审计也更具复杂性。复杂性决定了工程造价审计的风险性,而对于如何规避面临的风险成为了研究的课题。

一、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性

工程由于其变化性, 所涉及利益关系复杂性, 不可知性,工程审计人员利用建设单位所提供资料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查和核实,得出的审计意见和结论会存在着偏离实际造价、甚至与实际造价相差甚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因此使得工程造价审计具有风险性。

二、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简要分析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工程项目和审计业务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说来,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制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审计的质量,审计制度的不健全会造成工程审计人员的敷衍失责。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形同虚设,或执行不力,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2、审计程序不完善。工程审计工作应该有一套严格、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骤, 不能按主观臆断去随意操作和评价。审计口径的一致性,审计程序的统一性,审计方法的适用性,都会影响审计质量,都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工程取费上,对不同的施工单位区别对待,审定的取费标准不一致,造成审计结果不一,会造成施工单位的抵触情绪、建设单位对审计人员的负面评价,给审计人员的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3、审计资料存在的风险。签证资料、合同、图纸等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一些建设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未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签证进行现场实量实测、认真审核,造成一些不合理签证、不真实签证的产生,审计人员就处于不利地位,根据这些资料出具的审计结果就会出现大的偏差,从而给自身带来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审计人员是整个审计过程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好坏。一些审计人员由于业务不精,对政策的把握不准确,对清单、定额的理解模糊,对合同理解不透彻,对一些问题没有准确合理的判断……这些审计人员知识不足和经验不够的表现往往使审计人员处于被动状态,被施工单位所牵制,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由于某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是知情不报,导致造价审计风险。

5、审计的滞后性带来风险性。审计单位对工程项目造价审计一般处于结算阶段,比较滞后,一些项目的取证必须到现场才能获得,有些项目变动较大,无法得知具体情况;对于隐蔽项目来说,有的已经掩埋,有的已在建筑物内,给取证也带来困难;对于拆除项目来说,有些建设单位只在签证单写明了拆除的工程量,对于拆除位置、形态、大小等都未做图示说明,也无影像资料留存,现场已无法取证,无法确定合理造价,由于审计介入的滞后产生了审计的风险。

三、规避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实行策略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如建立审计复核制度、送审资料承诺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考核制等。要重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同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 不断改革、完善现有审计规章制度。

2.在进行工程项目审计前, 工程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该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施工地点、设计变更、竣工验收等与工程结算有关的情况,同时,要注意了解该单位以前的工程项目审计的情况,和与本工程相关的部门职责划分等情况。从而对该单位工程项目审计情况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以便确定适用的审计方案,降低工程审计风险。

3、尽量掌握完整的工程资料, 是实施工程审计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将结算、审计工作所需的重要资料准备好,便于建设单位上报审计。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工程审计资料:招投标文件、招标答疑、图纸会审、合同、图纸,开竣工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单、工程签证、影像资料等,根据情况,有些项目还需要提供附加的资料,如计算岩石工程量的还需要提供地质勘察报告。与此同时,保证送审资料的一次性,防止乱补资料、乱签证现象发生。

4、按照工程造价审计程序和制订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方案办理审计事项,自始至终要遵循严格的审计工作步骤和审计操作规程。审计过程中应进行现场勘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做好审计工作记录、撰写审计报告、做好相关审计资料存档等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对施工单位一视同仁,保持审计口径一致,审计程序一致。

5、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条件。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越完

善、经验越丰富、道德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将会越小。为了使工程造价审计更具合理性,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同时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政策、审计法规和建筑造价法规,熟悉清单、定额相关规范与规则,熟练掌握相关造价软件,了解施工工艺流程等。另外,作为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应及时采集所审计行政区域内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和施工企业平均利润率、工程造价平均指数、材料价格变化趋势等造价信息,以便在为各类建设工程造价审计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工程审计人员进行造价审计业务相关的培训,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掌握好专业技能、技术过硬才能减少偏差,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做到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廉洁从审。这些对防范工程审计风险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6、提高风险意识,审计工作中时刻警醒风险的存在是防止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审计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要时刻不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如对于签证起因来源情况调查清楚,注意重复签证、假签证,不但提高了各方人员对资料真实的重视程度,更能从根源上防止造假违法现象,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

四、结语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建筑市场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规范的审计程序,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程序办事,提高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以此避免审计风险加剧,促进工程造价审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议建设项目的造价审计风险控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5)

[2]林亚萍.浅谈工程造价审计[J].企业导报,2009(6)

第9篇

摘 要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在每个经营年度终了后的5个月内完成,其具体工作较为复杂,存在不小的涉税风险,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必要的规避。本文首先从分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基本概况入手,探讨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常见的涉税风险,进而对如何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避免出现税务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汇算清缴 风险规避

所谓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就是指纳税人在经营年度终了后的5个月内,根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自行计算企业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所得税额,对比月度或季度预交的所得税数额,最终确定该年度应补还是应退,及其具体数额,并填写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要求提供的各项相关资料,做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结清全年企业所得税税款。本文将就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如何规避浅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常见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常见的风险有以下几种:

(一)未及时全面的掌握税收政策。我国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其相关习惯配套的法规不断更新,陆续出台,企业的财务人员如果未及时全面的掌握这些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就容易导致汇算清缴涉税风险。

(二)纳税申报表的填报不规范。企业所得税法较为复杂,申报表的类型不一,如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就要分别填报不同的纳税申报表,预缴与年终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表也有所不同,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的汇算清缴填补报表也不尽相同。汇算清缴表格较多,表与表之间逻辑关系较为紧密,也充分体现了税收政策,如果纳税企业选用了不当的报表极有可能带来涉税风险。

(三)不规范的税收程序。所得税法中有三新费用、外资企业三免两减半、福利人员加计扣除等很多优惠政策,企业都想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但是却缺乏必要的税收程序规范性常识,导致很多应该履行备案或者报批的相关程序未履行或不符合规范。

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规避思路

具体的,我国企业如何规避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思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掌握最新税收政策变化,加强报表逻辑审核。我们要及时全面的掌握最新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最新出台的相关要求填制汇算清缴报表,特别注意敏感问题的处理,不断规范各项报表的填报,加强对诸如如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基数变化、跨年提前收取的租金收入、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扣除数、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数额、票据变化情况等报表内容的逻辑审核,加强对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的表内数据之间的逻辑审核,加强对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会计报表之间关联数据的审核等,确保各项上报数据符合涉税法规。

(二)要及时确认企业的收入,做好纳税调整工作。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项目名目繁杂,包括工资薪金及福利、业务招待费用、捐赠支出、利息支出等。纳税人要及时确认企业收入,方便汇算清缴时按照税收的法律法规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准确的进行纳税调整。如企业中提取的各项准备金,因为税法中明确规定仅允许坏账准备的税前列支,且比例应为年末应收款余额的千分之五,因此其余的各项准备金就要作纳税调整。

(三)企业要及时做好账目的处理与上报审批,确保能享受到应得优惠。企业应该及时办理所得税减免的相关报批与备案手续,企业能享受优惠政策的部分,要及时对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相关的减免抵税申请,如获利年度的确认、可依法享受到的定期减免税、特定产业的减低税率、地方所得税相关减免等。同时,企业也要及时的调整各项免税项目,避免多缴税款和税款的重复缴纳;对于按规定对应计未计扣除的项目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如各类应计未计的费用、应提未提的折旧等,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期结束前要及时的进行账务调整;及时做好账务与纳税事项的调整,调整主要表现账务调整和纳税调整两个方面,企业既要针对违反会计制度规定所做账务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整,也要在申报表内针对会计和税法的差异进行调整;及时做好时间上的差异与以前年度亏损方面的调整,对于可以弥补的以前年度损益等及时进行调整。

(四)要建立健全企业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税收筹划的本质在于税制约束,我们要建立健全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全面专业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建立一个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设置相关的税务管理机构与岗位,及时检测和评估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时得到控制和分解。当然,企业也可以借助税务中介机构去规避风险,税务中介机构的专业性较强,经验丰富,企业可以选取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委托其代办汇算清缴工作,减少纳税错误,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少受或免受经济损失。

(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协调。企业应该与主管税务机关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及时获取税收政策与其相关的执行口径,必要时得到及时的纳税指导。如果遇到一些税法无规定患者规定模糊的涉税问题,要先与主管的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办法,在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的基础上,规避涉税风险。同时,企业也要了解清楚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的项目,保存好有关的文件与原始证据,建立起企业所得税的备查账,以便今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念丽,黄芸芸,方俊明.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2]苏敏,刘华.我国物流企业所得税成本及纳税筹划浅析.中国财务与会计.2008(03).

[3]李文泽,黄秋力,赵亚夫.论如何规避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务风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10篇

关键词:电费回收 , 规避风险,措施,手段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wer consumption also gradually to increase, so the electricity recovery work is a complex and the key process, electricity recovery work should not stay in the recovery in the daily work, but should be more scientific and legal,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s a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worker, will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tap the plugging, continuously explore electricity measures to prevent risks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exploring in advance, the practice is perfect, prevent the generation of electricity the rot, prevent owing the risk.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electricity recycling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ome risk,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avoid.

Keywords: electricity recovery, avoid risk, measures, and mean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企业的增多,供电提供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电费回收中的一些问题,并且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营销早已演变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财富积累的最终体现。电费回收工作就成为电网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电费回收的风险却每时每刻地危及着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怎样去规避电费回收过程中诸多风险,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电网企业要积极探索电费回收管理新方式,有效控制电费回收风险。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后一步,也是其经营效果的最终体现,供电企业电费管理是发、供、用整个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电价调整、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力企业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而电费回收则成了其中最关键的矛盾。

1电费回收中的主要问题

我们只有先知道了电费回收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就目前来看电费回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六点:第一是一些客户拖欠电费。在我省,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长期恶意拖欠电费,尤其对于一些欠费大户不能有效清收;还有一些企业是由于经济效益不断持续恶化,没有能力支付电费,造成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困难。第二点是电力企业自身管理不足的影响。目前我省电力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管理不到位,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和我省经济发展的规模是不想适应的。电力企业内部人为因素导致电能表计量不准,增大电费回收难度;一些基层供电所估抄、漏抄现象时有发生,极少数电力职工责任心不强,导致拒缴电费的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回收工作。第三点是电力企业的社会性的影响。一些电力企业作为当地骨干企业,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一旦发生企业或政府机关托欠电费,供电企业采取停限电措施实施困难,长年累月容易形成大额欠费,最后形成呆账,坏账,也会导致电费回收困难。第四点是电费收缴传统模式的影响。我国电费收缴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先用点后交电费的模式,这样的模式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些经营风险,比如用户不按时缴纳电费、拒绝缴纳已用电费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丧失还债能力等。第五点是未建立规范化的电费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我省适合于县级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基础工作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还未完善,客户缴费由原有单一供电企业缴收转变为银企联收、刷卡缴收等缴费多元化、社会化等措施还没有真正在供电企业全面、系统地开展,供电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沟通自动化还未形成。最后一点是供电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省电力企业中,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员工,员工的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及以上仅占整个电力企业的25%,这样的数据远远低于发到省市的电力企业,这样就造成员工难以适应和操作先进的电力设施,在市场调查预测和统计上缺乏科学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2规避风险的措施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电费回收过程中会存在着这些问题和风险,那么针对这六条问题和风险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控就容易多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回收电费。目前,运用法律手段追缴欠费成为电力企业在解决欠费问题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为使基层电力部门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河南省电力公司分别转发了《关于转发宁夏电力公司两起运用法律手段辅以必要行政手段回收电费案例的通知》《关于学习借鉴解决电费回收问题的十种法律手段的通知》等,明确了利用法律手段回收陈欠电费工作。第二点是加强优质服务工作,为回收电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电费回收工作中,河南省电力公司加强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河南省各供电企业对客户欠费进行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了解客户困难,帮助客户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供用电关系,促使客户积极主动交纳电费。对于个别欠费客户,积极宣传电力法规,深入细致做工作,力争得到客户配合。第三种措施是积极开展企业间相互抹帐,千方百计回收电费工作。根据往年煤电互抵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煤电互抵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与五大矿务局、十个电厂、五个市局及燃料公司重新签订了煤电互抵协议,保证了矿务局电费及时回收,每年互抵电费3亿元左右。加强电气化铁路的电费回收工作。针对电气化铁路点多线长,牵涉到多个供电企业和铁路分局,以及郑州铁路局施行财务集中拨付制度,电费回收周期加长的状况,河南省电力公司积极与郑州铁路局协调,签订电气化铁路电费回收协议,由各有关供电企业抄表核算,省公司统一到郑州铁路局结算电费。这大大缩短了资金回笼时间,保证了电费及时回收,每年回收电气化铁路电费7亿多元。第四点是对拖欠电费的大客户,采取一厂一策的对策。对尚在生产的企业要求做到新电费不欠,旧电费签订还款协议,按月兑现;对处于停产状况的企业密切关注其动向,对不能以货币形式支付欠费的,河南省电力公司采取以其土地、资产等抵交电费;对于准备复工的企业,河南省电力公司要求归还部分旧欠电费,新电费不欠,其余旧欠电费逐步归还;对个别煤矿,采取生产生活分开供电的形式,使欠费降至最低。第五条是做好网点收费和银行代收双重工作。河南省电力系统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电费储蓄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电力系统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减少公司支付给银行的费用。目前,河南市民的小额电费既可以到电业部门的营业网点交费,也可以到银行交费。第六点是严格执行电价政策,确保电费足额回收。电价政策执行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电费能否足额回收。因此,河南省电力公司要求各供电单位严格执行电价政策,认真清理各种优惠电价,防止执行中的跑冒滴漏,确保电价标准执行到位,做到应收尽收。每年省公司都组织营业普查,重点对电价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最后一条是电费回收实行“日清日结”。 电费回收款项存入指定的由财务部门统一集中管理的电费专户,乡镇供电所同样开立专户存放,严格实行只进不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营销部收费组设专人每日形成电费实收日报表并将银行存单交财务部门,每日营销与财务实收实现时时对应。

结语

综上所述,电费回收确实已经成为所有供电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是简单的利用上面我所提到的办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所有供电公司在以后实际的工作中因地制宜的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后供电企业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依托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用法律的武器保护电力企业的利益,及时跟踪研究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第一时间对潜在的电力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使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风险得到及时的预警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胡明学 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J] 农村电工 2005年第3期:8.

第11篇

【关键词】注册税务师 中介行业 风险规避

注册税务师行业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介组织也迅速发展和完善起来,作为具有涉税鉴证与涉税服务双重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的注册税务师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推动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注册税务师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注册税务师行业期望值的增加等,作为中介机构服务人员的注册税务师越来越感受到来自执业风险的压力。如何正确应对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环境的变化,应对日益明显的税务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已经成为注册税务师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从执业的角度探讨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规避与控制措施。

一、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状况

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社会中介服务行业,主要是在涉税市场业务中接受委托,从事各项涉税事宜,贯穿于税收征纳的整个过程。注册税务师在从事业务时具有双重职责,主要职责是依法为委托人提供涉税服务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辅以监督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以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这种中介地位决定了税务必须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税法为准绳,以服务为宗旨,既为委托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服务,又为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维护国家权益发挥辅助和监督制约作用。

注册税务师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行业本身比较年轻,但发展潜力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地区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中进行了一些税务的探索和尝试。1996年11月,政府有关部门颁发了《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首次建立了我国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使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中介行业步入了规范发展轨道。近年来,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业务范围已经由比较单一的税务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税收筹划、顾问等方面延伸。经过各级注册税务师协会、行业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注册税务师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得到委托方、税务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应该意识到,伴随税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注册税务师以及中介机构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从执业的角度讲,注册税务师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指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与所期望的结果出现差异的程度。由于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行为受许多因素诸如委托目的、客户、税收相关制度、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的影响,当注册税务师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时风险就产生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

(1)与注册税务师行业相关的法规建设相当落后。现有的法规主要有《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为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层次不高,相应地约束力也较弱。

(2)注册税务师行业仍未制定具体的执业准则。执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委托单位进行活动,注册税务师在活动中对委托单位账务进行检查的深度、广度均无规则可循,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面对税收征管和稽查工作的强化,注册税务师将可能承担因失败而被追究责任的风险。对比同属于中介行业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发现,由于已经有独立准则,只要注册会计师按准则履行了相应的职责,除非已审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问题,注册会计师一般是不承担过错责任的。

(3)没有法定业务也是产生行业风险重要原因。纵观世界各国税务行业发展的历程,法定业务的规定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定业务不但解决了行业发展问题,也决定着行业的生存。而在我国注册税务师相关业务规范中,至今还没有对鉴证业务的种类及范围、涉税鉴证的效力和格式等进行统一规范,也没有明确开展鉴证业务的机构的资格和涉税鉴证的责任等问题。

2、注册税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所带来的风险

(1)注册税务师违反职业道德和不良工作作风是产生行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执业过程中,有的从业人员没有谨慎地审查有关法律文件,没有认真对相关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周密地考虑,没有对账务进行认真的检验与分析,为了谋取利益,为委托方偷逃税款提供便利。有的从业人员弃原则于不顾,听命于行政干预,使行政意志高于国家税法。有的机构不顾及自身能力,盲目承接业务。这都会导致委托方利益无法保障,长此以往,行业的信誉将会受到影响。

(2)注册税务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是产生行业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实行注册税务师制度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实行的注册税务师行业资格考试制度并不完善,许多人拿到资格证书以后仍不具备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能力。在中介机构中,部分执业人员达不到或不能保持执行业务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和工作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个项目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而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可能出现由于一个或几个业务水平不高的人员出现失误而导致其他业务人员乃至整个机构受到牵累的情况。

3、与市场环境相关的风险

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市场环境不理想,这体现在客户和从业机构两个方面。在客户方面,有的纳税人认为,自身经济业务简单,没必要进行;还有人认为,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能够解决自己的涉税事宜,请税务有点浪费;而一些有意聘请税务的纳税人,不少也是希望通过税务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在从业机构方面,我国的税务源于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脱钩改制的时间很短,有些地方尚未完全独立,税务机构采取关系网的方法进行运作,导致税务市场化运作程度低。

三、风险的规避与控制措施的建议

1、加快相关法制建设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借鉴国际税务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及近年来税务发展的经验,真正以法律的形式将业务范围、执业准则、职业道德以及注册税务师的法律责任等问题确定下来,明确税务的职能范围、资格审查、法定业务、工作流程、年审年检、法律责任等。在此基础上,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也应自上而下地制定具有独立性的规范化管理规程,建立税务机构信誉和业务等级制度和违规处罚淘汰制度,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同时,税务机关应按税法规定确定所提供纳税服务的具体范围和项目,使税务成为其服务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将税务机构出具的有关法律性文书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在税务机关与税务之间建立文件传递和信息查询的绿色通道,形成加大税法宣传和加强税收管理的又一渠道。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

税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人员是提供高质量税务服务的基础。高质量的服务应该更注重满足纳税人合法的、咨询要求,而不仅限于行为的合法性,也就是要求服务内容由劳务型的计税、报税逐步向智能转让型的税收筹划、税收顾问、纳税审查、经营策略、财务分析等高层次业务发展。这就需要注册税务师具备扎实的执业基础、过硬的执业能力、丰富的执业经验,在掌握税收知识以外,还应具备、财会知识、法律知识和外语以及计算机知识,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有效降低执业风险。在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后续教育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吸收学习国际、国内各种行业协会对中介性质的会员进行资格和职业道德管理的经验。

3、不断改善市场环境是降低风险的有效保证

针对客户方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与委托人沟通,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执行、的方式、目的等,使各方面尽可能了解税务行业的特点和执业方法,以减少分歧和降低摩擦。针对从业机构,应加强事务所内部的质量控制,树立风险意识。事务所要把执业质量控制贯穿全过程,在业务承接、协议的签订、人员委派、检查、监督、复核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保证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在业务承接阶段,充分了解客户情况,决定是否应该承接;在具体实施阶段,充分收集税务相关证据,确定客户纳税事项;在完成阶段,对已获税务相关证据,认真评价真实性、合法性、充分性;对重大事项应实行多级复核制度。

综上所述,我国的注册税务师行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介机构及执业的注册税务师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其执业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随着税制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市场空间。但是,执业的注册税务师及所在中介机构要对执业过程中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寻求相应的规避措施。要借鉴相关行业经验,针对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结合自身的特点,吸取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经验,不断提升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努力拓宽业务领域,特别是一些更高层次的,如税收筹划等服务,这样注册税务师行业将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十一五”时期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Z].2006年7月31日.

[2] 刘君:税务的执业风险及风险[J].铜陵学院学报,2004(4).

[3] 周金荣:我国注册税务师专家责任风险及其防范[J].涉外税务,2006(4).

[4] 许景婷:我国税务业务的风险及防范[J].会计之友,2006(33).

第12篇

【关键词】一通三防工作;风险分析;规避措施

引言

“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中防范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工作,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中国煤矿企业在此方面虽然有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煤矿产业中,安全事故时而出现,严重威胁了煤矿企业的发展及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煤矿一通三防事故的风险特点

要对“一通三防”工作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对“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

1.1突发性

煤矿中“一通三防”事故发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发性。由于近年来社会对煤矿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加,致使煤矿产业开发得越来越大,同时在开采的过程中,安全防范措施工作做得不足,再加之煤矿的开采受到地质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因素,使得煤矿内的事故具有突发性。

1.2破坏性

煤矿产业的工作都在地下工作,所以“一通三防”的相关工作也要在地下进行。如果“一通三防”工作没有做好,发生了安全事故,一个方面会给矿井带来严重的影响,但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得矿井工作人员付出生命代价。由于是地下事故,营救如果不及时,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破坏。

1.3持续性

由于煤矿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得矿井与矿井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所以,一旦有一个矿井发生事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可燃气体的大量累积、通风不畅等原因而导致其它矿井也发生爆炸或坍塌等安全事故。无论是“一通三防”事故中的哪一个特点,都给中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现状

2.1监督体系不完善

是“通风”体系在安全管理上的状态呈现出混乱无序,并且在安全问题上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通风”是“一通三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煤矿职工在一个通风系统不完善,空气不流通的矿井中工作,空气中的有害粉尘等都会进入到职工体内,长此以往,就算没有发生大型的矿难,煤矿职工的生命健康也会受到威胁;“防尘”原本是防止爆炸的举措。但是,就如今大部分煤矿开采工作的现状上来看,许多煤矿工厂在防尘设施上都呈现出匮乏的状态,就算有些煤矿工厂设置了防尘水路,但是实际上,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的防尘水路中水流足够充足,能够对爆炸危险进行规避;是对于“防火”、“防瓦斯”爆炸监控措施的安全监督不到位。

2.2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的忽视

在煤矿工厂中,安全管理人员本来是安全的守护者,但是实际上,许多煤矿工厂中的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管理上不够重视,反而过于重视生产的效率以及最终取得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煤矿工厂整体对于安全都十分忽视,人员松散。

2.4矿井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随着煤矿工人的数量增加,煤矿工人的门槛就更低了,许多完全不懂相关技术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农民工,穿上工作服,就可以进入到现场进行煤矿资源的开采,这些农民工专业技术欠缺,安全意识薄弱,甚至连许多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都不知道,在生产中进场会出现危险的现象;不仅如此,“一通三防”安全工程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行安装的,只有相关技术熟练的人员才可以进行,而这种人才目前呈现出的稀缺状态,也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存在许多问题。

3、煤矿“一通三防”的风险规避对策

3.1完善安全监督管理系统

要想真正的完善煤矿工厂的安全监督管理系统,首先,就要将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升级,设计出符合本工厂实际发展的,效率高的安全监督机制,保证煤矿工厂的安全体系运行流畅。其次,要明确各个安全监督环节工作人员的职责,分配好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有的负责“通风”、有的负责“防尘”、有的负责“防瓦斯”,一旦发现了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不可以将已有的问题进行拖延处理。

最后,要重视起对于“一通三防”的安全设备进行完善,加大资金投入,将更多更加好用,有实际价值的设备投入使用,对各项安全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进行高频率的检查。与此同时,对安全监督系统中的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树立起职工的安全意识,让职工能够对于安全防范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遇到安全隐患的时候能够准确直接的进行解决。

3.2增加煤矿安全高科技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现如今在“一通三防”安全工程中,有许多十分先进,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力量的安全设备被研发出来,将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可以更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做好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煤矿工厂应当在进行煤矿职工招聘的时候,选择专业素质更强,技术更好,更加具备安全意识的职工进行聘用,让这些安全技术能力强的职工能够将矿井整体的安全系数提升上来。其次,要对已有的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上的培训,培训职工专业上的素质,树立起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出现危险的应对方式等,真正打造出一支技术能力强,安全意识强的高素质施工团队。

3.3做好瓦斯、火灾以及煤尘的防治

3.3.1瓦斯的防治

“一通三防”工作中的规避措施,首先就要从瓦斯的防治入手。防治瓦斯的主要原则就是加强矿井下的通风,在最大限度内降低瓦斯浓度。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a)通风线路对于降低瓦斯浓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对通风线路的设计要经过严谨的研究和分析,在设计中禁止出现线路设计过长或通风线路交叉的现象;b)在瓦斯的通风系统选择中,选择抽出式通风系统,该系统的好处是可有效预防主通风机停止运转时的状况,可以防止瓦斯大量涌出;c)保持风量分配的正确性,使每个矿井内的每个工作区都有足够的风量使得区域内的空气得到循环。

3.3.2煤尘的防治

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通过除尘进行煤尘防治,有效降低煤尘浓度;b)净化风循环,是指将矿井中含有煤尘的空气通过一定的设备进行排除,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是水幕净化风流和湿式除尘装置等;c)增加空气湿度,是指给空气中喷洒水或其它液体,使其与煤尘等其它细小颗粒相融合,从而达到捕获煤尘的目的,由于增加空气湿度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除尘效果好,所以是矿井中防治煤尘最常用的方法。

3.3.3火灾的防治

在一般的矿井内,引起矿井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源头:外源火灾和自燃火灾。所以,对矿井内的火灾进行防治就必须分别从这两方面入手。针对于外源火灾,煤矿产业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在矿井内禁止出现明火,在矿井的各个角落增设消防器械,矿井内所用的支护措施要用不易燃烧的材料,并且加设供水系统。对于自燃火灾,其防范措施要相对复杂一些。要对矿井内的调压装置进行合理调制,使得矿井内的空气压力得到合理的分布,从而降低自燃火灾发生的几率。

4.结束语

在今后的煤矿产业发展中,要加强对“一通三防”工作中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并且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更加有利于煤矿产业安全生产的“一通三防”工作措施,促进中国煤矿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荣香.关于新形势下加强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7)

[2]王勋章.搞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05)

第13篇

关键词:铁路隧道 施工 主要风险 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铁路隧道施工具有施工环境较差、地质状况复杂等特点,这给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目前,对隧道及地下工程中风险的认识没有统一,对风险与危险的区别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地下工程及隧道来说,风险是在以工程项目正常施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假如某项活动或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承险体系统发生各类间接或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个项目是存在风险的,而这项活动或客观存在所引发的后果就成为风险事故。风险管理者只有通过一个全方位的识别、科学、合理的评判,才会使整个工程避免重大损失的发生,从真正的保证了工程的效益。

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风险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极其复杂,所遇到的隧道施工风险问题也是很多的,总体来讲,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状况风险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对于地质状况要求比较高,复杂的工程地质状况,将对隧道工程施工极其不利,也是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比较多,包括现场风险、技术风险,至施工人员的素质也影响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另外,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现场使用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3、施工工期风险

施工工期风险主要包括建设环境、业主、设计方、承包方的因素,成为影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4、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因其经济投资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不可抗力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社会政治风险、宏观经济变化、生产经营风险、工程完工风险以及参建方的信用风险。

5、环境风险

包括运营期和施工期的电磁、振动、固体废弃物、噪声、空气污染及其水污染等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6、铁路隧道工程运营风险

包括了隧道结构稳定性风险,隧道防水可的靠性风险,盾构隧道结构侵蚀环境、耐久性对隧道结构损伤风险、消防设施可靠性风险、运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风险以及典型灾害事故风险,如地震、火灾等等。

二、影响铁路隧道施工的主要风险因素

1、隧道施工风险的特点

(1) 因为隧道施工对场地周围土体的扰动大,造成了对场地周围环境、居民生活和建筑物的影响,除了自身的技术因素影响以外,隧道施工还不可以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这样就会使得隧道施工风险不仅仅是具有内部因素的多样性,而且还具有一个鲜明的层次性;

(2)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之中,因为试验数据离散性比较大,其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场地性质资料又很有限以及地下情况的不可预知性,施工风险的可变性就会更加的明显;

(3) 因为勘察设计资料非常有限,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和在隧道施工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等的原因,就会使得隧道施工的风险具有大量发生的必然性和发生的偶然性;

(4)因为隧道工程的水文地质、地基岩土性质的条件比较复杂,隧道施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2.1、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导致的自然风险和环境风险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最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1) 地层中的其他障碍物,主要包括:建筑或其他构筑物基础、各种管线设施、废弃构筑物、其他孤立物,如孤石或江底沉船等。

(2) 水文资料方面,主要包括:水的流向与流速、含水量、岩土的渗透性、水压和水的冲刷、水位、水的腐蚀性、补给来源等等。

(3) 地层方面体现在乳性和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地质、岩土介质在切削搅拌后的流动性、不同岩土介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地层层次分布情况等等。2.2、建设中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方案的复杂性引起的施工风险

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施工操作技术水平、机械设备、建设队伍等对工程的建设风险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贸然的采取某种设备、技术和方案势必会产生风险。2.3.1、进度施工管理及人员素质

施工控制计划不完善、施工控制计划可操作性差、施工控制计划组织机构人员不落实、施工控制信息不畅通、有效控制方法落后、管理人员素质差以及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不合作等。

2.3.2、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材料风险因素

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质量和规格不合格;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差错;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订货或供应不足;运输存储和施工损耗以及特殊材料或新材料质量的稳定性等等。

2.3.3、设备风险因素

包括机电设备安装事故、设备安装调试失误、施工设备维修不当、施工设备备件短缺、刀具磨损过快以及隧道掘进机损坏等等。

2.3.4、施工现场风险因素

地质资料的安全措施不力、通讯不畅、施工用电事故、洞口滑坡、山体偏压、洞外危崖落石、突涌水、岩溶、有毒气体释放(硫化氢气体等)、瓦斯爆炸、岩爆、密封漏损、工作面塌方、不确定性等等。

2.3.5、施工技术风险因素

质量检测技术失误、隧道施工中初支的收敛变形超出控制、隧道轴线定位偏差、爆破控制不当、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的不确定性、现场工作不均衡系数大、施工进度不合理、施工技术与方案不合理、施工工艺的落后以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困难或是失败等等。

三、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措施

1、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智力保障

首先,应在隧道工程项目上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想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也只有在隧道工程项目中经受磨练,才能成才,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非常关键。其次,要赋予现场项目管理上的工程师足够的决策处理权力。正确地判断现场反馈的信息,果断地采取措施,对现场管理又是那么重要。另外,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而且要加强与设计、监理的沟通;动态管理条件下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而且要熟知合同内容;一些定量的信息可能通过先进测试技术取得,但由经验和教训组合成的定性的信息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得到。

2、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为化解风险提供有力的保证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规定:“选择施工方法,应以地质条件为主,结合经济效益、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力量、工期要求、结构类型、断面、隧道长度等等,综合确定,并优先的采用喷锚构筑法。对地质变化较大的隧道,来选择的施工方法要有较多的适应性,以便于在围岩变化的时候就容易变换施工方法而较少地影响施工的进度。在变换施工方法的时候,应该要有其过渡的措施。”

3、采用先进测试技术,及时反馈信息,以防范风险提高信息保证

隧道工程界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到“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或重要的隧道,监理、施工、厂商和设计、科研、学校等单位来一起开展技术的攻关,进而研制出了实用的测试仪器,开发出先进的测试技术,为隧道工程施工实施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防范风险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保证。

总之,铁路隧道施工具有施工环境较差、地质状况复杂等特点,这给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所以说,风险管理者只有通过全面的识别、合理的评判,才能使工程免受重大损失,保证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热力管道;伸缩器;施工;风险;规避

1.对热力管道的介绍

作为输送蒸汽或过热水等介质管道,其在受到这些介质的过高温度、强大压力、较快流速之时会受到较大的膨胀力和冲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给外注意到材质、伸缩补偿、支吊架、坡度、以及排水、疏水、放气等的安全,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管道的安全性。常用材料:高压蒸汽管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一般热水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都应该具有耐高压、高温特点。热力管道有以下七大特点:媒介温度较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温差较大,导致管道的热胀冷缩较为严重;管道导热体热量损耗较大;热水中所含有的气体会从管道中溢出,因此必须增加排气设置;当热的媒介停止输送时,管道有胀裂的危险;从管道中溢出的凝结物会对管道有损伤作用,应增加排液设置;为避免热量损失,应增加循环设置,对热量进行回收。

2.安装和施工

主要有五个步骤:架空热力管道的安装、独立架空敷设的热力管道安装、地沟敷设热力管道的安装、直埋热力管道的安装、试压、吹扫与绝热的检查。

3.热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风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现场的线路较多,因此经常会出现落点、触电事故;施工中的通风问题容易忽视;照明问题,经常会照明强度过高或者过低现象的出现;施工洞内容易残留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土体的开挖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塌方事故;施工材料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伤、砸伤人,尤其是钢架结构;注浆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放;大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规避措施

防护、通风、光照度要求:应随时对支护惊醒观测,利用已有经验,返现问题及时上报,立即采取措施,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防护;竖井旁的围栏>=1m,堆料距井边大于1m ,不得对机械进行超负荷使用,各种手动或者自动设置要经常进行检修;整齐平稳的堆放材料必不可少,此外还应远离电源,易燃易爆物品不得摆放在施工洞内,加强施工洞内的通风,井下的光照强度不可过强。

土体开挖:施工前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可行后在动工;分层开挖时应该注意土层的稳定性。

钢拱架支撑施工要求:搬运之前应该将钢架固定牢固,专门派人负责指挥,可使用一些锚杆和钢筋增加其结构强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施工前确保一起的各个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加护防尘罩、眼睛、手套等防护措施。注意喷射方位,避免各种作业之间的影响,同时也应该避免给其他信号对仪器的影响。混凝土喷射后,应随时注意,当发生裂痕是应及时撤离。

注浆施工:操作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经常检查机械,注浆孔口压力不得超过0.4MPa,发现注浆问题时,应及时对其进行拆卸,施工之前注意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

加强制度化:安全的保障体系应该更加健全,领导要以身作则,工作应该制度化,切实履行施工之前的安排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施工和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要牢牢把握,在实际施工中也应规定出详细的施工流程、细则。另外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必不可少,安全交底,施工队要逐组学习这些规章,详细学习,没有盲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安排专员进行检查,坚持每周不定期的检查和学习,交班要规范,严格执行。建立审批工作要细致 ,并督促施工严格执行,特殊岗位要持证上岗,实行生产与利益挂钩制度,激发职工的干劲。

5.关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风险预防及其措施

(1)与电路有关的设施,线路应该按三相五线制严格执行,符合规范,漏电保护措施不能少,电路应有电工专门负责,其他人不得随意移动和使用;漏电动作和时间要有范围。施工的设置是应该防止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雷防电,处于配电箱中的电器要绝对安全可靠,定期检修;配电设备、开关箱要有专人负责,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还注意天气情况,对重点电路进行特殊保护,照明线路的安装要规范。

(2)强化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严格按照国家以外事故的救援方针和政策进行救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随机应变的措施;出现事故时且不可瞒报、谎报,发生事故后要向有关救援部门进行报告;安排有关人员进行救援物资的准备;组建应急施工队,还应实施演练;健全安全事故的档案记录制度。

(3)救援程序要合理和规范,切不可盲目行动,一般可按照生产安全事故保护现场控制事态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伤亡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的步骤进行救援程序的实施。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触电事故、土方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的处理措施,触电事故:先断开电源,抢救人员穿绝缘的防护用品,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如果抢救中对电缆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当地供电部门进行修复。土方坍塌事:故发生后立即设置隔离带,封闭现场,救援组织要统一,造成人身伤害时,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扒土,使用的工具保证被害人不受二次伤害;第二、对开挖体采取加固措施,设置支撑面,防止二次坍塌或加重事故的严重性。物体打击事故:抢救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措施,此外还要保证受伤害人员的伤害程度不再扩大;中毒事故:发生人员知悉只是应积极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事故在救援人员身上的发生,此外还应注意通风,立即开启门窗,并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还要迅速查明中毒气体,提供给医院,如果有人昏迷,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联系医院。

6.结语

热力管道作为一种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用气、工业用气的必备设施,对城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管道主要用于采暖和工业用气的输送,因此其地下施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热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风险的出现。通过以上对这些风险和规避措施的总结,希望会对施工人员有一些帮助,也期望今后的热力管道施工会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2.

[2]土建施工员岗位实务知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6.

[3]土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8.

第15篇

摘 要 企业的税务管理是其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企业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税务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很多企业往往对风险预料不够充足,导致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论述了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风险类型以及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税务管理 风险 规避 措施

一、企业税务管理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降低税收成本,实现自己的理财计划,在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之下,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在内,通过制定合理的纳税方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纳税环节进行提前筹划,达到企业自身减轻税收负担或者延缓缴纳税款的行为。这是一种既合理同时又合法的避税行为,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的,与偷税、漏税是有根本区别的。

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减少企业负担,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外,企业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一般会聘请专门的税务顾问对国家的税收政策和征收法规进行研究,找到税收政策的优惠之处,达到节税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对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风险概述

企业税务管理一方面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同时另一方面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所谓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指的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企业指定的税务管理方案没有达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企业纳税行为与国家税收的法律法规背道而驰,可能该缴纳税款而没有缴纳或者少缴纳,企业因此面临补税、罚款或者声誉受损等风险;另一种是企业因为没有对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多缴纳税款,这会加重企业负担。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减少纳税数额是机遇,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实现自己的目的甚至遭受损失是危险,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要把握机遇,躲开风险,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三、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风险类型

1.现行税收管理体制自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风险。我国税收征收计划一般没有自由调整的余地,不随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完成税务征收数额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税务部门的上级考核下级的标准主要是征收数额的完成情况。基层征收人员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可能会违背“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原则,导致企业加重税务管理中的风险。

2.纳税企业对国家税收政策把握不准所带来的风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税务法规经常会发生调整,出现一些临时性的规章制度。这就让纳税企业很难及时掌握准确的征收信息,业务调整不及时,可能会使合法纳税行为变为不合法,带来税务风险。

3.企业财务人员税务管理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税务管理需要准确而及时地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果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没有对国家税法有清楚的认识,就会在具体的操作中,给企业带来损失。比如,有时候会因为享受某个小的优惠政策而失去了其他方面的优惠;有时候会在客观上使企业带来偷税的事实。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一定好好把握税收政策,避免出现因小失大、顾此失彼的局面出现。

4.税务征收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税务管理的计划也就是纳税方案能否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税务征收人员的认定。我国的税务机关在某些具体的征收事项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的纳税方案需要经过执法人员的最终确认,才能明确是否合乎国家的法律法规。可是,这会因为税务征收人员个人素质高低或者主观因素的制约导致税务执法产生偏差,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有时候企业会被误认为偷税、漏税而受到严厉处罚,为企业加重负担,损失名誉。

四、避免税务管理风险的措施

1.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警惕税务管理所带来的风险,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企业要及时关注国家的政策法规,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变动,从而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税务管理计划。企业领导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为了追求某个经营活动的低税额而进行错误的投资,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出发,整体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全面进行税务管理,减少税务风险。

2.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应内部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或聘请业务素质水平高的人担任。这些专业人士熟悉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针对这些政策,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目的是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并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企业的纳税行为,将企业的损失减小到最少。

3. 利用社会税务中介机构的帮助。目前社会上税务师事务所越来越多,企业可以取得他们的帮助。这些事务所具备专业人员,熟悉涉税处理业务,懂得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变化,具有很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好税务的管理方案。另外,如果税务管理方案失败给企业带来损失,事务所必须进行赔偿。这样,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转嫁给了税务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4.多与税收执法人员进行沟通。税务执法人员有义务对纳税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因此企业要与税务机关多进行沟通,正确处理与税务机关的关系,这样就会多获取一些有价值的防范税务管理风险的信息。另外,由于征收方式的差异和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要与事务机关多沟通、多交流,不妨将自己的税务管理方案与税务机关进行商讨,尽力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发生风险。

总之,企业税务管理得好可以为其减轻税务负担,使之更好地实现理财目标,但税务管理中的风险会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所以,企业一定要注意防范税务管理所带来的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将其控制在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