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教育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

第1篇

1.1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需要

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足球运动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心理和智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高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这一传统项目。这需要在体育专业课中培养出一批具有足球裁判能力的学生裁判员来完成足球竞赛裁判工作。

1.2社会的需要

全民健身运动使体育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进入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也是一个快速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捷径。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组织竞赛的各项规则,他们在才能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张显足球的魅力。快速提高所在单位和周围人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鉴于上述需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加强学生足球裁判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足球裁判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高校有专业的定向老师,学习材料较为齐全,观看比赛和裁判实践的机会较多,并且有自己实践的场地。所以,培养体育教育学生的足球裁判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2.1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培养

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是由体育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留校组成。他们都经过了多年的系统学习,也经过体育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理论的学习。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规律,并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的能力。高校的体育老师还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各个级别的足球比赛的组织工作。在担任裁判员的过程中,有丰富的临场执法经验和技巧,很强的实践执法能力。这些都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现代足球裁判知识打下了基础。2.1.1加强对足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理论教授充实的足球理论知识是做好足球裁判工作的重要前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熟知理论,并把掌握的理论渗透到实际操作中。在面对规则(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授因此而显得更加重要。教师通过讲授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消化吸收规则的速度。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足球裁判规则。在实际操作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授。首先,在足球普修课一开始就应使每个学生明确认识到裁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让学生真正地对足球规则和裁判法重视起来。调动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生对枯燥理论的排斥情绪等困难。其次,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分清相关概念。概念的梳理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规则和裁判法;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规则和裁判法。再次,强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多变性和灵活性。随着足球运动技战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规则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要求同学们随时掌握规则的动态,最快的接受新的规则并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准确的判断,遇到困难时才能从容不迫地解决。2.1.2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足球裁判专门的技术、技巧辅导足球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有很多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技巧。如哨音、手势、跑位、视野范围、判罚尺度、执法心态。教师在这些细节上应多加指导。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两组进行比赛,一组进行裁判工作,定时交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及时发现其自身的不足,积极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裁判工作,并给予现场指导。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列举比赛中的一些正误判例作为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强调经常练习及熟练掌握的重要性,以使学生在执法比赛中表现出裁判员应有的气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哨音的响亮与哨音的节奏感,其次要规范裁判的基本手势,再次,要把握好特定的跑动路线,第四,要让学生多多实践,积累起丰富的经验,第五,要教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辅助学生对技能、技巧的掌握。利于学生排除焦躁、慌张、迟疑、涣散等消极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稳定的、恒常的心理品质。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这几个要素,才能培养一个执法能力出众的裁判员2.1.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在裁判工作中勤于实践,及时总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足球裁判,但实际上每个人参与裁判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所以,同学们必须在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实际锻炼。不能因为害怕失误或判罚不够准确,而不敢吹哨。其实这是一个每一个裁判员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只要通过多次练习来慢慢克服自身的缺陷,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其次交流和总结是足球裁判员提高执法水平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赛前,同学们要注意集中进行针对性学习,再熟悉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统一比赛的判罚尺度,大家讨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讨论处理意见。大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鉴别能力,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和电视的观摩,自己找出不足,几位同学之间就可以组成互纠小组,互相指出各自的不足,互相鼓励、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2高校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积极创造外部条件

高等师范院校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也要积极的创造机会与外部条件来为培养高水平足球裁判创造条件2.2.1定期举办培训班、讲习课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平时有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光靠课堂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所以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举办培训班、讲习课。在培训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要讲练结合,然后给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们在组织临场裁判实习时,以哨音、手势、移动等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逐渐掌握判罚的准确性及尺度的合理性。“同时,可以邀请资深裁判前来讲课,传授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接受足球裁判员的正规训练。并且在培训班结束时,可以通过足球裁判等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个大致了解。2.2.2定期进行观摩,老师讲解,学生体会定期进行电视观摩,有条件的可以外出观摩,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并安排一些省、市级的比赛现场观摩,让学生走出去,留心观察并记录印象最深的正误判例,讲解临场裁判执法尺度,这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经验,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要利用电化教学,加强直观性。“走出去”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充分的锻炼自己。同学们参与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担任不同的裁判工作,可以积累丰富的执法经验,从中找出不足,循序渐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裁判能力。2.2.3建立裁判员组织高校可以组织成立足球裁判协会或成立足球协会,在足球协会下开设一个裁判部。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由协会承办赛事,学生组织比赛的编排工作,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收对足球裁判工作有兴趣的学生,使足球裁判员的队伍发展壮大。

3结论

第2篇

1.1“术科”课程理念滞后

1.1.1教材与课程内容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更新,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无论是在具体课时安排上还是重视程度上,都处于从属的位置,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着“术科”的教学质量,而“术科”课程的自身魅力也吸引着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1.1.2课程评价缺少多样化从评价形式看,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重视群体甄别不重视个体提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忽视过程性评价。从评价主体看,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评和互评。

1.2缺少政策扶持

1.2.1对“术科”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不够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高校体育院系对精品课程建设也加大投入力度,然而对“术科”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不够,精品课程建设不够重视,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需要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从现有的国家级、省级、校级“术科”精品课程建设情况也反映出对“术科”精品课程建设重视不够。1.2.2经费投入不足虽然有些高校制定有精品课程配套奖励政策和建设补助支持经费,但迟迟不能到位或不能按比例兑现。比如,有些高校虽然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精品课程制定有1:1配套建设经费的政策,但是落实不能到位,影响了精品课程的维护和更新,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1.2.3缺乏合理的用人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人员的合理配置,不仅包括教师的构成,也包括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参与。如何组成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团队需要政策的支持。然而,由于缺少用人政策无法选用合适的人才组建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比如,课程负责人在调配人员、使用人员上没有自。因此,制定相关的用人政策对“术科”课程建设也十分重要。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策略

2.1明确指导思想,树立先进理念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未来社会的变化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必要从社会进步、学科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及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创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术科”精品课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术科”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整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强化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开拓创新,适应社会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达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的。

2.2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整体改革

课程体系是体育教育专业“术科”建设的核心,只有创新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特色,才有可能成为优秀课程。只有通过研究国内先进的“术科”精品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充实先进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评价模式,从整体构建,才能达到促进“术科”课程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目标设定不能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要目标,更不能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应当从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向整体教育观转变。密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全民健身活动创编教材。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内容直接影响到将来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2.3提高综合素质,锻造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制约“术科”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通过自身培养、人才引进以及合作共享教师资源是加强师资力量的有力办法。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培育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培养教学名师担任“术科”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整合教师资源,配置合理的年龄、知识结构和数量的人员,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引进人才、特聘教授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力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4加强政策扶持,推动课程建设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30

1 前言

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大学四年学业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下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容乐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加以重视。为培养符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需求,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教师,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提高撰写论文质量方法。本研究旨在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本科论文撰写质量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2012级三个年级的体育教育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翻阅并查看华南师范大学2010级-2012级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共387篇毕业论文及相关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博士毕业论文。

2.2.2 访谈法

2016年4月到6月,访谈了10位论文指导教师以及10位2012级的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了解撰写论文中教师、学生所碰到的相关问题。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对师生的开放式访谈,自编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共发放 200 份问卷,回收 2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9和Excel 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论文的现状

3.1.1 毕业论文的选题

从2010-2012级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整体情况来看,体育教育学和训练竞赛是近3年毕业生的主要研究方向, 2010级与2012级超过3/1是写体育教学内容,而2011级的学生虽然也有很多写体育教育,但是竞赛训练却成为该届毕业论文比重较高的一个研究方向。可能是2011级学生大部分都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大运会,学生经历了运动会前的备战、高强度训练、紧张的比赛气氛感染了全年级的学生,所以学生愿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本专业的熟悉度决定其选题方向,尤其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日常课程和大部分时间都以术科学习为主,因而更倾向于选择技术类的研究选题。而学生对体质健康方面的选题研究较少,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可能是理论研究选题更依赖实验条件,且受实验经费限制,开展实验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类实验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实验学科的研究,因而导致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学生越来越少。总体来说,近3年学生的本科论文大多在选题时会选取与自己特长相关、了解接触较多,研究内容相对单一,且研究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探究。甚至有时同一专项班会出现相同的题目,并且研究方法、对象、手段均大同小异,那就]有意义,论文质量也不会太高。

3.1.3 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

本科论文一般都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大多数的本科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经历。对教师而言,这也是科研经验的过程与收获。以2012级为例,由于受师生比例限制的原因,每届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院有体育教育专业共80名学生,相应配备32名指导教师,即人均指导篇数为2.5-3篇。学院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往往首先考虑选择自己的专项课教师作为导师,经学院调整后,部分学生才会二次选择其它理论课教师或者公体课教师作为导师。从研究结果看,专项课指导教师数量每年均保持基本水平,并成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主要师资力量。从近三年的指导教师情况发现,由于专项术科教师均是从事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还要兼校运动队教练的重担,绝大多专项术科教师必须承担学校大量的教学工作,其指导毕业论文的精力被分散,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而理论课学科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其重要性作用。

指导教师对学生撰写论文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指导教师的学术思想、学术态度和科研水平也会直接正面影响着学生。本科生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规范论文写作,他们刚开始往往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时,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根据对论文的指导次数和时间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毕业论文一般指导次数在3-4次(50%),刚好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5-6次(占23.5%),7次以上相对比较少,只占10.5%。每次师生讨论时间以20-40分钟选项居多,共97人(占48.5%),多于一个小时的只仅占5%。通常情况下论文指导时间低于半个钟就显得有点仓促,论文质量难以保证。体科院有个别教师在开题报告上提出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能给予比较合理的改进意见。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开题报告上写“同意开题”几个字,显得有点简略。教师在指导论文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对论文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学生在后面的论文撰写时觉得难度大,无从入手。从近3级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指导论文的态度有待提高。

3.1.4 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情况

对近3级的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论文框架、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手段一概不清晰,更不用说字体、段落、脚注、尾注、数据图表等一系列的规范表述性问题。通常很多学生都是在完成整个毕业论文之后才知道基本格式问题。从而导致连文献资料的引用断章取义或者无从下手。毕业论文的前期选题,文献收集、开题报告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是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有必要尽早让毕业生熟悉论文撰写的规范性。

3.1.5 论文数据的真实性情况

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很多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的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掌握方法的情况不同,导致数据统计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问卷发现,学生对研究方法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表明,41.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仅有40%的学生认为数据真实。

3.1.6 答辩成绩情况

本文对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级到2012级学生387篇论文进行毕业论文成绩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3个年级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部通过论文质量审核,获得及格以上的等级成绩。从成绩统计看。2011级的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强。对三个年级指导教师与答辩小组评定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得出2010级P

3.2 毕业论文改革建议

3.2.1 调整毕业论文时间,提前启动指导工作

建议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段,避免与考研就业冲突。将毕业论文阶段性开始时间提前:1:大三第1学期,先让学生选导师选方向,完成开题报告;让学生一边多次接触导师一边初步接触相应方向的文献,只有多看文献资料,才能拓展研究思路,不至到写完开题报告还不知怎么下笔撰写论文;2:大三第2学期分三段时间检查、上交论文的完成进度,每一段时间必须指导教师签名,并在期末提交论文二稿;3:大四第1学期完成修改论文以及PPT制作;4:大四第2学期可以相对轻松与指导教师进行预答辩以及正式毕业答辩。

3.2.2 优化组合师生力量,培育优秀毕业论文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决定学生撰写高质量论文的前提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应鼓励学生多选择学科教师进行指导,限制每位术科教师指导论文的篇数尽可能不超过3到4篇;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指导人数应该与其职称成正比,对于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应合理增加其指导论文的学生人数。优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组合,尽可能保证优秀学生能配备更高水平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合理组合”有利于增加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和比重,也可提升整体毕业论文质量。

3.2.3 提升教师指导内涵,建立指导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指导奖惩制度是提高教师指导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由于大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够强,很多教师只重视自己的科研项目以及课堂教学, 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教师的投入精力有限,学生也无从下手,恶性循环,直接е侣畚闹柿课侍猓黄浯危一些术科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科研能力相对薄弱,使其缺乏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意识,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学院应建立专业导师目标责任评价和监督制度,以客观的评价指标明确规定导师指导的小时数和次数,加强导师责任,并把学生论文质量考核直接与导师责任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获得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应在全院进行表彰,以表对其工作的肯定。

3.2.4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基础写作知识写作能力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由于许多学生有倾向于术科学习的思想,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专业核心理论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入,没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战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缺乏创新精神。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改革创新,即无论是学科还是术科课,每完成一门专业课,教师应布置小论文作业的形式来提高基础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说明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禁止学生盲目照搬或者断章取义,甚至抄袭剽窃的现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实践和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上来了,科研能力就能慢慢衔接上来。

4 结论

4.1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格局趋于稳定,选题多以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为主,基本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4.2 教师通常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次数在3-4次之间,每次40分钟内比例较多,多于一个小时的比例只仅占5%。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学时数。此外,应合理分配专项技术和理论课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院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作用。

4.3 华师大体科院 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结构都能达到完整、合理,但在格式上有必要规范,论文的真实性与抄袭情况有待加强。

4.4 应保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减少其与本科生就业迎考时间的冲突,保证学生撰写论文的精力与时间。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普遍高于与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应制定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 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J]. 钦州学院学报,2010 (2):79-83.

[2] 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 [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

[3] 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4] 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 论坛,2008(10).

[5] 李卫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大学 学报,2005(01).

[6] 周晓微,蒋华江.地方高校毕业论文状况分析和对策 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77-82.

[7] 周鸿勇,李生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10):105-108.

[8] 蒋亦华.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 现代 大学教育,2009(02).

[9] 杨明.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东 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0] 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

[11]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7):45-47.

[12] 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 坛,2010,(11):69 -71.

[1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 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57-59.

第4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第5篇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做法,借鉴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将教育类的课程单独列出,为今后可能从事体育教师的学生设置必修课程,并以该课程的成绩作为教师资格证的评定依据。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可以向强化教育类课程、拓宽体育教育课程、提升体育教育技能素质等方面转化。当前,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公共基础课程占课程总量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公共基础课则占到了30%左右。体育教育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比例较低且不够科学,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整体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显得非常有意义。调整的内容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学科与术科的比例等。改革的总体特征是通过压缩课程总学时的措施,降低必修课的比例,提升选修课的比例。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时,规范体育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加大与中小学的科研合作等,及时了解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能力结构等,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科学的课程设置依据。

二、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提升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是进一步巩固与检验在校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的有效平台。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管理,加大对实习过程的控制,是保障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以见习、实习为主。这一模式在灵活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教育目标窄化、教育实习指导不充分、教育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等问题。相关的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大约为8周,教育实习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较少。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的方式有定点集中教育实习、分散型教育实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育实习等。不管是教师还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安排的时间不足而且过于集中。蜻蜓点水式的实习往往让刚刚熟悉体育教学的大学生无奈地结束回校,这也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无法进一步对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进行教育检验。其次,教育基地的不稳定性也是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同样会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构建稳定、规范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基地,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不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改革的理念与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由传统的全能型体育教育内容向精细化、基础化、多样化发展,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高校的体育课堂也要从记忆教学向活动教学转变,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方面,要进一步地提升他们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全面性与扎实性,充分利用4年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时间,保证每个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掌握3~5项可以从事体育教学的运动技能。在不断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保证体育教育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前与职后培训,提升专业发展的连续性

为了有效地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工作的现实差异,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工作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形成一个系统的过程。例如: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从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的人才培养,让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引领基础教育发展的人力资源队伍。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上,加大对师范院校的重组,通过高校的教育学院等,做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职前学习与职后培训工作。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形成校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机构。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养成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大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人文意识、健康意识的培养,保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工作以后能够快速地适应体育教学训练等需要。

五、结语

第6篇

论文摘要:田径普修课程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决定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是田径课程制定教学实施的主体,决定着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考评体系,本文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的现状做出分析,旨在为更科学的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提供参考。

1、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分析

1.1培养目标现状与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仅是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根本问题,而且也是教育目的在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得以应用的中介。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不断地改革,过去确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中等学校体育师资为主。2005年的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但综观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却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这种情况已渐渐成为社会现实中供需矛盾集中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依照原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加入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并且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要求,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近,同时提出了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注重了对体育教育专业能力应用的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很强。

培养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领域,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编制具体课程时就必须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课程目标。从而既有助于学科逻辑体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更贴切地反映出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

1.2课程目标现状与分析

确立课程目标,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编制工作的总体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分别在2005、2008年设立了两套课程目标,表述内容是不同的。2008年比2005年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重点。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应用上,并且适应中小学校田径教学与训练的要求。2008年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逐步发生了变化,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因与当时的形势、社会需求不同而不同,2005年以来,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管理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培养上,体现了目标设置的时代性。田径课程的目标也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样发生了变化,向着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方向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北京市中小学校田径教学与训练工作要求。

2、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任务分析

在进行任务分析时,通常首先描述为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然后用逆推的方式将目标逐步分解,直到列出必需的先行条件。任务分析有三步:1.确定先行技能:即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知道什么;2.确定子技能:在完成终点的目标前,学生应习得哪些子技能;3.对子技能如何形成终点技能作出计划和安排。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应考虑下述问题:1需要什么样的先行知识和技能;2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步骤;3.完成步骤时应遵循什么样的顺序。教学设计的任务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2)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3)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需要的先行知识的技能,及遵循的顺序;确定学生的起点技能。教学任务分析主要指对教学目标,学习者起始技能、学习结果分类的分析。有助于教师确定学生的起始能力;有助于教师分析教学重点和关键;有助于教师分析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确定教学顺序;有助于帮助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

针对教学任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大纲中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教学任务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基本技战术、教学训练和竞赛裁判技能四个方面。主要是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笼统分类的。

3、结论

第7篇

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社会活动。因此,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教育中“以人为本”更能体现和符合现代教育的本质规律,人文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产物。所谓人文精神,是人性——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以及表现在这种追求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1]何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即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人个性的教育,精神超越性的教育。教育作为一种人性的培养活动,从来都应以人性的全面发展、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拥有和占领为其内容,故拉伯雷、席勒宣称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和谐的全知全能的人。[2]所以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首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人性的教育,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2人文教育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2.1人文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具有主导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用忽视,更应该重视。在传统的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处于绝对的话语权,教师教什么,以及安排学生怎么样学习基本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听从地位,主体地位基本没有得到重视与体现。人文教育则强调在教育中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应该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通过人文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2人文教育有利于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多大变化。总体来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以及乏味。田径教学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是现代大学体育中田径项目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在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生活,更加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以及个性培养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通过人文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单调无味的田径教学内容生活化。

2.3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通过在体教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使教学内容丰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内在因素。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便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学中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田径,将极大地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2.4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田径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田径教育长久以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田径教学产生了害怕甚至恐惧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根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但人文教育的融入将有效改善这种状态。因为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将学生田径的技能达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在田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学生的态度与进度等方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田径,从而将大大提高学生田径的兴趣。

2.5人文教育有利于改善田径课堂气氛

在体育项目中,大部分人对田径教学的观点都是枯燥无味,田径课堂单调、累人以及压力大,课堂气氛紧张。但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入,在田径教学中不再强调技术技能的唯一性,而改变为关注学生情感、个性、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将田径技术技能教育与学生的人的发展因素紧密联系,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

3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

人文教育并不是一句口号,应该真正融入到教育中来,尤其是长久以来枯燥的田径教学。在体教专业田径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应当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文教育观念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田径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所有环节都应该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尤其是田径教师自身要加强人文素养的提高。其次是注意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传统以来田径技术技能占有绝对的地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注意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社会适应以及综合素养提高方面的内容,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但也不能完全丢弃田径技术技能,而是将其与学生人的发展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加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灵活应用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体现出教与学的平等地位。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要真正体现人文教育的理念。长期以来田径教学都是以田径技术技能的达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是不符合人文教育精神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评价方式,将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在田径教学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个性发展以及各人文精神。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园本教研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初探

 

我园在近几年的教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教研工作之准则,教研活动一直立足本园实际,扎实有效地进行(简称“园本教研”)。它让全园教师享受到了园本教研为我们专业水平的提升所带来的快乐。我园教研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幼儿教育论文,供同道们参考。

1.查找问题 有效研究

2006年10月,我园园长、业务园长在参加省“以园为本制度建设”培训会后,及时回园传达会议精神,迅速成立了紫幼园本教研领导小组,带领全园教职工参加市、区组织的理论培训,组织全园教师认真讨论,分析查找我园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中国。我们发现:(1)、教研组织形式单一,不能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效结合,教研活动不能更好的解决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们注重教研过程,不注重总结幼儿教育论文,缺乏成果意识。(2)、在家园共育中,家园协同比较困难,部分教师对开展家长工作有倦怠情绪。(3)、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开展较为薄弱。一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的现象;二是教师担心幼儿在园进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不敢大胆、创新地开展体育教育,教法比较陈旧、活动内容单一;三是幼儿园体育锻炼环境开发与利用不够,体育活动器材匮乏,体育锻炼质量不能充分保证;四是幼儿的动作发展,身体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等意志品质的培养。经过园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反复讨论、研究,形成了最初的园本教研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再次对园本教研方案进行了修改幼儿教育论文,结合家长工作,把“快乐体育”,作为我园开展园本教研的突破口,同时也作为课题研究。

2.健全制度 确保实效

为确保园本教研落到实处,我们建立比较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如奖励制度、学习制度、反思制度、总结交流制度等,确立合适的教研组长(有工作激情、有学习欲望、有协调与组织能力等),将教研的权利交给教研组长,并为教研组拨取适当的教研经费。我们坚持每周一下班后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每次教研人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主持教研活动,并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幼儿教育论文,每月进行教研工作总结中国。我们强化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园本教研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聘的重要条件。

3. 增加投入 满足教研所需

在我园资金特别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不断加大教研的经费投入,为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各班添置了电子钢琴,桌面操作玩具等;为各班组购买了小蜜蜂扩音器,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20余种专业杂志和其它书报,并制作了1000余件户外体育器械。还定期组织教师进修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对积极参加学历再提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幼儿园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及名师来园辅导,提高了教师的教育与研究能力。

4. 提供多元操作平台,帮助教师形成教育特色

4.1以赛促练,强化学习

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多次竞赛活动幼儿教育论文,如:环境创设评比、幼儿早操评比、师德演讲比赛、教师自制玩具展评、半日活动评比、教学反思评比等,通过比赛,激发教师积极向上,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4.2 教学展示,自成风格

通过开展骨干教师展示、青年教师汇报、送教下乡、师徒带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平台。每次活动前执教者先讲自己的设计思路,活动后进行自评,听课者进行问答式的点评,共同剖析教育行为,商讨相适宜的教育方案,使大家在不断的实践与研讨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4.3 结对互助幼儿教育论文,资源共享

我们一直提倡以能者为师,向教有所长,干有所长的教师学习,在互相结对、互帮互学中,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国。

4.4 建立分享互助的研究共同体

我们努力为教师建构合作与反思的研究平台,强调教师的学习与分享,特别是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学习,大力推进“提问(疑问)——研讨——验证——反思的研究方式。”

(1)班级研讨:以班级为单位,在特色展示中分享班级日常工作的做法与思考。如就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环境创设、区角活动开展、互动家长会的召开、庆祝活动的筹备、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策划等内容展开研讨,有效提高了各班教师对常规工作的研究与分析能力。

(2)、教研组研讨:开展年级组研讨一直是我园园本教研的活动载体。我们积极转变教研视角幼儿教育论文,注重创建开放的教研氛围。一是进行参与式研讨,让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二是利用“一课三研”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三是开展专题研讨,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策略。四是开展“好书分享”,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中国。

(3)、积极参加区与园际间的“幼教沙龙”研讨。

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参加顺庆区教研室组织的“园本教研可持续性发展论坛”、“幼儿园教材研讨与分析”、“民间游戏研讨”、“幼儿园早操观摩”、“体育教育观摩”、“秋日诗语朗诵会”等活动,实现各园教研的优势互补,变封闭式教研为开放式教研;而且我们还注重幼儿园内各教研组的沙龙活动。

4.5 自我反思,加速成长

“反思”主要引导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做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最后达到提高。我们带领教师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制作个人成长档案,每月书写教学反思,并鼓励教师将反思整理成经验文章或论文在各种杂志与网站上发表。

4.6 课题研究形成本园特色

课题研究是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的最佳载体幼儿教育论文,在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坚持将课题研究与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相结合;我园的科研课题《开展快乐体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已经结题,并获得了南充市政府二等奖。我们承担了顺庆区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现场观摩”,先后接待县市区的姐妹园所1000余人次观摩学习。我们一直将科研工作园本化,每周坚持两次集中体育锻炼,做好对孩子活动的观察与记录,班级、班组坚持对活动的反思与内容的调整,并坚持制定每期科研工作目标、每月科研活动计划、每周具体的体育锻炼内容,每月还进行科研工作总结中国。我们形成了家园共构体育活动模式:共同制作体育器械,共同制作幼儿的成长档案,共同搜集民间体育游戏、积极参与到游戏的改编与创编中,共同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5. 收获付出之后的快乐

在园本教研过程中幼儿教育论文,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园本教研的魅力,感受到团队的智慧与力量,并培养了我们主动学习、自觉反思、敢于创新的意识。回顾园本教研的历程,我们收获的是:它让我们欣喜于一路的艰辛与困惑,追求与努力,更让我们体验到付出之后的快乐与成功;它让众多教师获得发展,诱发每个教师潜在能力的外显。近三年来我园教师教学观摩达20余次,教研活动共计100余次,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有3名教师获得本科学历;每个教师的教学反思、读书笔记与经验文章累计达40余篇,基本上人人每年有文章获奖,大部分教师有文章在专业杂志或者网站上发表。同时我园确立为全国“以园为本”实验园、中国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基地园、四川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并多次获省、市、区“幼教工作先进集体”、 “南充市顺庆区园本教研先进集体”等称号。园本教研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阶梯上尽情体验幼儿教育的快乐。

第9篇

教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将体育专业标准嬗变成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标准,而如何指导护生明了体育课与护理专业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使护生认识、体验、领会其重要性,并逐步形成一种自觉训练行为,为护生其后的学习、实训和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涉及少之又少。故造成许多护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清,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和厌学的态度。特别是医药卫生学院更具备这种特色,因女生占医药卫生学院总人数的90%以上,怕苦、怕累的思想严重,总是千方百计找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的训练,体育课没起到对专业技能、身体体质和职业素质打基础的服务目的。教师没有按照高职教学的新要求来更新观念,那么,就不会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出针对护理专业要求的合理训练项目和措施要求,学生不理解体育课的意义,无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积极性,护生就更不可能获得对专业有较大价值的训练成果。实验证明:只有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为专业服务这条主线索来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取得有实效的教学改革成果。

二、改进不利于体育教师为专业服务的体制结构

1.体育教师所属部门和体现的缺点。体育教师在总院的体制中,属于公共基础部,有集中管理的优点,但也有实际教学中的缺点,特别是教改上的难点,教师要承担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体育课,故制订的教学计划与传统计划没有本质区别,还是以竞技和球类为主的通用计划,这就不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要求,也很难达到体育为专业服务的教改目的。

2.改革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体育教师确定了教学任务后,行政体制还是隶属公共基础部,但教学上的各项工作要下放到各个教学院,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不同教学院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订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体育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而进行教改上的探索、研究和发展。

3.针对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体育教学团队。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明确后,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回归担任教学任务的学院,在虚心请教不同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研究和探讨不同专业与体育的关联性,来制订出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体育教学计划和符合专业实际工作需求的体育训练项目、目标要求。

(1)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的工作性质来设置不同要求的手指功能训练项目。①护生增开手指功能训练项目,侧重点是训练护生手指的轻柔度和精确度。因护士的基本功是“一针见血”。打破教材和大纲的束缚,根据专业需求,增开十字绣、剪纸,练习撕纸等训练项目。其一是每次上课时,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练习。其二是要求学生课后常练习,课前检查,有进步的学生除表扬外,另体育成绩可适当加分。其三是在班主任协同配合下,定期举办此项练习的竞赛,获得名次的学生不仅院系表扬,颁发荣誉证书,还要在院系中或全学院中展览作品,体育成绩还要适当加高分。也就是要通过各项措施,将有益于学生的训练项目落实到位,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明白练习手、眼与脑的协同作用,它对手指精细功能的形成是非常有益,为护生今后熟练并准确打好输液针做好扎实的手指精细功能训练。②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也增开锻炼手指功能的项目,但它则注重手指的力度和准确度(柔中带刚)。因给病人推拿和按摩时,主要体现的是刚(力度),否则就达不到医疗效果。所以,增设手指悬空抓沙袋,武术中锻炼手指力度等项目。每次练习后,要用握力器检查学生手指的力度的练习效果,逐渐达到专业要求。

(2)根据护理和针灸两专业体能要求来设置不同的耐力训练项目。①护士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工作强度并不很大,但烦琐事较多,来回穿梭,消耗体能较大,所以需要良好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作为支撑,保持原800米项目,但要求发生改变。现不强求速度,而注重耐力,跑下来要求不气喘吁吁,体态平稳,意识要清晰,自控力要强。故每次练习后,教师要设置一些小项目,来检查学生达标的程度。如师生进行口头交流,观察和考核此状态下学生反应、态度、注意力和意志力等。②针炙推拿专业,要在较长的时间内给一个病人或长时间连续给多个病人进行高消耗体力的按摩和推拿医疗。同时,按摩和推拿手指的力度还需要手臂、腰和腿协调配合。

三、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急需项目放在首要地位进行训练

根据护理专业的需求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医药卫生学院的体育教学团队在课程结构作了一定的改革调整,将形体训练、手指精细功能训练和体能中耐力训练放在首位,并融合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三年来与体育教师一起多次参与医药卫生学院举办的招聘会,发现用人单位,现场目测学生的体型,身高、外貌,气质放在首位,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趋势。根据用人单位这一实际情况,将形体选修课及时调整为护生必修课,同时抓住这个有利的教改突破口为后期体育项目训练打基础。因为,护生大多为女生,爱美是女生的天性,较容易,并乐于接受形体训练,每天7~8节课和9~10节课,学院的操场上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00~500名护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在体育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形体训练,抓住了突破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提高学生认识体育对护生的现实意义后,再引入其他相关训练项目和强度较大的训练项目时,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并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四、紧密联系医学实际,做好“问题”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师此方面做得不够,现充分利用体育特点来加强人文素质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近几年全国发生的医疗事故的视频,从网络上截取下来,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视频,以一个体育教师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观看、讨论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为什么责任事故多发生在下班前15~30分钟内,其原因之一是临近下班时,医务人员的体力下降、思想松懈,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想家事和其他事情,此时,患者和其家属要求医疗服务,医务工作者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与其交流的语言、肢体语言、语气和态度不佳,两者在这个微妙时间段达不到有效沟通,最易发生恶性突发事件。所以,围绕并牢牢抓住护理工作的特点,75%~90%都是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体育教师改革了传统教学中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使学生明白体育教师利用这10分钟作意志力训练的意义。增加并充分设计好这10分钟内有针对性训练项目,即经过二节课的体育训练,临近下课前学生的身体体力下降和精神比较疲倦,体育教师一改以往形成的提前10分钟下课的习惯,设计一些考查和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游戏。其方法可是教师抽查,其他学生观摩的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体验方式;也可以是教师与班干部组成多个团队与学生团队的训练;偶尔也可组织学生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来检验和考核学生在此情境下的语言、态度和体力的状况等,培养学生在关键时间段的耐受力、注意力和意志力。通过此项的教学改革,教育学生树立今天吃苦是对自己负责,今后是对病人负责的责任心。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素质教育是高职教改的需求,也弥补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弱项,这样的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实际护理工作。

第10篇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自20世纪60年代,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对产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力,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等结论。美国经济学家“人力资本之父”Schultz,W.T.认为,经济发展除了依靠劳动力和物质投资以外,最主要是取决于人的质量。Barbour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11个大城市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从国家的产业组合中可以分析得到大城市的职业需求,并且通过建立产业——职业矩阵来判断就业情况。Feser&Koo提出从产业人力需求现状中可以推断地区产业结构。而Richard研究了吸引创意人才的因素[6],认为创意人才会对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地区收入产生正面的影响。国内对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结构理论上。其中涉及到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互动性,如菊莲和罗文标等,认为区域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服务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会导致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化变动。因此,国内外众多研究推断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正向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基于上述假设2的提出,即推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得出假设性推断3、4。所以,产业人力资源需求在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中介作用。

二、珠中江产业人力资源需求与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近五年,随着珠中江进入工业化后期,三市产业人力资源需求也缓慢增长。据“珠中江三市统计年鉴、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从2008年的534.13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562.10万人,三次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均保持发展趋势,由2008年的6.97%增长到2012年的10.42%。其中,第一产业人力资源需求逐年萎缩,2012年江门第一产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比中山和珠海分别高71.6%、75.8%;第二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比例最大,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要有一定的技能型人才的储备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中山第二产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比江门和珠海分别多12.4%、31.3%;第三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有平稳加速的趋势,将逐渐增加服务型人员的需求,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2012年江门第三产业人力资源需求量比中山和珠海分别多5.6%、10%。至2013年底,珠中江三市共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7所,毕业生1.58万人,新生人数为2.29万人,共开设111个专业。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按产业分布,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将水产养殖,园林艺术归类为第一产业。二是将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印刷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业设计、电力工程管理、通信技术等归类为第二产业。三是将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商企业管理、会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创业管理、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艺术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社会工作、初等教育、学前教育、文化事业管理等归类为第三产业。按此种分类,将珠中江三市各高职院校的统计数据整理得表1。

三、构建珠中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拟合度模型

(一)研究设计由于要测定中介效应,因而选用经典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因果步骤法。因果步骤法由Baron&Kenny(1986)[9]提出,其检验步骤分为三步。第一,X对Y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c的显著性(图1公式1);第二,X对M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a的显著性(图1公式2);第三,X和M对Y的回归,检验回归系数b和c''''的显著性(图1公式3)。若系数c,a和b都显著,就表示存在中介效应。如果系数c''''不显著,就称这个中介效应是完全中介效应(FullMediation);如果回归系数c''''显著,但c''''<c,就称这个中介效应是部分中介效应(PartialMediation)。根据上述的假设模型,一共可分为三个模型。模型一: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与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对GDP的回归(图2公式1);模型二: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与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对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的回归(图2公式2);模型三: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对GDP的回归(图2公式3)。由于整体数据形成一个面板数据(PanelData),在进行三个公式模型回归分析前需要经过豪斯曼检验(HausmanSpecificationTest)来区分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和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的面板数据。原假设H0:所有解释变量均为外生变量,接受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H1:至少有一个解释变量为内生变量,接受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

(二)研究结果表4及表5显示了回归分析的结果。通过8个模型回归分析,可以检验出正向和负向的评价及中介效应。第一,从正向假设模型中得:由表4中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与GDP的关系显示,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与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β=109.6,p<0.01)。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1。由表4中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与GDP的关系显示,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与GDP存在显著的负相关(β=-0.54,p<0.05)。因此,回归分析结果不支持假设2。由表4中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的关系显示,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存在显著的正相关(β=9.71,p<0.01)。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3。由表4中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的关系显示,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存在显著的负相关(β=-0.05,p<0.01)。因此,回归分析结果不支持假设4。在表4中可见Model1中SUB与GDP的关系系数c11=109.6,p<0.01,显著;Model2中SUB与HRM的关系系数a11=9.71,p<0.01,显著;Model3中HRM与GDP的关系系数b1=11.67,p<0.001,显著。因此,可得出存在中介效应,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为SUB与GDP的中介变量。从而由表4的Model3中SUB与GDP的关系系数不显著(c11’=0.88,p>0.05),而Model1中SUB与GDP的关系系数显著(c11=109.6,p<0.01),可以得出为HRM为SUB与GDP的完全中介变量。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5。在表4中可见Model1中GUA与GDP的关系系数c21=-0.54,p=0.02<0.05,显著;Model2中GUA与HRM的关系系数a21=-0.05,p<0.01,显著;Model3中HRM与GDP的关系系数b1=11.67,p<0.001,显著。因此,可得出存在中介效应,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为GUA与GDP的中介变量。从而由表2的Model3中GUA与GDP的关系系数不显著(c21’=0.07,p=0.21>0.05),而Model1中GUA与GDP的关系系数显著(c21=-0.54,p<0.05),可以得出为HRM为GUA与GDP的完全中介变量。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6。第二,从反馈假设模型中得:由表5中GDP与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的关系显示,GDP与高职教育三次产业专业(SUB)存在显著的正相关(β=0.01,p<0.01)。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5。由表5中GDP与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的关系显示,GDP与高职教育三次产业毕业生(GU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β=-0.73,p<0.01)。因此,回归分析结果不支持假设6。由表5中GDP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的关系显示,GDP与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存在显著的正相关(β=0.02,p<0.001)。因此,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假设7。在表5中可见Model4中GDP与SUB的关系系数c12=0.01,p<0.01,显著;Model5中GDP与HRM的关系系数a12=0.02,p<0.001,显著;Model6中HRM与SUB的关系系数b2=0.11,p<0.05,显著。因此,可得出存在中介效应,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为GDP与SUB的中介变量。从而由表5的Model6中GDP与SUB的关系系数不显著(c12’=0.01,p>0.05),而Model4中GDP与SUB的关系系数显著(c12=0.01,p<0.01),可以得出为HRM为GDP与SUB的完全中介变量。因此,回归分析结果也支持了假设5。在表5中可见Model7中GDP与GUA的关系系数c13=-0.73,p=0.01<0.05,显著;Model5中GDP与HRM的关系系数a12=0.02,p<0.001,显著;Model8中HRM与GUA的关系系数b3=-24.68,p<0.001,显著。因此,可得出存在中介效应,三次产业人力资源需求(HRM)为GDP与GUA的中介变量。从而由表5的Model8中GDP与GUA的关系系数不显著(c13’=1.36,p=0.17>0.05),而Model7中GDP与GUA的关系系数显著(c13=-0.73,p=0.01<0.05),可以得出为HRM为GDP与GUA的完全中介变量。因此,回归分析结果也支持了假设6。

四、结论与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常规管理;问题与策略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1999年以来一直在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幼儿师资,至今已有11年的时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四川幼专积累了一定的培养初中起点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的经验。

五年制学前教育的最基本特点是:起点低——招收初中毕业生,要求高——培养专科层次人才,学制长——五年一贯学制,定向强——专业定向为高素质幼儿师资,就业好——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五年制的毕业生。与专科及以下幼师培养模式相比,它优于三年制中专学前教育,也优于三年制高专学前教育,并且从幼儿教师的高技能特点来说,它也是五年制高职中的一种优势专业。五年制学前教育是现阶段培养高素质幼师的一种优化模式。

一、五年制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一)学生自身问题

由于高校的增加和生源的扩招,绝大部分高中生都能进入各类高校学习,这就使大多数初中生在升学时选择了高中,一部分初中生选择了就读类似于我们这类学校。我校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也有入门分数线,但总体水平较低。

从上述的省控线分数可以看出,招收的初中毕业生的入门分数线较低,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其他一些素质也比较差,甚至有的学生还是一些教师眼中的差生。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还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幼儿师资,这是目前所有和我校一样类似的学校需要解决的难题。

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习、生活无目标

很多学生读五年制不过是为了混个大专文凭,并没有想在这里真正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他们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很少考虑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表现为整日没精打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采取敷衍马虎的态度,厌学情绪突出。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每天的上下午第一节课学生的迟到现象严重,每节课上都有学生玩手机、听音乐的。对清洁扫除、文体活动等也不认真对待,总是得过且过。

2.自卑情绪突出

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绪,即使是成功人士也不例外。这种自卑心理五年制中专段学生中尤为突出。这些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学业上的不如意,不仅他们自觉在校园生活中比三年制大专生低人一等,也使得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表扬、赞美很少落到他们头上。长期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自卑心理就越发严重。

3.叛逆

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和老师、家长对立的惯性思维,不接受师长的教诲,总是和老师、家长对着干,不让做的偏要做。迟到、早退、缺席、上网、不假外出等屡屡发生,受到师长的批评时就顶嘴、漫骂,难于沟通。

4.容易冲动,情绪控制能力差

因五年制中专段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还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对许多事情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经常与人抬杠、打架等,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在11级新生中就有这样的案例:一女生和同寝室一同学发生冲突,端水将对方的床铺浇湿;还有一女生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将全寝室同学(包括自己)的被套里都洒上洗衣粉,以此泄愤。

5.学习压力感

虽然我校不象高中那样涉及升学,但这些五年制学生也有学业压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她们的学习基础本来就薄弱,再加上有些艺术类学科以前从未接触过,还有就是来自于同学间的竞争和教师的严格要求,学习上的压力感始终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提到学习就头疼,想方设法逃避学习,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不能发挥平时的水平。就上学期统计发现,有500余人次参加本学期开学的补考。

6.人际关系不良

五年制中专段学生因年龄偏小,认知能力差,缺乏人际沟通的方法,加之个性比较自我,与同学的交往就如孩时过家家,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不好马上细数对方的不是之处,又重新去组织帮派。还有的学生个性太强,自傲、狂妄,在同学中总显得格格不入,形单影只。

7.行为习惯差

在管理中发现,五年制中专段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的现状。她们很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但寝室内务和教室清洁糟糕,喜欢随吃随扔。见到老师不能主动问好,喜欢讲粗话,情商发展较差。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能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差而时常有迟到、早退、缺席、不假外出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二)学校管理体制问题

1.招生门槛低是造成五年制中专段学生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广泛重视,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明显争多,招收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多,这也就发生各个学校抢生源,造成生源质量下降。就我校而言2010年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有200名招生指标,2011年增加了一倍。从学生质量来看,虽然省教厅划定了录取分数线,但总体水平都比较低,多数学生的分数线刚好是省控线的起点,而成绩好的学生都去读高中了,这也就使得学生出现了上述多元化的表现。

2.高等院校中办五年制大专增加了管理难度

由于我校的招生主体是三年制大专,学校现有学生人数是以她们为主。因此学校也把培养重点放在了三年制大专学生身上,而五年制学生也就退居二线。这些五年制学生是一群特殊类别的群体,和三年制大专学生生活在一起,她们原有的自卑心加深。加之学校对这两种学制学生的区别管理(比如,出校门时大专生可以凭学生证自由出入,而中专段学生必须持有效假条)使得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通过对以上中专段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从源头抓起,也就是从学生思想抓起,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才能改善和提高中专段学生的目前状况,从而提高五年制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五年制学生管理策略

(一)提升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思想

建立服务育人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及时、周到、高效、热情的服务和善于理解、接纳、尊重学生才是管理的本质。学校所有成员都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摒弃对学生放任不管、爱理不理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舞台。

(二)加强和规范管理者的职责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系部德育工作职责,发挥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在培养学生问题上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学校整体育人,全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责,要认真加强管理,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和保卫部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管理要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工作,要挑选思想品德好、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工作、懂得和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奉献精神、身体较好的老师担任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工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育人作用。为此,我们结合本部门学生的特点,利用每月一次的全体教师例会,强调教师要坚持对学生严格管理的一致性,坚持每节课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求尺度的一致性,使得我部学生的出勤率有了明显提高。

(四)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团队的作用

系部的团总支学生会是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同时这个群体还给其他同学树立了“优秀学生”的榜样。因此,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打造一个有活力、工作主动积极、工作有创新的学生管理团队,就必须严把选拔任用关,对学生干部实行试用制,凡有违纪、学业成绩差、工作不认真者一律开除。对工作主动积极、各项成绩优异的学生加大表扬力度,为她们的工作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着重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于厌学问题、帮派问题、打架群殴问题、泡网吧问题、早恋问题、行为习惯差等要进行有效的综合性的治理。做五年制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有耐心、责任心,不能怕麻烦和困难,更不能有畏难情绪,必须有如“婆婆的嘴、爸爸的严和妈妈的爱”的这种管理方式,要常抓不懈。

比如,针对学生厌学问题可以对授课方式和教材进行调整,加强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热情。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差、文化素质低的问题,我部从本学期开始,充分利用周日晚集中时间,给学生选择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并组织学生讨论、写感想,让学生从典型人物及其事迹上受到启发与触动。

总之,在学生管理中应将“以人为本”的“人”放在首位,采取积极可行的激励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作为的专业人才和建设者。

注:该论文是“绵阳幼儿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幼专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室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洪易.浅谈中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素质教育,2009.10

[2]齐小青.浅谈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几点认识[J].科教文汇,2011.09

[3]何妙.浅析“以人为本”的中职学生管理模式[J].高等教育,2010.09

第12篇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列表”,敬请关注!!

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列表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列表”,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13篇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教育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会计文化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作为会计人员的后备军,理应具备诚信品德,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现状如何呢?

1 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

笔者一朋友公司要接待较大型的会务,需临时聘请数十人在各宾馆收取会务费,于是委托笔者组织了三十多名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有的参会人员报到较晚,部分学生收班后回校时已无公汽,会务组就让学生乘坐出租车回校,然后再凭车票据实报销。但在报销车费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作法。作法一:虚报费用。学生们回校的出租车费用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但有学生来报账的车费大大高于估算数;作法二:重报费用。一学生由于当天没带钱,于是会务组一工作人员先预付了车费,但该生却拟再报一次费用;作法三:分报全费。有两个学生分管的宾馆离的较近,于是会务组安排他们合坐一辆出租车回校,但两人却分别来报销全额车费。

这本应算是一次非常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却成了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毫无疑问,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没能顺利通过这次考核。除了这次“偶然”事件外,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如编造谎言请假请假、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毕业论文从网上下载、恶意欠费、编造履历等等。学生们的诚信缺失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2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危机原因分析

2.1 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误读

自1999年试办高职教育以来,对其培养目标的表述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基本定位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高素质”三字成了修饰词,总被人忽略,而且“高素质”到底有什么内涵,也没给予解释,很容易让人认为只指业务素质。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只看重业务素质,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最终导致了学生重技轻德、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低、抗压能力弱、责任意识差、不讲诚信等。

2.2 社会大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在会计行业,会计造假案频频发生,会计人员贪赃枉法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对学生们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在进行“专套本”的学习,以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这些学习和考试本来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但由于很多社会团体将“专套本”和考证当成牟利手段,只管收费不管教学质量,不仅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直接且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诚信观。

2.3 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与诚信教育脱节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对会计专业而言,讲授任何一门课的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也有可能将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们都能找到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却仅仅将自己当成了“教书匠”,为上课而上课,缺乏育人意识,认为只要按时上下课,不出教学事故就行,所以即使讲授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也只是机械性地讲授条款,没能融入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时也只是死记条款,根本没内化为自身修养。

3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3.1 完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未来各个职业战线上的主力军,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走向职场后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否则,一个具备高技能但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反而会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更大危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予完善,应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并明确表述,因此,建议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扭转当前人们重技轻德的偏颇认识,并指导高职教育实践。

3.2 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

文化是立国之本、固国之基、强国之魂。文化不仅表现为对经济活动中各种丑恶现象的谴责,而且包括对某些合法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的扬弃,特别是对经济活动所指向的价值目标的矫正。会计文化作为文化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应是主体,它在实践中发挥着对会计人员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诚信的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在步入职场后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

3.3 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会计专业更应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而且都能找准切入点。在入学环节,可通过军训、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毕业环节可通过就业教育对学生强化诚信教育。通过各个环节的配合教育,诚信观念一定能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3.4 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养成离不开一定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对社会环境难以控制,但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良好的大环境,再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营造诚信氛围,可采用黑板报、校报、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可以将国内外典型的会计舞弊案例材料进行整理后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真实而鲜活的案例中去感受会计舞弊对国家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感知舞弊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学校应加快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生诚信建设,在校园内形成了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姚苏芮,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与职业[J],2010(14)

[2]张劲松,浅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科学咨询[J],2012(12)

[3]许绍定等,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融入课程的思考,统计与管理[J],2013(5)

第14篇

1.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素质培养通过改变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学习中去,化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性学习,从要学体育到爱学体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积累转变的过程,这需要高师体育专业的教师不断地丰富上课内容,加强上课的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既得到了体育锻炼又提高了体育课程的兴趣,真正学到体育技能,使其体育教育素质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在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应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出发点,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娱乐项目,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体育,逐渐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这需要高师体育专业教师树立现代体育思想,为全民健身打下坚定的基础。

1.2建立和完善优秀教师体系高师体育专业教师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实施虽然推动了高师体育专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远不能达到社会发展需求,这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从2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是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树立新型教育价值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发挥出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第二方面是培养出不同阶段对体育教师的不同能力的人才。不同的年龄阶层、不同的种族以及不同的性别对体育教师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也不断增多,而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指导员的要求。培养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师,完善体育教师体系结构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1.3发挥学校职能作用,引领全民健身时代潮流高师体育专业具有较为完备的物资条件,在制度体系上也较为健全。高师体育专业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壮大优质教师队伍。同时,高师体育专业应发挥其教育职能,不断的更新完善,吸收新的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可以有效持久地开展下去。在客观物质上,学校应每年投入适量经费,完善本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备,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有质量地开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体育教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影响着全面健身活动的实施。

1.4加强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力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体育建设的计划实施过程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拥有一批有责任、有热情、有能力指导员是非常重要的。高师体育专业应利用其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一些思想觉悟高,对工作热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以中老年为主,指导员年龄结构严重不合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是很高。这需要高师体育院系注重对新型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众所周知,全面健身计划并单单针对一类群体的,它具有大众性、重点性、科学性和法规性的特点,是全体人员的健身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全面健身运动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由表2可知,绝大部分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选择在家读报或者看电视;参加体育活动仅有26.68%。可以看出,加强体育健身锻炼思想深入人心需要很大一步要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结语

第15篇

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大多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与临床专业共用一套教材,内容相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偏多、偏深,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解剖学授课大多以教师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对解剖学知识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尤其是跟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导致部分护理从业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出现医疗差错。此外,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认识的缺乏,也是当今高职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的陈旧,迫切需要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以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2护理专业解剖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2.1改革教学模式,突出专业特色

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应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首先,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解剖学知识进行筛选和发掘,以“适用、够用”为原则,编写护用解剖学教材,充分体现教材的专业性。其次,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改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护理实践操作相结合,加强解剖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贴近护理专业需求,丰富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体系建设。此外,解剖学教师深入临床护理第一线,了解护理工作中涉及的解剖学知识,发现教学设计中的缺陷与不足。在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为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2.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课堂教学体系

首先,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观,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其次,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和侧重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教师设置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情境式教学法:创设典型场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知识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病例教学法:将临床病例导入教学过程,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最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体系。如建立解剖兴趣小组,延伸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2.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靠内化,只有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感染才能养成。作为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职业榜样,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会对学生未来的人生观及职业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要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树立“立业先立人”的思想,把“授业”与“传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授业”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加强人际沟通能力,使自身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比如讲解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在实验课堂上强调标本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爱惜标本并保持敬意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措,却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2.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对学生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教学评价已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通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卷面成绩60%、实验考核成绩30%、平时成绩5%、实验报告成绩5%。这种考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解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2.5加强师资建设,重视实验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