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

初步武术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步武术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步武术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83-01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法,即自学质疑--筛选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就是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 、动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始终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动脑、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真正充分体现。历经九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感五步教学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自学质疑

学习必疑,无疑并非学。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同学们提前预习,找出知识点,,明确预习目的,并相互交流,将知识归类,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自学是学好数学的一个优质方法,到自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疑惑,因而就会寻求帮助,有思考才有进步,这样的主动学习欲望大大增加,创新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保护其积极性。比如我们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猜想判定方法,通过猜想来推理证明,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判定意识。

二、筛选问题

学生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会提出五花八门的甚至教师难以想象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时候,他们自学发现其规律: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于是发现面积比也等于相似比。有同学就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高比、角平分线比、中线比都等于相似比。又如扔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50%,于是有同学就大胆推测扔硬币1000次,比有500次是正面向上,例子多多。教师就应从问题找到突破口,和学生一起共同演算、共同分析、共同推理论证、共同归纳,筛选出具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异创新价值的问题来进行探讨。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思维,才能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老师作为一个教育的主导者,又相当于一个主持人,在必要的时刻给予点评,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符合自己的学生认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多媒体、卡片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给学生留有查找资料、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和动手实验的时间。在学习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时候,我分了六组,精选了4道实际问题的题型,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给我感触很深,原来团队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看来真的假不了,我们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的机会。

四、 反馈归纳

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的知识已经掌握,但对知识的归纳是必须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适当地整合,做到能当堂解决的问题必须当堂解决,绝不留隔夜账。如果条件允许,可实行每堂一个小测验。同学相互交流,实施帮扶学习,共同进步。

第2篇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刚萌芽,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地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获得数学的经验. 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安排了很多的操作和练习,为孩子进行操作活动花时间花精力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学具,可谓煞费苦心. 其实,数学教育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成人有意识把握好这一点,便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

一、捕捉数学教育机会,生活即教育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并促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可以缩减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 在幼儿的生活中,隐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点名时老师说来了32个小朋友,小朋友知道有2个没来. 幼儿每天要吃饭,值日生分发碗筷,一组有6个小朋友就发6个碗6双筷子(勺子),碗也有大小、多少,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午睡起床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扣子有大小、多少,还有各式各样的颜色和形状;随着身体的长高,衣服会变小. 孩子每天要上下楼,老师告诉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走,洗手排队了,妞妞排在贝贝的前面,贝贝在妞妞的后面,这里又是区分前后高矮左右的好时机,这些都是幼儿园每天都发生的平常事. 然而,我们的教育常常忽略了小朋友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喜欢从概念入手,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让幼儿进行记数、认识图形、排序和分类活动. 数学教育生活化,就应随机抓住生活中情景问题,谈论与解决问题. 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切身相关的有趣的事情,不是那些抽象符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基本方法、能力,而不应该是知识的加深、技能的超前.

二、游戏时温故而知新,数学教育与特色游戏结伴而行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对学习保持兴奋、热切的心,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和效果. 当数学教育寓于游戏中时,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来了. 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球类游戏,在球类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较好地把一些数学知识贯穿其中.

1. 拍球数数

进入中班以后,孩子们对拍球的兴趣渐增,从会拍1个、2个球,到100个200个球. 孩子们自己拍自己数,或者你拍我数,或者一个人拍大家数,拍球的技能在提高数数能力也在进步. 中二班有个孩子原本只会数到10,自从学会拍球后,他数数能力突飞猛进,手口一直点数到200多,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个拍球冠军.

2. 玩 球

数学教育除了感知数量及其关系以外,还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在球类游戏中,老师们可以让孩子区别大球小球,区别不同颜色的皮球,还可以在滚球游戏中比较远近,抛球游戏比较高低,还可以在运球比赛中感知快慢、感知时间. 数学知识在孩子们与球的玩耍中潜移默化地获得.

3. 取走了又来了

在夹玻璃球的游戏中,幼儿通过夹玻璃球,“先夹了2颗,再夹了3颗,一共夹了5颗”. 本来小筐里有8颗玻璃球,夹走了6颗,还剩2颗. 在“取走了又来了”的过程中练习10以内的减法、加法.

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 很多时候,上课时没理解的知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着玩着就懂了.

三、关注时事电视,数学教育时刻存在玄机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这是孩子们多么期盼和感兴趣的事情,为了迎合孩子的这一热门话题,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运动会,把“认识序数”这个内容与之联系起来,通过运动员的号码、跑道上的数字以及最后评出的名次,等等,让幼儿在过把运动会瘾的同时也从中自然地理解了序数.

动画片里的情节中也蕴含着数学教育契机,《喜羊羊和灰太狼》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数数有多少只羊,早上几点灰太狼出去了,几点回来的?美羊羊过生日了,看看把蛋糕分成了几份……孩子们看着喜欢的动画片,和一群活泼可爱的羊群做着快乐的数学游戏.

四、其他活动的数学教育

绘本《蜈蚣先生的袜子》中蕴藏着排列的知识点,孩子们在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的同时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从简单的ABAB排列到AABBCCC排列,小朋友给蜈蚣叔叔穿袜子,是在快乐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全然不觉得这是枯燥的按序排列,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却切切实实地学会了按序排列.

带孩子远足:树叶、小鸟、鲜花、汽车、楼房,无不成为数学教育的素材,老师家长们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孩子在温暖、无焦虑、有充分时间的环境中,轻松、自信地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踏青的过程可以构成一首数学交响曲.

角色游戏娃娃家里的一一对应关系(把两个物体联系起来,一个与另一个相配),一个勺子一个碗,或者娃娃家成员一人一个水果都可以用来学习和巩固一一对应,扮演角色间孩子们又在玩数学啦.

第3篇

关键词:引导;主题;主体作用

“三主五步”式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即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导学案,导入新课,学生围绕导学案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内展示)由两三个小组在班上展示学生归纳小结巩固旧知拓展提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使得“三主五步”数学教学活动有价值,那么就从以上几个环节中把握策略,让“三主五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源头。在“三主五步”教学中怎样提出问题,对于“三主五步”教学的实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导学案以后,在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再进行讨论、提出质疑、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很多时候,不同的小组往往会提出很多问题,甚至是相反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引发思维的冲撞,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新知。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收集与验证

学生在独学、对学的时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围绕问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对材料进行归纳,但是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另一方面要广开思路,跳出教材的框子,比如:网络、报刊、书籍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合作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相帮助,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疑问,并能产生新奇的思想。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多方面进行参与,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贡献者和分享者,能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把以往那种“要我学”的课堂模式,变成现在“我要学”或“我想学”的模式。

在全省和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也逐步走向深入。我校也组织部分教师赴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研究了“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后来又到泗洪县中学学习,并请他们的刘校长到我校做了经验报告,还和他们学校的教师联合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这些活动都点燃了我校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火花。作为数学教研组长的我也带领我组对“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进行了研究。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用五个字简洁概括为:“激——研——探——迁——结”。

笔者对实验班运用“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当前的情景产生共鸣,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第二步学生自主研读教材、自主学习、自主质疑

在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后,教师下达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自学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知识点,集中精力研读难以理解的地方,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把没有理解的地方记下,产生疑问,作为下一步合作探究的重点。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探索疑难问题

这一步是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带有普遍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互相借鉴、互相启发,达到共识。然后,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小组代表举手质疑,让其他小组的成员帮助解决,如果学生自己的确解决不了的,教师可进行点拨,再让学生讨论。

第四步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迁移运用

经过上一步的探索,学生已基本掌握所学知识、方法、规律,学生此时会跃跃欲试,急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并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索,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知识的迁移。

第五步学生的评价、反思、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系统归纳,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此时教师即要利用个人的知识优势归纳梳理、提炼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自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并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很容易形成疲劳感,听课效果不佳,而该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的亲身感受,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的探索和自主解决问题,让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科知识重要性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口头传授和说理教育,学生只能被动的听,没有亲身感受。而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先感知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和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切身感受到学科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习目标具体,学生探索愿望强烈,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中乐、乐中学”,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逐步提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保护了学习兴趣。通过反思、评价更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都需要通过探究来完成,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需要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合作来完成,让学生感受到探究和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由于研究时间仅为一年,本人的能力有限,使本实验研究只限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部分内容和阶段性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推广性,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研究中也产生了一些体会和要加强的地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教具、设疑、游戏、生活情景等。

2.在合作小组的编排上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共同点。从学生的能力、性别、家庭背景、人数等多角度考虑分组。

3.在应用该模式前,还要对实施班级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该模式的程序和步骤。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五步探引教学 分组教学

“五步探引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探究,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的教学过程,按照“探入与展示―思考―点拨―引导―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核心在于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课本的实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一、实行分组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五步探引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认知差异进行分组教学。对不同认知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通过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先对同一班级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掌握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以及对数学的学习能力,然后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数学学习等级,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然后教师再分配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例如,在一个60人的班级中,挑选10名数学成绩相对好的同学作为数学学习组的组长,让他们认真负责起带头作用。然后剩下的50个人分别按照不同的层次互相搭配分配到10个组当中,使得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基础性的等级。每个小组以组长为中心,组与组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异,使得小组成员均匀分布。

在数学课中,教师可以设置好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并采用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此期间增强小组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小组内基础知识较弱的组员来回答,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有难度的问题则由组长或者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进行回答,增长学生的智力。对平时的试卷或者作业,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在与同学互助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要想做好一件事,充足的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也是成功学习数学的最好的心理条件。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班级里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打好学生的基础做起。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课堂授课的知识点难度,从基础知识抓起。针对班级中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要尽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能从回答的问题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新颖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大家赞赏的目光中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情景,让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为了服务生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数学的例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为载体运用数学知识,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把数学生活化,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体会生活,发现数学的过程中也能喜欢上数学,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角的学习中联系生活处处出现的角的例子,也可以在教室中让学生寻找角的应用,化抽象为具体。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很多内容的学习都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发现生活的真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会出现很多不好的数学习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成绩的提高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改掉不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自控能力还十分差,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加强引导,使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提高自控能力。例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板书中,要有良好的书写格式,给学生做好榜样,并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格式的正确书写,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针对学生平时的错题,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及时更正错误,以免下次再犯。

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以及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学好数学知识。例如在数学的应用题以及函数题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步骤的引导,让学生在对题的分析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解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给出学生应用的公式,让学生在解题中应用,从而找到解题的步骤。

五步探引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阅读教学;对话教学

误区一重“数”轻“素”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结合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想方法的培养、能力素质的提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形成学生的良好的认识结构的纽带,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在我们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维时,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中学数学教学,要分清主次,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

误区二重讲练轻阅读

数学还要阅读吗?不少学生表示怀疑.其实数学教学重讲练、轻阅读的现象在数学课堂上已习以为常,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靠教师讲,学生练.许多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解几道数学题目,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数学学习陷入困境.学生为什么对数学问题看不懂,不是字母不认识,而是意义不理解、前后逻辑关系无法建立,因此,必须加强数学阅读的训练,才能真正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学生每天都在解题,很少有学生关注数学阅读,很少看课本,而导致熟悉的、做过不止一次的题目还经常做错.这是轻视数学阅读的后果.因此加强数学阅读很有必要,它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的基础.

误区三重独白轻对话

传统数学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强调教师的教,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虽然《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了多年,但我们的不少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热衷于传统的“独白”教学,或者仍以那种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式的对话(讲授式)和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式对话(一问一答式)的“假对话”模式教学,把真正的“对话教学”束之高阁.真正的对话教学就是平等的、主体间的语言互动,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多向思维过程;是一个主体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行为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对话(平等对话式),它包括师生间的对话,生生间的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局限于语言的交流,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交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问题,走进不少误区,但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走出数学教学的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进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兼,等.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第7篇

关键词:五步问题教学法;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交流合作

一、“五步问题教学法”是切合中职学生学情的有效教学法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学好这门知识,对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现代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并真正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了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中职数据库应用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的实践

(一)中职数据库应用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中职数据库基础问题教学法,通过创设一种活动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导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知识、领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的思想方法,最终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发展他们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摆脱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

(二)中职数据库应用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施策略

第一步:营造问题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思考的状态,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学角度来讲,理论知识要经过实践检验后,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项目设计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一种项目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例如,我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思考:如何理解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可以完成以下信息的整理。

Access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式数据库,关系式数据库由一系列表组成,表又由一系列行和列组成,每一行是一个记录,每一列是一个字段,每个字段有一个字段名,字段名在一个表中不能重复。表与表之间可以建立关系,以便查询相关联的信息。

2.列举案例,鼓励分析与探究

教师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行为,运用心理学上所介绍的方法和技术去改变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意识和行为,应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通常采用布置一个大项目,分步完成的做法,使学生对前部分的知识通过上机操作综合掌握,对下一步可以通过预习等方式了解知识,课堂上老师再把项目设计的方法教给学生,重点要分析如何进行项目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3.尝试动手操作,在体验与领悟中发现问题,激发兴趣

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备材料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探究问题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多种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及实验的可操作性进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验中发现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的用途,通过小组探究,极大地激发了探究的热情,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步:个体应急性行动学习,设计个人问题解决方案

1.自学教材和辅助材料

由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教师进行学法的指导。由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现象或复习某些知识,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讨论设计解决方案

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讨论、探究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讨论上述问题时,应该是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步:交流合作,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1.交流个人解决方案,探讨疑难问题

学生经过个体应急性行动学习,逐渐形成了个人对于思考项目的解决方案,在小组内描述自己的方案,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其次,将自己在个体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探讨。

2.形成小组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一方面解决问题,拓展与延伸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与指导,再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评价,形成小组最优方案或方案集群。

第四步:评价点拨,拓展问题空间

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导,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在热情鼓励学生尝试,启发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五步:重视实践操作,形成职业技能

1.运用数据库知识,开展实验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效解决学科课时有限性与问题无限性的矛盾,教师可以将探究迁移的部分内容放到实践中。

2.兴趣活动,强化职业技能

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一是要进行理性的辅导,向学生介绍一些发明创造的技法,如:变换视角法、缺点列举法、类比创造法等。二是要进行实际操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以“抽奖功能的实现”为例来说明:

通过奖励等级组合框控制抽奖等级,通过抽奖数量组合框控制每批次抽奖数量,通过总抽奖数组合框控制总抽奖数。当奖励等级分别为一、二、三等奖时,抽奖数量和总抽奖数默认值分别为5、10、10和10、30、50。各组合框的具体数值也可以通过上下箭头控制。

首先,给学生展示本例要实现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解决方案;再次,将大家的方案摆在一起讨论出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实践并调试。

通过点击开始按钮开始抽奖,同时按钮标题变为停止,再次点击停止此批次抽奖,同时按钮标题变为开始,继续点击开始下一批次抽奖,如此反复,直至完成总抽奖数,此时提示“抽奖总数已到”,如果未完成总抽奖数就开始另外一轮抽奖,则提示“抽奖限制”。系统初始化在参加抽奖人员名单前随机生成了序号,通过查询“号码重排序”将参加抽奖人员名单按照序号升序排列,抽奖时按照序号顺序抽奖,实现了随机的要求。

三、中职数据库基础“五步问题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注重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逐渐使他们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我们通过优质高效的新课教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发展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中职数据库应用基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夯实了基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1.

第8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农村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抽象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不易表现物理学的动与变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如力学中的运动位移,电磁学中的磁场概念,光学中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单凭语言是讲不清楚的;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实验,教师只能用语言进行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若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模拟运动过程,就会使许多传统演示实验更生动、更形象地展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许多农村初中长期以来物理实验器材不是太充足,有些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根本就无法正常开展,而近几年实行的农村远程教育等项目带来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恰好填补了农村物理教学的不足。

2.创建物理情境,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在传统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都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倘若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讲授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刀直入,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但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的情景来导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又如在讲重力这节中,教材除安排演示实验外,还在本章后配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不妨在课堂中恰当安排几分钟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太空第一旅游者“蒂托”在太空中的生活情境片段,这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学生仿佛亲自遨游太空,体验到了失重状态,无形中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3.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突破重点和难点

演示和分组实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硬件条件等因素影响,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其不足,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在物理课程中,电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仅仅依靠课本上安排的几个演示实验是解决不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的,而电学电子实验室恰好可以让学生在电脑教室的每一台电脑上亲自做实验,也可以对一些难于理解的电路图题目进行验证、观察和试验。例如: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八年级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导致他们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上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有电荷流动的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Flash,3D)进行设计,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又如:在介绍船闸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时,课本中有船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过程的四幅插图,教师也可用动画设计,演示阀门打开,船随水位下降及船运动的效果。

4.加强学生品质素养观念的培养

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染料利用低,空气污染,浪费用电”等不良现象,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教师可搜集资料,从网上下载他们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5.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具体教学中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具体教学中,可避免浪费许多时间在黑板上抄抄写写,使教师将精力放在重点内容、疑难问题的分析上,做到时间安排恰当,内容分布合理。另外,还能免受粉尘侵害之苦,更有利于学生、教师身体健康。

二、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9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的实验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实验课程。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并加深对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原理的理解认识,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我们根据实验室现有资源和实验教学效果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办法[1],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介绍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系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

1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核心[2]。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传统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内容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较少;传统型、经典型实验较多,实用型实验较少[3]。并且更侧重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实验内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改革措施如下:

1.1 完善综合实验的实验项目

改革后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实验项目,将涉及生物技术五大工程的实验内容,并且实验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而很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生物技术五大工程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理解认识。

1.2 减少验证型实验

实验项目中的每一个实验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或设计性。将合并原有的实验单元的验证型实验并进行优化,精简实验内容,节省实验学时,提高实验效率[3]。如把原有的IPTG诱导菌体蛋白质表达实验,蛋白质分离纯化实验,蛋白质鉴定实验三个实验,合并为一个综合型实验“外源蛋白质在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及分离鉴定实验”。

1.3 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

教师将4个设计型实验题目公开,学生可自由选择,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一些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可有多种实验方案实现,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开动脑筋,得到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2.1 教学手段的改革

原有的教学手段是以讲授法为主, 老师会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学生只要按着老师给的实验步骤和用已配制好的试剂,完成实验即可,不需要预习,不用思考问题,实验效果甚微。改革后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实验老师会讲解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学生除了实验课上所采用的实验方案外,还要自己查阅资料研究每一步实验的原理作用优化实验方案,并研究自己实验遇到的问题,设计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案。每组学生将改动后的新的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审核后,实验方案可行方可实验。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试剂由学生自己配制,实验用的菌株或酶等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制备,故此学生会对实验整体的过程非常熟悉。将新的实验方案写在实验报告上,并讨论各种方法的利弊,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报告水平。这种改革方式,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2.2 实验时间场地

本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有充足的、可自行支配的实验时间,因此将实验课程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开学阶段。每一个实验开始后,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每组学生可提前预约实验室场地和仪器,这样,学生既可在实验课内完成实验任务,也可在实验课外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完成实验任务,采用半开放式教学方法。

3 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

平时注重采用以操作技能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测,最后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进行试探性改革。实验考核不把学生的最后实验结果作为实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注意学生实验思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考核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50%,包括综合考勤、实验室卫生维护、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过程中提出实验方案、仪器使用情况、与其他同学合作情况等方面[4]。实验报告成绩占20%,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分析和总结。考核成绩占30%,包括理论和操作。

4 小结

改革后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项目的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的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这种改革方式,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会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使实验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福霞,刘乃森.关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0,3:100-101

[2]徐曼,翟晓霞,艾丽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2(1):18-19.

第10篇

[关键词] 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11-02

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优化教学资源组建而成的新上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对作为该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医学免疫学,特别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基本实验素质及实验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在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增加实验内容并改革教学形式,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调整优化实验内容

1.1 改变教学指导思想

针对以往本科生免疫学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我们在生物技术专业2005、2006两个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调研,集思广益,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扩充,主要是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整合教学资源,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尽量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主动进行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机会,这些综合性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类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知识。例如,将原来只要求学生观察的玫瑰花环形成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技术的原理、多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由此引申的免疫细胞功能分析等一系列知识。

1.2 调整实验教学学时数

加大了实验课的教学力度,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数,由原来的24学时调整为32学时,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保证内容涵盖免疫学代表性实验的前提下,每次实验课可选择3~4项自己操作的实验,并且根据免疫实验较耗时和连续性的特点,将实验课由每次课3学时改为4学时,尽量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理论的重复,增加学生的动手时间。有利于同学们积极思考和提问,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1.3 根据生物技术的专业特点选取实验内容

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将是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主流,生物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技能,在科学研究、生产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安排具体的实验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性,根据现有资源和条件删除一些陈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实用性强、运用范围广的实验。共确定了11组实验,大体划分为5个版块,包括:固有免疫应答的检测,血清学检测,T、B细胞的分离和检测,免疫标记技术以及综合性实验免疫血清的制备、纯化和应用,充分优化各项实验在时间和技术环节上的交叉顺序,按照统筹学的方法将各项实验的不同内容在每次实验课中穿行,这样既合理安排了时间,又使学生对免疫学实验内容及其应用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学会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择优选择检测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免疫学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①实验内容多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比起其他学科来抽象难懂,学生即看不见又摸不着,很容易影响学习兴趣。②学生对理论知识及一些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讲解实验原理并进行示范操作。③有些实验操作周期较长、当堂课内不能结束,由于无法全程参与实验,使得学生对实验内容难以理解且不感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以往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范畴内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实践证明,如果运用恰当,效果十分明显[1]。

2.1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便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自定义动画等形式直观地表现那些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开展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更容易理解实验原理,更加清晰、明确实验操作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合理安排实验内容,精简实验操作重点。

2.2 借助音频、视频文件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人们所应用,一些需要示教、不易开展、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未参与实验过程的学生印象深刻,也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1]。例如,学生仅在实验中使用间接法ELISA检测绵羊红细胞抗体,对其他免疫标记技术仅能“耳闻”,因此我们购买了免疫标记技术的光盘供学生观看,使他们通过“眼见”深切体会到各种标记技术,为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基础。

3 改进教学方式

3.1 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为固定时间、地点上课,许多步骤均由技术人员提前完成,课堂上学生只做关键的几步。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灵活掌握实验时间,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例如,让学生在实验课开始前3天提前诱导吞噬细胞渗出,以便于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现象;制备免疫血清需多次免疫动物,我们就让学生课后自行分组负责每次免疫过程,然后提取纯化抗体。

3.2 采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以“填鸭式”为主,示教实验仅仅由老师简单讲解,学生往往难以真正理解。经过教学实践,我们以操作实验为基础,提出深度、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在积极的分析和讨论中,准确地把握好时机,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产生智慧的火花。例如,讲解补体结合试验时,我们以补体的溶血试验为基础,请同学分组讨论思考如何鉴定未知的抗原或抗体,然后根据学生的设计思路加以引导,取得了较好效果。

4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操作能力

以往的实验课成绩包括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及最后的笔试成绩,使得部分学生只注重对实验原理的死记硬背,无法显示学生对实验基本技术的掌握情况。经过论证我们采取了新的评分方式,将实验课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预习情况、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考试包括笔试和操作,笔试主要以所学实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主,操作则以基本实验技能为主。经过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总之,掌握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和实验知识对从事生物科技和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学实验课程是医学免疫学的重要部分,掌握好实验,不但能够复习理论知识,加深与巩固理论课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对操作能力的培养[2]。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旭光,郭淑清,田锋.多媒体技术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109-111.

第11篇

【关键词】导、学、议、赛、结 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83-01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的现象,山西省太谷县职业中学校提出了合作学习五步教学法,它是一种构建互动式新型课堂模式: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训和训练为主线并实施以能力为本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导—学—议—赛—结”为五个基本步骤的新教学模式,简称为“合作学习五步教学法”。同时注重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知识、技能、道德、职业能力需求的教学项目,将项目分解为不同的任务,灵活应用合作学习五步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合作学习五步教学法。

一 合作学习五步教学的基本内容

合作学习五步教学共五个环节,分为导、学、议、练、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导”:通过问题或情境引入课题。(1)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兴趣;(2)可以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它是学习引导或引导案例,此部分通过学生自学解决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内容中安排的项目任务,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协作。此部分内容是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议”:为讨论,解惑,要求学生把在自学过程中的难题向本组成员请教、讨论。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师提问,这时教师归纳问题,精讲点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像以前那样满堂灌,而是针对议的内容做针对性的讲解。

“赛”:也为“练”,在充分自学、讨论,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和竞赛。

“结”:也为“评”,总结提高,测评验收。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梳理与总结。

二 合作学习五步教学的实施

下面我以数据库应用基础中程序这一章中的“选择结构”为例,介绍合作学习五步教学的具体实施。

内容分析:程序设计中有三大程序设计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其中,选择结构是除顺序结构外用的最多的一种结构,它在绝大多数程序中会用到,所以,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做简单的编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对语法结构和使用要点进行详细讲解。

教学方法:选择结构的类型有:if语句、Select语句、Case语句等,if语句又分为单行结构和多行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讲解if语句的使用,其他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以免学生混淆。

下面,针对if语句的使用,分五个步骤重点介绍合作学习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导”,设置选择情境问题,导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高考以后,针对分数线,考虑是上一本还是二本?学生将本问题设计成程序设计模拟题,根据问题分析什么是条件,条件不同,达到的结果不同。要想实现这一程序的编写,就需要用到本节内容选择结构。在此,可以多举几个例子,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索欲望,同时,联系生活,学生认为枯燥的程序也就变活了。

第二步:“学”,设置引导案例,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任务明确,目标统一。

制定任务,根据任务分析,学生自学研究,可以小组讨论,查阅课本,完成任务,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方便下一步的操作。

第三步:“议”,这部分内容,我们针对“学”中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把实例转化为本节课的程序,进行编程、演示。教师重点讲解if语句的用法、使用功能及注意事项。

在这里教师的讲解并不是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只是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有目的地讲解,这样学生不会出现问题认为简单、不想听的心理。当然,重点部分由教师进行补充,防止满堂灌。

第四步:“赛”,任务出示:简单计算器。在两个文本框内输入内容,然后选择加、减、乘、除,最后点击“计算”,出现结果。比赛完成应用程序的编写,并运行调试。

学生要分析任务,完成应用程序的编写。比比哪个组完成的速度快、内容准确。

第五步:“结”,这个过程主要由教师主导,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或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也可对编写程序的结果进行展示,组内点评,全班展示,叙述编写过程的方法,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完成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教材 自圆其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年复一年的备课中发现,我国出版发行的各种药用植物学教材,多数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之处[1~7]。教材[2]、[6]的这种地方最多,共3个,并且很典型。鉴于此,笔者特以这两种教材中级别较高从而影响较大的教材[6]为例,在下文中逐一指出这种地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愿笔者的这番研讨能使药用植物学课的教师和教材的编者注意这类问题,并在此后的教材修订或教学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材[6]的第一个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是其第24至25页中所说的这样一些话:“相邻两细胞的纹孔常在相同的部位成对存在,称为纹孔对(pit pair)。纹孔对之间的薄膜称为纹孔膜,纹孔膜两侧没有次生壁的腔穴常呈圆筒形或半球形,称作纹孔腔,由纹孔腔通往细胞腔的开口,称为纹孔口(pit aperture)。纹孔的存在有利于细胞间的水和其他物质的运输。

纹孔对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结构,常见的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三种类型。

(1)单纹孔(simple pit):结构简单,其构造是次生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筒形,……

(2)具缘纹孔(bordered pit):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纹孔周围的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形成突起呈拱状,……

(3)半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是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

之所以说这些话中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是因为其中第一句话的意思和第二段话的意思合起来,与最后一段里对半缘纹孔所下的定义有所冲突。具体点说,就是第一句话中有纹孔对包含2个纹孔的意思,第二段话中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各是一种纹孔对的意思。按说有了这两个意思后,就不应让半缘纹孔的定义里暗含着这种纹孔对具有4个纹孔的意思,然而那最后一段中的定义里却有这样的意思,因为那定义说半缘纹孔“是由单纹孔和具缘纹孔”这两种都含2个纹孔的纹孔对“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对于该教材中的“(1)单纹孔(simple pit)”、“(2)具缘纹孔(bordered pit)”和“(3)半缘纹孔(half bordered pit)”这三个小标题,均加个“对”字在其中的“孔”字后面,加个“pair”在其中的“pit”后面;再将第一个小标题后的“结构简单,其构造”这几字换成“由两个单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其中每个单纹孔的特征”这些字,接着在第二个小标题后的冒号与“最明显的特征”这几字之间,插入“由两个具缘纹孔分别排列在纹孔膜两侧所构成,其中每个具缘纹孔的”这些字,最后将与这些字有40字之隔的一句话,即“这种纹孔称为具缘纹孔,”删掉。第二种方法是:将该教材中以上述第三个小标题为开头的那一段删掉,再将“对”以及“和半缘纹孔”这些字从该教材中的“纹孔对具有一定的形状和结构,常见的有单纹孔、具缘纹孔和半缘纹孔三种类型。”这句话里删掉,最后将这句话里的“三”字改为“二”。要说明的是,这第二种方法是参照教材[8-11]的有关说法而形成的;第一种方法则是以教材[12]的有关说法为基础,,再通过合理的变通而形成的。

教材[6]的第二个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是在该教材第83至84页的一些话与第85页的图及其多条图注中的某一条之间。那些话为:“当茎进行次生生长时,邻接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转变为束间形成层,并和束中形成层连接,此时形成层成为一个圆筒。从横切面看,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成层环。”

形成层细胞多呈纺锤形,液泡明显,称纺锤原始细胞。少数细胞近等径,称射线原始细胞。形成层成为一完整的环后,纺锤原始细胞开始进行切向分裂,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同时,射线原始细胞也进行分裂而产生次生射线细胞,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形成横向的联系组织,称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初生构造中位于髓射线部分的形成层,部分分裂分化成维管组织,部分则形成维管射线,所以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之间距离变窄。”那个图是该教材为讲解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而配的例图,名为“双子叶植物茎(椴)四年生构造”;那条图注是“髓射线”。

之所以说在那些话与这个图及这条图注之间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是因为在那些话中,对形成层的活动和结果,只说会产生或分裂分化出木质部、韧皮部、维管组织或维管射线,不说还会产生出髓射线的延长部分。这表明写那些话的作者不认为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中存在着髓射线。按说持这种观点的作者不该也不会将那个例图的某部分标注为“髓射线”,然而该作者却将之标注为“髓射线”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维管”二字从那些话中的“部分则形成维管射线,”这一句里删掉,换上个“髓”字。

考虑到上述作者和其他一些人有可能不认同这种方法,而认为只要将那条图注改为“维管射线”就行了,笔者特在此为自己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作出论证:将髓射线定义为内连髓部外通皮层(或栓内层)并位于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组织,是每个从事植物学或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的人都不会有异议的,说上述那个图绘得真实准确、并被数种教材用作阐述双子叶植物木质茎次生构造的例图,也不会有人不认同,而那条图注所标指的图中部分显然符合髓射线定义所要求的各个条件。此外笔者要解释一下:虽然各种名为《植物学》和《药用植物学》的教材在介绍髓射线时,都会说它是初生射线,但是要明白,这说的并不是它的根本特点。这些教材之所以都这么说,只是因为髓射线首先出现在初生构造中。

教材[6]的第三个不能自圆其说之处,是该教材第87至88页的这样一些话:“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茎和根状茎除了形成一般的正常构造外,通常有部分薄壁细胞,能恢复分生能力,转化成形成层,通过这些形成层的活动产生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了异常构造。例如:

(1)髓维管束:……

(2)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

(3)木间木栓:在甘松根状茎的横切面上,可见一些木间木栓成环状,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为数束。”

之所以说这些话中有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是因为其中第一段将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定义为正常构造外的新形成层所产生的异型维管束,然而最后一段却将木间木栓这种非维管束的组织算作异常构造的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这些话中的第一段文字换成这样一段话:“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茎或根状茎在形成了次生构造后,常又在与原有的形成层或木栓形成层所处部位很不相同的地方,产生新的形成层或木栓形成层,并进而分裂分化成维管束或木栓组织,这种维管束或木栓组织,称为异常构造。”

或许有人会说,教材[3]、[5]、[6]在讲甘松根状茎中的那种异常构造时,并未像教材[1]那样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挑明是“木间木栓”,而是未设标题,直接说了这样一些话:“根茎薄壁组织中的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后,形成了新的木栓形成层,并呈一个个的环包围一部分韧皮部和木质部,将维管束分隔成数束”,根据这些话可以将甘松根茎中的异常构造理解为,由一个个新的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的也即正常的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而这样的理解就没有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因为它符合教材[3]、[5]、[6]对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所下的定义。笔者对这种说法的回应会是,根据教材[3]、[5]、[6]的那些话不能将甘松根茎中的异常构造理解为由新的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的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而应理解为分隔旧维管束的新木栓形成层。即使理解为由新的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也不能说就符合这三种教材对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所下的定义,因为这三种教材的定义是:“有些植物的茎和根茎除了能形成一般的正常构造外,常有部分薄壁细胞,可恢复分生能力,转化形成新的形成层,并产生多数异型维管束,形成异型构造”(注:教材[3]在其中的“产生”二字前还有“分裂”二字),而这种定义中的“产生”或“分裂产生”几字意味着,异常构造是新形成层所分裂出的一些细胞,分化发育成的新维管束,它与新形成层或新木栓形成层“分隔”旧维管束所导致的新维管束,在来源上有本质的不同。那么,理解为分隔旧维管束的新木栓形成层是否就能自圆其说呢?更不能,因为木栓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而教材[3]、[5]、[6]定义的异常构造属于维管组织。将甘松根茎中的异常构造理解为或说成是分隔维管束的新木栓形成层,还经不起这样的质疑:为何不说是新的木栓?如果不说是新的木栓而说是新的木栓形成层,就意味着说话者不认为其中有新的木栓,而这么样又岂能证明新木栓形成层的“身份”?

参考文献

[1] 谢成科.药用植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13,64-65.

[2] 杨春澍.药用植物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9,69-70,73.

[3] 孙启时.药用植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8-19,59.

[4] 郑小吉.药用植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9-50.

[5]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5,54-55

[6]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25,83-85, 87-88.

[7] 张浩.药用植物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49-50.

[8] 高信曾.植物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7.

[9] 陆时万,徐祥生,沈敏捷.植物学.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32.

[10] 丁景和.药用植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52.

第13篇

一、武术早操锻炼,健身的好时机

早操时间是对幼儿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机,我们在早操的环节中安排武术操,让孩子感受武术带给大家的快乐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小班孩子的运动能力普遍不强,依赖性较重。其次,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缺乏。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早操中,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武术动作的音乐,编排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动作,老师以规范的动作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带动幼儿在早操活动中展现最佳风采,想努力想让幼儿在武术槽中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但是对于刚入园的的小朋友来说,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长,个别幼儿在适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不能投入活动等,这使得部分孩子在运动能力方面显得较为欠缺。而且,孩子们大多是由祖辈带大的,较多溺爱,缺少锻炼,因此导致了有很多孩子的运动能力不强,喜欢依赖,不能面对挫折。

二、武术海报制作,感知武术精髓

为了解我国传统武术,体验参加过强身健体的武术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热爱,提高宝贝们的运动能力及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制作武术小报活动,在亲子互动中,共同搜集素材,创意制作,一起踏上探索武术的神奇之旅!以《我眼中的武术》为主题,收集武术起源、武术礼仪、武术动作、武术故事、武术明星、以及身边的武术(太极、木兰扇等等拍摄照片)武术兵器等资源进行亲子武术小报制作活动。

在武术海报制作的后期,我们把孩子们的海报布置成展板,让全员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因为每个家长制作的武术海报内容多样,让家长和孩子们又从多方面认知了武术。

三、武术主题开展,提升武术认知

第14篇

一、武术主题活动与武术教学活动

武术主题活动合作画,线描活动《我们爱武术》的活动中,活动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拓印绘画活动,画出头部、身体、四肢等武术动作的外轮廓。根据已有经验,能初步对武术人物的身体、四肢进行装饰。在活动中体现同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活动:《武术秘密知多少》,幼儿在中班的基础上已经了解了一些武术兵器、故事、人物,为了帮助幼儿全面了解武术的秘密。从武术种类、武术流派等方面,运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了解三大流派的特点、发源地、著名拳路、兵器以及拳术、剑术、枪术、刀术、棍术,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来提高幼儿对武术的认识。武术的美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美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术语美。即武术中每一个动作都有形象的歌诀或武谚相对应。如:力劈华山、金鸡独立、苏秦背剑、玉女穿梭、观音拜莲等。教师在教、练的过程中适时用生动形象的术语讲解,相信会使武术课更精彩。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如:把弓步前指不叫弓步前指,而叫“仙人指路”,二起脚不叫二起脚,而叫“大鹏展翅” 。在描述刀剑的特点时说:“刀如猛虎力无边,剑似飞风上下翻” 。这样,就把引人入胜的美妙术语用到武术教学上,让幼儿感到仿佛在一幅幽美的图画中上课这样,自然就会提高武术内容的认知。

教学活动:数学活动《功夫小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了6以内数的组成,对于看图编加法应用题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我园的武术课题,将武术教育元素引入幼儿园数学课程领域,利用教学课件,通过“武术碰碰碰”、“功夫小子练拳” 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加法中的关键词“又”和“一共”,对编加法应用题产生兴趣,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本次活动我的目标定位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注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二、武术主题活动与武术主题墙互动

《我们身边的武术》主题活动材料准备:收集的小朋友在练武术的照片,拳术、剑术、枪术、刀术、棍术的图片进行了分类,图文并茂的展示在主题板上。搜集身边武术的照片、武术种类的照片,让幼儿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丰富幼儿的武术知识。

《多变的武字》主题活动材料准备:各种染纸作品,形状不同的武字。正方形的宣纸,墨汁、作衬用的报纸,抹布。调色盘、六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大的纸盘、墨汁、红色水粉颜色、水粉笔、固体胶。作品呈现纸盘武字,体现水墨的变化、不同字体的武字,红色的外框体现中国红,水墨的武字体现中国的文化。幼儿欣赏甲骨、甲骨文、象形、象形字、楷体、魏碑、行书、篆体的武字作品,接着用墨汁书写各种不同字体的武字,感受到武字的变化。最后大家用水粉颜色来体验多彩多变的武字。

三、武术主题与武术区域结合

区域《兵器沙画》活动材料准备:兵器照片、彩纸、油性笔、各种颜色不同的沙画材料、各种兵器玩具。参照兵器照片,兵器玩具、用油性笔在纸盘上画好单个兵器轮廓,用沙画的材料倒在底板上进行创作单个沙画兵器。参照兵器照片,兵器玩具,用油性笔在纸盘上画好刀剑组合、棍棒组合的外轮廓,用沙画的材料倒在底板上进行创作组合沙画兵器。幼儿设计兵器时,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区域《陶泥小人》活动材料准备:紫砂泥、彩泥、纸盘、宽胶带、透明的塑料瓶,武术动作图片。根据腾空拳图片,能用紫砂泥捏出正面、侧面、立体的武术人。.在游戏情境中,感受紫砂泥创作的乐趣。用紫砂泥捏正面武术人时,注意五官的刻画、身体比例的协调性、运动姿势的摆放。用紫砂泥捏侧面武术人时,抓住侧面人物的脸部特征,一个眼睛、鼻子。用紫砂泥捏立体武术人时,注意头、身体、四肢的连接,捏出拳、掌、马步、弓步等动态。重点操作指导:先从整体中拉出武术人的头部、上肢、下肢,接着调整人体的四肢动作捏出武术人物的动态,最后将人物的脸部特征用辅助物进行添加和细化。武术人物的造型动要能站立起来。比如:马步冲拳、马步格打、乌龙盘打等腾空拳的部分动作。

武术主题活动后的思考:由于武术主题内容的限制,材料的投放不多,幼儿对武术小人、武术道具、沙画、彩泥、陶泥很感兴趣,所以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有兴趣和信心,老师在一旁参与指导,鼓励幼儿完成操作,在活动中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对武术内涵了解不是很深,觉得把武术元素融入一日生活和课程中有些难度,孩子动手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幼儿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有待提高。

第15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 因素

一、在武术课中,加强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武术的起源,内容及其特色。比如讲述一些武术中的传奇人物、故事、拳法起源等。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与反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蕴涵了五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但是我们现今所看到的是,只要一谈到武术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指武术技术传播而很少谈及武术文化的传播。但是武术所蕴涵的文化内容相比武术技术来讲更具有丰富的底蕴和生命力和更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不但要进行武术技术传播,同时也要进行武术文化传播。使学生通过武术课的学习,不仅学到了武术的攻防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加大武术文化的传播,才能把武术传播得更好。

讲解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武术课教学讲解语言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艺术性。教师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的讲解语言应条理清晰、精练,言简意赅,紧扣内容,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生动性和感染力。通过对武术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武术课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导师,使其热衷于武术学习,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

二、根据学生需要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

武术课课时又少所以在相应的情况下可以选取简单的教学内容如武术套路进行授课。课前用武术基本功变成准备操,并穿插武术类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活跃气氛。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及兴趣需求,从教学实用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武术教学内容,增强武术教学的内涵,提高有效知识的数量,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趋向,充分发挥武术教学的教育魅力和体育魅力,尽量选择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动作简练,易被学生在课内掌握,并在平时健身锻炼中较实用的内容。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虽然目前的武术套路多为简化初级形势,但在习练过程中,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武术套路技击性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习练的武术套路并不只是为了考试而用,在实际中我们防身也可以用到,并且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那么学习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想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利用录像VCD、电脑多媒体演示这些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现代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武术套路动作的教学中,先采用在多媒体教室的理论讲解,通过幻灯片、动画等,视频等使学生在理论上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和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通过幻灯,使他们了解场地大小器械的分类、规则的运用;使同学们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印象,再通过完整套路的视频片段的演示,使同学们知道整个套路是由那些基本动作、跳跃动作和平衡动作组合而成的;最后通过用单个动作的演示,了解每个动作要领,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下一步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根本保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另外,很多学生拥有手机、相机、录像机等现代通讯多媒体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就将教师的示范录下来,便于以后的学习和复习。

四、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当前武术教学与课堂组织形式过于严密,进而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和练习武术动作。在不断深化武术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根据“健康第一”和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打破以掌握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

武术运动具有竞技、健身、娱乐、养生、教育、制胜、技击等多重功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多元一体。“一体”即“技击”,它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色和内质动力。没有了技击,就没有了对抗,也就没有了武术最基本的要素,即使是套路也具有假想应敌的含义,但是武术除了这个功能外还有很多的功能。武术的强身健体、文化艺术、教育、经济、娱乐等功能,确立武术运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武术正确、快速的发展。

当今社会,人类的脑力劳动远远大于体力劳动,人类的“文明病”也开始随着社会发展而飞速扩张,摆在人类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健康状况得到提高,因此各种的健身方法也就相应产生。武术课教师应该看到社会对此的需求,加大武术健身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借助这个契机发展武术,使武术的健身价值为学生所认识和重视,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