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技术研究范文

化工技术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工技术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工技术研究

第1篇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其形成原因与大气污染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温室效应给全球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北极冰川正在迅速的消融,引起海平面的上升,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国土被淹没的威胁。温室效应还引起了诸如“厄尔尼诺现象”等环境现象,虽然没有直接对环境造成破坏,但是其具有潜在的危害,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威胁。除此之外,酸雨、臭氧层空洞以及雾霾等环境现象也都是由于大气污染所导致的。酸雨会对植被造成破坏,使绿色植物死亡。臭氧层空洞减弱了对太阳紫外线的阻挡,人类接受到强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严重者会导致皮肤癌。而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空气中有害的粉尘颗粒以及PM2.5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这都是由于大气污染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需要得到全民的重视,共同投入到大气污染方式的环保大军当中[1]。

2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2.1工业污染物排放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部分都是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产,尤其是化工领域,容易产生污染物。工业废气的排放直接导致了空气的污染,工业燃煤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长期以来工业企业都主抓生产,以盈利作为发展目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对于污染物都是直接进行排放,缺乏一定的环保措施。长此以往,就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大量的工业废气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2]。

2.2能源的燃烧

冬季取暖要燃烧煤,煤炭的集中性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正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另外,当前的燃煤质量存在缺陷,燃烧时除了会产生二氧化碳之外,还会产生一氧化碳以及硫化物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另外,机动车的燃油会产生尾气,尾气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颗粒,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包括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机动车尾气加强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任意进行污染物排放的行为进行严惩。加强生态建设,有效的改善环境,这些都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有效办法。但是为了使这些办法行之有效,就要从防控大气污染的化学技术入手,来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

3.1烟气脱硫

烟气脱硫主要针对于能源的燃烧。烟气脱硫根据脱硫剂的区别主要分为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干法脱硫主要应用活性炭、活性氧化锰作为脱硫剂,利用催化氧化、催化还原的方式来进行脱硫;湿法脱硫则是应用双碱法、氨法等方法将当中的硫化物气体除去;半干法兼用干法脱硫与湿法脱硫的技术特点,将湿态的脱硫剂在干态环境下进行脱硫,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烟气脱硫办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3.2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

由于机动车尾气所产生的污染是当前对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对于机动车尾气的净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机动车尾气处理技术办法有很多,但是应用最广泛的有效净化办法是对尾气当中NOx、CO以及HC进行催化氧化消除。机动车尾气当中HC以及CO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燃油组分的影响。燃油燃烧,形成的烟气仍然有未完全燃烧的组分,这是导致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尾气排放系统当中安装高效催化转化器,并向尾气当中输送O2。在催化剂作用下,对HC以及CO气体进行氧化,生成水和CO2,该办法能够有效消除尾气当中有害的气体[4]。当前,在防治大气污染化工技术开始着力于脱硫脱硝一体化的研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实现在脱硫的同时,并能够对氮氧化合物进行消除。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苗木栽植

1.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

园林工程包括园路、水景、假山、绿化栽植、造地型、给排水等多项内容,无论是哪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必须着眼于项目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力争营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建设中的主体部分,其具有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并且能够调节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栽植和管理养护两项工程。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2.1 指导思想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古典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环境景观的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及其意境。如假山的堆叠、绿化配植、多种植物配置、驳岸处理、微地形处理等等,同一张设计图,在不同的工地上,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实际经验不同,其施工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和品位档次就完全不同,感觉也就完全不同,这就给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其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以及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2.2 建设目标的生态型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挑战,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善自然生态和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了一项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急迫任务。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2.3 实施对象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地被植物,充分利用各种苗木的生态功能、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实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隔音杀菌、调节温度,营造观光休闲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是园林绿化工程区别于其它市政工程的显著特征。它是源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而又区别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3.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流程

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主要由前期准备和实施方案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准备、苗木及机械设备准备和现场准备。园林绿化工程的分项分部实施方案又由施工总流程、苗木种植工程、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的重点是苗木种植流程:选苗加工移植养护。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4.1 土质测定及土壤改良

(1)土方造型结束后,应在细平前按照规定进行土壤取样,并检测pH值、Ec值和有机质含量。若检测结果pH≤83,EC值介于0.12~0.50ms/cm之间,有机质的含量不小于10g/kg,则可进入绿地细平工序。

(2)若以上指标未能达标,则须进行针对性的土方改良,用山泥、草木灰、泥炭土和腐熟有机肥等外加剂对土壤的性质进行调节,直至测试指标符合要求后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2 苗木种植工程

(1)种植前土壤处理。a.保证绿化种植的翻土深度:乔木60~100cm,灌木50~70cm,草坪及地被20~30cm。b.乔木种植穴底部施加有机肥,上铺5cm以上的土层。地被植物的栽植应施足基肥,去除杂物,并翻耕25~30cm,平整度和坡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苗木运输。提运土球苗木时,绳束应绑扎在土球下部,以防土球破碎。苗木运至现场后,若不能及时栽植,带土球苗木在临时假植时应尽量集中,将树直立,再将土球垫稳、码严,周围则用土培好。

(3)定点放线。对自由曲线形块状的乔、灌木种植放样时,首先应沿林缘线放样,避免出现锯齿状林缘线,点植苗木(红枫、盆景树、苏铁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进苗木的蓬径对间距适当调整,以美观为最终原则。片植花灌木(撒金桃叶珊瑚、红叶石楠、毛白杜鹃、南天竹)应根据设计种植密度,采取品字形种植(即前后排种植点交错),整齐美观。

(4)挖种植穴。苗木栽植前以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坑,挖坑的大小则依土球的规格及其根系情况确定。栽植带土球的植物时坑应比土球大16~20cm,而坑的深度则应比土球高度稍深10~20cm,挖坑的形状为圆形,且必须保证上下口的大小一致。

4.3 栽植

(1)栽植前的修剪。a.树冠的修剪:植篱的灌木不需多剪,花灌木和生长较缓慢的树木应进行疏枝和短截,并去除枯病枝和过密枝,过长的枝条应剪去1/3~1/2。b.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将病根、病虫根、劈裂根和过长的根剪去。

(2)—般乔、灌木的栽植。a.种植时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其种植位置。b.根据设计图纸将林带边缘范围线测设至林地地面上(方格网法)。规则式种植点可按设计的株行距以直线定点,而自然式种植点则可在实际种植中灵活掌握,尽量使林缘线曲折自然。c.相邻植株的规格应合理搭配,干径、高度、树形近似,树木保持直立。对于乔、灌木树形丰满完整的面应朝向道路—侧。d.对于一些不适宜碱土种植的植物,应适当放大树穴,原土种植,确保根系生长,以提高成活率。e.对于树木胸径在15cm以上的,应在树根处布置直径6cm的塑料透气管,大约4条/株。

以上步骤完成后,应浇第—遍定根水。在浇水时应从四周均匀注入,隔天在浇足回头水后应用挖出的无杂革新土进行覆土平堰。在栽植后的保养阶段,新栽苗木在第l周每天都需进行浇水,2~3周则隔天浇水,第4~6周则每隔3~5天浇水一次。

(3)草坪植物栽植。a.草坪铺设:草坪铺设前应坚持做到坪床处理,保证有效土层厚度,并要彻底清除隐埋的建筑垃圾。在草皮铺设时应注意疏密均匀,铺设完成后用滚筒滚压,确保草皮与土层能够充分粘结,并使草坪平整排水通畅。b.草皮铺设方法:每块草皮之间预留2~3cm空隙,以便草皮成活后仍能在交界处保持平整。草皮铺好后,应用晒干碾细的原土填满草皮间隙,并适当碾压,力求草皮与土壤密切接触。对于不平整的地块应去高填低,以确保整个草面的平整,浇透水,2~3天后再进行碾压。以后则每隔一周浇水碾压一次,直至草皮完全压平为止。

(4)支撑绑扎。苗木栽植后,乔木均须立即进行支撑绑扎。对于冠大乔木,则采用钢丝吊装的方法,利用钢丝绳斜拉桩固定大树,在树干的绑扎处须垫软物质,保持树干正直,钢丝绳则与地下预埋的三角铁固定。高大花灌木采用十字扁担桩支撑,不杀梢片植毛竹则可采用十字绑扎。

5.结语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缩短工程工期,减少工程造价,还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功能能够顺利实现,对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雪峰.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 (12)

[2]黄波.浅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0 (26)

[3]罗丽君.浅谈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 (1)

第3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技术;膜分离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04-01

引言:膜分离的研发是在上个世纪初期的时候,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膜分离技术开始进行广泛应用,并且迅速崛起。其主要原理就是利用膜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特性,对物质进行分离,而且膜分离技术能够应用于很多行业的生产中,而且通过这种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分离质量,节约能源,环保。在石油化工技术中应用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石油分离的效率,而且还能够节约在石油分离过程中使用的资源、能源,为石油化工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使我国的石油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发展的基础阶段是上世纪5O年代,该时期主要是对膜分离技术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到了上世纪60年代至7O年代,膜分离技术已经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80年代为拓展深化时期,逐步提高了工业化的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水平,拓宽了应用范围,加大了对尚未实现的工业化膜分离技术的开发力度,开拓出了更多现代化新型的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膜分离技术发生过程一般不需要从外界加入其他物质,达到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同时多数膜分离过程没有相变发生,其消耗的能源较低。

2.膜分离技术实现了分离与浓缩、分离与反应,大大提高了反应的效率。

3.在温和条件下,膜分离技术比较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

4.膜分离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不仅适用于病毒、细菌以及微粒等有机物或者无机物的分离,还能应用于许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比如沸物的分离。

5.膜分离技术中的膜组件十分简单,能实现连续操作,比较容易与其他分离过程和反应过程耦合,能实现自控、维修以及扩大的目的;另外膜具有高度的灵活调节性能。

现如今发展的膜分离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膜分离过程中会出现浓差极化和污染等问题,大大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通过常规方法不能体现分离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时,膜分离过程会显示其特有的优势,通过与常规分离过程相耦合为一个单元来运用,能大大提高反应的效率。

二、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技术中的应用

(一)膜法水处理

在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加工以及石油化工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不同等级的水,也需要处理不同种类的废水。因此将膜分离技术应用至此,实现成本低、水质稳定、工艺流程标准的各种用水需求。

1.海水的淡化

由于我困石油资源多数处于沙漠和深海区域,在开采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用水一直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勘探和开采成本高,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十分不利于石油的生产。因此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此,反渗透装置流程简单、装置集成度高、比较容易运输和使用等,将其安装在海上平台,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效率,有效的缓解了上述问题。

2.油田回注过程用水处理

我国有很多油田都会使用二次采油或次采油工艺,经过脱水处理后的原油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非常多的废水。为了确保石油开采井附近的地质保持稳定,以及能够继续进行生产,就必须用高压水泵将水向地下层进行回注,等到回注完成后,在对其进行再次使用,进而提升了对水的利用,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说,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好的。

(二)膜法处理有机废气

有机废气是石油化工中最常见的污染物。废气中的有机物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数具有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均有危害。部分有机物已被列为致癌物,如苯、多环芳烃、氯乙烯、乙腈等。由于VOCs的危害,西方发达国家均颁布法令对VOCs排放进行控制。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对工业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传统的回收技术有冷凝法和炭吸附,冷凝法是最简单的方法,炭吸附法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有机气体膜分离是一种高效的新型分离技术,其流程简单、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利用膜分离技术还可以防止冷凝法遇到的问题,如:冷凝低浓度和低沸点VOCs时而导致的低回收率;冷凝器需定期去霜;保持低冷凝温度的高额费用等问题。

(三)膜法脱除天然气中的水蒸气

目前用于脱除天然气中水的分离方法以甘醇法吸收为主,20世纪80年代大庆天然气公司从意大利CTIP公司引进8套天然气脱水装置都采用三甘醇吸收法。在深冷、浅冷等装置中也都采用注入乙二醇的方法来防止天然气中水在冷冻过程中凝结冻堵管线。虽然甘醇脱水法具有高自动化,操作方便、脱水效果好等优点,但此法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甘醇耗量大,增加了天然气加工的成本。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引起了天然气脱水工艺的巨大变化,大大降低了成本,据报道,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较大的气体工厂中,安装了一套膜处理系统来代替现行的胺处理和乙二醇脱水装置,该系统不需要旋转设备,操作亦无人看管。为开发这一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兴技术,天然气研究所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于1990年开发展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引进的100甘醇脱水工厂进行了现场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经膜分离处理后,露点降较大,最多可达17℃。

(四)膜法脱除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

由于开采的天然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酸性气体,这些气体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商品的质量,还会形成酸液加快装置设备的腐蚀,导致设备、管线投入成本十分巨大,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脱除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十分有必要。膜分离技术应用于酸眭气体的处理,因其方便灵活、适应性强、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另外膜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量轻、占地少、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结语:通过上文中的叙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在石油化工技术中应用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石油的分离效率,提高分离精度,节约资源能源,还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因此,我们应该对膜分离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并将其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生产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石油化工产业能够长期发展,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膜分离技术的优点非常多,使用设备占地小、分离过程稳定性好、相关人员操作简单、对环境有着保护作用等等,因此,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可以大力的进行使用和推广,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庚平,吕建国.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3,02:184-187.

[2] 张大伟,赵杉林,祝馨怡,田松柏,刘泽龙.蒸发光散射检测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J].化学分析计量,2012,01:176-178.

[3] 李继香.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化工领域的应用[J].上海化工,2012,03:223-224.

第4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然而,在繁荣的园林绿化施工工程背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何提高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园林绿化施工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园林绿化施工要点及保障措施,为提高园林绿化施工质量提供参考。园林绿化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由于园林绿化施工受地形、气候、土壤、土建设计的空间、道路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园林绿化施工需要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技术支撑。由于我国园林绿化施工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存在园林绿化施工队伍技术力量不足、园林绿化施工监管不力等不足之处,导致园林绿化工程难于达到设计目标和整体景观的要求。如前所述,由于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施工技术涉及到很多知识体系和学科领域,这些特点说明在短时间很难形成一套成熟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这需要在长期的园林绿化施工实践中逐步的总结与归纳。

1 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规则

1.1施工前准备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要向设计单位索要技术交底,绿化工程是又一次创作过程,存在如何充分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问题,因此,技术交底异常重要,施工单位要深刻领会施工工程意图。

1.2种植材料首先,苗木应选取品质良好,根系茁壮,无病虫害、利于生长的苗源,还要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其次,种植材料的包装与挖掘需与行业标准相符合(土球是胸径7~9倍),为了保证土球稳定不散,可使用草绳将其根系包好,用来铺植草坪的草卷以及草块儿,彼此要相符合,并且它们的周边也要顺直,杂草含量小于5%,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5㎝,草卷土层厚度仅为1~3㎝,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和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

1.3 土方放样技术土方放样主要包括自然地形和平整场地的放线。平整场地放线就是确定施工的范围;自然地形的放线则是室外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整个绿化景观的框架,对外部空间的视野、小气候、空间感以及美学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其他景观的主要依托和基底。在现代园林中,通常都是以地形的变化来突显植物景观的变化。

1.4 边坡绿化技术近年来,边坡绿化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作为一个新型的行业也逐渐兴起。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关于边坡绿化技术的技术标准和教科书。边坡绿化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一种是客土喷植,其材料大多是土壤加复合肥、保水剂、泥炭土等,将混合料或土喷到坡面,因此,也可叫喷混植生。在这种方法中,土壤的物理性质不会改变,它的应用范围是非纯岩石的35m以下的缓边坡,如土夹石边坡和劣质土壤边坡等,其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但也有其劣势,这种边坡绿化技术不能适用于岩石的边坡绿化。

1.5 供电、供水施工园林的灯光照明需要用电,绿化管理也需要用水。因此,水、电施工应该在土方施工后,植物种植之前,与路建、园建同步完成这些工作。

1.6 园路施工和园林小品的建设在供电、供水施工的同时,园路和园建也要开始施工。从结构上看,园路可分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等3个部分。建筑小品的种类多种多样且材质各异,园路作为园林的脉络,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是构成园景的关键因素,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以及构成园景等重要作用。

1.7树木移植和绿化用地的整理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为华北地区落叶树的最佳移植时期,常绿树的最佳移植时期为3月上旬到4月上旬,在雨季也可以栽植。因此,可以在进入头伏后的阴雨天移植落叶树。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工期的限制或者其他方面的特殊要求,有时也会在反季节栽植。绿化用地的整理可以保证树木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保证植物的根部可以充分的生长并维持活力,以提高其吸收水分和养料的能力。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快速施工的过程中,应优先使用重型机械整理地形或挖掘土方,但又不可反复的辗压种植面,应当保证根域层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

2 园林绿化施工程序

2.1 遵循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规则,合理的安排施工程序园林绿化施工与普通的建筑施工在工序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都是先由全场工程施工转为单位工程施工。园林绿化工程与建筑工程一样,应首先进行全场性的工作,如测量场地、完成平整工作,然后再将单位工程划分为园林小品工程、铺装和绿化工程、喷灌工程、灯光照明以及电气安装工程。

2.2 采用流水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方法,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在园林绿化中,采用流水施工方法以及网络计划技术,可以促进园林工程的计划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并且能够带来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下面是以栽植工程为例,介绍流水施工方法的具体程序。首先要确定园林绿化施工的起点流向,并对施工的6大过程进行分解。然后再确定施工工序,划分施工段,计算每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累加数列,然后再确定相邻的2个专业工作班组间的流水步骤,计算好计划工期并制作流水施工进度表。

2.3 合理的安排高温或冬雨时节的施工项目,使全年生产保持连续性和均衡性植物季相以及气候季节的变化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影响极大,因此,在编制施工部署和方案时,必须考虑季节变化因素,合理安排。土方工程要尽量避开雨季,防止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进而影响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

2.4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和科学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应用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往往涉及到一些技术要求高的环节,或者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工程项目,这时应立即采取QC课题组来进行科技攻关,再将成果转变成技术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小结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是全行业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和目标,它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趋完善,通过施工方、设计方以及建设方的共同努力,园林绿化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孟昭伟.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J].农技服务,2007(10)

第5篇

>> 煤化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新型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基于新型煤化工技术进展分析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特种加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物联网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探讨 绿色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讨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究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天然气化工应用研究进展 我国褐煤煤化工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基于情境认知的煤化工技术及装备教学模式初探 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新型煤化工技术和经济竞争力的研究 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路线研究 我国煤化工技术最新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张运申.浅析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J].化工管理,2015 (5):108.

[5]肖宠.浅析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化工管理,2016(15):135.

[6]霍宏.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5(15).

[7]金伟刘.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析[J].施工技术,2016,1(2).

[8]刘丽秀.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J].煤炭技术,2014(2):196-198.

[9]李哲.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1):104.

[10]汤志刚,温燕明.煤焦化过程中精馏技术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J].化工进展,2009,28(11):1883-1889.

[11]赵伟.探析煤焦化过程中精馏技术的发展以及面临挑战[J].化工管理,2014(14):159.

[12]Thompson D, Argent B B. Predi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between the product streams of the Prenflo gasifier and comparison with reported data[J]. Fuel, 2002,81:555-570.

[13]胡迁林.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J].科技导报, 2016,34(17):42-47.

[14]Keompel H,Liebner W. Lurgi`s methanol to propylene report on a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J]. 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2007,167:261-267.

[15]张殿奎.煤化工发展方向――煤制烯烃[J].化学工业,2009(1):18-22.

[16]周传雷.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程师,2011,25(8):42-45.

[17]吴秀章.煤制低碳烯烃工业示范工程最新进展[J].化工进展,2014,33(4):787-794.

[18]项东,彭丽娟,杨思宇,等.石油与煤路线制烯烃过程技术评述[J].化工进展,2013,32(5):959-970.

[19]丰存礼.国内乙二醇生产工艺技术情况与市场分析[J].化工进展,2013,32(5):1200-1204.

[20]Bartley W.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 US , 4677234[P]. 1987-06-30.

[21]Susumu T, Kozo F, Keigo N, et al.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eparing ethylene glycol:EP, 0046983[P]. 1987-04-29.

[22]庞纪峰,郑明远,姜宇,等.乙二醇生产和精制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32(9):2006-2014.

[23]张庆.煤制乙二醇技术进展及产业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12(13):47-49.

[24]蔺华林,李克健,赵利军.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30(8):1739-1743.

[25]张运东,赵东星.国际煤制合成天然气技术的专利格局[J]. 石油科技论坛,2009(4):59-62.

[26]LI Z Y, MI W L, LIU S B. CO deep removal with a method of two-stage methan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0, 35(7): 2820-2823.

[27]李安学.现代煤制天然气工厂概念设计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第6篇

关键词: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业的工程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配套施工技术以及装备的智能化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和推进我国工程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与它相对应的输变电施工技术和装备必须要朝着交互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方向的发展,更好的保障电网的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行。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要从两方面入手,即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施工装备的自动化、技能化,本文将对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探讨。

1 施工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控制器、通讯设备以及传感器、控制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而且还即将开发出能够实时判断作业情况以及进行调整的智能化施工系统,更好的实现了机械化智能化。全面实现智能化是现代工程机械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工程机械公司,已经在平地机、装载机、挖土机、压路机以及摊铺机上应用了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系统,将工程的工作进程和工作参数等信息通过无线通讯系统进行监控,达到统一、科学管理的目的。我国众多的科研单位以及机械生产厂家也对智能化工程机械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完成了材料拌和机、装载机以及自卸车等单台工程机械的改造,同时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对于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的研究来说,现在国内外在张力架线设备以及铁塔组立设备方面也进行了智能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开发了单台牵引以及张力架线设备的智能功能,并且还实现了通过几台设备联网或者集控装置方面的群控功能;而且在组塔设备方面,也研制出了组铁专用的塔式起重机,实现了铁塔组立的单机智能化吊装,并且正在努力进行多台起重机联合作业的智能化施工研究。

2 智能化系统在电网建设中的运用

从上述电网施工技术智能发展来看,现代的电网工程项目建设逐渐走向了系统化和大型化,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设备、人员、材料以及层级等内容,这增加了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输变电工程建设早电力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电力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跨大区联网、智能化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建设的好坏对于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直接的关系,它决定着工程项目的安全投入运行,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输变电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与它相适应的施工管理水平也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更好的适应电网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加强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节约工程的成本,提升建设的质量,保证建设的安全,电力企业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缩短项目管理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大力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的达到全面提升电力水平的目的。

(1)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弊端

输变电工程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复杂,涉及范围较广,它涉及到人员、质量、安全、进度、文档以及合同等环节的内容。由于我国的输变电工程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在广域以及分级管理项目系统中,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存着一些问题。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工程数量也日益增多,而且规模也逐步提高,一些目标控制如质量、安全、标准、经费、设备资源以及人力等难度加大。第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要涉及到众多的单位和部门,而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业务交叉作业,给工程的协调带来了困难。第三,电网工程前期的工程量准备工作比较繁重,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且各个工作之间的依赖性和关联性较强。第四,在工程管理中,缺少必要的标准化流程控制;第五,由于输变电工程项目较多,而且工程建设文档不断的更新,存档和查阅的难度较大,历史数据不易保存,这就增加了决策的难度。第六,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与安全保障措施、调用和控制环节的内容特别的薄弱。

(2)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智能化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思想,更好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服务,更好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我国输变电工程的型式和等级具有多样性,而且输电线路以及变电工程中的导线、铁塔等规格、型式与种类较为复杂,再加上对应的的一些施工设备的用量大,种类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上述工程管理信息进行高效的分配和处理,这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和偏差,容易造成一些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输变电建设施工中,其数据量较大,计算较为复杂,再加上环境多变,技术人员一般都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器具的选择,这就很容易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更有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人员分散等原因,使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损失,从而埋下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以其计算准确、运行速度快以及信息储备量大的优点,运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电网建设施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大力提升工程施工方面的管理,要把工程量的计算、工程节点控制、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工程配套施工设备等方面和施工管理密切的配合,逐步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高效协调,更好的提高电网建设的施工管理水平。

智能化施工管理就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系统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处理、保存、维护以及使用,并且运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工程以及专家系统等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进行施工管理。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包括基本施工的计算,又包括了现场施工管理中所需要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施工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对于输变电项目中最薄弱、最底层的施工现场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智能化施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不仅能够实现施工全过程管理的系统化、统一化、实时化和智能化,而且还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有助于输变电施工的科学、高效化管理,更好的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益。

3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电量的增加,其电压等级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对于电网施工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对于交直流特高压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大型的牵、张设备配套施工共同完成。于此同时,对于一些快节奏的建设项目,工期越来越短,但是施工的质量却越来越多,在安全环保的情况下,对于牵、张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力研究和开发智能化的牵、张设备,对于提升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单台设备智能化

单台牵、张设备的智能化,要在整机方面集成控制中心运用微处理,使微处理器完成对放线数据的采集和监视,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数据的采集运用的是配置的测定张力的拉力传感器和测定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并经过总线传输通道,把牵力和张力的数据传送给主机控制中心。而主机控制中心要事先设定好程序,并且对数据进行快速的处理,及时有效的调节总张力或者是分张力,更好的达到牵、张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目的,真正实现电网工程的智能化施工。

(2)机群设备智能化

机群设备的智能化主要从两部分组成,即单机智能系统和管理中心系统,单机智能系统能够对牵张设备及时有效的实施多种功能,例如,状态测量、运行显示、通讯和调节等,通过智能系统的通讯单元模块,把施工中各个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传送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对于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并建立起一个集成化的施工作业模型。这一模型不仅能够对施工系统内部的任何一个智能分支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还能够对施工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全程监控,有效对的对于各个智能分支单机进行分析和调整,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更好的进行施工。机群设备智能化能够使操作人员实时的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使用参数的透明度,能够有效的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

结语

总之,要加强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和开发,增强施工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的降低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缪谦,温超.特高压工程张力防线同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华东电力,2009(12).

第7篇

关键词:矿井建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X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67-2

引言

矿井建设过程从最初的平地到地面上宏伟建筑物的建筑、地面下纵横数百米的原煤挖掘生产、运输通道与工作面,工程十分浩大。网络计划技术的运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助力,保证矿井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效率。

1 矿井建设工程特点

工程项目规模大。矿井建设工程一般投资很大,有的还涉及铁路等部分。由于工程条目众多,内容烦琐,系统化的运作与专业的管理十分重要,这样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合理地衔接与配合。

建设工期o张。矿井建设一般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项目富有个性。分项工程众多,且各项工程的用途与地理位置均不同,地质条件、所需的施工技术以及周边设施都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各项工程要采取不同的设计组织方案。这些特点决定了使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

2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在现代科学化管理措施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技术将整个矿井建设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处理,利用网络将分项任务的不同阶段与先后顺序进行统筹规划,对需要优先进行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用最少的时间与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进行工作,达到建设目标,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另外,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及时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与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层,以便对偏离计划的施工行为及时调整,保证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向同一个生产目标努力,提高整体的纪律性与制度性,提高施工的管理效率。现阶段,我国矿井工程中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相去无几。但是在对实际应用中的管理以及监督、跟踪、调整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仍旧停留在编制相关计划与绘制网络图层面上。

3 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的现状

3.1 国外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现代科学管理制度,网络计划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经有关部门统计,在发达国家多年应用该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运用该技术的工程项目能够将工期缩短至五分之四,降低成本至十分之九左右。美国是该项技术的发明地,美国泰迪建筑公司在多个项目中应用该技术,总结得出,能够缩短大约五分之一的工期,并能节省约15%的资金成本。基于该技术的显著成效,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明文规定,凡是与政府合作的企业,为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工期必须在工程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与探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计调等的计划工作自动化。

3.2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钱学森等卓越的数学家率先将该技术进入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该技术的杰出成效,网络计划技术已经逐渐受到矿井工程以及其他建筑工程的重视与应用,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上海宝钢炼铁厂一号高炉土建工程中应用了该项技术,工期缩短了五分之一左右,成本也降低了十分之一。

3.3 国内与国外对比

据有关资料显示,虽然我国的网络计划技术起步时间与国外相差无几,而且经过了多年的应用与实践,但是整体仍然处于中等水平。虽说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但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尤其是网络计划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人员的监督、控制方面,国外制度十分注重实用性是否得到完全落实,而我国目前的制度制定仍旧停留在书面编制上,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不够,缺少实用性的办法。具体表现有:工程设计方案变化不定、材料供应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用该技术的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等。另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智能设备加强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应用效果,而这方面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4 网络计划技术在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4.1 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确定工期

矿井项目的设计工作是筹备初期的重要环节。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对多家参与投标的设计部门及单位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与资格审核,最后选择出实力最强、人才队伍素质最高的设计单位。这样选出的设计单位能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最先进、最科学、最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4.2 突出重点,便于编制项目网络计划进度表

矿井建设一般任务量中,工期较紧。网络计划技术能够理清整个过程中外部与内部、上层与下层等各方面复杂的关系,找出制约因素,确定贯穿主线,例如井下采掘运输、地面副井提升、地面辅助运输等系统,并且能够确定贯穿主线的进度,将此作为汇总分析的依据,编制出整个项目的网络计划进度表。

4.3 明确职责,确定各方面职责

网络计划进度表能够指导各方面、各部门的工作,划定有关领导者与智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将此作为制定月度、半年度或者年度的施工工作计划表,再将该技术逐步分解,将工作量进行细化,然后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单位、部门、班组中,另外,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制度,保证矿井工程的顺利进行。

4.4 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全面实施

在应用网络计划工作中,不仅要了解分项工程的结构与工艺特点,还要了解分项工程间互相依赖与制约的关系,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前提。

5 矿井建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建议

5.1 重视双代号时标网络以外的其他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双、单代号网络计划技术、评审技术、图示评审技术等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现阶段的双代号时标网络技术起止时间清晰,操作与控制比较方便,但是表示不同工种间互相联系与搭接的关系时十分复杂,由于这种弊端单代号搭接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操作。

5.2 加强网络计划成果的使用

网络计划编制表的最终成果一般为双代号时标网络,但由于这种计划比较抽象。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工人及操作人员而言过于复杂。简化计划的措施包括:网络计划有关技术人员将矿井建设初始方案按照流水形式排列,优化工期成本与资源,将最终的网络计划图转化为更容易看懂与操作的图。

5.3 加强管理

绦型络计划的主体为矿井工程施工方,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在监督与管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各方面要紧密配合,加强综合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一般而言,工程的进度与规格都会按照所签订的合同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情况中,经常会出现天气、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等问题。这种情况必然会牵涉到费用赔偿问题。因此,为保证矿井工程的工期与进度,必须加强合同的管理。网络计划技术对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5.4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将大量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才放置在矿井工程一线;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通过组织网络计划与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加强矿井工程中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现代管理技术;加强行业间技术交流与科技软件的学习。如今有关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的软件很多,而且大部分功能很全面。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研究班与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有利于发挥网络计划技术的最大作用。

6 结语

规模越大、程序越复杂的工程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所取得的效果越明显,矿井工程涵盖了多方面的生产管理要素与社会关系,且整个工程任务重、烦琐,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在以后的建设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技术类型,促进矿井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倩.网络计划技术在潘―东矿井建设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大学,2012.

[2] 黄玉诚,董羽,段仲捷,王学俊,刘海洋.网络计划在矿山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11):153-154.

第8篇

关键词:生物化工;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我们都知道,人的细胞每天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个人生命的基础体征之一,同样,有机化学反应是新陈代谢的主要构成要素,动物的消化系统之所以能够进行合成与分离就是有机化学反应得到的新陈低谢的结果。然而有机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便是现代生物化学中的“酶”。

1 酶在工程技术反应中的特点与功能

生物化学中的酶,主要通过有机物体的活细胞孕育而成的,并存在一种生物加速剂,即蛋白质。蛋白质的存在促使酶的反应。蛋白质除了起到酶的加速剂的作用外,还具备以下特征:

(1)加速效率比其他加速剂高出10倍左右;

(2)专业性强,仅对一种酶起到加速剂的作用,选择层面较窄;

(3)具有不稳固的特征,酶的化学性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失活性。

以试验酶为例,化学可将酶分为单一蛋白酶和联结蛋白酶两个种类,含有蛋白质的一类中叫做酶蛋白,不含有蛋白质的一类叫做辅助因子。只有在两者相合成时,酶才具有被催生的活力。然而,有一部分酶在进行细胞的合成或分泌时,并非具有酶活力的特性,我们把这种叫做酶原。酶原只有经过在经过一定的刺激状态后,才能够有其意义所在。现代探讨研究的工程中,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生物化学,在遗传、农业、工业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酶在工程技术中的基本原理

(1)生物酶的功能主要是探究酶和物体交互作用和转变的历程。在经过化学的作用后,由于作用物的分子与所包含的能量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经历化学作用时,只有达到或者超出水平线的分子才有资格参与进化学的作用过程。通俗来讲的话,即作用物的分子只能在充满活力的状态下才能参与其转化过程。

(2)阻碍酶加速反应速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底物浓度、酶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依据酶的反应途径与抑制剂的功能否可逆可分为:可逆型抑制作用与不可逆型作用。

(3)酶的生机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大都不可直接性的测试出最终含量。只有在相对的前提条件下,且酶的生机与含有浓度成正比例,才能测试出最终含量。

3 酶在工程技术中的开发研究

生物化学中的酶工艺技术包含了酶的源产开发、酶的生产制造、酶的分散提取与固化工艺、以及酶的使用。现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酶应用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处于优良的发展态势。通过基因项目中的工艺技术,不仅将酶的活性提升至了几倍,并且微生物中也具有了经过克隆技术形成的生物酶基因。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将淀粉中的酶基因、蛋白中的酶基因、纤维中的酶基因等多种酶基因合成,再进行加工改良,从而提升酶的活性。并在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逐渐有了起色的情况下,有关蛋白质的工艺技术也逐步有所进展,研究者得出,可利用蛋白质改变原有的氨基酸结构,从而更改酶的性质,以研发出新的产品。这项研究结果,使生物化工技术得到了重大发展,酶在此受到广阔利用。

4 酶在工程技术及人体上的应用

(1)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酶在工业生产中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国内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酶等不断涌入市场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式生物化学酶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迅速刺激动物的生长激素,使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增强抗病率,提升平均成活率等,具有相当大的益处。

(2)在生物孕育继承的阶段中,酶可以成为生物孕育成长的标志,用来界定血缘关系等。尤其是在酶生物技术的进程中,酶在成为生物孕育成长的标志,并且具有简单、灵活等多方面的优势后,越来越引起生物各界人员的重视。

(3)在医药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就其遗传性的病症来说明,因患者在先天形成过程中缺乏酶含量,所以影响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如先天白化病患者则是因体内缺乏酶含量,患者体内没有黑色素的成长,致使患者出现白化病的病症。

(4)生物酶的酶制剂在防御疾病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状况:

1)用于医治消化不畅类型的药品,如胃蛋白酶、多酶片等。

2)用于医治外科创伤,治愈脓包的清洁,以及应用于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酶制剂等。

(5)酶对人体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催化体内养分的作用、分解脂肪的作用、消炎抗菌的作用、抗癌抗瘤的作用、活化细胞的作用、净化血液的作用等。诸多试验结果证明,酶能够补充人体的免疫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5 结语

总体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高,生物化学中的酶工程技术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生物化学中,酶的工艺技术更具有专业性质,且附属值愈来愈高。并在基因项目的工艺技术逐渐有了起色的情况下,利用蛋白质改变原有的氨基酸结构,从而更改酶的性质,以研发出新的产品。此外,随着基因项目中的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也对现代化的产品做出了许多贡献,应用于各种生物化工技术的研究。从而加速了现代化生物化工产业的进程,总体行业呈现出一个优良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张久民.酶工程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09(03).

[2]杨淑芳.酶工程在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04).

[3]何进武,黄惠华.酶工程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J].酿酒. 2007(03).

第9篇

关键词:氧化磷化;憎水处理;耐蚀性;工艺

中图分类号:J642.9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磷酸盐处理简称磷化,是将金属零件浸入含有磷酸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在零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目前磷化主要用于钢铁材料和铝合金材料。

磷化的方法很多,工业应用主要按磷化温度来分类,分为高温磷化(85℃-98℃)、中温磷化(50℃-70℃)、低温磷化(35℃左右)、常温磷化,也可按磷化溶液成分分为锌盐磷化、锌-钙盐磷化、铁盐磷化、锰盐磷化等。

磷酸盐膜在金属的冷变形加工(如拉关、拉丝、挤压成型等)过程中能较好地改善摩擦表面的性能,延长工具和膜具的寿命。磷酸盐膜又是油漆和涂料的优良底层,无论是普通油漆还是电泳涂漆,磷酸盐膜在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和耐蚀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汽车、船舶、机械制造以及航空航天工业中,磷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磷化膜的主要特征有:

(1)磷化膜本身的耐蚀性并不高,但磷化膜层经过铬酸盐封闭、浸油或涂漆处理后组成的复合膜层对基体金属有着十分良好的保护作用。

(2)磷酸盐膜的孔隙率并不高,大致占膜体积的0.5%-1.5%,但膜层所具有的良好吸附性。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3)磷化膜层还具有不粘附熔融金属(Sn、Al、Zn)的特性,在钢铁零件渗氮时,常采用镀锡来保护不需要渗氮的部分,为了防止锡在高温时流入渗氮面,要在欲氮化的表面可进行磷酸盐处理。

(4)磷化膜层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厚10μm的磷酸盐膜,其电阻约为5×107Ω。

(5)磷化膜是一种无机盐膜层,本身的机械强度不高,有一定的脆性,磷化过程伴有吸氢。

本文介绍的是氧化磷化工艺。氧化磷化处理溶液由磷酸钡和磷酸锌组成,氧化磷化处理可以在没有经过喷砂清理的磨光和抛光表面上获得具有满意防护性能的细晶粒膜层,可以处理复杂形状的零件,如导管、燃料筒等。

2 试验

2.1 试验内容

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氧化磷化工艺参数;通过膜层的厚度、耐蚀性、憎水性等方面的测试,确定憎水剂的种类。

2.2 技术指标

氧化磷化后经过憎水处理后的膜层耐蚀性能达到6h以上。

2.3 工艺流程

装挂除油弱腐蚀氧化磷化干燥憎水处理

3 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氧化磷化工艺参数试验

工艺参数对比试验

从上述参数试验可以看出氧化磷化温度低、时间短,膜层生成速度慢,膜层薄,耐蚀性差;而溶液温度过高或沸腾状态下工作,槽液容易浑浊,膜层易出现严重挂灰,影响膜层的致密性和耐蚀性。

氧化磷化温度控制在(80~85)℃,处理时间为(10~15)min,能得到质量比较稳定的膜层。经测定氧化磷化膜层厚度为(2~6)μm,增重约6g/m2,膜层呈浅灰至黑灰色,表面均匀光滑,耐蚀性比普通磷化膜略差。

3.2 憎水处理试验

憎水对比试验

该膜层可以增重约(0.45~1.7)g/m2。憎水剂136-41具有硅氢键聚合形成的聚硅氧烷,其耐久性强、憎水角大、斥水性强。经试验,采用憎水剂BH-5和清油Y00-1进行憎水处理后基本都达到了136-41憎水剂的防护效果。

3.3 氧化磷化膜层性能测试

3.3.1 氧化磷化膜层厚度

不同方式测得的膜层厚度

氧化磷化膜层用500倍金相显微镜观察,是由致密层和疏松层组成,致密层较薄,约为膜层总厚度的1/5。氧化磷化膜层的厚度用放大200倍金相法测量膜层厚度作为仲裁数据,与仪器法测得数据基本相同。

3.3.2 耐蚀性

耐蚀性试验:氧化磷化的试片,经过憎水处理后,在氯化钠溶液(30g/l,18℃~30℃)中进行耐蚀性测试。

耐蚀性试验

氧化磷化后未经憎水处理的试验件盐雾试验5h就出现锈蚀,而经憎水处理的试验件盐雾试验11h以后才出现锈蚀,经憎水处理后的试件防护性得到了较明显的提高。

136-41与Y00-1憎水处理后试件对比,经11h均出现锈蚀,耐蚀性能相当,而BH-5憎水液,耐蚀性相对提高更多22h出现锈蚀。以上三种工艺方法浸渍6小时均无腐蚀点的要求,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

4.1 该试验确定了氧化磷化工艺及憎水剂类型。

4.2 氧化磷化+憎水处理后的膜层厚度、耐蚀性达到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第10篇

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煤化工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同时也具备较为迅猛的增长速度,每年煤化工产品的产能都在不断地增长。以甲醇为例,在2014年的时候产能为6861万吨,相比起2013年来说,产能增长率达到了22.74%,产量约为3675.8万吨,产量的增长率也达到了28.89%。虽然到了2015年,甲醇的产能增长率和产量增长率都有减少,但是产能和产量总量依然是在不断增加的。因此,可以看出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国民的生产理念也在不断地调整,在当前也开始了煤化工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淘汰一大批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僵化,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的企业,同时还能够积极的引进新型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得我国煤化工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国内与国外市场,在提高产品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能够起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以此更好的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为可持续社会的建设提供帮助。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新型煤化工产业相比起传统的煤化工产业无论是在废弃物排放还是能源损耗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笔者相信,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很有可能实现零排放以及更加充分的资源利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后代创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

2当前煤化工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经济效益较低

煤化工项目都属于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型的产业。然而,这样一来势必存在着投入以及产出的周期过长,导致获得收益较慢,从而降低了煤化工项目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任何问题都有可能给煤化工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导致煤化工的经济效益较低甚至是不稳的情况发展。

2.2传统项目的重复建设

虽然在当前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开始鼓励进行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从大环境来看,传统煤化工项目还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传统煤化工项目不仅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时项目的重复建设情况也极为严重。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建设,同时也会加大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毫无帮助。

2.3关键技术的掌握

从当前我国煤化工项目的建设以及发展情况来看,关键技术的掌握一直是一个问题。虽然,在我国许多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当中已经开始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希望以此能够帮助企业的生产。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缺乏对关键技术的掌握。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我国煤化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生产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一定要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良,将关键技术掌握在煤化工企业自己手中,这样一来才能帮助煤化工企业更好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制于人。

2.4配套技术的不足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煤化工企业在合成塔以及气化炉等生产设备的研发和改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关的配套技术比如说反应器以及压缩机等却还存在问题,有待研发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良。

3煤化工传统与现代生产技术的介绍

3.1传统生产技术

在传统的煤化工生产技术当中,主要包括了三种不同的技术,分别是合成氨、焦化以及煤制乙炔。这些技术是在18世纪中后期出现,并且在20世纪由于石油价格的提高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3.1.1合成氨技术

在传统的煤化工项目当中,合成氨是最主要的生产项目之一。不仅生产历史较长,同时生产技术也较为成熟,相比起其他技术而言,能耗也较低。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当中,主要是先将煤气转化为粗原料气,然后通过对粗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生产出纯净的氮气和氢气。最后再采用催化剂与高压的共同作用生产出合成氨。从目前对合成氨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良情况来看,重点在于如何提高产量,尽可能实现产量的最大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研制出了更为高效的方法,并且也已经推出了相关的合成氨设备。

3.1.2焦化技术

所谓的焦化技术,就是指在完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让原料煤经历高温干燥、热解、固化、成型、熔融以及黏结等流程,最终生产出焦化的技术。这一项技术的出现时间非常早,能够追溯到公元十六世纪,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全球交流的加强,开始在各个国家推广和应用。焦化技术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在冶金和铸造业当中。从当前焦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我国所使用的技术在世界上已经处于先进行列,并且通过焦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推广,我国炼焦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3.1.3煤制乙炔技术

相比起合成氨技术与焦化技术来说,煤制乙炔技术对环境会产生较大的污染。同时,煤制乙炔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消耗较大的能源和资源,其生产流程所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因此,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必须要加快煤制乙炔技术的研发和改良,才能帮助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

3.2现代生产技术

3.2.1煤制甲醇技术

在煤制甲醇的生产过程中,气化和合成这两个流程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该项技术实现的保障。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两个步骤的监督。从当前我国煤制甲醇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基本成熟,并且也在进行改善,希望能够形成更加清洁、高效的生产,同时实现大规模的项目建设和发展。

3.2.2煤制烯烃技术

该项技术是基于煤制甲醇技术之上所形成的技术。通过煤制甲醇技术生产出甲醇,然后再进行脱水处理从而得到低碳烯烃。煤制烯烃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3.2.3煤制氢技术

从目前煤制氢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应用。所谓的直接,指的就是通过煤的气化和焦化这两种形式直接得到氢气。而间接则是在煤制甲醇技术之上,通过对工艺流程的重新调整来获得氢气。在当前,对于煤制氢技术的创新和改良点主要在工艺的调整与气化工艺的完善。若是能突破这两项技术难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提高产量,确保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帮助。

作者:姜永琴 单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开竹,刘双喜.化工生产技术应用与煤炭的再加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229-231

第11篇

关键词: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062.6;F812.2;F224

目前,北京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2000亿“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作为新增长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医疗、健康、培训等领域,加快市场化、产业化步伐。近年来,北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促进了北京城市经济建设。但是在北京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大量人口聚集,城市圈扩大,要求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向周边地区扩散,要求扩大供给能力。如何通过改善供给机制分步骤把可经营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做大北京非基本公共服务业,是北京面临的艰巨任务。为加深我们对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改革困境的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进而指导我们进行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践,有必要在理论层面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剖析制约非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的体制,有效改善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一、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产生,是多种理论综合影响下的结果。主要有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行政改革浪潮,公共服务市场化模式逐步取代政府垄断供给模式,米尔顿·弗里德曼(Friedman)、彼得·F·德鲁克(Drucker)、普尔(Poole)、斯潘(Spann)、罗思巴德(Rothbard)、菲斯克(Fisk)和萨瓦斯(E.S.Savas)等人的研究推动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研究与实践。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引入企业管理形式,导入竞争机制,推行社会协作。经过引入企业管理形式,改善政府行政绩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经过竞争机制,优化公共产品的供应,降低行政成本;推行社会协作,采用合同外包,公私合营等市场化运作形式,放松政府垄断和规制。

(一)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经济学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认为私人物品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供给和获得满足;而公共物品领域只能通过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消费与使用者付费无关,容易产生“免费搭车”现象;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市场主体缺乏生产的基本动力。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本质上是一个安排者或者提供者,政府提供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生产。提供是指通过某种制度安排,确定物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生产是指通过组合生产要素,将投入变成产出的技术化过程。对于公共物品,政府可以将一些生产环节委托给其他组织。

(二)公共选择理论

根据“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治人”假设,认为当个人由市场中的买者或者转变为政治过程中的投票者、政治家、纳税人或官员时,不会发生变化。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官僚不受公共利益的激励,而受其自身利益的激励,追求的是政府规模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他们使其个人福利最大化而不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政府失灵”。由于公共资源在垄断环境中运作,管理者缺乏激励,使公共产品成本高昂,导致低效率和差质量,而且对于公众的需求反应过于迟钝,缺乏回应性。因此,公共服务应当给予公众对公共服务进行选择的机会,应打破公私界限,破除政府垄断,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在公私之间形成竞争。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私营部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适用于公共部门,提倡构建“企业家政府”,希望通过在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应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政府效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克里斯托夫·胡德(Christopher Hood)归纳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特质,认为竞争是降低成本和达到更高标准的关键所在。奥斯本提出,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是 “划桨”,而是“掌舵”,政府做好决策工作,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但奥斯本也反对完全的私有化,认为如果把治理的全过程都私有化,会导致丧失社会公平感和利他主义精神。

(四)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提倡政府与非营利机构、私营企业和公民进行合作,共同确定目标,来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相互认同基础上的合作,其权利构成是多元的,打破了政府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观念。公共服务市场化是介于政府垄断和私有化之间的一种均衡,在计划与市场中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双重作用,达到社会最优解,认为只要设计控制得当,外包可以使公众享受到更加低廉、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

二、国外非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述评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指不完整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业是指以养老托幼、专业培训、健康医疗、家庭服务为代表的新兴人文服务业。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通过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政府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1912年法国学者莱昂·狄骥(Léon Duguit)提出公共服务概念,20世纪80年代西方开始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其相关定义很多,目前尚未达成一致。其理论依据建立在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基础之上。相关研究文献很多,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研究问题广泛,如市场化的动因分析、路径选择、后果影响、经验教训以及各国比较分析等。主要集中于如下几方面:

(一)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组成研究

强调居民“用脚投票”,认为有多个分散的提供主体,能为多中心大都市地区提供更为高效的公共服务(Tiebout,Ostrom,1977)。认为大量的政府公共服务通过外包的方式,主要由私人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有利于节约政府人力,解决政府机构过于庞大的问题,实现政府“瘦身”的目标。同时,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有助于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减轻财政负担。从各种数据来看,合同出租比政府直接供给降低成本约20%~30%。

(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民营化观点(Ferris,Kolderie,Savas,R.Stein 1990),认为通过将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利用竞争的力量给无效率的生产者施以市场压力,而且还可以克服政府某些服务专业性的缺失,充分发挥承包方的专业化优势。但也有人质疑效率以及负面影响(Morgan,Sharp 1990),如政府在组织竞标时常常面临备选对象数量不足的困境;市场化后一部分公共服务的质量并未达到政府和公众的要求;政府在某些项目上存在管制规则过多过滥的现象。此外,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伴随着腐败。

(三)市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研究

由于监管不力或者政府把公共服务外包当作卸包袱、推责任的手段时,就可能造成监管失效,社会公众可能反而承受质低价高的公共服务。私营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对于偏远的乡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可能提供更少、更差的服务,这种选择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可能会加剧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从招标阶段一直到履行完毕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产生权力“寻租”问题,滋生腐败,造成市民满意度下降。研究过程中Lyons建立了EVLN逃离-控诉-忠诚-忽视模型,但也存在方法论上的争论(Stipak 1979)。城市公共服务的分配形式和原因研究,观点是“未成型的不平等”,很少有研究证明所有不同群体及区域的居民们都能获得平等的待遇(Mladenka 1980)。

(四)影响政府选择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因素研究

认为合同外包节约成本(Ferris 1986);影响因素主要有财政、政治、交易成本、社会关系、利益寻租以及偏好,规模经济和技术成本等(Nelson,Dubin 1998,Miralles2003)。有效性竞争市场的缺乏,可能形成新的垄断,然而由于优胜劣汰的过度竞争同样也可能形成新的垄断,无论哪一种情形的垄断都难以保障所外包服务的效率、质量,甚至会出现比政府垄断更糟的结果。

(五)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产出效率比较研究

肯定私人部门效率,期待更为自由平等的市场准入。认为公共企业在委托问题下的预算软约束会影响其供给效率(Llya R. Segal,1998),利润激励和投入灵活性在私人部门更容易实现(Graddy,1994)。在混合寡头垄断模型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公共企业,其效率、质量均弱于私人企业(Toshihiro,2010)。以盈利为目的的私有化以及政府间的合同供给模式是最普遍的选择(Warner 2008)。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演进为研究北京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相对而言,西方有关如何引入市场机制来改善由政府供给的公共服务水平的文献较少,分类细述及操作规则的研究更少,大多数文献是对某种公共服务引入某种机制的执行情况及效果的分析与评估。北京政府承担着2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和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保证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还需要在社会建设各相关领域维护经济稳定和保障人民福利,公共服务需求压力巨大。所以,北京在全国将非基本公共服务率先市场化,引入竞争,期望在有限预算下提高供给效率。但是,在北京短期内较难实现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寡头垄断这一市场环境下,引入竞争后,公共企业市场容量如何确定,供给效率是否会提高,行业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混合制企业的私有化程度对行业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有怎样的影响,规制者应该如何进行市场结构调整以优化供给效率,需要进行系统化研究。

三、国内研究进展及述评

国内有关研究相对集中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最初介绍国外情况及经验教训,随后引入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等理论。具体地说,国内主要是针对城市公共服务改革面临的困境、市场化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供给主体多元化和开放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研究。

(一)市场化改革困境的研究

市场化所凸现的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在理论界引起一些非议和质疑。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从其他国家的教训出发总结问题(孙晓莉、王俊豪、徐明春2007);二是探讨公用事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刘戒骄、朱忠发、赵大鹏、李惠先2010);三是探讨特定行业或特定领域出现的问题,如对风险、水务领域、公用事业收费、定价和监管的分析(陈明,周林军2009)。邱法宗(2008)归纳了学术界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争议。

(二)市场化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理论问题:政府失效固然存在,但市场机制绝非完美;公民与消费者身份的两难;市场化可能使公共利益受忽视(徐锦贤 2011)。实践问题:腐败和私人垄断;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质量问题。建议通过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市场化,同时要改变环境或制度以降低交易成本(楚迤斐 2009)。

(三)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主体的多元化研究

对于开发公共领域,当前仍存在竞争不充分,有效竞争格局并未形成,市场化所应有的效率并未体现。认为政府要对全社会实施公共管理,建立非歧视性的政府公共政策体系,实行无差别的市场准入管理。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格局,形成一种“多中心治理”的供给模式(李军鹏2004)。对于主体多元化,反对的观点认为市场化可能会导致经济性、公平性、社会责任缺失、腐败和垄断、社会不稳定以及政府管理危机,受危害最大的是弱势群体(余丰慧2006)。支持方则认为,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很容易陷入“诺斯悖论”中(蔡放波2004)。

从国内研究文献来看,对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研究缺乏分类细述,实证研究也很少,缺少可供选择的可操作性方案的设计,未能从理论上对市场化供给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还没有构建符合含有首都大城市特征的供给模型,研究深度以及理论系统的完整性方面需要进一步系统化和定量化。基于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有必要对市场化供给机制与北京城市发展特征的结合进行研究,形成北京的市场化有效供给分析范式,探索北京公共服务市场化对策。

四、国内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重要实践及述评

在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历程较长,无论是在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还是供给方式上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国内市场化进程发展较为缓慢,还处于摸索阶段。

(一)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引入了政府、商业性机构外的第三方组织即非营利性组织,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实行分权制的联邦国家,生产力极其发达,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起着主导作用,但美国政府并没有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管理,而是通过积极培育和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来承担许多具体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NGO)在其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角色。近年来,美国NGO主要发展为互助社、改良运动组织、社会服务组织、教育文化机构、慈善基金会等团体,全方位地介入了地方政府的治理与服务之中。在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镇,真正起管理作用的是一个完全民间性质的自治组织—— 哥伦比亚协会,该协会与县政府之间通过合同来划分彼此的职责。县政府负责哥伦比亚镇的公共安全、消防、基础教育、垃圾处理、邮政、主要道路建设和维护、路灯、供水和排水、电力等公共服务项目和设施的建设维护,其余如步行桥梁建设和维护、各种庆祝活动等等则由哥伦比亚协会来承担。除美国外,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也积极引入非营利性组织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之一。非营利性组织作为个人与国家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有助于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同时,随着非营利性组织数量的不断增长,政府在选择合同对象方面有了更大的余地,这意味着政府在购买服务中处于更有力的讨价还价地位。非营利性组织之间为争取政府合同和公司及私人基金展开的激烈竞争,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本组织向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扩展,必然导致公共服务越来越便捷、有效、可承受。国外政府非常好的利用了NGO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方面,合同外包已是大势所趋。OECD国家越来越多地将外包的概念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以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水平。合同外包作为公共服务私营化的手段之一,其使用范围不仅限于政府,它还广泛的应用于私营部门之间,并且被看作是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竞争性来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以英国为例,英国的公共服务外包最初仅限于蓝领工作。1980年的地方政府规划与土地法明确提出公共服务外包的要求,并提出了引进竞争性招标的范围和工作领域。1985年负责地方政府事务的环境事务部提出了一份咨询文件,要求在垃圾清理、街道清扫、建筑物清洁、车辆维护、饮食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实施竞争性外包,当年有38个地方政府签订了55项承包合同。1年多的实践表明,以垃圾清理为例,私营承包后成本降低了22%;在通过竞争但最后仍由内部承包的情况下,成本降低17%。由此测算,如果1984/85财政年度全部引进竞争性外包,成本会降低8000万。1998和1990年的地方政府法把竞争性外包的范围扩大到会计、建筑设计、财务管理等“白领”专业服务领域。1990年英国的公共医疗与社区关怀法明确规定,中央拨付的特别款项的85%以上必须用于“非地方当局直接提供的服务”,这意味着地方卫生当局必须以竞争招标的形式向私营部门或非营利机构购买服务。除英国外,美国、法国、丹麦、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也将合同外包作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有效手段。公共服务外包改善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政府职能的履行能力;也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使得社会资源更多的交由市场重新配置,使其生产和使用更有效率。此外,外包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将公共部门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中解放出来,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开支。外包使得传统上由国家和公共部门垄断的行业逐渐以外包的形式剥离出来,从而扩大了市场竞争的范围。

(三)国内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缓慢

在国内,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比较落后,没有完全调动包括商业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使得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比较单一。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方面,外包作为公共服务生产的重要形式,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探索和实践的重点。中国地方政府试水公共服务外包起始于1995年,首先是上海浦东新区,纵观90年代,公共服务外包的发展比较缓慢。到了21世纪初,改革的前沿阵地广州、深圳开始探索,近几年则陆续有一些其他城市如北京、厦门、成都、武汉、宁波、南京等开始尝试。总体来说,公共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短、案例少,还在初步摸索过程中。

五、国内外研究对北京的启示

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需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结合现阶段北京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借鉴西方经验,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侧重于供给机制整体性出发,如何从北京作为首都大城市的经济社会体制层面来看待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系统考察内在影响及决定机制,探索一套适合北京的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善机制,探讨如何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北京非基本公共服务最优配置和分配问题,从而使公共服务的综合福利达到最大化。

北京可以尝试围绕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目标,从供给机制建设的视角,在调查和各区县统计分析基础上,从北京市现实入手,分析市场化的配置机制,探讨政府与市场作用机理,最终形成市场最大化供给的格局和分享式发展模式,为改革提供清晰的脉络;为确保完成既定民生任务,致力于完善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非基本公共服务方式。同时,在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检验基础之上,为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探索应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构建公共服务市场化绩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测评公共服务市场化绩效的方法,来最终获取可量化公共服务综合绩效水平情况,为清楚认知北京各区县公共服务市场化现状做必要的尝试。

具体说来,北京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一是关注政策层面,二是关注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以及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围绕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目标,从供给机制建设的视角,探讨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主体,并明确各主体的主要职能职责。政府必须以公共决策方式为主导展开其有效的公共服务,主要起到监管作用,负责制订相关政策,规定相关标准,严格监督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执行过程。包括民营机构、私有企业等在内的商业机构也是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一大提供者,它们通过承包合同等方式将非基本公共服务带入市场,利用价格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最大化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用;此外,非营利性组织的加入也能够很好的促进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使得非基本公共服务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第二,从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入手,结合北京市具体情况,研究不同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的选择与匹配问题。非基本公共服务到底是不是由政府融资,通过向市场购买服务的方式,向需要的群体提供;还是仅仅培育和发展这个市场,然后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自由购买?如果是前者,就需要将其当作一个社会政策来设计,考虑其筹资、服务购买、评估与支付等。如果是后者,则更多地需要从产业政策的角度解决如何壮大、规范市场的问题。此外,还包括志愿服务、特许经营、合同承包等供给方式。在具体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特点,根据对象、需求等综合选择。例如,在居民养老服务中,对高龄困难老人的养老需求,可通过政府购买方式提供;对行动方便的老人服务需求,可建立日托中心和老年组织,通过市场提供。

第三,在调查和各区县统计分析基础上,从北京市现实入手,分析市场化的配置机制,探讨政府与市场作用机理,最终形成市场最大化供给的格局和分享式发展模式,为改革提供清晰的脉络。这就需要明确北京市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优融资模式。融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关于成本的决策和安排问题,而是相对于收益的成本配置,关键因素是融资的方式如何影响着市民在服务供给问题上的成本和收益预期。

第四,在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检验基础之上,为非基本公共服务的研究探索应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构建公共服务市场化绩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测评公共服务市场化绩效的方法,来最终获取可量化公共服务综合绩效水平情况,为清楚认知北京各区县公共服务市场化现状做必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胡鞍钢,王少光.政府与市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迟福林.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中央地方关系[J].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报,2006(624).

[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楚迤斐.论交易成本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市场化边界[J].中州学刊,2009(11).

[6]李学.不完全契约、交易费用与治理绩效—— 兼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9(1).

[7]郁建兴.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学术月刊,2009(12).

[8]陈振明.公共服务体制与机制及其创新的研究进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1(2).

[9]霍晓英.公共危机多元治理中的障碍及其消除[J].中国市场,2013(31).

第12篇

【关键词】化工手性催化技术方法问题

手性催化合在众多的领域中都会涉及到,并且发展极为迅速,手性催化相关的手性配体以及催化剂的种类繁多,手性催化反应工程以高催化效率、高选择为基础,投入工业生产应用当中。在今后的手性催化技术领域需要不断的扩大发展,众多的手性催化技术加入生产应用,才能使得学科发展更具有活力。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学术直接的关系,拉近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推动学术进一步研究发展的动力。本文对化工工艺手性催化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1 手性催化中的新概念与新方法

化学家对手性催化不断的深入了解,在研究的过程也不断的发现新的概念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手性催化的催化效率,还能够为手性催化的发展归纳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为新型手性催化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新概念和新方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例如:丁奎岭等运用组合化学方法,基于不对称活化、毒化、手性传递、非线性效应等概念,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效和有应用前景的手性催化剂体系。该方法的主要内容就是选用两个(或多个) 配体和一个金属离子配位,以平行方式来构建自组装的手性催化剂库。他们依据这种组合策略,获得了超高活性的手性催化剂体系。用单一催化剂同时催化两个不同的反应进而实现串联反应是手性催化研究新近发展的另一种新方法,被形象地称为“一石二鸟”。丁奎岭等利用非手性亚胺活化手性催化剂的策略,成功实现了单一催化剂在一锅中、相同反应条件下催化两个不同的不对称反应,并获得了优异的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他们还基于不对称活化策略,发展了第一例采用外消旋配体在光学纯手性添加剂存在下进行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最近,他们还将这种“组合手性催化剂”进一步拓展到手性桥连配体与金属的“组装手性催化剂”,首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的“自负载”概念。

2 手性催化研究应重视两个问题

在催化不对称反应的研究日益发展的时候,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应重视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型手性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例如,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是合成光学活性化合物的有效手段,但是理想的产率也只能达到50%,而另一半异构体只能作为副产品废弃掉,造成低的原子经济性。近年来,报道了“动态动力学拆分的方法”,即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另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异构化反应,这样,单一光学活性化合物的产率就可以达到80%-90%,化学合成的原子经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还比如,不对称活化(毒化)、不对称放大、去对称化反应等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的。

(2)注重总结规律,注重理论的加强和研究指导。至今,相关的手性催化研究经验的积累,在实验过程中将不对称反应进行排除,发现优良的手性催化剂以及手性配体。所以,手性催化的发展方向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规律,注重理论的加强和研究指导。

3 手性催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手性催化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目前化学学科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包括我国研究人员在内的科学家又在制备新型手性催化剂、发展新的高效的手性催化反应以及相关新概念和新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但总体而言,实用和高效的手性催化合成方法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真正在手性工业合成中得到应用的技术还十分有限。手性催化合成作为实现“完美合成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还有许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比如:

(1)手性催化剂的立体选择性及催化效率问题;

(2)手性催化剂结构的创新性问题,也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的手性催化剂的创制问题;

(3)受限环境中手性诱导的规律性问题;

(4)手性诱导过程中多因素控制的复杂性问题等。当然还包括关于生命起源中手性的起源和均一性等重大基本科学问题。其中,手性催化剂是手性催化研究中的最核心问题。目前对于手性催化剂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性指导以及规律性可循,手性催化剂及高效催化反应的开发,经验、运气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经过理论和概念的创新,才能够将困难化解。

3.1 新型配体与手性催化剂体系设计

发展具有原始创新性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研究配体和催化剂的刚性、电性和立体效应对催化反应影响的规律性,发展高效的手性催化合成方法。

3.2 金属络合物手性催化

利用手性活化、分子识别与组装原理,采用组合方法,发展手性双功能金属络合物以及多组分配体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新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全新的高效、高选择性不对称碳-碳和碳-杂原子键形成反应,并应用到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合成中,为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发展高效、原子经济和绿色的合成方法。

3.3 生物酶手性催化

利用细胞催化系统,建立和发展新型生物催化反应,揭示反应的机理;研究组合生物催化、生物催化与金属催化的结合,发展化学和生物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于一些重要手性分子的合成。

3.4 微、纳米尺度多相手性催化

设计合成新型的微、纳米尺度固体手性催化材料,研究受限环境中手性诱导的规律性,发展包括手性光化学反应在内的高效手性催化反应,为均相手性催化剂的负载和实用化提供新的途径,这也是实现手性技术工业应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施灵,吴集迎.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J]. 高教论坛,2004(01)

[2] 曾广杰,郗蕴超,徐国斌,刘向东. 传统专业改造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3)

第13篇

关键词:盐碱地 改良 园林绿化 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盐碱地一般就是指在一块土地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当然这里的土地不只包括土壤,还包括着它周边的一些水体、土层或者大气等一系列的环境因素,这其中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环境。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植被和它所生存的环境有着极其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植被的生长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反过来植被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良恶劣的环境。所以说,如何在盐碱地上种植植被并且使得这些植被能够有效的改良这些土壤环境便显得极为重要。盐碱土地环境作为环境最恶劣的一种土壤环境是我们需要迫切改变的一种环境地貌,因此我们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改善盐碱地环境,从而为园林绿化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盐碱地的不利影响

一般说来,盐碱地不宜与植被生长的原因不外乎以下这四种:1)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是对植物影响最关键的,因为如果植被连最起码的生长都得不到保障的话就更谈不上绿化了;2)伤害植物组织,我们都知道盐碱地里含盐量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对于植被组织的伤害是极其巨大的;3)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正是由于土壤中含盐量比较多,根据植被吸收水分的渗透原理,外部的密度比较大时制备是失水的,因此将会引起植物的生理性干旱;4)影响植物吸收营养,盐的主要组成成分就是氯和钠,而其中钠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而钠在土壤中过高的含量将会直接导致植被对其他营养因素的吸收受到干扰,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

二、 盐碱地改良方法

一般说来,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和其他一些恶劣地质一样,不外乎三种方法,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次看下这三种方法在改良盐碱地方面的应用。

2.1 生物改良方法

一般来说,在这三种方法中生物改良方法是最合理、最彻底的,他可以通过一些生物的作用来彻底改良土壤的性质,从而使得土壤适于植被的生长。这类的方法有很多,一般用的最多的主要是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良有积极作用。且有投资小无污染的特点,但其不足之处就是见效慢。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低。

2.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一般不受人们的重视,因为它的操作比较麻烦,并且消耗较高,虽然它见效比较快,但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明显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下。化学改良主要由两种方法: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 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

2.3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因为它的操作比较简单,不需要专业的技术活动,所以广为人们接受。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改良盐碱地的物理方法。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始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渠灌与井灌相结合。在由渠道输水灌溉农田后,适时利用井水灌溉,可防止由于渠灌引起的地下浅层水位升高,是防治农田盐碱化的有效措施。井的密度以每眼井控制面积4~6.67 hm2 为宜。要以取浅层地下水为主,尽量避免抽取深层地下水。井灌的时间和取水量要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和渠道配水制度来确定,以控制地下浅层水位不升高,尽量少抽取深层地下水为原则。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农田灌溉的斗(或农)渠,即是灌溉用水渠道,又是排水渠道。旱季由渠道输水灌溉,雨季经渠道排沥。

三、 盐碱地园林绿化施工技术

通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了盐碱地对于植被的伤害,也了解了一些改良盐碱地的措施,那么在盐碱地上如何进行园林绿化施工呢,它的具体施工技术又有那些呢,下面我来探讨下自己的看法。在盐碱地上进行园林绿化施工技术主要有四种措施:

1)选择合适的植被,这一点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也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因为植被的耐碱耐盐性是植被能不能再盐碱地生长的前提。因此,在进行盐碱地区植树绿化时,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耐盐碱、抗风沙、抗干旱以及耐水湿的植物品种。在充分利用好当地乡土树种的同时,适量引进筛选出一些新的乔木树种丰富景观层次与结构,提高绿化质量。同时,野生植物是自然选择形成的原始种质资源,它不仅对本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盐碱土绿化中可以直接应用。

2)回填客土。一般来说,回填客土对于盐碱地中植被的存活也是很重要的。回填客土以及深翻整地是盐碱地绿化工程的关键环节。在准备进行客土回填之前,必须对绿地的四周用塑料布与周边的碱土进行隔离,防止绿地四周碱土中的盐分渗到绿地内。在施工时,须使塑料布的底层与隔离层紧密结合,顶部高出绿地表面约20cm,并用石块等压紧,防止再回填客土时滑落。边回填边用机械向里推,完成后将绿地表面整平,注意保护周围的绿化设施。客土回填完成后,在进行苗术栽植之前必须进行绿地的深翻。

3)渗管排盐。这种方法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级管和二级管相结合,一级管的渗入水汇入二级管中,然后流入污水管排走。若污水管道埋的深度较浅不能自行排泄渗水可在二极管的末端设集水井,定期强排。苗圃地二级管可采用明渠,一级管直接汇入明渠自然排出渗水,但应严格防止倒灌。渗管的埋设深度、间距、纵坡主要取决于绿地种植的植物种类、土壤结构、地下水位的高低、气候以及附近污水管道的深度等。

4)大穴换土,这种方法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他更为方便快捷的改良土壤使之更易于园林绿化工程。它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地提高栽培植物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通过大穴换土能给栽培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而通过渗管排盐又能有效地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参考文献:

1 邢军武.盐碱环境与盐碱农业[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

2 张万均.盐滩绿化经济合理技术途径的探讨[J].中国技术成果大全,1991(69)

第14篇

[关键词]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80-01

化工分离技术是通过采用化工设备的专有作用,对相应的化合物质利用其表现出来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对整体化合物就行有效分离的一个技术,是化工研究整体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有的化工生产中,化工分离这一技术都贯穿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从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化工分离技术逐渐原来的单一理论研究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在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进行切实有效的化工分离技术实践,把理论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而在此基础上,化工分离技术又产生了新的分离技术方式,可以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种更大程度上的化工分离技术的普及使得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成熟。

一、现今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1、环境保护工程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原来越成熟和科技运用的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环境污染的现实情况却是很让人担忧。各种废水及其他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甚至因为有些废气、废水的慢性污染,人们还会因此患上一些不治之症。例如上世纪很有名的日本水俣病。从化工分离的角度来看,在很多工业制造过程中排出的各种废气、废水并不是别无它用的,无论是硫化物质或者二氧化碳,还是其他具有放射性的废物,如果采用合理地化工分离处理方法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这样就能使得废物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能够进行工业生产的再循环利用,而不像生化处理或肆意排放那样的简单处理方法,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都没有任何有效利用价值。

2、能源资源利用

能源供给是现如今我们生存发展的必需之物,没有了能源的供给,我们人类就不能生存,企业也无法生存,可以说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国家和社会优良发展的基础,利用的好,节能减排;利用的不好,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综合来看,如今的能源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而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相关石油产物如塑料等乙烯合成物都普及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化学分离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节能降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3、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技术是一种伴随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DNA重组等新生物技术诞生而出现的一种高新技术,它的发展必须有效的依靠化工分离技术来高效、纯净地提取生物的活性。同时,也对化工分离技术中分离剂、分离设备和分离技术的革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制药技术和化工分离技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人们对生物制药技术的需求,必须要在很大程度上以来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在保证生物活性的过程中提升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

二、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开发现状

1、结晶分离

对于结晶分离,传统的化工分离都是采用冷冻、浓缩等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由于效率低、需求大,所以能耗效率显得非常不客观。而根据目前最新的化工结晶分离技术,萃取、高压和融合的方式都能有效的代替原有的冷冻、浓缩等传统方式。

在萃取分离下,利用沸点等物理性质相近的混合物,把要提取的物质用萃取的方式提取出来。对于萃取这个分离技术来说,不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在高压分离下,因为压力的上升,物质本身的熔点就会下降,结晶就会不断形成,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液相杂质的浓度上升,相变压力也会不断上升,在共晶压力下,排出母液减压蒸发,就能得到分离的结晶物质。

2、膜分离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特定膜的渗透作用,利用外界的压力,对气相或液相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对于膜分离技术来说,其所需的成本较小,相应的污染排放也较小,适合大面积的开发利用。而膜分离技术具体细分,又可以分为离子膜技术、气体分离膜技术、膜萃取技术、膜蒸馏技术、微滤膜技术等。比如,在离子膜技术中,因为节能效果显著,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的隔膜法生产烧碱。这种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医疗和食品工业及海水淡化工程。

3、变压吸附分离

变压吸附主要用于气体的分离,在混合气体中用特定的吸附剂对特定的气体细分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泛,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在对气体的分离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从天然气中净化甲烷或者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制取一氧化碳等,变压吸附分离的方法都能很好的对目标气体进行分离,这种利用特定吸附剂的相对便捷的方法使得其展现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

4、化工分离新技术与现实冲突

化工方法的创新发展给这个技术领域的人们都带来了领域的前景,但是一项技术是否成熟,其最终标志不是它有多优秀、多高端,而是是否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行市场的普及应用。新兴的化工分离技术的确在很多化工分离实例方面都展现了他们的优越,但是有的新技术所需要的高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承受的,相对应企业的高成本,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上的时候,其中的高价格顾客是否能接受也是一个存在的风险。

在考虑化工分离技术革新的同时,必须要以成本低廉、步骤简单的思想为前提,若不能达到此要求,即使化工分离技术再优秀,都只能利用在很少的范围内,不能真正的将这种技术普及于社会,做到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化工分离技术在革新的同时,必须要考虑成本的因素,要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科技创新,把新技术普及应用放在创新的首位,真正做到技术服务于大众。

三、以活性炭纤维吸附家装有毒气体为例阐述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实际利用情况

活性炭是种新型高效吸附材料,与传统的粒状活性炭相比,具有吸附能力强、速度快的特点。而且,由于活性炭纤维是粒状体,不易粉碎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所以对于家装等污染物质的吸附有很好的效果。在家庭装修的过程中,由于各种装修材料的使用,会有各种各样的有毒金属气体的产生,而活性炭纤维(ACF)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可分离出空气里混合的有毒气体并进行吸附,净化空气。在ACF的吸附过程中,会将高价的金属离子还原为低价的金属离子,如Au3+、Ag+、Pt+、Hg2+、Fe3+分别还原成Au、Ag、Pt2+或者Pt、Hg+、Fe2+,而且在大多数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吸附量会大大提高。Au3+和Hg2+的还原吸附量分别为1200―2000mg/g和600―800mg/g。

综合来看,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拓展,从原来的单一理论研究逐渐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并在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进行切实有效的化工分离技术新技术实践,把理论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方便相关工作效率的提高,这在更大程度上使得化工分离技术的创新发展逐渐变得成熟。

参考文献

[1] 朴香兰.樊蓉.朱慎林.活性炭纤维在化工分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2000年第6期

第15篇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技术;内涵;特点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着化工科技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趋势,此种发展背景下,各种新型的机械设备开始不断与化工生产实际相融合。因此,为了确保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实现,就需要以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前提。对于我国而言,结合现阶段的化工工程建设现状来看,在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与缺失,因此,如何在化工工程建设中,加大对于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问题已成为各方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即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化工机械设备内涵分析

在化工工程生产实践的实施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使各种原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方式,形成具有标准规格与质量的产品,就往往需要借助于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合理应用,支持原材料完成包括预处理、化学反应、分离结合、以及精制在内相关工作,这一点也正是化工工程应用化工机械设备的最核心价值所在。正因为其在化工工程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因此备受各方人员的重视。结合我国现阶段化学工业的发展形式来看,比较常见的化工机械设备包括以下两种类型:其一为化工设备,化工设备的最主要特点是:作用部件处于静止状态,或运动较少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反应器、蒸发器、分离器、换热器、吸附器、离子交换器、以及干燥器等在内;其二为化工机器,化工机器的最主要特点是:作用部件处于运动状态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旋转干燥机、过滤机、破碎机、以及搅拌机等。

2.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特点

结合我国在有关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来看,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定义:即为了满足化工机械设备的相关使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将相关零件部件组合在一起,构成设备整体的过程。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的本质是一项内容复杂、并且种类繁多的工作项目,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工机械设备而言,安装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要求条件、以及操作程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一点是化工机械设备安装的最典型特点。与此同时,在安装作业的实施过程当中,相关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工艺技术要求,将化工机械设备的主体部件与附属零件全部安装至合理的位置,配合对设备所进行的调式工作,使设备能够满足必要的使用条件。更加关键的一点是:在现代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中,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不单单是化工生产作业与土建工程施工作业之间的连接工序,同时也是机械设备制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最核心环节,在保障安装质量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3.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技术

为了确保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后施工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就需要在各个环节加大对于创新技术的应用,重点关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借助于对现代工艺技术的合理应用,使上述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安装中的缺陷。具体而言,在化工机械设备安装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需要对安装偏差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在有关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作业实施过程当中,为了确保安装作业的精度得到保障,同时使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特别重视对安装偏差问题的严格控制,当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需要认识到各类化工机械设备在安装工艺技术方面均有着严格的要求,进而需要在遵循机械设备生产工艺以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于相关工艺技术的改进,使安装偏差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②.需要高度重视制造环节的偏差问题,在机械设备产品及其相关安装附件进入施工现场检测,实施全面性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其使用性能的稳定发挥;③.需要明确各环节工艺的衔接情况,在基础沉降倾向于稳定的状态下,实现精准性的校正。

2)需要对焊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在有关组对、以及分片化工设备的安装过程当中,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也是尤为关键的。首先,操作人员需要以焊接计划文件为极易,对工艺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控制,特别需要关注对焊接顺序、焊接电源、焊接速度、以及焊缝设置环节的质量控制。在焊接操作完成后,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对焊缝区域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实际性的焊缝尺寸、以及表面/内部缺陷能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焊接作业实施中,需要针对如下两个环节进行可靠的技术管理工作:①.对焊接尺寸进行合理的研究,即需要确保余高尺寸、补强角焊、以及焊脚长度尺寸的精准性;②.对焊接区域的表面缺陷以及外观缺陷进行明确控制,需要观测焊接区域的表面是否完全规整,同时观测焊接区域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咬边、火口、以及压坑等问题;③.对焊接区域的内部缺陷进行详细控制,观察是否存在夹渣、气孔等问题。

4.结束语

在本文有关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艺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过程当中,首先就化工机械设备的内涵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指出了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作的主要特点,最后从安装偏差问题、以及焊接质量问题的控制角度入手,就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艺中的关键技术要点加以了说明,望能够引起各方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琳.详细论述机械设备安装的座浆垫板法施工工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2] 胡立功.对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2,(22).

[3] 王斌,魏春辉.浅析机械设备安装的施工技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