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药理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现代物理

Modern Physics in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Li Yong-li

【Abstract】Social modern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followed up,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modernized, it is necessary to allow more modern physics knowledge into our classroom.

【Key words】Physics teaching; Modern physics

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也带动社会迅猛发展,物理教学必须要跟得上时代步伐,将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据有关调查中学生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且学生较少关注和参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活动,其实验能力也较差。

2、我国现行教材基本上都是经典内容,新的教材虽做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变化都集中在增加学生生活、社会性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提供学科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方面,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吸纳方面做的不够,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局限在经典物理中,远落后于现代物理和科学社会的发展。

3、现代物理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独特作用。物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在生活中诞生,为应用而发展。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与大自然、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现代物理的广泛应用,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物理有用性的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4、有效地讲授现代物理知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可能性

有些人认为,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即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而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可能去接受理解高深的物理知识理论,中学物理与现代物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难以逾越。笔者认为在中学传授一定的现代物理知识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要讲究传授的方法、途径。

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经典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可以说已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现代物理相关知识的可能性,再者,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布鲁纳曾强调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出基本结构就是最能反映其本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划。学科的结构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这种基本理论,可联系各种相关现象,从而理解各种相关现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课程的核心,也是教学过程认识的基点。他还认为基本学科是可以提早学习的,并且必须提早学习,因为早年学习一些观念和作风影响着人们的一生。这些为我们进行现代物理知识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现代物理是刚发展起来的新理论体系,虽然对绝大多数一般的学习者来说他是深奥和抽象的,要用到精、专的物理学理论及相应的数学物理方法,并非一般初涉物理学领域的人所能掌握的。但我们可把有关知识的基本结构和方法论教授给初学者(中学生),他们是完全能够掌握和理解的。布鲁纳就认为,“凡是用现行手段教授的一切题材,都可能用单纯的形式,更早地教给儿童。”

三、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途径

如何有效地在中学讲授现代物理知识,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尝试研究,笔者在此谈一点个人想法。

1、将基础知识拓宽延伸。

现代物理知识追根溯源都有它最初的端倪和最原始的理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的科学进步得如此之快,以致大多数原始论文很快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而显得过时了,但是另一方面,根据原始论文来追踪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例如通过激光冷却技术使人们实现了操纵和控制单个原子。同时依靠这种新的手段,人们在分子原子物理学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通过冻结原子降低温度,1995年两名美国科学家康奈尔和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分别在极为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称BEC),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爱因斯坦在75年前所预言的一种特殊物质状态。这被物理学家认为是20世纪末物理学上的最重要的成就。我国也于2002年由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铷原子云中实现了BEC。这项技术也可用于涉及新型的原子钟,其精确度比现在最精确的原子钟(精确度达到了百万亿分之一)还要高百倍,可应用于太空航行和精确定位。

激光制冷是通过激光光子的能量直接束缚被冷却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来降低温度的,是微观对微观的物质行为。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如果正在进行中的原子被迎面而来的激光照射,只要激光的频率和原子的固有频率一致,就会引起原子的跃迁,原子会吸收迎面而来的光子而减小动量。与此同时,原子又会因跃迁而发射同样的光子,不过它发射的光子是朝着四面八方的,因此,实际效果是原子的动量每碰撞一次就减小一点,直至最低值。动量和速度成正比,动量越小,速度也越小,温度也就越低。因此激光冷却的实质是原子或分子在激光的作用下的减速。

在学习了原子跃迁后,有机地进行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就不会觉得现代物理遥不可及,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更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2、通过物理事件或物理现象讲授有关知识

当某些理论很深奥、抽象难懂时,可以用一个事件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产生的历史和过程,从事件中领悟知识原理。

如著名的双生子佯谬实验。狭义相对论的相对论效应认为相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惯性系中,其中在一个参照系中的观察者测的另一参照系中的长度变短,时钟变慢。这时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设想:有双生子兄弟二人,哥哥乘上飞船离开地球,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逛游太空,根据相对论效应,弟弟看到飞船上的时钟变慢了。那么在飞船返回地球时,是否哥哥比弟弟变年轻了?我们知道,运动的观测是相对的,当哥哥乘上飞船逛游时,弟弟相对哥哥在反向运动,哥哥看弟弟的时钟也变慢了。因而他会认为弟弟变年轻了。这样就得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佯谬。这时狭义相对论无法解释。通过分析,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一切惯性系,而哥哥乘飞船离开地球要加速,返回地面要转弯、减速,所以哥哥处在非惯性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利用广义相对论的结论--时空弯曲解释了飞船上的时钟变慢,因此飞船返回时哥哥显得年轻了。

通过这一事件学生了解了狭义相对论、时钟变慢、广义相对论等基本概念。同时一些著名事件能激发中学生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思维方式。

3、让现代物理知识、思想及应用渗透在STS问题中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数之众,被联合国称为近几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给人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对于海啸,目前人类没有能力阻止其发生,但可以通过预警和防备来减少死伤,海啸的预警就用到了物理知识。

如,学习了万有引力后,可及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神州”七号或“嫦娥一号”的材料。随着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全面发展,标明我国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关于“神州”七号,在发射、运行、变轨、返回等方面可以编很多试题。如:简述将“神州”七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2号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的原理和提高最终速度的因素。火箭点燃后生成的气体以很大的速度向后喷出,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火箭向前做反冲运动;提高火箭最终速度的因素,一方面是喷气速度,另一方面是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烧尽时的质量之比,喷气速度越大,质量比越大,火箭最终速度越大。可以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很多,此处不一一例举。有关卫星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其某些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最基础问题是学生可以理解和可以解决的,这也是引导学生将物理问题应用于实际、关注科技进步、关注前沿问题、关心国家的最好契机。

第2篇

一、礼仪教育可以规范社会行为,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根据该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酬,不仅是一种出自本能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决定着他们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有人给出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尽快适应社会生活

在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遵循着特定的游戏规则。这些准则和规范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即我们所说的礼仪。任何人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三、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道德和礼仪密不可分,道德规范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社会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简而言之,礼仪是人的道德意识外在的表现形式,或者说礼仪是道德的外化,传播礼仪知识,加强礼仪教育,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然而,在国家发展的一段时期里,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礼仪严重流失,加之前些年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偏向应试教育,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礼仪教育,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平衡,使其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有机统一起来,最终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四、礼仪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这种现代信息社会的社交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应更多地学习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职场、立足社会。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开设课程普及礼仪教育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一直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比较重视书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而轻视实践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只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从家长或老师那里知道一些简单的礼仪礼节而已。对此,学校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体系,针对大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开设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课程,讲授礼仪基本知识,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结合礼仪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礼仪实践,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反复练习,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礼仪的精华。

我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

3.利用校园精品活动,拓展加强实践的第二课堂,深化礼仪教育

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学生礼仪大赛,以及与之相关的辩论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礼仪讲座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和批评教育,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4.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无论是高校领导还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任课教师,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在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加强自己的礼仪修养,发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作用,这种氛围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 亲和力

【 abstract 】 normal teaching order teaching secretary security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very important, and its teaching management work in affinity gradually show import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enhancement teaching secretary affinity, the cause of the lack of affinity, find out the enhancement and cultivate teaching secretary of affinity way.

【 key words 】 teaching secretary, teaching management, the affinity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最基层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是领导与教师、系部与职能部门各科室、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联系左右的作用,对保障本部门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影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效果的因素很多,高校教学秘书亲和力在其中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校教学秘书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证。

一、高校教学秘书亲和力

亲和力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教学秘书工作是服务师生、协调各部门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要以独特的品质、行为去影响、带动服务的对象。教学秘书亲和力即是指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与职能部门和兄弟院系融洽关系以及所产生的亲近、和谐、凝聚的力量,由此形成工作的威信力、说服力。增强“亲和力“,是教学秘书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教学秘书工作新的特点。

二、增强高校教学秘书亲和力的必要性

1、服务性工作特点的需要

良好的管理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服务。教学秘书工作宗旨就是为教学服务和为师生服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尽心尽职,真正使教师、学生感到满意。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中,与师生朝夕相处,他们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良好的服务观。服务好每一位师生,这也是高校教学秘书的基本品格所在,是对高校教学秘书的道德人格提出的基本要求。亲和力弱的教学秘书,容易无视师生的需求,导致与师生关系产生疏离、隔阂甚至对抗,在处理问题时易产生矛盾与冲突;亲和力强的教学秘书,与师生间关系和谐、融洽,交流互动,从而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顺利地解决问题。

2、协调性工作特点的需要。

教学秘书除了为教学服务和为师生服务之外,它还扮演者教学过程中的协调者与沟通者,维护、支撑、协调教学信息的畅通无阻、和谐有序。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系就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因此,教学秘书需要借助有效的沟通手段协调积极主动与教务处、兄弟系部及其他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建立起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融洽关系。我们知道,亲和力强首先是一种友好、相互尊重的表示,它使得有联系的双方能够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意识和趋向意识以及共同作用的力量。亲和力强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有了合作意识,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亲如一家,合为一体。

3、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需要。

教学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师生、与各职能部门各科室的领导、同事协调配合。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思想就是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之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中。通过人性管理,教学秘书能够协调、组织学院领导与各教学部门的关系,调动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在工作理念和方法上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培养和增强亲和力,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努力为师生营造和睦、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 高校教学秘书缺乏亲和力的原因

由于思想观念陈旧,高校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忽略了教学秘书在教学环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高校有些领导乃至普通教师始终认为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可有可无,谁都能干,都能干好的岗位,认为教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处理一些简单性的事务,如接电话、开会记录、印发文件、整理档案、统计教师工作量等。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教学秘书往往在人员配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干部聘任、职称评定及评奖评优等方面都得不到相对公平的待遇。此外,由于多数学校没有明确教学秘书工作职责内容,教学秘书往往承担教学管理之外许多行政事务,如充当领导和教师的“传话筒”、 “救火员”及 “跑腿”的角色,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一旦中间出现差错就会认为是教学秘书的责任。因此,教学秘书工作定位不清,工作发展前景不明朗以及缺乏相应的培训、晋升机制,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秘书工作的责任心。

2、教学管理能力较低。

这是高校教学制度和教学秘书自身原因造成的,许多高校对教学秘书人员重使用轻培养,教学秘书承担着过多工作,却没有对教学秘书提供培训学习、交流进修的机会,相当一部分的教学秘书未经历过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管理仍停留在“事务型”、“经验型”管理水平上,导致教学秘书的知识更新严重不足、现代信息意识薄弱,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3、教学秘书个人亲和力意识欠缺。

教学秘书“身在曹营心在汉”。由于教学秘书待遇低,学校重视不够,教学秘书超额的工作量与较低的收入不相匹配,待遇的不公以及发展前景不明朗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的教学秘书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容易造成许多教学秘书把工作当跳板,整天想着考研、想着如何转岗,想着如何成为专业老师,工作经常不在状态,认为只要保证工作不出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想着在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协调各方关系,思想上普遍存在着失落感、压抑感、困惑感与危机感。

四、培养和增强教学秘书亲和力的途径

良好的工作保障机制是培养和增强教学秘书的亲和力物质基础。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肯定教学秘书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学秘书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和行政待遇。明确教学秘书的职责范围,真正让教学秘书从额外的行政事务中回归到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学校各级领导要主动关心教学秘书的成长成才,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给予教学秘书提升的机会,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学秘书投入到教学第一线,开展教学研究,鼓励他们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教学秘书归属感、自信心。

2、树立科学服务观,重视亲和力作用

良好的管理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服务。教学秘书工作职责是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称职、亲和力强的教学秘书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找准位置,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过程中,教学秘书还要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只有了解、熟悉服务对象,保证信息畅通,协作关系良好,才能做到积极主动、耐心细致、热情周到服务。通过周到的服务,教学秘书赢得师生的信任与配合。而和谐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和精神源泉。

3、注重品行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亲和力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品行。良好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是增强教学秘书亲和力的重要筹码。具有良好品行的教学秘书可以让师生“亲其师,信其道 ”,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释放出强大的亲和力,教学秘书除了具备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外,还必须从思想上认同和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光明磊落,品行端正;在工作中实事求是,讲究民主,讲求效率,处事公正。同时,还应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努力做到讲话风趣幽默,富有鼓动性和号召力。

4.加强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提高自身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工作虽然千头万绪、繁忙琐碎,但只要通过科学管理方法、良好的协调能力,将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学性安排,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果。教学秘书必须在教学管理过程实现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学秘书实施规范化管理,把握工作规律,养成“急重优先,轻缓推后,急而不躁,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配合以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换位思考,加强与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及”,激励师生参与到管理中。规范化与人性化管理二者有机结合,是增强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秘书的亲和力,是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完成的有力保证,是强化教学秘书与学院领导、部门领导、师生关系的粘合剂,是加强教学秘书与学院领导、部门领导、师生之间交流的油。教学秘书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亲和力,努力构建和谐、和睦的工作环境,才能为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

学历认证流程 登录中国留学网,申请者按照要求准备申请材料(2)手工填写认证申请表(3)提交认证申请材料(4)进行材料初审,如果材料不够还要补充材料(5)审核并出具认证结果(6)认证者收到认证书或者未获认证通知单

中外合作办学无法认证和不通过原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未经过教育部的审批或者备案。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网络资源已经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资源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利用通信设备的传送以及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网上资源、制作历史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历史网页和进行远程教育等,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南大学的周小李(2012)认为,所谓素质教育指的是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发人的潜能,充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说,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对学生进行生理素质的开发,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把人类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文化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对学生身体、心理、科学文化、道德思想、劳动、审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强调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所需要的历史素材、历史图片、音频、视频集中整理到一个相应的PPT上,在讲课时演示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链接播放音频或是视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非常的流利和生动,给学生比较强烈的历史氛围,使学生沉浸在历史之中,尤其是视频以及图片给同学们的视觉以及听觉的冲击力。视听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视听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都与素质教育相呼应。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鉴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讲授解释,学生通过课本的展示来理解,接着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效率。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教学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生动,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历史老师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可以提高中学历史学习的质量。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使用的建议

近年来,历史教师把历史网络资源应用到课堂中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模板、规范、准则、经验加以指导,都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方说,有的历史教师要么是全部依赖网络教学资源,要么就是不相信网络教学资源依赖网络教学资源的历史教师有可能在上课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课件都会使用网络的资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考了,那么不相信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师,有可能根本不会去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完全放弃对其的使用,更不用说给学生带来教学方面的方便了。因此,鉴于此种情况,我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网络资源使用方面给予如下的建议。

(一)相关教育部门应引导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网络资源的应用

由于一部分历史教师对于历史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中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需要加强对这个方面的宣传,让历史教师真正意识到网络资源在历史教学的应用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促使教师主导自觉的进行历史网络资源的开发,并且积极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同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历史教师再思想方面正在认识到在教学中应用历史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主动去学习历史网络资源。

(二)历史教师需要筛选网络资源而不是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第6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历史教学;重要性;实践性

建构主义理论从国外引进至今,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来还是一个探索阶段,建构主义理论给了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一片崭新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中高中历史教学更大有作为。我们应该多加以学习,除了加强对历史学科钻研外,还要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建构主义历史教学模式很容易走入单纯的形式化教学模式的误区,即“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丰富建构主义理论思想。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历史科目。也为自己的历史学习奠定好良好的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由瑞士著名的认知发展领域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的。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提出了同化和顺应,即学习者把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因接收外界信息而发生了改变,两者需要达到一种平衡逐步构建起来新的认知结构。这样的主义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认为老师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身上即可,俗称填鸭式教学,不在乎学生是否能将知识良好地接收,成为长久的属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而建构主义倡导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样主客体的身份有了改变,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老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家当下主张的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相呼应。

高校的历史教学时长较短,课时较分散,科目类别较多,多为文献一类的书籍,这样的教学内容多少会略显枯燥,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是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属于学生自我的知识会零乱且松散,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高效性。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正是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遇见陌生的问题也可以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主动地提出对问题的解答。这是主动学习并且将认知进行了有效整合。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建构主义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要实践构建主义理论,可以从以上方面进行实践。特别是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方面,可以很好地实践于高校历史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输出者,而是在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时,相互交流和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正确的交流引导构建个体的自我发展。例如,在课余可以就一些历史问题开展交流讲座,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围绕某一时期的文化特色进行研究时,可举办服装展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向老师咨询等方式获取信息后,动手制作服饰并进行展示,期间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更好地巩固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四个部分。在高校历史教学中便可以很好地利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协作,通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更好地学到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高校在历史教学中实践构建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需要进一步提上教学日程,更好地将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得到实践。在教学中老师能够更好的运用这种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对学生虚席历史给予更好的启发,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也能够促使老师更好的进行高校历史教学。(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庆华.《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9

第7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教学模式

一、进行“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成因。众所周知,随着社会和企业对复合型及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单纯的掌握一门技能已不能适合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此职业院校大都设立了复合型、跨学科专业,如电子专业便于电子类与电器类交叉科学,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就有可能存在以电子为主还是以电气为主的问题。电气系承办的电子专业因其课程设置偏重于“电”,可利用现成的设备和工作机台及师资力量经行于电子类行业承办的电子专业在学习到电类课程,特别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一文时,由于受到实习车间的设备及双师型(一体化)老师缺乏影响,大都无法对这一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而只能偏重于理论课的讲授,不能进行同步和系统的实践技能操作

(二)为实施“一体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个电气元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导致无法掌握各电器元件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中所起的作用,不能够做到前后知识点有效衔接和理会贯通。二是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学生缺乏电气线路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动手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按照预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以电子为主以电为辅的电子专业毕业生,必须取得钳工高级及电工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而要取得电工中级工技能等级,电动机的相关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是取得该等级技能操作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说,不对学生进行“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这门课程,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学生的电气线路安装及故障排除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课程的讲授中,学习到有关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动作原理时,学生对线路的动作原理只能凭空想象理解,这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若采用“一体化”教学,通过现场操作、现场讲解的过程,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讲授接触器自锁的正转控制线路的动作原理为例,我们有实际线路的示教板通电操作、对照讲解这一线路的动作原理,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线路动作原理。再学习到下一章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通过前面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对比学习,找出其异同点,就能很好的进行前后知识点的衔接,能够让学生较快能领会贯通,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了“一体化”教学后,学生通过边学边练,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运用,从而可以检阅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明白各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电器元件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才能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生学习才能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过程实践性强,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在“一体化”教学中,学习到有关低压电器时,采用讲、练结合的办法,学生每人手中都有电器实物,边听边看实物,既直接有形象,一目了然,又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不及从理论上讲清了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原理、选择方法,还教会了学生拆装、维修的操作技能。同样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分析和故障分析的学习中,由于理论教学仅是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实践经历,学起来比较抽象难懂,而“一体化”教学,采用讲、练结合完成原理分析和故障分析,使学生在训练中既感到直观,又体会,明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第8篇

[关键词]医学类研究生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152-03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的重任,而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医学本科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重要作用。硕士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其地位的特殊性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独立科研能力,为今后专业性更强的博士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落实到医学发展战略上,培养高层次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极大有助于我国未来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原创性和先进性医学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创立,不仅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在世界上的地位,更能广泛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就硕士研究生这一承上启下的培养对象而言,其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有一定的特殊重要性。

(一)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深化

医学硕士生大多具有很好的医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但目前医学本科教学基础学科分别教授的现状有时会使得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比较散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理解,因此,这就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抓住今后临床与科研可能涉及的方向,巩固与深化专业知识的理解,把握最新科研方向与进展,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融会贯通。

(二)科研兴趣的发现与落实

科研热点和前沿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积累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而这对于研究生而言,既是一个训练过程,又是对其今后发展方向创立的初级基础,也只有发现了自身的科研兴趣落实点,才能给自身树立今后临床与科研进步的目标,才能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今后成为“大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思维模式的开发与拓展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的过程;而由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更是学习思维模式的转变与培养的过程。独立科研思维的培养、失败中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及研究方向的拓展和创新,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也许是个痛苦艰辛的过程,但却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训练显得尤为必要。

(四)团队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团队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中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证,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分工合作、协调共进才能取得研究的突破和创新的成果,这也是研究生人格发展和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生阶段科研训练不足

大多数本科医学院校在本科生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填鸭式教学为主,缺乏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和科研思维的训练。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机会少,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考试能力强。进入研究生院后,导师发现学生科研思维薄弱,并且对科研缺乏必要的了解,这就迫使导师必须从头开始培养与训练,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又很短很宝贵,这也一定程度上客观造成了研究生毕业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攻读学位的动机与学习态度

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大城市小地方、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医疗待遇和成长空间客观来说,差异很大,这也造成了医学本科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与动机不一,不少学生受迫于就业压力或者追求名校情结。而以对学术追求为目的的学生人数不多,又因为经过艰辛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的疲惫感,认为进入了名校了任务就完成了,客观造成了学习态度的不明确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足。

(三)医学硕士生培养模式的缺陷

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客观分为“临床型”或者“科研型”,以我校而言,临床型在前半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最后有半年的科研时间;而科研型在半年至一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各导师课题组开展科学研究,其间有半年临床训练时间。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就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平时大量的病房工作可以培养临床能力,但同时繁重的临床工作也使得平时创新思维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训练成为一句空话,而最后半年的科研时间又是极大的不足,也就造成了毕业时,独立科研能力、科学论文及科研标书撰写的能力不足,这对于当前培养“复合型”医生的大趋势和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四)各院校各课题组之间学术氛围参差不齐

研究生阶段的学了要求学生多查阅文献、撰写综述以外,还要创造机会及引导学生多参与各级学术活动,把握本学科、本领域前沿和热点,并且要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多与著名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与请教,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和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当前各级高校学术氛围不一,各课题组之间差异也很大,学术开拓精神不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科研创新风气。

(五)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能力培养和创新开拓除了要有很好的科研热点敏感度以外,导师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但是当前,有的导师科研经费不足、导师研究生招生过多导致照顾关注学生不够,临床学科导师要忙于临床工作等原因,也造成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师没有精力去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客观导致了研究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

(六)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先进性不足

当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包括研究生教学,在课堂授课模式上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成绩评估重考核轻实践,这就极大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将受到极大影响,这也使得探索时间新型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打下科研基础

本科生在基础医学院学习期间,正值各基础学科学习时机,在学习间隙应参与基础学科各课题组研究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并招募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老师,让一部分掌握一定实验基础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如我校的“正谊学者”计划,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助于科研能力的训练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思想交流,培养学术追求目标

目前入学的研究生进入“90后”为主阶段,个性上更为独立,思维也很活跃,这就要求导师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交流谈心,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学术追求目标,而不是单一的工作式的布置和指挥。同时,要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团队协作精神,要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认识,发挥互相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这将有助于更为优良的科研成果的取得,也利于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开展。

(三)培养学术氛围,加强师生学术研讨

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校学术氛围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塑造和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原动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开拓科学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科层面,要打破各课题组之间的壁垒,定期组织各学科组研究生进行活动与交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可以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做到交叉学科的融合。课题组层面,导师要与知名学者和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协作,定期邀请他们进行讲座与组织学术交流,导师与学生打破师生隔层,相互为师,积极交流,鼓励与引导学生多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积极发言与交流,这也将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拓。

(四)加强对导师考核,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成才的核心,也是研究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学校层面,要定期对研究生导师加以考核,对导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和课题取得加以评价,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成绩加以考评,以保证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科发展,同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导师自身,应积极把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临床学科的导师在繁忙临床工作时要注意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结合临床实践和难点热点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以导师相对成熟的选题为依托,规范指导,共同探讨,调研汇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研究生开拓科研创新思维,使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深度与广度上有极大提高,最终推动研究生毕业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重视研究生学术成果与创新,建立有效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鼓励研究生将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交流,并积极向高影响因子期刊投稿;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将自己的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同时,导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成果和工作,引入课题奖励机制,重视学生最为关心的毕业后问题,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避免后顾之忧。

(六)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专题研讨式教学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的内在要素,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科生的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的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床旁教学、PBL等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发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2]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0-11.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14―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医学界三大难题之一,发病率较高,多见于青壮年。我院采用术前辨证给予中药调理后,带肌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依急性伤筋三期辨证原理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5例,同时进行围术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1~52岁,平均37.8岁。左侧13例,右侧32例。相关病因:外伤15例;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激素10例;长期大量饮酒13例;其他7例。根据Ficat分期:Ⅰ期13髋,Ⅱ期15髋,Ⅲ期10髋,Ⅳ期7髋。患者病史0.5~4.0年。男性患者以首发无痛性跛行居多,女性以首发髋关节疼痛居多,所有患者都有髋关节的外展、外旋受限及局限性压痛。髋关节伸屈受限及疼痛情况与股骨头坏死轻重无明显一致性。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或MRI检查确诊。住院时间最短14d,最长35d,平均24 d,随访3个月~3年,股骨头坏死症状均获得好转,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稍垫高。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用缝匠肌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髂骨块及髂骨松质骨髓,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神经。视情况常规切取缝匠肌肌骨瓣、旋髂深血管髂骨块并原位取松质骨髓及骨髓血备用。分别从相应部位十字形切开并切除部分关节囊,显露股骨头颈部分,观察股骨头的变化。根据CT或M砌提示的股骨头囊性变或坏死的部位,在距病灶最近的头顶交界处沿股骨颈纵轴方向开槽。沿槽向股骨头软骨下潜行刮除死骨或硬化骨质,深达头颈骨质中心及软骨下骨质(要特别注意负重区软骨下死骨的清除),软骨下骨质挖除的范围略大于死骨的范围,将坏死硬化的死骨彻底清除,其原则是创面粗糙有渗血,如有软骨面塌陷,牵引下用圆头骨膜剥离器将塌陷的软骨面顶起。将取好备用的松质骨髓填入骨洞,并将骨髓血一并填入,用嵌入器将松质骨髓夯实顶起塌陷的软骨面。然后将肌骨瓣植入骨槽,根据情况可用1枚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有内收肌紧张者行闭合内收肌部分切断。

1.3 中药治疗

术前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分为三型,进行全面地调理:Ⅰ型为气滞血瘀型:采用当归红花饮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Ⅱ型肝肾两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Ⅲ型气血肝肾俱亏型:采用六味地黄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减,以固本培元,气血双补。调理期间根据患者的综合因素考虑,时间一般为2~6周。待患者达到最佳状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急性伤筋三期辨证原理进行治疗:初期以行气活血法为主,予以当归红花饮加减,一般服用4~8剂即可;中期以和营止痛法为主,方用和血止痛汤加减,活血止痛、祛痕生新,服用1~2周;后期以补益肝肾为主,用壮腰健肾汤加减,舒觥壮骨,促进植骨的愈合和关节的功能恢复,时间为2~4周。经过手术与中医辨证施治结合:一方面,带肌蒂骨瓣移植手术,彻底清除了坏死骨,既减轻了骨内压,又为植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复活提供了基础:同时适当植入松质骨,对防止股骨头塌陷提供了有力的机械支撑作用,起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的作用;同时植入肌骨瓣,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通过中医中药治疗促进坏死区血液循环的建立和坏死骨的复活,最终达到股骨头外形重塑基本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2 结果

本组45例,随访1.5~6.0年,平均3年8个月,按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疗效标准(百分法)进行评价,优≥85分,良84~75分,可74~60分,差<60分。本组优18髋,良17髋,可7髋,差3髋。

3 术后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病史长,求治心切,术后恢复期较长,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对治疗的信心不足。同时,患者对中药治疗该病的原理可能不清楚,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解除患者的疑惑,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各项治疗的目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情况,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医务人员在语言、态度、行为及在治疗中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早日康复。

3.2 的护理

术后应尽最大可能防止血管蒂扭曲或受压,术后正确的放置对于防止术后股骨头脱位、骨瓣缺血坏死、髋关节脱位并发症非常重要。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患肢屈髋、膝部垫枕、髋关节保持10°~20°外展中立位。屈髋可减轻血管蒂的张力,减少局部牵拉刺激,保持血管蒂的松弛状态,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术后患肢避免出现外旋或过度外展,以免使血管张力增高,血管发生痉挛,造成血运障碍,使骨瓣坏死。避免侧卧位和髋关节内收位,以免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后1周给予半坐位,避免长期平卧产生的劳累,减轻血管张力,促进血液循环。

3.3 皮牵引的护理

术后患者下肢给予皮套牵引,维持4~6周,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防止股骨头脱位,减轻关节压力,有利于股骨头的恢复。给予皮牵引时注意有效牵引,牵引陀要悬空,牵引重量2~5 kg,位置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行牵引部位的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牵引带里面铺毛巾防止磨破腿部皮肤,足跟悬空,双踝部给予按摩,防止压疮。

3.4 功能锻炼

①麻醉恢复后,可做足趾屈曲与背伸活动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带动小腿肌肉运动,避免关节僵硬、强直。1周后进行屈髋锻炼。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3周后坐在床边做膝部屈伸运动。③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平卧,收缩臀肌保持10 s以上再放松,重复20次,3~4次/d。④6周后扶双拐下地,保持患肢外展,拄拐时与肩同宽,双拐距足前半步,呈三角形支撑,使身体重心在双拐与双下肢的合力线以内,锻炼时嘱患者患肢不得负重以防止股骨头塌陷,注意保护患者以防摔倒,3个月后轻负重。此后,摄片检查决定负重情况。

3.5 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术后按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各项生命指征,并作好记录。注意观察刀口渗血情况,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足趾的感觉及运动情况,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该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等。①感染: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和医疗技术的复杂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手术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加上治疗过程中生理屏障被破坏,极易引起伤口感染,故要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医嘱术前半小时及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用药3~5 d,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血过多时应及时更换。②坠积性肺炎:术后由于患者须平卧位,因此应经常指导患者做扩胸运动,深呼吸,用力咳嗽,吹气球,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③压疮: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整、干净,定时按摩骨突受压部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及局部物理性刺激,经常进行温水擦浴、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皮肤抵抗力,增强组织修复能力,避免发生压疮。④深静脉血栓:有效的血栓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是防止发生血栓的好办法,术后常规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合理指导患者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术后24 h内应严密观察肢体感觉、运动、温度、颜色、肿胀程度、静脉充盈情况。如肢体远端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发紧伴浅静脉充盈及活动受限。常提示有深静脉血栓,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

第10篇

本论文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专业为例讨论校企合作的意义,应用英语(航空服务方向)专业始建于2011年,2012年调整为航空服务专业,并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在校学生人数260人。

一、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应用前景

航空服务专业主要学习民航概论、航空市场营销、机场服务概论、航空运输地理、航空服务礼仪概论、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航空服务技能培训等课程。航空服务专业主要培养有灵活的协调和应变能力,能熟练掌握民航服务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民航企业发展需要,能从事国内外民航服务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航空人才。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中国航空运输业在全球的排名已跃升至世界第三位。到20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0%左右,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都将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航空市场。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对民航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

1.1 航空服务专业就业前景

从国际国内现有薪资水平看,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10万人民币以上,同时因其专业性和供应不足,其职业稳定性得到保证。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伟大转变过程中。由此预测到2010年中国至少需要新增加40000多名空乘服务人员岗位,民航空乘服务人员队伍将超过25万,规模将扩大5倍。整个航空业自身也将演变成一个集民航管理,机场物流,机械机务,航空气象,地面服务,流程签派,航空营销,票务销售多元化复式行业。

1.2 航空服务专业就业方向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各大机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在高星级宾馆、饭店和旅行社从事饭店服务、导游服务及管理工作,在各大航空公司、C场从事航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电信、移动通讯、金融服务等行业及其它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高级文秘、公关营销和管理等工作。

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2012年12月与东方领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签约,建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分院航空服务专业订单式培养班”,校企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就业。2013年5月与南方航空公司吉林分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并成立航空服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王雪雁经理为我分院航空服务专业建设顾问。2016年3月29日与南航吉林分公司的实习基地协议续签三年,并对校企双方推进培训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习生留用及南航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三、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与企业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3+1+2”的教学模式,既“1-3学期”在本校学习专业基础课, “第四学期”在南航长春龙嘉机场顶岗实习,“5-6学期”在校企合作方东方领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学习专业课及实习就业。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实习经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此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3+1+2”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在于,学校很难帮助学生联系到合适的企业能接纳这么多学生,学生自己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很少,使1年在企业的实习流于形式,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成效

2013年6月,应用外国语分院送第一批即2011级32名学生赴长春龙嘉机场南航开始为期6个月顶岗实习。在此之前,南航派14名专职教员及实操教师对这批学生进行了一个月包括民航运输基础、行查业务、服务礼仪、企业文化等岗前综合培训。解决了航空类课程讲授和师资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等新建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航空服务专业的实习就业基地,保障了新建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4.1 航空服务专业招生/实习/就业一览表

4.2 校企合作对教师的培训

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连续派出10名教师前往河北省民航干部管理学院进行各专业课师资训,如《民航英语》,《民航法律法规》,《民航播音》等。2015年1月我院派万琳老师到长春龙嘉机场南航分公司为期一学期的专职指导教师。

第11篇

方法:通过近三年来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对4-6岁集体儿童4000-4500人的视力筛查统计阳性检出率10%与以往儿保医师眼宏观检查和视力表灯箱测查阳性率不足1%比较,学龄前儿童眼病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

结论:加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对视力不良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韦伦屈光度筛查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 视力保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7-02

为了更好的开展集体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我们近三年对城区幼儿园4-6岁儿童4000-4500名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开展集体儿童视力筛查工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玉田县城区幼儿园4-6岁儿童2011年4083人,四岁组1562人,五岁组1621人,六岁组900人,2012年4289人,四岁组1668人,五岁组1706人,六岁组915人,2013年4463人,四岁组1762人,五岁组1821人,六岁组880人

1.2 方法。

1.2.1 眼保健门诊医师深入到幼儿园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对儿童眼屈光度进行筛查,使用笔灯对斜视进行筛查。

1.2.2 对筛查的阳性患儿,我们预约他们到我院眼保健门诊进行进一步检查,由眼科医师进行散瞳,做眼科常规检查确诊,对斜视需要手术矫正的我们把他们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对确诊为弱视的儿童由我们眼保健门诊医生给与综合治疗,对确诊为异常的所有患儿,我们保健门诊均建立档案,定期复查。

1.2.3 疗效评价标准:基本治愈:4岁视力≥0.6五岁视力≥0.8:进步: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无效:视力提高一行或退步、不变。

2 结果

2.1 眼病检出率。2011年检出人数429人次,患病率为10.5%,2012年检出人数420人次,患病率为9.8%,2013年检出人数424人次,患病率为9.5%。

2.2 弱视发病情况。2011年患病人数为245人次,患病率为6%,2012年患病人数为240人次,患病率为5.6%,2013年患病人数为214人次,患病率为4.8%。

2.3 弱视治疗一年后复查情况。2011年在我院治疗的245人中,治愈166人次,治愈率为67.7%。进步68人次,占27.8%。无效4人,占1.6%,有7人未复查。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240人中,治愈169人次,治愈率为70.5%。进步68人次,占28.3%。无效2人,占0.8%,有1人未复查。2013年在我院治疗的214人中,治愈152人次,治愈率为71%。进步60人次,占28%。无效3人,占1%。

3 讨论

3.1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反映,现在孩子的视力越来越差了,高中以上超过80%的孩子戴眼镜,而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80%以上是靠眼睛获取的,所以保护儿童视力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全世界60亿人口当中,有四分之一是儿童[2],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儿童保健工作,把它作为社会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是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现在全国多数保健机构儿童体检,眼部检查还局限于儿保医生对儿童眼部外观进行肉眼检查和使用“国际视力表灯箱”5米距离视力检查,我院2011年以前也是应用此方法,但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不合作,有的孩子眼遮盖不认真,影响了检查结果,致使检查阳性结果不足1%,许多孩子视力异常没有被早期发现,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近三年我们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比较客观的反应儿童眼部的真实情况,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筛查比较准确,对儿童眼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我们筛查的眼部异常多为斜视和弱视。

3.2 弱视是婴幼儿时期,因为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黄斑功能受到抑制,视功能发育障碍。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儿是可以治愈的。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学龄前儿童是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期,7岁以后治疗效果较差,12岁以后效果极差[1],这就说明我们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 做好儿童视力保健工作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托幼机构和儿童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保健机构需要加大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加强眼保健门诊与托幼机构、视力不良儿童家长的联系,指导他们对矫治的有效监督与配合,保护儿童视力,提高儿童视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1教学内容

绪论的基本内容包括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学的发展史及药理学学习方法。除了讲清以上4个问题,药物作为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一,药物的定义及药物、毒物、食物三者的关系也有必要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其有科学、完整、明确的认识;另外,本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也是讲授内容之一,对于医学生来说,本学科任务可以重点介绍药理学在药物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方面的意义,引入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充分理解并明确本学科的意义,同时采用学生熟悉的药品说明书,展示学科能够解决的问题,进一步针对专业特点,着重介绍跟学生专业有关的部分。对于研究方法方面的介绍,采用大量实验材料和实验操作的图片,从而使学生了解和重视药理学实验的学习。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药理学教学中应首要解决的问题[5]。对药理学各章节的分布及各章中学生可能感兴趣或熟悉的药物也应作一些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降压药的选择;为什么利尿药作为运动员的禁用药物,该类药物能否用于减肥;感冒药物的处方,各组成部分有何意义;的相关问题;影视剧中关于药物的使用实例;广告词跟药理学有关的内容,这样对教材有了进一步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又能唤起学生思考活动。只有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讲授又不完全脱离教材的方法才能取得教与学的双赢。

2教学方法

2.1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在开篇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学生稍作思考并讨论,然后由学生回答。在没有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他们对本学科的理解,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增加师生沟通的机会。课前让学生先预习,上课时进行讨论,使学生从比较和讨论中得到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至关重要[6]。对药理学各章节的分布及各章中学生可能感兴趣或使用过的药物也应作一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教材有初步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7]。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第13篇

朱富丽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使人成为人的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重视的问题。可以说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终

身教育,每一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涉及到德育教育。对于药理学教学来讲,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到某种教育功利思想的影

响,我们的专业教学往往忽略德育教育,只是片面的强调单一学科的知识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文章从德育教育

的重要性入手,来探究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德育教育;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德

育教育愈发重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教育作为人

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教学的核心。当前,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教育功利化思想开始抬头。有些

专业课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对于专业来讲不重要,有些认为德育教

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培养出的

人才大都缺少人文内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德育教育

是每一位教育工作需要认真开展的工作,任何学科中都包含着德

育教育素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擅于挖掘学科中的德育素

材,有的放矢的在学好专业课之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药理学作为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基

础类学科,除了承担着为相关专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支撑

之外,药理学本身也包含着很多德育教育素材。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作为使人成为人的教

育,承担着净化人的灵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我国既是

一个法治社会,同时也是一个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国家。因此,

认真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

以德治国方针的基本体现。

(二)德育教育的开展可以提升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道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对于提升职业道德建设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职

业道德水平来维系,如果职业道德水平缺失,服务水平及服务质

量必然下降。

(三)德育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思想品德,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

低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除了需要

具有精通的专业知识,同样还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这才是

一个完整的人。

二、药理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

开展德育教育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

还没有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德育教育要想真正渗

透到药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鼻血要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认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

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二)充分挖掘药理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

药理学虽然是关于医药理论的学科,但是药理学教材中也蕴

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授课过程

中,除了将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受教者之外,千万不要忘记

挖掘药理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认真开展德育教育。

药理学教材中涉及的德育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如关于历史上

我国医药发展取得的成就,现代我国在医学领域所取得的相关成

就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教育资源。药理学教育教学工

作者一定要有效利用这些德育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为国学习的信念。

(三)通过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理学教育

教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过程对受教者开展德育教

育。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大家共同完成许多实验项目,这个

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另外,药理学实验的过

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实验数据的错误导致实验的失败,经过

反复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这一过程中药理学教育教

学工作者可以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和求真的精神。总之,药理学

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药理学实验教学来开展德育教育。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医者仁心”说的就是一名好的医生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道

德水平。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药

理学专业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升受教者的职业道德水

平。如在讲授“影响药物作用的心理因素”时,特别强调医护人

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暗示作用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如治疗

头痛、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心理疗效可达 30-65%,可见良

好的医患、护患沟通对消除初入院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争取配合

诊疗的重要性;心药相加效方佳。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与患者建

立起良好的医患(或护患)关系,积极主动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工作,改善服务态度,关心和鼓励病人战胜疾病,使之获得更好

的疗效。又如在讲授“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强调青霉素所至

的过敏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如果抢救不及时病人会在瞬

间死亡。通过启发,促使学生树立起急病人之所急以及争分夺秒

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

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

(五)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吗啡是镇痛药的代表药,有着强大的镇痛作用,可是反复应

用会产生躯体依赖性,故属于麻醉药品的管理范畴。在授课过程

中,教师可从它的来源开始讲解,在讲完它的作用和用途之后,

重点说明它的副作用-躯体依赖性与吸毒者戒断症状的联系:如

从它的副作用联系到对人体的危害。又如从它的副作用联系

到 1840 年的,正是鸦片使我们国家落后的一百多

年,激起学生对的憎恶感,从思想上自觉地远离,并主

动向他人宣教。这样学生在掌握药理学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了一

次生动有效的禁毒教育,加深了学生对禁毒斗争的认识和其深远

意义的理解,诱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拒绝。

总之,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多层次的渗透德育教

育,需要药理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认真的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封永昌.生理学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提取和渗透体会[J].卫生

职业教育,2007,25(15)79-80.

第14篇

高等医药教育是一项肩负着培养新世界医药人才任务的重要教育体系,药理学包括了药物药理作用、临床用药等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相关内容,因此属于医药类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的药理学教育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如何使用已经学习到的药理知识,这对于未来从事的工作非常不利[1]。加强药理学课程建设、改革传统的模式与方法,推广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未来药理学教育的重点。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素质教育在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基本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可以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基本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了2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医药伦理学。药理学教学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在这门课程中都得到了体现,低剂量是药物,高剂量就是毒药,安眠药可以使失眠者入睡,但也会使人长眠不醒,这本身就是事物二元性的体现,2个方面即辩证,有统一,因此,必须有正确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医药伦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医药类高校专门开设此课程,可见其重要性。

2专业素质的提高

专业素质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无法胜任未来的工作要求,就更谈不上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服务于医药行业,服务于整个社会。鉴于目前药理学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师资力量无法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要让学生认识到药理学是一门不断深入的科学,在高校的学习与培养,他们仅仅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技能,而真正的药理学的精髓,是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当中,把今天的理论落实到明天的实际工作上,为患者、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未来会有更多的新的知识,需要他们不断的去学习,去更新。因此,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每个章节中的所有药物的特点,重点在于他们了解每一类药物的代表,并与临床实际相联系,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能够清楚该去哪里解决问题,强调方法,要大于强调内容。

3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成功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对于医药研发产业,具有绝对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推行素质教育,也包括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通过提倡自觉学习、自由提问、自发研究,发挥每个人的兴趣与特长,提供一个完善的平台,促进他们主动的思考与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适应培养创造精神的新的模式,并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医药人才。

4培养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素质教育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我校的基础设施情况,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动画结合到一起,阐述药物的作用机制、身体的生理过程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等等,内容生动活泼,学生往往给予很高的关注度。同时,我们采用逆向教学模式,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首先提出疾病,然后讨论治疗方案,最终落实到药物,在提出疾病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问,这种效果要远远好于开篇论述药物的教学方法[3]。

5重视人文关怀的培养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非常重视,但对于医药伦理学以及医患关系却鲜有问津,由于医药行业面对的是患者,这种对象的特殊性注定了医药人才的培养与众不同[4]。要充分重视人文关怀,对患者的生命价值、健康权利有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不以疾病为中心,要以患者为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要以治愈为目的。将这种人文关怀精神带到未来的工作中去。

6强化教师培训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避免要提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即我们的教师队伍。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素质教育条件,我们不断的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大力提拔年轻的优秀教师,选送优秀的教师出国学习深造,将国外先进的理念带回国内。并定期的组织内部比较、考核以及各种学术报告,以提高教学经验,拓宽专业知识,为药理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第15篇

药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1],药师、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也是出现药品名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药学课程,学好药理学,识别药名,了解基本用途,可以为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对构建学生对药物的基本素养至关重要。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有这些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1 目前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药理学课程学习有一点难度,首先他是一门综合课程,需要前提有扎实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懂一些基本的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的基本知识,还需要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一些诸如构效知识等;其次药理学章节繁多,药物类别、药名繁多、学术术语多、记忆的知识点多,是四大药学核心课程中学习难道相对较大的。本课程基本涵盖了临床常用的大部门药物,教学内容多,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理解有一定难度,药名名称也不容易记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单一,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枯燥难懂,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2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和目标

针对目前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1)针对学时减少,前期基础薄弱特点,删减相关临床不常用的药物章节,删减难度较大的部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章节。

2)将难度大的章节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讲解,力求生动形象清晰,同时讲部分机制简化。

3)增加多种教学方法,引入比较法、图表法、案例教学法。

改革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理解该药物为什么能治疗某类疾病,如何合理使用。

(2)识记了大量药名,为相关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物制剂提供一些专业基础。为后期药师、执业药师考试做好相应知识储备。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将药理学课程由抽象复杂转化为生动形象,丰富课堂教?W内容,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切实提高实际应用能力[2]。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拟对药理学的的教学方案做一些改革和探索。

3 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整合

按照药物的分类以及课程特点,删除临床不常使用的药物的章节,同时将临床常用的重要的药理学内容的几十个章节整合分成七大模块进行教学[3]。每个模板内部再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单元,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的掌握各个模块内部的知识,同时注意区分各章节药物的差别,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具体如下

3.1 药理学总论模块

1)绪论;2)药物效应动力学;3)药物代谢动力学;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2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模块

1)概论;2)胆碱受体激动药及胆碱酯酶抑制药;3)胆碱受体阻断药;4)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5)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3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模块模块

1)镇静催眠药;2)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3)抗精神失常药;4)解热镇痛抗炎药;5)镇痛药

3.4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模块

1)抗心绞痛药;2)抗高血压药;3)抗心律失常药;4)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5)调血脂药

3.5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药物模块

1)利尿药和脱水药;2)呼吸系统药;3)消化系统药物;4)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5)抗组胺药

3.6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模块

1)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2)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药物;3)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4)性激素

3.7 化学治疗药物模块

1)β-内酰胺类;2)大环内酯类;3)氨基苷类;4)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5)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喹诺酮类;6)抗真菌药;7)抗病毒药;8)抗结核药;9)抗寄生虫药;10)抗恶性肿瘤药

4 教学单元的优化设计

对于每个教学单元,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总体设计中已经讲教学内容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七大模块,模块内部再将章节细化,每一类药物的学习设定为一个教学单元,采用以下方案。

1)导入:用该章节药物在药物发现历史上的故事,如诺贝尔奖的故事或者相关历史人物趣闻或者相关生活趣味点等导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4]。

2)通过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讲解,解释清楚为什么此类药物能治疗这种疾病,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这个课程学的有意思。

3)介绍各类药物在临床上如何合理选用,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该课程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小结:总结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任务。

5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项目化教学法[5]:根据岗位需求特点,对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采用项目化教学法,让学生掌握常见病几大类药物的合理选用,使学生能独立面对岗位。如高血压有常见一线五大类药物,通过图表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五类一线药物的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面对高血压病人能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特点,使病人用药放心,安心。

2)案例教学法:鉴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学生死记硬背,老师课堂独角戏的局面,在介绍完每类药物之后,给出具体病例,让学生针对病例,合理选药,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

3)比较教学法:对于部分内容相似度高,学生不易掌握的章节采用比较法。如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相似度高,不易区分的章节,适当增加学时,增加案例。哪些药物可以同时治疗三中疾病,哪些药物只能治疗其中一种疾病,进行区分。

4)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在于,药理学内容枯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学习和记忆药名和用途,避免考前突击,考后即忘,以免工作后参加药师及执业药师的二次学习。难点在于,学时少,内容多,在最少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最需要的知识点;同时授课对象有药学类、管理学类等不同学科背景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