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态环境概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运用榆林煤炭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支付意愿(WTP)的调研资料,得出每户每年平均的支出金额介于229.56-347.92元之间,由此推断出榆林煤炭矿区每年因煤炭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大约在13 822.09万-20 948.69万元之间。通过运用DH模型和T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分别进行分析,发现,DH模型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明显优于Tobit模型。DH模型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个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负向影响;反映被调查者所在行政区域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正向影响。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状况、年龄、职业状况、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均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口数、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生态环境改善活动积极性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煤炭矿区;DH模型;支付意愿(WTP)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3-0137-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3.023
煤炭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即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已成为影响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然而,矫正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改善方案,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需要对煤炭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进行评估。
1 研究背景
由于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的公共性,无法通过其市场信息计算生态环境破坏的价值损失,学术界通常选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作为评估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的方法。CVM一般通过研究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TP),估计矿区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也就意味着,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WTP将直接影响矿区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估算,因此,有必要对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WTP进行分析。
对于CVM中居民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内多采用多元线形回归、Logit模型、Probit模型等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分析CVM的调查资料时,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对CVM调查中出现的零观察值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在CVM调查中出现的零观察值可分为两类:①真正的零观察值(real zero),即被调查者对受访问题呈支持态度,但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力支付;②抗议性零观察值(protest zero),即被调查者对受访问题呈负面的态度,不愿意答复其心中的WTP,而选择了零支付,并非该环境资源对其没有效益可言。对于含有抗议性零观察值的CVM调查资料,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先将抗议性零观察值样本删除,再对剩余下的视为合理的非抗议性答复样本进行分析。但删除大量抗议性样本,不但将缩小原有样本规模,更有可能引起抽样偏差(sampling bias),导致最终的估计结果的偏误。也就是说,原来的样本虽然是随机选择的,但并不意味着删除抗议性样本仍符合随机抽样的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术界采用了能够分析受限(censored)资料的Tobit模型[1-2]。Tobit模型假设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愿意参与支付,即将真正的零观察值与抗议性零观察值均视为角解(corner solution)[3]。
然而,Cragg认为零观察值的由来,除了可能是角解之外,也有可能是被调查者对该物品的需求为零,也就是被调查者选择不参与该支付行为[4]。于是,Cragg在Tobit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双槛式模型(doublehurdle model,DH模型)。DH模型将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决策分为两个槛,即“决定是否参与支付”的参与决策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的支付决策。根据Blackwell等[5]对消费行为的定义,消费行为是人们为获取并使用财货所直接参与的行为,包括在行为之前决定该行为的种种决策程序,可以判断DH模型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决策的分解,反映了被调查者做出参与决策和支出决策的先后顺序,符合被调查者在做出支付意愿决策时的心理变化。DH模型认为唯有在两个决策行为同时确立的情况下,才会构成一个完整的支付意愿决策。DH模型有两个优于Tobit模型的特点:一是Tobit模型将“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合并为一个支出决策,即Tobit模型忽略了被调查者的参与决策,而直接分析支出决策;DH模型将“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分为两个步骤分别进行研究,且可以比较影响“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个行为的因素的差异。二是Tobit模型假设所有的零观察值都是角解,而DH模型允许零观察值可以同时有角解与非参与的理由存在。而且相关的文献也已经论证了DH模型较Tobit模型对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决策更具解释能力,如Eulàlia[6]、吴佩瑛等[3]、Salvador和Pau[7]。
国内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居民支付意愿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国平等[2]对陕北煤炭、油气矿区居民支付意愿的研究。该研究成果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矿区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影响居民“决定支出多少金额”这一行为的因素,但没有考虑居民“决定是否参与支付”的行为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此,分析结果难以对居民支付意愿决定的决策行为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事实上,对于矿区居民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支付意愿的分析,需要将居民“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种行为分别考虑。矿区居民作为资源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受害者,由于对生态环境治理主体认识的误区以及对治理效果的疑虑的原因,在接受CVM调查时,有可能会对受访问题表现出负面的态度,导致抗议性零观察值样本的出现。面对这种情况,DH模型为分析居民的支付意愿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法,该模型能够对零观察值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更好的反映居民的支付意愿。
本文将DH模型应用于对矿区居民改善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的研究,并将DH模型和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两种方法对矿区居民改善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解释能力的优劣性。所运用的数据来自于2010年7月对榆林市的神木县、府谷县和榆阳区的调研。其中神木县、府谷县是神府煤田的所在地,该煤田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煤田,也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榆阳区横跨榆横、榆神煤田。这三县(区)的资源都以煤炭为主,并都已进入煤炭开采的高峰期,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充分显现,调研价值显著。调查历时15天;调查组一行7人,包括4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硕士研究生;具体调研区域:神木县大柳塔镇、店塔镇,府谷县三道沟乡、庙沟门镇,榆阳区麻黄梁镇、牛家梁镇、小纪汗乡等;调查以户为单位,每户选取一名对家庭情况较为清楚,并长期居住在当地的成员作为被调查对象。
2 研究模型与数据说明
2.1 模型简介
DH模型是Cragg对个体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的,用于分析个体消费决策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4]。DH模型针对每一个消费决策阶段,设立了相应的方程式与之对应,即一个是用来“决定是否参与支付”的参与方程式(participation function),另一个则用来“决定支出多少金额”的支出方程式(expenditure function)。
DH模型的形式如下:
Di=αZi+vi vi~N(0,1)(1)
Y*t=βXi+εi εi~N(0,δ2),i=1,...,n(2)
其中:式(1)为第一个槛,即参与方程式;式(2)为第二个槛,即支出方程式。两个槛的残差项彼此是独立。Di为“决定是否参与支付”的虚拟变量,当Di等于1时,表示愿意参与支付;当Di等于0时,表示不愿意参与支付。Y*i为被调查者心中WTP的支出金额;α、β分别为待估计的解释变量系数;Zi、Xi分别为影响参与决策的解释变量;vi、εi分别为残差项。
只有当被调查者i的参与变量Di等于1时,且心中WTP的支出金额Y*i大于0时,该被调查者回答的WTP的支出金额YDi将等于Y*i;而在其他情况下,无论被调查者i心中WTP的支出金额Y*i是正或是负值,被调查者所回答的WTP的支出金额YDi均为0,即
YDi=Y*i 当Di=1,且Y*i>00 其他情况
(3)
结合式(1)、式(2)、式(3),将可能产生的四种消费决策组合,见表1。
2.2 基本数据
本次调研采用的CVM问卷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矿区居民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二是为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当地居民的支付意愿调查;三是矿区居民的社会经济信息,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收入等。其中,对当地居民支付意愿调查的引导方式选择了开放式:开放式引导技术避免了其他引导方式因投标值的设定而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形成的偏差;被调查者长期居住于矿区,对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符合使用开放式引导技术的使用前提。在设计问卷时,对开放式引导技术进行了改进:询问被调查者是否愿意每年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被调查者回答“不愿意”,则询问拒绝的原因;如果被调查者回答“愿意”,则询问他的愿付金额,以及愿意支付的原因。
调查采用随机入户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80份,问卷全部收回,得到有效问卷535份,问卷有效率为92.24%。
2.2.1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男性380人,女性155人,男性比例大于女性比例。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最小16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39.78岁,被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21-60岁之间;文化水平以初中为最多,其次分别为高中和小学,大专及以上和未上学最少;职业以农民最多,商人、工人、学生也有很大的比重;家庭年收入主要分布于30 000元以下,占有效样本量的55.14%。
2.2.2 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
调查的有效样本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本地区生态环境亟需治理,只有很少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不急迫,其中:认为本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非常急迫的有123人、急迫的有287人,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22.99%和53.64%;而认为不急迫和不必改善的有4人和1人,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0.75%和0.19%。从调查结果的统计来看,被调查者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待加强,其中:表示自己对环境保护政策很了解和了解的有32人和94人,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5.98%和17.57%;而表示自己对环境保护政策知道一点的有245人、不了解的有164人,分别占有效样本量的45.79%和30.65%。
2.2.3 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WTP)
在被调查的535份有效样本中,有353份表示“愿意”参与支付,而且支出金额大于0。可以计算出,有效样本中,正支付意愿所占的比重为65.98%,即有效样本的支付率为65.98%。支出金额主要集中在100元及以下和101-300元两个档次。愿意支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依次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好;把良好的生存环境留给子孙后代;保护生态环境是一种社会责任。34.02%的调查样本为零观察值样本,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依次是:家庭收入水平较低,没有支付能力;认为污染企业和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生态环境改善没有信心,担心生态环境治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后两种原因导致了抗议性零观察值的出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榆林煤炭矿区居民支付意愿的支出金额估算
3.1.1 支出金额估算
根据调查资料,本文采用Kristrom的spike模型[8]对平均支出金额进行估算,该模型对开放式问卷和二分式问卷均有效。
首先计算被调查者中正支出金额的平均值:
E(WTP)正=∑AiPi=347.92元
式中:Ai为支出金额,Pi为被调查者选择该数额的概率。
其次,采用Kristrom的spike模型对平均支出金额进行修正,经过spike模型修正后的平均支出金额E(WTP)非负等于E(WTP)正乘以正支付意愿占全部支付意愿的比例,所以:
E(WTP)非负=E(WTP)正×65.98%=229.56元
由于选择零支出金额的被调查者心中WTP的支出金额并不一定为0,因此E(WTP)非负可被认为是其对支出金额的保守估计,E(WTP)正则认为是上限。综合以上分析,榆林煤炭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每户每年平均的支出金额介于229.56-347.92元之间。
3.1.2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计算
根据张志强等[9]利用支付率对调查相关区域居民户数量的处理方法,结合矿区居民WTP支出金额的估计值,计算出榆林煤炭开采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
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平均支出金额×(居民户数×支付率)(4)
《陕西统计年鉴2010》的资料显示,榆林煤炭矿区共有居民912 568户,结合本次调研的支付率以及矿区居民WTP支出金额的估计,本文推断,榆林煤炭矿区每年因煤炭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大约在13 822.09万-20 948.69万元之间。
3.2 榆林煤炭矿区居民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CVM研究通常选择一些常见的特征变量来研究影响WTP的因素,如收入、教育、职业等[11-12]。本文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应用CVM的研究,选定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人口数、性别、职业状况、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所在行政区域作为解释变量(见表4)。本文运用Eviews 6.0软件对影响被调查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DH模型和Tobit模型估计,结果见表5。
表5列出了Tobit模型和DH模型的估计结果。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对其WTP的支出金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DH模型中支出方程的估计结果相一致。反映被调查者所在行政区域的两个变量在Tobit模型和DH模型的支出方程的估计结果中均不显著。除此之外,其余的变量均表现出了较大差异。其中,Tobit模型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口数、性别、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均对其WTP的支出金额没有显著性影响,但这些变量在DH模型的支出方程的估计结果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另外,Tobit模型中,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对其WTP的支出金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DH模型的支出方程中,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观察DH模型的参与方程,本文发现,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负向影响,但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这表明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这一行为的影响程度非常的微弱。考虑到Tobit模型将“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合并为一个支出方程进行研究,同时DH模型的支出方程在估计过程中对有效样本量进行了必要的选择,本文认为,这些现象属于一种可接受的结果。如同Jones对DH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比较后所做出的结论,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导的现象,也就是说有些变量的特征是在Tobit模型中所无法观测到的,或者说相同的变量在不同的方程中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会有所不同[13]。鉴于此,本文根据Teklewold等[14]提出的建议,采用似然比值法来检验DH模型是否比Tobit模型在分析支付决策影响因素上更具有效性。似然比值检验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Γ=-2×lnLt-(lnLp+lnLtr)~χ2k(5)
式(5)中,Lt、Lp、Ltr分别是分别估算Tobit模型、参与方程模型和支出方程的对数似然值,k是模型中独立变量的个数。假设:H0:采用Tobit模型估算。如果Γ<χ2k,则接受原假设,采用Tobit模型估算;否则拒绝原假设,采用DH模型进行估算。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根据式(5)计算得:
Γ=148.58>χ2k=18.31
因此,拒绝H0,证明,DH模型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明显优于Tobit模型。所以,本文采用DH模型来解释被调查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1)参与方程式的估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受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和所在行政区域的影响;但没有发现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人口数、性别、职业状况、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些因素对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负向影响,该变量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越低,其更愿意参与支付,表明了被调查者渴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愿望。反映被调查者所在行政区域的两个变量PLACE1和PLACE2都对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正向影响,且两个变量都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意味着,榆阳区和府谷县的被调查者比神木县的被调查者具有更高的参与愿望。
(2)支出方程式的估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受其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人口数、性别、职业状况、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的影响。其中,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状况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分别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与经验判断一致。
被调查者的年龄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是:相对于年轻人,年纪大的被调查者更愿意留在当地继续生活,所以他们更愿意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出一份力。被调查者的职业状况也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一结论似乎与经验判断不符,但本文认为这一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能的原因是:煤田开采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地的破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从事者为了自己的工作和生存,更愿意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出资。
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也具有正向影响,其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这一结果似乎也与经验判断不符,但结合参与方程式的估计结果,本文发现,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作为唯一影响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个行为的共同因素,反映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的一种矛盾心理,即一方面被调查者渴望当地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被调查者又对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缺乏信心,而在实际的支付中选择较低的金额。这一点也是Tobit模型的结果所不能反映的。
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口数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口数越多,其支付金额就越少;被调查者的性别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男性的支付金额比女性的支付金额少。
被调查者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被调查者对环境保护政策越了解,其支付金额越少。这可能与我国当前实行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有关,我国目前实行的煤炭行业生态环境治理政策主要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这种原则使得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生态环境治理的责任者应该是污染者、破坏者。因此,这种倾向在一定程度“挤出”了对环境保护政策较为熟悉的被调查者的愿付金额。
通过以上对DH模型估计结果的分析,本文发现,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个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这与吴佩瑛等[3]的研究结论一致。
4 结 论
本文运用CVM对榆林煤炭矿区居民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调研,得出每户每年平均的支出金额介于229.56-347.92元之间,由此推断出榆林煤炭矿区每年因煤炭开发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大约在13 822.09万-20 948.69万元之间。
通过运用DH模型和Tobit模型对调研资料分别进行分析,发现,Tobit模型与DH模型支出方程对被调查者支付决策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异同。
运用似然比值法对两种模型在分析支付决策影响因素上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出,DH模型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明显优于Tobit模型。
DH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与“决定支出多少金额”两个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被调查者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对其“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负向影响;反映被调查者所在行政区域的两个变量对被调查者“决定是否参与支付”呈正向影响。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受教育状况、年龄、职业状况、对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均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被调查者的家庭人口数、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决定支出多少金额”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本文的政策含义也十分明显。第一,政府部门应该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确保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让矿区居民认识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治理性,从而增强居民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信心。
第二,进一步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宣传的力度,增强居民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的认识和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有助于增强矿区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政策的理解力、对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认识力,进而提高居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本文的研究表明,家庭收入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低也是导致居民选择零支付的一个原因。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鼓励和引导居民发展多种生产经营,提高收入水平;同时鼓励非农生产从事者积极参与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忠伟,王有年,李华.基于CVM方法的京北水资源涵养区建设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7,(8):76-80.[He Zhongwei, Wang Younian, Li Hua. North of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Research by the Method of CVM[J].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2007, (8):76-80.]
[2]李国平,刘治国,赵敏华.中国非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中的价值损失测度及补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8-133.[Li Guoping, Liu Zhiguo, Zhao Minhua. The Loss Value Measure and Compensate of the Non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hina. Beijing: Economic Science Press, 2009:128-133.]
[3]吴佩瑛,郑琬方,苏明达.复槛式决策过程模型之建构:条件评估法中抗议性答复之处理[J].农业与经济(台湾),2004,(33):1-29.[Wu Peiying, Zheng Wanfang, Su Mingd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pleHurdle with Decision Process Model: the Treatment of the Protest Reply in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 Agriculture and Economy (Taiwan) ,2004,(33):1-29.]
[4]Cragg J G. Some Statistical Models for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Durable Goods[J].Econometrica,1971,(39):829-844.
[5]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Engel J F. Consumer Behaviov.Ft.Worth[M].Tex: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2001:13-25.
[6]Eulàlia D M.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Obtain Optimal Bid Values in Contingent Valuation Studies and to Model Protest Zeros: Estima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Individual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Home Care Services in Day Case Surgery[J].Health Economics, 2001,(10) :101-118.
[7]Salvador del SazSalazar, Pau RausellKoster. A DoubleHurdle Model of Urban Green Areas Valuation: Dealing with Zero Respons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8, (84):241-251.
[8]Bengt Kristrm. Spike Models in Contingent Valu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 (3):1013-1023.
[9]张志强,徐中民,龙爱华,等.黑河流域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230-239.[Zhang Zhiqiang, Xu Zhongmin,Long Aihua,et al.Measur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Restor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Zhangye City of Heihe River Basin: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and Discrete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4,19(2):230-239.]
[10]Freeman A M.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R]. Washington D.C: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1993: 52-200.
[11]Venkatachalam L.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a Review[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4, 24:89-124.
[12]Jones A M. A Note on Computation of the DoubleHurdle Modle with Ependce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obacco Expendediture[J].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2,(44):67-74.
[13]Teklewold H, Dadi, L N Dana.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 of Poultry Technology: A DoubleHurdle Approach[J]. Livestock Research for Rural Development, 2006, 18 (3):40-45.
WTP Research in Yulin Coal Mining Area
LI Guoping GUO Jia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Jian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willing to pay (WTP) investigation data which took from residents in Yulin Coal Mining Area for improving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found that the average amount of expense was between 229.56-347.92 Yuan(RMB) for each household in one year, the loss valu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of damage was between 138,220,900-209,486,900 Yuan(RMB). This paper used the DH model and the Tobit model to analyze survey data, and found that the DH mode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Tobit model to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respon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The results of the DH model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rveyor “whether to participate the payment” was not the same as “decision expenditures number amount”. The surveyors satisfaction of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a negative effects to “whether to participate the payment”; the administrative area was a positive effect to “whether to participate the payment”. The surveyors household income, educational status, age, employment status, and satisfaction of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positive effect to “decision expenditures number amount”. The surveyors family population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were negative effects to “decision expenditures number amount”. Finally, this paper suggeste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rveyors positive activ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1-11-02
现将敦煌公司生态环境整改成效复查复核结果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环境整改成效复查复核结果
全面排查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现场,未发现有环境污染的情况。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根据集团公司年初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一实现、六控制、十杜绝”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环保工作目标,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对安全环保目标责任细化分解,通过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层层细化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个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环保责任体系,共计签订安全环保目标责任书158份,为公司年度安全环保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安全环保文件精神。及时转发学习国家、省上有关安全环保文件精神,严格落实了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深入做好当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引领方向,筑牢安全生产管理思想防线。坚持问题导向,抓主抓重全力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三)环保组织机构调整。结合公司人事调整实际,第一时间调整变更了公司安全环保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为进一步做好公司环保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广场绿化养护。绿化带内补种一批侧柏、香花槐、馒头柳、白蜡树、金银花等苗木。进一步优化了场馆周边环境。
三、大气污染治理情况
(一)生活锅炉排放。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及敦煌大剧院共使用天然气锅炉8台,包括常压锅炉6台、蒸汽锅炉2台。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只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目前,供暖已结束,锅炉暂停使用。
(二)厨房烟油排放。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中央厨房及基地员工餐厅的排烟机均设有排烟净化过滤装置,且运行正常,满足设施配置要求,日常油烟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目前,会展中心中央厨房未使用。
四、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及敦煌大剧院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餐厅污水。敦煌文化公司共建有50 m3化粪池4座、4m3隔油池4座,用于污水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敦煌市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敦煌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目前,系统设备运行正常,未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情况
(一)日常办公及生活垃圾治理情况。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及敦煌大剧院各楼层有垃圾箱若干,日常环境垃圾和项目垃圾每日由楼层保洁人员回收清理,并统一清运至B馆西侧房车营地垃圾存放区。由敦煌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站集中清理至垃圾处理场,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二)固废物治理情况。敦煌公司建立了固废物库房,完成库房管理制度的编写;制作粘贴库房管理标识牌并对库房进行制度标识牌上墙,对固废库房划分区域,对固废物分类别进行存储,建立物资台账及固废物移交明细台账,强制回收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产生及更换的电池、墨盒、硒鼓等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分类储存管理。目前,储量很小,正在联系有资质的第三方回收处理,确保固废物不违规外流造成环境污染。
六、布展垃圾的清理情况
在展会布展、撤展期间,每日督促搭建商、参展商及时对当日产生的施工垃圾和包装垃圾运送至场馆指定垃圾存放区,在布展搭建、撤展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监护,确保垃圾及时清理。目前,第四届文博会展览展会相关方案暂时未确定,布展搭建工作尚未开展,未产生布展垃圾。
关键词:生态关怀意识 煤矿矿区 景观改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26-02
一 煤矿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1.1研究背景
煤炭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严重危害。无止境的采煤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露天煤矿让土地无法再使用,漫天飞舞的粉尘污染空气,洗煤后的酸性矿山排水会渗入河流中,造成水污染,产生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煤矿业城市的发展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对煤矿矿区进行相关的生态治理以及景观重建,很容易产生矿业城市的衰退。
1.2国内外城市煤矿矿区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我国煤矿矿区围绕着环境治理与生态的角度,大多建成湿地公园或者是森林公园。典型案例就是唐山南湖公园。改造前是130多年开采导致的塌陷,形成了占地32.54公顷的大水面。改造以生态修复为主,形成了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它在景观设计上采用了生态湿地的方法,让采煤造成的塌陷地变成了旅游胜地。
国外我们所熟知的典型案例是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改造前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改造后是以工业背景为主的大型工业旅游主题公园。园内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工业设备并进行改造,将创意的景观改造方法引入到矿区景观设计实践中,保留了矿区城市的文化特色,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文明的发展。
二 煤矿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通过对所研究的煤矿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总结,基于生态关怀的角度,对煤矿矿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解决煤矿矿区工作和生活区域的改善和修复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2研究意义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社会意义。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煤矿矿区的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引起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发展问题、安全问题等。通过景观改造和设计,可以改善社会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矛盾激化。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生态意义。煤矿矿区的无节制开采,对环境以及工作和居住在此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的矸石山,漫天飞扬的煤灰,土壤质量的降低,植被的污染与破坏,煤灰在风力、降雨等的搬运下,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也含有很多重金属,有些污染日积月累带来的伤害甚至是致命的。煤矿矿区的景观改造设计,能够对原来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
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研究具有经济意义,在矿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之后,会带动周边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根据所在区域的功能需要,对废弃场地和矿区设备用创新的方法改造,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 生态关怀意识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融合及相关研究
3.1生态关怀的概念
生态关怀指的是对构成大自然生态环境所有要素的一种关爱之情,在这次研究中我所认为的生态关怀,是通过生态景观的设计手段,来表达对陪我长大的煤矿矿区情感上的关爱,是一种故乡情感的寄托。
3.2生态关怀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
3.2.1人的情感关怀与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
煤矿矿区的景观空间是以人为主体的,在这个空间中,人们有不同于其他空间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所以在煤矿矿区进行景观设计,要从习惯出发,充分考虑和体现出人们对这个区域的情感关怀。根据不同空间不同功能划分,人性的需求、差异、行为习惯等,营造相适应的设施环境,使使用者能够在空间中感受到满足和舒适,最后感到愉悦,让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舒心。对煤矿矿区这种特殊环境的空间,要结合人们的情感关怀来进行相对应的生态景观设计。
3.2.2煤矿矿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须走生态路线
煤矿矿区特殊的工作性质,作业环境恶劣,环境污染很大。煤矿工人每天都需要在地下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空间工作,并且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每天的下井工作从地面进入矿井之后,由于矿石表面氧化、木料腐烂、凿岩、爆破以及装运等作业产生的粉尘和有毒害的气体,导致矿井空气成分发生变化,不同于地面,井下空气的变化,造成矿井作业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和气候条件很差,严重有害矿井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地下工作环境通过矿井通风与防尘可以改善,地面裸漏的煤场,植被的破坏,二次扬尘等,就可以通过生态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进行改善。
3.2.3煤矿矿区的背景环境需要煤矿矿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有生态关怀
几乎每年都会有煤矿事故发生,每天在恶劣的煤矿矿区工作,即使是微小的矿尘,也会产生爆炸,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而且呼吸过多,会导致矽肺病,在矿区工作的工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在煤矿矿区的环境景观改造设计中,要融入更多的生态关怀。
四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四矿为例
4.1四矿简介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典型的煤矿资源型城市。四矿,是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东与一、二矿相接,南与三矿为邻,西邻六、五矿。矿区东西长约2.5km,南北长约5.5km,矿区面积约12.7149km2。矿区北部以农业为主,零星分布有家庭养殖业。南部以生产区为主,占地面积约8×10000m2,生活区位于生产区的南北两侧,在四矿工作的人们几乎都住在南北两个生活区内。
4.2现状分析与问题
平顶山四矿经过了几十年的开采,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煤炭资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问题,对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而且矿区生产区南北两侧都是生活区,矿工不仅工作环境没有保障,而且生活居住环境也受到了污染。
四矿矿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地面水下沉、错动下沉、水水污染、煤矸石占地及风化污染、植被破坏、二次扬尘等。这些都是无节制的矿业活动带来的后果,可以通过景观改造设计来改善矿区恶劣的环境。
4.3设计主题
从生态关怀角度出发,打造一个交叉重叠的具有多层空间层面的煤矿矿区环境景观空间,具有煤矿矿区的特色的空间体验,遵循工作、时间和空间的序列,创造一个自由随性的煤矿矿区关系景观网。不是单纯的景观或是单纯的矿区,而是一种景观和矿区完全融合的结构。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同时又是生态、煤矿文化、娱乐、运动、放松休闲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场所。
4.4设计分块模式
4.4.1以矿区采煤为主的工作区
以煤矿矿区人们工作时共有的习惯需求为出发点,比如工作顺序会产生相对应的空间,进行景观设计,由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相关的空间,解决习惯需求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改善矿区环境。
通过结合景观设计,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使其产生新的价值。比如对煤矸石可以景观绿化,能有效遏制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草本植物和菌类生物的成活创造较好的微生态环境。绿化后的煤矸石山再加以改造创建,为矿区工人改善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可以转化为优良的旅游资源。将废旧建筑产生新的建筑价值,铁轨,拉煤车,井架等废弃物件形成新的景观小品等。在四矿办公楼前广场,是职工等班车的区域,矿区环境恶劣,粉尘严重,再赶上刮风下雨的天气,露天的广场无处躲藏,设计轻盈透明的等车空间,加上废弃铁轨和拉煤小车作为景观小品的装饰,让等车的时间也可以心情舒畅。
废旧的建筑空间改造翻新,可以为工人设计更多的公共空间,在工作之余带来一丝惬意,也可以开力煤矿矿区博物馆,介绍四矿的历史发展路程,煤炭开采知识,展示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灾害事故图片,进行安全教育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井下参观游,组织前来的游客身穿矿工服,背矿灯,感受矿区工人工作环境,也带来了旅游效益。
4.4.2以矿区周边的果园、有林地以及水浇地为主的农业区
整个矿区后面是擂鼓台山,不同的季节田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农业区强化这种自然的感觉,给黑灰色的矿区增加亮点,并且可以改善矿区环境。
利用这些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结合着矿区和生活区对其进行规划,加以适合煤矿矿区的绿化植物,形成各类休闲区,为整个矿区融入田园风光结合的生态景观设计,并且改善了周围住户的生活环境。平顶山目前还没有与煤矿旅游相结合开发的景区,兼具矿业旅游资源和农业旅游资源的景区,不仅可以吸引对矿业旅游有兴趣的游客和周边居民,还为需要接近自然、放松休闲的人们提供场所。充分利用煤矿矿区内及其周边的果园、有林地和大片水浇地等农业资源,比如开办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享受田园乐趣,开设自然生态农场,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在感受完矿区文化之后还能体验农耕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4.3以矿区南北方向居民楼为主的生活区
矿区的生活区和工作区紧挨着,受到地下采煤影响,原本一排排的平房因为地下煤空缺产生裂纹,导致不能入住已经部分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五层高的楼房。大部分之前的平房住户早已经习惯热络的邻里情,几乎都是住了四五十年的老邻居,楼房分淡了感情,大家还是还念平房时的热络。想通过景观设计,来帮助生活区的住户找回住在平房时的热络。给整个煤矿矿区关系景观区增添浓浓的人情味儿。
采用和工作区生活区一致的相呼应的景观形式,利用一些废弃的拉煤小车、铁轨等矿区元素,根据不同程度的塌陷地形,在地表上营造促进邻里间交流的公共生态空间,让空间来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给煤矿生活区带来活力。在居民楼围合形成的空地设计一块休闲广场,利用废弃铁轨,加上带滑轮的可推拉的组合椅,在广场中间设置浅喷泉,还可以净化小范围空气,为矿区职工提供放松惬意的生活空间。
五 结语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措施;概况;法律体系;执法力度;资金投入;环保意识
一、环境保护的概况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环境保护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针对保护生态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逐步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但法律规定范围广泛,内容较笼统,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当前制定的资源法针对性较强,且注重污染企业职责,轻政府职责,相关的法律规范交叉、重叠,条款间互相矛盾,存在冲突,追究环境污染的诉讼制度存在缺陷等等,总之,我国统一、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还未形成,急需改进和完善。
2、环保投入不足
部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存在质疑,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停止环保和治理污染的脚步,但为什么成效不大反而少数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专家称还是投入不足,不仅是投入的机制不健全,更重要的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基层政府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在研究相应的科学技术时缺乏经费,监察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员力量薄弱,最终导致工作能力差,质量低,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使环境保护整体性被分块划分。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或敷衍了事或视若无睹、不管不问,严重脱离群众,致使群众越级上访事件只增不减,执法部门工作被动,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司空见惯。
4、环保意识低
从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来看,一方保护、多方破坏的现象依旧严重,尤其是基层农村,生态质量持续下降,面污染源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和事故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强调自身利益,滥用农药化肥,在生活中乱扔垃圾和废弃物,多数乡镇企业乱砍滥伐,占用耕地,加上设备落后,排放工业废水废气严重等,虽然城市人口环保意识有所改善,但付诸行动效果还不尽人意,总之提高我国我国人口环保意识十分迫切而实际。
三、提升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措施
1、完善环保立法
首先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制定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其有一个综合而统一的基本制度,并填补部分环保领域法律空白,严格审查环保条例,及时处理存在矛盾和冲突的规定,确保相关部门执法时有明确的实施细则;然后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地位和承担方式,督促其有效落实环保工作,并加大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处罚力度;最后是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依靠公众力量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并保障其诉讼请求的法律效力。
2、环保资金来源的政策性措施
为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定了《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捉留办法的逼知》、《关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规定的通知》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经费有一个重要来源。一些省、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纲要》强调,要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示范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
3、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环保法律的实现虽然不是必然地需要国家强制,但是如果没有强制作为后盾,也很难付诸实施。因此,我国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保部门的强制执法力度。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分析,面对严峻的空气质量形势,大气污染防治再出严厉措施,对重点污染区域、拆迁建设工地、重点污染企业将实行24小时工作制。对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实行环境监察人员驻场监督,24小时监控,一旦出现超标,立即查处,一律按日计罚。同时要联合电力、公安、司法、金融、工商、水利、铁路等部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执行环保处罚的企业要限水、限电、限贷、限运,形成一股强大的执法力量,彻底改变环保部门势单力薄、权力有限的现象,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4、提高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民事业,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各地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并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和环保知识,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根据农村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宣传措施,如派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下基层,将当前的环境问题和影响切实传达给农民,并指导其如何科学的进行农业和工业生产,设立专门的环保宣传和咨询小组等,切实促进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此外国家还应推行科学、合理的政策规定,督促人们将环保落实到日常行动中,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工作是造福人类的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只有提高环保意识、健全环保法律体系、增加环保投入、加大执法力度,才能促进环保事业顺利进行,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爱霞,张红亮.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01).
1引言
大邑县是四川省林业大县、四川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在全域成都规划中位于“龙门山龙泉山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县委在其第十二届四中全会上,立足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禀赋,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为发展目标,为大邑县生态经济描绘了发展蓝图。
2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概况
2.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首次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1]。我国于1995年为生态旅游做了以下定义:在生态学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及文化遗产,拓展旅游区人们就业空间,兼有生态科普功能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有4个基本特点。
(1)普及性。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旅游产品,只要以欣赏自然景观、了解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都属生态旅游范畴。
(2)专业性。生态旅游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内涵,其旅游取向多集中于不同生态学性的自然景观资源上,这就要求旅游的项目、路线、设施、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
(3)保护性。在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建设时,充分尊重自然,将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培育措施纳入规划中。正确评估生态资源经济效益,将资源的生态景观效益按评估价值计入成本核算,维系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
(4)原始性。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生态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具有相当强的原生态特征。
2.2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2.2.1世界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公司名称
法人代表
组织机构代码
营业执照注册号
注册地
2、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2、产业政策分析
3、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项目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2、资源利用方案
3、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项目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环境和生态现状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5、特殊环境影响
第七章 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2、行业影响分析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辽宁彰武
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全县总面积为3 640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 0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8%。地形地貌为东低山、西丘陵、北沙荒、中南平洼,其中丘陵占30%、沙荒占3%、平洼占40%。全县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风蚀,水蚀分布在东、西部低山丘陵地区,风蚀分布在北部风沙区和柳河流域,水土流失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彰武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1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彰武县水土保持部门多年治理经验和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从2方面进行:一是东、西部低山丘陵区,可安排经济林为主的治理项目,结合坡耕地治理,通过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生态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北部风沙区,可安排生态林为主的沙漠化治理项目[1]。自2008年以来,彰武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以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的形式进行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弥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突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1.1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
1.1.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彰武东部的大四家子乡、后新秋镇、苇子沟乡、东六镇和二道河子乡,及彰武西部的平安乡、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和四堡子乡。区域总面积为1 342.21 km2,水土流失面积361.4 km2,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兼有风蚀,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侵蚀沟及荒坡上。
1.1.2治理措施及规模。根据区域地形特点,治理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经济林应选适合当地的大扁杏。其次对坡耕地进行治理,措施为梯田。对坡度>15°、<25°,且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在植被覆盖较低的坡荒上,首先进行截水沟整地,之后栽植大扁杏。除了栽植大扁杏外,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措施,如打井、谷坊、作业路等。具体为:梯田2 153.3 hm2,截水沟整地3 166.7 hm2,栽植大扁杏3 166.7 hm2,其他辅助措施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定。
1.1.3治理效益。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以发展经济林为主,措施实施后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栽植3 166.7 hm2的大扁杏,3年后达到盛果期,年增加经济效益3 206万元。对2 153.3 hm2的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年增加粮食产量5 814 t,增加经济效益697.68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增加3 166.7 hm2的林地面积,林地覆盖率提高2.4个百分点,年涵养水源380.68万m3,保土11.17万t。
1.2北部风沙区生态综合治理
1.2.1区域概况。北部风沙区包括四合城乡、冯家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大冷乡、大德乡6个乡镇,区域总面积为1 115.55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390.4 km2,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从2005年全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是全省最严重的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劣,需集中连续治理。
1.2.2治理措施及规模。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应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对防沙治沙有较好效果,是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综合治理应以生态林为主,辅以发展适量适合沙地生长的经济作物,以提高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根据彰武县长期以来的防沙治沙经验,生态林栽植形式为乔灌混交,乔木选杨树、樟子松,灌木选柠条、紫穗槐,沙棘等。具体为:营造7 200 hm2生态林,其中乔木6 500 hm2,灌木700 hm2,发展林间隙地经济作物3 333.3 hm2。对植被覆盖率的疏林地、残次林实行生态修复,规划面积为2.82万hm2,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进而改善生态环境[2-3]。
1.2.3治理效益。风蚀沙化区发展生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营造7 200 hm2生态林和实施生态修复2.82万hm2,植被覆盖率可提高6.5%,减少土壤风蚀量22.7万t,蓄水96.52万m3。营造生态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生态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表现为活立木效益,即树木材积量的增加和林间隙地种植的经济作物[4]。据测算,发展生态林7 200 hm2,年平均增加木材蓄积量1.944万m3,增加经济效益1 166.4万元,林间隙地种植经济作物3 333.3 hm2。以菊芋为例,年效益为22 500元/hm2,种植3 333.3 hm2菊芋,年可获利7 500万元。
2小结
彰武县经
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治理区域逐年扩大,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在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发展生产,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参考文献
[1] 姚冬梅.淮南市秋菊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8-110.
[2] 郭海荣.谈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9.
[3] 王增亮.龙口市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研究[j].中国水利,2008(13):35-36.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辽宁彰武
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全县总面积为3 640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 047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8%。地形地貌为东低山、西丘陵、北沙荒、中南平洼,其中丘陵占30%、沙荒占3%、平洼占40%。全县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和风蚀,水蚀分布在东、西部低山丘陵地区,风蚀分布在北部风沙区和柳河流域,水土流失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彰武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
1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彰武县水土保持部门多年治理经验和地形地貌特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可以从2方面进行:一是东、西部低山丘陵区,可安排经济林为主的治理项目,结合坡耕地治理,通过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生态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北部风沙区,可安排生态林为主的沙漠化治理项目[1]。自2008年以来,彰武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结合,以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的形式进行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弥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突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1.1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
1.1.1区域概况。该区域包括彰武东部的大四家子乡、后新秋镇、苇子沟乡、东六镇和二道河子乡,及彰武西部的平安乡、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和四堡子乡。区域总面积为1 342.21 km2,水土流失面积361.4 km2,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兼有风蚀,主要分布在坡耕地、侵蚀沟及荒坡上。
1.1.2治理措施及规模。根据区域地形特点,治理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主,经济林应选适合当地的大扁杏。其次对坡耕地进行治理,措施为梯田。对坡度>15°、
1.1.3治理效益。丘陵区生态综合治理以发展经济林为主,措施实施后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栽植3 166.7 hm2的大扁杏,3年后达到盛果期,年增加经济效益3 206万元。对2 153.3 hm2的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年增加粮食产量5 814 t,增加经济效益697.68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增加3 166.7 hm2的林地面积,林地覆盖率提高2.4个百分点,年涵养水源380.68万m3,保土11.17万t。
1.2北部风沙区生态综合治理
1.2.1区域概况。北部风沙区包括四合城乡、冯家镇、章古台镇、阿尔乡镇、大冷乡、大德乡6个乡镇,区域总面积为1 115.55 km2,水土流失面积为390.4 km2,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从2005年全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是全省最严重的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劣,需集中连续治理。
1.2.2治理措施及规模。风蚀沙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应以植物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对防沙治沙有较好效果,是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因此综合治理应以生态林为主,辅以发展适量适合沙地生长的经济作物,以提高防沙治沙的经济效益。根据彰武县长期以来的防沙治沙经验,生态林栽植形式为乔灌混交,乔木选杨树、樟子松,灌木选柠条、紫穗槐,沙棘等。具体为:营造7 200 hm2生态林,其中乔木6 500 hm2,灌木700 hm2,发展林间隙地经济作物3 333.3 hm2。对植被覆盖率的疏林地、残次林实行生态修复,规划面积为2.82万hm2,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进而改善生态环境[2-3]。
1.2.3治理效益。风蚀沙化区发展生态林,以生态效益为主,营造7 200 hm2生态林和实施生态修复2.82万hm2,植被覆盖率可提高6.5%,减少土壤风蚀量22.7万t,蓄水96.52万m3。营造生态林是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生态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表现为活立木效益,即树木材积量的增加和林间隙地种植的经济作物[4]。据测算,发展生态林7 200 hm2,年平均增加木材蓄积量1.944万m3,增加经济效益1 166.4万元,林间隙地种植经济作物3 333.3 hm2。以菊芋为例,年效益为22 500元/hm2,种植3 333.3 hm2菊芋,年可获利7 500万元。
2小结
彰武县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治理区域逐年扩大,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群众的生态意识逐步增强,在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发展生产,提高了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参考文献
[1] 姚冬梅.淮南市秋菊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机制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8-110.
[2] 郭海荣.谈石羊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9.
[关键词] 玛曲草原 生态保护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45-01
1 玛曲草原环境概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县,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物产而得名。而处于玛曲县上的玛曲草原因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属于典型的高寒大陆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极端恶劣气候本该使玛曲草原环境恶劣,但因为千百年来地少人稀导致了该地形成了大面积的完整的湿地,使得玛曲草原成为黄河上游有力的生态保护屏障,为黄河上游水质的净化,以及改变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情况提供有力支撑。玛曲草原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无数物种,草原内物种丰富,因为湿地供给充足的水源,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和繁盛的草场。草原内拥有众多稀缺动植物,例如雪豹、野盘羊、黑颈鹤、冬虫夏草、红景天、甘青乌头等。
1.2 人文社会概况
玛曲草原处于甘南少数名族自治区内,下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在这里,牧民群众对佛教的虔诚信仰,无处不在的自然崇拜,使得藏族的传统宗教活动也由此得以蓬勃发展。玛曲草原也是甘南地区少数名族一个重要的聚集区,发达的游牧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牧民在草原内能获得丰富的物质生产资料。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的悠久使得玛曲草原的旅游业近年来空前发达,旅游业带动草原内人们的经济增长,每年举行的藏族风情的特色旅游项目,导致近年来玛曲草原内人口急剧增加,这也是玛曲草原近年来生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玛曲草原生态问题概况
2.1 草地鼠虫害问题
玛曲草原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鼠虫害问题,对玛曲草原的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个难题。自1983年至2001的调查资料显示,玛曲县遭受鼠虫害影响的地区就上升到全县的19.40%,玛曲草原的虫鼠害问题影响面积广,遭受灾害的人民群众人数多,造成的影响危害大,并且还有逐渐满眼的风险。因此要十分重视玛曲草原的虫鼠害问题,从源头抓起,为玛曲草原的生态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度放牧导致近年来玛曲草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虫鼠害问题只是表象之一,要认识到玛曲草原对黄河的重要影响,从源头开始防控虫鼠害,减少生态破环对当地牧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2.2 草场退化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玛曲县90%的天然草场都出现了土地沙化严重、牧草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的草场退化现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中度以上的草场退化,其次是重度草场退化,沙化面积逐年增加,并且沙化扩张速度也是明显加快。这直接改变了玛曲草原的植被结构,使得优良牧草的数量大大减少,加剧当地的荒漠化,破坏了完整全面的天然湿地,使得草场的水资源供应短缺,使得玛曲草原的草场退化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草场退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密集也在加剧着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破坏,草场退化因此使得玛曲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当地牧民陷入生态失衡的怪圈。
2.3 草畜矛盾突出问题
近30年来,占玛曲县89.50%的天然草场面积急剧退化,使得玛曲草原近年来的草畜矛盾激化,优质牧草的减少导致草原载畜量也随之减少,游牧业是玛曲草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玛曲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间接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经济收入。玛曲草原生态问题频发,导致该地区内部的生态调节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牲畜与草场关系不协调,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型游牧业模式,对草场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阻碍。优良牧草的减少,土地再生能力的减弱,使得草原的自我生态调节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 玛曲草原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要改变玛曲草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明确认识到加强草原保护的紧迫性。面对每年依旧在上升的草场沙化现象,要从源头上改变玛曲草原内过度放牧的局面,使牧民认识到转变畜牧业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保护优先、加强建设的可持续利用方针,更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玛曲县享有生态保护补助的福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玛曲草场生态失衡的局面,也对转变牧民粗放型放牧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3.2 完善健全的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草场监管制度,要因地制宜的划分草场区域,起到指导示范的先例作用,相关部门应抓紧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推动玛曲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性建设。县级部门应切实落实具体管理工作,进行玛曲草原每年的载畜量的检查核定,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的制度,推动玛曲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建设。
3.3 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应该按时对玛曲草原进行生态环境的测评检查,从源头抓起,从身边预防,为玛曲草原的生态安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监督体系,为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制度保护。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建立完善的玛曲草原生态分布图,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提供一个科学的保障。
4 小结
近年来,玛曲草原的生态失衡,不仅对玛曲县内的自然社会环境产生了影响,更是导致了黄河水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端正治理玛曲草原生态问题的态度,明确治理玛曲草原生态问题的严峻性。本文从玛曲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数据分析,对玛曲草原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探讨,就预防和建立监管制度进行了条理化分析,得出了只有推动玛曲草原内粗放型经济模式的转变,建立健全完善的草场监督制度,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玛曲草原生态失衡的问题,促进玛曲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辉. 高寒牧区草原保护制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
[关键字]潘集塌陷区 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 TD8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19-2
0前言
我国是一个煤炭型大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不言而喻。但是常年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了矿区周围大量的土地沉陷,土地沉陷不仅破坏了地表形态,摧毁农田和村庄,同时也破坏土壤结构,导致部分地区土壤盐渍化,肥力下降,或形成积水区,无法耕种,逐渐荒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垃圾和各种污染,严重威胁矿区居民及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影响了矿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1]。据中国煤炭报资料,我国煤矿已塌陷耕地40万公顷,并且伴随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沉陷区的面积将会继续增加。因此对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淮南潘集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
1研究区概况
1.1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淮南潘集区地处黄淮平原南端,全区总面积590.1平方千米。辖11个乡镇,拥有五座现代煤矿分别是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及刚建成投产的潘北矿和朱集煤矿,煤炭储量丰富,境内地下煤炭储量达30亿t[2]。潘集区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受季风影响,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5.1度,平均日照时数2298.0h,无霜期215.5d,年降水量905.2mm左右,植被类型主要有三类:阔叶林、针叶林、经济林。阔叶林主要是杨树、刺槐;针叶林主要是侧柏、黑松;经济林以桃、梨、葡萄为主。区里种植物主要是小麦、水稻、大豆等种植物,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住宅用地和建设用地为主[3]。
1.2研究区沉陷现状概况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毫无疑问的会带动淮南潘集区的经济增长,人民收入的增加,但开采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塌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沉陷治理,势必会影响全区经济的发展步伐和社会稳定[2]。目前潘集区内已有五对矿井先后建成投产,开采形成了大片塌陷区,主要分布在田集、泥河、潘集、芦集等4个乡镇内,共涉及48个自然村庄。截止2011年底潘集区塌陷总面积总计7.1万余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5。目前主要运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常规农业等模式,采取中心区水面养殖,水湿地种植水生物,坡地复垦,建设人工生态园,发展生态渔业等措施。成效显著的如潘集后湖生态园等。
2研究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2.1研究区生态经济模式
采煤沉陷区按照沉稳程度可以分为稳定沉陷区、基本沉稳沉陷区及未稳定沉陷区;按照积水程度可以分为积水沉陷区和未积水沉陷区。根据潘集塌陷区的实际塌陷现状,主要摸索出以下几种生态经济模式: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复垦模式;浅层塌陷区复垦造地种植复垦模式;粉煤灰充填塌陷区复垦营造人工林复垦模式;深浅交错的尚未稳定塌陷区鱼鸭混养和果蔬间作复垦模式[2]如下图所示。
沉陷区经过生态农业经济模式以及对于煤矸石的充分利用后,不仅对于潘集区的农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效益,而且也改善了地区的生态环境。这种治理模式融合了生态经济与景观策略的思维,不仅导入了农耕景观、采矿迹地景观的应用,达到了生态景观结构的合理性安排,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农业经济上不仅仅是种植大片农业,而是合理有布局的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进行组合,培育具有景观功能和强净水能力的水生植物群落,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修建静养鱼塘,发展“农-渔-禽-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4],潘一后湖就是比较成功的生态模式。
2.2研究区土地生态恢复模式研究
塌陷区土地生态恢复应按照统一规划、分片治理、分期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全区塌陷区进行土地生态恢复。目前全区补充耕地的来源主要有实施土地整理,迁并、治理空心村;煤矿塌陷区的治理;中的产田改造、开发治理;全区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916.34hm2 但对于未利用地的开发,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淮河流域、沼泽地均被列为禁垦区[2]。
主要恢复措施有三个方面:
(1)对于现有的农田要加强保护,提高其肥力,提高利用率,合理对农田进行布局,满足灌溉需求,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农作物能更好的生长和机械操作,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质量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七都溪 流域综合开发 环境问题 对策措施
1 福建省流域及开发概况
福建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达50 km2以上的河流有597条,500 km2以下的小流域有905条。地形地貌的特点和水资源的丰富,流域开发利用的总体程度较快,各流域的开发利用率在40%以上,有的流域高达88%以上[1]。高密度的开发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超过了国际上认为0~20%的合理范围和40%的极限[2]。高密度的开发将对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造成影响,部分流域局部区域的污染和生态问题已经显现。
2 七都溪流域综合开发概况
七都溪为宁德蕉城区境内仅次于霍童溪的第二大河,属单独入海的河流,干流全长58km,总流域面积333.5km2,坡降14.13‰,水能资源丰富。根据七都溪流域综合规划,其水资源开发以水力发电、灌溉、供水、防洪工程为主。七都溪流域水系分布图见图1[3],七都流域规划和已建设项目概况见表1[3]。
3 七都溪流域综合开发主要环境问题
3.1 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根据规划,七都溪流域下游需建以供水为主的官昌水库供水工程,供水用途以饮用水为主,主要服务于蕉城区,因此对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质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而目前拟建库区上游的水电开发密度较高,水文情势改变大,河流出现湖库化现象,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降解能力降低,库区容易造成污染物的累积,生态下泄流量得不到保证,这都将对拟建官昌水库饮用水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3.2 区域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涉及防洪堤岸建设、库区大坝建设、水力发电、灌渠修造等,工程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造成周边农田、林地和河滩占用,植被伐除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工程建成和投入运营,特别是电站库区对水的截留和控制,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电站大坝和引水发电,造成大坝至电站厂房之间河道出现断流,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和水体生态环境质量。
3.3 对水质影响
高密度水电开发,水库形成造成河道流速减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且流域内分布的一些乡镇和村庄目前生活污水多只经过简易化粪池处理,或没有处理直接排放,加之其他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因库区截留,降解能力减弱。调查发现,一些乡镇所在库湾处有机物浓度将比建库前高,如虎贝乡下游的桥头水库和洋中镇下游的大泽溪电站水库均已出现总氮或总磷超标现象,污染物积累和河流的湖库化,还造成河流和库区存在富营养化威胁。
3.4 水库水温分层影响
规划中,七都溪流域承担灌溉功能,在已建或规划建设的13座水库中,根据其坝高和水深,其中可造成水温分层型水库,如桥头水库、桃花溪电站水库和拟建的官昌水库。水库水体温度的季节性分层直接影响下游的农业灌溉,低温水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水库冬春季拦蓄的洪水,使库区夏秋季水温升高,而夏秋季下泄存贮的低温水,又使下游河道水温降低,水温的非正常变化,也影响了流域生态环境。
3.5 对水生生态影响
流域内规划电站多为引水式电站,枯水期间,往往造成大坝至电站段河流断流,这对河流水生生态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电站通过截流蓄水改变原有河道的水文条件,淹没原有的沙滩水草和占领鱼类产卵场,危及河海性洄游鱼类与半洄游性鱼类的自然繁殖育苗,使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恶化。水库蓄水后,大坝上游的河段形成河谷型水库,由于水的流速减慢,水深加大,泥沙沉积,饵料组成改变,水域生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栖息于急流生活中的鱼类将不适应该条件,会到水库上游寻求生存环境,使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水库形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减弱、透明度增加等因素,也会使水生生态体系以由以底栖附着生物为主的“河流型”异养体系向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湖沼型”自养体系演化。
3.6 累积性影响
规划实施后,将改变河道的天然形态,河宽、水深、水面面积等会发生大的变化,受桥头水库及官昌水库调节影响,其流域内河段的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将发生变化,河段水体流量在年内变幅更趋于平缓,特别是现在很多电站没有设置工程措施保证最小下泄流量,使库区在不发电时流速接近为零,不利于有机物的降解,水流形态的改变,上一级水库污染物对下游的水环境会造成累积性影响,对整个流域水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 对策措施
4.1 保证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
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为满足特定的河流系统功能所需的最小临界水量的总称,可采用各河段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作为河流最小稀释净化流量。要保证流域维持基本的生态环境,保障水质环境不恶化,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必须保证流域各库区大坝的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根据对七都溪流域干流和各支流电站大坝分布及上下游水文和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宁德市水利局提供的各河段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作为河流最小稀释净化流量。
4.2 确保流域乡镇饮用水安全
本次流域规划中的范围内涉及到的虎贝乡、洋中镇、石后乡、七都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拟建市第三水厂水源保护区(官昌水库位置),应采取以下的控制措施:
①严格执行饮用水保护区的有关规定;
②加强区域生产、生活等废水的治理力度,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水排放口进行清理整顿。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2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议书、产业政策和行业的准入分析
2.1发展规划分析
2.2产业政策分析
2.3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第四章 经济影响分析
7.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7.2行业影响分析
7.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7.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五章 社会影响分析
8.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8.2社会适应性分析
8.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六章 节能方案分析
4.1用能标准及节能规范
4.2电气节能
4.3给水排水节能
4.4结构节能
4.5暖通空调动力节能
4.6建筑节能
4.7节能效果综合分析及评价
第七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方案
5.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5.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5.3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第八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6.1环境和生态现状
6.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字: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
水资源是新疆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否可以高效保护水资源以及对于水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关系到新疆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事业的成败。
一.新疆水资源概况及分布特征
新疆境内大小河流总共有570多条,其地表可利用量为617亿立方米,在平原地区下水天然补给量为65亿立方米,包含平原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在内总共可以利用的水量为68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大约占全国人均的2.2倍,在我国排在第四位,从此角度而言新疆的水资源是相对丰富的。但是,仅从新疆的土地面积平均水量却只有4.8m3/km2,在全国仅排在倒数第三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疆的水量又是一种非常紧缺的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及其不均匀。我们从空间分布的角度上看,新疆的水资源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情况。然而,根据时间季节的不同,虽然新疆河路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平稳,但是年内的水量分配却又是非常的不均匀,呈现出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现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的经济的发展之间也十分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环境恶化
由于河流上游大量的开荒,将流域水流大量引走,导致下游水量严重减少,一些河流甚至出现了断流的情况。由于河流流程减短,流域下游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的恶化,河流断流断面逐渐的向绿洲移动,破坏了天然的水盐平衡,将土壤中的积盐和地下水流的矿化得以加重,造成了土壤盐渍化。人们只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将环境保护问题抛诸脑后,导致了水资源恶化严重。
(二)胡杨林等自然植被衰竭
新疆的自然气候在干旱和半干旱的条件下自然植被难以成长生存,但是由于内陆河的滋润,以胡杨为主的绿色植物成为了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有效的防止了沙漠化的,胡杨的有效防护稳定了荒漠化的生态环境。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对原始生态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减少了胡杨等自然植被赖以生存的水分,直接导致绿色防护植物大量的死亡。
(三)沙漠化威胁
沙漠的形成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导致的严重后果,又因为新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少,绿色植被大量的死亡,没有新的植被覆盖,使得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朝着一个严重后果恶化。水源和绿色植物的减少与沙漠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新疆很多地方的沙漠化扩散十分迅速,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恶化。
(四)湖区生态恶化
生态环境系统中的主要调节器是湖泊,湖泊的水量和质量不管是湖泊的自然资源还是整个生态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生态结构本身就非常的脆弱,如果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了问题,对于生态的平衡和资源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一)制定全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对于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跨流域的调水都需要做好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够全面将水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对于地表水需要适度利用,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采,将地表水和地下水有机的统一进行调配;对于各州的用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理满足经济用水之外,还需要对生态用水进行有效的保障,努力将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全面提高。
(二)强化流域资源的统一管理
要强化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概念,对水权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对于相关的管理权和使用权以及经营权都需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全面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要的水量,要确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法律地位,对水资源的宏观管理职能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得以加强,明确管理机制,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统一和管理规划。
(三)依法加大对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水利行业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首先对于水资源污染较大的中小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没有实现污水处理标准的坚决不允许其经营,全面将新疆内部企业污水处理达标量进行提升。对于一些不符标准排放污水的企业单位和责任人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惩罚,全面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督管理,为了强化遏制土地利用中地下水位下降与水质污染的出现,在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时候必须保证是采补平衡的情况进行使用,在发展城乡经济产业的时候,对于没有达到污水处理标准超标排放的污水,需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进行严格禁止,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四)推广先进灌溉技术
利用水流进行灌溉,新疆对此应当做出节水灌溉总体规划,将宣传力度进行有力的加大,有效的在人们思想中增强节约用水意识。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将灌溉区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更新,使其能够在灌溉方面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农业的节约用水,首先就是从灌溉着手,根据灌溉渠的实际情况,全面推广节约水源的方式灌溉,例如采用渗灌和大田喷灌以及膜上灌等节水技术,避免水量在灌水过程中的损失。
(五)做好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各流域的水体进行有序功能区规划,对于规划区域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目标,对于区域之内的水质做出相应的评价,针对出现的主要污染物,进行有效的防控和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护水质,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最佳化利用。各级政府要将水土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写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当中,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总结:对于新疆的水资源要高度重视承载问题,全面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新疆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学广.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06)
[关键词]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企业融资;山东;实证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15
民营企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重心之一,也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营状况都受到了影响,很多民营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层的现象。为了转变民营企业的经济现状,解决小企业的倒闭问题,国家需要考虑如何促使民营企业融资顺利。政府方面已经根据当前的状况采取了相关的措施,并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促使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具有一拼之力。
1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权力体制也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方面已经开始了分权体制,在该种环境下,地方政府掌握了处置公共资源的权力。尽管政府已经在该方面的处理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但政治关联的广泛还是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如今,企业建设是否合理、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增强都受到政治关联的束缚。该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道路都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尽管政府关联在对企业的限制方面也变相地保护了企业的产权,但民营企业的性质与国有企业不同,造成了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差别对待。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金融环境支持,需要不断地拿出实力,证明自身企业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金融部门对于民营企业的差别对待促使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无法与国有企业相比,在经济的发展方面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2山东省的上市公司融资概况
山东省是我民营企业发展的典型省份,也是政治关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民营企业影响较为明显的地区。山东省内的经济发展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省内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性。山东省内多上市公司,而在众多的上市公司当中,民营企业的比例较大[2]。在该种条件下,山东省的上市公司自然会受到政治关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在山东省内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的融资到底保持了怎样的联系呢?笔者将就山东省内的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此来论证政治关联以及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3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之间的联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融资就一直是业界所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金融方面的专业研究企业融资,但从其所观察的视角来看,对于企业融资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政治关联。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其企业的融资要更加困难。
从表1所给出的指标可以看出,政治关联并不仅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束缚性,还对企业的税负等具有一定的帮助。政府方面的政治关联态度就是企业的外界发展信号,企业要想获得融资的机会,就需要向政府的金融机构展现自身的资源。很多地区之所以限制企业融资,就是为了确保融资过程中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确保企业不受到经济损失。[3]我国现有的制度促使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会受到政治关联以及金融环境的影响。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比人们所想象得更加复杂。山东省的金融生态环境相对来说并不稳定,其对企业融资的干预比较大。企业融资所得的保护机制比较不健全,只有依靠政府方面的干预才能够使企业的金融状态保持良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政府的关联代表了企业的质量,政治关联较为复杂,代表着企业的资源状况并不乐观,相反,代表着企业比较适合融资。
4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上市公司的情况了解,以及对表2中9个地级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排名所做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政治关联确实对企业的融资据有明显的影响。政治关联就像是一道枷锁,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融资进度。山东省的金融部分对于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偏见,如此才导致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评估。在这些评估进行过程中,不仅浪费了民营企业的时间,也浪费了企业的精力和金钱[4]。企业选择了适当的时机进行融资,一旦由于政治关联而导致企业错过了融资最好的时间,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已经改善了部分地区的政治关联现状,并督促政府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为民营企业创设外部环境来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使其与国有企业处于相对公平的金融环境当中。从表2中山东省的各个市区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排名来看,山东省地区范围内,只有济南市以及威海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相对比较稳定。该种现象表明,在济南及威海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融资情况更好,所受到的限制也较少。济南及威海地区的金融制度更加完善。而山东省其他地级市的情况比较不乐观,多数都排在了10名以后,这表示其他地级市的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还没有得到缓解,其融资状况还受到政府的压制[5]。
5结论
山东省应该关注国际市场的发展状况,注重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省内政府部门需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总而言之,笔者经过仔细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政治关联对企业的融资所产生的影响。政府部门为民营企业所营造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促使民营企业的融资出现了转机,融资的成功率也有所增加。外部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好的融资机会,政府方面也不再束缚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方面经过各个方面的措施拯救,能够使山东省的上市公司融资变得相对容易,并积极推动了省内民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建平银行关联、会计信息与债务融资――基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3(1):3-14
[2]邹颖,杨晓玮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股权资本成本――基于2005―2012年的数据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12(10):98-104
[3]黄新建,王婷政治关联、制度环境差异与企业贷款续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8(6):1184-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