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封建经济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的优化设计围绕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第二层次的设计方法是优化设计法,在旅游风景区进行景观建筑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要满足于社会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它所遵循的应当是“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设计方针和适用、经济和美观的基本设计原则,也就是在充分尊重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力求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条件(如环境、资金、材料等)使旅游风景区的设计达到最优化。寻求优化的景观建筑效益是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目的之一。作为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师为了寻求优化,需确定设计评价体系及其执行标准。首先,景观建筑功能上得到最大满足,体现在第二层次的功能要求及环境的需要中(如在旅游风景区寸土寸金,可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紧张的前提条件下,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弹性设计或通过时间差来获取更大的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等);其次,使用及设计规范上的严格执行,这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规范对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如景区规划布局的影响、建筑密度的影响、建筑结构的影响、景观设备与环境的卫生要求等);最后,追求经济上的最高性价比值,既从经济因素出发,对景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标准做出限定。既在保证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以及坚固、安全的前提下,又可以取得美观的效果及良好的经济回报(如提升设计的品位、选择本地化的材料以及选择最优质和高效的施工方案等)。因此,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工作流程及周期与普通的景观建筑设计相比,相对较长,其优化设计法的主要流程为创作—反馈—再创作。设计师首先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甲方的需求先做出一个或多个方案,然后在与甲方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用相应的评价模式做出评价,指出方案的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而推出新一轮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相对成熟、稳妥及各方都较为满意方案出炉为止。
1.2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的创造设计围绕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第三层次的设计方法是体现旅游风景区的自然与文化特色,体现地方“文脉”特点的设计过程。它更多的体现了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师在对旅游风景区所在地区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关注,体现了对游客和本地居民心理需求的关注及人性的关爱。设计师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提炼,将属于本地区特有的设计语言和设计元素在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使得新建景区的景观建筑与旧环境之间能产生一种呼应关系,更能使游客和居民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如在庐山风景区近年来所新建的如全国供销社疗养院新楼等建筑中,融入了大量庐山近代别墅景观中所常用的如拱券、外廊、雨淋板等元素,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景观空间的所在区域特点和使用者说明其具有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和以人为主体的空间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这种空间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因此,一个优秀的景观空间环境的形成取决是否实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功能需求,是否体现了本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第三层次设计方法需要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师通过对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任务的分析,对本地区设计历史的考察、环境的考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把握等,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挖掘和梳理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任务中的各种设计元素,并将其恰如其分的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将创造性的设计反映在景观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之中。
2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体系构建
从大量的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实践中,尤其是象庐山风景区一类的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在设计方法上的着眼点与研究角度。其设计方法的体系构成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偏重于理性的研究方法,它比较适用于目标及条件相对比较明确的问题;二是偏重于感性的具有某种特定导向性的设计方法,适用于设计目标及条件不确定的问题;第三类是兼有两种类型的特点。
2.1旅游风景区理性化景观建筑设计方法首先,作为偏重于理性的设计方法,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它严格按照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各种规范,将设计环境中的各种困难及限制性因素进行反复论证与修订。在实践中从理性的思考中展开设计,用相对比较合理的角度去寻找一种最佳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通过调研、论证、收集、分析各种与设计有关的信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演,通过反复论证得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最终方案。这类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使设计者通过系统对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考察、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与甲方沟通协商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符合环境要求的最理性的设计方案。
2.2旅游风景区文化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文化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是一种偏重于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要求的具有导向性和指示性的设计方法。它是在对设计地点进行大量的实际调研后在设计师脑海里产生的一种对于本地区地方文化设计元素的提炼与概括。在文化性景观方法的应用之中,更多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文化、气息。这种设计把尊重人性、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和体现时代特点等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如庐山风景区建于民国初年的朱植圃的别墅,其中式的窗花和“小桥流水”的庭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其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特色,更是近代庐山别墅民族性与时代融的深刻反映。文化性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更能够显示出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
2.3旅游风景区综合性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将“理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方法就是综合性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它要求将感性的理念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研究。在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实践中,综合性的景观建筑设计方法要求把理性的规范设计和感性的优化设计相结合,从而能在实际中产生动态交替互补作用,能够扬长避短地处理各种实际性的问题。如在20世纪60年代所设计和建造的“芦林一号别墅”,也就是今天的庐山博物馆,就是典型的综合设计的例子,其设计方案阶段是在充分调研地形地貌特点、与周边的建筑与环境充分的比对、充分尊重建筑、景观、园林等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以及与甲方充分协商和调研的基础上所应运而生的。此外,设计方案也融入了设计团队在庐山大量调研和考察的智慧结晶,设计者将明代庐山赐经亭石斗符号运用到别墅外廊休息座的凳足上。基于以上诸多缘由也使得“芦林一号别墅”成为近代庐山优秀景观建筑的代表作。综上所述,在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功能层次的研究,还是设计方法的研究,还是设计元素的提炼,设计文化的总结,其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既设计出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作品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坚固、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能够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文化个性。
3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时代演变特征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变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作为与旅游事业最为密切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需要运用科学的设计观和与时俱进的方法论来指导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根据对国内外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成果的追踪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未来的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将会呈现出很强的时代演变特征。其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知识结构变化更加频繁和密集,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加丰富等。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时代演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群力量的壮大与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群体的扩大。时代的发展使得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综合了各学科的优势。逐步形成了依托于地理、地质、园林、环境、建筑等众多学科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学科群的产生和研究队伍的壮大。在这个研究领域里,积聚了一大批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园林设计师、景观建筑设计师、工艺美术设计师等走向有机的分工协作与设计研究联合之路。研究队伍的壮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无疑对提高我国整体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使得景观建筑设计方法得到全面优化。社会化的分工协作使得围绕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从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形成和完善等各个过程与环节及设计方法本身得到全面的优化与升级。在严格的设计规范与各项指标的指引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最好的贯彻与执行,设计的每次分工都能找到最佳的设计人员。这样,设计师的个人劳动和价值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最大程度的发挥,景观建筑设计工作的创造性亦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和反映。
(3)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方法不断更新。时代的发展促使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的设计手段与设计方法的不断更新,这对景观建筑设计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唯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技术手段才能赢得设计竞争的主动权。
4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巴塞尔协议
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银行业务的跨国化增强了经营风险,也增大了监管的需要。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但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法等国相比,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控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国际外资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研究美国、英国、这两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对我国建立符合新开放时期的现代化银行监管制度是不无裨益的。
1、英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1)比率风险监管体系
1997年,英国银行在1987年的《银行法案》授权下制定出“比率和比例风险监管体系”,所谓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是风险测评、监管措施、价值评估的综合体系,它是由英国金融服务权力机构(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FSA)对银行业务、风险纪录、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综合性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监管计划和使用恰当的监管措施。
FSA参照COMELB指标和COM指标对银行进行风险初步测评。COMELB指标包括资本、资产、市场风险、盈利、债务、业务六个方面;COM指标包括控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风险测评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识别银行业务的固有风险,评估其风险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明确其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体系。通过对银行商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将银行分为四个等级(A、B、C、D),对A、B等级的银行只需要对其风险控制做出适当的监测,对C、D等级的银行则需要采取监管措施。FSA可以对C、D等级的银行采取如下监管措施。如要求银行提供全面的会计师报告、成立FSA的专家小组对银行财政、信用领域进行检查;向跨国银行的母国监管者收集相关信息、与银行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慎性会晤及特别性会议讨论银行未来发展计划等。在下一次风险测评之前,FSA会对风险测评、监管体系、监管措施的使用做一次价值评估,以保证银行已完成必要的整改工作、FSA已完成监管体系中所预定的工作和监管措施被正确的执行。此外,FSA还对其监管阶段工作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和复查所有银行是否仍然符合立法的最低标准。
(2)习惯法
在立法方面,尽管在欧共体各国的中央银行中,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性较差,但它却在银行监督方面比之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英国,法律常由“习惯法”替代,金融管理机构与信贷机构间的关系更多地使用“道义劝说”或“君子协定”原则来理顺,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方式。70年代以来,英国已正式结束了银行业的“自我管制”状态,代之以用法律的形式对银行实施管制,外国银行机构也不例外。“1979年银行法”生效后,管理走向正规化,但是对大型银行的管理仍沿用传统方法,很少采取强制性措施。目前英国管制外国银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有《1987年银行法》、1971年《竞争和信用管制条例》等。
2、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作为拥有悠久管理外资银行历史和丰富经验的大国,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上有其独特之处。
(1)双重评估体系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对外资银行的评估体系上多半采用单一制,即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适用同一种评估体系。而美国对其国内银行适用的是国际通行的“骆驼评级体系(camel)”,即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和流动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对外资银行,则考虑到外资银行的分行和行不是独立的法人,许多因素(如资本调控或资产流通等)都受制于总行,采取的是“roca”等级评估制,即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作业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将重点放在风险评估、风险跟踪、风险控制上。在美国通货监理署(OCC)现行的监管体系中,骆驼评级和风险评级是两个并行的体系,他们一起构成风险监管的整体方法,二者之间有一些区别。camels是对历史形成的存量也就是运行结果进行评价,风险监管(评级)是对经营过程的控制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前者出现的背景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后者主要针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2)var(valueatrisk)风险测定方法
1995年12月美国金融机构正式将jp摩根公司发明的var风险测定方法作为银行风险测定和管理的工具使用。var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置信度下,给定的资产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值。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相比,var方法主要用以测定市场风险,风险监管的实质是重视对过程控制的评价。(3)争取实现统一立法
在立法方面,当前各国银行目睹并经历了不断加剧的银行国际化分支运作,银行界也在呼唤着实施统一的国际化资本法规,以维持一个健康的国际银行操作环境。美国的立法机构已经单边制定了两个法规,即1978年的《国际银行法规》(IBA)和1991年的《外国银行的强化监控法规》。《国际银行法规》中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总体性规定。其目的在于让大量的外国银行受到类似于美国国内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并减少人为的不必要的银行机构间的竞争。
二、巴塞尔协议体系给国际外资银行风险监管带来的影响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设定了资本充足率。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银行业监管机关可以加强对商业银行资本及风险资产的监管,也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有了量的标准。加上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指出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信贷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其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等。
2001年1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资本协议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此次协议被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包括欧洲银行界在内的国际银行界对新资本协议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有关风险的范围在协议中不断扩充:从信用风险到市场风险,进而又涵盖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名誉风险等其他风险。这是监管当局对日趋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必要应对,是走向全面而准确监管的步伐。
作为国际银行界的监管准则,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针对风险管理提出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为将来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管指明了方向。内部评级法比标准法更能敏感地反映信用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在资产组合层面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并相应地进行经济资本配置。欧洲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将在新协议影响下面临不同的选择路径。这种选择也将对未来若干年内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概括而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为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标准,为银行业风险有效监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议及其补充文件倡导的原则和方法对银行业的监管方向有着深远的影响,规范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并成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
三、国际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准入制度,选择资本雄厚,经营业绩、资产状况良好,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良好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具有先进的IT技术和国际网络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高素质的外资银行大都资金雄厚,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管理先进、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强,能够做到稳健经营。且资信较好,能遵守法规,注重公平竞争,重视自身市场形象。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二,充分考虑中外资银行的差别。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市场化金融体系构建进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在资本结构、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各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关风险监管指标的制定和监管某些选择方面,要根据各个银行所处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灵活度大的方案,进行分类监管。同时,在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大环境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不再仅限于信用风险,而是要迎接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来自各方的考验。因此,在制定监管指标时应具有预见性,充分考虑到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可能面临的各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风险,为未来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留有足够空间,不至于使监管法规陷入被动的境地。
第三,加强科学的外资银行风险评估体系化研究。外部监管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相结合,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关系由对抗型向协作型的转变,是银行监管的趋势。银行内部风险模型的建立不仅是银行自身经营的必要,也是确保监管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除了可以参照国际上通行的“骆驼评级体系(camel)”外,考虑到目前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三种形式(外国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外国银行分行,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与国内银行的“camel”评价体系相区分,采用“roca”等级评估制,将重点放在风险管理、作业调控、遵守法规、资产质量上,以加强风险控制。
第四,完善与健全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法规。参考国际监管经验可以看到先进的监管体制离不开成熟的法规的配合。2002年以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还停留在是否合规的事后检查阶段,缺乏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性监管。2002年2月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外资银行风险监管的指标体系,然而,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等国相比,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还显得极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方面的立法层次比较低,在风险监管方面并没有出台相关专门性规范。面对开放时期可能的外资银行数量激增,我国应制定出风险监管的总体政策和量化指标,设立专门的类似于英国FSA的监管机构来执行这些法规。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兼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田应奎:现代金融有效监管的国际比较[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欧式风格文化艺术底蕴丰富,表现语言与符号精致考究。简欧风格吸收了古典欧式中材质,色彩的大体感觉,但是仍然以纯正的欧式古典元素为根基,只是摒弃了过分复杂的线条与造型,融入了更多的现代语汇及表达方式,通过外在表象的单纯与简化,直抵人内心的简单与惬意。
2简欧风格居室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欧风格居室设计将以人为本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原则,空间设计主要以居住安逸性和舒适性为主,让人们能在舒适和安静的环境里安稳的休息,合理处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设计舒适、个性化的追求。
(1)线条。
古典欧式的线条都以曲线、复线形式为主,线条富于流动、变化,整体或局部有装饰图案,线条粗犷、烦琐,能够表现出富丽大气的感觉,层次分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简欧风格居室设计中线条运用较之古典样式更为平衡与轻巧,给人带来自然、流畅和清新的感受,诠释了人们生活空间的含蓄、内敛,将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赋予到设计的灵魂之中。
(2)色彩。
古典欧式装饰风格色彩多以浅色为主,如乳白色、黄色系、咖色系等。家具的色彩也以咖色、金色、黄色居多,风格大气,整体奢华。简欧风格中更多地强调通过色彩的对比,配以室内光线明暗对比、材料质地对比等手法;喜欢确定一个点设计中心,并采用次要设计来辅助表现中心点,而非面面聚到,全盘繁复,从而突出居室内部的层次体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节奏和韵律。
(3)材质。
古典欧式风格材料上喜用大理石,纯正的木质,多彩的织物,精美的地毯,地面材质以石材或地板为佳,欧式客厅突出特色是用家具和软装饰来营造整体效果,深色的橡木或枫木家具,色彩鲜艳的布艺或皮质沙发,都是欧式客厅的主角。同时借助炉壁,壁灯,吊扇,柱子,壁画,纱窗,墙纸,镜子等装饰品来画龙点睛。而简化了的欧式风格,追求的是居家生活的温馨和淡雅,材质上也更趋于清新、自然、简约、现代的材质,将各元素层层过渡,主次呼应,实现自然和清新格调的映衬,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3简欧风格居室设计元素分析
(1)家具。
在简欧风格家居设计中,家具是重要的应用元素之一。在简欧风格家居布置中,家具一般选用简约风格的组合式家具,注重欧式风格的细节,色彩则更倾向简单的白色或米色调,同时搭配以柔和的灯光和现代感较强的电器,时尚气息尽显。在桌椅的搭配上,常以实木材质的桌椅为首选,色彩也以白色和棕色为主,图案以复古图案作为点缀。在简欧风格的家具中,色彩多以浅色调为主,同时搭配适量深色比重辅助风格的展现。
(2)壁纸。
简欧风格的壁纸选择上摒弃了传统欧式的凝重、繁复,而是以自然、清新为整体特点。在房间的装饰过程中,可依据房间布局、家具等的色彩,选择风格相近的壁纸进行墙壁的装饰,烘托房间的整体风格和特点。例如,一些条纹和碎花元素的使用都是比较常见的,及借用一些墙面装饰材料来进行造型,或者纹理、图案来进行墙面的装饰,展现出简欧风格的大气、高贵和典雅等特点。
(3)灯具。
在简欧风格的室内设计中灯具通常被作为很重要的装饰元素。在简欧风格居室设计中,经常选择一些造型或者光线柔和的灯具来进行装饰,如铁艺灯具就是很好的体现。具体种类多采用吊灯来搭配天花板进行装饰,彰显简欧风格的大气、雍容华贵;壁灯的设置多是以反射灯光或局部照明为主,给居住者以温馨、宁静之感。简欧风格灯具的整体风格多以古典风格为主,造型更趋于简洁,既诠释古典欧式风格中的精华,又满足简欧风格的本质需求,从中感受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的混搭格调。
(4)装饰画。
在简欧风格的居室空间中,室内陈设多采用装饰画来衬托高雅、华贵的格调。装饰画主要以油画为主,配合以木质相框,体现整体的厚重感。装饰画的数量不需要太多,主题也以自然、抽象的表达为宜,尺度及比例均根据具体环境适度安排,能够为室内空间提供亮点、辅助简欧风格的特点表达即可。
4简欧元素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客厅。
在简欧风格客厅的设计中,多采用浅色的木质材料或大理石等石材作为客厅装饰设计的主要铺设材料。客厅整体色调应以浅色调为主,软织物的搭配配合室内的整体风格进行布置,深浅皆宜,但控制主次及比例。加之适当的点缀和装饰,营造一种高贵、奢华,复古、简约的室内整体氛围,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品位和需要。
(2)餐厅。
餐厅同样是简欧风格居室设计的重点。餐厅的墙壁宜采用大面积的浅色壁纸,以营造轻松、欢快的用餐气氛。背景墙常辅以大幅的装饰画,辅助餐厅舒适、典雅的特点;餐座长条、圆形均有,西式布置居多,配饰别致、讲究,赏心悦目;灯具的搭配常选择吊灯,不但能够增强餐厅的整体效果,还能够提供柔和的光线,为用餐提供优雅轻松的环境和氛围。
(3)卧室。
简欧风格卧室以淡雅色调为宜,以整体式壁橱搭配床头柜以及电视柜,以体现卧室整体空间的明亮和舒适;卧室的重要元素——床,选择欧式古典风格的样式居多,充分体现简欧风格的古典气质和高雅品位;软织物的搭配上配合整体风格及个人喜好的样式及颜色;灯具采用光线柔和的灯,以表现出卧室的温馨和舒适。
(4)卫生间。
简欧风格卫生间的设计多以冷色调为主,以高透明度和高清洁度的纯彩作为卫生间的主要色彩,以体现卫生间的洁净和清新。地板和墙壁等均采用理石材质铺设,在保证防水性和耐用的同时,还能够配合卫生间清新的主旨。洗浴设施喜设置浴缸,浴缸样式常见为曲线为主的流线型浴缸;镜子细节作适当装饰,以展现高雅和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品味。卫生间的照明,主要采用柔和、高亮度的分散性灯光为主,以表现简欧风格卫生间的明亮和大气。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