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集中度分析范文

医药行业集中度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药行业集中度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药行业集中度分析

第1篇

摘要:文章选取2009―2014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实证模型,基于实际税负的基本理论,以所得税实际税率作为衡量实际税负的指标,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实际税负负相关,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实际税负正相关,而资本结构对企业实际税负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实际税负 所得税率 医药行业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医疗保健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药品的标准,建立起了完善、高水平的药品质量体系等。这些政策的颁布无疑加快了医药行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用药方面的需求,改善了生活健康水平,切实提高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所缴纳的税收,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最终的利润额,作为被动的一方,必然要遵守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但如何利用规律的波动来减少企业实际税负,而不是逃税避税,也成为每个医药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为企业合理制定降低实际税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1.资本结构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的资金来进行经营活动的指标,其表示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中有多少资金是通过负债来筹集的。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达到46%左右,而2013年有所下降达到43%,到2014年降到39%,由此可得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不断下降,企业负债水平在减少,负债的抵税效应在降低,税负水平将会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医药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承担的实际税负就越高。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短期债务到期之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债务的情况,若企业的流动资产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强。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普遍不高,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相对较低,当流动资产不变的情况下,流动负债越高,企业的流动比率就越低,债务程度就越高,则企业所要承担的实际税负就越低。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2: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流动比率正相关。

长期负债比率又称为资本化比率,若此值越小,说明企业负债的资本化程度越低,长期偿债的压力就越小,一般情况下,大公司往往倾向于选择长期债务,而小公司则会选择短期债务,因为大公司可以在发行长期债务的同时取得规模效益,若长期负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现金流较为稳定,则所需要缴纳的税负就越少。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3: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长期负债比率负相关。

2.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密集度主要用固定资产比率来衡量,可以用固定资产与资产总额的比率来表示。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相关费用要计入到当期费用中,当期费用可以在计算税负时予以扣除。医药行业的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占有较大份额,属于资产密集度较大的行业,所以计提折旧会对企业税负产生较大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4: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资本密集度负相关。

3.盈利能力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等,本文选用销售净利率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盈利能力较强的行业,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受到税务机关的监管力度较大,因此,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更有能力有动机进行税收筹划,更有利于减少企业税负。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5: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

4.公司规模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医药制造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材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较大,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其相应的设备以及资源与小型公司相比较为丰富,其可用资源也较多,在缴纳税收方面则会占有较大的优势,会通过企业内部政策缴纳相对较少的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实际收负担。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6: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公司规模负相关。

5.股权结构对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国有股权比例是衡量企业股权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国外学者在研究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的时候,把股权结构也列入其中假设。医药行业的国有股权比率平均每年为35%左右,且医药行业股权集中度较高。大多医药企业的管理层为了确保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会积极迎合政府的相关政策,积极纳税,维护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7: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国有股权比例正相关;

假设8: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1.解释变量。衡量企业实际税负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种:波士顿矩阵法、税负的评价指标法和实际税率法。实际税率法是衡量企业微观税负水平的基本方法,很多外国学者在无法取得重要数据的前提条件下,一般采用平均实际税率法,该方法是研究企业实际税负影响因素问题的较好的替代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采用实际税率法衡量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企业的实际税率等于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费与企业所得的比值,所得税与流转税是主要的两大主体税种,但是,由于消费者是流转税的最终承担者,而企业的税负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上,所以本文以企业所得税率作为衡量企业实际税负的标准。

2.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资本结构、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规模以及股权结构作为被解释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3.模型构建。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上述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构建的实证回归模型如下:

ERT=α+β1 LEV1it+β2 LEV2it+β3 LEV3it+β4 CIit+β5 NPMit+β6 SIZEit+β7 GQit+β8 GZ it+θit

其中,i表示第i家上市公司,t表示从2009到2014年度,α指截距项,β表示自变量的估计系数,θ表示回归分析后的残差。

(三)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9―2014年在沪深公开上市的医药行业公司,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查找最新调整后的数据,在此基础之上,还执行了以下筛选:(1)剔除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2)剔除以前年度有亏损,且在本年度尚未弥补完的上市公司;(3)剔除利润总额或所得税费用小于0的上市公司;(4)剔除所得税实际税率小于0或大于1的公司;(5)剔除样本在研究期间某一年度被ST或PT的公司。最终经筛选,得出42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共252个有效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和锐思金融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运用Excel和SPSS 19.0。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所得税实际税率的描述性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所得税实际税率的最大值为2013年的52.08%,最小值为2009年的0.97%,实际税率的不断波动意味着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在不断改变。2013年的所得税实际税率平均值和标准差与其他年份相差较大,说明实际税率值和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税负不稳定。

2.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1.81%,表明企业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从流动比率看,其标准差与方差值相比其他自变量而言相对较小,说明该行业数据波动较小,较为稳定。固定资产比率的平均值为21.28%,由于本文研究的行业为医药行业,需要大量医药医疗机器设备的投入,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从销售净利率看,极大值为173%,说明该行业的产出水平较好,销售收入获利的能力较强。公司规模的标准差为1.0882,值大于1,说明医药行业各个公司之间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从持股比例来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为37.75%,股权集中度均值已超过了50%,说明医药行业第一大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较高。

(二)相关性分析

下页表4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表,从该表可以看出,与因变量存在显著性的有长期负债比率(LEV3)与ETRs之间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销售净利率(NPM)与ETRs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股权集中度(GZ)与ETRs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相关系数最大的为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GQ)与股权集中度(GZ)之间的关系,但未超过0.8,所以均可纳入本文回归模型中。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F值为5.445,Sig值为0.000,说明建立的模型通过了检验。反映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LEV1)、流动比率(LEV2)、长期负债比率(LEV3)三个指标对实际税负的影响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假设1―3不一致。从资本结构看,在整理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时发现,2009年与2014年之间上市公司的变化较为突出,新兴的医药企业占多数,企业的资本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实际税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固定资产率(CI)作为资本密集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与固定资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假设4一致。医药行业作为技术密集以及资产密集的行业,其生产经营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资本密集度越高时,企业所要计提的折旧就越多,所得税额就会越少,则税负越低。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净利率(NPM)与实际税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假设5一致。盈利是投资者本金与利息的来源之一,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投资者会十分重视,因此投资者会通过税收筹划来减少企业实际税负。

公司规模(SIZE)与实际税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假设6一致。医药行业企业的规模越大,其避税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对于大型医药上市公司来说,税务部门会为了扩大税基,对医药上市公司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生产与经营活动,从而使税收部门得到更多的税收,因此税收负担水平就会下降。

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GQ)与实际税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假设7一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比例较高,为保证医药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大股东会积极主动的参与纳税,目的是维护医药行业的发展地位,因此,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会对企业的实际税负产生积极影响。

股权集中度(GZ)与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医药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需要承担的实际税负越低,假设8没有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

本文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实际税负影响并不显著,资本密集度、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和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实际税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一大国有股权比例与企业实际税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迅速,医药行业不仅要面对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掌控,并且还要维护企业的顺利发展与经营,从微观角度来说,医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通过不断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完善企业的股权结构,更好地达到降低企业实际税负的目的。J

参考文献:

[1]王新安,张力多.煤炭企业所得税税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0):150-153.

[2]亓红红.电力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的实证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3,(7):67-69.

[3]刘崇明,陈思璐.关于企业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6):203-204.

[4]曹志鹏,李倩.石油行I税负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沪、深两市公司财务数据[J].财会通讯,2014,(15):108-110.

[5]王素荣,徐明玉.房地产行业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经问题研究,2012,(8):111-116.

第2篇

[关键词] 医药物流;运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b)-0132-04

The problem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Ping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specific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dustries, its circulation performance relates to every household, and realizing the efficiency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logistics opera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and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thus make the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structure develop to the positive direction.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Operational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由于医药行业的流通绩效与千家万户都密切相关,所以,医药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较为特殊的位置,实现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高绩效和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医药流通的集约化以及相应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成为被广泛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十二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中勾画了未来我国医药物流社会化发展的新蓝图,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与发展,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医药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医药物流

关于医药物流的概念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百度百科对医药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医药物流是指在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物流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中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通过对医药品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过程、存储过程、分拣过程和配送过程等一系列作业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医药订单的处理能力,减少医药货物在分拣时产生的错误,缩短医药库存时间与配送时间,进而减少医药物流的费用成本,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水平,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我国医药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政策中提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用药需求;进一步规范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和药品的连锁经营,积极推进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的有机整合”。可见,医药物流是新医改政策的一个重点提升改造领域,推动医药物流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药品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医药成本过高的有效途径[1]。

2 医药物流的运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物流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医药物流项目基本上大都还停留在医药企业内部的进、销、存业务整合和流程优化阶段,很少涉及对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医药供应商和下游医药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的整合,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重复运输和库存积压严重的一系列现象,致使医药供应链效率低下,药品配送成本增加,药价抬高等一系列不合理情况。

国内的一些已有研究探讨了医药流通行业的特点、医药物流的本质和医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探索了医药物流行业的新型交易模式,但我国医药物流当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在医药物流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缺乏有效的研究和规划,目前医药物流中存在如下四大问题:

2.1 医药流通的费用过高,而效率低下

在我国,医药物流领域的交易渠道复杂,物流节点过多,致使流通费用过大,药价过高。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往往要经过5~7级经销商,过多的流通环节大大降低了医药物流商的利润,致使医药流通企业的毛利润率只有7%左右,而纯利润率仅为1%,其中平均物流的成本则占到了销售额10%以上。而在美国,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3%,销售利润率为2.4%[2]。居高不下的流通费用侵蚀了医药企业的利润,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桎梏。

2.2 国家政策对医药物流的制约作用不明显

尽管我国曾对医药行业实施了长期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但药品管制的方法和监管模式仍处在探索和不完善的阶段,管制政策也随着国家相应体质的完善而不断调整,政府管制的作用和影响虽然一直显著,但效果一直不理想[3]。医药流通过程中环节过多,腐败现象较严重,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负担重,医药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大。因此,医药流通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以来未能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推行的“医药分家”制度,旨在改变“药价过高,以药补医”的问题,但目前看来,效果不很明显。

2.3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低

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13-2017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有医药物流企业1.3万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规模企业,国药、上药、华润北药、九州通排名前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在整个行业的份额不到30%,而美国排名前三的医药物流企业占到美国整个医药市场95%以上的份额。由于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数目多且规模小,导致医药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低,市场的集中度不高,而企业的经营成本却偏高。当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

2.4 盲目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近年来由于医药物流的重要性逐渐被生产和药品批发企业所关注,因而,关于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的实践性探索正迅猛发展。但部分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不切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盲目追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建设,没有投入产出的观念,而且在基础管理和经营流程没有做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寄希望能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来实现[5];尽管并不是每个省市都要兴建一个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也不是每个医药企业都需要配备物流部门,但在我国不同省市地区中依然存在忽视当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现状而盲目建设医药物流项目的情况,最终导致建成的医药物流项目不理想[6]。

3 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医药行业集中度

2010年,商务部在首次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全国会议上明确指出:将开展药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国药品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和医药的连锁经营等一些较为先进的经营模式,通过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最近启动并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制度中也十分明确的指出:对于基本的药物今后将采用以省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的方式并实现药品的统一配送,并进一步规定医药生产的企业作为招投标的主体,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实现全部配备基药并使用基药,最终实现药品的零差率销售。显而易见,该政策启动实施后,那些网络覆盖面较全、药品的配送服务质量较好的大型的医药企业和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将在医药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7]。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在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中,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购并和联合实现的,而这基本上也是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结果。而对于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医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通过政府的调控政策来引导和实现[8]。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医药行业的大企业进行兼并扩张,因此,医药企业之间合并是提高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通过兼并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这对于降低医药流通费用、提高医药的流通效率作用重大。但当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其市场占有率与国外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起来,仍相差甚远。

对于大企业来说,可采取兼并策略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场市场扩容、行业兼并的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改革却是关乎自身的存亡,中小企业应积极谋求自身生存的发展策略,除了选择被大的医药企业兼并之外,还可以选择中小企业联合组成大的医药集团的方式来求得发展,否则就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3.2 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健康发展

医药行业是个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特殊行业,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受市场制约外,还很大程度受到制度的影响,政府的政策法规、社会结构等都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医药企业的物流运作还必须时刻关注制度性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会对医药行业的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产生比较强烈的积极作用,而不合理的过多干预,将会导致医药市场失灵,致使制药企业给药品定高价。

为了促进医药物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9年的新医改政策,2010年以后每年召开的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等等,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一些急需得到改革的医药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还是没能得到有效彻底地解决。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正确使用价值规律,合理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来改革现有的医药物流市场的利益格局,创建良好的市场运行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积极的医药物流发展政策引导医药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相信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将会使医药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力量更加趋于均衡分布,利益分配也会更加趋于合理,各主体间的协作性将会被进一步增强,最终会使医药物流的运作成本被极大地降低,医药物流的运作效率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9]。

3.3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较为密集的颁布了一些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的制度和政策,显现出我国政府对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的极大重视。如2012年,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2009年国家公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从政策中可以看出,现代化医药物流已成为政府及企业各界关注的重点,是否具备相应的现代化医药物流能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10]。因此,新形势下医药流通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实现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管理来抢占医药物流市场先机。

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为物流企业创造出丰厚的利润。我国医药流通必须打破传统的医药分销体制,向公平化、透明化方向变革,在这种状况下,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来配合这种新型的医药交易模式。目前,现代化医药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要求医药物流企业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将医药流通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分装、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有机地进行整合,从而降低医药流通成本,提高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花费最少的资金和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既定的任务[11]。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是信息化,信息化使许多繁杂的工作变得轻松、简单起来,数据得以快速便捷、准确无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医药企业在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药品和药品订单处理等方面的自动化水平,物流企业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也成为规范和科学的流程[12]。作为医药行业经营实体的制药企业和医药经销公司应利用信息化的现代交易平台以及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面对WTO的挑战[13]。

3.4 建设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是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来解决这个难题。第三方医药物流是指由医药生产方和医药销售方以外的物流企业去完成医药物流的服务。借助于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可以减少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过多不必要的环节,并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物流运作和进行集中采购来实现规模化经济,从而降低医药物流的费用。

作为第三方的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具备提供医药物流计划的能力,能够对医药物流的全程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明确药品的一些特殊存储和运送要求,能够按照GSP的要求对药品进行质量验收、贮存、养护和配送,并可以提供一整套与医药行业的特殊要求相符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对于国内一些已经具备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在现有物流能力基础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实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要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能力,就需要重组第三方医药物流批发企业的资产,建立区域性的企业联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物流技术,与医药物流劳务的供需双方结成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紧紧把握医药物流市场的节奏,以及时地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向其他医药公司提供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2]。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刚刚起步,目前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为数不多。九州通医药集团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医药公司之一,九州通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拥有80余万平米物流中心仓储资源,4000多名物流精英,850余台运营车辆,集团7万余家医药上下游客户,良好的物流资源和业务资源为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4]。

3.5 研究医药行业物流网络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及运作形态

不同于一般的竞争性行业或完全规制行业,由于医药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影响较大,还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政策、制度和法规的影响,同时,医药行业作为一个行业其运作还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组织和物流运作具有较大程度的竞争性,企业决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致使医药行业中的企业供应链相对比较复杂。当前缺少对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内在绩效因素的研究,尤其缺乏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调查研究医药供应链的组织模式现状。

可以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利益驱动因素和实际运作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以期发现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存在的根源;与此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和运作方式,探寻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企业供应链良性发展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展望我国医药物流行业变革发展的趋势[15]。

3.6 构建医药行业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制度嵌入模式

在我国医药行业领域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未能彻底解决的难题――设计合理有效的医药供应链组织及运作模式,致使药品在供应链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中通常要经历诸多环节,极其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活动集成和合理的医药物流管理体系。对于这种情况,应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相关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有的制度嵌入对医药物流的产业结构和医药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所产生的相应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各项宏观管理政策是如何改变医药行业商业利润的转移和利益方利益的调整。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嵌入性制度和供应链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进过程,探索制度嵌入关键节点和具体要素,从而构建与制度要素契合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组织网络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基于上述分析判断,通过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嵌入,采用规范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对整个医药产业供需链进行整合,促进良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产业的有序发展,提升我国医药行业企业的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提供医药行业物流产业化研究的新思路。

4 小结

从医药物流研究和发展实践来看,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医药行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系统地分析、设计医药行业的流通体系和医药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亟需在理论方面对医药物流管理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还亟需在实证方面去探究我国医药流通规范化发展的新思路,研究医药流通的绩效测度和考量模型,制订整个医药产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以促进医药物流的理论发展,并在应用方面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胡正东,李夏苗,李利华.基于LC-NPV法的医药物流实现模式决策[J].统计与决策,2013,(6):66-68.

[2]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3] 吕红.转型时期我国医药商业供应链的合作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

[4] 陈红丹,李锦飞.试论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苏商论,2006,(6):50-51.

[5] 李璨,游娟,吴志利,等.医院中药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1,(9):42-45.

[6] 赵忠璇.试论我国第三方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9,(11):68.

[7] 冉宝松.医药流通变革潮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50-52.

[8] 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9] 叶堂林.我国现行医药供应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战略构建[J].江苏商论,2008,(5):30-31.

[10] 陈肇兴,孙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41(5):388-391.

[11] 吴志利,程潇,陈瑞.优化医药物流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4):66-67.

[12] 藤志香,王彦.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10):725-727.

[13] 卢奇,王荣.医药物流商与渠道商的整合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20):72-73.

[14] 谷春光.物流需要变革和创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 (22):44-45.

第3篇

关键词:SCP范式医药制造业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市场行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仿制药多,产品创新性差等,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以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研究当前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根据实证分析得出医药制造业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医药制造业发展建议。

二、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深入,医药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市场规模:15年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25,537.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23%;(2)利润水平:2016年上半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4%,15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达2.6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15.3%;整体上,15年医药工业毛利率达28.1%,销售利润率达10.1%(3)终端市场:15年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383万亿元,10年至15年复合增长率15.41%。

15年,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达到7116个,实现营业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9.10%,较2014年12.94%的增速下滑3.8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6年10月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收入为2.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利润总额为0.236万亿元,增长15.5%。整体上说,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维持“一降一升”趋势,即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利润规模增速小幅提高。

三、SCP范式分析

(一)市鼋峁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包括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能反映产业集中状况,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显示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绝对集中度(CRn)对医药制造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销售收入,n表示前n家企业,N表示行业中所有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以及相关企业年报计算2011年到2015年5年医药制造业的CR4和CR8,得到如下数据:

按照贝恩法可知,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的CR4

(2)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根据日本学家植草益对规模经济壁垒的分类标准,规模市场比重的公式为:(S为总产量,N为行业内企业数。)2015年我国共有7116家医药制造业,d=1/7116=0.014%

(二)市场行为

(1)定价策略:通过市场结构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属于竞争激烈产业,横向合谋不易产生。但是,目前医药市场体系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药品渠道不畅通等使企业选择高定价高让利的营销手段,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产生产销纵向合谋的定价机制。

(2)广告行为:医药制造企业的广告投放一直较多,近年来始终保持整体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上半年广告投放主Top10共投放331.89亿元,药品广告投放占比55%,同比增长8.5%。由于受众对电视媒体信赖度最高,因此企业多选择此类渠道。而医药电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及时性等原因尚未发展良好,因此投放较少。但是医药电商发展是必然趋势,所以几年来搜索、导航和联盟网站上的投放有所增加。

(3)兼并行为:我国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扩张能力。处于扩张企业规模、提升利润、满足经营需求的目的以及近年来的政策改革,医药制造企业并购整合不断展开,2015年上半年,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企业并购案就高达47起。

(三)市场绩效

(1)盈利能力:本文利用净利润(万亿元)和资产报酬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

近五年来,医药制造业的净利润呈增加态势。15年的净利润是06年的7.81倍,资产报酬率较平缓,但相较于06-10年有较大增长,表明医药制造业盈利能力处于总体上升趋势,绩效不断改善。

(2)偿付能力:本文通过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表示医药制造业的偿付能力:

2006-2015年期间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下降,意味行业财务杠杆逐渐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逐年减小。同时,行业产权比率呈现下降的态势,资产结构趋向合理化,长期负债能力不断改善。

四、建议

(1)鼓励企业间并购: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经营完善、技术先进且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合并和收购其他规模小、竞争力弱和有互补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利于进行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等壁垒,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区域,增加市场占有率。

(2)支持研发创新和技术改革:我国医药制造主要集中于仿制药的生产,研发投入较少导致技术改革、产品创新少,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医药制造企业引进国际技术加以更新改进,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创新性产品。

(3)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荆何夜医药制造业进入壁垒低,不断有新企业进入行业之中,造成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的局面;而行业退出壁垒高,众多亏损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导致资产流动性低。因此,政府需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正确调整进出壁垒,改善市场竞争坏境。

(4)发挥我国医药潜在优势:我国医药行业具有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药在现代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因此,医药企业需要加快中药研究,提高中药产品技术与品质控制,使中药打入国际市场。

五、结语

医药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朝阳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伴随医疗体系改革,医改政策出台并稳健落地,我国医药制造业也将面临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医疗卫生意识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图谱变化等一系列因素也推动着我国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此外,医药电商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医药制造业将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莹.基于SCP分析的我国医药制造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2]何苗.基于SCP范式的河南省医药制造业现状分析[J].科协论坛,2009.

[3]张洁.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8.

第4篇

关键词: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

一、引言

近年来,一些医药行业企业抓住我国医药行业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良好机遇,迅猛发展,并尝试开始并购其他相关领域企业来实现自身经营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然而,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在并购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财务整合工作,这不仅是决定企业并购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并购以后医药行业企业的长远稳定经营发展也有着直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医药行业企业并购动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行为越来越多,受到政策以及市场的驱动,并购热度不断提升。综合分析,医药行业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实施背景下,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更加开放,同时为了解决当前医药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国家对于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行为也制定了一些支持政策,鼓励有规模的医药行业企业实施并购。

2. 医药行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一些医药行业企业经营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了自身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了推动企业下一步的更好发展,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份额,企业开始努力寻求并购,依托并购来拓展优质资源。

3.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并购提供了良好机遇。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影像下,社会上的市场资金流动性非常充裕,而由于医药行业具有周期性弱、抗风险能力强以及行业成长性较好等一系列的特点,因而成为企业并购的首选。

并购对医药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会带来较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医药行业企业并购,有利于医药行业企业产生规模效应,能够降低医药行业企业的成本投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适当提高集中度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企业的并购并不是单纯的合并,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整体效应,需要在财务整合方面加强重点控制管理。

三、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对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整合重视不足导致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失控问题。有的医药行业企业对于企业的并购行为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简单地认为并购仅仅是企业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增加的需要,而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考虑不够,尤其是在财务整合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造成了并购后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企业无法有效控制内部财权,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报告制度不统一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内部审计管理力度不足,财务风险漏洞较多等一系列的问题。

2. 企业整合后的资本结构处理不当。有的医药行业企业开展并购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并购扩张速度,大量举债融资,然而在企业并购以后并没有对资产以及负债等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医药行业企业在并购以后出现了资本结构劣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对于资本的控制能力,甚至出现了企业并购整合失败的问题。

3. 对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的控制能力不强。在医药行业企业并购实施过程中,由于并购实施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两者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组织架构以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财务风险,尤其是定价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等问题更易发生。有的医药行业企业未能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制定良好的应对管理策略,因此很容易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成本增加或者是资金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加强医药行业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措施研究

1. 确保实现财务目标的有效整合。医药行业企业开展并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产业整合,也就是通过提高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的价值,因此在并购的实施开展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实现医药行业企业财务目标的整合。具体来说,也就是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应该围绕企业的资本、资金以及资产管理等,将财务会计管理以及税务管理作为基础,围绕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等,重点在资本结构优化、现金流量控制、资金运作管理、资产合理配置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来指导企业并购以及并购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

2. 科学的进行财务资源的整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财务资源的整合,精力主要应该集中在资产以及负债的有效整合方面,现阶段在医药行业企业的财务资源整合中,往往是将优质的内部资产拆分出来,对于各种经营不良或者是容易产生负债的各种资产应该及时进行清理剥离或者是注资盘活。

3. 加强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资金的整合。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而言,在整合过程中,应该重点以资金的整合作为关键,一般来说,现阶段医药行业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往往是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通过在内部建立财务公司或者是内部资金池,将医药行业企业的全资企业以及控股企业纳入其中,实施财务集中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运作的成本,对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财务风险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4.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为了保证医药行业企业并购整合以后财务工作各方面的规范有序运行,在财务并购整合过程中,应该理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是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以及业绩评价管理体系等进行整合。重点主要是审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对于审计管理体系,主要是对医药行业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资金使用运作的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审计,确保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对于会计核算体系整合,主要是应该从企业的整体实际出发,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基本模式下,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以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5. 加强财务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并购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短期内规模的迅速膨胀或者是管理难度的增加,造成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或者是举债融资并购难以实现等困难局面。因此,这就要求医药行业企业在并购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财务风险全面监控。首先,应该加强企业支付风险的控制管理,重点是对现金资产有效整合,对优质资产合理组合。其次,应该重点关注财务管理风险,依靠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来防范财务风险问题。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比如管理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业务工作考评等,防范管理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结语

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投资并购过程中,应该将财务整合作为整个并购工作的关键,依靠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并购,提高医药行业企业内部经营运转效率,这对于优化并购后的医药行业企业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医药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立彬,张秋生,杨志海.融资能力、所有权性质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4(05).

[2]周绍妮,文海涛.基于产业演进、并购动机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

第5篇

近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年医药市场环境作出如下分析预测:

一、医药分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一方面,“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将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进,其影响将在××年充分显现。此外,高举“价格”大旗的平价药店在各地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来看,人气极旺的平价药店在××年对药价的市场抑制作用将更加强化。卫生部明确表示,从源头上控制医药价格将会是××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的中心任务之一,这预示着药品降价风潮极有可能在新的一年中延续。因此,企业只有全面分析宏观环境及各种医药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正确把握市场脉搏及发展方向,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入世,外资、外企不断进入我国药品分销市场参与竞争,我国医药分销企业将在规模、资本、网络、业态、效率、管理、营销手段等方面受到来自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我国医药分销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应当主动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新选准在市场中的定位,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和模式。

二、重组将是制药行业发展与变革的重头戏

近几年来,受政策因素及市场理性、非理性竞争的影响,医药商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未来医药商业的毛利只会下降不会上升,预计由目前的—逐步降到—或更低,流通费用率也会由目前的的水平逐步下降。通过改革与重组,企业组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批大企业集团将成为引领我国医药发展的主力军,其生产经营集中度、利润集中度将进一步凸现。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加速改革的步伐,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制药行业正处于并购、重组的高峰期。虽然我国现已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但远非制药强国。在现有多家制药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余家,还有几百家企业存在亏损。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企业产品低水平重复生产情况普遍,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能力低,生产成本高。这些情况导致了制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因此,我国制药企业做大做强将只有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来实现。

现在世界排名前位的制药跨国公司有家已进入我国。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形成一定数量的上规模的、科研和市场水平高的大企业,尤其是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和先进的生物工程药,我们的医药产业才可能经受得住加入的冲击。由此,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扩大医药行业的资产规模,提高国内市场的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未来几年,将是国内医药企业并购、重组年,国内医药强者会愈强,两极分化之势将越来越明显,××年,这个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抢占潜在医药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将成为企业经济新增长点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珍爱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越来越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两网”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这些因素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市场契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年月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年版)》(以下简称医保目录)。新修订的医保目录,中成药品种由个增加到个,增加了;西药品种由个增加到个,增加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对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放大至关重要,并且已经成为行业内估计单品种市场容量的主要非量化指标。

据统计,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从年的万人迅速升到××年月的万人。而这亿多参保人恰是最有医药购买能力的人群,其医保支出从年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医保支出占有全国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年的上升至××年的。医保市场的潜力可见一般。某产品一旦进入医保目录,如果其适用人群较为广泛,就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从而为企业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且,有专家认为,随着未来参保人群的进一步扩大,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

第6篇

企业是行业的细胞,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每一家企业。当把目光聚焦到2010年医药工业领域(化学制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装备等7大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家企业(以下简称“医药百家”),这个以1.29%的数量而占工业总产值24.9%的群体是一个可以反映我国医药工业现实水平的群体,是一个将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推进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群体,体现了整个医药工业的运行趋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主体,是整个医药工业发展的推进力。

1 整体情况分析

1.1 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总体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数为7 782家,医药百家占比为1.29%,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从工业总产值来看,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为12 426.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医药百家实现3 098.4亿元(同比增长24.1%),占24.9%,与2009年基本持平。从销售产值来看,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1 824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医药百家实现3 092.7亿元(同比增长27.9%),占26.2%,较2009年(25.2%)提高了1个百分点。

医药百家的总体规模有了显著的提升。医药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 073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医药百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 029.4亿元,同比增长35.2%,较2009年的22.34%增加了12.7个百分点,较2008年的30.8%增加了4.4个百分点,业绩回升向好,规模提升显著。医药百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医药工业的33.4%,较2009年的31.0%提高了2.4个百分点。在医药工业整体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医药百家的规模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10年进入医药百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底线超过14亿元,较2009年的第100位企业增长了39.2%,较2009年的32.9%的增幅提高了6.3个百分点。有10家企业突破百亿元大关,较2009年的5家翻倍。

医药百家的规模分布呈波浪型,且较2009和2008年平缓一些。4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31%,较2009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规模提升所带来的产业集中在显现。20~40亿元的企业占比较2009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这些中等规模企业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医药百家的整体实力水平,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表1)。

1.2 集中度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中、大型企业需要培养

与2010年世界制药前10强、前50强的销售收入占世界药品市场规模的41.2%(较2009年增加2.8个百分点)和69.4%(较2009年增加3.7个百分点)相比,我国医药百家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33.4%,较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升相对较慢。

医药百家前10、前50家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医药百家中的占比分别为34.2%和76.2%,较上年的33.0%和76.6%分别提高了1.2和0.4个百分点,这与前10家企业水平提升较快、医药百家企业收入规模呈两极分化态势有一定关系,大者更大,而中等规模的企业主要集中于10~40亿元之间,60~100亿元规模的断层亦提示这是规模增长的一个瓶颈,要形成合理的规模梯队,还需要培养一些中、大型企业。

医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宏观政策亦向做大、做强、做优倾斜。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大企业集团资本扩张的步伐,亦有研发实力提升的切实成效,品牌与品种是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抓手和着力点。

1.3 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发展前景较好

以1.29%的占比,医药百家企业在各项指标的完成方面均显示了其重要的地位: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医药工业的24.9%,实现资本总额占34.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33.4%,完成利润总额占34.1%,而从业人员却只占19.5%。除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外,余均较2009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且增幅最大的是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表2)。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在这一年里有了较大的体现,但医药百家在完成全行业1/3业绩的同时,其利润总额的增长却落后于行业水平,反映了医药产业在形成一定的集中度的同时,还需要在节流降耗、提高管理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 “多、小、散、乱”的行业局面。

1.4 位次更迭变化凸现市场竞争激烈

从2009和2010年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的位次来看,更迭较为显著。2010年医药百家位次持平的有3家企业,扬子江药业以其250亿元的收入稳居首位,而修正药业集团和哈药集团以170亿元左右的收入居2、3位,与2009年正好换位。

位次上升的有20家企业,其中云南白药集团不仅位次提升较为显著,其100多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还使其首次跨入了百亿企业行列。

企业由于兼并重组、股权变动或主营业务转移等因素导致排名位次的变化是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位次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虽然位次下降的有53家企业,但由于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而导致排名下降的企业只有4家,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主营业务转移与个别业务的重组剥离。而其它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企业排位下降,则主要是由于医药百家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排序规则的影响所致。

2010年医药百家中,新进榜企业有24家,且以化学制剂(11家)、中成药(7家)、化学原料药(4家)三大子行业分布居多。在创新推动和压力驱动的情况下,制药企业产品链的上下延伸及向较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倾斜、向管理与市场营销要效率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模式值得密切关注,“慢进则退,不进则亡”是优胜劣汰不变的法则。

2 行业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涵盖了8大子行业中的7个,其中有52家属于化学药品制剂行业,30家属于中成药企业,11家属于化学药品原料药企业。化学药品企业以63%的占比居首位,其次是占比为30%的中成药企业(图1)。

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各项指标的增长与医药百家相比,均有不俗表现。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各项指标在医药百家中的占比情况均高于企业数占比,单位企业的指标完成率较其它子行业高,但相对较高的销售费用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影响利润总额的一大因素,减少运营销售环节的开支,是这两大子行业增加利润的一大管理手段。而化学药品原料药行业销售成本的居高不下则提示在降本增效方面还可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强企业管理与提高规模效应是这一子行业降低成本的举措之一,具体各项情况见表3、4、5。

3 地区分布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山东、江苏和浙江省入围企业均在10家以上,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35.8%和40.7%;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均有5家及以上企业入围,在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分别达21.9%和27.0%。这6个省、市的企业数合计占到61%,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和地方扶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规划得到贯彻落实,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战略实施见效的综合成果,也体现了这几个医药大省在全国的地位。与2009年相比,湖南、山西、广西3省的企业跌出医药百家名单,而内蒙古则是2010年拥有医药百家的一颗新星。

2010年医药百家中单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40.3亿元,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云南省、辽宁省、上海市、北京市和江苏省等8个省、市入围企业的单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平均值超过100亿元的省份。突出重点、支持大型企业、扶持中型企业,是提升国家和地方医药行业总体水平的一个方向和举措。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在这几个省、市也有一定的体现(表6)。

4 经济类型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中有59家属于股份制经济类型,27家属于外资与港、澳、台投资经济类型,8家属于国有经济类型。股份制是我国医药行业最多的经济类型,同样体现在医药百家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以59%居首位,其次是外资与港、澳、台投资企业,占27%。

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所带来的规模扩张,在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方面都有较大的增长体现,但高增长的销售费用和销售成本提示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整合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其利润增长的低下也说明了这一点。

国有企业相对较高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相应的就是利润的削减,由此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态与对研发的持续投入。研发投入的不足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而这一不良循环在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里并未凸现。特别是外资及港、澳、台企业相对的高利润、低成本摊薄了销售费用的影响,并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与再投入。股份制企业销售费用的攀升带动了利润的增长,但其销售费用背后的销售手段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相对灵活的销售策略作为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值得国有企业学习(表7、8、9)。

5 企业规模分析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中有76家属于大型企业,23家属于中型企业,1家由于从业人数没有达到统计上企业规模划分标准而被列入小型企业行列。“大”是百家企业的特点,大型企业以76%的份额占居首位,较2009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大型企业的增多体现了国家扶持大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

大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增大了主营业务的收入,但对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掌控稍有欠缺,利润总额的同比增长相对其它指标偏低。与此相比,中型企业在企业整体规模减少的同时,利润总额却在增长,对销售费用的控制较为突出。而小型企业首先存在费用问题,其次是成本上涨与主营收入的下降所带来的利润总额的下滑,由于规模较小,因此其销售费用的大幅上涨必然导致收入与利润相应下滑(表10、11、12)。

6 运营能力分析

从2010年医药百家整体情况来看,运营情况总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经营状况、资产运营、盈利能力方面均有较好表现,综合实力较强。

6.1 经营情况

2010年医药百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 029.4亿元,同比增长35.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5.4%)近10个百分点,较2009年的22.34%增加了12.7个百分点;医药百家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3.4%,较2009年的31.0%提高了2.4个百分点。医药百家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较好,企业经营增长速度较快,市场前景看好。

6.2 资产运营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为1.02次,医药百家企业为0.98次,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较2009年提高了0.03次。医药百家企业全部资产劳动效率稍低,应进一步扩大销售、有效使用闲置资产、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在医药百家企业中,中药饮片和生物生化制品2个子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低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0.60和0.52个百分点,这2个子行业的企业尤其需要加强提高运营能力。

与2009年相比,卫生材料、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药品制剂3个子行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市场竞争与出口受阻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减缓是一大原因(表13)。

6.3 盈利能力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资产利润率为11.9%。医药百家企业资产利润率为11.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同时较2009年低0.1个百分点。兼并重组的进行对企业的资产盘活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资产利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经营管理都需要不断加强。在医药百家企业中,医疗器械、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的资产利润率分别高于百家企业平均水平4.7、0.5和0.2个百分点,资产利用效益、企业盈利能力等有一定的提高;与2009年相比,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资产利润率大幅下挫,显示该行业的盈利能力在锐减,行业极需作出适当调整。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销售利润率为11.7%。医药百家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1.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但较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获利能力强,企业发展有可持续性。在医药百家企业中,化学原料药、中成药和卫生材料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低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0.3、1.1和0.4个百分点。高成本压力、价格竞争等使得各子行业企业的获利空间减小,盈利能力与中药饮片行业的25.7%形成鲜明对比和落差。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的缩水也提示该行业高利润的形势可能不再延续。

2010年全行业和医药百家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13.0%,与2009年相比,医药百家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在控制成本、费用方面较前一年有所下降,获利能力有所削弱。在医药百家企业中,除中成药行业外,其它各子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均高于或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持平。其中,中药饮片行业高达33.8%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使得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15.8%相形见拙。中药饮片行业也成为2010年业界追捧和热钱涌动的热点,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发展调控的重点(表14)。

6.4 偿债能力

2010年全部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为44.1%。医药百家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5.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与2009年相比降低了0.2个百分点。整体处于通认的适宜水平40%~60%的下限,显示医药行业整体负债水平较低,而进入医药百家的企业经营风险相对稍高一点,企业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这亦是风险投资愿意向医药行业投资的原因之一。在医药百家企业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卫生材料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高于医药百家企业平均水平2.4、1.9和3.6个百分点,而医疗器械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在各子行业中最低,为34.0%,这一子行业的融资筹资能力相对较强。与2009年相比,卫生材料和生物生化制品行业资产负债率的大幅提升,显示前期的债务正在进行内部消化中,投资谨慎(表15)。

6.5 发展能力

2010年医药行业总资产增长18.9%,医药百家企业总资产增长率为31.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医药百家企业资产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兼并重组成转变增长方式的一大重头。资产的扩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有效、合理利用好各种资本的情况下,扩大资产实力,使企业拥有一定的规模优势,进而为规模化、集约化、节约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7 结语

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医药百家呈现规模水平扩大、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提升的特点。医药百家这个反映中国医药实力的群体正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与提高,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研发创新等手段,正在集中优势,把大企业做得更大,并逐步地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做强。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形势不容乐观,资源与成本的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医药百家企业面临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突破瓶颈是“十二五”面临的第一个课题,也是“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的基础。

第7篇

并购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最主要的成长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行业也需要面对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就我国医药企业并购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医药企业;并购;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0502

医药行业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在多数人看来,社会对于医药产品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刚性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也一直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状态,逐渐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迈进。但是,不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产业结构分布的合理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产业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所以,我国医药企业要想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整合以及结构合理化,并购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以年均16%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我国全国工业的平均增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太区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医药市场势必获得长足的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问题,以及其他很多原因,我国医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属于低技术、低效率、低利润的产业,“一小二多三低”的局面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2我国医药企业并购行为分析

2.1我国医药企业并购历程

从我国第一家医药上市公司哈医药于1993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以来,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也一直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一开始,医药领域的并购事件还只属于个别现象,数量少,方式单一,多为现金并购,主要是由一些经营较好的企业并购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这种强弱并购,提高整个医药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结构。但是,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已经颇具规模和实力,为了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他们希望通过并购获得品牌和市场优势,这就导致并购数量大幅度增加,行业内的资产重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资本也开始登上了并购舞台,开始整合医药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仍然处于一个阶段,只是不管是并购的主体,还是并购的形式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2.2我国医药企业并购特点

2.2.1并购规模较小、次数较多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规模普遍较小。在2006年至2010年5年的时间里,中国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92起并购,其中披露具体金额并购案例有78起,并购总额仅为22.63亿美元,这相对于国外医药企业动辄百亿元的并购规模,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从并购频率来看,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并购次数也普遍偏多。

2.2.2以横向并购为主

所谓横向并购,就是指生产同类或者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医药企业通过横向并购一方面可以达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在获得同类或者类似产品之后,也同时获取了互补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占有率。众所周知,我国医药企业由于一直以来都存在“多、散、乱”的问题,数量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缺乏科研能力和竞争力,在这种现状下,国内企业主要是通过横向并购,达到产品的协同性,市场的互补性,从而把企业、市场做大做强,面对跨国制药企业的竞争压力。

2.2.3政府在并购中起推动作用

并购,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常活动,在国外,政府不会对企业的并购行为过多干预。但是目前在我国,政府在医药企业并购中还是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还不成熟,关于并购的法律政策以及实际操作还不完善;另一方面这也是由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所决定的,政府希望在他们的推动下能够改善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的局面,从而提高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3并购对我国医药企业的作用

2.3.1并购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并购,大量重复建设型的或者是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出现亏损的医药企业就会被整合,并购企业也能迅速扩大其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大大提高整个医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多、散、乱”的局面得到改善,最终形成寡头垄断结构,实现规模经营,扩大市场覆盖面,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控制力。

2.3.2并购提升行业利润

医药产业是技术型产业,从研发、生产到最后的销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资金。并购可以剔除一些由于缺乏资金来源或者经营管理不善而入不敷出的医药企业,并将双方优势资源集中起来,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改善企业的负债能力,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促进其业绩增长,提高整个医药行业利润。

2.3.3并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后,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领域,在优势领域做到强而专业,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规模效益,减少竞争,形成垄断效应。不再像之前一样,什么都做,但是做的既小又没有竞争力;同时并购可以使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纵向并购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费用,获取资源垄断的优势;混合并购能够使企业拓展新领域,降低运营风险的同时还可以产生组合效应,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

3我国医药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3.1促进并购方式多样化

现金支付是我国医药企业并购领域最为常见的支付手段。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很有可能出现资金流动困难,使并购企业掉入债务陷阱,加大并购公司的财务风险,而且现金并购对被并购方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及股权支付。

因此,要想降低现金支付这种单一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保障医药行业并购能够顺利进行,就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支付方式。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利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源;发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有效运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使得我国医药企业能够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并购从而健康迅速地成长。

3.2加强并购后整合

并购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被并购的企业所能创造价值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看,并购后并购方对企业整合的能力。纵观中国医药并购市场,许多医药企业在完成并购后,由于整合不力使得并购方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华源、三九、东盛等企业就是在快速扩张后忽略了整合,最终造成并购失败。

所以说,并购企业应该明白并购交易的结束代表企业整合的开始。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要重新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优化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整合企业文化,让并购双方都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一方面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同时也要促进企业的发展。

3.3主管部门积极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

政府需要正确地引导医药企业的并购行为,严格监管行业内的并购申请,对不同的企业要有差别审批:对于一些本身有诸多问题,或者试图利用并购进行恶性炒作的企业,应该坚决制止其发生并购;对于那些绩效高、声誉好、品牌优势明显、有广泛融资渠道的企业并购运营能力差、入不敷出的小企业的行为,要给与政策上一定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对于相关信息的披露,也要做到尽可能的及时、详实、准确,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其次,政府机构在大力推动并购,加快重组市场化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对企业并购进行盲目干预,要让医药企业的并购在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发挥并购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宏观政策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下,国家政策鼓励产业整合,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国家食药监总局2011年3月启动了新版药品GMP认证。根据相关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未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生产车间一律停止生产。那么,未来数月内,医药行业的并购整合可能会掀起新一波。

(二)行业格局和业绩增长

国家新版GMP认证的实施,不能满足认证的中小企业逐步淘汰,被优质的企业并购。通过并购和整合,使企业摆脱价格无序的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影响,使得整个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有序,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专注于研发竞争,品牌竞争。未来我国医药企业将面对全球一流药企的竞争,竞争层次的提升能使我们更好的应对国际竞争。

医药行业在我国整体上还处于成长时期,行业集中度低,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对于优势企业来说,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新的优质药品和新的生产线,从而拓展产能、获得新的优质药品生产批文,扩大市场规模,致力于完成整个产业链的布局,拉动业绩增长。

二、我国医药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必须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主要指在企业并购中,并购方采用何种方式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财务产生的不确定性。在并购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无论是企业选择现金并购还是债务并购,都存在着一定的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选择,融资数额的大小都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加重并购方的财务负担,而且容易使并购后企业因债务本息偿付困难而面临财务困境的风险。

三、我国医药行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基于华润三九并购桂林天和案例分析

(一)并购双方简介及并购动因

华润三九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主要产品999感冒灵、999皮炎平、参附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免煎中药、三九胃泰颗粒、正天丸在国内药品市场上具有相当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但骨科领域较为薄弱。天和药业是中国最大的膏药专业生产企业,其中“天和牌骨通贴膏”是在中国膏药品类中单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全国知名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持续年平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3年1月16日华润三九公告称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展骨科业务领域,公司拟收购桂林天和药业97.18%的股份,交易价格约为人民币 5.83亿元。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1.定价风险。根据华润三九的公告,被评估单位拥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团队,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未来盈利能力较强,本次评估增值率 136.93%。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天和药业再贴膏市场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天和药业是否潜在价值,很多业内人士保持怀疑。而此次收购的产品技术含量一般,收购价格偏高。另新版GMP的大限迫近,将有大批中小制药企业无法通过改造验收而被并购重组,可以压低收购价格。

2.融资风险。公告称公司现金较为充裕,本次收购天和药业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但是2013年5月,公司发行为期五年的公司债券5亿,这预示着并购后的存量资金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司需要通过融资途径获取长期、稳定资金以适应、支持业务发展。这也表明并购方的问题在于可能由于举债过多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警惕负债过高可能导致无法按时偿还应付本金及利息,最终会连累公司经营状况。

以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并购支付的全是现金,另一方面又举债,这样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公司不得不为发债支付利息,从而提高了财务费用,不利于公司成本费用的节俭。可以采用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采用支付对价方式,这样可以减少现金的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资本结构。

四、我国医药行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并购价值风险评估

在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如专业的并购团队、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等,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给出合理的并购定价,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评估风险。

第9篇

关键词 医药经济 医药发展 创新管理 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F4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48-04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IN Lianya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orporation, Beijing 100190,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in. Moreover, it analyzes in detail that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good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are required. Various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audi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terial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edicine economy; medicine development;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uditing management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地提升,对于医药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要把内部管理做好、做新,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所以,我们要对现在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所处地位,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医药企业经济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

1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地位

1.1 经济产业特性

医药行业是公认的世界化的行业,它的经济产业也有一定的特性,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的产业特性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医药行业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药工业在经济上的价值可以通过医药新产品的销售额与我国GDP比例看出来,几十年来,医药产品总的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一直是呈上升趋势的,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表现出动态稳定性特征。第二,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永不衰落的产业。第三,其产业特性为高投入,高风险,当然同时也是高回报的,并且有垄断性质。高投入体现在新药研究与开发上,制药企业新药的研究开发费已占其销售收入的15% ~ 20%。医药行业的高投入也导致其高风险,一旦企业开发失败,就会使其巨额投入血本无归,但是一旦成功,那么医药行业的利润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高达30%,而且医药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制药公司垄断的产业,利润巨大且具有垄断性。

1.2 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行业按国际标准划分,是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1]。其主要门类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制药机械、药用包装及医药商业。我国只是一个制药大国,并不是一个制药强国[2],回顾中国医药行业近年的发展情况,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现状很理想。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大约有5 000家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有200多家[3]。制药企业的产值,以每年平均16.6%的速度增长,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达到了4%。与此同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原料药的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整个医药行业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1.3 机遇与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的经济发展将迎来黄金的10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使得医疗药品市场迅速增大;新医改到2020年实施完成,医保全覆盖及大健康计划,会带来医药市场扩容及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显示了国家对医药行业将进一步加大管控和扶持力度,目的是尽快实现医药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配套政策的加快推进和全面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会很激烈;新颁布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各地区政府地方保护的设置;制药企业小而多、低水平的竞争等。

1.4 医药行业现有的地位

医药行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医药行业是一个融合保守与现代的综合高科技行业,也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它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民群众非常重视健康、保健、看病等问题,所以它是保护民生的特殊重要行业,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它的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水平直接相关。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计划生育、救灾防疫、军需战备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2.1 发展趋势

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我国医药行业经济发展到底是呈怎样的方向,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医药经济已经趋向于全球化[4],医药经济运行将继续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药品需求的基本因素,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健康及生存质量提升的要求,加大了对药品的需求。药品价格渐趋合理,使得医药经济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药物制剂,生物药物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医药行业有着深刻的影响,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年里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为9%,而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为20%。同时,非处方药的迅速增长趋势很明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物,一般都是非处方药,比如感冒药、抗过敏药、止痛药、胃肠道药和维生素等。全球老龄化时代来临,在未来十几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剧,所以,老年用药市场将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2013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医药大国,预测2020年前后中国也将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医药大国。

2.2 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2.2.1 制药企业小而杂,竞争激烈

我国大型的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使得产品经济效益太分散,中型尤其是小型企业太多,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低于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这些企业还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优势。

2.2.2 创新体系不完善,效率低

我国创新体系不完善,新药产力不足,医药科技投入不足,我国产权品种很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与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重复生产品种多、独家品牌少。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较慢。多数老产品技术经济指标不高,工艺落后,成本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新药的预期回报率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医药企业很少甚至不愿意投入资金去研发新药,从而导致研发新药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2.2.3 医药市场体系不健全,竞争体制不完善

在旧的体系格局被打破后,新的市场流通体系还没有形成。加上生产领域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药品低端而且重复,供应的量太多而卖不出去,流通秩序混乱,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医药市场治理任务艰巨。

3 医药企业的创新管理

3.1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也有很多的机遇,只是医药企业的规模,流程管理有些问题,作为医药企业,要想做得很成功,企业管理是不可少的,管理有了系统的体制,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科研、生产、营销管理上台阶是企业成长中的重要环节。其深远意义不仅是资源合理的配置,全面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强化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制药企业经济技术管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构架的公司必须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小企业是权威管理、中型企业是制度管理、大型企业是文化管理”。

随着国内众多制药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强化企业的制度建设及管理上台阶已是迫在眉睫。在多项日常管理中,加强内部审计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国外许多发展中的制药公司管理中所重视的。内部审计,也叫内部控制,与公司组织机构设置、质量管理、经营控制、生产控制、研发系统控制、财务控制、物资管理、人力资本管理的控制等8个方面的合理化对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审计、生产、研发和物资这4个方面又是一个制药企业的命脉。

3.2 审计管理

在管理系统中,综合审计部(有称“综合计划部”),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一个复合型人材相对集中的部门。它不但要对生产计划、设备检修计划、基建、技改工程计划、营销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科研计划进行全面制订、审计,而且要对相关图纸、材料预算、费用预算、各类合同进行审计、把关,不是简单扼要的文字条理性审校或靠“一支笔”签字能解决的问题。

审计部直接向公司领导汇报,犹如质量管理一样,是对一个制药企业的监管。一个优良的管理系统应该是“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勤于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加快经营决策,强化内部控制,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不能有空白、也不能有重复、不能有交叉”。

为了强化管理体系的控制,应采用多种方式建立报告制度。保障信息及时、信息准确、信息共享、信息互补和综合。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最重要的信息是财务分析月报、销售分析月报、库存分析月报、生产计划月报,这些将有利于正确及时地决策。管理系统既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要有利于内部监督控制,也有利于贯彻企业的政策方针。

3.3 研发管理

近年来,研发管理在现代化的制药公司(集团)中的地位逐年上升。而实际运作中,研发管理与企业中各项管理有着共性,也有个性。研发工作一定要重视信息工作,确定自己的优势,把握研发定位点。

在信息时代,审视确认研发的系统流程,完善职能系统建设。特别是对所开发的新项目的国内外市场、新产品专利、工艺路线调研后做出开题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立题并制订通过草案。经审计后纳入计划,其中包括了人员投入、计划指标、技术指标、工时预算、材料预算、设备预算、设备考察、成果监定和结题报告等。

3.4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力和机器的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为了保障批量的适宜性,要充分力求合理、经济地生产。对每个品种、每个批量要计算工时和设备运行台班,逐渐推行和完善工时管理制度。从这些基础数据出发,合理配置人员和设备,从而减少人力、物力、设备的闲置或隐性浪费。

虽然是以销定产,然而营销预测常常不准确。受一些政策性和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非人所能预料。虽然营销的预测按月滚动,计算机系统也会及时地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

实践证明,如能综合考虑到营销预测,以及前三个月平均销售业绩和未执行的合同,则生产计划会比较切合实际,可以纠正单纯营销计划所产生的误差。尤其是公司不是静态生存的,而是年年在发展,要采用动态管理,GMP实施必须量化,细到各个环节,而审计是保障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3.5 物资管理

物资、物流要科学管理。库存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国FDA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验收物品要求实物清点,任何收发料、舱位转移等过账,都有单据备查,专人核对。计算机系统有过账审计报告,以此核对单据和系统的一致性。

负责计算机输入的人员和物流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避免帐物一人管理,造成帐物不清。发料和发货遵守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的积压和货品过期。物品应按日期的先后编制流水号、批号和供应商批号,以便跟踪。成品、药检报告、原料、包装材料、退货、不合格品、宣传资料、礼品、办公用品、设备、备品备件、废品等均需分类管理,进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以使电脑的查询功能更为实用。

仓库管理中,原辅包装材料、成品都要有状态。即待验、合格、不合格、销毁等,状态可划分区域和贴标签。不合格品要严格管理,一般由QA负责。从GMP规范来看,标签的管理要特别重视。用计算机管理的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计算机过账和实物移动要同步,包括出入库和移仓。计算机管理库存中,有很多信息要能充分共享。总之,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代化物流管理,它与生产、科研、营销具有同等重要性。

4 结语

现代医药制造业成为技术创新最坚实的依托,无论是行业管理或是经济学家都无法将研发和制造业进行分割。生产与技术创新的相辅相成,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当前,发达国家出现随着制造业转移到海外,研发也随之转移的现象是为了效益与利益的最大实现。中国医药制造业走过了一个个里程碑,而要走的路依然漫长。虽然任重道远,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医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日益凸显。

参考文献

[1] 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药房, 2003, 14(3): 132-133.

[2] 孔学东, 干荣富. 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42(1):76-78.

[3] 杨广林.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浅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5(15): 211-213.

第10篇

[关键词]药企重组;研发创新;医药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5.12.108

1医药行业概况

医药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新的世纪里,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优异的自然条件和优良传统,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中国经济在医药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本文中,对中国医药的现状和医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医药经济的发展,阐述医药行业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的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中国医药的缺点,并提出了这些问题适当的解决办法。

中国人口众多,健康市场的潜在需求是很高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而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也因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步提高,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居民的购买力增加,因此国内市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持续扩大,医疗卫生费用支出逐年提高,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与全国卫生费用的提高刺激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6525家,2000年到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834亿元增长到178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88%,我国的卫生费用从2000年的不足5000亿元到2012年突破2.89万亿元,增长超过4倍。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有9261亿人民币的消费规模。

医药经销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从批发市场角度来看,行业集中度开始增高,2013年前100个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药品市场规模64.5%,同期上升,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前三位批发商占了29.8%的份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一个百分点。其中12家公司超过100亿,与上年相比,多了4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50亿~100亿,多了1家10亿~50亿企业达到75家,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多。与商业批发相比零售药品企业不理想,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2医药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医药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缺乏规模效益,普遍存在小、散、乱的现象,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虽然制药企业在中国有6500家之多,但只有少数公司超百亿,非常少。大多数公司都不具有高的专业化程度,缺乏特色品牌和品种,大多数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生产条件不好,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不高,以及分布式布局,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远远赶不上更先进的国家。

第二,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很多产品都是仿制的,重复的产品多,新产品和独家的品种并不多,而且在产品的制备技术上也比较落后。中国几千家药企大约10~20家是国有的大公司,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比如华北制药、东北制药以及国药集团,大约有100~200家属于中型公司,它们中很多是做中草药或一些特别的复方药物,还有1000~2000家小公司。尚未建有一个早期、中期、后期互为关联的创新药物研发链,是导致中国药企无序竞争,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跨国大药企的研发投入是销售额的15%,而中国这个数据仅仅是1%。

第三,原料药的品种和制剂产品的品种不相匹配。中国在国际医药原材料生产量较大,但在药物研究和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不够,大部分产品的质量处于低水平,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平均计算我国的原料药每一种只能制作三个剂型,而发达国家的一种原料可能制作成一个十几甚至几十个剂型,还有落后的技术使产品质量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第四,中国医药行业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因超标的重金属含量药品的使用而发生的不良事件普遍存在,这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由于中国医药种植,加工,储存,运输和生产制作等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而影响中药的质量,而且重金属污染也影响中药出口。

第五,经营管理、品牌形象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重磅产品。目前我国仅仅是一个制药大国,离制药强国尚有较大差距,民族医药工业市场竞争能力将处于劣势,要加强经营管理,树立品牌形象。

第六,医药产品的进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仍处在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比如中药材料、卫生材料以及较重污染的化学原料药,进口较昂贵的医药制剂,这种模式导致高端技术的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低。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远远不够,加上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国际市场信息的反应不灵敏。特别是,缺乏一个共同的意识和机制,来开发国际市场。

第七,还需要完善药品配送系统。由于长期实施的“以药补医”等缺陷性的体制,以及在生产药品价格的制定,采购和支付机制不完善的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加上进入门槛低,缺乏规划和经营管理,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不到位的执法监督等因素,导致医药流通领域的集中度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跨区域配送业务开展缓慢。相对落后的医药物流,配送管理以及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药品配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配送网络还没有完全覆盖农村和“老,少,边,岛,渔,牧”等偏远地区,药品配送的可及性有待改善。

第八,还要完善医改机制。医改制度建设的具体操作存在不足,工作进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基本药物实施带来的新问题,群众用药习惯与基本药物品种、质量和品牌之间不适应,基本药物网上采购配送效率低;医疗补偿的长效性机制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3意见以及建议

要做大做强我国医药产业,就必须想办法“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清除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此,笔者提出中国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12条建议:

第一,加强医药公司兼并重组,扩展了医药产业布局。对于大多数中国本土的小规模企业实施兼并,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生产要素,构建有优势产品的集约化、规模化、大型的有综合性和竞争力的企业。

第二,医药行业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实施新版GMP,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淘汰掉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纠正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提高药品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只有做到“更好”,才能做到“更强”。

第三,以企业为中心,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避免新技术产品与市场相脱节,更好地确保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把创新产品及时地投入市场。还要注重创新产品的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可控性以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并加快发展中国医药并推进中药与国际接轨过程。

第四,严把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标准。提高商品质量和信誉。完善医药产品质量安全性、可追溯性等管理制度,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评定,效率的提高,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把关进出口产品质量。

第五,采用标准化的草药收获和种植。集成方法和广泛的传播和利用现有落后的种植,化肥和农药,以防止滥用,包括培育产业链完整的标准化种植、新药研发、现代中药加工和现代医药物流,建立重大疾病所需的国家基本药物和医药原料种植基地,保障具有健康发展的医药产业链。

第六,采用多种方式以不断壮大的医药行业。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药物开发,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药物,并通过有组织的联盟,发展一批有自主创新和地方特点的优势民族医药企业,使医药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第七,加强中国保健产品的开发。中国医药保健食品、医疗养生,在未来人类的健康领域将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并且在出口上限制较低的优点。以中国保健品为桥梁,提升中国医药的国际声誉,辐射带动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第八,生物领域要迎头赶上。中国的生物仿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机会。在过去,医药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新技术,加上严格的专利保护,使中国医药企业无所适从。不过,目前许多专利到期,分享生物制药技术的成果也变得成熟和开放,制药公司慢慢掌握了各种技术,中国的药企的优势,比如人员的工作,纪律,勤奋工作等都逐渐发挥出来。

第九,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全面发展企业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等,倾力打造有代表性的具有明显疗效的中成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发展以心血管疾病类的药物为主打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因为中成药在治疗此类疾病疗效比较独特和显著。

第十,不断加强中国医药与国际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增强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可以通过先进入非洲市场,站稳之后,逐步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发,进入非洲市场比欧美市场容易得多,还有像亚洲一些不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拉丁美洲通过这些市场打出品牌,然后再到欧美市场认证和发展,不建议企业一窝蜂去主攻欧美市场。

第十一,进一步加强医改部门职能,建立规范长效的机制。基层医改涉及多个部门,牵涉多方利益,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对医改部门工作协调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医改管理部门的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还需要整合现有医改补偿制度,建立起补偿标准、补偿独享、补偿责任、补偿时间、资金分配、使用、稽查和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性、规范化、合理化的综合补偿机制,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信心,巩固深化医改的新成果。也不能因为一些人主张的医改影响经济的发展而退缩。

第十二,中国医药产业不健康,但药企的“良心一定要正”。医药领域的回扣现象恰恰代表了目前中国医药企业的现状:研发不足,营销过度,不健康的委托关系处处存在。我们的现代医药行业才起步几十年,的确需要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但是,环境的不良并不意味着药企可以昧着良心赚钱:“我们是做药的,暴力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是要治病救命的。药企的良心一定要正”。

4结论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利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医药费用的相关支出也将不断增长,这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医药企业要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融入科技元素,找准传统中医和西医的结合点,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做大做强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完善医药机制,建立良好的医药企业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进之.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何去何从[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2]魏端,朱昌蕙.我国医药物流良性发展的思路[J].中国药业,2005(9):15-16.

[3]袁银根.中医基础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张鉴钧.传统中医药:敢问路在何方(第二版)[M].北京:普华永道中国之医药组,2009.

[5]胡显文,马清钧.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生物技术产业,2007(1):16-31.

[6]Equity.China Pharmaceutical & Healthcare[R].Hong Kong.DBS Group Research,2010.

第11篇

在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此次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逆势再创19年来新高,以158.8亿元收官。与食品、饮料、白酒等行业的争相豪赌相比,曾经作为投标“大户”的医药企业参与央视黄金广告的热情正在逐年减退。在参与招标的251家企业中,仅云南白药、北方医药和广州药业3家药企的中标金额进入前100位。药企中标金额共计3.7亿元,较之2012年的7.02亿元锐减了47.2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医改推进,医药市场格局不断调整,零售终端增长乏力,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在不断下降,这使得药企在营销战略上谋变,此外受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让药企更为谨慎。

“前段时间行业探讨OTC药品广告禁令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且不论这个‘禁令’是否执行、如何执行,大家不免会对以后的营销策略和传播模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年来青睐于广告轰炸的OTC药企会考虑得更多,比如说营销策略是否会向更务实的业务层面转型,营销传播是否会向专业媒体、新媒体方向转变等等。”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

“新媒体将是未来医药行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认为,但也不能盲目崇拜,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的属性、企业的资源等方面,来综合考量是否投放新媒体,或者说制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互补的策略。比如说,完全是处方药的企业在新媒体的选择上就要有所慎重,或者不选择,在他看来,OTC企业选择新媒体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如对新媒体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可以尝试在继续投放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适当留一部分预算在新媒体上,通过实践检验新媒体在传播中的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医药企业探路者的身影,包括盘龙云海、滇虹药业、桂龙药业、葵花药业以及马应龙在内的药企都已经初尝了新媒体营销的甜头。例如在视频营销上,马应龙药业早在两年前就尝试通过UGC内容进行病毒视频、微电影营销,盘龙云海定制优酷土豆“金牌大剧”,滇虹药业的康王·娜么杰出“舞动中国”整合营销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牌开始尝试视频营销这一模式;在微博营销上,羚锐制药通络祛痛膏、小羚羊退热贴两个产品开通了新浪微博,借助微博平台,两个产品微博先后开展了线上的微博活动,并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形成“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在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均开展了“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吸引众多网友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海南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看来,新媒体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医药企业追捧,主要是由受众的变化比例所决定的,只要新媒体的受众增长,其重要性也必将增长,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而然会提高。

“新媒体营销是医药品牌传播大势所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医药企业特别是OTC企业营销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改变:从关注到观望,从尝试到策略转型。这些改变在近两三年已经发生了,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有更大规模更实质性的改变。

医药电子商务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十二五”规划明确希望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推动国家医改的有力工具。“新医改”也将扶植网上卖药,将网上卖药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尤其是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

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网上购物日渐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医药电子商务在2012年取得突发猛进的发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目前,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质的企业为3739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为117家。具有资质且已上线的药企不超过70家,其余仍在搭建和完善中。在交易规模上,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医药B2C(商家对顾客)交易规模已达到10.9亿元。在2012年十分火爆的“双十一”的活动中,华源大药房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超过500万元,康爱多则达到300多万,销售排行第九和第十的开心人大药房和华佗大药房则分别为100万和54万。

“目前,日常用品、快消品通过淘宝等网站在互联网实现了线上销售,这是电子商务在其它行业上获得了成功,医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但其本质属性同样属于商品,所以其他行业在电子商务的成功的昨天就是医药行业的明天。同样期待医药产品(包括大健康产品)在电子商务渠道取得成功!”吴延兵表示。

孙辉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近年来网购盛行,这种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确实受到大家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通过网上买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医药电商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近年来也得到了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尤其在2012年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天猫、京东等大型专业电商平台的介入大大推动了医药电商的交易量和参与人群。他预计2012年医药电商的规模会突破15个亿。在他看来,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长,购物体验及信任度的逐步改善,其购买范围、购买频次及客单价都会持续增加。

“医药电子商务和其它行业的电商一样,是未来趋势之一,因为80-90后人群是网络一代,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对网络电商的模式是认同、接受、参与的,他们认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药品销售当然也不例外。”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OTC事业部总经理李从选如是说。

与2011年医药B2C市场4亿元的规模相比,今年已增长近3倍,业内专家认为,医药电商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元。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37万家药店,1.5万家连锁药店。面对这个被业内认为是最大的蓝海市场,相信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及线下连锁药企涉足医药电商。

医药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小、散、乱、差"的格局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困扰医药行业,这既不利于集约化运营和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从国际上看,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药品批发整合快于零售,制药会相对滞后于批发。在新医改环境中,国家希望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级。

按照新修订的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

据统计,我国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线4462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摸底调查,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3%计划在2012年底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有60%计划在2013年底通过认证,另有17%在2013年底前不能通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有11%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等四部门已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GMP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兼并重组、认证检查、审评审批、委托生产、价格调整、招标采购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明确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尽快实施新修订GMP认证。

李从选表示,随着新版GMP的强制实施,一些没有营销能力的企业,将会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第12篇

在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此次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逆势再创19年来新高,以158.8亿元收官。与食品、饮料、白酒等行业的争相豪赌相比,曾经作为投标“大户”的医药企业参与央视黄金广告的热情正在逐年减退。在参与招标的251家企业中,仅云南白药、北方医药和广州药业3家药企的中标金额进入前100位。药企中标金额共计3.7亿元,较之去年的7.02亿元锐减了47.2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医改推进,医药市场格局不断调整,零售终端增长乏力,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在不断下降,这使得药企在营销战略上谋变,此外受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让药企更为谨慎。

“前段时间行业探讨OTC药品广告禁令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且不论这个“禁令”是否执行、如何执行,大家不免会对以后的营销策略和传播模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年来青睐于广告轰炸的OTC药企会考虑的更多,比如说营销策略是否会向更务实的业务层面转型,营销传播是否会向专业媒体、新媒体方向转变等等。”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

“新媒体将是未来医药行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认为,但也不能盲目崇拜,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的属性,企业的资源等方面,来综合考量是否投放新媒体,或者说制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互补的策略。比如说,完全是处方药的企业在新媒体的选择上就要有所慎重,或者不选择,在他看来,OTC企业选择新媒体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如对新媒体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可以尝试在继续投放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适当留一部分预算在新媒体上,通过实践检验新媒体在传播中带来的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医药企业探路者的身影,包括盘龙云海、滇虹药业、桂龙药业、葵花药业以及马应龙在内的药企都已经初尝了新媒体营销的甜头。例如在视频营销上,马应龙药业早在两年前就尝试通过UGC内容进行病毒视频、微电影营销,盘龙云海定制优酷土豆“金牌大剧”,滇虹药业康王娜么杰出“舞动中国”整合营销活动,陆续有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牌开始尝试视频营销这一模式;在微博营销上,羚锐制药通络祛痛膏、小羚羊退热贴两个产品开通了新浪微博,借助微博平台,两个产品微博先后开展了线上的微博活动,并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形成“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在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均开展了“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吸引近上众多网友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看来,新媒体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医药企业追捧,主要是由受众的变化比例所决定的,只要新媒体的受众增长,其重要性也必将增长,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而然增长。

“新媒体营销是医药品牌传播大势所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医药企业特别是OTC企业营销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改变:从关注到观望,从尝试到策略转型。这些改变在近两三年已经发生了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有更大规模更实质性的改变。

医药电子商务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十二五”规划明确希望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推动国家医改的有力工具。“新医改”也将扶植网上卖药,将网上卖药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尤其是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

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网上购物日渐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医药电子商务在2012年取得突发猛进的发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目前,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质的企业为3739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为117家。具有资质且已上线的药企不超过70家,其余仍在搭建和完善中。在交易规模上,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医药B2C(商家对顾客)交易规模已达到10.9亿元。在今年十分火爆的“双十一”的活动中,华源大药房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超过500万元,康爱多则达到300多万,销售排行第九和第十的开心人大药房和华佗大药房则分别为100万和54万。

“目前,日常用品、快消品通过淘宝等网站在互联网实现了线上销售,这是电子商务在其它行业上获得了成功,医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但其本质属性同样属于商品,所以其他行业在电子商务的成功的昨天就是医药行业的明天。同样期待医药产品(包括大健康产品)在电子商务渠道取得成功!”吴延兵表示。

孙辉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近年来网购盛行,这种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确实受到大家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通过网上买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医药电商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近年来也得到了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尤其在今年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天猫、京东等大型专业电商平台的介入大大推动了医药电商的交易量和参与人群。他预计2012年医药电商的规模会突破15个亿。在他看来,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长,购物体验及信任度的逐步改善,其购买范围、购买频次及客单价都会持续增加。

与2011年医药B2C市场4亿元的规模相比,今年已增长近3倍,业内专家认为,医药电商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元。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37万家药店,1.5万家连锁药店。面对这个被业内认为是最大的蓝海市场,相信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及线下连锁药企涉足医药电商。

医药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小、散、乱、差"的格局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困扰医药行业,既不利于集约化运营和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从国际上看,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药品批发整合快于零售,制药会相对滞后于批发。在新医改环境中,国家希望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级。

按照新修订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

据统计,我国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线4462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摸底调查情况,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3%计划在2012年底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有60%计划在2013年底通过认证,另有17%在2013年底前不能通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有11%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等四部门已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GMP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兼并重组、认证检查、审评审批、委托生产、价格调整、招标采购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明确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尽快实施新修订GMP认证。

第13篇

根据医药工业运行宏观数据显示, 今年医药工业无论是产值还是盈利能力, 都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领跑各个行业。

“ 健康产业是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马霏霏说, 老百姓对健康产业有着刚性需求,因此它在金融危机下成为了一个投资的安全地带。而风司负责人冯先生也认为,健康产业越是在经济下滑趋势下,越凸显资金避风港的优势。

二级市场热捧

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中国医药行业在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了长时间的调整期,整个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但随着整个行业的恢复,目前医药产业已成了一个资金的“凹地”。特别是在一年多来的熊市中,医药板块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进入医药股的资金损失甚微,甚至还稍有盈利。

当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平稳吸金时,整个医药产业都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2008年10月17日,北欧最大的实业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旗下殷拓亚洲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我们希望能把‘老百姓’做成真正国际化的国内医药零售龙头企业。”殷拓亚洲公司行政总裁霍建华告诉记者,“公司的基础非常不错,在国内能找到这样一家拥有规模优势、管理团队的企业,实在很不容易。”

智多盈投资分析师余凯分析,与金融风暴下的制造业相比,医药行业的确有较强的防御性。继国际风投于1999-2000年在中国形成第一轮投资高峰后,2007-2008年掀起第二波投资热潮。在当前全球的“艰难时刻”,他们“选择‘老百姓’,应该是看重其未来业务扩张及海外上市的预期。”

紧接着,美国礼来公司及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相继宣布其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计划。前者是建立礼来全球研发中国总部,后者扩建其位于上海的研发机构、启用在北京新建的生物统计学中心,以及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药。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研发高级副总裁MCLUZEL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虽已让公司2008年的研发投资持平或略有下降,不过并没有改变他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投资计划。

“投股票、基金的都赔了,保值的黄金也有风险。最后回头来看,还是医药行业的防御能力比较强。”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贺菊颖说。

“最近来咨询投资医药行业的人增多了。”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清功说,有些人是一直看好健康产业,而另一部分人是由于其他产业不景气转过来投资。

受益医改机遇

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看来,各路资本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依然看好中国医药业的理由有二:一是医药产业是与人民健康相关的行业,有着刚性需求,受外界影响不大;二是中国医药行业受益于医改政策推出,全民医保将带来市场大幅扩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投资者,他们看中的都是这些。”

“最近出台的医改政策对行业整体是一个利好。”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马霏霏说,医改中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医保覆盖面等措施将意味着医药市场被整体扩容了,越来越多的产品涌向农村、基层市场。因此,资本开始投资医药产品。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新医改的重点是基层医疗。截至2008年6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8 . 1 5亿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至2010年我国每年新增医疗保险费用将超过2680亿元。如果按照其中50%的费用将用于购买药品来算的话,药品市场将有效扩大1300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拉动医药产业的产值,更能够提振其他行业的消费信心,对社会经济整体拉动能力可成倍增长。有数据称,每1亿元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可以拉动10亿元社会消费总额。

展望新医改,未来我国医疗市场的不同属性将划分为6个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社会医疗救助、高端医疗、社会保障化基础医疗、社会保障化高端医疗和非社会保障化基础医疗。不同的医疗市场获得的政府补贴比例有所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也将有不同的用药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定位,应围绕对应的市场来发展自己模式,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

第14篇

内容摘要: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之一,而股利政策中的现金股利支付是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股利支付形式,它不仅关系到公司股东及债权人的根本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股权集中度角度对医药与电力行业的88家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以期合理解释公司现金股利政策选择动因。

关键词:医药与电力行业 股权集中度 现金股利 相关性

引言

在盈利能力一定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如果支付较高现金股利,公司留存收益将减少,相反股东将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同时会导致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盈余不足而对外筹资,从而加大公司资本成本,影响公司股东的未来收益。现金股利政策实际上体现为公司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公司内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从多种途径参与制定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可以说,现金股利政策本质是公司治理问题,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就是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矛盾冲突,现金股利通常作为降低成本,缓和两者矛盾的一种方式,因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是使用理论解释股利政策。而股权集中度与问题的性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股权集中的公司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股权分散的公司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者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冲突。其具体表现为:

1.现金股利是降低股权成本的工具。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就越小,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2.现金股利可以有效解决大股东控制问题。所谓大股东控制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大股东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司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控制性股东把上市公司的资源从小股东手中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企业中的行为被Jensen等(1986)称为“掏空”。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概率越大,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3.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高低反映了股东权益的盈利水平。盈利是股利的基础,高盈利才可能有高股利。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4.偿债能力不同的公司的股利政策也不同。一般偿债能力较弱的公司则不得不滞留盈余,因而往往采取较紧的股利政策;而具有较强偿债能力的公司因能够及时筹措到所需要的现金,有可能采取较为宽松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偿债能力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5.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小对股利分配政策有较大影响。公司规模越大,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相对越强,它们更容易从外部筹集到资金,因此更有可能将较大比例的盈利发放给股东。因此公司规模大小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2010-2011年医药和生物制品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本文简称医药与电力行业)10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ST、*ST和S*ST等公司以及数据残缺的公司。最后选定88家上市公司2010-2011年的年终财务报表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来分析我国医药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关系。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

(三)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股利分配指标:股利分配指标包括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指标以每股现金股利支付额表示;相对指标以股利支付率表示,指每股股利占每股收益的比例,反映公司股利支付意愿的大小。本文采用绝对值分配指标。

2.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指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赫芬达尔系数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对持股比例平方后会出现马太效应,也就是说,比例小的越小,更突出股东之间的差距,且该指标可区分持股比相同而持股差异不同的股权集中度。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可能会对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影响的4个财务指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研究模型

本文首先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 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来验证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之间的线性关系。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样本公司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进一步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本文分别对医药与电力行业现金股利支付额大小、分布状态、持股比例进行整理统计并得出表2、表3及表4。

由表2可看出,2011年医药与电力行业派现公司的样本数比2010年增加了5家,但是现金股利均值没有提高反而下降0.3,两年的现金股利支付平均值均在0.1-0.2之间浮动。从其分布状态(见表3)看,股利支付率处于0-0.2的区间分布公司最多,2011年和2010年分别占样本公司的60.23%、55.68%,占派现公司的79.10%、79.03%。总的来看,医药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额较低。

从表4统计得出:总体来看医药与电力行业2010年与2011年第一股东性质、持股比例大于50%的样本家数和第一持股比例中值三组数据统计结果持平,但是可以发现电力行业在这三个变量统计结果分别远远大于医药行业,由此可以看出电力行业股权集中度大于医药行业。

(二)回归分析

将2011年与2010年DPS和股权结构指标及控制变量指标数值分别代入模型DPS=β0+β1S1+β2S2+β3log(SIZE)+β4DEBT+β5log(EPS+β6ROE+ε,运用 Eviews6.0数量经济分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由表6中的检验值可以发现:总体上各方程 F值在8-15之间(显著性水平0.000

从表5回归系数结果可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回归系数为正,数据T检验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每股现金股利的支付金额也显著提高;在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股权集中度变量的回归中,两组数据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并分别在5%和1%的水平显著,同理可得出上述结论。而其中一组数据的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赫芬达尔系数回归结果显示为负,另一组未通过T检验,可以看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关系不稳定,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医药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相对减弱,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趋于不明显。

由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知,医药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并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即成长性好的公司发放更多的现金股利,这也可以说明现金股利发挥一定的信号传递作用,前景好的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向股东传递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同理由公司规模变量回归系数得出公司规模越大,相应每股现金股利支付得越多。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医药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额总体上呈现低水平,从分配股利大小的分布状态来看,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不分配股利,一半以上的企业每股现金股利都在0.2以下。

二是实证结果支持研究假设2,否定研究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S1、S2越大,说明股权越集中,大股东越易影响股利分配方式。大股东通过操控公司派发现金股利,以满足其现金需求。即现金股利是控股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重要手段。

三是实证结果支持研究假设3和5并不支持研究假设4。股利支付水平受到盈利能力及公司规模的制约,低股利支付水平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与公司规模的大小有很大关系。

总之,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医药与电力行业的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相关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大体上与国内一些学者研究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作用的结论一致,但在个别变量的回归结果存在差异,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Jensen,D.solberg and T.Zorn,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

2.胜.基于股权结构的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拉桑曲扎.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2011(5)

4.梁萍,徐占东,白雪.交通运输业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12)

作者简介:

第15篇

关键词 医药流通企业 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9-0064-03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modern medicine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in transition

SUN Xiaowei1, WANG Yong2(1. The Headquarters for Sale Management of Special Drug, Sinopharm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51, China;

2. The Management Headquarter for Drug Sale in Shanghai Hospitals, Sinopharm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medical reform entering deep water area and the coming of the Internet+ era, medicine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as a pharmaceutical key part in the joint reform of medical service, medication and medical assurance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human resource strate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hould focus on the mining,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talents and the encouragement of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general strategy and the big data platform so as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if enterprise needs to b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Meanwhile, we should create a high-performance team of employees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y in modem medicine circulation enterprise in transition unde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 medicine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transiti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y

当代社会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进步,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层出不穷,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推动各行各业持续进行转型和升级。我国医药流通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三级批发体系解体后,经历了市场经济初现和增长阶段,从2010年开始进入典型的洗牌阶段,表现为市场集中度得到更快提高,竞争开始白热化,一些大医药商业企业纷纷通过外延与内生同时发展等手段,迅速做大规模,集中度迅速提升,全国性的医药流通巨头已出现。由于医药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家医改的核心环节之一,虽然医药行业在中国是最特殊、最受保护的行业,同时也是最为封闭的行业,但形势迫使这个行业同样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因此该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则成为现代医药流通企业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 现代医药流通企业转型趋势

1.1 现代医药流通行业特点

1)政策导向型行业 与其他行业不同,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国家经济的影响、周期性并不明显,而是与国家的医改政策息息相关。自20世纪末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作为子行业之一的药品流通行业更是高速发展。

2)质量至上,安全第一 医药流通行业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因此无论是国家监管还是企业自身运营,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也决定了医药流通行业具有较高的竞争壁垒和一定的封闭性,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团队。

3)微笑曲线的底端,效率至上 医药流通行业是双轮驱动。一轮是上游的供应商,依靠独特的产品力,进行推动和挤压。一轮是下游的医疗终端,依靠患者的强大需求进行拉动和挤压。而医药流通企业只能凭借进销差价和配送服务赚取微薄的毛利,而且利润率越来越低。

4)行业集中度偏低,未来有提升的空间 2008―2013年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在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引领下掀起了一波并购潮,形成了国药控股一骑绝尘,华润、上药并驾齐驱的竞争新格局。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前100位的药品批发企业虽然已占到64.28%的市场份额,法人批发企业的数量也减少了近30%,但是和美国市场前三大公司占市场96%的份额相比,集中度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1.2 现代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

1)机遇 市场规模不断放大,国内城镇化率继续提高,老龄化社会激发老年健康需求扩大;国家持续不断释放医疗服务资源,零售药店持续不断发展完善、医药电子商务迅速兴起,均为药品流通行业提供了拓展市场的机会和动力。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出现,现代技术与传统业务优势若结合得当,那么就能够创造新业务模式,提升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增加客户黏性,提升市场占有率。

2)挑战 医药流通企业是医改步入深水区后三医联动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医药流通企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和解决挑战与困难。

根据国务院的2016年医药卫生工作重点,两票制的推行势在必行。国家在打击过票、挂靠等违法经营行为的同时,医药流通企业有被边缘化成第三方物流的可能性。

药品零加成的推行,使得医疗终端的药剂科由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在总额预付制下,医疗终端有把药事管理外包或托管以转嫁成本的动力。这必然会要求流通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以换取业务。

上海正在试行GPO和带量采购,作为采购模式之一极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GPO导致二次议价遍地开花,医疗终端话语权更大,流通企业遭受上下游挤压,利润空间更小,医药流通进入微利时代,倒逼企业提升软实力。

一些行业外公司,例如阿里巴巴,顺丰快递、京东等公司利用自己的互联网优势、运营机制优势,对医药流通行业一直虎视眈眈,极有可能会在未来对现有的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1.3 现代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方向与模式[2]

1)定位的变化 由原来传统的靠赚取差价生存的批发商,向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

2)业务模式的多元化 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开展线上电商业务;适应未来医药分开,开展零售诊疗业务;面临资金的压力下,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业务;面对不同科室提供各类定制化服务与解决方案;在药房零加成下,药房托管、SPD业务的开发与拓展。

3)搭建价值链关键环节平台 在各地政府搭建自己的阳光采购平台、大数据应用日趋广泛的背景下,作为上下游客户的连接纽带,药品流通企业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各类资源,建设自己的供应链平台,成为整个供应链神经中枢,充分挖掘其大数据价值,将极大提升话语权和赢利能力。

2 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与医药流通企业转型不匹配

2.1 观念相对来说比较保守

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转型战略不匹配,难以形成能支撑企业的人力资源子战略。人才价值观念落后,绝大多数医药流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仅侧重于使用人,把人视作管理对象,而对于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和人才的开发,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却认识不足。大部分企业人员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赚取差价的商业模式,侧重点放在了引进品种和维系客户关系,独特价值不高。

2.2 企业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转型的需要

基于传统医药流通企业的供应链低端地位以及赢利模式和业务特点。大部分的医药流通企业极其重视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风险的管控。优秀的医药流通企业一般会设置运营管理部进行风险运营管控。这些企业在一只眼向内看的同时,往往缺乏营销管理的观念和意识,对于向外看重视不够。

现有的医药流通企业一般都采用通用的矩阵式管理架构,在保证公司平稳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创新的机制建立和组织架构支持,扼杀员工创新的动力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出现。

传统的组织架构下,信息传递冗长,信息失真严重,导致企业远离终端,反馈速度慢。而且官僚的架构设置,对80、90后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如何采用新的手段,实施组织扁平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3]。

2.3 激励机制不到位,束缚医药流通企业转型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该体系对于引进品种,抢占市场份额行之有效,但是在引领和激励创新方面却力不从心。

在当前的环境下,要想创新,必须依赖互联网和新模式。而互联网+的新模式却有着与传统商业公司完全不同的价值评估体系。例如京东,从财务报表来看一直是亏损的,却无法阻挡各类投资者对其的青睐,如果按照传统的观念对其考核,则创新将举步维艰。

2.4 各种业态的领军人物匮乏

创新需要大量的跨界人才,而现代的医药流通企业的薪酬体系,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降低了对各种类型的跨界人才的吸引力,使得各种业态的领军人物匮乏。

3 应对转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4]

3.1 理顺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未来定位是前提

要想思考清楚企业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企业必须先从明晰发展战略出发,仔细思考与分析行业的特点与趋势,评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顺大势而为,规划转型路径与各期目标,构成自己的战略地图。而明确了企业的战略路径以及所需的能力,便能评估企业的组织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子战略。子战略服从于总战略,支撑总战略的落地与执行。

3.2 采用互联网思维,转变理念是基础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商业民主时代;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客户价值至上与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的网状价值时代;是一个开放、共享的“有机生态圈”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医药流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新思维,新理念。

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企业价值的创造要素中,人力资本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因此,应将人力资本提升到与货币资本同等重要的程度来对待。

去中心化与员工自主经营和管理。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不再是简单依附与绝对服从的关系,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组织扁平化、流程化、数据化,组织中人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效益能被放大,一个小人物或非核心部门的微创新就可能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3.3 大数据平台应用是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第一,应建立药品流通企业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将全国的员工信息纳入该平台,同时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展示数据采集、分析与挖掘,做成人力资源管理地图,为人力资源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才测评中的一些问题,如人才绩效考核、人才选拔以及分类进行研究,改进不成熟的地方。大数据技术能从一些大型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中找到隐藏在其中的信息,找出员工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距,帮助决策人员有效地进行人才测评。

3.4 进行组织架构变革,鼓励创新是核心

在信息对称和零距离沟通的时代,传统的组织架构已显臃肿和冗长,因此,组织架构的设计要去中心化,基于任务和关键绩效所组成的跨部门跨职能的项目式团队组合更能提升效率和引导创新。

而公司调配资源成立专门的创新基金和创新孵化单元,则会充分调动员工转型创新的积极性,一个小小创意就可能给公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企业内部上线ERP管理系统,同时搭建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平台,成为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枢纽。并以公司信息化为契机,进行公司流程再造,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充分利用微信、APP等方式,构建组织内部不同功能的微信群和公众号,消除信息失真和不及时,补充传统正规传递渠道的不足,是企业组织变革中重要的一环。

3.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源头

随着新生代员工日益成为人力资源主体,传统的薪酬激励方式难以满足员工的期望,难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及价值创造能量。将员工激励体系变为全面认可激励,是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有效途径。认可激励是指全面承认员工对组织的价值贡献及工作努力,及时对员工的努力与贡献给予特别关注、认可或奖赏,从而激励员工开发潜能、创造高绩效。

而对于更加稀缺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单纯的薪酬制激励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股权激励方案,通过股权设置鼓励公司业务转型,鼓励公司探索新模式,如此才能获得企业与个人双赢的局面[5]。

3.6 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是关键

随着行业的变革,药品流通企业中面对医疗终端的业务人员工作内容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原来的抢单、维护客情,变为信息平台的维护者、服务方案的提供者。业务团队的工作能力急需转型和提升,只有通过内部培训,主动引导业务团队进行转型和提升,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因此,药品流通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包括内容上的完整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以及操作方法上的科学性。

而对于跨界开展的新模式、新业务,在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才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则要积极引进复合型高端人才,给予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打造新型的符合公司战略的高绩效团队。

4 结语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是属于集团性混合所有制医药分销企业,进行战略性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与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符合工信部等12个部委《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也是对医药行业提出的“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兼并其他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贯彻。

战略性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与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可基于企业的需求、人才发展的规律,全面抓住培训体系建设的各层次及各关键环节,结合业务设置体系架构,准确界定胜任素质目标,科学规划学习路径,开发内外部学习资源,形成促进知识转化的机制,对此进行系统性思考和升级已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王永, 干荣富. 基于医药产业链维度思考医药商业的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J]. 上海医药, 2016, 37(7): 63-67.

[2] 高红玉. 医药流通业: 向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盈利模式转型[J]. 生产力研究, 2014(5): 80-84, 137.

[3] 赵娓娓, 孙利华. 国有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药房, 2005, 16(2):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