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光学技术的应用范文

光学技术的应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光学技术的应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光学技术的应用

第1篇

(1)液晶显示器。利用光电子技术对有源阵列液晶显示器进行制造,其主要是利用光刻技术,对薄膜晶体管着、色滤波器的阵列进行制作,并且通过对光学检测技术的利用,对显示器产品进行最后的监视。在显示器的制作中,光电子技术一直贯穿着整个过程,尤其是在诊断工艺的时候,对微粒的控制和检测则利用光学之后,还利用紫外光解决液晶在密封上的问题,最后,在对加工中存在的缺陷问题上利用了激光对其进行查找定位、处理。

(2)信息储存。在进行信息储存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DVD、CD等方式,其主要采用的技术就是利用光储存信号来进行储存的,而储存的容量大小则需要由写入的光源来进行决定,光盘储存量则和光斑之间具有反比的关系。从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光电子激光器来说,主要采取的是气体激光器,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半导体激光器。此时,当写入的光源产生的光斑则会与激光波的平方产生反比例的关系,使VCD、CD的储存量得到有效扩大。

(3)通信技术。在通信技术领域中,应用光电子技术具有保密性高、信号容量大、结构轻便、通信距离远等优点,主要是利用激光技术,将信息都加载于激光束之上,利用激光束快速传播的方式来进行通信,与无线电技术相比,激光通信多了光电和光电转换过程,经由信号的转变其,将已有的影像、声音等进行转换,使其转成为电信号之后,将信号利用调制器进行调制成为一束激光,由于此调制成的激光参数会受到信号控制的影响,从而使信号在激光上得到加载。此时将激光利用发射端进行发射,在接收端进行接收,利用光检测器对电信号检测,最终使用调节器对信号进行还原。

2光电子技术科学应用于军事领域

(1)激光测距仪。在飞机、坦克、火炮和舰艇中,激光测距仪是这些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技术装备,使各战术武器装备在系统上具有更强的攻击力,并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能够使其首发的命中率高于80%,使各武器装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热摄像仪。在目前的热摄像仪中,GaAlAs/GaAaQWIRFPA是热摄像仪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而非制冷IRFPA的热摄像技术,不仅使在极度低温冷却的工作问题得到解决,而且还使热像仪在密度和成本上更具优势。在目前,非制冷热像仪主要应用在低中挡的传感器中,其所采用的阵列主要分为640×480、320×240,其可以进行探测的温差为0.05K。

(3)预警和干扰设备。利用飞机对目标进行一系列的侦测,其主要利用的是加载在飞机上的光电子预警设备,其可以对空间坐标、技术参数等进行确定和侦测,经过相关判断之后,对存在的危险目标进行预警。其主要是利用在不同的物质上、背景上所产生的光电子电磁波存在不一致的反射,将四周反射出来的电磁波与目标进行差异性的比较,以此来得以识别和发现目标之后对其进行跟踪、预警。目前在火箭、导弹中的红外预警器得到应用。

3结语

第2篇

仅今年,电影界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进行了不断的技术革新。以前老式的胶卷放映方式也已经逐渐被取代。因此在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全面研究数字化电影技术已经摆在电影工作者的议程上。要对数字电影进行了解就一定要全面学习和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在放映过程中各种技术的运用,其中就以光学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在二十一世纪中,光学技术得到了非常良好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光学技术已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日益火爆的电影行业中,光学技术更是在电影发展史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光学技术

所谓的光学,就是对光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光的产生,以及光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与普通物质相互的各种作用。光学一直以来作为一门非常独特的科学存在,但是,在光学的发展过程中,光学在最初的纯光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远的发函,目前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信息化传递、医疗事业、国防事业等方面都有了非常重要的运用。

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在数字电影的整个运行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放映的系统,电影放映的质量直接跟电影的放映系统有关。很多观众都觉得,质量上好的放映机加上原始制作的电影,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放映效果。但是传统电影在放映过程中都是通过胶卷循环播放,由于放映次数的不断增加,胶卷在放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放映出来的电影,其观影效果肯定不断下降。而数字电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通过数据拷贝的方式进行传递和放映,在放映的过程中不会应为播放次数而影响到播放质量。

目前,传统的使用胶片放映的电影系统已经成为过去,然而就影院的发展而言,数字化电影与传统电影还是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传统电影相比较,数字化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数字化放映机以及数字服务器取代了传统的胶卷放映设备,而胶卷更是被硬盘、光纤传到以及卫星发射技术所代替。

三、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中的应用

(一)光学原理在数字电影成像中的应用

1.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投影成像中的应用。提到数字电影就不得不提投影技术,如今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是采用液晶显示、直接光学放大以及数字化光处理这三种方式。而发展最为成熟的就是数字光处理技术。这个技术的关键原件就在于数字显微原件[1]。其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对半导体中“偶极”效应进行集合,进而对电路中的细微变量以指定的固定轴为基准进行偏转,进而达到驱使更多所需要的显微原件按照所需要的方向进行偏转的目的。根据需要将其中某一特别光线进行投影,那么就可以先微镜的屏幕上面显示出质量良好的画面。

2.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彩色成像中的应用。通过光学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在屏幕上面得到相应的图像,但是众所周知,我们目前看到的影片都是色彩分明的,所以要想获取彩色的图像就需要一个可以对光波进行过滤的彩色轮,这样将向靶面照射的光波进行过滤,如图1,2所示。通过蓝、红、绿三色的滤光片共同组成了彩色轮,其在旋转过程中保持着60HZ的频率,在一秒的时间内,可以有180个彩场产生。在这个结构中,通过数字处理技术的运用对彩色的顺序进行处理,然后通过RGB格式的数据陆续由DMD进行储存。然后,彩色论通过接受光系统的聚集,将所接收到的白光照射到已经存储有彩色数据的DMD上,由于彩色轮在不断转换,三原色的色彩会不断按照顺序投放到DMD的表面(如图2所示)。由于视频信号采用的频率与彩色论一样,而且设置成为同步切换,微镜结构就通过对红光强度的感受对“开启”状态进行确定,同理,绿光和蓝光也同样如此。DMD的图像随后被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就形成了方形的像素,而这些像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影像。由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会有视觉停留的现象,所以在对三原色的光进行不断中和之后,就可以得到彩色的图像。微镜在“开启”状态(-10°)时,投射和聚焦的镜头就会将微镜反射出来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反之,在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吸收表面就可以将所有光线全部吸收,进而防止光干扰的情况发生(如图1所示)。

图1微镜偏转反射成像示意图

图2光路形成数字投影示意图

(二)光学技术在终端投影镜头中的应用

1.光学技术在镜头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光学是一门非常精密的科学,任何一种运用到光学的仪器中都具有非常系统的光学参数作为基础。比如,镜头的焦距参数,投影仪的孔径选择,安装尺寸的确定等等。而数字电影在运用的过程中则是有更多的光学参数,比如投射靶面所需要的具体尺寸,聚光片的厚度以及直径等等。并且,在实际工作时,如果图像达到5000流明以上,就要对氙灯的使用进行考虑。

2.确定镜头焦距。根据我国现在运用最多的BARCO公司出产的有2K像素水平的DP100的机型来说,按照之前已有的设计镜头的经验而言,影院的放映距离都是固定的,所以在影院放映电影的时候,可以通过固定距离进行满足。从上面提到的DP100来看,有35mm-41mm,42mm-52mm,40mm-67mm以及70mm-95mm这几种从35mm到95mm都有覆盖的焦距镜头可供选择,以最少的镜头达到了大多数使用者的要求。但是,尽管种类不过,但是镜头的制作成本却非常贵,使用者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投入。基于此,我们过自己设计了可以进行变焦的镜头,我们生产出了从40mm到120mm的10钟变焦镜头,在对上述进行进行满足的情况下,其使用成本得到大大降低。

3.确定光学镜头后工作的距离。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出工作距离,第一就是对电影放映机的光学部分进行实地测量,通过最直接的方式得到数据,但是光学部分的仪器都非常精密和贵重,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被封存在一个非常密封的地方,在具体的测量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3];第二种方法就是对靶面的数据以及聚光片和分光作用的数据进行了解后,根据光的逆向原则可以计算出这种工作距离。这种方法相对于前一种而言具有更容易操作的可行性。

4.确定镜头结构。基本上每一个非常了解光学技术的工程师都知道,在电影放映镜头的后工作距离与焦距之间的比例一直维持在0.5-0.7中,而且镜头的设计也并不复杂。但是如果镜头的焦距有40mm,那么这两者的比例就会直线上升到3.这样就只有通过远心的镜头结构。因为这种镜头的孔径比较小,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度非常大,同时这种镜头的耐高温能力也要非常强,通常都是在6000流明的条件小工作。所以只能够通过全权分离的方式对远心光路进行改进,以此来满足上述所需的要求。

(三)像差

通过光学原理的方式进行投影成像,其画面的质量也会因为光学的像差而受到一定的影响,电影院所运用的放映机也同样如此[3]。光源、分离色光、靶面投射、聚合镜片以及投射镜头都会影响最终放映图像的效果,影响观众观看影片的效果。因此,研究投影像差、根据光学原理减少像差就变得极其重要。

第3篇

关键词:光学技术;数字电影放映;应用

进入数字电影时代以来,传统胶片电影的放映系统已经逐步淡出了电影舞台,影院工作者们曾经轻车熟路的放映胶片电影的技术也几乎没有用处了,因此,要了解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发展完善其放映技术,就必须深入开展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工作原理和程序的研究。21世纪以来,光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加,研究和探讨光学技术在电影放映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了解光学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实效,而且可以增加人们对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的知识累积,促进电影行业的稳健发展。

一、光学技术

光学,即研究光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光的产生、本质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虽然光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但是就光学的发展性来说,光学及自身工程学的应用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光学技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载体,几乎所有大型系统都需要发挥其载体作用,信息技术、医疗行业、能源应用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光学技术的支持和传载。

二、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数字电影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放映系统,它是决定数字电影放映实际效果的最终技术关口。绝大多数观众认为只有好的电影放映机加上最原始的拷贝电影,电影画面才能栩栩如生。然而,传统的胶片电影因为放映次数的增加,质量会随之下降,数字电影的效果不如将原始胶片电影进行拷贝的效果,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数字电影的质量不会随着放映次数的增多而有所改变。

虽然传统胶片电影已经淡出电影舞台,但是从电影院发展放映技术的历程来看,数字电影放映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的技术同传统的胶片电影的放映技术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差距。同传统胶片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放映方式有所变化的是:胶片电影的放映机被数字电影的放映机和服务器所取代,卫星、光纤、硬盘等数字载体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拷贝。

三、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中的应用

(一)光学原理在数字电影成像中的应用

1.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投影成像中的应用

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电影投影技术主要有数字光处理、直接光放大影像以及液晶显示三种,发展最为成熟的是数字光处理技术。数字光处理技术的关键部分是数字微镜器件[2]。它的工作原理:通过集合半导体晶片的“偶极”效应来驱使电路内部的微小动量围绕某一固定的轴进行偏转,以达到使在转向结构中位置相对固定的所有微镜都发生有规律的偏转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对电场电路进行控制,这些微镜就能按照电路控制进行预定的方向偏转,而照在微镜上面的光线也会随之反射在不同方向。把其中同一方向的光线经过镜头投射在银幕上,就形成了微镜在银幕上组成的图像了。

2.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彩色成像中的应用

光学技术应用在投影成像中虽然能得到图像,但是要得到完整的彩色图像,必须要将一个过滤光波的彩色轮应用在照射至靶面的光路中,如图1,2所示。彩色轮是由扇形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光片组成,它的旋转频率为60Hz,一秒内能刷出180个彩场。在该结构中,数字处理技术在确定彩色模式的顺序后,其被分解为RGB的数据会按照对应顺序存储入DMD。随后,彩色轮接收到聚光系统聚集的白光后,会将白光以单色光的形式照射到DMD的表面,随着彩色轮的旋转,红光、绿光和蓝光都会依序投射到DMD表面(如图2所示)。因为视频信号同彩色轮是同步的,因此当红光投射到DMD表面时,微镜就会根据红光的强度和位置等信息而决定“开启”状态,其他两种光线也是如此。DMD的图像被投射到屏幕以后就会形成方形的像素,这些像素就构成了数字投影的图像。人眼的“暂留视觉”将红光、绿光和蓝光的信息进行综合以后,就能得到全部的彩色图像了。微镜在“开启”状态(-10°)时,投射和聚焦的镜头就会将微镜反射出来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相反,在“关闭”状态时,吸收表面就会将反射出来的光线吸收干净,从而消除无效光线干扰图像的可能性(如图1所示)。

(二)光学技术在终端投影镜头中的应用

1.光学技术在镜头工作环境中的应用

任何使用光学技术进行投影的系统,都必须有关于工作环境参数的具体要求,如镜头焦距、投影孔直径和安装尺寸等[1]。数字电影的放映镜头需要考虑的工作参数则更多,如投射靶面的尺寸、靶面反射彩色轮单色光线的光程、聚合镜片的有效厚度、分离色彩光线、镜头鉴别靶面像素的极限值等等。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图像亮度超过5000流明,就要考虑氙灯使用时产生的过高温度,提高镜头耐高温的水平。

2.确定镜头焦距

按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BARCO公司出产的有2K像素水平的DP100的机型来说,依据以往设计和使用放映电影镜头的经验,影院都是在固定距离下进行放映,因此固定镜头的设计符合绝大部分影院的要求。从上面提到的DP100来看,有35mm-41mm, 42mm-52mm,40mm-67mm以及70mm-95mm这几种从35mm到95mm都有覆盖的焦距镜头可供选择,以最少的镜头达到了大多数使用者的要求。然而,虽然变焦镜头的种类较少,但是其价格相当昂贵,增加了使用者的消费成本。所以,通过自行设计变焦镜头,我们生产出了从40mm到120mm的10钟变焦镜头,在涵盖范围同上述机型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

3.确定光学镜头后工作的距离

要确定后工作距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对放映机的光学引擎进行实际测量,但是因为光学引擎作为放映机的关键部分被存放在一个密封的地方,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实际测量[3];第二种方法则是在了解靶面的长和宽以及分离色光和聚合镜片的形式后,根据逆向运算其对应比例得出相近的后工作距离的数值。这种运算方式能够实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分离色光和聚合镜片的形式都是固定的,其计算尺寸也是根据光束的尺寸而进行比例缩放的,在整个逆向计算过程中,唯一的可变因素就是分离红光和绿光的角度差异,而这个差异可以从放映机的外型结构获得,无需进入机器内部,相对第一种方法更为方便。

4.确定镜头结构

所有对光学技术了解透彻的工程师们都清楚的知道,当电影放映镜头的后工作距离同焦距的比例在0.5-0.7的范围内时,镜头的结构设计比较简单。然而,一旦镜头焦距达到40mm,两者之间的比例接近于3,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选择远心光路的镜头结构。因为远心光路的镜头孔径相对较小,其设计难度较大,再加上要将镜头要承受照度为6000流明时的高温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只能将远心光路进行权全分离式的改进,以期使改进后的结构满足以上所有要求。

(三)像差

使用光学技术形成的投像画面,画质效果会受到光学像差的影响,电影放映机也不例外[3]。光源、分离色光、靶面投射、聚合镜片以及投射镜头都会影响最终放映图像的效果,影响观众观看影片的效果。因此,研究投影像差、根据光学原理减少像差就变得极其重要。

四、结语

数字电影是以数码技术为工具进行拍摄、传播和保留的具有广大观众源的新型电影,光学技术对数字电影放映系统领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光学技术在数字电影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原理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它不但能满足学者们研究光学技术领域的要求,而且能为人们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电影放映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琛,左治君,李臣友.数字电影放映系统中的光学技术[J].现代电影技术,2007(10):39-43.

[2]胡威捷.光学技术的新概念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光学技术,2011(06):11-14.

[3]邹静娴.数字光处理(DLP) 投影系统[J].电视技术,2003(1):4-8.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技术:光技术;虚拟仿真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42―02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是渐进层次学习的激发者;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现场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不要指望单靠学生个别化学习、自我学习机械操作,再好的学习资源未必带来预期的成效。而正确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真正解决课堂和远程等教学存在问题。本文将在以下进行探讨。

一 光技术在多媒体虚拟仿真课堂教学的应用

从认识论来看,学习的本质是立体的、精神的、多向的、开放的。真实的学习是人与自然、与人相互作用,在开放系统中进行互动,而教育技术则要通过创建学习环境来达到目的。学习环境由内容、媒体(包括软件和硬件)、人员(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学习者)、方法和场所等要素组成,构成一个教育信息传播的系统,即:传播什么信息(内容),通过什么来储存和传递信息(媒体和人员),如何传递(方法),在哪里传递(场所)。在课堂上用何种技术、方法才能做到教师现场仿真的言传身教、师生互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有没有一种理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能真实再现教学情景呢?本人认为采用光电三维成像技术能最好的虚拟仿真课堂真实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自我学习。由于情景逼真,互动性好,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开发基于网络的、具有自然语言理解与产生功能的“人一机”交互学习环境,对多个不同课室教学、网络远程个体或集中教学,尤其是在职成年人学习最佳。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进程,适应未来教学模式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的要求。本文只从观念技术的角度来探究光技术在多媒体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运用恰当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再配合有线、无线、卫星、微波等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仿真互动,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现场的言传身教逼真,实现教育人性化的活动,再现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符合教育技术理论逻辑起点教与学的属性。

二 光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1 光电子新技术

常说的光学是广义的,是研究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直到X射线的宽广波段范围内的,关于电磁辐射的发生、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跟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其他应用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光电子技术是以先进探测器和激光器为基础,由光学技术、电子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项高技术。它既改变了传统光学的单纯观察功能,又大大扩展了电子技术的功能。由于光电子技术具有探测精度高、传递信息速度快、信息容量大、抗干扰和保密能力强等优点,因而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代战争中已显示了其特有的威力。

而光电子三维成像技术和全息摄影术不同,不需要依靠连贯的激光束产生图像。它使用普通光束即可。普通照相机的镜头工作原理类似模拟计算机,通过程序的运行将外界传来的信息(光线)转换成平面媒介上(通常是胶片)的图像。

[因特网消息1999年7月7日报道],美国伊利诺依州大学电气工程师大卫布莱迪在数字计算机而非光学镜头的帮助下,利用射电天文学家绘制天空的数学方法从光线中提取出足够的信息来生成三维图像。研究人员用卤灯照亮一只小小的塑料恐龙,将来自恐龙的光线分离成两束。当这两束光线再度会合时,它们相互干扰,虽然强度不如没有受到过干扰的光线,但是所有的波型却都很和谐。在恐龙模型转动时,科学家们记录下来了128种干扰波。这些干扰波中包含有该物体三维图像的全部信息,计算机程序可以对它们作还原处理。

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无论景深多大,它都能保持清晰的聚焦,这一点与传统光学镜头相比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决定图像解晰度的唯一因素就是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这一特点使其对于三维显微具有特别的应用意义。布莱迪设想他发明的技术可用来拍摄细胞在产生交互作用时的高清晰度图像。共焦显微技术采用的是扫描技术,聚焦平台来回移动,以获得细胞的细部信息,从而生成三维图像。利用这种方法,当细胞在移动时,要拍摄到细胞的移动过程就是非常困难的。有了布莱迪发明的科学方法,记录装置就可利用排列成圆圈的光学感应器帮助研究人员记录实时的三维数据。

科学家们指出,即使要拍摄的对象远离感应器,这项技术仍然有用。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乔治说:“这个系统同样可以用来拍摄篮球比赛的三维影片。如果你的家中有三维播放机,你就可以在虚拟现实状态下观看篮球比赛,观看者会感觉自己仿佛就在场内一样。”

2 光电三维成像技术在多媒体虚拟仿真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现在的有线、无线、卫星和微波等网络远程教学,学生面对的都是单向平面银幕,一是没有互动缺乏双向交流,而是画面平面呆板与真实情景差别太大,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普通的现场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也由于画面内容很难反馈真实形象化的情景而大打折扣。如果能将课堂教学情景、课件内容立体可视化,再配合声音、资源库双向互动,完全模拟真实情景,与现场无异,那将是教育教学新的飞跃。有什么适当的技术能实现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方法呢?光电三维成像技术就能在课堂教学应用中虚拟仿真真实场景,而虚拟现实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假如远程课堂教学,通过有线、无线、卫星、微波等通信传输,使用课堂多媒体光电三维成像设备,主教室和各分教室双方的三维立体全息图像便瞬间出现在对方面前,就好像一个真人站在你面前一样,然后你便可以和他随意交谈,使用各种表情,那是一种呈现在空气中的光学立体影像,不需要任何屏幕之类的媒质,不像今天的网络卫星远程教学、可视电话还需要一个屏幕才能显像。光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它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使学生似乎已处于真实环境之中。

当然,屏幕还有作用,显示课件文本等其它信息。过去的所谓三维显像技术显示的并不是真正的三维图像,而是在二维平面上利用人体肉眼的双眼像差而虚拟出的“伪三维图像”,长期观看这种伪三维图像,会损伤视力或造成视觉疲劳。这样,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如演讲法、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复述背诵法、小组研讨法、访问式教学法、辩论法、座谈研讨法、甚至实验教学)都能应用光电三维多媒体

虚拟仿真成像技术达成教学目标[手段]。当然,要真正将光技术应用于实践非一朝一夕,但可以采取过度方法,如先实现屏幕显示三维立体画面,学生观看而无需头盔等辅助设备,能实现师生声像远程互动,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比较相近的学习场景,再随光技术发展和实现,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环境之中将成为现实。光电三维成像技术不但可以应用于多媒体虚拟仿真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在网络远程在线教学、虚拟学习社区等。由于有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社会交互的一种虚拟仿真环境建构,有强烈的社交真实感和虚拟社区归属感,不仅可增强学生的在线学习的持久性,提高学习绩效,而且能加强合作和学习满足感,提升合作学习水平。现在,在线学习者只是独立的个体,容易产生焦虑、逆反心理和丧失学习动力,会导致学习的挫折感和低效率。

3 采用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运行于多种硬件和OS平台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支持标准的协议支持标准的接口。利用中间件技术,将多媒体虚拟仿真应用类似于中间件,任何设计制作软件,包括现在应用的课程教学所需软件,如PowerPoint、Photoshop、Dreamweavcr、Flash等,都可无缝应用。教师无需专门培训,教学应用与以前无异,只是效果大为改观,真实再现场景,其它技术工作则由人工智能管理平台后的多媒体和课程制作人员负责,避免和改善教师计算机焦虑现象。

三 结合我校实践探讨多媒体人工智能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

我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布在越秀区、海珠区、番禺区和珠海市,多媒体课室有279间,都基本配置了多媒设备,部分校区具有初级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学院在省内有50来个教学点,上万名在读生,使用的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不过由于校区距离较远,不少老师要长年往返于各校区上课,虽然教师身临现场授课,但运作成本较高。网络教学点分布较广,学员分散,对学生来说,多媒体属于模拟交际而非学生直接参与的自然交际,缺乏自然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环境。而远程教育更需要互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现场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未来的新型多媒体教学将是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的有机结合,能够全面整合网络各种“资源”而形成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种教学平台上.多媒体教室不再是孤立的,它已融入到校园网教学系统中,并以校园网资源为“背景”构建出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多媒体课室是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技术信息传递的展示平台,是教师了解、联系、应用教育技术的桥梁。既然新型多媒体教学、特别是网络课堂教学如此重要,一般的管理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应用。

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本人认为,未来的新型多媒体课堂教学将是一个系统集成,不但要从后端课堂教学管理考虑,还要联系前端课件制作。即多媒体课室管理人员既要参与后端维护保养,也要了解甚至参与前端课件制作,这就需要先进的多媒体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管理,从制作到应用一条龙服务,时刻把握教师课堂教学需求的命脉,为管理和新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即教师只需在其中一个教室就可通过网络开启其它多个接收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无须电教人员参与),对教师上课教室实施“直播”方式,通过安装在课室的特殊的多媒体光电三维成像、自动跟踪拾音等摄录设备,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场景的拾取,多个教室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真实呈现在空气中的主课室教学光学立体影像,各分教室还可以现场与主讲教师交流。并同步录制仿真教学内容,作为课件保存录入资源库中。网络学院的学生可在课堂或家中电脑上,调用资源,远程课堂上的特殊设备也真实呈现在空气中的主课室教学光学立体影像,与现场无误。人工智能管理平台集中监测、控制和管理,教师可在办公室或家中的计算机上,利用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远程开启网络教室,同在网络多媒体教室中的学生们实现远程点对点虚拟仿真场景答疑。可将多次答疑场景自动汇编入库,与相关课程智能结合,当点播网络虚拟课程,真实再现上课场景,学生有疑问时,可即时点击提问,人工智能管理平台随即快速智能搜索虚拟课程答疑库,如有相关知识即刻虚拟回复场景,如没有随即跳过继续上课,而此问题现场摄录保存到虚拟仿真场景答疑系统,在下次相关教师登陆远程点对点虚拟仿真场景答疑系统时,人工智能管理平台系统自动插入其中,与现场答疑无异,随答疑量增多,人工智能管理平台上的智能搜索虚拟课程答疑库容量增大,将能即时回复大多数疑难需求。

四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节奏的加快,知识呈现出高速增长和快速更新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在教育技术中,光技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21世纪将是光技术应用发展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张祖忻.教育技术是一项解决教育问题的系统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10.

第5篇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 光学课程 教学质量 第二课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和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精神,地方本科院校各项工作都要转向校企合作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光学课程属于高等院校光电类专业和物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光电科技的发展,光学知识日新月异,光电科技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研的各个领域,小到一根荧光棒,大到光纤通信。光学知识作为一门课程,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时如何提炼重点和安排培养手段是当前正值思考的问题。

从光学发展史来说,在由远古时代至20世纪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光学经历了由微粒说发展至波动说,最后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漫长光学现象本质和光本性认识过程,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经典光学时期。之后,随着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的出现,光学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再一次焕发青春,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并渗透至各行各业,形成了现代光学。因此,光学内容不再仅限于几何光学及波动光学的内容,还应包括现代光学的许多新内容和新技术。于是,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升本科院校而言,光学的教学既要扎根必要的光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适当向现代光学中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和技术拓展,介绍光学基本原理在现代高科技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努力做到基础光学内容的现代化以及现代光学内容的基础化。以下结合光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笔者总结了四点提高光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第一,注重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协同讲解,强调知识的应用创新

对于新升本应用型高校来说,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要在有限的几十个学时(一般来说51个课时)中既要系统讲授内容繁杂的经典光学部分,又要适当拓展现代光学内容,如何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确实存在难度。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光学内容与后续课程的关联程度、学生现有光学知识水平以及光学发展现状,知识点轻重分明,特别加强重要知识点在先进技术中的应用知识,通过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协同讲解,让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在学生脑袋里根深蒂固和活学活用。

1.避免重复讲授知识。例如,几何光学基本原理中的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定律、反射定律等内容在中学阶段就已经讲授过,在大学期间无须重复讲授,最好作为学生课前温习功课内容。

2.贯穿全部课程的知识点要详细讲授。例如,费马原理及其引出的光程概念贯穿整个光学课程后续内容,如果不把光程概念讲透彻,后续内容很难理解。

3.简单介绍知识点。例如,重点讲解单球面折射成像及薄透镜成像,同时简单介绍单球面反射成像,因为单球面反射成像是单球面折射的特例。

4.结合先进技术讲解重点知识。例如,讲授光的干涉与衍射内容时,可介绍现代光学的全息照相科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干涉和衍射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培训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思维;反之,介绍常用光学仪器时,一定要增加现代常用光学仪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同时特别注重技术基于的理论知识,比如讲解照相机时,要讲解几何光学和光电效应(CCD技术)的知识。总之,讲解理论时介绍相关技术,介绍硬件时关注基础理论,以此教学模式不断磨炼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校企合作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并不重视甚至完全忽略了第二课堂的开发。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讲满一堂课,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听课,即使课堂上注意师生互动交流,但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还是比较少的。而第二课堂却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及实践,真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进一步领会、掌握课堂知识,甚至应用于实践当中,同时在实践当中还能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伴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逐步建立,第二课堂的开发变得愈发容易。允许和安排学生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学习光学课程结束,进入校企合作项目,比如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功能、大视场显微镜的设计等项目中,迫使学生思考光学课程知识与设备技术的结合,这样一来,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更好地践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第三,聘请企业专家型教师专题讲学,弥补暂时缺少“双师型”教师的尴尬局面

光学类“双师型”教师既要精通光学理论,又要擅长光电技术,最好是教授型光学工程师。然而,新升本地方普通院校缺少此类人才。高校教师往往也是从其他高校毕业后任教,缺少光学实际应用的经验积累。高校如何弥补此类尴尬的局面呢?把企业的工程师请进课堂或者让他们在企业为学生授课,直接方式就是聘请他们为外聘教师。选择企业或者学校等灵活的授课地点,选择产品的介绍或者工作经验的总结,都对光学专业的学生产生新鲜知识的刺激,极大地增强了教学趣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制作精品课程课件,保障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光学课堂教学大部分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光路图,这种教学手段耗时耗力,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精心制作课件,让光路图显示为清晰明朗的色彩图片,而且光路图中条条光线的制备变成鼠标的点击,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了绘图的标准性,更精彩的是可以动画显示光路的行进路程,光学知识变得直接易懂,光学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精彩的课件结合教师形象地讲解,让光学课程教学进度和质量都有所保障。

上述四种提升光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是在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实施结果显示,光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取材于社会和市场实际需求,同时,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应用型声誉在实习中和社会中都不断得到提升。实施效果证明,这四种提升途径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师资配备和教学效率等方面为光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绍,刘昌年,盛正华.光学(第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玉红.“光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果[J].高等理科教育,2006(2):97-99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摄影艺术;应用

普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相机从高档奢侈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开始离不开摄影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变得十分必要。一方面摄影简单易学,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摄影也比较感兴趣。在小学阶段开设摄影艺术教学,让小学生及早接触光影艺术,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之美,确立摄影艺术在小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背景

摄影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摄影艺术是靠私人之间的相互授受进行传承,没有系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摄影艺术更是遥不可及,相机只是有钱人摆弄的洋玩意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为摄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摄影艺术课程,受到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青睐,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摄影艺术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开设摄影艺术课程,使学校的学术氛围得到极大地调动,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小学生与大学生在年龄上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摄影艺术在高校的成功值得借鉴。对于能否把摄影艺术教学引入到小学生的教学当中,许多领导和老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对小学生对于摄影艺术兴趣的调查中,小学生也表现出了学习摄影艺术的浓厚兴趣。

二、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摄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首先要学会认识相机,熟悉相机各个部位的功能,然后才能正确使用相机进行照片拍摄。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相机从陌生到熟悉,充满着乐趣和新奇。小学生正处于探索求知欲很强的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强,所以能够快速地掌握摄影技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摄影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数学、物理、化学、美术、地理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如:想要了解相机的成像原理,就要用到物理学中有关凸透镜的知识,想要学习拍摄过程中色彩的运用,就要用到美术学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想要了解相机的工作原理,就要去研究机械构造,电路原理。另外还有色温、构图、取景各方面的知识,这些都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发学生智力

摄影艺术在开发学生智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摄影艺术中涉及的色彩、动静、线面关系、明暗、空间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拍出更美的照片,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开发,有助于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摄影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形形的人物,学生可以在摄影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进行沟通,怎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小学生能在这些交流和沟通中得到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摄影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事物的形态复杂多变,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拍摄过程中细心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人物摄影为了突出人物个性怎样摆造型,静物摄影如何处理光影关系,风景摄影怎样构图,晚间摄影如何打光等等,这些都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摄影是一种艺术创作,在拍摄新闻及突发事件过程中要求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在这种场合里,没有太多的反应时间,时机稍纵即逝。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学生能在摄影过程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摄影是一种美的艺术,小学生能够在摄影过程中接触到美与丑、善与恶、快乐与悲伤,这能让小学生对自然、社会、人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接近美的东西,远离丑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的可行性

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国家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小学生通过学习摄影艺术,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学校和家庭都有能力、有资本教育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学校是综合性的教育场所,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摄影艺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四、小学生学习摄影艺术如何普及

(一)不拘泥于形式,鼓励创新

有些人认为摄影就是背上单反相机,配上单反镜头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摄影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在于能否发现生活中的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用普通的手机也能拍出令人叫绝的作品,若是没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纵使背上再贵的相机也无济于事。怎样才能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呢?那就是多思考、多练习,鼓励学生大胆拍摄,大胆创新,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能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寓教于乐

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在课堂上学习是极其乏味的,摄影艺术教育要打破现有的课堂格局,组织孩子们到广阔无垠的天地中去,寻找到适合他们的途径和形式,让学生自己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喜欢上摄影,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由此可见,小学摄影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小学生可以在摄影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收获属于自己的童年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柄凯.小学摄影艺术教学实验与推广[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周梅祎.浅谈摄影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0(4):91.

[3]刘敏.中小学普及摄影教育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第7篇

【关键词】光化学 光催化氧化 羟基自由基 TiO2 Fenton试剂

【中图分类号】TK5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36-02

1 国内外光化学技术研究概况

1972年,Fujishima和Houda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TiO2电极上光分解水》的论文,可以看作是光化学氧化技术的里程碑,标志着光化学氧化技术新时代的到来[1]。由此推进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光化学降解反应包括无催化剂和有催化剂的光化学降解,后者称为光催化降解。光催化氧化是光化学技术的一个核心研究领域,它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利用该法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过程简便,而且在使用该法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主要是一些活性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极强且无选择性,通常能将废水中有机物彻底氧化成CO2、H2O及无机盐等,避免了常规处理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且运行条件温和(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处理过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而是一种极富吸引力的污水处理新方法[2,3]。对于光催化氧化的研究不在局限于理论上的深入,在实践应用中也形成新的飞跃。如武汉科技学院与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国内唯一的工艺与核心技术“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4]。利用纳米催化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三致”有机污染是近年来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表明,光催化是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作用,能分解藻毒素,对藻类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5]。

2 光化学氧化原理及技术特点

光化学氧化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UV/H2O系统、UV/O3系统、UV/O3/H2O2系统等。

2.1 ・OH的性质

羟基自由基具有高的氧化电极电位,・OH的标准电极电位与其它强氧化剂的比较见表1。

表中数据表明,羟基自由基比其他一些常用的强氧化剂具有更高的氧化电极电位,因此,・OH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而且氧化的比较彻底,基本上所有的有机物都可以・OH彻底氧化成CO2、H2O等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

2.2 UV/O3/H2O2系统

一般认为UV/O3/H2O2的反应机理是:1分子的H2O2首先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2分子的・OH,如下式所示:

生成的・OH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分为三种反应进行:

脱氢反应:

亲电子加成:

电子转移:

2.3 UV/O3的反应机理

UV/O3中的氧化反应为自由基型,即液相臭氧在紫外光辐射下会分解产生・OH自由基,由・OH自由基与水中的溶解物进行反应,其中对自由基产生的机理如下所示:

2.4 UV/O3/H2O2系统的反应机理

在UV/O3/H2O2的反应的过程中,・OH的产生机理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反应式:

2.5 光化学氧化系统的优缺点

光化学氧化系统的优点主要有:①降解有机物彻底、无害化。②一次能同时处理多种有机物、经济。③可移动性、方便即在短时间内可装配用于不同地点废水处理。

光化学氧化系统的缺点主要有:①不适合于处理土壤内的污染物,因为紫外光不能穿透土壤粒子。②Ca、Mg等盐的沉淀物质或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可能影响其处理效果。③不适合处理高浓度的污染废水。④受pH值影响,pH的提高可使臭氧更容易分解产生・OH。⑤受・OH自由基清除剂的影响,・OH自由基清除剂如CO32-等的存在必然会削弱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 光化学与其它工艺组合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

光氧化技术被认为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内一种有前途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与其他处理技术组合成为处理水中污染物的一个热点。

3.1 光催化与电化学组合

人们研究发现通过电场协助来提高其光催化反应效率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即电化学辅助光催化降解技术。这种组合方法是与电极相结合,即在阳极上施加一个偏电压,使光生电子更容易离开催化剂表面,简单而有效地分离电子.空穴对,从而提高二氧化钛粒子的光催化效率,以求取得最佳效果。冷文华等研究了水中苯胺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外加阳极偏压可提高二氧化钛薄膜电极的光催化活性[6]。

3.2 光催化与超声组合

声化学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们把光催化和超声技术结合起来考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超声技术与光催化组合技术对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一般认为超声空化作用引起光催化剂粒子间的高速碰撞,可能使光催化剂微粒活化,同时超声能清洗表面,使附着在光催化剂微粒表面上的氢能快速离开催化剂表面,光催化剂微粒表面又与溶液形成新的界面进行电子和空穴的传递、分离,从而增强了多相光催化反应。Kado等进行了超声辐射下悬浮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丙醇二酸的实验,发现在超声辐射的存在下光催化的反应速率显著增加[7]。

3.3 光催化与磁化技术组合

光催化氧化技术与磁化作用组合是一种新的尝试。张雯等研究了磁场对光催化反应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技术考察外加磁场对羟基自由基(・OH)生成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光催化反应相比,外加磁场可使样品表面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速率提高11.7%[8]。

3.4 生物法强化光催化

生化工艺强化光催化氧化在废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上取得了很好效果,特别是处理那些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光催化氧化与生物技术组合更显示出强的优点。光催化氧化和生物氧化对污染物有去除作用,光催化法对色度的去除作用和生物氧化法对溶液COD 的去除作用分别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因此光催化法和生物氧化法的组合可以起到互补的优势。王怡中等将多相光催化氧化法与生物氧化法相结合,探讨两种组合技术对染料化合物的降解,采用不同的组合顺序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先生物氧化、后光催化氧化是一种比较好的联合处理方式,这种组合方式可以体现出两种反应的互补性,尤其对生化处理后的残留色度有明显的改善[9]。

3.5 前景与展望

虽然光催化氧化技术发展不是很完善,还没有达到工业化的程度,但是由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条件容易控制、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加之Ti化学稳定性高、无毒等优点,光催化氧化技术仍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的污染处理技术。它与超声波、电、微波和生物技术的联合,更能促进它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毒、生物难以降解的污染物、污水的后续深度处理。在基础研究方面,光催化技术和其他方法的联合还需更多的理论支持,需更深入地研究其各自作用机理和相互协同机理。在应用研究上,对于各参数的影响情况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以优化反应体系。其次,还应不断扩大研究应用的范围。另外,优良催化剂的制备、高效反应器的优化、太阳能的应用等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总之,对于这些技术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可以预见,光催化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用将会极大地促进光催化技术地发展和应用,也是水处理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宝东,邢杨.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R].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辽宁省清洁生产中心沈阳.

[2] 齐建,陈亮,周琏.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水资源保护,2006,22(1):15-18.

[3] 陈威,刘艳萍,江小林,等.太阳能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市政技术,2005,23(6):364-367.

[4] 夏东升,施银桃,张钱根,等.微波诱导催化氧化一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联用技术处理印色废水[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7(4):1-4.

[5] 刘军.固载型TiO2光催化反应器对富营养水体杀藻作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3(1):41-45.

[6] W inblade N D,Schmokel H Baumann M,et a1 Sterically blocking adhesion of ceHs to biological surfaces with a surface-active copolymer containing poly(ethylene glyco1) and phenylboronic acid[J].ofBiomed.Mater.Res.,2002,59(4):618-631.

[7] SenelS,CamliST,TuncelM・eta1.Nucleotide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ur of boronic acid functionalized uniform―porous particles[J]Aroclor1260的影响[J].重庆环境科,2002,24(5):29―31.

[8] 张雯,王绪绪,林华香,等.磁场对光催化反应羟基自由基生成速率的影响[J].化学学,2005,63(18):1765―1768.

[9] 王怡中,陈梅雪,胡春,等.光催化氧化与生物氧化组合技术对染料化合物降解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6):772―775.

第8篇

关键词:《光伏技术应用》 信息化教学 教学设计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深层次变革。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2012年9月,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教学。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文件精神,自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各职业院校组织校级比赛,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大赛宗旨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赛项目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笔者本人参加了2015年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具体赛项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1)的专业课程一组(能源与新能源类),并获得省赛一等奖。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赛作品――《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块“太阳能路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浅谈了大赛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学分析

1.1教学内容

所用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光伏技术应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太阳能光伏产业校企合作职教联盟、开昂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编写。“太阳能路灯”是第8章光伏技术应用实例的第二节内容,也是《光伏技术应用》课程的重要章节。为了让专业课更好地服务于岗位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中引进了企业项目:太阳能路灯设计。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太阳能技术利用专业中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联系实际的知识感兴趣,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是信息技术的原居民,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喜欢借助各种平台沟通。这个班是校企合作冠名班,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学,学生的成绩将于其就业岗位挂钩。

1.3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确立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提升,情感目标是归宿,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层层递进、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知识目标。掌握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原理。

(2)能力目标。学会太阳能路灯设计的思路,掌握太阳能路灯各构件的匹配。

(3)情感目标。形成低碳理念,培养团队意识。

1.4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能路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太阳能路灯构件。

2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指南。本次课以学情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项目完成为载体、以能力形成为根本,构建愿学、会学、乐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真正还课堂给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为:

2.1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感受太阳能路灯设计的真实性;

2.2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极域电子教室、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拉近了学生、教师、企业之间的距离;

2.3通过Flash索引、Flash演示、Flash游戏,把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符合学情分析,赋予知识新的生命。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任务引入、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五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一周前,教师将学案上传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下载学案,学案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了解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了解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等。

根据学情,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企业,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的设计、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结构、性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2任务引入

课堂上,为了迅速把学生调整到最佳求知状态,教师请各小组汇报传统路灯存在的问题,学生争先恐后用视频展示传统路灯存在着:维护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电缆易被盗、漏电等安全隐患,就在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乘势抛出问题:能否让路灯规避上述不足呢?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待进入主题。

3.3任务探究

太阳能路灯是综合结构,首先要了解各个构件及其工作原理。学生登录平台查看Flash索引,从能量转换的主线出发,了解到太阳能路灯有四大主要构件: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负载,其功能分别为:集能、控能、储能、耗能。这与太阳能路灯的工作原理一脉相承。

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监控,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电池板集能原理难以理解,如此薄片,怎样实现光能向电能的转换?教师引导学生查看平台上的Flash演示,Flas把复杂的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特性,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神奇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答题系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帮手,结果统计:学生对太阳能路灯构件及原理的掌握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3.4任务实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太阳能路灯的相关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登录平台,查阅校企合作任务书,详细了解客户需求。谋定而后动,设计目标是否正确、设计思路是否准确、设计步骤是否合理,是设计前必须确定的内容。首先,学生讨论交流,进行需求分析;其次,给设计步骤排序,如果出错,软件会提示,直到排出正确的设计流程。这样教会了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选择合适的构件是设计中的难点,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确定太阳能电池板的功率、蓄电池的容量以及控制器的类型等。借助极域电子教室,教师远程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将错误捕捉、汇总;学生可以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远程消息直接发送给教师机;完成设计的同学电子举手。取得理论数据后,学生通过光伏测试软件进行验证。

3.5任务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本次课的学习成绩由在线答题、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三部分组成,综合了主观和客观,结果和过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

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使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实现了信息反馈的快、细、准,便于教师宏观掌控教学进程;学生通过评价系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为今后更好地学指明了方向。

4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延伸了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校企交流的疆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四个转变是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最好诠释:第一,师生、生生通过平台相互交流的多了;第二,学生通过平台向企业技术人员请教的多了;第三,根据家长反馈,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多了;更为突出的是,有利于孩子们实现由学生到从业人员的转变,真正体现了专业教学为岗位服务的宗旨。

5大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作用突出

5.1增强了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

在积极备赛的学习、研究和培训过程中,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诉求。

5.2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增强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主动性增强、开拓了视野、促进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化。

5.3促进了参赛教师个人的持续发展

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显著,参赛教师在经历了信息化教学大赛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频次明显提升,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及成果、继续开展信息化教学作品的开发、参与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或专项研究、拟定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论文等。

5.4促进了参赛教师引领团队的持续发展

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后,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教研活动形式积极带动周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以点带面,引导、指导其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参赛教师主要通过经验介绍、公开课形式、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方式发挥带动作用。

6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应以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要探索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研究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市场,2015,(7):159-162.

第9篇

摘 要:“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在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将其更好地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微课 高等数学教学 应用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是黑板与多媒体结合,每次课90分钟的时间,包含大量的知识点,教学内容多,师生互动少。教师基本是上课时来,上完课就走。学生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越积越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加之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最终导致恶性循环,不仅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望而生畏”,而且严重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

如果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用和推广“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就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micro lecture)在国外,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主要指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关系和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教学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为20分钟以内。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第二,教学内容少。相对于包含众多知识点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集中,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片段,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第三,制作方法易。制作“微课”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摄像机加黑板,录屏软件加ppt。第一种要求有相对较好的摄像器材及摄像技术,一般高职院校都具备。第二种只要掌握录屏软件的使用即可。两种方法均可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

第四,资源容量小。制作“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可保证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为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第五,适用范围广。“微课”可用于知识点的介绍、学生的问题答疑、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及教学同行间的观摩交流等,真正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可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知识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微课”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按教学内容可分为理论知识点的讲述、图形变化的演示、例题练习的答疑、问题的交流讨论等,按教学方法可分为教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启发法、练习法等,按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前预习、新课导入、练习巩固、反思小结、课后拓展等。

结合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将“微课”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应用。

1.将每节的重点及难点做成“微课”

笔者所在学院的高等数学教材共分十章,50小节。时间紧,内容多,学生个体差异大,仅凭课堂时间要求所有学生去消化吸收,不太现实。教师可以把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做成短小精悍的专题,供学生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下仔细琢磨推敲,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2.将学生反馈的求解难题做成“微课”

定期在学生中做调查,将集中反映较多的问题做成专题。这样可以在不耽误正常教学时间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对问题的不同需求,比如让学生比较头疼的函数的极限、复合函数的求导、隐函数的求导、换元积分法、广义积分、二重积分的计算、幂级数的收敛性等等。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可能一遍而过,从而导致有些学生的反应跟不上,影响了听课质量。将这些问题的典型例题分类做成“微课专题”后,就可以让学生课下反复观看,搞清每一步骤,弥补课上的不足,进而做到举一反三。

3.将新课的预习做成“微课”

在新课讲授之前,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进行预习。90后的学生是先进科技产品的忠实拥护者,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他们早已摒弃的读书预习以“微课”这种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微课”中布置的问题,使其对所学内容有初步认识,从而取得听课的主动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将课后的拓展做成“微课”

为了照顾各个理解层次的学生,课堂上通常不允许对知识进行过多的延伸和拓展。这对部分有能力的和希望专升本的学生来说,总是感到“意犹未尽”。教师可联系专升本教材,对内容进行充实加深,将这些部分单独做成“微课”,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例如笔者学校使用的教材只讲授二重积分,若参加试点本科函授或专升本,可能就会涉及三重积分。

三、展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微课”应用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是课程改革的又一发展趋势。“微课”的制作是一个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修改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针对性的学习,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实现个性化教学,也适合作为案例,在教师、同行、专家之间进行展示、交流、指导和共享。但是,在推广的同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微课”教学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应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二是“微课”最好以系列的方式呈现,充分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做好内容的衔接;三是不应一味将内容进行拆分做成“微课”,应选择合适的、最大限度发挥“微课”特点的知识点;四是“微课”应经过严格的审核后才能,作为优秀资源在网上实现共享。

参考文献:

[1]胡芬兰.微课程制作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论文,2013(3).

[2]汪丽.数字与微化课程也优化——试论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生态创新与发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4).

第10篇

【关键词】广泛应用性 高中数学 教育 联系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48

基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显然已难以满足当前人才的需求,必须打破旧有的教育模式,开⑷新的数学应用教学的征程。数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于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倾向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视其实用性。高中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有着双面效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又可以借助数学的应用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当代数学广泛应用性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联系

(一)数学广泛应用性的体现

1.基于数学理论层面的应用。在相关经济学的研究中,常常会涉及较多的数学理论,如线性规划、运筹学、优化理论等。

2.基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的应用。在相关历史学的研究中,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可以使研究的过程与研究成果更加严谨、精准,有利于收集与整理材料,并分析材料的内容,拓宽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解决某些难题。

3.基于数学思维层面的应用。掌握并灵活应用数学思维模式,数的意识、化归意识、推理意识等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是普遍适用、强有力的思维方式,可以构成技术时代至关重要的能力,能够识别谬误与估计风险,同时提出变通的方法。

4.基于数学语言层面的应用。数学的“语言”是世界不同种族通用的语言,正如伽利略所说的那样,“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数学的应用需要以数学语言作为表征。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育虽然对数学的应用思想予以一定的重视,但着力点仍停留于数学的空间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上,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能力方面。高中数学教育中一直有着价值取向选择的问题。

1.应用价值。数学学科有着较强的应用性,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有许多相关的例题与习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实例,以此来引申拓展,让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比如,运用函数的最值来解决优化问题,运用对数、指数、数列等知识解决与经济相关的问题。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编制倾向于应用型问题,与时代要求相契合,又源于数学自身的应用价值。

2.思维训练价值。数学可以启迪、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被看作锻炼思维的“体操”,通过长期的数学学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使其学习、生活更加富有条理性,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数学思维具有创造性、策略性、条理性的思维模式,数学教育学家奥加涅相说:“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基本的思维方式则成为学生要掌握的专门内容”。

(三)平衡数学教育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数学可以看作为思维的科学,即使从事与数学亳不相干的职业,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也有着极大的益处,这也就是数学最为广泛的“实用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必须借助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因此,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思维训练价值,二者之间的张力如何平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当代数学广泛应用性与高中数学教育的影响

(一)高中数学的应用性教学及其目的性

1.对高中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的界定。高中数学的应用教育,借助于数学知识、方法与思想来研究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与组织的教学过程。通过实际问题,来构建数学的模型,转化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再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现的是一种基于能力型的教育活动。

2.高中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强化数学的思想方法于其他领域中的运用,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发展,促进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自主地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处理问题。

(二)对高中数学教材的处理

1.从数学广泛应用性的角度思考高中数学教材的处理。 第一,高中数学的教材中要充分体现数学应用价值与思维训练价值二者的有机融合;第二,高中数学的教材中要突显其工具性;第三,基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层面考虑,高中数学的教材建设要尽可能体现数学应用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多数为理论型教材,理论型数学教材不利于数学应用教育的开展。要以数学应用为出发点,构建多层次、多形态与多样化的教材体系,既有严谨探讨的理论,也有实例阐述的理论,并对理论的应用多加关注。

2.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思考高中数学教材的处理。高中数学教材中要尽量选用源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阐述与数学知识相对应的实际应用领域,直观呈现数学这一解决现实问题的手段。高中数学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驾驭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分类;应用

近10多年来,当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LIA))的更新换代速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建立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理论的基础上,以标记发光剂为示踪物信号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和容易实现自动化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因此深受检验医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好评。

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含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两个系统[1]。免疫分析系统是将化学发光物质或酶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经过抗原与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化学发光物质经氧化剂的氧化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2]。根据化学发光标记物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可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被测物的含量。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分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应用发光体系应用于免疫分析中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主要为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

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临床应用

CLIA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替代RIA的首选技术。Amersham公司针对AmerliteTM发光增强酶免疫分析系统研制出的试剂盒项目有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促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游离甲状腺素,与性激素有关的有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雌二醇、睾酮,以及其他方面的如癌胚抗原、铁蛋白、地高辛等。Amersham公司虽然研制出这10余种试剂盒,但因操作不够简便,检测项目仅限于蛋白质类大分子化合物,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

美国Ciba Corning公司研制的ACS:180自动CLIA系统能非常精确测量闪光。经过不断的改进,实现了ACS:180CLIA系统的全自动化,推出全新产品"ADVIA系列"。现有检测项目47项,更多的项目还在开发之中。主要有甲状腺系统、性腺系统、血液系统、肿瘤标记物、心血管系统、血药浓度及其他一些检测项目。

经过改良后,金刚烷衍生物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可发出高强度的辉光,光信号可持续1~2 h。随后国外生产厂家研制出以碱性磷酸酶为标记物的试剂盒,与之相匹配的有DPC的IMMULITE全自动CLIA系统和Beckman的ACCESS全自动微粒子CLIA系统。IMMULITE全自动CLIA系统可检测项目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性腺激素、传染病、药物、血清学、血液病、成瘾药物、糖尿病、过敏检测和肿瘤标志物。ACCESS全自动微粒子CLIA系统主要可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液系统、内分泌激素、药物、肿瘤因子、心血管系统和糖尿病等项目。

目前商品化的ECLIA分析系统只有Roche公司的ECLIA全自动分析系统。主要特点是本底信号极微,特异性更高,最小检出值可达1 pmol以下,操作十分简便快速,是CLIA优点较为集中的完美分析技术。已提供试剂盒的项目有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内分泌、传染病、心肌标志物和维生素类等项目。

王阳[3]运用了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了3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l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s,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对肺癌诊断有实际应用价值。张忠英[4]等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尿CK19片段,结果显示尿CK19检测对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诊断和复发监测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性的优点,优于血清CK19和尿细胞学检查。动态观察尿CK19片段含量的变化可降低急性尿感患者的假阳性率。王利娜[5]等应用ECLIA测定和酶免疫测定(EIA)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应用ECLIA方法检测HBsAg精密度,最大批内变异≤8.30%,最大日间变异≤15.33%,HBsAg灵敏度0.05 ng/ml,HBeAg灵敏度0.03NCU/ml。HBsAg检测范围0.01~7 000 COI。显示ECLIA检测HBsAg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范围宽。检测HBeAg灵敏度可能更高。李锦洲[6]等采用ECLIA法对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及健康妇女血清CA125分别进行测定,ECLIA用于第二代CA125(CA125-Ⅱ)测定,使CA125测定更加敏感恒定,每日之间差异较小。黄琛,汤汉红等[7]在ECLIA法检测与蛋白质芯片法多肿瘤标志物结果差异的研究中显示:两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医学的临床应用已非常成熟,有取代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而成为诊断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趋势。国外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系统价格昂贵,普及有一定的困难;国内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系统虽然价格较国外产品便宜很多,但其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提高。研究者在如何提高免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展新的分析体系和检测技术便携化等方面仍需要不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美佳.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49-561.

[2] 翟艳,王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进展.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19-621.

[3] 王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意义.Chin J Lab Diagn,2006,10(3):294-296.

[4] 张忠英.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尿CK19片段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50-53.

[5] 王利娜,姚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1):48-50.

[6] 李锦洲,洪锡田,吕晓娴.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456-1457.

[7] 黄琛,汤汉红,王敏民.蛋白质芯片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天津医药,2008,36(12):942-944.

[8] 张瑞,贾良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HCG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3):108-109.

[9] 田润华,郑春喜,王士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临床应用.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464-465.

[10] 周建光,杨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临床应用.医疗装备,2010,23(5):23-24.

第12篇

[关键词]导向靴 采煤机 耐磨性能 激光熔覆

中图分类号:TG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211-01

导向靴是采煤机行走部的重要零件,它将采煤机与刮板运输机衔接在一起,支撑链轮与销排啮合以实现采煤机的运动。由于采煤工艺及井下特殊环境的影响,导向靴工作状态下频繁与输送机、销排摩擦碰撞,受力复杂,工作环境恶劣,比较容易磨损,磨损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断裂。如何提高接触面耐磨性能一直是我单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导向靴内槽面耐磨性能的技术探索

确保采煤机井下行走部件的寿命和使用性能,对于煤矿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单位曾尝试过诸如表面淬火、堆焊耐磨层、焊耐磨板以及激光熔覆处理等各种方案。

1.1 内槽面表面淬火

内槽面表面淬火是我公司研发生产第一代采煤机时选择的表面处理方法。作为衡量材料耐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同种材料图1导向靴内槽面(标识的部分)示意图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为此,在机械加工后对内槽面进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以提高其表面硬度。表面淬火硬度达到HRC48-52,淬硬层深度5-7mm。由于钢的芯部仍保持冷态,这种方法变形量小,尺寸比较容易控制[1]。但使用效果欠佳,在恶劣的工作状态下,导向靴破裂现象仍然会经常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导向靴仍是综采设备中的易损件的现状。

1.2 内槽面堆焊耐磨层

为了改善导向靴内槽面的表面耐磨性能,我单位选用高锰合金耐磨焊条堆焊耐磨层。在最终机械加工工序时在内槽面为堆焊层留下空位。经过实际生产试验及矿井下生产运行检验,此堆焊耐磨层的处理方案使用效果良好,也未收到来自于煤矿方的不利消息。但因为导向靴内槽面的结构限制,对焊接操作工提出了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并且生产效率不高;因为此过程完全由焊工手工操作,焊接质量不好控制,会出现平面误差太大且过于粗糙的现象。

1.3 内槽面焊耐磨板

耐磨板是由基板及耐磨层组成,在焊接时,基板处需要用正常焊条,耐磨层处需要用不锈钢焊条焊接。同堆焊耐磨层类似,需要在最终机械加工工序时在内槽面留下空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内槽面的复杂结构,同样对焊接操作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经客户反映,经常有导向靴因焊接效果不好,耐磨板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脱落。并且一台采煤机(2件导向靴)需要1740元,相对表淬及堆焊而言,费用更昂贵。

为了解决这个长久以来没有克服的问题,我厂于2012年年初试制了6件导向靴,并与太原理工大学等学术单位及专业制造商进行了交流,应用了激光熔覆处理技术。

2 激光熔覆处理技术试用分析

不同于传统减材成形的技术路线,激光熔覆处理技术以其材料累加[2]为基本特征的独特加工方法及预期的效果赢得了同行业兄弟单位的青睐,并在导向靴的加工及废件修复方面进行了试探性的使用。因此,我们对激光熔覆处理及其他同原理的增材制造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能满足采煤机某些特定零件的特种技术要求。

激光熔覆技术可以以填料的方式在被涂覆基体表面上放置耐磨的涂层材料,经激光辐照使之和基体表面一薄层同时熔化,从而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等。

熔覆后的尺寸要求熔入本体2-3mm,突出2mm,熔覆后各面的表面硬度为HRC46-52,各面在磨损4-5mm之内硬度保持不变,冲击韧性不低于75.4J/cm2,经过本批次6件导向靴的试生产,熔覆处理过程中暴露了以下问题。

2.1 熔覆处理后表面平整度较低

熔覆处理导向靴内槽各面后,有样板不能穿过内槽面的现象,不能满足图样要求。而在熔覆处理后零件尺寸不合适的情况下,因内表面堆焊的是一层耐磨陶瓷粉末,对熔覆表面进行后期修整加工相当困难。无奈只能购买昂贵刀具进行铣削加工,效率低下,成本昂贵。

2.2 价格过高,不适合批量生产

六件导向靴的熔覆处理费用为一万元左右。相比上述其他处理方案,费用更高。

经过这次尝试,我厂在激光熔覆处理的技术方案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虽然熔覆处理有其不足之处,但我们对增材制造的先进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2.3 实际使用情况良好

在制造完成后,根据客户反映,此批导向靴机械性能良好,断裂现象相比较上述其他处理方案而言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导向靴更加耐用。

2.4 技术具有先进性

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增材制造以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的阶梯型的零件结构,运用增材制造可以获得芯部高韧性,表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零件[3]。这将是机械制造业的一场革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光熔覆处理技术很快能真正应用到重载装备中。

3 结语

经过对提高导向靴内槽面表面耐磨性能的各种方案的探索及总结,我们积累了诸多经验,为后续其他零件的表面处理积累了一些有用的参考数据。而本次对于熔覆处理的尝试,让我们认识到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先进性,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增材制造技术能达到更高的加工精度,实现更高的机械性能,并且在性价比足够合理的情况下普及到煤炭装备行业中来。

参考文献

[1] 罗秀文.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学[M].第1版.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10 P103.

[2] 宋天虎.用智慧推动焊接制造的进步[J].机械工程导报. 2013(5/6).19-26.

[3] 卢秉恒,李涤尘. 增材制造和3D打印[J].机械工程导报.2012(11/12).4-10.

第13篇

关键词:微课;眼视光技术;实践教学

眼视光技术专业近几年在全国蓬勃发展,社会对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毕业生既有熟练的技能操作能力,有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再学习能力,同时随着国家“双创”战略的推进,要求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些需求就对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加实训的模式俨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微课的出现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1 微课的定义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 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 或教学环节( 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 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理论教学抽象

在理论课教学中,全凭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去学习理论,这样导致学生上课不知教师所云,最终什么都没有掌握。如验光技术课程中的检影验光,学生对于检影的内容完全没有任何认知,讲的再好的理论课也只是学生大脑中想象的画面,每个人理解的内容和想象的情景完全不同,这样导致技能训练的时候完全需要重新进行学习,即浪费精力也浪费时间。

2.2实践教学笼统

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教学一般都是教师进行技能演示,学生听后自主练习。由于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多数为重操作过程的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讲授中,学生看完演示自己完全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做。并且传统的演示过程中不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只能是整体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善于问题的学生来讲问题还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不善于与教师沟通的学生来讲基本就不能掌握相应技能。

3 微课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1微课应用的条件

现在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90%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话费在了手机和电脑上,如果学生将花费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三分之一用于学习,将会产生非常好的学习效果。但是事实情况确实现在学生能够获得的有效并且能够吸引的学生的课程资源有限。微课便实现教学资源碎片化,让学生随时有空花点时间就能够通过智能终端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

3.2微课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相对抽象,但又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将微课应用到理论教学中之后,教师提前制作好相应的微课视频,共享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将较为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并在微课中加入相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应的资料查阅。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不再需要进行详细的理论讲述,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并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课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疑难点制作成微课,再次共享给学生,实现课后巩固。通过这种微课的利用,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3微课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训操作重点是操作的过程是否规范,需要将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正确的完成,就会产生很多操作过程的分支,学生对于这些分支往往都不知所措,不知道出现相应的结果之后该如何操作。针对这一实训特点,我们特别制作了问题导向性微课,例如在验光过程中,将球镜的精确、柱镜的精确等主觉验光过程分别制作成相应的操作视频,并在出现每一种结果的时候出现提示选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选择对应的结果继续向后进行,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结合微课视频完成自己的操作,实现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学习过程和操作方法,最终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3.4微课有效利用了学生碎片化时间

微课由于时间短,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使用自己智能终端进行学习,当自己对相应问题产生疑惑时,直接调用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把学习碎片化,真正实现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同时也可以随时将自己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与老师实现良好的互动需求。

4 微课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4.1专职教师需要掌握更多信息技术

微课的制作除了需要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但这却是我们缺乏的,有时我们设计好的一个微课教学视频却苦于没有好的计算机处理技术而不能实现。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未来不仅需要学习好专业知识,还得很好的掌握相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4.2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每一个微课的制作都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专门制作,同时需要有较好的设计思路,能够个性化的满足较多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在微课的制作和改进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微课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实训操作训练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微课时代的到来,也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好相应的微课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达到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17)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虚拟实验;光纤熔接

1前言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过硬的实践技能,培养一技之长,实现就业零过渡。通信事业日新月异,《光纤通信》作为通信专业主干课程,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掌握光纤技能对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通信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光纤通信实践教学中使用的光纤熔接机和OTDR(光是域反射计)等仪器设备都比较昂贵,技术又更新很快。一般院校不会配置很多,这些设备相对学生数量而言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人均学生实践时间就更少了。使用虚拟实验辅助实践教学可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通过利用计算机输入操作,在计算机上用各种设备模拟虚拟的仪器代替实际操作中的实验仪器设备,再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所需实验仪器组装成一套虚拟的完整的实验系统,并在此系统上进行实验操作和完成实验[1]。我们选用了Flash制作矢量图和动画、用Javascript脚本实现交互,dw编辑网页。制作好的课件安装在服务器,学生在机房里可以通过网页进入虚拟实验操作虚拟仪器,完成实验[2][3]。建立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用虚拟实验配合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降低实验成本,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效果。以下以光纤的熔接课程为例,具体过程如下:所需设备,工具,材料:光缆熔接机,光纤切割刀,光纤剥线钳,酒精泵,脱脂棉(或无尘纸)第一步:去涂覆层——光纤开剥去掉涂覆层包括去掉二次涂覆层(尼龙)和一次涂覆层(硅树脂)。去掉二次涂覆层可使用光纤剥线钳等工具。一次涂覆层和光纤结合得较牢固,采用机械方法剥离很困难,也容易损坏光纤,所以采用浸透无水酒精或丙酮的纱布(棉球)多次擦拭的方法,如果涂覆层去除不干净会影响光纤切割时端面效果。剥除光纤涂敷层长度大约35mm—50mm。图1光纤熔接课程主界面图2光纤熔接过程第二步:光纤切割光纤的接续,其关键在于光纤端面的制备。光纤端面平滑,没有毛刺或缺陷,熔接机很容易接受确认,并能做出合格的接头,若光纤端面不合格,熔接机会拒绝工作,或者接头损耗很大。切割光纤时,使用端面切割刀要做到切割长度准、动作快、用力巧,确保光纤是被拉断的;取出光纤时,确保端面不碰伤,要避免光纤碰到任何物体。使用切割刀切割光纤时,约保留16mm左右。切割机价格昂贵,要严格按照规程来操作。第三步:光纤接续熔接前光纤的处理对熔接损失值有直接影响,因此熔接前必须留意光纤端面是否切割良好、V型槽是否干净。纤熔接机能自动推定光纤端面位置,自动对芯熔接,通过垂直和水平摄像机画面,可以从两个方向观察光纤的对芯和熔接情况。熔接完成后,熔接机通过图像根据芯轴偏差和倾斜角度估算出熔接损耗,然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光纤接续虚拟实验的三种模式:1.演示模式:按操作步骤演示,并配有语音和文字讲解和操作注意事项;2.手把手教学:学生按步骤操作,点击提示时可以单步演示;3.操作模式:学生按步骤操作,没有讲解提示,如果操作错误或操作位置不正确则会提示错误信息。比如光纤切割时长度不规范时会提示:“切割长度不规范应该是16mm左右,请注意V型槽上的刻度!”直到光纤放置到正确位置。

3结论

学生在虚拟平台上练习,掌握后再使用设备操作,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提高效率。光纤虚拟实验不仅每年辅助完成学院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和光纤技能鉴定,同时也是我院省级精品课《光纤通信精品课程》中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使用感受如下:1.变相增加设备数量,节省资金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兴趣3.有利于学生快速熟悉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规范动作。4.可以减少学生分组实验等待的时间,更有效地利用设备5.减少设备使用损耗,节省维护费用6.光缆现场的施工教学场景如果用Vr(虚拟现实)实现,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陈传波,张立峰,陈平南一个远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12(30):12-14

[2]李凌云.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06

[3]刘艳玲.基于Flex的中学化学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15篇

关键词:多层次教学;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20

0 引言

对于通信专业的学生来讲,光纤通信是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该课程中,主要对导光的原理、光器件所具有的原理与性能以及光端机的原理与性能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讨论了当今光纤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不过就目前教师的教学情况来看,在授课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运用相关知识,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培养每一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以多层次教学方法为切入点,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 现阶段光纤通信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光纤通信的基本性质来看,其涉及了许多专业与学科,可以看作为一个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在讲授该门课程的时候,怎样充分的将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在讲授的过程中保证讲授方式的新颖与生动,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而就学生的情况来讲,学生们在学习光纤通信的时候,仅仅是将结论、公式等进行死记硬背,只要考试能通过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学生们对工程的实际应用意义知之甚少,当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往往会无法解决。这一现象十分普遍,使得许多学生虽然学习了这一门课程,但是当该课程学习完之后,仍然不清楚自己学习到了什么。

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按照课本所制定好的顺序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黑板对数学公式进行推导,有些老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整体课堂仍然十分的沉闷。而对于十分重要的实验来讲,由于实验箱存在着集成度高与封闭度高的特点,使得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能力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当然也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的影响到了光纤通信这一门课程的正常进行与开展,没有办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该门课程的知识。

2 多层次教学在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在通信技术中,光纤通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其与工程技术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教师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步步的提升光纤通信的教学效果。本文应用多层次的教学理念,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提升光纤通信技术的教学效果。

2.1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作为通信技术的专业课,在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二者之间的联系,把握好该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尝试,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当今光纤通信技术在整体通信技术中所占据的地位与前沿的应用情况。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教师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刺激,为学生描述出一个十分开阔的视野。所以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一定要充分的使用多媒体,以视频、动画以及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出大量的信息,这些大量信息的体现会很快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来,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就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使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程的讲授。

2.2 重视光纤通信技术的实验与实训

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型课程,在给学生讲课的同时,需要重视实验与实训。在学校通过开展实验与实训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实验与实训课程,在实验与实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旁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发创造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所以,为了提升光纤通信技术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已开设的实验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达到将实验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对通信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使用实验箱来完成电话与电话之间的光纤通话;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扩展,从而实现实验箱与实验箱之间的通话;在这两项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引导他们使用实验箱来完成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递。

2.3 文献研究方法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提升,许多高校都开始实施研究性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以达到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使用文献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研究”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的方法便是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而以科学的方式完成研究性的学习。单就光纤通信技术来讲,该技术的发展十分快,新的技术与思想不断的进行着更新,不过就学生来讲,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教育,很少会针对课题与喜好来进行文献的检索,没有办法快速的了解该技术现阶段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光纤通信技术的教学效果,在多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检索文献的习惯,让他们充分的使用网络来了解该技术的发展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培养出对该技术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 总结

应用多层次教学方法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从教学方式、实验与实训以及文献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提出了促进光纤通信技术应用的教学策略,为该学科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飞.深化多层次教学改革 提高中专生就业竞争力[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朱玲,赵修美,朱洪涛.浅析职教中的多层次教学改革[J].职业, 2016(S1).

[3]邱文棣.如何通过多层次教学评价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J].职业,2016(05).

[4]甄国玲.多层次教学法在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以浙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