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防范雷电灾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雷电灾害已成为“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造成的人民财产损失都呈上升趋势。据全国雷电灾害事件调查,农村雷电灾害占3/4,农村人员伤亡占95%以上,农村防雷工作刻不容缓[1]。
邳州市地貌分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4种类型。该市介于黄淮之间,属于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2 m/s,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318.6 h,年平均降水量867.8 mm。优越的地形和丰富的气候资源有利于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产,但邳州市气候年际变化大,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给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邳州市的夏季(6—8月),天气炎热湿润,降雨集中,多雷雨,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5.9 d,暴雨又常常引发洪涝发生,每年雷雨灾害给农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严重。现通过对徐桥镇雷击事件的调查分析,探讨农村防雷的安全措施。
1雷灾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2009年8月29日下午,安徽省徐桥镇桥东村黑松林屋场的7位农民在稻田里喷洒农药,大概17∶00,天气骤变,黑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同时伴着大风和雷电,正在田间劳动的几位农民来不及回家,急忙来到田间唯一一间小木屋躲避风雨。小木屋临池塘边搭建,地势低洼,周围空旷,在这种强对流天气下,形成一雷击通道,直击木屋,并且击中屋内避雨的7人,造成6死1伤。
经现场勘查,此小木屋是一农民为看鱼塘搭建的。木屋靠近池塘边,地势低洼潮湿,周围空旷,没有其他建筑物;鱼塘四周平坦,木屋相对较突出,木屋面积较小(约3.5 m2),高约2 m。在事故发生前已经降雨,木屋水汽充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雷击通道,击中木屋,传导至木屋内击中7人。由此可见,雷雨天气来临时,在尖耸、孤立的低矮无防雷设施建筑物里避雨是导致事故的原因[2]。
2农村雷电防范措施
随着邳州市的发展,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城市防雷工作有了明显增强,而农村防雷工作仍面临着严峻考验。徐桥镇雷击事件发生后,引起全国各级部门的重视,邳州市政府也据此加强农村防雷措施,特别是在野外劳作的农民,加强学习野外防雷知识,必要时自救和他救,减少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2.1政府及气象部门扩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
灾害性天气预警是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准确无误的灾害预警是减少灾害损失的保障,是各级政府部门对灾害实施应急处置、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是人民生产生活的依赖[3]。为进一步扩大气象部门灾害预警范围,完善预警应急体系,增强政府和民众以及偏远山区对灾害预警的重视,在电视台、电台天气预警、短信12121、网络平台基础上,邳州市政府又下发文件,要求26个乡镇、防灾指挥部和各中小学配备气象灾害预警电子屏,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2008年7月11日,市政府决定在全市486个行政村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由村支书兼任信息员,使灾害性预警深入民心。
2.2加大防雷科学宣传
大多数农民至今还在用迷信思想来解释雷电现象的发生,而不懂得用科学知识解释雷电,更不会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御。在农村还有很多尚需完善的方面,比如交通欠发达、教育相对落后,针对农村防雷减灾的政策还不够重视,缺乏防雷宣传教育[4],大多数农民连最基本的防雷避灾知识都不懂,一旦遇到雷电就不知所措。据雷电灾害资料统计,由雷电灾害造成伤亡的绝大部分是农民,且大都是在野外劳作或在基本无任何防雷措施的棚屋大树下避雨遭到雷击的。
2.3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
接到雷电天气预警,需外出人员应及时取消外出计划,尽量呆在室内和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内。因工作需要在野外的人员或在空旷田间劳作的农民,外出时应及时了解天气预警和当天天气预报,在雷雨到来之前应撤回到安全地带,尽量避免雷雨天气在野外活动。如遇雷雨大风,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和开敞篷拖拉机冒雨狂奔。
2.4户外人员注意及时防御
进入“三夏”农忙时节,农民在田间活动的频率增高,在雷电交加时,如果感到头发有刺痛感或头发竖起,这就是雷电将至的征兆,正在农田干活或空旷地方来不及回家的农民应立即蹲下,穿上雨衣避免淋湿衣服,不要去撑带金属杆的雨伞,要马上丢弃干活用的金属工具,还要摘下身上的一切金属物。
3参考文献
[1] 于东海,翟玉泰,杜建德.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东气象,2007(B12):133-134.
[2] 戎正钢,百雪波,李金槐.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分析与预防[J].临沧科技,2006(3):32-33.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电磁脉冲、静电、雷电波侵入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所称雷电防护产品,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以及其他用于雷电灾害防御的产品;雷电防护装置是指由雷电防护产品和其他连接导体组成的雷电防护设施的总称。
第四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针。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第六条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区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州、市(地)、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其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安、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雷电灾害防御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组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雷电灾害防御技术的研发、应用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防御原则和基本要求、灾害状况分析、重点防御区、防御措施、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等内容。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及其相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
第八条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范围: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燃气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设施和场所;
(三)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系统和其他重要社会公共设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九条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由从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的机构依据国家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与施工,应当按照评估确定的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开展。
雷电防护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雷电防护装置专业设计、施工、检测,执行国家防雷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十条从事雷电防护装置专业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应当取得国家或者自治区气象主管机构根据管理权限和程序颁发的资质证书,在相应的资质范围内从事设计、施工、检测。
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可以在核准的资质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
气象主管机构或者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要求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的单位重复领取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组织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审查的部门,应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通知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第十二条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第十三条雷电防护装置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通过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雷电防护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单位对雷电防护装置的隐蔽工程应当进行逐项检测。检测不合格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四条雷电防护装置使用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雷电防护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委托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定期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安全检测。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雷电防护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雷电防护装置的使用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雷电防护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向使用单位提出限期整改的书面意见。
第十五条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进口的雷电防护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合格的雷电防护产品。
第十六条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涂改、伪造或者使用涂改、伪造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书以及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报告等;
(二)在雷电灾害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提供虚假信息、故意使用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信息等。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二)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未经气象主管机构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
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文件未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擅自交付使用,或者气象主管机构未参加竣工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合格的雷电防护产品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气象主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核发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书,审核雷电防护装置设计,进行雷电防护装置竣工验收等活动中,、、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广东仁化;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护措施
引言
广东仁化县地处珠三角西部,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盲区。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1、仁化县雷暴日数分析
大量的气象资料统计表明,雷电活动规律大致如下:热而潮湿的地区多于冷而干燥地区,如山的阳面多于阴面,雷暴频率是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沙漠,陆地大于湖海,各地区雷
暴日极大值和极小值差不多出现在相同的月份。
图1 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月分布图
本文雷电参数利用闪电定位分析软件录入所在位置经纬度导出雷电数据(如图1、图2),同时选用仁化县近30年气象资料,以及逐年雷暴日数、雷暴初终日,持续期资料以及累年值得出如下结论:仁化县近30年来(1983――2012)年平均雷暴日为71.3天,属于多雷区;从前汛期(3-4月份),雷暴日开始出现,雷暴活动活跃月主要集中在4月份至8月份,11-12月、1、2月几乎无地闪现象;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14时至20时,由此可知本县雷暴活动持续时间相当长。
图2 雷灾事故所在地理位置地闪次数时分布图
2、雷灾事故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总结出了仁化县多次雷击的四个原因:一是科学的防雷意识淡薄,封建迷信在农村较为普遍,一旦遭了雷灾,村民认为是老天报应,经常隐瞒雷击事实;二是不懂寻求专业部门进行雷灾调查或鉴定,找出雷击事故的原因;三是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四是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田间周围较为空旷且平坦的水稻田,正是水稻种植季节,水稻田均蓄满了水,水域面积增大,土壤电阻率明显下降等处在一个空旷且水域面积大的环境当中,这些地方一旦遇到雷雨大风天气极容易受到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这正犯了避雷的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雷雨天气没有将门窗关闭,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2.4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有效减轻或避免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防雷安全。
2)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东省气象条例》、《广东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结语
考虑到农村雷电灾害的实际情况,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关键词】自然灾害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1 风险基本概述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发生的.能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扩大或减小其危害及影响范围,改变生命财产的受灾损失率及其抗灾性能。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风暴潮、海啸、地震 、台风、滑坡、沙尘暴、雪暴、雷电等。
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危害公共服务。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确定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
1.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
(1)可借鉴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在教育、医学、环境、农业、军事等行业,风险评估已经获得了较成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评估理论、方法和模型,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2)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阶段。QX3-2000是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其中有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气象信息系统造成损失的风险的评估方法。
GB50343-2004雷电防护分级规定:
①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
②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a.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b.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3)存在问题:
可靠性差:这些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模型存在定量化不足和缺乏选择性等不足之处,参数的选取大多以经验为主,取值不连续而且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可操作性差:对风险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对评估原则和评估流程的说明不够清楚,没有重用户的参与,评估体系复杂而且可操作性差。
2 风险的几个概念
2.1 风险
(1)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2)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 = f (P,C)。
(3)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经济单位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以及确认风险单位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技术。
(1)风险特征: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主体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能性)。
(2)风险分类:
按风险的存在性质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按风险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按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承受能力分为: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
(3)风险来源: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风险来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雷电灾害风险的来源(IEC62305)可分为S1、S2、S3、S4等4类。
S1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S2是雷电击中建筑物附近的地面;
S3是雷电直接击中引入设施;
S4是雷电击中引入设施附近的地面。
(4)风险识别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检查表法、潜在损失一览表、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对照分析表、资产――损失分析表、关键路线法、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
2.3 风险态度
风险态度是指风险主体对风险的看法和观点。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中庸型和风险逃避型等3种类型。
面对风险,应正视它并认识它,寻找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风险评估就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措施。
2.4 风险意识
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因素:主要有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与评估参数,其中评估主体的风险态度是很重要的而又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风险处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使风险管理者和风险预防者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最有效的或者最好的风险处理措施。
3 风险评估的要点
3.1 损失频率的评估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即损失发生的次数。
具体的评估方法有定性分级和概率测算两种。
3.2 损失程度的评估
损失的程度常以货币价值来体现:既要评估潜在的直接损失,也要估计潜在间接损失和财产修复期的净收入损失。
3.3 年总损失额的评估
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反映经济单位来年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损失金额及相应的概率。
4 雷电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
关键词 气象灾害预警;防御;气象短信服务
中图分类号 S1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53-02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气象灾害不断加重。防御气象灾害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1]。据统计,截至2010年8月1日,我国已有8.05亿户手机用户,利用这个庞大的网络资源,可以快速、主动并广泛地传递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信息。如何更好地利用手机短信使气象短信为政府防灾减灾做好服务,使防灾减灾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
1 防灾短信服务思路
目前,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异常及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天气预报不仅承担指导公众日常生活生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灾害性天气时为政府和公众防灾减灾及合理安排生活生产争取主动。在天气预报有灾害性天气或有紧急异常天气发生时,利用气象短信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可以最快、最便捷、最大范围地传播灾害预警,提醒政府相关部门和普通群众做好防范。另外,不能仅仅简单地告知预报情况,应该利用服务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在短信中添加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1.1 采编人员平常要加强学习
一条短信不能超过70个字,既要把天气表达清楚,通俗易懂,又要增加气象灾害预警及防御措施,是对短信编写人员临场发挥水平的考验。采编人员平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素养,通过经常阅读文学、散文等书籍,提高短信的组织编写水平;要阅读气象科普、农业等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气象灾害与农林业及群众生活的关系;更要多学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预报有天气灾害可能发生时,及时做好灾害预警及防范知识的宣传,否则不能真正达到指导防灾减灾的功能[2]。采编人员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善感悟,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气象短信。
1.2 平时多收集各行各业的灾情信息
只有了解了气象灾害对各行各业及百姓生活生产所造成的危害,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服务。因此,在当地每次出现灾害性天气后,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收集灾情信息。一般与气象相关度较高的行业如农林水电、交通运输等,可以电话咨询这些部门,了解第一手的灾情信息,更要关注重要时段里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尽可能全面了解气象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可以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防灾减灾短信服务做好准备。
1.3 提高气象灾害的敏感度及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气象灾害性天气高度敏感,才能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受众面最广的媒介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使短信在最佳的服务有效期内发挥作用,使服务效果引起相关部门和老百姓的足够重视,将各方面的防范措施及时准备到位,从而提高防灾减灾效果。当然,这种敏感性是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前提,只有充分认识给百姓提供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才不会让每次的天气预报预警随便发送;才会充分利用资源,使气象短信为民众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能力做出贡献。
2 几种常见灾害的防御短信服务
2.1 暴雨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我国气象上规定,连续12 h降雨量30 mm以上,或24 h降水量50 mm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如果10 mm的降水在1 min或几分钟内降低,如果降雨很快减弱,那么从气象标准来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暴雨,但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损等气象灾害。作为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有短时和局地强降水发生可能时,气象短信一定要特别强调,不能生搬硬套预报术语,被传统预报评分标准禁锢。由于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水平和效果评价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预报评分体系,评价结果对发展预报服务工作的指导作用比较狭窄。随着“公共气象”发展理念的提出,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气象服务的评价必须围绕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来开展。当预报有暴雨或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时,气象短信用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一些防范暴雨灾害的提示:如请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请特别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请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等,都能起到很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2.2 雷电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 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可见雷电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及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巨大,利用气象短信普及雷电防范常识是气象短信服务应尽的责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在雷电多发季节,短信服务人员要经常在短信中增加有关雷电的危害警示、雷电常识、雷雨天气安全防范措施等。例如,提醒大家遇到强雷电天气,在空旷田野上时,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切记不能在大树下躲雷雨等。
2.3 台风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会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是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近年来,因台风造成的损失年平均在百亿元以上,如2004年在浙江登陆的“云娜”,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超过百亿元。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台风预报、台风警报等,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手机短信所具备的“随时随地”的特性在防台抗台的前线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短信服务可以在台风动向开始并可能会产生影响时首先提起关注,让短信用户享受先知权,然后随着台风的发展,及时告知台风的最新动向直至最后台风减弱消亡。要充分利用气象短信这个资源做好服务,让包括普通群众在内的用户明白地知晓台风动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让群众做好防台准备。
2.4 低温冷冻灾害防御短信服务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冻灾害包括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对于农民来说,防御及减少低温冷害的关键,首先要关注当地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近年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以便在低温敏感期避开有害低温;根据气象冷害预报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比例。在预报或者已经出现低温冷冻天气时,要注意调节农田小气候,既克服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田间管理[3]。目前,在低温冷害的预报方面,气象研究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低温气候规律,制作了长、中、短期预报,并加强了低温冷害的预报。短信采编时应该从各类天气趋势预报及农业气象专家制作的农事预报中发现相关的灾害预报信息,根据长期趋势预报,提醒农民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根据中、短期预报提醒农民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4]。低温冷冻天气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冠心病等)患者,在低温天气比较容易患病,要特别予以关注。当气象预报将有明显的降温和低温阴雨天气出现时,在气象短信中给予贴心的生活指导和关怀,才能真正体现气象短信的价值和魅力。
3 结语
公共气象服务的核心是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服务的能力;重点是强化防灾减灾公共服务和气象信息的分发;基于气象短信自身迅速广泛传播的特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公共气象服务在服务面上的转变和拓展。利用气象短信进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科普宣传,努力提高气象预警产品的精细化、可用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提升公众防灾自救技能。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产品——气象短信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能提高民众对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用和防范应急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卢丽萍,程丛兰,刘伟东,等.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573-1578.
[2] 朱红,朱菊忠,孙佳怡.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探索[J].浙江气象,2009,30(4):25-33.
根据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6月5日至6日,****南部、**南部等地震灾区将有一次中雨天气过程,累计降雨量有10-25毫米,局部地区可达30-50毫米,并伴有局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次降水过程给救灾救援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要特别注意采取防雷电、防风等措施。
另据中国气象局网站信息,未来3天华北中南部、山东的部分地区、云南西部和中南部、华南大部有大雨或暴雨,并可能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6月3日山西省部分地区可能发生较强的雷电活动,出现雷电灾害可能性比较大。
为加强防范应对工作,避免和减少因大雨、雷电和地质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现特向上述地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提出以下要求:
1.相关地方的安全监管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中央企业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加强监测监控,通知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安排好必要的抢险队伍和救援装备、物资,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淹井、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2.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加强防洪设施检查,尤其是对采空区上方的防洪检查,做好防洪准备;受洪水威胁的矿井,要停止井下作业,撤出井下人员;加强对露天矿山边坡的监控,防止发生滑坡。
3.密切监控受影响范围内各类尾矿库,检查防排洪设施,做好防范因强降雨和地质灾害造成垮坝、溃坝的各项工作;通知下游受影响范围内的群众做好防范准备,一旦发生险情立即采取措施、组织疏散。
4.督促铁路、民航、水运、长途汽车客运等行业企业做好相关防范工作,确保安全运营。
5.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企业加强检查,做好防雷电工作。
6.油库储罐等重大危险源要对接地装置全面检查;雷雨天气应停止装卸油料,必要时切断电源。
7.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防范,尤其是铁路、道路、隧道、桥梁等施工单位要做好防洪、防淹、防突水、突泥、防滑坡等工作;建筑企业要停止塔吊等高空室外作业。
关键词 雷电防护;调查;雷灾原因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90-02
0引言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年平均雷暴日数82天,属我国雷暴高发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现代化电器设备走进千家万户,电子设备及通信网络也遍及每个角落。在鹤山市这种雷电多发区,群众防雷意识相对较高,但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直击雷防护观念上,普遍认为只要在建筑物顶部安装避雷针(带、网)就安全无忧,却忽视了雷电感应、电磁脉冲等带来的危害。据调查统计,当前的雷电灾害80%以上是受雷电感应影响造成的,常危及建筑物内的电器(电子)设备及线缆线路,使设备损坏或破坏信号系统,甚至带来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做好雷电灾害调查并多方面进行雷灾鉴定分析对提高防雷技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2006年6月25日鹤山市一所民居遭受雷击事件为例,通过雷击现场的勘察和分析,对雷电灾害原因进行鉴定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为今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 雷电灾害损失情况
接到鹤山市西江岸边建筑物遭受雷击事故报告后,鹤山市防雷办公室立即派出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事故调查鉴定分析。通过对现场的勘察,确认此次雷击灾害事故主要是造成了建筑物内电器的损坏,未出现人员伤亡,造成损坏的有室内的空调、电脑、电视和照明线路等,经济损失严重。
2 现场勘察情况
该建筑物位于西江岸边,属水陆交界地带,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20m3,高3层,约为10m,平面屋顶,周围无任何高大建筑物遮挡。此类建筑物应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且建筑物已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屋顶装设有一支高为8m的避雷针,但其防护范围内完全未安装避雷带;有一根明装的引下线沿建筑物后半环敷设;接地体为人工接地体,其中水平接地体总长约为38.5m,每隔5m有垂直接地体,通过检测换算出冲击接地电阻为9.5Ω。室内电器、网络等无防感应雷设施,电源线路未作防电涌设施。经现场勘察,建筑物遭受雷击,其中楼顶距避雷针底座10mm处被击穿。
3 雷电灾害原因鉴定分析
根据6月25日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现场勘察情况和设备受损等,分析鉴定得出以下几点意见:
据鹤山市气象观测站天气观测资料记录,6月25日鹤山市西江一带出现雷雨大风天气并伴有强降雨过程。在该地段发生雷电现象时,此座建筑物附近出现落雷现象。
建筑物为周围置高点,其顶部被雷电击穿,经分析初步原因之一为雷电直接击中屋顶的避雷针,整个建筑物只安装了一根引下线,而且接地体未形成环状或网状保护,致使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缓慢,于是在建筑物顶部避雷针底座的高度处产生感应高电位,后将避雷针附近的屋顶击穿。如果产生的雷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时间10μs,单位长度电感为1.0μH/m,测量的屋顶高度为10m、接地电阻9.5Ω,代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得出避雷针底座屋顶处感应产生的高电位达525kV,如此高的感应电压和强电流将屋顶击穿的可能性很大。其次,基于雷闪数据模型的滚球法计算出,在雷电流小于15.8kA时,雷闪会击穿接闪器的保护而直接损坏建筑物。假设此次出现雷电灾害时雷电流值正好小于15.8kA,那么就会发生直击雷直接击坏屋顶,由于正是较小的雷电流才会发生这种现象,但雷电流较小时,直接击穿建筑物顶面的可能性却很小,所以这种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而第一种分析原因更接近事实。
此次雷电灾害受损电器设备均为敏感的弱电子设备,雷击发生后,直击雷在泄入大地时产生了较高电位,架空的电源线缆和信号线缆等进入室内的管线产生雷电电磁感应作用,电力线路等感应了强大的过电压,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室内,使附近的金属物体产生较高的电位,带线圈的敏感电子元器件在雷电电磁感应的作用下,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和过电流值远远超出这些室内电子设备的耐压值和标称电流值,造成电器设备的击穿和损坏。
民居建筑物通常在防雷设计中只考虑防直击雷设施,主要保护建筑物不受损害和室内人员免遭雷击,而对电源电压和室内基本电器设备基本未作防护装置,更未顾及弱电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安全。一般在民用房建筑设计时对室内电器(电子)设备种类和具体安装位置尚不明确,所以就忽略了针对这些设备进行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只能在居民入住后根据需要再另行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家电和网络走进居民家庭,而电子设备防雷装置安装率却很低。由此鉴定分析,居民在使用这些电器、电子设备时并没有依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要求做好电子设备的多级防护措施,这也是导致这次雷击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敏感的弱电子设备,必须设计多级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措施,其中对电视、空调、电脑等电源要加装专用的避雷器加以保护。
建筑物防雷工程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有关防雷法规规定,防雷设施达不到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其目的在于通过验收检测和定期复检,判断防雷设施质量并及时发现可能隐藏的雷击隐患。这所民居建筑物在防直击雷设施中引下线设置的不合格也是导致雷电灾害的原因之一。
4 雷电灾害防范措施
在建筑物顶部加增避雷带防护,与原有避雷针可靠连接,完善避雷针、带相结合的接闪器装置。在建筑物边角处增设引下线,并对建筑物接地电阻值偏大进行技术处理,与其他设备接地连接,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
进一步完善电源、信号线路防感应雷措施,对电缆进出线的进出端金属外皮、钢管等可靠接地,做好等电位连接;对进出室内的信号线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和电压、传输速率及带宽、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因素,在信号设备前段设计安装对应的信号避雷保护器,防范雷电波的侵入。
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时,居民应尽快进入室内躲避,及时拔掉电器电源、网络线等,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侵入,切勿在田面或空旷地、大树下逗留。
参考文献
[1]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防雷减灾管理 理论 技术
Abstract: lightn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serious kind, the annual Leizai will bring a lot to the country's property loss and casualties. Lightning disaster-prone residents around the mine first, because the lack of resilience, coupled with the security risks caused by lightning disaster,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of technology has not kept pace, which is directly to the actual work to bring mine obstacles. This article will lightning the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the form and damaging effects and mitigation techniques for mine commenced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 mine disaster reduction management theory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雷电的基础理论
雷电是众多大气现象中的一种,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雷电的过程伴随着大量的放电现象,能够促使无机物合称为各种氨基酸,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科学家认为雷电促进了生命的起源。在地球上空有一层电离层,其中分布着很多正电荷,正是这层电离层隔绝了很多来自宇宙中有伤害的射线,让地球上的生命受到保护。这些电荷以平均1800A的电流强度向大地放电,而雷电的产生及时对于流失的电荷进行补充,使得电离层的电荷基本趋于平衡,从而维持了其保护地球的作用。
二、雷电的形式及破坏作用
雷害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输电线遭遇雷击所致,事故的形成大致经历如下四个阶段:首先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的作用,紧接着由于电压作用导致线路发生闪路,然后输电线会从冲击闪路转变为稳定的工频电压,随之会发生线路跳闸,供电也就被终断了。
近年来由于各地雷击事故而导致的输电线故障履见发生,这对线路的正常输电造成很大障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雷击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自然现象,是难以消除的,因此有效的防雷技术及措施是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的。
三、现代防雷减灾技术概论
雷电灾害一直以来都是气象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每年的雷灾都会给各地带来大量的财物损失及人员伤亡。雷击灾害事件频发,究其原因,首先是各地区的人民在防雷意识上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雷害事故的防患及防护措施,很多居民完全不了解,在很多地方的教育体系内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不受重视。这不仅造成各地居民的防雷意识极其薄弱,其次,当雷击灾害发生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事故现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是雷害频发的一大成因。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通讯设备及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各个家庭中越来越普及,然而,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地区在架设相应的线路及设备时极不科学,线路分布随意,挂拉现象处处可见,这是雷害事故发生的一个很大隐患,也是其直接的促成原因。
想要对于雷电灾害有有效的防范,制定好的雷电灾害防御规划是很有必要的。规划在制定前各个地区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征有了解,雷灾发生的频率、时段、特点和每个地方的自然状况是有直接联系的,只有以区域气候环境为参照,才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规划。同时,每个地区可以统计一定时段内的地闪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地闪密度,这可以作为雷电分布的参考指标。此外,对于雷电高发地区的防范措施要做好进一步规划,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统计数据归纳出每个地方的雷电灾害风险度,这样,也能针对每个地方的不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四、防雷减灾防护技术探讨
1.直击雷防护
当带电的云层与地球上特定的一点发生迅速而猛烈的放点现象时,这时产生的就是直击雷。对于直击雷可以架设避雷线,架设避雷线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同时还能起到如下作用:首先可以一定程度分流,减少流经输电线的雷击电流,降低输电线上的电位;然后由于产生的耦合作用从而降低线路绝缘子的电压;第三输电线对于导线能够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用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电压。直击雷中另一种常见的类型是球星雷,在强雷暴时空中普遍闪电最频繁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橙色或红色的类似火焰的发光球体,这种通常称为球星雷。笼式避雷网对于球型雷的防护是有很好的抵御作用的。
2.感应雷防护
感应雷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电感应和雷电电磁脉冲所致,架设避雷网将能有效的抵御直击雷,从而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建筑物内本身就存在大量的金属材质,这给避雷网的架设提供了很多便利,避雷网不仅能够有效防雷,还能够对于建筑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的屏蔽。
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的防雷方式是将雷电的“路”断掉,通过将分开的导电装置与相应的电子信息设备以等电位连接导体连接,从而能够减少相互间产生的电位差,进而达到避雷的目的。
4.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
接闪杆是现代建筑物防雷接地最常用的一种装置。通过接闪杆的安装,当有雷击发生时,雷电会迅速被吸引到接闪杆上,强大的雷电流沿着接闪杆而流入大地,从而避免了对于线路的雷击。在雷电经由接闪杆流入地下的过程中,雷电流周围会形成强大的磁场。而一般的自然屏蔽装置由于对于强大的电磁效应的屏蔽作用不能达到屏蔽效果,通常容易使保护区的弱电设备由此造成损坏。
五、加强防雷减灾管理
防雷减灾的管理首先需要制定防雷技术的实施细则,这是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以准确实施的保证。防雷是一项系统而又琐碎的工作,想要提高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对于雷电的发生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对于各种房屋的搭建要强制加入雷电防护设备,这样才能很好的防患于未然。其次,居民在使用各种电路设备时要严格参照相关的技术细则,不能让各种线路随意挂拉,一旦发现这样的情况要马上拆除。此外,除了要加强居民的雷电防护意识外,一旦有雷电发生后要让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居民中普及,这不仅能很好的避免雷击的损害,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最好是有相关的监督部门定期到居民家里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违章的房屋搭建,是否有和不规范的线路挂拉,一旦有这样的情况要立刻让进行相应处理。
结 语:雷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于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很可能还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及人员伤亡。想要提升各地减灾避害能力,首先要明确政府对于雷灾的管理职责及重视程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防雷意识。其次,要制定有效的防雷技术实施细则,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这才能从技术层面提高各相关区域的防雷水平。只有从多方面共同进行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减灾避害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防雷安全管理现状;气象宣传;对策
Abstract: the so-called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mitigation, meant for lightning disaster weaken and decrease the loss of activities, and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security weather content. Strengthen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an be directly to protect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ecurity, has now becom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present statu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to find out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Meteorological propaganda;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雷电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雷电所产生的强大电流与磁场会对建筑物、通信设备、导航系统、各类电器等带来极严重的破坏,在各类的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已然成为最具威胁的自然灾害。
一、防雷安全管理现状
在2010年1月20日国务院第98次常务委员会上通过了《气象灾害预防条例》。在该条例中地15条已规定:“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必须与当地气象等部门联合,对于以往在区域内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以及强度等展开全面调查,针对其造成的损失,加以分析,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有关各类气象灾害的数据总库。对于以往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以及次数加以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出来的结果,划分出在气象灾害频发的季节,容易发生气象灾害的区域,研究防范对策。而气象部门必须及时的将发生气象灾害的可能性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然后由上级部门制定出针对气象灾害的相关保护措施,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最小的损失。
二、气象部门防雷减灾职能
雷电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是雷雨云中正负电荷之间不断的放电撞击所产生的极其强大的电流,其威力是相当大的,对我们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国家针对雷电所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等特征,已经命令气象部门对此一定要加以高度重视,设立防范雷电等气象灾害的安全措施,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就成为了气象部门与有关工作人员的使命,同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气象雷达站建筑物结构实例设计分析
1、对于雷达天线的防护。
在防雷减灾的过程中,雷达天线的防护起到关键作用。首先,在安装雷达天线底座平台上,至少要安装两根避雷针或者避雷天线,而且必须要让避雷针与防护罩的边缘距离控制在四米以上。同时,为了较小避雷针或天线底座支撑杆对雷达天线正常工作的影响,避雷针的支撑杆要在雷达天线的边缘处使用一根强度相对较高的支撑点,可以用塑钢的管来代替之前的金属支撑点。避雷针的顶端尽量要用一根铁丝将几个避雷针连到一起,这样不仅仅会使避雷针形成的整体系统更加牢固,同时还能起到分流的作用,将电流分为几部分,减小雷达天线的压力,而且在雷电到来时,能够从各个方位接触雷电,及时的将强大的电流导入地面。对于避雷针与地面之间的引雷线一定用放置在用混凝土里面的钢筋,钢筋不要过细,因为要考虑的是在建设防雷设施时候风力对于雷达天线与避雷针的影响。
2、雷达站接地。
一般情况下,雷达站里与地连接的线基本上都采用主机房等建筑物作为雷达天线的控制室,也就是对建筑物混凝土根基里面的钢筋全都搭在一起并焊接在一起,而由于控制室属于次级防雷建筑,控制室的门窗以及楼梯等全部与滚球压环或主体根基里面钢筋相连接。
3、对于雷达天线中电缆与波导管的防护。
雷达天线中电缆与波导管的维护也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在天线连接到主控制室上的连接线上时,一定要在天线外面设置保护装置,可以套一个高强度的塑料管,与波导管一起进行等电位连接,接点至少要有三处。而在设计各类建筑物之前,一定要事先考虑好如何防范像雷电等气象灾害,所以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一定要在雷达天线一直到主控制室之间,在适当的位置留出为今后安放避雷针时候套管用的孔洞,防止今后安放避雷针时候引起没有必要的麻烦。
四、防雷安全管理与气象宣传措施
1、安全意识的加强,履行防雷减灾条例。
防雷减灾工作也是目前对于气象灾害的一项重要突破,强大的气象灾害对公共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严重的威胁,所以,各地必须履行“防雷减灾减小损失”的职能,尤其是夏季多雨多雷电季节,一定要把防雷减灾放在安全管理的首要位置,一定要从根源上来防治雷电所带来的隐患。这还需要房地政府与气象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工作中,气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首先要提高防雷减灾的意识,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警报与预测上,在与防灾管理部门的配合下,搞好抗灾减灾,安全生产。其次,一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必须要有健全的防雷生产与事故责任制,严格控制防雷减灾工作,对于防雷设施一定要购置齐全,不要留下一点能够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定期的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能不能做到防灾减灾。最后,对于防雷装置的创新与实用性一定要加强,防雷装置的安装一定要纳入城市化建设当中,在建筑物建设的同时,就要首先考虑防雷装置安放的问题,将其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要增加人们防雷减灾的意识,可以通过广播与电视向全社会宣传有关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与基本常识,从而来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追究制。
在防雷减灾工作过程中,生产部门与气象部门一定要紧密合作,将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设为安全生产与事故的责任人,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工作,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对于重点建筑物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防雷减灾的宣传与测报信息的反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与追究制。
总结:以雷电为主的各类气象灾害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在防雷减灾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切实将防雷减灾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有些地区依然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防雷装置的设置,这就为我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这并不是短时期内能完成的任务,相反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夏季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知识一、洪水灾害的预防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夏季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知识二、山体滑坡灾害常识
当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夏季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知识三、泥石流灾害常识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当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夏季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知识四、雷电的危害常识
当遇雷电天气时,在室内者,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引线等;要迅速切断电视机电源。在户外应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安全: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
2、不能在大树下躲避雷雨。
3、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4、雷雨天气在户外行走时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看过“夏季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知识”的人还看了:
1.预防自然灾害安全知识
2.校园自然灾害防范教育
3.自然灾害安全防范及逃生常识
关键词:气象防雷检测 常见问题及措施 技术落后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49-02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所面对的气象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气象灾害当中,雷电灾害可谓是当别严重的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力物力以及人身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雷电的检测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1 在M行气象防雷监测工作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1.1 针对防雷检测的技术比较落后
如何实现气象防雷安全检测,是关乎一个国家民生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防雷检测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规范要求进行。但是,因为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防雷技术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落后水平和阶段。并且,对于气象监测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匮乏与欠缺,致使针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不能够在技术上有所发展和提升,使得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工作不能够得到高能、高效地顺利开展。
1.2 有待完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当中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在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导致有关气象防雷检测的制度法规建设的不是很完善。由于该种制度与法规的欠缺,致使气象防雷检测方面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具有良好的执法意识,以至于企业单位和普通居民在防雷工作上缺乏一定的认识,并且缺乏对依法办事原则的认识。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不懂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有关的执法人员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处于一种比较基础的程度,因此,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执法过程当中,这些不足都会对防雷检测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
1.3 在气象防雷检测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雷电灾害的认识上存在着普遍的不足。由此带来了人们对雷电的防范不足。检测防雷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在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属于一般的工作,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会使得工作人员存在认为防雷检测装置只包括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的认识。但是从国家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来看,上述所说的防雷装置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中的各种防雷配套设备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就需要防雷检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诊断以及正确的评估。然后根据这两部分结论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意见。
1.4 不具有明确的气象防雷检测性质
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服务的性质,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其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不一样,所以在收费问题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一些工作人员将收费作为检测的标准,由收费来决定检测力度。当收费过低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滞后、推诿检测,进而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为严重的威胁。
2 怎样解决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化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技术
要想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可以对员工实行定期的培训,以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加强对业务技术的学习,加强跟业内同行的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对防雷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加入到实践工作当中,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同时,要想达到防雷检测工作的完善,还需要对SPD智能防雷系统实行一定的技术升级同时进行更完善的安装防护,以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免受威胁。
2.2 健全气象防雷检测管理制度
在当今,我国对于气象防雷还存在着专业不精、制度不全的问题,所以应该双管齐下。首先由政府进行牵头,加大对气象防雷检测的资金投入,重视有关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建设现代化的防雷检测队伍,加大对防雷检测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地方政府能够对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支持和理解防雷检测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的储备,保证防雷检测工作能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以及精准性,进而提高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2.3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知识宣传
需要对雷电灾害的破坏性具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宣传有关雷电防护方面的知识,提高防雷的效果。可以通过广播、报纸、手机微信以及电视等方式来对防雷知识进行宣传科普,使得人们清楚地认识雷电的危害。使其了解雷电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气象灾害,从而提高其观看、收听天气预报的积极性,了解有关的防雷常识,进而降低在雷电灾害当中的人身财产损失。要及时的公布雷电监测结果,并且使用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等,来对防雷检测进行普及,提高群众对雷电天气的掌握程度,进而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雷电天气。
2.4 增强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目前,人民群众对于雷电灾害的认识程度并不够,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意识。因此,当在发生雷电灾害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避免其所造成的损失。这就对人们的防雷意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求人们提高对有关防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得自身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比如,不能够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打电话,撑打铁头雨伞等,这样很容易发生雷电的伤亡现象。如果具备一些常识,就会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雷电这一气象灾害,不但会损害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大对雷电监测控制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人们对雷电预防常识的宣传以及普及对于减少雷电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润润.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南方农业,2015,9(21):218.
关键词:农村雷电 成因 防护措施
引言: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不可抗拒的放电现象,每年因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达数十亿甚至白亿元,因此,雷电被联合国定性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我国防雷起步较晚,各方面雷电防御综合技能、装备等一体化设施还不完善,尤其在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民防雷意识淡薄,缺乏对防雷知识了解,开展防雷工作难度较大、施工不合格等因素,导致雷击事故发生率农村远高于城市。因此,改善农村防雷隐患、加强雷电灾害防护管理措施等对搞好农村防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村地区防雷现状
1.1我国发生雷电灾害现状
据全国雷击伤亡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全国平均每年伤亡人数为850人左右,死亡人数450人左右,农村的雷击总伤亡率高达92.3%。北京市的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易出现雷暴天气,近几年雷暴频率明显有所增加。2011年6月7日晚到第二天凌晨,累计雷电次数1055次,造成二死一伤,部分地区出现供电线路受外力断裂,导致断电。2013年8月11日出现雷暴气象,日累计次数共计11028次,引发人员伤亡、牛场内草料堆被累计起火。以城区和郊区雷暴次数分析,城区雷暴连续出现日数平均为4123d,郊区平均为4158d,郊区最长连续日数可达12d,城区达8d。据有关统计,近47年来,城区与郊区雷暴连续出现日数均有所增加,其中郊区增加程度更为明显。
1.2防雷工作陷与被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农村雷电监管部门是气象相关的行政部门,气象法赋予气象工作人员行政管理职能,但因其没有专业专职的执法队伍,加上经费限制等因素,使气象部门很难安排人手对农村雷电进行防御和排查,偶尔一次的执法管理并不能改善农村落后的防雷面貌。农村人口覆盖面积较大且散落,工作执行难以日常化、执法人员也不能固定化,防雷在农村几乎成为空白区域,更增加了农村防雷被动现状。执法管理人员因此不愿到农村开展工作,造成农村防雷真实情况不能及时上报,问题久久不得解决,不通知、不执行的情况使农村防雷工作管理及不到位,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事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使防雷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1.2防雷装置设备陈旧或不足
我国大部分县级以下的乡镇没有气象防雷相关管理机构,所谓的防雷工作仅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且宣传力度微乎其微,更缺乏防雷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可以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简单防雷设备,西部经济薄弱地区几乎是完全的一种放空状态。由于气象经费难以维持乡镇村落防雷设备增添或更新,所以,即便有防雷设施的地区也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持换新,一直使用陈旧落后的防雷设备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社会农村发展的需求。某些经济落后区域更是经费分配不到,难以添置防雷设备,只能任凭雷电的侵袭。
2:农村地区雷电灾害原因
2.1民众缺乏防雷意识和基本防雷知识
农村人群缺乏防雷电安全知识和应急避雷能力,雷电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经常在自建房上安装未做良好接地处理的各金属构建,如: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水箱、装饰性金属针塔、卫星天线等,由于未安装防直击雷或感应雷等装置,增加了雷击概率。农民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空旷的田间劳作,如果在雷雨季节,且正值是农忙,由于缺乏防雷安全基本常识,雷雨时,如继续在野外劳作,或使用带有金属制的耕作劳具时容易遭雷击;到大树下或在没有任何防雷措施的岗亭内避雨也是引发雷击事故的原因。
2.2居民住宅防雷存在雷电隐患
1)根据农村住建房时,习惯于坐北朝南,雷雨季节,我国大部地区受西南季风气候影响,雷雨时,坐北朝南的民房正处迎风面,当西南气流向前运动时,则受到村庄民房的阻挡,雷雨云气流运动被迫抬升,在此作用下,拐弯最大、曲率最大处正是最易遭雷击最严重的位置;2)农村住房规划建设无依据,造成房屋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现代化电子电气产品的增加需要搭设更多线路,各种使用线路普遍存在 “架空”现象,最容易招致雷电的侵袭。房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电视信号接收器等在没有防雷装置的情况下,会成为雷击的首先目标。在雷暴高发季节,雷电所产生的感应电压和高电流通过各输电线路作为导线侵入到千家万户,当强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造成雷电事故。
2.3农村雷电预警机制不完善
农村相较城市坐落更加分散、偏远,通讯设备相对落后,尽管我国气象部门已经掌握对雷暴未来发生的强度、地域进行预报、预警,但因为没有较好的宣传途径,相关气象雷暴服务产品在农村难以得到推进应用,使雷电预警信息不能有效及时传达,加上雷电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还没有覆盖整个农村,使民众在雷暴来之前难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能导致农村人员或建筑物等遭受雷击损毁。
3:农村雷电防御有效措施
3.1加强农村防雷宣传力度
在现代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新农村工作中,农村雷电防御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防雷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气象行政执法部门应多途径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农村人民对防雷的正确认识。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防雷法律法规,可开展防雷科普资料下乡活动、举办中小学生防雷知识讲座、媒体广播等途径向农村灌输防雷重要性。农村防雷工作要根据各地区不同雷击状况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争取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农村雷电灾害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2改善农村住房避雷设备系统
1)农村建筑房,建筑主体较低的(1层)不用考虑安装防雷装置,2层或2层以上的可采用避雷针与避雷带的组合形势,便于有效接闪泄流入地。引下线与防雷装置做接地连接,并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要求施工;2)对室内弱电系统可以运用电源线路相同方法,将其绝缘子或金属终端盒机壳在线路入户前接地达到安全避雷;3)对安装在室外或房顶的接收线及热水器要处于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雷雨天最好不要使用此类电气。
3.3建立有效防雷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置
各地政府建立和完善农村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确保防雷机构健全,应急预案可行、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措施落实,以此来提高农村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能力;遇重大雷电灾害时,按序各自的职责,启动应急预案,如果难以防御的要第一时间上级相关管理部门报告灾情,并配合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评估、上报等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雷击的给予责任认定或纪律处分,并高效稳妥处置灾后工作,使农村防雷跃上执法、法规层面。
参考文献:
[1] 孙激 北京城区与郊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对比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100629585(2011)0520649208
[2] 闫景东 浅析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其管理措施 252060
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积极科学构建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我省属雷电灾害多发区,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雷电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雷减灾工作责任
制,深入开展防雷减灾综合治理,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监
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业和企业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责任的督促检查;建设、规划、消防、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工商、质监、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加强
对各种防雷产品生产、流通和质量的监管,确保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制度
严格执行防雷安全制度,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拟建的
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易燃易爆环境建设工程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学校、宾馆、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广播、电视、计算机系统设施,必须严格
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输电线、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电力和通信设施要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要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对失效或性能不足以及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应
及时更换或完善。在雷电灾害高发期间,要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查,做到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雷电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雷行政执法工作
,依法查处逃避防雷安全监管等违法行为,维护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切实提高雷电预警预报和防御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科技防雷,依法减灾”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雷电发生和成灾机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广州国家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雷电防御、防雷装置检验
和防雷标准的技术研究;构建雷电监测预警体系,组建全省闪电定位网,推进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的预警预报工作;抓好林区雷击火灾预警预报防范技术研究,为林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技术
支撑;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
四、努力营造防雷减灾工作良好氛围
一、积极科学构建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我省属雷电灾害多发区,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雷电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防雷减灾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防雷减灾综合治理,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雷减灾综合管理体系。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行业和企业落实防雷安全工作责任的督促检查;建设、规划、消防、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建设项目的防雷工程质量管理;工商、质监、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种防雷产品生产、流通和质量的监管,确保防雷减灾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面落实防雷安全制度
严格执行防雷安全制度,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投入使用。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拟建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易燃易爆环境建设工程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第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学校、宾馆、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场所,以及广播、电视、计算机系统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防雷装置;输电线、微波站、卫星地面站等电力和通信设施要全面落实防雷安全措施。要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对失效或性能不足以及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应及时更换或完善。在雷电灾害高发期间,要认真组织防雷安全检查,做到消除隐患,不留死角。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雷电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雷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逃避防雷安全监管等违法行为,维护防雷减灾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切实提高雷电预警预报和防御能力
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科技防雷,依法减灾”的要求,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强雷电发生和成灾机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国家雷电野外试验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雷电防御、防雷装置检验和防雷标准的技术研究;构建雷电监测预警体系,组建全省闪电定位网,推进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的预警预报工作;抓好林区雷击火灾预警预报防范技术研究,为林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
雷电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2011年全市境内共发生重大雷电灾害事故8起,雷击造成5人死亡,20多人受伤。雷击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日趋严重。由于雷电季节将至,县又处在雷击易发二类区域,多年来,为了加强县雷电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各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加大各类雷电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排查,目前我县部分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雷击灾害的防御仍存在麻痹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防雷电设施陈旧老化,无接地体、防静电等设施,不符合国家防雷电技术标准要求,要求整改的内容拒不整改;许多化工、炸药、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和储存场所的防雷电设施不够完善,防雷电装置设计也极不规范,甚至无《防雷电检测合格证》就擅自投入生产;许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在设计前未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致使防雷设计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甚至防雷装置未经气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施工;部分竣工项目的防雷装置未经验收合格,无《防雷竣工验收合格证》,便擅自投入使用。以上隐患如不及时整改、遏止,一旦发生雷击,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气象部门作为雷电安全的监管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管理,依法行政。按期完成各项防雷电安全检测、整改等工作。该检测的决不放过,按国家技术标准要求彻底整改到位,不留隐患。
二、经济发展局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落实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把《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作为立项的重要依据。
三、公安部门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落实易燃易爆场所的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落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检测;各类炸药库、雷管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设施不到位或年检不合格的,杜绝存放火工品。
四、住建、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配合气象主管机构落实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把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要把气象主管部门核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作为办理招投标开和开工许可的必备条件,并把建设项目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与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同步。
五、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畴,要把各企业的《防雷电安全检测合格证》作为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严格把关。
六、消防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防雷监管方面的联动,配合气象部门作好宾馆、饭店、网吧、烟花爆竹存储和销售等企业的检查、督促整改工作。
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防雷电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杜绝不合格的防雷产品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