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城市化的经济学解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学习情境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职业教育中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改革和建设。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引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并适用工作环境使学校与企业实现无缝连接。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在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熟悉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能对砌体结构工程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和开展质量验收;同时该课程要能与“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科学的衔接,最终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建筑行业中施工员、监理员、质检员等专业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的基础。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笔者就“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这门课程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进行了探析。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方案
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科学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基础。学习情境的设计, 一要关注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 即工作过程的六个要素: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 它们是变化的; 二要关注相对固定的思维过程, 即个体思维过程的完整性: 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学习领域的情境设计依据“搭设脚手架、编制砌体施工方案、砌体砌筑施工、砌体质量验收”4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和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将学习内容划为四个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
1.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方案
以学习情境一为例(见表1)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以实际的施工任务为载体,采用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每个教学项目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思想主要是:“资讯”阶段主要是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并对学生做必要的理论培训。“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独立地寻找与任务相关的工作过程、人员准备、工具清单、材料清单等信息,了解施工安全措施,并把他们填入相应的工作练习页,制定出小组工作计划;“决策”阶段,各小组学生把练习页交给教师,把计划内容讲给教师听,教师与每个小组对计划进行探讨,指出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形成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实施”阶段,由建工实训中心提供材料、工具,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计划,独立完成施工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企业技术员作为咨询者;“检查”阶段:根据质量验收标准,以组内自检、小组互检、教师专检的形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质量进行检查。同时教师、企业技术员告诉学生质量偏差的原因,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讨论哪些错误会重复出现,导致哪些后果,如何避免。“评估”阶段,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打分。这种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工作为主,教师、企业技术员做为被咨询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重点和关键的部分对学生给予指导。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面积2000平方米的校内训练中心和校外实际工程项目,技能训练由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技术员共同指导,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同校内教师一道直接参与教学,做到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实现了教学项目与施工项目一致性,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一致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
3 结束语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处于一个完善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研究工作也将在新的课程改革下不断发展。本文探讨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存在一些不足,教学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探寻适合高职学生的教育、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是职业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鲍洁.对当前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6).
[3] 陈玄令,梁殿旭,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建筑类课程体系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4] 贺朝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教师,2008(12).
1.以学生定内容
学习对象对所在城市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对所在城市有着相对感性的认知,同时他们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帮助,渴望交流,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的欲望较强。因此,不妨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2.以内容定学法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希望老师能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甚至走出课堂,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3.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法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即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二、教学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以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并着力开发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
1.结合生存 从学生生活的城市入题,由城市的前天、昨天、今天的情况,以及从前天到昨天、从昨天到今天的变化原因引出课题《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对学生有亲和力,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烈,容易产生内在动力,而不是外部强制。
2.提出问题 展示所居住城市开发利用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从生活出发,运用身边的事例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哪些?请同学们为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出谋划策。
通过任务驱动,全体学生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3.创设情境 学生分组选择适宜自己见解发挥的多种角色,包括:城市市长;城市环保局局长;建设局局长;世界环境组织;旅游者;环卫工作者。由各小组组长牵头,分配组员查阅各类城市化资料,并制作反映相关内容的作品,最后由一名同学负责完成合成,各组学生代表以多媒体报告形式进行展示、评比。
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访问相关知识网站获取所需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以体验、应用与内化的机会,同时发挥其创造性,使其具有成就感。各组员都做研究记录,主要反映出自己对资源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的能力。配合整个小组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提供帮助 今天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使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认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能倾听、协作、分享,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回答和质疑问题得到鼓励。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师生、生生平等、积极地参与其中。
5.组织信息 资源导航:浏览以下网站链接,你可以顺利地进行研究。上海建设交通网
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自觉地学习,可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找到充足的有效网站或网页,以及其他的站点,并在报告中有计划、有组织地表达出来。能够用简单的信息技术表达研究成果。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终身教育的社会,现代教育技术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为了使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终身学习,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学生学会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6.启发诱导 城市化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带来消极因素,如何兴利除弊?
学生认识到为促进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我国城市化非常必要,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选择我国的城市化模式时,要注意有效地发挥大城市规模经济的优势,避免特大城市盲目扩张的弊病,发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优势。
7.组织方案论证 各研究小组对各自的方案进行答辩,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积累应对智慧;观众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方案自由提问质疑;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开放式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赏识与点拨。
各研究小组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各组的信息得到交流与共享,而且还营造出课堂现场自由轻松、相互激励的氛围,学生在富有挑战的情境中,积累应对智慧;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的体验中生成并内化迁移。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在对话和真诚的赏识中生成不断使人格完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8.鼓励创新 启发学生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这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核。注重知识的开放性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问题的表现除了课本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如何正确看待城市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有的说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也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有的说要根本解决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城乡统筹发展,不能唯GDP;有的说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模式,要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要鼓励发展新兴城市而不是一味地扩大现有大城市。
9.渗透德育 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与实践,使学生理解人类的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激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使学生热爱环境,为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学习学会关注身边的地理,培养自己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学会学习。
通过探究与实践,同学们认识到地理教育不再是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而是一种对地理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知识,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着力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深深地为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独特地体验、大胆地表达和质疑而高兴。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开发引导。
1.理念不是行为,需要转化
理念是高度概括的原则性指导意见,本身不可能获得教学效果,只有教师去认真地钻研、揣摩,甚至融会贯通,并以教师的智慧,创造性地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与学生经验相适应的操作行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在创新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一切都不能空谈。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以自己在研究中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思维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
2.自主不是放任自流,需要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不能因此放弃自己是指导者的责任。面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尚不完备的学生,如果只是轻描淡写地布置学生“课后去收集资料”,甚至到哪儿去收集资料,怎么收集,如此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时间、学习能力等原因,根本无暇顾及。作为教师,应事先为学生列举集中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并给他们充裕的时间、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所以,教师应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行动中学习和采取行动。
3.课堂需要预设,更需生成
关键词:安防系统工程;课程;高职院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55-02
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系统构成、设备选型及工作原理;安防系统弱电施工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安防系统常见故障查找、分析、排除的方法。同时学生还可以具备各类安防系统工程施工环节中绘图、识图、设计、安装、调试的能力;各类安防系统的使用、管理、升级、维修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目标要求,我们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中的安防系统工程相关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与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施工经验、工程具体环节操作、系统实际应用等能力的专业核心课。以往该课程主要以理论授课加一些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以各类安防系统的发展、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各系统间运行机制为主,实验内容以局部模型化的安防系统运行演示、操作使用为主,无法满足安防系统工程相关企业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也无法实现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决定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基于典型工作环节的情景化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们对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根据对大量企业调研、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以及充分考虑实际安防系统种类、复杂程度、知识的相互关联程度等,选择了实训楼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某公司三层办公楼安防系统设计施工;某小区门禁对讲综合系统设计施工;商场地下车库消防系统设计施工;某商业综合体综合安防系统设计、施工、维修五个与实际安防系统工程案例中典型工作环节符合的情境化项目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重现的不同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五个相关且递进的项目任务,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安防系统工程实际施工能力。课程的项目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次,对教学组织过程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实际工程实施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工程项目中甲方的角色对学生提出工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组学习,逐步完成工程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八步。第一步,项目招标,教师以工程甲方的身份对学生提出项目情境,向学生说明项目整体功能要求,同时在课堂上对项目要求进行分解,讲解项目涉及到的系统特性、工程注意事项等;第二步,系统设计。学生进行分组,以乙方工程方案设计小组的身份组建团队,进行小组分工,在教师讲解系统结构、系统特点、系统设计方法后,互相讨论、查阅资料、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案例后进行系统设计;第三步,设备选型。教师以工程实例为依托,讲解系统设备特点、设备选型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网络查询、项目需求分析后进行设备选型,并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性能最优的设备,完成设备清单制作,并根据设备清单进行项目报价;第四步,制定施工方案。学生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工程要求、学习的系统知识、设备知识,制定项目施工方案,分解项目工程任务,结合教师给出的工程情境进行施工设计、工序设计、编写完整的施工计划;第五步,绘制图纸。学生根据系统设计、设备列表、施工方案绘制系统设计平面图、系统原理图,在绘图时指导学生根据弱电工程国家标准完成图纸;第六步,系统安装调试。根据各个小组的工程设计发放不同的设备、耗材,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模拟建筑系统上完成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第七步,故障排除。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系统进行常见故障设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故障查找、排除,锻炼学生排查故障故障的能力;第八步,考核奖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环节等过程的表现对学生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并对表现前几名的小组给予奖品发放,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改革,对我院的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将传统的固定系统演示为主的实训室化整为零,拆除整体系统, (下转96页)
(上接55页)实验室以模拟建筑模型为主题,采购目前市场主流的安防系统设备,如各类摄像头、探测器等,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给学生提供不同特性的设备,在模拟建筑模型上进行系统施工。
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这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专业毕业后从事安防系统工程行业的学生得到了社会、企业的一致好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2012年杭州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楼宇智能化设备系统组装调试”的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同时学生在考取楼宇智能管理师――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中通过率为100%。在这里,笔者将近几年来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广大同行进行分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程琼.门禁系统人才需求分析及教学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3).
[2] 言娟.对安防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分析[J].考试周刊,2009,(12).
[3] 王蒙田.高职安防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