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范文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1篇

【关键词】 主体地位;过程化教学;情绪渲染;以情导学

有一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回呤。这句话在现代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已经过时,学生已经不仅需要能够呤诗,还要学会如何作诗。一个人能够看得懂一本小说,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写出一部好的小说,没有经过自己在平时的锻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代的学生,对于学习,也不仅仅在于追求成绩上的满足,还应学会如何去学习,还要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尤其是对于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来,可以说在很多科目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数学这个学科上,只有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转变。

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只有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不是在课后就可以形成,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和有意识的培养。笔者在不断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当老师在提问的是时候常常存在两种现象,一种就是有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在老师的提问之下回答问题也是答的很不尽人意;另一种现象就是一直都是只有相同的少数几个学生在回答。往往此时老师又总是代替了学生,还是一讲到底,把学生晾在一旁。造成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老师没有在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造成了学生对于自我思考的机会很难以把握。因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老师应该做好长远的打算。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动、敢练。给我一个支架,我能够把地球撑起来,我们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投入进来,愿意配合老师的安排,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学会去面对所要承受的困难。

1 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初始,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刚刚升上高中的学生,即使入学成绩不理想,即使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都希望将高中的第一个学期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教师把学生吸引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很多教师认为,这个时候的学生,刚刚从初中阶段升上来,在学习上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的不是成功,而是失败,只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因而不敢放手给学生去做,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可真的等学生度过了过渡期后,学生却又往往变得沉默了。

2 着重数学课堂上的过程化教学,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中学会扮演多种角色。内蒙古师范大学陶・哈斯巴根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提出“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 他指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到以下十点:①适时“闭嘴”,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以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实现右脑功能的激发;②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巡视(但不以与个别学生交流或解决他们的疑难为主),观察学生体态语言、学生所写关键词语和所所画草图等;③学会心理判断,从整体上判断学生困惑所在;④针对教学实际适时提出子级问题,但不要急于提供知识结论;⑤提供与子级问题相应的思考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探索;如有可能和教学时间允许,可提出下级的子问题,依照上述循环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如果是次要问题,师生互动次数(所占用的教学时间)可少些。⑥在预计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以学员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理解、答案等,或者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或教材)对照,判断自己的思路、结论等。⑦鼓励学生质疑。要注重质疑过程和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延迟回答或甚至不作回答,可留在课下进行答疑。⑧注重终结阶段的教学。终结阶段的问题应具有如下功能: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把新概念、新规律与原有知识协调一致,从而实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⑨下课前保留板书中的问题,擦掉结论部分,体现出问题比结论更重要的教学思想。⑩临下课时宣布下节课的结构化问题之核心部分,并建议学生独立思考。我们不能低估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意识、有能力去完成一定的问题,只是由于个体差异,会存在一些不同的困难,而这时,教师又得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3 学习的过程需要热情和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情绪的渲染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第2篇

【关键词】创新培养艺术想象力创造力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他的六种教育科目中,把"乐"列为第二位,也就是说,音乐的开启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记忆、注意、想象、创造等能力。例如:就音乐学科的视唱来说,在视唱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眼、口,且大脑要进行紧张、复杂的思维活动,没有正确而敏锐的分析与判断,要想准确地视唱是不可能的。

美国教育部长赖利曾坦言,把艺术纳入具有挑战性的核心学术学科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在世界市场中达到最高潜在能力和竞争能力,就要确立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关键作用。而被我国音乐教育专家称为世界上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教育文件《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首次把艺术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此文的汉译者刘沛的论述是:它的出台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几代美国人经过对世界艺术教育文化思想的结晶,是美国教育文化思想的结晶,是美国教育界对100年来美国教育发展与变迁、曲折与坎坷、梦想与辉煌的全面的反思。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起着关键的作用与地位。

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认为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创新意识,即创新过程的第一步,它其实就是一种好奇心,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和发展创新意识。例如: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与提问,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与提示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再如: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曲目创作,在创新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哪怕是很多错误也不要轻易地批评学生,更不应该扑灭学生刚建立的"创造性火花",而且积极鼓励学生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从旋律、节奏、节拍等音乐要素来提高和完善他们的创造。

第二,对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音乐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比其他学科更有独特功效和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音乐语言,无论是反映历史还是表现日常生活,还是模仿大自然声响,或者提示人的内心世界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通过音乐语言来创造和想象的。例如:《梁祝》以他优美动听的旋律向人们诉出一个动听、感人的爱情故事,而不同层次的人在欣赏它的同时,也会在各自的脑海中产生不同的想象,勾画出不同的画面,并通过画面进行丰富的生活联想,甚至达到艺术上的创造。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当然,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欣赏音乐的教学活动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表演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把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作用。

目前有很多学校正推广素质教育的模式:合格+特长,其目的就是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并得到相应的发展,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应用、拓展及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上的满足。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使学生获得学习中的喜悦和精神上的享受,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促进他们创新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形成,在有竞争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在学生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创造力就得到发挥。例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每当他研究的课题遇到困难时,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小提琴演奏音乐,并经常从音乐中获得了灵感,最终攻破了他的科研课题。这正是音乐使他的情感从理性的桎梏中释放出来,思路与实践从逻辑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就是创新精神的发挥中获得了创造力。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应答式"和"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得到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艺术教育,怎样才能在实际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第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瑞士心理学家皮严杰说:"教育是造就能创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口号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就要因材施教,不能用考试的一个模式来束缚学生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也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课堂上进行音乐创作(给一段歌词或给一段曲目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或创编歌词,教师再对创作的要求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得到发展,即兴创作音乐的兴趣得到激发,而逐步达到创作能力的培养;再如:倾听音乐、欣赏歌曲、视谱、奏乐以及舞蹈等,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善于运用各种形象,运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的培养,不仅是全面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艺术教育者,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繁荣和富强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微课程 课程开发 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常年从事初二学生的地理毕业升学考试教学辅导工作。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恰逢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提出基于课程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认知规律,力推以知识点或能力为主题的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地理微课程课例评比,从而认识了解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是一块推动课堂改革的试金石。微课的制作,有利于促进教师挖掘学生常见的易错问题;分析如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曾经利用游戏体验的方式进行《等高线》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沙堆,用白纱线演示等高线的形成,最后学生截取不同等高线绘制成图。但准备过程繁琐,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监督,不然无法突出教学效果。而利用微课摄制《等高线》的活动过程,将一节课的活动时间压缩成5分钟的视频,导入课堂,在实验基础上,强化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推理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变化,从而解决等高线地形图不会辨读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微课有助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读文本,发现问题,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地将地理知识问题化。以疑激趣,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地理事物的因果关联,最后尝试表达,阐述如何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哪些课程可以实现微课程化,即便无法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结合QQ群、微信群,分享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使用,分享反思,及时修改不足。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将课堂问题微课程化,是为自己的教学反思找出路,找解决办法,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如部分学生对地球运动中的公转示意图的使用出现理解偏差等。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微课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出妙招小策略,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微课程研究类似与课题研究,在“课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开展研究,然后确定哪些课程适合微课化。如面对知识化的内容时,诸如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形,如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知识,只是强化了形象思维,不属于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更不可能是抽象概括,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在毕业升学考试冲刺阶段,将《中国的地形》和《中国的气候》两个微课放置于百度云盘,让有需要的学生点击观看。有几个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主学习观看微课,对于中国的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笔者在讲解视频知识时,主要是运用中国地形图对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地形区等地理事象的个别要素加以识记;利用“假如中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对水汽和水能有何影响”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强化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从而避免学生常常忽略地势特征,或混淆与地形特征的关联和区分。在讲解《中国的气候》时,通过三大火炉,避暑胜地的判断推理,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分析中国的地形对三大火炉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夏季中国最佳避暑胜地――青藏高原的判断;学生知道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但是夏季普遍高温的特点,还要结合白昼长短的问题,加以推理;冬天南北温差大,还与冬季风的影响有关。通过微课分析,进而引导学生综合判断中国气候的季节差异。笔者觉得通过微课可以引导学生综合,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结合为整体,从而锻炼和强化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进而强化其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以微课程为切入点,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知识点化整为零,从微处入手,帮助后进学生攻破一个个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微课程对学生能力构建方面的意义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微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考虑在有限时间内精炼学科知识,才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夯实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将中国行政区划的《简称三字经》融入ppt,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成小视频,紧凑简练地演示,突出《简称三字经》在地理位置上的临近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组团”记忆简称和省区在行政区图上的相应位置形成立体思维,从而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对政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微课的制作应突出重难点知识,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如果学有不足,则可以利用微课程,在课余时间自己播放演示练习。只有将变被动学习化为主动思维,内化知识,了解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才能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

其次,微课程更倾向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和析图,解决地理问题。微课视频有别于课堂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演示。因此,在微课制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读图中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及地理要素间联系的来龙去脉,以疑激趣,利用问题思考和理解图像的内涵,渐渐形成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当学生坚持演练微课,对于形象思维起到强化训练的程度时,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延伸与拓展。

第4篇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改革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了使生理学的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有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适应时展的医学生。

1 根据课程设置特点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是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生理学的理论教学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科的新动态,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一堂好的讲课应该是内容丰富的,教师要把核心内容讲得正确、透彻,理论性的内容要注意联系临床病例讲解,在恰当的时候介绍与所讲内容相关的生理学最新进展。同时注重对概念的解释,多举实例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师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课堂上很重要的一部分,语言应运用得当,具有艺术性,幽默风趣的老师往往很受学生的欢迎,使课堂气氛活跃,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生理学中涉及的实验部分主要有基础实验和开放性、创新性实验[1]。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及方法、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提出新的课题内容,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 课堂教学上,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传统的说法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只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来看是不够的,大学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鼓励者。教学中除了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学的方面强调学生的自学探索,主要靠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来解决问题,而不依赖教师的灌输[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做单纯的讲解,应有意识的多提问题,让学生回答,有问有答,活跃气氛。除此之外,思维、眼神上的互动也是很有意义的互动。教师要设法营造有利氛围,使学生对所讲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利用好奇心的力量和求知欲的力量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效果。总之,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带着爱走上讲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那份热忱[3],是教育成功关键的一步。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是讲授法,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少不了讲授这一元素。单纯采取一种方法未免显得单调,多数情况下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比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等。启发式教学原则古已有之,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也是启发式的。现代的启发式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教师的讲解要能启发诱导学生清晰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有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在解决问题时采取特殊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不断启发,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能质疑的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相互讨论、辩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事先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讨论课上气氛更加活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方法在生理学中也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例如讲授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这一内容时,可从临床病例中提取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治疗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对这一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当然,教无定法,因人而异,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取舍,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4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教学要求

教师要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平时应多读书,互相学习,博采众长,生理学教师除了生理学专业的学习,还要多多涉猎其他学科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在教学上多投入、多思考。善于学习,提高学术水平,在教学中经常能将一些新知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课前应做好详细周密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准备每一节课,做好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所必需的步骤。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 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和氛围上[4]。

5 不同教学手段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理学教学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教学设备中黑板是教师最亲密的伙伴,好的板书就如一副艺术作品一样吸引人,每堂课的内容提纲在黑板上一目了然,是学生总结每堂课的有利的回忆线索。但是生理学的知识比较复杂,概念多,有些抽象的内容光靠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比如讲解心脏的泵血过程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心脏射血和充盈血的动态过程,把理论知识与图像、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就会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过目不忘。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应用。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可课下进行答疑、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6 小结

教学工作是大学最重要的工作,生理学是医学生的入门课程,熟练把握好该课程可为临床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建立起学好临床专业各学科的信心。教师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生理学的改革,加强生理学教学工作,使生理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稳固,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生。

参 考 文 献

[1] 胡敏.高校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才智,2012(35).

[2] 张熙,雷久士,唐群,等.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中国当代医药,2009,12(4):81-82.

第5篇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主要讲解的是机体生理功能机制方面知识,理论性较强,要想让学生学好生理学,教师必须要精心备课,重视机制推导方面的讲解,应采用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生理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体会;医学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各学科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然而,该课程涉及的重点、难点较多,理论性较强,知识又比较抽象。该课程与解剖相类似,是医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比较困难,而且现在教学课时偏少,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讲解,这对于医学院校生理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综合近年来的生理学教学实践心得,对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作一总结和探讨。

1.教学准备。

高效课堂从精心备课开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努力钻研教材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文献阅读等,把材料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教学方法。积极向教研室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改进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同时,在认真备课的同时,带着一颗学习的心在网上仔细聆听其他高校优秀教师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处理手段,有不同的精彩呈现。在听课后认真反思,吸取别人的精华,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重视绪论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生理学的开篇,是新课的序曲,在整个生理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在绪论中,详细论述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历程以讲故事形式呈现。例如,在讲授血液循环规律时,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英国的生理学家威廉•哈维。他花了9年的时间,通过大量动物活体解剖实验,得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脏而不断循环。并且其在1628年时出版了《心与血的运动》,是历史上第一部基于实验证据的生理学著作,由此其被公认为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此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威廉•哈维相关的实验照片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对这些实验内容的思考,点燃学生求知的愿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次和学生交流的机会,重视生动而有感染力的绪论课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树立起想学、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3.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概念抽象,原理复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要想上好生理学,就要想尽办法使学生喜欢生理学。以往,生理学教学多采用板书形式,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仍收效甚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师课堂教学已成为现实。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适当运用图片及相关视频说明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讲解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胃的蠕动等内容时,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富有吸引力,使学生有直观感受,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趣味化,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生理学实验课教学。

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理学的所有知识都来自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因此,生理学实验课在生理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不仅可以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让生理学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时,教师先讲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中用到的手术器械等,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先给学生看实验课录像,然后教师进行实物示教。

5.与临床联系密切。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偏重讲解理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重要的知识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和实践很难联系在一起,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思路,将生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密切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胰岛素生理功能时,引出糖尿病的产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等临床知识,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对相应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思考,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总之,生理学是医学院校一门理论性很强、概念比较多、内容又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备课、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重视绪论的讲解,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实验课教学,将生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密切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生理学 隐性课程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38-01

隐性课程是指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目的及有组织地实施的系统性课程。隐形课程与认知、道德等要素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并起到增强道德情操的作用。隐形课程可弥补显性课程文化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从而提升显性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良好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环境下,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隐性课程在现代高等医药院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素质拓展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和智能结构。该文主要阐明生理学的隐性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中的作用。

1 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揭示和阐明生物机体的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首先必须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并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生理学隐形课程宏观上包含课堂文化、学习成就、师生关系等要素,而微观上包含评价方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道德价值观等要素。因此应挖掘生理学专业知识的隐性要素,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等医学人才服务[1]。

2 素质拓展课程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2]。素质拓展课程是将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部分项目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通过素质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体现素质拓展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高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以及增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自觉性与自主性,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协调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同时对大学生的德育起强大的支撑作用[3]。

3 与生理学隐形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

加强生理学隐性课程的建设,构建良好生理学隐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推动生理学隐性课程建设与发展,开设生理学隐形课程密切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诸如:医学伦理学、动物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精神免疫学、心理与健康、保健与健康、创新教育、神经生物学、死亡学等。

生理学中的许多主题均蕴含公共卫生、社会福利、道德与伦理等问题。教师可将这些生理学的隐形课程所隐含的问题融入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而且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在实验中获得的,因此生理学实验还涉及到医学伦理学与动物伦理学的相关问题。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及动物福利思想,让学生尊重动物和爱护动物。在动物实验设计时应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尽量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过程的优化组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4-5]。对具有滥杀或虐待动物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制止和批评,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从而对自然界众多的生命产生珍惜、尊重和敬畏之情,有助于养成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强调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尚需提供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服务。因此作为医学生应了解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生理功能和生理性调节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态认识机体各器官系统在不同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影响下的功能活动变化。如紧张、焦虑、应急等会导致、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不良生活习惯也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生理学的隐性课程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及正面促进作用。学生本人也可选择与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进行学习提高。如素质拓展课程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揭示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而精神免疫学阐明机体在紧张刺激状况下的免疫学变化,以及这种免疫学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的可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某些心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产生的心理免疫机制。上述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了解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

教师在生理学隐性课程中占据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相反在选择素质拓展课程时,学生根据兴趣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处于主导地位。医学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的内涵与作为未来职业医师规划的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者的内涵是有部分交叉的。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部分内涵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专门医学人才。

作为医学生,临床医师将是绝大多数学生未来的职业,因此,医学生将围绕医师这个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红卫,陆永利,李从德,等.加强大学本科医学生生理学的隐性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外医疗,2011,30(24):111,113.

[2] 陆永利,杨红卫,周敏,等.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55-256.

[3] 张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8(34):83.

第7篇

1 医学生理学在医药院校中的地位

医学生理学是以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内容多、概念复杂和理论抽象等特点,对医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的医学院校学生,在面对时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从绪论课开始我们就向学生强调生理学这门课的重要性,并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白,关于生命的科学即生理学,而关于疾病的科学就是医学,长期以来,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都以人体生理学为基础,反过来,临床实践也能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生理学理论[1]。在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做好生理学教学对于刚刚接触医学知识的医学生培养非常重要。

2 医学生理学的理论教学现状

(1)生理学理论内容具有抽象和逻辑性严密,但是学时不断缩减,新的进展内容却不断增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均感到很大压力。教师只能就知识点进行宣讲,对最近最新的进展内容及相关学科的联系难以顾及,而这些内容恰恰能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2)目前,生理学教师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大多无医学背景,第一学历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更是寥寥无几,这样就无法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病例知识相结合;再者,具有医学背景的教师成为生理学教师也不再接触临床,这样的结局是基础与临床脱节越来越明显,要想扭转这种状态,只有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或由临床医生担当生理学教学[2]。

(3)高校扩招后,普通医学院校的生源素质远不及从前,为了顺应扩招的需要,高校都采用大班授课,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确实提高了授课进度,但授课信息量大,课件单一,质量不高,学生记笔记和听懂课堂内容的矛盾不可避免,少数年轻教师甚至是读PPT课件,同时学生上课玩手机游戏或QQ聊天者亦有人在,教师授课完毕即走人,师生间交流少之又少等等,使生理学的课堂授课质量受到影响。

3 提高医学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明确教学目标,规范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生理学教研组应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精心制备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师课前备课应从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认真准备,对不同授课内容选择不同教学形式。同时要规范集体备课制度,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大纲界定范围内,对大纲规定的掌握、熟悉、了解内容进行探讨;重点和难点内容过关,结合新进展内容,提出对不同医学专业的教材内容建议精简的部分;同时解析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典型习题;并提出授课时易出现和需要提出讨论的问题;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进行探讨,在热烈的争论及团结合作中,使集体智慧得到最大化发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使整体教学水平达到提高[3]。

3.2 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

授课教师对所授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即教案。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后,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相应的教案,在教案首页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的姓名及职称、教学目及任务、教学内容、步骤及时间分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及准备、所用教材及相应的参考资料。

3.3 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法交叉运用

在实践中将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以及纵向对比与横向联系式等教学法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4],同时还要结合生理学最新研究进展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4 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

3.4.1 三级督导制度,对教学动态把关

高校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功不可没,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提高督导实效,在实际过程中,实行三级督导制度,即校级督导、院(系)督导和学科教研组(室)督导,对教学动态把关。

3.4.2 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进行信息反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教师最清楚,而教师教学水准的高低学生也是最有评价的权利。因此,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第8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研究型教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13-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从功能和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也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研究疾病过程发展中的体内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为诠释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备受关注。本文就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学教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教学科学性管理,展开研究型理论教学等谈几点看法,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基础、临床教学经验,与国内病理生理学同行切磋交流,提高并促进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后备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应该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总论及各种基本病理过程)、临床病理生理学(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脑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时一般为48学时和56学时两种。如果学时数较少,应该将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内容提前安排在“生物化学”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延后安排在“内科学”中。这样有利于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功能、代谢变化的机制中,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不断改革教学方式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其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的学习。病理生理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对基本概念、疾病的病因及机制要做到讲授清晰、简单易懂。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创新思维模式。例如,对于(5+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科研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1];对于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2];对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采用“提问式教学法”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3]等。当然,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倡将转化医学理念运用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建立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定将进一步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1.引入生活实例,加强记忆,便于理解。病理生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将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氰化钾中毒、煤气中毒与缺氧;过夜菜或变质菜与肠源性紫绀;短跑运动与应激;高原反应与肺水肿等。引入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于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2.将复杂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形象化。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不明了,因此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将复杂深奥的理论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例如以图、表形式展现其复杂的发生机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及记忆。比如,在解释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可以应用以下形象比喻:心脏――抽水机;动脉系统――农田;静脉系统――河流。当心力衰竭发生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动脉系统“干旱”(缺血),静脉系统“洪水泛滥”(淤血)。

3.提问式、启发式、归纳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应该从以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方向转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入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播放丰富生动的视频与图片、进行一系列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增加互动式讨论、将多种教学方式组合应用,必将活跃课程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4],大幅度提高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4.引入经典的科学故事。临床中,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明了,如肝性脑病(GABA学说)、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高代谢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等。因此,在病理生理学的讲授过程中,对于这些重大科学理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科学理论发展历程,了解其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

三、引入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文献能力、研究与交流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5]。因此,教师可根据部分重要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研究专题,由学生根据研讨专题,检索资料,对病理生理学中的一些重大发现、前沿领域及与人类疾病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

四、及时引进新知识,与世界前沿同步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前沿,在临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6]。病理生理学重点讲述的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机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强调发生机制,而许多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均未完全清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速度非常快速,需要教师根据新的知识及时、恰如其分地进行调整。

五、进一步加强本科科研训练体系的建设

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7]。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必须经过系统的科研活动和创新活动的训练,才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在开展科研能力系统性培训的基础上,再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自信心提高,主动性增强,完成科研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据此,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丰富的本科科研训练体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研究意识,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开阔科学理论的视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为了加强对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本科学生的科研工作,鼓励他们提早参加科研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010年开始,我们尝试给医学本科生开设“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系统性学习”选修课程,然后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万铁,宋张娟,,等.“研究性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病生理教学中的建立及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8):72-73.

[2]许益笑,宋张娟,王万铁,等.“案例式教学法”在病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0):1901.

[3],王万铁.“提问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81-82.

[4]吴永革,于湘晖,马俊峰,等.重基础,视前沿,培养研究型高素质人才[J].生命的化学,2013,(33):112-114.

[5]吕静竹,陈昌杰,杨清玲,等.基于“卓越医生”培养要求的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412-1414,1419.

[6]胡笔松,杨世贤,吴移谋,等.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发展的研究.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8-90.

第9篇

【关键词】 生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学好生理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其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因此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 让学生走上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即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把知识点讲透,仍然有部分学生兴趣不浓,不能专心听讲,重点、难点不能很好把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决定反窜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次老师,而教师当学生,坐在台下听讲[1]。

对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首先要选取合适的章节。因为血型内容简单,自学完全可以掌握,所以选取血液这一章节中的“血型”部分作为实验章节。上课前两周,把自学内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查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成课件,并且给出思考题: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如何判定血型?什么是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原则是什么?血型与新生儿溶血症的关系等等,要求学生提前做准备。

学生在课下进行了积极的准备,部分学生还精心制作了课件,没有准备课件的也查了相关资料。上课时我们挑选了一个同学用他自己准备的课件上台讲课。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不仅课件做得不错,讲的内容也很全面、清楚,博得了同学们和老师的一阵掌声。学生讲完后,老师对此进行了讲评,对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和没讲清的部分进行补充,然后针对思考题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再总结要点。

课后,进行调查,了解反馈信息。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新颖,记忆更深刻,而且锻炼了讲演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了主导地位,锻炼了自学能力,使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引入病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很多知识都可以在临床问题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但由于现有的课程设置,基础课学完后才能接触临床,这样就造成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脱节,学生学习生理学时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甚至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基础课对临床作用不大,而进入临床阶段又因为对基础知识的遗忘,不能深入理解临床知识。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还发现,只要一讲到病例,学生们就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一幅饶有兴趣的样子,这也表明学生们对临床病例很有兴趣。因此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根据所讲内容恰当引入相关病例。比如:在讲到动脉血压时,联系高血压病,介绍“高血压日”,介绍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发病机理,如何避免高血压等。讲到胰岛素功能时,联系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临床表现,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而且培养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好基础课对医学生的重要性,为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3 联系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生理学是介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学科,是机能性学科,尽管生理学知识抽象,但其理论和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介绍生理学内容时,联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规律,可以启发学生用生理学知识来解释生命的现象及本质[3]。比如:在讲到循环系统静脉回流时,可以联系到“人蹲时间过久,突然起立时为什么会出现头晕?”“长时间坐火车,又为什么会出现下肢浮肿?”在介绍到肺泡通气量,深慢呼吸和浅快呼吸那个更有效时,可以举例:“在进行长跑比赛时,肌肉耗氧量增加,是频繁换气供氧多还是深呼吸供氧多?”再如:介绍消化器官的神经调节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刚吃过饭后,不宜立即进行体育锻炼?”在介绍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后,提问“为什么要使用加碘的食盐?”在生理学教学中,把生理学知识和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于理解、记忆,同时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增强信心。

4 选讲经典试验案例,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科学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理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每一个重要内容,都经过了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严密的推理和周密的实验验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介绍生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时,引入生理学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及其研究过程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向学生展示人类解开人体奥秘的过程,也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探索过程。比如:获得1936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Loewi 用蛙心灌流试验显示迷走神经末梢释放迷走物质使心脏抑制的故事,Furchgott发现NO的故事[4],促胰液素的发现、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发现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故事,等等。通过介绍这些故事,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从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试验结果,敢于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的科学精神。

总之,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而且加深对生理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承玉,李丽,徐秋玲,等. 角色互换学导式教学法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 30(4): 181-182.

2 姜建兰,彭聿平. 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5): 493-495.

第10篇

关键词:生理学 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一、引言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多学科交叉边缘学科,结合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的前身是生物医学电子学专业,其建立起源于电生理学。国内众多理工科、医科及综合性院校都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能够理解、阐明并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原理解决医学问题;能够成功地从事职业实践并继续深造;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高度重视职业及伦理责任。相应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工程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等。

其中,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全面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及活动本质的学科,内容详尽,覆盖知识面广。不论对于医科院校还是工科院校,生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对于将工科课程与医学知识有机融合起到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生理学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一门有代表性的基础医学课,其课程设置需考虑如何平衡有限学时与广泛的生理学知识点、结合考虑工科院校学生的思维个性、工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特色等。本文重点讨论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的教学问题。

二、生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授课对象与医学院教材的冲突

目前国内尚无生物医学工程专用的生理学教材,而大多数院校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生理学》教材。首先,该生理学教材原本针对医药卫生专业撰写,有很强的专业性,与生物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众多基础医学课程关联密切,又离不开临床医学课程知识。其次,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再次,生理学课程的系统性非常强,当选择性讲授教材内容时对知识点的取舍需非常慎重。对于缺乏基础医学知识、医学实验技能及实验经验的工科院校学生而言,在有限的学时内完全照搬传统教材是不现实的,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师背景与生物医学电子学专业知识的冲突

工科院校中生理学教师多为医学类专业出身,而基于生理学为综合性实验学科,医学背景的教师能将生理学中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背景的概念、理论解释清楚,但是对于生理学中诸多涉及理工科的实验技术及仪器原理却不一定能理解透彻,并阐述清楚。因为没有扎实的工科知识背景和丰富的生理学实验经验,是无法与工科背景的学生良好的互动,从而影响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三、对策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大纲及生理学教材的建设

须对生理学的教学大纲内容谨慎斟酌。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增强疾病与健康管理的内容。第二,结合本院校系的学科特色,增强教学大纲内容与本院校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特色的关联。第三、工科院校的生理学学时安排比较少。例如,重庆大学生理学的理论学时是32个,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理论学时是70个。因此建议重点讲特定生理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于未讲授内容,建议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编撰适合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生理学教材。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学科特色是电子信息与仪器,所以在具体生理系统原理及介绍中,尽量结合该生理系统的相关医学仪器为例,一方面,应用实例有助于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该生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也能将空洞的生理学理论与后续的医学仪器原理及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医学仪器的设计原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例如,讲授肺在生理状态下的弹时,补充呼吸疾病患者的肺丧失弹性情况做对比;在讲授第五章呼吸调节类型分为自主呼吸与随意呼吸时,强调临床上重症患者在清醒状态与睡眠,麻醉状态下呼吸机的意义;讲授呼吸系统的呼吸运动原理时,结合人工呼吸、简易呼吸机及智能性呼吸机的原理与设计等。

(二)生理学教师应增强仪器及设备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工科院校生理学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从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增强生理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派遣其到医药院校生理学教研室旁听生理学精品课程,丰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同时增加生理学教师参加各种生理学实验及新型医疗仪器的使用培训,增强各种医疗仪器原理及操作技能。第二,生理学教师的选拔,要重视医学背景与工科背景的综合。例如,本科为医学专业,研究生阶段为工科背景或者本科为工科背景,研究生阶段为医学专业为佳。第三,通过开展科研项目来训练生理学教师,从而丰富生理学教师的综合专业技能。一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融汇贯穿了医学问题的发现、生理机制分析及工科技术解决方案的全过程。重庆大学于2012年7月与第三军医大学成立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对两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行相同的培养方案中,医学类课程由第三军医大学教师与重庆大学教师组成联合课程教学组进行授课。

事实上,生理学教师的综合性高素质要求也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广泛性特征。在本科教育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认为:最新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就是使其能继续在研究生、医学以及职业学校中接受教育或在产业领域谋求职业。

(三)加强生理学实验及实验教材的建设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理学教学的建设离不开生理学实验室及实验教材的建设。一方面,生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来源于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另一方面,生理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和理论有更加感官、形象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研室在开展生理学实验的过程中,不具备医药院校的实验条件,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科院校特有的实验资源。工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生理学实验中各种仪器的理解更深刻,仪器操作能力更强,对各种生理信号分析处理水平更高。首先,增强医学仪器在生理学实验设置中的比重。利用学生对强大的虚拟软件的熟悉,通过医学仪器的操作,加强学生对生理系统机制的理解。其次,提高各种生理信号分析处理在实验内容中的比重。充分利用工科学生对数据处理软件的熟悉对生理信号进行深度处理,增强学生对生物医学信号的印象和理解。例如,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的设置应该结合本系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的优势,在生理学实验的设置中增强医学电子信号的检测比重,具体表现在增加各种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实验,开展各种生理信号的采集实验。

四、小结

生理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综合性作用。首先,生理学教学需传授给学生丰富复杂的基础医学理论与实验知识,从而训练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与研究中能提出需要解决的医学问题。再次,使学生理解各种生物医学仪器的设计原理,提高学生学习各种医学仪器设计的兴趣。因此,生理学教学的宗旨无论是对教学大纲,还是专业教师以及生理学实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生理学的教学改革研究需要理清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特色资源,发挥工科院校的教学优势,准确定位本单位的教学大纲,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丰富生理学实验,最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成功从事职业实践并继续深造的合格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高莉,刘健,陈强,浅谈工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理学的课程建设[J],医学信息,2009,22(10):2007-2009

[2]李小慧,吴建盛,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解剖生理学教学的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61—162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642.4;R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76―02

问题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大学首创的,是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医学教学法,笔者对P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探。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参考资料

我校2005级3年制临床专业1班20人、3班23人,共计43人纳入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生理学实验教学,将临床专业2班21人、4班21人,共计42人纳入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生理学实验教学。4个班用同一教材,做同样的生理实验,由同一教师授课。4个班学生均为高中毕业,随意分班,入校时成绩无明显差异,入学后所学课程一致,具有可比性。主要参考资料:《生理学》(第5版)刘玲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生理学实验教程》,王庭槐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实验主要内容:理化因素及递质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

1.2 实验方法

1.2.1 临床专业1班和3班采用PBL教学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相应问题的讨论。主要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具体模式为:学生自学,收集资料,实验课上各小组学生讨论发言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流程,各小组学生边操作边继续思考讨论,教师指导答疑,学生得出实验结果,各小组分析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1.2.2 临床专业2班和4班采用传统讲授法(Lechure BasedLearning,简称LBL),即按教材章节及实验教程内容,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依序进行讲授。具体模式为:由教师讲解实验操作过程,各小组学生操作.得出实验结果,教师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 结果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操作及实验报告考试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PBL教学法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法。

3 讨论

3.1 效果

3.1.1 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医学,在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学生开始学习生理学,往往感到该学科枯燥抽象,难学难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医学院校开设了生理实验课,并一直沿用传统讲解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外科手术操作不熟练,对实验操作中的意外缺乏思考和处理能力,易造成实验失败,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败,也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生理实验教学模式。

3.1.2 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比较PBL教学法是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因而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综合分析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而LBL传统教学法是使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未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这种依赖习惯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3.1.3 P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可行性在本实验中结果显示,采用PBL教学法的班级效果较好。教师讲解并启发提问与学生思考讨论、自己操作相结合.师生能很好地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实验统筹安排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好,学生能更好地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能做出正确实验结果,并能正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各项指标均较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好,说明P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

3.2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1 PBL教学法提倡以临床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理论学习,打破了基础知识完整性,漏掉了一些内容,这种模式只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全面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普遍反应是课时过长,时间消耗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及实验教程的具体要求有选择地将PBL教学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12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药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52-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由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医学院校如何教好病理生理学、医学生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的讨论已经非常广泛,但关于该课程在药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如何提高该课程在药学学生中的教学效果,为后期药学相关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却甚少讨论与交流。笔者作为药学院的一名临床药理学教师,同时担任着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体会和思考,在这里提出,希望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与沟通,以便进一步改善药学院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与学。

一、现代药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意义

传统药学教育侧重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主要在于提供合格的药品。而现代药学教育除了注重药品研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外,还注重药品使用环节,即以病人为中心,围绕药物、机体相互作用来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也就是,现代药学教育中,药物研发与临床合理应用并重。那么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以病人为中心、以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为目的的学科,不言而喻,将在药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于新药研发这个现代药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靶向性药物是新药研发中的大趋势。如果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将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有针对性地研制新药。比如在癌症治疗中,靶向于EGFR与K-ras的小分子和抗体药物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就建立在明确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有关易感基因的基础上。

对于临床合理用药这个药学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病理生理学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仍然是重要一环。如患者临床表现为水肿,要根据其发病机制分清其是心源性、肾源性还是肝源性。只有明确了发病机制才能正确的选择治疗药物,是利尿药联合降压药还是利尿药配合强心药等。

因而,如果说病理生理学教材是医学生/医生的“圣经”,那么它也可称为药学生/药师的“红宝书”。无论是医学生或是药学生,都需要有扎实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临床工作或药物研发工作中游刃有余。

二、药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了解,目前药学教育中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均不甚理想,分析原因可能有:

1.课程自身的特点及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病理生理学作为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都很大。而在药学院校,其教学时数有限,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望而生畏,并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在药学院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均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意识到病理生理学在药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这一方面可能是学时设置造成的错觉,在医学院校,该课程的学时数大约为60~72学时;而在药学院校,学时数大约为36~48学时。同时,很多药学生认为,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是必修课,而对于药学生则是专业限选,那么其重要性肯定不及其他药学专业课。这些认识上的偏颇使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投入的精力、时间不足,因而无法很好的掌握该课程的重点、难点。

2.教学队伍的专业性不足。在医学院校,有病理生理学专业及实验室,教学师资专业化很强;而在药学院校,没有特定的病理生理学专业及实验室,教师的队伍可能是不同实验室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组成。这虽然是有欠缺的方面,但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改善教学方法,并有机地与自身的专业相结合来讲授病理生理学课程,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3.前期的知识背景不足。药学生一般是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始上病理生理学,其前期所学课程一般包括物理、数学等人文类课程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类课程还有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及简化的人体生理解剖学等生物医学类课程,这样的知识背景可能使学生对一些内容较难理解,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把握好重点、难点。

三、如何改善药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明确教与学的目标。如前所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的认识可能都存在一些误区,因而教师和学生都要纠正偏颇的认识,明确病理生理学教与学的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以学院整体发展目标为基准,培养药物(新药)研究、开发与评价人才及临床药学人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越来越需要综合性的药学人才。目前教学目标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和谐发展,实现药学教育的整体目标。

2.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法[1,2]。PBL教学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课程模式,在国外医学院校已广泛应用。这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临床实际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核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可以引导学生从临床病例出发,深入研究基础理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作为药学生,也是不能脱离开临床实际来谈药物的研发与应用的。

比如在讲授“肺功能不全”这一章时,先给学生布置了临床案例:患者赵先生,49岁,曾是一位工程师,从16岁开始每天吸烟2包。两年前慢性气道阻塞和肺气肿迫使他戒了烟(慢性气道阻塞和肺气肿有很多别称,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COLD,COPD,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或COAD),在家接受氧疗,每天24小时经鼻导管以1L/分的流量吸氧。应用的药物包括:缓释茶碱300mg每天2次口服;异丙托溴胺40ug每天4次吸入;倍氯美松双丙酸酯200ug;每天2次吸入沙丁胺醇(万托林喷剂)200ug每天按需四次吸入。同时给出最近一次去门诊检测的血气分析结果。

设计的问题包括:a.这个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提示什么?b.什么是II型呼吸衰竭?c.II型呼吸衰竭与其余类型的呼吸衰竭有何不同?d.如何处理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e.所用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从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否可以推测出疾病的发生机制呢?前面4个问题可以课前阅读教材找到答案,而最后一个问题需要查阅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相关材料才能得到解答。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查阅资料,使同学们认识到病理生理学与药学相关专业课程关系密切,提高了药学生主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积极性。

3.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备课应该包括很多方面:第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详细撰写教案和讲稿,这是备课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第二方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每章节学时如何安排、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要详讲、哪些要略讲、如何开头和结尾、在何时举例、在何处设疑等方面,都要仔细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备课的要求就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即像完成一个工艺品一样进行备课,精益求精;第三方面,要深入了解授课对象,尤其是其知识背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授课。如前所述,在学习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时,药学生与医学生的知识背景相去甚远。医学生在学习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时,已经学习过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积累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为开展病例讨论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而药学生没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药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PBL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everiens,S.,& Schmidt,H.Acade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tudy progress 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J]. Higher Education,2009,58(1):59-69.

第13篇

【摘要】 文章针对专生本学生的特点及目前生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探索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在专生本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电子教案;专生本;生理学教学

成人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成人医学教育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成人教育中值得探索的课题。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播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教学手段,也是一种现代化教育主流模式。本文对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在成人专升本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制作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必要性

生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学科,不仅与基础医学中的各科有紧密联系,也是学习临床的重要基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其地位和分量是举足轻重的,而制作适合于专生本生理学教学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在专生本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1 制作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是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近年来,在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教学信息化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教学领域,教学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制作专升本生理学教学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越来越显得迫切重要。制作适合现代化教学的生理学多媒体电子教案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是生理学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1.2 制作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符合专升本教育特点 专升本学生有着与其他医学生显著不同的特点,他们曾经受过专科医学教育,多数来自临床工作一线,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理解力较强。但他们普遍年龄偏大,精力有限,记忆力较差,受知识层次与结构的限制,系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有限,学制时间短(我校为两年,学习几乎全部的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加之绝大多数成人专升本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矛盾尖锐。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制作一套避免重复,注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思维与分析能力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我们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之一,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就是根据以上特点精心制作而成。

2 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制作

多媒体电子教案是由文字、图表、图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的电子教案[2]。目前较为流行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制作工具,主要有幻灯式、书本式、流线式、网页式等几种风格。

2.1 电子教案的规划 教案规划是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核心,包括整个教案由几个页面组成、主页面与各级页面的关系、各页面需放置的内容等。专升本生理学电子教案主要以姚泰主编的《生理学》六版教材为蓝本,共十二个章节,每一章节设有学习目标、课时分配、授课内容与方式、课后小结、思考与练习、病案分析。本电子教案还设有文字库、图片库、影视与动画库,在文字、图片、影视及动画之间有相关链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2.2 搜集素材 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创作不能没有素材,素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教案质量的高低。文本、图象、音频、动画和视频是几类常用素材。

制作生理学电子教案所使用的文字、表格资料来自于授课所用教材、参考资料或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收集后按类别冠以标题,以文本格式存档备用;静态图片尽量以JPEG格式为主,可借助于扫描仪从教材、教学参考书、各种医学专业图片集等中扫描得到,也可借助于数码相机对实物、挂图等拍摄获取;动画素材可借助于专门的动画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得到,如Flash、Ulead GIF Animator等,也可从相应学科CAI课件中分离、提取或从国内外医学类网站上下载,外购的教学光盘和实验录像也是获取图像和动画的素材来源;视频素材可借助于数码摄像机进行摄像得到(如经典实验操作),可以从相关网站下载或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在VCD上获取,并且转换成Powerpoint播放的视频文件;音频素材的组织主要作为背景音乐使用,以帮助学生适当放松,活跃课堂气氛,也可用于模仿特定的教学内容,如生理学的呼吸音、心音、高低音对耳蜗基底膜听力的影响等。

2.3 利用Powerpoint合成电子教案 多媒体电子教案的文字内容可由文档教案直接修改而来,制作多媒体电子幻灯片时精选最佳的媒体表达形式,应用软件程序将文字和素材有机组合、切换同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通俗的功效。幻灯片中所需的图片、图像、图表资料直接从整理好的相应文件库中剪贴。幻灯片中播放的视频资料则通过“插入”菜单,选择“影片与声音”命令,从中选择“文件中的影片”(视频素材库)链接到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电子教案初稿,通过不断总结、整合、优化继而创建成精品的电子教案,最后将电子教案连于校园网。

3 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在专升本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我们在05、06、07、08专升本应用了多媒体电子教案,受到学生、同行专家肯定,绝大多数学生是满意的,认为它突出了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注重理论联系,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

3.1 突出了全科医学教育理念 成人专升本教育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医务人才重任,因此在编辑和制作电子教案时,我们以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特点以及临床职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规定为依据,结合我们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实践中的体会,精心制作,明显突出了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培养面向基层和社区的实用型全科医生为己任,充分利用媒体信息,实现启发式教学。在电子教案中,学生可以从正常的机能代谢主动转到病理状态下的机能代谢变化,不仅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临床医学尽早渗透,而且使课程直接为教学培养目标服务。例如:讲授心脏的基本功能时,先学习心肌细胞生物分子结构、然后是心脏生理功能,最后延伸到心力衰竭,在不同学科上相互衔接,层层深入,前后贯连。

3.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临床病例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生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专升本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绝大多数毕业后还要回到原单位临床工作,因此更适合进行“以问题为中心,以病案为引导”的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素质逐步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媒体教案中我们引入了大量的问题及病例,如讲到心脏的泵血功能时,强调瓣膜改变与心脏杂音出现的关系;在分析体表心电图各波的意义时联系临床现象如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再如在学习泌尿生理时,提出问题:有些疾病情况下会出现蛋白尿,为什么糖尿病人为什么会有糖尿、多尿等症状休克的病人为什么又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利尿剂为什么可以利尿等等。

3.3 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已将多媒体电子教案连于校园网,课前学生可以拷贝进行预习,因此课堂上教师不用大量书写板书,也不再用来回更换教具,缩短了教学时数,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可以尽可能多地向学生讲授知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举例、图解、比较、归纳等方法,把一些重点难点分析得非常透彻,并且还可讲授最新的前沿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新意、更具适应性。既加深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单位时间内传授的信息量剧增,学生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笔记,以增加思考的时间,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3.4 调动教师授课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电子教案以其美观、精彩、赏心悦目并具有趣味性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能将教材中许多枯燥的文字内容转换成集声、图、动画、视频信号为一体的视听效果,给学生创造出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缺点,教师饶有兴趣地讲授,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显著增强。比如在讲骨骼肌收缩的肌丝滑行过程,以往只能是文字口述,学生只能靠想象理解,使用了多媒体后,这一动态过程能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由于成人学员集中学习时间有限,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课后,当学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如留言板、视频、邮件等)与教师沟通,使问题在短期内得以解决。

总之,网页式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应用,符合成人医学教育的特点,既避免了内容的重复讲授,又加强了与临床的结合,从更深层次讲授生理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对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改革,但它对我们教师来说毕竟是第一次的初步尝试,尚有待进一步积累经验,使其应用日趋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 洋涌.加入WTO与新世纪的中国教育[J].教育研究,2002,(2):34-35.

第14篇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实验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决定了病理生理学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学习精神及科研素质等的培养等,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及学术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提高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是每位教师的努力方向,也是反映教师授课质量的直观指标。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不断吸取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和改革成果,也注重自己的教学积累,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本教研室的病理生理学教师已达到100%博士化,实验技术人员硕士化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我们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

(1)安排有经验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指导,并注重和其他科室及院校的交流,纳百川而取其精华。

(2)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课前准备,实验课的开展及课后的总结,为后续实验课的开展及改革方式集思广益,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

(3)据医学院规定,新教师通过试讲,才能承担实验课教学;教师会更加细致认真地备好课,讲好课,做到打有准备的仗,在试讲时总会有意见提出,使实验课精益求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4)学期末会有相应的学生见面会,针对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当然就学生的误区也及时交流,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有重点,启发式地讲解实验内容。

实验前的讲解对整个实验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前的教学中基本是按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步骤,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学生熟悉整套流程,经常不预习实验相关内容,课堂也不注意听讲,因为教师讲解的书上都有,起不到教学的真正作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们在实验前的20分钟的讲解中,采取有重点、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如在急性肾衰竭实验中,首先要重新明确肾衰竭的概念,其次明确急性与慢性的区别,引导学生就所学的理论知识,判断如何造成慢性和急性的衰竭模型,明确本次实验的两个关键词。肾衰竭又分为三种,本实验是哪一种,如果是其他两种,应该如何造模。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和所学的理论逐一对应,真正感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步骤讲解中,逐步分析每一步设计的原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做或者换一种方式会怎么样,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争论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讲得有理,这时教师不应当做决断者,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逐一倒推分析,让学生在更细致的分析中学到知识并且学到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检验,而前提是首先说服本组同学同意,能说服其他同学也是能力的一种表现,学生在此时会表现得更加活跃。如果获得支持,在操作中,学生会更加谨慎耐心,实验会做得更加漂亮,小组总结发言会更加踊跃,自信心也会极大地加强。而偶尔的失败,学生虽留有遗憾,但是也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还会追根溯源分析失败的原因,对本实验的内容也更加深刻。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要做的是引导和协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仅掌握鱼更要掌握渔,真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淡化“教”,强化“学”,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教学应该不仅仅是落实了多少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更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从中体会到什么,领悟到什么,学到多少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及学习其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因为仅仅书本知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的,教师如果再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为被动学习。因此,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认为教师要做到积极的“旁观”,不是学生一做错或一求助就出手相救,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是帮助学生自我思考,如何能补救或是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样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淡化教,并非不教,而是更加注重传授“渔”,强化学,除了强调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外,更意味着学习的主动性和现有知识的扩展,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事实也屡次证明,这种依靠自我解决问题所获得的成就感会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意义,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4.实验报告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回顾和总结。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管成功与否都要总结实验心得,只要真正做实验,肯定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回顾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则可从中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教学的不足。另外,以前我们批改学生实验报告都是发到学生个人手里,学生互相之间知道各自得分的范围并不大,不利于教学的反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第一次课讲实验报告书写的常规,而在后续课堂上我们会抽5—10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哪些是共性,哪些是个别,为什么同组的学生分数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反映在操作中的表现,书写是否整齐,有否错别字,实验的细节如日期,兔子的体重,单位标或未标,动脉和静脉血压是否有错,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而实验抑或将来在临床或科研中,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会导致最终谬之千里的差别。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及学术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5篇

关键词:人体生理学,PBL,问题设计

G420

一、PBL评估体系的意义

人体生理学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的开设是以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以及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也是后续医学课程学习的奠基石。所以说,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它与其他医学相关学科存在有机的联系并相互渗透。因此,该课程具备实施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结合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人体生理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该课程采取切实可行的PBL教学模式,将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融汇贯穿于一个实际问题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以达到培养合格的、有能力的临床医生的目的。PBL教学模式下的评估体系已由单一的成绩考核转变为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考察。这样的评估体系更贴近于临床实际要求,树立了学生的整体医学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参与PBL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在这种教学评估体系的指导下,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思维的方法。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够独立探索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知识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思维和方法才是根本,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如此才能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PBL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是组织核心,直接决定了PBL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说,问题设计就如同PBL教学的灵魂。

(一)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起点

PBL教学思路设计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首先,我们看得出,提出问题以后,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和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以问题设计为基础的后续环节。所以说,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起点。这一起点指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范畴,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并对日后PBL教学的开展和实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二)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焦点

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问题为主轴来构建的。从知识建构的角度上来看,学生是知识的孕育者,整个孕育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设计这一焦点进行的。而且所孕育出的知识成果和智慧结晶的质量,也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三)问题设计是PBL教学的驱动力

PBL教学从知识呈现的角度上来看,学生就是寻求知识的探路者,那么问题设计就如同推动学生积极探索的的驱动力。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在学生探寻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在心理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学生探寻知识提供外力支持。总之,问题设计在PBL教学模式中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

三、PBL问题设计的原则

PBL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不仅要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体现人体生理学的思维特点,更要把握医学的整体观念,反映知识的综合应用。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文献,笔者提出人体生理学PBL问题设计应具有实用性、开放性、趣味性、复杂性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实用性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以达到学以致用为最终目的。PBL教学则更能突显其在这一目的的优越性。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以该问题中知识点的实用性为出发点,侧重考虑每一个知识点在临床实践中的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并结合问题的难易度综合分析,设计出合理实用的问题。难度太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反之,会使学习过程变得平淡无味。

(二)开放性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该问题允许学生个人思维的介入,并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拓展空间。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内涵有更深的阐释和理解。在日后临床实践中该问题就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源,达到向外辐射知识的目的。

(三)趣味性

寓教于乐也是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必须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原本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灵活,使书本上较为抽象的知识在案例中得以具体形象的呈现。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探索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PBL教学效果。

(三)复杂性

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目的之一是树立学生的医学整体观念。医学教育是以人为客观研究对象,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发病到治疗系统性进行学习。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从多学科有序的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案例

以人体生理学中胃内消化(内因子的生理功能)的知识为线索,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素材,结合问题设计的四大原则,设计问题如下:

男性,58岁,胃痛间歇发作史10余年,未作系统诊治,半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加剧,食欲下降、乏力加重。三个月前行胃镜和病检检查:提示胃体巨大溃疡已有恶变。已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尚可。出院时家属对医生提出几个问题:我们听说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会出现贫血,是真的吗?为什么呢?应该如何避免贫血现象的出现呢?

从该问题的内容上看,涵盖了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和内科学的相关知识点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这个问题中有机的糅合了胃的微细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并将疾病的长远影响考虑在内,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这样的问题来源于临床实践,最终也会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还原,具有实用性。教师在语言和形式的组织上充分发挥教学技巧,以增加案例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王树树,陈钧,桑爱民.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