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的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的知识点

第1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的知识1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元素

1.化学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化合价口诀

正一钾钠银氢氨,正二钙铜镁钡锌,

铝三硅四磷正五,氯常负一氧负二,

铁变二三碳二四,硝酸盐酸根负一,

碳酸硫酸根负二,二四六硫均齐全。

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4.镁还原氧化铜:Mg+CuO加热Cu+MgO

金属与氧气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初三化学的知识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说法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的子在不断运动;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吸附、过滤、消毒;

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颜色和气味。净化效果的是蒸馏。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硬水。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煮沸、蒸馏。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初三化学的知识3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第2篇

知识使人愚蠢,知识会使人们的敏感度迟钝。知识会填塞他们、会变成他们身上的重担、会强化他们的自我,却不会给他们光明、不会为他们指出道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1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末)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2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3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4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5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第3篇

关键词:化学竞赛;电化学;知识点;特点分析

G633.8

电化学弘扬了化学的重要价值,主要研究电解原理、电解池以及原电池等的原理,在金属防护方面也有相关涉及。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是化学竞赛必考的内容之一,出题较为活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充分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挖掘,有益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竞赛中,电化学这一方面值得大家的重视。

一、命题特点与难点分析

对于新材料、新的科技产品,命题人会着重分析,通过这类事物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题目以新为主,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由于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清楚的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还会降绿色化学融入试题,帮助强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对于电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更好的将知识记牢以及对其深入的理解。

1.对电极的认识和确定分析

在解答电化学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分析,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大题的分析需要在电极的确定开始,明确的电极确定可以有效的对电化学大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做题的效果。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会以电化学的现象为提示和参考,利用出现的电化学现象来确定电极的正负,进一步对反应的发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确定电化学的类型,电化学的类型可以决定了反应的效果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答题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答题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对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明确的记忆,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了解反应发生过程的现象,对现象和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题目中用到的电化学知识。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是解答电化学题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分析的前提。

2.对电解过程的了解和分析

电解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极和电解质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电解反应过程各种操作的目的,同时应用到题目当中。例如在对电解过程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些题目中电解液中有一层选择性膜,这种选择性膜的设置可以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对反应现象进行相应的变动。结合不同的反应类型,电解液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控制,同时电解液中的成分分析也可以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分析电解反应,有效的对电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

3.规避试题中的误区和易错点

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样才不会发生疏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细致的审查题目,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罗列,对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进而提高解题的效果。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题中会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大题解题的误区和陷阱。有效的规避这些误区和陷阱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题目的考察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与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提高题目的得分,从而对电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意识,进而真正掌握相的电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化学知识点案例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信息生疏、思路障碍、概念模糊时,要自觉运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化含糊为明朗,从而拓展解题思路。转化思维就是思维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化形式可以是概念转化、组成转化、物质转化、表达方式转化等,目的是信息等价替换,降低解题难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形转化、司马光砸缸等都是转化思维的典例。

【例1】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试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可将乙炔、苯、乙醛三种有机物进行化学式组成的变形转化,即:C2H2、C6H6、C2H4O(CH)2、(CH)6、(CH)2・H2O(CH)n+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H”的质量分数“H2O”的质量分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72.0%×13/12)×16/18=19.6%

【例2】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 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 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0~50℃;50~100℃;100~214℃;214~280℃;280~943℃

【解题思路】图示、图表信息丰富,答案尽在图表中显现,故挖掘图表内涵,转化图表信息,是解答图形图表类竞赛题的关键。本题计算的基础是如何将图中相对失重的信息转化为解题依据。

【解】转化0~5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2H2O稳定区域,MnC2O4・2H2O未分解。

转化50~10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79)逐渐失水成为无水物MnC2O4(相对分子质量143),

MnC2O4・2H2O==MnC2O4+2H2O 143/179= 0.80

转化100~214℃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 稳定区域,MnC2O4未分解。

转化214~28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逐渐分解成为MnO(相对分子质量71),MnC2O4==MnO+CO+CO2 71/179 = 0.40

转化280~943℃时的图示:图像线段有点上坡,说明固体增重,分解生成的MnO被O2氧化, 可能反应为3MnO+1/2O2==Mn3O4 (229×1/3)/179 = 0.43

三、结语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电化学知识的考察是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难点。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前后,了解相关应用知识,都可以提高电化学题目解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2]崔跃东,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新课程・中旬》.201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