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语文教学的目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通过有趣的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掌握语文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素养和文化底蕴。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知道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按照这个标准来要求和知道自己,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每一个的学习中教师也要让学生目标明确,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会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于祖国语文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重点字词,把握文中内容、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让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心理,体会到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明确的学习目标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体会到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从而实现语文知识学习对学生熏陶感染的作用,促进了学生深刻认识的形成。
二、教师授之以渔,促进学生掌握方法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输,避免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样学生面对任何文章的时候都能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掌握文中的主旨和要义。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于参考书的查询和探究来掌握文中的含义。对于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以及通假字要尤为关注。比如古今异义词“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新鲜。“交通”,古:交错相通;今:运输事业……这些词义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知道了该如何去探究文中,从而有效地理解了文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供兴趣材料,增加学生自主意识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兴趣材料,帮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趣味性的文章来调节,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收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报刊、杂志、书籍等来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语文知识领域的新大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
四、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新课改倡导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和思考来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世界观 思想性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95-01
纵观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想要给读者高尚的精神境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倡导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语文的终极任务就是要影响人,就是要培养人的思想性格。
一句话,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塑造人。
在封建时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让人们读《四书》《五经》,接受封建礼教,写八股文章,参加科举考试,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抹杀人们的个性,给读人量身订做了一套精神枷锁。
在当今这样一个文明、民主和思想开放的时代,语文教育就应该培养出讲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的公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有公平、正义感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语文教学不能只是教学生读书识字,教给他们爱国主义思想,才是最重要的。香港要是加强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的教育,可能就没那么多学生去参加占中游行。
当今的语文教学,只是机械地盲目地围着高考转圈,只着重对学生给以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培养,只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根本上背离语文教学塑造人的宗旨。
其实中国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个塑造人,影响人的大系统。《诗经》教人思想纯正、健康,要“思无邪”;《离骚》教人忠君爱国;《逍遥游》教人人格独立、精神自由;《论语》更是教人要有仁爱思想。曹操的诗歌是教人们积极用世,建功利业;陶渊明的诗要人们热爱田园山水。李白的诗要人们极积乐观,杜甫的诗要人们忧国忧民。坡的词告诉人们要豪放处世,不惧挫折;李清照的词薰陶人们要重情重义,哀婉细腻。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准则,是多少文人士大夫毕生的追求,文天祥高唱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宣言,使无数志士豪杰舍身成仁。《三国演义》讲如何做明君贤臣,《水浒传》说怎么行侠仗义。《西游记》通过求“放心”能“定心”修“真心”的过程,塑造了完美理想的人格代表。《红楼梦》则是通过宝黛爱情的悲剧,要人们做个性解放的勇士。凡此种种无非是要讲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是非;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塑人。如果我们仅仅把语文看作是工具课,认为只是为了教会学生认识几个字,读懂几篇文章那么简单,就根本上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感为目标。使学生能感受美,认识美,懂得美,进而创造美,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人格,进而创造美好人生,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爱护家乡的花草树木,把对自然的热爱转化成一种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由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名山大川,升华成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挚爱。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由爱自己身边的亲人,到爱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感受他们的喜乐哀愁,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的辛劳,同情家乡父老的苦难,进而担忧百姓的疾苦,把对历史上那些为百姓做出贡献的伟人的仰慕,变成一种爱国主义,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乡亲,爱自己的人民,爱自己伟大的民族。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好,高雅的情趣。通过语文教材中广泛的材料,学习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伟人的美好品质。热爱科学,热爱读书,热爱体育,热爱音乐,热爱舞蹈,热爱绘画……热爱一切有益于人生的高雅的活动。远离,远离赌博,远离暴力,远离偷窃……远离一切有害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人格健全情趣高雅的高素质的公民。
只有把学生当作有感情的人来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思想,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能在家孝敬父母。在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成为有道德、有良心、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义的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彭永.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9):97-98.
[2]陈玲.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目标[J].学园,2014(12):171-172.
1 语文教学效率的现状
在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理论体系中,语文教师常常不知所从,迷失了自己。有时去听语文课,听得是云里雾里,课堂上教师、学生忙的不亦乐乎,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动”的频率可谓是“高效”,课堂中,学生学的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看不出来,学生“上课非常快乐,下课确实没有什么可乐”,这样的课堂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其原因都是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教学娱乐性强,有效性无从谈起,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更无从谈起。
2 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2.1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明确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其作用于语文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明确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因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如理科容易确定。例如:数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物理的“浮力”、化学的“置换反应”使人一目了然,教学目的不言而喻,语文就不同了。例如:《岳阳楼记》,是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还是讲清讲透其所含意义和写作特点?这也是要经斟酌才能搞清的。只有搞清了教学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反之难免驴唇不对马嘴,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走上少、慢、差、废的老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的完成一堂课,才能让学生的思路清晰而不再是茫茫然的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2.2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决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也都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不同的文体和作者的风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记叙文讲求以情感人,那么老师就应该设法创立“情”的教学氛围,真正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围绕一个“情”字而展开,凡能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心灵的震颤和美的陶冶的过程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肯定的。如在讲述《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教师就必须把学生带到“情”的境界里去,利用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真正感悟、理解伟大的父爱,让学生一开始就走进“情”的世界,一步步地感染学生。议论文讲求以理服人,教师就应该设法设立“思辨”的教学氛围,若采用和记叙文同样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就有点东施效颦了。同理,对于说明文和诗歌的教学也都有其各自的内在规律可循。因此,我们都应围绕语文教学目标,依其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的途径
笔者认为在提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操作、便于量化检查的,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要条件。
那么如何制定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便于操作、便于量化检查的,又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
3.1明确目标,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应该明确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的问题,即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这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笔者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教材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目标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3.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达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目标的实现,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还必须依靠学生主观上的努力。师生默契配合、和谐、共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了解,仅凭教师对课标、教材的钻研和理解,制定几条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硬塞给学生,要学生去接受、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很可
只是写在备课笔记上的形式,目标的实现往往就会落空。目标太理想化了,学生会望而生畏;目标太低了,学生又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要制订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还必须研究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实情,制定有梯度的、难易适宜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能达到,而又必须要努力,从而引发其激情,培养其兴趣,促使其达标,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1.项目教学法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社会注重的是对人才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要求。而在项目教学法中,要求人人参与,把学习转变为了创造性实践活动。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到了实践和创新带来的艰辛和快乐,从而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技能,因此,项目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2.项目教学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了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中职语文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问题,大多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项目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打破了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模式,使教师从台上退到台下,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解决项目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通常分为4个步骤,即项目任务的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计划的实施,结果应用。
1.项目任务的确定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模式中十分关键的步骤。其最终的目的要求是通过项目任务切实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例如“面试”这个项目,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此项目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专注于项目任务完成的技能问题。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仿真、全真或者模拟的情景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通常通过学生自行分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项目计划的制定 以“面试”项目为例,首先要模拟参加面试的情景,观察参加面试的整体过程。学生要自己解决参加面试全过程遇到的问题,如参加面试前的准备工作、面试时注意事项以及收到面试结果等问题。教师要确定学生在进行项目活动时要求完成的知识点:①学会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自荐材料及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自己写推荐信等;②提高口语表达。要求学生普通话发音要标准,自我介绍内容要流畅,听懂面试官提出的提问,准确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把握对话重点;③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仪容仪表要端正,礼貌用语要使用得当,站姿、坐姿等要正确。并根据项目任务设置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项目完成的效率。
3.项目计划的实施 以“面试”为例,首先要模拟面试情境,教师可根据自己所带班级专业的就业方向模拟招聘企业和岗位。其次,教师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中包括:①参加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即材料、仪容仪表以及心理上的准备;②面试过程中应答技巧。参加面试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抓住面试官问题的重点并与面试官展开交谈,把握面试应答技巧。第三,把教学班分为几个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项目计划实施的时间、项目任务的分配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第四,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充当面试官以及求职者事先对面试进行模拟练习。最后,教师在面试过程中设置突发状况,让学生自己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理。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目标 构建 实现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和目标的构建
中职语文教育是中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了解语文教学的特点,建构起一个比较明确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
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既体现了中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为了能够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发挥语文对中职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育不能只局限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上,而应和中职教育的专业训练结合起来,突出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对中职教育专业学习的一个补充作用。能够通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发展的需要,这既是中职专业教育的特点,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的特色要重点把握以下两点关键内容:一个是中职语文的教学更加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要求来进行语文教学,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服务;另一个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的尝试,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对专业课的促进作用,帮助完成中职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二)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构建
影响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建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学大纲的硬性规定、教材基本内容的影响、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社会的需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使构建的教学目标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立目标。我国对中职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也要符合这个要求,要更加突出强调语文教学的应用,而不是理论教学。其次,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设置来选择教学内容,即选择的语文内容要和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相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如果语文学习对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帮助,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基本需要来进行。再次,教师一定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和时代关系比较密切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对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中职语文教学构建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根本,以学生的就业作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作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中职语文教学。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内容。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语文学习的好坏。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水平来进行课程的合理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时把语文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凸显语文教学在专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改变学生对语文不重视的态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更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二)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
中职语文是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中职教育中为了能够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将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这样能让语文教学始终保持一个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强化语文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准备,意识到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体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实现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达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强调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还要结合中职教育目标来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开展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主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最终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建构和实现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天芬,《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
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如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设计,是以学生为“演员”的一场“话剧”,作为“导演”的老师,如何拉开课堂的“序幕”对上好“话剧”的精彩上映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力状态、个性体验等。我认为好的“序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第二,启发思维,诱发思考,使学生思维围绕着本课的学习目标展开;第三,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第四,承上启下,架桥过渡,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它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以常见的语文“序幕”(引子)类型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序幕”设计问题。
1.引用激趣式。恰当地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导语,教学郦道元的《三峡》则以歌曲《三峡美》为导语,等等。
2.抒情式。即老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导入新课。譬如,我在教学艾青的抒情诗《我爱这土地》时,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土地是生命之源,财富之母,没有土地就没有五谷飘香,也就没有我们人类。我们炎黄子孙生活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是祖祖辈辈流血牺牲换来的――七十年前的日寇铁蹄……”这里既讲到了“土地”可贵,又提示了文章的突出特点――联想丰富,勾起学生对“土地”的感情。
3.解题式。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它往往与选材或立意有关。老师若能从解题入手,定能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如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我着重抓住了关键词“变色龙”,从这种动物的特点入手,表明这种动物随周围环境变化而自身的色彩发生变化,用以形容人,则指那些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小人。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此种动物的特性,而且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明确的认识。
4.比较式。比较、对照新旧知识,可体现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以旧拓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我讲阅读课文李渔的《鞭蕖》一文,便这样导入:“自古以来,写荷的诗文非常多,一般都从荷的美丽、高洁着眼,或赞美荷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如我们学过的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则借景抒情。而李渔写荷,不落窠臼、别具一格、大胆求新,下面我们对比着进行阅读,仔细体会。”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作者的思想倾向,为学生充分地感知作者情怀作了铺垫。
5.非语言式的“序幕”设计。这里指的是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用图片、音像、实物、标本等进行新课的导入设计。这样的教学“序幕”设计有以下几方面优点:首先,它能够全方位多感官地使学生进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爱莲说》时,进入教室,学生陶醉于我所设置的情境中:配乐朗读加之屏幕上的花、鸟、草、流水画面,收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其次,它能够烘托气氛、调动情感,助于理解课文。例如讲《保卫黄河》一文时,用多媒体播放黄河一泻千里的视频画面,伴着“黄河组歌”的雄壮乐声,将同学们的激情一下子就调动起来,那种雄伟的气魄而产生的自豪感能够充分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中,为文章学习扫清了感知障碍。
二、原则
除此以外,当然还有好多种导语设计,如:介绍式,介绍作者生平轶事导入;提问式,教师抓住文眼进行巧妙地提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等。然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这些“序幕”的选择与设计,首先应以教学内容为服务目的。这些“序幕”的选择与设计,首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除了精心整合教学内容外,还应遵循下列几条原则。
1.概括性原则。序幕是一堂课的导语,不是主体,更主要的应是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去“演”,因此语言不能繁琐、冗长,要精简、概括性强、进入“正轨”,否则不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理念,无助于学生的发展。
2.启发性原则。导语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可接受性。“针对性”是根据教学目的,围绕重点、难点来设计的,这样才能不游离主题,体现和突出重难点。“启发性”是指导语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思索或情感共鸣,启发学生的心智。“可接受性”是指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度,忌高不可攀,但可接受性另一层含义则是它的设计通俗易懂但并非不言自明,这就须有一个“梯度”问题,设计者应匠心独运,使“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趣味性原则。教学“序幕”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要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必须设计得巧妙有趣,形式多样,经常注意变换方式,不能堂堂课一个样。
一、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设定的内涵
教学目标,是一个课程在经过教学环节之后所要达到的一种效果和目的,其在规范和指导教学走向并考核教学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上,表现出一种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依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体系。
如今,我国的中学教学正面临着改革,相应的改革方面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依据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就目前的新课程标准来说,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其在规范和指导语文教学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教学目标而言,它虽然在陈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但在思想内涵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活动的旨向和所欲达成的效果,也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教学活动的归宿。合理、清晰的语文教学目标既能很好地指导课堂教学,同时也是检查、评定教学活动效果的有效参照。当然,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总是给人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其涵盖范围广,给中学语文教师们规划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蓝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其却因为自身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暴露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弊病,在接下来的两节里,我们将对其进行分析和介绍。
二、目前中学语文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
当然,知识的、技能的以及体验的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验证和实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却发现,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产生一些怀疑。
首先,就语文课堂目标达成的衡量标准来说,其所采用的方法不尽合理。因为就目前来说,其通常采用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量与时间之比以及学生卷面成绩在内的两种方法来进行确定。然而,我们发现,知识量的多少决定任务量的多少,这就意味着,进行密集式的知识教授所得出来的单位时间任务量越大。而且学生卷面成绩的高低,也只是取决于学生对纯学科知识的把握度,而并不能全面的将学生的知识掌握度客观、公正地表现出来。
其次,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时,首先必须明白学生要的是什么, 即所谓“教什么”的问题,然而由于语文是一门有别于规范的数理化的课程,许多教师在自由而复杂的语文教学面前显得手无足措,事实上,语文教学目标模糊一直是语文教学目标设定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通常来说,语文作为一种母语教育,其所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字、词、句,而是包括现代汉语语法、中国文化以及情感和写作能力等各个方面。
最后,就语文教学目标来说,其与纯科学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为纯科学所要求的是精简的、客观的、唯一的,但是语文教学则要求在传授知识和强化能力的同时,实现内容的丰富化、学生情感的升华以及思维的多元化。因此,这就在另一个层面上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提出了新的问题,语文教学是要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是更注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人格及情感的陶冶,还是注重学生潜能的激发,都是相关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就当前中学语文目标设定的几点建议
在上一节中,我们说到,就目前的中学语文目标设定来说,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这也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对相应的设定环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改进。总的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设定时,需要充分将语文“自由而复杂”的特点考虑进来,更加明显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衡好掌握纯学科知识以及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灵活的改变。
其次,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前, 应对学生原来的能力水平和经过学习后的能力水平有所了解, 并找出前后的差距, 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里的“差距”说白了就是指学生“缺什么”, 当然这里的“缺什么”, 也非是广义上的缺什么, 而是指在达到终点行为前学生所应补充的知识。学生的能力的发挥是需要知识作为支撑的, 教学过程也是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过程, 教师要想方设法了解学生“缺什么”, 从而把它写进教学目标中去。
最后,我们应该把最基本的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加以明确, 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体现能力目标的实现, 必须有具体的能力目标加以检验。而这种能力目标要具体到学生的实践, 即完成某一任务。没有能力目标的教学, 教师的目光只集
中在知识点的落实上, 学生也被牵制在知识点的学习上;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的灵活性被剥夺, 学生对知识把握的动机迷失, 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
[内容]
美国教育学家卢布姆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成果”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就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所预期的学生达到的某种程度和变化。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的具体化,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标准。而目标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语文课的目标教学,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文的实际内容,制订出严密的教学目标并付诸教学实践以期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
与其他课程的目标教学一样,语文课的目标教学必须解决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学实践中各阶段应做到:
课前要做好目标展示与自达。这是调动师生双边积极性以期共同为达标而努力的重要一环。所谓目标展示,就是课前对学生布置预习内容时,把所需掌握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如文章的作者、出处、时代背景、生字新词、语法修辞等,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所谓自达即学生按所定目标进行预习,通过自学课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已有的旧知识,解决识记、理解和一般运用这几个低层次的目标。目标展示与自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兴趣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在对学生的问卷中发现,学生对教师的上课表示满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检测等都不错,但在关键性的高考中,语文成绩并不理想,特别是阅读分析题的失分情况更加严重,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差。因此,语文课目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应解决学生自学兴趣和自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自己发现问题,并加以识记、理解,进而运用。只有这样,预习才算是达到了预期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为教师在导读讲授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重点、难点和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的研讨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换句话说,目标展示后学生能够自达,那么,目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的。
课间是协同实现目标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目标明确。就语文课而言,所教授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双基怎样,特色如何等等,教师都必须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在实施目标教学时才能讲有依据,授有章程,循序渐进,得心应手,经过师生的双边努力,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诚然,课堂教学还必须教法得当,设疑、点拨、诱发、拓展都要恰到好处,在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如“咽”字,在课文中就有多种读音和多种意义:(1)yān,如把握命运的咽喉;(2)yàn,如狼吞虎咽;(3)yè,如哽咽悲伤。只有这样纵横联系,紧靠课文前后贯通,学生才能得到综合性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散发性与综合性的反复练习,目标教学才能得以实现。否则,要提高语文成绩,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此外,课堂教学不管是授课还是板书,语言都应精炼、准确,富于条理性和启发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上面所举到的“咽”字,若归纳则为:用作名词谈yān;用作动词读yàn;形容哭泣读yè。这样的概括,学生定能心领神会了。又如教授古代文化常识的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与公历换算时,更应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已知1968年是农历戊申年,以此推算,1898年和1993年是农历什么年?象这样的题,除了要求学生必须熟记十天干、十二地支外,还必须教会学生,在已知年份的基础上,年份增加的,天干地支纪年换算向右推;年份减少的,向左推。这样,1898年向左推70年,而实际上六十甲子轮回转,所以只须向左推10年即可,则得出1898年为农历戊戌年。而1993年,是在1968年的基础上向右推25年,实际上天干向右5位,地支只须向右1位,则得癸酉年。经过这样画龙点睛的概括性总结解释,再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一练,“换算”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活记得牢,趣味无穷,以后不管遇到怎样的变换,学生都可以毫不费劲地解决问题了。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语文教学 项目教学法
中学语文新课改对每位一线教师都是一次机遇与挑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如何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创造成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真正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项目教学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评价方式都改变了,语文教材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行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与生活的联系更紧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化,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如果课堂处理不好,课改就是走形式。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儿童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选择与优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新型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注重的不单是最终的结果,而主要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预设的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我挑战,不断提高教学素养,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二、中学语文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的优点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项目教学法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优点显而易见的。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突出实践性的项目模块教学方法,主要指以项目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教学活动。它互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与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项目教学法是比较灵活但较复杂的教与学活动,要求教师正确实施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在具体实施时教学计划往往要根据需要临时调整,甚至需要打乱原学科知识体系,把知识点融入到每个项目中去,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项目活动的执行要求教师要巧妙掌握时间,控制活动过程,仔细观察,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与学方案。长期推行项目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及课程设置改革。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三、中学语文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对策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中学语文课程教学,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尝试,旨在改变教师教育课程教学重理论讲授、轻技能培养的现状。进行项目教学首先要对工作任务的构成因素进行科学的分解并转化为可付诸教学的“项目群”。项目教学就是要在类似于实际的语文教研活动中进行探究,其过程可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开展、项目验收、项目总结、项目改进。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协调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在新型教学方法下,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当学生遇到知识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要改变原有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地位高高在上,而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变成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注意合理创设教学项目。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就是项目选定,合理的项目既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项目的难易度,还要注意所设的项目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能用某一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三)注意关注评价的过程性与多元化。在进行“项目教学法”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其指导工作要恰当,不能过度干涉学生的活动,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且不能事无巨细地进行指导,可以针对有共性问题较难的问题给予指导,注意尽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学法,语文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可以与其他方法和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教学效果,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仁芳.略论项目教学法.科学教育,2008.11.
技校语文教育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技校语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跟不上技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脚步,也不适应社会对技校人才更高的需求。而项目教学法是以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理念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走向成熟。因此,探讨、分析技校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该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最终才能认清当前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这种改良创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技校语文课堂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技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中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
据调查,相当大多数从技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暴露出语文应用能力的薄弱。
(二)教材开发力度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教育的局限性,使用的教材也常常具有局限性。大多教材生搬硬套本科院校使用的书本,或选用鉴赏性高但实用性低的课本。这样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十分不利。
(三)教学过程中训练不够
高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注重于理论知识或者传统文化的传授,常常会忽略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对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够,对学生训练力度不强。这样很可能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就是写写文章看看书,不主动吸收知识,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财富。
(四)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教师往往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主动灌输,“倾囊相授”;学生被动接受,“全盘接收”。课堂教育若长期采用这种不够积极、没有创新也没有活力的教学方法,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无法适应工作上的挑战。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的,旨在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个过程是预先设计好的,采取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在这样有意义的实践中学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能力。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会进行充分的互动,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即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十分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角色转换。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对有积极作用。
(二)项目教学的应用意义
其一,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采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既能学习到理论知识,同时又能激发他们实践的欲望,还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利于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二,项目教学过程具有多元性,有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兼具能够增加就业成功率。
其三,学生可以在毕业后以一个有过实战经验且具备一定熟练度的身份立即进入社会和企业,直接参与工作过程,在薪资要求和任职职位方面也都更有说服力。交替周期短,工作易于上手,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对于应聘的单位来说,这样的求职者不仅可以较快上岗带来及时效益,还可以节约培训经费。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技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流程
(一)项目教学的计划与准备
项目教学的准备包含教师的备课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对项目进行设计与选取。选入的内容最好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典型性和目的性。设计和选取项目是整个项目教学的前提和保障。项目教学效果的好坏与项目的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要根据教师下达的准备要求,充分为课堂实践做准备。学生可以事先向教师询问项目教学的有关内容和设计步骤,然后有小组讨论或者小组操作的要求的,事先分好组或者进行人员分配。需要进行资料收集的,可以在网上或者借助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当然,最好能够提前写出项目分析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教学的展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自己协商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教师分配给各个小组任务;每个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完成任务。
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也可以求助同学或教师,来完成所承担的事项。另外,可以轮换小组任务,让学生在一次项目中接触不同的知识并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组成员的表现和任务的完成质量,记录下各项目小组的工作效率,对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的提高、团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都实施量化考核。
(三)项目成果的展示与分析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将该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以座谈或答辩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这样能够让学生回顾和评估整个项目活动,从而通过整个项目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使该项目所用的理论和所得的经验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校的语文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开发力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技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就业技能,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技校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应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语文教育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自己在大量实践中积累知识并掌握技能。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业教育的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菊香.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法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2]邹丽丝.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3.25-40.
关键词:综艺节目;中学语文教学;启示
中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内涵丰富的特点。2015年是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井喷”的一年,各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争奇斗艳,这方唱罢,那方登台,颇有“百家争鸣”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改革,运用电视节目服务于教学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而其中电视综艺节目更是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借鉴综艺节目的创意性,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语文游戏法
有许多学生反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总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教材,陈旧的思想和枯燥的文字让学生与教师找不到共鸣点。所以这个时候,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作时,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去比较他们的作品风格、写作背景、思想感情,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呢?我们可以借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中“谁是卧底”的游戏。一次游戏安排7个学生,7个学生中有6个学生拿到相同的一个词语(李白),剩下的1个学生拿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个词语(杜甫),这个学生便是卧底。每人每轮只能说一句话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但不能直接说出那个词语,既不能让卧底发现,又要给同胞以提示。每轮描述完毕后,7人投票选出怀疑是卧底的那个人。通过语文游戏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语文表演法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范进中举》时,我们可以借鉴《喜乐街》和《我们都爱笑》,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只能靠演员精湛的演技和机智的反应来完成一场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文本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都是有表演欲望和天分的,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更好地诠释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语文竞赛法
语文教师在上单元或期末复习课时,可以借鉴益智类综艺节目《一站到底》《汉字英雄》等,把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比如:古诗词、拼音、汉字、成语等编成选择题或问答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教师充当主持人,让每一个小组轮流抢答,多抢多得分,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将会有奖励。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综艺节目的形式,进行写作竞赛或者诗歌朗诵比赛,以比赛的形式督促学生有效率地学习。
二、借鉴综艺节目的情感特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文育人,铭刻于心。”我从这句话理解到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育人。如,在《开讲了》《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中,主持人所采访的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他们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明星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他们背后却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他们克服磨难顽强的精神、他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他们对亲人的责任感,让学生对人生都有一种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教学《散步》这篇散文时,文本的中心是表达一家三代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的爱。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家”是什么,“爱”是什么,也可以引用明星的事迹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做人,拥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借鉴综艺节目的主持艺术,促进教师的全方位发展
一个节目的灵魂便是主持人,同样的,在一堂语文课上,教师便是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教师怎样运用教学语言,怎样与学生良好地互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是歌手》冠军直播夜,歌手孙楠中途意外退出,让节目组和所有人措手不及,这时主持人汪涵临危不乱,拿起话筒,安排时间,安抚观众,表明立场,从容淡定地处理了一场“事故”。汪涵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让观众拍手叫绝。而作为语文教师同样的不仅要扎实地掌握语文课程知识,而且对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还要有所涉猎,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实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和综合。另外,教师的语言决定教师的风格。它应该是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一)高职教育中语文应用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
据调查,相当大多数从技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暴露出语文应用能力的薄弱。
(二)教材开发力度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教育的局限性,使用的教材也常常具有局限性。大多教材生搬硬套本科院校使用的书本,或选用鉴赏性高但实用性低的课本。这样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十分不利。
(三)教学过程中训练不够
高职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注重于理论知识或者传统文化的传授,常常会忽略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对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不够,对学生训练力度不强。这样很可能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就是写写文章看看书,不主动吸收知识,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财富。
(四)教学方法陈旧简单
教师往往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主动灌输,“倾囊相授”;学生被动接受,“全盘接收”。课堂教育若长期采用这种不够积极、没有创新也没有活力的教学方法,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无法适应工作上的挑战。
二、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的,旨在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个过程是预先设计好的,采取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在这样有意义的实践中学到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能力。另外,在此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会进行充分的互动,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即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十分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角色转换。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对有积极作用。
(二)项目教学的应用意义
其一,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采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既能学习到理论知识,同时又能激发他们实践的欲望,还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利于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二,项目教学过程具有多元性,有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兼具能够增加就业成功率。其三,学生可以在毕业后以一个有过实战经验且具备一定熟练度的身份立即进入社会和企业,直接参与工作过程,在薪资要求和任职职位方面也都更有说服力。交替周期短,工作易于上手,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另外对于应聘的单位来说,这样的求职者不仅可以较快上岗带来及时效益,还可以节约培训经费。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技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流程
(一)项目教学的计划与准备
项目教学的准备包含教师的备课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对项目进行设计与选取。选入的内容最好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典型性和目的性。设计和选取项目是整个项目教学的前提和保障。项目教学效果的好坏与项目的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要根据教师下达的准备要求,充分为课堂实践做准备。学生可以事先向教师询问项目教学的有关内容和设计步骤,然后有小组讨论或者小组操作的要求的,事先分好组或者进行人员分配。需要进行资料收集的,可以在网上或者借助其他渠道获得信息。当然,最好能够提前写出项目分析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教学的展开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自己协商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教师分配给各个小组任务;每个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完成任务。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也可以求助同学或教师,来完成所承担的事项。另外,可以轮换小组任务,让学生在一次项目中接触不同的知识并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组成员的表现和任务的完成质量,记录下各项目小组的工作效率,对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的提高、团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都实施量化考核。
(三)项目成果的展示与分析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将该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以座谈或答辩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这样能够让学生回顾和评估整个项目活动,从而通过整个项目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使该项目所用的理论和所得的经验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束语
关键词:中职语文;项目教学法;运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阶段中职语文在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上都盲目沿用了普通高中的教学方式,没有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对中职院校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对象的特殊性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针对中职院校特殊的教学对象设计更为科学的语文教学内容。长期以来,中职语文完全盲目重复普通高中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完全脱离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化特点的要求,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职业发展并有有效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学生认为所学知识与职业发展关系不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第二,现阶段中职院校学生存在语文知识和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学生不仅语文知识与基础薄弱,而且存在学习能力与学习意志薄弱的问题,他们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的自制力,因此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但是,随着课堂改革在中职院校的推进,新的教学方式不断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过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并没有研究新方法,更没有将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导致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以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项目教学法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地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特定的项目当中,通过克服困难完成项目目标。比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方面的知识时,语文教师可以提前设定一个项目,并对学生进行分工和分组,确立项目的思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与所学建筑相似的建筑,通过对建筑的理解与积累,可以在将来将自己的创新融入作品当中,这样通过项目与知识的结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在提高了语文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二,项目教学法有助于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相长的实现。将语文课与学生的专业课相结合,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保障,因此,在确定项目之前,语文教师需要与学生的专业教师进行主动的沟通,共同制定项目、共同执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让学生懂得配合与协作,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样才能让中职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气,使得中职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有效。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按照教学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第一步就是要搞清楚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的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对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并且根据整合的结果选取和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使得这些教学项目能够很好地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相关教学项目的时间以及整体要求也相对的合适,通过这些教学项目可以很好地让学生转变自身的角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力的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表演、竞赛、实地考察、案例实践等具体项目形式,真正的感受到项目教学的积极作用。
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兴趣和热情。任何一种教育形式的效果取得,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中职语文项目教学实践中,中职语文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的问题,对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在项目教学活动中做好分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建立每个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档案,有效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做好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职语文项目教学中获得成长。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中职语文项目教学的活动中,核心是要让学生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学生对中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并且让学生体会到中职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中职语文项目教学中自由地展示自我,在收获相应的中职语文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了中职语文运用能力,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更为全面的发展。同时,中职语文的相关评价模式也要进行优化,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职语文项目教学中,促进中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慧敏.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新生入馆教育与效果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8).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中职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行教育,对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思想精神进行教育,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介由教学手段的革新和教学方法的进步得到了很明显的发展,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职学生的群体素质较之高职、本科有明显的差别,大量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他们的文化基础不牢固,自学能力弱,学习方法也不先进,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其次,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容略显刻板,课本更新速度慢,教师的教案常年不变,即使教学方法发生变化,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也很难体现出来;第三,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这是职业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应将学生的专业课、职业能力培养考虑进来,但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都没能做到这一点。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实践
1. 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的纲要,项目教学将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结合在一起,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因此,应有完整的教学计划作为指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师要先把教学内容理解清楚,构架好内容的每个支接点,再根据每个接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合理任务。在确定项目任务之后,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做准备,制定出任务的具体计划。学生需要做好语文理论知识的准备,迁移地联系专业知识和与项目任务有关的知识,提高技能。然后教师通过给学生演示一些成功的任务案例,给学生做示范。学生再自主选择团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从各个方面考虑拟定任务计划,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参考性意见。在进行案例讲解时,也应将这部分内容突出出来。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中,在确定项目任务、制定教学计划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要求教师要理解透彻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项目,同时还要求学生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
2. 按需开展教学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水平提高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要表现出来,就必须达到“按需开展教学”,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的能力有所发挥,是项目教学成功的标准。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是要保证人人参与,这是保障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课程知识并掌握技能。项目教学法注重的不是最终的成果,而是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科学组织、合理分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如在教授应用文时,教学内容可以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学的是广告专业,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其为学校设计一条招生广告;也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广告企业的求职书。实用性的应用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项目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处理方法不一致,学生的能力水平、优势也就能够表现出来,教师也有空间进行项目指导,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的融合也能够达成。
“在学生答卷中竟然出现‘司马迁砸缸’这种错误,写论文分不清‘前言’和‘摘要’,错别字、逻辑不通更是见怪不怪了。”湖北工业学院教授周金声在谈及学生母语水平现状时显得十分痛心。类似的现象和言论并不少见,都有着同样的痛——母语教育在高校中地位的下降。
大学语文教育的失落
据调查,如今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课时少、没有专门的语文教研室、经费少、教师发展空间小等掣肘的问题。“没有专门的语文教研室,许多学校就拿语文课填课时,人员机动,教学上放任自流,根本没有质量保证!”“有些学校英语课40个学生一个工作量,而大学语文课呢,80个人一个工作量,而且语文教师工资还比较低,大学语文,为何自惭形秽至此?”
学分低、课时少
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多数高校大学语文一般只有2个学分,而大学英语一般10个以上,有的多达16个;在高校,大学语文只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个学科,因此也没有项目和经费;大学语文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有些大学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开设有大学语文的学校,学生也只有1个学期的学习时间,而大学英语动辄4个学期的学习时间。
更尴尬的是,湖北工业大学竟将语文教研室设在了外国语学院;有的大学语文老师努力工作13年还评不上副教授;大学生母语素养普遍偏低。
湖北工业学院周金声教授表示:“在高校中,有些领导干部自身就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分不清人文和社科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草草了事,课程改革不彻底甚至根本没有。”
在相关调查中显示,高校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模式的非常少,但热衷编教材的人却非常多。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在不少大学生少阅读、少思考,很少能够静心研读经典。在母语运用上,许多大学生缺乏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不仅应用写作能力差,有些人连口头表达和公众交流的能力都达不到要求。对此周金声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们不认为母语水平差会对他们的事业和发展造成影响。”学生们不在乎母语运用能力差,相反,学生们却愿意花费大量的精力投身英语考试,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大环境。
电视上的主持人没有几个能够顺溜地“出口成章”,不是说错话就是瞎编一气,而报纸、杂志上的错字、错词、错典故也层出不穷,网络上更难见到严谨科学的汉语运用。大学生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能不曲解母语的意义。
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适应大学教育的特点,仍未摆脱中学语文教育的传统思路和方式。
通过考察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可知这些高校的大学语文基本上沿袭了传统“国文”课程的教学模式,即以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优秀文章作为教师讲解和学生揣摩的范本,旨在通过这些范本的讲解,使学生体会文章的作法,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同时还力图将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也融汇到课程之中。这是目前全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的主流模式。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没有本质的区别。可见,大学生们将大学语文戏称为“高四语文”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研讨性,如果说中学教育更多地讲究知识的传授,那么大学教育则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目前这种客观上以中学语文为蓝本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大学教育与中学基础教育的差异性,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难以拉开大学教育和中学基础教育的结构层次,难以满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心理预期,因此并非高校母语教育的理想模式。
大学语文应该有所承担
国家把文化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层面,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为大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和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显示出来。
湖北经济学院语言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彭书雄教授认为,从国内宏观方面来看,应该站在国家文化发展和母语文化传播的高度,站在“教育”与“学科”的高度,来看待大学语文教育问题;大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良好合格公民应具有的母语素养这一目标而展开。
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杨建波提出:“大学语文是一门通过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来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以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课程,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以语言育人和教化人的课程。”现在,很多学校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代替大学语文,杨建波认为其做法并不可取:“不管什么课都不能用来替代大学语文,因为只有大学语文才有用语言来育人的责任和承担!”
据了解,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英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进入了几乎所有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表,而且绝大多数是必修课。“哈佛大学新生入学时学校要进行写作测试与个人面试,且必须在第一年修完写作课。”武汉大学教授席嘉说,“美国大学不仅有语文教育,而且形式更为多样,教学更为深入,经常采取研讨班教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而语文能力能帮助学生们吸收新信息、新能量。武汉船舶事业技术学院教授周冶南认为,语文能力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说:“语文能力说到底是在打造个人的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需要语文能力来输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输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表达着自己的能力与成就状态”,所以周冶南认为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重视语文教育。
大学语文须成为独立学科
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目前的困境,使之更好的满足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呢?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不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之列,比政治课、英语课、计算机课、体育等课的地位要低。”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毕耕说,“我们呼吁教育部出台明文规定,要求无论是文科生与理科生都要选修大学语文类课程,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语文的等级考试,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学分,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尽管这一说法已经提出多年,但仍然处于酝酿、讨论阶段,希望能够尽快得以落实。”
除此之外,还需要“各高校领导要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丰富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并通过制度建设来提供有力保障。”毕耕说。
“大学语文必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地位才有提升,语文教师才有发展的空间!”湖北经济学院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彭书雄强调。他提出可以通过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学术刊物的创建等途径来建设语文学科建设。
除此之外,大学语文还必须进行坚定的教学改革。杨建波说:“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合课程性质的、符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大学语文课程不是政经文史的大杂烩,不是经史子集的国学,更不是写作技巧,“人文意义上的语文应当体现语言育人的特点,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探求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使我们的学生变成文化、历史、哲学、情感和道德意义上的人,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只有真正认清了课程性质,才可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满珍则认为大学语文教育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形象气质的内在表现主要从德行、学识、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示范意识,以身作则地来教育引导学生。”吴满珍说。
应对之策
当代大学生的母语素养令人忧虑,高校的母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以致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借鉴海外大学的做法和经验,切实加强高校母语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母语素养。
营造氛围,为高校母语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等院校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高校母语教育的边缘化与社会上重外语轻汉语的倾向有着很大关系,特别是社会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只看外语水平而不看母语素养的做法,对高校母语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高等院校很难“独善其身”。要扭转这种局面,除了要加强宣传倡导,使每个社会成员珍惜、爱护、尊重我们的母语,重视其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汉语的实际地位。我们设想,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果能开设汉语能力考试,进而将汉语素养纳入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定将对扭转重外语轻母语的社会倾向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转变观念,为母语教育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
对一些高校而言,有关母语教育的许多事情并非不能为而是不愿为。重外语轻母语的观念不转变,母语教育可有可无的认识偏差不扭转,政府主管部门发再多的文件,开再多的会议,恐怕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应该认识到母语能力和外语能力一样,都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母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观念的转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也必须由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体现。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把母语教育课程纳入面向全体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课时和师资的必要投入,改变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极不平衡的不正常状态。
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升母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教育方式并不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也难以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母语能力的提升。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应该允许不同的探索:
1.思维和写作训练应成为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上看,高校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否写好文章与诸多因素相关,但从大的方面说,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决定写作能力最为基本的因素。因此,要实现高校母语教育的基本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应成为大学语文的核心内容。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过于多元化,同时兼顾道德教化、审美教育、人格塑造、文化传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等多项任务。这种多元化的目标定位使大学语文无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集中在母语能力的核心要素上,导致教学难以脱离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与学生对大学教育的预期形成落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在通识教育领域内,高校不但有条件而且实际上已经有了更细的课程分化,可以而且应该以完整的课程体系来综合解决素质教育问题。
2.专题化和研讨型是切合大学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模式
拉开高校母语教育课程与中学语文课的结构层次,使其切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这是扭转“学生不爱学”的关键。在这方面,美国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大学母语教育课程的突出特色是专题化和研讨型教学。所谓“专题化”就是将母语教育课程细化为不同的研究专题课程,设置的专题是开放性的,可以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可以是传统的经典话题,也可以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思维和写作训练将围绕不同的专题展开,进入哪个专题课程,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所谓“研讨型”是指以小班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区别于单纯的知识传授,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相互讨论为主要特征。
这种教师指导下的类似于“学习兴趣小组”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对有关课题的探索过程和母语教育过程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真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思维和写作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专题性的阅读和课堂讨论,锻炼了对问题的梳理、界定、分析、证明、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在将认识成果转化为书面表达的过程中,锻炼了组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语言能力。与中学语文教育相比,这无疑是更高层次上的母语教育。这样的母语教育模式可以满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心理预期,学生从中所受到的基本训练,将使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