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空气治理的方式范文

空气治理的方式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空气治理的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空气治理的方式

第1篇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物 净化和治理 净化技术展望

一、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污染问题是很多人都关心的。现在,人类正面临继“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

2002年11月19日,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并于2003年3月1日实施。它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共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评价体系,为广大消费者解决室内污染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装饰、餐饮等企业的施工操作提供了规范文件。

目前国内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最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

1.制订全面科学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由于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只是近十几年才出现,人们强烈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并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才刚刚是近几年的事,国家还没有制定全面的法律、法规。我国标准的制定缺乏基础研究的支持,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需要毒理学试验结果作依据,并且要进行卫生学的分析和评价,这样的工作不是一个检测机构就能够完成的。

2.污染源控制,这是我国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消除污染根本方法是消灭污染源。一方面,用通过立法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控制这些建筑材料的污染物含量,使得有害物质含量低的产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需要对室内究竟有哪些污染源,这些污染源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污染物以及这些污染物的释放特征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在装修过程中对有可能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

二、室内空气污染物质分析

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项目应包括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GB/T 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所列监测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温度、大气压、空气流速、相对湿度、新风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可吸入颗粒物、氡、菌落总数等。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2003年03月01日实施)中规定的主要污染物浓度限值为:甲醛HCHO:0.10mg/m3(1小时均值);苯C6H6:0.11mg/m3(1小时均值);氨NH3:0.20mg/m3(1小时均值);氡222Rn:400 Bq/m(3年平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0.60 mg/m3(8小时均值)。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净化和治理

目前,国内外采取了多种方法来治理室内空气甲醛污染[2],在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治理室内甲醛污染的产品自2002年才开始兴起,而且各种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都有其优缺点。治理的方法一般有:感觉脱臭法、化学反应法、吸附法和生物法。

1.感觉脱臭法就是现在很常见的空气清新剂等一类的产品,它是以较强的其他气味(一般从香料、茶叶中提取)掩盖有害气体的刺激性气味,使人们对有害气体的辨认程度减弱,从而达到感觉上脱臭的目的,但环境中有害成分仍然存在,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该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2.化学反应法是根据有害气体的化学性质持性利用某些物质与有害气体产生反应或分解有害气体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分别有氧化还原反应、加成缩合反应、中和反应和催化氧化法。因此各类有针对性治理某种有害气体的产品,对某些有害气体,采取化学反应非常有效与快速,例如甲醛消除剂等此类产品,其原理是使用某些专用的化学试剂来消除、捕捉甲醛。

3.吸附法主要是利用多孔性物质的吸附性能对有害及恶臭气体进行吸附,其中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对多种有机化合物都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但活性炭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吸附前存在扩散过程 ,对有害气体的吸附速率慢,效果不明显。

4.生物处理法是用微生物中的酶分解有机有害成分,基于生化反应的特点,对于某些强毒性、难分解的成分,必须控制在允许浓度以下。另外,由于生物活性温度一般为10~40℃,因此必须维持一定的温度这样就使得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后期治理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宜采取一种综合的、有效的、持久的和性价比合适的治理方法先用化学方法,选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反应速度快的消除甲醛的产品。有的甲醛消除剂能渗入木板(不带饰面的),与木板中释放出来的甲醛进行反应,对于经饰面处理的木板或家具,应该多次使用甲醛消除剂,可以加速甲醛从夹板中向外释放,与甲醛消除剂反应,从而更快地消除甲醛。此外,使用可吸附甲醛的产品,如甲醛吸附纸、甲醛吸附盒等,可吸附低浓度的甲醛。

四、室内空气中氨的净化和治理

1.了解室内氨污染的情况,合理安排使用功能

由于氨气是从墙体中释放出来的,室内主体墙的面积会影响室内氨的含量,所以,不同结构的房间,室内空气中氨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居住者应该了解房间里的情况,根据房间污染情况合理安排使用功能。如污染严重的房间尽量不要用作卧室,或者尽量不要让儿童、病人和老人居住。

2.条件允许时,可多开窗通风,以尽量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3.选用有效的空气净化器

4.采用光催化和冷触媒技术,运用封闭、氧化处理、空气吸附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氨污染

5.吸附净化法

常用吸附剂有分子筛、硅胶、沸石、活性炭和活性炭毡等材料,考虑到室内氨污染的特点、对氨污染净化的效果、技术可行性以及费用等综合原因,可采用价格低廉的活性炭作原料。

五、室内空气中苯污染的净化和治理[7]

1.装饰材料的选择

装修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和污染少的装修材料,这是降低室内空气中苯含量的根本。比如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油漆、胶和涂料,选用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水性材料;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对胶粘剂的选择,因为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各种规定中,没有对使用胶粘剂的规定,普通百姓又没有经验,装饰公司想用什么就用什么,容易被忽视。

2.施工工艺的选择

有的装饰公司在施工中采用油漆代替107胶封闭墙面的做法,结果增加了室内空气中苯的含量,还有的在油漆和做防水时,施工工艺不规范,使得室内空气中苯含量大大增高。有的居民反映,一家装修,全楼都是味,而且这种空气中的高浓度苯十分危险,不但使人中毒,还很容易发生爆炸和火灾。

3.装饰公司的选择[3]

选择带有绿色环保标志的装饰公司,并在签定装修合同时注明室内环境要求特别是有老人、孩子和有过敏性体质的家庭,一定要注意。现在有的绿色装饰公司采用了无油漆工艺,使室内有害气体大大降低。

4.保持室内空气的净化

这是清除室内有害气体行之有效的办法,可选用确有效果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换气装置,或者在室外空气好的时候打开窗户通风,有利于室内有害气体散发和排出。

5.装修后的居室不宜立即迁入

居室装修完后,使房屋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待苯及有机化合物释放一段时间后再居住。

六、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净化和治理

1.运用新风净化

2.运用净化产品净化

3.运用绿色植物净化。

七、室内空气中放射性氡的净化和治理[4]

1.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选址时应注意避开高氡地质背景区,如构造带和放射性元素含量高的地段可避免时,应加强地基处理和室内通风,减少地基土壤对室内的影响。

2.建材在使用前最好能先检测,不要使用放射性元素含量高的建筑材料。

3.加强室内通风。室内通风是室内降氡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室内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 (如排风扇、空调等),但自然通风的效果更佳。

4.房屋结构最好能在地基与地板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使地基土壤释放的氡能被大气稀释,同时要密封地面裂缝和地下管道与一层地板的接缝处,减少地下氡向室内的运移。此外应检查地面和墙壁的细缝,采取密封等补救措施,也可采用加厚对涂料层的厚度或防氡涂料涂墙等。

但要拥有最佳的室内环境,必须从源头做起,即从可以通过材料选择,工程地点选择等各个环节控制室内环境污染[5]。如在材料选择上,一般来说,人造板材是最容易造成室内污染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原木建材和家具 。住宅装饰装修应采用A类天然石材,不得采用 c类天然石材;应采用 El级人造木板,不得采用E2级人造木板;内墙涂料严禁使用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106内墙涂料)、聚乙烯醇缩甲醛内墙涂料(107、803内墙涂料);壁纸粘贴严禁采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107胶);木地板及其它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阻燃剂不得含有可挥发氨气的成份;粘贴塑料地板时,不宜采用溶剂型胶粘剂;脲醛泡沫塑料不宜作为保温、隔热、吸声材料。在施工要求方面。住宅装饰装修中采用的稀释剂和溶剂不得使用苯(包括工业苯、石油苯,不包括甲苯、二甲苯);严禁使用苯、甲苯、二甲苯和汽油进行大面积除油和清除旧油漆作业;涂料、胶粘剂、处理剂、稀释剂和溶剂等使用后应及时封闭存放。废料应及时清出室内,严禁在室内用溶剂清洗施工用具。住宅装饰装修施工时应注意充分通风;进行人造木板拼接时,除芯板为E1级外,应对断面及边缘进行密封处理。

在工程地点的选择上,选择居住环境时,应避开工业和交通密集区,减少室外有害物质进入室内;避开高氡地质背景区。

同时,在建筑设计和日常生活中采取如下措施也可防止家居环境污染[6]:

4.1增加日照。人们为增加室内空间和防盗,装修时常将阳台封闭,夏天开启空调,冬天采暖又常将门窗关闭,为阳台和门窗的美观采用有色玻璃等,都给通风、采光带来不利影响。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可以杀死居室空气中来自各种污染源的有害微生物,每天日照3小时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最低需要。由于日照主要从窗户透进,因此,窗的透光面积与墙面之比不得少于 l:5,尽量减少使用茶色玻璃,并经常打开窗帘进行日照消毒。

4.2保证层高。有害物质的影响程度与单位面积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有关。因此,在装饰设计时应避免随意占有空间,降低层高的措施。由于土地宝贵,且为节省材料,房屋净高一般不会太大,若吊顶净高减少,易造成压抑感,且不利于室内空气流动。

4.3空气流通。为排除居室污染,可通过开门窗通风及添置必要的换气设备达到目的。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住宅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一般住宅的卫生间、下水道可以安装除臭器、换气扇;厨房灶具或吸烟处可设置局部排气设备,如抽油烟机等,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充分流通。

4.4调节微气候。调节微气候的目的是创造抑制细菌繁殖的环境。室内温度、湿度与风速对细菌繁殖有重要的影响。最理想的室内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45%~50%之间,室内风速夏季应保证不小于0.15米/秒;冬季应保证不大于0.3米/秒,避免细菌滋生与繁殖。由于各项条件的制约,理想的室内环境不易达到,可通过有计划地开启空调、电风扇、打开门窗、室内洒水等方式来调节室内微气候。

4.5多置绿色植物。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绿视率”的理论[1],所谓“绿视率”就是绿色在人视野中的比例。该理论认为“绿视率”达到 25%时,人的精神感觉最舒适,对人的健康有益。因此在家居空间多置绿色植物对保证环境质量非常有益,而且许多植物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如吊兰、芦荟、龙舌兰、虎尾兰等植物对吸收甲醛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具有吸收苯作用的植物,有长青藤、铁树等;具有吸收三氯乙烯作用的植物,如万年青、雏菊、龙舌兰等;月季、玫瑰等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具有吸尘作用的植物,如有桂花。

4.6尽量控制污染源:(1)采用清洁无害的绿色建材,适度装修慎重装修;(2)使用清洁燃料和炊具,减少烹饪油烟和能源消耗;(3)慎重选择使用生活日化用品;(4)优良健康的生活习惯;(5)使用环保产品。

4.7减少装饰材料的污染。人们一生中有 40%的时间在室内工作,50%的时间在家中度过。由于目前的居室环境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家装材料与设备散发的化学物质,污染室内环境,降低空气质量,对居住者产生直接或间接、长期或短期、潜在或明显的影响,导制装修综合症、空调综合症等疾病的发生。

八、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技术展望

目前的各种净化技术和设备虽然在某些污染物的去除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室内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各种净化技术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现阶段室内空气污染有效的净化技术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1.多种净化技术融合,以取长补短将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如国内外均有学者进行了低温等离子体结合TiO2光催化的研究,一方面低温等离子体在产生臭氧等有益于TiO2光催化的副产物的同时,也可将TiO2光催化的中间产物(如酸类)直接降解,防止其在TiO2表面聚集而导致失活。另一方面TiO2光催化可以将低温等离子体的副产物(如O3,NO)转化为自由基或进一步氧化降解,试验效果很好。将高效吸附剂与光催化结合也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计算机在线模拟和实时监测也将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分析仪器与智能控制将成为净化的得力手段。

3.纳米复合材料、生物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光催化技术将成为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的主导技术。

4.水性溶剂的应用,使得涂料中有机污染物的量大大减少,形成一系列绿色环保弄的家装产品,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产生。

九、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正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了解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明确减少污染的注意事项,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就能有效得遏制室内环境空气污染,使人类远离灾害、污染,生活在清新的空气中,才能预防和消除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001,20(5):67~69.

[2]李尉卿.环境评价.[G].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崔九思.室内空气监测方法.[G].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姚运先.室内环境监测.[G].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徐东群.居住环境空气污染与健康.[G].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西方国家 雾霾 经验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030-02

雾霾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为6亿人,雾霾发生时导致机场关闭、道路管制、企业停产,不仅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雾霾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中国当前治理的重要难题之一。雾霾在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但最终都得到有效治理,本文以英、美、德、日四个国家为典型,阐述发达国家在如何治理雾霾方面的经验,从而为中国的雾霾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实现十报告提出的建立“美丽中国”的理念。

一、英、美、德、日治理雾霾或空气污染的措施

(一)英国治理雾霾的措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最早遇到环境问题,1952年伦敦出现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导致直接或间接死亡人数过万,成为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促使英国痛下决心治理雾霾。

1.利用税收政策促进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产业升级。通过减少对传统高能耗产业的补贴控制钢铁、纺织等产业的发展规模,减少污染源。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污染排放少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严格限制小汽车尾气排放,鼓励无污染的出行方式。英国制定并多次修改《清洁空气法案》,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净化装置,减少氧氮排放物,对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进行严格控制,并且推广使用无铅汽油。通过收取“交通拥堵费”等费用来改善交通状况,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工具,通过修建自行车线路网、林荫步道网等措施提倡市民采用步行、自行车等方式出行。

3.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在伦敦城市设立绿色环形绿带,至20世纪80年代环形绿带面积是城市面积的2.8倍。伦敦市重视生态园林建设,在“花园城市”理念的倡导下,市内绿色植被面积达1/3。经过努力,尽管伦敦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却高到24平方米,有利于净化空气。

4.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并公布结果。英国创建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用于测量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及其在土地、水中的沉积,并通过官网及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供民众查询。为鼓励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开发了相关应用软件,用户下载这些软件后就可方便地查询所有监测点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和相关数据,便于公众监督。

5.构建统一的联合治理体系。英国建立多个部门的联合治理体系。1996年成立的环境管理机构――英国环境署,统一负责河流、污染、废物、环境事务,这种新的管制方式使得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变得更为综合、统一,把空气、土地和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

(二)美国治理雾霾的做法

相对于英国的伦敦,1943年美国洛杉矶“洛杉矶雾霾”事件及其后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促使美国政府和市民下决心采取措施根治雾霾。

1.成立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1970年以前,美国还没有联邦政府机构处理环境污染问题,这一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专门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其职责包括制定环保法规、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提供资金和技术等等。其后,洛杉矶烟雾控制局、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ARB)、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等相继成立。

2.出台防治空气污染的法律法规。1955年美国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法》,之后相继颁布《清洁空气法》(1963)、《空气质量控制法》(1967)、《清洁空气法》(1970)等。1990年修正后《清洁空气法》,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的标准,包括车辆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并且列出了空气污染物质名单。此外,对燃料的生产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这部法律因其广泛性和强约束性被视为环保法律制定的一座里程碑。

3.引入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美国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推出了RECLAIM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SCAQMD依据历史数据分配给各企业的排放额度,且每年将排放额度递减。然后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排放指标,使得排污权可以市场化,并且由SCAQMD在线实时监测各企业排污情况。

4.开发空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包括给汽车配备催化转换器、鼓励使用甲醇和天然气取代汽油、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可用替代燃料的重型车辆和机车等。

(三)德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做法

40多年前德国的环境问题特别严重,莱茵河被重度污染,两岸经常遭受酸雨的侵袭。经过治理规划,现在德国多数地区实现了空气清新,青山绿水。德国的具体做法是:

1.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这项计划针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车辆进行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措施限制释放颗粒物,并在城市里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其次通过补贴手段强制减少排放。2007年德国对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发放补贴,而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则征收附加费。

2.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空气质量。第一,设定车辆排放标准,如对所有机动车都设定了排放上限。第二,设定工业排放标准。德国采用欧盟的《工业排放指令》,燃煤电厂必须出示相关证明来说明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否则将被责令关停。第三,设定机械设备的排放标准。为满足2011年欧盟对非道路柴油发动机等机械执行了新排放标准,迫使相关柴油发动机安装微粒过滤器。

3.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使民众意识减少排放人人有责任。德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提高,自发采取环保行动,如工厂减少排污量,农户自觉发展生态农业,居民生活中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4.充分发挥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力量。德国民间有很多非政府环保组织,并且作用非凡。在某些时刻,非政府环保组织会通过写信方式督促政府采取更优化的环保措施,参与政府环保政策和企业环保规划的制订。

(四)日本治理空气污染的做法

40年前的日本也遭受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光化学烟雾污染),其严重程度远胜现在中国。面对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问题,东京地方政府在施政纲领上添加了环境保护,并列为重要项目,为治理大气污染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和先进技术手段。最终,日本在与大气污染的战斗中获得了全胜,并且使东京获得了世界最清洁大都市的称号。日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法律法规,限制企业的生产。1968年日本颁布《大气污染防止法》,以法律形式来强制工厂遵守排放气体标准。组织地方政府、民众缔结公害防治协定,允许民众进厂监督排污情况。对机动车产生和排入大气的废气的最高限量进行了规定,禁止投入运行超标车辆。

2.研究环保技术,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带头,促使科研机构联合汽车厂商改进汽车引擎,淘汰耗油高、排放大的旧式汽车。鼓励生产清洁能源汽车。日本政府通过大力修建四通八达铁道交通网,导致私家车的使用大幅下降。

3.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法》中规定,在东京市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向周围延伸250米的范围里,必须见到公园绿地,否则就属于违反法律,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此外东京政府对新建大楼的绿地建设有详细的规定,不仅要求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而且楼顶必须搞绿化,并规定了绿化的高度,做到绿化既有面积又有体积。

二、英、美、德、日治理雾霾或空气污染的成功经验

(一)成立专门部门,制定标准控制排污

根据实际情况立法和定制排污标准,是政府推动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关法律和标准还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去执行、管理。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专门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既负责环保法规的定制,又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英国环境署,联合多个机构,对水、土地、大气等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统一、高效地完成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

(二)调整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根本

以上四个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虽然最后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这之间的代价太高了。过去那种高能耗、高消费的工业化之路,代价太大。即使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不改变能源、产业结构,高污染也是存在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是很多发达国家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同时提升科学技术,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重视采用新技术加快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减少排放降低单位能耗,而且实现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三)引入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治理污染

排污权交易就是排污权利的交易。排污权是通过立法建立的相关企业的排放限额,并且允许这种权利能够像商品一样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以这种市场行为来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排污权交易首先在美国《清洁空气法》及其修正案中得到应用,并率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用于控制大气污染源和管理河流污染源,后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采纳。而后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政策。

(四)提升民众的环境意识,全民参与雾霾治理

鼓励企业、民众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共同参与和协作,使雾霾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情。

三、对我国雾霾治理的启示及对策

(一)应多部门联合治理雾霾

雾霾属于空气污染,其形成因素复杂,没有单一的原因。在治理过程中,既要抓污染源头,又要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做到防治结合。目前城市雾霾的源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二是燃煤锅炉等的工业污染,三是道路和施工场地的扬尘。需要多部门联合监管,包括对空气质量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制定相关环保法规,对违反规定的现象行为进行禁止处罚。同时做好城市规划,增加绿色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充分发挥利用新能源的后发优势来治理雾霾

新能源是能够破解工业化模式造成能源和环境危机难题的一把金钥匙。由于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初期,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利用体系,能源转型的成本比较小,所以利用新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以市场机制为主来治理雾霾

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不能单靠政府干预,市场机制要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各地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应该定制一套合理的交易机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标准。

(四)充分发动公众参与雾霾治理

城市是民众的,单靠政府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在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民众的环保意识非常高,往往有非常好的建议措施都是自下而上的。由民众提议,政府采纳。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政府、国家的形象问题,它关系到每个国民的每日生活。因此,提升国民环保意识,将环保教育列入教育体系是必要的。公众应积极参与到环保建设中来,集思广益。并且付诸行动,从自己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参考文献:

[1] 张孝德,梁洁.从伦敦到北京:中英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3)

[2] 赵其国,骆永明,滕应,曹伟,吴绍华.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J].土壤学报,2009(6)

[3] 郭秀丽.德国环境保护的“生态民主”[N].学习时报,2014(3)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00)

第3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措施

引 言: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大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就在源头上下手,及时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从环境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下手,全方位的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全面的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及时的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就会达到了减轻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1 环境空气概述

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被称为大气,厚度为1000-1400km,其中近地面10km内的气体层对人类及生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大气范围比空气范围大,空气层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95%。在环境污染领域当中,“大气”与“空气”均为同义词。大气由多种物质组成,清洁干燥的空气中,氮、氧、氩分别占78.06%、20.95%、0.93%,剩余的0.1%则为其它十多种气体。实际上,水蒸气是空气组成的重要部分,因气象条件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浓度差异也会不同。通常,温湿地区高达0.46%,干燥地区低至0.02%。

2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由于其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所以使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以及人为污染源两种。天然污染源指的是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比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和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按照污染源空间的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等三种;按照社会活动功能,可以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照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

3.1 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3.2 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 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 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3.3 调整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3.4 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的治理

(1)汽车尾气的防治

治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①立法与管理的加强:需要促使对相关法规体系的有效建立,对机动车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完善配套的管理措施,避免病残车、超期服役车对环境污染的损害。②技术措施:机内净化,设计、生产汽车时,以发动机结构及燃烧方式的改进促使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实现污染物的良性排放,并符合国家标准对车辆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机外净化,对机动车废气的排放进行最后处理,使其排放得以达标,通常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促使这一问题的有效处理;燃料改进,对无铅汽油进行使用,控制铅粒污染,同时对天然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进行开发,逐步替代汽油,且注重环保汽车的发展与应用。

(2)扬尘污染的治理

扬尘指地面沉降并因各种原因而重新被扬起进入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土地的减少、环卫工作的加强、施工防护、防风防尘措施的实施及管理监督等工作的落实,均可促使对扬尘污染的有效治理。

3.5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并且要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还要更新技术设备,要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减少末端污染治理资金的目标。

3.6从国情出发来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一定要从国情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快的开发出一个技术可靠、配套设备过关并且在经济上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且要逐步的推广它。在许多的重点领域,比如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一定要作为重点来抓,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控制。

3.7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应该要对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各级政府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重大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样才可以不影响到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经济建设。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行政上的保证。在治理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由当地人民政府来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一定要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可以超过整个区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3.8 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一定要做到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政府要做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给各个排污单位,要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让排污单位必须明确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这样才可以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一定要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要建立一个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让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这样就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重,人们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气质量环境污染的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做到真正的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供方;质量管理;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6660(2016)02-0027-05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是构成并影响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供方实施质量管理的依据则是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的4.1“总要求”和7.4“采购”对供方的管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4.1规定了外包的控制要求,7.4规定了采购的控制要求。尽管这2个条款所要求控制的对象、方法和目的不尽相同,但对供方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管控获得符合要求的过程、产品或服务。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顾客参加验证活动不能免除组织提供可接受产品的责任”;AS9100C-2009《航空航天和防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也明确“组织对所有从供应商处采购的产品的符合性负责,包括来自于顾客指定的供应源的产品”。这2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都宣示了供方管理的责任归属,是取得GJB9001B-2009和AS9100C-2009体系认证资质航空企业供方管理过程必须承担的质量责任。目前,大多数航空企业基本上都是按照GB/T19001-2008的7.4要求,从“选择确认供方”、“传递需求信息”、“验收产品”以及“定期评价”等几个方面,开展供方质量管控工作的。回顾在一些航空企业进行体系审核检查的经历,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问题,感到有些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因此,以这些问题为案例,尝试提出解决思路,供参考借鉴。

1选择确认供方

GB/T19001-2008的4.1规定“组织如果选择将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任何过程外包,应确保对这些过程的控制”,7.4.1规定“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和确认供方时,要考虑所选择的供方及其所提供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是否能够满足以下几点:一是所提供过程、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我们所期望的技术要求或技术标准;二是所提供过程、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通畅的追溯性,不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导致无法追溯;三是所提供过程、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我们期望的交付进度,不能因为某一个环节影响到我方生产交付;四是售后技术服务是否及时、满足要求,特别是出现技术质量问题后的分析整改措施,是否全面准确、落实到位,确保能够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因此,一般来说企业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认供方。

1.1供方的类型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外部供方提供过程、产品或服务质量保证的可靠性,供方的选择要依据“先内后外,先企后商”的顺序进行。无论是外协外包还是物资采购,尽可能首选国内生产厂家,次选国内经销商家。特殊情况下(如顾客指定时),才考虑国外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对航空企业来说,选择生产供方时应优先考虑通过GJB9001、AS9100标准认证以及Nadcap特种工艺认证资质的企业,选择器材经销供方时应优先考虑获得器材生产厂家授权经销资质的商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并没有认真去考虑和区分、识别供方的类型,这会给后续的质量追溯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1.2供方的经营范围

通过审核待选供方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批准的经营范围,《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覆盖的产品范围,《经销商授权书》授权的产品种类以及经销区域等资料信息,确定供方的类型(性质)以及符合法规要求的供货能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对国外物资供方经销资格的审查,以保证其直接采购、供货和质量追溯的能力。例如:采购的国外某公司MIL-G-83528《导电橡胶军用规范》(TheMilitarySpecificationonConductiveElastomers)“导电胶板”材料,是由国内某经销商供货,但该经销商提供不出国外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文件,只出具了一张“符合我公司产品手册中所列有关标准”的声明。经审查该经营商的营业执照发现,批准的经营范围是:技术推广,销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货物进出口,技术出口,没有导电材料项目。而所提供的国外某公司授权书显示,授权的是国内销售“导热材料”,也没有导电材料的授权。可见该企业“没有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

1.3供方能力

供方能力主要是指提供我方要求过程、产品或服务的人员、程序、过程和设备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资质和水平。一般来说供方的资质证书是不能完全代表其已经具备提供我方要求过程、产品或服务能力的,尤其是质量保证能力的。这是因为虽然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质,但认证覆盖的过程、产品或服务范围是有限的,如果我方需求的不是处于体系覆盖范围,那么就不一定受控,不具有可追溯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不少需求量不大,却又是关键重要的成件,往往无法从生产厂家直接采购,大都需要通过经销商性质的供方,从厂家或国外采购,而经销商很少有取得质量体系标准认证资质的。如果仅从资质证书来确定能力,经销商显然不符合条件,但实际上企业还必须从他那里获得关键重要的物资。所以,供方能力的评价,不能只看获证证书,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目的性。应考虑对供方进行能力评价的目的性,如:是为了考核供方的质量管理能力,或是考核所品实物质量的稳定性,还是考核特殊工艺过程的能力和水平?要采用适宜的如:样品试用、对产品进行检测或测量、第二方现场调查审核、征询供方其他顾客的意见,了解其社会信誉等方法,对供方的能力进行评价。当然,在选择和评价供方过程中,也可使用来自外部(如互联网)有关该供方的客观可靠经营业绩、质量状况等方面数据,作为评估的依据。如:对于国外生产厂家的质量认证资质,就可以在互联网OASIS数据库搜索查询,确定其是否具备AS9100C有效认证注册资格,是否覆盖了我方需求的过程、产品或服务,并作为该供方已具有质量保证能力的直接证据。

1.4供方的控制程度

要根据所供过程、产品或服务的重要程度,确定供方的控制程度,赋予不同级别,限定并批准过程、产品或服务的范围,实施不同的管控,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航空企业一般都是根据物资器材对产品功能、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及追溯性要求,确定物资器材级别的。如橡胶膜片,在开关阀门中既要保证产品密封性,又要具备耐工作介质长期侵蚀的性能,同时还要具有质量可追溯性,这类物资器材往往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被确定为重键件或重要件;在采购过程中,被确定为1类物资器材,而提供这类物资器材的供方则定义为1类供方,以此类推。应按照供方的类型(国内生产型、经销型,国外生产型、经销型)和级别(Ⅰ类、Ⅱ类、Ⅲ类),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选择、审查、能力评价(考核)和批准确定,要保持一份《合格供方批准目录》,内容要包括批准状态(如已批准,有条件批准,已否决)和批准范围(产品类型、工艺家族);作为采购或外包的依据。由于名单中每一个供方及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是经过评价考核的,所以任何超越该名单的采购、外包行为都是不允许的。例如:某企业《外购合格器材供应厂商名单》批准某经销商提供美国COTO公司的某型号电子元器件。但检查该企业与这个经销商签订的销售合同,以及按该合同所采购的某型号电子元器件入厂复验资料时发现:该供方提供的却是日本ALEPH公司产品。这种情况就是违规采购。

2传递需求信息

需求信息包括内部流通的信息和向外部传递信息。GB/T19001-2008的7.4.2规定“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2.1内部信息

就内部流通的信息而言,航空企业生产需要物资器材的种类、数量、技术要求等信息,大都是采用《工艺分工定额表》的形式进行内部传输的;产品外协或物资采购部门从《工艺分工定额表》这个输入渠道获得要求后,“输出”的则是《外协外包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和具体的《外协外包合同》、《物资采购合同》等文件。所以,需求信息内部流通的完整性、准确性是“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首要环节。某产品《工艺分工定额表》中“导电垫”零件需要采购的物资名称是“导电胶板”,货架号是“40-10-1015-1286”,规格是“254×381×0.51”。设计图样规定的MIL-G-83528技术标准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充分传递。

2.2外部信息

向外部传递的信息,是外部供方应该执行的要求。因此,除了要体现对外部供方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要求外,还应包括隐含的、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认为必要的要求。要保证这些要求(以及有关这些要求的变更情况)能够完整、准确和及时地传递到外部供方。2.2.1实例2.2.1.1某批次GH4145材料从经销商处采购,但与该经销商签订的《物资采购合同》没有明确该材料化学成分的技术质量要求,入厂复验时发现材料中C的含量0.08,已达到GBn175-1982《高温合金牌号》(已被GB/T14992-2005《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的分类和牌号》代替)规定该种材料C≤0.08指标的边界。这是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向外部供方传递不明确所致。2.2.1.2采购用于民机产品的物资,不能向第三方审核机构提供已向供方传递“组织、组织的顾客和法规机构有权进入采购订单所涉及的设施场所的相应区域,无论在供应链的哪个层级,并可查看所有相应记录”的证据,被判定不符合AS9100标准要求。这是企业的供方管理没有跟上贯彻AS9100标准要求的典型案例。2.2.1.3没有与国外化学药品、油料、橡胶物品的供方充分沟通,《物资采购合同》中没有约定供方需提供这些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导致国外化学药品、油料、橡胶物品到货后,没有执行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贮存、防护等特殊要求,部分失效。2.2.1.4某产品零件外协到某厂家进行生产加工,期间产品发生了技术更改,但是没有及时将更改的信息传递到这个外协厂家,导致依据更改前要求生产加工的零件全部报废。内部传递的采购要求(主要是产品要求)不完整,或向外部传递的采购要求不明晰、不全面(如AS9100贯标后的局方介入要求等),以及未及时将技术状态变更的信息传递至供方等,仍是较为频发的问题。目前,一些管理较好的企业已经对这些问题采取了预防措施。如:针对外购成件,在合同签订前要组织各方面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内容或项目有:合同中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资质、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等要求是否体现;有关产品的技术指标是否全面;外形/安装图纸是否明确;顾客的要求是否得到传递(适用时);检测依据及证明文件等质量要求是否明确;构型管理要求是否明确;采购周期是否满足工厂要求;特殊过程是否通过Nadcap认证(适用时);法律条款是否完善;纠纷的处理措施是否明确;工厂权益是否得到保证;保密事项是否明确等等。通过评审,有效地保证了外部供方信息的充分性。可为采购信息“事前预防”的范例。

3验收产品

GB/T19001-2008的7.4.3规定“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因此,对于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企业自己必须知晓是否满足我方规定的要求。接收供方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时,一定要有相关的证据(如:产品检验验收合格的数据)作为支持。在企业不掌握(或不完全掌握)采购或外包产品实际质量情况(检验数据)的情况下,就接收产品,这必然会给自身产品和服务埋下了不可预测的质量安全隐患。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航空企业,对此更应该有清醒的、深刻的认识。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对其外购、外协产品的质量负责,对采购过程实施严格控制,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和跟踪,并编制合格供应单位名录。未经检验合格的外购、外协产品,不得投入使用”。因此,一旦因验收不到位等原因,不能够确保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做好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验收,也是供方质量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验证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最好是自己具有检验试验能力,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其质量状况;其次是从供方处获得符合性的客观证据,例如产品合格证(但是经销商则应提供原生产厂家合格证明文件。若经销商转发,要保证所提供的所有质量证明文件的证据链完整,环环相扣,彼此能够得到验证和追溯)等随行证明文件;第三是在供方的场所进行检验或审核。当企业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采用的验证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第四是对供方交付产品或服务的随行文件(如:产品检验试验记录、过程控制记录、检验试验报告、统计记录等)进行评审,来判定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第五是委托供方验证。当委托供方进行验证时,应规定委托的要求并保持委托和验证的记录,包括委托人员登记档案。

3.1实例1

某《武器装备配套产品订货合同》规定采购的“254×381×0.51铝银”导电橡胶板验收依据是MIL-G-83528。检查该材料入厂验收检验原始记录,仅在“入厂合格证号”栏目画“√”,附带了国内经营商自己开具的一张“符合我公司产品手册中所列有关标准”的声明,没有任何有关符合MIL-G-83528的证据。没有证明该物资已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就放行入库。

3.2实例

2按照某销售合同从经销商处采购的日本某公司的电子元器件,既无原生产厂随行质量证明文件,又无自己入厂检验合格的证据。询问复验人员放行入库的依据,称有经销商出具的“保证是日本某公司电子元器件”的说明书,按照企业《外购器材入厂验收办法》“商家无法提供生产厂家质量证明文件,必须出具商家质量保证书”的规定,可以直接放行入库。显然,该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这种规定是否能够证明“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3.3实例

3某批次M4×12螺钉外协加工后共1200件入厂复验。检验员从HB1-203-2002《头部带保险孔的圆柱头螺钉》表2规定的10多个检测项目中,选择螺钉圆头长度、直径、螺纹长度、螺纹规格4个项目,抽检了120件就放行入库。导致该批次螺钉装配产品后,因螺纹根部尺寸R漏检且不合格,在随产品进行寿命振动试验考核时断裂。原因是企业没有外协加工螺钉的入厂复验规范,导致实施的检验活动,不能确保外协加工螺钉满足使用要求。

3.4实例

4某企业螺母、过盈螺纹螺桩等产品生产过程中,将表面处理工序外协到另一个军工专业厂家进行。在没有外包厂家任何生产过程记录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的情况下,该企业就加盖本单位合格印章将产品发往用户。

4定期评价

GB/T19001-2008的7.4.1规定“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审供方的表现,这些评审的结果应作为建立控制水平的基础。目前存在的问题大都是评价过程有规定,但未认真执行。如:记录某外协单位年度定期评价内容的《航空产品(外协)外包供方评价表》显示:该供方去年40分的“计划执行”项目,考核仅得18分,导致定期评价的百分制考核只有75分。按照该评价表规定,属于“需要改进”的单位。但没有向该供方传递改进要求。今年就将其纳入《航空产品(上接第8页)外包(外协)合格供方名单》。另外,还应该定期从“资金”、“技术”、“生产”、“质保”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对供方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形成应对措施(如双流水)和预案,规避和防止供方风险,这也是供方定期评价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航空企业,做好供方质量管理决定着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关系到顾客满意,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清醒地认识到做好供方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获得符合要求的过程、产品或服务,更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风险,紧紧围绕“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这一关键点,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2]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3]AS9100C-2009 航空航天和防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第5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有效控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建筑物作为人们居住、办公或休闲的主要场所,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逐步提升的需求,也进行了鲜明的变革,使得现代建筑更具服务,楼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新标准不断涌现,使建筑电气施工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项目实施越来越复杂,给建筑电气系统施工质量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建筑电气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投入运行后预期功能的实现以及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1 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概述

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最终完工的建筑物的各个结构、设施及其整体功能能够达到业主的要求,同时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对其提出的质量规范。而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其质量控制工作应该包含对建设完工的建筑电气系统的适用性、安全性及可靠性能够满足业主要求,能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等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监管和控制。可以说,建筑电气施工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总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电气施工总体质量目标需要通过相互衔接的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来完成,这就决定了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必须从各工序的质量控制到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再到分部工程质量控制形成的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系统管理和控制过程完成。

2影响电气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建筑电气施工现场的线路安全

在施工现场线路的不安全有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形成,对施工的质量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现场的用电要极其谨慎。线路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气线路的短路。电气线路短路包括相间短路以及电线绝缘层失效。首先是相见短路,引起相间短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接线的疏忽以及安装时出现的问题。如果断路器接线电阻增大,那么就很容易引起相间短路。其次,在安装电线的过程中,如果裸电线过低或者是电线间距过小都不可以,如果电线过低导致金属物质与电线碰撞,这样同样会导致相间短路。如果间距太小,更容易发生线与线的碰撞问题[2]。在安装断路器时,不能保证空间的干燥,这样就会导致水汽击穿短路。最后是电线的绝缘层失效,绝缘层实效也就说明失去了的绝缘的能力,一般是由于受损坏或者是老化的现象,导致线芯外露或者是电压击穿绝缘。

2.2 用电布置问题

正常情况下,在比较潮湿地点的直接下层不会出现配电布置,比如在卫生间的浴室或者是厕所的下层。除去这一点还要注意的是一些发电机用房的布置,发电机用房同样不可以布置在潮湿的空间,要有一定的防潮设施才可以进行安装。

2.3 电梯电源的专用性问题

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供电线路不可以出现负荷现象,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电梯运行的质量安全。另外在施工时必须保证了解电梯负荷电流的最大限制,这样才可以正确选择哭有保护特性的主开关。因此,在对电梯电源进行安装时,要把相关规定的条文作为依据,为了防止电梯电源被一些用电设备的干扰,电梯必须拥有一个专用性的电源,以此来保证电梯的运行安全。

2.4 防雷问题

电气施工的防雷安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应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首先,有很多避雷带的弯曲弧度大小不一,而且避雷带转角的弯曲半径也打不到设计的要求,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在安装时进行细微检查,如果对产品质量进行认真检测,可能还会发现支持卡的间距大小不够均匀等问题。其次是屋面的金属管道连接的问题,对于突出屋面的金属物或者是贴爬梯在安装时可能会出现与防雷装置没有稳固的连接。另外还有引下线的截面与避雷带焊接的质量差,而且小于避雷带的截面。最后,接地极电阻测试点设置不符合要求,防雷接地装置测试点金属物的防腐措施并不到位。

2.5 材料质量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有一些生产厂商为谋取利润,在生产的过程中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导致电气的施工质量受到威胁,出现安全隐患。甚至酿成大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材料质量问题较常见的如导线电阻率高、熔点低、机械性能差、绝缘差、温度系数大;电缆耐压低、绝缘电阻小、抗腐蚀性差、耐温低;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导电金属片弹性不强,接触不好,易发热,达不到安全要求,塑料产品阻燃低、耐温、安全性能差等等。工程中使用假冒名牌的空气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情况也较多[3]。许多配电箱内的空气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型号或额定电流值与设计不相符,将开关改小的较多。有的甚至选用了空气断路器代替漏电保护开关。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对人身安全与电气用电安全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3 建筑电气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3.1施工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电气安装的相关技术人员首先要对电气的施工图纸进行熟悉;然后与土建施工的技术人员对电气施工图以及土建施工图进行共同的查对,把出现交叉的施工部分列出来;接着依照土建施工的有关进度计划,对线路保护管理、支吊架以及有关的基础型钢进行预埋等。对配合工程交叉施工要排出相应的计划,并对配合的时间确定好,防止差错的发生和工程项目的遗漏。而在配合施工前,要及时制作好各种预埋件,在其防腐方面要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此外,还要充分做好在施工开始之前的材料和技术准备工作。

3.2施工过程中处理好协调的环节

(1)对交接手续的适时办理。在专业技术人员进场的时候,总包单位就要对此进行限时的扫管,然后对交接的手续进行及时办理,才能予以批准。由于专业技术队伍出于自身的效益考虑,会对交接的手续匆忙办理以防止漏项情况的出现,因而总是一边进行扫管一边进行穿线,对时间进行拖延。关于这个问题,有关管理人员要适当增加专业技术队伍的人力。通过集中扫管,使得交接手续能够抓紧时间办理。

(2)对现场补管的督促。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漏做管盒和管路不通的问题。对于漏做的管盒处理方面,在最初总包方尚且接受。但时间一长,就会对此不耐烦并拖延不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尽量要求弱电施工这一方再一次弄准确和查清楚漏做的管盒。

3.3 施工阶段所进行的质量控制

(1)在基础工程进行施工时,要与土建配合好,做好止水板的预留和预埋工作以及弱、强电专业的电缆线的穿墙管。这一项工作要求各专业之间的施工工作要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其中电气专业的施工必须要在土建进行墙体的防水处理前就完成相应的施工工作,这样才能防止由于防水层对被电气施工破坏而出现墙体的渗漏现象。对于需要预埋的配电柜基础型钢、吊杆基础螺栓、木砖、吊卡以及铁件等需要预埋的预埋件,有关施工人员应提前与土建配合好,要对这些预埋件及时的埋入和保证施工到位,防止出现遗漏的现象。在安装电器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实现质量的严格把关[4]。

(2)施工阶段中对质量的控制必须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分清楚,确定配电箱、电力电缆以及配电装置这三个重点装置的相关协调和交接环节。在明确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好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

结论

在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应当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通过过硬的技术,确保建筑电气的安全运行,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 平.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分析[J].城市建筑,2013,14:84-85.

[2]孙大鹏.对当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255.

第6篇

[关键词]变频器 控制方式 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 TN7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0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功率半导体器件价格的降低,变频调速越来越被工业上所采用。如何选择性能好的变频其应用到工业控制中,是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下面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谈谈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

1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表达式:

n=60f(1-s)/p (1)

式中:n――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f――异步电动机的频率;

s――电动机转差率;

p――电动机极对数。

由式(1)可知,转速n与频率f成正比,只要改变频率f即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当频率f在0~50Hz 的范围内变化时,电动机转速调节范围非常宽。变频器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源频率实现速度调节的,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率、高性能的调速手段。

2 变频器控制方式

低压通用变频输出电压为380~650V,输出功率为0.75~400kW,工作频率为0~400Hz,它的主电路都采用交―直―交电路。其控制方式经历了以下四代。

2.1 U/f=C 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机械特性硬度也较好,能够满足一般传动的平滑调速要求,已在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在低频时,由于输出电压较低,转矩受定子电阻压降的影响比较显著,使输出最大转矩减小。另外,其机械特性终究没有直流电动机硬,动态转矩能力和静态调速性能都还不尽如人意,且系统性能不高、控制曲线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电机转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时因定子电阻和逆变器死区效应的存在而性能下降,稳定性变差等。

2.2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控制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是以三相波形整体生成效果为前提,以逼近电机气隙的理想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一次生成三相调制波形,以内切多边形逼近圆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经实践使用后又有所改进,即引入频率补偿,能消除速度控制的误差;通过反馈估算磁链幅值,消除低速时定子电阻的影响;将输出电压、电流闭环,以提高动态的精度和稳定度。但控制电路环节较多,且没有引入转矩的调节,所以系统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3 矢量控制(VC)方式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的做法是将异步电动机在三相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流Ia、Ib、Ic ,通过三相-二相变换,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交流电流Ia11b1再通过按转子磁场定向旋转变换,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电流Im1 ,It1(Im1相当于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电流;It1相当于与转矩成正比的电枢电流),然后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求得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的坐标反变换,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其实质是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分别对速度,磁场两个分量进行独立控制。通过控制转子磁链,然后分解定子电流而获得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经坐标变换,实现正交或解耦控制。矢量控制方法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系统特性受电动机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在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过程中所用矢量旋转变换较复杂,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分析的结果。

2.4 直接转矩控制(DTC)方式

1985年,德国鲁尔大学的DePenbrock教授首次提出了直接转矩控制变频技术。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矢量控制的不足,并以新颖的控制思想、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在电力机车牵引的大功率交流传动上。

直接转矩控制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交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它不需要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因而省去了矢量旋转变换中的许多复杂计算;它不需要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也不需要为解耦而简化交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2.5 矩阵式交―交控制方式

VVVF 变频、矢量控制变频、直接转矩控制变频都是交―直―交变频中的一种。其共同缺点是输入功率因数低,谐波电流大,直流电路需要大的储能电容,再生能量又不能反馈回电网,即不能进行四象限运行。为此,矩阵式交―交变频应运而生。由于矩阵式交―交变频省去了中间直流环节,从而省去了体积大、价格贵的电解电容。 它能实现功率因数为l,输入电流为正弦且能四象限运行,系统的功率密度大。该技术目前虽尚未成熟,但仍吸引着众多的学者深入研究。其实质不是间接的控制电流、磁链等量,而是把转矩直接作为被控制量来实现的。具体方法是:

(1)控制定子磁链引入定子磁链观测器,实现无速度传感器方式;

(2)自动识别(ID)依靠精确的电机数学模型, 对电机参数自动识别;

(3)算出实际值对应定子阻抗、互感、磁饱和因素、惯量等算出实际的转矩、定子磁链、转子速度进行实时控制;

(4)实现Band ―Band 控制按磁链和转矩的Band ―Band 控制产生PWM 信号,对逆变器

开关状态进行控制。

矩阵式交―交变频具有快速的转矩响应(

第7篇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的制度

当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时,组织架构间的牵制与监督不严,内控力度弱化。执行内控制度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重视性不足,而制度上的缺失也会导致奖惩机制的发挥失灵,甚至没有基本的制度来监督这方面的工作。这就形成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与不执行一个样,执行好与执行坏一个样"的现象。当内控手段形如一纸空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概率就会提升。

(二)监督与落实

有些企业有内控方面的制度与条文,但由于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执行,监督与落实根本就不存在。在工作中只讲求灵活处理,而不强调原则性。甚至在处理过程中把内控视为形式化的存在,这样就直接提升了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是造成企业经营事故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内控制度上有相当详细的条文,但由于缺少监督与落实的制度,也没有形成统一性的监管体系,那么就会造成监督效果差,内部监督与审查存在空白和不足。

(三)意识与措施

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不重视,把内控管理视作可有可无,只集中精力用于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目标达成上。这在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企业科学的管理体系与内控制度对企业的积极意义,没有意识到健全的内部制度对企业潜在效益的促进力。甚至有些企业只是在面临上级检查时临时应付一下,走个过场。这些错误的意识直接让内控管理形同虚设,不仅发挥不了内控的作用,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形成大量的"面子工程".再加上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意识不足,甚至不具有一定的外部风险敏感度,如果此时内部管理人员对企业形势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轻则造成内耗,重则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运作。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防范

(一)营造环境

在企业的内控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内控环境,提高风险意识,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帮互助的内控氛围将有利于企业内控措施的执行。基于此,在企业的管理上,应根据现有的经营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内控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如,先激发与提升领导层在内控方面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关注度,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内控对于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再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筛选出风险点,对其进行评估与预测,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制订出应对措施。根据企业的管理体系制订出对内控与风险的考察制度,把内控工作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内容中来。通过奖惩制度端正内控部门与员工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加以配合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宣传,如内控方面与风险防范的知识宣传,内控过程中的管理案例等,普及企业内控知识,让企业人员从意识上重视内控工作,在工作中重视操作规程,重视业务流程,形成良好的内控原则。当然,为了实现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还应在年度预算、重大发展决策、重大合同签订时发挥民主精神,发动群众监督力量,汇集集体智慧,提高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二)提高权威

企业的内控工作开展得如何与企业内控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基于当下很多企业都缺少独立内控部门与风险防范部门的情况下,应设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摆脱过去企业财务部门兼职内控管理的情况,提高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透明度,赋予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权威性,保障其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切实提高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的质量。

(三)有效沟通

在企业内控与财务风险防控中,企业得到的数据与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及时全面,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水平。考虑到企业的内控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与岗位,内控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与交流,那么就应把握交流质量,确定信息的有效性与全面性,以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信息的质量高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的工作方向。所以在这方面的管理应把握住信息审核的原则,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提高内控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与防范相关文章:

1.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

第8篇

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 灰色系统理论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矩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提供一个为大多数室内人员认可的舒适的热环境外,还应该提供清新宜人、激发活力并且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室内空气环境。因此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建立一种能客观地评价空气品质的数学模式,一直是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因为室内空气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评价方法应能够反映多个因子共同作用于室内空气的综合效应,目前已提出的方法有:评价指数法[1]、模糊综合评判法[2]等。本文将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根据分析和比较,这种方法是多因子综合评定理想的方法。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可分为颗粒(固体、液体或生物颗粒)、气体和蒸汽,它们当中有的会引起某种不愉快的感觉,有的被认为对健康有害,还有一些目前还不为人类所认识。就其来源来讲,有的来自室内的材料、设备以及生物活动,有的来自室外空气的渗透,还有的来自暖通空调系统,这些物质的存在是室内空气品质不良的重要原因[3]。

由于种类繁多,不可能对每种污染物都进行检测,需要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对人体感觉和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作为室内空气品质检测和评价的内容。几十年来人们对各种污染物的发生源、散发强度、对健康的影响、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大量非常有用的资料。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室内污染物有:甲醛、CO、CO2、NO2、SO2、悬浮颗粒、浮游微生物、氡气,这其中的每一种物质都代表了一组污染物的信息,反映室内空气的现状。但有文献报道氡污染不是现代化办公大楼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时选取甲醛、CO、CO2、NO2、SO2、悬浮颗粒、浮游微生物作为评价因子[1][4]。

2 灰色评价的数学模式

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灰色系统理论是80年代初期由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一门系统科学新学科。它以 "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控制[5]。

一般的抽象系统,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农业系统、生态系统等都包含有多种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态势。我们常常希望知道在众多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因素对系统的发展影响大,哪些因素对系统的影响较小;哪些因素对系统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需强化发展,哪些因素对系统的发展起阻碍作用需加以抑制……。由于统计资料十人有限,且数据灰度较大,并不一定有典型的分布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往往难以奏效。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我们能用时间序列来表示系统行为特征量和各影响因素的发展,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形状越相似,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序列曲线的相似程度用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此,灰色关联分析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6]。

2.2 灰色关联分析在多因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在多因子综合评价时,我们经过实测,得到某一评价对象的由多个参数组成的序列,要对它做出等级评价也就是判断它与哪一级评价标准更接近,关系更密切。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序列曲线的接近程度,根据能综合反映曲线间差值大小的关联度对评价对象作出判断。如有多个待评价对象时,还能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

当用关联度量化序列曲线的相近程序,需要对序列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使之化为数量级大体相近的无量纲数据。在用关联分析做发展态势比较时,每一序列均为时间序列,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初值化处理和均值化处理。然而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时,序列中有不同的物理量,且数量级相差较大,这时不能作初值化处理或均值化处理,而应采用其他了方法处理。在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中,预处理方法如本文评价实例所示。

设经过预处理后,有参考因素序列,Yi,i∈M={1,2,…,m},比较因素序列Xj,j∈N={1,2,…,n},序列表示为:

令:

(1)

(2)

(3)

(4)

(5)

εi,j(k)是第k个数据点上Yi,Xj的相对差值,称为关联系数。r i,j称为Yi与Xj的关联度,集中反映了所有数据点上的关联系数的大小,因为计算关联系数时,Δmin,Δmax采用三级差,所以用式(4)定义的关联度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关联度r i,j反映了Yi,Xj序列曲线之间的相似程度,其值越大说明Yi与Xj的之间联系越紧密。式(4)中ρ(0

由关联度r i,j,i∈M,j∈N,组成一个m ×n阶矩阵:

(6)

矩阵R称为关联矩阵。考虑任意因素Yi,Xj,Yp,Xq,当εi, j (k)> εp,q (k)时,必有 ,这说明关联系数越大,曲线间距越小,曲线形状越相似。而关联度与ri, j ,rp,q的比较都是有意义的[7]。

在将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时,我们取序列,Y1,Y2,…,Ym为n个评价对象的实测值,X1,X2,…,Xn为室内空气品质评价的m个评价标准序列。经计算得出关联矩阵R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提供的信息对室内空气品质的现状作出评价。在矩阵R中,每一行的元素均为某一待评价对象与不同室内空气品质等级的灰色关联系数;与某一等级的关联系数越大说明其与该等级的联系越紧密,因此最大关联系数对应的等级即为该对象的室内空气品质的等级。R中每一列的元素为某一室内空气品质等级与相应评价对象的灰色关联系数,因为R中任意元素的比较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任意现行的相应元素,而比较任意两评价对象的室内空气品质的优劣。

3 室内空气品质的灰色评价

3.1 评价标准序列的确定

室内空气品质的等级评价与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紧密相关,并应考虑到空气环境对人群主观感觉的影响。在环境评价中有表1所示的等级划分[8]。

环境评价中的等级划分

第9篇

关键词:离心式压缩机;喘振;Maestro控制器;防喘振控制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离心式压缩机由于其气体流量大、运行效率高及经济性能较好等优点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喘振、轴向推力大等。喘振作为离心式压缩机的一项固有特性,对压缩机能够产生破坏性的影响,防止喘振的发生成为离心式压缩机控制的关键。

2喘振

当离心式压缩机的操作点位于最大压头和最小流量,如果此时压缩机失去维持最大压力的能力而使得整个系统变得不稳定,即发生了喘振。在正常状况下,压缩机的操作点应该在喘振线右侧。但当流量波动、压缩机启动或紧急停车时,操作点将会朝着喘振线的方向移动,这是由于流量减少而引起的。如果操作点到达喘振线时,被压缩气体将会在叶轮的非工作面形成脱流团,造成冲击损失急剧增加,最终导致压缩机出口压力和入口至出口流量的减少。

3Maestro控制器

Maestro控制器是Baycontrols公司的压缩机控制产品,根据离心式工业空气压缩机标准而设计,可用于多种品牌压缩机的控制。该控制器可实现恒压、恒流或双作用的控制,在保证高控制精度的前提下支持多种的压缩机控制方法。

3.1结构

控制器包括一个或两个MLM(Main Logic Modules 主逻辑模块),每个MLM都配置有独立的电源、处理器和一段I/O通道,可通过增加MLM的方式来扩展I/O容量。同时控制器还包括一块控制面板,集中了显示和操作两部分功能,主要用于设置各种参数。

3.2入口导叶控制

入口导叶的控制过程分为加载、卸载和正常运行,其控制逻辑如下图所示:

图1入口导叶控制逻辑

如图1所示,为保证压缩机在安全范围工作,入口导叶的控制信号是加/卸载(A)、电流控制(B)、系统压力控制(C)信号低选的结果,同时还可以选择手动控制导叶模式。其中加载信号为100%,卸载信号为0%;电流控制是一个PID控制回路,设定值为最大负荷电流;系统压力控制是一个以工艺要求为设定值的PID控制回路。

3.2.1加/卸载控制过程

加载情况下,加/卸载控制信号被置为100%,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导叶的控制信号由电流控制回路输出信号和系统压力控制回路输出信号中数值较低的信号所决定。

卸载情况下,由于加/卸载控制信号被置为0%,所以低选器的输出信号为0%,入口导叶关至0%。

3.2.2电流控制过程

加载情况下,由于加/卸载控制信号被置为100%,电流未达到最大电流设定值,电流控制回路输出会持续升高,系统将达到最大负荷。

3.2.3系统压力控制过程

由于电流升高的同时系统压力也会升高且最大电流所达到的系统压力值会高于系统压力设定点,所以当导叶持续打开并接近最大电流时会达到系统压力设定点,导叶控制回路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3.3防喘振控制

压缩机的喘振线在坐标中表现为一条直线,可表示为:

其中:

P 系统压力

F 电机电流

m 直线方程斜率

b 直线方程截距

根据压缩机出厂测试结果可以确定两个坐标点(F0,P0)和(F1,P1)

其中:

P0 喘振点中较低处压力点

P1 喘振点中较高处压力点

F0 P0处电机电流指示

F1 P1处电机电流指示

由上述数据可计算出直线方程斜率m和截距b:

由式可计算出电流反算方程:

为提高压缩机做工效率及防止喘振发生,在喘振线的右侧会设置一条与喘振线平行的直线,称为防喘振控制线,距喘振线偏移设计电流的5~10%,以10%偏移量为例,则有:

所以,可通过系统压力P来确定防喘振控制线上电机电流应到达的设定值,控制算法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2防喘振控制算法原理图

由上图可知当根据压缩机出口压力信号按照防喘振控制线计算出电流设定值后,由于防喘振控制阀一般为气关阀,所以防喘振PID控制回路采用正作用,即当实际电流低于电流设定值后会调节4~20mA控制信号降低,控制阀则会打开。同时,将防喘振PID调节输出与出口压力PID调节输出做低选控制再输出到防喘振控制阀,确保压缩机在设定压力做功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喘振。

4结束语

Maestro作为专业的离心式压缩机控制器,其内部特有的算法和快速的相应能够保证压缩机控制过程中保持高效和稳定的工作状态,并结合用户可自定义的机组保护参数可以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Cooper Compression.Controls Maestro Legend.Buffalo, New York: Cameron, March 2006.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方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A715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

1.1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包括施工企业在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项目成本的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就要做好成本预测、核算与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手段与技术对施工中的物化劳动与各种劳动消耗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与监督。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要从施工准备一直到竣工验收,贯穿于每个环节,涵盖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与全方位。

1.2 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1.2.1 投标费用难以控制

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建筑业市场中,报价的高低与企业生产费用成正比,报价高也就意味着费用高,使企业在投标中就首先丧失了竞争的优势;若是为了中标而盲目的压低费用,使项目得不到应有的效益,则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尚不规范,难以控制财物的投入,使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且投标费用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

1.2.2 不能正确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一些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使用传统的管理经验,不能在事前进行预测,在过程中进行改进,只注重短期的收益,不能兼顾长远利益。在施工的过程中盲目赶工期,加大人员与设备的配备,造成极大的浪费;不能动态的进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搬运,增加额外开支。由此可见,正确认识成本管理重要性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

1.2.3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因工程质量而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未达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不必要损失。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工程质量而忽视了对成本的控制,虽说质量有所提高了,但成本也加大不少,只有提高工程质量兼顾成本控制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1.3 成本管理对策

1.3.1 加强投标报价管理,降低投标费用

对建筑市场中的投标信息进行分析与调查,确定跟踪价值,将企业历史数据及同行业报价资料与项目类别、地区差异及投标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合理的降价幅度,进行科学的报价。设立专项费用科目,编制可行可控的企业投标费用年度预算,对投标费用及项目造价有送的费用进行总额控制,对投标人员专项考核,利润挂勾、奖罚分明,加强投标人员的费用控制观念。

1.3.2 提高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必须从全员做起,从普通职工到管理人员进行经济教育,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领导干部要重视成本管理的工作,将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 贯穿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成本预测与成本控制双管齐下,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节能减耗,而是对成本科学合理的进行管控。

1.3.3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的根本,即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这就需要我们的施工单位加强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的进行质量的成本控制,切实的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成本的消耗,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2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及解决途径

2.1 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它贯穿与施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成本的预测、计划、日常控制、竣工验收及对成本的分析与考核等。将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内,通过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现实差异,进行研究与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2.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3.1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要贯穿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这就要我们从项目的源头抓起。在投标前要做大量的工作,收集项目资料、分析图纸、确定工序结合实地考察的现场勘察情况及周围环境,对工程的成本进行科学预测。收集对手的历史资料,对其投标技巧与实际能力进行研究,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留出适当的利润空间,进行可行性投标报价。在预测成本期望值时要尽可能的低,这样一旦中标就会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可观收益。

2.3.2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就要立即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与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对施工项目进行施工工序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工序标准,确定施工目标的责任成本,对工程的成本与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

(1)施工组织设计是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施工工程组织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与实地考察,根据合同、工期及质量标准等,结合现场环境与人员设备现状,对施工工程的施工方法、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做出最优的安排;合理的配置资源,制定节约与再利用的奖罚办法与措施;合理的安排和分解工序,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协调性、平行性与均衡性,在科学合理的可控中进行施工。

(2)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就要确定项目部的目标责任成本,由于目标成本是预测的,存在着不可预见性,要求项目经理部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工序,将责任成本控制在每一道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责任目标成本中的不确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3.3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环境与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期,人员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几个方案进行综合评比,选出最佳方案;将新工艺、新技术、先进设备及时的运用到工程中,及时修正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2)经济措施。将工程项目目标成本合理分解到每一个工序中,项目经理部的每一个部门和各班组都要制定出相关制度对人工费、机械费和材料费进行控制,同时动态的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及时修正方案,严格控制实际成本的支出。

2.3.4 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竣工后,进入验收结算阶段,在此阶段应根据工程造价、施工图纸设计、工程验收、索赔等费用等进行全面的核算,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进行考核和验收,根据考核成绩对项目部经理及其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奖励和处罚,

2.4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

ERP是企业资源的管理系统,它利用企业管理的科学理念,将业务流程、人力物力资源、基础数据、网络资源等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集于一体,对企业的成本、采购、财务、人力等资源进行规划整合,科学合理配置资源,使效益最大化。

结论:通过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论述,我们认识到成本的控制应从竞标的价一直到竣工验收,涵盖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在当前低利润的时代,要想争取更大的利益,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控制成本。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施工成本进行全方位动态的控制,是成本控制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 晏霞;成本控制及其应用分析[D];暨南大学;2000(08).

第11篇

2008 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部门联合下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这种认识差距主要体现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管理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贪污受贿、挪用、盗窃公款等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企业控制环境不理想、控制活动不当。主要体现为公司治理结构权责不分、股权过于集中“一股独大”、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员兼任、人事政策不相匹配、独立董事制度不落实、内部审计虚设等,导致较多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缺乏与内控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于风险管理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借助数据库和相关管理软件进行集成管理,构建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在实务中,由于重视不够,投入成本高,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并不多见。

对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控制的监督薄弱。企业监管机构不健全,一些企业的内审机构,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导致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为外部监督体系,也不尽如人意。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各自拥有其不同的发展历程,但二者在2004年COSO的整合框架中实现了融合,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如下:第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本质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质都是为增加组织的价值而服务的。第二,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 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第三,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是为了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产生的。早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物侵吞和信息欺诈风险,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财产安全和信息真实,而现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转变为市场竞争风险,所以风险控制就更加关注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强化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方法

(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管理

1.建设有效的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体系。风险识别就是企业在风险潜伏期就要识别出其危害行为, 是风险管理的第一个阶段;简单推测出风险之后,要对此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风险评估应符合全面客观的原则,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规划风险预防的措施方案,规避企业风险。

2.控制战略风险。企业对战略风险的控制,应选择恰当的总体战略,控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企业并购风险;控制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方面的风险;控制投资、融资、担保等财务方面的风险。

3.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可以构建电子信息系统,没有条件的,应建立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析、评估的内部制度,理顺风险信息流程,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到达管理层,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风险信息依据。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构建以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推进和改进激励和约束机制、及时准确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设立董事会决策与监管的支持系统、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企业最高管理者自身和其职权行为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明确职责,把公司的财务治理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合理配置。

2.加强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首先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主体明确,最大限度调动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以内发力推动内部控制。其次,完善企业全员培训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加强风险意识培训、监督和考核。

3.完善企业内部审计,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

第1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当前,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面临各类问题,如财务问题、核算问题、资金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所以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防范风险,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1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指的是一种方法与程序,对施工企业的财产安全具有保障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良性循环,施工企业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资金批准、授权、审验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对不相容岗位实行相分离原则。

1.1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控制缺陷

首先,有的施工企业重生产轻管理,在制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时缺乏充足的思考。具体体现在:指标设定缺乏科学性、预算缺乏合理性,以及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等环节无法做到有效衔接,未形成规范完善的体系。其次,对资金的使用过程缺少有力的监管,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进行项目管理时,忽视了成本控制,也没有规范有序的资金运作程序,内设监管部门职能未全面发挥,执行力度不够。

1.2投标项目不做深入评估,加大资金积压风险

我们都知道,建筑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通常是不计成本,只要有新项目上马,就不假思索地进行投标,忽视了对项目的收益及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这样一旦某一项目资金投入时间太长,资金回收不及时,最后就会出现资金积压现象,不仅影响了资金的投资效率,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资金的风险。

1.3资金管理不科学,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具体体现在: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向与控制缺乏协调性;事后监督没有有力的考核办法作为依据,仅成为一种摆设。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不透彻,而财务人员又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由于受到了领导的指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一味地以领导的要求为主。由于大部分企业领导注重企业的利润指标与产值,不重视资金管理,导致企业进行年度考核时经营业绩没有任何异常,而新的经营队伍核账清产时,存在严重的潜亏现象。

1.4财务信息失真,导致资金管理决策失败

当前,在项目负责制的情况下,部分项目经理、财务经理乃至财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及目的的考虑,随意改变会计处理政策,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善、不透明,这无疑给企业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了虚假的财务信息,最终导致错误的资金管理安排,出现财务问题不可避免,严重的可能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资金周转。

1.5领导权力滥用,资金控制效率低下

企业资金的使用需根据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但有的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凭借自己拥有的权力,不遵循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不按照相关法规正确操作资金,如私自挪用公款、相互拆借资金等。而经办人员经受不住领导给的压力,只能乖乖地放下规矩,按领导的指示办事,最终造成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低下,管控无力,增加资金损失风险。

2强化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2.1加强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应注重对投标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真正做到资金的有效控制与管理。项目投标过程中,应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并且还要注重财务的赢利情况、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行性等,只有这样,施工企业的投资决策才会更加的科学合理,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降低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盲目投资而带来的损失,从而推动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2.2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施工企业应构建针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对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我们都知道,施工企业具有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资金利用率低及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施工企业可通过网上银行业务集中分散的账户,以此实现规模化并保障支付核心,促进资金正常有序运转。不仅提高了施工企业对突发支付问题的应对能力,而且还进一步强化了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水平。

2.3企业管理层应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和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这样可及时获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之处,减少企业的财物损失,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对于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应熟知财务、税收、会计等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强化成本控制,了解企业预算的制定与执行情况。此外,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与决策时,应以财务成本的角度合理审视自己的工作行为,以保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效率。

2.4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项目中标结束后,施工企业应积极开展资金预算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资金预算编制、审批、考核、监督等一系列的预算控制体系。采用逐级编报、审批以及滚动管理的方法手段,形成行之有效的预算调整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健全考核制度与监督制度,加强监控施工企业各项资金活动,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

2.5加强资金管理内部监督机制

做好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检查人员,不断增强企业资金的审计效果。构建并落实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经常性的审计资金流动情况,从而强化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能力,推进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3防范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策略

3.1减少垫资风险

为了防止因施工垫资而引起拖欠款的现象发生,施工企业应明确规定新上的工程项目不得垫资施工。对于个别工程项目出于对企业信誉的维护的考虑,且建设单位明确提出垫资施工的,应有达到担保条件的建设单位作担保。同时由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投标时向建设单位支付的投标保证金,必须在不超过招标文件中明确的规定时间内,委派专人及时催收。企业中标后向建设单位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必须按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规定的返还方式与时间,并构建专门的催收领导小组,确立具体的责任人及催收目标,从而保证款项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收回。

3.2树立风险意识,健全经营决策程序,防范经营决策风险

具体应从三方面着手进行:第一,施工企业领导班子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机制,对于重大投资事项应由班子集体研讨决定,董事长或总经理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负责。工程招投标在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必须考虑好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及可靠性。建设项目是否已得到批准,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应以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与市场行情合理报价,如对资金到位不及时、赢利水平低下、风险系数高的外埠工程项目应直接放弃。第二,构建完善的合同评审制度,完善合同管理;企业法律顾问应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是否存在风险性进行评估,以避免有不合法的条款,争取将合同隐患全面消除,以顺利通过评审。工程开工时应集中相关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划分承包人具体应承担的合同责任与工程范围。当合同条件出现变化,应立即获取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关键性资料,为合同争议提供有力证据,也为工程索赔做好准备。第三,施工企业最好不要为建设单位提供经济担保,也最好不要为相关联的施工企业提供经济担保。

3.3正确处理上下游关系,强化客户关系管理,防范分包商与供应商的诉讼风险

施工企业应树立新的经营理念,清楚地意识到分包商与供应商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能和企业共同防范市场风险。总的来说,施工企业应充分掌握了解分包商与供应商的实力及信誉情况,设置专门的诚信合作伙伴数据库。在与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最大可能地纳入支付分包工程款或货款的限制条款,让分包商与供应商都知道工程的资金情况,可在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序的基础上或根据相同比例付款,从而防范分包商或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积极创设施工企业、分包商、供应商共同发展,且都能获利的环境氛围。

4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施工企业各项资金活动具有监督控制作用。当前,资金管理已经成为了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而施工企业构建关于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提升资金效率具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利桃.建筑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

[2]何晓敏.进一步加强与改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6).

[3]何秀琴.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6).

第13篇

关键词:沙尘暴;浮尘;可吸入颗粒物

2010年春,我国出现一次规模较大的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起源于中亚、我国西北部沙漠地区,但是其路径是通过我国黄海、东海,然后到达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3月15至21日API基本都在100以下,22日有部分城市API超出100,个别测站达到500以上,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粤东沿海是此次沙尘暴影响的重污染区,23日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仍较严重。深圳空气质量继2009年4月26日第一次受到北方沙尘暴天气影响,再次受到了影响。南下的沙尘昨日染黄深圳的天空,令空气污染指数升至有纪录以来的最高位。全市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289,属中度重污染,福田、罗湖、盐田和宝安区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这也创下近14年以来,深圳空气污染的最高值。这次沙尘天气对南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如何应对和改进现状,促进我国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为市民日常活动提供健康指引的一项服务;如何使预报预警信息更通俗易懂、更贴近民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市民。2010年春出现的较大规模沙尘暴天气给我省沙尘暴预警预报工作带来一些思考。

一、沙尘影响广东空气质量的基本情况

这次北方沙尘天气对广东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四个阶段,如图1:迅速攀升阶段:3月21日11时至3月21日16时,短短5个小时,首先受到北方沙城影响的粤东某市国控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由0.107 mg/m3升至到该站最高值0.862 mg/m3;高位稳定阶段:3月21日16时至3月22日12时,该国控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0.8 mg/m3附近;逐步下降阶段:3月22日12时至3月23日9时,该国控测点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至0.467 mg/m3;迅速下降阶段:3月23日9时至3月23日11时,2个小时内降至0.154 mg/m3,已经接近于沙尘暴影响前的浓度水平。

粤东某市区控制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图1粤东某市国控测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变化

这次沙尘暴突袭广东,是由全省各地市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发现的,首先从粤东的汕头站发现,随后珠三角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市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均监测到沙尘天气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响,但气象部门并没有提前发出预警。环境监测部门经过事后的各种资料分析,包括风场、卫星遥感、环保监测数据等资料,都证明这是由北方沙尘带来的外来源引起的颗粒物浓度升高。但在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恶劣天气过程中,并没有一个部门相关信息,让市民得到相关的指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沙尘暴源区到广东沿途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演变分析

由于沙尘影响的区域东移南下,在沙尘暴源地到广东沿途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先后出现异常快速上升, 1d内空气污染指数升幅超过400,空气质量级别急降多级,由优、良天气直接恶化到重度污染天气,跨过轻微污染、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的逐步演变过程。由图2可知,距离沙尘暴地区最近的西宁、兰州空气污染指数由 4月23日低于100,空气质量为良,到 24日空气污染指数突变超过500,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25日浮尘南下影响成都、武汉,空气质量也由24日的优和良迅速恶化为重度污染,污染指数超过500;4月24~26日长沙空气质量每天恶化2级,由24日优到25日轻度污染到26日重度污染;广东地区则比长沙推后1d,由25日良好到26日的轻度污染到27日中度污染。空气污染指数的演变显示,沙尘暴的影响从北往南减弱,各个城市都观测到空气中有明显的浮尘。这是受沙尘暴的影响。

图 2沙尘暴源区到广东沿途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变化

三、深圳市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机制

为了保障“绿色大运”的承诺,深圳经过该次北方沙尘的影响,已初步建立起了预报预警机制和信息机制。

1预报预警会商机制的建立

1.1与气象部门无缝对接

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拟定了两个部门的合作协议,制定空气质量预报会商、预警及信息方案,应急预案等五个合作方案。平常每天会商一次,大运期间每天三次;建立信息机制,两个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相关信息。对于容易令群众产生误解的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双方会商,达成共识之后联合,统一信息口径和进行解释。

建立了预报预警联动机制。根据深圳市空气污染现状及气象特征,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划分为3个等级,在出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或者出现灰霾天气时,按照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级,分别启动相应的联动。

1.2大运空气质量保障深圳市空气质量测报实施方案

争取在省环保厅的统筹指挥下,实行空气污染分区控制,以空气污染指数为主要指标,以污染源为主要对象,以"管、限、停"为主要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运会空气质量。参照广州亚运会的做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授权政府有关部门,在大运会开幕前一定时间内或大运会期间,若遇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使我市空气质量无法达到承诺要求时,将对工厂及机动车临时减排措施作出安排,对到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或限产。编制完成《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控措施方案》,将东莞市凤岗镇与深圳市一同列为空气质量保障核心控制区域,将东莞市及惠州市列为空气质量保障重点城市,确保邻近城市共同推进大运会空气质量保障联防联治工作。实施"五个一律"的强制性特殊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一是超标排放的电厂机组一律停产,高排放机组限制上网;二是超标排放的工商业锅炉和窑炉一律停产;三是超标排放VOC的企业一律停产;四是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未使用清洁燃料的饮食服务企业一律停产;五是易产生扬尘的相关工程一律停止作业。为全面、准确地监测环境空气质量,及时环境空气质量信息,评估和测试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效果,并为大运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采取污染控制应急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2信息机制的建立

2.1充实环境空气质量信息机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市民。

1)以API指数为依据,结合能见度、PM2.5的监测情况和天气情况,在预报信息中,给予市民需要注意的意见。

2)在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除了按规定信息和预报外,考虑增加信息指引,如在能见度低,PM2.5以下的微细粒子高的情况下,测报未来6小时API指数可能的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市民信息,提出要注意的事项。

3)在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及时启动与气象部门的应急会商,提高信息交流频率,统一信息口径,实现联动和无缝对接。

四.建议

广东省气象部门目前并没有建立起沙尘天气的预警系统,因此,环保系统必须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来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以省环境监测中心为平台,联合全省各市环境监测站,建立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的信息通报机制、会商机制和机制,环保部门就能掌握主动,在出现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让市民及时得到相关指引。

1)倡议各地级以上市在极端不利天气条件下,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的互动、交流,建立在极端不利条件下监测站之间的会商机制,建立联络人制度。及时会商、分析原因,形成统一意见,突出我省环境监测系统在空气质量信息的权威地位,提高对社会的影响力。

第1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分散 财务信息 制度强化 集中控制

一、施工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问题

1、施工企业的特征带来财务控制压力

因为施工企业的产品是一种固定性与施工作业现场流动性的特征明显,施工企业通常会以分公司或者项目部的形式对工程进行管理,而公司对固定资产与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因为施工地点的分算甚至是跨省施工,所以施工企业的项目部数量较多,无形中影响了财务控制力抵达基层。目前施工企业可以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多级管理形式,公司财务则统一进行核算。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公司对分公司或者项目部往往都采取了放权,分公司与项目部都获得了一定的管理权限,在有分公司的情况下其可以领导项目部。公司管理职能在对项目部的管理管理中出现了弱化,很难获得第一手资料;公司管理部门因为资源的限制不能对众多的项目部进行直接管理,因此一些财务的控制措施不能真正的落实到基层,导致了控制力减弱。

2、施工项目财务信息不对称

施工企业在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结算都需要工程进展作为依据,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财务控制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有项目部门提供的施工进度资料,但是其上报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层统计,一旦项目部门的基础资料缺失就会造成企业月度结算、年度结算中出现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施工地点分散或者工程跨年的时候都会遇到结算与控制的困难,着主要是因为财务核算上出现问题,这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管理上的失控,所以影响了财务控制力的增强。

3、基础管理中经营成本导致费用控制不能实现其目标

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所面对的是分散的管理对象,跨地区的多个项目和复杂的施工队伍的管理,给整个管理增加了成本支出,人员费用、设备费用、材料周转费用等都给企业的财务控制带来了较大的管理困难,各个项目所采用的设备与材料、费用上的差异也无形中削弱了内控的执行力。

二、施工企业增强财务控制力的措施

1、完善职能与制度

在施工过程汇总对财务管理应突出制度与职能的结合,预算、财务、审计等部门应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业务联系与控制,主要的目标就是突出职能的灵活性,发挥各部门的能动性,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并随时掌控工程进度情况,直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减少基层单位上报信息缺失情况。同时,按照各个部门的职能将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按照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控制,强调针对性,突出管理的重点,即企业财务还应会同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易耗材料、周转材料进行差异化管理,从原料的采购、保管、使用等环节建立其严格的管理制度与记录制度,做到制度到人,将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提高。首先是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细化,因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最为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其监督与管理应保证现场化,即财务管理人员应到达现场确保设备或者资产的完整性与一一对应,查看其是否存在虚报等。其次对易耗品进行制度化控制,严格控制申领制度,因为易耗品在施工企业中品种繁多,加上企业的流动性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来体现财务控制的有效。

2、对核算模式进行创新

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其主体不会改变,即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账核算的基本原则经企业所下属的项目部的财务控制工作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有组织的集中控制。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对核算模式进行有效的集中可以提供财务控制的力度,但是应在此时注意方式与方法,多种模式可以选择:如在一个项目工程中实施集中核算,此种模式适用于投资较大、规模大参见单位多、需要设置多个工区进行管理的项目;又如在一个工程公司内实现会计集中核算,此种模式主要适应与规模较小、经营范围比较单一的转工程企业;再如在一定区域内划片设置集中核算,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核算单位与核算对象所处在的区域相对集中,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费用标准等容易统一,工作效率也可以提高。

3、强化审计的作用

财务控制虽然可以依靠制度进行增强但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监督作为保障。针对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形式,增强审计工作对财务的监督与促进作用是比较有效的增加控制力的方式。如:企业在执行财务控制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的制度,即将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人为的划分,区分其业务职能,财务与管理进行划分,财务会计的管理由企业的总部负责,主要从事的而是企业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计量、报表等工作,不参与项目的具体管理;而管理会计则针对项目部展开工作,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展开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分析等工作,指导项目部现场规范财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将财务控制工作落实到子公司与项目中,直接让财务人员可以到一线参与到管理中,这样就可以获得施工的第一手资料,专职从事会计核算的业务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提升施工企业对基层项目部的控制能力,同时让管理会计专注于项目管理,对资金、材料等管理实现全面管理,这样可以优化整个财务控制的过程,提高效益最优的目标。

第15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企业管理

1 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成本管理通常情况下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施工企业对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称。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其职能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等。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作为“窗口”,是生产、管理的基础,更是经济效益的源泉。所以,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采取措施提高项目的质量,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的经营成果受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承包人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这是进行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进行计划、组织和监督。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往往从项目中标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接贯穿于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2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含义

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成本进行控制,是进一步满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实施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耗费进行管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是对成本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等;后者主要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即采取一定的措施,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限制,然后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

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帮助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通过成本控制进一步满足最低目标成本的需要,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对成本进行控制是管理成本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一直延续着成本控制工作,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来看,投标阶段是进行成本控制的源头,并且贯穿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到工程项目竣工,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上述环节是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的节流阶段,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3.1 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获取工程项目施工权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从投标阶段开始的,并且投标阶段也是中小施工企业管理控制成本的开始阶段。在该阶段,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其主要工作就是对投标报价进行编制,通过对目标成本进行预测和控制,进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进行确定,然后再对利润进行考虑,同时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图纸对其进行细化和分解,将其细化到相应的施工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测投标成本。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对利润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对投标报价进行确定,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透过投标报价可以显示。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尽可能低的预测事前目标成本的期望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润的弹性空间,强化其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标,那么利润将会非常理想。

3.2 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①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同时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发挥技术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方案,积极鼓励他们进行技术论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要求,对当期的施工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等,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地配置,制定相应的目标与措施,节约、利用资源。通过对施工程序、施工顺序等进行合理地确定,进一步增加施工过程的科学性。

②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的确定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开工建设之前,对于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施工企业需要进行确定;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标准成本,项目经理部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3.3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①技术措施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降低施工成本。其中,通过技术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确定。在施工过程中,受施工方案的影响和制约,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方法、技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施工周期也会存在不同,进而施工费用也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现场情况等,进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为了便于成本控制,然后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同时对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断降低材料消耗,以及人工消耗等。

②经济措施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经济措施,同时推行工序标准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细化、分解目标计划成本,并且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班组之间,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审批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等,同时严格控制实际成本,进而动态地研究分析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且寻找成本变动的原因,采取措施不断缩小差异,进而严格控制实际成本。

3.4 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当工程项目竣工后,则成本工程项目进入结算阶段。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结算时,通常情况下要结合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等相关因素,由工程造价人员进行计算,同时将各分部分项工程产生的直接成本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并且以此为依据,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4 利用ERP控制成本

ERP作为一种物料需求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融合了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资源等。企业的内部所有资源经ERP整合在一起,进而对采购、成本、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统一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利益最大化。

5 结论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制订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动态地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成本,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军霞.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分析和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10(01):163-164.

[2]黄海涛.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J].价值工程,2008(09):57-58.

[3]刘德生.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措施探究[J].现代建筑,2009(0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