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生活中的化学污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从物理过程看人生
例1 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图1)四个图中的
分析 将F-t图转化为v-t图,“面积”最大即位移最大,答案为D.本题的结果耐人寻味,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顿悟:高中三年,高一阶段学习应该尽最大努力,从而打消了到高三再努力的偏见.还能联想,人生亦是如此,难怪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寻找不变量的思想
例2 如图2所示,物重30 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KF(]3[KF)] N,再用一绳系O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分析 本题常见错误是:直接用OA绳和BA绳的最大拉力算角度得到θ=60°的结果.[LL]错误根源是:没有注意AC绳的拉力等于物体重力,是个不变量.物理过程常常伴随多个物理量,有些是部分物理量不变,有些是总量不变,寻找不变量或者守恒量应该成为学生的思想.建立这种思想,学生终生受益.
[TP5GW303A.TIF,Y#]
例3 如图3所示,物体A与斜面体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a从零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的弹力不变,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B.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D.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分析 加速度增大,N1增大N增大N2增大;由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得,f2减小f减小直到零后反向.
本题有三方面的感悟:(1)求变量要先找不变量(重力不变);(2)如何应用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将力正交分解;(3)弹力主动变化,静摩擦力被动变化(相当于“替补队员”).
统揽全局的思想
例4 如图5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弹簧上端放着质量为2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释放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A.0 N B.12 N C.20 N D.30 N
分析 释放物体B之前,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释放B瞬间,先对AB整体研究,求出加速度,再隔离B研究,求出A对B的支持力,得到B对A的压力.本题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释放物体B的瞬间,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错误的根源是,只将目光盯住了物体B,孰不知,释放物体B的瞬间,物体B和物体A这个整体已经处于向下加速的状态中,这种统揽全局的思想让学生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别必然存在,作为教师应认识并注意这种差异。初一新生好奇的来到初中,但没到初二就出现了成绩分化,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升学无望,逐步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放弃不学。加之初二又新增物理,这让学生很难适应,作为初二的物理教师,在培养物理优生的同时,如何来转化这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困生,是面对的现实,结合本人近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转化学困生。
一、良好开端,激发学习兴趣
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怀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探求心理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此,上课前应精心备课,有个良好的开端。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物理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他学科联系不大,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位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一起点、同一教师,我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像历届学生一样努力争取成功。
同时还列举一些其他学科很差,而物理学的很好的学生来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上新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典型实验,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如用干燥的筷子在盛满米的杯子里用力的慢插几次,让同学们猜测筷子能不能将米和杯子提起来,让学生议论,同时在议论声中将实验进行下去。让学生在惊奇感叹之后产生学习物理的巨大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把鼓励学生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物理教师的鼓励。一般来说,在学习物理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教师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极大加强,否则,屡屡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难易比例要合理,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单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就要进行表扬、鼓励。平时上课针对他们实际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让他们回答,质量的主要单位是什么?质量的称量工具是什么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能回答出来很不错。这些问题同样也会在中考中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时地赞美学困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还可以使师生双方在心里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的距离。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损失什么,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
三、名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他是一位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通知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成为成功的发明家。他们的学习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学生虽然现在成绩差,但是说不定你就是将来的“爱迪生”或“爱因斯坦”。但要成功,现在就要付出艰苦努力。 转贴于
四、学用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都生长在农村,初中物理教材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又掌握了生产技能,让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例如,在讲授比热容时,秧田为什么早排晚灌。在讲授大气压时,为什么使用高压锅会使食物熟的更快?
五、点燃火花,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实验。例如,在讲授光学前,可布置学生课外观察“水中的硬币”、“隔着水滴看他”等有趣的实验。水中的硬币,看上去变浅了,但伸手去拿时,却比看到的要深得多;把水滴放到透明的塑料薄膜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中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便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上的亮点,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开启学生的兴趣大门。
六、爱心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一、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重要性
绿色化学主要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绿色化学强调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化学实验中实行绿色化学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化学原料,减少化学污染,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
1.化学改革的需要
化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中实行绿色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实验能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绿色化学观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染的减少,在实验中将这一理念灌输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减少污染,积极探索资料的有效利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一些实验尾气的吸收处理工作等等。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有助于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
2.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但是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尤其是由于化工生产导致的空气污染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化学实验中实行绿色化学观念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探寻减少污染的方法,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化学教学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在化学实验中灌输绿色化学观念,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治理,减少生态环境污染。
二、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途径
绿色化学观念的提出和运用有助于缓解当前社会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改善当前化学能源的运用现状,有助于开发化学新能源,为今后的环境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观念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化学实验中注意节约实验资源
绿色化学观念讲求资源的节约利用。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乱丢废弃物的现象,对一些实验产生的废气进行合理地利用,对于一些剩余的原料进行妥善的保管,必要时可以对这些原料进行重复利用,减少废物的产生。如,在苏教版化学实验中,对于CuSO4溶液与NaCl溶液、AgNO3溶液进行电解质反应的实验中,往往会造成一些溶液的浪费现象。这些溶液中由于含有重金属元素,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遵从绿色化学观念,学生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滴板的帮助进行溶液的汲取,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溶液的浪费,也减少了因浪费导致的污染问题。
2.化学实验中需要改革以往的实验方式
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污染严重和实验步骤繁琐的实验,通过绿色化学观念的灌输,可以对原有的化学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问题,提高化学实验的效果。如,在二氧化硫的制取实验中,由于一些设备不完善或者是实验方法不合理,造成一些污染气体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实验环境。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放一块玻璃片,在玻璃片上再放上少量的亚硫酸钠晶体,周围可以放上测试用的紫色石蕊液、pH试纸、加酚酞的NaOH溶液。在实验的初期,将一半的硫酸溶液滴到亚硫酸钠晶体上,将烧杯盖到上面,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滴液的颜色变化,这样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实验原料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减少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污染。
3.绿色化学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1 以人为本,注重拓展实验的趣味性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因此,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行下列拓展性探究:
1.1 问题情境。点燃蜡烛,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说明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1.2 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这种气体:①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②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③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1.3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经讨论后,认为下列这个方案既巧妙,又简单:换一根较长的玻璃管,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一端插入焰心,在另一端点燃。若导管口有火焰,拿掉湿毛巾,导管内无冷凝固体,则证明它是一氧化碳;若导管口不能点燃,拿掉湿毛巾,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它是石蜡蒸气;若气管口有火焰,火焰较小,拿掉毛巾,导管内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气体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石蜡蒸气。
1.4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完成实验,给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第二种可能性成立,玻璃管中的可燃性气体是石蜡蒸气。而另两种可能性被排除了。
1.5 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分享。通过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与上述实验方案相比,设计得不够合理、简单,存在着差距,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表达出来,如写成小论文、写成实验报告、制作出PowerPoint、上传到网页上等等。
2 源于生活,注重拓展实验的生活性
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1 实验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生活中,对真假红葡萄酒的鉴别,有一个巧妙、简单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成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出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2.2 实验用品的生活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家里厨房中的食醋、食盐、纯碱、鸡蛋壳等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塑料吸管可代替胶头滴管、导管,家中的玻璃杯,可作为反应容器等。例如用蛋壳和白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干电池中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发、设计,能使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开展实验学习,也能启发学生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了解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尊重自然,注重拓展实验的绿色性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绿色化学”这一新的概念。简单的说,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着眼点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提问;视角;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28-01
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方式,高超的提问技巧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巧妙营造不同课堂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与创新,在激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并锻炼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是打造新时期高效课堂与创新课堂的必然选择。下面对中学化学课堂提问视角的选择加以探讨。
一、应用教材视角进行课堂提问
教材作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的基础,是教师们进行提问的最主要视角之一,从教材出发设计各种问题,可迅速调动学生积极性融入教学情境,提升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熟悉度,方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内容设计多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意味着提问时也可以从教学目标这一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围绕课程三维目标对学生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与训练,这对于提升问题效果与课堂授课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学氧化硫的性质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自然中与二氧化硫性质利用的有关现象,比如漂白作用、酸与形成、二氧化硫中毒等,通过结合课本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和妙用进行分析、探究,教师可结合上述课堂导入提问学生“生活中你所熟知的二氧化硫的用途还有哪些呢?这些用途都分别发挥了二氧化硫的哪些性质?”,在学生积极回答且讨论之后将各类反应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并询问学生“二氧化硫既然这么有用,生活中你经常接触到的哪类现象发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引导其进行思考、实践来增强对二氧化硫相关知识的印象,着重对二氧化硫本身的弱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进行探究,让学生们了解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特性,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观察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或者教师可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经典现象让学生进行思考完成问题式课堂导入,比如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与漂白剂,黄银耳如何变成雪白银耳,煤矿或者含硫矿石燃烧时产生的工业废气将要如何处理来减少污染、避免硫矿资源浪费,生活中如何巧妙利用二氧化硫的杀菌与抗氧化作用等,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妙用。
二、应用学生视角进行课堂提问
从学生视角进行课堂提问多数是利用问题营造不同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可度、熟悉度与契合度来更好地完成知识导入,让学生可迅速调动自身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尝试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迅速融入不同教学情境,完成知识的掌握与学习任务的解决。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着重考虑学生们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对问题语言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难以程度、问题的含金量等进行把握,着重提升提问本身与学生视角的契合度,从而实现教学优化。
比如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这一章节时,为帮助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与妙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贴近学生视角,利用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迅速营造思考情境,比如人体假如不摄入氧气多长时间会死亡、鱼类在水中生存时需要氧气吗、空气中火苗燃烧时消耗了空气中的什么成分,通过对氧气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性质的了解对氧气的各类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进行实践与探索,利用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降低学生心理难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不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与反应,通过创造多种课堂情境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应用发散思维视角进行课堂提问
化学授课中教师要注意应用发散思维视角设计问题,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与思维定势,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与个人学习,通过教师发散思维提问与个人自主提问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在解疑的过程中提升个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环境保护”这一章节,教师可让学生们列举多种污染现象进行导入,将学生们对日常生活中各类污染的认知进行总结与提炼,然后从学生视角提出诸如“大气污染加剧是何原因?水污染要如何处理?臭氧层空洞、酸雨、赤潮、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如何应对?”,将生活中常见的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及水污染的根源如二氧化硫、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行分析,将这些污染物的来源与危害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通过结合生活中他们常见的污染现象如雾霾、水污染等作为深入教学的敲门砖,利用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并锻炼个人思考能力与提问能力。或者教师在授课中也可让学生们自主设计一些提问开展教学,通过学生们自主提问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不同知识点的好奇心与兴趣,由此进一步进行教学优化设计,提升授课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华化学课堂中提问视角的选择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授课有效性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提问视角的转换服务教学,全面提升中学生化学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黄文勇.中学化学课堂提问的视角选择初探[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4(17):76.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渗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资源消耗逐渐增加,全球各地都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水资源污染严重、全球气温变暖;大量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生活垃圾、污水及化肥农药造成垃圾土壤污染;各种有害细菌、寄生虫及有害化学物质引起食品污染,等等。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健康发展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更危及炎黄子孙后代的生存生活。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化学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高中化学教师自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环保教育的重任。
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树立环保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意识,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环保教育。
一、紧扣课本,渗透环保意识
课本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化学资料”。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已经编排了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渗透环保意识,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延伸,将环境问题与化学物质、原理关联起来,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及其与化学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金属及其化学物质》时,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钢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讲解在工业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及废渣,这些工业废物的排放会直接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要正确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排放。又如教学《氨、硫、硫酸》,在讲解氨、硫和硫酸的化学原理及其化学反应问题时,让学生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可以导致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样的危害;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危害。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世界上的一些真实事例进行讲解,如世界著名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等,这些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事件,值得我们关注与警惕。另外在课本中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生产环境》等章节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金属矿物、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科学地指出了如何改善大气质量,如何爱护水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等等。通过利用课本素材,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们了解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化学原理、危害,以及预防保护措施,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制造发展,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化学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理论联系生活,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物的严重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比如学习《氨、硫、硫酸》这一节时,可以我国的“酸雨事件”为例进行讲解。截至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等11个省份都已遭遇过酸雨危害,大量植被受到腐蚀破坏,其中重庆市每年由于酸雨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8亿元。酸雨就是由于燃烧石油、煤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形成的。可见,化学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因此,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还要将环保教育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之中,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尽量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饭盒、纸杯等;尽量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出行,减少私家车带来的汽车尾气排放;日常生活中学会旧物利用、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不铺张浪费……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低碳生活,从细微之处做起,并将环保观念传播给周围的人。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如“保护环境之校园行”之类的环保活动,例如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停电日,等等,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观念、意识及行动。
三、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化学与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也十分有效,不仅教师能够通过实验以身作则,做到环保、节约、低碳,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增强环保意识,锻炼其认识并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化学实验物品的选择上面,教师要尽量选择毒性较低、污染较小、剂量较少的化学药品,避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等。其次,在化学实验操作时,也必须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基本规范执行,例如称药品的重量、对化学物质进行加热、冷却、分离、提纯,对溶液进行配制,等等。如果不按照要求操作,比如乙醚、苯、甲醛等很容易挥发,操作不规范就很容易造成实验人员中毒,并造成环境污染。最后,实验操作完成之后,对于实验用过的废液、废渣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将其倒在废液缸中,以避免污染水资源,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和操作规范。此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反思和改进实验操作步骤,降低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例如将平常的一些较大实验,尽量改成微型的化学实验,不仅节约化学药品,还可以避免废液废气废渣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危害。总之,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十分有效,可以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转化成行为。人人都为环保贡献一份力,地球明天将会变得更美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三部曲;三生教育;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需要实验,但是并不代表学化学就是每堂课都是实验课,很多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其实化学也渗透了人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三生教育理念等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初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三生教育之中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先演示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后要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再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能。在教学中,我们自然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重要性。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危险性。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有科学性,学习化学知识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生命安全。
二、在化学与环境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原材料的合成,肥料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给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产生的尾气也大大地污染了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这方面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因此,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乱烧垃圾。化学工业的发展除了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地,化学的发展虽然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化学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要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能源问题,即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用化学反应将尾气转化为无害气体再排出。
水源的污染除了工业发展之外。还有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垃圾的随便丢弃。都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具体做法是珍惜每一滴水,不要向水源中丢垃圾和倒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通过对环境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并不可怕,它是很有魅力的,化学给环境惹得祸,化学自己能解决。也启发学生遇到了问题要知道解决,学会生存。
三、在化学与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很神奇,能将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变为不存在的物质,如,自然界本来没有塑料,但是通过化学就合成了各种塑料,而且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塑料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也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塑料不易腐烂,有些有毒,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辨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在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化学还会使一些物质美化,如,现在很多女学生都把头发尖烫卷了,这样他们觉得时尚美观,有些学生的头发为自然卷。他们又去把头发拉直了,无论烫还是拉,美发师都用了化学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致癌性,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渗透这些知识,让学生知道这样追求时尚和美观对健康的影响。现在的染色馒头,豆瓣酱中的苏丹红等都是美化物质的产品,各种化妆品,他们虽然让物质或者人变漂亮了,同时也使人向死亡多走了一小步。化学让人对生活充满诱惑,各类烧烤,油炸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让人越吃越想吃。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致癌物,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肠癌,胃癌等癌症,各种糕点中含有膨化剂,小孩食多了会早熟。向学生渗透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养让学生学会生活,那些东西该用,那些不该用,那些应该少用;那些食品该吃,那些不该吃,那些要少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化学与社会中渗透三生教育
1.化学还与社会相联系,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自然资源,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浪费能源,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使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污染,让学生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中含的钙,铁,锌,硒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食物中各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知道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到合理膳食,改变过去偏食,挑食,没有好菜不吃饭的坏习惯。
3.从房屋的装修,向学生介绍甲醛,笨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在今后选择装饰材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4.从物质的酸性,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体是酸性就会多病,应该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板栗,生菜等,少食甜食。不同的农作物应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柑橘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大豆要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同的土壤给农作物施的肥料也不一样。让学生知道当好一位农民也不容易,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有些农民一年收入不够吃,有些农民很富裕。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保教育;化学教学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生活质量,尤其是随着我国对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将环保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在环境污染的众多因素中,化学污染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化学污染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约占总污染源的80%~90%。因此,如何采取化学方法防范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将化学课程教学与环保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也是大势所趋,成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不足及其必要性
目前,高中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都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对于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环保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少涉及,学生在课下以及生活中对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关注度也相对低下,这很容易造成高中生化学环保知识的不足和环保意识的弱化。而在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大纲中,很多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强调学生化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也给予了明确表示。如在“元素周期表”中体现了环保教育中的放射性污染;对氧族元素的介绍也联系到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硫的教学内容也与酸雨污染进行了联系,这些都体现高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当前环保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实际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对环保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这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与德育素质的协调化发展将会大有裨益。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化学理论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体系中,拥有很多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教学素材,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向环保教育方向靠拢,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理论知识机械性、枯燥性的单向灌输,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也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例如,在“保护生存环境”这一章的教学中,从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环境的教学,到垃圾资源化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展开的,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把握住“环保教育”这一主题,让学生懂得化学手段既可能产生化学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是预防和控制生态污染的有利武器,我们只有懂得科学利用化学技术手段,坚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才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更多现实问题,并最终造福于人类。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开展
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关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实验课时,高中化学教师都要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寓环保教育于无形之后,对学生的实验行为进行科学的示范和引导。首先,在演示性的实验中,化学教师要尽量设计微型化的实验方案,即少使用化学资源,尽量选用小型化的化学仪器和器皿,对实验废弃物的排放量降到最小等,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有效示范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于一些高损耗或高风险的实验项目,教师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替代。其次,在学生的独立实验或分组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在确保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环境污染或实现资源的节约。例如,在“氧气的制备”的实验环节,由于氧气制取的方法有很多种,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最环保的方式――电解水方法,对于氧气的收集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也可以利用输液瓶、输液管来自制实验器材,分别代替集气瓶和导管,这样既减少了污染源又节约了资源,在环境保护教育上可谓一举多得。
(三)化学课外活动中环保教育的补充
在开展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课外活动应当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课外活动能够形成对课上教育时间和空间有限的弊端,实现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从而让环境保护教育更具开放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环境保护和化学科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织开展一些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废旧电池回收、生活污染现象的社会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参观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并自觉投入到环境保护和环保宣传活动中来。
结语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不足,凸显了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环保教育的渗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绿色素质”,让学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能够懂得利用化学手段来预防污染、治理污染,最终达成绿色化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强,李文娟,刘艳霞.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J].广州化工,2013(03)
[2]蔡绿波.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J]. 才智,2012(36)
[3]秦晓杰.新课标下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
【摘 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学习来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本领,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生活得更幸福,快乐。那么,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是我的职责和义务。让学生明白化学这门科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绚丽多彩。
关键词 化学教学;中学生;三部曲;三生教育;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需要实验,但是并不代表学化学就是每堂课都是实验课,很多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其实化学也渗透了人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三生教育理念等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初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三生教育之中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先演示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后要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再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能。在教学中,我们自然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重要性。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危险性。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有科学性,学习化学知识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生命安全。
二、在化学与环境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原材料的合成,肥料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给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产生的尾气也大大地污染了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这方面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因此,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乱烧垃圾。化学工业的发展除了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地,化学的发展虽然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化学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要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能源问题,即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用化学反应将尾气转化为无害气体再排出。
水源的污染除了工业发展之外。还有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垃圾的随便丢弃。都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具体做法是珍惜每一滴水,不要向水源中丢垃圾和倒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通过对环境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并不可怕,它是很有魅力的,化学给环境惹得祸,化学自己能解决。也启发学生遇到了问题要知道解决,学会生存。
三、在化学与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很神奇,能将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变为不存在的物质,如,自然界本来没有塑料,但是通过化学就合成了各种塑料,而且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塑料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也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塑料不易腐烂,有些有毒,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辨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在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化学还会使一些物质美化,如,现在很多女学生都把头发尖烫卷了,这样他们觉得时尚美观,有些学生的头发为自然卷。他们又去把头发拉直了,无论烫还是拉,美发师都用了化学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致癌性,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渗透这些知识,让学生知道这样追求时尚和美观对健康的影响。现在的染色馒头,豆瓣酱中的苏丹红等都是美化物质的产品,各种化妆品,他们虽然让物质或者人变漂亮了,同时也使人向死亡多走了一小步。化学让人对生活充满诱惑,各类烧烤,油炸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让人越吃越想吃。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致癌物,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肠癌,胃癌等癌症,各种糕点中含有膨化剂,小孩食多了会早熟。向学生渗透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养让学生学会生活,那些东西该用,那些不该用,那些应该少用;那些食品该吃,那些不该吃,那些要少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化学与社会中渗透三生教育
1.化学还与社会相联系,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自然资源,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浪费能源,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使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污染,让学生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中含的钙,铁,锌,硒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食物中各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知道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到合理膳食,改变过去偏食,挑食,没有好菜不吃饭的坏习惯。
3.从房屋的装修,向学生介绍甲醛,笨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在今后选择装饰材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4.从物质的酸性,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体是酸性就会多病,应该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板栗,生菜等,少食甜食。不同的农作物应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柑橘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大豆要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同的土壤给农作物施的肥料也不一样。让学生知道当好一位农民也不容易,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有些农民一年收入不够吃,有些农民很富裕。
关键词:开发和利用;生活化学;实验资源
1引言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将知识告诉我们,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忘记;如果将知识演示给我们看,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记住;如果让我们参与到知识的讨论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快理解。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是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的。如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化学学习资源,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也能感知化学的变化,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学习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催化剂。如果我们开发和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我们进行实验探究和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就会增加,因为我们可以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增加我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以及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
2开发和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资源
2.1利用好我们身边的实验素材
我们做实验时,老师应该尽可能的让我们进行自主练习,老师可以给我们事先准备好铜丝,番茄,白醋,肥皂水,紫甘蓝,盐水等物品,让我们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老师需要给我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我们可以经常进行自主练习,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问题,随后我们可以进行自主探究,而老师只需要对我们进行指导即可,这样我们可以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2012年冬淄博下了大雪,地面由于没有及时清扫而出现大面积的腐蚀。我们作为高中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验知识进行探究。我们高中生已经有能力在网上如何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以及仪器的代用品,改进的实验装置等。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个现象照搬到实验室中,通过对雨水,雪水以及蒸馏水进行对地面的长时间的铺盖,经过一段时间看与地面相同的材料会不会腐蚀,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实验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水泥石腐蚀这个实验现象,常见的水泥石腐蚀有:软水侵蚀(溶出蚀)、酸类侵蚀(溶解蚀)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软水就有雨水、雪水、蒸馏水。这些类型的水可以将地板这样的水泥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进行溶解从而出现我们所见到腐蚀现象。酸类的物质也会对水泥造成一定的损伤,损害的原因是酸类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易溶于水,从而引起水泥石破坏。有些地区时常降下酸性的雪和雨。这也是我们实验的好素材,比如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地方会降下酸雪和酸雨,我们对此进行探究。我们还以在实验室进行酸雪和酸雨的配置,对溶质成分进行严格的规定
2.2通过生活材料多动手操作
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时候,根据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文献以及一些工具的获取,同时老师也需要给我们列举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然后由我们自己在家学会制取一袋二氧化碳。我们通过自己动手,然后再在课堂上学习最为基本的制取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带着思考进入我们的化学课堂,这对提升我们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我们在课下阅读的化学资料,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思维,也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作为中国的高中生,我们深刻的感觉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远远的不够,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动手机会,老师可以多与我们交流生活实验的好与坏。
2.3通过生活探究实验发生的条件
我们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时候,需要在家里或者课堂后进行反复的实验操作,对于每种材料进行实验来得出书本上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思考,不能得过且过。我们学习空气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各种天气软件每天记录当天的空气质量情况,污染指数,空气级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通过学会收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素材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将这些数据引入到实验室中进行论证。要想把生活这个大环境作为我们学习化学的最大平台,我们需要学会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化学现象以及通过在大自然了得到的数据,通过书本网络等学习手段进行化学实验知识的积累,然后再进行家庭模拟化学实验。我们需要明白空气污染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严重的事情。比如在学气污染的成分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两种物质的特性和危害之外,老师可以让我们探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产生条件,然后对应生活中的这些物质的来源,通过对他们来源的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产生这两种物质所需要的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从而了解如何降低大气污染。
3结语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会已经由化学支撑起来了,所以我们知道化学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人类合理的开发出这些化学资源并且将它有效地利用,最后发展成绿色化学,这是我们高中生学习化学最为基本的思考。化学实验在我们的高中和初中的学习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这是为我们学习提供生活化视野的重要载体,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可以让我们将隐藏在生活后面的化学知识一一展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这个媒介深刻的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素材,并将它转化为我们的学习的化学实验资源,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探究精神和环保精神,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化学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生活来学习化学实验能让我们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王海玉.开发和利用好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33-134.
一、真题回眸
1.(2011.江苏化学,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2.(2012.海南化学,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
B.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
C.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
D.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
3.(2013・山东理综・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4.(2014.海南化学,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参考答案】1.B 2.C 3.D 4.C
二、教材中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在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以及初中化学课程都有涉及,但都只是比较零碎的的做了简单的介绍。在高中化学课程必修二中(人教版)基本营养物质,以及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介绍了生活中的化学及应用。人教版选修1则是将化学与生活从三个主题:化学与健康、生活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进行了系统介绍。
三、考点研习
考点1.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本题组体现了化学学科实实在在、学以致用的特点,指明了高考命题的方向。
【例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考点2.化学与健康
人类健康是高考关注的热点,特别是食品安全、饮水安全。这类试题的特点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例2】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
B.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对健康造成危害
C.油脂从化学成分上讲属于酯类化合物,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
D.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焙制糕点
考点3.化学与材料
新材料是当前高考化学的一大热点问题,考纲对新材料专题的要求是了解新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以新能源新材料为载体联系中学基础知识,特别是有机化学试题多以最新的新材料为载体考查有机基础知识。
【例3】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考点4.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对环境具有双刃剑性,化工生产本身及某些化工产品对环境有不良影响,但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又离不开化工生产与化学产品。
【例4】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将秉持“绿色青奥”这一理念,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环保公共交通工具
B.将废电池深埋,可以避免其中的重金属污染
C.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可缓解电力紧张问题
D.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燃料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例5】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
(1)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填字母);
A.O2 B.CO2 C.PM2.5
雾霾会刺激呼吸道,使人易患流行性感冒。感冒发烧病人可服用____药品进行治疗(填字母)。
A.麻黄碱 B.抗酸药 C.阿司匹林
(2)采用焚烧处理垃圾进行发电已在江苏投入使用。下列是生活中的常见垃圾:
A.废纸 B.废电池 C.易拉罐 D.玻璃瓶 E.塑料制品。
在焚烧处理前,除废电池外,还有____(填字母)应剔除并回收,随意丢弃电池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
(3)河水中含有较多的泥沙、悬浮物、细菌等。在将河水用作饮用水之前需经下面A、B、C三步处理:
A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_________,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的步骤是______,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A 3.A 4.B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物质性质;化学现象;生活质量;保护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学科任何知识都无法替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高中化学与生活到究竟有哪些关系呢?结合具体教学生活经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
第一,帮助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在具体的家庭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有关化学方面的各种难题,如酒精和水的区别:最简单的我们可以通过“气味”来辨别,有香味的是酒精,没香味的就是水了;还可以用“燃烧”法来鉴别,可燃的是酒精,不燃的就是水。所以要区分这些就必须要了解一些生活中物质的性质。比如,铜粉与铁粉的区分,简单的可以看颜色,还可以用磁铁等办法,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清楚这些物质的性质才行。所以化学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为生活带来方便。
第二,帮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在生活中有好多现象人们都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答,以此提高人们的认识,谨防上当受骗。比如“真金辨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穿戴金饰品的人越来越多了,购买时,人们总想买纯一点的,全纯的叫足金即真金。真金金光闪闪,沉甸甸,比重19.3(克/厘米3),不怕腐蚀,千百年后其色纹丝不变。真金虽然闪闪发光,但闪金光的不一定是真金,如愚人金和人造仿金(如氮化钛等)愚人金是指能闪耀金黄色的黄铁矿(FeS2)或黄铜矿(CuFeS2)的矿石,它们常以迷人的姿色愚弄缺乏矿物知识的人而得名。愚人金、仿金跟真金色泽无二,真假难辨。但它们一碰到试金石,其“庐山真面目”便暴露无遗:黄铁矿划出的条痕是黑色的:黄铜矿划出的条痕是墨绿色的;而真金呢?在试金石上留下的划痕是金黄色。
第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地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不少差距,多了解一些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衣服:服装厂利用新型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料制作衣服,这样的衣物穿着身上柔软舒适,且价格便宜耐用。再比如饮食方面:炒菜时,有的人喜欢把油烧得冒烟甚至快燃烧起来才放菜,特别是在使用植物油的时候,觉得又不烧“死”菜里就会有生油气。须知这是一种不好懂得做法,油在高温时,容易生成一种多环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环化合物,实验证明,多环化合物易于诱发动物得膀胱癌.一般将油烧至沸腾就行了,油的“生气”便可以除去。
第四,有利于保护生活环境。
为什么要保护生活环境?因为环境受到了污染。
如何判断环境受到了污染?通过测试或监测环境机能是否正常运行或环境质量来验证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在检测环境质量过程中,为了验证环境中COD或氨氮等有机物质含量,并通过分析,研究其性质、嗜好运用化学原理来萃取或酸化、置换以去除污染环境的物质,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70年代起,在重点地区进行环境质量的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的调查,污染源的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虽然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收效甚微,说实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就让我们一起期待蓝天白云早点回到我们的身边吧。
第五,形成合理处理生活化学品的意识。
前面已经提到在我们国家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化学工作者的努力而外,我们每一个公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一点就是合理使用生活中的化学用品。比如食品垃圾的处理,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普通垃圾,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这些一定要正确处理,争取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尽量使用填埋法、焚烧法等的有效结合。比如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可以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对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可以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塑料的原料;或和其它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等。这样既做到了“变废为宝”,又保护了我们的环境。所以,希望通过对化知识的掌握,广大高中学生能够形成合理处理生活化学品的意识,进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这将是全人类的荣幸。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是指,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和化学反应阶段,尽可能少地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并且最好不要或者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的一种思想.近年来,绿色化学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也有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正确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有哪些气体,PM2.5中包含哪些物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面添加了哪些化学成分,比如防腐剂、色素之类,我们生活的土地在被哪些化学物质污染,比如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化学总是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知识,还要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是我国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将会对我国未来化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有些教师的思想还未转变过来,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肤浅地理解了字面意思,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注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才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没有意识到实验过程中要遵循的绿色、安全、节省的理念,过量地使用化学试剂,对实验器材不爱惜.即使在理论上有了绿色化学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忘却了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因为教师没有细致地演示实验过程,导致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进行反复实验,造成药品的浪费.在处理废弃药品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违背了绿色化学理念,给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带来了障碍.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
1.注重课堂渗透.化学教材中有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贴合生活实际,在化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起学生对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敲响他们在环保意识方面的警钟.教师可以从化学层面解释污染的形成过程以及将会引发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用有关环境保护的化学知识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要正确认识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师在绿色化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合理的化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能源的综合利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能源危机来引入教学,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源,使学生意识到能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引起重视,从而使学生自愿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部分化学教师甚至认为课本中记载着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而且书本中记载的知识更详细、更系统。这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化学知识与课本中化学知识的区别。以《爱护水资源》这一节课为例,很多教师会告诉学生:虽然地球上水的覆盖率为70%,但是只有不到1%的水资源可被人们利用,中国是严重的缺水国家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仅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这些教师并未思考过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能让学生产生太大的触动。如果教师能够应用开展化学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关注水资源,学生的感受就会不同。比如有一名化学教师就曾给学生布置调查身边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才发现,他们周围的水资源不多,并且70%的水资源已被污染,国家目前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净化水资源。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全身感官被调动,他们能亲身体验化学情境,感受化学现象,化学活动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力。从此,学生愿意以优化生活为目的学好化学知识。如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就要应用各类化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科学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中的化学知识
当学生愿意从化学科学的角度学习化学知识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让学生了解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当教师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引导学生调查水资源,让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有所了解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净化水资源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净化水资源的基础。在开展化学实验以前,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被污染过后的水资源与澄静的水资源之间区别,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被污染过后的水资源颜色混浊,含有各类杂质,闻之有异味;澄清的水资源则是颜色澄澈,没有肉眼可见的杂质,没有异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已受污染的水资源和未受污染的水资源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开展化学实验的目的。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净化水资源的关键问题就是去除水中的杂质。为了去除污水中的杂质,学生自制了污水过滤包,这个过滤包中有细砂、活性炭等。当污水通过过滤包,物理杂质就能被过滤掉。为了去除水中的化学杂质,学生在物理过滤后的水中投入明矾,然后再次过滤污水,这时被化学处理后的污水从肉眼看上去已经变得澄清了。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即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了解化学问题,让学生学会比较、提炼、总结化学问题。教师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能够以科学思维的工具理解化学课本中的问题,彻底理解化学课本中记载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中的化学应用
关键词:通识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 环境保护意识
1 前言。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大学通识课程教学中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把保护环境科学知识“渗透其内,寓于其中”,把有关内容教好、教活、教出成效,以增强学生保护环境意识,是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类从一开始就在认识、开发和利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同时科学技术也从一开始就随着人类的生存需求而产生和发展,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的范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先后提出了“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的要求,这是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当今世界,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更趋明显,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2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环境意识是环境在人脑中的反应,即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立法、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认识或见解。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而环境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优劣与环境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变化直接相联系。《生活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活中的化学》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未来的接班人――当代的大学生,理当肩负起珍爱环境、保护环境重任,并将这一重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化学专业的学生无疑应当走在保护环境的最前列,但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化学专业学生单方面的事,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将同化学专业的学生一样面临环境问题,因而单靠化学专业的学生去宣传、发动保护环境是不够的,也是完成不了的。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远比化学专业的人数多,所以培养、提高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当务之急。
3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方法。
3.1 情景描述环境危机,培养学生环境忧患意识。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教学中采用描述法,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震惊中外的污染事故到80年代出现的重大恶性环境事件,用活生生的事例从国外到国内,从陆地到海洋,从地球到太空,从战争到和平,从人类到动植物界,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一件件、一桩桩触目惊心的环境事件使在场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学生的心被紧紧地抓住,环境危机意识及环境忧患意识很快建立起来。继而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阐明其中有许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及解决。
如近年来,石油对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海湾及近海水域在石油开采、炼制和使用过程中,原油和各种石油制品进入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991年发生的海湾战争,人为地使大量原油流入波斯湾,是最大的一次石油污染海洋事件,带来难以估量的恶果。1988年,由于英国北海石油污染,1200只海豹死去,死掉的鱼虾更是不计其数。1983年12月,120多头鲸在澳大利亚的一处海边集体绝食。1988年9月,又有140多头鲸在奥古斯塔集体自杀。1998年9月,60头鲸再次冲上这个海滩,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中的38头送回大海,一周之后,它们又重返海滩,以其不可思议的顽强走向死亡。
针对这些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类过去对自然的掠夺般行为方式造成了今天的恶果,人类破坏自然,自然也必然会报复人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2 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后果。这是一种实际操作和情感体验,其印象深刻,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比拟的,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环保,终身受益。
如在讲述水污染时,可做如下实验:用三个玻璃瓶,第一瓶装洁净水;第二瓶洁净水中放入一节破电池;第三瓶水中加适量氢氧化钠。分别放进一条大小同等的鱼,观察现象,结果第二和第三瓶的鱼相继死亡,唯独第一瓶的鱼活下来了。
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对该类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更使学生最大程度体验了水污染的危害,印象深,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比课堂上讲述一百遍“如何如何保护环境”更有效果。
3.3 实地调查,自己得出环保结论。空洞的说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到社会中去体验和调查环境问题,学生自己在调查中得出环保结论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收效。
本地有一村庄,几乎家家都有傻子,有些家庭的孩子全部都是不健全人,无论多么聪明的姑娘嫁到该村后所生子女多为傻子,因此该村被称为傻瓜村。学生下到该村进行调查后发现,原来是饮水被重金属汞污染所致。改善水源,安装洁净的自来水后,傻瓜村不再名符其实。
要求学生调查和反思自己平常在生活上是否注意了环保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调查渠道。比如:家中的生活垃圾你是怎样处理的?你家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你家的住宅区是否有人不注意环保?你家是否节约用水?你的同学或朋友是否有乱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这样使学生感到环保就在身边,不再空洞和陌生,环境随时随地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学生表现得异常活跃,参与程度极高,学生乱吐、乱扔的习惯悄然改变。
3.4 感观刺激,烙上环保意识。由于非化学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化学专业知识有限,加之他们的学习侧重点不在化学,因此必须给这部分学生烙上环境保护的意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将许多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学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学生带到事故现场。在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下,学生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会认识得很深刻,环境保护意识便会被深深烙在学生的印象中。
总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存在环境与化学的联系,只要适时结合所学到的化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该知识点与环境的联系,通过如此反复的教与学,学生就会在潜意识中建立起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化学课:渗透环保知识的载体[J],甘肃科技纵横,2007(1):1 77
2 戴立益,我们周围的化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