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绩效技术论文范文

绩效技术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绩效技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绩效技术论文

第1篇

软件技术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流程的效率来提高企业流程的经济性。软件技术可以通过两条路径作用于企业流程: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企业流程,这只是将流程简单地自动化,只能提高原有流程的效率,并不一定能提高效益;另外还可以通过企业流程再造作用于企业流程,这能够根本性的改变企业流程,既提高企业流程的效率,也提高企业流程的效益。具体来说,软件技术在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中的主要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自动化处理,这样可以显著减少人力劳动,并且提高工作效率,这是软件技术最为广泛的一种应用。IBM信用公司是全球100家大公司之一,该公司通过开发数据库软件将一张信用卡开户的工作时间从平均6天减少到平均1.5小时。软件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企业的串行业务转变为并行业务,这样能够减少业务循环的周期。正是网络CAD/CAM软件的应用使得柯达公司能够在与富士通公司的竞争中获胜,柯达公司通过将原有的照相机设计并行化,使照相机设计的周期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借此成功地保住了市场份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从业务流程中提取、传递和存储可供分析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目前常见的MIS软件、数据挖掘技术、财务软件和数据仓库等都属于此类软件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全球互联网络让企业为客户提供更为及时便捷的服务。首先,客户可通过网络查阅企业的相关产品信息,并通过电子数据交换进行订货、索取发票等;同时,企业也可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进行交互式的售后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使企业员工能够根据人工智能知识库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来解决复杂问题,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员工有能力参与组织业务的决策,进而使得企业组织能够顺利从层次结构向扁平结构、生产车间向团队工作组的方向转变。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对组织信息随时随地获取,促使企业对组织形式的选择更加灵活,管理成本明显减少。福特汽车销售公司通过采用远程网络数据库系统进行销售信息处理,使销售部门的人员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综上,软件技术在业务流程再造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通过综合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企业可以将分散的部门、客户和市场信息汇集起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并提高决策能力;通过CAD、CAM等技术促使企业各部门业务自动化、并行化,同时及时修正业务活动,避免到最后阶段对业务进行修正的弊端,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二、软件技术应用对组织学习的影响

当今,企业周围环境瞬息万变,面对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状况、科学技术、管理思想等,企业需要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组织学习的本质是组织对变化后的环境,进行学习,并适应新环境。从知识和信息获取的角度,组织学习可分为知识取得、知识扩散、知识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步骤。下面就从组织学习的四个步骤入手,分析软件技术在企业的组织学习方面的应用。首先,从知识取得方面来看,软件技术可有效帮助企业快速获取知识,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例如,依托ERP系统、HR系统、CRM系统等专业软件,可快速获取企业内部信息、客户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市场信息等,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实时对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和客户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知识获取的速度,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提高知识获取的质量。其次,从知识扩散的角度来看,软件技术可打破地域、时间和结构差异引起的屏障,加快信息传播及共享的效率。例如,通过QQ、论坛、微信、微博等软件,可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缩短了企业与市场的距离。而且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可实时与他人分享自身获取的数据、资料以及知识经验等,进一步促进企业内群体学习以及团队建设。再次,从知识解释的角度来看,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产品的不断更新,信息解释逐步呈现手段多样化、结构扁平化、沟通开放性等特点。例如使用视频会议系统,使原本耗时耗力的面对面会议,逐步向远程实时交流发展,这种方式使企业突破空间及时间的限制,进行高效的知识解释。此外,对于一些敏感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可通过屏蔽与会者身份的方式,在虚拟网络中创建一个平等、开放、自由的讨论空间,有助于平等、客观、理性的解释并处理具体问题。最后,从组织记忆方面来看,软件技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知识组织方式,更快捷的知识搜索途径。例如,利用全文检索技术、海量存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及ERP、MIS等软件系统,构建具备存储容量大、搜索速度快、知识关联性高、内容完备性强的知识组织与记忆体系。综上,软件技术的发展和软件产品的进步不仅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企业员工快速学习的工具。软件技术的应用可以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跨组织进行交流,让企业和顾客、供应商以及竞争对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新思想实现顺利沟通、扩散、解释和存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三、结论

第2篇

高职教育主要是教授能力为主线,为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包括应用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主要是针对人才的实践技能和一线工作能力培养,教学强调的是实际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教师在设计教育方案和传授教育知识都要系统化、规范化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育模式来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计划,要让学生感受到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来安排好高职教学内容。因此,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传道”的道德素质和“解惑”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具备“授业”所需的高超的专业技能。高职教师重点体现在“职”字上,要求具有很强的职业技术能力、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并且具有将职业技术能力与经验传授给学生的一整套教学方法。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职的课堂就是“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就是教学的阵地。因此,新时期要求高职青年教师扮演好五种角色:导师、教授者、管理者、咨询者和师傅。

2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现状

2.1教学绩效评价没有体现

高职教育的特点因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师教学绩效也有不同的要求。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但目前,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缺少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体现出高职教师的特点,主要采用惩罚性评价为主,评价只重视结果,缺少对能力的关注,不重视过程,不重视教学潜力的发掘。

2.2评价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教学绩效评价是衡量教师岗位胜任力的主要依据,评价结果成为教师晋级、聘任和利益分配等的重要尺度。目前,高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大多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依据和准绳的作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教师无法准确知道自己的教学绩效,存在迟滞,这也就更加模糊了绩效评价的目的,难以改进和提高教学绩效。

2.3绩效评价指标缺乏科学依据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欠缺科学性,导致有的评价指标不能准确测量,有的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缺乏科学依据,有的评价指标模糊,这使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评价指标理解角度、认识程度存在差异,评价结果容易受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绩效评价指标和形式单一,对教学水平的评价仅局限于备课、批改作业、教学进展、课堂教学等内容,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缺乏对教师职业技术能力、动手能力的评价,这就导致评价结论难以反映高职教师教学绩效的全景和纵深。

3干预措施绩效技术

只是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高职院校要立足于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缺陷和不足进行研究开发,找到合理改善绩效问题的方法。利用绩效技术评价方法对教师进行干预,让教师更好地将教学方案融入堂课中去。作为教学骨干的青年教师的教学绩效,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能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利用绩效技术进行教学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实施与管理、评估五个阶段。干预是一种计划措施,目的是根据绩效分析和原因分析的结果,选择干预措施来改善当前状况,缩小绩效差距,制定出更为可行的绩效评价机制,来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本文重点在于通过新时期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和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对比,提出提高高职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干预措施。

3.1建立科学、公正、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高职院校教育绩效评价过程中,绩效评价不单单是为了“评价”整个过程,为的是明确所要评价的目标,让目标更科学、更完备、更有效认真组织实施和评估反馈。这需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需要明确评价目的,改变当前的改变目前的奖惩方式,做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合理的模式,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能力的挖掘。评价之前,应向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来说明这次所要评价目的、内容和标准,不是只走形式,而是要做到科学严谨、公平公正评价,保证教学绩效评价的公开、公正、客观、科学。

3.2评价指标设置科学,运用灵活

在传统的“教师自评、同行评价、教学管理者评价、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设置发展性绩效评价指标,不但要保持对教师教学进度的绩效压力,还要提高教师在绩效评价考核激励程度。把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和提高青年高职教师专业成长作为职教队伍建设的发展战略目标。

3.3重视绩效评价

第3篇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可以用来检测和评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果和效率,通过技术创新绩效的评价可以使企业认清自身的技术创新状态,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有赵莉楠、柳飞红等。赵莉楠(2005)利用DEA方法对我国上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做了实证分析,进而得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评价,一方面使中小企业了解自身的技术创新情况,针对技术创新绩效低的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有力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比较分析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情况,把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规律[9]。柳飞红认为在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方面,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引入技术创新持续改进过程系统模型,构建专门测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适合评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并做了相关的实证分析[10]。(4)技术创新支持体系。随着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纷纷制定技术创新策略,而政府对技术创新的保护和扶持是中小企业实现这种策略的有利外部环境。如何在制度层面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胡敏认为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需要政府加强支持力度,政府要在营造良好公平的政策环境、建立支持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平台、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和政府采购方面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11]。王心如、马骥研究了美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体系,认为我国应该借鉴美国在立法支持、财政税收支持和创新服务支持方面的经验[12]。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研究对象不明确目前学术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往往是一概而论,缺少结合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状态的具体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性质比较复杂,包括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它们之间还存在交叉关系,但大多数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都非常笼统,这样很难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2.研究层次不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国家层面的研究较少。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之后,国家层面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需要学术界更多关注,如何找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国家自主创新之间的实现路径是一个重大问题。3.研究角度单一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动力、机制、模式等方面。中小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面临的技术创新问题既有由规模决定的共性问题,又有因行业、部门、空间及时间等方面差异决定的特殊性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需要以中小企业为核心,对技术创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4.评价方法不统一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行评价研究可以把握企业发展趋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目前国内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但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对创新绩效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选取相应的因素,采取DEA、AHP、PCA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客观的反映创新成果。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