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影视制作的前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 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和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组织。人,作为组织亘古不变的组成要素,也在发生着变化。知识工作者成为一种新的组织成员,必然给组织带来变化,也必然要求组织应对其进行变化。本文从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入手,对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知识工作者 组织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工作者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以劳动力为主的农业经济、以资源为主的工业经济后,步入了以智力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1996年,OECD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知识经济的特征主要有:(1)知识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3)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对于知识经济有重要影响。(4)生产方式由集中化、大型化转变为分散化和类型化。
知识工作者,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他认为,知识工作者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一概念,德鲁克当时指的是经理或执行经理人员。今天知识工作者已经泛指大多数白领,是指在一个组织之中用大脑(知识和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变化的重要力量,知识工作者也就成为决定性的要素。达尔·尼夫在《知识经济》导言中写到:“在新的知识经济中,企业已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造、创新,依靠知识。最能利用其知识优势的个人和组织将会增大其产品在整个产出中的份额。”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所占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在一些信息技术企业、科学研究组织大部分员工都是知识工作者。知识工作者成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财富,关系着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二、知识工作者的特点
作为一个掌握知识并主要是运用知识来创造财富的群体,知识工作者及其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知识工作者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工作的环境,不愿意受制于人,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这种自主性也表现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等方面。
2.具有创造性。具有创造性精神是知识工作者最重要的特征。知识工作者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能力,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他们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他们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能力。一个仅仅有知识但不会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创造的人就不叫知识工作者。
3.具有成就导向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对于知识工作者,受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他们最重要的需要。也就是说,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工作者更加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
4.其劳动具有复杂性,较难监控与衡量。知识工作者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即思维性活动,其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上工作本身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另外,知识型员工一般并不独立工作,他们往往组成团队,以获得知识的综合优势。因此,劳动成果大多是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晶,难以分割单独衡量。
5.大都具有较强的个性,蔑视传统权势。与传统的体力劳动者不同,知识型员工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而且大多个性突出,具有极富个人风格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一般来说,知识工作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充满信心,因此并不会委屈自己听从上司的强制性工作要求,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三、知识工作者对组织未来的要求
相比传统的员工,知识工作者的特点必然使他们对组织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只有适应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组织奉献他们的知识。组织为使其员工发挥价值,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变革。
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所谓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就是减少组织的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从而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弹性和创造性。知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应给予更多的“活动空间”。而传统多层等级制组织结构的严肃性特征,制约了知识工作者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对知识工作者的知识创新形成了一种组织障碍。知识工作者知识创造性的积极发挥,要求组织内部成员间的关系将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式的关系。知识工作者与组织的关系也必将呈现出一种新的形式——扁平型组织结构,即要求组织结构层次尽量简化,在组织中留给知识工作者以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余地,从组织结构上激励知识工作者创新的积极性。
2.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所谓组织结构柔性化,是指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来取代以前一部分固定正式的组织结构,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围绕目标与任务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增强对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在这里,最主要的是团队比班组有更多的权利,通常拥有安排工作计划、落实工作、安排休息的权利,在人事聘用和酬金制方面也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组织应为知识工作者团队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员的调用,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督和指导甚至强制规定。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业绩考核 价值管理 评价 意义
经济增加值,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好广泛使用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它是一种把企业基础和价值基础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加以调整、用于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
经济增加值又称经济附加值,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一、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首先应有一定区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附注等资料,先简单分析一下,然后通过利润表的数据,计算出税后净营业利润。分析确定企业资产价值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企业经济增加值,用于比较评价经营绩效。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营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锡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其中:
(一)利息支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下的“利息支出”。
(二)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下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和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对于为获得国家战略资源,勘探投入费用较大的企业,可以将成本费用情况表中的“勘探费用”视同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按照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予以加回。
(三)非经营性收益调整项包括:
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且资产、收入或者利润占集团总体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
业主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转让股权收益,资产转让收益。
其他非经常性收益,与业主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
吉安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该公司原来一直将持续盈利能力目标作为财务战略目标,并将利润作为其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但近年来,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大幅下滑,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公司董事会决定转变财务战略目标,有持续盈利能力目标转变为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并确定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经过充分分析研究,该公司确定明年目标经济增加值为5000万元,该公司进行2012年财务规划,有关资料如下:
1、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000万元,净利润4500万元,平均资产总额为10000万元,平均无息流动负债为1200万元。
2、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0%,预计销售净利润、资产周转率不变,并且平均无息流动负债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也不变;
3、公司为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2010年拟投入研发费用1000万元。
4、预计2012年对外转让闲置设备税前收益100万。
5、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资产负债率50%,2012年将继续维持。在该资本结构下,公司负债的平均利率为6%。
6、公司所得税率为25%,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为10%。
公司的净利润=4500×(1+20%)=5400(万元)
公司的平均资产=10000×(1+20%)=12000(万元)
公司的平均无息流动负债=1200×(1+20%)=1440(万元)
公司的负债=12000×50%=6000(万元)
利息支出=6000×6%=360(万元)
税后净营业利润=5400+(360+1000-100×50%)×(1-25%)=6382.5(万元)
调整后资本=12000-1440=10560(万元)
经济增加值=6382.5-10560×10%=5326.5(万元)
第一、由于预计的经济增加值高于目标经济增加值,所以,能实现目标。
经济增加值较为充分的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
第二、经济增加值直接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
第三,经济增加值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还是一种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
第四、在经济增加值的框架下,公司可以向投资人宣传他们的目标和成就,投资人也可以用经济增加值最晚前景的公司。经济增加值还是股票分析师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二、经济增加值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3D打印;食物;制造业
一、引言
3D打印(3D printing,又称增材制作技术或激光堆积型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借助3D辅助设计软件(如CAD)在电脑中建立起三维模型,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所以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喷墨”,但其与传统打印机最大的区别就是其使用的“油墨”可以非常多样,从有机物到无机物,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来进行3D打印。
由于3D打印在制作工艺方面的创新,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生产工具”。3D打印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但由于价格昂贵、技术不成熟,早期并没有得到推广普及。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技术现在已经更加成熟、精确、价格合理。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应用到许多学科领域: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利用3D打印将设计方案转换为原型并测试;外科医生使用3D打印制作器官模型及协助策划复杂的手术方案;考古学家利用3D打印制作珍贵文物的复制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这样的创新应用正在不断进入大众的视野。
二、3D打印技术在食品制作行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3D打印技术在食品制作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简单的甜品和不需复杂烹饪加工的主副食。
(一)3D打印技术在甜品制作的应用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人员于2011年就推出了世界首台3D巧克力打印机原型。与普通喷墨打印机的原理相似,3D巧克力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也是扫描、分层加工、出型等,而它使用的“油墨”则是液态巧克力,打印出来的成品则包罗万象,从巧克力食物到巧克力日用品,乃至巧克力服装。这种机器由控制电脑、自动化食材注射器、输送装置几部分组成,使用者首先在电脑预装的100多种立体形状中进行选择,点击“打印”之后注射器上的喷头就会将食材均匀地喷射出来,以逐行逐层打印的方式制作立体小甜点。这台机器现在的售价为上千欧元,但随着近年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笔者预计5年内这样一台机器的价格能降至约几百欧元。
这种机器存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根据使用者的设想制作任何形状的甜品类食物。进一步来想,3D打印机有助于利用全新食材,便捷地制作非传统食品。比如食品加工者从藻类、昆虫中提取蛋白质,而后“打印”成消费者想要的各种形状的高蛋白含量营养食品。
(二)3D打印技术在主副食制作的应用
目前,3D打印技术在我们生活常见食品的制作上也有了技术突破,在市场上得到了初步应用。
2013年12月,西班牙自然机器公司(Natural Machines)了一款3D食物打印概念机,让人们无须满身大汗的在炉火前烹煮,轻轻松松就能制作出美味食品。这个名为“Foodini”的3D打印机是一款融“技术、食物、艺术和设计”于一身的产品,能够制作汉堡、意大利面和各类蛋糕等多种食物。Foodini内设的五个胶囊可用来储存不同食材,就如同普通打印机装有不同颜色的墨盒一般。它所制作出的食物形状、大小和用量都由电脑操控。此外,用户还能通过Foodini自主决定食物的形状,不仅能做出扁平的饼干,也能完成“高大”的巧克力塔,甚至还能在食物上完成卡通人物等私人定制造型。
Foodini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预计2014年年中会在英国上市,售价为835英镑(约8400元人民币)。
(三)3D打印技术在航天食品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载人航天经验的逐渐增加,太空食品不断改进,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复水食品的出现,使太空食品告别了单一的牙膏式流体,开始进入食品供应丰富多彩的时代。但是食品花样和种类受到航天器载量、体积以及食物储存时间的限制,仍有较多不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载人太空远航,如探索火星可能持续数年的任务而必须准备丰富且充足的食物。对于如何解决食物多样化和长期储存的问题,NASA应用到了3D打印技术。
2013年5月,NASA选中机械工程师 Anjan Contractor和他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系统和材料研究公司(Systems & Materials Research Corporation),向其投资12.5万美元,研发能为宇航员制作“营养可口”并能长期储存食品的3D打印机,以改善宇航员枯燥单一的膳食条件。该公司计划把所有做进宇航员食品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以粉末形式储存在不同的“墨盒”中,设计保质期最长可达30年。然后3D打印机将按照“数字菜谱”混合各种粉末,制作色香味俱全的食品。
三、未来3D打印技术在食品制造业的应用设想
食物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或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的物质。通常我们人类在生活中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两个大类。
(一)未来3D打印技术在主食中的应用设想
主食指传统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主要摄入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3D打印技术在主食中的应用较为简单,设想未来在3D打印机“墨盒”制作的过程中,淀粉类的谷物及块茎类食物都可以研磨成细微的粉状。在使用时,利用喷头将粉末与水、油等混合,再通过堆栈、烘焙等一系列设计加工即可成型。可以想象,3D打印技术在主食类食品制作上的运用,对比传统储存――制作的方式优势非常大,无论是米饭、面条还是馒头等各种只要我们能想象到的主食,都不需要分类储存大米、面粉、玉米等原材料,可以直接通过高浓度压缩、封闭的多个墨盒来储存,并一体化制作,既方便携带,又可以长期储存保质。
(二)未来3D打印技术在副食中的应用设想
副食就是指除了米、面等主食以外,鸡鸭鱼肉、水果蔬菜等不是主食的食品。
1、3D打印鱼禽肉。在3D打印技术还未成熟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尝试各种方法来人工合成肉类。但是无论是形状还是色泽、口感,都与真实的肉类相差甚远。现在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曙光。2012年4月份,德国斯图加特夫琅禾费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构造不规则模型的技术优势打印出人造血管。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受到德国研究人员的启发,试图使用3D打印技术在糖类物质构成的框架上打印出人造肉,并使得鲜肉组织的口感与真肉相近。
其工作原理是将肉由内向外“打印”出来。先“打印”出脉管系统,脉管依附于糖“框架”进行固定,然后围绕着这些脉管系统逐层打印肉细胞单元,肉就会围绕着这些脉管从内向外扩展成任意想要的形状。按照设想,这种技术能够培育出具有真实肉纹理及口感特点的人造肉。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可以用来打印出带脉管组织的人造器官,现在医学界已经在3D打印器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这种既十分刚性又能以三维圆柱细丝形式稳定存在的糖类混合材料,而且这种材料还要易溶于水并且对细胞无毒副作用。虽然目前理论界还有许多机理尚不十分明了,但深入地研究下去肯定会收到令人兴奋的结果。
2、3D打印蔬菜水果类。
根据食用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蔬菜水果笼统的分为根茎类(如萝卜、莴笋等)、叶类(如白菜、菠菜等)和果类(黄瓜、苹果等)。其中根茎类和果类3D打印的理论难度较小,一般都为规则的圆柱体或者椭球体。而且,在使用时只需考虑其食用目的,不用考虑留种培育,这样就不需要完全一模一样的复制原目标,只需要培养出大量的果肉细胞并加工制作成墨盒,在使用时打印出可食用果肉部分即可。这样,在未来3D打印应用中,可以在新型糖类框架和脉管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的果肉细胞墨盒从内而外打印出任何使用者想要的根茎类和果类的蔬菜水果。
叶类蔬菜的打印难度对比根茎类和果类较为复杂。从形状上来讲,叶类蔬菜形状不规则、组织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不同的叶类蔬菜之间差异性比较大,难以直接复制。但是如果把叶类蔬菜的结构拆开,再细分为茎和叶两部分,这样大部分蔬菜的结构就简单明了和一致化了,如芹菜可分为芹菜茎及芹菜叶,白菜可分为白菜茎和白菜叶等。除极少数以花器或肥嫩的花枝多层复合卷曲构成产品的花菜类,如西兰花难以高精度打印外,其余蔬菜都可以通过拆分茎、叶逐个打印,而后以组合还原的方式来复制出任何使用者想要的叶类蔬菜。
总之,3D打印技术在食品制作领域的应用研发应该倾向于原材料的储存还原、加工造型和冷加工食品的制作,如需进一步自动制作成品菜肴,则需要其他种类的科技设备进行配合。
四、未来3D打印技术在食品制造业应用的前景分析
3D打印机多年来一直在制造加工领域默默发挥着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其他配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它愈加发挥优势,进一步拓展应用到了其它领域和行业。相比其他传统制作加工食品技术,3D打印至少有以下优点:
一是加工简单,周期缩短。机械操作对比手工操作在重复性工作上具有天然优势,它可以大幅度缩短工期、减少人工劳动力,如制作主食类食物,人们在3D打印成品的基础上只需要少量加工就可以进食,大大提高了工效。
二是节省原料,费用降低。传统制作加工是减材制作,一般都会有10%-20%的原材料浪费,而3D打印是增材制作,没有其它复杂的工序,材料基本是“按需配给”,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
三是有利于制造复杂、特殊的食品。3D打印擅长制作个性化、复杂化和高难度的物体。打印一个即使是复杂程度难以想象的特殊物体,也并不比打印一个外形简单的长方体消耗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这恰好可以满足当前社会人类追求个性化、私人定制的趋势,同时也与传统制作批量化、规模化的特点形成互补。
四是便于长期储存、节省空间。3D打印技术采用的墨盒可以对基本食物单元如巧克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肉细胞等进行高浓度、全封闭的压缩,这种储存方式使得可以将相同构成的不同物体进行合并,需要时再还原为不同的原材料,即方便携带,又节约资源,而且还能拥有超长的储存期。
五是对制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不高。3D打印由计算机操纵读取事先已经形成并存储好的图纸文件,而后进行喷制打印,即使再复杂的物体,对制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也不会很高。
六是不受场地和环境限制,能实现远程制造。3D打印只要有适宜的原材料,不用专门的环境和场地,就能根据图纸打印出实物。甚至可以由计算机远程通过网络发送图纸文件,连接目标3D打印机进行制作食物。
虽然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受制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材料、成本等原因,3D打印制作食物,还存在不少局限性。
一是可用材料不多,打印种类有限。某种意义上讲,3D打印的难度不是在其技术本身,材料才是3D打印最大的技术瓶颈。它直接影响打印目标的成型速度以及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还原程度,因此3D打印制作食物的应用还有待于打印材料的突破。目前材料研发大大落后于市场需求,3D打印食品可选的材料并不多,导致“有锅无米”。
二是打印精度不够,产品质量不好。3D打印是层层叠加形成产品,打印分层越细、切片越多、厚度越薄,则产品制作越精细、性能越好、还原越逼真。但由于现在技术限制,3D打印机的成型精度还比较有限,其分层切片厚度不可能很薄,分辨率也不高,这就影响了性能和外观,造成打印成品表面粗糙、还原度低,制成的食品外形不好。况且切片厚度太薄,层数太多,送丝或喷挤速度即打印速度如果不能跟上,将致使打印速度减慢,生产效率下降,成本上升。
三是前期准备要求高,后期处理不能缺少。3D打印前要先获得产品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产品设计和3D建模,要求设计人员除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相应设计软件外,还必须具备工程设计和结构方面的知识。另外,打印出的食品有时仍需进行烘焙、蒸煮、煎炸或拼接等后期工作。
关建词:种子 市场管理 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建立种子公司,对种子生产进行计划调控,尤其是杂交种子实行专营,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种子质量以及数量得到了保证,品种布局区域化比较合理,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十年来的国有种子经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化,农民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加快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流动速度,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本世纪初“国退民进”种子经营权发生变化,种子生产的形式也发生改变,也就是种子“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统一由国营种子公司供种)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加速了社会对种子开发、研究、生产投入,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生产及流通,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切实加强种子质量管理。
一、农作物种子经营现状
从2005年7月1日起,云南省全面放开了“两杂”(杂交水稻、玉米)种子经营权后,基本上“取缔”了各级国营种子公司,种子管理站负责当地种子质量管理,把执法权和经营权分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了种子生产、销售的主流,一方面加快种子的研究、生产、经营速度、使种子生产、流通的更加灵活、便捷,提高了新品种推广速度,种子管理行政执法更加公平、公正,但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事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者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在大批良种得到推广的同时,未经过区域试验和示范的不少二、三流品种和劣杂品种也充斥市场,造成鱼目混珠,品种布局乱混。种子执法主体也不太明确,即工商行政管理局管发放营业执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管理种子质量的鉴定和经营资质,故在种子经销商中有资质办执照,不具备资质的办代销营业执照。另外《种子法》规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后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而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要求登记。在种植结构特殊地区,如云南元谋,非主要农作物(蔬菜)品种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更大。造成种子执法难度大,种子质量纠纷案件也迅速增多,给各级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良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效性。在农业生产中种子质量一但出了问题,在较短时间内难于判断优劣,特别是品种的真实性难以鉴定,在现实生活中受害农户即使得到赔偿,也只是获得很少补偿。给农户的生产、生活也带来负面影响,有些地区的农民甚至是“告状无门”。
二、农作物种子经营权放开后市场监督存在问题
种子生产、销售渠道放开,加速了良种生产和推广速度,对种子生产和经营,实行公平竞争,起到优胜劣汰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营户多、品种多而杂,使农户不知什么品种好,有的农户种植面积不足10亩,购种时每种作物却要买上几个品种,当年种一点,如果好下年接着种,不好就丢掉(拌着药的)造成品种布局区域化不到位和良种浪费,致使良种、良法不配套。二是有的经营户素质较差,引进省内外局部地区的二、三流品种充斥市场。三是多数经销商没有按照种子法规定,在销售前进行田间正规试验,好的和不好的品种都在卖。四是种子使用者素质较低,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多数农户买种时没有向经销商索要收据。当种子质量出了问题造成损失时时才去找经销商,即便经销商认可种子是他售的,农民得到的赔偿有限或难以得到赔偿。五是种子价格属“霸王”定价,没有那个部门可以涉足。致使生产成本增高,增产不增收。六是有的经销商以次充好,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七是检查主体差异。《种子法》规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后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而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要求登记。八是执法难度大,执法成本高。
三、原因分析
以云南元谋县为例,主要农作物品种和非主要作物品种各占我县种植面积的50%,而这50%的非主要作物品种在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购蔬菜种子(苗)资金和生产投入是主要农作物种子5―10倍甚至比例更高,它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全县耕地面积不足20万亩,每年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面积不足40万亩,有营业执照的经营户就达65家,但符合办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经营户只有4家。全县虽然每年只有4万多亩的籼型杂交稻和6万多亩的杂交玉米,13万亩左右的蔬菜面积,但目前每年销售的杂交稻和杂交玉米品种(组合)均超过100个;3万多亩的番茄,品种也超过200个;3万多亩的菜豆,品种也有20―30个;2千多亩的辣椒,品种有50个以上;同种不同名,同名不同种,农民购种时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买啥品种。加之有的农户“喜新厌旧”,错误地认为“新品种比老品种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品种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对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影响很大。如在蔬菜生产中番茄的商品性(外观、成熟期、耐储运能力、抗逆性等),在栽培中经济效益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各级农业部门及有技术资质、资金雄厚的企业来引领良种生产、经营市场。笔者在县级农业技术部门工作,曾经遇到农民叫苦和参与县级种子管理站组织的种子质量纠纷中的田间鉴定。在田间鉴定工作中实际存在很大难题,首先是对种子真实性鉴定困难,其次是赔偿尺度难以掌握。 2008年3月28日云南省出台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市场,消费者的利益有望得到最大保护。但县级职能部门对种子质量的管理,实际是对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在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中,种子质量管理狭义的说就是监督、检查种子的四项质量指标(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 )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衡量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通过对照市场销售的农作物种子的标签、标识及标注值进行检查,以扦样送检和留样备查的方式,对商品种子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以留存的样品种子作为衡量所代表的种子批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种子质量状况的依据。如该种子批种植后发生品种质量、适宜性等问题(包括出苗低不真实减产等),管理部门可以此作为依据,对涉及的责任对象进行处罚、责令赔偿、溯源追偿以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在现实生活中种子引发的纠纷较多,实际上也较难以得到解决。因为使用者多数是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绝大多数农户都用感观去判断种子质量好坏,一般在经济损失数额较小或不太影响家庭生活时,抱着这季不行下季来弥补的思想,选择自己承受。
目前县级以下经营种子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没有相应的种子生产技术资质和独立经营的能力。大多数经营户都属于代销,主要农作物种子都要从外省引种或国外进口,种子价格居高不下,相关费用最终要靠农民来承担,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云南元谋蔬菜种子(苗),目前每亩种子成本:洋葱在360―520元、番茄400―1000元(苗:每株苗高达0.6元),菜豆种250―300元。有些蔬菜品种如果自己繁(制)的话,在种子质量得到保证同时,种子的零售价格可下降50%左右。元谋种植冬早商品蔬菜30多年了,至今没有自己的种子品牌,只能说没有从这方面研究。
四、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与质量控制对策
一是成立种子生产经营联合体(或协会)。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成立种子生产经营联合体,就是把当地种子企业和个体经销户联合起来,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优势,开发研究适应当地栽培新品种新技术,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相对集中地引种调种,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田间重复试验示范。在行业内制定行规,规范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可防止以次充好和乱定价及哄抬种子价格现象,让种子生产经销商与使用者成为唇齿相依伙伴,改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质量的宏观管理。首先是政府加强领导和统筹规划,将规范市场和提高种子质量水平纳入种子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发展种子生产、经营中,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种子企业政策上倾斜,保证规划实施。其次是种子是有生命力的商品,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在生产经营中常受到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风险较大,直接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国家在规划建设项目中、可向种子产业倾斜,建设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再次是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法规,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 种子法》 是我国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法律,为了完善种子管理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法规,引导、督促种子生产经营者加强自身建设,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提高种子生产经营种子质量水平。
三是强化种子质量检测,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种子法》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进行种子质量检验。这就明确了种子质量监督与种子检验的关系,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子质量监督工作,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负责种子质量的检测工作。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科学的种子检验,才能为社会提供真实的、可靠的、科学的信息。现代种子产业要求种子检验工作不能局限于市场质量抽查,而是拓宽监督职能,因此,强化种子质量检验,建立健全种子质检体系,提高种子检验员素质是保证种子质量的硬件措施。
四是在处理种子质量案件中,可采用举证质证法律条款。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大对伪劣种子的检查、打击、处罚力度,坚决打击无证生产和无照经营,禁止没有在当地试种一个周期的品种在市场上销售和推广。如给使用者造成较大损失的,职能部门可根据种子使用者举报,按照举证质证原则,给予损失的两倍以上经济赔偿处罚,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是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措施,把当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也要纳入管理检查范围。农业职能部门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农业职能部门在提高新品种试验、示范质量的同时,还要对生产、经营、使用者进行培训,一方面督促种子生产、经营户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另一方面引导农户选用高产优质品种和新技术,促进地区良种布局区域化和种植规模化。有关职能部门在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中,要建议政府出台法规,把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蔬菜,瓜果类等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也纳入种子质量检查管理。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订单牵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毫无个性的消费,个性化消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企业随时要快速应对市场的多变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单一企业的竞争力将无法与以节点企业所组成的供应链“虚拟企业”相抗衡。而探讨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将又是当今迫切考虑的课题。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整个供应链中都处于制造商的节点上。因此,在由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构成的“虚拟企业”的运作中企业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以敏捷供应链环境下订单牵引运作方式企业为例展开分析。
二、敏捷供应链环境下订单牵引运作方式企业的理解
1.敏捷性的内涵
所谓敏捷供应链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网络链条中,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包括了组织结构,信息系统及物流过程;实质上是在优化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更多地强调供应链在响应多样化客户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标。
2.敏捷供应链环境下订单牵引运作方式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制造型企业出于对生产资源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用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其供应链管理大多采用供应推动式运作模式,通过计算“经济批量”来优化产品处理和运输,产品的生产是发生在需求之前,即企业根据市场预测把产品推向市场,然后等待订单,最终导致供应链库存逐级放大而产生“牛鞭效应”,从根本上讲传统工业经济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源于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对手的价值,但由于各个企业相互之间的模仿学习,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制造技术相互促进,日趋完善,使产品在质量上的优势越来越难以维持。在现代新经济环境中,网络交易边际成本的趋平也消灭了价格差异,个性化的顾客消费、多品种、少批量化的需求订单,使得现代企业竞争的焦点将从质量、价格竞争转向速度竞争,对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工业经济强调在原料从供应商向客户流动中提高效率,而后者注重的是效果,更迅速的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而实现市场驱动。
因此,下面将着重探讨敏捷供应链环境下的订单牵引运作方式机制。
三、订单牵引运作方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1.交货期的响应
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快速的变化,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同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各不相同,因此,现代供应链体系需求更高的弹性,企业的竞争也由以质量和成本为竞争转为以响应时间为竞争,即速度竞争。而响应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是产品的数量响应,第二是产品的种类响应,第三是交货期的响应。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供应链关系能够确保企业应付任何需求,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达到企业的上述目标。作为订单驱动的生产型企业,为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订单形式多为多品种、少批量的。因此,交货期的响应是最根本的问题。
2.交付周期的时间缺口
作为订单牵引式生产企业,由于订单需求的不确定性,加上与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的局限性,企业可能在原材料采购上仍然会采用传统的预测高库存,只是原材料品种较单一。但可以根据订单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将产品发出,这样企业基本上不存在着产品库存。因此,交货期推迟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说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采购、加工和分销最终产品的时间比客户的心理期待时间要长,这种时间差被称为“交付周期的时间缺口”。
在传统组织里弥补这一缺口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预测而产生的库存来实现,企业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预测市场需求,并在需求之前预先建立库存;然而在现代敏捷供应链体系的响应中,以提高预测精度来降低库存成本的做法不符合响应的要求,而应该是努力消除这种时间缺口。
3.其他方面
除上述问题之外,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主要有:公司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着障碍;瓶颈环节影响着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协同性;生产制造库存增加导致产品成本核算增加等。
四、敏捷供应链环境下订单牵引运作方式企业的实现机制
敏捷供应链下管理组织的调整机制。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的纵向依赖性对敏捷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其中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客户反应形成较大的阻碍。现代管理思想要求组织成员职责明确,有责任与别人协调,以及从上司的权力向“顾客”的权力转移。而传统组织构架的多部门、多层次的组织管理使得组织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大大受阻,企业组织应从传统的注重任务型向流程型的转变。源于面向流程原则的“有机组织”的建立,通过企业重建改革企业的组织模式,就是要使企业由传统的科层制的“机械组织”向自我管理的“有机组织”转变,这种新的组织是以专家小组为中心的、扁平的、自我管理的体系:即(1)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建立结构;(2)纵向的层级组织扁平化;(3)管理的任务委托到更低的层级;(4)顾客驱动了横向型公司;(5)自我管理型团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必须彻底实现组织转型。
敏捷供应链下生产系统优化的实现机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是“订单”,节点企业单一生产系统内部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订单而运作,通过订单来驱动企业活动,这就是所谓的供应链的订单驱动原理。现实中没有一个系统可以有无限的产出,因为约束瓶颈会随着时间而产生漂移。基于最优生产技术和约束理论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通过识别和挖掘生产系统内部管理流程和生产作业流程中的“瓶颈”因素并加以克服,围绕最大限度地挖掘瓶颈资源能力,并使生产系统内部其他所有生产资源的运作与保证瓶颈资源能力的最大发挥相协调,以保持组织管理和生产作业的平稳均衡化运行,旨在实现一种以物流同步化为基本特征,以较低的生产在制品库存水平和较短的生产提前期为显著特点的生产系统内部的“协同生产环境”。尽量减少或缩短供应链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非增值环节对时间的占用,在响应需求方面要取得一致性的行动,增加供应链运作的敏捷性,从而能够更快地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敏捷供应链下库存成本的实现机制。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不是简单的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获得用户服务与利润的优化。传统库存控制的任务是用最小的储备量保证供应、不缺货,谋求“保证供应而又最小的储备量”。而现代库存控制的任务是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实现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其关键性的突破在于放弃了保证供应;而是允许缺货,利用总成本最低来进行决策。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管理需要增加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增加库存决策的信息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因此,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确定一个最佳的订货数量来实现最低总库存成本是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有效方法。
五、结论
通过对敏捷供应链环境下订单牵引运作方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实现机制如: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时间缺口的实现机制;关闭交付周期时间缺口的实现机制等。这些实现机制的实施在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上有一定的现实性。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齐二石,荆冰彬. 物流工程[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139-150.
[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工作 会计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全世界进入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都在飞速发展。会计职业自身的专业规则越来越多,会计内容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会计人员在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会计的空间拓展越来越广阔, 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细致、越全面、越多样。会计已不单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更是一个管理控制的工具和手段。
一、知识经济含义的概述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新的经济类型,是富有生命力的经济。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年度报告中对知识经济做出了明确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取代了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传统资本成为发展经济的关键要素.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本、第一资源和第一财富。知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一种资源,与传统的物质资源相比,有以下不同:一是知识的持续性,物质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日渐消耗,甚至不可再生,而知识等无形资产是可以反复使用和不断创新的,从而就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知识的开放性,物质资源一般只能供有限的人享用,具有排他性,而知识等无形资产则可成为公共的资源.不再为个人所独享:三是知识的虚拟性.传统的物质资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外在形态,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等无形资产往往不具备外在形态,具有虚拟性特点。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1知识经济以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为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创新.尽快把先进的工艺技术转化为产品,迅速进入和占领市场,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2知识经济以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为条件。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大大加快,交易、决策可以在瞬间完成。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关系到经济力量的强弱。3知识经济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要素。创造、传播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人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由于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劳动者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人们如同农业经济时代追求土地、工业经济时代追求资本那样追求知识,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潮流。
二、知识经济对财务工作者的影响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会计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得以发挥。合理地配置资源,就是要有效地将经济中的各种资源配置于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具体的企业,以便通过生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要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和调整资源的流动。从我国现阶段各类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看,资本在大多数领域仍是最稀缺的资源。要使资源真正得到合理配置,必须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而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企业通过对外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以吸引投资者,从资本市场输入血液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要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工作。
1.知识经济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首先: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假设把会计核算限制在一个经营或经济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单位之内,从理论上限定了会计系统的空间范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稳定性,每一会计主体规定其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从而在记录、报告自身主体的经营活动时,将其他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排除在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资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加强,出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主体,特别是“网络公司”、“虚拟公司”的出现对会计主体假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使会计主体这种物理意义上空间界限很难明确。
其次: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进行资产计价和收人费用配比的基础。在传统条件下会计都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使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外部风险加大,随时都有破产、重组的可能.从而冲击持续经营假设:另一方面, “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从事的多是一次易,生命周期极短,不具有持续经营的稳定状态,这样也对持续经营假设带来冲击。
再次: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一个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为了让企业留出一定的时间编制会计报表。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会计及时核算有了保证.并使随时报告成为可能,企业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合法获得和利用最新的会计信息。因此,需要缩短甚至取消会计报告期,会计分期假设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最后: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计量单位。在知识经济时代,货币计量假设受到冲击。货币计量假设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但是对于人力资源、企业发展动力、创新能力、企业形象、客户关系等要素目前还很难用货币准确衡量。同时,诸如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出现,对传统的货币观念也产生了挑战。
2. 知识经济对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
首先: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是相对高于无形资产的,因而,由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因其客观、可验证、易取得的特性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统治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作为企业财富增加的源泉,以知识创新作为其发展动力。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许多无形资产很难确定其历史成本,但却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所以,这就对由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产生挑战,如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更加发达,各种复杂的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大量涌现。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模式。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预期合约,它在签订时就产生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而由于交易事项尚未发生,自然无历史成本可言,如果以签订合约时的价格入账,就无法反应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对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带来了冲击
其次: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影响。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从生产、经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速度都有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适时、准确、快捷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而这也正是权责发生制的缺陷。因为权责发生制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反映企业本期现金流量信息。由于收入确认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的实施,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和经营业绩脱节 而现金流量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财务数据,如不能及时反映就不能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同时,“网络公司”、“虚拟公司”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收入与费用的确定采用收付实现制要合理于权责发生制。
3. 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人员要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强化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健康发展。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自于宽泛的知识体系、熟练的业务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宽泛的知识体系可以开阔思路。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宏观观念, 预测经济变化趋势并对经济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熟练的业务技能有助于严格地遵守工作章法、会计法规。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对会计人员道德素质提出的要求,处理、分析会计信息能力极强的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前提。
三、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发展的对策
知识经济对会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认真研究会计的科学框架、进行会计创新,以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社会中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网络化、会计信息共享是会计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可使全世界投资者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1. 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
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后,知识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的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会计目标中的决策有用观与经营责任观将相结合,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和集成化,会计原则将不再单一,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等不会被抛弃并与其他会计原则相互融合。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面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构成要素赋予新的内涵。
2. 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企业资源的首要因素,会计计量的中心也要由传统的物质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因此,传统的、单一计量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需要引人多重计量手段来确认和可靠地计量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实体性的资产。知识经济时代下常用的计量模式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现行市价计量模式、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
3.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核算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核算范围需要拓宽,人的智力、知识应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加以确认和计量。因为人的智力、知识符合无形资产的概念要求即不存在物质实体;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有很大不确定性。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对于我们转变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 完善人力资源会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会计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智力的价值应能被货币量化,人力资源价值问题在知识经济中能得到解决,这就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创造条件。
5. 变革财务报告
出具财务报告的作用在于披露和揭示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性信息,为现在和潜在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相关会计信息。传统会计由于受工业经济时代产权理论的影响.财务报告主要提供有形资产为主的会计信息,同时,受技术的制约,传统会计报告采用定期报告的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用户越来越要求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实时性、完整性,以便迅速做出决策。为此,财务报告应实现报告内容、重点、范围以及方式的创新。即增加社会责任、人力资源、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以及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方面的信息;以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为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实行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并辅之以图形、图像等多样化报告形式。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 峰:会计学导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冯桂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王 英: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下会计人的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影视制作;后期制作;特效;效果;影视艺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告诉发展,影视在科技的洗礼下越来越魔幻、越来越动感。现代的影视后期技术成为了影视中不能小觑的力量。当前,电脑上的特技效果高超至极。基本上可以呈现出无所不能的威力。例如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阿凡达》影视大作。这些片的背后基本上都是科技的杰作。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影视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媒体表现形式。我们身边的影视如影视广告基本上都是靠电子产品所创新出来的。大部分的影视都在拍完以后都会用后期技术的剪切、编辑、美化等高科技手段来完成的,可见在影视中后期制作的厉害程度。影视后期制作时影视制作流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后期制作可以说它完全利用实际所拥有或者真实的拍摄到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以及多种合成制作的特技镜头剪切在一起,进而完成的影片。影视中的后期制作为影视片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后期制作。我们就能想象一下影视会是怎么样的场面。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中的应用。
1.影视制作在影视中的作用
目前,影视制作在影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影视拍摄中没有影视制作,对于拍摄的影视节目是不能直接播放的,因为没有处理一些杂乱的影片,而一些有优美优秀的影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经过处理以后的。可见影视制作在影视中的作用非常的大。在影视中影视制作可以运用特效、声音、科技、色彩、声音、剪切等多方面的手段对比较粗糙的影视进行处理,在影视制作中,采用特效的手段可以让影视具有立体感;声音可以让影视在制作中产生共同性,在影视中参与拍摄的演员很多,方言、语调的不同很难让观众明了,所以将影视拍摄中的声音进行全面的处理,这样就会产生一致的效果。剪切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拍摄过程中有些地方是不需要播放出来的,或者拍摄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放弃。所以制作中的剪切就可以放弃了。如果没有影视制作那么我们就能想象出影片是多么的不尽人意。由此可见,影视制作在影视过程中非常的重要。
2.影视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优势
影视制作过程中影视艺术中的地位非常的广泛,他具有的优势无可比拟,在影视艺术中,一些比较科技化的影视是需要处理的。需要影视制片人才从多个角度出发,将一片影视从声音到特效全面的整理与规划。在艺术艺术中,很多东西是不能直接体现出来的。例如在拍摄武术过程中,影视制作就可以进行处理,给出特效以及特技效果,这些效果是影视艺术中很难彰显的。同时影视艺术中的一些动画处不能 理并不是很科技化,非常的直白,但是在影视制作后,影视艺术变的活化,本身没有多少立体的效果变的具有立体化。它在影视艺术中,艺术制作变的非常重要并且具有很强的优势。一般的来讲,所有的影视艺术在影视制作下变的富有生机和活力,总体来讲影视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
3.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认真的来谈一谈关于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影视后期制作时影视制作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后期制作主要是利用一些科技的手段,如三维动画以及合成手段来制作特技镜头。透过这样的处理将特技镜头见到一起,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影视片。后期制作明确的讲就是按照实际的情况来通过动画进行全面的处理。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中的作用非常的大,毫不夸张的说,影视艺术有很大的程度上正式表现在后期制作之中的。影视后期制作给影视作品带来了很大的技术支撑作用,很多的科幻电影基本上都是运用了大量的影视后期制作而形成的。特别是特效镜头。特效镜头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只有这样的结合才能使人们的视觉得到洗礼,也正是应为这样的技术出来才能让一部部作品深的人心。可以和自然的说,影视后期制作全面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前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为特技制作提供了很多手段,例如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精确并且清晰。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应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特效镜头,这种特效镜头使人们在视觉上有了很新鲜的感觉,这样具有实力的特效镜头在拍摄中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应用呢。原因我们经过分析得到了,特效镜头因为不能直接的拍摄到一方面是引文拍摄对象或者环境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就像电影《阿凡达》中的一些科幻以及特效功能,这些漂亮的场景是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运用后期制作中的特效就可以使后影片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4.影视后期制作为影视带来的效果
影视中的后期制作给影视带来了很大的效果,这些都是普通拍摄所没有的。我们来分几方面具体阐述一下
4.1影视后期制作可以为大家增加画面质感
在影视片中,影视后期制作为其增加了画面质感,让画面变的更逼真,更加形象和清晰。那种美感是普通拍摄所不能及的。例如拍摄大海,后期制作就可以为大海填上蔚蓝的颜色,本来是阴天拍摄的,经过拍摄以后也能更好的让观众看到海的蓝。
4.2影视后期制作可以让画面“无中生有”
在影视画面中,后期制作可以让画面无中生有,让一些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变的存在,例如在影片中的流星雨,本来在拍摄的时候没有,但是却在后期制作中呈现出来,并且经过后期制作以后呈现的更加漂亮。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了,在此就不多说了。
4.3后期制作的合成性强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不仅运用在科幻、动作、战争、恐怖、灵异等影片当中,在电视广告、形象宣传片、电视栏目,甚或是新闻节目的片头中也被大量应用,其画面由很多没有联系的元素组合而成,显然不是通过拍摄,而只能通过合成得到。由此可见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也就是说在后期制作中的设计范围之广为影片带来很大的效果以及经典。例如在动画片的播放中,就完全采用了合成性去解决,创作动画片以及合成技术非常的强烈,所以在影片中就会非常自由的播放。
5.影视艺术中的影视制作发展
在影视艺术中,影视制作的发展前景非常的乐观,同时随着科技时代的变迁,影视制作越来越收到影视制片人的关注,他的后期处理也非常重要。当前科技时代的变化下,人们对于一些影视画面以及情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影视艺术中就需要影视制作的体现。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制作也会随着科技的时代变的更加科学和精密,有很多影视制作的特效处理还不是很完善,但是随着科技变化的影视制作会越来越现代化,由此可见,影视制作的前景比较乐观,这也是影视艺术中影视制作发展的必经之路。
6.总结
总体来讲,在影视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影视中没有影视制作的加入,那么拍摄的无论有多么好的影片都不能拿出来播放,如果在影视过程中后期制作的不完善那也将会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影视作品,所以在影视过程中,后期制作非常的重要。
参考文献:
[1] 许声华. 浅析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1(03).
[2] 高子伦. 影视后期制作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J]. 理论界. 2011(07).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 施工准备截桩 接桩 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110KV及以上室内变电站建设选址已逐渐向负荷中心发展。在建设场地及周边环境影响下室内变电站基础形式大多选择桩基础,同时施工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传统使用的振动沉管桩和锤击沉管桩已被环保型的静压高强预应力管桩所替代。目前关于静压沉桩的施工技术已很成熟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也已进行了标准化,所以笔者仅在某110KV室内变电站桩基础工程的静压沉桩施工准备工作和截桩、接桩工作方面提出了一些监理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以供同行参考。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施工场地的准备
预应力管桩因其抗剪性较低,很容易在施工环境和施工过程的不利影响下而造成桩身破坏,因此对施工场地的场地清理和表层软弱土层进行硬化等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具体为:
1)清理场地内地上、地下存在的孤石、枯井等障碍物。
2)为便于场地排水场地坡度应控制在10%以内。
3)场地周边修筑6m宽的临时道路,以确保运桩车辆的通行。
4)场地内表层软弱土层上摊铺碎石,以此避免静压机自重对桩身挤压造成破坏。
5)沉桩场地的处理要满足承载力不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
6)施工场地周边若遗留有堆积的大体积土方则必须外运,防止因地基土产生侧向滑移,造成基桩破坏。
1.2压桩机的准备
目前国内压桩机分为顶压式、抱压式、以及结合式,其压力从600KN~17000KN不等,通常下压桩机的选型一般按照1.2~1.5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即可。压桩机的配套夹具、吊具、垫板、送桩杆应配备完善,以免影响施工。为确保压力控制准确,压桩机的压力表及液压管路的检定要认真进行。
1.3沉桩顺序方案的准备
沉桩顺序要依据场地及周围施工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距离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较远且场地空旷的可由中心向四周进行,若一侧有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时
应由该侧向远离方向进行。在长、短桩混合情况下沉桩顺序要按照先长后短的原则进行。在考虑以上的同时也要兼顾沉桩机能够方便的进、退场。
1.4管桩进场的验收和吊运、堆放
管桩的进场验收工作在按照一般规定进行外,还应注意桩端板与桩身横断面的吻合情况以及桩端板的平整度情况,这项检查是为保障管桩在静压过程中保持轴心受压状态。在管桩的卸车吊运工作中现场监理可以参照预制梁板的吊运控制措施对管桩吊运进行控制,其要点是起吊方式及吊点的确定。管桩进场数量要依场地堆放条件和施工进度而定,但现场管桩的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3层,并且层间要设置垫木,其支点位置距两端均为0.2L(L为桩长)。以上控制目的是避免管桩在起吊运输中产生的动荷载使管桩产生环裂。
截桩监理控制
2.1截桩线的确定
1)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的设计质量控制,通常是以贯入度和设计标高两个指标来检验。桩端位于坚硬、硬塑的黏性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时,以贯入度为主,桩尖标高可作为参考。桩尖位于一般土层,以桩端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为参考。因此确定截桩的条件必须以桩端进入土层类型和终压参数为基础下进行确定。具体为:当桩长>21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取值;当桩长<21m且>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1~1.4倍取值;当桩长<14m时,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4~1.6倍取值。
2)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承台传递到桩顶,不同性质的荷载对承台与桩的连接有相应的不同要求。竖向下压荷载要求桩顶与承台底紧密接触;竖向上拔荷载要求桩顶与承台连接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桩身抗拉强度。因此基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综合考虑以上方可确定出截桩线。
2.2截桩工艺
1) 截桩线确定后将桩头装进保护套内,保护套底部要夯实且找平,保护套上缘要高出截桩线50 mm。
2)拆除桩端板,拆除过程可以使用汽锤和切割工具,但禁止使用大锤横向击打桩头。
3)压桩机顶压装置置换为破拆金具,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0.5倍取值进行即可,在破除桩头至保护套上缘即可停车。
4)桩头混凝土的清理可用钢钎、手锤将桩顶从四周向中间修平至桩顶设计标高(桩顶标高允许偏差0~+20mm)。
5)调直桩内主筋,并保留锚入基础承台内的主筋长度。
6)如果在截除桩头时造成桩体断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下,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假如断裂面距桩顶较近,可将使用与桩体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混凝土接桩至桩头标高。
2.3截桩部位与桩承台构造
1)管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
2)对于抗拔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确定。
3)截桩部位的填芯混凝土高度从桩顶向下方向不宜小于1000mm,填芯部位设置填芯段箍筋,托板采用4―5mm圆薄钢板。
接桩监理控制
桩接头发生焊接质量问题是管桩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通病,严重的焊接质量问题使上下两节桩断开产生水平位移,导致施工的基桩报废。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要求和焊接的实践经验,在接桩时上下两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纵横双向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对接的桩端板之间要保持清洁,可使用铁刷子清除杂物和铁锈,坡口处应处理至露出金属光泽。上下两节桩端板之间的空隙不得大于2mm,若上下节之间的空隙较大,应采用与桩端板相同钢材的钢片填实焊接。焊条宜采用E43,直径1.2mm的焊丝将上下两节桩端板之间间隙进行围裹,然后用两支焊枪沿圆周对称地焊4~6个点,待上下两节桩完全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两层,第一层焊接完成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焊接。焊接过程中,电流要适中,焊缝必须饱满连续,不得有咬边、气孔、夹渣、焊瘤,防止假焊等缺陷存在。焊接好的桩街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静压。
影视摄影与制作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婚纱影楼、形象设计公司、图片社、广告摄影公司、广告设计公司、以及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传媒制作公司等。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毕业生掌握了摄影和影视制作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就业方面选择较多,可以在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电视音像出版部门、电影电视研究中心、教育电视系统、企事业各级宣传部门等机构从事各类摄影摄像、影视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商业摄影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摄影专业主要课程
数码摄影实用技艺、数码影像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美学、摄影照明、摄影曝光控制、数码图形图像制作;新闻摄影、纪实摄影、风光建筑摄影、民俗艺术摄影、内外景婚纱摄影、商业广告摄影、平面色彩构成、版式设计、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摄影图片鉴赏等课程。
摄影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公司、新闻媒体、报社杂志期刊社、出版社,婚纱影楼、文化宣传部门和其他有关事业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影视制作、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文化宣传、社会教育、商业摄影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影视、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互联网/电子商务
2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3 新能源
4 广告
5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摄影师、平面设计师、美工等工作,大致如下:
1 摄影师
2 平面设计师
3 美工
4 文案策划
摄影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摄影行业得以经济的滋润,得以迅速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可观的市场规模。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对摄影人才的巨大需求,在摄影行业工作的专业人员规模也比较大。由于摄影人才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在行业就业的专业人才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很好。
【关键词】影视制作 电影特效 特效影响 特效发展意义
电影制作中的影视特效,在图形技术的开发、三维动画制作及数字效果合成各方面技术的进步推动下,得以更大范围的扩展。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巅峰创作更是在电影特效的发展中推波助澜,使得电影制作为赢取更高票房而加大对于影视特效的投入。特效制作逐步代替了电影特效场景的布置,场景的特效合成取代了实地取景拍摄,种种特效技术的应用有力提高了影视拍摄制作效率。
一、现今影视特效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当前诸多行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捷径,计算机图形学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及广泛的应用,使影视行业的发展逐步具备足够能力保证画面的精确、逼真和操作方面的简捷化等技术进步,创作出了一系列像《惊涛骇浪》一样的特效出色的影视作品。同时,在世界影视界发展中,美国电影对于我国国内的冲击影响,也促进了我国影视制作上,特效应用的开放学习与进步。
但就现阶段国内影视发展趋势分析,更多大众媒体关注的是电影中引入的美国影视特效因素,忽略了对中国影视行业的整体关注,无法做出客观上的评定审核。实际上,国内影视特效水平相比于国外有着悬殊的差距,国内多数影视特效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常年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能力更深层提高,电影的制作也以低成本的初级特效为主,无法实现影视特效上质的飞跃,在市场中难以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
我国影视行业发展各方面仍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尚未建立起成型的发展模式,影视制作各阶段组成成员对于影视特效的认知存在着一定范围的局限性,加之以受到美国大型特效电影的影响,使得国内一些影视公司制作电影特效时忽略现状而盲目追风,在发展中无法认清自我而难以得到提高。
二、影视特效对于电影的影响
(一)影视制作效率提高
电影制作中,数字特效的引入能够制造还原出原本不存在事物,在经过技术处理进行细节雕琢后将其完美展现在银幕上,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电影拍摄的后期制作通常借助众多软件实现特效场景的制作,这有效提高影视制作效率,避免了电影拍摄冗长的场景制作工作。现今市场中越来越多的软件制作更是为影视效制作提供了愈加便捷的方式。
(二)提高影视质量
特效制作中,影视的剪辑是制作的重要工序。在所有场景拍摄完毕后,全部镜头将被收集整理至素材库中,在其中对其进行制作合成。在场景的合成中,不同素材的叠加会营造出不同的影视效果,在对镜头进行不同场景复合后,反复进行对比筛选,才能选择出最适合场景的素材,进行合成,进而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
三、影视特效的影响意义
影视制作发展至今,特效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比于旧式的现实布景,特效制作节约了成本,也做到了环保。计算机技术在绿屏跟踪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场景的拼接合成,这也实现了室外拍摄向摄影棚内影视制作的转变。影视拍摄及制作过程的转变在特效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一)特效制作的设计意义
与多数人们的认识不同,影视特效的制作不仅仅是拍摄后期简单效果的叠加应用,有些特效场景需要在经过严密规划后设立跟踪点,以便使摄像机能够在最合适路径中捕捉场景动作进行拍摄,为后期场景的数字技术处理做好基础,其制作过程的反复可能耗费几天甚至更多时间,另外,场景拍摄过程中各种超出预期的变化,如天气、光线、场地等,都要通过特效来得以弥补,以便为影视拍摄提供有利条件。
(二)蓝绿背景追踪应用的意义
现代摄影棚内多设有大块蓝色或绿色的幕布,演员在幕布前完成动作拍摄后,经计算机抠像技术与另外的背景相结合,营造出真实场景事件的特效。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特效对于幕布的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表面的光滑度、对光线的反射率以及阴影的处理等等。蓝绿幕布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场景制作的飞跃,对于相同的演员内容,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得以发生,幕布与演员身体颜色的发差能够有力帮助机器追踪演员的动作,与崭新的场景进行结合,这大大丰富了影视事件情景的来源,也为未知场景的创意设计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三)3D特效的应用意义
3D影视制作对拍摄过程的规划设计与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拍摄需要对两台摄像机的同步率进行精密计算,并对事件进行追踪拍摄,实现人眼的立体视觉效果。对于观众来说,它能够进一步加强场景的真实感,渲染出影视场景中的氛围,带来更多视觉刺激;从影视制作角度分析,3D效果的实现意味着摄像过程数字化发展的进步,影视制作水平的提升。3D效果突破了平面电影的发展局限,是影视特效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四、结束语
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特效应用使得电影内容得以大范围丰富,也拓宽了影视制作素材的来源,这使得电影特效有着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保证我国影视得到更好发展,特效技术的掌握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世界领先的影视潮流,我国应加强特效技术的深层掌握与利用,整体提高电影制作团队的技术水平,是我国电影能够在世界的影视发展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W.T.Reeves -Particle systems--a technique for modeling a class of fuzzy objects.
[关键词]后期合成 数字影视 动画 特效
[中图分类号]J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96-01
数字信息时展至今,在影视发展史上将展开一个新的篇章。数字影视制作技术整体进入影视制作过程,取代传统方法。数字影像产品逐步代替了许多传统的影视设备,并使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影视技术是将传统运用各种手段才能获得的素材运用数字设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行前期素材加工和处理,再运用特效和合成的手法完成影片的制作。因此,数字影视设计的表现手法和设计效果得到巨大的进步。在现代影视制作中,数字影视后期特效的使用非常广泛,所有不能用自然环境、物体表现的内容都需要后期特效的参与。影视后期特效的服务对象包括电影、电视剧、宣传片、广告、电视节目片头片花等诸多领域。涉及影视后期特效的制作工作包括以视频数字影像处理和制作为主的二维、三维影像技术以及音乐音响制作等等。
一、二维影视动画应用
二维动画制作的鲜明特色是不出现真实的人或元素,纯粹以平面设计元素来进行设计。镜头通常静止不动,通过元素的移动或变化实现动画效果。其根据计算机制作的表现形式可称为二维动画。其用途还能形成多层叠画效果,特点在于虽然出现大量的动态素材,但最后却总给人一种平面构成所形成的美感,这是到现在依然有生命力的一种风格和制作手法。字幕条、背景版的制作通常以这种方式为主,能给人以持续的视觉刺激。
二维电脑动画制作,同样要经过传统动画制作的四个步骤。数字二维动画在这些步骤上又和传统制作不尽相同,数字技术应用于动画制作简化了大量工作流程,使制作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
二、三维影视动画应用
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三维动画应用领域,软件层出不穷。以三维制作软件为例,目前业界广泛使用的软件包括MAYA、3DS studio MAX 等。但国内用户最为熟悉、用户量最大的要数由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以PC 机为平台的3DS studio MAX三维软件。由于计算机硬件水平的迅速发展,原来只能在图形工作站上运行的一些优秀软件可望移植到普通的PC 机上提供广大用户使用。三维动画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3DS studio MAX擅长于几何多面体的建模,很容易就可以做出如导角的立体字。用它来做影视片头等不太复杂的效果非常方便。3DS studio MAX的插件非常丰富,比如:Vray、finalrender等渲染插件。
MAYA诞生较晚,但发展迅速。MAYA以NURBS建模著称,给使用者提供了极为自由的创作空间。MAYA的动力学系统和粒子系统非常优秀,它的渲染器具有很高的精度和效率。
三、数字合成技术
剪辑手法可以改变动态画面的个性,在剪辑过程中要先对动态画面进行分类。动态画面的分类包括景别、角度、速度、节奏各方面的变化类别;根据镜头方向规则分类包括画面、视角、运动以及镜头轴线的方向。同时,还要考虑画面剪辑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前后动态画面衔接的剪辑点应该恰到好处。画面剪辑的原则包括画面和声音剪辑点恰当;画面剪辑遵循逻辑性;剪辑的时间和空间准确;包括光线统一和色彩变化统一、形象和构图合理,这样才能做到剪辑无误。在影片剪辑中还需要注意节奏剪切调整合适。在影片中节奏可以同步画面对影片主题思想加以渲染和烘托,增强影片的情趣。
抠像在影视广告中用得十分广泛,是合成技巧当中比较困难也是比较重要的技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前景和背景的色彩协调。抠像多半是在蓝(或绿)底上拍摄的前景上不可避免地“染”了蓝(或绿)色,但背景图像是千变万化的,如果抠像后直接与背景进行合成,绝大多数情况下前景图像的色彩都会与背景图像“脱节”,看上去很假。但在After Effects中的键控抠像(Keylight)具有羽化边缘和收缩边缘的控制参数,解决了抠像生硬的问题。另外在After Effects中,还有大量的智能抠像的插件工具,使后期合成抠像的功能得到了大提高。
在影视特效软件After Effects制作中,在图层上加入特效、关键帧动画及合成的编辑手法,就需要运用不同对象和不同类别的参数设置及渲染测试,再运用After Effects CS3,最终影片制作完成的输出功能便可以将编辑制作影片输出成所需要的影片格式,同时也可以保留project file(项目文件)提供制作者反复修改。当制作者确定影片确切的制作完毕后,便可以将合成影片输出成为合适的视频文件,或是TGA影像序列文件。这就是标准的After Effects CS3的制作流程。
在数字影视广告设计中主要运用实际拍摄元素、3D元素以及平面元素,再通过后期合成软件将这些材料和元素进行特效的处理和合成,将素材最终生成我们见到的数字影视广告成片。可见后期合成软件在整个数字影视广告制作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数字影视广告制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影视合成、数字特效、非线性编辑等数字技术使用对于影视广告的后期制作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作用。
【参考文献】
2012年8月9日 “Blackmagic Design和强氧之革命性影视技术研讨会”一行来到甘肃省兰州市,并在兰州组工大厦进行了现场交流。来自甘肃省内电视台、商业制作公司,以及院校、军队等行业专业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
打造制作领域的强氧环境
研讨会开始首先由强氧公司销售总监李田先生为大家带来关于强氧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的主题发言,通过他的讲述,行业制作者不但了解了强氧公司的发展理念,而且也对他们的“革命性”观点表示赞同。
针对Blackmagic Design的产品,BMD中国区经理蔡进为影视工作者带来了2012美国NAB展会Blackmagic Design全线产品信息分享。其中包括:BMD摄影机、调色系统、视频转换器、监视器、切换台、硬盘录像机、采集卡、H.264编码器、示波器和胶片修复等丰富的产品线。
对于最新的Blackmagic Cinema Camera数字摄影机、全新Teranex 2D和3D多功能视频处理器、4K硬盘录像机HyperDeck Studio Pro等新品不但继承了BMD的一贯风格,而且也是对革命性的很好诠释。
蔡进还分享了BMD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BMD产品不论在电视台播出系统中表现出的极致稳定性,还是为后期公司带来的工作效率和高端质量,或是确保院校教学质量的技术前瞻性,以及适合大规模安装的经济性,都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针对强氧全数字影视前后期解决方案,强氧科技技术总监赵旭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技术超前的光纤八讯道移动演播室解决方案;国际调色大师钟爱的达芬奇影视调色系统;强氧立体影视制作三维、剪辑、合成、全流程系统;超高性价比的苹果后期影视制作产品系列;强氧为流媒体时代量身定制的新媒体产品;满足影视制作流程各个应用环节需要的强氧存储家族;及强氧所提供的最优质服务、最完善的整合方案策划。
EFP方案和达芬奇调色
在这次研讨会上,现场展出了使用BMD的ATEM 1 M/E切换台、SmartView Duo监视器、HyperDeck Studio固态硬盘录像机组建的强氧8讯道EFP系统、DaVinci Resolve调色系统,以及ATEM 2 M/E切换台等BMD产品。现场8讯道EFP系统被直接用于研讨会的拍摄中,与会者可以融入其中体验现场拍摄、现场制作、现场分享的乐趣,并且可以感受光纤环境下传输优势,用户体验非常令人满意。
戏剧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按照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发展余地大,人才稀缺,应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可从事的方向有:
1、演出制作管理和艺术院团管理:戏剧管理、制作人、剧目管理、演出管理;
2、视觉艺术管理: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可从事艺术品投资咨询、拍卖行或画廊的经营、美术馆和文化部门的管理、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的策划等;
3、文化产业管理:面向文化产业领域、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台等媒体机构,从事影视艺术创作基础、经营管理能力的影视剧及电视栏目制片人;
(来源:文章屋网 )
一、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代影视技术的发展从技术角度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影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和多媒体影视技术。模拟影视技术基于20世纪50年代的磁带录像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磁带记录仅限于声音的历史,使得声音和图像在磁带这一大众化媒体上完美结合。磁带录像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最流行的视听记录存储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光盘存储技术是数字影视技术的代表。目前,以vcd视频光盘为主导的产品已对磁带录像产品造成巨大冲击,而数字dvd视盘给人们带来了远比磁带录像更高质量的视听享受,其发展潜力更加巨大。数字影视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的又一里程碑。
以上所述影视制作技术发展的两个阶段,由于都没有与计算机发生联系,都属于单媒体影视技术范畴。133229.coM到了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功能进一步强大、硬盘存储容量也显著提高,同时声音和图像的数据压缩标准也得以确定,计算机已能够对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等所有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直到这时,现代影视技术才进人了多媒体时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推动现代影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级阶段,为影视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视听产业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影视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视频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影视技术。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涉及的技术层面很多,如多媒体制作、数字摄录像、数字影像、网络视频、光盘存储、计算机非线性编辑以及多媒体动画等视听应用新技术。大型计算机、数字智能化摄像机、编辑机、视频切换台、数字三维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先进电视设备的问世,将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现代多媒体影视制作技术对传统影视制作的影响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体现在硬件设备平台的变革与创作空间的扩展上。
传统的模拟特技编辑系统至少需要三台编辑录像机、控制台、特技台、调音台和字幕机等设备,繁多的设备及大量的视音频连接电缆常会因简单的机械故障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还会出现器件老化、端口参数不匹配等问题,造成视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严重影响视觉效果。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把模拟设备的所有功能都包容在硬件和软件中,省去了大量的外围设备,进而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与维护经费。外围设备数量减少,系统连接变得相对简单,系统的稳定性将得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非线性数字化编辑系统中,节目素材存储于计算机,最终的节目技术质量不会因制作中不断的修改而造成信号损失。
在影视节目的创作方面,自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人影视制作领域,数字影视就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占据了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在轰动全球的经典巨片中,精彩的电脑特技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三维数字动画无疑成为了影视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由于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实时产生编辑场景和画面,使得创作方式更加灵活。在工作中,导演可以随时方便地修正已编辑完成的段落,甚至利用相同的素材,方便地剪辑出不同创作思路的作品。
三、适应影视制作方式的变革,为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多做贡献
1.电化教学片在设计与制作上的一些基本原则
利用现代多媒体影视编辑系统制作教学片与教学软件是多媒体影视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主要成果和标志。电化教学片有一个特点—媒体多样性:有实地拍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二维/三维动画、字幕解说、现场音效、后期配音及图表或动画与实地拍摄镜头的叠加。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编辑系统繁琐的操作,把更多的精力从技术操作转移到艺术创作上来,令我们的创作更加轻松自如。但是应该注意,我们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尽情发挥我们的创作激情的同时,不能忽视电化教学片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首先,电化教学片在内容设计方面,必须以教育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内容必须与教材一致,不得随心所欲地夸张、臆造。形式要生动、形象、直观、富有吸引力;在制作方面,艺术性与技术性必须服从于教育性与科学性,追求“真实无技巧”的高境界,必须用技巧的地方,应尽量做到不露痕迹。其次,在具体制作时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画面与声音的设计:画面、解说、音响和配乐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只表现与主体最有关的内容,删除一切无关的或可有可无的内容。
画面的组接:画面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无跳动感,要注意色彩和亮度的协调。
图形与动画:运用适度的抽象视觉符号比运用真实具体的视觉符号的效果会更好。如合理地使用箭头、方框、圆圈、结构框图、流程图等,有时更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形象思维。
2.成品的输出
从前,影视作品在发展,只能输出到录像带(分专业带和家用带)。专业带录制质量较高,信号清晰;家用带信号录制质量较低,观看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数字视频记录标准的制定,我们在采用传统记录媒体的同时,还可以把节目输出为vcd或dvd的形式。这两种载体有保存时间长(是录像带的几倍)、信号不易损失、易于拷贝、携带方便等特点。特别在dvd机大量普及的今天,基本可以做到随处播放。从制作成本考虑,目前,dvd空白盘的价格已远远低于家用录像带的价格,dvd拷贝机的价格也大大降低,所以单片dvd的制作成本已低于家用录像带的制作成本,而dyd的信号质量远远超过家用录像带的质量。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evd,hdv技术的出现,数字视频已形成了短期内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今后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中,采用数字dvd作为传播载体时机已经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把由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的电化教材向专业带输出的同时,还应考虑在非线性编辑的时间线上直接进行符合dvd标准的mpegii的压缩,并完成dvd母盘的制作。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制作dvd时,利用录像带作为信号源再次采集与压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制作人员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电子编辑、特技、字幕、音乐合成等工作由分工不同的多个技术人员完成。如今,电视技术进人多媒体制作时代,特技编辑、音响效果、字幕及图形创作已被集成为一体。因此,制作人员以往纯技术性的技能已远远不够,需要全方位地融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铁路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工作的电化教育人员必须注重和加强自身对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掌握基本编辑软件使用技巧的同时,还要掌握相关制作软件的使用,如:平面设计、视频合成、三维动画等软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的优势,集各种软件所长、创造性地制作出高水准的电化教材。
4.发挥网络优势,拓展电化教材的影响领域
如今,internet风靡世界,极大地促进了多媒体网络影视技术的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如何适应本系统技术教育与干部培训的需要,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电化教材是摆在我们电教工作者面前新的课题。可以预期,能够适应视频点播等双向业务要求的电化教材制作技术与环境将得到逐步发展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