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文环境治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信息化时代的知识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越发感受到信息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为其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繁荣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如今网络信息总量早已超出了人类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从过剩的信息中筛选出一小部分符合自己要求的,必将消耗过多无意义的时间和精力。知识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概念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为个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甘永成认为,知识管理的核心作用有两个:①将隐性知识更加明晰化,一方面将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综合,得到可直接用于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知识化信息;另一方面使知识能更清晰、明确地表达或更容易理解、查找和利用。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网络学习的过程往往是从获取信息开始的。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经过学习者的评估、组织、分析、外化的过程,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随着知识数量的增加,学习者还应建立起明确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逐步将已有知识归类整理,以便日后的查找和利用。②与他人更好地共享已有的知识,能使知识快速传递到需要的地方,更有效地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知识的价值在于流动。只有通过交流和共享,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利用和增值效果。对于个人来讲,一方面共享知识能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取满足感,并赢得尊重和信赖;另一方面对他人共享的知识、经验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助于丰富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创新。
1.2个人学习环境与知识管理的契合性
知识管理需要工具的辅助和支持才能提高人的竞争力。然而,专门的知识管理软件由于占用资源大、运行速度慢、高级功能有限等原因,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随着社会化学习理念的推动和Web2.0技术引发的巨大变革,个人学习环境应运而生,并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创造了新的机遇。
1.2.1个人学习环境从理念上涵盖知识管理
2004年,个人学习环境(PLE)在英国教育技术和互用性标准JISC中心(centreforeducationaltechnologyandinter-operabilitystandards,JISCCETIS)会议上被正式提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Harmelen认为:个人学习环境是一种能够帮助学习者个体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系统,包括建立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过程和支持学习交流等。实质上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应用和创新的过程,这与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一致的。此外,MicheleMartin构建了PLE概念图。根据学习阶段将个人学习环境分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习行动三个主要方面。通过各类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从而更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这与甘永成所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相吻合的。
1.2.2个人学习环境从工具上支持知识管理
个人学习环境不仅在理念上支持知识管理,它还集合了多种工具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管理。Wiki作为一种开放的超文本系统,模糊了信息创造者和信息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学习者可以通过目录检索和全文检索两种方式查阅相关条目信息,也可以创建、修改某一主题,将自己的知识分享给他人,以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Blog作为信息的获取与平台,结合了网络环境下读与写两方面的信息承载功能,学习者既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Flickr、BBS、人人、豆瓣等各类社交网站聚集着海量的志同道合的人群,有利于集思广益;此外,实名制的人脉关系,也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提供了诸多便利。随着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RSS阅读器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订阅相关的网页内容,大大缩短了查找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近年来,聚合技术逐渐从简单的内容聚合走向了应用聚合,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偏好将不同的站点或应用放在一个页面内进行集成显示。一站式的用户体验,方便了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也给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管理带来了新思路。
2个人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进入e-learning2.0时代,学习者不再是单纯的消化、吸收课程者组织的课程教学内容,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不断创造新内容,并进一步促进知识的传播、应用与创新。如何使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技术给养,并使学习成效发生显著飞跃,是教育技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文章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依据甘永成和MicheleMartin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个人学习环境模型。个人学习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只有把它纳入到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察,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要求,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主要包含获取加工、交流共享、应用创新三个阶段。获取信息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实现对显性知识的编码化和数据库化,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和显示存储等环节,交流共享与应用创新是知识管理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换,通过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提炼和推论,促进知识的有效增值。下面将以学习过程中知识管理的一般流程为脉络,对上述模型展开论述。需要说明的是,模型中知识管理与个人学习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叠加组合,而是更深层次上的动态融合,人、工具、资源、服务可以为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服务。
2.1获取加工
获取加工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学习者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浏览、查找并收集信息。知识搜索引擎是学习者常用的信息获取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其自然语言查询技术,通过输入简单疑问词句直接搜索得出答案。然而,网页上大部分信息资源几乎都是非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形式上的高维、海量、异构与动态;内容上的不完整、不确定、无序与歧义;表达上难以用有限规则刻画;翻译与应用上依赖信息利用主体的感知和理解等。这就需要学习者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和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组织、归纳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质量较高的知识集合。知识集合只有充分显示出来才能被进一步的利用,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学习者可以利用Wiki、Bl-og等工具进行知识的外在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也可以利用电脑或网络云盘等将组织好的知识存储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库。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者应根据一定的规则给信息内容加以标识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以便日后方便快捷地提取先前资料。
2.2交流共享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多元化网际助学者的集合体。所谓助学者(facilitators)意指一种多身份的存在,他不仅是教师、学科专家或经过训练的辅导者,还应该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学习活动参与者,所有人都应当成为共同体学术性对话的主体之一。在个人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利用QQ群、博客群、论坛社区等应用与助学者之间展开对话,双方可以就某个主题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类问题。交流共享的过程涉及到人、工具、服务,自然也涉及资源。然而,信息拥有者习惯于通过“垄断”的方式,将信息、经验作为个人财富的一部分,不愿意把自己最珍贵的知识资源拿与他人共享。这就导致共同体内成员间的交流与共享一直停留在较浅层次,难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与知识共享。为了实现良好的共享效果,学习者应摒弃传统的垄断观念,主动共享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以及各种显性材料,从而获取他人的理解、信任与认同,不断把交流共享提到新的高度与层次。
2.3应用创新
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按其本身的复杂程度,往往被分为个人任务和协作任务。在个人任务中,学生通常在信息获取、加工、交流、共享过程中逐步构建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从而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协作任务中,学习者在主动承担个人任务的同时,还应与他人共享资源、及时沟通,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一代知识管理强调现有知识的编码化与共享,相比而言,第二代知识管理则更加重视新知识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学习绩效。个人学习环境为知识创新的自然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台,许多工具,如概念图、思维导图都能够帮助学习者厘清知识脉络,发现关键环节,产生思维跳跃。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累积,借助想象与灵感,学习者就有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的设想与发明。学习者还可以使用Bl-og、Wiki等工具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从而促进创新成果的生成。个人学习环境和Web2.0的基础是一样的:社会性网络和社区的兴起,强调创新而不只是消耗。基于知识管理的个人学习环境将学习者置身于一个研究创造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不断进行深度思考并展开一系列的分析、探讨活动,这对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个人学习环境平台搭建
关键词: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医院人文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护理人员作为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有报道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较低,并且大多数护士存在职业倦怠,其职业认同感不高,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1]。因此,本文对医院人文环境对提高护理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40名二甲医院的护士为研究对象,护龄1~30年,平均(15.5±8.2)年,年龄22~53岁,平均(36.5±9.4)岁,医院科室:10名为监护室、10名为急诊护士、15名为儿科、18名为产科、10名为骨科、30名外科、57名内科。
1.2方法 运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对护士执业倦怠情况进行测评,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低个人成就感(8条目)、去人格化(5条目)以及情感耗竭(9条目),总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的总分为6分,其中39分为低度倦怠。同时,运用自制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对护士职业认同感进行测评,包括五个维度,分别为职业自我反思(3条目)、职业挫折感(6条目)、职业社会交往技能(6条目)、职业社会支持(6条目)以及职业认知评价(9条目),共30个条目,运用1~5分进行测评,其中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运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
2 结果
2.1护士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受到医师评价的影响 相比较医师轻慢消极评价而言,医师正向评价的职业认同评分高,且职业倦怠评分低,对比差异显著(P
2.2护士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受到管理者激励肯定的影响 不同管理方法对护士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影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3护士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受到患者及家属肯定的影响 与消极偏见相比,患者及家属肯定能够降低职业倦怠评分,提高职业认同分,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有报道显示,影响护士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关于医院人文环境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患者与家属肯定、管理者管理方式以及医师评价作为医院人文环境的几个侧面,对职业倦怠和职业认同感量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医师轻慢消极评价相比,医师正向评价的职业认同评分高,且职业倦怠评分低,可能与医师鼓励可以增强护士成就感和满足感,调动工作积极性有关。同时,患者及家属积极肯定、管理者激励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自我反思、职业挫折应对以及社会支持等维度评分,尤其是患者及家属的支持和肯定,能够消除认知误区,减轻职业倦怠感,使职业认同感提高[3]。此外,为了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提高职业认同感,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合理安排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②重视人性化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③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影响护士职业倦怠和认同感的因素有很多,重视护理管理,能够使护士职业倦怠感得到缓解,使职业认同感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芳,王莉.医院人文环境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0(13):344-346.
[2]陈红琢,张彩云,班佳佳,等.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5,9(7):77-80.
目前,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产权不是很明晰,还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从国有大型企业发展情况看,企业没有依照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原则进行内部调整。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需要建立以资产为连接纽带的内部经营模式。目前与内部机制相协调的社会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从目前经营模式上看,虽然表面意义上的身份界限已经被打破,但是老的、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改变。企业冗杂人员太多,很多企业的管辅人员要远远多余一线工作人员,对国有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影响。当前,我们要正确分析影响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因素,从根本上了解当前人力资源的现状,并进行合理的改进。最终通过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相关体制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从而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提供空间。
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影响因素
首先,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人员过于冗杂,实际上十几个个人可以干的工作,确是有二十好几个人完成,工作效率极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如果想在现在经济之中不背淘汰,就需要精简人员,尽可能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那些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进行分流。其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多样化,绿色环保能源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当时由于煤炭污染环境比较严重,煤炭已经不是人们追求的主要能源了。如果煤炭行业想继续发展,就需要引进新的技术,新的设备,高技能人才,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深处理。
二、解决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环境问题的措施
综上可知,解决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去除不应承担的社会职能,改变社会管理制度,进而促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企业不仅仅要考虑劳动者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考虑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时刻把企业经济效益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在日常工作、员工管理、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考核等角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为每一位员工着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当然,在现阶段下,煤炭企业还要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例如:在用工制度方面,逐步破除旧制度,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缩短城镇职工与农村职工之间的距离,甚至消除户籍带来的差异。环境预评价保证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通过这种预评价,能不断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来说,煤炭企业要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产权不明晰。其他企业所具有的外部环境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从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结构组织来看,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属于二级法人机构,其自身并不是企业,其以后的发展和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都是矿务局管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和总体经营均匀矿务局进行统一处理和总体规划,国有大型企业必须服从矿务局的规划和安排。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不可能具有自主用人的权利,尤其是人力资源分配、组织结构设置以及相应人员的提拔和任命等都不具有足够的自。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没有完全依照市场化机制进行。目前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需要建立以资源产权为基本纽带的运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市场竞争的基本制度进行分配处理。从企业担负的社会职能来看,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担负着政府赋予的各种职能,这是一项根本任务。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很多行为不具备企业的特征。不论在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其他经营管理均与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主要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其他非经济利益目标相平衡。如果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不改变这种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
结语:
关键词:教师心理学素养、职业倦怠、教师发展
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工作压力所作出的应激反应,并表现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的危害不仅在于影响幼儿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它会直接影响到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让幼儿教师乐业、敬业、永葆童心,是每一个幼儿园园长值得关注的课题。
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单调乏味、心理疲劳、家庭负担过重等等,其中工作强度、刻板式管理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园长坚持营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充分尊重幼儿教师的人性、尊重差异、提高自身的人文情怀,合情合理地建立制度,处理好各种工作和人际关系,将心比心,以人本管理之道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要的机会,对于预防和化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如何通过营建和谐和的人文环境,以人本管理之道化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安人之道力求使教师心境平和,身安心乐。
安人之道是人本管理的首要方面,安人之道的本质就是让教师心安、安心。中国人做任何事都求心安理得,只要心安,怎样都可以,怎样都喜欢,所以作为幼儿园园长要把握正当的方法来消除幼儿教师的各种不安心理,力求达到身安心乐。
1、尊重人性,给教师充分的空间。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是需要被尊重的,人的尊严其实很简单,就是你能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假定你的事情,自己完全无权决定,被人家摆布,你就不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不能事无巨细地做出许多规定,要给教师充分的空间让教师决定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避免身心被数不清的规定所累。
2、承认差异,务求使每个人心安理得。每个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职业倦怠不是骨干教师才有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没有必要走上同一条路,各自发展,各走各的路,只要自己觉得心安理得,觉得知足常乐就好。没有必要让每位老师都以骨干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可能每个教师都成为骨干教师。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很和谐的组织中,大家才会乐于工作,我们要乐在工作上,因为从一天时间来看,每个人在家度过的时间除了睡觉之外,几乎很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如果工作的时候很苦闷,很紧张,很忙碌,让人无法忍受,必然会觉得乏味、疲惫。
4、要使教师自省、自塑。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能动性,但是这种改变必须要靠自己,否则不能称其为改变。作为幼儿园园长,你不要试图以高压手段改变任何人,但是你可以让她自己改变,如果她自己想改变,她就会真正地觉 、悟。
二、以经权之道使制度管理
经权之道,是人本管理的核心。经权之道就是依照管理的原则随机应变,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万变不离其宗。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都生活在制度的强压下,考勤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备课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等几十种,形形的管理制度就象时期的苛捐杂税一样,大多成为束缚幼儿教师的绳索,使之不得越雷池一步,幼儿教师们为了达到园长的要求,身心俱疲,牢骚怨气满腹。然而制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何使制度管理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就要借助经权之道。
制度的制订要合情合理,变“必须做”为“需要做”。
――管理要制度化,制度一定要合理。在订立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让教师参与制度的起草、修改、制订,只有让教师自己订出来的制度,她们才会觉得合理,因而更易于主动自觉地执行;不能寄希望于用制度管理教师,使其接受不合理的制度。
――有制度可资依循,但是仍然有待于人的权宜应变。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应该依理变法,做出合理的调整。有句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完全依赖制度,使管理僵化而不能应变,不仅使教师们身陷僵化的制度教条中而无力自拨,而且会使教师对制度产生抵触情绪。
――制度要自生自长,不可以移植。有多少需求,就建立多少制度。将心比心,依据教师的需求来制定制度,教师自然心悦诚服,乐于遵从,顺时顺势而为是制度化的起点。
――制度要适时修订。任何规定适用期一年,因为一年的变化比较小,适时修订制度,是管理制度化的有力保障,否则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加强重点管理,使制度的执行要行之有效。
――以约法三章的方式实现重点管理。约法三章是重点管理,约法三章的重点,就在于把握到要领,也就是抓大放小;在幼儿园管理中,管理的重要方面如目标、原则等不能变,不重要的方面如方法、策略等等都可以让教师在变的过程中去自行把握,磨炼成长。
――养成凡事归纳重点,抓住要点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都在大谈执行力,如果没有抓信要点、重点,制度规定一大堆,大家看也不完,记也记不清,干脆连不看也不记了,根本谈不上效果,反倒导致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牢记二八定律,实现重点管理。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只要你抓住80%,其他的20%无关紧要。我们有了重点,就可以让它有一点弹性,这个弹性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就可。
三、以契矩之道营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契矩之道是人本管理之道的精髓所在。作为园长要将心比心,善于换个角度、立场去思考决定事情,用自己的心来感应别人的心,这是矩之道的核心。要做到诚恳,要善于站在老师的立场来想事情、安排工作、处理问题,将心比心,就会正视自己、善待教师。
1、园长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和能力无关,和专业无关,却和态度息息相关,园长要做教师的表率。一个称职的园长,除了具备学识、经验、职业操守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率先垂范,以“明明德”为根本,以“亲民”为功夫,以“止于至善”为目标。
2、审慎赏罚。赏罚有如一把刀,有刀刃也有刀背,所以应本着“赏贵大、罚贵小”的原则,通过“多赏少罚”使教师变惰为勤,变厌为受,自觉地启发内心的良好态度。在赏罚的过程中,要尽量多赏少罚,赏罚要公正,奖赏先从职位低的赏起,处罚先从职位高的罚起;
3、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最终达到有所为。就是说有些事情可以让老师去做,园长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样使教师倍感自我价值所在;同时也要允许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教师在最大限度内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获得满足感。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研究;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指导实践,为实践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一方面,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可以提升相关研究的理论层次;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一线护理工作者因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面对着被攻击、殴打、谩骂等风险,往往心生顾虑,无暇顾及患者的精神护理。医院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为一线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留出足够的阅读、思考、接受再教育的时间,用于系统反思、总结和提升,从而保证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进而正确地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践。
关键词:环境文化;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05-02
党的十报告对于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大多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尤其是对于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理工类大学生,高校、家庭等做的还远远不够。曾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因此,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除加强对他们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外,还需要强化对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各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也意识到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也在进行一些相关的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人文类课程体系、组织人文类讲座、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较为直接的、显性的方式来进行。但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等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将知识传授与大学生自身的内化有效结合,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和长久的。
一、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现状
十强调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种,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的竞争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征都告诉我们,当前社会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融合,需要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曾指出:“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里“和谐的人”应该是指德才兼备、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人。就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近代科学和人文分裂的现象长期存在,具体到理工类高校,由于这些高校长期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和隔离。同时,由于当前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理工类大学生更加强调对自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轻视人文科学知识,导致知识面越来越窄。此外,由于实用主义在大学明显抬头,大学生对理想精神追求出现了真空。致使部分学生的人文知识相对缺乏,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道德理性、社会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的缺乏或淡漠等,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际上,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因此,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提升相结合,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辅相成,对于理工类高校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1.校园环境文化的基本价值。环境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人的行为发生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校园环境因一所大学的存在而存在,其首要任务就是为生活于此的师生提供学习、生活的空间和条件。高校通过对校园环境的不断建设,使师生的生活、学习的物质条件得到保证并不断改善,更好地为全校的教学、科研等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校园环境建设,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生活在此的师生从中感受着优美环境所带来的愉悦和感染,从而更好地为个人全面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高校的校园环境条件建设成为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条件,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2.校园环境文化的社会价值。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环境文化不仅仅是一所大学的物质场所,更体现着这所大学的特点和主要特色,起着形象塑造的作用。形象既是人对客观事物形状相貌的具体性认识,又要通过人的感觉表现出来,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在同一环境中所得到的体验不尽相同。校园环境作为一种形象而存在,既是它的社会属性对其自然属性的消解,同时这种消解的目的又是要把自然属性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层面。[1]校园环境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游憩性公园,既要考虑到人的流动,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要有其作为教育功能的一面,要考虑到其文化性,尽量体现出学校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厚重的人文气息,让人们一进入校园就能很好地感受到它的文化氛围。因此,校园环境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形象的直观展示,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对学校的声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不好的校园环境同样会影响到学校的美誉度。
3.校园环境文化的教育价值。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文化精神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价值表现在满足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等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对于生活于此的师生的教育价值的体现。校园环境物化着人的精神体验,校园中的一栋建筑,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校园环境是承载大学文化精神的主体,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它构筑并丰富校园的教育空间。[2]一所大学的办学历史越悠久,它的传统文化越是会深深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并通过物化的环境将其加以传递,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学习、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位师生的人格和品质。因此,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大学作为神圣的科学殿堂的科学美,与环境相和谐的自然美,使大学文化得以传承的精神美。
三、以环境文化为载体的理工类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与方法
1.充分认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重要作用。俄国文艺理论家杜勃罗留波夫曾说过:“一个感受力比较敏锐的人,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当他在周围现实世界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最初事实时,他就会发生强烈的感动。他虽然还没有能够在理论上解释这种事实的思考能力;可是他却看见了,这里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特别的东西,他就热心而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事实,把它摄取到自己的心灵中来。”虽然无法肯定校园环境文化是否会对每一个生活于此的人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但若能产生出“可以让人值得注视的东西”,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就值得去做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高校,要改变过去那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认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其作为为学校教学、科研等服务的有形的物化场所,其无形的、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熏陶作用的育人功能更值得去重视。要把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由外在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学生内化的自发式教育。从这一点上来说,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并不是由学校的教学、科研来决定的,而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来决定的。
2.构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是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宁静优雅的绿色校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和熏陶着生活、学习于此的师生。由于受地域环境及办学特色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影响,各高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应有差异,要体现自身的特色。如南京师范大学的银杏,南京理工大学的二月兰,南京林业大学的樱花等等。这种特色应该是将大学的文化精神和学校的传统特色融入到学校的自然环境当中。让自然景观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环境的体现,更是学校人文精神的一种展示,使得学校因景观的存在而独具特色,景观因学校的呵护而充满魅力,加强了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3.营造体现精神文化的人文环境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一书中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不应该是孤立的,应该营造一种渗透着情感交流的文化氛围。像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得以体现。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能相互受教育和教育别人,从而更有利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有利于探索的文化口味的形成。如学校在文化广场的建设和布置,设置名人格言警句标牌、文化雕塑以及有特色的人文景观、组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人文学科的研讨会等活动都有利于人文校园氛围的形成。
4.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是大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的大学不能称之为大学。因此,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没有学生参与的环境文化建设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思维敏捷,创意多,要注意他们的主体作用,主动关心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下,环境建设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区域性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1 农村经济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1.1 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不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1.2 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需维护。它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2.1 加大基A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出现了瓶颈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
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3 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
3.1 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
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2 是增强服务意识,打造项目投资“绿色通道”。
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才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
3.3 建立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格局。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4 营造功能完善的发展环境,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
4.1 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高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建设美丽”的总体目标,把环境治理“进机关”充分融入全局中心工作并全面落实到位,大力提升机关环境质量,推进全区蚕桑产业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5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细化完美治理措施,围绕美化办公环境、文化人文环境、净化职业环境、绿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质量,增强广大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文明道德素质。2015年底,全局科室环境建设治理要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标准。
三、工作重点
围绕“四抓四提升”,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
(一)抓综合治理,提升环境质量。继续深化“四个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问题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切实在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排查治理和提档升级上加大推进力度。
1.在美化办公环境上:要规范有序,门卫着装整齐;院内车辆摆放有序、室内办公物品放置整齐;保持清洁卫生,有密封式垃圾箱(池),无暴露垃圾、无污渍痰迹、无乱贴乱画。
2.在文化人文环境上:要提炼反映本部门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机关精神核心词,通过深入打造富有特色的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心态文化,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素养和人文修养,展示机关良好形象。
3.在净化职业环境上:要强化机关管理,严格上下班制度,不迟到早退,保证工作时间正常在岗;严明工作纪律,办公室内不得大声喧哗、吵闹,不得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强化目标责任,在机关醒目位置,对本部门职能任务、办事程序、办结时限等事项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挂牌服务,办公桌上要有标准一致的办公人员职责标牌(包括姓名、职务、工作职责等),执法执纪、综合服务部门人员在工作时间必须衣着制服、挂牌上岗。
4.在绿化人居环境上:坚持绿化美化,机关办公区率化率要努力达到30%,绝化设施配套美观,花草树木配得当。
(二)抓宣传教育,提升文明素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人人享有良好环境的生动局面。一是深化《条例》贯彻实施。继续开展《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加深对意义、目标、任务、措施的认识,增进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机关办公区公示栏设置提示宣传警示语,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爱卫生、讲文明”、“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等主题宣传活动,强化氛围营造,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良好城市意识、卫生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三是组织志愿服务。以交通文明和公共场所的文明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集中行动。动员倡导机关干部广泛开展低碳出行、文明出行、文明驾车等活动,自觉做到不闯红灯、不乱踩绿地、不乱停乱放等行为,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文明城市建设中积极发挥机关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 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R473.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92-01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的200例患者共220只眼睛人工植入晶片的方法,在术后的围术期采取人文关怀的护理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选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的眼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共220只眼睛。其中男150例,女50例,年龄60~80岁。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的视力光感的范围处于0.1~0.2。患者中,除了一般的视力疾病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包括高血压45例,糖尿病56例,慢性支气管炎50例。并且在进行植入人工晶体之前,患者的慢性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1.2 方法
均由经验娴熟的医师行人工的晶片植入,并且在超声技术的帮助下来完成。在围手术期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并且照顾其各种生理和心理情绪,尊重患者,努力鼓励其与病魔做斗争,从而不断地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为早日的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3 疗效指标
根据术后患者进行视力的光感分析,光感的范围在0.3以上的就算是恢复正常视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200例患者共220只眼睛中,手术之后1周之内,患者的视力光感度不断地提高,光感的能力超过0.5的眼睛数有145只,视力处于0.3~0.4的眼睛60只,视力在0.3以下的眼睛数为15只。两周内视力的光感能力处于0.5以上的150只,0.3~0.4的65只,视力在0.3以下的只有5只。在手术的整个期间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详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白内障的发病率不断地上升,并且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是我国第一位使眼睛残疾或致盲的眼部疾病。运用人工晶体植入的方式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应用比较广的方法。该方法时间短、疗效好、切口小并且无缝合[1]。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后期护理的时候,要根据老年人的独特心理和生理特点、容易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在医院营造比较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护理气氛,手术前做好开导和指导工作,提高患者治愈信心,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术后应用各种关爱的行为加强对术后的各种眼部健康检查和记录的同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在医院治疗期间深入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对患者术后进行科学的饮食和起居指导。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建议是每日检测血糖含量,合理的服用胰岛素,努力地改善代谢的紊乱状况,从而减少疾病并发的风险。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每日进行血压的测量工作,多吃些可以降低血压的食物。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要防止着凉,并且合理地控制饮食,少吃辛辣的食物[2]。
表1 不同时间段患者感光情况 只
时间 0.5
1周内(n=220) 15 60 145
两周内(n=220) 5 65 150
患有白内障的老年患者一般会出现很多的情绪问题,焦虑、固执、理解力减弱、反应迟钝和易于激动等,并且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在植入人工晶体的围手术期,对老年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需要针对每一例患者的特殊心理情绪以及性格特点[3]。医院采用围术期对老年人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人的情绪波动,并且照顾到老年人的身心,对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以及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杞仲美.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3,3(5):36-37.
[2]杨琦,陈宏杰,王豫桂.老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人文关怀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4(3):58-59.
社区准备把招商引资当作快速推进“兴居强区”战略的第一要务来抓,打着“尽我所能,您说我办”的招商口号,动员全员招商,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采取“五个一”措施跟踪服务,全力培育招商引资环境,广辟招商引资渠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社区上下兴商、安商、富商和全民招商引资蔚然成风。
一、强化责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我们准备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设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工作,下发了《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签订招商引资责任状,实行年度绩效挂钩,按月督查,按季考核,年底兑现奖罚。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压力。
二、筑巢引凤,培育招商引资载体。
我们准备成立优化投资环境领导小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建设,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努力营造稳定的治安环境;在全社区营造“你投资、我欢迎,你办厂、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人文环境。同时,加大投入,加强投资硬件建设,筑巢引凤,美化、亮化社区环境。从而,功能较全的硬件环境、勤廉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定团结的治安环境和全居招商兴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组成社区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招商引资载体。
三、广辟门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我们准备收集整理社区在外贤人能士档案,建立社区招商引资资源库。动员全居居民发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历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大力招商引资,利用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招商引资,积极动员通过社会关系网招商引资,以情感商。同时,主动走出去,邀请外地老板到社区投资办厂。
环境科学治理涵盖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治理。就自然环境而言,包括市容市貌、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防治以及跨地区资源调配等。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各地区的主要以及重点工作。
一、市容环境治理取得的实效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市容环境的治理取得一定实效,从以下几个方面可窥一斑:一是环境建设与治理的重点工程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正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脏乱地区的环境面貌逐步改善;二是对于重点地区、主要街道环境景观、老旧小区、老旧平房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新城和小城镇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郊区、农村、薄弱地区、街巷环境水平在不断改善,交通要道即铁路、公路、地铁和交通枢纽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三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逐步构建了符合现代城市特点的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初步实现了精细、综合、全程监管,城乡环境卫生监管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四是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垃圾分类及处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二、大气、水、土壤环境的现状
在2014年开展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只有9.9%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剩余90.1%的城市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标。雾霾天气出现在我国城市的范围逐渐增大,而且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中国环保部2014年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同的情形下,我国城市居民暴露于大气污染中健康风险是农村居民的70%。
2014年,在全国202个城市中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水质较差的城市占61.5%,只有10.8%的城市地下水质达到优良级别。这些监测点除了常规指标超标外,个别监测点检测出砷铅等重金属超标。在中国环保部2014年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水中污染物浓度相同的情形下,我国居民经口饮水暴露的健康风险是美国的2.4倍。
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中国的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总体来看,重金属超标问题以西南、中南地区为甚,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土壤镉超标率7.0%,其中镉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0.5%。几年来,农业部门多次抽查结果显示,中国约10%的大米存在镉超标问题。
三、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被动型治理;二是突击性整治;三是环境治理重过程轻结果;四是权利分散,利益分割。要改变目前的环境治理状态,就要实现四个转变,即主动进行环境规划建设、实现常态化环境管理、重视环境整治质量以及实现环境治理体制分区域一体化(如目前已经形成的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东三省,以及正在形成的京津冀都市圈以及“一带一路”布局下的沿线城市),以此推动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环境治理能力的提高。
四、环境治理顶层设计的难点
唯有实现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才能彻底改观目前环境治理所存在的问题,那么,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难点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一是行政体制的碎片化。碎片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权利分散,利益分割,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观需要的简政放权与强大的体制运行习惯以及主观意志形成的集权制之间存在着一时难以调解的矛盾;二是老生常谈的二元问题,即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与平衡,政府该放的要放,市场该管的要管。201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公布权力清单的时间表。浙江省迈出了第一步,规定政府职责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规定市场“法不禁止即可为”,赋以市场自由权。可以说,必须有强大的整治意愿和强大的改革集团来推动政府释权以及治理法治化,才能逐步改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治理结构。
五、如何推动环境治理顶层设计
推动环境治理顶层设计究竟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意识上高度重视。要有强大的整治意愿改变现在的政绩观,启动绿色GDP2.0,寻求创新绿色GDP,形成理性、科学的国家统计核算体系;二要从技术手段上支撑。社会转型靠什么?当然是强大的技术力量,几次科技革命的导火索都是由于技术突破。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技术手段形成节能环保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资金支持。资金支持要逐步打破现有的财政拨付方式,改变目前仅仅依赖财政补助的局面,在财政资金保障和维持好顶层设计以及宏观调控的条件下,让市场资金合理流入,使得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导向性和杠杆性的作用;四是企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也是中国新能源革命爆发的关键期,企业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高效、节能、集约”发展路径,借力新能源革命,借机生态经济战略,实现自我转型升级的同时,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地。
作者简介:
一、指导思想
我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统一要求,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改善全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整治水环境脏乱差为重点内容,采取清除、控源、截污等多种手段,对河水环境进行治理,使我乡水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二、组织保障,落实工作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河水环境整治工作,成立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村(居)书记、主任
三、目标和任务
(一)治理目标
通过治理,使河下新段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明显改善,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依法管理水环境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1、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村(居)要利用广播、标语、两委会、社员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增强城乡居民的美化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改造环境,为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做贡献。
2、各村(居)分段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河道污染源的排查和整治。一是对河道内有无肥水养鱼、网箱养鱼进行清理和整治;二是对河道沿岸有无养殖户、小作坊直排污水进行排查,建立台帐,逐一整改;三是针对场镇段直排生活污水情况,社区要加强对场镇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乡党委政府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以进行解决。
3、开展对河道乱堆、乱倒、乱建的整治及水面漂浮物打捞。一是各村(居)负责各自辖区内河道沿岸群众的宣传和教育,禁止向河道中乱堆、乱倒垃圾和杂物;二是对各自辖区内河道中水面漂浮物(水葫芦、水花生、各类垃圾、杂物等)进行打捞;三是整治沿岸乱挖、乱搭、乱建等行为。
4、建立河道日常巡查机制。按照水务局河长制的职责和要求,各村(居)要将辖区内河道分段包干负责,各段河道的巡查任务由各段社长担任,由社长定期对辖区河道进行巡查,防止反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
5、经费保障。各村(居)在安排年度运维资金使用时,应将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治理经费纳入计划,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和开展逐步呈现完善趋势,环境治理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在社会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分析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的基本发展状况和进一步优化措施入手,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体系能够科学实施。
1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众多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来看,环境项目工程的治理,能够进一步美化社会外在环境,同样也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使社会经济结构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最大特征是管理层次性和管理精确化,环境工程的建设范围广,涉及层面多,实现环境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人力资源应用、科学技术应用的综合创新,推进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当前我国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2.1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相对狭隘
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的管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从建国初至今,环境工程项目取得的成效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社会经济发展速率逐步监加快,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也逐步提升,传统的经济管理措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完善程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从我国当前环境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相对狭隘。环境治理从广义方面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从狭义的角度进行换分,可以分为陆地、海洋和大气方面,但当前,我国实施环境工程管理措施时,对陆地、海洋以及大气环境治理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表层,环境项目管理的管理范围相对狭隘,使社会环境治理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治理现象,不利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发展。
2.2环境管理的目标明确性较低
我国地理资源辽阔,充裕的天然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同样也带来了环境治理难题。由于我国地理资源丰富,国家实施环境工程时,无法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因此环境工程治理的方案、治理法律等具有概括性特征,但环境工程在实际执行中,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缺乏对环境工程计划的深入理解,出现管理措施与环境管理工程相脱离的情况出现,环境工程的目标实施的实践性降低;此外,我国当前的环境管理工程计划实施的详细步骤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地区的环境工程采用“现场监测,现场治理”的措施,环境治理的目标不明确,环境工程项目实施缺乏明确的管理顺序,环境工程开展杂乱无章,不利于社会环境管理的长远发展。
2.3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不畅通
环境工程开展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完善社会经济管理结构,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由于我国地理资源辽阔,海洋面积和领空面积广阔,环境工程开展的项目管理实施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着融合,需要不同部分的信息相互借鉴。但从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地环境工程实施的基本信息交流与融合的完善程度较低,信息资源二次应用水平较低,管理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应用的实际作用性不大,甚至出现部分偏远山区环境工程开展信息闭塞的情况;另一方面,环境工程的信息应用管理水平和应用信息划分的明确性较低,不同地区环境工程信息管理人工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程序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性较低,环境工程的信息系统的畅通性受到严重阻碍。
3优化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措施
3.1实现环境工程范围精细化管理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规律同步,实施环境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基于传统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项目管理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的科学划分,从而达到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保障项目管理顺利实施的有效措施。环境项目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范围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环境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逐步深入环境项目管理的深层,拓展环境管理范围,强化环境项目管理的范围逐步精确化、系统化,最大限度发挥环境工程的实际意义。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依旧当地地理环境,将环境工程实施的范围逐渐从地表土壤成分检测向地下水位检测与保护过度,推进我国环境工程管理的范围逐步加深。
3.2实施环境目标层次化管理
精细化环境管理在环境工程中的实施,不仅需要对环境管理的深度深入挖掘,为了保障环境治理的作用,依旧环境工程开展的实际作用,做好环境管理目标层次性划分,环境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都具有不同的目标性吗,同时,各个子系统中又拥有主项目的基本元素,保障项目工程的整体性和项目实施的层次性。例如:我国某地区实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和管理结构精细化管理,依旧不同环境项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环境项目开展进行层次性划分,使当地环境工程的开展系统性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做保障。
3.3现代治理手段的科学应用
环境工程实施与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始终坚持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并逐步对环境工程开展进行完善。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成为环境工程开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了环境工程实施逐步脱离人工管理,实现智能化监测的发展新趋势。例如: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和智能检测系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进行雷达监测,系统智能化检测的数据精确程度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大大提高了环境项目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我国环境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4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环境治理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部分。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实施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实现环境工程中自然资源系统化、层次化管理,实现环境工程能够实现因地制宜式发展;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施中积极做好,环境管理人员应用的科学划分,为环境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动力。例如:某地区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对当地环境工程项目中人员依据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科学调配,使当地环境工程实施作用和实施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提高,为我国环境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新方向的引导。
4实施环境工程精细化管理坚持的原则
4.1整体性原则
环境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应当注重环境工程建设中部分建设与整体建设相一致的原则,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把握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从而为环境工程治理提供完善治理顺序,例如:对我国黄河地区中水资源治理中,需要从黄河流经的区域入手,从整体上把握环境工程这里的源头,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结构入手,实现环境治理整体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2科学性原则
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对环境管理水平的精细化管理,从环境治理的基本治理问题精细问题进行处理,实现环境工程实施的开展在社会整体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性增强;另一方面,环境工程治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也需要遵循社会和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社会环境工程的开展要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治理措施,对环境工程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涉及到的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环境相结合,从而为环境工程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专业的规划管理,保障环境工程的实施与开展对社会整体发展相适应,实现环境治理中人文环境建设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完美融合,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环境工程实施中的体现。
5结束语
环境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实施环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环境治理的实施方案现,保障环境工程项目实施计划有序、目标明确的顺利实施,提高社会环境治理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生态化发展。
作者:杨小浩 单位:河源市污水处理厂
参考文献:
[1]信强.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在中交地产工程项目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黄培益.精细化管理在产业地产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5.
[3]张志民.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房地产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
[4]苑庆民.唐山曹妃甸二十二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3.
关键词:环境工程;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5【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6.024
1环境工程基本概述
环境工程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环境工程学主要是在人类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以及改善生存环境中逐渐发展出来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展开,需要在环境工程学的引导下进行,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工程建设要围绕环境污染治理、污染预防以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内容展开。环境工程对于国家以及民族的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是我国发展中的重点内容。因为环境工程建设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所以,在其中会涉及许多不同内容。这也是导致环境工程在建设中,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在此背景下,在展开环境工程建设工作时,要将整体思维理念与顶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2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从目前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中可以看出,环境工程建设指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人文环境的重要服务对象。由此可以看出,在环境工程建设中,人为因素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并且许多人对于环境的保护缺乏意识,没有一定的自觉性与较强责任性,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无法对自身行为以及想法等进行约束。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环境问题等没有给予更多关注与重视。这样尽管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但是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废水、废气等处理不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产生大气污染等问题。
2.2經济因素
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不仅人为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同时经济因素也会对环境工程的展开产生一定制约。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资源开发与资源利用基础上进行,这也说明在资源开发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环境自身的承载力有限,许多高耗能产业与高污染产业,会对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从我国国情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种种问题均会对环境工程建设工作造成影响。
3环境工程建设有效措施
3.1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在实际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使得环境工程建设质量得到保障。基于此,要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作为重点与关键。在实际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1)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此期间,环境工程建设单位对于入职门槛的设置,要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人才选拔期间,要将选拔标准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招聘或者选拔的工作人员自身能够具备较强综合素养与专业素质,不需要相关部门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对其进行培养与教育,节省更多人力资源成本,并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更好完成环境工程建设工作。(2)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养工作,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工作技术与工作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更多精力放在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3)加强工作人员道德素养培养,道德素养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才能对自身工作有正确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要将道德素养纳入考评范围中,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有着良好职业道德基础上,能够及时完成自身工作,避免工作失误等情况产生。
3.2平衡经济与环境关系
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之间存在较为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矛盾。也就是说,在经济的发展中,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破坏问题等。与此同时,经济的进步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国家将会有更多资金、技术等,投入到环境工程建设中,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会促进经济的进步。反之,恶劣的生态环境会影响经济的进步,使得经济发展失去其本来的价值。基于此,为促使环境工程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展开,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明确掌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平衡,要了解到经济与环境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整体的关系。只有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衡,两者之间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进步。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通过对开展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活动的学习,我认为,观念意识问题、工作作风问题、市场秩序问题、诚信环境问题是阻碍我县软环境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我县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全力塑造招商、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抓软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经济发展必须抓软环境”的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软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二、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文明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优势的重要标志。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二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四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五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