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文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职中数学教学;普高教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87-02

0 引言

教育技术经历了传统技术:口语、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和实物,媒体技术:摄影、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及语言实验室等。现代进入了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阶段。教育技术所推动的数学教学也在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笔者从97年以来一直在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的更好方法。

1 反思过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做法。

1.1 教学案例 ①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现场会上,笔者利用洪图软件制作课件《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幼教版。用动画刻划了抛物线轨迹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定义。在同一屏幕采用列表、图象、焦点、准线、标准方程、呈现抛物线四种形式,鼠标点击任一单元格可放大该表格内容,动感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渲染了课堂气氛,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②《向量的加法》(职中教材)用POWERPOINT制作以一幅中国地图为背景,通过箭头在各城市之间指向连接来讲解位移,以此引入“和向量”的定义,学生很容易明白。再以《几何画板》制作了向量加法的作图课件。在作图过程中,由于该软件的平移速度调整的限制,学生对平移过程的观察产生误解,使得学生动手作图时产生偏差。这是教师的疏忽,也是计算机不尽人意的地方。③用《几何画板》制作的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正弦函数等课件,通过设置函数形式的参数变化来连续展现函数图像的变化过程,突破课堂教学难点。

1.2 反思案例 前期的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技术的应用来创设教学情景,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只考虑怎样教而很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

2 在职中美术专业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2.1 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影响 ①智力的解放与开发。数学包括了发现、模型确认、应用、概念、关系建立、数据推理、问题解答和抽象思维。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过去花费在乏味的算术和代数操作上的时间,使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数学理解力、推理能力、数字观念和应用的开发上。②以数字、图形、符号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可以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数学问题也可以用这三种方式加以解决。学生可以在这些表示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内容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融入,逻辑框图、符号表示、计算机语言、程序等新的知识点已出现在数学教材中。④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⑤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⑥构建更高层次的知识与能力。

2.2 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工具 国家《数学课

程标准》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

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也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3 实施的教学案例 对几个初等函数的教学,在原有的课件的基础上,以学生较熟悉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入门课,教会学生学习函数的基本套路,怎样看图识性质。只有迈好了第一步,才能为后面的函数教学找到真正出路。在讲《对数的换底公式》时,学生明白计算器通常只能对常对数或自然对数进行计算。通过让学生运用计算器尝试验证课本例题,来掌握其它对数值的求法,从而掌握换底公式。在没有说明书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计算器上的统计函数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对笔者而言是陌生的,试问过其他老师一时也找不到解决途径,上网和去校图书馆也找不到资料,于是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标准差的公式,给学生一组已知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函数,帮助学生为问题的探索准备条件,并要求写出操作的步骤供其他同学参照,这样既解决了该问题,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探索。

在《统计》一章教学中,提供学生班级各科期末成绩表,让学生分小组去输入数据。利用EXCEL的功能去处理数据,并能采用恰当的方式绘出统计图。利用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模拟掷硬币的试验。通过示例方法,假定奇数代表“正面朝上”,偶数代表“反面朝上”,如果计算器产生的随机数是0.503,取三位有效数字,那么可以认为三次抛掷顺次的结果为“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正面朝上”,这样可以更科学地获得大量数据,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概率定义。图形欣赏是《立体几何》的入门课。在立体几何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几何图形,先让学生获得视觉上的愉悦,再鼓励学生拿起画笔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素描。通过多次的观察、思考,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2.4 反思教学案例 与前期相比,近期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数学教学,更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3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3.1 注重整合的基本原则 ①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③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认知工具的原则。④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

3.2 采纳并探索新的教学策略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②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同时也是认知的对象。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会使用计算机和计算器,学会相关软件如POWERPOINT、EXCEL、WORD,这些应成为每位职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几何画板》可作为选修课的内容开设。这些将为现代数学教学提供有效工具,也成为学生学数学与做数学的有力助手。③信息技术强调师生互动,更要培养生生互动。学生教学生,让学生相互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互动式的表达。会教导别人的学习者,真正能够从教导过程中学到知识。当学生可以向他人解释所学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内容,并且不会很快遗忘。

3.3 吸取国外数学课程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六条原理包括技术原理,认为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要素。技术、计算器与计算机是教数学、学数学与做数学的必要工具。日本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在处理内容时,要注意对于各门课程,灵活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教学仪器,以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数的计算时,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使用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仪器,以提高学习效果。法国认为在高中各班的数学教学中使用计算器,其目的不仅仅是进行运算,还用以检验计算结果,有助于研究工作,为以后的计算机使用打下基础。英国数学课程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

3.4 整合需要研究,更需要注重开发 教育部门应使用影像技术采集各校的优秀课进行研究和系统整理,提供给广大教师,使得教师懂得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去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第2篇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经济学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中,政治经济学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相关的知识结构也存在雷同情况。使用这种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理论创新的内容缺乏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构建,没有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现有教材存在的雷同或者陈旧的问题,成为阻碍政治经济学教学向前推进的关键因素。

2.政治经济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然处在教学内容的主导位置,教师的讲课方式以及课程的考核模式影响着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学校希望用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资源。但是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新型的教学工具并没有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也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渗透。

3.政治经济学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

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环节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内容的程度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科的学习兴趣程度不高,因此政治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程度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有认识上的误区,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比较少,而且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生活脱节,渗透薄弱,正是因为这方面的空缺,使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1.改进政治经济学的教材质量

由于政治经济学的教材比较传统,内容也比较陈旧,因此不能将政治经济学的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合进来。在教材改进方面,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人员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专业性的内容融合,不断地提升政治经济学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将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学展现在学生面前,从教材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巩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位置。

2.深化教师的理论基础

教师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提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有关键作用,所以,应该加深政治经济学教师的理论基础,深化对学科的认识。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首先,可以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将政治经济学学科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按照整体的方向规划提升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其次,可以制订科学合理的科研计划,按照计划督促教师对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进行专业研究,逐步培养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参与学术讨论的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政治经济学学科对教师的要求。

3.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要改变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无用论的认识。教师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科内容的理解,将生活化的内容全面融合进学科知识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门学科给自己带来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掌握政治经济学内容的精髓部分,为实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创新和完善,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这门学科的要求。想要改进教学模式,就应该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全面的更新和完善,结合现代社会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全面优化,从而实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玉和.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5):212-214.

[2]曾凡仙,彭俊华.函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西方经济学》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2):9-11.

[3]蒋学模.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改进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J].学术月刊,1958(4):28-33.

第3篇

 

“穷则思变”,变革传统政治经济学逐渐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学者们的共识,“思变”是形势所需,也是正确选择,但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变”、“向何处变”。实现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建立真正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日益成为急需中国政治经济学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困惑面对政治经济学何去何从的困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经济学界就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与争论,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提出“中国改革与发展究竟是以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21的问题。就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而言,大体上人们提出了两条思路:一是无限西化,二是有限西化。

 

无限西化论者认为,政治经济学既然已经滞后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无法解释和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对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也无力进行阐释与说明,证明它已经是过时的“无用之学”,而西方经济学却被证明为“经邦济世之学”,是“有用之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就是西方经济学,因而要无限西化,用西方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完全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有限西化论者则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滞后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是因为它是源自前苏联的教条主义,因此,要恢复政治经济学的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把政治经济学和着眼于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西方经济学从不同层面融为一体,把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嫁接”到政治经济学中,使之融合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某种新的经济理论,实现有限度的西化,这样,就既能坚持政治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又能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从而指导好中国的改革与发展¨1。

 

毋庸置疑,西方经济学作为人类创造的共同文明成果,它对市场经济模式下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是取得了很大成就,其对我国经济运行的有益有用之处,应该正确对待和借鉴。但无限f『ti化论的观点肯定是不可取的。首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建立在制度成熟的假设前提下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在南为橘,在北为枳”,在缺乏相宜的文化习惯和相适的成熟制度的情况下,不是借鉴其有用的成分,而只是不加区分地无限西化,注定是水土不服,只能治标不治本。其次,西方经济学本身也存在着危机与变革H],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客观地评价说:“标准理论已日益数学化,雅致而又精确,同时,也Et益未能正视社会中的经济现象。”出于对西方经济学现状的忧虑,他不无失望地说:

 

“经济学向何处去并不明朗。”

 

相比较而言,有限西化论的想法是可行的,大方向也是对路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应该恢复政治经济学的本来面目,也应该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有用之处,但中国不仅需要恢复政治经济学的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巩固、或者更确切说是恢复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以及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创新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简单地把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等“嫁接”到政治经济学之上,拼凑出某种新的经济理论,主次不分而缺乏内生或内省,缺乏创新与发展,“根基不稳,何以缠藤?”其结果很可能只是拼凑成“四不像”,会因为缺乏底蕴或不兼容而“死机”。

 

可见,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不能是无限西化的“拿来主义”,也不能是有限两化的“拼凑主义”,那么,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出路到底在嘤二、探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思路必须考虑主体性和国度性在探究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最常见的回答是: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人们常常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的那句话——“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6J——来证明这一规定的正确性。

 

对政治经济学作这样的规定看似正确,实则不全面,它只回答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什么”的问题,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实际上,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有“谁来研究”的问题,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体问题。最早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代表的是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也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马克思虽然在《资本论》中的那句话里只提到了研究对象,但《资本论》从头到尾体现的都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识的概括,早在1843年他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它就将自己的立场定位于无产阶级;而且从一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着眼点放在劳动上,由此展开自己的逻辑,他认为自己与旧的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就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来批判资本统治的经济社会制度H一。

 

所以,要全面回答“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就不能不规定“谁来研究”,即研究主体的问题。实际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身也暗含着要全面规定“什么是政治经济学”就有包括主体性问题的要求,因为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关系。由此而言,将政治经济学规定为“特定阶级对经济矛盾的理论规定和阶级利益的总体概括”¨’就更为准确、全面。

 

探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思路必须考虑其主体性,即研究者是站在谁的立场上,代表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因为经济是人的经济,经济矛盾是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由于阶级利益和意识的不同,对同一个经济矛盾因立场和主体的差别,会得出不同的理论规定。经济问题又往往涉及诸多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对同一经济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甚至对立的,经济矛盾就是不同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对立统一【9 J。

 

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考虑“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考虑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问题。这是一个立场问题,也是决定中国政治经济学出路的先决条件。

 

西方经济学有没有主体性?西方经济学总宣扬自己抛弃了阶级性,是“纯技术”、“纯数理”的经济学,研究的是“纯粹的客观规律”。但他们的研究总是建立在严酷的假设前提下,而这些假设前提的背后,隐藏的就是他们代表资本所有者利益的主体性,西方经济学具有更强的主体性!却不敢像马克思公开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代言人一样,宣称自己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而也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其次,探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思路还要考虑“什么是中国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世界性的社会科学,但其世界性是体现于各国特殊性的政治经济学当中。自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国家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它不仅是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单位,而且直接制约着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经济生活也因此具有国度性,而经济生活的国度性也就规定和制约了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事实上,从政治经济学的初创期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时期,乃至政治经济学以及列宁的经济学,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未能超脱国度性。坚持和承认国度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必要环节【l0】。

 

中国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其经济矛盾的特殊性是明确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不仅因为中国有特殊的经济矛盾,更在于我们是中国人,是从中国人的立场、利益、意识来进行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应具有主体性的观念和方法,在借鉴外国经济学成果的同时,形成自己对经济矛盾系统的认识,并由此而专注于对中国经济矛盾的揭示和论证‘8l。 ,、由此,可以规定,中国政治经济学应该是中国人的思想成果,是中国的特定阶级对中国经济矛盾的理沦规定和特定阶级利益的总体概括。考虑“什么是中国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要考虑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问题,这是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和立足点。

 

三、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思路变革与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学首先就要明确其主体性和国度性。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是中国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主体,而是生活于中国经济矛盾中并要求解决这个矛盾的中国人,是为争取自由发展而进行社会变革的劳动者,中国政治经济学也就应该是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对中国经济矛盾的理论规定和劳动者利益的总体概括。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国度性,则要求我们要立足于中国国情,运用中国人的智慧来揭示与论证中国的经济矛盾。

 

明确了主体性和国度性时,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思路就不能是无限西化,也不仅是有限西化,而应该是内生外化,内生为主、外化为辅,即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劳动者的立场、利益和意识来揭示与论证中国特殊的经济矛盾。虽然也借鉴外国经济学的成果,但不是简单的“嫁接”或者机械拼凑,而是以主体性的观念与方法,内生成自己对经济矛盾系统的认识,这是它与有限西化论的根本区别。

 

它不是“拼凑主义”,更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内生主义”,即在国度性基础上明确主体性,以劳动社会主义为导引,运用内生外化的辩证系统抽象法规范主干概念的运动与联系,系统地揭示与论证中国经济矛盾,进而探讨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的实现和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的途径哺j。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由于经济矛盾是不能自行表述其内容和规律的,只有经研究主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及所代表的群体利益和意识进行概括,形成其主体意识,总结上升为主义,并在一般性的主义引导下,实证抽象,揭示和论证经济矛盾,才能“主观”地对经济矛盾作出理论规定。中国政治经济学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也就决定了导引它的主义只能是劳动社会主义,即劳动者在争取建立、完善公有制和民主制进程中的自由发展。

 

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基础,深入研究和科学界定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完成政治经济学变革的先决条件【11|。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当继承中国传统之内省外化系统思维,并借鉴吸收西方外在系统思维,根据现代中国劳动者的主体性,注重研究者本人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探索,形成与其主义相统一的方法论,这就是内生外化的辩证系统抽象,其两个主要环节就是“内省”或对自己价值观和利益、意识的内在规定,以及辩证的系统思维。

 

抽象思维的特点,就是形成并运动概念,以概念运动为核心,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综合、论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范畴是对客体、对象层次及其内容的界定,这种界定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或第一个环节,它包含着规定特定对象范围或矛盾层次的各概念。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并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外国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演绎或运用,而应该是代表中国劳动者这个主体,以其劳动社会主义所要求并体现的辩证系统抽象法,对中国经济矛盾揭示和论证的概念运动关节点,是规定经济矛盾各层次的主干概念。 ·政治经济学是揭示与论证经济矛盾的科学。经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其矛盾是现实存在的,是有意识在交往中结成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以劳动改造人类自身过程中表现的矛盾状态。政治经济学对经济矛盾的研究,是代表一个社会群体表达其经济利益和意识,并由此来规定经济矛盾。对中国经济矛盾系统的揭示与论证,自然就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是中国为自由发展而进行社会变革的劳动者,因此,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目的,应该是探讨中国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和素质技能提高的途径,认知障碍变革的因素和势力,克服这些势力,解决它们与劳动者自由发展的矛盾,这也就构成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