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法理学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科学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习方法;体现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02-01
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按照现代科学观和科学教育观,科学教育不应该只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应该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属于物理课程的核心地位,应包括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学科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它们是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发展、个性形成及后续学习的基本条件。”我们不能只把掌握科学知识当作教育的唯一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心的是怎样使传播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发现真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物理科学方法在物理教育有以下重要性:
一、从物理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科学方法。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无论大、中、小学的什么学科,首先要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就是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研究这门学科的基本方法。
二、按照人类认识和学习知识的规律来看,应该注重科学方法。
依照教育心理学规律:人们认识和学习客观规律过程有三个阶段,即建立实践基础阶段、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阶段、归纳总结规律阶段。
三、从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才来看,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有利于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传授,离开方法和思想的知识是“死”知识,消极接受知识的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传声筒”。创造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学习科学方法,可以使受教育者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鉴赏力,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学生在早期学习阶段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避免在以后工作中凭个人经验漫无边际摸索,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四、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来看,科学方法论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影响大。
科学方法是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方法论与世界观是一致的,自然科学方法论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学习方法论必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唯物论和辩证法,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我们怎样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呢?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教学应以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方法教育应结合教学、能力训练的过程,长期、分散、多角度地进行。笔者认为从下面几点做起:
1、在平时物理教学中,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
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整体上是由学科的知识和学科的方法论组成的。物理学的科学方法是伴随物理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物理学的知识和体系是体现和学习物理方法论的最好载体。从教育心理分析可知,在平时教学中,每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在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论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在传授物理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物理学历史发展过程的介绍和说明,并对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物理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点拨,在传授知识时,渗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发生、发展和演化及其相应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变革的历史规律,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物理学理论应用到科学技术的过程,这样必将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物理学家认识和发现物理定理、定律的基本方法,从而“以史为鉴”,有意、无意识地以科学家认识世界本来面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如我们都知道伽利略和培根方法论对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讲授变速运动和牛顿第一定律时,介绍伽利略的研究过程中,把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及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数学方法结合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点拨,并把培根的从实验方法的需要出发发展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介绍给学生,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语法教学阅读能力
按照英语试题的卷面,我们可以将英语的学习分为听力的培养,语法的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贯穿这些学习当中的词汇的学习,当然也不能忘记卷面反映不出来的口语的锻炼。一个学生英语的好坏都是这些加起来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经过调查发现,在现在英语的学习中,阅读和口语是学生的难点。特别是阅读,是现在许多学生抱怨英语学不好的地方。口语虽然也是很重要,特别是我们在与人交流方面,但是就考试来说,阅读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展开论述。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感觉是在专门学习语法,上课老师也在大量的讲语法,做题也几乎在做语法题。然而现在学校看到了阅读才是得分的重点,也在向这方面投入时间,比如说,现在的学校大多数都有读报时间,要求学生读英语。可是这个“读”却是一门学问,不是说坐在那里张开嘴巴读就行了。我们应该把我们花大力气所学的语法知识运用到提高阅读能力上来。
我相信认真的学生都知道,在高一英语开篇重点讲的语法知识就是定语从句。可以这样说,没有定语从句不成阅读。定语从句是考试中涉及最多的一个语法点,阅读考试的特点是多个定语从句叠用,形成中英文的语序差异,不会定语从句的文字处理,阅读在时间上不能保证,阅读速度无从谈起。学定语从句就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这个结构很好分。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其它的成分,我们首先要抓住的是主语和谓语,这样我们就抓住了句子的主要要义。一般情况一个句子如果是比较短的句子,我们的阅读速度是不受限制的。比如:the lady who lived in that street now lives in another street.但是如果一个句子太长了,我们的阅读就会出现停滞的现象。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请看下面的长句:So now we have a whole propaganda(宣传) machine which is built up to spread the distortion(扭曲) that the Olympics exist to bri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gether to enjoy togetherness----while the reality is that the Olympics are there to bring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gether so we can see who is the best. 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句子,我们要知道在看句子的时候不可能字字翻译,我们先看破折号之前的句子,出现了“which”“that”,明显就是从句,那我们就看“which”之前的意思,因为之后的意思实际上是对machine的限制与说明,接着那个“that”后面的句子是对distortion(扭曲)的一个内容说明,所以我们可以把破折号之前的句子翻译为中文:“我们有一整套的宣传机构,来传递这种扭曲的理解,认为奥林匹克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们从世界各地聚集起来享受这种团结。”这样我们把这个含有两个定语从句的句子翻译得清清楚楚。同时我们应该把定语从句扩大到从句的范围,像破折号之后就是一个由“while”引导的前后对比的从句,熟悉语法的同学一看到这里就知道这是一个对比从句,当然能够很快的掌握句子要表达的内容。它是与前面所说的内容相反的,“然而,事实是,奥林匹克将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是为了找出谁是最好的。”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层面的时候,我们就能回答下面的问题“According to author, the purpose of Olympic games is to ____?”所以分析句子的结构是很重要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上面破折号之前的句子改动一下变成:So now we have a whole propaganda(宣传) machine built up to spread the distortion(扭曲) that the Olympics exist to bring people form all over the world together to enjoy togetherness,把“which is ”省略,让从句变成了过去分词作定语的成分,对语法好的同学这个句子依然能理解。这是分词作定语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我们还有其它的句子,比如:“No sooner had she seen her husband, she ran to him quickly”这个是个倒装句式,有其特定的翻译“一。。。就。。。”,所以这句话就应该翻译成为“一看到她的丈夫,她就飞奔而去”。所以理解了语法,就理解了句子。
本文就以上的一些例子简单说明了语法学习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同时,我们要注意,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英语文章,所以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学习死板的语法,要注意其目的性。这也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授语法课的时候不能枯燥的讲语法点,最好能将语法学习与阅读能力的锻炼结合起来,这对传统的语法课讲授提出了挑战;同时学生在自己练习阅读时也要注意实际的操作。本文建议在且是练习题的初期,不要立刻进入做题阶段,机而是先从单句阅读入手(一般可以用20天时间只读单句),单句阅读熟练时,不难看出阅读篇章中那些最常出现的句式,阅读速度自然提高。这个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上面方法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对英语其它方面的训练,比如单词的记忆,写作能力的训练。要知道英文能力不是靠某一项强就能提高的,木桶理论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
一、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有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不好而害怕、恐惧,此时需要的是激励的言语,让他们树立信心,打破心理障碍,去获取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才不参加体育活动,老师要掌握学生心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在玩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也就能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激励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为学生提供成败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体育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基础教学,要创造较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较好体育教学为成果,激励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初期还是在掌握以后,激励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激励作用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的一种肯定,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1.激励具有确定学习目标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
激励是一种诱因和手段,可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主观目标和客观目标,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进而得到良好的学习的动力。
2.激励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共成长具有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练习认真,动作掌握好的学生,运动技术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推动学生去探求只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励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当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成功,又进步时,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肯定,学生求成的需要得到满足,愉快心情也就随之产生。激励将化作巨大的推动力量,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中获得更大的成绩,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也随之产生。
4.激励能提供成败信息,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励手段,能较为准确的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反馈。学生通过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育成果和进步情况。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增加了练习。因此,激励式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实践的参与和掌握。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方法
1.少批评,多肯定
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而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因此,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榜样激励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u Dong-xi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ase teaching is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based on the objectives, by putting in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raw materials, case reports and other facts relevant to scree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composed of factual material , presented to the students in teaching, guiding students to observe cases, investigation, analysis, discussion, practice, thinking and induction of an open teaching methods. Use Case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both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but also to train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alyze geographic problems. Introduced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method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classroom teachers.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d to actively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In the new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but also many cases designed geography, which illustrates the case method in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Case Method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也被叫做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具体的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教学模式。地理案例教学法,则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的选择
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那么,选取案例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必修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弄清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要想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原理,以便能够选取相应的案例去验证、论证知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应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符合教学实际。其次,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再加工,使案例更具丰富性、递进性。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实现思维与情境交融,给每位学生都有思考、参与、分析、讨论的机会。再次,时代在不断进步,所以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反映当前的实际,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案例更新,使其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我们又可以从哪些地方选取案例呢?
案例的选取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时事新闻。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还能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能充分体现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从能而大大提高教学成效的,那么就可以作为案例引入课堂。
2.案例的课堂应用
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是案例的运用,而这主要在课堂内进行。
2.1 案例的呈现。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或者其他形式。而呈现手段也是多样的,有印发案例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案例在课堂中呈现的时间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如可以先“案”后“理”,也可以先“理”后“案”,还可以“案”“理”同步。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手段和时间。
在《区域农业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所选择的两个案例作用不尽相同,所以在呈现上也有差异。
案例1----无锡的农业发展情况,在课堂之初就直接呈现给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投影有关无锡农业的景观图片和农业产品的图片,然后由学生简述无锡农业情况。目的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简单分析形成分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案例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在由上述案例得出基本思路之后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材料主要包括概括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文字描述,以及与我国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比较的数据和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等,这些主要印在学案上发给学生。同时还用到了课本给出的东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降水量和气温分布图等,在分析时通过多媒体投影在黑板上。希望学生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2 案例的分析。案例教学的关键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案例的分析。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地对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和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析、概括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而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合作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将案例的内容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
3.案例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多采用“注入式”,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寡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能感觉到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它能为我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讨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看法在课堂上共同交锋,互相获得反馈和启发。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有益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缩短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过程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关键词:国际法;案例教学法;重要性
作者简介:李英(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颜行志(1990-),男,浙江温岭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73-0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法,关键在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设计者和引导者,而非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哥伦布·兰代尔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并引入法律教育领域。运用具体案例来分析、说明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运用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来解决具体问题,这是法学案例教学法的真实含义。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法人格的实体之间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国际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掌握国际法知识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采用国际法案例教学法,对于高等学校培养国际法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法的基本原理
1.国际法基本原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法学教育以传统教材授课为主。由于国际法内容繁多、远离日常生活,在大多数的授课过程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讲授国际法基本原理时,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平面地展示给学生,即便是层次分明、体系明确,但并不有利于学生对于国际法的深入理解与体会,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是事倍功半的,降低了国际法的教学水平。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国际法原理的必要性
不管是传统的教材授课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国际法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国际法的相关概念、原则和规则。区分传统教材授课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优劣需要从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兴趣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作为国际法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案例教学法分析国际法原理,为学生呈现一部生动而精彩的国际法“教材”,形成关于国际法原理直接而感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掌握课堂内容的目的。
以自保权为例。国际法上的自保权是国家为保护自身生存和安全而采取措施的权利,包括防御权和自卫权。如果单纯地采用教材授课教学法,那么学生只能从概念上简单地了解自保权,对于自保权的实际操作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知之甚少。如果通过国际法案例教学法,选取国际法上自保权的经典案例“加洛林号案”,通过案例分析来把握自保权的真实含义,在国际法的教学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讲授国际法相关原理时,相对于传统的教材授课法显得更加灵活和深入,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一种较为优秀的教学模式。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际法的具体问题
1.国际形势与国际问题
2012年的国际形式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世界力量逐步由西方转向东方的大趋势一直不变;大国之间竞争与合作依然并存;亚太地区追求繁荣、稳定、发展的总体意愿不变;中国在国际形式的分析与应对上更加成熟。综上,当前的国际形式依然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但个别国家之间尚存在冲突,在国际法方面主要体现领土冲突,伊米亚岛、竹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的权属争端愈发激烈。在国际法教学过程中,对于国际形式与国际问题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国际法教学局限于课本教材的理论讲授,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于国际法学习的兴趣以及国际法知识的拓展。
2.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际法具体问题的迫切性
对于国际法学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国际法现有的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对关于国际法未决的问题具有独立思考、系统分析的能力。国际法教材上单纯的概念阐述显然不能够有效训练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通过教材理论实际案例的结合,在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中,逐步了解并分析国际法的具体问题,提出独立思考的建议。以中日“冲之鸟礁”争议为例来阐述运用案例教学法在分析国际法具体问题上的迫切性。
冲之鸟礁是位于太平洋西部的一块礁石,其在时仅有两部分露出水面,合计面积不超过8平方米。日方主张“冲之鸟礁”为岛屿,应当享有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其主张依据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1款,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中国主张“冲之鸟礁”为岩礁,不享有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其主张的依据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第3款,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享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之所以双方对于冲之鸟礁的国际法属性存在争议,是因为海洋法公约没有对“岩礁”的内涵与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通过这样的一则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很清晰地发现“冲之鸟礁”争议的原因在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岛屿制度上规定的不足。在对国际法问题的分析上,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的教材理论,更要结合案例,在案例中分析国际法问题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为解决国际法具体问题展开讨论
1.国际法具体问题的课堂讨论
国际法具体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只依靠教材上的理论,更需要在实际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而现有的国际法教学虽然偶尔会穿插相关的案例,但在案例的穿插过程中,缺乏了学生共同讨论、独立思考的环节,往往是教师提供一个案例,然后学生甚至还没看完案例全部的时候就公布了参考答案。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提高学习国际法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国际法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对国际法具体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寻找解决对策,成为了今后国际法教学的一大方向。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解决国际法具体问题的可行性
国际法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国际法的具体问题。在传统的教材授课中,学生学习到的只是纯粹的国际法原理,是经过诸多专家教授系统加工后的精华。这样的理论知识是一门学科的精髓所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则无异于天方夜谭。当前的国际法学教育试图教导学生以明确的标准来解决所有发生的国际法问题,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在国际法案例教学中,选取一个典型案例,通过讨论分析该案例中双方所采取的措施,为解决国际法具体问题提供借鉴。以下将从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来对国际法上的领土争端问题进行分析。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由来已久,双方为获取岛屿的而采取了诸多手段。根据双方所占优势的不同,其采取的策略也各有不同,没有实际控制权的多运用经济和外交手段,而有实际控制权的则更加注重加强其实际控制。在解决其他由于领土争端引起的国际法问题中,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双方采取措施,为解决国际法问题提供对策。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国际法的最终目的
国际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国际法原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当前世界存在的国际法方面的争端。而国际法原理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国际法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历练和总结,慢慢具备从国际法理论到实践的思维与能力,这是国际法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国际法教学的基本方向。整个国际法教学都应当围绕这样一个中心,案例是国际法理论和国际法实践的完美结合,运用原理分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领会原理。
2.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性
在国际法的整体教学中,依然需要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引入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对于其他教学方式的彻底否定,只是通过更多的方式,来为学生学好国际法提供帮助。在国际法以及其他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法条、教科书、文献材料和具体案例都是缺一不可的。法条能够提供最为精确的法律意思表达,能够为解决国际法问题提供最有力的支持;教科书系统的理论体系框架,能够为学生展现国际法的整体面貌,有助于对国际法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文献资料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法理论学习的宽度与深度,通过研究国际法的法律渊源和国外国际法专家的观点主张,使得学生对于国际法的理论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国际法的原则、规则以及具体的法律制度掌握也将更加纯熟;具体案例能够为学生提供国际法相关原理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模式,有效地锻炼学生解决国际法具体案例的思维模式,是国际法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也是国际法学习的真实内涵。
国际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主题、选取案例、剖析案例、实际运用。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案例发生的背景以及进展,还会面对国内外国际法学者对于该案例的评析以及国际法学或者仲裁机构对于该案例的判决或裁定。在这样的案例剖析中,学生要做的是找出案例涉及的国际法问题,跟着专家学者、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思路,去慢慢体会分析一个案例的步骤与方法,学会像律师一样思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形成对于国际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的方式讲授国际法的相关原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法学教育的大趋势。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缜密思考、谨慎行动的基本素养,在之后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够将书上所学的国际法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中的国际法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法学生。
五、结语
国际法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国内的运用已经逐步开展起来了,人们在普遍关注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忽视了为什么要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尚存在不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国际法问题和争端的重要方式。在今后的国际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用好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和教材教学结合一起,共同促进国际法学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里立.国际法案例教学的缘起与实践[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5).
[2]刘欣.“2012年国际形式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际展望,2013,(1).
1.1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把精心准备的案例通过抽象的理论转变成具体且生动的事例带给学生,并组织开展讨论。不同案例的内容不同,但是所表达的知识方向却相同,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大大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
1.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有效途径。利用案例的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再现,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凭借案例材料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于这个情景之中的问题,并在充分的讨论过程中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没有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没有任何依靠,全靠自己动脑思考分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使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中的应用
2.1初始目的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大学最先采纳。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引用典型案例,同时组织同学们积极思考、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经济教学中,主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经济案例,或者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经济领域的发展重点、热点新闻等,使学生认真参与案例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使枯燥的理论授课变得生动形象,具有引导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够掌握抽象的经济法学。案例的讨论在不同方面论述了经济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法这个专业在实践和应用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能力,要求理论结合实践。案例教学中案例收集就始于现实生活中,或许真实案例的基础进行部分情节的虚构和改造,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就需要通过分析、探讨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3.1案例选择的重要性在选择经济法案例的过程中要有典型性、相关性、针对性。案例教学的核心就是案例,它所发挥的实际意义就是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服务,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案例的解读能够应用所学的经济法理论来分析案例,消化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3.2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不同的观点意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论证,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印象更加深刻,加强了对经济法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的理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3.3案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配合案例分析中的推理过程。案例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抛开理论的极端教学,而是将理论知识结合案例的实际内涵为切入点。因此,在经济法的案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推理过程,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推理能力,才能掌握经济法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4结语
去年12月,教育部联合文化部、交通部等部门出台的《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解决如上现象找到了“一剂良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它有助于解决当前教育中学生缺乏各种历练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根据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情况各自给出了不同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密切合作,协助学校将研学旅行落到实处,让学生能来一场“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除了要向学校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还应联合文化、旅游、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根据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同类型、契合学生年段特点的研学旅行基地。对此,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美国的做法。日本规定所有中小学把修学旅行作为常规教育活动来开展,并于1946年开始正式将修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小学的修学旅行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人格等为目标,主要在附近的观光旅游地进行;到了中学,以让学生体验自然、感受历史和了解社会为修学旅行目标,让学生去陌生地区旅行,体验和实践课本中的知识。美国积极鼓励青少年参加夏令营活动,它可以成为申请大学的加分项目。美国大约有1.2万个夏令营,包括体育、艺术、语言、野外生存、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类别,甚至还为患抑郁症、糖尿病等各种疾病的孩子设立特殊需求类夏令营。夏令营年龄分段细致,每一类别下面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项目。像迪斯尼总裁迈克尔・艾斯纳家族几代人参加的美国凯威汀夏令营就根据不同营员年龄段设置了不同的营地,每个营地的活动都丰富多彩。如今天可能是运动类的棒球、足球、网球、爬山、游泳、拳击等,明天可能是艺术类的手工制作、表演、油画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年龄段和兴趣爱好选择和尝试不同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尝试并掌握不同的技能。@也是为什么美国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青少年参加夏令营的原因。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有计划指导下的自由”和“有目的地玩耍”是日本和美国建设营地的初衷。
学校作为具体执行单位,不仅要把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体系,还要做好研学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研学线路设计、研学导师培训、安全管理等工作,以促进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如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聘请文化、旅游等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历练自己。在这方面,北京、西安等地的成熟做法值得参考。例如,北京丰台二中已经把“行走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修满8个学分,完成4次“行走”才能从学校毕业;西安市各学校在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优表彰制度、社会化合作机制等制度的保障下,已将研学旅行变为制度性的运作;济南第十四中学在开展研学旅行前就设计了四五条线路,然后向旅行社招标,由中标的旅行社负责游学事宜,并经过课程研发、预案制定、人员培训等环节的前期工作准备,促使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方法;对比法;应用举例
材料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及机电工程系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在基础力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学习的特点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比较散,学生记忆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头疼,往往是课程开始兴趣十足,学到一半却兴趣尽失。那么如何在讲课中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呢?讲课中多采用对比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从材料力学中研究的问题上对比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地是件在各种基本变形及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问题,而研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都从外力入手,然后研究其构件内部受力及内力图,进而进一步研究应力、变形及相应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进行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从这些研究内容上看,每种变形研究地问题都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多数教材体系分章是以变形形式为主线进行的分章,从而使研究的问题相同这一特点变得不再明显,也即人为造成学生第一知觉是材料力学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散。如果教师在讲完绪论后,讲授具体问题之前,能把研究的问题做个比较说明,那么学生就会对所要学习的能容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觉到材料力学的内容是形散神不散,从而达到学起来事半功倍的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从研究方法上对比
首先,从大的方面看,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方法是类似的,即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都是从外力、内力计算、应力和变形计算入手,然后用工作应力和杆件变形量与各自许用值作比较建立一个不等式的强度和刚度条件,进而解决三种类似的问题,即强度和刚度校核问题,设计截面问题和确定许可载荷问题,所不同的只是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中描述应力与描述变形的量所用的记号不同,计算公式不同,所以讲课时如能对这两部分的内容做个简单的比较说明则同样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从具体内力计算方法、正负规定、内力图作法和应力公式推导方法上看,各种变形下的内力计算基本方法都相同都是截面法,但截面法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其基础上又总结出规律法,如求指定截面上的轴力、剪力和弯矩的规律法,规律法的具体规律虽各不相同,但规律的基本骨架基本相同,而各种内力的正负规定内力图的规定方法也都相同,即正负都是从微段变形情况出发规定各种内力正负,内力图都是平行杆轴的坐标表示界面位置,垂直杆轴的坐标表示内力,正的内力在位置坐标上负的在下(土木工程的弯矩正负规定除外)。除此以外,各种变形的应力公式推导方法也是相同的,即都是从观察试验入手,然后提出假设,再综合其变形几何关系、物力关系和静力学关系推导出具体公式,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仅是推导应力的专属,在求解超静定问题时同样是结合这三个方面进行的推导计算,所以由此可见,在材力教学中采用对方法的重要性。
3 公式和规律方面的对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推进,人们对心理学教育投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加深对社会的看法和认识,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减少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的发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學法进行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成长。
二、应用必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案例教学法进行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效率。案例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的进行学习,作为知识的探究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学习和能力进行运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学《发展心理学》这本书的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列举《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经历的段落描述,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研究贾宝玉从小到大的心里变化,说一说对他的生活和心里产生影响的因素有那些。进而将知识进行传授。
2.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不断促进自身学习的情况下,才能使自己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下进行不断的提升,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给学生实行灌输式的教育,讲解概念,给出答案或是通过背诵,机械式的记忆方法让学生死机硬背。而案例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的引导者,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应用
1.收集资料
要想案例教学法被有效的应用和实施,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料和案例进行收集,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知识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获得足够的案例资料,需要从相应途径进行下手。需要通过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讲解,可以是通过多媒体的途径进行获取,这样的多媒体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跟进时代的步伐,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将近些年频繁发生的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根据最新消息进行讲解。这样的案例,一方面符合案例教学的设计需求,保持应有的实效性和热点;另一方面,这样的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搜寻资料,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引入教学案例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将案例进行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所讲的内容相符合,具体的引入手段,可以采取直接引入法进行,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也可以是让学生进行引入,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好事前准备,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具体的选择,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进行引入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进行考虑,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进行引入,为提问问题进行设计,对课程时间合理安排,促进课堂被顺利实施。
3.小组讨论
实行案例教学,要实现以学生对课堂主体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引入案例之后实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针对案例,展开具体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探究。了解知识的具体含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促进自身的发展,将问题进行具体解决。例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表情反应心理变化”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对课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将具体案例进行引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表情图片,让学生进行小组谈论,让学生研究具体的心理变化。通过讨论得出结果,教师给予正确的分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心理变化的认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学教学中进行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丽.谈案例教学法对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1:241-242.
[2]魏金凤,务凯,李永鑫.论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J].心理研究,2013,01:82-86.
[3]何玉莲.案例教学法在“设计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04:117-120.
关键词:地理教学 方法
做任何一件事情,方法正确都是最关键的。对的方法会让事情事半功倍,方法错误则会事倍功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成功= 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引领了人类社会朝前迈出了一大步,他的成功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天赋和知识,另一方面,其正确的实验方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我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不断地科学实验总结,最后找到了最优的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法,解决了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的确,创立一种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活动,地理教学更是如此,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地理事象具有空间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对方法的采用对教学是否顺畅至关重要。地理教学方法的使命是保障学生能掌握地理教学内容,以及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因而,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毫无疑问,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就让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地理教学方法。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形成丰富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地理概念,从而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掌握、记忆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必须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理解地理要素的渗透、联系,则要依仗对比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例如,在对“青海和”的教学,一位教师围绕一个“高”字,边讲边绘有关图表,把青藏高原的“高”同那里的地形、气候、河流、农牧业、交通运输等一系列特征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得到的知识非常完整而系统。这完全有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得当。学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等地理技能也和教学方法紧密相关。“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位特级地理教师采用“一讲二用三练”的方法:一讲,讲清地图的基础知识; 二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得的基础知识化为感性认识;三练,指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逐步从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分析地图,并能运用地图,牢固地掌握读图用图技能。相反,假如方法运用不当,一味依靠讲授的方法,学生是不可能掌握读图用图技能的。所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2.有效的方法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是要求学生听讲,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能充分思考、想象、体验、实践。地理教学经常要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用野外实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要认识外力作用,必须把它分剖成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去认识; 要认识风化作用,又要从空气、温度、水、生物等对岩石的作用去分析; 而对一个具体地区地貌现象的认识,则要对以上各种外力作用,甚至内力作用造成的地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综合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都是极有裨益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正确的方法非但达不到充分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
3、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兴趣唤起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积极的、长期的和稳定的,它对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发展智力,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有一所中学,在低年级学生中采用地理游戏的方法学习有关铁路分布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班。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最和谐的结合,它能促进师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极有好处。地理教学目的之一,是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都要依赖于贴切、自然、巧妙、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将教学方法视作一种“艺术”,这种艺术是“努力创造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确实,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能够产生一种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一种艺术享受。
4.结语
科学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助于地理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的优化,影响着学生地理学习的投入性,是地理新课程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的保证。地理教学方法对于地理教师并不是不“研”自明、不学即会的,要确保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地理教师必须拥有关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系统知识与实践策略。
参考文献:
[1] 潘菽.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 中学地理教学探索――上海特级教师张景新教学经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是小学生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数学课以其严谨、严密的推理和逻辑推导,通过对数字、公理、定理、公式的表达与解释,让学生加以训练,就可以对思维进行培养和影响,从而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教授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品质必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能力,在智力差异中,思维品质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差异”,也认为“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这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或智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充分体会到探究思维品质及如何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对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数学课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积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方法,这是提高他们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思维活动,而且,它本身也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不仅对小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塑造严密科学的行为方式大有裨益,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对思维培养的方法
1.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引导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例如,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2000个,其中徒弟生产了 ,师傅比徒弟多生产多少个?学生分别说出了两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1:从题中的条件可知是把师徒两人共生产零件的个数看作单位“1”。徒弟生产零件的个数是2000的 ,师傅生产的个数就是总个数2000的(1- )。这样从师傅生产的个数里减去徒弟生产的个数就是师傅比徒弟多生产的个数。解题方法2:从题中条件可知是把两个人生产的总个数2000看作单位“1”,徒弟生产了 ,师傅则生产了(1- ),那么师傅比徒弟多生产了总数的(1- - )。关系式是:师徒生产的总个数×(1-×2)=师傅比徒弟多生产的个数。求师傅比徒弟多生产多少个,就是求2000个的(1- ×2)是多少个。
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需要特别注意和训练出来,因此学生在课堂表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毛病。数学老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指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能说到会说,从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上来。
2.加强听取、分析和解说他人解题思路的训练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依据,中国的公安学历教育也不例外。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公安队伍素质,同时为公安业务提供一个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园地,以公安业务为特色的大中专院校应运而生。当时的情况是大中专院校办学规模都比较小,每年全国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少,无法满足各行各业的要人需求。既然毕业以后奇货可居,毕业生们自然争取挑选对自己最有利的单位,比较辛苦的警察行业尤其是基层单位自然难以接收到素质较高的人才。再是当时的地方性大中专院校相对成熟的是基础性专业。地方院校实际上无法满足公安部门对于人才的需求。另外中国各部门壁垒严重,不同部门之间教育资源的流通是不通畅的。各个部门都办自己的学校,留自己的人,如农业部、林业部、交通部等等都办各种学校为本部门培养人力资源。
但是经过近20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高校扩招和高校办学综合化的背景下,公安中专教育走向末路,公安中专院校为求生存,不得不努力使院校升格,并入大学的行列。但是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当国民教育统归教育部管理,并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教育指标,要求大学本科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时,过去的部门壁垒就慢慢被打破了。公安部门也向地方大学的毕业生敞开了大门,直接将公安院校的学生推到了与地方大学学生平等竞争的境地。
现在公安院校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市场问题:一是公安大学(此处不是特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毕业生与地方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在警察职业领域是否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使得公安大学的毕业生进入公安部门为常态,地方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安部门为补充。二是公安大学是否在公安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方面不仅走在地方大学的前面,而且走在实践部门的前面。这两个市场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国所有的大学都要面对的。如果学生在就业时失去竞争力,则直接影响生源;如果大学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任务,就无法满足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同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竞争力。失了学生,学校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了。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一些公安院校放弃学历教育,全部转为职业教育。上海就开始这样的试验,取消本科的招生,以民警的职业培训作为主要教育任务。
问题的解决不应该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和直接模仿的结果,而应该建立在深入考察中国公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公安业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考察公安业务实际情况时发现目前的公安学历教育尽管存在各种缺陷,但仍然有地方大学普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二、发展公安学历教育的必要性
(一)警察职业化特征需要专业化的学历教育警察执行法律和控制犯罪的职责(公安部门的主要任务)使得警察成为一个职业化的群体。警察的首要职责是维持秩序。在维持秩序的过程中,警察确立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均衡。他们起到了界定个人自由的界限作用,满足了社会对可预测性的需要。警察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不是主要通过坐等违法犯罪的发生,然后采取措施来实现;而是通过干预维持秩序,就是预防性措施。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警察的工作并不是依据刑法或者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而是反映了为他们所认可的社区对秩序的要求。警察的自由裁量权使警官可以区分警务的轻重缓急,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无论立法者构思多么巧妙,表述多么完美,最终在生活中的落实需要执法者的努力和智慧。警察———社会平衡的重要调节者,对法律和政策的理解直接决定着社会中的实际行为规则体系。美国人甚至认为:“执法政策并不是依据大量的研究制定的,专家对此并无贡献。它主要是由巡逻警官———警察组织中素质最差的人———做出的。”[1]对警察环节的重视实际上是对社会稳定的重视。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意味着警察与法律系培养的学生并不是天然地同一,相反具有极大的区别。对于实现刚出校门就可以快速培养起警察的职业素质这样的目标而言,公安学历教育有着地方大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目前的公安队伍需要警察忠诚、有纪律、能够熟悉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基本情况、具有独立面对危险复杂局面的社会控制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地方性大学的教育是不占优势的。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学生入校即入警。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段正好平均从18岁到22岁,这是人最容易形成世界观和生活习惯的黄金年龄段。他们在学校可以接受到相对完整的警察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毕业工作后可以很快适应工作的要求,并且能够有很好的成长。英美的警察学历教育由地方大学来完成,前提是这两个国家的地方大学有成熟的警察培养专业[2]。如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警察与司法行政研究所、基尔大学的犯罪研究所等,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也有约900所普通大学设置了刑事司法专业。
美国可提供警察专业教育的大学有法执行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学院、警政学院、司法学院、行政管理学院、公共安全学院等。这些学院可为警察提供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深造学习。在我国目前地方大学尚无法如英美国家那样提供完整成熟的警察学历教育。英美家的警察职业教育也非常发达,新警察录用后必须进行20周左右的在校培训和1年的实习。在职警察更是逢升必训,甚至规定警察必须每年参加教育训练,否则不再继续任用[2]。我国的警察职业教育由于经费偏少、受重视程度偏低,而很多培训又由于缺乏细致的组织安排而空有其名,目前还无法成为对学历教育的有利补充和延续。如果放弃公安院校的公安学历教育,那么出现的情况将是:一是地方大学目前的学科设置无法满足对公安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质量偏低的警察职业教育也无法满足公安队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公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知识创新需要公安学历教育
大学的重要使命是对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进行知识的创新。公安院校对于公安业务知识的继承和发扬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地方大学正面临痛苦的转型期,提高学费扩招学生迎合所谓的“教育经济”,专业设置和投入偏向于那些能够很快满足社会需要的所谓“热门专业”,无论办学条件是否成熟,一窝蜂地开设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学等实用型专业。急功近利的办学现实使得目前中国的地方性大学很难为公安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知识创新提供足够的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功的大学教育来源于长期稳定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科研人才的持续培养。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安院校在这方面有着自己天生的优势和积极性。我国的公安院校都受到相应的上级公安部门的领导,教师属于警察编制,与公安机关有着通畅的合作关系,各公安院校都有教师下派到公安实践部门进行挂职锻炼的制度。对于公安机关的实践知识进行搜集整理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实践部门也愿意在遇到问题时求教于公安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他们认为同是警察,更能够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更能多方位地从警察的角度考虑问题。公安大学与地方大学相比,不是一个单纯的“象牙塔”,而是实践知识的积累地。
一般大学重视研究型学术成果,轻视实践型研究成果。如一般大学法学院在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时往往重视其科研成果的立法学甚至法哲学层面的贡献,重视学究气十足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批评”。在这样氛围下的学术刊物也以发表这样的文章为荣耀。学者往往对于现行法律之下执法层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屑一顾,沉浸于笔端描绘的理想之中。我国的教师职称评定又是以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多少为重要的衡量尺度,一般大学教师如果埋头于公安实践知识的整理和创新,很难在与同事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在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就更加明显了。刑事科学技术建立在计算机专业、物理专业、化学专业等学科的基础之上,着重解决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但是本身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学科基础理论拓展层面还是在商业推广层面都不占优势,对于地方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而言,无论从追求名声支撑的自我满足需求,还是从追求商业利益支撑的自我满足需求出发,都难以对刑事技术科学产生持久的研究兴趣。公安大学则树立不同于地方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评判标准,能够建立起相对持久的科研热情。
三、结语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动参与;质疑问难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71-01
1.历史教学要有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历史教学中,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2.问题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对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范围的拓宽,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所决定的。原来的老教本,知识陈旧,不少观点已经过时。因此,教学时必须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补充和更新。
第二进行问题提高,是指把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
3.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e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4.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选择、使用教学方法时需具有整体化、最优化的意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全面增强学生素质,这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一)指导学生的“学”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地理书籍尤其是地理教材,图文并茂,资料评实,除了具有其他学科阅读方法之外还具有本身的特点,即阅读的内容三要素。主要明确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阅读时应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将书本上的文字内容一一落实到图上。而对于读图,更显示地理科的独特性,由于地理学科的图较其他学科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针对不同的地图,阅读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地理分布图:一是读图名,二是读图例,三是读内容(反映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有经纬度的图上,要先用经纬度做出准确的定位,在没有经纬度、或者在使用经纬度定位之后,应再根据海陆关系、方向进行宏观区域位置判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地理单元的阅读),四是分析回答问题。又如统计图,则为一读图名,二读图例,三读坐标,四读数据,五读整体特征及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回答问题。而对于等值线图,则一看极端值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四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记。科学合理的记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1、利用地理规律记忆。例如我国铁路起名规律大多与起止点有关,世界洋流起名规律与洋流经过的地区有关。
2、利用知识关联性记忆。如气候、植被、土壤、自然带关系,有什么样的气候就形成什么样的植被、土壤,从而形成什么样的自然带,且它们之间的命名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因而只要掌握气候分布图,则植被、自然带的分布图也就掌握了,这避免了重复记。
3、利用因果记忆。有些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它的因导出它的果,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气温变化起势、气流运动特征、天气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气温分布是上冷下热还是上热下冷就可导出气流运动特征是否稳定,再由气流这动特征及固体杂后,水汽的多少就可导出天气特征,进而分析各层对人类活动有影响。
第三,指导学生理解,对于某些地理事物、现象有时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1、借助其它学科知识,如借助数学科的单调区间来理解地球运动任意时间太阳直射点或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趋势,借助化学科的浓度与溶质和溶剂关系来理解海水盐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2、地理信息图象化。通过把地理信息转化成相应的地理图象,会使得其内容更加直观明了,比如大气环流的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图1的立体空间图,这样就使得学生容易理解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冷热差异无法形成单圈环流,而是形成三圈环流,赤道上升绕①、高空西南气流②、副热带下沉气流③、东北信风④的分布一目了然,各成因也容易理解。又如通过建立起图2,就能很好地说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山地所在的纬度及山地海拨的关系。
(二)指导学生“用”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不仅要学得好,还要学得巧,真正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掌握的知识在成绩上体现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1、抓住解题的关键所在。比如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关键在于明确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位置及此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距离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又如求某地的昼夜长短只须求出该地该时所在纬线的昼弧(夜弧)占整条纬线的比重再乘以24小时所得的积就是该地该日的昼长(夜长)。
2、充分利用地图功能。在地理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辅助解题的习惯,如下面试题: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求飞机与风的关系。若仅凭从文学去解题会感到很抽象,丈二摸不着头脑,但只需根据材料所获得的信息绘制相应的地图,答案就直观明了。解题过程如下:首先画出飞机的飞行方向,这样就可以确定高压与低压位置,由于是北半球
风向要向右偏,又由于是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因此该处风向自东向西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同。如图3
其次,指导学生的解题技巧
1、利用平时练习得出的结论规律。这种方法应用在考试时往往是既省时,准确率又高。如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高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相等。同一条纬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赤道除外)方向,北半球先偏北后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后偏北,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纬度Ф)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线速度与该地纬度余弦的积,即1667km×cosФ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4-02
传播文化的最好场所是学校,而学校也是塑造青少年知识的地方,因此,我国未来的环保主力军是学生,要让我们的环保事业更长久的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头脑里都有一个环保意识的存在。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环保理念的传播,这个不但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自我意识到的。本文把环保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在实验中的环保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1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代,环境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不少人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指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人们内心中。因此,在目前的社会中环保已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业,而在生活中环保理念也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环保事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中让中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环保事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化学领域上,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产出了大量的废弃物,对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随意的排放、乱扔、乱倒,长期没有治理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还会让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淡化,还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果把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合理的处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环保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把环保理念传递下去,把我们的环境创造得更加美好,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延续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一起为了能拥有美好的环境努力吧。
2环保理念渗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1适当引入多媒体工具进行模拟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有着污染严重、实验的危险性高、实验过程不容易掌握等因素,导致不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而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的解决这一列问题。我们可以将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模拟出来,产生出逼真的效果给学生观看。但是虚拟的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原有真实的实验,因此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
2.2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恰当的处理
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弃物,这个废弃物的含有的成分比较复杂,不少成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在完成化学试验后,不能随意的将产生的废弃物直接的导入垃圾桶或是下水道,而是要进行恰当的处理。老师在在准备化学实验前期的时候应该多准备几个废料桶,让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把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丢弃到废料桶内,然后由老师进行统一处理,把污染降低到最小。例如,一些酸性废弃物,我们就可以利用碱性的废弃物和它进行中和作用,把它们变成中性物质再排放出去,这种就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除了进行无害中和作用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实验废料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例如高锰酸钾与氧气反应后,可以把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作为催化剂使用,氯酸钾与氧气反应后产生的废弃物可以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后,做成花草树木的养料。
2.3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
在进行化学实验中,若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材料不同,产生的化学污染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环保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对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实验材料进行改装。以便达到把化学实验产生的有害污染物污染环境的可能降低到最小。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化学实验中,我们就可以对实验进行有效的改良,首先减少白磷的比重,然后把烧杯换成250ml的,然后再把烧杯放到装有少量水的水槽中,最后在烧杯的外部放上一个玻璃钟罩。这样,就算是少量的白磷也可以让学生在看到白磷在实验过程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但是这个白烟不会散发到空气中,它们会被水槽中的水吸收,最后我们在完成这个实验的同时还把污染降低到了最低,而这也是给学生传达了环保的理念。
2.4对实验药品的取用进行规范
我们都是知道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验药品了。而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大量的污染物都是和实验药品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由于许多学生对实验药品的属性并不是非常了解,而且使用也不谨慎,这不仅会影响实验效果,还会造成实验药品浪费。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制定拿取药品的规范,让学生知道取用药品的分量,不能太多也不能随意。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如果对实验效果不会产生影响,我们就要降低药品的使用量。
总之,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不仅是当前环保事业的重要策略,同时还是化学学科研究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在平常的化学实验课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把保护环境的环保理念传导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为我们的未来构建更加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霞.中学化学实验中环保理念的渗透[J].数理化学习,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