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水利建设范文

农业水利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水利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水利建设

第1篇

1.1国家投入政策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以大江大流为主,加强对这些重点工程的堤防建设,而自2004年以后国家又把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放在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灌区渠道和泵站的更新改造上,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投入较少,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导致严重滞后的局面。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规划由于投资力度不足而导致迟迟无法完成规划的任务,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灌区不仅缺乏资金渠道,而且财政投入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资金上的制约,从而导致一些新建及改造的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单价较低、标准不高的情况。同时是由于资金的缺乏,而导致当前的大农田水利设施都存在着失修、无人管理的情况,这就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处于荒废状态,不仅无法发挥其抗涝防旱的能力,同时也导致灌溉能力降低,无法保证粮食的生产安全。

1.2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国家和政府缺乏较大扶持力度,而且农民自身的投入能力还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则很难得以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存在着人员短缺及管理混乱的情况,水利公益性的管理职能不到位,而且缺乏对水利设施维护和运行的技术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及粮食的安全。

2.加快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我国目前的水利改革过程中,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及国家粮食的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与此同时,要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以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为建设的重点,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十二五”时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搭建了更宽阔的平台。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来抓,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和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未来农业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2.1加大国家对水利的资金投入

资金支持是水利加速发展的关键。水利资金投入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地方配套资金、银团贷款和社会资金等方式,其中以中央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为主。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以财政为主导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同时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又好又快推进农田水利新发展。还应改变“重大轻小”的建设思路,将中小型水库和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纳入中央投资计划,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更新改造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要解决末级渠系的建设和维修问题。

2.2加强水利立法,创新发展机制

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强农田水利立法工作,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引导和促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分散供水工程,要积极推广项目公示、资金县级报账、主要设备集中采购、巡回监理、农民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广“规划控制、定型设计、定额补助、以奖代补”建设管理新办法,探索建立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鼓励和引导受益农民直接参与这些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2.3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应对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应把节水灌溉作为根本性措施大力推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除了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新建灌区必须满足节水灌溉要求。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加大力度推广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农业体系。在生物多样性特别脆弱的西南地区,特别要改善耕作方式,逐步恢复植被,达到水源地生态涵养的功能。

2.4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全面覆盖,有效的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水利服务体系。首先应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建设;其次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最后成立公益性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应根据我国各乡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加强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的建立,使乡镇水利站的建设得以进一步的规范,加强对水利人员的培训,从而有效的提高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2.5加强人才的培养

农业的发展需要大兴水利建设,而水利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则是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当前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加快农业的发展进程,则需要具有领导能力和驾驭市场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即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又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结束语

第2篇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水利基础设施得以改善,灌溉水利用率明显提高,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得以削减,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是,部分制约发展的因素尚未达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工农业、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生态用水无法保障,用水矛盾依然突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效果尚未显现,“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生产模式正在实施,温室产品产、供、销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温室种植还未成为受益显著的主导型产业,特色林果业尚未取得实际效益。三是水工程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受市场调节、分散经营模式的影响,滴灌工程节水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后续运行所需大量投入农民无力承担。四是流域内水资源总量不足,沿边沿沙关井压田区域内部分植被已枯萎退化,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仅靠民勤县相关部门单一力量,在流域治理及成效上进展缓慢。五是分散承包的土地经营模式制约了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滴灌工程实施区域种植品种繁杂、灌溉制度不协调,使其高效节水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结构调整中土地种植布局变化的机动性,损害已建节水工程效益的发挥,“建了改、改了建”的短期行为造成水利投资的极大浪费。因此,政府部门应对县域土地利用、种植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分析县域经济,立足长远,以促进生态修复为基本出发点,以保证县域群众生存为着眼点,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保障产业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使水利工程建设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能。通过加快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土地联户承包、家庭农场等集约化经营模式进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农产品单方水效益,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科技支撑体系,从水资源动态循环、水资源保护管理、水资源配置、生态修复、节水技术措施等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开展适合县域条件的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同时,加大对高效节水工程、地下水计量设施等后续投入安排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减轻群众负担。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对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使用管理优秀的用水户给予奖励,提升农民应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积极性。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运用水价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和产业布局;继续改革田间工程管理体制,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管理形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长效运行机制,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为实现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水利投入的筹集

民勤是典型的农业县,工业企业少,矿业资源贫乏,地方财政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尚显不足,加大水利投入困难重重。农业作为民勤支柱产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处于转型阵痛期,经济效益不明显,扩大再生产、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自筹资金从事水利建设尚不现实。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维护费用筹措难度较大,水费计发工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用于县域水利工程建设维护,也未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群众参与节水改造、采用高效节水技术的责任、创新意识不强,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使用还未形成自觉行为,不利于节水工程投入机制的良性循环。建议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建设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经费、水利收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经费财政供给、水费用于水利基本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逐步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基金,对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使用管理优秀的用水户给予奖励,提升农民应用高效节水技术的积极性,促进水利基础建设良性循环。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第3篇

雷州市是著名的干旱地区,干旱又以西南部的覃斗、北和等9个镇最为严重。西南部总面积巧3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5万亩,改水治旱前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7.4万亩。针对恶劣的自然和生产条件,雷州市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人,千方百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1998年底,省政府在湛江市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做出“雷州半岛西南部治旱”的重大决策,以“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善生态调结构”为总体思路,以“扩容加固、硬渠防渗”为工程重点,全面开展西南治旱工作。几年来,雷州市共投入各级治旱资金1.4亿多元,完成治旱工程项目4o宗。其中:中型水库4宗,灌区6宗;小(一)型水库15宗,灌区2宗;小(二)型水库lO宗;引水及排灌工程3宗。井灌工程投人3028万元,其中省补助1387.5万元,全市已打大机井102眼,小机井2222眼,锅井3o眼,配套一旧井89眼。西南治旱工程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通过对蓄水工程的扩建加固和灌区的硬渠防渗,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与蓄水灌慨能力。据统计,全市恢复蓄水库容3410万立方米,增加蓄水1犯O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8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默魔警巍尝咒箕募价奎默劣纂粼粼立方米提高至12立方米,全程放水时间从原来的22天缩短为1天。灌溉面积从改造前自流灌溉的5万亩提高到12万亩声曾加灌溉面积3万亩,相当于多建了一座水库。

二、以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带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农业产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经济效益不够稳定。为保证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雷州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不断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致力于发展“三高”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九五‘’期间,为巩固和发展东西洋八个镇的商品粮基地,全市共投人各种渠道来源资金6850万元。一是扶持良种推广;建设粮食“丰产片”。二是扶持改造低产田。投人资金2100万元,推广良种6O万亩,粮食增产160万吨,产值增加2240万元;投入资金4750万元,完成改低田2一15万亩。在西南地区建起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18个,总面积8.71万亩。示范区又寸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乌石镇嘉山岭示范区利用龙门水库南干渠防渗堤水利工程和机井,调整了农业结构,主要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龙门水库灌区硬渠防渗改造后,为两旁高台坡地提供水源,灌溉沿线形成绿色“经济走廊”,种植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经济作物5700亩,实现年产值2630万元。

三、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雷州市西南治旱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作物抗灾能力,提高了农业经济一效益。但是,从目前的清况来看,仍然存在如下凡方面木足:(1)水库蓄水能力严重不足。一些蓄水工程由于坝体不够高,坝身单薄,石护坡崩塌,大大地限制了蓄水容量,蓄水能力还很低,目前全市蓄水库容仅有2.77亿立方米,远远达不到设计库容要求抓2)灌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蓄水引水工程灌区虽然已有千渠长118公里,支渠长986公里,但由于配套建设不够完善,淤积严重,渗漏量大,灌溉能力偏低。部分农田排灌沟道年久老化,防渗能力差,水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井灌工程提水受到电价制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堤围防海潮能力差。全市海堤82条,长176公里,其中捍卫面积万亩以上的有9条,除南渡河、企水堵海和东里堵海等地大堤防海潮能力较大外,其他的均未达到省定级别标准二协)水利建设配套资金不足。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财力紧缺,市县级水利专款配套资金明显不足,造成部分项目建设不能按期竣工,甚至一些项目出现拖欠工程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