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思维的内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创新理念 视觉传达 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J50-0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24―02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设计从本质上讲是创新的,艺术创新是设计生命之所在,所以,伟大的设计师总是强调创新性和原创性,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创新,它不仅是对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手段、方式的创新,还包括艺术观念的突破;不仅是对前人、他人的不断超越,还包括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断超越。设计是事先在心中酝酿,在想象中已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视觉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源于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思维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理性思维给设计以前后的逻辑顺序,即设计的时间属性,感性思维给设计以形象以及场所的视觉表现即设计的空间属性,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这双重属性的思维即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在于,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方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做出具有时代观念、创新观念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设计理念、视觉图形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文情感、民族情怀、时代特色。21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的设计,具有国际化、本土化、人性化、独创化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和绘画艺术以及其它设计类型相结合,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在设计表现上,视觉传达设计也由静态传达向动态的信息传播延伸,视觉空间也突破二维的平面空间,向三维的立体空间、四维的时空空间延伸,互动性、交叉性、民族性将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无论是新理论、新工艺、还是新材料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史上的很多大发展都来自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新突破。科技对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方面,任何一项设计都牵涉到材料的运用,采用传统材料或采用新材料,对材料的合理选用是设计师的基本任务;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还表现在设计手段的更新方面,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大大提升设计师的设计速度和质量。新的电脑技术具有计算精密、修改方便、表现真实、批量输出、数据资料便于保存等优点,它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已经越来越普及。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方式,设计软件的升级也为设计师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极大支持,苹果公司推出的MAC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交互性极佳的视窗操作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如今,在强大的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的支撑下,人类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拥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得到极大丰富。数字化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三 视觉语言的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
语言是人类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同样有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设计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无所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材质、造型、色彩、文字、装饰等形式元素为艺术语言,通过上述形式元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设计艺术作品。艺术语言以表现艺术作品的内容为出发点,但艺术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点、线、面、空间、体、光影、色彩、构图、文字等形式元素,本身就能够传达不同的视觉感受,表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刚健、挺拔、庄严;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活泼、自由、流动;水平线给人的感觉是舒缓、宁静和安宁。色彩的情感性就更加明显,它包括色彩的冷暖、进退、兴奋、安宁、华丽、朴素、收缩、扩张等。色彩还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白色常常象征着纯洁、清白、神灵和真理,黑色在大部分文化范畴中往往代表着邪恶、死亡和悲伤,它总是和无知、死亡、悲伤以及邪恶黑暗势力所带来的压抑、黑暗与痛苦相连系;红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的光辉与沸腾的热血;绿色让人想到春天,想到蓬勃发展的顽强生命力。艺术语言是设计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认识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和艺术语言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没有艺术语言的创新发展,就谈不上设计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创造视觉形象来传达设计师的思想观念,现代主义设计就是以探索视觉语言的新形式为出发点而兴起的设计运动,在设计史上,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对传统艺术反叛的基础之上的,设计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在继承艺术设计史上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从而实现视觉语言的创新。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反对纯艺术,提出了“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上形成了明确的艺术风格,在材料的使用上主张朴实、大方,重视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从而推动了设计视觉语言的向前发展;新艺术运动反对浮华、装饰的艺术风格,追求自然风格,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师从自然,发掘动植物生长、发展的过程,将之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大量使用曲线,组成富于装饰性的装饰图案,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语言。
四 设计理念的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教学 创新思维 途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这一对关系中,存在需要改进和协调的方面,特别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和方法,缩小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功利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使教师在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创新上与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性、创造意识结合起来,这不仅对教学思想,而且对教学模式、方法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教师创新思维的养成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想取得成就,得到学生的赞许,不但要有一定的智力水平,还要有坚强的性格。教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教师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在塑造人们的灵魂。所以教师第一位要讲“道”。老子认为“道”就是事物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第二位要讲“德”。“德”就是老子说的品质。“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就是说,伟大品质的内容就是同规律保持一致。人的性格中包含许多个人自身的东西,其中有些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有些是违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个人不断用社会的“道”和“德”去修养自己,使性格既适合于个人身心发展又符合所在社会的准则。
做好高职教师工作,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后,在大学特色、学科特色、创新机制、创新氛围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高等院校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培养具有知识、德性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需要承担此重任的教师有一种思想观念作为其追求的理想。观念就是看法,思想。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思想,才能谈到人的道德、价值、精神。创新观念是大学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思维要从知识记忆的层面上升到构思、创意,就要把以前在头脑里存在的东西激活放到思维中枢,进行加工、组合,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玄妙的新想法,这就是思维。在此过程中,人的思维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和限制的,是要按一定规则来思考问题的。
创新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的放矢”,要了解学生喜欢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要了解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学生对这个专业了解有多深,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教师在备课、讲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面对哪些该详讲,哪些该略讲,该采取哪种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问题时,教师才会从容应对。对授课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起来会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显得文质彬彬,“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做到外表文质彬彬,教师就要敬业,对学生温和敦厚,举手投足间要有良好的气质和仪表。教师要切忌着装不整,蓬头垢面进入教室。一位年轻、风度翩翩的老师往讲台一站,学生眼睛就会一亮,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这也不足为怪,《诗经》里面就有一句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深度消化教材内容,领悟教材精神,言之有物,不能空洞。教师传授知识要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听明白,不能一头雾水。例如面对学机械工程的学生,教师首先要知道机械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和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现在高职院校采用的“人才订单”模式、“校企联合”模式、“工学交替”模式等)。如果教师的眼界开阔一些,还可以了解一些国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看起来是题外的,与课上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知道了专业课程内容,掌握了培养机械工程人才的构建模式,教师在授课内容、方法上才会思路开阔,不拘泥教材,才会不断涌现新想法,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一边教学,一边改革,久而久之,教师就有可能创新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闯出一条新路,摸索出一套符合现有教学模式的新教法。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意义的工作。平时的备课、讲课中都浸透着教师的智慧、思想。简单来看,教学是教师按照教材通过讲授来体现的。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关系。教材就是教科书,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但教材含有的知识容量有限,只看教材,不阅读其它有关资料,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会变得狭隘,对今后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会有不利影响。教材所使用语言是书面语言。对于概念、公式、术语用词比较严谨,有些论述晦涩难懂。一般来说,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归纳演绎的能力不及教师,所以讲授这个环节对学生是不可少的。
什么是讲授呢?讲授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所谓讲授就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讲授之前就要为上课温习教材,查找资料,就像杜和戎教授说的要对教材做二度消化。具体的讲,“第二度消化就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学过的讲授内容,进一步作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讲授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既能听到大师或教师用浅显的语言阐明深奥的道理,又能看到教师是怎样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怎样提供许多的事例来佐证自己观点的。讲好课的基础是备好课。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的《文艺学专题》课稿,论述精辟,溯源探隐,把枯燥的文艺学理论写得浅显易懂,仅凭课稿就不难发现其课稿具有“教学现场感”和“学问口语化”的显著特点。四川师范大学李里老师的《论语讲义》,把语录体的《论语》,讲解的深入浅出,微言大义,在前人对《论语》的解释、注解上,以自己的认识理解对许多地方做出了新的诠释,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难怪他的国语课学生们都蜂拥而至。可见,授课因人而异,效果也不尽相同。课前准备的越详细、充分,课堂上讲起来就越游刃有余;就能讲教材而不唯教材;就会推陈出新,有新义。
讲课、学习是要环境的,也要讲一定的规矩和形式。同样,教学的创新思维也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形式。千年的岳麓书院位于苍翠的岳麓山东麓,青砖石地、粉墙玄瓦,远离闹市,其超逸的情怀,为文化的传承营造了理想之地。教育家、名师,如朱熹、张杭、王阳明这些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的到来,又为其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把教书、学术研究、文化人格的建设和传递融合成了一体。以至后来从岳麓书院走出了左宗棠、、郭嵩焘和杨昌济等有影响的人物。北京大学里的塔、湖、图风光旖旎。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荷花满池。三角地的公告栏上,几乎每天都有一场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或艺术的讲座通知。任凭校外人心浮动,急功近利、充满诱惑,学生们仍能踏踏实实地坐在教室学习,教师仍能静下心来,专心
致志地研究学问……究其原因,在于有一代代大师们承袭下来的治学理念和精神在熏陶和支撑着他们。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一代代既有扎实的传统文化、思想,又有新文化、新思想、新学术创造力的年轻人在这里成长起来了。新文化、新创造、新发明不断涌现,一个个大师也在此诞生。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古代的礼就是一种形式,现在来说就是规范。人和人交往要讲礼节,国与国往来要遵循原则。有礼貌的人,讲规矩的人,就显得庄重,让人肃然起敬。一个物体要外观好看,就要讲究形状。形式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升华。上课时,教师着装得体,儒雅大方,学生端坐。这就体现了师生相互尊重。这种形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没有形式,文化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指内容,“文”是指形式。如果内容大于形式就未免粗野;而形式大于内容就缺乏生命力。“文质彬彬”,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形象统一,或配合恰当,就叫彬彬。大自然中,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个生物,它们的颜色是那样的绚丽,结构是那样的精巧,外观是那样的漂亮。物体的形式或外观会激发人们新的创意和创造。例如:蜻蜓与直升飞机,苍蝇与宇宙飞船,人脑与电脑,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美好的形状容易使人联想,或产生奇思妙想,就会设计出新产品,带来经济效益,造福人类。在教学中,教师外要为人师表,儒雅大方,内要学识渊博。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不断去探索,才会跟上历史的步伐,培养出千百万有创新思想的大学生。(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内涵;技术性;经性济;社会性
一、创新的概念界定
熊彼特率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管理的内涵概括为通过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新的管理方法五种方式将从来没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等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获得利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涉及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生产流程、营销和管理整个流程,且强调了这几种组合方式对企业技术性、经济性和商业性的正向效应。
华尔特·W·罗斯托,将创新概念具体化为技术创新理论,从技术性角度突出创新;迪隆(Dillon)、多西(Dosi)、厄特贝克(Utterbaek)等人从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和营销角度探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并指出提高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合理处理好组织内外部各种要素的匹配关系,突出强调创新的经济性和协同效应。诺思(J.L.Enos)直接将技术创新定义为是资本的投入、组织的建立、制定计划、招募员工和开辟市场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突出技术创新从研发-生产-销售-市场的整个企业生产运作流程中的全过程渗透性。弗里曼(C.Fre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工艺和商业化全过程,并促使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我国学者傅家骥从企业家的角度和创新商业化的角度定义技术创新为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取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吴贵生首先提出技术创新的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种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活动,他强调了技术创新是基于技术活动、所依据的技术变动允许有较大的弹性、技术与经济结合三个特点。此外,还有多学者把创新定义为组织采纳一个新设想或新行为,这里的创新是指以一个新产品、一个新服务、一项新技术或一个新的管理实践。
伴随信息化步伐加快,企业发展从以纯粹生产型、生产经营型、资本经营型转入创新经营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人类社会在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特别是改变了企业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不只是改变产品和技术,人类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生产要要素或是市场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创新带来的社会效益日趋凸显。
综上所述,创新是技术、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四个维度的融合。创新是技术性的换代更新,商业性挖掘开拓,文化方式载体的变换,社会性的集中体现与反馈。
二、创新的特点
(一)创新的“新奇性”
创新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强调“新”,即新奇性,具体而言,可把创新的新奇性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①创造-即创造新事物;②改变-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原有的技术、产品和毒物其功能和作用;③组合-通过将原有的技术、产品或服务等要素重新组合,实现新效益。
(二)创新的经济性。创新的本质是以技术为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经济活动,其要有利于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性。
(三)创新的服务性。创新,归根到底就是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生产要素或是新的经营管理活动以更快捷、更低成本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化、精细化、体验过程愉悦化的一种综合的完善,对产品实现市场化、服务实现商业化过程的再完善。
(四)创新的社会性。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亦是组织通过与外部经销商、客户等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反馈与及时性调节,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三、创新的四维内涵分析
(一)创新的技术性内涵。创新的技术性是指通过个人或是团队知识、技能、才干等进行发明创造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集中表现为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生产要素或是组织管理的创新,对企业或是整个行业有引领技术前沿的作用。
(二)创新的经济性内涵分析。创新目的是为将产品顺利推向市场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企业不断挖掘和完善盈利方式的过程。体现在当前经济效益的增长、市场状态的改善、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三方面,所以成功的创新必然加速推动长期盈利增长,提高经济收益,可通过“开源”、“节流”实现。开源是企业通过技术产品或是管理创新的方式,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并不断扩大市场能力;完善和挖掘新的盈利模式,开辟新市场,创造新利润点;节流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性盈利。
(三)创新的服务性内涵分析。正如前文所述,创新是用更便捷的方式提供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创新。此前,已有学者关注服务要素重组、服务管理、服务特性等方面的研究,Bilderbeek等提出从“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交付系统、技术”四个维度去理解和分析创新服务。技术创新是服务创新的核心关键环节,而服务概念创新、顾客服务界面和服务传递系统是服务创新的具化和延伸。所以,服务创新是创新技术性和经济性综合的结果,是以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概念创新、顾客服务界面创新、服务传递系统的创新。
(四)创新的社会性内涵分析。随着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创新的认知不再仅局限于提供新技术、使用新产品、完善产品功能等,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和技术给自己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带来的效应,企业越来越看重创新对于企业形象、产品口碑塑造方面的功能,社会更看重技术创新和进步给带来的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改善。创新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应注重一种创造性商业理念和具备一定社会公益性,这便是创新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创新的社会性表现在四方面:①创新社会性的行业联动效应。创新应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或带动潜力,创新所涉及的技术应处于技术S曲线的右上角。②创新社会性的文化特性。正如哲学所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馈”,此处的文化是创新背后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和理念。创新的落脚点不仅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而是向受众传递一种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即文化:比如环保理念、财务安全、轻松生活、笃信者文化等,通过创新的方式传递正能量的科技价值观,提升人文软实力。在创新能力评估的RPV框架中,价值观是除开资源和流程后对创新价值评估起决定作用的另一要素,价值观直接决定产品、技术或服务今后能够引起兴趣的市场或顾客群大小。③创新的战略特性是指创新所涉及的技术方向、市场方向、产品方向往往是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战略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战略特性,对人类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影响甚大。
总之,创新改变商务,商务改变世界,创新的内涵实质是技术的新奇性、可持续和可挖掘的经济性、逐步完善的服务性、文化性与战略并重的社会性四维的融合。(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 梁嘉烨.葛振忠.企业创新与创新评估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P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