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装设计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8世纪60年代起始的大工业革命奠定了全球现代产业的基础,也催化了世界服装业从手工裁缝模式向现代制造业模式的质的飞跃。生产力的释放促进了时装业在整个20世纪的无上繁荣,也促使了现代时装设计理论与思想发源地的法、英、意等老牌时装帝国以及以“超凡创意+规模经济”模式而后起直追的美国、日本等新兴时装帝国对全球服装市场的强势垄断,西方文化挟雄厚政治、资本实力形成的“国际标准、游戏规则”在全球呼风唤雨已近百年。
概括地说,西方时尚标准背后的支撑是两大类文化,即由欧洲代表的从文艺复兴时代一脉相承的价值文化和由美国所代表的后工业时代的价格文化。
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闪耀着一些人性的光芒和一些普世的追求与市场原则。西方文化始于希腊和罗马,而希腊和罗马之根在埃及和巴比伦。西方文化诞生于阿拉伯,尼罗河诞生西方文明,西方文明又划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以古埃及和巴比伦为基础的基督、犹太、伊斯兰文明;二是以古希腊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文明,又称为科学文明。
欧洲的服装名牌,一直在维护着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直在强调某种东西的价值,追求经典。西方的艺术早期基本上就是两个色系,一个是灰色调,一个是咖啡调。所有的色彩、穿着凡是很有品位的就是这两个。苏联的艺术也是一样。欧洲现在年纪大的人,基本上都是灰色调或是咖啡调。整个欧洲的品位就是这两个调性。欧洲的价值文化,讲求生命的品质,人文主义从古希腊一路传承下来。
再说美国,经历了两百年艰难险阻,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和生存哲学,他们从“五月花”号在那个叫弗吉尼亚的地方登陆时起,就不断地将自己从既有中分离出去,那些被英国人称为变异的异端、邪说、清教徒的人,那些在欧洲文化下享受不到荣誉或尊严、得不到利益的一帮人自愿流亡,为了生存、为了,去塑造了美国文化的核心理念“自由”。
美国的服装名牌,骨子里强调利益、生存、速度,强调一种东西的价格,追求快速的满足欲望。以美国为代表的美洲把欧洲的东西走到极端,形成价格文化。但美国的东西是从欧洲演变过来的,欧洲的灰色调演变过来就是黑、白、蓝,咖啡调演变过来就是柠檬黄、紫色、大红。这样演变过后就成了美国色彩。凡是美国的东西首先要讲钱,不用谈别的。几百年来,这两种文化互相排斥又时常互为引鉴,联手演绎着征服世界的举措。
中国服装产业路在何方?
近30年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就在改革与开放这两个词语之间,中国构建了世界最强的服装生产工业。
因为开放,闽、粤两地的纺织服装企业凭借着特区政策优势,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以及有着相似的文化习性的人文优势,率先承接了香港的制造业以及通过香港向内地渗透的西方服装品牌的技术及资本转移,服装代加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大批的服装企业靠着灵活的生产周期,勤劳的工作态度,低廉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分得了改革所带来的第一次政策红利。
因为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有退出、民营挺进的风潮在服装界愈演愈烈,给了江浙一带以重商主义为传统的民营乡镇服装企业极大的发展生机,他们凭借大胆、快速的作风,以补充市场短缺的经营思路迅速崛起。
这个时期,众多的为补充市场供给效率而诞生的服装小加工厂催化了服装产业链的进一步细分,并自发形成了产业集群,以自我发展为核心促进了服装产业在区域内的良性循环,不但形成了中国中南部地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也促进了中国服装工业开始走向成熟。而那些成功者也分到了改革所带来的第二次政策红利。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在相对优势下成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中心。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的生产中心从英法为开端,向世界各地不断迁移,每一次迁移都带给那个生产中心一个崛起的机会,创造出了当下世界多样的时装产业模式。
第一次转移是由英法将服装生产中心转移到意大利与美国,美国、意大利时尚业先后崛起。第二次转至东京,东京随之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级时装中心。
当下,世界纺织服装生产中心转移到中国,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消费国。而多样性的模式,则是由于各个中心在转移的过程中,当地产业的决策者之不同,继而形成如今世界出现的多样的模式。
将服装设计与艺术结合成为法国对服装设计的陈述,服装与文化创意结合成为了英国服装设计的模式。意大利把服装与工业设计融合,美国将服装与资本结合,日本将服装与产业升级结合。
现今的中国,在媒体上讲究法国模式,在教育上讲究英国模式,在商业上运用意大利模式,企业家期望美国模式,政府做的是日本模式。除了借鉴以外,中国服装产业应致力于摆脱过去“以物质资源换产业发展”的消耗型发展模式,立于全球服装产业链的前端,在全球化视角下,以东方文化复兴重构世界时尚产业版图。
同时,要利用我们科技的进步、强大的金融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探索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模式,建立中国服装的时尚新体系,开创东方时尚的新世代。届时,东方时尚将执掌世界主流时尚话语权。
中国,世界时尚主题的未来
未来,世界的服装设计与生产必须包含几个要素:技术、艺术、文化、科技、医学。目前,技术、艺术、文化正在对服装起着主要作用。未来,科技要素与医学要素将极大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与生产。未来三十年,医学、科技、文化要素将主导服装潮流发展,而艺术、技术要素的作用将逐渐减少。这将会是颠覆性的,必定将摧毁所有的现有生产模式以及设计手法。
未来,中国服装产业于十年间将形成以下格局:
第一,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服装消费、物流中心,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服装设计及、展示、消费中心,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服饰文化及原创中心,以重庆、西安为核心的中西部服装制造业中心。
第二,中国服装品牌总部将向北京、上海、广州大迁移;大型服装制造企业将向人口密集的中部及西北部转移;上海将成为大型出口型展会的举办地,而广州则会成为辐射整个东南亚的展览中心。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能不断自我完善与更新的价值体系。不管做什么样的尝试,我们一定要探索自己的路,去建立自己的国际标准、评价体系、准入机制和游戏规则。
未来,世界时尚的主题将是中国。世界时装业供求泡沫破裂,国际奢侈品牌神话破灭,西方文化挟雄厚政治、资本实力形成的“国际标准”、“游戏规则”将终结。奢侈品品牌价值将得到修正,时尚游戏和规则重新修定。伟大而天才的世界大师们走下神坛,与民同乐。互联网和科技革命冲击和涤荡着世界时装业,世界时尚业进行一场场资源大整合,国家实力、集团力量大抗衡,跨界跨行大组合,纵横博弈。
服装设计具有民族性和倾向性,它在一定时期还代表着某个特定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已然成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尽管每一部影片所展示的服装各有千秋,但其中包含的文化阐释是大体相同的。因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民族类别多样化,其所传承下的服装文化也是异常精彩。在我国影视作品中,服装设计在符合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以后,往往还要加入现代艺术进行创新改造,使其即符合历史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也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思想。著名影视服装设计师叶锦添曾经说过:“国内一些设计师只追求表面的浮华,而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诚然,服装设计的美观性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但没有文化内涵甚至是过度歪曲事实的服装却让人物更加难堪,不能达到美的效果。在影视作品人物的造型中也是一样,如果一味追求博人眼球的“雷人”、“夸张”的造型,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就会让人物的形象显得粗俗而不具有说服力,如对不同朝代服饰的混用,出现明朝穿清朝,汉朝穿唐朝的服装,没有很好的解析时代背景,出现严重不符的错误,会让观众对影视作品产生抵触情绪,感觉其制作不够用心,人物形象定位不清的印象。
二、服装设计对影视人物造型的作用
1、性格塑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社会定位来选择合适的服装,而一些特定的服装则可以一眼就对其产生某种形象的判断,如医生装、警察装、消防员装等等,淑女风格的服装人物自然清新;民族风格的服装人物朴素而美丽;中性风格的服装人物自信、高雅……服装的特定印象同样也适用于影视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如抗战剧中的军装可以让观众快速的分辨出敌我的身份,以不同国家的军装来体现人物的立场。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变化塑造人物的个性,如抗战时期佩戴红领巾给人的印象是红色、神圣的革命情怀,而当某一个角色将其从颈上取下,绑在手腕时,一个和平时代调皮学生的形象跃然而上,带给人红色革命的怀念与思考,也在无形中立体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人不禁想到该角色的思想定位及行为走向,以及在剧情推动中的作用。
2、背景塑造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服饰往往凸显出角色的社会背景,或简单朴素,或华丽大方,或魅惑十足,随着人物的处境随剧情的展开而发生着种种的变化,他们的服饰装扮自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处境的改变进行相应的服饰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比如近年来十分火热的宫廷大戏《甄嬛传》里不同时期的甄嬛服装是不同的,进宫时高高的对襟领子,盖住脚面蓝底梅花的长裙;与果亲王约定时浅紫色上衣,下裙深绿色;离宫时白色短褂,黑色百褶裙;倚梅园穿的斗篷,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及在行宫避暑时为衬托陵容的清新雅致,原著是这样写道“择一身胭脂色绡绣海棠春睡的轻罗纱衣,缠枝花罗的质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玲珑浮凸的浅淡的金银色泽”……服装的变化都随着甄嬛的心情、处境在发生改变,全方面的凸显人物在不同处境中心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3、人物情绪暗示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画面的颜色搭配、镜头的任意切换都可以表现出人物情绪的波动,服装设计同样也能为其增加一分助推力。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往往可以通过服装来看出一些端详,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所扮演的主角苏丽珍,整个电影共出境了20余套旗袍,每一处旗袍都代表了主角苏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旗袍颜色顺序的变换,开始她刚出场时是一件橙黄色很鲜艳的旗袍,随着剧情的发展,她渐渐发现老公外遇的过程中,旗袍的颜色越来越暗,橙黄到深红到暗红直至到灰白,那时心情已跌到谷底了。令人眩目的旗袍使她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代表着女主角苏丽珍的心与情,她不停的换着旗袍,却换不掉身上越发柔美成熟的女人气息,可以说每一件旗袍下的美是不同的。但其变化不休服装,实际上却反衬出了苏丽珍寂寞压抑的心情。
三、结语
【关键词】现代中国;服装设计师;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87-01
一、服务者:服务改善人类生活
服装设计不单纯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也是种社会行为,它的最终目标是为消费者设计适合并且满足大家对美的追求的服装,这符合设计“改善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本质。每个人都对美好生活充满期望,好的设计会用这一份份的美好拼接出生活的温馨。服装设计师作为服装设计的创作主体,应该明确“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概念,用专业的理念和技巧为人类利益设计,这是社会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也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当今市场经济成长迅速,为谋求市场经济效益而不顾产品好坏的设计有很多。国内一些本土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不乏设计风格,但作品中往往包含过多感性因素,没有把市场和消费者等客观因素考虑在内,而是根据自身主观感情设计出华丽浮夸的服饰,缺乏理性判断,远离大众消费者的审美。国外服装设计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都很重视,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大量精力、成本,无论是现代还是后现代服装设计,西方的服装设计师总是以消费群体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设计理念,用专业的设计服务改善消费者生活。
在消费主义席卷全球的当代,服装设计师要恪守己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服务意识,始终致力于用优秀的服装设计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做一个有道德感的严肃的设计师。
二、传承者: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炽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思考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的问题,传统服饰设计在传承与创新问题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着五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中国,拥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再造空间广阔,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现代中国服装设计师需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和现代多元化的时尚设计有机结合,以辩证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服装作品。
“例外”是目前国内本土服装品牌中发展良好的典型案例,它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又拥有良好的市场反映。其服装产品设计元素十分注重采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设计素材,如选用棉、麻等传统服饰用料,采用刺绣、印染、手绘等工艺,色彩处理渲染“素”的意味,符合不张扬的民族个性等。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例外”的服装设计显而易见,设计师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有意义的服装设计来唤醒人们回归最初的本真,通过对传统文化意蕴的深刻解读,终于“例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用独有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
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曾说过,“身为一名中国服装设计师,必须左手抓住中国传统文化,右手抓住世界时尚。”这传达了服装设计“以民族精神为魂,以传统文化为根”的理念。当然,“抓住传统文化”并非要求设计师们纷纷变成固守传统、不知变通的守旧人,而是要怀揣对文化遗产的执着骄傲之心,将传统文化活化于当下,让东西文化在个人设计理念中合理融入,使作品既富有传统神韵又不乏时尚品味。
三、引导者:引领传达正确的社会生活理念
相对而言,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众人物,肩负着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给品牌做好设计,让消费者得到舒适、健康、美观的享受,同时还要向社会传达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社理念,从有形空间影响到无形世界。
服装工业在便利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引起较大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两大艰巨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要充分认识“绿色设计”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资源,尽量避免材料浪费,重视使用可循环的再生材料,积极向大众普及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服装的“绿色设计”既能够保护自然生态,又体现着设计师的内在社会责任感,反映着设计师对地球、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真切思考。借由人人所需的服装,设计师们既引领消费者趣味的发展,同时还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社会生活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师应肩负起服务者、传承者、引导者的社会责任,在现实活动中,通过创新创造,令服装设计拥有生生不息的未来。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具备独特的设计创造能力,更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职责,通过服装设计这一媒介,向整个社会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如此,人、物、自然三者和谐相处,服装设计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