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

国际贸易优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贸易优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贸易优势

第1篇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同步发展

1、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在规模上同步增长

1983年至2007年FDI和流出额和世界出口总额和增长率的比较

1983年至2007年的FDI流出额和世界出口总额

数据单位:Billions of US Dollars

数据来源:国际资本流动(FDI)总额:IMF: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 Yearbook

世界出口总额: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7年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变化和走势,1983年国际资本流出额为390.64亿美元,1984年为480.61亿美元,到2004年为8070.20亿美元,07年约为15000亿美元。20 多年里,规模上基本上呈直线上涨的趋势;增长的速度,也大致在1984年的22.63%和2004年的30.57%之间浮动,除个别年份的偶尔变动外,基本呈上涨趋势。同期,世界的出口总额变化,1983年为17560.80亿美元,1984年为18640.20亿美元,到2004年为90860.90亿美元,2007年约为168700亿美元,规模上呈直线上涨趋势。增长速度方面,1984年为6.11%,到2004年为21.57%,增长速度稳定。从资料显示,国际资本流动和世界贸易在规模上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态势。

2、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在地理方向的趋同

表1:世界的主要出口国/进口国

数据来源: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为了考察国际资本流向的国别构成与国际贸易的国别构成,特抽出一组2004年的截面数据,在这组数据中,选择G7、其他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和其他类型国家等积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2004年,国际资本输出总额为8070.20亿美元,国际资本输入额为6770.50亿美元,世界出口总额为90860.9亿美元,世界进口总额为93430.7亿美元。我们考察国别构成,只需将各个国家的相应数据与世界的总额相比,看各国所占的比重即可看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国别构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国际资本流动地理方向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趋势趋同,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3、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构成的同步

从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到90年代初,初级产品的比重已经由1/2下降到2/5。在工业制成品中,机器和交通工具贸易量最大,化工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新产品如计算机等贸易日益重要,而传统工业品贸易下降。在此期间,国际资本投向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业,尤其是新兴工业部门,使投资国和东道国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为产品的可贸易性增加。服务业不断发展、中间产品增加、产品结构高级化。二者的同步变化中,体现出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结构变化对国际贸易商品构成的影响。

二、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间产业内贸易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其投资活动对母国和东道国的外贸均产生影响。一方面,对母国外贸的影响,主要是根据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来实现的。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80%的国际贸易额,其中有1/3以上属于公司内部贸易。所以无论是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还是母公司驻扎的投资国,其对外贸易都会从中受到促进。对母国而言,由于国外子公司倾向于从母公司进口所需的资本品、中间品以及相关技术和服务,从而可以带动母国的出口,相应投资在外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子公司则能保证母国有关原材料进口。如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家电制造业投资的增加日本国内对东南亚国家的电子机械出口也随之增加,日本国内对东南亚国家的电子机械出口也随之增大,而20世纪50-70年代间日本着重向印度、拉美和阿拉伯等地投资资源矿产,增大了从这些地区进口铁矿石、石油等原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吸收外资促进本国外贸发展是东道国利用外资的目标之一,而东道国的子公司本身就有很好的出口倾向,如亚洲四小龙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正是通过吸引外资来促进本国的贸易快速发展的。

2、国际直接投资推动了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动使得贸易方式多样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贸易中,中间商、商的地位相对下降,企业之间的直接交易、协议交易或许可证交易普遍发展,而且占据了一般国际贸易方式的很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方式及其加工贸易的盛行, 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加工基地、零部件生产和组装基地、原材料提供基地,使国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转换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产业的流通渠道、沃尔玛的全球商品传递体系,就极大地推动了传统贸易方式的改变。

3、国际直接投资加快了商品结构的升级

在封闭的条件下,东道国引进的外资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开发领域,所以东道国以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随着国际市场的打开,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外国直接投资转向东道国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东道国的出口产品就相应改变为以劳动资本密集型为主产品,加快出口产品换代升级。这是国际间扩大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能说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发展中的东道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促进。进口方面,机械设备、原材料等资本品往往在东道国进口构成中占较大比重。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间产品在东道国的进口构成汇总的比重也不断上升。

4、国际直接投资对各国贸易地理方向的影响。由于存在投资对贸易直接的促进作用,海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会牵制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地区,使得发达国家之间、新兴工业化地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蓬勃发展起来,也使世界市场的新形式、新发展进一步向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集中。在这里,一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总是同其主要的投资伙伴国密切相关。

三、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提升

所谓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是指一国通过对外贸易活动所反映的国际竞争力状态,是建立在国际竞争力基础上的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并获取利润的能力。它反映了国家在产业、产品、企业不同层次的国际竞争状态,涉及对外经济领域的各种因素,是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形式。综合国贸易竞争优势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指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影响。

1、 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条件指数的影响(见表2)

表2:主要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

以上数据基期:1994以前的数据,1990=100 1994以后的数据:2000=100

数据来源: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1995/2005

上表列出的是从1970年到2005年,部分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根据雷布钦斯基定理,如果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不变,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中,其中一种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都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要素的产品都绝对数量会减少。根据该定理, 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外国资本的流入将改善贸易条件,这个结论与表中的印度的情况基本相吻合。但是,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保持资本和劳动要素比率不变。如果资本流动使一国资本和劳动比率发生变化,那么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将会改善贸易条件的结论则不是绝对的。

上述论点已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中得到证明,外国资本流入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部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相反,在发展中国家还普遍存在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这种现实与理论背离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比较优势产业的过度扩张,改变了国际市场供求状态,造成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所致。

2、国际直接投资对汇率的稳定度的影响

汇率的稳定度作为影响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指标之一,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和一国的财政政策。其中的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这样该国货币就会升值。反之,若进口大于出口,资金流出,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下降,货币就会贬值。而国际直接投资作为资金流入流出的形式,对汇率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始因是在泰国的国外投资资金的抽离,造成货币贬值而引发的系列金融后果。如近两年多来人民币整体在稳步升值,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外的投资和投机资金对中国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倾向,加大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具有升值的压力。

3、国际直接投资对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影响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外贸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从绩效的角度可以考核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竞争优势,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表3:美国与中国等国的服务贸易显性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年鉴》2005年版提供数据计算得出

(wiki.省略/wiki/%E6%98%BE%E6%80%A7%E6%AF%94%E8%BE%83%E4%BC%98%E5%8A%BF%E6%8C%87%E6%95%B0)

以美国为例,2003 年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3830 亿美元,而同年出口商品及服务贸易额为10040 亿美元,不到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同年,全球商品、服务贸易出口额接近全球范围海外子公司销售额的50% 。自19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与传统的跨境商业交易相比,发达国家的海外子公司销售已成为一种更直接和有力的市场准入方式。然而按照当前的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区分国内和国外的原则就是“居住地”原则和跨境原则。例如,以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销售来说,尽管一些国家的数量很大,却不包含在母公司所在国的贸易差额中,因为它们已经是FDI 东道国的法人而且这种商业行为并不跨国界,相反,在FDI 东道国的生产却记入海外子公司所在国家的GDP 中。海外子公司反向出口其母公司所在国则按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的出口录入,这就虚增了后者的出口值和数量。所以,对于那些具有很大净FDI 流入或流出的国家以及处于国际生产网络下游的国家来说,它们的双边贸易差额和总体贸易差额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这种传统的贸易差额的统计体系对FDI 净出口国及具有技术优势的厂商是十分有利的。

由于当前核算体系的缺陷,发展中国家贸易差额很可能被高估,即对外贸易依存度会偏高,因为它们既不是重要的FDI 出口国,也不具有技术优势,而发达国家的出口却被低估。

4、国际直接投资对“显性”比较优势的影响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其表达式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Eij/Ej/E i/W;Eij为j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Ej为j国出口总额; E I为世界i类商品出口额;W为世界出口总额。显性比较优势实际就是出口专业化率。这个比率大于1,或者不断提高,则表示存在包括比较优势在内的竞争优势。

以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为例,如上表所示,美国RCA指数大多数年份都在1.25 以上,振幅不大,远远高于新型的工业化国家的马来西亚和转型国家的中国和俄罗斯,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与美国的投资中心的转移是分不开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投资重心已经由农业和工业向着服务业转移。客观上造就了其服务业的强大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国际资本流动与对外贸易竞争优势》,张碧琼著,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版.

[2]《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经济科学译丛,第四版,1998年,11月1第一版.

[3]《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与变迁》王晓曦,《商业研究》,2003年10月.

[4]Bhagwati,Jagdish N ., Richard A. Brecher, Elias Dinopoulos and T.N. Srinivasan,(1987) “Quid Pro Qu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Welfare: A political Economy Theoretical Model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0.

第2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 优劣势 建议

一、引言

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近年来其规模日益庞大。自从实行开放型经济以后,国际贸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对我国企业的益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为我国引进了国外一流的技术,管理与人才资源,使得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并逐渐与发达国家接轨。第二,我国贸易政策的改革为我国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利于企业形成全球化的视野。第三,在积极加入各种世界经济组织的同时,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享有的权利日益增多,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时,我国国际贸易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也一一显露出来,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

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1.廉价劳动力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相比于欧美国家所拥有的巨大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7%,排在全球首位,但我国制造业劳动者的平均小时工资仅占美国、欧盟和日本的3%左右,且不到亚洲四小龙国家平均水平的10%;有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不到其边际生产力的10%。而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加拿大占GDP的比例为6.9%,美国为5.4%,韩国为3.7%,印度为3.3%,全世界平均为3.1%,而中国的比例为2.5%。由以上数字我们不难得出,中国经济的高速经济发展离不开低劳动成本与低人力资本投资[2]。

2.巨大的市场优势。我国人口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49.68%。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无限,因此投资吸引力居世界首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企业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战略目标,吸引了大批外商的投资,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3.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明显。我国的主要出口地是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出口产品多属纺织类等制造业。美国海关统计,2012年美国自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份额为39.2%,欧盟市场上来自中国的产品占40.3%,我国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优势明显。其他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类等产品,从这一角度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出口商品的分类上,可以与其他发达经济体互补。

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额38667.6亿美元,同比增6.2%,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9%和4.3%,全年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

三、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

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业,但在国际贸易中,主要的利润集中于产品设计,运输营销等后续环节中,贸易竞争集中于第三产业中。这样看来,我国出口的产品构成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2.二是管理理念与营销手段落后。在全球化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技术,设备,管理落后的企业注定不能走的长远。我国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中,忽略了品牌概念,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自主研发能力差,只在一味的模仿加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先进的思想,以全球的视野看问题,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随着我国开放度的提高,国家为了吸引外资而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大批国外企业的进入,极大的考验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在国外品牌的层层夹逼中占住市场份额。

3.三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劣势地位。发达国家拥有全球一流的技术与人力资源,他们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有明显的优势,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倍受挤压,只能以低成本低价格来开展贸易,而这样低回报的模式又造成了高技术项目的资金短缺,难以开发高科技产品,发展空间受限。

四、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

基于以上优劣势的分析,以下两点是我国现阶段需要重点投入的环节:

一是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劳动力才能创造高劳动生产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面对的主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不是只依赖廉价劳动力所创造的微薄的利润。

二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只有拥有了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树立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对一个企业、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应该建立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并逐步建立将科技创新的研究与应用相接轨的市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实现以上两点的突破,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参考文献:

[1]李佳杨,左怡芳.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J].时代金融,2011(36)

[2]王璐.浅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行为[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2)

[3]张超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比较优势[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6)

第3篇

一、国际贸易摩擦背景

我国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国际贸易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和激化。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手段的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硝烟的战争”。据商务部统计,2 0 0 7 年,全球共有1 9 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 起,遭遇美国“337 知识产权调查”17 起。2008 年,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世界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不景气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的加剧和贸易争端的增多。而反补贴成为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最大的新特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近几年全球反补贴案件数量总体在减少,而我国与这种趋势相反,我国在极短时间里骤然成为世界头号反补贴调查目标国。我国对美出口呈全面萎缩状态,预计全年增长幅度很可能还要低于上半年的8 . 9 % 。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相关产业受到影响。如:从2000 年至今,我国生产的柠檬酸先后遭遇了美国、泰国、乌克兰、南非等诸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

二、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一国在服务业国际市场上的出口能力和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决定这两种能力的因素将直接决定着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大小。

1. 中国服务业出口能力现状。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力明显偏低。在全球服务业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中,中国是进入前10 名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出口增势更是迅猛。2006 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货物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中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8.6%。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份额仍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匹配。从各个具体行业上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保持顺差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 . 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能力分析。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而且服务业对外投资相对优势指数小。2 0 0 6 年,中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1 1 3 . 8 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3.8% 。其中,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3 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 1 %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5 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45.2 亿美元,占比39.7%,同比下降8.5%;批发和零售业11.1 亿美元,占比9.8%,同比下降50.7%;住宿和餐饮业0.03 亿美元,占比甚微,降幅达66.9%;中国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几大新兴或现代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8.4 亿美元,占比7.4% ,但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 5 7 . 7 % 。

三、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对策

1 . 制定服务贸易出口促进战略与策略,建立发达的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我国应制定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战略规划,扶持重点行业,发展重点项目。通过借鉴美国经验,股务贸易促进机构体系,一是要建立咨询、决策与协调体系;二是建立横向服务体系,由负责具体事务的政府部分组成;三是建立纵向服务体系,即由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服务贸易管理促进体系。

2 . 优化服务业要素,完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服务业要素高级化进程的关键是人力资本积累,未来服务业竞争优势的较量实际就是人力资本优势的竞争。为此,要加大对教育与研发方面的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与体系。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保证国内市场处于活泼的竞争状态,制定竞争规范,避免托拉斯状态。

3 . 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整合相关服务业产业价值链。生产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我国应积极培育生产市场与所需要的专门服务人才,使生产企业服务内在化不断外在化,向企业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从而形成竞争优势。我国应该整合相关产业价值链,从价值链的相关环节寻求价值增值。充分发展各种业态与模式,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相关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金融业、通讯业等服务部门的发展,从而带动其竞争力的提高。

4 . 构建企业硬件与软件要素。硬件包括:结构,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影响其战略规划及变革能力。战略,构建战略意图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服务业尤其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制度,在制定战略时,管理层必须拥有关于其运营、顾客及竞争对手的详细数据以判断形势的严重性,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市场研究和销售跟踪系统和竞争情报系统成为必不可少。软件:风格,服务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高效独特的管理风格,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与文化。共同的价值观,一个企业要确定自己的首要目标,明确自己的使命,而不能盲目发展。人员,指的是人力资源系统,包括员工评审、培训、工资体系的构以及诸如动机、士气、态度等无形精神因素。

5 . 积极提升企业自身发展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发展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要靠科技、品牌、效率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及时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获取出口利益的同时避免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企业应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战略,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企业一旦涉案,要积极应诉,因为只有企业积极应诉,政府和企业才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其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 常国平 刘文明: 浅析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J ] .当代经济,2007(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