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提升方法范文

高中语文提升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提升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提升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提高效率;高中语文

一、丰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知识积累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积累,教师即使在高中这样的紧张时刻也不应该抑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没有阅读积累,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多列出一些积极有益的课外书单,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充满人生感悟和人性智慧的书而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提高能力,从而真正有实力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选取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通过对高中三年教材的了解和审视,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

在学习中以文学史为总体思路,通过时间线索,再利用课本基础作品进行学习研究,拓展延伸。比如教师可把教材中的鲁迅的作品集合成一个单元,并辅以描写鲁迅或者周氏兄弟的文章。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就这些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讲解,适时地渗透一些周氏兄弟对中华民国现状和国民性的思考,让学生发表见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经典书目《呐喊》、《彷徨》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运用先进设备,提高课堂教学形象程度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而言,部分教师忽略教学手段方面的创新。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灌输,提高应试教育效果即可。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干涩,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让影音演示成了课堂上最生动的补充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例如在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时,笔者发现仅靠自己的口头讲解,学生对于这一制作的描述理解效果还不够好。对此,笔者专门从网站上下载了一组图片。并配以相关的文字介绍,对景泰蓝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进行图文并茂的说明,这样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泰蓝制作的工艺过程与特点,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效果,理解得更深刻。通过这样的信息手段辅助。高中语文教学从以往的枯燥乏味状态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状态,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效果。而且对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具有积极的帮助。

三、给予自主空间,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高中生大多处于16到2O岁年龄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欲望与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再甘心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求主动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要求。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兼顾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将灌输模式转变为探究模式,尤其是要将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为思考题。交给学生完成。学生或独立思考。或相互研究,这样的过程既能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又有助于积聚学生思维的共同成果,提高学习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在要求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和掌控作用,既要对学生的学习重难点进行点拨启发,保证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深入进行,又要有效把握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特别是合理分布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既要保证紧张有序,又要保证紧凑高效。

实践证明,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空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的探究状态。活跃思维,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有助于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现能力迁移,提高作文写作技巧水平

提高语文成绩,就不得不说到作文,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下了许多工夫,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部分教师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人为割裂开来,导致教学成效低下。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立足阅读教学,将其与作文教学有效联系起来,实现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例如在阅读分析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炼文章的写作特色 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选材立意,并尝试着提炼文章的写作提纲。这样的阅读分析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的自主提炼加上教师的恰当点拨。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与技巧。在阅读教学结束后,笔者还要求学生进行同类型文章的仿写,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所分析研究感悟和提炼出来的写作方法技巧运用到自主创作活动中,这样的阅读延续能够有效实现写作能力的迁移和内化,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联系起来,是对整个语文教学的一次改进与创新,同样,在作前指导教学中,也可以运用阅读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范文的领悟水平,有助于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五、兼顾学生差异,强化语文教学针对性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差异和能力性差异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这样的实际状况进行改进,对教学模式、标准要求进行适度调整,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较为科学的做法是适当降低对语文学困生的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在课堂提问方面专门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提问,增强这一群体学生的参与效果,防止他们被边缘化。在作业设计与考试考核上也降低要求,让学困生在单独设置的语文教学目标与要求体系中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与提高和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是,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层面的学生都寻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尤其是兼顾到学困生的学习基础差异,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内在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

六、体现学生主体,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

现代课堂最重要的转变就是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是片面地用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育他们,在课堂上不能真正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那么学生怎会不厌学上,带有情绪的学习最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放在一个接受认知的地位上,不能单纯地把被动接受作为学习的动机,只有把握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热情,才能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学生应该是一类懂得创造的主体。心理学家布朗把“创造”分为创造性的个人、创造性的过程、创造性的产品三类,在高中阶段,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创造出什么全新的物品,但至少要有创造力的想象,每个人都应该有创造力,学习不仅是一个批判选择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拥有独一无二的想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注重过程、注重学习成果的学习方法,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把学习分为三类: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每一种学习都以前一种学习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应属于问题解决的高级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深入学习研究解决学习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才是真正让学习走上了正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强化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予以优化,以创新的理念改进措施,综合推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娟.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效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年第7期

第2篇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已与成年人趋同,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存有偏见,将成绩的好坏作为评判一个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无意间做出一些伤害学生自信的事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公平民主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真心地喜欢语文学习,积极探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内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也必须不断革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语文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本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扩展和更新语文知识的宽度,使语文教学知识变得更加丰富,更接近实际生活。如教学苏教版《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诗情画意与优美意境。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文章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与领悟作者的写作心境,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情况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语文学习是非常枯燥的,而且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逐渐变成了考试技巧练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设计出更为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课堂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加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程度,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量的多少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向其推荐一些学习价值较高的阅读材料,还要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书心得。教师还要根据阅读的进展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筛选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与学生共同阅读赏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对学生来讲,是一种不可取代的知识体验方式。阅读材料一般以文学作品为主,而文学作品是经过历史锤炼的,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髓。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所创造出的美好情境,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鉴赏以及运用能力。所以教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鼓励学生多多阅读。

(五)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兼容程度

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一个标准”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永远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兼顾学生的整体情况,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样,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来布置课后作业,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整体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文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学校可以举行语文知识竞赛、语文课文朗诵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结语

第3篇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但是在近些年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有效性教学实现的障碍。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素材缺乏

语文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学生在作文中采取的素材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但是在当前的语文写作中透露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学生的语文写作素材相当缺乏。

司马迁忍辱著书,苏轼虽遭贬谪依然乐观面对生活,李白遭遇人生困境依然吟咏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等等。这些素材都是被用烂了,用透了素材。老师在学生的写作中看到这样的一些素材首先就对学生的写作评分的档次就已经下了档次。所以,学生在写作中素材缺乏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

2.行文不够流畅

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行文不够流畅。行文的流畅不仅包含了学生用词遣句、还包含了学生词汇的丰富与连贯性,更加包含了学生的行文逻辑安排。而学生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是缺少其中的一项或者是多项。

二、如何开展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1.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当前的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学生的积累不够,也是学生的阅读面较窄导致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并且注重在积累中提升语文的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多阅读主要是指要学生多阅读美文,并且注意将美文中运用得好的一些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进行摘录。在摘录的过程中注意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可以有效地掌握基本的一些修辞手法,从而为作文加分。

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这样才可以不断地丰富学生素材库,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熟练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素材而不仅仅只有之前的几个小素材。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积累,时常地翻阅自己的积累,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记忆。

2.开展写作指导

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地给予学生适当的写作指导。这样的写作指导包含“如何合理地运用素材”、“如何搭建良好的行文框架、结构”等。

例如:在之前学生积累了史玉柱从失败中崛起、海尔在创新中发展、诺基亚没有把握住时代的潮流而最终被时代淘汰这些素材,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史玉柱在失败中崛起的素材可以抓住史玉柱本人的不屈服的性格和坚持的人生信念将其归入“坚持、坚守”一类的素材之中;而海尔在创新中发展则可以归入“创新”素材之中;“诺基亚”的素材则可以归入到“创新”的反面素材之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素材分类能力获得提升,相应地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3.一对一的“对症下药”

所谓“一对一的‘对症下药’”其实就是指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播,并且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如何解决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写作;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写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中阶段依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通过写作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达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依然要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存在一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就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析。

一、影响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的因素分析

写作是一种学生不易提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种多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

(一)学生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不管做什么事情,只有从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对于高中阶段的写作,学生只有首先在思想上引起了重视,才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写作学习,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存在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学生只是简单的将写作视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正是学生在思想上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学生的自主写作学习能力不强

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存在明显的区别,高中之前的学习靠教师的指导与监督,而进入高中阶段就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而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练习与掌握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由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不能有效的进行相关的写作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不注重思考生活

生活是个大舞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忽略的一个重点就是生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将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最终导致文章比较空洞,缺乏生活气息和应有的高度。学生不注重思考生活还给写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四)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想要写出优秀的文章,最基础的就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否则想要提升写作水平,只能是空中楼阁。然而进入高中院校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而对一些好的词句进行记忆的时间就变得很少,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与写作相关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就很难将写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写作相关的知识十分丰富,既包括语言知识,同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无疑高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积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虽然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因素,然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很多有助解决问题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几种能够解决上文中提出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高中学生对写作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写作理念。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进行写作并不是为了应对高考,更不是进入高校之后就可以对写作置之不理。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其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其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写作也是人们有效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不能够对写作产生轻视心理,反而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提升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意识,教师不可能再像小学教师那样手把手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也不可能再采取强制性的措施督促学生学习,因此学生想要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把握好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的指导。同时在课余时间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不仅要努力掌握能够提升自身写作水平的理论知识,更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写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生活这个切入点,积极的思考生活,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写作结合起来。虽然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学习,然而一些学生依然没有掌握有效的写作学习方法,尤其在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被部分学生所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做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将目光关注于生活,使学生在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有更多新的发现与感悟,进而使学生能够写出更加新颖的文章。

(四)夯实写作基础知识

第5篇

一、课前别开生面的演讲与词语训练

不少学校都打小预备铃,两分钟后打上课铃。不要轻易放过小预备后这短暂而又宝贵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它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能力,“聚沙成塔、积腋成袭”。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专门安排了如下内容。

1.一两分钟演讲。学生按小组准备演讲材料,可以对身边的人和事发表看法,也可对当前社会问题谈点看法。天长日久,点滴积累,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确实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经训练,我班学生在校内演讲比赛中屡次夺魁。

2.利用这一两分钟进行成语接龙、名词佳句对句等方面的训练。可按座次,也可抽签定,即前一个人说出成语并加以解释,后一个就要据此造句;前一个人说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后一个人就要对出下句或上句。若要求再高些,还可说明出处或解释其含义,甚至是对自己的启发、教育作用。这样日积月累地训练,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经训练,我班学生在全校成语竞赛中荣获总分第一名。

二、灵活多样的阅读训练

根据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及年龄特征,我将“竞争机制”引进课堂,常常设计竞赛课: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男生或女生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回答;也可以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学习劲头十足,都不甘示弱,纷纷摩拳擦掌,积极准备,认真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也不是“坐以待灌”,甚至是“白灌”了,而是把课文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吃个透”、琢磨个透,还要比比谁设计的高明新颖、准确无误。学生自己下工夫研究了,内容也就记牢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自读能力也就增强了。当然也不能说每个人对问题都能解决得很圆满,这时就需要老师出面点拨导“航”。正像吕叔湘先生所指出:“语文课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这“最低限度”恰恰是最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讲究“指导”的艺术和技术。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巩固加深记忆,增强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培养竞争意识。

除了竞赛课外,我还设计了配画式、表演式等训练课,如教《狼》、《皇帝的新装》、《社戏》等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按情节发展给课文分别配上四幅简笔画,从而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得他们深入钻研课文,因为只有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得准确、透彻,才能为其配上合乎要求的画面。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甚至是再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思维品质。有些课文,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情节,当堂表演。教《变色龙》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每组设计2―3分钟的课本剧片段,当场表演,选出最佳小组予以表扬,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受到了听课领导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机动灵活的口头作文训练

在语文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最能体现综合能力的当属作文。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活动,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因此,除了正式作文课外,我在教课文时,还安排了机动灵活的口头作文训练。如:学完《七颗钻石》一文后,我安排了:“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小姑娘抱着满满一罐水摔倒在草地上以后,假设她做了一个梦,想象她会梦见什么呢?”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有的说得相当好,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听课的领导、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再如:学完《多一些宽容》一文后,我安排了“我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口头作文训练,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同学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今天我们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更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四、生动活泼的作文评讲训练

多年以来,作文都由教师详细批改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再安排评讲课,由教师认真评讲。不可否认,这的确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但却有越俎代庖之嫌。能不能改变一下,用更好的方法评讲,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进行了改革:批改后,发下去,由最高分依次往下排,由学生自己朗读,而后“听众”发表意见,进行评析:哪些是优点,好在哪里;哪些是缺点,怎样改正。有时还将学生的好的评析与我的评语相对照读一下,以鼓励学生。我还专门安排了教师大致浏览而不详批细改,由学生自改、互改后选出优秀者朗读、评析。刚开始,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评析水平不高,经我指导、点拨、示范后,学生有明显进步。评讲时,安排的两节课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经常是要求不下课继续评,或者要求另外加时间。被选出的佼佼者有了成功的喜悦感,写作劲头更大;未被选中的,经过听评析或者参与评析,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知不足而后进”。总之,全体学生均受益匪浅,不但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自改自析自评作文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能力,作文水平也随之明显提高。经训练,我班学生除整体水平提高外,部分同学还在省、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

五、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直接反映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语文课堂以琅琅的读书声。

如:教《回延安》、《天上的街市》等诗篇时,我设计安排了放录音,让学生边欣赏朗读边品味内容。在优美的乐曲声中,一个男中音深情而又激昂地朗读作品,学生完全沉醉在这一情境中。无疑,他们受到了情操的陶冶,心灵的触动。其他诸如《白杨礼赞》、《海燕》,教学时我均用了此法。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高;写作方法

一、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方法

1.养成摘抄的习惯

写文章最好的方法是积累,积累一些素材和文章材料,这样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因此,为了提高语文写作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例如,学生可以多背诵语文课文中的优美文章,这样时间长了,就有了积累,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利用自己背诵的优美句子,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亮点。

2.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

要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文的水平,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在阅读了课本文章之后,要习惯于写一到两篇的小短文练手。因为很多优秀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扩散思维,所以要立足于课本,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后感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的兴趣。在学生阅读了课外优秀文章之后,培养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背诵,这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预感,积累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自如。

3.整改语文课文

这方面不仅包括对现代文故事情节的扩写,还包括对文言文的扩写。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改写现代文的故事情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应该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把诗文扩写成现代白话文。这不仅培养学生扩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二、总结

总之,初中作文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和提高初中语文写作的方法是相当重要的。以后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新的语文作文教学理念,放弃那些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的错误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的写作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立足于教材,采用改写故事情节,摘抄优美句子,扩写文言文词句等方式方法,从根本上找出更加适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创新策略方法,以此来解决初中语文的高耗低效现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7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阅读方法

一、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阅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据实地调查发现:学生平均每周的看书时间竟不到十个小时。学生看书的时间为何少得如此可怜?

(1)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就是为了应试,而且考试科目较多,因而没有时间阅读。这难能可贵的十小时也是经过学生千辛万苦才挤出来的。

(2)学生主动性缺乏。据调查,74%的学生表示大多数只看些娱乐性书籍,还有一些同学认为网络和电视就可以满足日常的需要。7%的同学认为花大量的时间看“闲书”浪费了学习时间,更有甚者认为读书只要读好语文课本就可以了。

(3)学生自身无法认清阅读本身的意义。虽然当下大力地宣传素质教育,但试题依然从课本中来。“聪明”的学生怎会浪费时间来做一些“无用功”呢?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将提高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作为主旨。在实践环节上,比如整体感悟、体验情境、品味意蕴、赏析语言等环节上,借助几种常用的阅读技巧来多角度把握课文,并且同时展开对文本的研讨和鉴赏为主的深度阅读。带领学生开展贴近生活实际的阅读活动,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体验生活的积极性,从而开展阅读。

2.改变策略,从文本出发,鼓励学生多与教材“沟通”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多读书,语文课更是要读书的。要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走入“文字”的世界,体会文字的美,真正地学习“语文”。

在课堂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原则。学生带着课前自学和互相交流中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和疑惑,走进课堂,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为他们解答,循循善诱。这才是中学课堂最理想的状态。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边读边思考,勾画圈点,做读书笔记。然后开展学生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互相交流、质疑、思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创新”应建立在自主研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的某方面联系起来探究,通过深入比较,总结出和参考书上不一样的观点。这种“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的模式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授课模式。

4.注重诵读

带领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欣赏情趣。用量的规定,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要求学生诵读。

四、总结

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切忌生搬硬套。②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摸索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③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探寻、摸索,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古人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是机械地让学生阅读,而是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念。在中学时期,开展对学生阅读的训练,对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教学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者,我们应当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者。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其次,我们要组织好课堂活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常用的形式有:(1) 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2) 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 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老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出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第9篇

【关键词】素养 学法 兴趣 情境 鼓励

一、以新颖活泼的方式导入新课,从兴趣入手,多角度培养语文素养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讲虽是极短的时间,却万万忽视不得。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总是精心地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导语,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感人课堂,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享受中提高素养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作为学生,一定向往这样的课堂情景,因为这样的课堂是一种享受。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不仅要注重启发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着力引发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力求达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轻松自在的学语文。

三、给学生学法指导,强化鼓励作用,培养学生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我平时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与指导,不是针对题,而是就题论法、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增强自学能力。针对不同文体讲不同的答题方法;如仿句题,怎么写、方法在哪?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对语文试题不再畏惧而且也喜欢做语文试题,并且都能针对题目讲出做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四、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

我在布置作业时,往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觉得做语文作业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因而产生了做好语文作业的兴趣。让学生每周坚持写两篇日志,并在日志前拟上标题,围绕标题选材,在教室中开辟一块专区用来展示优秀日志。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比赛活动,引发斗志,克服困难。在角逐中曾出现过一口气背诵三篇课文不错一字的好效果,就连背诵本事较差的学生,也能较流通顺地背诵一些课文。另外,我把学生分成三组,每月轮流出一期板报,为了出好板报,学生先要阅读书籍报刊,选定质料,计划版面,绘制图案,这项活动增强了写作本事,提高了审美情操,学会了办报本事,开发了学生视野,满足了表达欲望,积累了加入社会活动的履历。对学生的作业,我一是实时反馈,实时修正,实时发放,从不延误时间; 二是以肯定为主,课堂教学中以表彰为主,很少责怪。对差生,适当低落要求,使其得到一次好分数,从中体验到乐成的兴趣。

五、开展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

愉快的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添加剂。语文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猜谜活动,词语接力赛,课本表演,诗歌朗诵比赛,辩论会系,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有效的活动除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繁重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快乐与轻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同时还促使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步提升。赏、写、读综合训练与积累,为学生的文化底蕴积累、人文情感熏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钧.教师获取信息技能[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施晓光.现代教育工作者思想专题[M].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4.

第10篇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不重视语文学习。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1. 激励学生多交流,提高说话水平 会说话,会处事,会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三个基础,而会说话占据首位。农村人说话一般不讲求有多高的水平,但学生学习语文就是要提高说话的水平。学生要意识到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使自己说话更文明,更有逻辑,更有层次。我要求学生有意识锻炼自己说话的能力,课内课外,普通话方言,都要做到话语自然,用词得体,用语流畅,公开场合发言要声音洪亮。

我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与他人交流发言。课堂内,主要锻炼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能力。上课两分钟时间给学生发言,排轮次,一节课一名学生,发言内容自定。小组讨论问题每个人都要发言,发言前把发言提纲简要地写在记录本上,听取别人的发言,重要的或独特的迅速记录,在别人之后发言与别人重复的不说;班内交流小组讨论成果,由小组人员轮流,以便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 课外,我每天确定话题让学生交流观点。要求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支持自己的观点。内容包括对国内外重大时事、重要人物的看法,对身边人和事的看法,理想追求,抨击时弊、情境描述等等。

通过“会说话”活动,一是加强了语文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用途,二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对语文产生一定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多写作,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是农村学生。躲着作文不是办法,少写或不写都不能解决问题。鲁迅曾经说过:“文章是练出来的”。我引导学生多写,号召学生战胜困难,战胜恐惧,把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

我要求学生写周记和每两周一次的课堂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但不做检查。周记每周一下午放学前做交流,小组内交流或者小组之间交流,看过的同学给出印象分。周记要求只有一个:在内容、形式、主题方面的二级指标中,至少追求一个优秀。比如内容贴近生活,语言通顺或有精彩句段,中心明确等。体裁不限,让学生自由发挥。课堂作文一般三节课,第一节布置内容要求,做写作提示,学生写出提纲,课后观察构思;第二节利用5分钟修改提纲,然后当堂完成写作,下课收交,课后交流评议,小组内共同给出优良中差的等次,有些特别明确的地方还可以下一定的评语;第三节课在我批改之后,小组再评议,我补充评议,然后推选出小组优秀作文全班交流,每次作文选一到两篇在班内“作文展览”栏里展出。

“文如其人”,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写出好作文,必须修练自己的品行。一个人的理想性格往往反映在他的文章之中,所谓心迹的流露,就是这个道理。

我鼓励帮助学生发表优秀作文。帮助他们打印材料、投稿,失败时帮他们树立信心。只要有同学发表作文了,就会起到积极作用,调动全班同学的作文积极性。

3. 课堂教学求生动,提高学习趣味 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我的语文课教学,在完成三维目标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生动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意抓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的讲课注意“新”,学生的交流注意联系生活。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做心灵的沟通。教学语言追求生动幽默,教学活动追求灵活有效。

4. 督促学生做积累,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语文成绩不是一夕一朝的事,贵在平时积累。我认为中学生语文积累要抓三个方面:诗文背诵、作文素材和学习方法。

农村学生课堂之余学习时间不多,因此,诗文背诵主要放在自习课上进行,适当利用课堂和课外;作文素材积累主要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思考,准备专门的作文素材积累本,随时记录,课外阅读是必要的,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到图书室借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并记住大概内容,读完后将大概内容记录在作文素材积累本上;学习方法主要在课堂上积累。

提高语文成绩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动力,也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之一。学生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退步及时鼓励,成绩的提高对学生兴趣的影响最大最持久。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性学习;品质;培养方法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一人的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之间全方位的教学活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从而产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并能够使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体会新鲜感,激发其自主性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例如:在语文实践课堂“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来教学,而是设计这样一个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请同学们先准备三张纸,一张写本人的名字,一张写在什么地方,一张写干什么,并要求学生尽最大的力量写的丰富多彩”。然后,教师随机进行抽取,在课堂上念出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积极地投入语文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也锻炼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2、贵在坚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语文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自主性阅读有时在学生主动、愉悦的气氛下进行,有时在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以及勤用工具书解决阅读困难的习惯。学生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主动阅读,并获得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将会终身受用。当然,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文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比如,有的课文内容比较难理解,如果单靠课堂上教师讲解来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使学生学习的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这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还能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为学生自主性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3、注重引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

3.1、善于质疑、主动解疑的能力

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关键就是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继而去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有一句这样的话“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桃花源里的人们过着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知道曾经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而他们的衣服却“悉如外人”,这不矛盾吗?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及时予以鼓励,并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解答,这样既能够对课文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2、注重合作交流技能的培养

面对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发表不同见解。如果学生的想法和教师产生矛盾,教师千万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耐心倾听,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思路。对于思考不够深刻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深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勇于提问,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学习情况,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尽量不点名提问,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3.3、加强动手技能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比如,在预习时,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重难点、写读后感等。又如,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点、作者简介、作品赏析、写作手法等制作成语文手抄报。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在宣传栏中及时更新手抄报,让学生可以随时浏览、欣赏,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积累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学生在情感、能力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所提问题都要体现层次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学校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督查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阅读量小、阅读面窄的现状,首先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长抓不懈,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督查制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增强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1. 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阅读的主线,把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大量内容转移到课外去阅读,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段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节选段落的真实含义。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大量的信息,新颖的手法,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使课文内容与经典作品的思想真谛与语言内在意蕴在感悟中升华,培养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多向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 给学生推荐一些新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等,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

5. 从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入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剪报荐评,收集各种生活事件写成随笔,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社会环境等,把新认识、新信息、新感悟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等诸方面的发展。

6. 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形成“阅读情感场”,使那些本没有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这个“场”的影响,产生谐振。最后,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不但可以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理解谁的读书收获较大、发言较好、为什么好。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训练。并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语言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还孩子以闲暇时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使之形成重视读书的良好风气。我们应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明确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系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重视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加强阅读指导的针对性,体现层次性。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克服阅读盲目性,增强阅读效果。

第13篇

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仅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许多老师只把阅读材料作为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对课文“精耕细作”。学生通常只注重教材上的那些文章,很少涉猎课外读物,阅读量普遍较少,尤其对较为偏远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老师认为学生英语基础差,没有必要做课外阅读,学生一般只通过有限的途径和固定的场所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这种教学思想和方法束缚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 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形式

所谓语言因素,就是学生对单词、短语、习语、句子、语言规律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学生对词语和语法意义的了解与掌握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必备条件。一般说来,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知识水平影响着能力形成的速度和质量,普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知识贫乏。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 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方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经常习惯性地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单词进行阅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单词方面,忽略了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般人默读的速度是他声读速度的两倍”。“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更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有些学生偏向于“心译”来阅读,而且有不适时地、频繁地查阅字典(尤其是英汉字典),使得文章支离破碎,大大影响了阅读效果。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坏习惯不仅增添学生的身心负担,而且又降低学习效率。因此,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客观上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2)不健康的阅读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焦虑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阅读理解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英语老师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调节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坚持做到信心十足,心平气和,能动地理解文章内容,那么学生获取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完全可能的。

(3)有限的语言背景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是某个民族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和语言文学知识,还须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等。

由此可知,教学因素、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呢?

第一,重视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

(1) 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时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A)拼读生词、词组,扫清阅读障碍。B)浏览全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说出段落大意。C)划出语言难点,并提出独立的见解。D)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供课堂上进行问答。

(2)围绕中心,整体教学

课文首先应做一个整体来教,随后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要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第二,语言知识是形成良好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突破语法关。

英语语法的核心主要指句子的基本结构、词类的用法、动词的形式、时态和语态等。

(2)精读和泛读的统一

第三,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教育与指导是提高英语阅读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途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会学生自主性探究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大体是fast reading, intensive reading,然后配以questions,最后老师对一些语言点进行梳理解释。久而久之,就习惯于老师提问题、学生被动的回答问题的模式,学生下课以后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问题。而实施自主探究式阅读,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自己深入探究发现疑问,解疑释疑。这一变化,是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阅读中的主体。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笔者提供了几种阅读方法:

两遍阅读法

在拿到英语文章时,要先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时抓住文章的general idea,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语主题句或是结论性的句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或是生词,用笔划出来即可。第二遍阅读带着问题逐句细读,找出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对文章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猜出其生词的含义。

略读法 (skimming)

第14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1.引言

生物是一门偏重实验操作,且所有知识与结果都来源于实验的学科,这种情况下,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各学校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对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教学与引导。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大力规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好实验教学工作,进而为增强生物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1实验教学模式不科学

虽然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经过多年改革,其教学模式已经科学化、进步不小,但仍难逃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不科学、低端、落后的现象。例如,实验时,学生不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进行操作,而是随着教师的主导,一步一步地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有效避免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发生,但是重复性、机械化的操作将严重影响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2.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偏弱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负面作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偏弱的现象。虽然有部分学生悟性较高,一点就通,实验操作能力较强,但大部分学生无法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长此以往,会给生物整体教学质量带来影响。

2.3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

高中生物实验方案设计得不合理,这属于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为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到等多种原因,导致设计实验方案时,存在器材不全面、方法不合理、问题预测不充分、资料不完整等现象,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加强实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针对当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不够合理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最终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明白学生的思想与实际需求,尽量使教学合理化。其次,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只给予适当指导,若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不要过于指责,及时启发学生补救失误便可,切忌过于指手画脚,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最后,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提问、创造条件、启发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学生尽早养成认真操作、重视观察、细心探究的习惯,可有效避免后期实验中教师反复提点、不断唆带来的负面作用[1]。

3.2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确定采用方法措施适当、合理的情况下,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首先,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需以教材为根本,结合相应的仪器设备,利用一些富有趣味性、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其次,教师进行适当的实验点拨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并布置合理适当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验操作。最后,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通过团队研究、小组合作、自我实践、相互交流经验等方式,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在同学之间自行分析与解决,进而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实现有效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目标。

3.3促进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每节生物课的特点,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考虑各种实验器材,并于前期充分、全面准备好实验中需用到的各种器材。其次,在实验前教师应该仔细查阅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资料,针对实验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制订好针对性强、全面的应急方案。最后,教师应针对实验的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进行实验方案设计,以便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2]。

4.结语

虽然从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肯花工夫、肯用心揣摩与观察,很多问题是可以采取针对性方法解决的。而通过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积极、及时的解决,可以有效增强整体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精神打好基础,使学生的自主性、协作性、创新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达到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体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语文;数学;学习兴趣;方法途径;

语文、数学的教学既是一门知识的传授课程,也是一门教学艺术。科学合理又恰到好处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学习的魅力,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知识。相反,枯燥的教学形式不仅无助于学生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习的提升。因此,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已经成为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课题,并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教学改革。

一、以引导为主,大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枯燥的,又是充满乐趣的。知识是抽象的,又是源于实践的。由此可见,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思维和引导。有效的引导能够使枯燥的知识学习变为主动的体验探索,使抽象的知识架构充满生活乐趣。小学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是小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和各种能力的活动。“良好的引导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讲授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巧妙引导,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对“分数大小的比较”的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悟空搬来了一个大西瓜,贪吃的八戒看到了,急着想吃西瓜,悟空就问题八戒,你想吃西瓜的五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八戒说:“我要五分之一”,悟空就把西瓜的五分之一给了八戒,把二分之一的西瓜给了师傅,八戒看到师傅的比自己的多,不解地问,五不是比二大吗?为什么二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西游记》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这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极大了引导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对于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加强课堂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知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知识水平和经验和缺乏,他们对知识的往往感觉比较难懂,这时候教师通过将课本内容和现实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语文课程时,讲到乡村的田野在春天到来时,小草发芽了,树儿开花了时,可以根据课堂设置将孩子们带到田野上,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并进行及时引导,让他们谈谈他们的所见所得与课本内容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到春天的认识,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去学习。现实实践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也同样重要,如讲授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事先的讲授,然后带学生们来到自然环境中去发现,找出课本中的几何图像,并引导他们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热爱自己的学习,变被动的知识传授为主动的实践探索。

三、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

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也是推进教学方式改进,提高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既科学又直观,既生动又形象,既有趣又直接,远比单纯的理论传授效果好。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效果会非常明显。这在语文和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如在数学教学中讲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将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环节引入课堂,如小熊花花到超市里买东西,柜台里摆着很多商品,如橡皮、笔记本、铅笔、三角板等,售货员斑马阿姨问题:“花花,想买些什么呢”,这时老师可以锁定画面,让学生们猜猜。这时学生们异常兴奋,气氛热烈等等,这些通过借助CAI教学手段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四、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挥

课堂教育对教学模式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自主性的故事情节,能够超越任何单纯的理论说教。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课堂,将课本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合理分配学生的角色表演,模拟课本中的文字描述,通过生动有趣的表演,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创设探索性的主题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如可以创造以下情境:一天,小马帮妈妈驮麦子去磨坊去,但是前面的一条小河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河边的警示牌上写着:水深1.2米。小马身高只有1.3米。提问:小马能过河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小马到底能不能过河,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特别重要,能够将孩子们的未知欲望充分激发出来。此外,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猜想情境,凭借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对知识产生发散思维和联想,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锻炼思维,产生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数学教学。他们都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就地取材,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充实到教材中,充实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庄树华.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长春:考试周刊,2011(18):59-60

[2]韩海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北京:教育艺术,2010(0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