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品质文化素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品质文化素养

第1篇

关键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品德素质

G621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党在今后阶段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大小两个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1]。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优秀文化,使国民具备这种素质,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学生作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学习并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培育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一、在学生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2]。正所谓“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正可谓少年壮志凌云。而纵看当今时代的学生,因为从小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下,缺少了对历史浓厚的认同感,甚至还有不少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漠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学生群体中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学生即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也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奋勇前进,完成大志。

二、学生应具备的品德素质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3]。

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4]。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香饽饽”,他们虽然不缺少物质上的满足,但也仍应该继续弘扬勤俭、廉政的传统作风,不铺张、不浪费,从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长即尊敬长辈,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更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5]。

三、如何践行伟大使命

现阶段的学生比起为祖国献身的伟大前辈,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便利条件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今天的一切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得来的,且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学好基础知识做起,提高自己做人的基本修养,用心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用实际行动来传承这种文化[6]。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心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瑞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2] 郝佳彤,崔月英,朱t. 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 教育探索,2015,01

[3] 秦新然. 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07

[4] 曹道静. 语文教师应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者[J]. 中学语文,2014,27

第2篇

[关键词]任县职教;现状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策略;成果

每个学校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这种特有的文化特色影响和制约着校园和校园人的发展,这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师生情操,规范师生行为,对学校各方面工作造成正面影响,并且能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群体意识,更能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之保持昂扬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治校方针,把实现校容校貌大变样作为六大目标之一,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育人环境大变样。学校派专人负责栽花种树,使我校阳春葱茏滴翠,盛夏浓荫覆地,凉秋红叶似火,寒冬松柏常青,外形色彩和谐统一赏心悦目。绿草鲜花,长藤软蔓,曲径石凳的优雅去处,使学生随处感到赏心悦目,而自然发出一种细腻珍惜之情,久而久之,性情受到陶冶,鲁莽、粗野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和改变。我们还在全体师生中征集校徽设计图案,图中包含有任县职教中心中的“任”和“职”的拼音第一个字母“R”、“Z”,图案由两个同心圆组成,象征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图形中“1995”表明我校创建的时间。金色的齿轮意喻我校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整体以蓝天、白云、绿草地为主,营造一种天地时空的意境,象征和谐、希望和理想,展现学校广阔的未来。走廊里、墙壁上、实训室,到处是名人字画,励志名言、成功人士警示语,以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我们还把讲课示范、表演场景等制作成一帧帧图片张贴在报栏里轮流展出,把名人字画和学生作品放在一起并列展出,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时时给予孩子们以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启迪。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健康情趣、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荡涤心灵,升华人格。

第3篇

期间,聆听了梅德明教授的专题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新时代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英语课程展望》。梅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大气磅礴,让人聆听之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其中梅教授就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度的剖析。结合梅教授的讲座和课件的辅助,整理并分享,让自己、也让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们一起学习、一起提升、一起受益。

梅德明教授谈到:

一、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三、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英语课程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同体现,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绝不是象征性标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具体内涵指标。

六、何为语言能力?

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

七、何为文化意识?

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鉴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八、何为思维品质

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表征。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跨文化和多元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在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根本指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强培养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两大热点话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生在学习了英语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活动中,具有的感知语言和领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指的是人的思维个性特点,能够反映出个人在思维方面的辑性、批判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和水平。思维能力是认知因素,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等方面的技能。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包括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方面。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学生能够树立世界眼光,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动拓宽学习渠道,逐步形成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潜能和品质。

二、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

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课型,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在发展核心素养的阅读课上,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环节的设计。

1.阅读环节

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分为默读、诵读和朗读等形式。阅读课教学应重视深层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并领悟文本语言的结构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异国文化。阅读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默读文章,以读的方式理解社会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意义。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第一册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活动:学生阅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What did Alice Thompson see? What did Alice Thompson do?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所看到的景色和所做的事情,感受作者语言描述的美。

2.探究环节

探究有助于语言的内化。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可以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等,查询生词的词义,分解长难句。通过探究,学生可以理解跨文化差异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可以训练思维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第一册Module 4 A Lively City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探究活动:学生阅读并探究以下问题:Should we put up a lo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all cities? 探究环节可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分享环节

分享可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强化。在探究环节,教师通过设计对话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语言意义和语法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交际经验。

例如,在学习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设计以下阅读小组分享活动:设计小组活动,合作讨论问题:What can we do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an earthquake? What can we do before an earthquake? What can we do during an earthquake?

4.表达环节

表达是语言学习的输出环节。表达活动包括梳理故事情节、勾勒文章脉络等。人物表演和文本改写也是表达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活动中提出观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和解释力。

例如,在学习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这篇阅读文章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阅读表达活动:Is Yuanmingyuan worth rebuilding in Beijing? Give your reasons.

总之,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设计系统化的教学活动,建立并完善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

第5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四个方面。它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其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培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重要保障。同时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必须靠其余三方面的助推,进而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谈谈如何提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教师可利用英语语言的美感(如诗歌和歌曲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英语语言的社会价值等途径来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以此启动他们学习英语的附属内驱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加大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目标、设置学习活动障碍等途径都可以被用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但是盲目地提高学习目标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锻炼意志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当学生受挫时,教师需不断鼓励他们、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分??他们的困难等来进行弥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手”而“不放心”。只要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就绝不干预,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就及时提供帮助,但不是代替他们。“不放心”也不是指不相信学生,而是不放弃关注。最后,合作学习助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后盾。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合作与共享。文化品格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更需要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开放、包容和共处的意识。总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主动探究、不断创新,还要引导他们大胆尝试、不断反思、积极合作,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学习者同时又是高效的学习者。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语言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石,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必须要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语言技能是形成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是语言能力的载体。这四种技能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际活动为学生的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情境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搭建桥梁,以此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实际情境下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此,创设情境(如互动交流活动和表演展示活动等)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6 Birdwatching Reading的教学中,可以创设A role play的情境来复述故事。以三人一组为单元,分别扮演a reporter、a bird、a student。通过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展开对话和表演。A reporter: in Northeast China、the most important wetlands、a special place、all year round、go there for a short stay; A bird: make the wetlands smaller、less and less space、fishermen keep fishing、do not have enough food; A student: make laws、study the birds in Zhanglong、need more people、hope、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通过这样创设真实语境的方式,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和运用课本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包括重点词汇、词组和句型),又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辨析、分类和概括;建构新概念从而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围绕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文章的导入还是处理文章的细节都可从精心设计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8下U5 Good manners Reading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本课主题的视频进行导入。教师可提问“What good manners can you find in the video?”通过这样的问题既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迅速融入课堂。进入课文后,教师可提问“How many good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通过浏览文章,学生很快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训练。在处理文本细节内容后,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Just as the saying goes,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提出“Can you list as many good manners as possible?”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进一步深层挖掘了文本内涵。学生可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入乡随俗”的概念,活化教材的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见解,既能达成学习目标,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深刻性。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需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第6篇

【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类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通往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殿堂的垫脚石,是促进河南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要在体育课堂上渗透文化教育,不单单要教会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更要把体育当做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教给学生,培养他们全面的体育文化素养。因此,河南省高校体育课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欠缺,导致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相对缺失。于是,本人专门对河南省大学生文化素养进行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二、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

“素养”一词,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它是指一个人“平时的修养”,是一个人隐含的内在品质,所谓平时的修养,说明它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表现。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后天养成的品质。因此,素养可以归纳为: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下经过自身长期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养成的具有稳定性、渐进式发展的、可塑的品质,这种品质对其自身发展起积极作用。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大学生从高校体育课程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文化素养,这些包括身体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要素。这些分别为体育技能、体育能力、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体育品质、体育行为、体育个性等八个方面。

三、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这八个方面都做好,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河南省大学生整体体育文化素养。在体育技能方面,体育技能是人有意识的通过身体的运动表现出一定的动作。在体育能力方面,体育能力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掌握的体育知识、训练方法手段,自我完成各类体育活动的能力。在体育知识方面,体育知识是人得大脑意识对体育活动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支配人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心理基础。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必须要加大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把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体育文化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这些体育知识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运动技术知识等。在体育意识方面,其实质是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对体育的特点和重要性的认识,还包括由于参加体育运动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还要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加快学生良好体育素养的形成。在体育精神方面,它是人类在体育运动锻炼中自我归纳、总结所形成的心理、思维和观念的综合,是体育运动的最神圣的东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在体育行为方面,它是高校大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能直观的反映出该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在体育道德方面,它是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中把体育伦理中的“行为应当”转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在经过自己持续的行为追求,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品德。体育道德是衡量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重要标准,是其体育素养的真实表现。在体育个性方面,它是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习惯性表现出来的并且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于他人并具有自身独特的行为、思维。体育个性包含有体育兴趣、习惯、态度等,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展现他们的个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罗少功.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4):73

[2]刘绚丽.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129~131

第7篇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新课标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可塑性强的初中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在这个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各科老师在教学中探索的重要课题。而历史学科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丰厚的土壤。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学习教材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一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黄帝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尧、舜、禹的品质,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了解禹的品质时,让学生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并从故事中体会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从大禹带领人们成功制服洪水的事迹中,领悟他勤劳勇敢的品质;从大禹因为过度劳累客死他乡中体会他为国家和百姓勇于献身的精神。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这样在内化学生的人格方面收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二、结合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虽然已是初中阶段学生,但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不多。大部分学生在节日里,除了吃,就是玩。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精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是历代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的屈原时,我借机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记住端午节的具体日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让学生通过调查、阅读、上网查找等方式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并由此开展历史活动——让学生课余时间了解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国还有哪些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学生兴趣盎然的回去搜集了蕴含着中国多种传统文化的的节日如春节,正月十五、八月十五……等,并了解了这些节日彰显的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娱乐文化等等。这样学生更深层次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丰富了学习生活,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学习七年级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让学生了解了何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后,引导学生小组探究今天的丝绸之路有没有发挥它原有的作用?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想一想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应该开发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分别说出了自己对开发丝绸之路的想法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建议在丝绸之路沿线建旅游景点,一定要保护好原有的遗迹;有的学生说采用新科技将沙漠绿化……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

四、再现当时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8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 知识 能力 习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许多同仁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文素养不甚明晰,时常问及,下面就将自己对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问题的思考谈一点粗浅的认识:所谓语文素养,就是指语文素质和修养,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涵盖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品质、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等多种要素的复合体,还是这些综合要素的动态生成过程。我们谈语文素养应该紧紧扣住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来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来思考,从学生身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如果我们把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素质称作“语文素质”,那么“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所获得的语文素质和品格修养及其动态的发展状态。语文素养是以过程与方法为经纬、以语文知识为外壳、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精神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的综合素养。过程与方法贯穿于语文素养形成的全过程,反映了语文素养的动态生成过程,过程为经、方法为纬,纵横交织,所以说它们是经纬;语文知识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因此它处于语文素养的外层,是语文素养的外壳;学习语文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且在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意志品质、审美能力、价值观念,人生境界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它处在语文素养的内层,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精神品质这些情意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原动力:语文学习动机是语文学习的开端,正确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习过程的保证,兴趣爱好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习过程的情感支撑,因此情意因素越强,学习语文的劲头就越大。所以语文素养的培养生成过程就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内化和三维目标的具体演绎生成的过程。语文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培养自身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突出了外在应用能力与内在素质修养的结合,突出了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强调了教育的整体。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要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发挥其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综合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积极人生态度的形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因此笔者认为语文素养应该包括知识和能力的素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素养,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素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素养和必备的科学文化素养等这样几个方面,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文道并重”、“知行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育人功能。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面分条进行阐述:

1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工程,博学才能多才,要拓宽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这个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字词知识,语法修辞知识,实用文体表达方法知识,课文背景知识,作家作品知识,语体知识,科普常识,文化常识,专业文化知识,字词句篇的积累等等。在所有这些知识体系中,课标强调的不仅仅是识记、了解,课标使用较多的词语是理解、辨析、应用,强调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而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 形成应用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体系中,语文能力素养是核心素养,语文能力就是以已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天赋为基础的语言操作能力,按传统的说法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笔者认为语文能力除言语能力和读写能力外,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对字词的品味和感悟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章熊先生把它分为“认知能力”“筛选能力”“阐释能力”“组合、调整能力”“扩展能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能力(搜集、加工、整理,鉴别、评价、整合,批判、创造等),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生要养成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为。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增强内驱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养成学语用文的习惯。“逐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形成勤观察、多体验、爱思考、善积累的习惯;形成认真听、准确说、常写多改的习惯”。“优秀是一种习惯”,要使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勤于记诵、乐于感悟体验的习惯,养成勤摘抄、勤批注、勤写读后感的习惯――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2)要重视积累。古今中外的文人大师无不是满腹经纶之士,现在的语文教学过于追求形式的翻新,课堂的热热闹闹,强调互动、感悟、理解固然是正确的,但是绝不能搞虚假“繁荣”。现在的高职生传统文化的积淀太少,热衷于上网聊天的多,读武侠言情小说的多,能真正读完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并不多,所以有识之士呼吁:语文教学要返真归朴。建议大家都读读《那一代人的读书功夫》这篇文章,或许会深受启发。钱穆能背诵《史记》,茅盾能背诵《红楼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为重要的途径,加强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一些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的底子。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决定楼的高度;语文积淀的厚实程度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

4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进行运用。要使学生掌握加圈点、作批注、作摘录、制卡片、列提纲、编文摘、绘图表、写心得的方法,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掌握筛选、提要、概括、归纳等阅读方法。掌握理解文题、句子、段落的方法,掌握鉴赏文章词语句子和评价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方法以及各种写作方法。在阅读鉴赏中学会质疑、辨析、探究和批判的方法。

5 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因素,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础,是自我积极进取的核心力量源泉,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也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树立起责任意识、成才意识、诚信意识、团队意识。

(2)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幸福感和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自尊、自重、自爱,以热情助人为乐,以勤奋成才为乐,以团结进取为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学有所成、学有所长为荣,以勇于担负起自己应付的责任为荣,让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体验形成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内驱力,进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具有正确的道德行为。在市场经济大潮时期,多元文化交流和多种意识形态的冲撞,各种各样的现实利益和诱惑,使得学生的道德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我们要帮助高职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道德教育以及正确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使道德规范真正被高职学生吸收、内化, 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纠正不良道德行为习惯成为高职学生自觉的行动,并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使良好道德行为常规化和自觉化,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良好道德行为的自律者和自动者。自觉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体贴家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做到文明、勤奋、诚实、守信。

6 养成积极健康、高雅纯洁的审美情趣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要能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人性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在审美情感体验方面,他们还处在一个情感直觉倾向时期,对于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往往还不完全是理性的思辨,而是情感直觉多于理性判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提高审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具体、形象、可感的审美活动使学生进入审美状态和审美情境之中,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求真、向善、崇美。通过阅读、感悟、比较、联想、评价,使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美,自觉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珍爱风景名胜,热爱祖国壮丽山河,能够自觉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能够感受艺术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欣赏美的形象,并能挖掘形象的美学意义。能够鉴赏社会美,能够认识那些典型人物和新人新事新风尚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领会其所代表的真善美和正义、光明和进步的本质;能够识别假恶丑,自觉抵制以低级、庸俗、畸形、怪异为新潮、时髦的情趣,培养积极健康、高雅纯洁的审美情趣。能够欣赏人性美,不仅能够欣赏包括外貌、形体、仪表、行为美在内的外在美,而且能够欣赏心灵美、品德美等内在美;能够不断丰富美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定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追求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做到内外兼修,外修仪表、内修品德,外树形象、内塑心灵,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进而自觉地去开阔审美视野,不断地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塑造美好的人生。

7 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1)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中考的冲刺过后,由单纯的升学考试到进入五年制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外部压力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要很快实现从初中生向高职生角色的转变,不然难免迷惘彷徨,甚至消极颓废。确立一个目标至关重要。人生目标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有航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没有方向的人生,就如在激流漩涡中打漩的船只,失去了方向,很容易出现偏差和意外。高职学习阶段要拿几等奖学金、考什么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什么社团、发展什么特长、是否参加自学考试、是否准备专升本或者专转本等等,都要有一个筹划,要“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样才不至于虚度光阴、感到空虚和无聊。除了要有这些阶段的目标外,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有职业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规划、人生定位,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思想意识的基础。有高远的目标才能有开阔的视野,鹰击长空,心游万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没有目标理想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每位学生都应当有为个人建一份功业,为国家做一份贡献的目标。

(2)培养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有了目标还要有实现目标的恒心、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日有所长,月有所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辉煌的人生长卷,是用具体行动的画笔绘出来的。要不怕困难和挫折,斗志昂扬,乐观自信,执着追求。要敢于面对竞争和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在竞争中锻炼成长,增强自身实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8 培养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建设祖国的重任。高职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型生力军,高职生如何生活、如何发展,关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当代高职生要树立起科学、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在奉献集体、奉献社会的实践中逐步实现个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使人生实践有意义,人生奋斗有价值,肩负起应负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逐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在个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赢得社会的承认。消除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以奋斗为乐、以成才为乐、以创造为乐、以奉献为乐,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

9 具备必需的科学文化素养

“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范围十分广泛,“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笔者在这里只谈高职生必备的专业文化素养。作为高职生应当热爱所学专业,了解专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自觉地熟悉职业道德规范,阅读与专业相关的科技作品,感受专业领域内的人文情怀,提高专业素养,掌握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必备的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进程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了解企业文化……”(《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能根据专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掌握写作日常应用文、一般的职业岗位专业文书和一般的科技文的方法。树立职业理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爱岗敬业,具有团队意识,能够团结协作。

注释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谈谈“语文素养”在苏教版小语教材实验总结研讨会上的发言.

[2] 李睿.解读“语文素养”.中国教育报,2005-8-1(4).

第9篇

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这两个概念相关联,可以说语文素养是这两者的基础,但同时也和它们有一定的交汇点。过去我们只重视语文素养在语文领域、文化领域中的含义,而忽略了在生活世界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是一门生活化的艺术。之前提出的“语文学习的生活化”、“大语文学习”等,其实就是要求在生活世界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观察、理解、表达、交流是生活世界中的语文素养的构成结构,并从这个构成结构表现出其关联性和动态性。

观察作为生活世界重要的方式,它体现了感受――领悟――思考的全过程。我们过去的语文教育更多地强调“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观察并没有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将观察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正是语文素养关联性和动态性的根基,它把语文引向了生活世界,并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

从观察的对象上看,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人文、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景观。过去我们的教育是书本知识的教授,而现在教育要向生活开放。从观察的方式上来看,我们要同时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诗意观察两种方式。科学观察就是要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科学素养的根基;诗意观察则强调感悟,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生活的诗意.培养对于牛活与生命的热爱,这是人文素养的根基。

观察之后形成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产生感受、感悟、思考,并由此形成理解的过程。理解是对生活世界认知的起点,可以说这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环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这三个维度在语文素养中融为一体,关键点是对于生活世界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只是停留在语文知识、语文素质的层面。而作为语文素养的一种品质,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还原到生活世界中,进而形成自己对于生活世界的独特理解。

对于生活世界形成的理解,还要积极参与生活世界的一切有价值的活动,于是便要形成表达、交流的素养。表达、交流是赋予语文学习社会化的特征,形成一种交往行动。语文素养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塑造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会实践意识,增强语文素养在生活世界的应用和拓展。

文化世界中的“语文素养”由语文知识、语文感知、母语情结、文化感悟等几个要素构成。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工具性的语文就体现为一种知识形态,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语文知识的素养主要需要积累和整合的基本素养,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积累和整合一些文化知识。现行的语文教材,集古今中外文学之精萃,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寄寓了作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它既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依据,又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好教材。教学这些内容,只要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生活世界中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世界中的语文素养都是宏观上或行为上的体现,而思维世界中的语文素养则是微观上的体现。我们必须自觉地把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思维的培养联系起来。思维世界中的语文素养应当具有感知、想象、情感、认知、创新这五个思维品质。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感觉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完整地把握对象。在具体的经验活动中,感知构成了经验行为的基础层面。它是思维的初始阶段,是最独特的。因此要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这种尊重就要从尊重感知的独特性开始。想象力是人类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种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想象力是人类科学和艺术的重要源泉。想象力是一切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必要条件,是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想象力也是科学思维中的优秀品质,想象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其中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在科学创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养成,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跟别人不同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索新解的尝试。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发表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立见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想象力。教师要珍视这种思维品质,不要用成人的理性思维来扼杀这种想象力,让学生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

情感是想象力的原动力。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只有对事物发生情感价值联想,才会驱使人们超越现实,展开想象。强烈的情感对想象起到了滋养和推动作用。想象中也会渗透着强烈的情感色彩,体现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是思维的培养熏陶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习惯的养成。

第10篇

一、优雅美术欣赏课堂的内涵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品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教师在比较长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份气息、一种课堂品质。美术欣赏课堂文化应体现教师教学的思想内核,它包括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诉求、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学的思维倾向,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状况,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问题独到的个性理解,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根本理念、思想意识乃至教学的目标深度。

二、优雅美术欣赏课堂文化包含的外显性和内隐性元素

(一)外显性元素

1. 情境美。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教师作为美的策划者、引导者,要精思巧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去,使学生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并享受着艺术的美。如《奇妙的水墨世界》一课,笔者采用周敦颐的《爱莲说》导入。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想品味,此时朱耷的《安晚帖・荷花》在慢镜头中出现,让学生感悟画家借“荷花”抒情的情怀,品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美感意境。

2. 节奏美。课堂上,优雅的教师会特别注意把握节奏美。课堂教学是艺术,节奏亦是课堂的灵魂。课堂依靠动静、起伏、错落、收放、疏密、留白等体现节奏。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教师可以巧设“留白”美,在课堂上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学生独立体验与思考的机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3. 语言美。教师的语言是教师思想的表露和心灵的窗户,学生可以通过它洞察教师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修养。当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课堂语言中洞察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内在规律。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无论是温文尔雅的谈吐、起伏变化的语速,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调,都源于教师内在厚重的文化底蕴,沉淀而成的美术学科素养。

4. 细节美。在欣赏课堂关注细节的处理,凸显教师的教学智慧。通过细节引导学生自己拿着一把金钥匙去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进入乐学、愿学、会学的境界。如:某次梅州美术欣赏课教学研讨会上,平远一位教师执教乡土美术课程《脐橙韵》时,关注细节,自带脐橙,以实物为载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直观引领学生感触艺术,培养感受美的能力;另一位教师执教《泥塑》,同样也提供实物让学生触摸。在多媒体技术充斥课堂的环境下,这样实实在在的教学带来纯朴清雅之气息,学生不用说学习情绪高涨、兴致盎然,听课教师也宛若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通体舒畅。

(二)内隐性元素

优雅的欣赏课堂文化对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内在修养是提升课堂品质的核心所在,因此优雅美术欣赏课堂的内隐性元素包括:教师丰富的美术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教师课堂品质意识、挖掘教材深层内涵的能力、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反思能力等。

三、形成优雅美术课堂,教师需要提高综合素养

1. 博览群书,广习知识。教师不读书,容易思想滞后,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知识能够让生命进入更深刻的内层,使心灵发放出奕奕神采,使人的气质与风度显现出来,优雅气质自然外溢。

2. 研读教科书,挖掘教材内涵。只有挖根究底,才可跳出文本的局限,才不会照本宣科,追逐本质;才会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去除糟粕,提取精华。

3. 锤炼课堂语言。全面精深的教学素养,唯有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置身于“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第11篇

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的问题。英语课堂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学习英语的前提是具有语言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文化品格,培养学生的心智特征是思维品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流和运用能力,能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1. 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英语阅读的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训练他们语言交流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纠正学生英语语调和语音可以采用蚓缃萄У哪J剑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了解文章中的内容,针对文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创设戏剧的框架,但是里面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填充,并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表演之后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客观的评价。戏剧表演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独白或者对舞台的说明以此来加深学生印象。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不仅可以让他们充分了解戏剧中的故事情节,而且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思维能力。

2.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引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扮演引领者,组织者的角色,一定要对学生思想领域的引导工作。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问问题时,在学生不能回答上来的情况下,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知道解题思路。在英语阅读中如果遇到感性的内容,可以采用诗歌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优美的嗓音进行朗诵英文文章,通过描述一个特定场景、一件事情,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解《Summer》时可以和学生互动,向他们提问“Whether the writer likes summer or not and why?”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勾画一个场景,深刻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 教师可以采用情感体验的方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情感体验就是在开展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挑选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英文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素材能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以便于对这些素材进行全方面的讲解,而且鼓励学生将这些内在的东西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以便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对一事物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升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教学环节,例如:内心独白,夸张渲染等等,以便于引起学生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4. 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问题导学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式,例如:回答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评价问题等等。例如:在英语阅读里面有些是有关诗歌朗诵的部分,通过寥寥数字来展现作者的心理感受和当时的意境。在讲解《Summer》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起提问,提问学生“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 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summer?”有些学生回答 “His brother is his friend and enemy.” 每个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引导工作,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理解,对于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打击学生,应该充分给予他们尊重和指导,引导他们详细观察并且分析cinquain的特征。

5. 结语

高中学校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以便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英语教学的最终价值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精神应该贯穿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1] 冀小婷.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09).

[2] 李明远, 彭华清.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13(08).

第1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培育困境;路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也不同了,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文素质的对高等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现在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方面更是道德品质,而这都在人文素质的范畴,所以人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1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概述

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要将字面意思和内涵结合,“人文”即为“人文科学”(其包含政治、经济、历史等);“素养”包含能力和精神,所以人文素养,就是人体现出来的对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的概念是很丰富的,人文素养可以体现一个人内在品质。人文素养不仅是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更对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有重要意义。人文素养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也很重要。由此可见,人文素养对其他素养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1]。

2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2.1 人文素养教育的被重视程度低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O给社会热点问题都不关心,只是追求各种证书,在图书馆中被借阅的最多的书籍就是专业的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书。大学生一直在追求有利于自己就业的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大多数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自身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学生入学时所选择的专业大多是热门,但等其毕业,这个行业已经饱和,并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很多人就从事了其他行业,这也是由于就业形势的变数大导致的现象。很多专门研究行业发展的人,都摸不透四年以后行业的发展,更何况是老师、父母及一些学长。过分专业的学科,在就业时,其就业面更窄,更难以或无法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而现在设会重理轻文的思想也使得高等职业学校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难以开展。其本质原因就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低、老师的重视程度低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低。没有人关注素质教育,只是对专业的追求,而现在的就业情况又不是单纯的看专业知识,很多公司都注重道德品质,即人文素养的高低。所以,大学要重视人文素养,学生自身也应重视。

2.2 人文素养教育的政策和资金的缺乏

高效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部分来自课程科目的重要性,越是重要的科目其努力程度就越高,而不受重视的科目其动机也就不强。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国家并没有大力的推广,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自身进行安排课程,但这样就使得人文素养教育的政策缺乏。有些人甚至把这个当成自习课,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人文素养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学校在对资金的投入上,明显低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发展本就晚,没有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在对人文素质的培养上,并没有太多资金的投入。使得人文素养教育就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我国也曾建立文化基地,如,1998年和2006年,当时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其中的高等职业院校并不多,在之后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也并不多[2]。

2.3 人文素养教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少

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优势科目,其教学队伍也并不够大,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对人文素养的教育,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其实很多高职院校的周边都有很多的特色文化,但这些院校并没有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所以,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更加的艰难。

3 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的路径分析

3.1 开发教育资源,结合地方特色

现在高职院校在培养工科学生时,对人文素养的教育出现断层,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属性也限制了其发展。所以,目前就出F这种情况,工科学生就业的难题不是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是人文素质的缺失,这是其就业的重要难题。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又不是短期形成的,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难上加难了。所以,在理科专业的教育方向上要相互渗透,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想入和,共同培养。高职院校周围的传统文化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利用,将其融入人文素养的课程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3.2 完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单纯的培养,并没完善的教育体系,人文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授课,完善的教育体系有利于人文教育更好的开展。在人文教育的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如授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等,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3]。

3.3 校园环境的优化

推进高校的人文素养的教育,校园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学习、传承、创新知识的过程中,大学生这个主体在不断的追求价值和展现自身的思想。校园文化的高雅活泼使其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人文素养的意义有二点。第一,使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第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科技竞赛、文艺汇演等,可以使有共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技艺,探讨问题。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身心,对其情操的熏陶、人际关系的培养、和精神文化环境的养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论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基础,更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因为许多工作不是又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做好的,现在这个时代对人的实现思想、道德品质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工作要注意与周围人的合作。而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其需要学生、老师和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而学校也要增加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师、学生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马前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困境及路径分析[J].大众文艺,2015,06(16):227-228.

第13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人文素养;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05-01

一、人文素养的本质含义

人文素养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它主要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一般都是靠后天培养而成的,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优秀的演奏者应该具有高水平的知识、高尚的品质、高贵的艺术修养、独特的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的阅历等。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最重要的并不是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而是应该培养自己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才是最首要的。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呢?又如何去了解其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呢?又如何更好地演奏该作品呢?

二、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

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丰富自身知识开始,然后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此外还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眼界。当我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人生态度、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就会发生改变,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以情打动听众。

参考文献:

[1]冯毅.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周政帆.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4(12).

第14篇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三、总结

第15篇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