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

儿童声乐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儿童声乐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儿童声乐教育

第1篇

    一、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没有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

    教师为了能尽快的将儿童引入到学习声乐的轨道中来,在这个阶段,往往灌输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如共鸣、打开、气息、位置等,儿童会感到不知所措、非常的茫然,这种没有针对儿童自身特点的教学,是应该摒弃的。

    (二)对儿童声乐训练要求标准过高

    声乐演唱有很多基础性的要求,一些教师认为教会儿童越多的知识,才能促进儿童的进步,但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一会要求情感和共鸣,一会又要求吐字和呼吸,这样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儿童常常是顾此失彼,结果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对气息过早的强调

    歌唱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气息。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会反复强调气息的重要性。但如果对气息过早的要求,就会过多的集中儿童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就呼和吸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形成了负担,这样反而对演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儿童声乐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熟悉和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

    儿童通过获得技能,学会发声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大脑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和身体的生长。正确的发声方法会对儿童心理、生理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对儿童形成个性和发育智力,意义都非常重大。儿童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不管是神经系统,还是感知觉系统以及身体,都尚未定型,还处于发展时期,而随着儿童逐渐成熟的心理因素和身体发育,可循序渐进的培养其技能及各个方面的知识。

    在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能力一直在增长,而到了成年,会逐渐的降低这种听觉能力,主要是丧失了高频部分的听力。通过相关测试证实,在婴幼儿阶段,人对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并不比成人差,甚至还能向低频范围的敏锐度发展。由此可见,儿童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听觉艺术方面,应比成人优越,而这一点,也被音乐实践教学所证实。

    (二)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

    一般来讲,从婴儿、幼儿到少儿阶段,儿童的发生器官都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其特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对其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充分的考虑,要合理灵活并综合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依照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

    1.引导儿童歌唱的兴趣

    喜欢歌唱,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而兴趣又是最好老师,但当儿童真正开始学习声乐歌唱时,效果会和期望值大相径庭,这就需要儿童能持之以恒,每天都要坚持不懈的进行训练。一个优秀的歌唱人才,往往必须具备多个方面的因素。仅仅是坚持唱歌练习,离成功还相差甚远,如果按照既有的教学模式,儿童和老师见面的时间是有数的,所以针对儿童的训练,家长应和教师做好沟通,教师应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儿童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那些业余学习唱歌的儿童,其训练方式,不应采用音乐学院的正规的模式。抽象的声音位置概念和枯燥的发生练习,都会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兴趣荡然无存,所以保护和引导儿童的兴趣 是每一个声乐教师应尽的责任。

    2.培养儿童正确歌唱的习惯

    儿童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反复的强化和严格的训练。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经历一个关键性的时期,而这个阶段,就是幼儿和小学阶段。而中学阶段,则是改造习惯的时期。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声乐教学,就是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

    3.训练儿童声乐的美感

    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及训练声音的美感,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就是美感。美感紧密联系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直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在幼儿时期,就能从自己所从事的朗诵、舞蹈、美术及歌唱等艺术表演中,从绘画和音乐等艺术作品中,获得美感。个性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行为、性格和气质,而音色是声音个性的体现。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发展儿童歌唱的个性,是声乐教师的主要任务,这要胜于对机械的技巧训练。因为儿童不同的个性,表达歌曲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教师不能简单的用错误或者正确的方法去进行评判。

第2篇

一、儿童声乐教学

(一)如何做好儿童声乐教学儿童声乐教学应该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其不同于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开展科学的教学之路。儿童声乐教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不具体性等特点,在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兴趣培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培养,根据儿童的个体性差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二)儿童声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声乐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体现声乐教学思想,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声乐老师要把握每个儿童的潜质和智能结构,把握他们的发展特点,在充分了解每个儿童个性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每个儿童的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计划。2、注重扮演多种角色声乐教师既是“舞蹈老师”,编制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做出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来丰富儿童的肢体语言。同时又是“语文老师”,要教孩子读字,给孩子解释字、词、句的意思和歌词的内容,让孩子理解把握歌曲的内容。声乐老师也是“医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儿童进行及时调节,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错误。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儿童主动进行学习的精神力量。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时激励和表扬,教师进行较好地引导,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要寓教于乐,选择曲目不要单一,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选择和安排。

(三)儿童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异同由于成人和儿童是两个不同的成长群体,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及歌曲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1、循序渐进式教学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无论是成人声乐教学还是儿童声乐教学,都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声乐学习和训练是一种常规的技巧性训练,像发声方法的训练、歌曲作品的处理等,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有一些声乐演唱的成绩。2、合理选择曲目无论是成人成人声乐教学还是儿童声乐教学,都有一个曲目选择的问题。曲目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声乐程度和他们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要符合学生自身的水平,实行对症下药。3、注重个体差异成人声乐教学的生源来源广泛,学龄结构跨度较大,决定了在成人声乐教学中要因人而异,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结论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审美活动往往依附于智育与智育之下,审美在阅读教学中的缺位,已成不不争的事实。小学苏教版教材的诸多美文未被美读,没有感悟,学生的“自主性”无疑被套上枷锁,成为被动接受的道具。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美的教育,以文本内部的逻辑美与外部的形式美统一起来,能以美怡情、以美启真、以美激智、以美育德,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融在一起,实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情感态度被漠视。教师摆脱不了应试观念的影响,工具性被日益强化,而人文性愈来愈得不到重视,以题海战术挤占学生的时间,一味照搬教参,学生缺少想象,缺少创新,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忽视。

2.阅读教学中审美“缺席”。语文教学倚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将本应个性化、情感化、创造性的阅读变成“理性”的分析,学生学到的只有零散的知识,而真、善、美的内容越被忽视。教师以声色俱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美只在外表,只有点缀,而无视学生的审美接受,语文教材中真正的美被浅层的演绎隐遁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尚未展开便已折断。

3.朗读活动存有缺憾。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由于以讲替读、以听代读,讲多读少,导致阅读时间的不足。教师分析多,学生感悟少,文质兼文章被“庖丁解牛”分解得支离破碎,人文被曲解、精神被扼杀,美感无法呈现。

4.评价作祟。小学语文阅读考试重分析理解,分析句子内在含义、概括中心思想,教师迷恋于考分的追逐,陷入讲解分析的怪圈,采用应试的套路,砍的砍、削的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还存有美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的建构

1.阅读文本,挖掘文本之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的多是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感人至深的社会美的文本。(1)感受自然之美。教材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都蕴含着自然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投身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中,感受如诗如画的风光。如在《黄果树瀑布》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瀑布之美,有学生感受到声之美,“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有学生感受到形之美,“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2)感受社会之美。社会之美有情感美、节操美、智慧美,情感美是对喜爱之情的真诚表露,节操美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智慧美有着创造的力量。如《轮椅上的霍金》一文学习中,教者让学生读出命运对霍金的残酷,读出霍金顽强的意志、探索的精神与感恩的心,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被他的节操美、智慧美所折服。

2.创设情境,与心灵对话。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建立新知与旧知联系的桥梁,将情与境交融于一起,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跨越时空,与智者对话,感受他们深邃的思想、伟大的心灵、超凡的智慧,在细细品味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中,教者以贺知章的《咏柳》诗导入,让学生说出柳树美、枝条柔软、叶子细匀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贺知章眼中的柳树,是生长在普通地方的柳树,你知道高原上的柳树是什么样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急于了解实眼中的高原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3.锤炼语言,感受语言之美。小学生具有模仿性,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受、思维、情感等活动有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锤炼语言,明晰的思路、言辞的准确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如在《安塞腰鼓》教学中,教者创设情境如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有人认为,它是一片贫瘠的土地,然而正是这里有着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教师的导入,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4.强化诵读,让传统回归课堂。“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诵而后思,贯而后通,诵读是文本学习的开始,只有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才能积极语言经验,积淀语感。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学习中,教者让学生先分组读,解决字音、词义。再深读诗文,思考:“杜甫本是不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曾流过泪,你能从挂图中看到什么?哪些人倒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朝廷收复了失地,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从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欢受到心情之美,也能从平易浅显而又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中感受语言之美。

总之,在孩子的心中,一切事物新鲜而有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走出迷失精神的泥沼,重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要交给孩子一双审美的眼睛,让他们以纯真的心灵去发现、捕捉美。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问题;对策

前言

儿童正处于身体的增长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身体素质较弱、声带发育不完全、呼吸程度尚浅,心理和行为的控制力不强,心理兴趣的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但是学习能力较快,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这些均是儿童的身心特点,但是在实际的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部分问题,影响儿童声乐教学的效果。因此,采取何种有效的对策解决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儿童声乐教学的价值

儿童声乐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发展下的必由之路,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儿童进行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陈部分,能够有效的调动儿童学习声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程度上提高儿童的声乐热情,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教学将声乐与儿童教育紧密结合,儿童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寓于音乐表达之中,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在悠扬的旋律、别具一格的形象和富有意境的想象之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儿童声乐教学与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儿童声乐教师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对儿童的声乐训练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指导,为儿童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氛围,使儿童得到身心的双重放松,加快思维的活跃化发展。

二、儿童声乐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

部分儿童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深化和加强,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教学的程度。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想象力丰富但是身体素质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在接受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对声乐训练的音准和音色难以进行有效的掌握,极易出现节奏不问的情况,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忽视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行为表现缺乏有效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掌握教学方法的精髓所在。

(二)儿童声乐教学的训练方式不合理

儿童声乐教学的训练方式不合理,部分声乐教师往往采用成人化的训练方式对儿童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这将直接影响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成人化的声乐教学训练方式主要侧重于气息的沉积、声音的浑厚,教学语言一般以专业术语为主,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难以对专业术语进行正确的理解,在语言教育和行为教育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易挫伤儿童声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减少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部分声乐教师过于强调儿童声乐学习的呼吸训练,对于初学者,这无疑是增加了儿童声乐学习的难度。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目标不科学

儿童声乐教学的目标设置不科学,部分声乐教师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忽视了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重要方面,应以儿童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部分声乐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目标的设立过于空大,难以充分有效的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求知欲望不足,兴趣缺缺,并且目标设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有所忽视。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对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儿童声乐教师要加强对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知识的了解,树立以生为本的声乐教学理念。儿童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声带发展等方面加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习,大量阅读并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教育知识,正确对待儿童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跑掉儿、音调不准的现象,引导和培育儿童声乐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儿童声乐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总结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进行深入探究,完善和充实声乐教学理念,侧重于提高艺术领悟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正确对待儿童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选择合理化的声乐教学训练方式

声乐教师要选择合理化的声乐教学训练方式,保证教学手段和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声乐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安排合理的声乐教学进度,从儿童现阶段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充分考虑到儿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特征,量体裁衣。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训练方式,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声乐教学的内容以音乐、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有效的讲解和传授,强化儿童的声乐感知能力,极大程度上吊桶儿童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设置科学化和人性化并存的声乐教学目标

儿童声乐教师要设置科学化和人性化并存的声乐教学目标,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儿童声乐教学要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将快乐学习和精神学习紧密结合,儿童声乐教学要从声乐教学和快乐教学的基础知识入手,与儿童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巩固与学生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儿童,教师要对其情绪进行及时的安抚,关注儿童身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儿童声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充分激发儿童声乐学习的潜在动机,针对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综合素质、教学方式和目标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郝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J].黄河之声,2013,09:6465

[2]金香玉.浅析学龄前儿童声乐教学中的误区及教学的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4:124125

[3]吴迪.儿童声乐教学的核心与保障――谈儿童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与情感表达的培养[J].音乐生活,2014,10:8384

第5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心理;实践

一、 儿童声乐心理

(一)儿童声乐

儿童声乐简称童声,是指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年龄在3到12岁左右且未变声的儿童的一种演唱形式。声乐是一种人声演唱艺术,通常分为原声态、民族、美声、流行四种唱法。笔者认为童声也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音乐、美术、体育在小学生培养方案中占重要的地位。学校、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儿童声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儿童声乐心理

儿童声乐心理是指儿童在声乐演中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根据年龄阶段划分不同的心理特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保障。不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惫;认知能力低,不易觉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注意范围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性强,情绪起伏大等诸多心理特征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声乐演唱的质量。笔者把声乐演唱中的儿童心理特征称为儿童声乐心理。

二、 常见的儿童声乐心理阶段

笔者根据自身的声乐教学经验,把儿童声乐心理分为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四个心理阶段。

(一)未接触声乐前的心理

未接触过声乐的儿童对“声乐”概念是陌生的,对音准、节奏等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诸多家长以及孩子认为声乐就是卡拉OK式的演唱,以开心为主,形式比较随心所欲。一旦专业的学习声乐,就失去自我表现的欲望,主要体现在害羞、不自信等一些列的心理,然而很期待得到专业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二)声乐课堂中的心理

课堂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途径。课堂形式可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教学;还可分为理论性、实践性教学。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声乐课堂的学习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表现得自然、轻松、愉快,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就高;相反,表现得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偏低。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儿童缺乏耐力,不易于长时间专注某件事;情绪变化快,主见性极弱;想法奇异,好动好说;喜欢玩游戏规则,好胜心特强等诸多的心理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同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枯燥、效率低,不利于教师的授道传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贮存,甚至会引起学生厌学、旷课等诸多情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相对活跃、收缩弹性好、效率高,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计划,学生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三)声乐实践表演中的心理

声乐实践与声乐课堂是紧密联系的。声乐课堂是声乐实践的基础,声乐实践是声乐课堂的第一次飞跃。爱表现是儿童的一个共同特征。在声乐课堂上,建立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是树立儿童自信歌唱的重要前提;积累并能唱好声乐作品是儿童敢于表现的有力支撑;父母、同学等亲朋好友成为自己的观众,是儿童爱表现的原因之一。声乐实践表演中,儿童表现出开心、忘我的形象,但是,表演前的紧张是少不了,这种紧张主要表现在肢体语言以及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台下的观众多不多?什么时候到我表演?我化的妆好不好看?我忘词了怎么办等等,这充分折射出学生在自我注意力转移。真正上台表演时,这种释压的过程没那么紧张,反而表演出色。这里不排除部分性格内向的儿童在众多人面前不敢表演,十分怯场。

(四)声乐实践后的心理

声乐实践后与声乐表演时的心理活动差异很大。声乐表演时的心情是紧张与期待共存。声乐实践后的心情很轻松,神态、动作等都随着心理的释压而变的自然。声乐实践后的心理分有两种:第一,表演成功者心情愉悦,内心放松,期待得到肯定与赞杨。第二,表演失败者心情槽糕,内心难过,害怕周边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往往后者的失败会给其带来自卑感,这种心理变化需要时间来治疗,主要自我调节为主,在调节过程中需要家长、老师的协助。不管是表演成功还是失败,这是儿童学习声乐的必经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正确的引导自己在学习声乐道路上不断地前进。只有从学习到实践,失败到成功再实践中得到自我的升华。这样童声学习阶段就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如何将儿童声乐实现课堂与实践的相结合

儿童声乐是一门需要众多声乐教育者去探讨的艺术。儿童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教育的全面发展。理解能力弱是儿童学习声乐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儿童自身要加强学习,由于正处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阶段,知识贮备量不大,人生阅历不多等都限制了其在声乐课堂上的领悟能力,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基础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会提高他们在声乐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第二,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老师在课堂上教三分理论知识,还得靠自己七分的努力。结合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丢掉满堂灌,学会随机应变,因材施教。身为教育者,必须多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还不能真正的理解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含义。单纯是他们的共性,为了避免伤害到他们的心理发育,笔者建议多以鼓励教学为主。课堂上的学习是理论知识与技巧的磨合,声乐课堂与实践表演接轨是必然的趋势。从实践中检验课堂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理论与实践不断的结合,总结正确的儿童声乐教学方法。声乐实践可以反作用声乐课堂,任何真理都是从实践中检验出来的,总结好经验再运用到教学,儿童声乐就会得到第二次质的飞跃。

四、 小结

儿童声乐心理是一门声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在儿童声乐教育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掌握好儿童声乐心理学对于儿童声乐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不管是未接触声乐前、声乐课堂中、还是声乐实践表演中、声乐实践后,儿童的心理变化将是声乐教育者的一个教育难题,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声乐教育才会踏上新的台阶。祖国未来的声乐道路才会有更优秀的接班人。因此,作好充足的声乐心理学知识贮备,是一位儿童声乐教育者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6篇

众所周知,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就发声器官而言,儿童声带短而薄,音色明亮、悦耳、 稚嫩,共鸣腔体较小。这就要求在童声训练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为处于童声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做一套训练方法。不过,就目前笔者掌握的童声教学的资料来看,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很少一部分专业院校能够严格按照童声训练的原则,在充分发挥儿童发声的天赋的同时,避免竭泽而渔的教学误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孩子的音乐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相反,大多数在普通中小学接受童声训练的学生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歌唱教学大纲中,还没有专门设置与歌唱训练有关的发声生理课程,甚至很大一部分声乐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系统培训,学生们只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模仿来习得音乐,靠嘹亮来评价歌唱水平的认识误区使很多的学生在欢唱童年的同时也丧失了良好的声音条件。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岂不是现代教育所缔造的“伤仲永”悲剧?就目前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研发一套科学的、可推广的童声期声乐教学法,逐步健全童声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童声期声乐教学研究成果略显不足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专业的音乐教育者认识到了童声期的重要性,并加入到童声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黄亚萍的《素质教育下幼儿声乐教育的几点思考》就根据素质教育对声乐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指出幼儿声乐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兴趣。论文以素质教育的标准入手,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良好的声乐素养,与相关论文相比不乏新意。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王枚的《浅谈童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在强调学生在儿童期发声特点的前提下,从童声训练的基本姿势、呼吸的训练、母音的训练区域的练习、声音的训练、咬字的训练、变声期的训练等七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童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对童声训练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不过,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童声期声乐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等简单教学观念上,对于童声期声乐教学与成人声乐教学的区分,特别是童声期声乐教学的具体实施研究甚少。正如许多音乐教育者已经注意到的,童声期音乐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特别是注意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那么,音乐技能的培养应该摆在怎样的位置上?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上应该如何有效结合?这样的思考,比起只是简单地谈论童声期声乐训练的观念,或许更具现实意义。

二、童声期声乐教学的训练法则

与成人声乐教学应该做到面面俱到不同,童声期的声乐教学切不可贪多、贪大、揠苗助长。根据笔者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童声期声乐教学在遵循“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观念之外,给学生传授必要的演唱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教会学生科学的呼吸法、如何寻找声音的位置和共鸣腔等等在成人声乐教学中微不足道的教学过程,却是在童声期不可忽视的教学法则。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呼吸训练法

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任何优美的歌声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未经专业训练的儿童虽然凭借处于童声期的优势也能唱出嘹亮的歌声,但是随着童声的失去,气息使用不当的弊端就会慢慢显现。因此,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对于童声期学生的呼吸训练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通过形象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

1.小狗喘气的呼吸法。

小狗喘气的呼吸训练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模仿小狗喘气的呼吸方法,训练学生呼吸的速度以及呼吸活动的柔韧性,让学生在这种速度快、容量大、弹性强的深呼吸状态与感觉中去体验唱歌时的深呼吸。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观察小狗喘气的特点,引导学生做出简单的模仿。简单的模仿之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模仿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示范——张大嘴巴,打开喉咙,急速地喘气,使各呼吸器官都积极参与到呼吸中来。在反复的示范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的练习,掌握小狗喘气的呼吸法,体验到唱歌时深呼吸的状态。

2.闻花香式的呼吸法。

闻花香式的呼吸法,主要是通过平静、柔和的吸气状态与感觉,来体验唱歌时气息的流动。闻花香式的呼吸法,是一种简单、好掌握的呼吸训练法。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采用具体生动的实验法来达到教学目的。首先,给每一个学生一朵花,让他“闻花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气息的使用未必到位。教师可做示范,慢动作示范此呼吸法——让气息直入小胸与腹部,横隔膜收缩下沉,腰围也向四周张开吸气,形成一个救生圈似的气带。在现场示范不能充分展示这种呼吸方法的时候,还可以选取相关的视频来展现“闻花香式呼吸”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变化与特征,让学生充分了解调节气息所带来的特点。在示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反复练习,理解并掌握气息的使用。

(二)教会学生寻找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重要性,对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童声期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懂得利用学生童声的优势,也要教会学生寻找声音的位置,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控制声音。在歌唱的过程中,起音是非常重要的,声音的高位置是唱好歌曲的必要条件。我们知道,如果声音从头腔发出,位置就高,这样发出的声音不仅会铿锵有力,对保护嗓子也很有益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可一一指导学生念一句、唱一句,通过高位置的示范去体会正确的喉头状态和正确的共鸣位置,帮助他们学会用高位置来演唱。

(三)教会学生如何打开喉咙

好声音不仅仅来自于天赋,技巧的使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打开喉咙也是锻造好声音的重要一环。这是因为,打开喉咙可以使喉结保持在深呼吸的位置上,通过稳定的合声带充分振动的自由空间可获得良好的起音。通常,教师用“打哈欠”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把口盖打开,让口腔内的共鸣腔体增大、增长。把软腭抬起,保持“打哈欠”的状态,把喉咙打开。同时也可以用把笑肌抬起,上下牙分开,把鼻、咽腔打开,用上牙尽量地往上抬的微笑状态打开喉咙。

(四)共鸣的技巧训练

共鸣技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专业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在童声期声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共鸣技巧。共鸣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结合童声期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适宜的共鸣技巧训练:

1.寻找头腔共鸣点。

美国著名研究儿童歌唱的权威专家哈蒂,在其著作中说:“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结合笔者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来看,头声是头腔共鸣,唱高音必须要有良好的头腔共鸣,否则学生就无法获得美妙清脆的高音。儿童要获得好的头声,必须从弱声的哼唱训练开始,因为哼唱可以让学生慢慢体会寻找共鸣点,以便发现声音缺点,从而进行纠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哼唱“eng”引起软腭后面垂直部分震动,并导致鼻咽腔通道的打开,同时放松了下颚,在呼吸的配合下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头声。

2.寻找胸腔共鸣点。

胸腔共鸣常在中低声部时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喉部肌肉适当放松,喉头下降,即让学生想象“口含一口水,想说话”的感觉,学生会好奇地试一试、想一想,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如此方法,能增大咽喉共鸣腔体空间,使之与胸腔共鸣器紧密连接,同时要注意声音的位置。

3.寻找口腔的共鸣技巧。

口腔共鸣需要儿童打开口盖,让发生器官变长变大。可以让学生用“吞汤圆”的方法先打开喉与口腔的空间,再找共鸣。口腔的共鸣要做到“一松一提”,即“放松大舌头,提起小舌头”。放松的舌根有许多方法,例如让学生把舌头伸出来,左右摇头使舌晃动,可以体会到舌头的紧张度,而小舌头的提起是要注意用面部的表情来帮助提起的。解决了舌和小舌头的问题,口腔共鸣的技巧就能轻松掌握了。

三、走出误区:区分儿童声乐教学与成人训练的差异

目前,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除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教学专业度不充分之外,将成人声乐训练与儿童声乐教学混为一谈,以及为追求短期效果,在童声期声乐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揠苗助长的现象也是当前童声教学最大的误区。专业的音乐教育者在强调儿童声乐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绝不能走入这样的误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童声期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并结合童声期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训练计划。为此,应切记以下原则:

第一,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不应过分强调儿童的共鸣腔体。不能一味追求高音而让学生演唱其不能达到的音域,否则,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嗓子。同时,还应该让儿童生动、简单、自然鲜明的音域特色加以保留,懂得对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护嗓”远比“练嗓”更为重要。

第二,尽量不要演唱过于复杂的声乐作品。由于儿童的认知有限,尚无法很好地理解复杂音乐作品的内涵,而且大多儿童由于声乐技巧的能力有限,也无法驾驭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因此,教学作品的选择,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来选择。

第三,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作品来演唱或教学,切不可将一些成人世界庸俗的音乐作品当作时尚来教授学生。一流的音乐绝不仅仅是高超音乐技能的展现,它更是文化内涵的展现。从学生音乐道路的起点开始,教师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贯彻,音乐修养的高低对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来说至关重要。

四、结语

第7篇

儿童声乐嗓音训练呼吸发声自信心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作为儿童声乐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们的嗓音训练是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儿童从年幼时开始对音乐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以后走上音乐道路和对音乐事业的付出打下一定基础。 

孩子们的声乐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将儿童培养成一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儿童在嗓音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儿童要求用真声,这样可以有明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真声,会导致儿童的歌唱器官受损害,给儿童以后的音乐生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和急于求成,不记后果的训练。因此,把握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儿童声音的特点 

儿童特别是8~12岁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歌唱器官还没定型,声带、喉咙部位都还娇嫩、狭小,远远不如成人。所以,也造成孩子们的嗓音质地很清脆,音色异常透亮圆润;音量微弱、单薄,而且胸声少,头声多,音域不宽等特点。而且,同样是童声,在不同的年龄段,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初期童声时,声音比较单薄,气息段等特点;在中期童声时,通过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嗓音向高、低的转变;在童声晚期,由于声带、喉腔发生变化,导致童声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童声就会变得粗闷、沙哑、音量减弱等特点。 

儿童的嗓音在中期时,是童声歌唱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儿童基本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而且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所以,在儿童嗓音的中期时,需要教师对于儿童嗓音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划,培养儿童对于嗓音练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声晚期时,儿童的声带、喉腔等都处于转变期,这时候需要儿童参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持着艺术对儿童的熏陶,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免使声带、喉腔收到损害,所以,在童声末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护声带、喉腔。所以,在童声训练时,需要辅导员对于不同时期的童声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训练和规划,保持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的发声训练 

在儿童的嗓音训练中,必须要注意儿童自身的嗓音特点,在训练中,由教师引导着儿童去寻找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同时,在儿童训练中,需要追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去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在训练中,要把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做为第一步,这是在训练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起音是儿童嗓音训练中发声的基础,所以,在训练中,主要练习软音为主。在训练中可以用讨巧的办法,断气连声,让儿童体会小腹运行带起的气息流动,感受气息运行到声带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嗓音进行基础练习,最后对前两个动作进行总结,进行断音与调音的练习,只要这两点协调统一,当掌握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做出良好的起音训练。 

三、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儿童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在这个时候,儿童处在发育期,自身的声带和喉腔比较脆弱,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对于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使儿童的声带受损,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音乐之路和身心健康。 

儿童嗓音本身就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嗓音音域狭小,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所以拓宽音域就成了儿童嗓音训练的重要目标。儿童的嗓音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真声、假声和混声的区别,所以真确引导儿童学会混声,是拓宽音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注重培养儿童歌唱表演及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另外,注重儿童表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的理解歌曲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另外,在儿童的嗓音练习中,要把握好声音的变化,比如,音质、音色、和情感上的一些变化,所以说,对于儿童的嗓音训练时,需要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歌唱的形式合理的表达出来,更深情的投入到音乐的美妙之中,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给儿童打造出一个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嗓音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儿童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声乐教学 心理状态

一、开展综合音乐教育启发活动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作为从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情感融合,科学组织协调,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把声乐艺术融入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幼师必备的技艺之一。而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教学不仅方法单一,而且教材也很落后。但是随着我们对幼儿声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幼师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也相应的增加了。学校增加了对幼师教学中声乐课的投入,大部分学校的器材也相应的更新了,师资力量也更强了。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的学习目前急需的就是一部权威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好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培养过程更科学。而近些年我国对幼师声乐发展要求的提高,相信这部好的教材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并投入使用的。有好的教材之后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了,幼儿师范院校也应该加强自己的师资队伍,多聘请一些专业技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的沿用先人遗留下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进步,而且各个时代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对应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毕竟我国开始声乐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我们国人大多情绪内敛,不太喜欢表露太多的个人情感,所以针对幼师的声乐教育尚在寻找一种好的方法。目前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过于重视技巧,不能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标准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常将对大人的要求标准放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常要求孩子开口大声唱,但是须知孩子的嗓子、声带和音域等都不同于成年人,我们不能将成年人的发音标准用在孩子身上。这些不当的举措其实都是可以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提前进行防范的,我们也应该尽量在幼师教育课程中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教育,因为一旦我们步入工作岗位中出现丁点失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结束语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儿童声乐教育在整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地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

第9篇

关键词:儿童声乐;技巧;歌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46-01

一、儿童音乐教学特点

(一)儿童音乐教学方法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需要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要用温和的语言、甜美的微笑和他们沟通,在严格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到来自教师浓浓的爱,真正做到“严中有爱”。教师的言行,甚至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哪怕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肯定,给学生建立自信,且不可用讽刺,刺激的语言与儿童交流,不可伤及儿童的自尊心,要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歌唱训练一方面要注意提高歌唱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儿童发声不可超过半个小时,中间休息一次,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克服不良的说话习惯,比如大声喊叫。这是每个儿童需要克服的,大声的喊叫气息冲击声带,力量往往较大,因此要尽量避免。教师应用简单的词汇去教导儿童,可以用手势,也可用比喻的手法去让儿童更加的容易理解,尽快定位儿童的正确方法,音域不可超过一个半八度。

(二)儿童表现力的培养

儿童的声乐启蒙老师很重要,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不同的制定方法进行训练。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进步,成长。让孩子的歌声形成完美的声乐线条和音乐表演体系,淋漓尽致的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完美的声音带给自己享受的感觉,孩子的表演也尤为重要,完美的歌声缺不了孩子的表演,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笑容足以征服所有的观众,而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就不能更多的去考虑发声方法,主要是要进入角色,让自己沉浸在享受自己的歌声世界里。

二、儿童声乐训练方法与技巧

儿童声乐教学,首先进行气息的训练与培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正确使用气息的方法尤为重要。气息的运用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为了让孩子歌唱在高音区游刃有余,我们必须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如何教导孩子呼吸训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通过我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实践总结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呼吸训练不在困难。首先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去寻找睡觉前呼吸的感觉,这样呼吸时是人体较为放松的呼吸状态,多次体会后记住这种感觉,让孩子站起来去回味躺下呼吸的感觉,反复训练,孩子就会懂得怎样让气息在身体内流通做到气沉丹田。

对与声音天赋一般的孩子,我们该如何教学呢?首先我们不因该进行的是发声练习,而是听辨练习,训练出一个好的听力才能让孩子了解音高的变化,我们可以做到跟孩子练习单音,每一个音跟钢琴一起进行,弹一个音,唱一个音,去耐心的纠正每一处错误,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孩子不懈努力的精神,还有就是家长的配合与鼓励。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进行一段时间的单音训练,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开始进行三个音下行的训练,则为mi.re.do半音往高升(用mi, 来代替),从上行结束后,开始下行训练,根据孩子的音高不同去调整歌唱的音高位置。

说话就是歌唱的基础。咬字的训练在歌唱中是十分重要的,说话和歌唱的咬字是有一定区别的,说话不需要打开牙关节,也无需张开空腔内,以及大量的气息,而歌唱咬字则需要像打哈欠一样,打开软腭,同时打开四个腔体,“头腔”“鼻腔”“口腔”“胸腔”。教师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儿童使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

三、儿童音域扩展的方法

七岁到十二岁的儿童,音域可以得到很好的扩展,在这期间,为了保护儿童娇嫩的歌唱嗓音,并使他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唱出音域较宽而又动听的声音,就必须对儿童的歌唱发声加以训练,正确的扩展歌唱音域,对孩子日后学习音乐技巧起着关键作用。如何扩展?我认为必须和发声联系起来,老师必须慢慢的引领、伴音的移高和降低、不可硬冲,不可强化训练。儿童正确的扩展音域训练方法,在于轻柔的歌唱,不可用力过猛,为了对抗大声唱,所以把它限制到任何应有的限度内,儿童音域扩展的时候,最好从f1,开始,因为儿童声音一般在这个音域比较松弛,动听,而音越高越要像打哈欠一样的张开,下巴松弛,喉咙打开,舌根放松,舌头放平。唱高音时要特别注意气息的支持与运送,下到低音的时候,要注意胸腔的支撑,腰部的力量。声音出来的那一刻不可把他唱的过宽,只能很集中一个“点”。

四、结论

儿童声乐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在多元化的当代更是重视艺术教育从小抓起,作为艺术教学领域的儿童声乐教学,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导儿童唱歌,而是希望儿童能够轻松,愉悦的完成声乐教学课程,从儿童内心深处接受和喜爱音乐,喜欢歌唱,教师进行儿童声乐教学时候,教材不可单一,另要抓住儿童的心理,结合自己的儿童声乐教学经验,对儿童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更多的儿童教学教育者能够用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教学,让儿童在愉快中学习,共同提高儿童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对儿童艺术修养的提升上家,长也是充分的重视了起来。儿童声乐教育有建立良好的儿童声乐审美、正确的呼吸训练以及课堂作品选择这三个重点。做到这些才能使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建立良好的声音审美,用真挚的情感表达作品。

关键词:

儿童声乐;声音审美;歌唱呼吸;声乐作品

声乐是建立系统的、完整的儿童音乐审美的奠基石,也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一部分,更是提高儿童音乐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能让儿童声乐既能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的共性的发展,又能在演唱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彰显,既能让其成功的驾驭作品,又能完美的展示声音技巧,这将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教学重点。儿童声乐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儿童自身特有的特点,摸索出一条适用于儿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跟上时代节拍的教学道路,不能只是一味的借鉴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这也对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建立良好的音乐和声音审美

在当今文化大发展,艺术大繁荣的时代,儿童声乐教学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果想让儿童感受到歌唱的快乐和美好,那么首先应该从感受、欣赏音音乐和建立良好的声音审美入手。感受欣赏音乐以及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是开启声乐兴趣大门的钥匙。儿童从婴儿时期对不同的音乐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例如快乐的、节奏强的作品会让孩子手舞足蹈,悲伤而安静的作品则会让孩子很安静。那么在声乐教学上声乐教师要如何带领孩子聆听歌曲建立良好的声音审美呢?第一、聆听音乐时和孩子一起陶醉其中,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直观感受。第二、带领孩子结合歌词的内容再次分析感受作品,期间可以用一些图片、视频等增加孩子们的更直观的感受。第三,感受歌曲中旋律的特点。最后通过不同的演唱者对比,让儿童仔细分辨不用的演唱者的音色,分辨不同作品情感的表述方式,为演唱这首作品做好准备。通过多次的聆听感受,使孩子拥有一颗会感受音乐的心灵,一双会分辨声音的耳朵,初步建立良好的声音和音乐的审美观。

二、正确的呼吸训练

气息是歌唱训练的重点之一,是歌唱的原动力。呼吸是我们人类一种自然功能,良好的歌唱呼吸会为作品增添色彩。让儿童通过最自然的呼吸结合声音感受歌唱中的呼吸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枯燥的呼吸训练。首先,体会生活中的不同呼吸方式。生活是很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很多的东西,对于儿童来讲,枯燥的呼吸理论会让他们难以理解并不知所措。如果通过生活中的经历来讲解训练应该会更顺利一些。例如:1.通过打哈欠、闻花香等体会歌唱中的打开腰腹部的深呼吸。2.吹纸片、蜡烛、数数字等方式感受延长和舒缓的气息。3.卧床、深睡时体会平稳的、安静的长呼吸状态。4、通过生活中惊吓、害怕、惊喜的体会感受快速呼吸的方式。其次,通过一些简单有效又比较容易被儿童接受的方法进行气息训练。无声训练:1.慢吸慢呼:闻新鲜空气一样深呼吸,吸好之后保持一段时间,再缓缓地呼出来,体会呼吸肌肉群的保持力量。也可以在深呼吸之后发出“丝丝”的声音,让气息少量均匀的呼出,体会气息的控制力。2.快吸快呼:通过一些生活场景让儿童体会这种呼吸方式,比如小朋友激烈运动之后的喘息,小狗在很热的天气的喘息等。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场景描绘会让孩子更好更容易接受这种呼吸方式。最后,结合简单的声乐练声曲进行呼吸的训练。在进行有声的呼吸训练的时候,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整体要求声乐练声曲不要太长,旋律不要太难,音程跨度不要太大,要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比如;进行慢吸慢呼的训练可以用“唇颤音”来进行,既有趣又可以很好的体会声音的高位置和气息保持相结合的张力感觉。跳音的练声曲可以用来进行快吸快呼的训练,可以模仿小鸟的声音既能很好的训练声音又能感受气息的弹跳,最重要的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儿童所接受。

三、教学作曲目的选择

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曲目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既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和歌唱水平,又要体现年龄特点,更要结合孩子的个人喜好。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柔和的,有的孩子喜欢欢快的。如果一味的按照老师的标准选择歌曲,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一味的按照孩子的喜好选择歌曲,又不能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声音和表演发展。所以如何辩证的协调好这两个问题是声乐老师在课堂上要考虑的。

1、课堂选择歌曲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年龄、性格和气质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起到主导的作用,在选择课堂的演唱作品上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过于简单。在保持一定难度的基础上,可以稍微高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又可以不会让学生因为太难而受打击。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讲解,学生可以通过这首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得以提高。

2、对儿童自身具有的音乐审美和声音特点进行保护

第11篇

关键词:合唱;品德;素质

常被人喻为是“天籁之音”的童声合唱,以纯净、清脆、明亮、甜美的声音展现出纯真、自然的艺术魅力。童声合唱训练要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与因素,因此对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德教育

1.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是一门多声部艺术,要求集体的声音和谐、融合。在排练过程中,首先会给儿童树立只有“我们”没有“我”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儿童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听从命令,同时开始、结束、渐强、渐弱……才能使作品完整、动听。其次,合唱作品有分有合。如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钟维国改编)就是一个演唱形式比较丰富的例子。它既有二声部合唱与三声部合唱,又有领唱与合唱队的配合。各声部间的倾听、谦让、合作,通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心理,反映在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童声合唱团在组建之初,组织者都会很辛苦,训练课堂的纪律很差,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多次嘱咐,常常是安顿学生说的话要多于训练教学。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些独生子女们的集体主义、协作精神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2.合唱作品可以带给学生德育、美育教育

童声合唱,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当中,有很多具有着鲜明的思想教育性。如:热爱祖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孝敬家长的《小乌鸦爱妈妈》,尊敬老师的《啊,老师――妈妈》等等;也有着大量艺术性很高,给儿童以美的启迪的作品,如:描绘祖国大自然景色的《我们田野》,描绘自然现象的《雪花》,描绘动物的《天鹅》等等。通过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教师对作品深入的分析讲解,儿童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到和谐之美、艺术之美,受到了良好的德育和美育教育。

3.合唱表演可以激发儿童的表演欲望

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实践(即舞台表演)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对阶段性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但好多儿童往往害怕一个人歌唱;如果大家一起演唱,他们还是很乐意上台展现自己。通过多次这样的登台展示,不但能提高儿童的专业技能,也大大激发了儿童表演欲望,从集体登台到重唱、再到独唱,儿童们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爱上这个表演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素质教育

1.声乐练习

童声合唱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歌唱。在学校音乐课上,儿童歌唱经常是两个极端,或者极力追求大的音量、声嘶力竭;或者默默无声,只张嘴、不出音。这些都无法进行良好的声乐训练。而童声合唱训练中,追求的是干净、柔和的声音,对歌唱的姿势、口型、呼吸、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获得流畅、优美、动听的声音。这些训练对于即将要进入变声期的儿童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保护儿童柔弱、稚嫩的发声器官,顺利通过变声期。

2.视唱练耳练习

合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合唱队员的音准和节奏要求的十分严格,即便是童声合唱也是如此。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简单的视唱练习和基础的练耳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经过精心设计、通过简单而有趣的视唱练耳练习,锻炼了学生识别音乐符号的能力,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等良好的音乐感觉,这种感觉对儿童学习其他音乐形式以及对今后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基础作用。

3.审美练习

根据国家颁发的《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而合唱练习就是增强孩子审美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因为音乐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的,合唱的模仿就是以欣赏练习开始的,欣赏大量优美、优秀合唱作品逐步就能逐步提高儿童的什么能力。自婴幼儿时期起,就可以倾听音乐、欣赏音乐:快乐的音乐使儿童心情舒畅,平静的音乐可以安抚儿童的心灵;有的孩子能够跟着音乐摇摆、手舞足蹈,也有的孩子能够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在合唱欣赏练习中,教师有的放矢的给儿童进行讲解、分析,使儿童自发的音乐感受转变为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把握、对音乐情感的正确辨识等,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总之,童声合唱是一门精深广博的艺术学科,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对儿童健康成长能够起到正确引导和促进作用。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开展合唱训练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童声合唱的积极作用,为培养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维国著.《中小学合唱实践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1月

[2]杨鸿年著.《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2月

[3]孙从音主编.《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1月

第12篇

关键词:初步探编;声乐教材

一、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研究依据

歌唱一直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法,特别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歌唱更是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声乐技能技巧的把握和运用是实现目标培养的重要科目之一,那么如何向社会输送更多出色的、优秀的具有较高歌唱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这对肩负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在目前的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师如何使学生掌握学龄前儿童声音和成人声音的生理特点;如何通过声乐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把歌唱活动作为幼儿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教学生学会模仿儿童的声音用自然、舒适、松弛、好听的声音歌唱;如何通过声乐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到更多的中国的、外国的、民间的、创作的中外优秀歌曲作品(包括成人歌曲和儿童歌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等诸多问题,由此迫切需要声乐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研究,以及声乐教材的探编与创新。

教育管理系自成立招生以来,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培养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开设了声乐课,这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而在多年的教学中,纵观全国的学前教育专业都一直没有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声乐教材,也就直接影响着声乐教学体系的统一和建立,目前,在全国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不是对演唱要求过高、专业性太强,就是缺少实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因此,整个教学体系也显得很凌乱,标准不一。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呢?依据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吸取和借鉴同类如钢琴、舞蹈等课程的经验,初探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领域的声乐教材编写,以此来促进、统一和规范适合所有学前教育领域的声乐教学。

二、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近年来所使用的教材多为高等艺术院校(四年制)所使用的教材,即: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声乐基础实用教程》。这本教材有其可取之处,比如:都可针对成人的声音特点进行正规的声音发声技巧训练,达到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声音的目的;都可开拓学生的眼界,了解更多的中外艺术、民族歌曲等等。但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教师声乐技能水平要求的提升,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合本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和现状,不适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在声乐技能技巧能力方面的高水平、高要求,因此自然凸显出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的不紧密性、不协调性,比如:(1)教学内容没有儿童声音生理特点发声方法方面的教学;(2)没有儿童歌曲演唱方法方面的教学;(3)没有歌曲表演方面的教学;(4)没有变换多种演唱形式如(轮唱、接唱、二重唱、合唱)等方面的教学;(5)更没有统一的声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等等。很多教学内容方面的匮乏都将成为声乐教材探编的主要研究内容,那么,在此归纳总结出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内容:

1.实践与创新声乐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不能等同于其他类的声乐教材,它的专业性不能太强但一定要会,它所涵盖的知识面不能太窄太粗,要广而精,依据教学对象是幼儿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但要包括“成人声乐训练”的内容,还要包括 “儿童声乐训练”的内容。应着重对成人与儿童二者声音的生理常识、基本演唱技能方法和基本艺术处理等内容的安排与学习,其目的也是满足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在声乐演唱声音、表演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探编声乐教材的结果模式是教材小样。编写一套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程》这一教材,并以小样的形式进行内容的编辑和整理,包括“成人声乐歌曲演唱教程”和“儿童声乐歌曲演唱教程”两个部分及其相关内容共同组成。

三、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研究方法和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内容的编写离不开研究方法的确立和应用,也就是说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进行教材内容的探编决定着内容的合理与规范,更是声乐教学体系统一的基础。那么,在教材编写方面需要运用的方法可归纳为:1.声乐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采用:(1)讲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示范性讲授与表演,学生模仿式学习与运用来体现;(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技能比赛、幼儿园实践教学等多种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相结合。2.声乐教材探编研究采用:(1)收集整理研究法,对中外经典的著名的艺术歌曲、民族歌曲、儿童歌曲等进行筛选和整理;(2)编辑、自创研究法,经多年的实践经验检验,教师自编自创适合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音特点的歌曲和伴奏;(3)讨论研究法,教材的编写需要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只要非常合理并且适合声乐教学,就给予积极地采用;(4)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研究法,通过对音乐、艺术、美术、文学等各领域知识的搜集和整理,进行广而精的应用。

有了研究方法,那么基础的确立也就不言而喻了,方法决定基础,依据方法的两方面确立了基础的两方面。

(一)理论基础

在对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查了解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理论多年的探索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声乐基础和声乐知识结构,以及在声乐课程中可能支配的声乐教学课时,社会对我校培养的幼儿教师声乐水平的认可来作为教材探编和改革教学思路、理念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教育管理系自成立以来至今,多年的教学中每学期都面向全系学生进行声乐比赛评比活动,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到各级各类幼儿园观摩歌唱教学活动和声乐演出活动;每周都进行声乐抽考观摩活动,全体声乐教师也经常针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充分而认真细致的讨论研究。此外,近几年,声乐教研组的教师经常下到幼儿园收集整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儿童喜爱歌唱的、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歌曲作品,同时观摩并指导学生的歌唱教学活动,积累了很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已经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声乐教学类论文,参加各种市级、省级演出比赛并获奖,在多年的教学中收集整理评价了大量适合声乐教学的歌曲,这是课题立项研究的实践基础。

四、初探声乐教材编写的学术价值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设计的思想是:将实践与创新的理念以教材的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并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歌唱教学能力的幼儿声乐教师。因为歌唱既能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既能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又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完善儿童的品格,所以声乐课程自然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中的重要领域,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支柱技能教育。

初步探编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本身的这一研究过程将通过教学实践与创新来完成,相信以小样的形式编辑和整理后,再以实际教学进行应用实践,那么最终出版发行的这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程》将会是填补省内、乃至国内同类课程没有统一标准教材和教授方式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可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声乐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都在为这本教材的编写作了充分的准备,我们会尽可能的将教材内容、教学体系既做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又符合声乐教育的一般规律,既注重科学性更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相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新教材和教学体系的系统学习,都能掌握必要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声乐技能以及学前儿童声乐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能力,也能更好地接触和积累学前声乐教育的有关素材、培养相关素质,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吴英.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第13篇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育;发声方法;情感表达;训练方法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最美好最快乐的时期,通过歌唱表达内心真实而直接的情感是孩子们的天性,歌声无处不在,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对歌唱充满了向往。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理解领悟能力与成人不同,所以少儿声乐教育要针对儿童嗓音条件、歌曲理解、情感表现等训练进行展开。少儿声乐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激发、挖掘学生的兴趣与自身潜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科学的发声,更要重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对歌曲情感的准确表达,要求学生站在更高的审美角度去诠释歌曲深层次的含义与情感,从而打下牢固的声乐基础。

一、童声训练的基本注意事项

少年儿童在变声前叫童声,一般而言,儿童在六岁前为雏声期,六岁开始为童声初期,十岁为童声期,十岁后为童声成熟期,十四至十六岁步入变声期。训练童声不可过分强调共鸣腔体,也不可过分拓宽音域,要充分展现童声的稚气可爱,练声曲和歌曲也要求简单、具儿童特色。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甚至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生活中很常见,有些孩子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会随着节奏摇摆身体,这说明,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对于教师而言,怎样维持孩子们的兴趣与热情是尤为重要的。(一)营造愉悦气氛、带动学生情绪在学习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学习中,贯穿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时刻保持歌唱情绪,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双提高;一节课可以以激励学生的进步结束,使学生时刻带有高涨情绪。(二)科学选材、形象教学很多儿童歌曲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学习,有些歌曲歌词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很难理解,有些歌曲的节奏与音域不符合儿童的年龄与发声特点,所以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歌曲尤为重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进行形象的教学。

三、科学的发声训练

(一)演唱姿势、面部表情正确的歌唱站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歌唱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女孩可在歌唱时两脚前后分开,丁字站立,身体重心落在前脚,歌唱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而造成肌肉紧张,不能自如歌唱。2.挺胸抬头,微收小腹,引导学生找到腰背向上伸张的感觉,身体力量自双腿向地下延伸、支撑全身,但过分用力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适度即可。3.肩膀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歌唱中可根据音乐的情绪、表现的要求自然地做动作。4.目视前方,盯住一个点,注意力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眼光无焦点,造成的心理紧张。5.面部发自内心的微笑、神情饱满、表情自然,避免撇嘴、皱眉等不自然表情。(二)气息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艺术中重要的因素、是发声的动力。气息的训练笔者推荐以下几种方法:1.闻花训练。让学生摸着自己的肋骨,深呼吸假装闻花,感受肋骨在一呼一吸中的一张一弛。过程中,提醒学生肩膀放松、不要鼓肚子。2.抽泣练习。引导学生找到不出声抽泣的感觉,让学生体会肋骨、横膈膜的活动,锻炼横膈膜的弹性。3.“嘶”音练习。让学生在深呼吸的过程中停住,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嘶”音,让气流从齿缝间缓缓流出,让学生体会横膈膜保持、控制气息的感觉,并逐步掌握。(三)喉咙“打开”的训练笔者认为,“打开喉咙”是建立腔体的共鸣,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撑、压喉头。引导学生深呼吸至横膈膜处,同时抬高软腭,喉位自然就会降低,形成一个共鸣的腔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打哈欠”的感觉,这个动作会很自然的使喉咙打开,“打哈欠”时念歌词,可以更好的提高发声的质量。(四)咬字、吐字的练习歌唱,是将语言在旋律上艺术化表达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能让听众明白歌曲表达的内容。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念准确。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韵头。声母唱得清晰,唇齿要灵活、轻巧地配合在一起,来保证声母能快速正确地完成。2.韵腹。韵母上拖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字或者一组词所占时值较长,那么在这个长拍上保持的一定是韵母。3.韵尾轻巧。归韵要尽量轻巧,但不要急于归韵,导致发声质量下降,或者时值不够。总之,引导学生要将韵头、韵腹、韵尾都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在感情,使得歌曲更婉转动人。

四、情感表达的训练

歌唱是一门用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表达内心的情感是歌唱真正的意义。少年儿童的情感表达训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歌词。歌词是歌曲较为具体的情感表达,所以儿童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引导他们带感情地朗读歌词,与学生共同分析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并提高立意、升华内涵,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作品深层的情感。如《游子吟》这首作品,笔者在教学之前,首先会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的含义,明白这是首讲述母爱的诗,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一遍,脑中要有画面感。该作品前四句较为平缓,所以应该用较为舒缓的、弱的力度演唱,后两句为全曲,应该采用内心激动的、稍强的力度演唱,这样强弱对比之下,学生就能自然而然的深受感动,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真挚的情感。2.掌握旋律。节奏、音准是歌唱中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对儿童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音准的训练,可以适当地加上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对学生进行模唱的训练。节奏可以很形象地表达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绪,所以,引导学生懂得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在歌曲中分别代表什么样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在演唱一首作品时不能随意地改变原来的节奏型,要引导学生养成规矩的、良好的歌唱习惯。总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进行二度创作,唱出优美动人的歌曲。

五、变声期的训练及嗓音保护

(一)变声期嗓音特点

变声,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性腺发达引起的第二次性征候,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长大引起变声,儿童的喉头、声带大约只有成年人的一半,这时的发声器官比较脆弱,男孩女孩声音差异不明显,青春发育期,内分泌的作用使得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喉部在外形与机能上发生变化,喉头、声带迅速生长发育,这些发声器官的变化引起声音的变化。这一时期在生理学上就称为“变声期”。整个变声期分为变声初期,变声期和变声后期。

(二)变声期的训练

变声期前的男童、女童的发声器官无根本区别,而男童在11岁后便逐渐出现明显变化,喉头变得粗大,喉结明显,声带较之女童长而厚,音色逐渐变暗,高音变得困难,为了稳定男童的情绪,在歌唱训练中可以适量多演唱中、低音的曲目,变声期间避免男童大喊大叫,保护好发声器官,为以后的歌唱奠定良好的嗓声条件。变声期间女童变化不大,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一些技巧训练,如跳音的练习,也可以进行连音、跳音结合的练习,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

(三)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根据医生在喉镜下的观察,变声期间,声带会有充血、水肿和声门闭合不严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变声初期出现声音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唱歌吃力等现象,变声期(即变声旺盛期)会出现声音控制力差、胸声增多、声音低沉甚至有沙哑和失声等现象,变声后期,喉结与声带的发育基本趋于稳定,声带充血、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声带闭合基本完好,音域上,男声的实际音高比女声降低了一个八度。变声期这个特殊时期该如何保护好青少年的嗓音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严禁大喊大叫。要保护好嗓音,首先要引导学生不要乱喊乱叫,高声喊叫造成声带紧张,会引起声带受损,严重者会影响说话和歌唱。2.剧烈运动后不宜歌唱。运动后,呼吸加快、脉搏跳动加速、声带充血,在这种情况下歌唱对声带有损。3.节制发声。变声期不要进行过多的发声训练,节制发声不等同于完全不进行发声训练,只是在练声时音域不宜过宽,音量不宜太大,训练时间不宜太长,一节课中间可以休息20分钟,使喉肌有充分的休息,避免或者减少声带疲劳。若变声期出现发声障碍,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理知识,引导他们懂得青少年变声期是人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出现发声障碍的情况不要恐惧、不要紧张,出现不适要及时治疗,必要时可采取禁声休息。不乱喊乱叫,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女孩子在月经来潮时多休息少用嗓。变声期间少食刺激性食物,少喝冷饮,要让学生注意唱歌之后不要立即喝冷饮,避免引起嗓音疾病。总之,嗓音只有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得到进步、锻炼,只有通过平日的保护,才会平稳度过变声期。

六、结语

少儿声乐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每个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教育下逐渐成长。音乐不会唱歌,会唱歌的是热爱唱歌的心,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学生们学习声乐的兴趣,教会他们用心唱歌,教会他们感受爱、创造美。对于少儿的声乐教育,老师们不仅要给学生们打下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审美品味,升华学生们的内心情感,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充满爱的心,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少儿声乐教育最崇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日]品川三郎.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M].吕永深,缪裴言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14篇

儿童声乐训练与成年人的声乐训练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能和成年人相比,而声乐艺术恰恰又是一门绝对的感性艺术,老师只能对学生阐述自己对声乐艺术的感觉和演唱技巧的感觉,而学生必须把老师的感觉转变成自己的感觉,这对于儿童来讲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因此,我觉得儿童的声乐训练必须以一些实际的有效地练习来让孩子们逐渐改变不正确的咬字、呼吸、发声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经说过,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可见咬字是歌唱的关键。通过长期的儿童声乐教学,我总结了一套让孩子们尽快掌握正确咬字技巧的方法。

“五音十三辙”是汉字发音的总成,为了让孩子们能最好地理解和最好地掌握,我根据“五音十三辙”编写了许多。练字练音诗,这些练字练音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能给儿童学习发音咬字带来极大地帮助。举例如下:

一,“唇音”练字诗:(唇音指的是b,p,m,f等音)

1,满坡麦苗傍木棉

坡旁梅妹伴肥忙

放肥保苗麦碧茂

风摆麦苗木棉放

2,北坡冰雹扑面飞

曼芳牧马发辫飘

白马膘肥八百匹

满坡奔跑碰斑豹

曼芳拍马猛扑豹

防豹保牧白马保

二、“舌音”练字诗:(舌音指的是d,t,n,I等音)

1,铁牛来到莲塘岛

东东兰兰乐得跳

待到来年稻浪绿

队队粮多乐陶陶

2挑土垛堤垒梯田

队队努力犁稻田

斗天夺地党领导

来年绿浪连蓝天

三,“喉音”练字诗:(喉音指的是g,k,h等音)

哥哥挎好瓜果筐

高歌归回过宽沟

河沟很宽赶快过

沟滑筐扣瓜滚沟

哥哥搞好坏瓜筐

第15篇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需要教师的重视和解决。一是过分重视技巧,忽略情感表达,部分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水平和技巧,往往一味强调技巧训练,而忽视情感表达的训练,无形中拉远了学生与听众的距离,也使得其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感;二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差异,对于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认识,也会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声乐教学中,对于作品的把握和演绎等都可能影响情感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加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三是缺乏舞台的训练。对于声乐学习而言,舞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舞台经验可以使得演唱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对声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充分发挥,引发人们内心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感受。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没有重视舞台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演唱得很好,而一旦上台就会出现紧张情绪,影响表演的效果。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训练方法

针对声乐教学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强化情感表达训练,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1.重视情感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只重视声音的位置和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忽视了最能引起听者共鸣的情感培养,教出的学生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没有感情的“唱歌机器”。在儿童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端正自身态度,把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和教育重视起来。而对于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对声乐作品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表达,养成表现声乐情感的习惯,使得学生可以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并通过声调、音色等的变化表达出来,使得听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作品形象的情感状态。不仅如此,情感的有效掌控需要沟通和交流,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将情感表达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提供自由交流和情感表达的空间,使得孩子在情感表达中能够自我欣赏从而获得自我的肯定。

2.丰富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性格差异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4~6岁的幼儿学生,由于其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可以从音准和节奏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工作。在歌曲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节奏鲜明的作品,如《小羊》《春天的孩子》等。还可以进行歌曲接龙、旋律倒影等音乐游戏,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彩的游戏和活动中感受到歌唱艺术的魅力。而对于7~12岁的学生,由于其对于音乐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基本乐理、发生技巧等的训练,同时向学生传授声乐发展的历史以及一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对作品情感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演唱时还可以配合肢体动作来增加情感表现力,例如: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在教授蒙古族歌曲《我的草原》、摩梭族歌曲《摩梭小月亮》、苗族歌曲《蝴蝶妈妈》等作品时在间奏部分可以结合相应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动作,使得学生可以在肢体语言表达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民族歌曲演唱特点,表达内心情感。

3.加强情感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将自身放在主导地位,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特点和内心情感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时,曲目的难度应该循序渐进,而且各种题材都应该有所涉猎,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例如:11岁的学生一金,她的声音宽厚明亮,在学唱藏族歌曲《哦,香格里拉》时,唱的比较直白没有内容,为了让她进入音乐,我先给她讲藏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又听了几首成人藏族歌曲和器乐曲,看了藏族舞蹈,打印了布达拉宫、雪山、牦牛等图片。一开始先让她看着图片来唱,熟悉之后让她边唱边想象歌词描述的情景,脑海里浮现出画面,在唱某些乐句时还加了一些装饰音。通过这样的训练,她演绎的歌曲体现出了藏族歌曲的特点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演出时打动了观众,甚至有前排的观众感动的掉下了眼泪。又如,5岁的学生张萌萌在演唱《小小心愿》时,我先给她逐字逐句讲歌词的意思,又给她讲了歌曲创作的背景,还讲了歌曲中提到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完后孩子很兴奋,积极的要学唱,在学唱过程中还加进了自己的二度创作。后来在演出中,她富有灵气的演唱打动了观众,还有部分观众激动地站起来鼓掌。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