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困惑与对策
一、前言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可见,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读是听的深化,写是说的提高,读和听,写和说是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只读不写,或读归读,写归写等读写分离现象。一些学生课外书读了很多,但一说起写文章就头疼、害怕。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困惑
多年来,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相分离现象严重。虽然很多语文教师讲授作文教学时会刻意强调注意,但不能很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链接,当然,更何况迁移的知识和方法,但单纯依靠征文每周两个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另一部分老师关注和重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但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讲授“读”当然讲“阅读”,“写作”课程只强调“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完全分离,完全无视“课本就是一个例子”,忽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作为知识的领导者,但不自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从阅读取得了相应的收获,却不能在写作中很好的利用,造成阅读流于形式,结果不仅是让学生觉得学习“读”没有实际用途,从而缺乏阅读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感到“书面形式”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水源,无本之木。
也有许多教师感到困惑,我觉得学生读的文章已经很多,怎么还不会写的文章吗?事实上,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的东西――阅读,去谈论所谓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探索“初中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综合办法”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教学现象脱离所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实施缺乏,实践希望在语言教学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指导,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渗透初中在一起。
在阅读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或不是学生阅读的文章阅读深入社会,是提高阅读能力本身是一个考验,只有学到的应用在实际写作,才是真正的阅读的作品,也说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改善,当然,经常阅读学会使用他们的书面,写作技巧也必须相应增加。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教学的对策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写作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源”和“根”。但是,“读书”的“蛋糕”,但足够大的一块,怎么能积累一些有用的东西写许多材料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阅读,通常什么事情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如何积累,如何申请,所以这个问题后,那么它是不是一直在做它永远?许多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和工作量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已,等学生们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自会独立积累,积累多了,运用的就熟练了,将面临写作时,写作是一种享受。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有非常有效的,但一旦有一定的“量”是写作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写作材料
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中需要有一定手段和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主旨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材要更加具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具有典型性。写人写景角度要新,写事写物感受要独到,也就是说选材要新颖。
其次,对材料进行详略处理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
最后,在两个相连材料之间安排过渡有时文章中要把两个材料相连,但是读起来联系又不是那么紧密,这就需要在两个材料之间安排过渡。用一些既关联上一个材料又关联下一个材料的语句或者语段将两个材料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文技法
文章的开头结尾一般来说分为点明中心开头和交代四要素开头,还有的是描写环境开头;结尾又分为 交代结局、总结中心、抒发感情、首尾呼应结尾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可以能使得所描写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激情,给予了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得写作教学最终服务于阅读教学,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2]张宏英,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3]滕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法之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4期
[4]王胜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J];学周刊;2011年19期
[5]程明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空间[J];学周刊;2011年01期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推广,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能使学生使用普通话阅读的能力,并且要能够使学生掌握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表述自己个人看法的能力,同时要是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文章题材并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以便于在写作教学中能够有效运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看来,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用一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校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仍然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性,不能有效满足时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一味地向传授阅读知识,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此外,学生们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也只是走个形式,不能真心的去感悟阅读的魅力。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有效把握阅读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仔细把握阅读教学内容,分析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衔接程度,依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来。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增加语文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语文阅读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进入阅读状态之后,就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其性格特征也十分鲜明。尤其是在理解力方面,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巨大的不同。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反之,就会得到不理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耐心,使学生有自信地、有兴趣地进行阅读,从而能够准确把握阅读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案,阅读教学方案要与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有效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3.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效果理想与否与教师的教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要定期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要采取措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的指导,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单一性的特点,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呈现出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成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使语文教学向着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发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特点
多元化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不仅表现在教学设计上,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在运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会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学当中,能够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广泛,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习内容的丰富。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提升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处于身体和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身边的事务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把握住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提升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去探索和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学生留有表达自己意愿和观点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表述,转变学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观念。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心声,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二)激发学生小组探讨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自身思维进行扩张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对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将全体同学分成几个相等的小组,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针对讨论的结果,派出小组成员进行阐述。学生在自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该充当协调者的身份,协调好个学习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小组成员的水平出现较大的悬殊,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能够确保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教师需要结合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各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对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学生解决,鼓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指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完善,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应该选择一些教材内容相对较为完善的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资料,给学生提供阅读课外资料的机会,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实现对知识点的延伸。另外,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资料进行筛选,帮助学生选择一些优秀的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提供开展课外阅读的机会,帮助学生去理解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加强学生理解课外阅读资料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写作练习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将课外阅读资料中的内容引入到写作中来,对充实学生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困惑阶段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点拨,能够让学生开阔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展现。能够直观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思考,能够透过表面现象,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惑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31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作文教学经验,但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很薄弱,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
农村初中普遍采用 “课上引导、课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解”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感知世界的引导太少。学生的写作素材单一,很多材料从小学写到了初中,总是“老套”,没有创新,空洞无物。
二、困惑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想写好文章先学会做人。人格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丑恶的恨,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感知它,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欣赏好的影视作品,多交好的朋友。最后,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敢说真话,敢说有个性的话。只有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向读者展示出完整的自我,文章内容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方法死板,以至于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讨厌写作课。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的整体语文知识的一种活动,鼓励学生感知社会,增加社会阅历,不要只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这个小环境。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难于没有写作的“米”。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选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一些细节之处、感人之处,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如下的教学模式,如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多种模式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模式实践在初中语文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以往的教学互动性不充分的弊端,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是在最近以来,笔者在对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课堂做了多次深入的调查,发现了在这个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当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中结果显示有两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存在且较为突出,第一是合作学习的这种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化,第二是这种模式缺乏有效的实施性,第三是与该种教学模式想对应的教学评价不配套。
(一)合作学习模式形式化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创新模式,有许多初中语文老师对这种学习模式的是指缺乏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形式化和表面化地理解其意义,过分的强调了该学习模式的形式的重要性,从而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
(二)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有效性
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缺乏有效性的原因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导致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和认可度存在极其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第二,不同的老师对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的管理和控制能力还不到位。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新型模式讲究的是组内合作集体探索的原则,因此,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其所呈现的问题的性质以及难易的程度,并遵循组内、组间同质,确定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编起来,这是异质合作小组的成员组成内容。而我们大部分初中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基本都会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组排在一起,这时候假如在分组后老师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其组内讨论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两边倒的形势,优等生大谈特谈,中等生听之任之,在这种交叉分组形成合作学习模式小组中,对整体目标的完成和该组内知识的内化非常不利。
(三)合作学习评级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般来说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中,以常模参照评价为主。而此评价体系的顺次排行是依照学生的成绩优劣进行。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主要是强调对以组为单位的共同目标的学习与探究,严格来说,这与强调整体进步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匹配,所以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并与其相适应,可是这一新型的评级体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处于摸索和构建阶段。
二、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上述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进行参考。
(一)创设环境,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一样是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只有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完成教学的目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预先设定学习的目标,难点重点问题的选择要有价值,并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把老师所讲的主题思想,语言表达,艺术特色,语法特点等知识点经过组间,组内的交流探究分享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科学管理,分组合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一下几点。
(1)分组的合理性:初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一般是采用交叉分组的方式进行分配,交叉分组必须充分的重视和凸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角色,和其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优等生一般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选择其作为该组的组织者,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积极表达,组织组内成员围绕学习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将组织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只是为本组的问题找到答案,还要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并得出共同的结果。下等省可以在优等生创设的共赢氛围中积极发言,主动学习,如果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可以优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学习成果,从中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时间长了之后就可以将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隔阂消除,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2)交互感应:合作学习必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达成组内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为更好地实现交互感应,提高组内成员的共同目标达成的同步性,对于学习成果可尝试分工汇报的形式,以达成自我知识的构建及合作学习成果的双重实现。
(3)科学管控:合作学习模式必须重视引导,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综合素质等特质,尝试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组内核心,对于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选择值得信任组织能力强、时间把控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本组的主核心,对于普通难度教学目标的合作学习,可以尝试选用中等生、甚至下等生作为组内的组织者,不求组织者成为本组学习的核心,但求锻炼其组织能力及探究能力,在提升素质能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激励中下生,形成共同进步的长效机制。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在组与组之间或全班范围内作交流沟通。在合作学习结束后,中学语文教师要利用组间、组内的学习达成及过程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提高。在总结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或意见。
(三)加快配套评级体系的构建步伐
在构建合作学习评级体系构建的思考中,笔者建议由原来的一元指标评价体系改为多元指标评价模式,对于评价内容而言,既要对结果评价,也要对过程评价,既要对某一时段的绝对成绩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阶段性的成长性进行评价。既要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又要注意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既要对小组内个人进行评价,又要对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对于评价方式而言,既要有教师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参考文献:
[1]孟萌.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难,最终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耗时耗力的低效率结果。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灵活、巧妙、创新性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架设师生间对话的桥梁,努力打造初中语文精品课堂。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1.精彩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前奏,导入教学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热身运动”,亦是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语文新课教学的精彩导入,能够恰到好处地扭转课堂教学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如,我在讲述《未选择的路》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一次让学生回忆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普希金的诗,学生通过背诵,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也不悲伤,不心急,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终会等到快乐。学习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的信念。在学生斗志轩昂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新课的教学。在《未选择的路》中,思考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尴尬、困惑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考。
2.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解放学生,为学生插上翱翔语文世界的翅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飞跃,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会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也是高效课堂之法宝。教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有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相长,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如,我在讲述《最后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凸显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分别从天真淘气的孩子和认真执教的教师两个人学习出发,阐述课文。从第一阶段小弗朗士幼稚和怕提问的心理活动开始,写出小弗朗士害怕上学的真正原因,点出故事背景,为后文铺设伏笔;第二阶段小弗朗士疑惑、诧异的心理活动,点出课堂氛围与往常不同,教师先生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甚至还有其他本村的人,很好地烘托出“最后一课”的氛围,加深了课堂悬念;第三阶段小弗朗士难受、懊悔的心理活动,唤起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小弗朗士的民族自尊心,进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要学国语言,内化为小弗朗士的学习愿望和动力;第四阶段,小弗朗士悲愤、懂事的心理活动,蕴含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是崇高和伟大的。
3.小结思考
课堂小结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所有语文教师都希望在小结中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疑点打包在内,可以在最精炼的小结中,解决所有问题,给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实现语文理想课堂教学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认为需要设计科学的小结,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构成语文认知,建立语文新知识模块,提炼语文优化技能,总结语文思想方法,点燃语文思维智慧,为语文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为学生创设余味无穷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小结时,我总结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个人命运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看作是生命的终身幸福,我们都要有责任感,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因有我而强大,让我们的生命铸就祖国丰碑,矗立人心。
二、总结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知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要大力推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再沉迷于过去语文知识的解读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精彩导入、学有所得、小结思考三环节,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思考、探究学习,敢于质疑和提出语文问题,在语文课堂贯彻“高效”教学理念,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实现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开始变得不同,教学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在遵义市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视频文件、有趣的图片、生动的音频、独特的方式等等,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其中微课的使用能给僵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带来一种创新,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微课的相关定义
“微课”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课堂实践的需求,利用视频作为主要的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个重点难点疑点的知识点的精彩讲解或教师教学的全部活动,用以提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微课的组成不仅包括了视频片段、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作业等传统型的教学方式,还包括了教后反思、教师点评等辅的教学资源。微课是继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有了新的突破的课堂教学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获取较为方便等突出特点。每一位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优秀的微课,给学生带来新的教学体验。在语文教学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情境内容,带学生进入一??语文世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十分晦涩的文章,或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课文。学生往往会因无法理解,或与其生活环境差别较大,而陷入理解的怪圈,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教师通过微课,在课堂上利用制作优良、内容丰富的微课视频,生动、引人入胜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课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时,学生常常会因其复杂的社会背景,辛辣的笔触,令人深思的文章内涵,使同学们在学习中产生困惑。初中语文课堂便可通过微课视频,化劣势为优势。通过给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了解鲁迅其人的生平往事,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对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进而加强了对难以理解文章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语文教堂的效率。
2.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对语文知识的课外拓展延伸。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无法将两者统筹兼顾,微课的使用便可改善这一点,在进行相关教学任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的知识天地。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这是只有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做到的。例如,在进行对较为陌生、冷门的语文知识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对知识的相关查询,然后在微课上为学生作出具体、详细的解释,并配上生动的图片或音频。让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也有所了解,达到新课标下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培养,让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褪去了枯燥和冰冷,变得令学生更加喜爱。
3.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意境
文章中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难以捕捉的东西,它存在课文中,但并不容易理解。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学生进一步对语文进行了解的阻碍。但在以微课为载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微课的视频、音频、图像与相关课文的学习结合,创造具体的语文学习情景。这能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刻了解,以及对课文意境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相关学习中,因为古诗词的历史悠久,古人的生活环境与如今的差别,在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中,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古诗词情景,营造一个仔细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进入到古诗词优美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极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上有极大的帮助。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一个难关。学生往往会遇到没有写作素材,没有写作灵感,没有写作思路等等问题,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不够生动,没有真情实感,脱离了生活实际。其原因在于学生并未仔细观察过生活,感受不到时代的变化,领悟不到历史的变迁。微课的使用便可以改善这一点,利用微课的影音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对一个作文主旨进行剖析,为学生打造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展示,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深刻、具体的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写作兴趣和真实感受。而且,通过微课的使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为学生对素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了一个方式,对语文的写作教学发挥了一个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法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93-01
语法,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从六七十年代的专门教材教学到八九十年代的课本专章安排,可以说让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得到了实惠。但近年来,随着语文人文性研究的深入,语文工具性被淡化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法教学的现象很普遍。初中语文要不要进行语法教学?作为一线教师都感到非常困惑。
1.从新课标到教材,都忽视语法内容
新课标对语法是这样说的:“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因为纲这样了,教材肯定随之变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只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直接导致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对语法的轻视,基本上不讲、不上。
教材、教学这样了,考试又如何呢?从这些年的中考语文来看,语法板块早就没有了,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上,有一定的涉及而已。
其实,这样情况的出现并非偶然,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语文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2.忽视语法教学导致的尴尬
考试中没有语法部分内容,但语文教学中却经常遭遇尴尬场面。
首先,文言文教学中离不开语法知识。
文言文本来建设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里边的许多文言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现在很多学生不能完成的。比如词类活用,它要用到语法知识,特殊句式的理解,也要用到语法知识,在学生没有学习语法的时候,这类问题就显得更大了。
其次,修改病句更离不开语法。
病句修改是初中语文考试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语法知识,病句里的许多类型学生都无法理解,更无从修改,比如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语序混乱等等,学生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来修改了。
第三,句子的仿写也不能离开语法
句子的仿写,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个方面的事,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真正规范的仿写,要涉及到句子的结构,修辞的运用,语义的表达等等,它也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来保障。
第四、赏析句子也不能离开语法
当前的语文考试里,出题老师经常都会出一些赏析句子的题目,而且这类题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他往往要用到语法修辞的相关内容才能够完成。
所以说,语文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是不能够回避语法知识的。
3.淡化不等于淡出
新课标要求淡化语法教学,这是无可厚非的。繁琐的语法知识,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他对学生没有什么好处,更与现在的语文教学观相悖。但是,淡化不能淡出。因为语文教学中有以上几方面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就不能不进行语法的教学。现在需要的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教学语法的问题。
4.合理安排语法知识
语文教学中,既然不能够系统的进行语法教学了,那我们就要想一个比较妥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既能够学到语法知识,又不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
首先,可以利用教学之中的一些“边缘”时间,将语法知识分成小块进行专章的传授,比如可以将语法分成:语素、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类型、基本的几种句式、单句及成分划分、常见的复句类型等等。
其次,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及各次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语法传授。
比如《春》的教学中,作者对春天的描写运用了许多的精美词语,多数是形容词,我们就可以将形容词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进行《社戏》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里边的关键动词,顺便将动词的知识教给他们。
现在的各种检测次数越来越多。这些检测题中,常常有很多的病句修改,在这些病句中,各种语法知识堆积起来了。比如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的病句,可以教给学生句子成分的内容,句式杂糅可以给他们讲清楚一些句式问题,关联词误用的还可以给他们说说这就是复句的知识。通过这样的穿插,既讲清了语法知识,也没有给学生添加什么学习负担。
第三,结合文言文教学传授语法知识
文言文中,涉及到语法知识的最多,稍不注意,学生就没有弄明白是什么问题。比如此类活用,涉及到词语问题,文言句式涉及到句子及成分问题,句子翻译更有关成分完整问题。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可以结合语法知识来传授的。
第四,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点拨一些语法知识
一、 在课堂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1.语文教材疏导叛逆心理
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较广,教材内容对疏导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学生从文中感受姹紫嫣红、绿草如茵、细雨连绵的春景,呈现一派生机与活力,让人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细细品味,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静谧美丽的画面,让人的心灵泛起温柔的涟漪,带给人们一股温暖与温情……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关注大自然的美,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情操,让学生将内心的压力通过大自然来宣泄。
在讲授《回忆的童年》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孩提生活,那些天真无邪、无n无虑的美好记忆,与小伙伴、亲人、老师之间相处的欢快时光,使学生内心的压抑得到舒缓。
在讲授“名人故事”、“历史战争”等文章时,让学生认识到黑暗现实中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当前良好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水平下,这些战士、名人的生存境遇、求学故事,让学生明白美好生活是通过战士们的努力换来的,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去学习,遇到困难时应采取行动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以此舒缓学生的叛逆心理。
2.阅读教学疏导叛逆心理
阅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其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推动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中学生的叛逆心理疏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推荐课外著作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通过阅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启迪。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比如《爱的教育》《繁星》,让学生从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童真的美好、大自然的美丽;或者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为树立学生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对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发挥重要作用。
3.写作教学疏导叛逆心理
写作需要学生细心观察、体味生活,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为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搭建一座桥梁。可以让学生以书写周记、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教师可以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心理,以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可以从“爱”、“感恩”、“乐观” 等方面拟题,如“幸福在身边”、“笑对生活”等,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教师从作文中还能洞察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叛逆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或者采用其他文质兼美,具有良好思想性的学生优秀作文来渲染他们,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舒缓。
二、在课外活动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1.口语教育和综合性学习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其中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实践与研究活动,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到知识、技能,还给学生创造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比如,以举办演讲比赛的活动来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演讲。通过积极向上的演讲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拓宽了视野,对调整学生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更好地疏导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2.辩论赛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辩论赛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完善的帮助很大。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辩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比如,以“网络大于弊还是大于利”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一题目展开辩论,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好与坏,明白只有适当的利用网络,才能将网络的优势发挥出来。使那些沉浸在网络中的学生觉醒,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缓解青少年学生的叛逆心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问题 对策
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上每一节语文课,没有准备不行,不进行预设不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校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有明确界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是听课的老师。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任务,不能把听课老师放在重要位置。
一、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混淆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怕听课老师批评这批评那,这也是要改的那也是要改的,忘了自己的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致表演课盛行。此外,我们还发现另一种现象,老师只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写一写,似乎这也是一种创新性的现代化教学,殊不知,此种教育又给学生带来了困惑与不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到底学了些什么?这些语文知识对他们的竞争精神、独立思考有帮助吗?我们教师还给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自由权,但又忽略了自己的主导角色,让学生自己趟水摸石过河,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却往往因缺乏教师的点拨与指导而陷入困惑、难以自救,又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为此,我认为:教师应正确把握教学双方角色,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主线,师生互动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地依据学习目标将听、说、读、写、训练真正地有机融为一体。还学生应有的学习空间和权利,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教师越俎代庖,过多的精讲细读,只是死记硬背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仅是墨守陈规的平庸之辈;教师一味地退后作观众,学生得到的仅是知识的皮毛,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世界观更是无从谈起。
2.教学模式固定化,机械式的按部就班。对于每一节语文课的目标、学生水平、可能遇到的问题、采用的教学方法等等都要进行预设,打有准备之仗,才有可能取胜,才能较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即使这样,由于语文课的特殊特点,突发事件也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运用丰富的教学智慧,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为此,笔者认为: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与教学步骤不能仅仅拘泥于备课笔记,而应依据文本内容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情况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作适当的调整。课前不仅仅是备教材文本,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多花工夫在教前的准备活动中,搜集资料,破解难点,围绕教学的目标与学生学习的需求而授课,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有机链接。
二、有的放矢,采取应对策略
1.角色朗读引趣法。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生动浅显的课文,教师无需多讲,只要略加点拨,组织学生朗读几遍就可以了,特别是有些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分角色朗读效果更好。例如讲《骆驼寻宝记》一课,就可以找几个学生分别摹拟老虎、狮子、骆驼等动物的口气进行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各种动物的性格,学生一定会很有兴趣,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转贴于
2.直观教具引趣法。初中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看云识天气》、《三峡》等课文时,利用教学挂图,再结合挂图讲课文。有时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内容搞一些小制作,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在制作中领会课文内容。
3.激情法。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讲课时只有充满激情才能打动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如在讲授《,你在哪里》、《最后一次演讲》、《背影》、《乡愁》等课文时,我借助动情的朗读、动情的手势、动情的分析,让学生都进入了角色,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讲这些课文时,学生都流下了不同感情的泪水,这就是情绪感染的结果。
4.故事引趣法。初中生都喜欢听故事,我在讲课时,会迎合学生的这一心理,切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兴趣。例如我讲诸葛亮的《出师表》,就顺便讲了讲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木兰诗》、《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用此法。当然,与课文有联系的故事很多,讲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做到适量为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39-01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做好课堂的互动教学才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纳,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情境的营造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前提: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导者、引导者、知心朋友。当学生思维受阻、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作为一名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困惑迷惑的时候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生活、心理方面面临困难的时候,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换位思考,以使得学生的精力不被分散。
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居高者”只会使得教师脱离学生而孤独存在,“中间人”不仅能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帮助能够使得学生以一种感恩的心来学好这门课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能够从根本上找到学生的需要,用学生的建议来优化整个语文课堂教学。
二、关键: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设置
调查显示,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有这样两种:
1、课堂朗读互动活动
课堂朗读,以读带讲,让重读来加深记忆并且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以自我的主体性特征完成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口,必要时动手,但是动脑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朗读一般运用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生字词语的记忆中。
解决的方法有三种:开展互动性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疑问句、感叹句等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模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对文章已经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我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进行自主性学习
2、课堂问答互动教学
课堂问答教学一般分为:
(一)开放性问答,即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语文是一个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二)悬疑性问答。悬疑性问答又称为推理性问题,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采取悬疑问题设置的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的连续性提问,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评论性问答。评论性问答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性问答和辩论性问答。这种类型的问答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理解还要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分辨出文章思想的利弊并且根据自我的实际对课文的主旨和内容进行深度性的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三、多媒体情境式合作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多媒体的多向互动性教学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小说中的风雪进行展示,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风雪情境描述的作用,并通过讨论、辩论、问答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展示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来丰富大家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处理好互动形式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恰当运用策略,形成师生有效互动,走向和谐的课堂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让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有效互动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陈 英 漫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关键词:营造情境;师生互动;教学质量
学生主体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获得发展,脱离了主体活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发展。那么,教师具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营造民主情境,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去审视课堂,优化师生关系,
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对待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真诚耐心地关爱他们,充分地信任和理解他们,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与学生一起平等协商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之间要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
他们的个性化观点与见解要虚心接受和容纳。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课堂体验中丰富情感,活跃思维,促进思考感悟。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对生活经验匮乏的中学生而言并不容易理解,不明白作者写自己在仙台留学经历和狂热的日本青年的目的和用意,更是对作者“弃医从文”的行为感到困惑和费解,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要另辟蹊径,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紧抓文章中心,通过条理分析和借助已有的知识去体会作者流露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强烈的忧国之情,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感悟。这样一来,这篇文章的难点就不攻自
破了。
三、鼓励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是一门涉及广泛知识面的学科,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实施教学,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父亲的背影,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18-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已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转化为以学生自身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对于如何学习语文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策略和方法,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讲到底,而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创设有利的平台,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由传授到悦纳,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篇幅相对较长,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语言价值点、写作策略以及可以采用的学习策略也是多种多样。如果全部作为重点实施,就难以凸显教学的重点,更没有时间得以实施。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文本的特色和主旨,引领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权利交还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设计相应的环节,将自主学习升格为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促使学生不断发展认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要能明确地掌握学生思考的是什么、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依托初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选择正确而合理的学习方法,灵活而机动地调整、执行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在教学课文《在山的那边》时,教师并没有对全文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而是将关注的重点聚焦在对课文中“山”“海”“爬山”等事物意蕴的体悟上,从而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品味诗歌的内在气韵,体验蕴藏在诗歌中的内在情愫,最终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更没有将自己或者是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强行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充分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经验,真正地感受诗歌的内在气韵。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失败经历,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敢于尝试、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将整个课堂的时空都交还给了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分析替代学生的真实感受。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认知能力,在链接学生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对文本丰富而多元的感知。
二、由个人到集体,铺设合作学习的路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实施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如果不能创设合作的学习平台,就会将自主学习演变为一种相对孤立的学习板块。没有合作交流,每名学生都只能停留在自己的理解层面上,对于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是一种严重的制约。而合作学习的开展,更有助于他们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灵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得以展示,既可以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生的成果作为补充,还可以将自己的成果提供给他人,形成成果的交融碰撞。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兴趣、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划分,科学地搭配学生的合作小组成员,并且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通过成员之间的研讨,形成小组内的整合意见。
对于《丑小鸭》这篇课文,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已经不再陌生,对于主人公丑小鸭的遭遇早已了然于胸。而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与整理一些关于安徒生的资料,比如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作品影响等,让学生明晰地了解到安徒生也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分析丑小鸭这一形象对社会生活的象征、折射意义,深化学生对童话作品的理解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权利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到自身的尊严、信任与理解,从而在与他人的合作、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果学生对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较为熟悉,教师完全可以对合作的形式作出重新的调整,积极开掘课堂教学中自由合作的空间,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切的合作探究的话题、挑选小组合作的成员,甚至可以将合作学习方法也作为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这种模式的课堂结构才能更好地顺应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而开放,而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思维空间,最终彰显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由表层到内核,创设探究的平台
进入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小学阶段以形象化思维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模式。但是很多教师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初中语文课堂仍旧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依照预设好的环节和步骤展开教学;各种直观性图片和视频的运用替代了学生的真实思考;教师借助满堂追问的方式调控课堂……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实施和推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开始,教师要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管教学什么类型的文本,都必须站在学生的视角关注文本,准确洞察出学生学习文本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将学生的思维引至文本内核深处,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并不是仅仅止步于对文本普通内容的感知与处理,而是在深入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这样的思考:作者仅仅是在纯粹地写紫藤萝花吗?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断深入文本,聚焦文本语言表达的细节,充分意识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赞美,更多的是对生命价值的呼唤和赞叹。在深化学生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将关注点聚焦在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思考上,尤其是对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修辞手法,教师在联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手法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对这些意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文本采用的象征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真正领悟文本中富含的哲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有效而具有深度的设问,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体悟文本的内在意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一味地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而是将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的成果不断放大,充分认可学生探究的成果,使学生受到鼓舞,让学生提高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改革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主题是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这种新局面,教师不仅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化修养,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教学。
一、对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有哪些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初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岗位责任不明确
语文是学校教学课程的主要科目之一,其对学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把守对语文教师的征集条件。然而,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中学,由于师资匮乏。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同时兼任数学教师、历史教师,甚至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职位,会使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和责任表现出混乱与不明确的现象。
2.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评估、自我检讨、自我改进
对于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少主动进行教学的反思、检讨、评估和改进,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评以及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比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面对教学课堂上学生反映少,课堂提问不积极,作业上效率低,遇到学生迟到旷课或是考试成绩下降等问题的时候,没有去反思教学模式是否出现问题或是学生是否适应,也没有去找出改善出现状况的方式方法,而是任之发展。同时,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不善于自我反思,很难准确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进行自我提升,这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较低。
二、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改进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反思等方面着手,从而推进初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结果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
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学生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2.转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许多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束缚。而作为教师,应该发现问题同时转换教学模式,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性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及高科技产品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拉近师生关系。通过以上努力,除了可以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外,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
3.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有时候都没把握准方向和重点,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咏。语文课“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讲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三、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适应改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思想文化内涵。阅读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更对学生的精神面貌起着重要的启迪和教育作用。通过欣赏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字之美,从中了解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自我的感知和学习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其意义
探究性学习来源于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方法,探究性学习具有其不同于传统学习方法的特征,对相关的学习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人才观念和学习观念下的产物,探究性学习讲究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取相应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式,以及具有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在面对未知事物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和不理解,探究性学习就是鼓励学生去自我化解这些疑问,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来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能够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动性的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开放化以及自主化,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能动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的创造力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探究,积极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老师的主体性教学地位,让学生通过自我的辨别和思考来进行学习。
(2)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是自主选择的,教学中没有强迫式的观念和方法,学生完全按照自我意愿来进行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靠自我的实践去进行解答。
(3)参与性。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地调动自己多方面的感官,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找到实践参与中的乐趣,也从中收获方法和知识。
3.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提倡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参与局面,是一种学习观念和方法的全面改革。将探究性学习法运用到具体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的禁锢。探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也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改变,能够促进对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
二、初中语文的探究性阅读的方法
阅读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阅读去具体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概念,而且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实践,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的阅读学习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过程,深化教学方法,提升学习乐趣和效果。
1.主体感知
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课文和作品,应该进行自我的感知和分析,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老师在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来实现。
例如,在读到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对里面小草的嫩绿以及桃树、杏树争相开花的热闹场景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大致的想象,这种想象过程能够丰富阅读过程,同时也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2.对比阅读
探究性阅读给予学生比较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及灵活的学习方法,在探究性阅读中,可以通过不同作者同类题材或者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阅读来对相关作品进行理解和学习。对比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差异的分辨能力,增强细节感知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对比中不断发现阅读方式以及语言运用上的创新。例如,在阅读到有关鲁迅早期的一些作品时,可以找到一些他晚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文人思想上的变化,也可以丰富阅读的乐趣。
3.立体化的阅读
阅读学习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从作品中了解到知识内容,而应该具有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阅读学习过程,阅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学习过程。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通过资料的归类整理分析以及实践运用,来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让阅读不仅成为语文学习中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部分。例如,在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有对地方过端午节的一些描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深入到生活实践中,感知端午节在自己的生活中与作者家乡生活中的异同,使阅读过程变得立体、丰富和生动。
探究性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探究性阅读过程,能够丰富学生阅读的乐趣,提高其学习热情。探究性阅读能够带给初中语文教学和学习以崭新的面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达到良好的教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永彬.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J].考试周刊,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