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旅游消费心理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旅游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旅游消费心理是旅游者行为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动因。大学生的旅游消费心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求知心理。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的外出旅游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2、猎奇心理。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同学被“关押”在学校里,眼里充斥的除了课本还是课本,对外面的世界近乎一无所知。上大学之后,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也就萌生了“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
3、放松心理。现代生活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大学的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长期处在神经紧绷、身心俱疲的状态,对人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而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放松身心的好办法。
4、攀从心理。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在旅游变得越来越时尚,且一些学生率先走出学校,加入旅游大军享受的生活的时候,其他同学自然不甘落后,不管经济是否允许,都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5、访友心理。中学毕业后昔日的好同学各奔东西、遍布大江南北,但那份最真挚的感情却让人难以忘怀,于是到异地的老同学那里叙叙旧,顺便游山玩水一下,况且有人管吃管住,何乐而不为呢?
6、顺从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出游的打算,但是在同学、好友的怂恿和相邀下,也就顺便跟着出去转转了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旅游群体,他们在追求个性,讲求创新和特色的同时,又对旅游产品的价格极其敏感,因此,针对大学生旅游的心理特征,要求旅游企业要制定有大学生特色的营销策略。
1、灵活的开发思路。针对大学生是喜欢个性的特点,旅游产品要灵活、丰富。
(1)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娱、购等项目分别列示,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包价旅游;
(2)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多种多样的旅游方式需求,应该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在保证旅游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兼具灵活性,可以允许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几种不同的旅游方式,进行自由组合;
(3)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可以根据其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1)灵活的旅游产品的组合。吃、住、交通、旅游、娱乐、购物等分别列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的自由,自由组合,形成不同形式的包;
(2)旅游的多样性。各种大学生旅游需求,应该设计多种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以及确保旅游的多样性也想要的灵活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旅行方式,自由组合。
(3)组织者应灵活。大部分的大学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大部分在你旅行之前,可以根据其特点,将团体旅游。
2、分层次设计旅游产品。针对大学生每个年级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旅游心理特征,可以分层次设计大学生旅游产品,提供具有年级特色的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1)针对大一的新生,他们对周围的环境还不是很了解,可以采取和学校联合运作,组织开展短程旅游,如城市一日游或两日游,让学生们了解当地的风光,熟悉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
(2)针对大二及大三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可以推出具有刺激性的探险游、野外生存体验等。
(3)大四学生比较关心的就业问题,可以设计以就业培训、就业考察、开拓眼界为主题的寒暑假就业游,到知名企业参观工作环境,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过程。
3、分层设计旅游产品。每个年级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旅游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可以分层设计旅游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的品位特色。
(1)针对新生,周围的环境也不是很了解,他们可以去学校和联合行动,组织进行短程旅行,如城市旅游或LiangRiYou,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景,熟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2)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渴望追求新知识,而且可以推出令人兴奋的冒险,生存经验,等等。
(3)高级学生更关心就业问题,可以设计为职业培训,就业调查,视觉主题的夏季和冬季假期就业游泳,参观著名的企业工作环境,感觉大气,经验的工作过程
4、多层级价格
大学生的经济实力薄弱,花的钱大部分来父母,少部分来自个人兼职、奖学金。因此,大学生在旅游的时候对旅游的产品的价格比较敏感。但是,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学生又追求个性、创新和变化。针对这个特点,可以把产品分解成若干部分,通过多层次的价格体系吸引大学生旅游者的前往。这一举措既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创新和变化的心理,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又降低了旅游产品的表面价格,让大学生更容易选择。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定的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企业应针对性地进行宣传营销,刺激潜在旅游需求,培育一个有规模、有潜力并稳定增长的客源市场,实现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旅游消费群体,旅游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营销,刺激潜在的旅游需求和培养规模、潜在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实现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一、前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教育统计,201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有24678.1万人,这是一个庞大且特殊的人群。大学生青春年少,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旅游逐渐成为其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大学生大都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其消费能力有限,负担不起高消费的旅游项目,且目前市场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和管理方式,这大大制约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
(一)大学生消费者的现状
首先,大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全国大学生的假期在150―170天,其中包括周末,节假日以及约3个月的寒暑假,所以大学生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会更加灵活,不仅仅是集中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期。其次,大学生有强烈的旅行欲望。针对某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95%的被调查者有强烈的外出旅游的欲望,他们有体力和精力,渴望亲近大自然或者通过外出旅游来释放学业压力。再者,大学生旅游往往会结伴而行,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人,二十人,甚至于一个宿舍,一个班级等等。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喜欢热闹,所以人多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在旅游方式上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助游,一来可以节省费用开支,二来可以更加自由的安排吃饭,住宿等事项。大学生旅游注重过程的享受,自娱自乐,且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旅行。在旅行地点的选择上则更多的来自周围人的推荐。最后,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高,所以无法承担高消费的旅游景点,只能选择一些档次稍微低一点的旅游景点,且尽量缩小吃饭,住宿方面的开支,真可谓是“穷游”。
(二)旅游市场的现状
目前旅游市场往往忽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者群体,没不到其可能带来的巨大效益。旅游产品缺乏针对性,专门针对大学生而设计的旅游产品很少。即使某些旅行社针对大学生专门创办了一些旅游项目,但是这仅仅是对大众旅游路线的简单改良。大学生一般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兴知识的接受能力会很强,对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新奇性,参与性普遍要求较高。适合大学生旅游外出的产品较少,这也成为了大学生们旅游出行少的主要原因。此外,旅行市场的大多数旅游产品价格偏高,不适合大学生消费,因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家庭的资助,所以这使得大学生对着高昂的旅游费用只能望而却步。
三、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一些建议
(一)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想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资源来发展旅游业,重中之重就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旅游现状和特点来有的放矢,开发出专门针对大学生或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让旅游走进校园,并可以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针对大学生情侣可以设计一个合理的“情侣套餐游”等类似的产品,只要选址合理并配合以是的适当的情侣主题,相信在大学生中会有广阔的市场。再如,大学生处于学习各方面知识的阶段,有许多大学生想通过旅游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设计开发出“修学游”的旅游产品,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景区和有特点的项目来提高大学生的见识。老一辈革命前辈不仅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我们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如今国家提倡向优秀的革命前辈学习,大学生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出“红色旅游”的旅游项目,让大学生在享受旅游的过程中也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这会对其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激励其奋发图强,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二)合理的价格定位,合理的促销方法
对于大学生旅游来讲,费用是影响其旅游决策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大学生旅游往往是“穷游”,想通过最少的费用来达到最佳的旅游效果。所以对于高消费的旅游项目,大学生往往负担不起。在价格定位上,旅游企业应该树立薄利多销的观念。大学生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会比较灵活,不仅仅局限于五一,十一等高峰期,而是在平时或旅游淡季也会选择外出旅游。所以在非旅游高峰期,旅游企业可以适当降低价格来吸引大学生。在旅游的宣传和促销上,旅游企业应该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进校园,与学校联合,与学生社团联合并与政府联合从而达到从政策支持到营销宣传一体化的模式。除了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外,旅游企业还可以利用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譬如人人网,QQ,微信等,不仅可以广覆盖,而且传播速度快。此外,旅游企业还可以针对大学生一些如何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和旅游方案等方面的信息,再配合以旅店,餐馆等附加条件形成网络化的经营模式,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旅游质量[3]。
四、结束语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消费
一、引言
根据瑞士学者的定义,旅游是指不在特定地方定居的旅行和短暂停留而产生的各种相关现象的总和。而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类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一方面他们有“透支消费”、“超前消费”的心理,但另一方面社会资源有限,经济能力有限,消费能力尚还不足。本文以温州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52份,有效问卷440份,从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着手,深入剖析目前在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措施,以此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现状
1.需求方面
(1)关于旅游的动机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得知,产生旅游消费行为主要源于两大类的影响因素,一是市场、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二是学习、感知等内在因素,这也便是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动机主要包括以自我消遣、自我娱乐、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等自我动机以及访友、探亲、获得尊重等外在动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45.72%的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游山玩水”、自我消遣,还有少量学生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走亲访友,极个别同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时在校上课时课业紧张压力大,想通过旅游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2)关于旅游信息的获取
国内外旅游市场日趋完善,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与之同步的是旅游行业的竞争态势相应加剧,大学生的旅游市场成为旅游行业竞争的新阵地。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同学以及朋友的推荐成为大学生获取旅游资讯的重要途径,还有很多大学生通过朋友圈等新媒体获取旅游相关资讯,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年学生的集群效应、从众效应较为明显,自身关于旅游的决策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2.时间方面
(1)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时间选择
由于平时课业的关系,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一般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温州在校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的时间段依次为国庆假期、寒暑假、五一假期等,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之所以选择国庆假期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温度适中、时间长短适中,而寒暑假要么过热、要么过冷,亲朋好友不能相约同行,或者因为有其他安排(考驾照)而选择“宅”在家里。
(2)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频率选择
以年为单位,约有一半左右的大学生选择每年出行两次,两成左右的学生选择每年出行3次,参照五年前的数据,在温大学生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
3.费用方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2%的学生家长是支持大学生合理的旅游消费的,这部分群体的主要旅游消费来源于家庭给予。同时我们也发现,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部分大学生的旅游消费主要来源于平时的兼职所得以及学业奖学金收入,因此大学生旅游费用来源呈现出差异化特点。
4.方式方面
大学生旅游既具有计划性,又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和谁一起出游”这个问题上,6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朋友一起出游,这主要是因为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及兴趣爱好,还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单独出游或者报团出游,给自己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按照短途和长途旅行仍有所区分,短途旅行多选择骑行或者客车出行,长途旅行会选择火车等交通工具,在住宿上多选择拼住或者住廉价的青年旅社。
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
1.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的实际调查,多数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是属于理性消费的,但也存在离散趋势,个体差异化较大,这主要是源于家庭经济情况差异、旅游产品差异等原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旅游的概念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认为“去近的地方不叫旅游”、“花费少的不算旅游”,还有部分学生有超前消费、借钱旅游行为,并将旅游作为一种谈资和炫耀的资本。
2.安全意识存在盲区
除经济因素外,安全问题成为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的又一考虑因素,网络上关于大学生外出旅游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案例不胜枚举,在调查中,35.63%的大学生仍“会考虑和陌生人一起旅游”,还有26.36%的大学生有过和网友一起出游的经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仍有所欠缺。
3.文明意识存在偏区
在校大学生整体上素质高,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会制造“不和谐”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囿于经济原因,有“逃票”经历,还有些大学生仍然会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出游选择逃课、旷课,这都为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对策分析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爱探索,独立意识强,但易寻求刺激,缺乏理性认识,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均要注重对他们在消费方面、旅游动机方面的引导,以此帮助他们以更合理的方式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和自然,并学习社会、行业所需要的人文精神。
2.加强大学生旅游消费文明教育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的代言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受到的关注更多,为此学校、家庭要加强对他们的文明教育,帮助其成长为旅游群体的示范者,而非“失范者”。
3.重视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较之生理上的成熟,心智仍然还不够稳定,他们和社会的接触较少,对于旅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仍会措手不及、无从应对,所以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旅游安全教育,增强他么的防范意识和防骗、防盗、防危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