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养结合的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基本概念 医用化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01-01
1 概念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途径
(1)从形成概念的感性材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例如,在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Cu、Zn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的现象,再分析现象,得出电极反应,最后指出能量转化形式,即原电池的概念。(2)从概念的理解和深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同位素”的概念可以从初中化学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深化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中有这样五个字:“一种碳原子”,这就意味着碳原子有多种,那么这种原子差别在哪里?自然引入了同位素的定义。学生自己就可归纳出来。(3)从概念的记忆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物质溶解性表中涉及上百种物质的溶解性,可概括归纳为六句话:“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碱中溶有钾钠钡,硫酸不溶钡和铅。碳硅磷硫亚硫酸,它们只溶钾钠铵”。其含义为:钾盐、钠盐、硝酸盐和铵盐均能溶于水,氯化物中不溶的是氯化银和氯化汞;氢氧化物中可溶的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它们只溶钾盐、钠盐和铵盐。这些归纳,很好地解决了化学“易懂难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4)从概念巩固的程序化练习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概念的价值在于应用,要设计出程序化的练习,由浅入深地系统全面地巩固概念,并设计出有价值的灵活的题目,以达到培养能力的功效。
例如,在巩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规律时,可设计这样一题:甲、乙、丙、丁、戊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1)甲乙+NaCl;(2)乙+HO丙+H;(3)丁+NaCl甲+乙+HO; (4)戊+NaOH乙+丙+HO,则此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丁乙戊丙;(B)甲乙戊丁丙;(C)丙戊乙丁甲;(D)戊甲丁乙丙。
分析:由(1)知甲到氯化钠转化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则甲到乙转化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即氯元素化合价乙大于甲;由(2)知,水到氢气时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则乙到丙时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即氯元素化合价丙大于乙;由(3)知,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甲、乙之间,则乙大于丁大于甲;由(4)知,戊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乙丙之间,即丙大于戊大于乙。综上所述,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小于丁小于乙小于戊小于丙。
本题涉及到分解反应、电解反应、归中反应、歧化反应,考查的规律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必有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同种元素不同价态原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只能归中(靠拢或重合),不会交叉或互换。可见本题是一道十分灵活的题目。
2 寓思维品质的提高于基本概念的教学中
化学基本概念是指在化学科学中较为基本而具广泛应用的概念,基本概念的自身特点及其在中职化学中的地位,决定了寓思维品质的提高于基本概念的教学之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高思维的品质,既有助于双基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必须。
2.1 直观与生动,培养思维品质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传授概念手段的生动性与直观性。生动直观是进入认识深化的通道和铺路石。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的感性材料,通过学生自我思考,从中抽象出概念,而不是死板地去背定义。例如,在讲“催化剂”概念时,教师可首先演示三个实验:单独加热氯酸钾,较长时间后余烬木条复燃;单独加热二氧化锰,即使很长时间,余烬木条也不复燃;加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混合物,余烬的木条迅速复燃,科学实验表明,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均无改变。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催化剂的本质属性,即“一个改变、两个不变”,从而给出科学的定义。
2.2 剖析与对比,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
剖析概念即理解概念。一是把握概念的内涵,掌握其含义的内容要求;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挖掘隐含意义。如在讲解“电解质”概念时,要进行下述分析。首先是概念的构成要素(内涵)“―― 导电”,“―― 化合物”;其次概念的适用条件(外延):自身电离。氨气和二氧化硫气体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它们不是自身发生电离,而是与水反应的产物发生电离,则氨气和二氧化硫气体是非电解质,而氨水和亚硫酸是电解质。再次关键词:“或”不能改为“和”,如氯化氢液态不导电,硫酸钡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硫酸钡在熔融下能导电,因此它们均为电解质;“化合物”不能说成“物质”,如铝在熔融时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单质),食盐水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是电解质(状态的混合)。基本概念之间常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采用对比与比较的方式,弄清其区别与联系,便可澄清对概念的模糊认识,使概念连成体系。通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1)列表比较法;(2)利用数学集合知识;(3)对物质进行归纳。例如,中职化学课本中涉及23种“化”、21种“剂”、14种“水”12种“气”,列举对比,便可一目了然。
3 联想与质疑,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创造性
联想既是一种记忆方式,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概念教学中,要诱导学生把知识广泛迁移,对问题全面观察,多向思考,广泛联系,层层质疑,在思维的广阔性中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研究“燃烧”概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我们化学教材中“燃烧”的概念是怎样逐步深化和科学化的?(2)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燃烧与火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点燃、加热、高温与煅烧有何区别?在上述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层层深入探讨,学生脑海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便会燎原起来。
4 运用与巧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与敏捷性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综述
随着老年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现阶段必须直面的社会问题,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传统是以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为主的“医养分离”养老模式,既由子女、自我、亲戚提供养老资源,这种模式下的社会医疗和养老供求矛盾突出。因此,探寻“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成为时代需要,也是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论文将以合肥市为例,研究具体实践中“医养结合”的发展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
一、相关概念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指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两者进行结合然后通过两者相结合,来最大化的利用社会资源。其核心的概念就是,将养老和医疗护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然后形成新型的1+1的模式,这样则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的利用,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推出,有利于缓解现在的社会老年化的问题,实现老年人养老机制的新模式。
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要缓解我国的老年化的社会压力和人口老年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把养老机制和医疗机制相结合,做到可以实时的护理和对持续稳定对老年人进行照顾。
2、医养结合的发展要素
医养结合要实现的是养为主,健康疗养,通过已有的试点工作可以得到健康的管理,通过与医疗结合的医养结合的模式,来缓解即将到来的老年化的社会压力。医养结合的发展要素就是要医疗和养老的结合,想要有很好的发展,就需要落实这两个因素,所以就是说,就医和医疗的水平要跟得上,医疗设备和技术要切实的以老年人的需要为第一重要的目的和宗旨,最后强调的是养老的服务措施和政策要完善。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现实问题就是,落实并且结合实情出发,切记好高骛远,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结合中国各地的社会现实和当地的生活习惯,社会构造和人际关系的构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医养结合的模式进程,只有务实的发展才能实现医养结合的稳步推进,才能保障医养结合的发展要素持续增长。
3、医养结合的分类
根据中国的实情出发医养结合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分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合,医疗机构的单核转型成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养老中心增加医疗服务部门。以上的三种模式是现在的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类别。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合,这就是要求两个机构能够有一个紧密的合作协议,由两个C构的合作展开,医院安排医疗人员定期的去养老机构去对老年人进行诊治和护理,然后当养老机构的老人有了健康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去联系到医院的相关的部门。而对于第二种模式医疗机构的单核转型成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这种模式就是充分的利用现有医疗的设施,转型为老年人的疗养院和老年人的康复中心,来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而第三种就是在养老院中增加医疗机构,这种方式是现有的养老机构的结构的完整化和现代化,实现功能的全备,为老年人增加健全的医疗机构,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模式。
二、医养结合的模式研究
医养结合现有三种主要模式,人们愈加的的发现实现医养结合是现在时代的需求。社会老年化现象加剧,老年人在病发的时候就是频繁的奔走于医院和家庭之间,或者是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这种不必要的奔波,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折腾,对于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安稳的静养。此外就是长期且专业的护理,而且这种频繁的奔波,也会让养老机构的整体的氛围变得躁动,不利于培养适合老年人生活氛围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医养结合是满足现有需求的正确模式。
现代社会人口发展趋势仍旧是人口自然生长率降低,导致每家子女数量规模小型化,甚至会出现一个家庭得赡养四个老人的局面,这就造成了后代很大的养老负担,直接导致后代巨大的经济负担,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从此出发,坚定必然地缓解此问题的巨大压力,贯彻落实该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未来长期稳定的社会趋势,所以现在的中国才会有社会养老化的需求。总结必须要完善这种养老机制,把医养结合作为当先适应国情的最好选择,完善不足,提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幸福指数。
此外我们看到传统的养老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传统的养老机制只是单纯的负责衣食住行,对于传统的机构来说,满足老年人有饭吃,有地方住就万事大吉,但是这样是不满足现代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模式还受制于必要的医疗机制的缺乏,老年人和家庭与这种传统模式都不相适应,持续采用传统模式对于老年人和当地的家庭来说都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当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时候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就会有很好的提高。
随着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趋势的加剧,国家对于医疗的设备的运用更多的是装备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样就就造成了对养老机构的忽视,很多老年人在病发的时候可以去医院接受了很好的治疗与护理,但是回到养老院之后,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医疗护理,在养老机构就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这样则得不偿失,相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医疗和养老的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医养结合的问题研究
医养结合现在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就是人员的缺乏。每种先进的模式的背后都需要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去参与其中,但是现在的养老机构的普遍薪资待遇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医养结合的模式推进道路的艰巨性,所以现在的情况都是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高素质水平的专业工作人员。
其二,资金投入的短缺。现在很多的养老机构就是为了盈利而生,所以对于那些高大上的养老机构来说,当他们投入的资金越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老年人想要进去的时候,就得付出更多的经济费用,而现在的大体的情况就是,那些大部分的养老机构都是比较的廉价的,这也就导致了养老机构的设施的缺乏,而且由于资金量的投入不足所以也就导致很难将医疗的设备情况提高到应有的水准,这还间接的造成了恶性的循环就是老年人不愿意去住,从而也就导致养老机构亏损现象。
其三,老年人在医疗报销方面的局限性,这是现在的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医疗报销在养老的方面的局限性,就是当医疗机构单核的转变成养老机构的时候,如何去报销医疗费用,这个现有的政策还不能很细致的去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医疗的养老模式的推进,还需要现有的政策的完善。
其四,政府部门干涉现象,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也就导致了在很多方面的分权不合理的现象,会出现权利的交叉,我国负责养老机制的是民政部门,而对于医疗来说则是卫生部门来负责的,这样想要去形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就会出现两个权力部门的交叉,使两者的管理发生混乱的现象,而且对于机构来说不知道如何去审核两个部门的标准,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财力劳力的浪费和消耗。而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慢慢去实践的过程。
四、医养结合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医养结合现有的难题的研究,然后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对策。
首先应形成专门的对口培训,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对口,是目前最好的形式。由政府出Y去培训,政府通过资金的补助去鼓励相关行业的护理人员的培养;通过高校直接开设相应的专业进修培训,可以更好的形成专业的人才,形成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医养结合的模式的推进。
其次就是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应该是去发挥相应部门的作用,去通过行政化的管理去推进这种模式,目前的现状就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进行这种模式的试点了,但是可惜的是这并没有被政府纳入专门的研究部门,如果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去法律化的纠正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好的推进这项工作。
通过各部门的相互合作去推进这种模式制定出详细的,具体的,细节的全面的机构相互合作的形式。在当地的实践之中,最需要注重的就是,落实结合当地的实情去分析这个问题,就是要严格的践行医养结合的评估体系的结合。增加养老服务的设施,就用养老的床位来说,现在的现状就是我国的养老的床位不足百分之二十,这和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六十的差距太大了,造成这种尴尬的状况的原因,除了有现有的床位不足的现状更有床位的闲置现象。
五、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概念不清
目前对医养结合概念的界定模糊,尚未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界定。学者给出的定义往往只是从实际试点工作的特征出发解释医养结合,将医养结合看作为位老年人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于一身的服务网络,没有切实的分析现有的养老机制的现状,定位不够准确,为医养结合的现实推进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理论不明
纵观所有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论文,大多都是从现有的研究出发,立足实际研究工作,这种概括性研究的缺点在于只能从特殊性去解读医养结合,不适用于普遍性的社会。完整的理论尚未建构,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目标方向。
3、试点推广工作尚待酝酿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发展的历史性意义。但是医养结合发展至今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规模,仅仅将试点工作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所以接下来更加重要的是调研活动的开展,由点到面深入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使医养结合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EB/OL],(2013―01―01);
[2]黄家豪,孟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中国卫生院研究所,2014,29(11.):63-68;
[3]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模式养老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29(11):71―73;
[4]刘晓雪,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顾服务制度[J],社会福利2013(1):23-24.;
[5]吴洪磊,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对失能老人救助功能―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顾模式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出版社,2014(2):23――29.。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养结合;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老年人是社的一个特殊群体,各项身体机能严重退化,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逐渐下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及养老服务,保证其生命健康是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1]。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阶段,医疗及养老相关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公立医院开始推行医养结合模式来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方面的需求,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及养老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公立医院推进医养结合的概况
“医养结合”是一种将医疗服务与养老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系,在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及心理慰藉服务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高老年疾病的诊疗水平。对老年患者提供治疗及护理服务[2]。
相比于私立医院而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的主体,公立医院凭借着政府提供的优势医疗资源及资金支持在我国医疗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于私立医院而言,公里医院一般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高超的医护人员、优越的地理优势,更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其主要义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低成本、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些特点决定了公立医院在推进医养结合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推进过程中也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公立医院推进医养结合的主要问题
在公立医院中推进医养结合模式,极大的解决了老年人医疗及养老等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各部门交叉管理,医养结合模式运营不畅
医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一项新探索,发展并不成熟,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很多时候在运营过程中,很多时候受政府民政、卫生、公安等众多部门的综合管理,这导致管理混乱,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内容难免会发生交叉,导致政策的实施障碍重重,难以实行。
2.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医养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医疗养老模式,工作人员既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穿衣、喂饭、整理)、关注老人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还要为老人提供治疗及急救服务(检测病情、输液、插管)等[3]。其工作性质及不同于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也与医院护理、医生的工作不同,更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性人才。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养老模式并没有可用的现成人才。
3.缺乏政策及资金支持
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我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各项生活及医疗服务,保证其生活质量水平,但是其成本往往较高,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民政部门关于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这使得老年人的所有花销都必须由自身和医院来承担,大大加重了医院和老年人自身的负担,实施困难重重。
4.受我国传统养老观念的限制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子女要亲身奉养自己的父母。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我国养老始终都是以急停养老为主,将家里的老年人送至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做法备受批判。这种养老方式不但不能使老年人接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且不利于年轻人的发展。
三、推进医养结合模式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政府各个机构之间的交叉管理是阻碍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重要原因。对此国家和地方必须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医保、民政、公安、卫生等各个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划分各自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及管理水平,保证医养结合模式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关于医养结合人才的专门培养机构和培养体制是导致医养结合人才缺乏的关键。对此国家必须注重对医养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培养计划,设置培养基地,完善各项教学设施。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人才培养机构与医养结合医院相对接,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相应的人才。
3.民政部门为医养结合提供更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足够的资金支持,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保证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基础。现阶段民政部门对该模式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老年人自身及公立医院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老年人及其家属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其送至公立医院接受医养结合服务,医院也没有充足的资金完善设备或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发展极为缓慢。民政部门要为医养结合模式提供良好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在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庭压力的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4.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我们国家整个社会的养老观念都需要转变,孝不仅仅是陪伴,也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现阶段我国很多年轻人收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个家庭要养四个甚至更多老人,生活压力很大。对此概念传统的养老观念,发展医养结合模式解决现阶段我国存在的老年人医疗及养老问题,不但能够减轻家庭压力,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国家发展。
四、总结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我国老年人的医疗及养老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阻碍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进步,提升养老的质量水平尤为必要。在公立医院推行医养结合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医疗及养老服务,降低服务成本,对于缓解社会压力及老年人家属压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地方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调整,解决推行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宁,孙荣青,段峰.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