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路建设规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同志们: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市,帮助与指导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开展。我市有万人口,农村人口就有万,农村的建设是关系我市今后发展的基础。“要致富、先修路”对于我市农村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要把它作为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关键,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到与高速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发展目标
我市东临乐清湾,西靠雁荡山脉,版图为南北狭长地块。地域为“六山二田二水”,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山高、坡陡、路远,乡村公路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是一项啃骨头工程。我市的公路网建设是以国道为主干,以其通过的大镇区及若干通衢为始发点建设县乡公路。目前,公路已通达全市所有的各乡镇;通车行政村达个。在现阶段,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下,我们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改善路网结构、提高公路等级,外接高速港口、内联乡村,形成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公路网格局,有力的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既是一个远景规划,也是一个实景规划。规划既要有高标准、敢超前的意识,也要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为了体现公路建设是“为民、亲民、便民”的宗旨,我在此提以下四点要求:
⒈在管理方面:交通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加紧制定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技术标准,加强工程日常的财务管理,严把公路建设质量关,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确保工程按质按期完工。版权所有
⒉公路网布局方面:近期发展“以通为主,形成网络”,优先安排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对经济发展较为迫切,对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远期发展“以升为主、优化网络”,逐步提升公路等级,提高公路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逐步走向网络化、快速化、经济化发展。功能上实现“二级公路至镇,三级公路至乡,准四级公路到村”和“半小时交通圈”(几个主要乡镇半小时到市中心),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⒊在路线选线上:我们要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农民出行,服务城镇化。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原有的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地、断层等不良地段,必须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路基路面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情况,结合沿线地形、地址、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专门设计,重视排水与防护实施的设计,对取、弃土地进行专门设计,防止侵占农田和水土流失。
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方面:农村公路建设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农民利益的关系。所以在筹集资金方面,不能把眼睛盯在农民身上,搞乱筹集,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而是尽一切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多渠道、多形式为农村公路筹资。依靠国家投入一点,交通补一点,政策扶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捐一点,银行贷一点。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和省市扶持、县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捆绑贷款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体制。
三、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快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能力与速度的关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指导。在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建设项目上做到“四结合”:首先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其次是与农村资源开发相结合;再次是与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战略相结合;还要与干线公路建设相结合。
二是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加强群众利益保障与管理工作。要坚持依法征地拆迁,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是处理好工程质量标准与建设速度的关系,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绝不能为加快建设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更不能搞先建成后修补、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
四是处理好建设与养护的关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路不能只建不管,只修不补,要重视公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养护管理机制。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析;措施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2万公里 ,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5 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72%。中央投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75%; 三级以上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18.9%; 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和97.2%,初步形成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此外,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简易公路约154万公里, 这部分公路技术和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等外公路约占55%,未铺装路面里程约占68% 。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具体表现在:
1.1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整体规模仍显不足。
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越来越高的出行要求。
1.2通达深度不够,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十一五末,全国仍然有128个乡(镇)、45662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包括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不通公路乡(镇)、建制村的比重分别为0.3%和6.2%。目前不通公路的乡(镇)大多在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工程艰巨、造价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东部地区在完成“通达工程”和“通常工程”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压力。
1.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还未解决。
1.3.1 等级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我国县乡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1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 三级公路38 万公里,占19%; 四级公路77万公里,占44.4%; 等外路里程约22.4万多公里,占19.8%,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77%。
1.3.2路面状况。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基本上集中在农村公路上,十一五末达到86.6 万公里,约占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总量的89%,占农村公路里程的61%; 简易铺装路面26.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19%; 两者合计113.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80%。
1.3.3乡、村通油状况。到十一五末,全国仍有大量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比重仅为81%、55%,还有7562 个乡(镇)、21.3万建制村未实现路面硬化,晴通雨阻现象在农村公路中时有发生。
2、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通畅,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又是启动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较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修筑农村公路,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为建立城乡有机关联的市场体系、构筑大流通方式、扩大全国市场规模创造条件,进而拉动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公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从交通体系看,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道路质量差,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农村公路对干线公路网起着重要的支撑和集散作用,需协调均衡发展,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
3、农村公路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1 世纪前20 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 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总体目标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 二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分阶段分地区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如下:
3.1 “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东部地区: 继续安排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村”。中部地区: 继续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西部地区: 重点建设通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实施了千亿元建设工程,即中央投资1000 亿元,改建沥青(水泥)路50余万公里; 实施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确保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公路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约81 万公里,其中: 东部地区约20 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 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3.2 2011-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20 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9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政策措施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作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4.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和义务,分工协调,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省( 区、市) 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 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4.2确保国家和省(区、市)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的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4.2.1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4.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4.2.3 继续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继续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4.2.4 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4.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推进国家、省、市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平台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建设国家级危险品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库和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立国家、省、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和重点水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5、 结语
总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确保建设有序、协调地开展,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因此,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 年14 期.
[2] 杨帆.农村道路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 期.
[3] 过秀成,胡斌,陈凤军.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2,(2)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亲临我市,帮助与指导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开展。我市有116万人口,农村人口就有104万,农村的建设是关系我市今后发展的基础。“要致富、先修路”对于我市农村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要把它作为改善农业和农村
基础设施的关键,视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到与高速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下面,我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讲几点意见:一、我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发展目标
我市东临乐清湾,西靠雁荡山脉,版图为南北狭长地块。地域为“六山二田二水”,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山高、坡陡、路远,乡村公路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是一项啃骨头工程。我市的公路网建设是以104国道为主干,以其通过的9大镇区及若干通衢为始发点建设县乡公路。目前,公路已通达全市所有的31各乡镇;通车行政村达481个。在现阶段,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下,我们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改善路网结构、提高公路等级,外接高速港口、内联乡村,形成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公路网格局,有力的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既是一个远景规划,也是一个实景规划。规划既要有高标准、敢超前的意识,也要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为了体现公路建设是“为民、亲民、便民”的宗旨,我在此提以下四点要求:
1、在管理方面:交通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加紧制定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技术标准,加强工程日常的财务管理,严把公路建设质量关,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确保工程按质按期完工。
2、公路网布局方面:近期发展“以通为主,形成网络”,优先安排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对经济发展较为迫切,对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远期发展“以升为主、优化网络”,逐步提升公路等级,提高公路使用功能,使农村公路逐步走向网络化、快速化、经济化发展。功能上实现“二级公路至镇,三级公路至乡,准四级公路到村”和“半小时交通圈”(几个主要乡镇半小时到市中心),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在路线选线上:我们要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农民出行,服务城镇化。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原有的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地、断层等不良地段,必须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路基路面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情况,结合沿线地形、地址、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专门设计,重视排水与防护实施的设计,对取、弃土地进行专门设计,防止侵占农田和水土流失。
4、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方面:农村公路建设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维护农民利益的关系。所以在筹集资金方面,不能把眼睛盯在农民身上,搞乱筹集,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而是尽一切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多渠道、多形式为农村公路筹资。依靠国家投入一点,交通补一点,政策扶一点,财政挤一点,社会捐一点,银行贷一点。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和省市扶持、县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捆绑贷款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体制。
三、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快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能力与速度的关系,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指导。在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建设项目上做到“四结合”:首先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为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其次是与农村资源开发相结合;再次是与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战略相结合;还要与干线公路建设相结合。
二是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加强群众利益保障与管理工作。要坚持依法征地拆迁,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是处理好工程质量标准与建设速度的关系,加强质量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绝不能为加快建设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更不能搞先建成后修补、劳民伤财的“豆腐渣”工程。
四是处理好建设与养护的关系,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路不能只建不管,只修不补,要重视公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养护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