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教育的理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必须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相对滞后,部分教师法制观念淡薄,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与创新教育脱节,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不容忽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纠正课堂教学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偏差
课堂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把品德培养与提高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学校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大阵地更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德才兼备四字,有的教育工作者对它的理解就不足,在评价学生时常把“才”放在首位,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一部分教师、家长“唯才是举”而忽略德育的重要性,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所谓“人才”不知尊重他人,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怎能肩负历史重任,怎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使他们认识到,取得进步是光荣的是为社会作贡献,是最有意义的事,能赢得最大的尊重,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取得更大成就。
2 在教学中发现和满足学生的正确要求
教师职业的特殊之一就是加工的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人,人人都有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内心需要,“鼓舞人的话多说,打击人的话少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者应尽量找出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家访、同学之间的观察和参加集体组织的有关活动来寻找学生的优势和长处,把眼光集中在他们的优点上,不断放大学生的长处,教育引导他们去自觉克服自己的短处。
现代中学生的最大任务是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只有站在德育的历史高度,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他们的共鸣,才能真正贯彻实施德育教育,特别针对部分学生情商不高,只知索取,不知感恩与回报为何物的现象,应着重从责任意识入手,培养学生知道一个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现代青少年思想较为开放,思维活跃,独立意识较强,又较缺乏自立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不良诱惑缺乏判断、分析和抵制能力,应扩大他们与人交往并善于交往的空间和能力,切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和引导学生的德育认同感,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3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和研究者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与过去相比,现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教师也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以及使他们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与自我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教育工作者必须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才能胜任时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由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特别是有些课题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探究,就更需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教师必须在自己的知识面、理论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才能做到“以德服人”。教师不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贡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和“情感教育”,深入领会爱学生的内涵,爱是理解,爱是情感,爱是奉献,只有对学生倾注爱的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亲和力,从而更好地围绕在课堂教学的周围。
4 挖掘德育素材,展现人格魅力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不可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强调当我们无法去改变现实的客观环境和所处的位置时,可以改变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化消极为积极。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即原始性的科学发现和原始性的技术发明,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前人所没有的发现或发明。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我们已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体育;理解方式;课堂教学;创新
1.理解体育的功能
1.1本质功能
体育具有多种功能,首先,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对自身有什么好处,才能动员学生参与进来。因此,给学生明确强身健体(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功能。
1.2政治功能
体育的政治功能虽然与学生的学习并太大的直接关联,但是从某种角度看,让学生了解体育在政治上的促进作用,能够使他们感受到体育功能的强大。因此,主要让学生主要了解以下的两个方面功能即可:一方面是能促进国际交往,提高国家的威望,沟通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表明国家立场并为外交做铺垫。
1.3联谊功能
体育既然能促进国家间相互交流,那么它的联谊功能也可以应用到校与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体育,学校之间通过比赛相互交流,加深友谊来往,促进学科交流。在学校里,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比赛,可以促进学校内部的团结,增进友谊,班级之间来往密切,增进了解。
1.4娱乐功能
娱悦身心,陶冶情操,则是体育本质功能的又一体现。单将娱乐功能列为一项,目的是说明娱乐功能在当今体育学科中的应用普遍性,学校体育恰恰将体育的娱乐功能最佳的展现舞台,达到了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示,会增强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所以,体育的娱乐功能是对学生启发兴趣爱好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2.体育课堂的现状
2.1时间不够是主因
当前在学校体育中,绝大多数学校仍然保持者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安排三节的学校也存在,不过只是众多学校当中的凤毛翎角。安排一节体育课的学校也多,但更有一味求升学率的重点学校将体育课直接“砍掉”的现象。
2.2新课程标准制度的不完善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学校开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取消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但现实的问题是,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面临的是如何组织与实施体育教学内容成了普遍问题,放羊现象在许多学校仍是主流。因此,制度不够完善仍然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道难题。
2.3对学生兴趣的取舍模糊不清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号召是正确的,体育的精髓不在于是不是玩的开心和痛快,而是是在于对一个学生的身体技能的培训和勇敢坚强的意志培养,如果把一堂体育课以简简单单的看学生是否玩得开心和快乐,体育课则变成了休闲课、放松课,失去了它原本的内涵。
2.4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面过窄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娇生惯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报纸新闻中不断有学生因为体育课受伤家长大闹学校的报道,导致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更加谨慎。大部分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倾向避免体操类的技术难度小,没有危险性的项目,如跑、部分球类、徒手操、健美操等一些操作简便的项目,直接的结果就是教学形式、内容的单一,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身体不能全面的得到锻炼。
2.5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左右体育的开展情况
现阶段学校体育有一种现象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学校领导对体育的爱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的开展状况。长此以往就出现了现在的状况,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学校的名额越来越少,随着领导的更新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发生变化。体育强校的水平逐渐下降。那些一直就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学生体质更是不断的快速下滑,这种状况的出现校领导负有直接的责任。
3.课堂教学创新
3.1思想观念的创新
思想观念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能够通过改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体育的功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等良好的个人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启发点。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课上更多的渗入竞争机制,或者实行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无疑从根本上能够触动学生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也使得课堂教学能够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好的进行下去。
3.2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作为主导的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很快就没有了生机,学生也会变得喜爱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对课堂教学创新,教师是关键点。作为教师,同样要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体育教师本身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3.3创新型学生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进行课堂创新,不光在思想观念上、教师上做文章,对学生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体育课堂的创新不再是由传统的老师设置好课程内容给学生去装、硬套。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去开拓、去发展,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4场地器材的创新性应用
课堂教学的创新,少不了对场地器材的创新应用。一个学校的场地器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级的拨款和学校的财政状况所限制。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就要在场地、器材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在器材上多做文章,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让有限的场地、器材等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3.5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体育项目或者运动形式立即产生兴趣或者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独特和创新。
3.6师生关系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让教师和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新的课堂气氛将会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
4.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创新,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层面去帮助其理解体育,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体育,为什么要进行体育,从学生的角度去发现体育在个人的心中是怎样的存在方式。通过其对体育的理解,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的挖掘。建议领导层能够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有效合理的体育政策,改善学校体育目前的困境。作为体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创新方面要从自身出发、从学生出发,推陈出新,完善体育课堂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不断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才能使体育课更好的开展下去。这样做是一切为了学生,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林森.如今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8(14).
[2]朱红如.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48).
[3]李贵奇.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浅析[J].科教文汇,2008(5).
关键词:实践教学;微机原理;能动性;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1-0ppp-0c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SHI Xian-gui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Xinhua University,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can train students' sense of participation, manipulative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fully reflecting the teching idea of "teacher taking the leading part and students taking subject part". The paper explores how, in the course of "The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to organize practical teaching appropriately, in order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o classroom instruction, change their role from passive receivers to active learners,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fire up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micro-computer principle;subjective initiative;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多样化,民办高校学生要在就业的“双向选择”形势下,从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就业前途,就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社会及市场实际的培养目标,培养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直都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从事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人员所必须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兼顾了微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是一门发展迅速、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述足够的理论深度,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合我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呼唤教学方式改革,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来谈一谈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中,如何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理论教学研究
1.1 重视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兴趣是学习之母,在第一次课绪论课上,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鲜活、新颖的实例,例如: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霓虹灯循环控制、微机在智能玩具中的应用等,引入微型计算机的实际用途和应用场合,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接下来可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结合以上所举实例,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微机应如何才能完成整个控制过程?微机的硬件结构应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引出了关于微机接口技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等知识,并对本课程所要讲述的内容做个大概介绍,使同学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再详细介绍本课程所要进行的实践环节,对后续专业课程的作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鼓励学生树立认真学习的决心。通过绪论课的讲授,学生知道了要学什么、如何学,学了有什么用,在有了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进行教学改革,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学得法,就会事半功倍,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产生厌学的心理。
1.2.1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2]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也应该及时更新,若总是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那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与时代的脱节,教出来的学生也是难以学以致用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案和讲稿的编写等方面,应密切关注国内外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动向,参考国内相关大学的最新资料,使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方向。
1.2.2 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教学平台[3]
应该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的优势,构建课程学习网站,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作业习题、试卷库、教学录像及实验指导书等内容全部上网,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并可构建网上答疑系统,让师生可在线交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使多个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手段,在增加知识面、提高效率、因材施教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起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3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传统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方式,这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难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应着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可将实验、课程设计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实验占20%,课程设计占30%,闭卷考试占50%,若课程设计成绩不合格,则最终成绩直接评为不合格。
2 实践教学研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接口芯片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加强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的训练和培养,为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其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但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将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实践教学只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解释和验证,教师对实践的内容、环节及结果有非常全面的指导,只注重实验结果而不强调实践过程,学生只是实践教学中被动的操作者,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必须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4]
现代的实践教学应该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使学生真正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课堂上的遗留问题,通过实践教学更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不畏挫折的精神。
怎样才能使实践教学达到上述目标,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实践学习中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结合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内涵要求,本课程实践性环节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要求,可采用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演示阶段: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内容并演示实验过程,以便于学生尽快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为独立实验打下基础;
第二步,验证阶段: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内容,学生理解实验任务要求,独立完成每个验证型实验;
第三步,设计阶段:教师针对某一部分知识点,布置设计型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电路绘制、电路连接和程序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第四步,综合阶段:教师针对某几部分相关联的知识点,布置综合设计型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电路绘制、电路连接和程序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
第五步,应用开发:布置课程设计内容,开放实验室,为其提供自由的设计空间,以系统设计为主要内容,培养其综合性的工程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
2.2 精心准备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设计上要与理论教学环节相配套,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向难,由验证型向设计型、综合型过渡。
首先,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深化学生对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例如,在介绍I/O接口部分知识时,可安排利用简单I/O接口传送数据实验,利用74LS244作为输入数据端口,读取开关K0∽K7状态,并将此状态通过74LS273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以使学生对简单I/O接口的功能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实验箱上完成相关硬件连接后,输入程序并运行,学生即可通过拨动开关而加以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I/O接口芯片的作用。
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必须要与实际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完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之后,可安排一个霓虹灯闪烁实验。相信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都在夜晚看到过漂亮的霓虹灯闪烁的情景,可是大家是否思考过是如何控制这些灯的发光的呢?这样的设问一提出来,同学们的兴趣马上就来了,设计热情更是空前高涨。既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设计的完成更是给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实践教学的内容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设计难度。一方面可使学生戒骄戒躁,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与不足;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自觉学习的能力,使其所学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例如,在介绍完可编程的定时/计数器8253及可编程的并行接口芯片8255A之后,可安排利用8253和8255A控制微机中扬声器依次发出1,2,3,4,5,6,7,1(高音)八个音调的实验。同学们都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热情很高,由于设计难度加大,需多位同学配合共同完成,也培养了他们勇于挑战、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
2.3 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应用
有了好的实践教学内容,还要运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1 小组竞赛法
引入竞争会增加活力,分组竞赛教学法就是在实践教学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一般每组以3~4名学生为宜。在做实验前,先提出明确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完成实验的质量和完成时间长短做为评定的依据,每次实验决出三名优胜者,其平时成绩可获加分。实验结束后,获胜小组成员上台演讲做总结汇报,并接受其余同学与老师的提问。这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3.2 互动式教学法
学生为实验的主体,若教师在教学与实验中下了很大功夫,而学生却不积极参与,也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做实验前应让学生对有关实验内容做预习,做到有备而来,而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本次实验的收获,以提高实验效率及实验效果。
互动式教学法分为课前分析和课后总结两部分。课前分析是指,在本次实践课开始时,指定某一小组,让他们对本次实验的内容,做一个概括性的分析,指明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重点及难点,最后由教师加以补充和完善。在规定的实验完成后,由获胜小组进行课后总结,对本次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实验巩固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等加以说明,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打分,作为该组平时成绩记录在册。这样做可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在教学中如果师生间只是进行一问一答的交流形式,而没有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共鸣或响应,就不算真正的互动。[5]
2.2.3 网上讨论教学法
因为教学时数毕竟有限,不可能在实践教学中让每一组都上台表述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而教师却应该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并加以正确引导与帮助。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当然是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了。每一次实践教学后,都应要求每位同学通过网络交一份学习心得给教师,而教师则应认真阅读,对好的见解可挑选出来,以供所有同学共享;对于学生的疑惑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并加以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应积极采纳。通过这种方式,可建立更为平等与密切的师生交流平台。
2.2.4 加强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用于提高同学们对系统的整体认识,在课程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题。课程设计应单独设置,一般安排两周时间。通过课程设计,可使各零散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同学们对所学习课程的整体性了解和掌握,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5 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在科研活动中锤炼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将科研成果提炼补充为教学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即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知识结构的更新。同时,科研活动也需要不同层次人员的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一方面可以加强其对科研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3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高。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去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一个学生若对课程本身有了兴趣,就会很自然地去学习,而在实践教学中对一个相应领域问题的解决,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成就感,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兴趣,使本门课程从苦学、难学、厌学,变成了乐学、好学、愿学。
参考文献:
[1] 石晓霓.《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6):89-89.
[2] 梁志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江教育论丛,2006(1):50-51.
[3] 周玉庭,陈静,郝培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5):191-193.
一、 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固着点。学习不应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我们还应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分式的概念和四则运算时,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先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性质和四则运算,然后指导他们运用类比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能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掌握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从旧知识中发现掌握新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基础,提高素质。
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是良好适应能力的根基,是环境变化中迅速更新知识的保障。越是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越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中所体现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从中学会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迁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注重实践,提高技能。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些又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经常由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总结数学概念、性质,然后再用这些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三角形模型,然后归纳其概念,并通过分析每个模型的不同之处,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接着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美观实用的防护栏图案。在很多同学的设计中都体现出了其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多媒体展示的同时,还应该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比较得出结论,也能很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如:AB、BC、CD是三根长为1cm、2cm、5cm的木棍,它们之间的连结处可以转动,现在A、D之间拉一根橡皮筋,试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思考:这根橡皮筋的最大长度可以拉到_;最小长度可以拉到_;由以上思考方法可知:长度依次为3、7、X、2的四边形中,X的取值范围是_。这道题有部分同学不能直接答出,我就让他们先用木棍实际操作,寻找答案,结果90%以上的同学都做对了。在此基础上,有的同学自觉的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了围成四边形的四条线的长度范围,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四、提出问题,发展能力。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菲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训练时,常常让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变为新的问题,或是在原题内容上加以引申,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昨天下午一口气看完了爱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时的一本教材,是东北师范大学编写的《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书,还真是收获不小,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书中的有关论述,可以使我们明目、清神,多少改变一下目前的教育教学观念,想会大受其益吧。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重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近些年来我们虽然进行了不少的教育教学改革,但不少改革仍然是跳不出传统教育的框架和束缚。21世纪将是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时代,现存的传统教育,显然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需要。因此,教育需创新、教学需创新,只有我们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了,才能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可见,创新就是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创新就是善于吸收新的东西,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积极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能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生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东西的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因而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也是教师各种能力中的最高层次能力,创新型教师的人生应该是“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创新型教师不仅使学生知道过去,尤其重视教学生关心明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不仅是指导学生智慧生活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人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重要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在动力和最高境界,如果没有创新,人的生命就会毫无意义,只有创新,学校才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成熟的家园。
关键词:创新 想象力 观察力 求异思维 理论 实践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都把创新看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纲要和目标。美国的国家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成立于1908年)以创新美国为主题,制定了一份最终的研究报告,来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教育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并明确指出美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美国的创新能力。日本于2007年制定了“创新 2025”国家长期战略指导方针,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及环境、能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应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积极求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想象力表现为不断地改造着旧表象,创造新表象,赋予抽象思维以独特的形式。想象力还是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开阔,富于想象,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如果一个想法看起来不荒诞,那么这个想法也就没有什么希望。谁敢说公鸡下蛋的事,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天不会变成现实!人类几千年飞天的梦想已成现实。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当十来岁的孩子写出被子带有阳光的味道时,你不得不惊叹其富有诗意的表现力;而当他画出太阳公公的笑脸,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和平鸽展翅飞翔,给这幅画起个“快乐的天空”的名字时,你不能不为其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人把童年比作一场梦,孩子们就是梦中的主人公,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出来,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任何抹煞儿童想象力的教育都是不敢想象的,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想象力也应该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不应该与想象力的培养背道而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扫除模式化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去大胆地想象,对已有的材料展开联想,让学生的想象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比较事物及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自觉掌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趣就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应该使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尴尬。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实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实物教具来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一次,美术老师在要求学生在画河边垂柳之前,仔细观察垂柳的形态。等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高兴地指出部分同学认真观察了垂柳的形态,因为这部分同学画的垂柳的枝条并非全部耷拉着,没有生机,而是枝条末梢微微上翘。同时指出这就是垂柳生命力的体现,使学生理解了观察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相应知识,获益非浅。还有一次,老师先举例介绍能被三整除数的规律——即所有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三整除,这个数就能被三整除。然后连续写出任意几个能被九整除
的数,让学生思考观察能被九整除数的规律。果然几分钟后,有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学生往往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向上。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勤学善思会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的不同的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的做法,那是鹦鹉学舌,永远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如果不会创新,仅仅重复前人的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会取得进步,其结果是永远保持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学贵有疑,然后才能有所突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类发展史表明,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不断被证明而又被否定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问问题。所谓会问,具体地说,一要会问“为什么?”,追根溯源,这是提出问题。先提出问题,然后才有所思。二要会问“如果…,怎么样?”,展望未来,这是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固然可贵,但想办法解决问题更让人可敬。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找到合适的灯丝,尝试了近千种办法,都失败了。有人劝他,他却不然,乐观地说他至少已经证明近千种不可行的办法。凭着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在人类科学和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联系实际,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语文或英语教学中就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力的培养必须要处理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纯理论教学的关系。当前的基础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通病,也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在这种形式下,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纯理论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固然重要,但不会运用,仍然等于白纸一张。任何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工业革命时期很多的技术改造和发明,都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创造的。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完全的理论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在英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可以看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讲解则属于理论教学。两方面的教学恰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基础教育阶段计算机课的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本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但如果教师仅仅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永远也不会操作计算机。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来抓,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作者:阳海华.《浅谈语文课的创新性思维培养》.ht88.com.育星教育网 2005-4-18
[2]作者:未知.《谈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exam8.com.考试吧.2007-01-27
关键词:素描教学 创新 理解 结构 表现 评价
作为技校美术课的教师,笔者根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实现“学生主演、教师导演”这一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在多年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与累积自己的想法做法,笔者认为素描课堂创新教学过程可按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明确任务目标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欣赏名人名家的作品,一是从中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是从作品中“发现美、展示美、表现美”。按照每周六次课完成一幅作品的进度,采用分组分层式教学法。每组中由好、中、弱三部分学生组成,实行好带弱、中间提升的方式方法完成每个教学任务。
二、过程学习展现
此环节一般是五课时时间,全面系统地对美术的“理解、结构、表现、整体”进行认识学习与钻研探讨。组织引导学生在注重理解每组静物所要表达的主题的前提下,运用素描造型的基本功,培养造型能力,运用多项角度思维、创作思维加强审美与表现。
在构图起稿阶段中,结合素描造型写生训练的课题要求,从整体出发,确定主体物的形体比例、整组静物的空间前后层次关系、透视关系。让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形体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遵守有关造型艺术的法则和规律,给予借鉴和运用,按照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宽远窄、先主后次的原则找准明暗交界线,确定投影的位置,将整组静物按视点的高低前后并置在画面中。要求透视要准确,造型完整,整幅构图富于美感。从教学环节要求每组成员互相学习,找出不足,及时进行初步修改,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在形体表现阶段,引导学生从大的形体结构出发,根据素描五调子(高光、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运用各种线条的不同组合方式,结合黑、白、灰三大面的原则进行整体大面积的上调子。
以立方体为例,立方体的结构是由大小形状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构成的。内部结构决定了立方体的外部体面特征,即前后、上下,左右相对的面互相平行,相邻的体面互相垂直。从而得出,形状不同,内部的结构就不相同,所呈现出造型特征也就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该阶段的素描造型学习中必须认真研究物象形体的内部结构,准确把握我们想要表达的物体的外部形体特征与各个体面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出发,深化细部、局部进行刻画,把突出整体的形体比例、明暗、空间、透视等放在主要地位。简单的几何形体写生是这样,复杂的造型、多组合的静物也是如此。我们从各个角度,包括质感的表现等内部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理解与整体黑白灰的调整,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上,在触感上有一个全面接受的过程。
最后阶段注重整体观察,养成整体表现得好习惯。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此阶段要求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学习,及时发现问题,马上做到修改。要想提高我们每个人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才能观察整幅画的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明暗关系、空间关系及透视关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勤观察,勤思考,少动笔。有的同学在作画时不是从整体出发,而是急于求成,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细致刻画局部,因而造成物体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而显得杂乱无章。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要靠我们在作画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对比来协调。例如:比色调的黑白灰,比形体比例的高矮、大小、粗细、长短,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来达到完成此阶段学习任务的目的与要求。
三、自评互评点评
利用第六节课完成创新一体化美术课的最后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评价阶段。
首先采用组内自评的方式。无论是临摹作品还是写生作画,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对比效果成功与否是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一幅好的作品,必须经得住任何角度的推敲与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整幅画最终完成后,构图是否完整、透视线是否准确、物体的前后位置是否合理、比例是否得当、主体是否突出、黑白灰表现是否到位、画面能否达到和谐统一。从以上几方面先在组内进行简要的总结点评。
其次采取组与组之间互评。其他组成员对其每幅作品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每组最好的作品。
关键词:规范;创新;护理交接班
护理交班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护理交班的形式与内容是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护理工作及患者病情变化的连续性,以及护理人员经常倒班的工作模式,使得交接班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交接班只重视特殊危重患者,内容形式单一,交接班时间长,交班重点不突出,交与接含混,晨间交接人员思想难以集中,无法真正体现交接班意义,存在护理安全隐患[2]。为保障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我科从2013年8月起实施创新规范交接班内容与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排班实行三班制(APN)连续排班[3],推行整体化护理的护理管床制,病房患者分成4组,每组有2-3个管床护士,每个管床护士管6-8个患者。本次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的设为对照组,共250例;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按照创新交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设为实验组,共252例。
1.2方法
1.2.1 传统交接班模式
护士按照上班时间准时到岗,与夜班护士一起到床边交接,交接的依据为上一班护士口头交接的内容。
1.2.2 创新交接班模式
规范的交接班指引可以帮助护士掌握交接班要点,减少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4],故我科在2014年5月制定我科的护理交接班指引,规定护士提前到岗要求。具体到岗时间根据护士个人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对病情的掌握程度等决定。一般要求提前15min到岗,年轻护士、个人收集资料的能力比较差的护士或者休假后对所分管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时,要求提前30min到岗。接班护士利用提前到岗时间来到患者床边热情地打招呼,主动向患者介绍接班护士的信息,还要对所管病房进行管控,包括病房空调使用情况、室温调控、床单位清洁卫生、陪人清理等,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并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1.2.2.1 规范护理交接班内容,利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内容规范交接内容,并创新性使用“电子化交班表”进行书面交班。
1.2.2.1.1 利用护理交班量化评价表指引,明确交班的顺序与内容,以避免交班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现象[5]。《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分交接护士、接班护士、一般要求、护士长点评4个维度共21项内容,要求我科护士对照此内容完成交接班工作。
1.2.2.1.2 根据科室专科情况设计“电子化交班表”,Excel文档形式,内容上包括患者姓名、诊断、既往病史、主要病情、目前主要阳性检查结果、主要治疗、手术名称、主要用药情况、护理措施及要点、睡眠饮食排泄、心理状况等基本情况,使本组所管的全部患者情况交得清楚、接得明白。还在“电子化交班表”内设立专栏列出“跌倒高风险”、“压疮高风险”、“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护理高危因素,更好地凸显护理高危因素,加强提示作用;设置特殊检查专栏,注明患者特殊检查的时间,便于质控检查。每组患者独立一张交班表,每班护士下班前必须更新电脑内的“电子化交班表”内容,避免重复书写,缩短交接班时间,同时避免口头交接的口误,是一种很好的交接班依据。
1.2.2.2 规范护理交接班形式
1.2.2.2.1 护士床边交接 病房分成4组,接班护士提前到岗后跟夜班护士口头交接“电子化交班表”内容后到床边交接。交接内容包括:了解前一班内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当天手术准备情况、术后护理质量执行情况、特殊用药、特殊检查、心理需要、需护患沟通事项等,从而让管床护士对当天的护理工作重点及难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在稍后的护士集体总结会上反馈。
1.2.2.2.2 护士集中总结 护士床边交接后集中护士站总结交接班情况。首先每组接班护士依次汇报分管患者的总体情况:一级病人人数、跌倒高风险及压疮高风险患者;接着汇报一级护理患者及跌倒高风险、压疮高风险患者的病情,包括评估结果、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主要治疗、反馈情况、注意事项、家属要求、护理重点及难点等。接着全体护上参与讨论,为接班护士的难点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工作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杜绝医疗纠纷。最后由护理组长或护士长进行总结及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列举当天的工作重点、重点患者及重点需要关注的细节,引导大家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与之相关的护理前沿资讯、新技术传授给护士。通过护士集中总结使各管床护士不但对本组所管患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及了解,还提高了其对本组以外的特殊患者、特殊情况的护理能力,同时也能促使低年资护士掌握更多专科知识、更快成长。
1.2.3 持续交接班质量效果评价
建立PDCA管理体系,科室设立专责护士负责护理交接班质量管理工作,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调查管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规范要求科室层面每天检查、每月抽查两种形式总结交接班质量效果,并书写分析报告,每月组织护士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议,提出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方式录入Excel,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样本均数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分别计算交接班日均时间及交接班准确度,分别向护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如下:
2.2患者病情知晓度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病人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调查两组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诊断、病情、治疗和专科护理等11项指标,总分100分。对照组发放250份,实验组发放252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2.3 结论
实行创新性护理交接班模式后,实验组护士在交接班日均时间、自身满意度、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交接班制度是确保临床护理工作连续、高效、安全运转的护理核心制度之一。规范的护理交接班模式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或交接不清、交接遗漏,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规范交接班模式,增加了人性化的创新内容,严格控制交接班过程中的质量,定期进行交接班质量反馈,不断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
3.2 规范护理交接班时间,能让管床护士根据自身专业水平更好交接,也通过同患者打招呼、介绍管床护士等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来接受不同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规范护理交接班形式,通过护士床边交接和护理集中总结会两种形式,让大家对当天护理工作重点及难点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还可以检查夜间、晨间护理质量,培训护士和专科知识,激发护士运用循证思维及前瞻性、预见性的工作[7],从而使整个护理团队共同提升专业水平。规范的护理交接班内容是保证交接班质量的前提,创新性地采用电子化交班不但帮助护士掌握交接班要点及护理高风险因素,避免交接班口误发生,也可以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3 实施持续交接班质量效果评价,能动态、科学规范科室管理。在交接班质量评价中,科室层面设立专人管理、定期对护理交接班质量评价、分析,护理部层面有计划地参加科室的晨会和床边交接班,检查交接班过程的质量,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与护士长沟通,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并检查整改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景莲.黄满金.床边护理集体交班的实施与效果[J].全科护理,2007.5(12C):37―38.
[2]王映华,李涛.新形式床头交接班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lO,26(5A):70―71.
[3]肖继荣.韩利荣.贾晓宇.等.规范护士床边交班的做法及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8(13):1644
[4]张莉红.胡迎春,龚文妍.护理组长负责制交接班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791・792.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现状;问题;考核制度
我国在1952年正式实行高考政策,满足了中国学生迈入更
高学府学习知识的梦想,当时正值我国建设的新时期,对有着专业知识的文化人需求很大。我国作为生产大国,大学很早就开设了机械方面的专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21世纪,在这个依靠科技创新的社会,应用型人才越来越缺乏。就我国的教育来说,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我国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上大学,大学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此现状,我国也在不断实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但这些做法也只停留在表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机械原理课程包含的内容
在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中,机械原理课程贯穿整个机电专业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针对机械原理的定义来说,机械原理是研究机器的机构组成、运动方式、质量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整个机械行业中,由于人类已从手工时期迈入了工业时代,对机械的要求越来越多,机械的种类也随之多样化,每种机械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但组成的结构大体相同。在机械原理教学中主要包括对机械动力学和机构学的教学。从理论知识面上来说,机械是由机器和机构两个大方面组成,而机构是用来
改变或传递运动形式的装置。在机械原理理论课中详细地介绍了机构的分类以及具体的分析。
二、机械原理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对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院校的课程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许多学校的机电工程系相关的机械专业,机械原理教学中对于课本知识普遍只注重“教”,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机械理论知识讲解得非常仔细,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又因为课本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不能够及时掌握,导致课堂效率出现问题。在机械原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
现阶段,职业学校的课程模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针
对性与应用性较差,学习内容交叉重复,职业技能培养缺乏,不能彰显职教特色,在教学中普遍理论性偏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在机电专业中,机械原理课程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理解得不透彻,久而久之就很难将这门课程学好。理论课上完之后集中进行实验,学生都已经忘记前面的知识,实验课的效果很不理想,而且知识不能得到巩固,导致学生考试挂科,最主要的是不能学到专业知识。同时实验课的实验器材配备也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实验设备比较老套,不适合现行的机械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喜欢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学生,在学校,
大部分担任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老师年龄普遍较高,不能将课程与创新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授课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导
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同时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机械原理教学的重点培育部分,而老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总是认为学生会在休息时间组成科研小分队,对机械进行科研,从而来培养创新能力。然而,根据调查得出,如今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多的是在课外打打游戏,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不高,且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技能相对缺乏。
3.考核制度不完善
机械原理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在机械原理课程的考核中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比重非常大。从客观上来看,更使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往往在考试时喜欢临时抱佛脚,更有甚者,在考试中抄袭别人的试卷。这样的因果循环就会导致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的人因为某些原因挂科,而经常不学习的,在考试中抄袭却过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学生认为自己课程过了就代表自己学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三、机械原理教学与创新设计相结合的实践和策略
上述在机械原理教学与创新设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表明,我们在这门课程中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需要努力去改正,经过仔细推敲,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策略:
1.理论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
有理论而无相对应的实验是不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的,在现阶段的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教学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机械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中往往会对连杆机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必须在此理论课结束后通过实验课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奠定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设计与教学结合在一起
学生是否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以后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当代五年制高职学生中,特别是机械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任课老师应该将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融入教学中,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列举实例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曲柄连杆机构,生活中的门和窗很多都是利用了连杆机构的原理,这样学生一目了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对机械的零部件进行深入了解,弄清机械由哪几部分组成,在课余时间开展机械原理方面的创新知识竞赛,对学生的创新设计进行详细的辅导,对学生设计的作品的优点给予鼓励,对不足点加以更正,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极大地提高。
3.完善考核制度
完善考核制度,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还要对机械原理的实验课及创新设计加强考核,使学生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将创新设计的理念与机械原理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完善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也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段巍.机械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电力教育,2008.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学习与借鉴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当学生因为求知欲强而受到奖励的时候,就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由此看出,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国外高校的做法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形成尊重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国外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形成了全民族尊重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理想和文化来追求。高校老师具备高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把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独立性进行严格培训,在培养的过程中,掌握创造的规律和特点,形成良好的氛围;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做办学的宗旨来抓。日本国土虽小,但经济强大,就是得益于重视人才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成“生成能力”,懂得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便利,如何从这些知识和信息中寻找出别人没有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则需要长期的培养训练。因此,日本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国策,作为日本通向世界的教育目标。日本从二战战败国一跃成为今天亚洲四小龙之一,则更加证明了高校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指出,教育和知识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经济的发展又为人才创新注入了能量,增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哈佛大学明确提出,培养出的大学生既要具备领导才能,又要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视为国策来落实。由此看出,很多国外高等教育形成了全民族尊重实践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二、尊重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国外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比较高,这是因为他们把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获得与张扬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大学生作为主体性和个性受到了尊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尊重个性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潜能,发挥其主体意识,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大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种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国外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比较精炼,特点比较突出,学制上灵活而富有弹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建立了指导与自学、基础与前沿、限制与开放、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授课一般只占三分之一的时间,余下的时间留给大学生讨论和发言,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知道与不知道的都敢举手,回答问题时边说边想,老师不是关注谁的答案对错,而是关注谁的话有自己的特点,有独到之处。以讨论带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在讨论和发言中,大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得到了尊重,让大学生在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和自信。以修满学分为毕业依据,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使大学生能以批判精神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贯穿教育始终
创新是源泉,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加强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实施精品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及体系,建立宽口径基础课程,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增设选修课程,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制定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适当压缩一些理论教学课时,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围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来设计每学年实践教学课程。第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精品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以大学生为中心,体现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知识的启迪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大学生表现欲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手段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问题式教学、现场观摩和岗位实习等,使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多渠道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多渠道开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是开辟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拟订实践提纲,明确实践目标和步骤,并严格按照计划表行事,掌握自己的实践进度,保证实践按时完成。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自主创意产生的科研项目,应当特别鼓励、支持,为他们与社会上的科研力量合作牵线搭桥,使科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学校在实践场地方面,要加强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强化实践教学提供根本支撑。高校应大幅度增加实验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的建设速度,提高实验设备的功能,不断改善各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实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在课外时间,吸引大学生到实验室开展科研和实践活动,使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抓住政府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的契机,将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集产学研一体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增长阅历,锻炼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组成志愿服务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各场馆担任解说、翻译、服务等工作,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秀英,张进明,白守礼,等.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2]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张波.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4).
[3]姜大海,卜建国,邓成林.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
[4]付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J].大众科技,2010,(11):87-188.
On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Cases
YANG Wenjuan, SONG Lijun
(Wuhan International 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is self-evident, but the status quo has been controversial English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lso true in English, means and method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rgent need of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cases to talk about innov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designed to open innovative ideas for the future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Key words teaching ways;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nnovation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校长涂宏斌教授提出进化教育论,其三个基本观点是教育环境选择、教育对象自主成长和杂交原则。在这种先进理论的指导下,该校公共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涌现出一些优秀案例。以下主要是结合案例谈英语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为未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供思路。
1 互动式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成长的学习氛围
近几年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以我校生源为例,多数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偏低。更有学生直言,高中三年英语课都没怎么听,初中所学的知识也已是支离破碎。总之,对英语很难提起兴趣。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拉近师生距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次课不妨放弃传统老套的自我介绍,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提问,有问必答。有的学生比较主动,这类学生可能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英语学习诉求,将来可能会成为师生互动的中坚。有的学生比较腼腆,这类学生需要关注,将来可能会成为了左右课堂的“中间派”。有的学生比较沉默,这类学生可能性格使然、英语底子很薄,将来可能就是教学的“攻坚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学生的表现甚至会超出老师的预期。总之,通过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老师多一个了解学生的机会。学生也觉得老师亲切,没架子,没压迫感。首次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人际基础、情绪基础,也为后面教学掌握“主动”提供了契机。
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导向”教学方针细化的体现。把第一次见面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自在的软环境。
2 联想式教学,为学生重树英语学习的信心
高职学生入校时英语底子薄,兴趣低,学习方法不恰当,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很多学生认为,学英语很大程度上就是死记硬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成“容器”,大量灌输语言知识。英语教学很容易走进死胡同。英语教学创新要把教学内容进一步往前推,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重点,而且还要告诉学生如何把重点消化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告诉学生如何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将知识点串成网。
联想式教学,通过融合各种记忆手法,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以下以词汇学习为例。
例一,联想词根词缀。dismiss自身中摒除,由否定前缀dis-(不)和miss(想念)构成,“不想念”即是“自身中摒除”。还可以扩展复习like和dislike,agree和disagree。
例二,联想一词多义。bill为……做广告,“比尔”(Bill)?盖茨有很多“钞票”(bill)“为产品做广告”(bill)。
例三,谐音联想。lessen减轻,lessen发音谐音“累死人”要“减轻”。bride和bridegroom易混淆,bride+rg(谐音“个”)+room(房子),一下子就可以记牢“新郎”是带“个”“房子”的。
例四,象形记忆。access和assess易混淆。access意为“接近;入口”。assess意为“评估”。access中c和s很“接近”,字母c张着嘴,是“入口”。assess中前s后s,“评估”就是为了达标一致。vocation和vacation易混淆。vocation意为“职业”。vacation意为“假期”。vocation中字母o是个空圆圈,好比“职业”空着等你去。vacation中前a后a,好比两人穿着一样的情侣装去度“假”。
不仅是词汇学习,包括复杂的语法知识,教师都要想尽办法,让知识能够化整为零、立体生动起来。
例如,将情态动词的知识细化为如下嘻哈说唱。
情态动词,是种助动词。无论什么时候,后面的词,还是那个词。(其后加动词原形。)情态动词,一共15词。情绪和态度,记住6句话,保你不忘词。(情态动词表情绪和态度。)能不能做,can, could, be able to;可不可以做,may, might;必须要做,must, need;应该会做,should, ought to, be supposed to, shall, will, would;不得不做,have to;敢不敢做,dare。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可以融合各种适用的手段,嘻哈音乐、流行美剧、时代热点等都可以走进课堂,让学生从过去英语学习的挫败感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这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正是进化教育论主要观点杂交原则的体现。
3 任务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阅读和翻译和所从事的专业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日常涉外业务的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会话,为今后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是从事劳动生产一线的工作,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程,应该是通过英语教育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完善思维、提高情商。
高职英语教学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自己动手查资料,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给他们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比如,在学习课文Redefine the Value and Image of Beauty之前,分小组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Chinese woman in your mind?学生上课时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有的小组推选孙俪,理由是外型亮丽、演技了得;有的小组推选刘诗诗,理由是气质出众、拒绝炒作;有的小组推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理由是舍己救人、心灵美;有的小组推选母亲,最美是母亲;有的小组推选孝庄皇后……
在比较自己的成果和他人的成果以后,学生会很清晰地认识到美有两个维度,一个是image形象,即外在美;另一个是value价值,即内在美。这两个主题如果由老师直接灌输,会给学生一种“说教”的感觉,顿时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也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或独特性。如果思维较局限,会知道努力的方向;如果思维较独特,会增强自信心。这种激励的作用是潜应默化、无法估量的。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决定着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联系实际,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四要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灵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很多国家都把创新看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制定相应的创新发展纲要和目标。美国的国家管理协会(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成立于1908年)以创新美国为主题,制定了一份最终的研究报告,来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教育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并明确指出美国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增长依赖于美国的创新能力。日本于2007年制定了“创新 2025”国家长期战略指导方针,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及环境、能源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应该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积极求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想象力是创造力的萌芽阶段,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想象力表现为不断地改造着旧表象,创造新表象,赋予抽象思维以独特的形式。想象力还是创造力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想象开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开阔,富于想象,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如果一个想法看起来不荒诞,那么这个想法也就没有什么希望。谁敢说公鸡下蛋的事,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天不会变成现实!人类几千年飞天的梦想已成现实。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当十来岁的孩子写出被子带有阳光的味道时,你不得不惊叹其富有诗意的表现力;而当他画出太阳公公的笑脸,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和平鸽展翅飞翔,给这幅画起个“快乐的天空”的名字时,你不能不为其丰富的想象力折服。有人把童年比作一场梦,孩子们就是梦中的主人公,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想象力挖掘出来,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任何抹煞儿童想象力的教育都是不敢想象的,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想象力也应该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不应该与想象力的培养背道而驰。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扫除模式化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去大胆地想象,对已有的材料展开联想,让学生的想象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创造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比较事物及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自觉掌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趣就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应该使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摆脱传统应试教育中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尴尬。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实物教具,教师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还可以利用实物教具来复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慢慢地引导。一次,美术老师在要求学生在画河边垂柳之前,仔细观察垂柳的形态。等学生完成作业后,老师高兴地指出部分同学认真观察了垂柳的形态,因为这部分同学画的垂柳的枝条并非全部耷拉着,没有生机,而是枝条末梢微微上翘。同时指出这就是垂柳生命力的体现,使学生理解了观察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相应知识,获益非浅。还有一次,老师先举例介绍能被三整除数的规律——即所有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三整除,这个数就能被三整除。然后连续写出任意几个能被九整除的数,让学生思考观察能被九整除数的规律。果然几分钟后,有学生说出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强的学生往往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向上。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勤学善思会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的不同的看法。“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的做法,那是鹦鹉学舌,永远也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如果不会创新,仅仅重复前人的知识,那么人类永远也不会取得进步,其结果是永远保持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学贵有疑,然后才能有所突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类发展史表明,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不断被证明而又被否定的。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问问题。所谓会问,具体地说,一要会问“为什么?”,追根溯源,这是提出问题。先提出问题,然后才有所思。二要会问“如果…,怎么样?”,展望未来,这是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固然可贵,但想办法解决问题更让人可敬。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找到合适的灯丝,尝试了近千种办法,都失败了。有人劝他,他却不然,乐观地说他至少已经证明近千种不可行的办法。凭着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在人类科学和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联系实际,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语文或英语教学中就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力的培养必须要处理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纯理论教学的关系。当前的基础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通病,也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在这种形式下,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纯理论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固然重要,但不会运用,仍然等于白纸一张。任何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工业革命时期很多的技术改造和发明,都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创造的。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完全的理论教学无异于闭门造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联系实际,在英语教学中,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可以看作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语言点和知识点的讲解则属于理论教学。两方面的教学恰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基础教育阶段计算机课的教学能很好地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本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但如果教师仅仅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让学生实际操作,学生永远也不会操作计算机。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来抓,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作者:阳海华.《浅谈语文课的创新性思维培养》.ht88.com.育星教育网 2005-4-18
[2]作者:未知.《谈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exam8.com.考试吧.2007-01-27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考核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融资成本优化、投资收益的评估、资金周转、股利分配、并购与重组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资本保值增值成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课程的社会价值不断突显。教学环节的创新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保障。
一、以学习行为为本,细化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资金管理的理念、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管理资金的能力。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理论的保障。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应该以学习行为为导向。从教学环节来看,课时的多少、作业量的大小、答疑的频率,体现教学的精细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课时的设置、课后作业的布置、答疑的安排应该依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来设定,而不是仅仅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考虑。从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数的教材每一章节都有教学目标,落实章节的教学目标,除了考虑教学内容以外,还必须考虑教学方式的选择,有效地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方式有描述式、推理式、启发式、举例式、案例式、情景式等等,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以学生学习为导向,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为中心,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二、增加理论教学课时,夯实理论功底
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虽是培养学生管理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实现资本增值的执业能力,但是理论是执业能力的专业功底,理论教学是根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财务活动,比较广泛,融合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由于学生初、高中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少,经济基础知识普及不广泛,学生缺乏经济活动的体验以及对经济的敏感性,制约了自身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有必要细化理论教学。目前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是48学时,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数,直接影响到理论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关乎到学生专业功底的厚度,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数是夯实学生职业理论功底的关键。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围绕资本保值增值展开的,其主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管理资本的能力,从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理论教学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以及方法,企业财务活动是错综复杂、千姿百态,为此,执业的判断能力的水平是关键。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执业判断能力的关键体验环节,也是把专业理论转化为执业能力的重要转换媒介。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案例分析研究、财务管理软件实验,课外实习缺乏。此外,由于课程考核制度重理论轻实践,与理论教学课时相比,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停留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层面上,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的作用。为此,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数,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课外实践。通常一般高校会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安排实习环节,但作为学生执业能力培养来说,课外实习不足。可以每学年的暑期安排学生课外实习,依据专业特征,建立分层次、分目标的课外实习环节体系。
四、加强过程性考核,提升教育效果
考核机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与保障。目前财务管理血课程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比重偏低,一般占30%左右,以作业成绩为主;期末成绩比重偏高,一般占70%左右,采用的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这样的考核计分方式下,学生平时不重视知识的复习与积累,重在考试前的突击,不利于形成扎实的专业功底,因此,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过程性考核,更改计分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增加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的次数,同时,改变轻平时成绩、重期末成绩的计分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促进学生重视日常知识的消化与积累。此外,积极推进辅导答疑,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五、改进教学激励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保障,取决于教学投入,除了教学设施的配置外,更关键在于教师的投入,从备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的选择、作业的批阅与评讲、考卷的出题、批阅与评讲、答疑安排等等,都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心组织与执行。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影响了教师教学投入的积极性。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此,提高教学在考核评价机制中的地位,鼓励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保障,以学习行为为导向,以教学激励为依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驾齐驱,增加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积极拓展课外实习,改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计分模式,实现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执业判断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途径;方法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利用体育教材内容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因此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脑,左、右半脑是有明显分工的,这是1981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R.w.斯佩里的研究成果。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左脚各种跳跃、摆动、踢球。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也可重点介绍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和编排成套动作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组合编排成套动作,并让组合编排有特色的学生出来演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增加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2.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