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范文

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流通渠道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今后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一下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业务委托给物流服务企业,整合专业流媒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3PL)的合同出现,同时也提高水平的物流公司,这是物流的现状调查。这些新的物流服务,在1990年,美国第一个在交通运输部门放松管制在交通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物流外包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货主和物流公司在日本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除此以外,全球战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的加快。所有的企业都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效率,通过海陆空运输方式。实际上是现代物流,主要包括效率合理化,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并促进国际一体化的过程中,本集团的整合物流业,加快全球物流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出生于美国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敦豪航空货运公司与国际化接轨提供了一系列的大型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此外,与普洛斯的到来,世界上最大的物流配送设施和服务的投资开发商,以扩大物流市场。以实现生产物流的合理化,为客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在日本的供应链管理(SCM),也被称为“供应链”的供应商,批发和零售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共享。分解成本控制库存减少整个工作时间的缩短,获得相应的供应链成员的利益,特别是要实现高效的制造,零售物流。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物流,市场营销,并建立一个理论体系的概念,为研究目的。

二、克里斯托弗和派克,科特勒和阿姆斯特朗的研究

概念是外国文学出版英国2003年给与界定的,作者就是克里斯托弗和派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本研究的背景,并引进日本,克里斯托弗·派克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的概念。

三、营销的全面变革根据

上述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营销和现代物流业已经开始使用,“营销”在很多地方使用。事实上,这意味着在本质上是“现代物流”是非常密切的,或几乎相同的。然而在过去“市场营销”,简称为“物流”,还有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物流,营销和现代物流,供应链的概念,整合营销的变化和市场的论述。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理念,自1970年以来,虽然定义营销领域,但实际上非常接近的市场营销和物流的意思,基本上可以理解的。顾名思义,提出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先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在进行现代物流的活动,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后者。主要强调的是,“市场营销向现代物流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地方,这是一个通俗易懂的诠释。都是从营销和现代物流功能的考虑。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上购物或邮购活动,通过互联网,电视和其他媒体。也就是说,在商店里面消费者买的东西是不可以自己当时拿回家,然后在网上或者电视购物买商品就是为了客户的方便,消费者购买大型商品都会直接配送到消费手中的。

四、分销渠道和现代物流业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如今的社会人也开始慢慢对消费的价值越来越重视,但重视与消费者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从买的角度来看,形成了“整合营销”,“4C”的观点。往前的4P竹理论从视图的制造商生产的点建立的基础上,产品导向。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逐渐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变化。因此,“4P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五,结论

2l世纪初,世界经济和市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方面,过去使用相同的想法和认知的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反,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概念,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的新概念的重要性。(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贾志芳.王静企业信用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2(1)

第2篇

关键词 常州 现代物流业 发展建议

一、现代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现代物流是从20世纪70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发展到2009年,物流业前所未有地替代了房地产业,成为国家十大产业之一。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认为:中国现代物流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未来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生产者、物流者与消费者。随着全球性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从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消费的先导行业。今后几年必将是物流发展的“黄金期”,国家将密集出台一系列现代物流业的扶持细则。这是一次由物流业带来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市应调整思路,迅速将现代物流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全面提升其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其在服务业中的比例,拉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网络,并强化国际化。

常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2013-2014年)》确立了我市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医药为五大优势产业。但是,要实现五大产业的转型升级,没有现代物流业做先导与支柱,将会失去持续发展动力。因为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业已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进入了制造业协同运作体系,制造业需要依托庞大复杂的物流网络才能在全球供应链系统中得到发展。经验证明:通过降低物料和劳动的消耗所取得利润的潜力越来越小,而通过降低物流费用取得的利润潜力却越来越大。制造企业必须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外包给独立、专业、高效的第三方企业,才能真正降低整体物流费用,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常州物流业发展现状中的不足

目前常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水平并不高,在全省的位次偏低。一是没有大量出现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标志的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根据经验,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50%以上,物流产业才能真正形成。2014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8%,而我市只有16%。二是常州市物流需求系数2014年只有3.08,比苏州的4.86低出1.57,说明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明显偏低。三是按照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应在10%以内的规律,常州市达到19.29%,说明物流业运作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潜力。

三、加快发展常州现代物流业的几点建议

(一)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常州现代物流规划

从常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论证,重新规划常州现代物流的战略定位,提出符合常州实际的现代物流发展思路和模式。对常州地区物流园区和中心布局、物流场点布局以及物流设施设备配置等物流节点做出合理规划。对物流通道体系和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做出规划意见。

(二)着力打造“生产物流外包”工程,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制造业物流在社会物流总额中超过85%,但目前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仅16%。所以要加强对制造企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引导工商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剥离低效物流部门及设施,搭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联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量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重视第二方物流板块能量的现代化发展

经验证明,只有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50%以上,物流产业才能真正形成。日本和美国已达80%和75%,而我国的份额仅18%。目前,常州市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且经营现代化水平不高。因此,需要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物流企业落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增强发展能力和后劲。同时,要积极提升以制造业外包运输业务而形成的我市第二方物流市场。

(四)大力支持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

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化,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现代物流业。这需要政府与企业两个角色层面来共同推进。政府层面,要建立政府管理市场所需的信息系统,要为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提供平台,并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无锡、苏州等都由政府建立了“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企业层面,要根据需要,建立自身相应的信息系统,来满足服务对象的供应链管理要求。只有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共同推进,才能最终建成常州现代物流的信息化体系。

(五)强化人才战略,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发展物流业,人才是关键。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加强物流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以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构建物流专家储备体系。二是利用我市相关高校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等学科建设,支持物流相关产学研基地培育。三是发挥我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社会教育机构作用,培养物流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及时为物流企业提供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四是积极引进通晓国际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业的供应链能力。

(六)强化行业协会定位,发挥桥梁作用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物流业社团组织应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职能,发挥在物流规划制订、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重视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其社会定位,更好地服务广大物流企业,发挥培育和引导作用。

四、结束语

常州物流业的加快发展已迫在眉睫,且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希望本文能够为常州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作者单位为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俊.常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方向[J].上海:现代物流,2014(8).

[2] 方智勇.我国物流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当代经济,2014(5).

第3篇

一、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湛江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才能够以港口物流业为突破口,实现湛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在可惜。如何利用湛江良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物流软件环境存在问题思考

去年以来,随着30万吨的原油码头、20万吨的铁矿石码头以及30万吨级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广湛高速以及湛渝高速的相继通车,湛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作者认为在建设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有码头以及深水航道,还有陆路通道等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和改善外,还必须加紧对港口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

一、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湛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在可惜。湛江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如何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并逐渐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1.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

1998年以来,湛江市各级政府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湛江整体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然而,有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头,遇事互相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不够简化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湛江市政府一直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什么在软环境建设上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浓,特权思想严重,缺乏为大局服务的全局观念,缺乏为民执政的服务理念。另外,行政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有些部门行政行为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操作,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命令在管理中还起主导作用,服务型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行政管理缺位、越位,管理与服务错位。其次,政府行政管理政策以及手段还不够透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企业,没有接受来自企业监督的有效机制。

2.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

利用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最基本的物流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就地生产和即时运输等为目标,这就引发了对物流业迫切的需求,并从竞争、品质和效率等方面对口岸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城市作为新兴的物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其服务贯穿于船舶和货物进出口的全过程。海运口岸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口岸服务的领域迅速扩大,服务的品质向深层次化发展,通关服务好坏成了衡量海运口岸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是嬴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使大量船舶、货物在口岸集中和疏散,而口岸查验速度以及处理经济、商贸、金融等信息汇集、交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口岸的通关速度。因此,快速通关被提上议事日程,高效畅通的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的要求也被层层加码,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成为体现湛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

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四流合一,因此,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湛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湛江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人才缺乏等,湛江港口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98年以前经济发展定位偏差,行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在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上多集中在对口业务、纵向联系上,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联系,整体协调、管理能力弱,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改善湛江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不发达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发挥后发优势,取得后发利益。结合湛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因历史赋予湛江的各种机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发展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要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和国际先进水平。

1.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拉动为主的方向过渡。湛江要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必须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从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投资管理体制、国内市场开放、吸收外资方式和政策限制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从长远看,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和法规环境,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和连续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

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是维护和改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支持和鼓励外资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湛江有利的港口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为投资商创造更加符合事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口岸通关制度看,美国是典型偏重于安全,新加坡偏重于快捷。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湛江口岸的实际情况,政府不能强求口岸部门怎么做,更不能怨天尤人,关键是要针对性的研究对策,灵活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激活口岸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进出口政策,争取口岸建设资金,加快了口岸建设;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综合协调与联系,在通关制度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安全,又要考虑通关的快捷,其通关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必须综合平衡安全和快捷的矛盾,寻求最佳通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口岸优势的发挥与口岸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经贸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逐步完善口岸设施条件,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口岸联检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方便服务企业,真正为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通关软环境。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相继建立了为海运服务的EDI中心,开发了具有EDI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推动各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EDI的基础上,现代网络技术正朝更有利于改善港口软环境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湛江解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货运量对软环境产生的依赖,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使湛江港口软环境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并将进一步促进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将对湛江港口组织机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信息化管理去适应管理机构的设置,而是港口城市机构改革应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总与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港口系统应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其管理和组织机构,即港口组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适应政府改革的目标,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湛江港口软环境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造业已存在但互不兼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湛江港口现代物流信息港,服务于湛江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 现状 问题 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近年来,随着铜陵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铜陵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铜陵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物流需求现状

(1)区域经济物流需求。铜陵市作为皖中南中心城市,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66.6亿元,同比增长17.1%。周边的池州、青阳、无为、枞阳、南陵、繁昌六县(市),是铜陵市区域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群,也是铜陵市经济辐射和物流覆盖最直接的市场。同时,铜陵市作为对外籍轮开放的一类口岸,周边地区有相当部分外贸货物在铜陵市中转,区域经济物流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2)制造业物流需求。铜陵的工业优势产业突出,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5.3亿元,同比增长21.9%,目前已形成铜加工、化工、电子元器件及其基础材料、建材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大量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输出会对物流产生巨大的需求。

(3)商贸流通业物流需求。铜陵市的商贸流通业扩张式发展势头强劲,并逐步形成大流通格局。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大型商贸企业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广阔的市场,越来越需要现代物流的强力支持。

2.物流供给现状

铜陵目前物流发展主要以货运为主,从事运输经营的货车10000多辆,从事货运的经营户1900多户,大多数运输企业也只是简单地提供普通运输和仓储服务,在物流整合、成本控制、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上几乎没有展开。尽管铜陵规划了横港、循环经济、新站和顺安河4个物流园区,开发区仓储、城山农产品集散和江北煤炭配送 3个物流中心,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周边的2个配送网络和1个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唯一投入使用的顺达物流园区也只能提供中转、仓储和简单综合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铜陵集生产、运输、仓储、信息等服务为一体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形成。可见铜陵物流供给相当匮乏。

二、铜陵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物流观念逐步转变,第三方物流亟待培育。物流服务企业和工商企业的合作趋势明显加强,新兴企业普遍存在强烈的物流外包需求,传统企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但目前物流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物流市场缺乏有效管理,组织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大型物流企业。

2.物流基础设施节点资源丰富,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十五”期间,铜陵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公路货运、长江航运等物流设施节点资源较丰富;铜业、化工、电子、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内集聚了大量的物流资源。但这些资源的服务范围有限,没有较好整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3.目前铜陵市的各类物流企业大多是从事传统的物流业务,物流企业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有些企业特别是物流需求量大、批量小及时性要求的企业需要,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另外,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对于物流环节中的一些增值服务包括物流设施网络设计、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服务重视程度相当低。导致部分物流业务流失,如铜陵海螺公司、精达特磁等。

4.铜陵的现代物流专业设施严重缺乏。在物流企业实际运作中,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卡车及特种车辆、物流信息软件如GPS定位系统、仓储自动化管理系统、条形码技术等现代物流专业设备,应用比例极低,并且只在物流单个环节上采用。如北斗山粮库申请条形码23项,所生产的产品实现包装自动化;三佳集团公司仓储采用MRP 管理系统;铜峰股份公司立体仓库通过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库位动态管理。

5.铜陵的专业物流人才极其稀缺。由于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导致目前铜陵市物流企业既缺乏物流运行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人才,又缺乏从事企业实际操作层面的各类人才,从而很难满足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

6.铜陵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低,规模小,运输时效性差。如电子产品运输,产品品种多,批量小,不可能整车运输,随之的配载带来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输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产品包装破损、延时等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时有发生。配送的及时性和一致性是客户创造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铜陵市物流作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发展铜陵市现代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

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行业,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物流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二要根据《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5)》的要求,科学编制出适合铜陵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使铜陵物流业在空间布局上更趋合理,产业发展上更加协调。三要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结合铜陵实际,在政策税收等方面加大对有潜力、上档次的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物流业的长足发展。

2.努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通畅

信息化是物流现代化的龙头和纽带,是建立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的基础。一要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信息、信息查询和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二要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全市性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着力建设一批知名品牌市场。三要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智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要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五要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鼓励、扶持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促进物流策划、咨询等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3.积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全力提升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有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向现代物流领域发展。物流企业要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循环,与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行连续性的长期协作。加速与商品集散地、大型货物配送中心、大型超市集团和批发市场的联系合作,加强对有附加值、地域名优特产品和市场紧销产品的开发。

4.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物流业更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重视人才培养是发展物流业的当务之急。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懂科技、善管理、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二要鼓励企业与物流咨询机构、科研院校等进行多种形式的资本与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三要加大物流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注:部分内容根据铜陵市统计局“2010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撰写。

参考文献:

[1]徐丹.吴文杰, 蒋李. 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2011,(2):40-41.

[2]雷勋平,王亮.铜陵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3):49-51.

第5篇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86-03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one of the driven for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one of the sunrise indust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development prospect.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limited market demand basis, poor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hortage of logistic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developing information platforms, rai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invest more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equipment, sound th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pattern, focus o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正式重视着手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顺应贸易往来的商业发展趋势,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运输设施体系。我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且发展势头迅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物流运输设施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短期内还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等公共设施工程大规模的建设起来。2003年国内以万吨级为单位的沿海港口多达六百个,港口的增设极大的优化了物流业的运输线路,同时也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了更好的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之匹配的相应辅设施也随之涌现,物流业的主体核心设施快速的成长比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并带动了共用通信网的规模的不断扩张、物流业的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都在不断进步。并且从2003年开始,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持续上涨加之互联网平台的激增,电话业务开始向互联网业务过渡,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在经济走向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部分以重工业为核心产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到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重要性。比如当下的业务流程大部分以订单为基础进行变形,具体表现在生产的组织结构、生产材料的采买和成品的流通和销售以及后期的配送和运输等。通过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库存产品的堆积量,另一方面能有限的减少资金的占用和损耗,缓解企业压力,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

国内的市场经济处于兴奋期,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该过程中现代物流业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据统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粗略测算表明,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下降了2.6个百分点。数据结果无不指示着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我国GDP的比重在逐渐走低,而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日常产品生产流通的工商企业其物流成本在大幅度的走低。F代物流业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起来,目前在国际上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参考条件之一。现代物流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其基础产业的发展程度与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被称为加快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由此可见,以现代物流产业为课题,研究其发展前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受限

我国对现代物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营组织方式,大大限制了物流活动中的运作效率。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大部分企业内部对自我服务模式的过度应用。自我服务模式固然有一定的好处,然而并非企业发展的万能钥匙,利用自我服务优势的前提需要满足外部的限制条件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作用。这就导致了以自我服务模式为主导的传统物流方式会拖延企业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其次也限制了其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了通过应用内部物流管理来加快提高物流效率,这基于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大方向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市场还未形成较为统一且科学严谨的现代企业制度,导致现有的内部运行制度无法与其物流设施进行有效的剥离,市场需求频频设限的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物流革新计划破产,继而依然沿用传统的物流方式。

(二)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现代物流应用的重要性,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部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加之工作经验的缺失,该类公司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依然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虽然部分企业强调了其物流管理的专业化,但其服务水平依然停留于提供简单且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运输和仓储的服务水平中,在产品的流通及后期加工、物流信息的统计管理、库存数量及存储管理和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领域还处于留白阶段。特别是在物流的方案和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服务问题上如何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还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加之目前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还较为落后,服务水平和服务类别还有待提高,在缺乏科学严谨统一的内部管理规程下,其物流管理若想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较为落后

将现代物流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利用现代化物流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主要途径。然而当下该行业发展存在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在于与之匹配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较为落后,大大限制了其纵向发展。其次由于目前国内缺乏一个科学严谨的物流产业的管理标准,导致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仍处于交叉管理点混乱的状态,规模结构小,耗资量大且不便于管理。交通运输是物流的根基之所在,其规模的分散特质导致物流集散,给商品的存储带来了诸多麻烦。由于符合条件的储运设施数量较少且服务水平有限,因此,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还存在准多的纰漏,从而拉低了现代物流设施的整体运作效率。

(四)现有的管理体制缺乏改革创新

国内物流业的探索起步较晚,因此缺乏一套相对科学严谨的管理体制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督。由于我国所施行的管理体制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也会依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划分。这种区域状的分割方式为现有的管理制度对物流业进行约束的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影响造成了限制。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背景环境下,现有的政策法规相互之间存在着关键性的矛盾导致各种物流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如何加快现有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工作十分重要。

(五)物流专业优秀人才的匮乏

优秀的物流人才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充足的人才资源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探索物流业的发展大格局。通过储备优质资源,才能更好的构建优秀的员工队伍,从而不断地发现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而目前由于企业内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加之高校为企业输送的人力Y源良莠不齐,导致物流专业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复合型人才。人才是该行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更好的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重视对物流业的人才培养工程成为当务之急。

三、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一)构建并完善现有的信息平台

在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前进。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柱而兴起的电子商务更深层次的向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浸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普及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成本费用,企业通过控制运营成本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经济走向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催生下,物流业得到了更长远的发展。首先,国际物流的流通效率受到多方面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其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智能化的运输体系主要包括为对实时运输的物流进行跟踪定位、筛选整理优化物流路径的地理信息、全球网络定位系统、三维条形码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等四大主体的新兴信息技术。其中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电子化联网仓储管理是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财务系统的后台进行捆绑的,这也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具体应用特征。

(二)加快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进步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崛起有利于企业通过加快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建设和应用来合理控制产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另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更有利于物流业趋于定向化、专业化、和合理化的发展,从根本解决传统物流业物流系统的低效率、高成本的弊端。第三方物流市场能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定制性的物流服务,是因其本质是以物流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服务整合为核心的融合型业务发展模式。在该模式下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来实现提高3PL服务水准的根本目标,从而为合作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的优化工作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较晚,现形成的物流信息系统也只是初具规模,在实际的运营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物流信息作为反应该系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通过对传统的物流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以全国为基点向外发散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切合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业以物流信息为主导的设施革新对引导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进步的当今社会,通信业的发展为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以物流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吸纳引入以网络技术、EDI、GPS、条码与RF技术、POS为主体的先进信息技术,并将该类技术应用到物流业的具体采购、订单管理、库存控制与配送管理的流程中。建立并完善物流信息子系统,在该基础上引入订单受理与出库系统、库存仓储管理系统、商品追踪系统、求车求货系统等。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活动的成本。

第6篇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18-03

1 引言

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正在建设特大型城市的无锡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无锡将建成与上海国际物流中心相呼应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基本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因此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意义重大。

2 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无锡跻身国际化大都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有助于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

“十一五”期间无锡围绕建设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这个目标,结合特大型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无锡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重点搞好现有的“两园一中心”,即无锡综合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和无锡口岸物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新的“两园一中心”,即藕塘物流园区、宜兴物流园区以及无锡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无锡物流业不仅是无锡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关系到无锡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链中的竞争能力,是无锡发展特大型城市功能的需要。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的“助推器”。

2.2 有助于无锡拓展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空间

拓展发展新空间是今后一个时期无锡要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带动无锡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业,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等设备的制造,还涉及货代、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等服务领域。专家分析认为,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达到1∶6,即物流业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为6元,因此,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无锡“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2.3 有助于无锡“五个中心”地位的确立

无锡市委“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城市新坐标――“五个中心”,即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 它的确定,是市委审时度势,充分衡量无锡自身基础优势后提出的,既彰显无锡富有特色的历史底蕴,又指明了无锡未来发展的方向。“五个中心”以商贸物流产业为纽带,积极拉动国际制造产业、创意设计产业、旅游服务产业、职业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此为着力点提升无锡区域性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功能,为此无锡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显得迫切又十分关键。

2.4 有助于无锡营造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向型经济是无锡的第一性经济,如何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是我们使外向型经济的领先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恰恰可以在提供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配套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无锡必须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 制约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瓶颈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无锡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但结合无锡的实际情况,无锡还面临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颇多障碍。

3.1 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传统的条块分割的体制安排下,物流的许多活动被割裂至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国内贸易等,各自独立发展,物流资源分布散乱,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仅运输业就牵涉到铁道部、交通部等若干部门,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作,致使运输过程中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成为物流过程中的“陷阱”。这些与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相矛盾,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也较大。

3.2 物流业规模、服务、技术装备的制约

目前无锡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真实写照:“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旧”(设施设备陈旧,机械化水平低)。无锡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都比较小,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特别是能够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网络服务的企业。全市近70%的进口、近90%的出口物流业务被上海、苏州等地的物流企业承接。此外,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设施,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建筑,装运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自动监控设备,尤其是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物流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3.3 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的制约

成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物流成功运作的重要保障。尽管第三方物流在无锡得到显著发展,但事实上无锡市接纳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尚不多,此行业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表明,无锡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所占份额仅约为20%左右。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当前,无锡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无锡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可见,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使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显得力不从心。

3.4 物流信息平台的制约

现代物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条件。现代物流业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而目前无锡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作为无锡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无锡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初具规模,但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物流平台相比,在物流信息共享协议与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认证、辅助系统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一方面,作为物流企业现在大部分使用管理信息平台来管理企业事务,90%的物流企业利用计算机办公,有一半的物流企业有自己的网站,但拥有自身的物流信息平台,并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却非常少。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成为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个瓶颈。

3.5 物流成本的制约

从宏观层面讲,据统计2006年无锡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仅10%左右,无锡现代物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很显然受到高额物流成本的制约;从微观层面讲,据统计2006年无锡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中的比重平均在20%-40%之间,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仅平均在9.5%-10%之间,其原因在于目前无锡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自己建车队、船队、仓库,不愿把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在当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员工下岗也不愿交出物流业务。故造成无锡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效率一般的尴尬局面。

3.6 现代物流观念、教育、人才的制约

尽管当前无锡物流很热,但各层面对发展现代物流和开发第三利润重要性的认识依然很浅。无锡物流从业人员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转行过来,真正掌握物流理论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屈指可数,其主要原因是无锡的物流教育还比较落后。据调查,预计今后3-5年无锡物流人才缺口将达8万多人,而高级管理层人才缺口达2万多,这是制约无锡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4 解决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瓶颈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无锡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发挥特有经济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原则,提出解决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瓶颈相应的对策,努力实现无锡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4.1 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领导,2001年成立由市政府牵头无锡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无锡市物流工作,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策、协调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关事宜;通过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物流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消除不利于无锡物流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增强物流业增长的内在动力,大力推动无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2 加快培育规模物流

首先通过政府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通过兼并、重组、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加大物流项目投资力度,形成规模效应。鼓励列入我市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中的物流企业收购、兼并本市国有、集体的传统物流企业。其次抓住不断增长的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无锡。最后物流企业要通过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规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海外物流营销渠道。最终把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

4.3 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改进提高为物流产业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无锡市登记注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总数达到800多家,从业人员有一万多人,可以借依托制造业发达、外商投资企业众多、物流外包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通过制定并实施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化物流平台,不断提高全市第三方物流的总体水平,彻底改变当前分布散、规模小、实力弱的局面,逐步实现全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中坚力量。

4.4 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根据无锡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无锡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完善,为无锡的物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无锡要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吸引国内外既具有大型物流平台运营管理经验,又具有相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无锡重点产业投资建设专业化第四方物流平台,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优化分工合作体系,为平台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享受到工商、税务、运管、银行、保险、通信、网络、商务、培训、咨询等体系化支持服务,大幅度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4.5 千方百计降低物流成本

从宏观层面讲,无锡政府大力推进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功能水平,重点要通过资源配置,将相互分割的物流企业逐步纳入集中管理的综合物流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将物流业务分离出去交给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从微观层面讲,无锡的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效率化配送、利用物流外包、借助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

4.6 加速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物流人才的竞争。无锡市与物流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人员的差距。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利用在锡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专门人才。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奖励措施,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另外还应鼓励物流企业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

5 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系统化的工程。若想突破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和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依靠先进的物流理论、技术和装备,制订科学的区域物流发政策的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构筑与国际接轨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如此,才能扫清无锡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实现无锡现代物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峰.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十五”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R].2002.

[3]袁尘因.关于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路[J].江苏交通,2001,(12):1-4.

[4]薛军.无锡市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思考[J].江苏交通,2001,(1):23-25.

第7篇

关键词:电子物流 发展 政府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电子物流的兴起成为了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政府作为经济的调控者和社会的管理者,对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子物流的兴起

物流业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促使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2004年全球已超过了2万亿美元。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现代物流业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物流的信息化、物流的网络化、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等等。很显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现代物流日益向纵深方向发展,电子商务所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直接作用于物流活动,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水平,也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后一个过程,其执行结果的好坏对电子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物流的功能十分强大,它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间的无缝链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库存。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则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与消费。这种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的兴起,可以满足顾客越来越苛刻的服务需求,大大提高现代物流的管理水平。因此,富有远见的大公司都十分重视企业特别是物流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并取得相当大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电子物流的跨越,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政府在推动电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供规划和导向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物流先进国家的政府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都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合理规划、科学部署,也制定了指导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我国物流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政府也要高度重视,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去规划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并改变过去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把发展社会电子化物流系统安排到日程上来。因为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电子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

近年来,我国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从战略高度出发去规划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如上海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把现代物流同新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制定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政府的这种规划和导向作用将极大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

(二)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现代物流业包括电子物流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差,一般个人和民营企业不愿或没有能力涉足,政府在这方面就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不仅要从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还要尽可能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以使基础设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广泛应用是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更是直接推动着电子物流的发展,为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政府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使用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政府能够对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划,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直接发展信息产业,还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及采取一些相关措施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改革。这都将会极大促进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为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人力资源条件

现代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法制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持经济运行的良好秩序。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体现在完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解决经济纠纷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的这种“虚拟经营”的特点,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看,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规模巨大的跨国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并获得了超常的发展。所以,在我国物流业内部蕴涵着较大的垄断因素,并开始由行政垄断为主逐步转向由外资物流企业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公众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参与,进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与不足。在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有了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信息技术,但若没有相应的物流专业人才相匹配,硬件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最大的提高。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政府不仅可以根据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可以综合运用、协调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力量,全面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促进我国电子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物流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已有了一定的数量规模,我国的电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网络信息通信设施更是飞速发展,一些有关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相继出台,这都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就能够大大促进我国电子物流的发展。

(一)加快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是造成目前我国物流市场比较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电子物流业的发展。而电子物流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电子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服务行为,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作为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物流行业标准,制定并完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以提高电子物流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重要硬件条件

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物流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政府十分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都曾出现过基础设施大发展的时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合理规划全国的物流中心,大大提高电子物流的速率和效率,提高电子物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大力促进,电子物流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撑。现在,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l)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也大大促进了电子物流的发展。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很快,但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以电子数据交换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花大力气组织我国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更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倡导、鼓励、支持新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促进电子物流的发展。

(四)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现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发展的瓶颈因素。据统计,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国内十大紧缺人才之一,缺口估计高达60余万人。特别是电子物流人才作为一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更是短缺。而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当务之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训物流师资力量,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还要通过有关部门加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满足我国长期、中期、短期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当然,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它离不开院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参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既能有力推动我国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得当,则存在着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趋利避害,取得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区域物流 节点 跨越式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40-04

一、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价值分析

现代物流已从最初的“物的实体流动”发展为一个由点、线、面构成的复杂的网络系统。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形式运动过程或相同形式的两次运动过程都要有暂时的停顿,而一次暂时停顿也往往联接着两次不同的运动,物流过程便是由诸多的“运动――相对停顿――运动――相对停顿”所组成的网络结构。

所谓物流节点就是物流网络系统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是物流综合服务功能的空间集聚载体。在现代物流网络结构中,物流节点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处理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因此,研究物流节点及其价值作用既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以往的重要所在,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然要求。

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从区位上看,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是区域范围内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和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交会点,具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便捷的海、陆、空运输条件;从功能上看,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应具有较为发达的现代物流业,能够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具有运输、仓储、中转、分拨、配送、货代、加工、信息处理等综合服务功能,是大规模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地;从作用上看,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应具有较大的吸引和辐射范围,对全省甚至全国物流网络的合理布局、顺畅链接和高效运行都具有全局性作用和影响。

1.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已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物流业对GDP的贡献率已有明显提高,物流业对第一、第二、第三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日趋凸显,物流业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较之省内大多城市,虽然清远具有相当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但其物流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其他城市,而且也滞后于其他产业,以至于清远区域内工、农业产品,如清远城区的建筑陶瓷、英德的水泥以及大量的农副土特优产品等所需的运输、配送、仓储、加工等物流业务大都由珠三角或省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而清远本地的物流企业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还处于分散经营、无序甚至恶性竞争状态中,既没有建立起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范围的大型的物流公司、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更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在清远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清远完全有必要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发展壮大物流企业,以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既能够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工业、商业、物流等产业联动发展,从而促进清远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性地发展。

2.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水平较低是清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提升产业结构是清远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重要的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商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增强现代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可以推动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因此,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利于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清远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南靠作为中国制造基地之一的珠三角核心区的广州和佛山,距离广州白云国际空港30公里,西邻属西部开发省(区)的广西,北部接壤同属中部省份的湖南、江西;较之省内其他城市,清远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及连接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四大市场的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强大的空港、海港运输能力,加之拥有便利的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通关优势,清远完全可以利用纵横交错的陆地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网络以及海空运输等优势积极打造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和桥头堡阵地,建立承外启内、南融北拓、双向共赢的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南北双向吸附能力和辐射能力,并在南北双向的资源配置中大幅提高清远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在“泛珠三角”空间区域范围内实现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对外服务功能,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SWOY分析

1.优势分析。众所周知,虽然清远的现代物流服务业起步较晚,而且发展也相对缓慢,滞后于其他产业,但清远区域内却拥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诸多优势和有利因素,主要表现为:(1)市场定位优势。近几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旨在进一步推动清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头堡”战略,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结合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出入自如的重要基地,可见,“桥头堡”战略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旅游、文化等丰富内涵,具有多方面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和发展目标。“桥头堡”战略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抢占时展先机,把本区域打造成为商贸流通的重要通道、交通的门户枢纽、竞争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区域性的物流节点城市。(2)区位地缘优势。清远位于粤湘桂“三省通衢”之咽喉部位,同时又处于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是广东与内地市场相连接的重要经济走廊,是接受港澳和“珠三角”市场辐射的前沿阵地。清远一头紧靠珠三角核心区,并与省会广州为邻,一头接壤国内市场腹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承外启内,完全有条件成为珠三角地区和广大内地市场主体融合交流的“桥头堡”,形成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格局。(3)交通网络优势。近年来,清远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力度,随着“五纵四横,一江、四轨”交通网的完善以及县县通高速等目标的实现,清远基本形成以京港澳高速、广清连高速为主骨架,以106、107和323国道为主干线,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为主动脉,以大、小北江黄金水道为主航道,以清远火车站、武广高铁站、广清轻轨站、清远港为主枢纽的连接大小城镇、覆盖广大乡村的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真正实现与珠三角及周边县市的无缝对接。并形成大市区环城高速公路,这将为清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清远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促进作用。(4)产品资源优势。清远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通过实施农业品质、品牌“双品”工程,已形成一批优质蔬果、“三鸟”、有机稻、水产等较具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清远正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生态化,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转变。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众多的土、特、优农副产品,数量庞大、品种齐全的各类工业品对清远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资源保障。(5)成本要素优势。清远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低廉的物价水平等经济因素,由此决定了清远的土地供给能力较强,可持续发展空间大,要素成本较低。与此同时,随着广东省职业教育基地落户于清远大学城,未来几年将有十几所省内中、高职院校进驻,不仅能为清远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且相对于珠三角及其他城市来说,其用人成本也是相对低廉的,具有明显的成本要素优势。

2.劣势分析。(1)清远的物流业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慢。清远市是粤北山区市,商品经济不发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在发展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政策偏差和倾向,加之政府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物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致使清远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尽完善,传统物流所占比例大,物流资源较为分散、整合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效率优势,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和特色服务,区域内物流企业竞争力较弱,物流业的整体发展和服务水平较低,无法聚集大量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客商流,从而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2)清远的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物流设施布局不合理。发展物流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从硬环境来看,虽然清远的物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优化,物流节点逐年增多,但清远的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物流设施布局也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政府对整个现代物流体系的协同规划与物流设施的合理布局。第二,缺乏具有较大辐射范围和较强影响力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从软环境来看,虽然清远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物流企业经营处于粗放式管理,缺乏必要的服务规程和标准,物流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物流信息系统还不完善,物流信息处理能力较弱,仍然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交流平台,缺乏信息传递、处理、共享的渠道。(3)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是制约清远市物流发展的主要矛盾。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物流需求和释放的速度不快,“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比例较大;物流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一些即时需求、特色需求、物流一体化需求满足率不高,需求不足与供给不够并存,物流资源短缺与物流服务质量低并存。物流资源种类和流向不对等、不平衡也制约了清远市物流业的发展。(4)清远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难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在清远的物流企业中,从业人员大多具有高中甚至以下学历,只能从事简单的物流作业活动,如搬运、装卸、保管、包装和简单的加工,拥有驾照的也只能完成一般性的运输、配送任务,至于物流线路的规划与设计、库存优化控制与管理、现代物流装备的使用与维护、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提升等要求较高的工作却难以胜任,势必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到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影响和制约清远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1.提升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与现代物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相比,与清远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特殊意义相比,社会各界的认识还不统一、不到位,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仍有进一步加强提高的必要。通过普及现代物流基本知识,加强对现代物流的宣传和教育,制定并健全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关的各项考核制度,来提高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清远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2.加快对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协调规划和共建步伐。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就要统筹谋划清远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市场定位要准确,发展思路要清晰,与其他行业、周边城市的联动效应要强,尤其在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区域一体化框架下,清远要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应加强区域内的沟通与协调,共同规划并建设“大物流经济圈”。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区域物流规划协调、执行力度,健全区域物流市场合作机制,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物流体系,促进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分工与布局,共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打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快区域物流标准体系实施的步伐,共同培育区域物流所需人才,来加快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共享区域物流发展成果,同时也解决清远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促进清远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新发展。

3.加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扶持的力度。(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清远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关于《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强调指出: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依法供应物流用地。目前,清远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必然腾出大量的土地或厂房,倘若集中用于建设专业或综合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则能够形成巨大的集聚效应、辐射范围和规模效益,有利于推进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为进一步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规模以上企业新购置的车辆可予以财政补贴,对物流企业缴纳的税金可享受减免或返还等政策上的优惠,通过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加大对物流所用车辆的管理,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和市场行为。(2)加大财政、融资支持力度,促进清远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第一,可设立清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基金,基金来源分成两部分,主体部分由政府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点物流项目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辅助部分由行业协会按物流企业经营收入征收一定比例的费用以及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三部分组成辅助基金。第二,鼓励和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向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发放贷款。第三,完善贷款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基金向物流业倾斜。第四,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等方式筹措资金。

4.要形成物流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首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继续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物流企业、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模式;其次,要鼓励国际、国内物流企业与本土物流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引导国际、国内物流公司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与本土企业共同投资物流项目、合作开展物流业务,不断提高本土物流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5.加快对现代物流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不应该把它单纯理解为隶属于某一个行政区域的区域性城市,而应理解为具有一定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的物流节点,一个在社会物流甚至国际物流系统中发挥着强大作用的物流节点,要建设这样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不仅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也需要相应的软、硬件环境的提升和支持。

6.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要有现代产业发展作为基础,需要有强大的产业群体支撑,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产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业,也就建不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城市。

清远不仅地域面积最大,也是一个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土地、农林资源,有利于形成综合性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清远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清远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清远要充分利用靠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以及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加快向粤东、西、北和周边省、区转移的时机,吸纳和承接珠三角及内地企业向清远地区转移, 通过吸纳承接珠三角的“高、大、优”企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以把清远建成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所谓“高”,就是积极承接高科技企业和高端技术;所谓“大”,就是引进、承接规模大和竞争力强的企业和项目;所谓“优”,就是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名优产品和名优品牌。通过培育清远本土独具特色的商贸物流品牌、龙头企业和名优产品,做大做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积极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7.健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规划等制度体系。一方面,要结合清远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际,不断完善、充实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全面梳理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有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和清远物流业发展形势的变化特点,及时调整、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规划,形成由市级政府规划为统领、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市)区相关规划为支撑的科学完整的清远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体系。

8.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重视物流人才的培训与培养。清远的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相对缓慢与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低和物流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是密切相关的。清远要在量、质两个方面同步提升物流发展水平, 就需要重视实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程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在人才的总量、素质、结构、分布上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政策,搭建吸纳人才的平台,不仅要重视物流技能人才的引进,也要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不仅要引进物流科学方面的人才,也要引进管理、工程、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人才,为清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2014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4-10)

[2] 殷辉,张砚,李道芳.我国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发展的统计评价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3)

[3] 王项,刘刚.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物流绩效分析――以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所在的省市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0)

[4] 王俊波.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及节点城市选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 何宽,朱长宁.物流节点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需求量的测算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3(12)

第9篇

关键词:无锡;现代物流;瓶颈;对策研究

1引言

有“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正在建设特大型城市的无锡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无锡将建成与上海国际物流中心相呼应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基本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因此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意义重大。

2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无锡跻身国际化大都市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有助于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

“十一五”期间无锡围绕建设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这个目标,结合特大型城市规划建设,进一步优化无锡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重点搞好现有的“两园一中心”,即无锡综合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和无锡口岸物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新的“两园一中心”,即藕塘物流园区、宜兴物流园区以及无锡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无锡物流业不仅是无锡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关系到无锡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链中的竞争能力,是无锡发展特大型城市功能的需要。可见,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的“助推器”。

2.2有助于无锡拓展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空间

拓展发展新空间是今后一个时期无锡要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发展现代物流业将带动无锡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涉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业,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等设备的制造,还涉及货代、堆场、电子商务、邮政、通信、银行、保险等服务领域。专家分析认为,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达到1∶6,即物流业收入1元,相关行业收入为6元,因此,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无锡“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2.3有助于无锡“五个中心”地位的确立

无锡市委“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城市新坐标——“五个中心”,即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它的确定,是市委审时度势,充分衡量无锡自身基础优势后提出的,既彰显无锡富有特色的历史底蕴,又指明了无锡未来发展的方向。“五个中心”以商贸物流产业为纽带,积极拉动国际制造产业、创意设计产业、旅游服务产业、职业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此为着力点提升无锡区域性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功能,为此无锡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显得迫切又十分关键。

2.4有助于无锡营造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向型经济是无锡的第一性经济,如何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是我们使外向型经济的领先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恰恰可以在提供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配套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果说,过去外商比较看重各种减免优惠政策,那么今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则更多取决于区域的“物流环境”,无锡必须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制约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瓶颈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无锡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但结合无锡的实际情况,无锡还面临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颇多障碍。

3.1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传统的条块分割的体制安排下,物流的许多活动被割裂至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国内贸易等,各自独立发展,物流资源分布散乱,信息系统自成体系,仅运输业就牵涉到铁道部、交通部等若干部门,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作,致使运输过程中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成为物流过程中的“陷阱”。这些与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相矛盾,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难度也较大。

3.2物流业规模、服务、技术装备的制约

目前无锡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真实写照:“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旧”(设施设备陈旧,机械化水平低)。无锡现有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规模都比较小,缺乏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特别是能够提供全国性或全球性物流网络服务的企业。全市近70%的进口、近90%的出口物流业务被上海、苏州等地的物流企业承接。此外,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储设施,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建筑,装运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自动监控设备,尤其是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网络信息设施,物流信息化普及程度低,制约了物流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3.3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的制约

成熟发展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物流成功运作的重要保障。尽管第三方物流在无锡得到显著发展,但事实上无锡市接纳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尚不多,此行业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表明,无锡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所占份额仅约为20%左右。西方国家的物流业实证分析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当前,无锡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无锡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可见,不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使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显得力不从心。

3.4物流信息平台的制约

现代物流业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条件。现代物流业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而目前无锡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作为无锡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无锡物流信息公用平台初具规模,但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物流平台相比,在物流信息共享协议与标准化、规范化、技术认证、辅助系统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一方面,作为物流企业现在大部分使用管理信息平台来管理企业事务,90%的物流企业利用计算机办公,有一半的物流企业有自己的网站,但拥有自身的物流信息平台,并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企业却非常少。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健全成为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个瓶颈。

3.5物流成本的制约

从宏观层面讲,据统计2006年无锡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仅10%左右,无锡现代物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很显然受到高额物流成本的制约;从微观层面讲,据统计2006年无锡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中的比重平均在20%-40%之间,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仅平均在9.5%-10%之间,其原因在于目前无锡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小而全,自己建车队、船队、仓库,不愿把物流业务交

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另外,在当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员工下岗也不愿交出物流业务。故造成无锡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效率一般的尴尬局面。

3.6现代物流观念、教育、人才的制约

尽管当前无锡物流很热,但各层面对发展现代物流和开发第三利润重要性的认识依然很浅。无锡物流从业人员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转行过来,真正掌握物流理论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屈指可数,其主要原因是无锡的物流教育还比较落后。据调查,预计今后3-5年无锡物流人才缺口将达8万多人,而高级管理层人才缺口达2万多,这是制约无锡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4解决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瓶颈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无锡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发挥特有经济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原则,提出解决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瓶颈相应的对策,努力实现无锡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4.1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对物流工作的领导,2001年成立由市政府牵头无锡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无锡市物流工作,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策、协调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关事宜;通过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实现物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推进物流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消除不利于无锡物流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增强物流业增长的内在动力,大力推动无锡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2加快培育规模物流

首先通过政府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通过兼并、重组、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加大物流项目投资力度,形成规模效应。鼓励列入我市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中的物流企业收购、兼并本市国有、集体的传统物流企业。其次抓住不断增长的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特别是总部型物流企业落户无锡。最后物流企业要通过开展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规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逐步建立海外物流营销渠道。最终把无锡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

4.3加强政府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改进提高为物流产业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无锡市登记注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总数达到800多家,从业人员有一万多人,可以借依托制造业发达、外商投资企业众多、物流外包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通过制定并实施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建立专业化物流平台,不断提高全市第三方物流的总体水平,彻底改变当前分布散、规模小、实力弱的局面,逐步实现全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中坚力量。

4.4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根据无锡市经济发展的特点,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无锡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的进一步建设完善,为无锡的物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无锡要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规范引导,吸引国内外既具有大型物流平台运营管理经验,又具有相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无锡重点产业投资建设专业化第四方物流平台,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优化分工合作体系,为平台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配套服务,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享受到工商、税务、运管、银行、保险、通信、网络、商务、培训、咨询等体系化支持服务,大幅度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4.5千方百计降低物流成本

从宏观层面讲,无锡政府大力推进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功能水平,重点要通过资源配置,将相互分割的物流企业逐步纳入集中管理的综合物流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将物流业务分离出去交给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从微观层面讲,无锡的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效率化配送、利用物流外包、借助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

4.6加速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物流人才的竞争。无锡市与物流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人员的差距。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利用在锡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行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专门人才。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奖励措施,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另外还应鼓励物流企业采取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

5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系统化的工程。若想突破无锡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和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依靠先进的物流理论、技术和装备,制订科学的区域物流发政策的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努力构筑与国际接轨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如此,才能扫清无锡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障碍,实现无锡现代物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峰.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无锡市人民政府.无锡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R].2002.

[3]袁尘因.关于无锡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路[J].江苏交通,2001,(12):1-4.

[4]薛军.无锡市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思考[J].江苏交通,2001,(1):23-25.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1现代物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更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1.2现代物流业基本内涵

根据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根据我国现行标准产业分类(GB/T4754-94,简称GB/94),其中只有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主要是邮政)业属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范围。

2日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和优势

(1)腹地丰富的货源为日照港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照港腹地资源非常丰富,鲁豫晋陕等省均为资源大省,为日照港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货源。日照市已培育起冶金、纸浆、粮油加工、能源、液体化工、木制品加工“六大临港产业”,为港口发展现代物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日照港发达的物流集疏运系统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便捷的运输通道。日照港集疏运条件优越。铁路方面,连接港口的兖日铁路、坪岚铁路把日照港与华东、中原、西北广大地区连接在一起,铁路通过能力强。公路方面,连接港口的4条公路国道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水路方面,日照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3)日照港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保证。日照港拥有石臼、奎山、岚山和岚山北四大港区,32个生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7000万吨,形成了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粮食、液体化工及油品等十大主导货种。

3日照模式选择

3.1产业模式选择

根据日照现代物流发展目标,结合临海产业区实际,重点要打造“四大物流服务功能”和构筑“四条物流供应链体系”。

四大物流服务功能

国际集装箱物流服务功能:重点开展进口集装箱转关服务及外贸集装箱支线运输服务。

临港钢铁物流服务功能:主要提供煤炭、焦炭、铁矿石、氧化铝等钢铁冶金产业原料和产成品的进出口贸易、仓储、销售、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

临港石化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原油、成品油、油、沥青、乙二醇等液体化工原料和产成品的进出口贸易、仓储、销售、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

大宗散杂货物流服务功能:重点瞄准粮食、装备机械、纺织服装、木材等大宗物资,打造日照地区最重要的大宗物资中转、仓储和加工中心。

四条物流供应链体系

液体化工品物流供应链。主要从马来西亚等境外港口直接海运至日照港,通过港口物流企业储存、调配加工、中转分拨(或直接分拨)至日照地区和腹地广大石化工业企业及加油站等直接消费市场。

集装箱物流供应链。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类:进口集装箱主要从境外港口中转至日照港,在日照港查验进关后,通过公路或铁路联运方式分拨至各腹地及具体业主;出口集装箱从企业直接装箱(或经物流企业拼箱)运输至日照港,再转运至国内其它港口。

铁矿石物流供应链。主要从巴西、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境外港口海运至日照港,通过港口物流企业储存、加工、中转至临海产业区或腹地钢铁企业企业。

煤炭物流供应链。从秦皇岛等北方港口直接海运至日照港,直接通过皮带机输送至电厂,或经港口堆存、分拨至腹地工业企业或煤炭经销商。

3.2空间模式选择

结合区域港口岸线资源和主要物流需求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日照临海产业区现代物流业要加快"1-2-3"即一条港口物流发展带、两个物流园区、三个物流中心的建设布点步伐。

(1)一带:即滨海港口物流发展带

整个日照港共布置了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256个(含万吨级以上200个左右)。同时在其后方陆域加快建设相应的堆场、仓库、流通加工、中转配送等配套物流设施,必将形成临海产业区乃至整个山东省南部最重要的港口物流发展带。

(2)两园:即日照国家保税港区和巨峰、涛雒综合物流园区

日照国家保税港区:位于奎山以东和石臼港区西作业区一侧,规划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主要引进和发展服务于国际物流业务的保税仓储、货运、外轮供应、商检报关等机构,全面拓展保税、仓储、装卸、加工、包装、检验、报关、配送等国际物流服务功能。

巨峰、涛雒综合物流园区:建议在巨峰编组站周边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左右。该物流园区主要依托发达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交汇及大型铁路编组站的便捷交通条件,重点拓展集装箱仓储、货运交易信息、配载、流通加工、分拨配送等功能。

(3)三中心:即日照商贸物流中心、奎山综合物流中心和岚山综合物流中心

日照商贸物流中心:规划用地面积400亩左右。主要建立以下功能设施:货物集散功能、货物中转功能、配送功能、贮存包装功能、口岸功能、商品检验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和物流咨询与培训功能。

奎山综合物流中心:规划用地面积800~1000亩左右。主要建立以下功能设施:仓储功能、集散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加工功能和服务功能。

岚山综合物流中心:规划用地面积600~800亩左右,主要是为工业区内众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提供仓储、运输、流通加工等生产性物流服务。

3.3发展模式选择

结合日照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实际来看,日照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具备典型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带动模式特征。 该模式形成的主要机理是通过产业集聚而实现成片带动发展。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在选址上要有产业和市场依托,具备方便快捷高效的运输条件。

4结语

总之,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融高新技术与基础物流为一体、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其发展的关键点是物流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其中人才的重要性和经营理念的思想解放程度,决定了能否实现物流业现代化的步伐和程度。开放的思想、人才加上优秀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影响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大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冯耕中. 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H】.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晓东、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第11篇

关键词:区域物流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1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各行各业以及人们所熟知,所献服文论述了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物流已被人们誉为继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之后可供挖掘的“第三利润源”。不少专家学者甚至认为“21世纪将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已被不少国家从宏观或微观上所认可,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降低成本,并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快速转移的全过程。因此发展物流区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域物流规划中的:非均衡发展理论是由德裔学者艾伯特?赫希曼提出的。赫希曼指出: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主张资本和资源的发展通过“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来实现经济的增长。由于区域和国家的相似性,使得区域开发与规划做为理论常常被引用和借鉴,并因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及区域对经济内容与结构进行了调整。稳定一产、优化二产、繁荣三产,无异是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会明显降低制造业成本、优化服务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为扩大内需,推动建立完整的物流产业供应链,促进工商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国务院把物流业列为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十大产业中唯一的非实体经济规划。

二、促进现代物流的各项措施

区域经济是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起例如:人流、商业流、资本流等聚集的经济,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现代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关联产业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多措施并举,才能收有较好的效果。

(一)加快企业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调整和优化物流业结构,使快递企业的服务有所延伸,来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建立物流产业安全保障机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物流服务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引导制造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顺应产业分工细化、深化的趋势,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运营模式,积极做好物流业与制造、商贸流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降低成本,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

(二)强化物流业基础工作,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整合物流链各环节的信息资源,稳步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物流业服务体系。规范发展物流师职业资格岗位培训认证工作,加快培养各层次物流人才。高度重视引进高端和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

(三)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鼓励城市物流配送实行品牌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培育“城市快运”品牌,引导城市物流配送企业统一标志、统一车型,并实行公司化管理,采用封闭两厢式货车运输。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剥离低效的运输仓储功能和业务,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四)加强对物流业的指导管理,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应加大对现代物流业的宣传力度,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宣传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工商企业优化企业物流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物流企业,提高全社会对加快发展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为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原则

区域物流规划的过程是及其复杂和烦琐的,建立的过程是需要一定时期,对物流的长、中、短期的发展目标,所掌握的资源,方案及战略的设计都需要进行统筹管理。在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区域物流更加合理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战略性原则。在进行区域物流的发展规划时,对各要素进行长期,战略性的设计。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对规划要素、取舍、建设标准要有战略的眼光。对规划要素的布局要有整体意识,在充分考虑到弹性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缩减成本的支出。

(二)系统性原则。物流本身系统性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的同时,必须对各要求进行系统的思考及设计。区域物流进行发展规划的同时,必须把其放在大环境中即社会发展规划中,整体与局部都要兼顾,保证突出重点,照顾一般,把物流区域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充分的调动起来,结合社会力量,尽可能挖掘其潜力。

(三)科学性的原则。区域物流规划时,对各种规划要素进行科学的定位、分析、研究,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同时应与其他区域的社会中的文化、政治、教育等建设和发展相互协调。对各要素现状的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后的分析,制订规划与方案。同时强调组织各部门、各环节相互协调,必须信息交流,相互衔接。总之,只有做到科学调查、科学分析,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与程序,才能保证区域物流规划的科学。

(四)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对规划的要素的定位、完成的目标、各项措施实施情况,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想。区域规则可立足于中长期的目标,此目标也需符合国情区域,使之具有可实现性。

(五)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的有效形式。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集群规划代表着区域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影响与发展

现代物流的重点在于物和流两个最基本要素,物是指物质原料,流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运输流通,物流所包涵得范围十分广阔,覆盖从原材料、产成品的生产到其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现代物流通过和国际贸易紧密结合而发展国际间贸易物流,使得物流活动和物流构成体得到国际化延伸,国际物流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且大部分国际商业通过物流业的延伸服务来获得超额利润。随着跨国贸易和新兴业务的不断兴起和发展,现代物流的贸易形式得以丰富和外延,国际物流呈现勃勃生机。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第一,市场开放且竞争激烈。国际间开展贸易往来,促进了我国市场的开放,部分外资企业趁此机会借助自身的实力和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外贸业务规模的扩张,开放的市场对我国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二,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随着贸易形式的多方发展,物流企业逐步兴起与成熟,大型企业越做越强,小型企业越做越精细,市场定位也更加明确,形成了我国专业物流的服务产业链,在供应物流服务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第三,物流观念转变快。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物流企业也实现了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观念的转变。即企业物流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扩展到一体化物流模式和增值服务供应,将物流业和制造业完美融合,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创新发展。

二、现代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自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还是很不完善的。由于历史原因,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和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等国际贸易问题,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和出口效益造成了很大影响,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要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还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同时充分利用好现代物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重要的影响:

(一)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物流业在成本的降低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现代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通过物流过程中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以此降低国际贸易的经营成本。

(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目前,我国贸易伙伴仍以欧亚和美洲等几个世界主要国家为主,处于过于集中的状态,从而导致我国对外贸依赖度高,不利于贸易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现代物流,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网络、口岸物流基地建设、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国际贸易进出易、运输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为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外部条件。

(三)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改变我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一方面要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并且要以改善管理来作为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措施。现代物流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增强对现代开放市场的适应能力,更有效的掌握市场需求,使生产经营的产品更适销对路,提供更好的产销服务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最终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三、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反作用

(一)国际物流促进国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兴起的同时,国际物流也得到了发展。当然,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完善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国际贸易的促进,同时,国际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从侧面促进着国家间的对外贸易,随着更加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的建立,跨国公司间的全球性贸易发展也将达到巅峰。

(二)高效的物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保证

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方式也不断发生转变,低成本产品已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更是所有跨国企业不可忽视地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国际物流实现全球采购,将原材料、加工、运输成本统一核算并使之最低,即如何寻求高效率的物流途径,这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结论

现代物流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国外先进的贸易方式通过物流合同、规范等被我国被动接受,并且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对外贸易需求的国际贸易规范。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和不断加快的向国际化迈进的脚步,物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面对当前我国与这一地位不相符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得知,物流的内涵和模式还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谦.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U].商业文化,2008

[2]王贵彬.论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U].物流管理,2007

第13篇

【关键词】发展现状 对策

一、合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四大物流通道的交点(东、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西南地区物流通道),周围500公里范围基本覆盖中国东、中部最发达的7省1市近5亿人口。合肥已经形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形式并存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是全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体系规划中的42个节点城市之一。随着铁路枢纽建设的全面提速,机场、港口、出城口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通枢纽的作用日益显现,为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现代物流业作为唯一的服务行业进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合肥被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和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级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更好的支撑。合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

二、合肥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体制亟需完善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而现状是分行业运输管理和分部门管理体制并存,各部门、各行业各管一块、各自为政。全市物流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造成衔接不畅、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使物流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二)物流供需结构不平衡,结构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一方面,受观念的制约和信任机制缺失的影响,大多数工商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少数企业即使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也只是把部分物流服务业务进行外包,导致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物流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三)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缺乏物流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社会上缺乏专业咨询机构,政府缺乏专业物流管理与规划人员。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有出自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由国家经贸委的物流经理的职业标准,还有中国交通协会的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等,使得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无所适从,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和和规范的管理水平等的培训。

(四)物流基础工作亟须加强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运条件建设仍需加强,航道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薄弱、分布不合理状况亟须改变。二是全市尚未建立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三是物流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四是物流园区、货运战场规划建设相对滞后,布局不尽合理。五是全市尚没有一家出口加工区或B型保税物流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推动合肥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的发展思路

一方面,应成立合肥市现代物流推进领导小组,加强对现代物流推进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由商务、运输、外经贸、发展改革、城市规划、土地、招商、财政等部门派员组成,负责现代物流推进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要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对物流业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具体包括:合肥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指南,建立物流设施开发运营招标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及外资注入物流业;利用政府贴息、物流园区土地出让金返还等方式,多方筹措物流业发展资金,设立物流业专项基金。

(二)促进物流园区建设

政府部门应站在全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总体规划与布局,以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为目标,使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与国家物流节点城市规划相衔接,解决合肥物流系统中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防止目前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的上项目、争项目形成的园区规划失衡、过度竞争的重复投资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重点扶持一些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项目,实现示范引导作用。

(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以合肥为中心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提高货运能力。加强铁路、公路场站建设,提高货物运输和配载效率。

加强水运交通建设。加快建设合肥港综合码头和裕溪、巢湖复线船闸,提升合裕线航道通航等级,打造江淮流域的内河航运中心;推进“引江济淮”工程。

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加快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四)加快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物流建设的重要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市场竞争机制来促进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在资金不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合适的信息化软件,避免盲目建立一些大而全而不能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的信息系统。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立足合肥实际,培养物流人才

以教育机构培养为主,科学规划、正确定位物流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模拟物流供应链过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流理论基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通过与院校、劳动技能鉴定中心合作,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字:战略规划;物流园区;政府协调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B

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

一、城市物流战略规划及其目的

从目前已经制定的城市物流规划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物流发展政策、战略与规划尚未成型,规划者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理念与运作模式,尤其是系统整合以及物流市场开拓等物流核心理念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对于物流服务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影响因素在考虑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城市物流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明确的地方;物流规划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制定物流规划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以提高工商企业的物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增强本地区企业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大商品的辐射范围,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三是将物流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四是利用本地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

二、城市物流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第一,物流的起步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仅以社会物流的共同基础设施而言,我国相关的管理部门,就有交通、铁道、航空、仓储、外贸、内贸等六大领域分兵把口,这些领域和行业在各自的发展规划中、都包含有局部的物流规划。这些规划,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更多是从局部利益考虑,再加上局部资源的有限性,往往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物流大系统的有效性,必然给今后的物流发展留下诸多的后遗症。

第二,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物流过程往往是很长的过程,一个过程经常由诸多环节组成,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这些环节之间往往存在“效益背反”现象,如果没有共同的规划可以遵循制约,各个环节各自独立去发展,就可能使“背反”现象强化。

第三,物流领域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制约。物流领域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而发展的门槛比较高,这就使物流领域容易出现在低水平层次的重复建设现象。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配送中心、一般物流中心和小型物流结点方面可能有突出的表现。

第四,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物流领域大规模建设项目的规划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我国而言,这种项目的数量相当多,由于投资规模巨大,如果没有有效的规划,就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三、城市物流战略规划的着重点

毫无疑问,物流园区的建设会对所在的城市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建设物流园区时一定要有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在正确的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园区的数量、功能和规模,切忌不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哄而上,把发展现代物流简单看成是物流园区建设。

其次,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信息是现代物流的灵魂,物流信息平台是开展现代物流的基础。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公用数据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之间行业管理和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的协同工作。信息平台可以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不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再次,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难以用旧有的行业划分标准对其进行归类,它是一个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多种行业的复合体,其业务渗透到从工业生产、商业流通到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各个企业的经营领域。面对这样一个复合型产业,如何进行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就成为政府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物流业所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了交通运输、经贸、工商、税务、交通管理、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政府部门应该站在统一指挥,相互协调的高度上,制定城市的物流发展规划,为各部门创造一个相互之间进行政策协调的平台,共同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成立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拟订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拟订物流中心、物流网络的规划;拟订物流产业政策;拟订专门的物流法规;指导物流业的民间或行业组织。

总之,城市的物流规划要在政府部门宏观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城市物流规划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的方法、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和规划的制定者都要加强物流规划方法论的基础研究,明确目标,找准方向,使城市物流规划真正成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漆莉莉.物流业与城市规划[J].如何持续发展;国研网.

[2]陈柳钦.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中心[J].物流科技,2002,2:29-31.

[3]翁心刚,亓涛.对城市物流规划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

[4]王之泰.把物流规划放在物流发展的优先位置.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56-160.

The City Logistics Strategic Plan of View

Ji Wen Li He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第15篇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统计;统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物流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规模的扩张,已经形成现代物流产业并处于产业成长期的初期阶段,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在国际上,现代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物流业强手纷纷抢滩我国物流市场,国内物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二、物流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物流统计作为现代物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统计核算,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规模、结构、发展水平、比例关系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监测、分析物流运行状况,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物流业发展越快,对国民经济影响作用就越大,对物流统计工作的需求就越迫切。目前很多省市的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

三、我国物流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流统计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极度缺乏有关物流产业的经济统计资料,也没有全面的物流需求统计数据,造成很多物流统计工作缺乏专业数据的支撑,物流企业因为没有掌握市场的需求,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盲目性。有时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只能利用现有的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指标,然而,运输是物流过程中实现货物空间位移的中心环节,仅仅用这两个指标来衡量物流规模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全貌。此外,传统的物流统计不能够完全反映现代物流活动的全部过程是物流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传统物流一般是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代物流提出了物流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现代物流的特点是:它是个过程,而且有多个环节,要经过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领域加工、信息传递等作业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一个计划、管理、控制的过程,并加以组合,以最少的费用,最高的效率,客户最满意的程度,把产品送到用户手里,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流通费用的目的。

四、物流指标体系设计

鉴于物流统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时,应包括以下几类指标体系:

第一类是反映物流规模及流通过程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物流规模从宏观的层面要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进行统计,包括物流节点的数目和规模、物流园区的数目和规模、配载市场的数目和规模、物流中心的数目和规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目和规模、货物吞吐量、货物总周转量和物流管理费用等指标。物流活动过程统计是物流统计的中心内容,它可以反映物流的规模、水平和质量等基本状况。

第二类是反映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的指标及指标体系。物流是一个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主要统计指标有:职工人数及构成、工资总额及构成、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等指标。

第三类是反映固定资产的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由于行业的性质,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物流企业资产的比重相当大,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是物流统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主要指标有:主要固定资产实物量、全部固定资产价值量、固定资产构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固定资产更新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程度等指标。

社会物流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国家宏观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现代物流产业政策规划的制定、贯彻实施,以及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反映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系统、全面、灵活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来保证。认真组织做好社会物流统计工作,对于加强物流基础管理、增强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统计分析方法变得越来越简便。例如,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软件使得数据的处理极为方便,这大大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也使物流统计成为可能。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物流统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但由于现代物流业一般由交通运输、储运、货代、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行业构成,所以物流统计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这也增加了构建我国物流统计体系的难度,如果要想建立相对完整的物流统计体系,必须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合作。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