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煤矿行业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据统计,2011年我国煤矿发生事故85起,死亡359人。虽然同比分别下降14.4%和19.0%,但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距,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我国近几年煤矿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在安全监管、安全认识、生产技术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及建议。
一、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监管不到位
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或者存在收小费、敷衍塞责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不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虽已建立,但是监管执法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交叉,有些地区将煤矿监察机构和煤矿生产管理机构合并,执法人员与管理人员关系复杂,同事关系、领导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等关系网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执法渠道的畅通和执法力度,严重影响监察形象和检查效果。
(二)安全认识不够
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致使矿井安全存在缺陷,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同时,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在初中以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安全生产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在“一通三防”,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煤矿热害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瓦斯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人员伤亡最多。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站事故查询系统”检索,2011年煤矿死亡事故85起,死亡359人,其中因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事故38起,死亡228人。由检索结果可知,瓦斯事故占44.7% ,因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63.5%。
二、防范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监察队伍建设
对于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政府监察部门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同时,建立一支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安全监察人员队伍,对于保证井下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监察过程中要严密防范,彻底消除麻痹和侥幸心理,拒绝一切不规范、不安全操作行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能够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使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一是分操作层、决策层、管理层等3 个层面,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二是招收新工人严格把好素质关和培训关。三是对新工人的培训必须系统化,培训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检查、考核、验收制度。四是对培训工作必须常检查、常考核。五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重实际操作、全能培训、重在对现场的安全隐患的检查处理上,应建立起一套对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安全隐患等能力的考核办法。六是对班组长的培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在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大打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于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支持范围和力度。大力支持研发先进技术装备,为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安全技术示范工程,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研发、集成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在安全生产技术使用上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地面救护人员使用电磁式语音和编码电报通信系统与井下被困矿工联系;矿工逃生时使用自给式氧气呼吸器;采用临近探测器技术;采用计算机维护系统检测和报告电机温度等。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房晓飞.我国中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煤炭技术,2009(10).
[2]张龙昆.对当前国有煤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反思[J].中国煤炭工业,2008(4).
[3]张齐尧.煤矿安全管理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要求,需要对煤矿设备进行改造,改善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设备的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的设备改造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煤炭资源,因此在进行设备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得改造后的设备充分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其他行业提供煤炭资源,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为了更好地促进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设备的改造,需要不断引进更多的大型机械设备,并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使得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向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加工效率,节省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更好地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第三,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质量,促进煤炭资源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众所周知,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开采,其存储量会越来越少。因此,在进行开采或者加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对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的设备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这一点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煤矿加工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
二、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设备的改造
(一)数控切割机的改造
在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中,数控切割机是非常重要的机械设备,它能够对结构原件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从而使得原件更加符合设计的要求。原有的数控切割机的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在对原件进行切割之后,还需要耗费很多人工对切割的废料进行分拣。所以,切割工艺的效率比较低,无法进一步满足煤矿企业的加工制造需求。在对数控切割机进行改造之后,其切割出的产品不仅能够保证切割的弧度更加光滑,而且还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观;同时,在对数控切割机进行改造之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划线和打磨等步骤,从而降低工人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对数控切割机的改造是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向着自动化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也为其他设备的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焊接机械设备的改进
焊接工艺是我国煤矿加工制造行业中的重要工艺,很多生产和加工的步骤都需要焊接机械设备的焊接。但是,原有的焊接机械设备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元件的受热不均匀,造成焊接点变形的现象出现,这也是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但是,随着焊接机械设备的不断改进,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新型的焊接机械中主要是对焊接的火焰进行了矫正,使其能够在焊接过程中对火力进行均衡分布,这样焊接处受热比较均匀,变形或者断裂现象明显减少,可以更好地保持焊接处的形状,从而提高焊接点的质量。除此之外,当原来的焊接处出现变形的现象之后,还可以采用蜂窝加热的方式或者是线性加热的方式进行矫正,能够更好地维护焊接处的形状。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这两种变形矫正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焊接点出现的变形现象。
(三)箱型井架的改造
随着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焊接工艺和其他加工工艺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再加上箱型井架原料质量的不断提高,能够促进箱型井架的不断改造。在对箱型井架进行改造之后,不仅改变了箱型井架的结构,而且使得箱型井架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很多箱型井架采用了特大型的箱型结构件构成,其尺寸、重量和高度相比以前的井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支持大型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需要;而且,由于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使得箱型井架连接处之间的误差比较小,能够严格遵守设计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从而更好地保证了箱型井架的质量。
(四)煤矿机械设备自动化改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中的机械设备也在向着自动化的方向改造,能够更好地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煤矿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生产产品。其中比较典型的改造示例为:目前很多煤矿企业的机械设备都可以进行智能设定、存储和控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流程,而且使得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很多与煤矿机械设备自动化相关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例如: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等应用,能够为煤矿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从而不断促进煤矿机械设备的改造和发展。
三、结语
2009年一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影响,煤炭生产、运输和需求低位运行,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略为宽松,市场价格稳中趋降,经济效益开始下滑。二季度,煤炭产运需将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并朝宽松方向发展。
一、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1.生产和运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6.02亿吨,同比增长6.3%。国家铁路发运煤炭3.07亿吨,同比下降8.5%,比去年四季度下降4.7%。主要港口发运煤炭1.07亿吨,同比下降17.5%,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3%。
2.消费量。据测算,一季度煤炭消费量6.74亿吨,同比下降4%,比去年四季度增长5.4%。其中,电力行业耗煤量3.78亿吨,同比下降8%,比去年四季度增长8.7%;钢铁行业耗煤量1.09亿吨,同比增长2%,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5.7%;建材行业耗煤量0.7亿吨,同比增长7.6%,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4.7%;化工行业耗煤量0.34亿吨,同比增长2.3%,比去年四季度增长9.7%。
3.进出口。一季度进口煤炭1359万吨,同比增长20.7%,比去年四季度增长63.1%;出口煤炭738万吨,同比下降27.6%,比去年四季度下降24.1%。煤炭净进口621万吨,同比增加国内供应515万吨,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增加国内供应760万吨。
4.库存。据分析,截至3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2.06亿吨,同比增长20.7%,比年初下降12.7%。其中,煤矿存煤4800万吨,同比增长27.8%,比年初下降5.7%;主要港口存煤1316万吨,同比下降10%,比年初下降33.4%(秦皇岛港存煤530万吨,同比增长23.8%,比年初下降7.8%);直供电厂存煤2794万吨,同比增长23.3%,比年初下降35.5%。
5.价格。一季度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选煤平均出矿价452.2元/吨,同比上升13.5%,比去年四季度下降3.3%。3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山西优混煤平仓价为550~565元/吨,同比下降35~40元/吨,比年初下降40~45元/吨。
6.利润。据统计局统计,1~2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同比回落51.8个百分点。另据行业统计,一季度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180.1亿元, 同比下降16.7%。
7.应收账款。据行业统计,3月底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760亿元,同比增长66.5%。
8.投资。1~3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261亿元,同比增长47.5%。
综合分析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基本特点:
一是煤炭生产、运输和需求处于低位运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自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总量出现下滑。进入今年后继续承接这一趋势,一季度煤炭产量、运量比去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又持续下降;受冬季取暖等季节因素影响,煤炭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增长,但比去年同期仍呈下降趋势。
二是煤炭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略为宽松。一季度属冬季取暖用煤高峰,此间经历了春运、“两节”、“两会”,大部分小煤矿在春节前后停产放假,发生了若干起煤矿安全事故,部分矿井实施停产整顿,部分电煤合同签约不顺。尽管受到上述诸多因素影响,但在产运需各方共同努力下,煤炭供应保持了基本稳定、总体宽松的局面。
三是煤炭库存处于相对高位。自去年四季度开始,煤炭需求明显回落,而煤炭生产以惯性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进而使煤炭库存至11月份达到历史高位。去年12月份以来,煤炭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实施以销定产,煤炭用户也主动压低库存,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库存呈逐月下降趋势。但相对于低位运行的煤炭需求,目前煤炭库存仍处于合理区间,局部环节略显偏多。
四是煤炭市场价格稳中趋降。与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变化紧密联系,去年四季度煤炭市场价格从三季度的历史高位快速下滑。到去年底、今年初进入冬季用煤高峰阶段,曾出现短暂的止跌回升。一季度保持总体稳定、趋于下降的基本态势,不同煤种、不同区域呈小幅升降变化。
五是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开始回落。一季度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如扣除神华和中煤两户中央企业,下滑幅度在40%左右,目前处于微利或亏损边缘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随着煤炭市场需求回落、价格下滑,各项政策性增支相继出台,加上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固定成本增加,效益还将进一步回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总量过剩压力继续加大。“十五”中后期以来,各地各有关方面投资办矿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国连续6年新增产能在2亿吨以上。2006年至2008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4800亿元,还将在两三年内新增产能7~8亿吨。今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影响供需总量平衡新的因素。一是个别地区和企业在市场需求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依然开足马力盲目生产,甚至一些新建、改扩建矿井未经竣工验收、未经安全和生产许可,非法和违规从事生产。二是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煤炭进出口政策影响,煤炭进口激增、出口锐减,使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求关系的空间日趋缩小。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煤炭总量过剩、供大于求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