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过度包装的现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由此看来,彻底解决商品的“包装过度”问题仍然任重道远。事实上,抛开商品的“过度包装”,还有一种不同于普通商品、非物化的商品,同样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并且每一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值得我们正视和反思,那就是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过度包装”现象。
一、广电节目“包装过度”的表现
细心的受众可能早已经感受到近年来广播电视表现形式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体形象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闹”和“躁”,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无数的广告、节目推介和炒作片花便会扑面而来,等待中的节目越发姗姗来迟,煎熬过“漫长”的等待,总算听到或看到了主体节目,正在兴致上或者关键情节处,节目常常又要被拦腰折断,数秒钟甚至更长时间的炒作又再次袭来,原本连贯的节目就这样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在各台节目改版和有新节目上马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显突出。在这里,我们不能过多诟病广告的存在,因为走上市场的广播电视要生存和发展,广告是生存的命脉,无法割舍。但其他形式的过度包装,值得探讨。简单概括起来,广播电视节目的“包装过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介性语言过于夸张
“强势”“重磅”“震撼”“盛宴”……这些极尽夸张之势的词汇成为推介性节目中最常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的道理:物以稀为贵。最初听到这些语言的时候,的确能给人以震撼和触动,但当整个声屏世界都充斥着这种夸大和伪饰的时候,就只能“成就”一种自说自话的喧闹了。久而久之,传递出的是缺乏真诚的信息。
2.炒作和推介类片花出现频率过高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适度推介和炒作是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播出的必修课,但这里面强调的是“适度”,现在许多电台电视台在一档节目中推出多种包装,“半天”不能切入主体节目,更有甚者,在很短的时间段内反复播出同一个炒作片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听疲劳。这有点类似于有人在我们耳旁反复重复一句歌词,感到乏味是小事,更可怕的是由此衍生受众的浮躁心理。
3.讨巧于技术手段,制造虚假快乐和繁华
广播电视是声音和画面的艺术,在声音、画面上做足文章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不二法门。但做足声画“文章”,必须立足于真和美。现在许多电台电视台为了收听率和收视率,过于推崇 “做”的手段,使许多事物失去了原本的味道。眼下,收听各个地方台的广播,几乎都能听到一档或几档脱口秀类的节目,节目主持人对着话筒侃大山,讲完一个段落,主持人会“推出”一片笑声,如果节目真可乐还好,听众随着主持人送来的“人为笑声”一起乐呵乐呵也不为过,可怕的是有些段落根本不好笑,甚至略显低俗的时候,这种制造出来的“虚假快乐”就显得十分尴尬了。这种虚假的造势有时候也体现在电视包装上,场景选择过于华丽,衣食住行过于豪奢等。
二、如何避免“包装过度”
纵观广播电视近年的发展脉络,我们会发现,“过度包装”现象和广播电视的娱乐化现象密不可分,可以说,就是声屏节目泛娱乐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因为节目包装散见于节目与节目的衔接和缝隙里,而很少被提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广播电视节目的这些“过度包装”,表面看来,使声屏世界普遍呈现出一种空前的繁荣和快乐,而事实上,它已经渐渐背离了广播电视作为受众“良师益友”的角色,它所表达出的“闹”和“躁”则在有意无意地助长着当下社会的浮伪之气。解决广播电视节目的包装过度现象,应该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思考的命题。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包装适度呢?
1.要避免广播电视的娱乐化倾向
众所周知,娱乐化往往来自于商业利益的争逐,走上市场化经营道路的广播电视,没有经济效益的诉求,是非理性的认知。但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受众群体的广播电视媒介,更应清醒地认识到,除了商业运作和娱乐,我们还需要科学、教育、文化等多种形态的滋养。“资讯丰富,知识缺乏”是大众传媒要努力避免的误区,传播丰富知识,提供公共服务是大众传媒的责任。
2.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电视要勇敢肩负起自己的文化自觉
广播电视作为受众广泛的大众传媒,不仅是文化产品的传播者,更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声屏世界传导出的每一句话、每一首音乐、每一个创意、每一个包装都是一种文化立场的彰显。广播电视必须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哗众取宠,表达真诚的传媒态度。
3.广播电视应把“适度包装”列为一门学科
我们在这里反对“过度包装”,事实上也是在呼唤“适度包装”。和女人化妆一样,恰到好处,则让美女锦上添花。一旦过度了,不但达不到美的预期,反倒走向反面。广播电视节目的包装也是如此,那么“度”在哪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大量调研、计算、论证的问题,一个30分钟的节目可以承载几个片花,重复播放的片花应该间隔多久,一个节目开始前的片花最多能播放几个,这些问题都是要请受众来帮助解决的。因为,在传媒手段日趋发达的今天,你播什么,受众接受什么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我们需要做的是真诚、审慎、关怀、服务和爱。
关键词:金太阳杏;包装;贮运;鲜活度;营养值
金太阳杏适于鲜食和加工,但因果皮很薄,采后极易腐烂变质,不能批量长途运输。笔者通过研究包装处理对金太阳杏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贮运过程中适宜的包装方法,以延长金太阳杏的供应期。
1 材料和方法
供试金太阳杏于2007年5月30日采自山东省莱芜市寨里镇周王许村,八成熟,采后立即运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无霜自动冷库,选择大小和色泽相近、无损伤、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①周转箱裸放盛装;②用表面带有塑封膜的纸盒裸放盛装;③用厚度为0.03ram的无毒聚氯乙烯包装袋包装,每袋容量lkg,然后放入周转箱。处理后存入库温为-0.2-3℃,相对湿度为90%-95%的无霜冷库中。每处理重复3次。
每7天取样1次。用GY―B型硬度计测果肉硬度,用手持测糖仪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2、6一二氰靛酚钠法测维生素c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包装对金太阳杏果实硬度的影响
果肉硬度是衡量果品鲜活度的指标之一。图1表明,在-0.2-3℃条件下贮藏,果实硬度一直呈下降趋势。3种处理中,以聚氯乙烯袋包装的硬度保持最好,贮藏至40天时,硬度下降2.39kg/cm。周转箱中裸放的杏硬度下降最快,第35天时硬度下降了2.58k/cm,第40天时几乎完全变软。
2.2 包装对金太阳杏果实失重的影响
从图2看出,在贮藏初期,3种处理的果实失重率均不超过3%。贮藏7天后,失重率开始明显增加,其中周转箱中裸放的果实失重最快,贮藏至14天时失重率达28.6%,果实表面已严重皱皮;塑封纸盒包装者仅失重19%,有轻微的皱皮现象。贮藏至40天时,周转箱裸放失重非常严重,塑封纸盒包装的失重率仍然最小,说明表面带有塑封膜的纸盒对金太阳杏有较好的保水作用。
2.3 包装对金太阳杏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1看出,从贮藏开始到第7天,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到14天时又升高,之后又呈下降趋势。3种处理均呈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但贮藏到40天时,用厚度为0.03mm的无毒聚氯乙烯袋包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速度最慢,下降幅度最小。说明用聚氯乙烯袋包装对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的保持作用最好。
2.4 包装对金太阳杏鲜活度和营养值的影响
金太阳杏在贮藏过程中的鲜活度可用失重率和硬度值来计算,营养值可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计算。贮藏前期鲜活度和营养值设定为1,到贮藏中后期其鲜活度和营养值均不同程度下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鲜活度=(贮后重量/贮前重量+贮后维生素/贮前维生素)×1/2
由表2可以看出,周转箱中裸放下降最大;表面带有塑封膜的纸盒裸放和无毒聚氯乙烯袋包装放入周转箱下降较小,且二者差异不大。
3 小结与讨论
衡量不同包装的贮藏效果主要依据果品营养值和鲜活度变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市场经济;背景分析;解决措施;未来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定理论概述分析介绍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群体缺乏社会保障
农民工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且收入较低,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却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城市没有农民工,很多基础建设和社会生活都无法完成。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民工纷纷涌入城市,谋求新的生路,但他们始终都没有被城市接纳,并且处在似农非农,似工非工的尴尬境地,同时也是社会保障的边缘体。
2.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
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目前只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规定了专门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些私人企业和乡镇企业职工以及农村居民还仍以家庭保障为主,还不能完全享受到社会福利。从横向环境看,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明显的差距。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社会统筹、企业负担与个人储蓄相结合的保障制度,国家提供给社会成员的保障还有一定的限制。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比内陆城市的经济发达,这也决定了两地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国家只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且发达城市之间的保障制度又有所不同,总体上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3.管理理念不够明确
我国的社会保障表面上是以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但在实际上还是保持现金支付的模式,存在着养老责任后移的情况。目前,我国社会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直接影响到当代和后代人的缴费和受益水平。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1.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项目主要限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不能满足更多的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要。失业保险制度仅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四种具体情况适用。即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企业辞退的职工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全民所有制企业因经营亏损而暂停发放工资的职工则不能享受失业保障。其他经济性质企业的职工则更享受不到失业保险待遇。
2.基金收缴困难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
近年来,由于企业效益下降资金紧张等原因,社会保障基金收缴难度越来越大。基金收缴困难给社会保障工作带来许多问题。一些地方违背国家政策竞相提高社会养老统筹的比例,扩大了地方部门的利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3.社会保障尚未纳入法制化运行的轨道
法制不健全给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带来了严重影响。一是基金收缴没有法律做后盾,拖欠基金现象日益严重,基金收缴困难。企业不为职工缴纳保险金,职工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法律保护。二是从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上看,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特别是结余基金的使用存在挪用浪费现象,不仅降低了使用效益,而且危及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
四、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对策
1.适当扩展社会保障覆盖面
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也不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失业增多的问题,只能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最低生活保障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低收入,高就业”政策,最低生活保障是对那些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又无赡养、抚养人的对象实施社会救济。在目前失业严重,贫困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应对凡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实行全社会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社会捐助、对口扶贫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支持鼓励贫困者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2.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在合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各种机构与组织之间相互影响,能够产生出激励、约束监督相结合的旗帜,从而推动社会保障项目的运转。针对我国目前多头管理、地区分割、标准各异的管理局面,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应该成为集中协调与分工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
3.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与运营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企业,市场投资由于竞争机制的作用,在获取高收益的同时,必须伴随着高风险。因此,我们在追求社会保障基金快速增值的同时,也要注意照顾到保障基金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基金投资渠道的选择与组合,只能视不同国家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对基金投资风险的管理能力而定。目前,我国可实施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对社会统筹基金实施分散投资,由国家基金运营部门在市场收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分别用于国债、有价证券的购买、银行存款,企业贷款及海外市场投资;另一方面对于个人帐户可实行企业化经营,由投资公司按市场原则投资于股票、房地产等,以获取高额收益。
4.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产业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限制及财政困难,我国的社会保障能力还很有限,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社会保障不仅能够提供现金保障,还能够提供诸如生活娱乐、医疗康复、就业服务等项目。积极发展社会保障服务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社会化的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服务作为一种产业正悄然兴起,专门为社会保障服务的疗养院、信息咨询公司、各种俱乐部成为一种发展的潜流。目前,发展社会保障服务产业的重点应放在老人服务产业和失业人员服务产业上。对于社会保障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尽可能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及便利条件为其发展铺平道路,但不宜过多介入,而应让社会保障产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总结:中国的改革是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全面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能否经得起考验,更是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与否。加强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建立健全社会经济的重要保证,认真解决社会保障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条件,可见,完善社会保障改革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思源.我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J].炎黄春秋,2009,2
[2]李志红.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现代会计,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