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税法实训目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北部湾 保税物流 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识码: A
广西作为北部湾的最前沿,有着联结东亚的重要地理位置,随着东盟合作的日益深化,东盟各国之前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紧密,而物流在其中支撑保障的作用也随之凸显。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以往注重国内物流的同时也应体现这一区域经济背景,调整现有课程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的综合实训项目,服务于广西新的区域经济特点,使学生所学所更能适应新环境下企业的用人标准。
一、广西保税物流体系日臻完善,保税物流服务不断扩大
广西北部湾现已形成了以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北海出口加工区为重点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构成了广西保税体系的基本框架,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高效便捷“通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是以南宁为枢纽,进行货物集中组合,发往各口岸,实现区港、区区联动,面向西南地区乃至世界各国提供保税物流服务。随着南宁保税物流中心、钦州保税港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内,企业的不断入驻,促使保税物流服务的业务需求也不断扩大。
在北部湾经济区的保税物流体系的背景下,保税物流服务的需求量将会随之而呈现较快的增长,对于适合该类型服务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需求也会出现快速增加。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类项目针对性不强,不能较好适应保税物流服务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的完善,意味着对该类型物流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同时大部份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会进入到或涉及到保税物流的工作流程,因此对保税物流应用型和技能型物流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物流相关实训项目主要是以国内物流流程为主,基于保税物流为前提的综合实训项目较少,还没形成针对保税物流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研究,这将会造成物流人才技能水平与保税物流下物流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该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市场对具有保税物流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呈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保税物流领域后不能较快适应工作的流程。因此,从总体上看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保税物流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相差较远,广西高职物流教育培养出的物流人才难以适应保税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状。
(二)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各个高等院校对于物流实训课程内容的选取各有特点,常见的内容包括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流程演示再现、基本物流设备的操作、物理软件的实用等等大多是立足于目前本校的特色,例如有的学校引入原有的 E R P管理软件等,一些高职院校更是将其直接定位于叉车等特种设备的使用资质认证上。这样的实训课程内容体系在现代教学倡导宽专业、 厚基础、 重能力的要求下,不能满足学生的培养需求,学生获取的知识范围比较窄,对于物流核心作业能力的训练没有体现,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不利。
(三)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各个院校的物流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物流基本流程的再现上,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作业形式简单,在一定程度上课程内容在广度上的不足掩盖了课程内容在深度方面欠缺的问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参与感不强,对深化专业课程内容的帮助有限,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课程定位于单纯性实际操作所致,割裂了实际作业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之间的连接关系,没有搭建起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立体化课程架构体系。
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开发探索
按照高职人才模式,结合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基于保税物流涉及的作业类型和作业模式为前提,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路”,通过与保税物流公司合作,在实训项目设计上,依据保税物流工作岗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素质,制订全新的综合实训课程标准,建设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项目课程。新的课程体系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以北部湾经济区域的保税物流为平台。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区域经济平台,构建保税物流下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需从国际物流企业及保税物流园区内的中小物流企业用人需求出发,紧紧围绕基层管理岗位进行设置,对相关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了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构建思路如图下图所示)。
深化校企合,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从实训项目内容的选取、设计、方案的制定到实施全方位全过程深化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实训项目。与保税物流相关的企业密切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由现场专家和学校物流教学团队老师共同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关键词:税法;课程;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40-02
《税法》课程的实训项目训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该门课程比较完整的实训项目及其流程,通过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软件等相关实训项目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实训项目设计思路
(一)内容设计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想,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来解构和重构实训教学内容,以税法规定的主要税种和征纳税流程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行为税的计算缴纳,税收教学软件实训项目的设计,参加税收技能竞赛活动,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参加税法宣传月、税源普查活动,税收征管等6个实训项目。
(二)教学方法设计
总体上,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按照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路径实施教学。具体到每个项目,灵活应用直观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竞赛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在“做中学”、“学中做”,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做”放在教学实施的首位,在“做”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手段的设计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主要包括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用来为学生演示办税业务操作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并完成模拟操作。
网络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上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同的纳税申报客户端软件,提供虚拟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和原始记录,使学生通过这些软件操作,能够在网上完成与真实项目相同的办税业务。
(四)考核与评价设计
本课程的考核由基础知识和实训能力两部分构成,基础知识占30%,实训能力占70%。实训能力考核由6个实训项目的考核组成。具体计算方法是:本课程总成绩=基础知识*30%+实训项目*70%(30%+30%+15%+15%+5%+5%)。
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专业能力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解释税法条文为主,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一弊端,我们按“XX税税款计算—XX税纳税申报—XX税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创设学习情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岗位流程的融通(见表1)。
(二)税收教学软件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的多,讲的多,教学时数占用多,学生参与少的问题,增加学生课外训练时数,加强对教学软件安装以及主要模块流程、操作技巧的训练,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的结合(见表2)。
(三)税收征管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为解决学生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税收征管的流程,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能适应岗位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通过与税务机关、人民法院和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专项行动,行政复议听证,旁听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掌握税收征管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流程,提高学生业务实际能力,培养学生依法纳税和遵纪守法的意识(见表3)。
(四)技能竞赛实训项目设计及实施
针对忽视竞赛工作,缺乏与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学习的实际,重视竞赛工作,集中师资力量,对竞赛的方案、内容、方法步骤等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大赛交流学习,把握课改动态,寻找差距与不足,展示人才培养水平,检验教学质量(见表4)。
(五)税法宣传月、税源普查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税务系统开展的税法宣传月活动、税源普查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税收、企业、具体业务等,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见表5)。
(六)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我们与当地税务机关合作,借助我院纳税人培训学校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见表6)。
总体效果:选择的实训项目比较恰当,方法应用得当,目标明确,计算过程准确,填表和纳税符合程序,活动与课程内容相匹配,考核比较完善,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高,理论与实践能较好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好,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思考与启示
实训项目设计是课改的前提 实训项目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标准、师资、实训条件等教学要素,要全面考虑。
教师观念转变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通过培训及多种途径和措施,让教师熟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内涵以及项目实训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流程,以此来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是项目实施的保障 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的制度建设,特别要开发适合本课程的实训配套教材、实训指导书,形成自己的特色。
“双师型”教师是实训项目实施的关键 项目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要有基层一线的实践能力,后者是我们欠缺的,是以后努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重山.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王曙光.税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课程研究课题组.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指导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专业课程正在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教学改革尝试。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会计专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税法课程也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一、税法实践教学的现状
税法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税法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税法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税法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各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均开始着手设计税法实践教学内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税法实践教学缺乏足够重视。一方面,课程实训开发和建设上不平衡。重视会计账务处理(如手工和电算化模式)的实训开发和建设,忽视了税法课程实训的开发和建设,使得税法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而且作为实践教学重要途径和手段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有些院校会计专业根本没有开设与税法相关的模拟实验或只是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一带而过。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较小,税法实训内容单一,组织形式陈旧,考核疏于管理甚至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错误倾向,导致其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二)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融合。目前高职院校的税法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仍按照税种的先后顺序对单个税种进行独立编写,极少考虑各税种的内在联系。对于具体税种的教材编写,多数采用先理论后实训,在理论之后,添加的实训内容是针对该税种特定的案例编写的。在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是根据所选教材的内容,采用“兼容式”的教学模式,首先讲解理论知识,其次讲解教材实训案例,然后要求学生做一个具体的类似实训案例。这种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所提倡的“融合式”教学模式有一定距离。同时税法课程惯用的各税种独立成章的教学体例,导致教师会孤立地讲授各税种的知识点,这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容易使学生学了新税忘旧税,缺乏税种与相关行业的融合。
(三)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技能水平。高职会计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即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会计工作操作技能。然而,多数的高职会计教师直接来自高校,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验或进行短期的下企业锻炼,有部分教师直接从企业一线引进入校,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这些教师虽然能胜任“兼容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工作,但与工学结合倡导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融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素质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还需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得教师的“双师素质”要从目前的双证(教师职称证书和专业资格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向双能(教学能手和操作能手)要求转变。
(四)实训内容缺乏真实的项目。各个单位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的流失,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本单位真实的财务会计资料,更不愿意把真实的财务会计资料送到学校让学生处理。同时学生人数多,企业办公条件有限,又难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况且实习时间短,各个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因此,目前各高职院校分别采用仿真项目进行实训教学或采用分散的校外顶岗实训方式,即由学生自己联系校外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校外顶岗实训非常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和指导。企业一线的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业务能力有限,有时让学生远离真实的财务会计资料,不让学生接触涉税事项的计算和申报,容易使学生的校外顶岗实训流于形式。
二、项目导向在税法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税法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即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学过程,以实际工作中应纳税额的计算、核算到税款的申报、缴纳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过
转贴于
程;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实际办税业务的工作任务,融入相关的税收法律确定教学项目;办税岗位以实际工作中完成的工作任务确定工作成果,课堂教学以学生完成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等典型项目作为教学成果;按照实际工作中办税员的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典型教学项目时,要在职业岗位群相关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专业能力、相关课程的教学项目之间的协调关系、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社会能力的要求,运用教学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加工,将企业实际办税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税法课程教学项目时,要从三个角度去构建:1.按照办税的子任务确定教学子项目,即按税种确定教学项目,在此基础上,拆分为多个细项目,在细项目中组合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即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之间可以是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2.按照企业类型或行业类型确定教学项目,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填制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纳税申报表,能理解不同企业税收的构成。3.按照教学条件和资源,确定以仿真项目或全真项目作为教学项目,配备教学场所和研究教学方式。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任务驱动,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项目”,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分层阶梯式”税法实践教学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应构建“分层阶梯式”的税法课程实训体系(如下页图2所示)。所谓“分层阶梯式”是指税法课程实训选择在教室、实训室和财务公司或会计工作室三个地方进行课程实训,分别进行课堂手工实训、仿真模拟实训和全真实训,三种实训逐步沿着操作技能的培养路线行进,实现教学向岗位的迁移,达到工学结合的目标。
(一)课堂手工实训。这一阶段的实训在教室里进行,包括课堂分税演示、课堂分税实训和分类综合实训,分别采用课堂分税演示案例、课堂分税实训案例和分类综合实训案例。其中讲解分税演示案例时,相关的税收法律嵌入到案例分析中,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练习课堂分税实训案例时,教师主要以描述任务、控制进程为职责,以项目引导者的身份对案例资料加以简析,只提出操作要求,无需详细说明操作步骤,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类综合实训主要是基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主方向考虑,在学完相关税种之后,选择典型的中型和小型两类企业进行实训。
(二)仿真模拟实训。这一阶段的实训在实训室里进行,包括软件使用、分税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纳税申报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其次是分别按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各税种进行纳税申报实训,最后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几个典型行业的企业进行综合性的纳税申报实训。
【关键词】税法;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我国高职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高职校就要建立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税法体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及税收理论,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对于税收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富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税法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乃至整个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对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探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教材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脱节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税法教材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注册会计师教材。由于理论性过强,内容又很繁杂,同时纳税申报表的编写方法又忽略不计,导致内容乏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而且很多学生只会计算各个税种的应纳税额,不会进行纳税申报等实务性操作。
(二)税法课程的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裂,导致实训教学有名无实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课程安排上实训教学大都安排在理论授课之后,没有将模拟实训与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贯穿于其中,实训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第二,实训软件中所使用的资料缺乏可操作性,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现行税法体制修订的速度非常之快,而实训软件更新的速度远落后于现行税法的变化,这就影响了实训的教学效果;第三,在实训教学模块中又过分强调了应纳税额的计算,忽视了会计凭证的审核、监督以及税务筹划能力的培训。
(三)教学方法僵化死板
通过调查河南十余所高职院校得出结论:目前,部分高职财经类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中,采取的是大致相同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授课地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等。因此,造成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就无法提高。
(四)考核方式单一,有待进一步改进
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中一般都属于考试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由于税法课程知识点更新比较快,加之税法的实际操作性又很强,所以单凭期末“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很难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建设改革的对策
(一)加快税法教材的一体化建设
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所选用的教材,而学生学习的直接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因此,税法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该学科内容的系统和完整性,又要体现启发联想式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引发学习兴趣的前导阶段;融入学习内容的感知阶段;理解知识的深化阶段;巩固知识并加以熟练运用的升华阶段。那么好的教材也应当遵循这个规律来编排内容。如在每章内容开篇设置导入案例,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章内容;在重要的知识模块可结合实际设置思考专栏,推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每一章节结束后,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的渐进思路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演练,在大脑中构筑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体例编排上也可增加一些幽默风趣的内容,为枯燥的税法教学增添一些趣味。
(二)把握最新的税收法律动向
税法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和政策性,国家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目的,会不断地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原有的税收法律、规章等随之作废。这就要求从事税法教学的一线教师,应经常登陆中国税务总局的网站,关注最前沿的税收政策,并订阅《税务研究》、《中国税务报》等期刊,随时收集各种有关税收法律的信息,不断更新税法教案和税法课件,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如在增值税法章节的讲解中,关于增值税类型的转型等内容就先于税法教材及时地给学生讲授。
(三)塑造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较强的科研能力等。结合高职教育、税法课程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仅爱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更应该爱那些没有进取心、基础薄弱、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怎样用爱和责任心去改变他们,这才是优秀教师的魅力所在;
2.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技能型”教师。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该使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税法课程也一样,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熟悉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精通各大税种的税额计算并具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带领学生进入到税务筹划的较高境界,这样的税务专业教师,能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益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一)一对一教学法-以人为本
在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把握的原则是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引导者、指导者。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师生生命成长的一段历程,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崭新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根据税法课程的特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认真思考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科学感悟、能力发展。
(二)实践教学法-学习致用
税法作为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只学理论不做习题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可搜集最新CPA、CTA考试实战习题,每一个独立的税种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一些案例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只学不练,只听不练,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县级地税部门一些企业观摩、实习,能把学到的理论熟练运用于实践。还可带领学生利用业课余时间(下转第217页)(上接第215页)对周边的企业如宇通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在课堂上讨论该企业应纳哪些税?征税范围是什么?适用的税率是多少?都能享受到哪些税收优惠?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而且能把课本中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获得第一手的教学资料,为以后从事财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教学法-动起来的课堂
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学习互助探究小组的组内抢答等形式,营造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合作讨论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模式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激情,真正把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
(四)情景教学法-设置相关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如在讲解《个人所得税法》章节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采取哪种较为合理?在取得相同收入的条件下,家庭赡养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什么不同的影响?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提高至3500元的利弊是什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使学生懂得如何用学到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是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即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部分课程为平时作业、考勤、发言等成绩占60%,期末卷面成绩占40%。大大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2.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部分课程采用期末考试开卷部分和闭卷部分的分值各占60%和40%,其中闭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更加认真,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4.是把学生的平时操行纳入考核的范围。对平时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加分;对品行不端者,酌情减分;对严重违纪受到行政处分的学生,其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合格,要求其重修。
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后的税法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如启发式教学法、结构式教学法等新的方法,,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业上,达到收获的最大化,并能把学到的理论熟练运用于实践,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下:122-123.
关键词:高职院校;税法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进行的是一种职业教育,财会专业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了。因此,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改革,税法课程也不例外。其中实践教学的强化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笔者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税法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谈谈如何进行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将进有一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经济类、财会类专业,而税法课程又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者为社会培养优秀财会人才的大任[1]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深入,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在税收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实际的税收问题便手足无措,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学生虽然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以及税收计算方法有清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水平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与社会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高职院校税法教学方法的脱离实际,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学都采取传统的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内听教师讲课,而教师往往以某一本教材为讲述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处理税收问题的技能[2]。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课堂的枯燥与沉闷,被动接收知识的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此外,很多教师着重于税法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税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知识的断裂导致学生在实际中只会孤立地处理问题,对办税流程以及税务处理程序都不了解。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长期存在于税法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求[3],因此,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十分紧迫。
二、 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教学的方法
(1)践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税收工作的典型环境中。
税法课程进行情境式教学就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与税收相关的开业登记、发票领购、防伪认证、申报纳税等具体的工作情境,学习相关理论之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达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工作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吸收者[4]。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工作情境下的表现,对学生实际技能有清晰的了解,发现问题便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加强校内的模拟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教学首先要求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实训设备和环境,财会院校需要在校内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提供手工模拟试验室以及电算化模拟试验室。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训。还可以通过举办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各自扮演企业经历、财务总监等角色,各司其职一起来完成某个与税收相关的某个项目,然后教师与其聘请的外部人员一起担当评委。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5],在企业内设置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企业学习,这样更直接也更有效,学生可以学到切切实实的工作技能。
(3)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强化实践在考核中的比重。以往的税法教学中,期末考试往往成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要标准,这种方式只会促使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要真正地强化实践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而创新成绩评定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平时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表现、主动参与实训以及参加各种相关竞赛的成绩都算作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的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其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工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创造性思维,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如何进行税法实践教学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从践行情境教学、强化模拟实训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这三个方面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参考文献:
[1] 何小燕.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05): 167.
[2] 卢运辉.构建高职《税法》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模式[J].考试周刊,2009(25): 7.
[3] 周宇霞.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会计之友,2009(06):80.
关键词:高职院校;税法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进行的是一种职业教育,财会专业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了。因此,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改革,税法课程也不例外。其中实践教学的强化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笔者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税法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谈谈如何进行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将进有一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经济类、财会类专业,而税法课程又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者为社会培养优秀财会人才的大任[1]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深入,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在税收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实际的税收问题便手足无措,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学生虽然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以及税收计算方法有清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水平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与社会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高职院校税法教学方法的脱离实际,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学都采取传统的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内听教师讲课,而教师往往以某一本教材为讲述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处理税收问题的技能[2]。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课堂的枯燥与沉闷,被动接收知识的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此外,很多教师着重于税法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税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知识的断裂导致学生在实际中只会孤立地处理问题,对办税流程以及税务处理程序都不了解。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长期存在于税法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求[3],因此,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十分紧迫。
二、 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教学的方法
(1)践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税收工作的典型环境中。
税法课程进行情境式教学就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与税收相关的开业登记、发票领购、防伪认证、申报纳税等具体的工作情境,学习相关理论之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达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工作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吸收者[4]。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工作情境下的表现,对学生实际技能有清晰的了解,发现问题便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加强校内的模拟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教学首先要求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实训设备和环境,财会院校需要在校内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提供手工模拟试验室以及电算化模拟试验室。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训。还可以通过举办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各自扮演企业经历、财务总监等角色,各司其职一起来完成某个与税收相关的某个项目,然后教师与其聘请的外部人员一起担当评委。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5],在企业内设置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企业学习,这样更直接也更有效,学生可以学到切切实实的工作技能。
(3)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强化实践在考核中的比重。以往的税法教学中,期末考试往往成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要标准,这种方式只会促使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要真正地强化实践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而创新成绩评定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平时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表现、主动参与实训以及参加各种相关竞赛的成绩都算作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的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其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工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创造性思维,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如何进行税法实践教学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从践行情境教学、强化模拟实训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这三个方面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参考文献:
[1] 何小燕.高职院校《税法》课程教学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05): 167.
[2] 卢运辉.构建高职《税法》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模式[j].考试周刊,2009(25): 7.
[3] 周宇霞.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税收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析[j].会计之友,2009(06):80.
[关键词]税务会计;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155-02
税务会计是一门融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税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目前,税务会计是财经类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是在这门课的基础上为了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税务会计核算的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填表、报税等一系列纳税实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解决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表明,是否具备税务会计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会计类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税务会计知识和技能。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是我国目前高校税务会计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目前,常用的组织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途径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授企业的具体做法、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但是会计工作通常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真实的业务,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过于集中而一般企业只能接受几名学生,学校难以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这些“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对于加强税务会计的理论联系实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解决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而学校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往往局限于在校内组织会计核算的实习,涉及税收方面的实习较少,现实中涉税事宜是任何一家企业重要的日常经济业务。
因此,在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模拟实训课程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目前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目前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日渐完善,然而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训课程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
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相关的税收法规政策具有政策性、时效性较强等特点,国家不断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原有的随之作废。自2006年以来,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不断修订出台、涉及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地方税的税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但诸多实训教材的内容还停留在旧的税收政策与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不能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各税种计算占用的课时偏多。各高校一般在税务会计之前已经开设了税法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各税种计算等税法知识,但由于担任税法教学的老师受到课时限制,认为税务会计还会学到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就省略了,加之担心学生的遗忘,往往需要把各税种计算等基础知识再重复讲授给学生,挤占了正常的教学课时。另外,讲授各税种的账务处理附带了太多财务会计的内容,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与税法类似,财务会计也是之前学过的基础课,只不过财务会计课程里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理不够全面和系统而已。因此,税务会计实训教程内容相互重叠,且不统一,造成教学课时浪费严重。
(三)师资水平普遍不高
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但税务会计师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税收经济学的,会计基础理论欠缺;学会计的,税法理论欠缺。即使这两者都通了,还需掌握税收实务,否则将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关部门很少有针对税务会计教师的培训,因此,同样为学生开设的税务会计课,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解的角度差异很大。
(四)教学软硬件不足
很多高校缺少税务会计实训软件,用文字性的实验实训题目来代替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院校未建立税务会计模拟实验室,无法进行适应性操作训练。而实践中,纳税业务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归集数据,进行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把纳税真正融进会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技能培养的目标,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电子报税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报税软件进行网上申报时,则不会操作。事实上,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配备这类实训设施,也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忽视了学生纳税实务技能的训练,从而造成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的现状。
三、改进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从根本上提高税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就应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是教材编写要紧跟实际,反映最新的税收法规政策和会计规定,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二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将基本理论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编写专门的案例习题集。教材中应大量选择和采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例题,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在税务会计实训过程中,不应当单独讲授税种计算的内容。在教授账务处理时,如需先确定入账金额,再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帮助学生简单复习相关的计算方法即可。对于各税种的账务处理教学内容,涉及到除纳税以外的财务会计内容要尽量简化,不需花太多时间来讲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按真实的企业会计岗位分工进行组织,学生实验、实训的教材都应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并使用真实的原始材料和全真的凭证、报表等。要求学生经过实训后,具备真正实际操作的业务过程处理能力,并将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的项目计入学生实训的平时成绩中,促进学生认真的进行实训操作和完满的完成实训任务。
实训的内容应包括税务登记和主要税种的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应带领学生在熟悉税务登记申请程序和填写项目的基础上,练习填制税务登记表,并熟悉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的管理规程并填制认定表。然后,应分税种进行专项训练。包括:1.各税种纳税申报资料的填报;2.根据企业的涉税情况正确进行会计处理;3.正确进行各种涉税报表的编制;4.进行各种涉税报表的网上申报和实地申报;5.正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6.进行发票的保管、验证,对特定会计期内发生的涉税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达到熟练掌握纳税申报的技能。另外,可以某企业为实践对象,对其开业、涉及税种的判断、日常报税、变更等业务进行综合训练,熟悉和掌握涉税业务在实务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涉税程序,同时,学生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先讲整个流程,再详细讲解每个细节,按照操作步骤逐步指导,突出重点难点,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做思考。同时,还要在实训中着重讲解理论规定中难懂的部分,帮助学生在实训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多引进具有税务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担任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对于专职教师,学校要定期提供他们外派培训学习的机会,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可以考虑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应聘请企业税务会计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完善实验室建设与改造
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验室”,安装企业涉税事项的各种软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用专业的税务会计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使学生在软件上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就学习操作中的有关问题通过网络随时与主机端的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根据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和新企业会计准则不断更新税务会计软件的内容,淘汰过时的税率,增加新设的税种和纳税筹划的项目,根据企业的现实需求增加相关的操作技能,把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引入实训课堂讨论,使实训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
总之,实训课程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提高整体上课水平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非常重要。本文对地方高校税法课程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在税法课程中更好使用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税法课程;应用研究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教育和技术的相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技术观念的创新和升华,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为我国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的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普通适用于全国各大地方高校中的课程教学。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相比法学专业的税法来说,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税法条文应用到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税法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税法教学的整合。整合的个体对象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税法课程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整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使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校税法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税法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2税法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
2.1税法任课教师的水平不一致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而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急需提高。虽然目前高校教师评选专业职称需要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证书,但也只限于最基本的操作知识,完全掌握仍有一段距离。其次,地方高校往往所处二三级城市,地理位置和薪酬待遇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流动率较大。地方高校规模较小,往往没有设置税务这个专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比如说吉首大学,由于位于武陵山区,地理位置较偏,目前没有开设税务专业,由会计系和法律系专业的教师任课;年纪较长的教师习惯于粉笔字板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不多。
2.2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仅仅在多媒体教学这一范围,因此90%以上的教学手段局限于使用多媒体PPT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其他手段较少涉及,比如说网络讨论组、网络硬盘、慕课、微课等。PPT课件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税法作为计算量和适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具体的报税操作流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导致工作后还是无法完全胜任。最后,有些地方高校未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组织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时也是侧重于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比如板书等。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不重视,导致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不尽人意。
2.3现代教育技术表达方式单一
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税法条例,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课程内容重要和计算量大、整体比较枯燥。同时,国家对于税法条例每年都有变动,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也随之调整。在税法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将正确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递给学生,往往在使用时只注重内容,忽视课件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课件中全是计算公式和例题、文字性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装饰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导致教学没有活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很多的税法任课教师一整节课都是在播放课件,学生只是观看和做笔记,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兴趣。
2.4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缺乏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要很好的应用于税法课程教学中,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很多地方高校都在教室中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但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导致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配置税法课程其他的高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如说报税的实训基地、开设纳税筹划课程等。相对来说,地方高校现代级教育技术的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税法课程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年代久远,教室中的设备或多或少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影响整体上课氛围和进度。
3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3.1提高税法课程教师的水平
税法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和政策性强,同时国家每年都对其进行修改调整,这些客观因素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丰富专业能力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地方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仅包括理论还有实践性操作方面的知识;地方高校应该为税法课程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鼓励其从事科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效率做贡献;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去相关企业和会计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具体操作流程,以提高专业素质,将实际操作知识传递给学生。此外,应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合作合交流,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
3.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
地方高校税法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方面应用,必须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要树立教师正确科学的观点,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是顺应时展。第二,聘请专业的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对此培训感兴趣,同时配合教师的上课时间。第三,针对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税法课程教师,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效果。最后,在培训时注重具体内容,涉及面广且不深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在对税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地方高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培训指导小组,定期就教师上课中使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指导。同时,地方高校举办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3.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方式
税法课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内容的表达形式,使用更多的装饰内容。比如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增加一些搞笑动态图片和有声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相关税法变动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最新有趣的新闻报道,增加学生的印象;在讲解相关案例计算时,也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一些名人的事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讲解课件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税法课程适用性较强,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地方高校应该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可以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相结合,主要配备模拟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等,提供正常实践教学等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和当地的税务机关合作,地方高校定期聘请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流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大厅现场观摩。
3.4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
地方高校的硬件教学环境反映最基本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筹措必要经费。加大专项经费的拨款,引进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设备,比如说全新的纳税筹划系统软件等,让税法教学不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引进的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需求,注重硬件设备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必须加大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力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多媒体教室要求教师做到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来操作,而对于一些专业设备和设施要求教师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同时,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多多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也要配备专人来进行设备的日常维修检查和升级工作,确保教学授课的正常进行。
作者:马洁晶 单位:吉首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玉梅.税法项目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J].家教世界,2012(18).
[2]陈文,李庆华,施芝元.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47-5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税法课程;应用研究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教育和技术的相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技术观念的创新和升华,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远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为我国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育的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普通适用于全国各大地方高校中的课程教学。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相比法学专业的税法来说,更加侧重于将所学税法条文应用到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去。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税法教学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税法教学的整合。整合的个体对象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税法课程的知识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整合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使现代教育技术融入高校税法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税法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2税法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
2.1税法任课教师的水平不一致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革新,而相对应的任课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急需提高。虽然目前高校教师评选专业职称需要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证书,但也只限于最基本的操作知识,完全掌握仍有一段距离。其次,地方高校往往所处二三级城市,地理位置和薪酬待遇等因素导致地方高校的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流动率较大。地方高校规模较小,往往没有设置税务这个专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比如说吉首大学,由于位于武陵山区,地理位置较偏,目前没有开设税务专业,由会计系和法律系专业的教师任课;年纪较长的教师习惯于粉笔字板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年轻教师并不多。
2.2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手段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仅仅在多媒体教学这一范围,因此90%以上的教学手段局限于使用多媒体PPT课件进行教学,而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其他手段较少涉及,比如说网络讨论组、网络硬盘、慕课、微课等。PPT课件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税法作为计算量和适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必须与现实生活中相联系,具体的报税操作流程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导致工作后还是无法完全胜任。最后,有些地方高校未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培训,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组织教师教学比武大赛时也是侧重于传统方式下的教学,比如板书等。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不重视,导致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不尽人意。
2.3现代教育技术表达方式单一
会计专业的税法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各种税法条例,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课程内容重要和计算量大、整体比较枯燥。同时,国家对于税法条例每年都有变动,相应的教材和课件也随之调整。在税法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PPT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将正确的知识尽可能多的传递给学生,往往在使用时只注重内容,忽视课件的展示形式。比如说课件中全是计算公式和例题、文字性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装饰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乏味和疲倦,导致教学没有活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最后,很多的税法任课教师一整节课都是在播放课件,学生只是观看和做笔记,没有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兴趣。
2.4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缺乏
现代教育技术如果要很好的应用于税法课程教学中,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说很多地方高校都在教室中配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但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导致教学设备数量有限,不能配置税法课程其他的高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比如说报税的实训基地、开设纳税筹划课程等。相对来说,地方高校现代级教育技术的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税法课程实际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年代久远,教室中的设备或多或少存在些许问题,导致影响整体上课氛围和进度。
3改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建议
3.1提高税法课程教师的水平
税法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和政策性强,同时国家每年都对其进行修改调整,这些客观因素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丰富专业能力和调整知识结构,适应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非专业的任课教师,地方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仅包括理论还有实践性操作方面的知识;地方高校应该为税法课程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鼓励其从事科学研究,为提高课堂效率做贡献;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去相关企业和会计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具体操作流程,以提高专业素质,将实际操作知识传递给学生。此外,应加强与当地税务部门的合作合交流,多渠道、多形式的提高任课教师的水平。
3.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
地方高校税法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方面应用,必须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要树立教师正确科学的观点,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也是顺应时展。第二,聘请专业的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对此培训感兴趣,同时配合教师的上课时间。第三,针对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税法课程教师,制定与之适应的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效果。最后,在培训时注重具体内容,涉及面广且不深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在对税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地方高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培训指导小组,定期就教师上课中使用到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指导。同时,地方高校举办不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3.3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表达方式
税法课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重视内容的表达形式,使用更多的装饰内容。比如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增加一些搞笑动态图片和有声音的图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相关税法变动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最新有趣的新闻报道,增加学生的印象;在讲解相关案例计算时,也可以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人或一些名人的事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在讲解课件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税法课程适用性较强,任课教师必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地方高校应该建立配套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可以和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相结合,主要配备模拟资料、电子报税软件和税法教学光盘等,提供正常实践教学等操作演示以及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等。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和当地的税务机关合作,地方高校定期聘请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有关流程,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大厅现场观摩。
3.4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
地方高校的硬件教学环境反映最基本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筹措必要经费。加大专项经费的拨款,引进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的新设备,比如说全新的纳税筹划系统软件等,让税法教学不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教学。引进的同时,结合地方高校的需求,注重硬件设备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必须加大对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力度。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多媒体教室要求教师做到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来操作,而对于一些专业设备和设施要求教师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同时,鼓励税法课程教师多多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也要配备专人来进行设备的日常维修检查和升级工作,确保教学授课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玉梅.税法项目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J].家教世界,2012(18).
[2]陈文,李庆华,施芝元.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6):47-51.
[3]刘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税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体现在法学教育上,更是针对财务类专业的学科,所以税法也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中的必修科目之一,而我国针对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师资格考试当中,也明确了税法所占的份额,这充分的体现了税法课程对财会专业的重要性。面对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教师在税法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有目的的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这对于将来学生就业后的实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财会税法理念的教育,所以当前我国税法科目的教学正处于一个需要改革的时期,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理论外,对于纳税筹划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日后走向就业岗位的时候,养成更加严谨的财会意识,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二、当前高校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税法科目的教学是建立在理论结合实际之上的,其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而税法同时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所以这对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在科目的教学安排中,教师需要重视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以此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手段,在课堂内外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在我国的税法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是老师授业,以老师的讲述内容为核心教育方式,同时对于学生的实操能力相对忽视,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以以后就业的实践,而是以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为主,当然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往往对于课程没有什么求知欲望,仅仅是以老师讲述的内容为主进行学习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比较消极的情绪,没有创新意识。
1、课堂以教师为主
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税法的教学大多遵循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都是整堂课由老师一人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安静的在课堂上听课以及记录重点,而这种从头到尾的讲述教育方式,是比较枯燥的,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任何影响,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学生走神的情况,更不必谈什么课堂的气氛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利用老师的思想去替代学生的思考意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仅仅是听课记錄,而他们对于理论所产生的原因,完全无法理解,更加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引入。
2、理论教育为主
目前税法的教学还是以理论的分析和讲解为主,老师自身并不重视实践教育,在课程讲述分析当中,老师给学生进行的都是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分析,并不会过多的去分析关于税法的实务性工作,更会做一些延伸内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不会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工作能力,甚至学生通过学习仅仅掌握理论,而对于实操则是一概不知,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生以及财会视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走入工作岗位,遇到实际的问题,学生便会无法适应。
3、考试是学习的目的
应试教育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当中已经喊了十多年了,但是作为高等院校,在教育问题中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以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那么税法的教育也是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学生和老师上课的目的都非常的单一,那就是考试能否过关,双方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情况都不是非常的关心,学生上课主要是不同的记录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而老师在课堂上也是讲解考试的重点,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思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没有好的影响的。学生用功背诵难点取得不错的考试成绩,但是这样的成绩和实操能力是不成正比的,对于未来走上财会岗位的学生,没有什么价值。
三、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有超过90%的院校有开设财会类的专业,而财会专业也是目前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和报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每100名高校学生,就有10人是学生财会类专业的,这个比例在本科生当中会更加高一些,当前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普通高校的就业率也越来越低,而财会类专业的就业更为困难,本科生的就业甚至低于职业技术学校和专科类学校。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生源越来越多,而实际的财会专业培养教育模式本身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导致学生在几年的高校学习阶段,并没有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往往停留在理论的掌握上,这样的学生在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我们都很清楚企业在面试的时候,通常会更加倾向有工作经验的人,来为公司创造更加高的价值。甚至会有些公司高薪聘请事务所的专业人员做纳税筹划。所以高校在进行税法教育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
1、初级会计师职称
目前的高校院校通常的教育方式还是教学为主,学生在毕业时会需取得初级会计师职称,而职称也是高校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我们都知道会计工作能力是建立在纳税筹划的基础之上。在当前的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环境当中,所谓的专业能力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所以很多会计从业人员还是以专业技术职称来作为衡量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检验标准,这样的衡量标准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来界定。因此,初级会计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不仅是指学习能力,同时还需要进行专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培养的同时,需要树立实操为主的教育目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建立纳税筹划的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2、增强实践能力学习
在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内容中,纳入实训的时间,从学校到教师都应该讲实操的能力放在教育内容的重点,学生在学期内可以安排一些实际工作的内容,将纳税筹划实训纳入整个税务学习的教学当中,当前中国有一个关于税务执法的资格考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税法期间进行专门的学习来完成资格考试的准备。是学期内实训的工作安排可以使综合的纳税筹划的相关工作,可以安排去政府事务部门进行学习,也可以安排到关系的企业去进行实习,这样也是为了学生提前准备,为将来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外语、计算机技能
当前的工作需要全面型的人才,所以财会专业的学生也要不断的增强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我们都知道在目前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大环境中,外资企业的投资比重也越来越大,除了英语的通用语言外,还有些小语种的学习,高校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加入部分其他语种的培训学习,引导学生掌握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术语。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也非常的重要,目前高校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国家也有相关的计算机一二级考试,这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的必须条件之一,特别是如今网上纳税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流,所以纳税业务导向已经开始变化,财会专业的课程也更要与时俱进,未来的纳税业务学习更需要加强计算机的学习。
纳税筹划工作具有综合性特點,所以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纳税筹划相关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在教育时需要综合的考虑各种因素,以企业实操为主,利用专业知识着眼未来的企业利润增长,通过有效合理的纳税筹划工作,在税法规定的合理合法范围内,为企业减轻税负。树立学生未来工作的正确观念和方向。跟学生强调进入工作后,需要保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合法的规避纳税风险,同时不断的增强税法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更加会计法律知识。
四、结语
高校的主要教育目的还是为了社会和企业在服务,上文中我们提到财会专业的学生通过目前的教育在实操方面的能力是十分缺乏的,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很难应付走上岗位后所需要面对的工作,所以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在课堂更应该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税法课程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课堂上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实际工作中则需要学生有更多的应对实际的能力,所以学校在税法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纳税筹划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让同学们通过大学的教育能够掌握更多专业内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李晓红,谢晓燕.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10)
[2]高校法学税法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吴莉萍.经济研究导刊. 2010(25)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策略
税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基于会计、税务实务及近年税务会计教学实践,探析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优化,为税务会计教学提供参考。
一、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很多高校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税务会计课程,但部分高校将税法、税务会计同时开在一个学期。这样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处于同步状态。有些高校在税务会计课程前未开设税法或将税法划为选修课,导致税法对税务会计的承前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税务会计重核算和纳税申报没有税法基础理论的支撑而难以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课时不合理
目前税务会计教学内容缺乏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和电子税务局的申报操作流程等内容。整个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税法,轻会计”,从而造成学生应用税务知识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的现状。
目前税务会计课时安排有限,教师只能做到让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弄懂,没有太多时间去采用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法、实训教学等较为先进但费时较多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按时完成授课内容,授课教师不得不适当减少案例数量,尽量不讨论、不答疑,更没时间去做税务实训。因此,无法体现税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税务会计授课方式以传统方式为主,即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考核方式上仍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以考核基础知识点为主,难以考核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应用灵活性和涉税综合性等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重死记而轻活用”。
(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从事税务会计教学的大部分老师是“ 从学生到老师, 从学校到学校”的简单历程,缺乏涉税业务处理实践经验。再加上依法治税进程加快,电子税务局等纳税申报系统的日新月异,没有充分接触税务实践的老师,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无法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教学改革
1.完善课程体系。
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上,要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作用,必须按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的先后顺序,依次安排在相邻的学期,最好将税法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税务会计安排在第二学期。这样可以将财务会计已涉及的税务核算与税法涉及的税制构成要素、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等基本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税法与会计的差异形成、处理原则、实务操作等重要内容,为税务会计的项目化任务驱动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完善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税法课程的基础上,税务会计应重点强化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的特殊处理问题,强化纳税申报的实务处理问题。教学中应以具体企业的涉税经济业务项目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应纳各种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纳税申报软件的使用。重点强调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填写。通过编制填写各种纳税申报表以及税务会计综合实训环节,达到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提高涉税业务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3.合理设置课时。
为了弥补税务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税法,轻会计”的不足,要在完善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课时,将大部分课时用于强化实践技能。
4.建立税务实训室。
通过建立税务实训室,让学生体验真实经济生活中的涉税事项的会计核算、应纳税额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网上纳税申报等,弥补“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缺陷。税务实训主要利用“办税流程”“模拟开票”“模拟网报”“系统考试”等模块,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组织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1.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需求,要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资源,又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导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法是在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法。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引导者。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
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项目化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在部分章节讲授内容前,先将本章节项目化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自由组队完成项目化任务。讲授完后由老师安排专门课时,随机抽取每组任意成员进行项目成果展示并进行答辩。成果展示及答辩成绩为每组成员本项目的成绩。这样可以促使每位队员为了不影响团队成绩,都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课外大量搜集资料解决项目化问题。然后教师根据项目化任务完成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2.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方式。把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按6∶4或7∶3的比例评定。将平时考核分为知识鉴定成绩和能力鉴定成绩。在知识鉴定方面,网络平台作业占30%,课堂回答问题占10%,课堂考勤占10%。在能力鉴定方面,个人网络综合实训占30%,团队项目训练占20%。具体评分细则要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细化。最终达到“日常考核常态化,期末考核边缘化”的考核目标。考核体系见下图。
(三)强化教师实践经验
针对目前部分税务会计授课教师缺少涉税实践经验的问题,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提高税务会计实训教学水平。“走出去”是积极鼓励教师到税务师事务所、企业、税务机构挂职锻炼,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请进来”是聘请企业、税务师事务所、税务机构具有丰富涉税实践能力的专家,利用电子税务局申报系统,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
随着税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税收环境和高标准的管理要求,税务会计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为了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税务会计人才,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实际涉税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枫. 税务会计教学困境及化解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5).
[2] 管永昊,姚巧燕.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4(12).
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税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强调实践的课程,在培养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税法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改革方面的意见。然而,面对“营改增”在全国范围的试点等税收新形势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进一步探讨现行税法课程的改革,培养税收理论知识扎实、税务实务操作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要求。
一、新形势下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特点
(一)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教学难度大
为适应国际化和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调节经济重要手段的税收,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税法体系中的税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随着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调控的目的不同而频繁变动,如“营改增”、房产税的试点、遗产税的讨论等,必然导致税法课程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加上现有税法教材的滞后性,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税收法律法规的动向,及时更新现有教学内容,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加大了税法课程教学的难度。
(二)内容复杂、关联性强,学习难度大
税法课程涉及的税种多,实体法就有十几种,包括各税种的税法构成要素、税款的计算等;此外还有税收基本理论和税收程序法等。各税种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强、学科跨度大,同时涉及到税收、财政、法律、财会、国际贸易、经济等多学科的知识点。因此,在学习税法的过程中,既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知识,对比各税种间的异同,还要掌握好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而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三)理论枯燥、实践性强,兼顾难度大
不论从税收实体法的各构成要素到税款的计算,还是从税收基本理论到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税务行政法规,都是理论枯燥的法律规范,如果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实际,这些法律就没有任何意义。表面上看税法是税收法律理论,实际上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和学,才能真正掌握税收理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然而,由于税法内容复杂、关联性强、更新快、时效性强,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兼顾二者难度较大。
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重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除了准备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的学生外,与其他的会计专业课程如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相比较,学生主观上普遍地没有同等重视税法课程的学习,加上税法内容繁杂,实践性强,学生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动力不足,直接影响到税法课程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性
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各税种的基本内容,但是往往孤立静止地讲解,忽视了从各税种之间的比较和联系的角度进行教学。例如流转税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进口环节既涉及到关税,还涉及到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中组成计税价格的确定前后有关联。同时,一个纳税人、一种经济业务往往也会涉及不同的税种,如企业销售应税消费品,既涉及增值税又涉及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各税种之间借助于纳税人或者经济业务发生了联系;另外,税法与会计学、财务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性也很强,唯税法而税法的教学,带来的是教学效率低,学生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材内容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较少采用,使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各税种的比较、各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等方面,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学生大多还是被动地接受,不能达到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实践教学欠缺
税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且强调实践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同时贯穿于税法教学的全过程。然而,许多院校没有税法模拟实验室,也没有比较实用的实践课教材,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如填制纳税申报表、税款入账、电子纳税系统的使用、企业纳税筹划案例的讨论等。尽管目前有些学校开设了纳税申报实务实践教学课程,有配套的《纳税申报实务》教材,然而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在时间安排上难以最优兼顾,税法课程设计基本上是要求学生完成税款计算到税务处理,然后是纳税申报的处理过程,而且通常是各个税种的单项模拟训练,即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某个税种的税务处理过程。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只是停留在根据所给的数据去计算某个税种的应纳税额,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企业涉税业务的处理过程。实践教学的欠缺,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体现税法课程独特性的要求
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密切关注税收动态,搜集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既保持各税种之间的联系,又兼顾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使课堂教学与税务实践保持一致。对于会计专业学生,选择基本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注重税法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体现税法课程独特性的要求。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多样性的要求
教学方法是税法课程改革的关键。由于税法课程内容复杂而枯燥,在发挥传统教学法优势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动力,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一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二是情景教学法,通过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景,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是比较教学法,根据各税种之间以及税收与会计之间的联系,将相关税种的要素内容进行比较,或者将税法和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抓规律,找异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案例教学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五是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按照实际工作中办税员的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要求学生完成税款的核算、申报和缴纳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利用税法教学软件、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程更贴近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加强税收模拟实验。建立税收模拟实验室,按照税收征管程序,让学生轮流模拟不同岗位人员,如模拟税务人员、税务会计,演示税务登记、纳税鉴定、发票领购、发票认证、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具体的涉税业务、模拟税务法庭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带领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熟悉经济业务及纳税业务全过程,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弱的状况,为理论和实践良好的结合打下基础。
3.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相结合。随着会计信息化和税务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手工操作完成纳税申报实务,并利用税务软件进行计算机操作,熟悉原始资料的录入、记账凭证的打印、账簿登记、纳税申报表的生成,并根据实训资料进行税务分析,编制税务情况说明书,提高学生税务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又掌握了完整的税务业务流程。
4.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可安排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税务局进行中短期实习。通过税务登记、代领发票、申报纳税、建账、制作涉外文书,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完善考核内容和方式
税法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充实考试内容。结合不断变化中的税法内容,增加税法新知识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和实践性的考试内容。比如,设计企业纳税申报资料,要求学生填制增值税申报表和涉税记账凭证,登记涉税账簿等,使学生掌握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2.增设考试形式。在传统闭卷考试的基础上,设立开卷、半开卷以及单科论文、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并增加其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有助于学生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更新考试题型。在题型设计上摒弃填空题、名称解释、简答等死记硬背知识的题型。设计包括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在内的能够体现学生理解、灵活运用能力的题目。
(一)调研目的
在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中,税法课程被纳入到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税制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涉税业务的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熟悉税法并且能够完成企业涉税业务的处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传统的税法课程一直以严肃刻板的面孔示人,让学生难以接受,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税法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税法课堂上获取一个企业税务会计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这门课程的根本任务。但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阻力,因此,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照税法对应的岗位进行岗位任职能力调研,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二)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立足于武汉市某高职院校财经学院,在在校生中进行了调查,同时在与学院合作密切的企业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中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内容及方法
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企业税法类岗位的任职要求调研,另一方面是针对学生对现有税法课的评价及学生的需求调研。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调研主要在校企合作企业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我们采用的是访谈的办法,调查者与企业相关岗位的负责人通过预设问题的交流,收到反馈信息,再进行整理;学生的教学评价和需求调研则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评析
(一)岗位调研
岗位调研主要通过企业走访的形式进行,在校企合作企业和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了访谈,首先了解了企业会计类的岗位设置情况,以及用到税法知识和纳税技能的岗位,其次是岗位对任职能力的要求,再次是岗位任职能力的选取标准。
访谈中了解到的会计类岗位有出纳、财务会计、税务会计、销售会计、办税员、成本会计等岗位,由于每个企业的规模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岗位设置情况也不同,岗位的名称也有区别。经过统计和总结,最终将会计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概括为企业的出纳岗位、记账员岗位、办税员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统计员岗位、内部审计岗位、注册会计师助理岗位等基层工作岗位,在基层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之后,还可以面向会计主管和财务管理的岗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这些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学生既要具有这些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会计专业所有的课程设置都应该围绕岗位的设置和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设计和排序,而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主要针对的是办税员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这门课程也是其他各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之一。
进一步对办税员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进行了解,办税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依法处理企业与国家的经济与法律关系,依法办理纳税申报,按期核算缴纳各种税费,接受税务机关及中介机构的纳税检查。具体工作流程为:办理税务登记;完成发票领购、使用和保管;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办理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申请延期申报;申请退税等。
再对办税员工作的依据进行了解,也就是岗位任职要求的选取标准。首先,办税员的工作是在国家的税制管理体系下进行,所以各项税法、税收法规、征收管理条例是办税员工作的首要依据;其次,办税员作为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对企业的业务非常熟悉,对企业所在的行业的税收政策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解读,办税员的工作要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依据,要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
(二)学生教学评?r及需求调研
为了了解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对已经上过税法课程和正在上税法课的14、15级两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目前学校设置的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1.教学内容。对课程的难易程度和课程内容的适用性进行了调查,如图1、图2所示,学生反映课程内容较难的占了较高比例,对课程的适用性也反映出理论偏多。结合课程改革的现状,本课程已经在教学内容的改造中删掉了多余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职业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评价反映出来改革没达到预期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课程改革治标不治本,没有配套的资源,很多新的方法和理念没有落到实处,想给学生进行实训,却没有全面完整的实训背景材料,想用更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枯燥的法律知识,却没有辅助的工具,所以,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
2.教学方法。在调查中,统计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及使用频率,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喜欢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并且还请学生给出了一些教学方法的建议。
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用到了多种方法,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具体运用上还是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喜爱的则是一些操作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学生设想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现场教学法、软件教学法、网上教学法等。如表1所示。
分析调查中出现的教师使用的方法与学生期待的方法之间的反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税法课程的特点影响,税法课程的信息量很大,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法律条款很多,要掌握好了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介绍的内容很多,操作的少;第二,教学资源不足,虽然课程本身有法律法规复杂的特点,但如果教学资源可以配套,很多枯燥的知识点是可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教学资源。学生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资源有:教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税收案例、税法MP3随身听、纳税文件、纳税表格、税法学习图表。学生觉得最有用的资源有:税收案例、纳税表格、电子课件。学生建议增加的资源有:更多企业一线的案例、仿真实训案例、纳税软件等。
现有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但内容不够系统,这些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目标也不太明确,有些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应该是教学资源建设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 存在问题与建议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参照企业岗位调研的结果。应该以办税员工作的依据作为税法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守三个主题的标准:(1)办税员必须熟悉相关的税收法律制度和征管规定,因此,第一个标准就是以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暂行条例》作为教学内容选取的标准。(2)办税员作为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第二个标准就是以企业的办税员岗位任职要求作为教学内容的选取标准。(3)课程的内容选取还需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要取得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而税法课程在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中都有涉及到,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取还要遵循学生考证的需求。
税务是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教授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与审查、建账建制、纳税申报、纳税审查、税务行政复议、税务咨询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掌握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程序、要求,以及税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与审查、建账建制及纳税审查和涉税文书制作实务等工作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咨询与税收筹划能力。
一、税务课程的相关基础课程
1.基础会计实训
通过基础会计实训,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传递、会计账簿的登记和管理,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为专业课实训打下良好基础。
2.财务会计实训
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学生系统地完成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全部会计业务的账务处理,并能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程序,保证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及时性。
3.财务管理(ERP沙盘)实训
通过财务管理(ERP)沙盘)实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企业理财的基本程序,进一步掌握财务预测、决策方法,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等。
4.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会计软件应用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地组织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系统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并能运用会计核算软件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决策信息。
二、税务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熟练了解税务的概念、特性及原则,税务在税收征纳关系中的作用;熟悉税务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掌握税务的范围与形式,税务登记的基本内容,熟悉税务登记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掌握企业税务登记和企业特定税种与纳税事项的税务登记的办理方法,具备相应的能力。发票的种类与使用范围,发票审查的基本内容;熟悉发票领购管理规程,发票开具要求,发票审查的基本内容;掌握领购发票操作要点,发票填开的操作要点和发票审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发票领购、填开和审查的能力。建账建制的适用范围与基本要求;熟悉建账建制的基本内容;掌握记账操作规范。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建账建制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流动税纳税申报的基本工作能力。了解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操作规范;掌握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基本工作能力。熟悉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和资源税纳税申报操作规范,掌握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和资源税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和资源税纳税申报的基本工作能力。了解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收筹划的概念,熟悉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税收筹划的内容与形式,掌握税收筹划的分类、范围及基本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应树立起税收筹划意识,为从事税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税务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小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企业对所招聘的一般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素养,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熟练操作电脑,能够准确填写纳税申报表,会网上报税。而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大部分找不到会计工作,得不到企业的信任,主要是因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太差,不能独立进行纳税申报,不知如何进行网上报税。从最近几年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来看,纳税实训存在严重不足。
造成纳税实训存在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师缺少纳税实践经验。很多会计专业教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学校任教,没有在企业从事过会计工作,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而且实践教学中不能很好地针对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情况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灵活性、针对性。而有些专业教师本身就不知道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当然也就无法指导学生进行纳税申报实训。二是没有模拟实训设施,缺少必要的实训条件。如果要让学生掌握熟练的纳税申报技能,必须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训。现在的纳税申报基本上都是网上申报,与以往的申报方式有很大区别。有些税种的网上申报需要配备相应的申报软件。
四、税务课程改进的措施
1.加强《税法》课程的教学,掌握常见税种的正确计算一般企业,每月上报的常见税费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教育费附加,有的企业还涉及到资源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在学习税法知识时,专业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准确计算各种税费,并对各种纳税申报表的各项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纳税申报表有一个初步认识。
2.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掌握纳税申报操作技能纳税实训教学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的指导。虽然纳税申报操作程序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会计专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没有进行过系统地、真实地操作,在指导学生进行纳税实训时,可能会出现偏差,误导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一些没有纳税申报经验的专业教师,可以采取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参加短期培训的方式,促进专业教师熟练掌握纳税申报操作技能,为做好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模拟实验室,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纳税实训校内的模拟实训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可以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会计核算操作技能。进行纳税模拟实训,也要有配套的实训设施和操作软。有些纳税申报软件的使用比较复杂,可以聘请税务部门的人员来校对师生进行指导、培训。在进行纳税实训时,可以模仿实际的纳税情景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实用的纳税实训材料,学以致用不同行业的企业,纳税申报有所不同。对于所有企业,一般都要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而工商企业还要交纳增值税,餐饮、旅游、建筑安装、咨询服务等企业要交纳营业税,有些特定商品的销售,还涉及到要交纳消费税。在进行纳税实训前,实训指导教师要针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纳税申报情况设计不同的实训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新环境下税收的职能及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税收作为国家命脉,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日益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出现、企业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方式的变革,税制日益复杂化。税收征管水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税务违法成本在增加。税金支出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日常支出,税收负担也渐趋成为压倒大量中小企业的沉重枷锁。精心财务操作,规避税制风险,合理降低税负已经成为全民企业渐趋强烈的需求,会计人员的税收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兴衰和命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财务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随着“营改增”的逐步扩围,原营业税纳税人必须对供应商、采购商等进行重新选择,只有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合作,才能取得专用发票并抵扣进项税额,否则税负会比原营业税加重。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不仅是账务处理和财务核算,还应参与企业的购销活动中。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需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由财务部门开具,不像原营业税那样可以由经办人或收银员开具发票。财务部门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由于财会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会计人员不仅需要通晓财务、会计准则,更需精通现行税制,精确纳税会计核算,否则无法在财务部门立足。企业对精通财税与会计、能办理涉税事务、进行纳税筹划的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整理的数据来看,税务专业和会计专业跻身近三年就业前十专业行列,特别是税务专业位居榜首。
表1 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
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
表中数据可见,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遥遥领先,虽然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不及税务专业,但从就业的总人数看,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量远大于税务等其它专业,会计专业仍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纳税岗位会计人员的重担,且社会需求量呈逐年扩大趋势。
二、《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中重要性及现实的背离
由于企业的计税和报税信息必须用会计语言表达,只有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才能将税法知识落实到具体经济业务上,也只有具备相关的税收知识才能知晓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在哪个环节征税。《税务会计》课程作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后续课程,表现为《税法》与《会计法》的处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是以企业的有关税务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会计管理的一门重要的应用性课程。它产生基础在于税务与财务报告目标的不一致性,税务会计是以税法为基础,它着眼于为税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征纳税款所需信息,处理税务事项,其主要目标是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财务会计则是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信息为目的,其编制的主要依据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发展,税制的完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渐行渐远,财务会计、税法等课程代替不了税务会计。然而,据笔者查阅我国多所大学(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代表性院校《税务会计》等税务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税务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
资料来源:各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查阅整理
天津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会计专业是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较早的学校,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的会计专业只开设《税法》而未开设《税务会计》课程,东北财经大学等院校将《税法》设为必修课,《税务会计》作为方向选修课。据查阅资料统计:目前高校中,本科院校设置会计专业的大约为42.9%,在本科会计专业中,开设《税务会计》必修课的院校约占16.7%,开设《税务会计》选修课的院校约占50%,有33.3%的院校会计专业未开设《税务会计》课程。
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培养“账房先生”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重点。然而,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员不仅应有高效、精准的会计核算技能,还应帮助企业规避纳税风险,灵活运用税收法律,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陆续走出校园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素质与目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纳税筹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理财的高技能人不足5%。笔者对近五年会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某些技能相对不足,根据其严重性不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纳税申报知识、税务法规、银行结算业务。这三项技能分别有71%、48%、3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此方面相对比较陌生。另外,在问及工作中必须熟悉的相关知识法规时,其中税务法律规定和银行结算法规分别位居前二位。此外,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企业比较喜欢具备一定税法知识的会计人员,熟悉税务法规使得企业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进行合理避税,这种类型的税务会计人员(毕业生)是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中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是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税务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不在于培养目标定的多么远大,培养方案制定的多么复杂,专业课程开设门数之多、涉猎范围之广,关键在于实现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有高效的教学质量,课程之间衔接得当。纵观国内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有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方向选修课等复杂的体系。有的院校开设40多门必修课,30多门选修课。细看课时分配,税法54课时,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54课时,国际审计准则(英)36课时,国际比较会计36课时等等。稍动脑筋便知,复杂的现行税制体系仅给54课时,恐怕连名词也解释不完,更何况国际审计准则英文版36课时,读一遍的时间都不够,想要达到能审计、理财、筹划,有国际视野的培养目标纯属痴人说梦。开设门数越多,有限的时间越分散,学生学得越混乱,蜻蜓点水,华而不实。
会记账是会计人员的第一本职,由于企业的每一笔业务,无论是购进还是销售,几乎都涉及税在其中,需专业处理,因此,必须把《税法》和《税务会计》放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才能培养能够胜任基本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才能为以后的投资理财、税务筹划、审计等工作打牢基础。
提高《税务会计》教学质量,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管理意识,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社会企业调研来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变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 “会做、能干” 的学生才能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将教学过程适应工作流程,将学习的过程当作工作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理解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遵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才能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即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
就税务会计教学而言,必须基于企业会计人员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需求,对税务员岗位进行职责分析,培养能正确核算税额、会及时申报纳税、懂合理税收节俭的税务会计人员。首先以企业办税过程为依据,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内容,通过模拟仿真,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在教材组织上,必须拼弃以往按税种来设计章节,而选择按企业组织经营工作流程来安排章节,按岗位实际业务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的《税务会计》教材,基本都是采用《税法》的课程体系,按税种布置章节。税务会计就是在税法的基础上简单加了几个账务处理,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对税法的重复。由于税法是从法律的角度为了将税种解释清楚按属性进行归类、布置章节,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流程毫无联系,税务会计亦采用此种章节布置模式,学生一方面感觉不到教学内容的新鲜感,最主要的仍然是学不会用,不知道某个企业交哪些税,那个阶段缴纳,如何缴纳,学的与实际差距较大。
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按企业组织经营流程设计为四个教学项目,即企业筹建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进出口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结算环节涉税会计处理,再将各教学项目中所涉税种分解为若干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又按税制要素分解为若干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均从情境导入、基础认知、税费计算及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收筹划等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该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的按照税种构建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都渗透到企业具体经营环节的具体业务中,使学生既便于掌握每个税种的征税对象、纳税环节,又易于掌握每个税税额的去处(成本化还是费用化,价内还是价外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较好,深得专家认可。
因此,教学中只有以各税种具体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各税种办税业务的工作流程为依据,将税收法令、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办税项目中,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要求融通对接,才能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税法内容的琐碎与繁杂,税制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偏离,如果没有一个适宜教学方法,教师完全控制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会感到沉闷而乏味,课堂因缺乏吸引力而使学生丧失兴趣,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认为税务会计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1、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业务通过不同策划或安排,计算税额差异的对比。由于税务会计任务并不是简单的按现行税制计算税额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进行纳税;它还应参与企业的预算和决策等管理活动,帮助纳税人合理合法地减轻税收负担。因此,税务会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税收筹划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才能对税务筹划理解到位,才能体会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譬如商场搞促销,三种促销方式:百元商品打7折销售、买100元货物送30元礼物、买100货物返30元现金,表面看似乎三种促销没大差别,但按照税制进行核算,税后利润差异较大。
二是同一业务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两方面对比教学,易于掌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由于税务会计既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税收征管中的会计问题。它不是税收理论与会计制度的简单结合,而是要将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有机的融为一体,当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收法规对某些业务的处理规定不一致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譬如:税法中的以物易物交易与会计制度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过对比可见,以物易物实质就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一种,对此税制的规定与会计准则并无多大差异,只是文字描述不同;再如税法中的销售折扣、折扣销售与会计中的商业折扣、现金折扣进行对比,便于学生将税收法律融合到会计制度中,真正将税收政策用会计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将各种业务从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讲解、分析理解、最后融合三步走,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知识繁杂,记忆繁琐的困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才能提高涉税会计处理工作的质量,做到学以致用。
2、现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
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中有诸多专业术语,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现实经济业务经过专业术语的描述变得高深莫测,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譬如:增值税的税率是按照货物实行差别税率,粮食、食用植物油13%,粮食内涵和外延究竟包括哪些,学生缺乏直观感受真的很难准确把握,如果把学生带进超市实行现场教学,很容易就能把粮食、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进行区分;把学生带进饭店,观察外卖窗口和室内服务的异同,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别核算与未分别核算的税制差异;把学生带进火车站、邮局、银行、电信等营业网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的划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掌握税收法律的最有效方式,走出校门,离开沉闷的课堂,学生新奇又有激情学习,使许多晦涩的语言变成了简单的常识。目前,许多院校处于安全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将所有的课程都集中于课堂,笔者认为这是教育低质量的主要成因。我们可以探讨更加安全的方式,比如将学生通过分批与轮流实现现场教学,也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自己进行。
(四)教学实践的提高
囿于会计工作常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其真实的业务,而且企业一次接受实习生数量有限,学校难以在校外与很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因此,通过校外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有限,认识实习和校内实训成为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认识实习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要在大学教育之初开设,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专业教育之初,通过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感官认识,通过身临现场,对比不同企业的运作模式、业务范围、收入来源等,对比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内容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在各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校外认识实习,学生可以对书本上的业务描述有直观地认识,避免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业务生疏而靠想象理解,造成晦涩难懂、学不会用的结果。
缩短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零距离,关键在于校内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效果。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言,表面上实习实训都做得非常好,许多院校都将会计实践教学定位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行所谓的双轨递进等等招数,但实效甚微,学生走出校门一脸茫然、一无所知。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必须狠抓会计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质量着手,其关键在于实训教师的水平、实训素材的选择、实训环境的配备,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
首先,实训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有一定的职业经验,理论与实际毕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土地增值税,以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通过超率累进税率调节级差收入,理论上完美无比,但增值额的计算在实践中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容易,各省的地税局对增值额的估算不尽相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理论水平很高,但缺乏社会根基,不能胜任实践教学。既然学生走不出去,我们可以将教师请进来,寻求高校与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合作,因为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服务的行业多,业务范围广,可以说见多识广。聘请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业务经理或主管担任专业课实践教学,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课的教学。
其次,实训素材必须贴近实际。熟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水平再高,如果实训资料都是脱离现实的无用之才,同样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多年承担实践课教学,一直苦于找不到一套合适的实训教材。不是实训教材数量少,而是质量低劣。比如,企业只要是增加固定资产项目,无论是何种固定资产,所给的素材基本都是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多少,税款多少,运费多少,取得发票几张。而现实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取得方式有多种,融资租入的、债务重组的,以物易物的等等,凡是复杂一点的业务在实训教材中很少涉及。目前,高校的会计校内实训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式简单重复,实际效果极差。
再次,实训环境的配备力争与企业逼近。实训室不在于装修多么豪华,是否悬挂了银行、海关、税务局的牌子,桌子上是否摆了主管、出纳的位子,关键在于实训软件是否装备齐全。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无纸化操作,如果会计实训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报税实训无法网络进行,那么,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意义不大。
(五)教学手段的利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用于我们教学,可以仿真不同的教学环境,克服会计实习难的障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来达到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丰富课堂教学,加大课堂信息量,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库中进行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成功达到教学目标。
网络技术的运用:依托学校网络课程教育平台,开发丰富的税务会计课程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习题库、考核模拟题、动画库、案例库、视频库等,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随时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真正做到开放式教学。
综上所述,提高《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课程定位必须准确,课程设计必须符合知识掌握的逻辑,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高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变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桂香,王玲. “零岗培” 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构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1):155―157
[2]宋丽娟.“模拟公司”教学法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9(10):82―83
[3]张艳莉.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教育.2011(8):182-183
[4]杨增凡.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决策探索.2011(5):49
[5]刘海英. 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9―80
[6]张丽静. 国外税务会计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中国商界.2009(4):155
[7]左晓敏. 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