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移动医疗被称为“王冠上的明珠”,是卫生部重点关注项目。除了专业的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外,时下流行的移动终端也在移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3G移动通信技术日趋成熟,移动医疗产业愈发受到卫生管理部门重视更多企业和投资机构涌入移动医疗市场,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动医疗产业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对医疗健康的关注,移动医疗将得到一定的成长,但很多医疗机构和政府对移动应用、云计算等概念还需一段时间的引导和教育,预计在2015年实现快速发展。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基本常规服务、诊断服务、治疗服务将会一直占据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绝大部分。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 2012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到11.3亿元,移动诊断服务(仅指在线辅助诊断)的市场规模达到2.2亿元,治疗服务(不含入院治疗)市场规模达到1.7亿元; 而到2017年移动医疗常规服务的市场规模达将73.4亿元。
服务类移动医疗各领域市场规模分布,常规服务排第一
报告指出,移动医疗正在起步阶段,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供应商主要有五方,电信运营商、医疗器械商、医院、系统集成商和互联网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未来五年内,在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将是该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占据主要角色,在整体市场上将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设备提供商。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主要供应商
各参与主体市场份额预测,未来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最大
那么移动医疗面向医院有哪些应用呢?艾媒咨询调查报告显示主要有几大应用:无线查房、移动护理、条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网络呼叫、药品管理等。由此开发出来的APP产品目前已经达2000多种,但是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面向医院医疗的主要有五大类
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APP产品已经超过了2000种
根据艾媒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内容,艾媒分析师指出,2012年国内移动医疗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正积极布局,探索各种运作方式,盈利模式尚未清晰,运作要点主要体现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持续营收等方面,其关键点在于数据的采集与利用,目前中国移动医疗主要为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盈利模式,大多数公司侧重于夯实用户基础,然后尝试变现。
虽然移动医疗是大势,艾媒咨询分析师提醒创业者,但鉴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移动医疗的春天还未到来,其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
1、 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贵等问题突出,医改尚未到位。
2、 大部分公立医院信息系统开放度低、标准化低、数据共享能力欠缺。
3、 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
4、 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软肋。
5、 大部分移动医疗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低。
1. 互联网金融市场——小额信贷P2P遇寒冬 第三方支付发展稳定
2014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风生水起,其中小额信贷P2P市场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尤为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P2P市场整体交易规模在2010年仅有13.7亿元,而到了2014年整体市场交易规模已达2514.7亿元,增长了183倍!而仅 2014年一年较2013年交易规模上涨了157.8%。虽然表面上国内互联网小额信贷P2P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国内项目也有超过1600家之多,但不少项目最后都不能健康发展,老板跑路现象屡见不鲜,不断地透支着投资者对于这一行业的信任。未来随着参与者的增长和制度的完善,P2P市场将会逐渐走向一个成熟稳定的状态。
(速途研究院制图)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方面呈现出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交易额占据了整个交易市场的半壁江山。财付通以19.4%的份额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银商,交易市场占比11.6%。此外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分别占到市场的6.9%、5.3%、3.2%、2.7%。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未来生态系统布局的核心环节之一,表现出了较为强势的一面。
2. 医疗健康市场——市场潜力巨大 前期问题明显
(速途研究院制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这座“金矿”也逐渐被人们发现、发掘。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是30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 89.9%,增势在过去四年表现较为平缓,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和移动医疗市场的逐渐成熟,未来几年市场将迎来大跨步的发展,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元。
但移动医疗市场就目前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依然明显,主要表现在核心医疗服务“移不动”,盈利模式不甚明朗,信息交互尚不完善等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布局的深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前途也会逐渐明朗起来。
3. 在线教育——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速途研究院制图)
国内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可以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线教育的萌芽阶段,不少企业开始对在线教育市场进行探索,大量资本进入市场,但由于制度的不够完善,不少企业最终找不到出路死掉。第二阶段依然免不了公司的更迭,但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互联网行业,在线教育发展缓慢。第三阶段可以说是技术带动下的一次突飞猛进,随着其他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成熟,在线教育作为一座待挖掘的“金矿”再一次回到巨头们的视野中来。
4. O2O——BAT巨头纷纷布局 市场趋于多元化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56381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85.5%,涨势较为平缓,究其原因是国内O2O市场目前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诸多行业仍在探索,BAT巨头在O2O行业布局也逐步启动。2015年将有望迎来一次爆发式的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会突破59873亿元。
(速途研究院制图)
目前国内O2O市场表现来看,餐饮仍然排在第一位,占到整个市场的43%,其次是休闲娱乐,市场占比26%,第三名酒店占到了25%。此外亲子、美容美发、婚庆等也有涉及。但随着BAT布局的完善以及对O2O有利的探索,包括汽车服务、医疗健康等也将逐渐在O2O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5. 电子商务——天猫一家独大 网民购买潜力惊人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无疑是国内电子商务的一次狂欢,也是国内网民购买力水平的一次成功的检验。淘宝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双十一仅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571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3.1%。这是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和网民购买力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
(速途研究院制图)
双十一期间各大商城的流量分布中,天猫商城的流量占到总流量的53.3%,以绝对的优势夺得榜首。其次是亚马逊,流量占到了22.6%。京东是第三位,流量占比15.3%。第四名是国美在线,流量占2.8%,苏宁占2.2%,一号店占2.0%,当当网占1.4%,聚美优品占到0.3%,唯品会和易迅分别占0.2%和0.1%。天猫商城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仍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6. 智能硬件——市场发展迅速 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0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仅有0.9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规模已达到66.2亿元,增长了72.6倍!而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这一市场规模增长势头仍将持续。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9.4亿元,到了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 284.6亿元。国内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大部分集中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几乎处于真空,可见正在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潜在用户群十分庞大,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速途研究院制图)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力压群雄,以61.2%的高占比排在了智能设备产品的第一位。位居第二位的是智能手表,占比为 23.7%,智能臂环设备占比仅为8.0%,居第三位。智能跑鞋以3.7%的占比排在第四,智能眼镜和智能纽扣分别占2.6%和0.8%。智能手环由于携带方便,并且相对技术要求比同类产品要略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手环设备的市场占有量相对较高。可见国内智能设备市场尤其是高端智能设备还有待发展。
7. 互联网视频——广告、终端设备齐头并进 电商将成新出路
(速途研究院制图)
2014年国内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是191.2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205.0%。由于在线视频行业的媒体性,广告收入仍然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拓宽,智能终端设备包括网络电视和智能手机等的销售也将成为网络视频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前不久刚刚提出的通过在线视频和电商合作的手段,随着这一想法的普及,在线视频将被带入到新的境界。
8. 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百亿 汽车搭载智能设备成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车载智能设备实现汽车电商、对汽车的远程控制以及传统导航、定位等功能,也是巨头们生态布局的重要一环。2014年中国车联网渗透率已达7.5%,而这一数据在2010年仅有4%。结合我国2014年民用汽车近1.27亿的拥有量,可估算车联网市场拥有近100亿的规模,可见车载智能设备拥有相当巨大的空间。从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车展和智能家居展来看,搭载有智能设备的“智能汽车”都是展览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智能汽车的理解深入,以及便捷的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技术的保驾护航,车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9. 地产/家居——线上提供信息渠道 交易还需在线下
(速途研究院制图)
和传统的地产家居相比,互联网技术在地产家居中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线上的信息交互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一轮筛选,从而节省下一大部分时间和资源,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购买周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产/家居行业的发展。但也正如前文所讲,互联网在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信息交互和支付手段的革新,根本上由于房屋移不动、家居不好移,且价值相对较高等原因,使得其无法完全脱离线下渠道。而且线下渠道仍是交易首付能够达成的主导因素,而线上只起到了一个引导的辅助作用。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与商家的线上交互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从而让线上交易成为可能。
10. 手游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80亿 ARPG将成手游新趋势
(速途研究院制图)
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政策正在成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催化剂
中国医疗体系的问题根源在于供给端的生产力没有得到释放,而未分级的就医路径及医生的定点执业被认为是影响生产力释放的最大障碍;在一个供给被严重约束且无法短期内创造新供给的市场下,擅长于创造与满足海量需求的互联网模式在医疗领域显得有点水土不服,这也是互联网医疗在过去几年中面临诸多挑战的根源。
来自于支付方与民生方面的巨大压力,使得分级诊疗的强制推行成为新医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对于医生的多点执业尺度也越来越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释放生产力,改善供给,这无疑会给互联网医疗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患者就医路径的改变会改善患者与医生的匹配,再加上t生的多点执业,会使得稀缺的名医资源逐渐从看大量的小病中解放出来,大医生与小医生、等级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间的分工与合作会更明确,进而能为更多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服务,互联网的筛选与匹配功能就能发挥作用。围绕着分级诊疗体系及医生多点执业下的医患关系而展开的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会成为可能,不管是大平台还是垂直细分的模式都有可能找到自身的市场需求。
大数据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医疗大数据价值的重要性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虽然整体看来目前整个大数据的商业应用方面还处在早期阶段,主要原因是目前普遍2C的流量模式无法产生结构化的医疗数据,2B的模式数据质量更好但积累速度较慢。虽然目前慢病数据价值还无法被完全释放,但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进一步落地,以及医疗改革的大势所趋,医院的数据孤岛将逐渐被打破,数据本身也会经历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挖掘过程。
尤其是在慢病领域,由于具有人群基数大、数据质量高和随访周期长等特点,其数据价值更是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金矿。试想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累计的结构化高质量数据达到一定的体量,后续无论在应用于精准医疗、学术科研还是产品研发方面,都会带来足够的商业价值。同时,预计未来医疗大数据尤其在慢病领域,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精准分转诊、医保控费和互联网健康险等环节,都会有巨大变现落地的机会。
药品降价势在必行,医药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医药电商是行业公认的互联网医疗离变现最近的领域,同时也密切关系到现有医疗体系医院的核心利益。中国近1.4万亿的药品市场中,医院销售端占了超过80%。目前现有电商体系下,无论是B2B、B2C还是O2O模式,都无法打通医院端,真正触及中国药品渠道的核心。
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医疗行业的医院供给端的特殊性,医生掌握处方权,同时患者在需求端信息高度不对称,很难有决策权,因此无论平台需求量有多大,也较难对医院的供给端形成溢价能力,从而打破医院原有的经济体系。但随着网上销售处方药的不断放开和医院药品比例管控的严格推行,未来两年可能是处方药电商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医疗健康场景的互联网化,互联网医疗正在为健康险的产品设计、营销和承保环节带来革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樊会文认为表示,当前我国信息化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制约发展。第一,网络提速赶不上应用需求。第二,网络运营与增值服务的矛盾初现。第三,信息化“花架子”工程时有暴露。
樊会文称,在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信息化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驱动云计算物联网发展: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走在国际前列,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也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第二季度,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城市被列为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城市。随着企业的积极投入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将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搜索引擎、数字内容、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应用领域云计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据赛迪顾问预测,2011―2013年,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5%。预计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
1、个性定制的旅游行业
2016年,目标群体的旅游观念改变,引发现有旅游消费市场升级,自由行成为刚需。芒果网副总裁邱佳表示,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他们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游客群体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旅游市场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同时,传统跟团游弊端凸显,人们对自由行的需求日益增多,倒逼定制化旅游产品出现。据易观智库、百度旅游、百度大数据联合《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市场规模已达4237.2亿元,其中全球自由行市场规模为4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4年增长5.6%,中国自由行市场的增速为16.7%,是全球增速的3倍。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以携程、去哪儿、阿里等为首的OTA纷纷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户能够进行自助式预订,对旅游方式、时间、地点、空间等内容自主把握。
除了提供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的综合预订平台外,旅游市场崛起多类新业态。旅游区的民宿、拼车服务、当地游等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如木鸟短租等民宿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预订服务,玩伴为人们当地游提供最全面的景区解说,面包旅行为小众游客提供旅游心得的交流社区。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谁就将在“互联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2、农业电商
农业发展需要转型,促使资源更优化配置。民以食为天,农业直接影响民生,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面临:供应不足,进口农产品数量持续上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WTO规则对农业的影响加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问题。同时,我国农业还面临大量市场需求与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的严重矛盾。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急需转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时发展农业电商,首先能够节约农业市场环节中的支出,节省成本。第二,扩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第三,增加信息透明程度,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因此,发展农村电商是建立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农业电商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农村也接入了互联网,信息流通的速率加快。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加之中国电子商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跨区域销售成为趋势。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推进。快速发展的农业电商将为农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3、物流快递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大会上,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联盟表示2016年要重构产业上下游,扩大物流产业,构建高效、开放的物流业新格局。在电商日益发达的未来,物流快递注定要飞到新高度。首先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物流相匹配。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以马云主导的淘宝系、京东、1号店等,是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实物型电商,第二类以马化腾为主导的腾讯系、美团等,是以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电商。据有关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这两类电商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现行的物流业却无法匹配其需求。因此,物流业必将扩大自建团队,利用更快捷的交通工具等措施来补给市场空缺。其次2015年各类O2O平台的兴起,带动上门服务的流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外卖O2O、便利店O2O、医药O2O、超市O2O、生鲜O2O等O2O企业。多数上门服务O2O平台都需要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服务。但企业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依托线下商家配送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单纯依托第三方物流如顺丰、圆通等配送也不现实。在2016年,与各种上门配送服务相关的物流O2O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
4、“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
据PWC预测,未来十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3350亿美元。目前分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发展已成规模,其在未来将以车、房等高价值的闲置资源和相对标准化的人的服务两个方向发展为主,且逐步向食、住、技能、物品等行业渗透。共享经济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将拥有繁花似锦的前程。共享经济剥离了占有权和使用价值,国家利用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各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将成为趋势。
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滴滴快的、优步盘活私家车,神州专车盘活租赁公司车辆,木鸟短租、自在客等在线短租平台将解决房源空置的问题,智能电网通过家庭光伏共享电能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现状,都说明分享经济唤醒了既有沉睡资源,再造绿色价值。
分享经济成功的关键点: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投资小,回报高。产品成长环境成熟后,能迅速产生规模效应。经济学讲,一个经济个体与外界的交易成本太高,通常通过内部化来克服。因此,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强调“按需分配”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占有物品是有成本的,单纯拥有物品使用权同样可以满足需求,因此占有变为非必要。然而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行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如果模式在一个地域实验成功,便可以被迅速复制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领域,这对于讲究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5、医疗健康和养老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医疗需求旺盛,因此老年人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2万人,比例为总人口的15.5%。,其中患病住院或需要长期陪护的群体占到20%,说明老年人健康医疗是个4000万人需求的高频服务市场。同时根据国家老龄委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药品年需求达到2.1万亿元,预计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市场中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药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医疗健康市场存在巨大商机。
(讯)2015年是移动医疗爆发的一年,市场规模接近50亿,用户规模达1707.3万人,共发生了283起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融资事件。
2016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热度不降反升,截止至6月28日,2016年上半年共发生百万元以上人民币的投资事件121起,投资总金额接近惊人的140亿!
在《2016年上半年度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获投企业TOP100》榜单中,平安好医生以5亿美元(约33亿元人民币)的超高融资金额毫无悬念地拿下冠军的宝座。
以下为榜单精彩内容:
(来源:医疗健康展)
9月,小米公司2500万美元投资九安医疗旗下智能医疗健康公司iHealth;10月,腾讯1亿美元领投在线医疗网站挂号网,这是继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知名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后的又一大手笔;而从今年年初开始,阿里巴巴就已经通过投资医疗数据公司中信二十一世纪、搭建支付宝“未来医院”等措施开始布局移动医疗战略。在苹果、谷歌相继推出HealthKit、Google Fit医疗健康平台后,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开始争相抢占移动医疗市场。
按照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的定义,移动医疗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卫星通信面向个人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据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6.9%,预计201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9亿元。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作出的最新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
目前,按照发展路径和资源管理划分,可将移动医疗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移动平台类,依托企业核心软硬件能力,通过整合、共享不同医疗设备、应用服务的数据信息,打造纵向一体化的健康管理中心,帮助用户和医院对健康与疾患进行监测分析,如苹果公司的HealthKit平台,目前正在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应用开发者和医疗设备制造商等商议合作;二是移动设备类,以可穿戴设备为主要发展方向,基于传感器与人体和外界交互进行健康数据采集,旨在便捷连续地监测用户生理指标并提供智能健康指导,例如小米投资的iHealth和谷歌正在研发的隐形眼镜,后者内含无线芯片和传感器,通过测量泪液成分实现检测并传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三是移动应用类,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媒介和用户的首要接触点,目前囊括了挂号、问诊、买药、信息查询等多方面功能,其中包括可聚合全国众多预约挂号资源并能够通过手机实现检验报告推送和院外候诊等功能的挂号网旗下“微医”、以轻问诊模式为核心并旨在搭建医患沟通平台的“春雨医生”、提供药品介绍和订药服务的“掌上药店”、面对大众用户提供医药信息的“丁香医生”、满足专业人士进行医学咨询和查询参考资料需求的“医学时间”等。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推动移动医疗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久的将来移动医疗将融合物联网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等,整合包括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和药剂医疗设备在内的产业链资源,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推动全产业逐步升级。
从目前移动医疗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对于我国移动医疗厂商而言,大规模进驻医疗体系还未到时机,当前更应该多开展与医院、政府的点对点合作,扎实推进数字化医疗落地。同时,服务商应该认真分析数字化医疗市场的需求,提升设备应用的实用程度和医疗数据的精确可靠性。数据获取与采集所涉及的用户隐私问题至关重要,由于用户采用移动医疗服务时不可避免地会提供个人信息,经过多重传递和相关医疗信息提供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介入,需要相关部门监管,明确多方应承担的数据保护责任。
据日本《读卖新闻》10月18日报道,日本索尼电脑科学研究所在兵库县西宫市的升学补习学校“滨学园”的帮助下,成功开发出了可以让儿童像玩游戏一样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应用程序“MathNative”。该应用程序为儿童们准备了约750个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性与空间概念的小问题,例如“将颜色多样的抽屉适当排列,使相邻的抽屉颜色都相异”、“排成一列的玩偶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都是怎样的”等。
2014年10月18日 来自《中国计算机报》新浪官方微博
据TechWeb 10月21日报道,谷歌20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继13日至15日连续3天抛售之后,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10月16日再次抛售谷歌股票套现。据悉,在10月16日当天,佩奇抛售了16666股A级普通股和16666股C级普通股,抛售的每股平均价为540美元,以中间价528.5美元计算,佩奇16日当天套现1762万美元。
2014年10月21日 来自《中国计算机报》新浪官方微博
据路透社10月21日报道,Facebook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于20日向美国联邦法院递交书,对数位曾参与纽约商人保罗・切利亚欺诈案的律师提出追责指控。保罗・切利亚曾在2010年试图通过伪造合同,以获得Facebook公司约50%的股权。美国联邦检察官在2012年裁定,切利亚的合同涉嫌造假,因而以勒索和欺诈罪名对其提出了刑事指控。
2014年10月21日 来自《中国计算机报》新浪官方微博
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人们的生活如何互联网化,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CNNIC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网民数0.79亿,互联网普及率4.6%,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50.3%,网民拥有量全球第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6.20亿,渗透率近9 0%,高于全球30个百分点。从早期的通过互联网发送邮件、及查询信息,逐渐发展到运用QQ、微信等进行社交聊天,运用网络购物、网络地图导航等,互联网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10亿人,占网民的16%;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9664万人,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2165万人。互联网的普惠、便捷、共享特性,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进社会化应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互联网已成为各工作部门的标配,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处理文件及各种交流与交易。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为95.2%,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89.0%,通过固定宽带接入方式使用互联网的企业比例为86.3%、移动宽带为23.9%。此外,开展在线销售、在线采购的比例分别为32.6%和31.5%,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比例为33.8%。企业广泛使用多种互联网工具开展交流沟通、信息获取与、内部管理、商务服务等活动,且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系统化、集成化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于生产研发、采购销售、财务管理、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全业务流程中,将互联网从单一的辅助工具,转变为企业管理方法、转型思路,助力供应链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期的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先锋和主力军,后来又出现了奇虎、新浪、京东、人人等互联网企业,目前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及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相关的各类物流配送、仓储、网络设计等服务企业组成了新型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引领构筑了互联网消费的大平台和大通道,广大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购物、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0.6万亿,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3.88万亿元,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8%,应用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达到4.13亿,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预计到2018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5万亿人民币。而跨境电子商务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15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5万亿元,交易规模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达到18%,初步实现了通过互联网“买全球、卖全球”,中国居民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世界各国的产品。
互联网催生产业发展新模式
早在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就提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互联网对产业的渗透从本质上来说,是赋予传统产业更多的属性,将传统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产业协同的质的飞跃,即原有的非互联网业务,在与互联网连接后产生跨界融合的质变,并且这种质变不仅在于提升效率,而是体现在产业的重构上。
互联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通过互联网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引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都是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工业的价值创造力。“中国制造2025”,其实质也是通过互联网与工业的聚合裂变,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迈进。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中约有46%的全球产量受益于工业互联网, 到2020年,全球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支出将达到5000亿美元,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将为全球GDP贡献15万亿美元。海尔的数字化互联工厂就是典型的案例。从2012年开始,海尔便规划建设数字化互联工厂,通过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颠覆与升级,打造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互联工厂体系,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高度的柔性,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目前,海尔已建成沈阳冰箱、郑州空调等4个全球领先的示范互联工厂。《经济日报》在报道中指出,海尔探索互联工厂就是为充分满足全球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新华社给出的评价则是,“海尔背后是‘互联网+家电’的率先落地。经过十年探索,一个脱胎换骨、‘互联味’十足的海尔呼之欲出。”
互联网助力农业现代化,将感知、传输、控制、作业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 深入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的智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即智能农业模式、农业电商模式和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其功能不仅使互联网技术改造农业生产环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水平,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甚至还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营销进行创新设计,实现农业的全程可追溯、全产业链智能化、网络化运营。互联网带来新的数据、信息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农业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的工具、条件和可能性来进行创新。如物联网在种植业、畜牧业领域的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在草原、渔业领域的应用,RFID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GPS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应用。此外还现出了几种明显的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创新,如:农资电商、土地流转电商化、城乡流通渠道变革、农产品电商、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平台等。
互联网改变服务业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大数据等,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催生了众多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和O2O等新兴服务业模式,仅阿里巴巴,其业务范围已涉及电商、社交网络、物流、金融、旅游、导航、视频娱乐、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众多服务业领域。而围绕移动社交、O2O、LBS等,服务业企业也开发和推出各类应用,包括网络购物、团购、美食、生活资讯、地图、旅行、天气、导航、健康、电影等。“互联网+通信”,出现了QQ、微信、陌陌等;“互联网+交通”出现了滴滴快滴等打车软件;“互联网+物流”的智慧流通,利用信息化网络管理、注入智能的数据分析,让物流调度智能化、物流节奏控制智能化、分仓存储智能化。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原料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网上挂号、网上处方等。互联网教育打造出了诸如一起作业网等各类P2P互动和智慧教育平台。此外还有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餐饮等各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模式。
互联网催生了普惠金融和银行服务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支付技术,将金融机构与企业或个人直接对接,推动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提高金融机构在渠道、数据和技术上的竞争力,也使互联网企业可以参与金融服务,丰富了传统金融体系和产品,推动了普惠金融,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率,促进金融生态的丰富化。目前出现的具体模式包括:互联网金融,网络支付,P2P网络信贷,互联网银行,众筹融资平台等。其实质就是将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因素结合起来,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目前,中国的各大银行都推出了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银行服务模式。如平安银行专门设立了网络金融事业部,构建了橙E网、口袋银行、橙子银行、行E通、金橙俱乐部等四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门户。在橙E网上,用户可以联合起上下游的交易伙伴,完成在线定单、在线收发货、在线结算和消单业务,可以进行线上融资、线上保险、投资理财、资金增值等多种财务管理。整个平台向客户免费开放,大幅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
互联网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阿里研究院的《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与零售业的结合促进了电子商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释放了庞大的内需消费潜力,并推动中国流通业在覆盖地理范围、覆盖人群上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得益于交易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革命,互联网使得流通业的效率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互联网通过“距离无关”的天然属性,将全国不同区域间的制度与政策落差抹平,构筑了统一的准入条件、交易规则、信用制度、IT服务、金融及物流体系等,形成了事实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阿里研究院测算,网络零售的交易效率是实体零售的4倍,同样1元的投入成本,实体零售完成的商品交易额是10.9元,而网络零售完成的商品交易额是49.6元。互联网与流通业的结合,大大释放了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部地区电商与快递物流发展迅速崛起,河南、安徽两地同比增幅甚至超过70%。
互联网便利百姓生活
随着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渗透,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不断涌现,有解决挂号问题的挂号网,有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发明,有做慢病管理的APP,还有专家医生在线咨询等。2015年12月7号浙江乌镇率先出现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出现了以挂号网、“360良医搜索”为代表的工具类网站;以“春雨掌上医生”“寻医问药”“有问必答”为代表的咨询类网站;以好大夫在线为代表的重大疾病分诊转诊类网站。除此之外,还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以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应用为主120ehr网、以疾病风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以专业医师资讯为主的丁香园网站等。百姓可以在家看病,去医院看病可以事先网上预约,消除了“一号难求”的苦恼。
互联网对出行行业的渗透早期主要为传统的汽车租赁、专车、代驾等业务,后期逐渐出现了可以实现服务共享的拼车等业务,服务不断创新和升级。目前,大多数百姓都在手机上下载了滴滴、优步等出行软件,出门叫车既快捷也方便。2015年中国航空和铁路客运出行互联网订票占比分别约为78%和68%,通过网络预订的用户均超过了60%,且稳步攀升。公路方面,多家公路出行平台已将触角延伸到个性化客运业务。公开数据显示,12308全国汽车票是国内最大的公路跨城O2O出行平台,已拓展到目前国内26个省份、3000多个城市,6391个汽车客运站,运营线路规模达到300万条/天,每个售票周期(按5天计)可向市场投放逾7亿客座资源。此外,携程网、途牛网、驴妈妈等互联网旅游平台使得百姓在出行前便可以订好宾馆、旅行接站、公园门票等,百姓出行可以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互联网订餐模式给传统餐饮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商机和活力,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各类互联网订餐平台使各类不愿做饭的人群在家通过“美团”、“饿了么”等订餐平台即可以定制各种美味食物,一般1小时之内所订的饮食就可以送上门。尤其是在雨雪天气里,网络订餐使得百姓可以宅在家里,只动动手指就可以便捷地享受到温暖的美食,大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品位和质量。2010年中国餐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为17681亿元,201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28132亿元,进入2015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以及互联网餐饮模式的推动下,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34892亿元,预计2017餐饮整体市场规模年将达到48962亿。
预测2013年我国互联网发展形势呈现以下几大发展特点:
(一)互联网商业价值进一步凸显,产业规模将再创新高
一是网民规模增长再起,为网络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不懂电脑和网络,以及年龄太大和太小”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缓慢的问题,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终端的普及,接入的便捷等得到缓解,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加快,将促使2013年网民规模再度大幅增长。截至2012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5.38亿,年底将达到5.6亿。预计2013年,我国的网民将突破6亿,网络普及率达到45%,提前完成《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意见》规定的网络普及率达到45%的建设目标。
二是互联网产业的规模高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据赛迪顾问统计,2011年,互联网产业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457.2亿元,增长了39.6%。从市场结构来看,基础服务市场占互联网市场规模的33.5%;而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规模占互联网市场规模的66.5%。2012年,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40亿元。预计到2013年,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规模将接近5320.5亿元,互联网应用服务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仍将继续提升,占比将近70%,成为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进一步深化,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正在成为互联网的应用大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的不断涌现,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其分销渠道的整合、供应链管理,以及对生产经营的全方位渗透,借助互联网服务带动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互联网进一步融入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全方位、综合化的农村信息服务,进行村务、商务、农务的全方位互动,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促进农村和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进入新格局。借助互联网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全民终身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更加普及和创新;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试点应用,电子病历、智能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手段和平台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将会促进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IPv6大规模商用,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的IPv6地址数量飞速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的IPv6地址数量12499块/32,一年内全球排名由第15位上升至目前的第3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拥有的IPv6的地址数量将升至16248块/32,2013年有望突破20000块/32,进一步拉近与排名第二的美国的距离。
IPv6的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的架构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了从IPv4向IPv6过渡的时间表,七部委联合《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意见》、以及启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规模商用专项》等文件的出台,将极大促进IPv6的战略部署。预计2013年将开展IPv6网络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2014年至2015年将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
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积极部署试点、制定迁移计划,进一步推进IPv6的落地实施。2013年,中国移动将进行试点10个省份的网络改造,推出IPv6终端;中国电信进行骨干网络全面开展双栈化改造,新增S-CNGI路由器;中国联通开展10个试点城市规模商用部署,三大运营商均制定了在2013年发展至少300万IPv6用户的计划。百度、腾讯也纷纷制定了公司层面IPv6迁移计划和技术演进路线。海尔、康佳、海信等终端设备制造商已经开始涉足IPv6终端产品的研发。
IPv6的应用试点在教育领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具备向广域扩展的基础。目前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2是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已经完成了100个校园网的双栈建设,其中92所学校IPv6覆盖率大于60%,IPv6用户已经超过100万,完成了10个重要教育科研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IPv6升级和10个下一代互联网教育科研重大应用示范,具备了向其他领域扩展的基础。
(三)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蓬勃发展,应用创新层出不穷
一是电子商务规模快速增长,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7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达7700亿元,预计到2012年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8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有望突破9万亿元,网购交易规模将达2万亿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综合平台型企业、B2C等垂直型企业百花齐放,结合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的O2O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亮点。如街库网、大众点评网、百先网、篱笆网、齐家网、拉手网、赶集网、爱邦客等,以及最近兴起的房地产网等,结合线上线下的各自特点,将取得较快发展。网络零售领域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网购市场的格局将会略微调整,天猫、京东、腾讯B2C、苏宁易购、当当网等市场领先的局面不会大的调整,但是网购市场的“长尾”部分可能重新洗牌,部分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是第三方网络支付进一步发展。伴随电子商务、快递等行业的发展,网上支付规模持续攀升。用户规模2012年底将达到2亿,2013年将达到2.5亿。网络支付的市场规模2012年年底将达到3万亿元,2013年网络支付将达到4万亿元。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网络支付向航空、保险、基金等领域扩张趋势明显。支付安全的呼声日渐提高,积极构建平台、网民,以及相关部门等支付安全体系将成为该领域关注的重点。
三是网络游戏行业的稳定市场格局可能被打破,有两个典型特点将会在未来得到关注。其一,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海外创汇将是我国网游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游戏是我国十年来创汇最多的文化产业,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国家,5000多万人口,十年累计创汇10亿美元。2012年前8个月已经累计创汇收入达到4亿美元,预计2012年底创汇将达到6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10亿美元。随着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日益成熟,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网游文化产品已经成为行业挖掘潜力、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选择。其二,网页游戏的发展,尤其是电商企业涉足游戏产业,开通在线游戏频道,将会极大地促进游戏行业发展,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继淘宝、京东商城之后,当当网也上线了在线游戏频道,并和多家网页游戏开发商展开联运合作。目前我国的网络游戏行业以引进、的游戏产品为主,从技术上并不存在绝对的门槛,网商企业又具备巨大的网民资源,从平台的兼容上也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因此,随着电商企业介入网游行业,以及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竞争力的展现,对于传统的以游戏为主的部分企业将会产生冲击,将会对网络游戏行业的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四是微博成为社会化营销的亮点。与传统的BBS和其他即时通讯软件相比,微博的用户数持续增长,渗透率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的微博使用率达50.9%,远超过42.9%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12年底,中国网民微博的使用率有望突破60%,2013年,微博的使用率将突破70%。微博除了帮助网民学习新知识、自我管理和分享,还将在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地作用。政务微博发展将进入务实应用新阶段,经历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高速发展后,政务机构、党政官员微博都朝着民生化、实用化方向发展。政务微博纷纷通过及时回应民情、公开辟谣、征求民意等方式,不断影响着社会事件发展的格局。
五是互联网电视应用将进一步成熟,可能出现“井喷”现象。三网融合的发展,手机、电视、电脑等各类终端的互联互通和内容共享将建立全新概念的智慧家庭互联中心,互联网电视的语音识别、电视社交、多屏互动等应用将会逐步走向成熟。
(四)智能移动终端全面普及,移动互联网步入发展快轨
一是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扩大。2012年6月,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达到3.88亿,占比72.2%,超过台式机,成为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2012年底,手机网民规模有望突破4亿,占比将达到75%,2013年,手机接入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4.2亿,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二是智能终端全面普及,本土企业竞争力迅速提升。我国的智能手机从2009年起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上半年,出货量9738.3万部,增速197%,远高于74%的全球平均增速。2012年底出货量将突破2亿部,2013年出货量将达到4亿部。我国将延续功能手机时代全球第一产能的优势,成为智能化进程中全球的主产地。中兴、华为、宇龙、联想、金立等国产品牌将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并稳步向国际扩展。
三是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微博将继续强劲增长。2012年上半年,手机网络视频用户增至1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占比达到27.7%,预计年底将达到1.2亿人,2013年将达到2亿人,在手机网民中的比例将突破40%。手机微博用户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2年底达到2亿,2013年将达到2.5亿,占比将接近60%。
“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是提到的互联网+制造业的突破口。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革命,不但节约创新技术、成本与时间,还拥有培育新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互联网+制造业”和正在演变的“工业4.0”,将颠覆传统制造方式,重建行业规则。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涉及38个行业和21个地区。
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例如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就在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变革中,不断抢占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通过价值链重构、轻资产、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而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迅速转型,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将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中国农业品牌化
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在2015年,农业与互联网的拥抱催生出了许多创新性项目。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都充分表明,农业现代化正在某种程度上以“互联网+”的新形式被践行。
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而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都已在过去一年取得突破进展。
在农业领域的布局也展示了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模式。不仅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无人机等创新设备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再只满足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开始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以把握趋势。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其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一年备受市场青睐。像如褚时健栽种“褚橙”,联想集团董事柳传志培育“柳桃”,网易CEO丁磊饲养“丁家猪”,潘石屹大卖“潘苹果”等等,专注于农产品领域的新兴电商品牌也由此获得巨大成功。例如三只松鼠、新农哥等等,都是在农产品大品类中细化出个人品牌,从而提升农业自身的价值。
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被广泛提及,也说明了在互联网时代,政策有意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在线教育大爆发
根据艾瑞研究,2010-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9.41%。而在2015-2017年,预计在线教育复合增长率约为20.20%。随着2015年“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国内的在线教育行业呈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传统教育行业也纷纷往“互联网+”靠拢,线上、线下交互的教育模式也开始受到众人的青睐,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疯狂涌入。创业邦创投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共收录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融事件126起,投融总额为16.78亿美元。
不同于之前以视频录播为主的远程教育式网校,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再次催生了在线教育的步伐。有别于传统在线教育1.0时代的视频教学和录播课,在如今的在线教育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平板电脑APP直接和全国各地的好老师实现实时的互动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轨迹数据,并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帮助学生精确定位学习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使在线教育从视频授课真正成为个性化教学。
对于教育平台,并不仅仅限于曾经的新东方等著名培训机构的在线网站。像K12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平台上掌握了高黏性人群的互联网公司,BAT也在转型在线教育,打造各门类的公开课平台,引入各高校教师资源,使在线教育从职业、外语等专门别类的培训,开始走向高质量的在线教学。
在传统教育行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多地开始加大教育投入,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项目落到实处,重点改善了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据了解,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由外向内颠覆的医疗服务
2015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在从患者问诊买药、医生职业方式、医院体系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改革中生根发芽、蓄势待发。对医疗领域最强劲的推动,来自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们忙着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着投身大数据。从业态模式看,互联网医疗颠覆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和接受模式。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医联平台六大类。“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与部分医院签署的战略协议,所提出的“智慧医疗”和“未来医院”的畅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透明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网上挂号”作为移动医疗与医院对接的敲门砖,几乎成为主流医疗类APP的必备功能。即使未能与医院形成对接,也通过与医生直接对接,形成在线问诊模式。春雨医生、丁香园等轻问诊型应用的使用,则解决了部分用户的就诊难问题。加上电商平台药品O2O的介入,已经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看病买药的方便生活。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健康数据管理未来有较大的机遇甚至可能改变健康产品的营销模式。根据艾媒咨询《2015第三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将达到115.4亿元。随着互联网个人健康实时管理的兴起,促使可穿戴设备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将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向更加专业的移动医疗垂直化产品发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全民理财与微小企业发展
这一年是中国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金融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一年。随着这一年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都先后经历了发展机遇和市场危机。市场上也逐渐浮现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点融网等主流平台。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实际上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的定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金融产品的成交方式、盈利方式、销售规模、区域限制等,显而易见是一种提升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的集合,互联网+的概念核心也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将掀起全民理财热潮,低门槛与便捷性让资金快速流动,大数据让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额贷款发展也越加火热。这也将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获得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实体,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创造约80%的就业岗位、约60%的GDP和约50%的税收,“互联网+”金融将让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激活小微企业活力。
交通出行的资源共享
2015年是全国移动出行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国人使用移动出行的频率明显增加。滴滴平台数据显示,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恶劣时,大众的移动出行需求会呈现井喷式爆发。滴滴出行、人民优步、一嗨租车、易华录、罗计物流等一个个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的商业模式,这一年真正开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交通的认知习惯。互联网+交通出行、互联网+货物运输,正在重建整个交通运输的生态圈。
滴滴出行首次对外公布的2015年全年订单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滴滴出行官方表示,短短三年的时间,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路边扬招转变为手机叫车,移动互联网已将出行这样一个传统行业改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并开始引领全球的新兴行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2015年一年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出行已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力量,交通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大众对分享经济的熟识,以及市场格局的稳定,2016年移动出行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的“互联网+交通”也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时期。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百项技术创新工程确定的94项产业关键领域共性技术研发进展顺利,301个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稳步推进,认定了第二批7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突出重点领域标准制订,开展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物联网等综合标准化试点,全年制修订1532项行业标准。
通信业保持平稳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实现年均增长21.3%;电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2011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172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电信业务收入达到9880亿元,同比增长10.1%。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2年前三季度,基础电信业实现电信业务总量9661.5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8010.3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同期GDP增速1.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截至2012年9月,全国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404.4万公里;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6 亿个;3G网络基站总数达到96.5万个,其中TD-SCDMA基站总数达到25.7万个。宽带网络普及提速。截至2012年9月,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各项目标均超过预期,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59%,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600万户,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600万户。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12年9月,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7亿户,普及率超过100%,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0.8亿户,3G用户超过2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7亿户;互联网网民达到5.5 亿人,普及率为41.1%。新兴消费蓬勃发展。2012年前三季度,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9.6%;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56.6%;三网融合快速推进,IPTV用户达到1974万户,手机视频用户接近5000万户。
两化深度融合和经济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目前,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6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新兴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609亿元,增幅达到34.5%,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倍。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超过3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中央部门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70%。社会事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99%的乡镇具备宽带接入能力,98%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社区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更易用。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类型的可穿戴式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同时,随着穿戴式医疗仪器的传感器终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其载体也将朝着人们更容易接受、适合长期使用和不干扰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如具有传感功能的T恤衫,采用传导性纱线和小型化柔性电极进行电连接,使医生能通过T恤衫来实现对穿着者心电信号的测量,预期可进一步实现身体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和肌电信号等的监测。
最近,国内移动医疗、移动健康领域有不少新的创业者以及热门产品涌现,如春雨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5U家庭医生、掌握健康及糖护士、智能体温计、康康血压计及37健康的血压管家等等,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或VC机构的投资。
刚性需求背后的巨大市场空间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预计2020-2050年中国将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 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与此同时,独居老人增多、空巢化趋势加剧,也造成了医疗服务需求特别是能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移 动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存在看病难、治病贵等各类问题,与城市各大医院相比,社区医疗与农村医疗相对薄弱,总之医疗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也为移动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技术应用方面,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电子病历平台,便于搜索病人信息,寻找疾病线索;利用移动APP,市民可以与医生随时随地在线联系;而物联网技术则使得病人个体化自我监测成为现实。
根据移动互联网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到28.4亿元,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70%。
资本热捧移动医疗健康
最近,国内移动医疗、移动健康领域有不少新的创业者以及热门产品涌现,包括专业化的人体指标监测产品,如监测血糖的糖护士,为育龄妇女和儿童监测体温的智能体温计,监测血压的康康血压计和37健康的血压管家,以及各类医疗在线服务平台和论坛,如掌上医生、快速问医生、5U家庭医生、掌握健康等,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及VC机构的投资。
其中,睿仁医疗推出的“可穿戴智能体温计+App”可以为备孕妇女和儿童实时监测体温,正是瞄准了现实生活中的刚性需求,以相对容易监测识别的体温数据为出发点,将移动医疗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目前睿仁医疗已经获得北软天使基金、英诺天使基金及戈壁投资1000万元的投资。
而春雨掌上医生则是一款结合“自查”与“问诊”的健康诊疗类客户端,通过这个App客户可以通过在线自查的方式查询自己可能罹患的疾病并免费向医生提问。与其他移动医疗App相比,其特点在于客户的数据与信息最终被国内二甲公立医院以上的医生接收,并为用户提出专业化的诊疗建议。目前,春雨掌上医生已完成两轮融资,其中A轮300万美元投资来源于蓝驰创投,B轮为贝塔斯曼800万美元注资。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虽然资本对于移动医疗的热情不减,但是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至今尚未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能实现良性的回收,未来移动医疗将很难持续火热下去。
当前,国内大多数的移动医疗企业仍然处于用户积累的初级阶段,比如现在市场上比较热的消费型医疗概念设备,其大多集中于某些简单数据的监测与记录上,如血压与血糖监测、女性生理周期监测以及育龄妇女与儿童的体温检测等等,对于数据缺乏深度挖掘,客户之间的互动性相对较差,而且创业者对于企业的盈利模式尚未有清晰的规划。而其他的一些医疗互动平台与社区,比如5U家庭医生、春雨天下、好大夫、丁香园等的商务模式正在逐渐成熟,其盈利则主要是通过转嫁广告费、中介费、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等来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不论是慢性病的管理还是为客 户提供远程医疗,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但目前由于中国公立医院医生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医生(特别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很难通过这些移动医疗设备及App为客户提供详细充足的专业建议。移动医疗虽然发展火爆,投资者热捧,但其中真正解决了国内医疗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数,更何况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政策敏感度较高,创业者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在投资移动医疗与健康产业的过程中需警惕泡沫化风险。
行业发展趋势研判
当前国内移动医疗健康产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立医院改制的进行以及国民就医观念的不断开放,移动医疗将会迎来爆发型增长,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向药企收费、向医院收费、向保险公司收费还是向消费者收费,移动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将会逐渐清晰。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从而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节约。
英国研究公司Visiongain声称,今年可穿戴式设备市场的产值将达到46亿美元,未来5年内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和很高的采用率”。瑞士信贷发表报告预测称,在苹果和Google拉动下,未来2-3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由目前的30亿-50亿美元增长至300亿-500亿美元。美国科技智库ABI咨询公司(ABIResearch)则估计,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会突破1亿台大关,5年之内会突破3亿台,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用于运动和健康的可穿戴设备2017年的市场将达到近1.7亿台,年增长率41%。美国Forrester市场调研公司研究认为五大软件平台是主要的增长对象,即: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这些权威市场分析公司预计的结果乐观,反映了可穿戴设备总体趋势良好。
随着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兴起,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也将迎来高速增长,并将逐渐成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核心。可穿戴设备在国内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热点。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测,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升温,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也将取得快速发展,并且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度增加,可穿戴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计算设备众多,其最根本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穿戴在身体上,如手表、腕带、眼镜等;有些可穿戴设备可嵌入到服装中,如衬衫、鞋子、袜子等。 可穿戴设备可以挂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上,包括颈部、手腕、手臂、耳朵或胸部,配置了传感器或是屏幕,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通讯手段与智能终端设备保持通信,或是与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未来,可穿戴设备的信息获取还将可以通过语音虚拟助手与互联网上的各种设备进行交互。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并极有可能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的“第四平台”,甚至成为“第四金矿”。可穿戴设备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穿戴计算设备,是可移动计算设备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IT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步走的是由大型机―PC―移动PC再到平板和智能手机的路线,发展的路径本质是由计算设备逐渐移动化、小型化,直至可穿戴设备产生。这是整个IT技术发展的体现,也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体现,也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路径。物联网的本质是物物可以互联,未来物物还可以计算,可以传递,而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物物从可计算、移动计算、到物物可实现信息传递、物物相联的突破路径。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同时具有一定的计算功能,借助于移动网络,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与外部服务器构成物物相联和大型智能计算的闭环。可穿戴式设备成了用户手里担当大部分输入输出任务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成了连接到互联网的服务器。
上世纪IT技术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微处理器的优势上,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反映在网络的优势上,而在移动互联网方面人的优势将重新得到重视。可穿戴设备计算将重新以人为中心,构建人的信息反馈和控制系统,带来全新的人-机关系的变革,促成人-机紧密结合与协同的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关系是通过各种创新材料和结构的应用使得可穿戴计算系统包含的各种传感、计算处理、通信、交互等功能得以微型化和模块化,并以附着或植入等方式部署在人体或织物上,相互之间通过通信协议标准进行体域内和体域外的数据通信,建立其身体传感网络,其具备了良好的对人体生理、运动、行为等状态以及人所处的多种变化场景的感知能力。
以健康应用为重点的设备将成为未来市场的重要先行者其中,身体传感网络与可穿戴传感系统,是可穿戴计算在健康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支持对人的感知能力的增强、环境增强、个人参数获取和自然人机交互,这需要从底层建立支持富传感特征的可穿戴计算体系构架和网络。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计算的感知增强、智能增强、体能增强和环境增强支持下,使得人能够更加积极和理性的参与社会化组织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中去,引发更大量和频繁的“人―人”、“人―群组”和“群组―环境”非线性相互作用,将促进具有典型“整体涌现性”、“自发性”和“自下而上”特征的可穿戴群体智能的出现。因此探索该智能形式影响下新形态的社会组织方式和结构,研究实现个人行为识别和挖掘、人机闭环中的信息增益策略,维护可穿戴群体智能的涌现性基础;研究基于可穿戴社区等创新组织结构,构建复杂适应系统,提高复杂任务执行能力和开放环境应对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穿戴设备的计算一种前瞻的计算模式,是“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理念的产物。发展到今天,可穿戴设备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可穿戴计算系统或终端的多种形态的出现,在功能上,可穿戴可以与手机应用互动、查看电话、短信、邮件、天气和诸多社交网络动态,可以用于体育训练测试,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和医疗类,还可以延伸到衣服和饰品等健身和健康护理类,甚至工业和军事用途等等。其创新在于:更多地强调用户在工作空间、生活空间活动时,能得到信息空间和多人协作的支持,突出对人的感知和智能的增强,即人机交互和协同。
可穿戴的设备的核心在于对人的信息数据的采集、计算、反馈,以及最终对人的行为的改发。其真正意义,在于这些设备要比手机这样的终端更加融入人体和人的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
创业本来就是生死游戏。我们之前的文章《寒冬来了,终于可以兴奋一把了》中提到,根据ChinaVenture7月中旬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融资事件在减少,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37.89亿美元,环比下降50.36%;融资案例数量222起,环比下降10.84%。
喧声震天的A轮,战战兢兢的B轮,以及无路可走的C轮——季节开始变化,资本市场开始收缩,无数创业公司开始从初期的狂奔变得步履蹒跚,甚至跌倒在前往星辰大海的路上。为此,我们按照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等行业分类,整理出了这份沉重的死亡录。
如果冬天来了,且行且珍惜。希望这份死亡名单能让更多的创业者在路上走得更稳更扎实,熬过这个季节。熬过去,便是胜利。
一、互联网+零售
互联网+零售是电商巨头你争我夺的阵地。当亚马逊超越沃尔玛的那一刻,互联网+零售更是被赋予了颠覆的意义。然而,这个多金的市场,竞争之惨烈,烧钱之猛烈,稍不留神则用力过猛,倒在一片红海之中。
死亡名单
死因
1、无法持续打动消费者
零售电商在起初可以通过补贴优惠吸引用户,但这种烧钱策略不可持续。热度过后,看重低价的用户自然流失。
2、来自本地零售的强大竞争
当用户可以在本地超市满足基本的购物需求时,为什么要到零售电商上选择遥远的购物体验呢?
3、标准化不足
零售电商在货物的价格、品质、配送、售后环节无法做到工业级的标准化,这一方面是初创公司的天然局限,另一方面则是零售电商往往希望以创意、个性定制取胜,则更加难以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服务。
二、互联网+餐饮
有人说,餐饮是一块不会被互联网兴衰所影响的领地。的确,如此需求高频的行业,已经生长出了像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这样的行业独角兽。然而,高补贴的烧钱大战依然是悬在互联网+餐饮公司头顶的生死之剑。看似容易进入的互联网+餐饮,本质上仍然是残酷、苦逼的竞争。冬天将至,生得风光、死得惨烈的公司比比皆是。
死亡名单
死因
1、烧钱大战难以为继
烧钱拿用户已经成了互联网+餐饮行业的基本游戏规则。那些有钱任性的土豪公司挥金如土,餐饮行业的创业公司要么拿到等量的资金加入混战,要么资金链断裂黯然离场。更何况,在初期高补贴下收获的用户,在补贴消失的时候,用户也随之消失。
2、巨头卡位竞争残酷
作为入口,餐饮向来受到巨头们的青睐。为了培育自己的市场,这些财大气粗的公司用简单粗暴的砸钱方式占领市场。混战之下,岂有完卵?初创公司如果想在这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之外,还要面对巨头们的全方位卡位,难度非常大。
三、互联网+旅游
有人说,越是互联网化程度低的行业,越是有诞生独角兽的可能。旅游行业在门票产业等领域明显互联网化不足,看似潜力无穷,却也成为很多专注于此的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更何况,巨头在这个行业明显更有话语权,他们的围追堵截,足以干掉一大批对手。
死亡名单
死因
1、巨头围追堵截
从酒店预订、门票购买到综合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既有传统巨头卡位,又有新巨头追赶。从线上到线下,这个行业越来越像是巨头游戏。
2、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缓慢
相比网购渗透率,中国的在线旅游渗透率明显不足,诸如门票产品更是渗透率低,增长缓慢。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且一时难以扭转,但也拖累了很多互联网+旅游公司。
四、互联网+汽车
到底是走线下的重模式,还是走线上的轻模式?汽车后市场既要拼资源,又要拼流量,最后还是拼资金。1元洗车,首单免费……花钱买流量也是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法则。然而,冬天来的时候,他们还会有力气继续烧钱吗?
死亡名单
死因
1、门槛高,模式重
汽车后市场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资源布局,相对于其他互联网行业,汽车后市场是个模式很重的领域。重模式意味着需要持续的资金流,高效的大体量运营团队,如何在初创期做到平衡,是他们的难点。而很多公司在平衡点到来之前就倒下了。
2、巨头逐渐开始醒来
车后市场之所以有空间,其中一个是因为传统的汽车服务行业坐在暴利的金山上不愿挪动。当互联网+汽车让他们看到时代在变化,他们肯定不愿将利益拱手让人。而这对于中间商来说,生存空间必然萎缩。
五、互联网+教育
从2014年开始,资本持续进入教育领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繁荣的背后,是资本的狂热和市场的泡沫。
死亡名单
死因
1、用户动力不足
目前在线教育同质化严重,在学生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提供吸引用户的内容,如此一来,用户越来越难以获取。
2、资金流不足
在线教育需要高额投入,在盈利之前,前期烧钱几乎是肯定的,这会拖垮一部分资金不足的公司。
3、巨头布局
新东方、阿里、腾讯、网易这样的巨头各自布局教育生态圈,他们流量大,资金足,这对其他公司来说,将会是持续的梦魇。
六、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看起来财源滚滚。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的P2P借贷行业上半年报告统计,上半年北京P2P借贷行业整体成交额约为7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倍。然而,互联网金融在无序竞争和政策监管之间,正在经历生死阵痛。
死亡名单
死因
1、监管缺位,乱序竞争
缺乏监管,P2P行业曾长时期的处于野蛮式的生长模式中。这样的无序竞争让进入此领域的门槛极低,而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
2、政策收紧,生死阵痛
针对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之手正在收紧,对于那些走擦边球甚至违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要么转型,要么撞上红线死掉。
七、互联网+医疗
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预计到2015年从事医疗O2O领域的企业将达到42.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和理疗保健呈集中爆发式发展。一边是政策利好,一边是资本看重,互联网医疗正在经历一个好时代。然而,井喷的背后,也有死亡做陪衬。
死亡名单
死因
1、移动医疗及智能硬件兴起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项目死亡。
2、竞争优势不明显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项目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项目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八、互联网+房产
互联网+房产市场规模万亿,融资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死亡名单
死因
1、信任感难以建立
在互联网+房产领域,无法获取真实房源一直是用户体验痛点,而目前市场上的玩家依然无法解决这个痛点。无法赢得用户的持续信任感,用户自然不会对平台产生品牌认知。
2、专业房产中介入局
传统中介开始杀入线上渠道,减少对网络入口的依赖,建立自己的房源信息网站。这样的龙头卡位,让中小玩家的空间大大缩减了。
九、互联网+社区
互联网+社区是大风口,亦是深水区。从巨头到创业者,大家都看中了互联网+社区的想象空间,试图在这个领域抢占一席之地。然而,做好社区的背后是支付习惯、社交等等方面的复杂战争。即便是财大气粗如顺丰,在花重金布局嘿客之后,也面临了战略失误的窘境。
死亡名单
死因
1、重资产模式,利润短期内难见到
社区类线下服务需要大量人力,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如果缺乏高额利润,则难以为继。
2、线下竞争壁垒难以攻入
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都是难以有效逾越的障碍,限制着互联网+社区企业的发展。
十、互联网+美业
雕爷的河狸家声名鹊起之后,上门美甲、上门理发、上门Spa成了互联网创业的热词。传统美业加上“上门”二字后,就天然罩上了O2O的光环。然而,互联网+美业光环甚多,在获取用户、获得融资方面并不被十分看好。如今的太过喧闹的美业市场,或许即将迎来一波大的死亡潮。
死亡名单
死因
1、低频、非刚需如何获取流量?
上门理发向来被人诟病:理发所需要的洗头、吹头发、剪头发等环节其实并不十分适合上门,满地的碎头发的解决方案还不如回到理发店。此外,美业服务本来就属于低频、非刚,线下遍地都是的门店已经非常发达,上门服务除了使用补贴吸引用户外,改变用户习惯的难度非常大。
2、非标准化服务难以快速复制
美业属于非标准化服务领域,不同的技师可能提供完全不一样的服务。这对用户来说,改变使用习惯可能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对于平台来说,也难以快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十一、互联网+婚庆
刚需,低频——这样谈论婚庆行业的用户需求有些可笑但也是事实,毕竟结婚是显而易见的刚需,而大多数人一辈子就结一次婚。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昨日黄花”,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对其的冲击。然而,对于新入场的互联网+婚庆公司来说,刚开始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死亡名单
死因
1、低频消费,获取用户难度大
相对于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传统线下公司来说,新入场者资源有限,难以获取用户,而婚庆又是低频消费,很难沉淀出忠实客户。
2、信息严重不对称
传统商家为了维持暴利,依然正在试图保护婚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用户来说,选择一个新平台意味着需要更高的信任成本。
十二、互联网+其他
以下死亡项目不属于上述各大分类,在此一并列出。
死亡名单
B12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