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企业的发展范文

农业企业的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企业的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企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企业;瓶颈;策略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09-1

1 目前国内现代化农业企业的现状

现代化农业企业是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体制与农户相结合,带动农户进入内部市场,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系列的程序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生产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的目标并通过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企业。这种大型的企业带动了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模式的转变,是改变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简单来说,现代化农业企业就是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企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创造力和创新型的市场载体。

2 我国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限制因素

按照目前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销售模式,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解析现代化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

2.1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最大的问题是农产品及副产品的质量。我国的农副产品在质量上与国外的农副产品存在很大差距。质量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卫生等标准体系不健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违禁药物的随意使用,动物疫病控制不理想,防疫问题严峻等。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我国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出口,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二,农产品及副产品创新、研发力度不够。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深加工力度不够,初级农副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在国内市场也会因国外深加工农副产品的进口而处于不利地位。

2.2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分散农户的违约现象。由于我国长时间的小农经济体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都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但是由于分散农户资源占有量少,信誉较差,当市场波动时很容易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即违约现象;第二,政府扶持政策缺乏有效的手段和落实。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缺乏效率,使得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保证,导致技术和产品的落后。如果没有新的力量帮助突破发展的瓶颈,那么龙头企业会逐步被市场边缘化,最终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牺牲品。

3 突破我国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瓶颈的策略

3.1 以农业科研技术创新为理念,提升农副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

一方面现代化农业企业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大力发展“产、学、研”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拥有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龙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可以将本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带入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完成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现代化农业企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温氏”,大大推出“温氏肉,放心肉”、“温氏食品,人人有份”等一系列的举措,在养殖龙头业中推出绿色温氏。

3.2 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提高公司与农户契约的合作性,稳定市场平衡。

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该公司大力发展“公司+农户”模式,为养殖合作户提供猪苗、饲料、药物以及专业化的养殖技术人员指导,而农户只提供猪舍和劳动力,一年可以养殖两批猪,每批猪的利润在5-6万元以上,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农户拥有的资产份额较为清楚,将公司的利益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起来,不仅可以形成激励作用,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维持市场的稳定。

3.3 提高国家政策对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帮扶力度

一是加大国家银行贷款支持的比例。争取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支持工作机制,加大对现代化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贷投放额度,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到县级政府。放宽对现代化农业企业的授信管理,调整抵押政策,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允许现代化农业企业间的联保,允许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二是实施现代化农业企业技改扶持项目,大力引导现代化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合作型利益结合机制。政府应鼓励现代化农业企业和农民积极参加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在当前农民工就业困难突出的情况下,现代化农业企业要积极履行责任,扩大就业容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鼓励农户以土地、劳动、资本和产品等要素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发展,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利润,实现二次收益分配[1]。

第2篇

一、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截止20*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有170家,涉及水产品加工、种植业产品加工、畜牧业产品加工等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水产品加工企业82家,占总数的48.2%;种植业产品加工企业48家,占28.2%;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21家,占12.4%。另有市场型企业19家,占11.2%。我市农业龙头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5.8亿元,实现利税2.22亿元,分别比20*年增长17.1%和110.6%。(不包括棉纺织、服装行业)。其中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有95家,超千万元的有66家,超过亿元的6家。南通市级以上7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实现利税8937.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

2、吸引外资能力增强,龙头企业外向度提高。近几年来,我市通过举办海鲜节、科技节、民间投资恳谈会等活动,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大加快了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形成了一批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农业龙头企业。20*年底,全市有外商投资的农业龙头企业50多家,引进外资近2500万美元,初步形成了水产精深加工产品、优质肉制品、蔬菜深加工品、丝绸制品等出口创汇产品,年出口创汇达2000万美元以上。

3、有效投入再创新高,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近年来,通过企业技改、新上项目等方式,许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自身规模,提升企业档次。20*年,全市有实际投入的农业加工项目131只,投入总额达5.2亿元,项目投入量在南通六县(市)中名列第一。还涌现了民主银鑫食品、北新一鼎洋食品、吕四屹森水产等一批投资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总投资1.4亿元的寅阳东旭牧业、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志良皇室麦片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之中。

4、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通过不懈努力,加快了新产品开发速度,促进农产品档次升级,增强了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双林公司在产品的深度开发上下功夫,与省农科所合作研究成功了从花生根、腾中提取白藜芦醇,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和合蔬菜公司狠抓蔬菜质量,为了适应出口需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注重发展名特优,提高产品竞争力。

5、经营机制更加完善,带动能力日渐增强。

龙头企业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合同,为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服务,强化了与基地和农户的联接,带动了基地化生产,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7万户,带动基地面积23.7万亩。黄海滩涂公司积极组织农户进滩养殖,沿海2000余农、渔民劳务费就增收近400万元。寅阳方源快冻食品有限公司创办第一年,就与2000多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以上。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显著作用。但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应起的作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发展总体规模不大。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的多,大体量的少,重复生产的多,产品互补的少。全市170家龙头企业中,还没有销售额超3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数量也不多,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二是企业产品加工档次偏低。我市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整体装备水平不高,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普通产品偏多,产品优势不明显。多数企业停留在产品简单加工层次,真正搞精深加工的不多。三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深度不够。多数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关系处于松散型状态,大多数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合同契约型,服务型、保护型企业不多,合作返利型更少。

二、培育壮大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对策建议

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要达到3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个,超5亿元的企业3-5个,10亿元企业达到2-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左右。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扎实做好今年农业龙头企业工作,对开好头,打好基础,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投入为动力,以创新为手段,向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效益,不断拉长产业链,使农业龙头企业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出更大的份额。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市现有的170家农业龙头企业,有85%以上都是资源型加工龙头企业,其产品的质量优劣,成本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原料的品质。为此我市要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推动农产品特色化和规模化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比如,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粮油、畜禽、瓜蔬、水产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一批科技示范园区的作用,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产品、传统产业,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大推广力度,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和品种结构,形成新的农业优势资源,培育出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步伐,努力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夯实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基础。

2、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巩固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树立“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业共兴衰”的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龙头企业与农民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托管或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分配经营利润。龙头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发放贷款贴息、赊销生产资料、实行保护价格收购等措施,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实现互惠互利,让农民多得实惠,调动农民参与龙头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从而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同时,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加强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和企业法制观念,通过章程、合同契约来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力、义务,规范相互间的经济行为,保护好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积极实施科技和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我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要放在增加龙头企业的技改投入以及提高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我市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加工企业。重点扶持企业开发高、新、精产品,提升名、特、优产品档次,全面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加快农业龙头加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积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名牌战略,塑造企业形象。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引导企业实施体制创新,用资本运营的手段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体制创新是建立企业良好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辐射力和活力的重要措施。要积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鼓励一些实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经营规模和水平时,抓住有利时机,灵活地运用资本运营手段,以资产为纽带,实施联合兼并,进行低成本扩张,把一些规模过小的农产品加工业或兼并或重组,盘活闲置资产,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以增强自身实力。同时,也要努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有序管理企业,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第3篇

关键词 农业企业;农业产业;作用;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08-01

随着国家对农业企业的政策导向作用,兴安县农业企业依托产业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一大批竹木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崛地而起,发展迅速。农业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兴安县毛竹产业、葡萄产业、柑橘产业、甜玉米产业、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农民的收入得以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农业企业也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展示了农业企业与农业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1 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带动农民增收

兴安县农业主要是种植业,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主要靠出售初级农产品来获取收益,由于市场的波动,农民收入极不稳定,而且收入水平较低,到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 404元,随着农业企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建立了“企业 +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保护价收购农产品,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随之增长,一方面农民的产业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发展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空间,农闲季节农民可到企业打工获得收入,到2014年,兴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1 726元,名列广西自治区前茅[1-3]。

1.2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企业可以带动产业发展。随着桂林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兴安县食用菌产业由单一的蘑菇生产发展到集金针菇、反季节鸡腿菇、反季节香菇、黑木耳、灵芝生产的多品种种植,促进了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兴安县华江乡竹制品加工企业群、广西桂果食品有限公司、兴安日盛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兴安县毛竹、甜玉米和柑橘产业的发展。到2014年,兴安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8 500万m2;甜玉米产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逾6 666.67 hm2;柑桔种植面积逾8 000 hm2,使兴安县农业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发展[4-7]。

1.3 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产值很低,而通过农业企业进行加工、包装,做成礼品或进驻超市销售,能大幅度提高产值。如兴安县农业企业,对毛竹、甜玉米、柑橘、食用菌等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产值提高几倍到几十倍,特别是兴安县宏旺菌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对食用菌进行加工和包装后,其“宏旺”牌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2 制约因素

2.1 融资环境有待改善

农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系统的支持,但涉农企业在融资方面却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农业企业固定资产不多,信贷额度低;另一方面由于各级财政基础薄弱,财政支农投入所占比重低,在财政贴息、低息、定项定额补贴上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农业企业在组织生产、建立基地、引进新设备等方面均存在着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2.2 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缺乏科学联结机制

订单农业是企业和农民在力求保障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双方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和企业客观上存在着利益矛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有的农户在市场供不应求时,将产品销售于市场,导致企业缺少充足的加工原料;而市场供过于求时,部分企业又压质压价,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双方违约的行为,不仅使相互间的诚信度大为降低,而且也损害双方的利益,这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

2.3 企业人才缺乏

农业企业大多为私人企业,受传统就业思想的影响,很多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私企就业,导致企业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影响了企业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员工大多数是本地的临时季节工,文化素质参次不齐,专业素质不高,难以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

3 对策

3.1 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政府部门一是要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农业企业投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融资渠道,逐步实现资金筹措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二是要对企业经营者进行诚信教育,开展企业信用度评估,成立市、县两级信用担保机构,解决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允许企业利用所取得的土地经营权、获林权进行抵押贷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2 建立良好的利益同盟关系

农业企业和农民之间不能是简单的契约关系,而是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发展阶段和产业的特点而不同,但都要坚持农民和企业自愿互利的原则。企业应大力开展订单农业,积极采用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同时增强企业、农户的法律意识,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订单行为,使农户放心种、企业原料有保证。鼓励和允许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健全“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体系,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对接,使龙头企业和农户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

3.3 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发展兴安县农业企业,一是强化区域品牌意识,坚持质量为先,以企业产业优势为依靠,以“专、高、精”为重点,努力打造顶级品牌。在品牌建设中,要突出农产品的特色,充分体现绿色、无污染、纯天然等要素,“不求其多,但求其特” “不求其全,但求其佳”,以此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二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市场信息点,多方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切实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加工。三是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和网上交易,扩大产品贸易。

3.4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视程度。一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员工利益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高薪聘请并留住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组建一支有战略眼光、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善于培养人才,建立员工学习和培训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4 参考文献

[1] 徐海斌,王丽平.农业龙头企业的成因类型及在产业化中的作用[J].中国种业,2006(5):15-16.

[2] 周中林.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历史地位与发展对策[J].求索,2005(4):25-27.

[3] 朱瑞军,王福泰.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05(3):43-44.

[4] 黄学群.天津市农业龙头企业概况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34-38.

[5] 张学明,吴占文,志.关于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化成长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