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个真正优秀的班级应该是一个有凝聚力、有爱萦绕的温馨家园。班主任要通过多种渠道打造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从而让文化成就班级,让班级成就学生。所谓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包括班级环境、班级精神、班级情感、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优秀的班级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那么,广辟蹊径、切实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的主要场所是教室,那么班主任就要通过对所在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营造温暖的家,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
在班级环境布置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通过小手把教室变成温馨的家园。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最棒”、“每天进步一点点”、“童年足迹”、“图书角”、“荣誉栏”、“制度栏”都一一美化,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在设计和布置教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体验审美的情趣。教室的美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生命的黑板。教室后墙的黑板是一块流动的宣传栏,班主任如果让这块死气沉沉的黑板变得富有活力、灵动,则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每一期的黑板报的设计者,都是在学生通过演说设计思路中脱颖而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办黑板报的积极性,在极短的时间内办出一份水平极高的板报,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而且在竞争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板报的形式与内容,从各个学科的学习思想教育,从趣味知识到文体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使黑板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2.会说话的墙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注重班级的环境建设,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们教育学生的阵地,面积较大的自然不能忽视,我们要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洋溢着文化的气息;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散发出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气息,创造极具人性化的教室环境。因此,我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室的每一面墙壁开设一个个充满情趣的小栏目,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我最棒――结合班级的班规,比一比谁得的星最多,然后满十颗星爬一个台阶,看看谁先能到顶峰,谁最棒,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每天进步一点点――把学生的获得的荣誉、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通过生动活泼的图表,或者文字展示出来,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形成浓浓的竞争、向上的氛围。
3.能走路的图书。书是知识的海洋,我们给学生打造充满情趣的书香班级,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让书籍伴随走遍天下。因此,我们充分挖掘课外阅读的资源,鼓励学生把读过的优秀书籍带来,不断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如交流读书心得、课外知识大擂台、评比“读书之星”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的阅读充满生机、充满情趣。
4.爱阳光的窗台。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希望。每学期开校我都会让学生带来一小盆花,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教室充满青春的气息。这些盆栽的呵护责任就交给它的小主人,学期末评出“最佳小园丁”。这样做不仅美化了教室环境,净化了教室空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教室的每一块墙报、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意义,是班级的“眼睛”。教室变成温馨的家,洋溢着诗的浪漫、诗的韵味、诗的情怀,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教育的内力绽放得更灿烂,更持久。
二、让制度成为引航的灯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纪律可以美化集体。”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的。班级制度以学校制度为基础,是学校制度的拓展和细化。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必须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符合本班特色的、更具人性化的班纪班规。
1.制度的激励性。班级制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性惩罚。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但大家达成共识,而且条款不多,主要分为“作业”、“三操”、“上课”、“集会”、“礼仪”五个方面。一个星期评定一次,每项要求达到一次加一分,每十分奖励一颗星,反之则减。总之,制度严慈相济,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充分达到制度的激励性目的,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接受,快乐成长。
2.制度的榜样性。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班主任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天早上我一走进校门就会检查班级包干区干净吗?走进教室都会进行一番巡视,窗户有没有打开,垃圾有没有及时倒掉。如果学生忘记完成,我就会帮他们把这些事做好,然后找这些没有尽到职责的学生谈话,提醒他们下次别忘。其次是做得好的不仅要表扬,还要让学生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3.制度的人文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给他们留出缓冲的余地,直到他们与班级合拍。比如有些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总是会找些东西玩耍,如果按照对待其他同学标准对待他们,那他们每天都要扣很多分,这样也许他们会更没信心,更改不好。怎么办呢?我就跟其他学生说明白,允许他们一步步改,先改做小动作的坏习惯,只要上课不做小动作,就可以不扣分,如果哪节课没有做小动作,坐势也端正,就给他特别奖,相信只要他们肯努力就一定会改好。
总之,班级制度中有这样两句话:“加星目的在于鼓励同学们向优秀生方向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品位的人。”“扣星并不是责备惩罚我们的同学,而在于向同学你点明缺点,以便你能及时的更正,向更好的你努力发展。”
三、使精神化作成长的舵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1.打造优秀的团队精神。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班魂,也就是必须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每天进步一点点,快乐生活每一天”、“班级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书香伴我行”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时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文化氛围,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是参加各种校级比赛了,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歌咏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等,如果在这些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优秀团队精神则事半功倍。
2.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学生的无声楷模。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3.搭建友爱的生生关系。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是参与各种各样的全员参与的大型比赛了。比如说在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时,除了参赛的运动员,每个运动员配一个责任心强的同学跟踪服务外,班主任还要把其余学生组织起来,有文采的参加宣传组、热心的参加服务组、细心的则为卫生监督员。只要有本班学生的比赛项目,其他学生都要沿途加油喝彩,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运动会,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所以每年运动会,我班运动员都能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班级增光添彩。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40-01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创设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呢?根据校情、班情,及农村学生的特点与兴趣爱好,笔者主要从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载体
1.1 保持教室卫生。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不断培养学生文明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1.2 创新墙饰。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墙面,力求让教室的每面墙壁和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营造出整洁清新、充满美感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1.3 创设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1.4 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2.行为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班级行为文化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1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是班主任倡导、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确定每次班会的主题对班级文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要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上受到教育,行为上得到改进,
2.2 开展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校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培养成功的体验,获得自信。
2.3 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积极分子”、“文明学生”,在班级中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助人为乐奖”、“特长奖”等,树立典型。评选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放大后进生的点点滴滴,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2.4 开展社会实践类活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自己的亲历实践中,才能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及时引领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3.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3.1 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学生是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
3.2 完善奖励制度,激励学生竞争。对于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班级都加以肯定,并予以表扬。奖励要按照公平、公开、全面、全体的原则,不以成绩的好坏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地评估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表现。
3.3 引进处罚制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因此,学生在班上的行为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当这种社会影响出现负作用时,我们在奖励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处罚措施加以强制性纠正。
4.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也是值得班级全体成员依赖的。
4.1 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及和睦的同学关系,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理解同学、待人公平、乐于交谈的教师。
4.2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
4.3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杜威教育论著选》 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 《教育文化学》 郑金洲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利用强化作用 加强班级管理》 方晓会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3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最为关注的一站。小学的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小学的教育中,班级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离不开班级,也离不开班级的文化建设。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度过在学校的生活。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目前我国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措施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的地方,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的。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使学生们身心愉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且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也能够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素质。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如何让这个家充满温情,是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1.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最初点。刚刚上小学的学生还很小,刚刚离开爸妈的怀抱,进入集体生活当中,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都在这个集体中生活,所以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成为了关键。学生在班级中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需要养成一些素质。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
2.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将重点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因为各学校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各学校为了争得优秀学校的称号,将学习成绩列入了重点培养的对象,导致忽视了班级的文化建设,使班级失去了活力,也疏忽了学生对于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人情味,只知道竞争,成为了只知道重视学习成绩的学习机器。
2.1班级气氛没有活力现在有很多的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没有注入大量的精力,都将目光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都已忘记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班级文化教育本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充满温暖,充满感情的一个小家庭,可是现在却失去了它本有的气氛,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活力的竞争场。
2.2老师的素质不高老师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人生中的指路明标,老师本就是充当着指路者的重要人物,但是现在有些老师早已忘记了他们最初为人师表的初衷,将名利看得更为重要了,班级的文化建设是老师与学生培养交流感情的重要枢纽,但是现在这条纽带却被疏忽了。
3.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小学的学生正式培养他们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学生的习惯会陪伴学生的一生。所以班级这个学生生活的家,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
3.1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一个班级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加专心,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身的特点所在,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要协调好班级的文化特色。老师要将每个同学的性格进行分析,建立只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
3.2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老师的带领与学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支持班级的文化建设。学校定期的举办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让每一个班级都能够融入进来,并且给班级文化建设好的班级奖励,激励所有的班级建设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都为了这个家而做出努力。
3.3班级开展图书角,英语角等学习角落并开展主题班会老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与英语角这样的学习角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拿到班级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可以养成学生的分享的好习惯,在英语角,同学们要用英语来对话,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老师也要定期的开展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班会上自由发言,有什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好的意见老师就可以采纳,并且实现,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也能够培养学生对集体观念的重视。
4.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有帮助。小学的教育能够受益学生的一生,所以小学的教育十分重要,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好的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且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娥.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师,2014,(21):117.
[2]叶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学园,2014,(17):162-162,163.
1.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及表现
班级文化是一个群体文化的概念,一所学校要有校园文化,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包含了班级成员共同的精神信仰、价值观、行为态度的综合体。它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上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日常活动的硬件环境。而精神上则是班级在营造班级“软实力”的内涵,也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所在。其表现为一个班级的目标、道德、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2.班级文化建设具体策略
(1)建设一个高效的教师团队是班级文化精神导向形成的前提。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找出一个适合本班发展的班级文化内涵离不开班主任的循循善诱。在班主任师德的感召下,学生在学习、思想上积极形成一个集体意识。铁一小在本学期举办“让幸福回归课堂――多元入手,强化衔接”校本教研日开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2)学生是班级文化精神导向形成主体。学生自主参加班级目标、道德、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的建设,是促进班级文化精神导向发展的主体力量。在班级文化建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挥,积极讨论发挥主人翁意识,在友好团结的气氛下形成初步共识。铁一小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按照“引导―体验―明理―提高”循循善诱,将课堂育人、环境育人与活动育人并举,开展“幸福六星”“优秀一小人”评比活动。
案例一:“劳动之星”评比。为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形成初步的社会责任感,教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校同家长联动,每月在开始的时候由各班主任把《劳动之星周评表》分发给家长,共同评选出各班的“劳动之星”。
案例二:“健康之星”评比。在方法和过程上学校和家长联动,监督实施,通过《健康之星周评表》和每个月的《健康之星推荐表》,学校和家庭一起评比出健康之星。
案例三:“才艺之星”评比。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个人能力充满自信,学校长期坚持举行“才艺小星星 颗颗亮晶晶”才艺展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才艺展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并最终评选出最佳才艺展示学生,颁发才艺之星奖状。
(3)班级文化的精神导向形成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主任、学生、家长通力合作的结果,这需要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配合。铁一小的“幸福六星”评比活动,就是通过时时反馈表单,把家长的目光引向子女教育,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上来,家校联盟形成共同的教育结合体,让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上群策群力。
(4)建设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指导班级文化发展。班级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在班级上表现在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作业常规、奖惩制度、班级设施管理等。铁一小在班主任学期计划上,遵从班情,以学生为主,开展学生自治,在班级制度、习惯养成、三栏建设、课外阅读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出符合本班特色的班级制度,让学生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中学习。
(5)班级文化的组建离不开良好的硬件基础。班级文化的组建要让环境“动”起来,使教室不再只是容纳学生上课的场所。比如:教室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班训等,这些都是班级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上对孩子进行班级文化的熏陶。
总之,班级文化犹如一缕春风,它使老师、学生深深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不久的将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潮将成为必然,班级文化的建设将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一、班级物质文化策略
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影响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要事半功倍。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既是一种班级气氛的创建,也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
1、重视班级动态环境与静态环境的布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学校就已经有了一小部分统一的规划,真正需要教师自己布置的,就属黑板报最为重要。现在我们的黑板报还是趋向于老师给予学生,需要改变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展示自我。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参与黑板报规划,教室是大家的,也需要大家一起来把教室布置的更美,由同学们自由想象发言后,老师进行收集统一意见,可以是学生优秀的绘画、书法作品,也可以是学生们在课后捕捉到的美丽景色的相片,配以学生们对这张照片或者这副绘画的感想。这样,即符合了学校的主题,又有学生优秀的作品可以作为其他学生欣赏、学习的对象,也让这块黑板变得生动可爱了起来。布置教室,不就是要将教室布置得更加温馨、更有人情味吗?在进行教室其他环境的布置时,班主任也应该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为学生才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和生活的场所,所以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并参与布置,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真正主人。班主任只需成为一个指导者和协助者,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美感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用心维护与管理班级设备
班主任在构建复杂多样的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努力使班级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还可以借助桌椅等服务设施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例如通过训练学生对自己的桌椅进行清洁整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而且也要做好维护、管理工作。要让学生学会珍惜、爱护教室的每一处,只有举全班之力维护和管理通过共同努力创造的温馨、和谐的物质环境,才能进行有序的物质文化建设,从而使班级成员共同创造并维护的物质环境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为班级全体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二、班级行为文化策略
班级行为文化的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
1、充分重视班级活动的开展、举办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
集体活动更有利于培养一个班级的凝聚力。而且班级活动的素材完全可以来源于生活,并不需要花费教师太多的心思来思考该举办怎样的活动。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以这些节日为契机,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活动,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利用“母亲节”和“父亲节”可以邀请家长来校与学生一同过节,开展一系列“感恩活动”,这样亲身体会的感恩教育比通过文章渲染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也能使学生能从心里真正接受到感恩的洗礼。
2、开展班内评比和竞赛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起校内比赛,那些“英雄”们散落各个班级,班内评比、竞赛更能给学生们树立一个身边的榜样。班上可以通过开展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树立典型,评选时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利用“家校路路通”告诉家长们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另外,还在班里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如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开展“自创班级格言”、“学雷锋手抄报”等内容评选活动,并择优张贴在墙上,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
3、恰当利用课间“十分钟”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们在经历一节课的精神紧张后的放松时刻,就现在来看,老师们并不多加干涉。但事实上,这个课间“十分钟”往往在学生追逐打闹中度过,特别是在班级外的转角处,碰撞事件时常发生,也有学生课后玩闹过分而真正打起来的。可见,这“十分钟”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很多。既然小学生的天性就静不下来,那么我们何不利用这“十分钟”,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的活动呢?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有目的、有计划和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间游戏。例如,体现团体合作精神的“叠报纸游戏、坐地起身游戏、拔河、两人三足游戏”;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猜猜他是谁? ”游戏(描述班中人或者大家熟知的人的样貌,让同学们来猜猜这是谁)等等。
>>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对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面向“中国制造2025”,高职机电类专业转型与提升的路径研究 面向“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 中国梦引领下的医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对高职机械专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浅谈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研究 专业社团: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探析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中国制造2025下“智能工厂”建设的分析 构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初探 试论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特色文化建设 “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研究 “物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路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陈鹏,庞学光.《中国制造2025》与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5(17):15.
[3]吴晓蓓.《中国制造2025》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8):9-11.
[4]徐涵.在专业建设中培养职业精神[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2):1.
[5]章萍.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4):45-46.
[6]“2016:我的一点希望”专家笔谈会实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4-15.
[7]刘光明,李庆良,金奉强,高静.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业文化作支撑[J]企业文明,2016(3):19.
[8]李乾坤,邓光.专业文化:支撑高职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实体[J].职教论坛,2014(6):7.
[9]苏畅.校企合作视角下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2015(2):84-85.
[10]斩希平,吴增定.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现象学史前史札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24.
[11]颜彩飞.《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河南科技,2016(3):18.
[12]陆勤丰.产业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若干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4-5.
[13]吴倩,程宜康.技术素养: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思考[J].职教论坛,2016(6):10-14.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和谐集体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的构建和学生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管理者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创建班级文化,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级文化建设是通过班风建设、开展各种班会文体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意识。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物质文化三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指: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准则,而且能使每个学生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言行,朝着符合集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建立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教育管理。班级管理者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并领悟《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的内涵,让他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订初步的班级公约。最后,班级管理者再进行整合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标准。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
2.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也可能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需配套实行“班委轮换制”,并建立相关的自律小组,做到学生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人人争做、愿做班级的主人。
二、形成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
1.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人以群分”,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走到一起。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有较高的自律、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平时要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竞争,增进学生彼此之间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的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诚信待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使他们对事物不断产生好奇心,才是教育的宗旨。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言传身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言传”中应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关心国家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还要注重诚信教育。要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说实话、办实事,对班上出现的不诚行为要及时制止,加以教育。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进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三、不断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1.精心设计班训。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让全班学生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收集或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选择几条合适的,将其以宣传画条形式贴在教室侧墙上。每个学生都有个性,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慢慢形成自己的理想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细心布置班级空白墙。有些学生表现欲强,因此可以将前墙布置成学习园地、英语角、读书角等,让学生自己布置,每周更新,展现自己的才华,增强互相之间的沟通。将教室后墙布置成奖状区,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黑板报也是墙面布置的一部分,要鼓励学生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并让绘画、书写能力较好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摘 要: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有外在的环境文化,内在的精神文化,夹在中间的制度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在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打造班级特色,培养学生健全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有效建设策略进行概述,深入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物质载体;知名度
所谓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形式和形态。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把班级文化分为三层的话,物质文化是文化表层,制度文化是文化中层,精神文化是文化深层。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在班级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和支配着其他层面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文化氛围、班级风貌、学生个性发展、班级整体的精气神的集中表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众所周知,班级这一家园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锻炼、塑造学生。纵观各校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杂乱无章,失去其功效。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班主任的实践研究总结。下面我对如何创建先进的班级文化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以优美的物质文化为载体,熏陶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把课室布置成学生温馨的家,整洁、明丽、温馨的教育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促使学生积极奋进。正所谓“环境造就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从教室环境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明丽、温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的基础,整体感觉是整洁、大方、得体,其标准是桌凳整齐,物品摆放合理,教室干净,门窗明亮。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坚持开展“弯腰”行动,看见纸屑主动捡起,桌凳歪了随手扶正,物品乱了随手摆好,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室是我家,整洁靠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我还将学生“弯腰”行动的精彩瞬间展示于教室。
2.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教室前门张贴“抬头、挺胸、微笑”,背面张贴“今天你微笑了吗”,以此作为学生仪容仪表标准约束学生的“型”,它就像是导航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一段时间下来,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被此感化而慢慢地改变和规范他们的形象,难怪学校老师都说我班的学生连走路都自信。
3.精心设计班级名片,提升班级的知名度
班级名片是在一张8开卡纸大小的卡片上用最简练的方式介绍班级的“名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由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设计,创造性地介绍班级情况、展示班级风采、宣扬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标识,内容有班名、班徽、班级口号、育班理念、班级奋斗目标等。班级名片是班级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班级形形象、体现班级精气神的名片。
4.细心布置班级墙壁,让墙壁会“说话”
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打造班级特色,我布置如下:“头脑充电站”――图书角,其温馨提示是:“今天你充电了吗?”学生每天都给自己充电,也乐于把自己的藏书与大家分享,图书角里的书每天都是晚出早归。“班级座右铭”――两幅图文并茂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而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激励学生不断拼搏、奋进。“环游日记”――学生行为变化的历程。它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轮流撰写的日记,形式是真实、详细地记录每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亮点,第二天早上利用早读课约两分钟时间由执笔学生上台念给同学们听,学生听后评析,老师修正、引领、补充和指导。日积月累,孩子的日记(写作水平)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发生了变化,行为也悄然变化了。“诗风画韵”――班级秀,这是展示学生个人才华的平台,设计为两个版面: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如美术作品展、优秀作文展示、书法展等,既可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同时还能映射其他W生。当然,班级文化布置远不止这些,还有“班级信息栏”――学生座位表、课程表、班干队干表、值日安排表,“中国梦,我的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等等。
5.精心办好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航,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圣地”。我将学生分组,分期,集思广益地把每期板报办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展示的平台。
二、以健全的制度文化为导向,规范学生的品行
1.健全的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其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形成的良好班风。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度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让全体学生讨论制定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形成《我们的约定》,内容简明具体,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具可操作性,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其次,完善奖罚制度,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科学管理是制度文化的落脚点
小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干部“任职”时间过长,工作易被动,出现疲倦现状。因此我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日常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和“分组管理制”。在班委轮换制方面,实行任职前培训和跟岗学习,由任现职干部指导;在分组管理制方面,先把班级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里有小组长、记录员、学习标兵等。值日班长的管理对象是各小组长,小组长的管理对象是小组成员,值日班长还挂点(小组)值周。通过分层管理和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可以细化日常工作,大家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责任到职。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暖流在班级流淌。
三、以特色的精神文化为内动力,塑造学生的心灵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他们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班级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一种和平愉悦的精神共同体――它既是教育工作的自然归属,也是我们的快乐所在。”
1.量身制定班级奋斗目标
国家有国家的奋斗目标,学校有学校的奋斗目标,一个优秀的班级也有一个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目标奋斗。教育家魏书生始终认为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有思想,有目标,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奋斗目标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班级奋斗目标应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并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发展的方向。今年开学初针对我班学生平时学习懒散、不思进取的现状,我创建了“让每一次努力都收获幸运”作为班级的近期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奋斗收获成果,感受幸运,达到目标后提出“越努力,越幸运”的中期目标。
2.正确引导班级舆论
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具有感染、通化、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班级的热点进行评议,把舆论的中心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针对我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男女同桌@一舆论,开展了一次“男女搭配,学习不累”的主题班会,通过教育和引导,这一男女同桌的舆论在班上销声匿迹,反而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班级氛围。
3.重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强调多扬长,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组成互助组,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学生做同路人,平等共处,坦诚相待。
四、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桥梁,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增强集体荣誉感
班级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班级凝聚力不断提升,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
1.校运会,班级风景线
每年的校运会是我必做的一大课题,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拉拉队”,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2016年校运会,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在宣传报道方面成绩突出,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我们取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并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
2.才艺大风车,七彩幸福童年
为促进广大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个综合素质教育与才艺素质开发、展示的舞台,每个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班级才艺大风车活动。才艺大风车有舞蹈、唱歌、乐器、相声、小品、话剧、最佳主持人等。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让更多小朋友变得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为他们架起通向理想和艺术殿堂的桥梁。
3.“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会是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假如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看似简单却又深远的德育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必须去了解、探讨、实践、总结。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共同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做个用心人,共同创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做个细心人,把班级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点,这就是小学育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译林出版社,2013.
[2]谢云.好班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之道[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董玲.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2012(9).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指: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准则,而且能使每个学生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言行,朝着符合集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建立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严格的教育管理。班级管理者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并领悟《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的内涵,让他们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订初步的班级公约。最后,班级管理者再进行整合并辅之以品德考核标准。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
2.实行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也可能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需配套实行“班委轮换制”,并建立相关的自律小组,做到学生各司其职,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观,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人人争做、愿做班级的主人。
二、形成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
1.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人以群分”,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走到一起。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有较高的自律、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平时要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竞争,增进学生彼此之间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的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诚信待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使他们对事物不断产生好奇心,才是教育的宗旨。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言传身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在“言传”中应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关心国家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还要注重诚信教育。要用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说实话、办实事,对班上出现的不诚行为要及时制止,加以教育。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进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三、不断优化班级的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1.精心设计班训。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让全班学生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收集或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选择几条合适的,将其以宣传画条形式贴在教室侧墙上。每个学生都有个性,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慢慢形成自己的理想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细心布置班级空白墙。有些学生表现欲强,因此可以将前墙布置成学习园地、英语角、读书角等,让学生自己布置,每周更新,展现自己的才华,增强互相之间的沟通。将教室后墙布置成奖状区,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黑板报也是墙面布置的一部分,要鼓励学生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并让绘画、书写能力较好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吴小霞.精心引导,潜移默化——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3,(18).
[2]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前社会大众重点关注的一件事情。积极建立良好班级管理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丰富自身管理文化知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坚持新课改理念下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理念,帮助小学生养成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而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77.
[2]丁永兵.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考试周刊,2018(90):188.
[3]袁东芳.网络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54-6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班级既是一个教育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氛围,它反映了班级这个教育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养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研究思潮,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积极心理学重视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体验,强调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培养。它认为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为良好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现路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一)尊重主体地位,实现认知内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于主体认知结构与客观外在实践经历的相互作用。如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幸福、希望、快乐、自信的追求是人类获得成功的主要动机,人们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外部事物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建设性力量,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获得幸福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情绪实践,增进积极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主观体验作用于客观世界,积极主动地经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倾向或行为,即主观幸福感的产生。”[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积极的心理元素,具备调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生动的情绪体验情境,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获得更多积极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核心。”[2]
(三)塑造积极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个人要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就必须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期望、愿望、兴趣和能力。”[3]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型人格可以帮助个体更容易调整心态,突破自己,进而获得幸福,创造快乐。这也是班主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而且应包含人格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班级文化的内涵属于班级的一种群体意识,维护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一个班级中,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并自觉遵守。而实际上,在很多班级中,这一事务则由班主任和他指定的少数班干部完成,这就使得其他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此外,一些班主任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班级口号的提出和班级板报的布置,没有突出班级内涵和形象的塑造,忽视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难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有些班主任则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班级文化内涵建设,也难以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人人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其成长不可或缺的终身财富。要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就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班级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只把学生看作接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导致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班级活动效果不佳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获得精神力量的源泉。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符合育人目标的班级活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班级文化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而在实际管理中,班级活动效果不佳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高效形式。“然而,实际的主题班会中,部分班主任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主题班会收效甚微。”[4]另外,主题班会还存在活动方案陈旧、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从最广阔的环境———进化来讲,进化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5]。教室是班级成员共同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待得最久的场所。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的构建。首先,保持教室的卫生。无卫生死角,桌椅摆放整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班级学习环境。其次,布置文化墙,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个性,在丰富的文化元素浸润中成长。再次,创建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里,推荐给大家阅读,既为图书角创建贡献力量,又有助于其分享意识的培养。最后,教室的绿化。在教室合适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增添生机,净化室内空气,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陶冶性情,培养自身的耐心和责任感。
(二)制度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尊重学生主体,特别是重视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它认为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能动地开展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应肯定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入班级建设中。在班干部的选用上,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并实行任期轮换制,大面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按功能设立尽可能多的“岗位”,鼓励并帮助学生依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允许他们在不同的“岗位”间进行转换,广泛接触各类不同的班级任务,积累解决各类问题的丰富经验。各项班级新规的制订同样要遵循民主化方式,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协商制订并自觉遵守。
(三)观念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班级的观念文化是在特定学校文化的影响下,经过师生长时间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包含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班级舆论是班级观念文化的风向标。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进而在班级内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积极进取,是班级观念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密不可分。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它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班主任应抓住时机,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内心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班上好的现象予以表扬和肯定,而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班主任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只有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自我省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四)活动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未来发展潜力,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把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的主张是一致的。班级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部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就像一条绳子贯穿了班级建设的整个过程,每次班级活动都是班级建设有益的补充、完善。”[6]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如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器乐以及主题演讲等校内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另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如清扫楼道、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慰问敬老院老人、发现街头错别字、擦洗体育健身器材等,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又能够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身优势的利用,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既可以让整个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丽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四维并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57-60.
[2]徐凤林,陆春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校生积极体验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5):40-41.
[3]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5-9.
[4]龚俊波.主题班会高效互动“三忌”[J].教学与管理,2016(1):30.
[5]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关键词: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 建议
校园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特别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非常强,且善于模仿,但是分辨能力却不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缺乏优良的教育环境,学生容易走向歧途。这就对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提出了高要求,优化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抵制外界社会负面文化对学生的冲击,进而对外界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笔者针对打造优良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有效可行的具体建议。
一、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树立优良校园风气
侧重于树立正面能量。校园环境是一个大团体,学生在这个大团体中,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团体内集体舆论的同化与制约。学校要侧重于舆论文化的建设,树立正面能量,真正做到通过正面舆论教育学生。进入校园的走廊两侧,可以一面用来展示学校名师教育风采,一面用来展示优秀学员风采。历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通过表彰仪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开学之际,老师向新进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与荣誉,让学生参观校园的荣誉墙,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让学生通过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及对从学院走出去的成功人士的认识,培养荣誉感,进而提升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和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形成优良的校园风气。
二、充分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打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而且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环境,让一花一草、一板一墙都能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的作用。整个校园环境都可以成为教学学生精神文明的课堂,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地,都能成为具有教育性的小课堂。
1.充分利用走廊文化。在校园的走廊上,张贴关于保护地球环境、杜绝资源破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受其教育,每个学生都争当“保护环境小卫士”。在每个教学楼的走廊上,设置两个展板,一个是张贴关于班级的介绍,一个是张贴班级班风、学风、班规的介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受正面的校园文化。
2.合理利用空间布置教室。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可以成为学生施展的舞台,布置教室成为学生们各显神通的最佳机会。可以合理利用教室空间,设置每一个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学生们智慧的结晶,让学生们的成长记录、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美术作品等都能在班级得到展示,进而每个班级形成不一样的人文氛围。
3.提高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校园内的“温馨提示”可以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漫步于校园,校园的草坪上面有学生们的温馨提示如“青青园中草,人人爱护好”、“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等儿童化标语,这对小学生们优良品德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小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一颦一笑和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产生影响,他们既可能将学生带入品德教育的正轨,又有可能把学生引向品德教育的误区。教师应该摒弃错误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参与校园文化的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的构建和变革,也会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与塑造。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真正达到“以美育人、以乐醒人”的积极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例如校园电视台、小记者和红领巾广播站等,正确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组织写稿和播放,给予学生正能量的鼓励,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全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针对校园不同区域,设置合适的墙面文化。在校园不同区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墙面文化。例如针对校园绿色教育的特色,在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资料或者爱护环境的宣传标语等;针对学生食堂的墙面上,可以张贴文明进餐或者爱惜粮食的宣传图片;学生上下学过程中,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可以在学校围墙上设置交通安全知识的介绍,进而提升小学生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此外,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行为倾向与心理反应是有所不同的,在设置墙壁教育内容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晓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营造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而言之,要想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不仅要通过正面教育和积极灌输正面能量,还要通过充分发掘与利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值得坚持和相信的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优秀人才之果。
参考文献:
>> 课改理念下普通高色办学的思考与行动 普通高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的反思与探索 普通高中责任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普通高色化办学实施策略与启示 办高品质高中:文化承创视阈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实践 普通高中“潜能引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色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高校特色办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对农村普通高中艺术特色教育的探索 文化视野下城市复兴理论回顾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农村普通高色办学实施思路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探究 普通高色体育文化建设与学生特质发展的共生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验)”的分析、实践与反思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标志与路径 普通高中班级激励机制与学生发展的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学校有效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0-02-07.
[2]高 靓.蓝带优质学校协会:造就好学校的是文化而非成绩[N].中国教育报,2008-02-25(8).
[3]张东娇.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2.
[4]操太圣.在实践场域中发现学校变革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4.
[5]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 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08.
[6]苏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7):12.
[7]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4.
[8]郭刚军,赵义泉.论特色教学之规定性[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3):36-38.
[9]族,高玉英.课堂教学生活:一种教育人类学的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11.
[10]张斌贤.菲律宾和印度中小学校长培训考察研究[R].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司,1997:93.
--海玲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训学习心得
牛首一中: 李晗
2020年7月23日在网上学习了海玲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训,这是一场班级管理文化与精神的盛宴。我在此开阔了教育的眼界,学习了班级管理的技能,提升了班级管理理论素养,受到了教育新理念的洗礼。
李先军老师的《做一个勤于思考的班主任》,他提出的立德树人,全面育人要考虑学生地全面发展,教师是德者智者美者,他的随时思索与记录让我对自己深觉惭愧。自己每天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然而教学中思考了吗?探索教学的创新方式了吗?猛然顿悟,自己所做还远远不够,也许平时有困惑,有思索,但没在意,没用心记录,就稍纵即逝了。
张力化老师的《班级管理的智慧》,他提出班主任既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学生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本身又是一名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现在的学生精神需求更高。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更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同理心的作用、心理疗法侧重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有效。把心理学和教育学于恰当地结合,这给与我展示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我的传统教学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日不学,便会面临被淘汰。
李华楠老师的《做个“懒”班主任》,她的“懒”是善于充分调动班干部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班主任前2个月,花大功夫组建班级干部,注重班干部选拔和任用,建立班级日志,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我管理。
刘海玲老师的《班级管理的情境策略》中谈了班级组建阶段的指挥策略,班级磨合阶段的教练策略,班级规范阶段的支持策略,班级成就阶段的授权策略。对于每个阶段刘老师做了一一阐述,并结合自己班级管理的经验举了一些实例。提出班级管理应有长期目标(遇见最美的自己,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中期目标(身体、情感、思考、习惯、人品、学习)、短期目标(周目标、月目标)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定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生从自主走向自信,从自信走向自如,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找到幸福感和成就感。“师生沟通是一种教育能力”,沟通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尊严底线、内心感受、认知规律及需求。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海玲老师站在更高更长远的格局谈了班级管理建设和对学生地管理。。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是优秀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学生、提升学院品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院校训,秉承“勤学、求精、诚信、创新”的文化底蕴,对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师生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同类院校的特色所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习惯乃至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于学院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拓展教育市场,促进学生就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建设和谐校园,铸就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发展,离不开和谐的校园文化的支撑,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调节和导向作用,使和谐发展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基本价值取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1.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建立良好的学风。学校,首先是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建设一种文化,就是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文化,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能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学校期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设陶冶情操的环境文化。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净化、绿化环境可优化人的心境,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加拿大教育家蒂芬·利考克教授也认为:“对受教育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校园环境文化对于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身心,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要建设具有商贸特色的校园文化,可在校园内立历史上名商人雕塑、街道命名中有商人街名称、营销路等环境氛围,校园景观建设标识中渗透商贸特色等;在学生中还可以开展商人文化教育讲座与活动等。在社团中,要建立“现代商人社”“电子商务协会”等社团,推进商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环境文化应处处体现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宗旨。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校园的环境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要加强学院的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把学院建成风格独具、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型职业学院。
3.建立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文化通常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和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具有思想导向作用,并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尊重人,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倾向,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文关怀思想。制度建设是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中,有些院校引进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成为规范学校教学行为、行政管理行为、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准绳,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我们还应该做到,制度建设不要搞“形式主义”,要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建设还要体现民主性,要从群众中来,反映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呼声,维护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为建设和谐学校发挥作用。
4.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校园文化的基石。和谐的班级文化是一种充满文明、健康、理想、道德、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综合体。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心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优良班风形成。长期以来,我校班级文化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努力下,一直开展得蓬蓬勃勃并且各具特色,在今年,学院又对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交流和培训,使得我院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百花齐放,争创一流”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班级文化建设要结合本班级实际,突出班级特色,打造自己的旗帜,创出自己的品牌;并及时总结经验,交流做法,推广借鉴,使班级文化上水平、上台阶,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转贴于
5.发挥娱乐文化的积极作用。职业学院的学生,其自身特点,是更擅长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以,我们要利用开展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来引导学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的凝聚力。但,我们如何能更好的发挥这一文化优势呢?首先,我们要保证组织的文体活动都要具备明确的、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看待活动,以正确的态度参加活动,无论比赛个人成绩如何,都要看到自己的收获;其次,活动组织要严密,准备要充分,力争使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能取得圆满成功,让活动组织者、更让活动参加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组织者、参与者的积极性;第三是总结活动要及时、客观,体现公平,让成功者和失败者都能心平气和,各取所需。
二、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教师文化
教风,也是校园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和化身。我们建设校园文化,其核心内容是体现在广大教师群体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上。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必须要提高整体教师的素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也要着重提高整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好的教师文化对校园文化起着引领作用,同时对学生文化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一个人的知识是“一劳永逸”的,老师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注重自己的文化品味、内涵、气质与修养,加强个人文化修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论坛等方式营造一种学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教师,让每一位老师都意识到,要终生学习,不断成长。
2.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准。教师的专业水准、专业能力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价值观等都会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关键的影响。在职业院校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还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者。要使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学习型的教师,现在的教师就必须要有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和研究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的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富有教育机智等,这样,在教师改变自身文化的同时,才能改变学生的文化。
3.确立开放的、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必须是开放的、合作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学校教育。有经验的老教师,要帮带新的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新的教师,也要带进新的文化和新的理念,在这个大家庭中,融入新鲜血液,以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另外,教师文化的确立,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文化跟新课程倡导的新文化兼容,为学院的发展和改革搭建文化平台。
4.提倡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教师文化。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应是教师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文化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塑造健康、良好的心态。
5.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是一把尺子,一块基石,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实力的最根本的标准。教师形象是教师人品、学识、能力和外表的综合表现。教师要塑造德高者的形象、博学者的形象、外在美的形象。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严格师德考核,提升教师素养,浓厚“以德育人”、“身正为范”的人文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呵护。同时,还要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尽量减小局限性影响,就要在尽量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兄弟院校的优点;拓宽思路,创新发展,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述.浅谈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M].苏州大学商学院,2009.